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婴幼儿口腔保健知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冯希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儿童科主任、上海市口腔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医疗专长:口腔龋病、牙周病预防方法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尤在口腔龋病的预防方面具有创造性成果。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周五上午。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今年的主题是婴幼儿口腔保健,中心口号是关注婴幼儿口腔健康。本刊特邀口腔预防专家冯希平教授向大家介绍婴幼儿期的口腔保健知识,愿所有的宝宝口腔更健康、笑容更灿烂。
常说身体健康要从小做起,其实,牙齿健康也应从小做起。婴幼儿期是指从宝宝出生至满3周岁的一段时期,宝宝出生后的最初三年是乳牙陆续萌出,形成牙列的阶段,是恒牙牙胚逐渐形成、恒牙逐步钙化的阶段,也是极易罹患龋齿、牙龈炎等多种口腔疾病的阶段。由于该阶段宝宝口腔中没有牙齿或仅存在将被替换的乳牙,其口腔保健常被许多爸爸妈妈忽略,为宝宝今后的口腔健康埋下隐患。今年将“婴幼儿口腔保健”定为“全国爱牙日”的主题,正是希望通过科普宣传,将婴幼儿口腔保健的理念推广开来。
婴幼儿口腔保健5“错招”
婴幼儿期口腔保健的目标有两个:一是没有蛀牙;二是完全保持牙龈健康。以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5种错误做法,希望大家能从医生的分析中得到一些启示。
错误一:给宝宝喂奶前,父母先尝一下,以免烫到宝宝。
点评:爱宝宝,就别把细菌传给宝宝。
变形链球菌是引起蛀牙的重要细菌。宝宝出生时,口腔内没有变形链球菌,随着年龄增长,宝宝口腔内的变形链球菌会逐渐增多,而这些细菌多是由于宝宝出生后,经由父母传播而获得。最常见的转播途径是父母与婴幼儿接吻和用嘴尝婴幼儿的食物。
正确做法:给宝宝喂奶时,爸爸妈妈应尽量避免直接用嘴接触奶嘴或调羹,以免将细菌传给宝宝,可将奶滴于手背或手腕内侧以测试温度,阻断细菌传播渠道。
错误二:宝宝还没长牙,不需每天清洁口腔。
点评:口腔不清洁,真菌来“骚扰”。
虽然宝宝一般在出生后第6个月才长出第一颗牙,但清洁口腔依然是很重要的日常护理工作。每天清洁口腔不仅可避免黏膜真菌感染,为乳牙的萌出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还可使宝宝尽早习惯被他人接触口腔内部,为今后实施进一步的口腔保健提供基础。
正确做法: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宝宝进食后,喂一些温开水。如果宝宝口腔内还有脏物,可让其侧卧,家长洗净手后,用纱布缠绕手指或用特制的乳胶指套牙刷蘸少许淡盐水或温开水,按先口腔内两颊部、齿龈外面,后齿龈内面及舌头的顺序进行清洗。由于宝宝的口腔黏膜极其柔嫩,因此在清洗时,动作一定要轻柔。6个月后,宝宝的乳牙萌出,此时可让宝宝坐在大人的膝上,将干净纱布缠在手指上或用特制的乳胶指套牙刷,轻轻擦洗宝宝刚刚萌出的乳牙。12个月以后,爸爸妈妈可以教宝宝刷牙。开始时,可先让宝宝拿一把没有牙膏的牙刷,手把手帮助宝宝刷牙,用不了多久,宝宝就会自己刷牙了。
错误三:给宝宝用大人的含氟牙膏,认为含氟越多,预防蛀牙的功效越大。
点评:氟化物虽然有保护牙齿的作用,但过量摄入氟对人体有害。
宝宝对氟的耐受量与成人不同,且他们的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刷牙时容易发生误吞。如果长期使用成人含氟牙膏,可能因误吞而导致氟中毒。
正确做法:推荐使用儿童专用牙膏,或在医生指导下,酌减成人牙膏的使用量。
错误四:宝宝牙龈上鼓出的白色小脓疱是“上火”了,只要用一些清凉降火的药,自然就会好。
点评:莫把炎症当“上火”。
宝宝牙龈上鼓起的白色小脓疱很可能是乳牙根尖周炎的表现,光靠药物无法根治,如果不进行彻底的牙髓治疗,病情反复发作,可能会影响继承恒牙的发育。
正确做法:应带宝宝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错误五:反正乳牙是要被替换的,即使蛀坏了,也不必治疗。
点评:蛀坏的乳牙危害大。
宝宝在6个月大时长出第一颗牙齿,在之后的8~12年时间里,乳牙是宝宝主要的进食工具。乳牙质地比恒牙疏松,蛀牙发展速度非常快,如果影响到牙髓或根尖,常会引起患牙不适、牙龈肿胀,甚至发热等问题,长期的乳牙根尖炎症还可能引起继承恒牙在颜色和形态上的改变。蛀坏的乳牙如果不积极治疗,不仅会影响宝宝的日常进食和营养摄入,还会对宝宝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双侧乳后牙不发挥咀嚼功能,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宝宝日后的脸型发育。
正确做法:宝宝蛀牙不可忽视,早诊、早治是上策。
每隔半年,带宝宝看一次牙医
一般地说,在宝宝出生6~12个月内,应安排宝宝和牙医的第一次会面,并按照医生的建议,改正一切可能不利于宝宝口腔健康的做法。之后每隔3~6个月复诊一次,以便牙科医生尽早发现宝宝的口腔问题,尽早治疗。
除了看牙时机,看牙方法也很重要。很多宝宝对看牙心存恐惧,一提到去补牙总是又哭又闹,这种情况称为“牙科恐惧症”。要帮助宝宝克服恐惧,需要家长和医生的共同努力。首先,家长不应在宝宝面前表现出自身对看牙的恐惧心理,更不应该以看牙医作为恐吓宝宝的手段。其次,在首次就诊时,应尽量使宝宝熟悉牙科诊所的环境,并让宝宝与医生多交流,在没有急症的情况下,一般选取病变最轻,或者治疗时不适感最少的牙齿进行操作。第三,给口腔内有多颗蛀牙的宝宝看牙时,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即便宝宝能够非常勇敢地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爸爸妈妈也不可急于求成,以免一次治疗时间过长,给宝宝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不快,为今后的口腔保健工作带来困难。
8个小提醒,为宝宝口腔健康“加油”
1. 尽量不要让宝宝喝含蔗糖的饮料,减少蛀牙危险。
