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及建议

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及建议

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第1篇

【摘要】在国际贸易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教学环节是非常有必要的,地方高校从长远利益而言更要着重发展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实践型本科人才。

国际贸易是一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理论与实务学科,具有较强的涉外性和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如何搞好国际贸易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困扰教学的一大难题。尤其地方院校,因受经济、地理、人才等因素的制约,有效开展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实践教学就更难,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利用现有的资源,加大改革和探索的力度,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一、进行国际贸易课程实践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是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平台。高校教师队伍虽然学历水平较高,但是大多却都缺乏实践经验,对于一些实际业务中的习惯做法和应注意的问题缺乏亲身体验,难以充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开展国际贸易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实际上也是老师们学习、充电和增强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过程,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上一个台阶。

其次,实践性学习,会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知识查漏补缺、增进对当前国际贸易人才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了解,这也将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获取一些执业证书或者资格证书,比如报考报关员、单证员、货运代理等。这也将有助于增强学生择业的筹码。同时,实践性教学还可以扩充学校的教学外延,稳定学校和社会的实践性关系,使理论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

再次,开展国际贸易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可将单调的课堂填鸭式教学转化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因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国际贸易流程的生动化,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将会提高,学生由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将转变为动手操作的主动学习,这对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二、地方高校开展国际贸易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困难

基于内地地方院校的经济、地理以及开放环境,开展实践性教学的资源非常有限,全面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活动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1经验不足

我国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设置是20世纪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的,办学时间相对较短,而地方高校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时间更晚,可做借鉴的经验有限,实践教学只有在综合自己条件和能力的情况下摸索着前进。从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到实践模块、操作流程,都只能不断地学习、改进,这样一来实践教学的效果自然也就存在着不足之处。

二、.2经费有限

地方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有限的学费收入,再加上近几年本科教育在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上花费较大,导致教学工作上存在着经费上的限制,而开展实践教学就要购买价格昂贵的教学软件或者自筹经费进行实践实习。地方高校面对高额的投资成本,往往顾此失彼,难以满足教学需要。这在客观上妨碍了国际贸易专业的发展,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这又会进一步影响学校的声誉和招生,形成恶性循环。

二、.3资源欠缺

开展国际贸易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外部资源作为支撑,沿海城市、大城市拥有较丰富的资源:港口码头、海关资源、专业性外贸公司、涉外货代、银行国际业务部,甚至有的还拥有保税区这种专门从事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的经济区域,非常便于各大院校开展国际贸易学习的实践操作。但内地中小城市不具备这些资源优势,无法从当地企业获得相关实践操作的学习机会。有鉴于此,身处内地中小城市的地方本科院校就非常有必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外联,但这又受到有限经费的制约,有想而不得实。

三、地方高校开展国际贸易课程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针对地方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诸多困难,笔者认为应该将地方资源进行整合,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及办学优势,尽最大可能地开展实践活动,笔者试着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专业教师应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可通过自我学习、教师间的互相学习集体备课或外出进修,提高自身实践教学的能力。教师还可利用往届毕业生的资源,从在外贸企业从业的往届毕业生处获取最新的实务单证和案例来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至于缺乏双师型教师的问题可通过鼓励教师考证或外聘客座教师的途径解决,缺乏双语型国际贸易专业教师的问题可通过教师自己增强英语学习或同本校外国专业共同培养双语型教师来加以解决。

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经费困难等问题虽然确实存在,但毕竟是可以解决的问题。地方高校要加大力度构建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对本市及周边城市相关企业的走访、调研,遴选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典型外贸企业,并建立良好的校企关系,解决实践教学基地缺乏问题。实在没有办法的进行的实务操作流程,也可以借助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平台(软件)来进行,虽然需要较大的一次性投入,但这对学校的长远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第2篇

(一)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行评工作氛围

全县中小学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动员会后,我校迅速组织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传达了会议精神,组织学习了县教育局、县纠风办关于开展全县中小学民主评议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实际明确了我校行风评议的重点,并对我校行风评议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要求全体教职工深刻领会此次开展行风评议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行风评议工作的主要内容,动员教职工结合自身工作开展自查自纠,并将其贯穿于民主评议工作的全过程,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家长、社会服务的思想,办人民满意教育。我校先后两次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总结了学校行评工作的进展情况,针对进程安排布置了下段工作,重点要求每位教职工在开展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写出自查报告,深刻剖析自身师德师风方面、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工作中切实加以整改。经过宣传发动,广大教职工进一步明确了行风评议工作的目的、意义、内容、步骤,提高了参与民主评议学校行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了浓厚的“人人关注行评,人人参与行评”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强化组织领导,确保行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为了加强对我校行评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两位副校长为副组长,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教研组、总务处、校工会、教代会等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行评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筹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李昌玉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行风评议的日常工作。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保证活动正常开展,真正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职能处室负责抓,校综合办公室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同时我们还聘请了12位义务监督员,请他们监督我校行风评议工作的开展情况。

(三)科学制订实施方案,统筹安排行评的各项工作

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深入调研、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根据《全县中小学民主评议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制定了《沿渡河初级中学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我校行风评议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工作重点和实施步骤。《实施方案》评议内容具体、工作重点明确、方法步骤清晰,指导性、操作性强,为切实做好我校的行评工作起到了纲领性文件的作用。

二、发扬成绩,正视问题,全方位开展自查

行风评议开展以来,我校紧紧围绕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规范教育收费为重点,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上门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单位职工、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等广泛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通过自己认真查、别人帮着找,发现我校在办人民满意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突出成效。