2. 奶嘴的开口不宜过大。过大的奶嘴开口会削弱对宝宝吮吸力量的要求,对宝宝的面部发育不利。
3. 让宝宝多吃含适量纤维的食物,如芹菜、牛肉等。这样不但有利于牙齿的机械清洁,而且还能使宝宝的面部骨骼和牙床得到充分的锻炼。
4. 不要让宝宝养成含睡觉的习惯。
5. 不要让宝宝养成含食的习惯。
6. 不要让宝宝养成咬手指、咬嘴唇的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对牙齿的正常排列及保持口腔软组织的健康都很不利。
7. 不要让宝宝整天吃零食。进食饼干、巧克力等甜食时,可以用增加每次进食量的方法来减少进食次数,每次进食后,都不能忽略口腔的清洁。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232―01
呼伦贝尔盟境内的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是我国现有的人口数量最少的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县级),其中鄂温克族人口25768人,鄂伦春3365人,达斡尔族69331人,我们把这三个少数民族为三少民族。这三个少数民族妇女和儿童的数量就少的屈指可数了。由于这三个少数民族都聚集居在便将经济不发达地区,群众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受旧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他们刚刚从游牧、狩猎、农耕的 半原始社会状态直接进入了21世纪,党的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三个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卫生工作也和其他行业一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妇幼保健工作被各级政府提到来的议事日程上来,在三个少数民族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健康教育起到了促进和拉动作用,为三少民族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健康教育宣传是怎么样开展的?对促进三少民族地区的妇女儿童的健康起到了什么样的战略作用?我们在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中以宣传党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在群众中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加强了等级医院和爱婴医院的业务培训,加强了孕产妇和婴幼儿的两个系统管理,在健康教育宣传中,我们广泛的宣传了高危与产妇的专案管理,普及新法接生,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建立妇幼卫生工作三级网,开展生命监测的宣教工作,为基层编辑妇幼卫生报,母婴保健法宣传画册,妇女五期保健,儿童保健,心里卫生咨询,健康教育致读者一封信,健康处方,性教育等资料3万于份。
对基层的健康教育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妇幼保健专业知识和健康教育技能两个方面,专业知识包括妇女保健知识和理论,技能培训包括文字编辑、摄影、报刊编辑、宣传板的制作,板报的设计,简单的绘画技能等。这些培训工作的开展,对促进三少民族地区的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三少民族地区的妇女保健所建立了宣教待产室,播放健康教育电视片,电视录像片包括:青春期保健,围产保健,更年期保健,婚前检查,遗传咨询与优生,计划免疫,儿童保健与心里卫生,计划生育。在妇产科曾设了孕产妇保健的电视录像,播放的内容包括围产期保健和产褥保健,母乳喂养。儿科和儿童保健科病房为小患者播放动画片或为家长播放儿童保健知识。各科室都备有健康教育宣传单,宣传册,自编的妇幼卫生报。制作了固定式健康教育宣传板,宣传的内容包括:用药小知识,妇幼保健,母婴保健法,婚前检查,计划免疫,口腔保健,儿童眼保健,龋齿的防治,四病防治,生长发育的监测等,并结合节假日走上街头向广大的群众宣传医疗保健知识。
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对促进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三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女儿童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防御屏障作用,对哦《母婴保健法》的贯彻执行,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孕产妇和婴幼儿的死亡监测与分析儿童生长发育监测,两个系统管理起到了战略性的促进和拉动发展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妇幼保健,建立专科保健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确实提高了广大妇女和儿童的健康,为三少民族地区的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身也促进了健康教育工作自身的发展。
在山少民族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中,我们按照“把保健的方法交割群众的原则,坚持按照治病不如防病,保健有限与临床,计划免疫先行,医疗作为后盾保障健康”的方针,开展妇幼卫生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把群众的健康放在首位,不断的提高和将强健康教务宣传工作的水平,提高健康教育人员的自身素质,开展好三少民族地区的健康教育工作。
面对21世纪的跳转充分的利用各种先进的手段,促进三少民族地区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的提高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三个少数民族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充分的利用这三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资源和妇幼卫生工作三级网广泛的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并通过健康教育公开信,健康教育入户卡,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把健康的方式交给群众,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的覆盖面在基层进行广泛的健康教育宣传,结合社区服务,利用村、镇、旗(县级)的医院,卫生防疫,妇幼保健等宣传健康教育。
【关键词】小儿营养不良;病因;预防;治疗
营养不良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在我们国家,本病的发病率农村比城市明显增高。现对我院2003-2009年收治的85例营养不良患儿进行分析,为防治婴幼儿营养不良、提高我国儿童身体素质,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5例营养不良患儿中,男45例(52.94%),女40例(47.05%);年龄在65天至6岁。其中6个月以下12例(14.11%),6个月-2岁47例(55.29%),2岁-4岁15例(17.64%),4岁以上11例(12.94%);农村患儿67例(78.82%),城镇患儿18例(21.17%)。85例患儿中纯母乳喂养者18例(21.17%),人工喂养42例(49.41%),混合喂养者25例(29.41%)。合并有其他疾病22例(25.88%):其中消化道感染8例、口腔溃疡5例、先天性唇裂、腭裂3例、小肠旋转不良2例、早产儿喂养困难4例。
1.2临床表现85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体重低下、生长迟缓和消瘦;部分患儿有精靡不振、反应差、体温偏低、无食欲或腹泻、便秘交替等表现。85例中属于轻度营养不良34例、中度营养不良43例、重度营养不良8例(分度标准按小儿营养不良分度)[1]。
1.3病因①喂养不当婴幼儿营养不良发生率在人工喂养与混合喂养占的比例较高(78.82%),母乳喂养所占的比例较低,为21.17%。母乳喂养者主要是添加辅食不及时,人工喂养,混合喂养者的主食或辅食绝大部分是以淀粉类食物为主,蛋白质类食物比例明显过低。②合并其他疾病合并其他疾病者22例(25.88%):消化道感染(迁延性腹泻,慢性痢疾等)8例(9.41%);口腔溃疡疼痛和早产儿致喂养困难的9例(10.58%);先天畸形的5例(5.88%),主要是先天性唇裂、腭裂3例、小肠旋转不良2例。
1.4并发症85例营养良患儿中有并发症者74例(87.05%),以营养不良性贫血为最多,共68例(80.00%),其中血红蛋白10×109/L15例,>20×109/L5例;角膜软化症11例(12.94%);佝偻病17例(20.00%);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4例(4.70)。其他还有低钾、低锌、低钙、低血糖等。
2结果
85例营养不良患儿发病率最高年龄组为:6个月-2岁为47例占55.29%;农村患儿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患儿发病率,农村患儿发病率为78.82%,城市患儿发病率为21.17%;人工和混合喂养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纯母乳喂养发病率,人工和混合喂养共67例,占78.82%,纯母乳喂养者18例,占21.17%;并发症以营养不良性贫血最为多见为68例,发病率为80.00%,其次是并发感染25例(29.41%),主要是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肤粘膜;再次是佝偻病17例(20.00%)、角膜软化症11例(12.94%)、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4例(4.70%)。
3讨论
3.1营养不良的发病情况随着我国广大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儿童保健事业的不断发展,营养不良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因营养不良死亡的病例更是少见。因6个月内母乳量尚充足,所以此时期的小儿发病率低。但6个月-2岁的年龄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占55.29%(47/85),因为此期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大量的营养素,而此时母乳的质量都逐渐下降,如果添加辅食不及时或添加不合理,依靠单纯的母乳喂养,已远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小儿需要的营养素缺乏,很容易引起婴幼儿营养不良。而农村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与农村医疗条件较差、儿童保健知识相对缺乏,卫生习惯不好,不讲究科学地喂养和护理不到位等因素有关。
3.2婴幼儿营养不良的病因添加辅食不及时或添加不合理是该病的主要原因。有些患儿虽然是纯母乳喂养,但因为添加辅食不及时或仅添加淀粉类辅食,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很少,远远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2],长期缺乏蛋白质类营养素,则导致营养不良。再者,合并其他疾病也是该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消化道、呼吸道等感染,除了影响小儿食欲和食物的摄入外,还能影响小儿对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引起营养不良的发生。而某些先天畸形如先天性唇裂、腭裂、小肠旋转不良等,客观上增加了小儿哺喂的难度,使摄入量降低,也是引起小儿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本资料仅5例,占5.88%。