(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教学常规扎实

近年来,我校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一是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直接关系到学校是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也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我校坚决摒弃只注重中考科目等文字学科,忽视非中考科目教学的做法。在学校倡导各学科同等重要、不分主次的观念,并且高度重视加强音、体、美、劳、综合实践等薄弱学科的教学。除了按计划安排课程和课时外,还特别注重各学科教师的配备。今年秋季学期我校在配备教师时,把薄弱学科专职教师的配备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现在我校有专职体育教师2人、专职音乐教师1人、专职综合实践课教师1人、专职信息技术教师1人、专职劳技教师1人。薄弱学科的教学态势良好。二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校提倡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通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来提高教学质量。健全完善了《沿渡河中学教职工学习、生活和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县教育局制定的教学常规工作评分细则,对备、教、改、辅、考、评等教学的各环节严格管理,建立了先周备课制度、月考制度、定期教研制度、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制度,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时抽查,督促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控制作业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三是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我们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努力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不断总结、反思,求得教学创新和获得最佳效益。通过研究课、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法;抓教学叙事、教育故事、教研论文评选,推广先进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四是积极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学校成立了篮球、乒乓球代表队、百人合唱团、溪韵文学社百名小记者等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给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了实践、展示的空间,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二)严格执行收费政策,财务管理规范

学校收费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学校根据相关规定,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的有关政策,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坚决制止乱收费。一是加强对收费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学校收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收费工作的组织领导,具体安排部署学校的收费工作;制订完善了制度,对收费工作作了严格而明确的规定。二是每学期开学时向社会张榜公布收费项目和标准,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各项收费均使用专项收据,纳入财政统一管理;不以任何名义向学生额外收取费用;学校不代收保险费、防疫费、照相费和其它费用。三是严禁教师个人巧立名目自行收费,严禁搭车收费。为了严肃纪律,学校还与教职工签定了专项责任书,实行了收费问题一票否决制,凡发现擅自向学生收费的部门和个人,一经查实,均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四是切实加强财务管理。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开学后所收费用全部上缴到县结算管理中心专户,不隐瞒、截留、坐支、挪用,不私设小金库。所有支出按照年初预算开支范围和标准执行,严格区分人员经费、公用经费、项目经费,确保专款专用。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编制预算,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后执行。五是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凡涉及政府集中采购目录范围,学校都实行政府采购,严格按规定程序报批执行。

(三)切实加强校务公开,学校管理民主

学校紧紧依靠全校教职工,积极推进民主管理。一是成立了教代会,坚持教代会定期议事制度和重大问题提交教代会讨论制度。学校决策充分听取民意、充分尊重民意,也得到决大多数教职工的拥护和支持。二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设立校园网“校务公开”专栏,决定学校评优表模、职称晋升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方案确定、具体操作环节都在群众广泛参与的基础上集体研究决定,并且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虚心接受教师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三是实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学校收费、“两免一补”、财务收支等均在学校公示栏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增强工作的透明度。

(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师德师风好转

我校一直把转变教师观念、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促进学校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形象的首要工作来抓,在全校大力倡导爱岗敬业、服务学生、奉献教育的职业道德精神。一是强化政治思想教育。我校利用学期初教师集训、每周五下午校本培训和每周日下午政治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启动校内专家系统开展讲座,对教职工进行爱岗敬业教育。二是建立了师德承诺制度,开展教职工工作满意度民主测评活动,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全面考评。三是加强日常教育教学过程的督查,发现教师体罚、讽刺、侮辱、变相体罚学生等有违反师德师风的现象,及时纠正并进行处理。四是树立典型,充分发挥身边人和事的教育引导作用,注重挖掘校内师德师风典型,在全校教职工中加以引导,倡导大家学习。通过教育引路、制度规范、考评促进、典型影响,全校教职工敬业、乐业,师德师风明显好转。

我们知道,学校行风建设关系到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不满意是关键。通过自查,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需要慎重对待,切实加以整改。

一是个别教师存在有偿家教的行为。二是体罚与变相体罚仍在个别教师身上存在,主要表现在教育方法上,态度简单粗暴,忽视了过细的思想教育工作,对违纪违规学生采取罚站等惩戒行为,造成了不良影响。三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陈旧,主动学习、创造性工作意识不强,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食堂饭菜的份量和质量还存在问题。

三、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全面整改问题

民主评议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最终促进行风建设上台阶。我们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和谦虚谨慎的态度,不回避矛盾,不否认问题,高度重视在自查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一是进行梳理归类、慎重分析。把收集到的问题一条一条列出来,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慎重分析,看看哪些是建议,哪些是问题,哪些问题是因为社会各界不明白和不理解造成的,哪些问题是确实存在的。二是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制订整改措施。问题必然有其存在的原因,在弄清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三是限定整改时限,督促整改落实。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确定整改时限,对学校能解决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要尽快解决,对学校能解决但较困难的问题要限定整改时限,对仅靠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和有关部门协同解决。