3.3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预防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要加强儿童保健工作,特别是基层农村,要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不仅富含优质的三大营养素,而且含有多种免疫球蛋白和消化酶等,不但易于消化吸收,还能提高小儿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某些病原微生物对婴儿的感染[3]。对母乳不足或不宜母乳喂养者,应及时给予指导,采用合理的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及时添加各种富含营养的辅食;纠正偏食、挑食和吃零食等不良的习惯;要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及时诊治各种感染性疾病及先天畸形;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适当安排户外活动和体格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
3.4小儿营养不良的治疗①及早查明和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如纠正先天性畸形等。②调整饮食:属于喂养不当,应及时改进喂养方法,轻中度营养不良患儿的胃肠功能较好,以调整饮食结构为主,给予足够的蛋白质等营养素,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类食物;重度营养不良的患儿,因组织器官娇嫩、功能低下,特别是胃肠功能低下,消化吸收能力差,饮食调整不能操之过急,应由稀到稠、由少渐多,逐渐增至每天需要量,以免引起腹泻。食物选择:除了给予高蛋白和高热量的食物外,要注意维生素类、尤其是B族维生素的补充。③药物治疗可给予B族维生素和胃蛋白酶等以助消化;补充锌剂以增加食欲;改善代谢功能用苯丙酸诺龙;辅助中医治疗和适量补充其他微量元素。④纠正贫血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⑤治疗并发症,继发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
参考文献
[1]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儿科学(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83-84.
【关键词】儿童龋病;预防进展;口腔疾病
在儿童当中,龋病的发病率极高,并且危害着人类的生活与健康。在饮食结构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儿童开始患上龋病,其口腔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龋病对儿童牙齿和颌面部的正常发育有很大的影响。为此,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与父母等开始关注这类疾病,而且世界卫生组织也已将将龋病列为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为了减少龋病给儿童带来的伤害,早期的预防工作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当前儿童龋病预防的进展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具体如下:
1指导口腔卫生,规范饮食习惯
1.1指导儿童的口腔卫生对儿童的口腔卫生进行指导是做好龋病预防的一项重要工作。相关部门与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渠道与手段向儿童及其家长宣传、普及口腔常见疾病的防止与口腔卫生保健基本工作的重要性,让儿童及其家长认识到龋齿等口腔疾病的预防是十分必要的,提高其自身的预防意识。在宣传的时候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宣传不同的刷牙方法,让儿童与家长了解,刷牙是保持口腔卫生、去除牙菌斑最简便并且十分重要的一个自我保健手段[1]。学校与卫生部门可以充分地利用各个幼儿园对儿童做健康普查的时机或是利用社区、医院、电视、广播等不同场所,做一些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的宣传,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制作一些简单有趣的视频,吸引儿童的注意,让其认识到刷牙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儿童父母进行一些与口腔卫生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儿童父母对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重视,尽可能地纠正父母对于儿童牙齿保健所存在的一些误区。这样父母就可以尽早地纠正、干预儿童在小时候所表现出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并对儿童的刷牙方法做出正确的指导,帮助其改善不良的刷牙姿势与习惯,同时还可以帮助儿童选择一些比较适合的保健牙刷,或是选择一些防龋的牙膏,监督孩子养成每天早晚都刷一次牙的好习惯。此外,还要帮助孩子养成进食后及时漱口的好习惯。牙刷应5个月左右就要更换1次。
1.2规范孩子的饮食习惯孩子的饮食习惯对于牙齿的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儿童的饮食习惯和龋齿的患病率也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例如,在儿童的婴幼儿时期,如果喂养的方式不恰当,并且习惯含着奶瓶睡觉或是断奶时间比较晚等不良习惯都有可能导致龋齿的发生,此外,如果儿童在少儿时期喜欢在睡之前吃酸奶或是甜食,并且不喜欢吃粗纤维食物,就会增加儿童牙齿和酸性食物或是甜性食物接触的时间与频率,同样会加大儿童出现龋齿的概率。而多吃一些粗纤维的食物不仅可以使儿童牙齿的咀嚼功能得到锻炼,而且可以清洁儿童的牙面,帮助其口腔实现自治,进而减少儿童患龋齿的概率。这并不是要求儿童杜绝甜食,只是学者们建议儿童在进食甜品的时候,可以在正常进餐的时候食用,并且应该控制用量,尽可能地避免儿童在睡前或是两餐之间食用一些甜品。
1.3定期检查儿童口腔卫生与使用酸性乳品的安全儿童卫生的相关部门要定期对儿童使用的酸性乳制品做全面或是随机检查。并且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向儿童及其家长管普及常见口腔疾病的预防措施以及口腔卫生的保健知识。据相关的研究报道可知,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教育,特别是对学龄前的儿童来说可以顺利实现对儿童不健康行为的纠正与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龋齿等口腔疾病的出现[2]。
同时幼儿园还要定期对儿童的刷牙方法等做出相关的指导。要鼓励儿童使用防龋牙膏与保健牙刷,并且养成在进食后漱口,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此外,有关部门要定期对幼儿园的儿童做口腔检查,对于有龋病前兆的儿童要给予建议,规范饮食习惯,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进而减少龋病的发生,保证儿童口腔健康。
2推广牙面窝沟封闭的方法
牙面窝沟封闭就目前来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预防龋齿的方法。我国的牙防组织已经向全国的学龄前儿童,推荐了此种方法,而且取得了比较明显的防龋效果。
对牙面的窝沟进行封闭并不是不去除其颌面的牙体组织,而是在它上面再涂上一层黏质的树脂,这样就可以保护儿童的牙釉质避免代谢产物或是细菌等的酸侵蚀了,进而实现预防龋齿的效果[3]。
3合理应用氟化物
经过以往的实践表明,氟化物对于儿童龋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的过程当中,用量、用法都要合理,特别要注意把握氟的弄丢,如果过低就没有效果,过高还会对儿童的牙齿造成伤害。
3.1在儿童的饮用水中加适量的氟氟化的饮用水源可以把氟的含量调到比较适宜的浓度,这一办法在世界上是相对来说效果比较突出的一种手段,而且十分经济。
3.2食用氟化食盐当食盐中的氟浓度达到90-350mg/kg的时候,就可以对预防龋病起到一定的效果[4]。这种办法对于没有开展饮水氟化的一些地区,预防效果也相对较明显。
3.3食用氟化食品如果一个地区不方便开展饮水氟化,那么则可以在牛奶中添加一些氟化物,牛奶中氟的浓度不宜过高,达到儿童的需求即可,具体用量则要根据其所在地区儿童的身体状况等进行调节[5]。
综上可知,对于龋病这种比较常见的口腔疾病的预防方法是多样的,需要政府的卫生部门与学校的老师,儿童的父母给予大力的支持与帮助,同时要从小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做好保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儿童龋病的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冬梅,马秀琴,卢海英,等.儿童龋病预防的具体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1,6(04):243-245.
[2]李淑华.窝沟封闭在预防儿童龋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2):1492.
[3]钟广辉.少年儿童龋病的预防[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4):111-112.
社区家庭医疗服务有利于普及科学育儿知识,能够早期发现疾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指导,有利于预防疾病,便于用药。社区人群中最先关注的是妇女、儿童、老人和残疾人,使他们在社区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家庭医疗服务是社区服务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医学模式转变和护理职能扩大,走出医院大门,开展社区家庭医疗服务,深受群众的欢迎。现将我们开展社区家庭医疗服务情况介绍如下。
基本情况
我院家庭服务站有医生1人,护士2人,自2009年5月~2010年5月立诊服务105次,服务对象为新生儿,婴幼儿。
家庭医疗服务情况体会
儿科存在着特殊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宝贝,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考虑小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因此,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护理更复杂,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多,这就需要儿科护士更要注重人文学知识的学习,在关注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奉献社会”的服务观念,这不仅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恢复健康,家庭医疗服务能有助于减少纠纷的发生,化解相关矛盾。
家庭医疗服务有利于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出诊病人以新生儿为多,分析发病原因,由于年轻父母缺乏科学育儿知识,常常因喂养和护理不当而出现问题,酿成新生儿患病潜在危险。如过分强调保暖,捂得太严,不开窗通风,使居室空气不畅,有的患儿保暖不够,室温偏低,穿着单薄,经常打开包被换尿布使婴儿受凉,导致上呼吸道感染、脐炎、硬肿症,有的脐部感染发展为新生儿败血症,有的新生儿不吃奶,经检查发现,口腔内有鹅口疤等,针对上述情况,出诊护士向患儿父母指出喂养和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详细介绍科学育儿知识,由于上门服务就诊时间不受限制,家属有充分时间进行咨询,这种方式是社会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1]。