教师有偿家教,体罚与变相体罚这两个问题,都是涉及师德师风的问题,不管客观原因如何,主要还是因为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不够、法制教育不够,个别教师依法执教意识淡薄,放松了自己的思想修炼,出现了认识误区。为了促进问题的整改,我校采取了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的方针。一是要求每位教师进行严格的自查,并写出详实具体的自查报告,要求要敢于触及灵魂、敢于暴露问题,要从思想深处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以促进问题的整改。二是开展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重温有关法律法规外,还开展了教师心理辅导讲座,这些都在教师的思想深处产生了较强共鸣。三是进一步严格相关制度,促进师德师风好转。四是对个别教师进行单独谈话,严肃指出其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帮助提高思想认识,督促问题整改。从目前跟踪调查来看,效果较好。

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第3篇

Abstrac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advanced mathematics teaching, which limited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and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ubsequent course. This article started from the current existing problems in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the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methods, content,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student learning are given.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Key words: advanced mathematics;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0-0175-01

0引言

高等数学是大学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也是其它后继课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系统地获得有关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高等数学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后继课程的学习,因此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本文从目前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给出了高等数学在教学方法、内容以及学生学习方法一些建议。

1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大多教师讲授高等数学时,单向灌输和“填鸭”式教学方法在现行高等数学教学中仍是占据主要地位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被动地“听、记”。教师在教学中以自己为主体,不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成被动接受和简单的信息积累过程,很少考虑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再加上师生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1.2 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高等数学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教学内容的改革。现行的高等数学内容基本都是定义、定理、证明、例题和习题等固定模式,内容形式陈旧老套,不能突出相关专业对数学的不同要求,不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拓宽和专业后续课程的深入学习。

1.3 学习方法中存在的问题高等数学的学习一般都是在大学第一学年,在学习时主要有下面几个问题。首先,对大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感到不适应。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多,课时紧张,迫使教学内容安排得非常紧凑,学生没有足够时间理解和消化,容易产生厌学和畏惧情绪。其次,大学学习环境松散,学习主动性差,而学习方法不得当,也会增加高等数学学习的难度。

2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点建议

根据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对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2.1 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打破教师的主体地位,适当地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保持一种开放自由的心态,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和质疑,积极开展交流和讨论。比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给学生设计一种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头脑中产生困惑,引起解决新问题的愿望和意向,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联想、猜想等思维活动,并且在学生之间开展交流和讨论,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②有些章节的教学必须让教师处于主体地位,为了避免出现单向灌输和“填鸭”式教学方法,可以在课上结合一些有趣的图形、故事、顺口溜、生动的比喻等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试用非数学语言举例说明极限■■=0的情形。我们可以引用唐诗李白的名句来说明这个问题,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帆影”的尺寸和大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越来越小[2]。③适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虽然多媒体教学是辅助教学,不能完全代替“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但是适当时候,它能将数学中某些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比如在求曲边梯形面积时,当小区间的长度无限变小时,小矩形面积的和无限接近曲边梯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将这样一动态的变化过程通过多媒体很具体的展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可以很形象的感觉到这种变化的过程。

2.2 教学内容改革的建议数学最富有吸引力、最迷人和最本质的是她的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1]。因此,我们可以适当的将数学思想方法及其应用增加到教学内容中,打破传统的教学内容陈旧老套的模式,让高等数学恢复它原有的魅力。同时,在每一章的最后增加数学史的简绍、数学家的简介、微积分的发展和数学符号的产生等与数学有关的小故事,让学生对高等数学有整体的了解,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2.3 学习方法的建议针对学习高等数学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以下建议。①在高数第一堂课就向学生讲解中学数学与高等数学之间的差别与联系,授课方式、授课内容和学习方式的不同。②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遇到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内帮助学生调整学习习惯和方法。

高等数学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重影响到后继课程的学习,因此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改革的方案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及时地根据学生的反应做出适当的调整,这样的教学改革才能做到与时俱进,达到满意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技术学和二十一世纪的教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

[2]张奠宙.微积分教学:从冰冷的美丽到火热的思考[C]//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2005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7.

[3]韩宝燕.对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5):15.

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践课程教学 课程设计 应用型人才

众所周知,会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判断分析能力以及适应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目标。因此,笔者在培养方案中安排了大量的实践课程,内容涵盖了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法、会计信息系统等多门专业主干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方位接触到企业财务与会计业务的各个方面,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高校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概况

笔者所在高校会计专业的办学特色是以培养会计学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会计人才培养的技能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理念。在人才培养中既强调会计及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又注重会计实务操作、会计信息系统和财务软件应用、会计制度设计等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实践课程按照实践地点范围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种类型;按照实践内容分为课程设计、专业实践和毕业论文。其中课程设计大部分在校内以课程教学的方式,由任课教师主持集中进行;专业实践主要在校外实习单位由学生自行完成;毕业论文是学生于第8学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以上课程最终都要给学生评定成绩,学生修完相应课程获得相应的学分。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所在高校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课程建设也与时俱进。在实践课程教学中注重每一个阶段的调研和开发,从培养方案开始,每年均进行培养方案的研讨和修订,由任课教师提出对课程的修订意见,主要涉及到课程的增减、课时的调整以及具体时间安排、考核方式、课程软硬件建设及运行情况以及课程具体内容等,使得会计实践教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会计实践课程教学的优点

(一)学生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

从教学效果来看,实践课程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无论是手工记账还是借助计算机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业务处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认真操作。由于实践课程一般都是集中进行,每学期初的前4周和学期末的后4周是实践课程最集中的时段,每门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安排1至2周的课程设计集中学习,在此期间,一般避免安排其他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专攻一门课程设计。因此,教师会根据课程内容确定目标和任务,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完成。