家庭医疗服务能够早期发现疾病,进行针对性护理指导,新生儿疾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无明显异常变化,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占新生儿死亡原因的10%~20%。与其他年龄的小儿肺炎相比有其特点,新生儿是刚离开母体的幼小生命,它的呼吸中枢及呼吸系统发育都不完善,咽淋巴组织发育不全,气管支气管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部血液丰富,其次,新生儿机体的防御功能较差,新生儿肺炎可分为吸入性和感染性两类:前者包括产时吸入羊水、胎粪、血液,产时阴道黏液、乳汁,新生儿口腔分泌物及胃内容物,后者包括在宫内或产时,母体有传染性疾病时由血行或淋巴系统感染,以及出生后的感染所致,新生儿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咳嗽、不发热、阵发性青紫或苍白、呼吸困难、拒乳易呛咳,死亡率高,所以,在合理的治疗基础上临床护理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新生儿肺炎的预后,出诊护士可针对性指正疾病的症状与护理。
家庭服务有利于预防疾病,由于北方温差大,室温不恒定患儿易患呼吸道疾病,出诊护士就在预防感冒、保暖、增加患儿抵抗力、喂养方面进行指导。由于新生儿热量储备低,在病理情况下,反射及反应低下,食欲及胃纳功能低下,进乳少,同时,病理情况下的机体热量很快消耗,易造成患者低血糖及低蛋白血症。为了供给足量营养和水分,增强机体抵抗力,应尽可能的给予母乳喂养,每2小时1次,注意发生呛咳和溢奶,如病情严重,吞咽反射差,拒乳或食时呛咳严重,应给予鼻饲,每次10~30ml,每2小时1次,到恢复期,每次喂奶可30~50ml,每3小时1次,喂奶后轻轻叩背,使胃中空气排出,以免发生溢奶。是年轻父母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
家庭医疗服务便于做好各项护理,如脐护,臀护,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并特别注意预防并发症的护理。肺炎患儿反应低下,应经常给患儿更换,以免长期睡一侧易致肺不张。常用温水洗臀部及受压部位,保持皮肤清洁。每日洗澡后,用酒精棉球擦洗脐部,预防感染,长期输抗生素,患者易出现鹅口疮,需用制霉菌素液擦口腔,每日4~6次,直至愈合。
家庭服务便于及时用药,由于出诊护士带有出诊器,备有常用药,当医生检查患儿作出诊断后,护士可以立即给药,需要注射每天两次上门注射,有的需要每天更换药,有的遇到脐炎症患儿,护士带有脐部换药包,可以立即给予脐部换药,同时指导患儿母亲给患儿勤换尿布,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并且给予外用药,教会如何进行脐部护理,出诊服务把方便带给群众,患儿不用出家门,疾病便可得到治疗[2]。
社区家庭医疗是护理人员立足于社区,面向家庭,以社区内居民的健康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服务对象,为其提供集预防、医疗护理、康复护理、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和连续性的健康护理。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人们在追求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同时,对预防保健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社区护理作为21世纪护理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新的热点,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社区卫生护理是顺应国际卫生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途径。它有利于改进卫生护理服务方式,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护理需求,它正在改变生病了只有上医院、等病人上门护理的传统护理模式,真正实现向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的转换总之,医护人员上门服务,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也扩大了医院声誉,因此,护士在社区家庭医疗服务中是有所为的以医院为中心,扩展到社区家庭,这是医学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护理学由医院扩展到社区的良好开端。
参考文献
【关键词】社区;儿童保健;需求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79-01
儿童保健状况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了解社区6岁以下儿童保健状况和医疗服务的相关需求,分析社区儿童保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进一步合理利用社区医疗资源,从而制定儿童保健服务规划提供参考[1]。现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社区医院儿童保健医生填写的6岁以下儿童体格检查报表,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将儿童保健状况及需求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社区医院儿童保健医生填写的6岁以下儿童体格检查报表,各年龄段随机抽取500例,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家长自填和工作人员询问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儿童保健状况及保健需求。