(二)师生近距离接触,促进交流沟通

由于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只起引导和协助的作用,因此,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自己动手,遇到困难或发现问题时能够随时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也有时间和精力解答每一个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另外,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之间也能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与理论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不同,课程设计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这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三)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对于会计专业而言,大部分理论课程都比较抽象、枯燥,实务资料也比较有限,加之现在课堂教学课时有限,学生缺乏对课程内容清晰和具体的认识、把握。通过课程设计的学习,面对真实的案例和资料,曾经模糊的内容变得清晰,抽象的理论也成为具体的实际应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得到了强化。以初级会计学中的凭证、账簿、报表教学内容为例,理论课程中学生对这些内容只局限于一些浅显的概念、分类等方面的认识,但是在课程设计中,当在真实的凭证和账页上进行填写时,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很快就一一得到了印证。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实践课程受到了学生的好评,但是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通过全面衡量和评价实践教学过程,找出仍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积极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实践教学更进一步。

三、会计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个别学生存在抄袭现象

目前课程教学中最大的困扰就是个别学生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有抄袭现象。这一点,不仅理论课程中存在,而且课程设计中可能更严重。理论课程中,部分限定时间上交作业的内容,总有学生因为不会做或不愿意自己动手,而参考别人的作业。为此,每年教师都煞费苦心想对策、讲道理,包括提出不按成绩划分等级等。对于课程设计来说,全程只有一个案例作业,相同的资料,集中而有限的时间,大量而琐碎的计算和业务处理工作,都成为课程设计中先天不足的诱因,总有一些学生借鉴和模仿别人的作业,在课程设计的最后收尾阶段情况更为严重。

(二)课程设计时间安排难以兼顾教学效率和效果

按照教学安排,一般先上理论课程,然后再安排对应的课程设计。但是,总感觉课程设计的安排时点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大部分课程设计安排在学期初的前4周或者学期末的后4周,也即第1至4周和16至19周,相比较而言,笔者认为安排在学期初的课程设计更能让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学习态度和效果都比较理想;而安排在期末,会与期末考试周重叠,学生容易手忙脚乱,一边复习其他课程,一边参加课设,遇到考试时间和课程设计时间冲突的情况,会选择为考试让路,课程设计的学习效果会因此受到影响。但是,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安排来看,本学期完成理论课程后安排实践课程应该是最好的一种选择。因为完成理论课程之后,学生对内容掌握得比较清楚,通过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在知识体系上得到很好的衔接和锻炼,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与之相比较,安排在学期初的课程设计,往往都是针对上学期所学过的理论课程,经过一个假期的间隔和休息以后,很多学生容易忘记之前学过的内容。此外,课程时间安排不仅仅是学科内容衔接问题,还会牵扯到其他课程安排以及学校的教学设施情况。在实践课程较多的情况下,必须在期初、期末均安排课程,才能满足目前所有的课程设计。

(三)课程设计教学中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标准难以确定

课程设计一般采取多种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平常课堂表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态度,最后完成提交的作业,答辩,实践报告等。成绩评定过程中综合考虑以上各部分内容,采取五级评分制,按照一定的比例最后评定综合成绩。其中,诸如学习态度、提问以及答辩等方面,很难有精准的计量标准,在成绩评定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主观偏差。所以,即使相同的课程,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师以及不同学生之间,可能会存在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上的偏差。因此,如何使考核和评价更客观,尽可能减少教师主观因素的干扰,成为目前课程设计中的一个难题。

(四)专业实习难以控制,毕业论文流于形式

由于专业实习在校外实习单位进行,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有的是学校统一联系的实习基地,有的是学生自行联系的单位,加之毕业实习阶段还有很多学生为考研、出国做准备,因此,专业实习阶段具体情况和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诚信,教师鉴定学生的努力程度也只能通过学生提交的相关实习资料和实习答辩情况,在此期间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只能采取侧面的事后跟进方式。笔者所在高校对毕业论文要求要以实习单位的资料为依据,这样学生很多论文命题都集中在财务报表分析、应收账款管理、内部控制、存货管理等方面,很难使学生通过毕业论文撰写在专业知识方面有所提高,毕业论文流于形式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也耗费了教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五)教师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水平之间的个体差异,影响课程设计教学效果

由于目前大部分课程设计均要借助于计算机和财务软件,而负责会计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师主要都是本系的专职教师,不同教师由于日常理论课程教学的分工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课程组,主要包括会计学、审计学、税法、成本与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不同课程组的教师对相关课程专业知识和储备存在一定偏差。其中,除了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讲教师外,其他课程的教师都是会计专业课程教师,对计算机、财务软件的熟悉程度很有限,而面对大量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有时候会感到力不从心。同样,对于各课程组的教师而言,面对一些非本课程组的一些细节问题会有同样的感觉。由于课程设计往往是一个年级几个班同时开课,但以行政班级单独指派教师,一人一班,在安排教师时,在本门课程教师人数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安排其他课程组教师作为补充,这些教师本身学科和个人知识储备、计算机技能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影响到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

四、会计实践课程教学的改进建议

(一)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意识

当今时代,终身学习早已不再是一种口号,而成为一种必然。对于会计行业而言,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尤为重要。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作为社会科学的会计学科,对现存法规有着高度的依存性,只要相关法规进行修订或改变,会计处理就要随之发生变化,对新知识新内容的不断学习会成为会计人员工作的常态,要想成为一名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职业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就是培养专业学习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应对会计实务和理论的发展和变化。学生只有彻底改变观念,认清学习目标,才能摆脱只求分数、只顾眼前的短视行为,从根本上杜绝作弊行为。

(二)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协调考试安排

理论上,实践课程是理论课程进行过程中的一种实际练兵,只能是同时进行或在理论课程结束以后进行,所以,在学期末安排本学期理论课程对应的实践课程应该是优选方案,但是只有在最大程度的降低期末考试或其他课程对课程设计的影响后,这种优势才能落到实处。建议在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安排、考试安排过程中组织有课程设计教师参加的专业论证,全盘考虑,得出最佳解决方案。教务部门在安排全校必修课考试时,也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另外,在教学改革中,可以针对部分课程进行试点,改变集中安排的课程设计为分散进行,这样既能缓解机房期初期末的资源压力,也能避开期末考试,但在具体设计进度时必须注意要和理论课程对接,分散学习的效果如何也有待实际来验证。

(三)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实践课程的考核和成绩评价标准

建议以各课程组为单位,组织对课程设计的研讨和开发,积极改进考核方式,建立和完善成绩评价标准,使其具有可持续性。对于考核方式,要重点关注其实际效果,好的考核方式应该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努力程度。在此基础上,制定一套规范、可操作性强、量化程度高的成绩评价标准。例如借助于单机版的财务软件,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既定的任务,不仅可避免学生抄袭,而且更能反映其真实水平。

(四)增强专业实习环节的过程控制,更新毕业论文管理理念

在学生实习阶段,应加强导师对学生的日常引导和管理,重视实习答辩环节。另外,可以尝试双导师的运行模式。例如,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的业务人员作为业务导师,安排和指导学生具体实习事务,在实习结束后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实习过程更顺畅,也能对学生实习过程有更真实客观的评价。毕业论文的目标需要重新定位,其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系统和深入的认识,把握专业发展的最新前沿动态,掌握专业论文撰写的规范和技巧,同时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在论文命题方面应放宽要求,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学生选择财务与会计方面的学科前沿和热点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不同方法并行,以此改进毕业论文质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学术和专业水平。

(五)加大教师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培养跨学科的多面手

目前,专业课教师对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操作不熟练,集中表现在一些较难的教学软件的应用中,例如用友U8、SAP 软件等,这些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会计教师而言,是会计实践课程中最大的障碍,急需办法解决,为此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大教师的业务培训。包括计算机、财务软件、教学软件、办公软件等的培训,建议以学院为单位,定期举办计算机和软件培训班,使教师及时掌握最新的操作技术。

2.办公室中专门安排电脑安装常用的财务软件,以备教师平常学习和使用。计算机和财务软件的掌握都属于熟能生巧的过程,只要平时多加练习,常规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但是,目前的实际状况是,除了会计信息系统的任课教师外,其他教师日常很少接触相关内容,难以建立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为便于教师日常学习,建议在系办公室中专门配备大容量的电脑并安装常用的财务软件,同时在平常教研室活动中增加相关业务学习内容,使财务软件的使用和学习常态化。

3.实施课程轮换制度。建议在教师个人能力所及的情况下,进行课程轮换,鼓励教师开设新课程,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培养多元化的专业教师人才,打造复合型教师队伍。例如鼓励专业课教师担任会计信息系统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掌握财务软件的使用。

4.编制统一的课程设计教学指导书。在财务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程式化的问题,例如由于学生操作不当出现的一些计算机、系统问题等,这些问题通常都有专业的解决办法。因此,在每次课程设计过程中均应编写统一的教学指导书,把常见的问题及其对应的解决办法列举出来,这对没有计算机基础的教师会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也应不断修改和完善教学指导书,包括不同班级、不同教师之间,建议任课教师采取课程日记的方式,把每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其原因、现象以及解决办法都记录下来,同时课程结束前也应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以后的课程中积极改进。X

作者简介:

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 C语言 课程设计 问卷调查

1.引言

C 语言作为一门程序设计语言的入门课程,很好体现了程序设计的灵魂,是进一步学习其他语言或者计算机技术的理论基础。“课程设计”在中国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开设很多年,那么什么是“课程设计”呢?简单地说,“课程设计”是一门这样的课程:学生利用所学的书本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本文从一份简单的关于C语言课程设计的问卷调查说起,系统地总结了C语言课程设计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进措施。希望这些措施能够落到实处,能够对相关的课程起到借鉴作用,以便为中国高校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发挥一点作用。

在计算机发展的历史上,还没有哪一种程序设计语言能像C语言这样应用广泛。C语言不是一种“很高级”的语言,也不“庞大”,并且不专用于某一个特定的应用领域[1]。由前面的叙述可知,学习C语言对大学理科生,尤其对计算机学院的学生而言非常重要。笔者在一次C语言课程设计课上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参见图1。尽管这个问卷调查非常简单,可是通过它能发现C语言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笔者对该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汇总,首先看学生是怎样评价C语言课程设计优点的,如图2所示。其实学生们提到的这些优点教师早已知道,本文重点关注的是学生们提到的不足和建议。

那么C语言课程设计在我校开设的过程中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呢?有关的详细信息如图3所示。笔者将学生们提出的缺点与不足分为五个类别,这五个类别分别是:(1)关于时间安排和课时量的问题;(2)关于课堂教学的问题;(3)编译与调试方面的问题;(4)关于教师辅导方面的问题;(5)关于题目方面的问题。笔者将在第3部分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最后看看学生们给出的建议都是什么?详细信息参见图4,笔者提出的课程设计改革方案也参考了学生们提出的建议。