1.2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 软件, 对各项指标计算率, 并采用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社区6岁以下儿童保健状况分析表1结果表明: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生长迟缓、肥胖是社区6岁以下儿童保健监测的主要营养性疾病,从数据分析来看,1岁以下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应给予充分重视,尤其是母乳喂养和儿童营养。
2.2 社区6岁以下儿童保健需求 表2结果表明:社区管理的6岁以下儿童共3000例,家长对于儿童保健的需求分为预防接种、智力检测、儿童营养、生长发育、眼、口腔保健、母乳喂养,其中,以预防接种需求最高,占69.13%,其次是智力检测,占48.57%。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少子化趋势不断加重,社会对于儿童保健的需求越来越高[2]。社区儿童健康状况与儿童保健管理率直接相关,儿童保健管理率升高,儿童死亡率有所下降。因此,对于儿童保健,应加大保健管理力度,扩大保健管理覆盖面积,尤其是与预防接种相结合。此外,还要加强重点人群的保健管理,对于早产儿、新生儿、低体重婴幼儿及5岁以下儿童,要重点保健,建立有效的疾病防御系统,对于孕期母亲的保健也不能放松,因为很多畸形儿、早产儿的出现均是孕期母亲保健不足导致[3]。本组资料分析发现,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生长迟缓、肥胖是社区6岁以下儿童保健监测的主要营养性疾病,1岁以下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应给予充分重视;营养不良可直接导致贫血、生长迟缓,甚至影响儿童一生的健康和发展,6~ 24 月龄由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性,儿童所需营养素需要高,但获得食物营养密度低, 这是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的高峰期,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实施科学喂养,以确保儿童的健康水平。并为不同年龄段儿童提供营养护理,制定相应的营养计划,给予维生素A和维生素D,提倡户外运动,补充水等,增强钙的吸收。对于学龄前的儿童,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添加一些适量的营养元素,预防各种营养性疾病的产生。而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家长对于儿童保健的需求分为预防接种、智力检测、儿童营养、生长发育、眼、口腔保健、母乳喂养,以预防接种需求最高,占69.13%,其次是智力检测,占48.57%;这说明家长越来越重视儿童的智力开发和早期教育,这虽然对孩子的生长有益,却不能忽视更重要的心理问题,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健康,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情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为此,社区儿童保健机构应加大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体检建册方式加强对于儿童健康的管理,使家长能密切配合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综上所述,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探索的艰巨任务,需要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和家长共同努力,以促进儿童保健水平的不断增高,及我国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淑玲.北京亦庄地区流动人口儿童健康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159-160.
[2]杨彦,张德春,李胜玲.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6A):1826-1829.
过敏性鼻炎
相似程度:
相似症状:鼻塞、流涕、打喷嚏。
宝宝的鼻塞、流涕、打喷嚏症状怎么也“刹不住车”,而且无论是抗生素还是清热解毒的中药对此症状都毫无作用。宝宝就像《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喷嚏精”一样。每天要换洗数条手帕,或用去一盒盒抽纸。鼻塞状况严重到躺着睡不着,要坐着睡的地步。如果以上症状都存在,又恰逢春暖花开的时节,且反复发作,迁延两个月以上者,基本可以判定宝宝患的不是感冒,而是过敏性鼻炎。
防治对策:首先要远离过敏源,户外的过敏源主要是花粉,因此,当春季空气中飘浮有大量花粉时,要避免在早上5点~10点间外出。同时,注意加强锻炼,增加机体抵抗力,也可针对过敏源进行脱敏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
相似程度;
相似症状:发热、头痛、全身不适。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常在冬末春初流行,多见于儿童。常以普通感冒形式出现,表现为体温中度增高、头痛、肌痛、全身不适等。1~2天后感觉一侧或两侧耳垂下酸痛、肿胀(腮腺肿大),张口、咀嚼困难,或伴有呕吐。多数患儿不经治疗或对症处理后1~2周可逐渐好转,而且能得到终身免疫。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化脓性腮腺炎及各种并发症,如脑炎、附睾炎、急性胰腺炎和肾炎等。
防治对策: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是最佳的预防方法。对于流行性腮腺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腮腺肿痛较严重者可采用中药治疗,高烧不退时可服用退烧药。孩子在患病期间要好好休息,多喝开水,勤用凉开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宜吃流质、半流质饮食,减少咀嚼,以避免引起疼痛;忌食酸味食物,因酸味食物可刺激腮腺分泌,加重疼痛。