2.相关工作

曾辉等人[2]指出了当前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论述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探讨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问题。张敏霞[3]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如何有效地进行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计算机素质提出了几点具体的措施。殷秀云[4]指出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进一步加大了学生掌握C语言编程方法的难度。因此,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要,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马杰等人[5]针对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从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兴趣、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及改革考核机制五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谢竞博[6]从教学目的、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它们与教学效果的关系,详细分析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的成因,并从几个方面分别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革建议。陈婷[7]论述了在应用型本科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实践中,根据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要求,对课程合理定位,采用“阶梯式”、“案例式”课堂教学方法,以“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为核心,同时搭建多种自主学习平台,采用更科学和完善的考核方式,较好地兼顾了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刘三满[8]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分析了C语言教学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先过程,后对象”的教学理念,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安排上阐述了教学内容的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从教学思路、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几方面探讨了教学方法的改革。谢中科[9]阐述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了通过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热情、教学互动等手段来建立大学生的编程思想,培养大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大学生运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刘晓锋等人[10]从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介绍了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中,以程序设计和实验为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授课方式的探索,阐述了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3.改革措施

前面部分,学生们针对C语言课程设计指出了一些缺点,同时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在本部分将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1)关于课程设计时间安排的改进:将C语言课程设计的开课时间定在学生学完C语言之后的下一个学期初。(2)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改进:任课教师申请一个QQ或者微信群,在学校正式放假前,任课教师通过该群把课程设计的题目发送到每个学生的手中。下学期开学后的前几周进行课程设计的集体辅导,然后进行答辩验收。任课教师可以将没讲完的课程内容及对课程设计题目的大体梳理都录制成视频,然后将该视频文件上传到群文件里供学生们分享。群是实现师生互动的一个最重要的媒介,借助它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课教师在放假前将题目发送到每个学生手里的一个最大好处是:学生们可以利用假期里的大量时间,充分地思考和准备这些课程设计题目。(3)关于题目方面的改进:允许学生自由命题,但是需要任课教师最终把关,以决定该命题是否适合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此外,任课教师也可以考虑让企业帮助出题。

前面学生们提出“编译错误不好发现、也不好修改”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进行解决:第一,首先告诉学生这是C语言的特点之一:语法限制不太严格,程序设计自由度大。一般的高级语言语法检查比较严,能检查出几乎所有的语法错误,而C语言允许程序编写者有较大的自由度,因此放宽了语法检查。“限制”与“灵活”是一对矛盾,限制严格,就失去灵活性;而强调灵活,就必然放松限制。第二,教会学生进行单步(Step Through)调试、设置断点(Breakpoint)等调试程序的技巧,必要时还可以通过额外添加一些输出语句辅助进行程序调试。第三,任课教师将常见的编译出错信息进行汇总,然后上传到群文件里供学生分享。其实对编译出错信息进行总结,不如直接告诉学生记住C语言的一些专业术语,表1中列出了其中的一些,相信这对学生调试程序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另外,还要告诉学生从一开始就要形成良好的编程风格,比如适当地添加注释(Comment),程序要有缩进(Indent),给变量、函数、数据结构等起名字时要做到见名知意等。

4.结语

从一份C语言课程设计的问卷调查入手,笔者根据学生指出的缺点和提出的建议对该课程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分别从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方面、课堂教学方面及课程设计的命题方面进行了改革,笔者相信这些改革措施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笔者还对学生反映比较多的问题“编译错误不好发现、也不好修改”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将按照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编写《C语言课程设计》一书,该书将严格贯彻执行讲练结合的原则,对课程设计过程中可能涉及各个知识点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进行讲解,例子的选择标准是不仅能说明问题而且要求最简单。

参考文献:

[1]Brian W.Kernighan,Dennis M.Ritchie.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

[2]曾辉,王倩,韩芳,赵德群.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初探.福建电脑,2015,31(09):62-63.

[3]张敏霞.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04(02):90-90.

[4]殷秀云.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讨.《商》,2014(38):213-213.

[5]马杰,杨磊.C语言程序设计改革探索.软件工程师,2013(12):27-28.

[6]谢竞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建议.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2):137-140.

[7]陈婷.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改革探究.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182-184.

[8]刘三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08(16):23-25.

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专业建设 建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广泛,各行各业的发展与创新都离不开电子信息人才的参与,因此高校加强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点建设已经成为了现阶段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但现阶段,国内许多高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不仅无法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必须针对这一专业建设展开深入研究。

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重点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1专业口径太过宽泛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在国内仍然属于新兴学科,在高校教学中仍然出现于建设阶段,许多高校在开设这门学科时并没有进行细致的课程设置研究工作,因此往往出现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专业口径太过宽泛的不足。现阶段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无法体现其专业特色,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因此刻意忽略了对其专业性课程的深入培养,这就使得学生在毕业时与同类电子专业学生没有明显的专业特色,最终在市场中无法获得专业优势。

1.2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由于大部分高校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开设时间较短,因此不仅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许多问题,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存在较多不足。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已经成为了限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高校缺乏足够的专业教师,因此往往安排相关专业教师进行代课,这对于专业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有着极大的不利影响。同时,部分高校聘请的专业教师多为刚毕业的研究生,虽然其专业对口,但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与工作经验,因此无法给学生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教学。

1.3实践教学较为薄弱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较为重视实践教学的专业,但在大部分高校的专业建设过程中,却往往忽略了这一问题,最终造成其专业实践教学较为薄弱,学生实践水平无法满足岗位需求。很多高校在开设这一课程使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却没能在课程建设中安排丰富、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大部分的实践课程内容单一、验证性强,而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最终无法真正实现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促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重点专业建设的建议

1、加强专业建设。为了改进高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设计中的专业口径太过宽泛问题,高校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其专业建设。首选,高校需要对这门专业的教学内容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划定其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特色课程,并对其展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重点研究,如计算机、电路与系统等专业内容;其次,高校还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全面了解市场中对该类人才的专业技能需求,以此为依据展开教学内容的设置。

2、提升师资力量。首先,各高校必须重视对这一专业师资队伍的招聘与培养工作,通过外部招聘以及内部培养的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职业素质;其次,教师也应该重视对自身水平的提升,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培训,不仅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同时还应提高其教学水平;同时,高校还应重视对教学队伍结构的调整,定期对团队进行考核,最大可能的挖掘教师的潜能,通过对教师队伍结构的改进与发展,最终有效提高整个师资团队的教学水平。

3、强化实践教学。在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时,高校可以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的学生实习基地,与企业形成良性循环,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学习实践提高了其实践能力,同时高校也能够为企业提供更符合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同时,高校也应该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竞赛、社团活动以及科技创新等,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第7篇

关键词:重修学习效率针对性规章制度

作者简介:蒋琳玲(1968-),广西灌阳,女,广西财经学院会计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与应用。

教育部2005年3月29日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第十二条规定: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以及考核不合格的课程是否重修或者补考,由学校规定。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精神,许多高校对考核不合格的课程、对考核成绩不满意的课程实行重修制度,为学生提供再次学习考试的机会。我曾两次担任高职高专重修课《中级财务会计》的任课老师,重修的学生有补考不及格的,有已经重修过一次但考试仍未及格的学生,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辅导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教学及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结合自己的体会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给学生、老师提供参考,给学校加强对重新学习的管理提供参考。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思想上不重视,态度上不端正

由于重修独立开班的学生既有大学二年级的,也有大学三年级的,而重修的课程都是已经学过一个学期的,所以有的同学认为不必每一次课都去上,反正只有20个课时,教学内容不可能讲得那么详细,到时候划个重点,这门课应该很容易通过。这种思想上的不重视在即将毕业的大学三年级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2009年4-5月份进行的高职高专《中级财务会计》的重修中,重修学生共计67人,其中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共有14人,这14人中,一次课未上的有6人,占43%,听课的8人中有6人只听课一次,其余2人听课2次,考试成绩是14人中有8人卷面分数不及格,由于平时成绩占30%,最后总评成绩有5人不及格。重新学习的迟到、早退、缺课现象也很普遍,比如在2008年4-5月份进行的高职高专《中级财务会计》的重修中,重修学生共45人,5次课都没听的达8人,平时听课的通常在10-20人之间,最后一次课到了37位学生,还有的学生只是露个面,点完名就走了,或者最后一节课才来。在2009年4-5月份进行的高职高专《中级财务会计》的重修中,67人中有11人从未去听课,有16人只听了一次课,听课1次以下的占1/3还多。即将毕业的学生有的去实习、有的去工作;而上课时有打瞌睡的,有说话的,有不带课本的,学习态度很不端正。

2.学习效率低

学习效率低主要是由于缺乏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听不明白的、不会做的未及时与同学或老师讨论。不注意复习巩固,对老师强调的重点、难点没反应,这种不会听课的结果导致学习上的事倍功半,对布置的课后练习题绝大部分同学都不去做。课前可以不预习,因为已经学习过一遍,但是课后一定要复习巩固,大部分同学在这一点上不重视,导致学习效率低,考试成绩不理想。

3.与老师的沟通较少

在重修单独开班的学习期间,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可以概括为“一少三多”:学习内容方面的沟通很少,希望划考试重点的多,希望老师改卷时手下留情的多,不听课的理由很多。还有的学生说:我哪里都不懂,不知道要问老师什么问题,这部分学生平时基本不与老师沟通,也不知道怎么与老师沟通,就这样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以上是重修过程中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

1.思想上要足够的重视,学习态度要端正

思想上应该高度重视,并端正学习态度,这是学好这门课的前提条件。要把重修看成一个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负担,更加不要觉得没面子,应该放下思想包袱,在哪跌倒,就在哪站起来,思想上要坚定学好这门课的信念,认真听好每一次课,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

2.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要提高学习效率,建议从三方面做起:一要具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二要会听课,对于重点、难点要集中精神,全神贯注地听,并做好笔记,对于典型例题和练习,要反复练习,直到彻底理解;三要主动去学习,要有计划地进行复习巩固,复习时间要有具体安排,比如:什么时候复习?复习多长时间?

3.经常与老师沟通

学会计难,对于重修会计的学生来说,学会计更难,因为这是他们不擅长的科目,是让他们摔得很惨的科目,正因为这样,重修的学生更应该多与老师沟通,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哪些内容听不懂、不理解,通过这样的沟通,掌握所学内容。

二、老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重修课程的教学,老师主要采用讲授的方法,运用“粉笔+黑板”这些传统教具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缺乏互动性,课堂气氛沉闷,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听课时注意力分散,思想容易开小差,教学效果较差。

2.教学内容针对性太强

重修课基本上由教务处和各系部安排授课老师,并由授课老师命题,对考题中的内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反复强调,每一章都会出复习题或者练习题,教学内容基本上是针对考试安排的,针对性太强,影响到该门课程的完整性和知识性,是典型的应试教育。

3.与学生的交流较少

有的重修课程,学生较少,只有几个人或十几人,老师比较容易与学生进行交流,也比较容易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而会计类特别是《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这类重修课,重修的学生较多,一般在50人左右,上课次数只有5次,只能与部分学生交流,对学生的情况了解的少,不利于因材施教,教学效果较差。

针对重修课教学过程中老师存在的上述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

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外,还应采用多种媒体、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混合教学”,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引导式教学,教学工具上尽量使用多媒体,可以播放一些经典案例,还可以播放专家名师们精彩的讲课片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应注重知识的传授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积极主导作用,既要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完整性,对教学内容合理归纳,做到“少而精”,应注重知识的传授,不应将教学内容局限在考试内容中,即使学生要求这样做,老师也应正确引导。

3.经常与学生交流

在上课次数少,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老师应从不同方面尽量多与学生交流,有的学生可以简单了解,有的学生则要重点关注,比如在正常期末考试中考得很不理想的,即将毕业的重修学生,让他们重视并妥善安排好重新学习与实习的时间,以避免考试之前急得团团转,考试之后托关系走后门力求通过。如果师生之间经常沟通和交流,学生思想上重视一点,学习上认真一点,就能避免出现这样的现象了。

三、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重修时间安排冲突。由于全校重修的课程和人数较多,少部分学生要重修两三门课程,导致重修时间安排上的冲突。而学生本来基础就差,对该门课程的知识掌握甚少,如果不利用重新学习这个机会认真听课,解开心中疑惑,那就仍然是一知半解,难以通过考试。建议学校在安排重新学习时考虑一下,采用适当的方法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比如重新学习的时间既可以安排在双休日,也可以安排在平时的晚上;还可以将重修安排在两个学期进行。

2.提供的学生信息不全面。目前学校提供给任课老师的重修学生的信息只有班级、学号、姓名,不便于任课老师全面了解学生情况,不便于老师有重点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建议学校提供重修学生的联系电话、以前的考试成绩,以便老师能随时与学生联系,直接进行交流,对于基础很差的学生能多关注、多辅导。

3.重修方面的有关规章制度不完善。在重修过程中,学生缺课现象较多,虽然有的高校也有相应的规定,比如有的学校规定:“间断听课的,实际听课时数应不少于该门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但是实际听课时数少于该门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一怎么处理?一次课都没听,又怎么处理?却没有相应规定,对于学得好的学生,是否也应进行奖励?建议高校完善这方面的规章制度。

参考文献:

[1]王英.混合教学在《中级财务会计》中的探索和实践[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

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第8篇

严海平

(上海市嘉定一中,201808)

本章选取学生身边的课桌椅为载体,进行“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的学习。本章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其核心内容是引导学生发现课桌椅存在的问题并明确对课桌椅进行改进的价值。第二单元是“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是把前一个单元的内容继续深入细化,通过信息收集和处理,使问题更加清晰明了,为教学设计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做好准备。

一、发现与明确问题

(一)教学思路

本单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一起制订设计,写设计报告。利用多媒体辅助设备演示现有教室里课桌椅存在的不足,知道问题产生的三种情况;通过多媒体辅助设备演示已改进的三个课桌椅实例,初步学会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以及明确问题的价值。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难点是明确问题的价值。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实践,及教师和学生对提出问题的互动,初步掌握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本单元建议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问题产生的三种情况,初步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明确解决问题的价值、解决问题受到的限制及具体的设计任务。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桌椅改进的学习实践、小组互动交流,学会发现与明确问题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关注细节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流程

(四)活动建议

【活动1】引导学生发现课桌椅存在的问题。

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去寻找课桌椅存在的问题,如功能、造型、材料和结构等。本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样比较容易将问题集中起来,便于交流讨论。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学会了观察生活关注细节的能力,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循序渐进地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

【活动2】交流讨论课桌椅的改进内容

本活动将各小组找到的课桌椅问题归类写在黑板上,有利于接下去的分析,为明确问题做好准备工作,也可以通过实物投影的方法来交流讨论。

【活动3】 引导学生明确课桌椅要解决的问题的价值。

在这一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发现的课桌椅问题中确定有效问题,再组织学生讨论解决课桌椅问题的价值,并找出要解决的课桌椅问题。通过本次活动,学生逐步养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一)教学思路

本单元在学习了“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课桌椅的改进”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是对上个单元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学习第五章“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的基础。本单元组织学生上网收集课桌椅相关信息,采用小组交流讨论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教学中应在有网络的计算机教室,利用多媒体辅助设备演示正确使用搜索引擎,知道信息收集处理的要点。运用多媒体辅助设备归纳信息再加工的方法。

本单元的重点是信息收集处理的要点,教学难点是信息的再加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及交流讨论,知道信息收集处理的要点。学生在参与设计现有课桌椅的改进的实践活动中,初步掌握信息的再加工,感受设计带来的快乐和情趣。建议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信息收集的途径及方法;知道信息收集处理的要点,初步掌握信息的再加工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通过课桌椅的改进实践、小组互动交流,学会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合作的乐趣。

(三)教学流程

(四)活动建议

【活动1】引导学生收集与处理课桌椅的信息。此项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可先举例示范课桌椅信息收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