麻疹
相似程度:
相似症状:发高热、咳嗽、精神萎靡。
本病由麻疹病毒引起,婴幼儿多发。麻疹前期表现为发热、头痛、流涕、怕光伴有眼结膜充血。过3~4天后热度升高,皮肤逐渐出现玫瑰色斑丘疹,先从耳后发际开始发出,渐及前额、面颊、颈项、躯干及四肢,最后发至手掌及足底,皮疹出齐后逐渐褪去,留有色素沉着。出疹期间全身症状加重,体温更高,达40℃左右,同时出现精神不振、嗜睡或烦躁不安等现象,部分病人有怕光现象,面部有轻微浮肿。
防治对策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的最佳办法,还要切断传染源,一旦发现罹患麻疹要及时隔离治疗,饮食应清淡。护理者应穿隔离式罩衣,戴口罩及勤于洗手,对于病人长住的卧室,每天进行1次~2次的紫外线消毒可杀灭空气中的麻疹病毒。
流行性脑膜炎
相似程度:
相似症状:发热、流涕、头痛、浑身酸痛。
本病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病原菌经呼吸道飞沫传染。冬春季多发、传染性强,小儿发病率最高。流脑的最初症状是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红、浑身酸痛等,与感冒症状类似。当病菌侵入血液后,就表现为突然高热、头痛、寒颤、呕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红疹遍身,昏迷,后遗症较为严重。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a)-075-01
我院急诊科2002年8月-2006年7月共抢救保定市及所属各县小儿急性中毒63例,经救治全部存活。现将资料较完整的53例(55例次)总结如下:
1 资料
1.1 性别、年龄分布
4年中,53例患儿,其中男31例,女22例。最小的39 d,最大的12岁。其中:0~1岁10例;~2岁13例;~3岁10例;~4岁8例;~5岁3例;~6岁5例;~12岁4例。
1.2 年份分布
2002年8月-2003年7月12例;~2004年7月6例;-2005年7月20例;~2006年7月15例。
1.3 月份分布
1月3例;2月6例;3月6例;4月6例;5月8例;6月6例;7月6例;8月7例;9月2例;10月0例;11月2例;12月1例。
2 结果
2.1 中毒原因
53例共中毒55例次。其中化学药物中毒13种20例居首位(胃复安4例;舒喘灵、五氟利多、非那根、氨茶碱各2例;安定、硝基安定、硫酸铜、消心痛、冬眠灵、感冒通、654-2和阿托品各1例)。其次为有机磷中毒11例(3911、1059、敌敌畏各3例;乐果、氧化乐果各1例)。杀鼠剂为第3位中毒原因,共10例(氟乙酰胺8例、磷化锌、敌鼠钠盐各1例)。细菌性食物中毒、亚硝酸盐各3例,居第4位。呋喃丹、霉变甘蔗、蟾酥、洋金花、苦杏仁、重铬酸钾、柴油、砒霜中毒各1例。
2.2 中毒途径
11例有机磷中毒中有6例为接触农药后经皮肤吸收。4例胃复安中毒、1例阿托品中毒,途径为皮下或肌内注射。其余44例次均为消化道吸收。
2.3 抢救
2.3.1 催吐对口服中毒年龄较大神志清醒,病情较轻者鼓励口服液催吐。用温水或1∶2 000-1∶5 000高锰酸钾溶液500~3 000 ml/次,使患儿迅速服下,然后刺激咽后壁令其呕吐,反复清洗。
2.3.2 洗胃迅速排除毒物,根据毒物的性质选择洗胃剂,对中毒物不明之前采用温水洗胃。一般情况用1∶2 000~1∶5 000高锰酸钾溶液,但有机磷中毒(1605、1059、3911、乐果等)禁用,它可使毒性增强。有机磷中毒用2%碳酸氢钠或1%肥皂水,但敌百虫中毒禁用。敌鼠钠盐中毒可用1∶1 000的硫酸铜溶液洗胃。洗胃进行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2.3.3 导泻用30%硫酸镁40~80 ml灌入胃内,禁用油类泻剂。也可选用高渗盐水灌肠。皮肤接触者脱去被污染的衣物,清洗皮肤、头发、指甲等。对于口服中毒者洗胃后可用药用碳2份、鞣酸、氧化镁各1份,混合50 g加温水500 ml灌入胃内,然后再用清水灌洗,这样可保护胃黏膜,也能阻滞延缓毒物吸收。
2.3.4 其他静脉输液,使用利尿剂使毒物排泄。给氧气吸入,防止脑缺氧和脑水肿。针对不同毒物选用不同的有效解毒剂,比如:亚硝酸盐中毒用亚甲蓝,有机磷中毒用阿托品和解磷定,敌鼠钠盐中毒用维生素K1,细菌性食物中毒应禁食,补液抗菌治疗,伴有肾功能衰竭者应透析治疗。总之,要迅速及时救治,并注意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应根据病情对症处理,控制惊厥、抗休克、抢救呼吸衰竭、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预防治疗继发感染等。
2.4 护理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无改变,神志是否清醒、有无意识障碍,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是否存在,以及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水肿等情况。排泄物和分泌物的量及颜色,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毒物反应等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做好口腔的清洁护理,对昏迷眼睑不能自闭的患儿要做好眼部的护理,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促使血液循环防止褥疮,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5 住院天数及转归
53例住院最短1 d,最长21 d,系硫酸铜中毒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经腹膜透析治愈,平均住院4.6 d,全部治愈。
3 讨论
小儿急性中毒是儿科急诊的重要内容,在我院急诊科近4年危重抢救患儿中占12.5%。由于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男性儿童中毒机会可能比女性儿童略多。就年龄而论,4岁以内为发病高峰年龄,本组中占77.4%。所以加强对婴幼儿及小年龄的学龄前儿童的管理,甚为重要。
本组中2~8月为小儿急性中毒的高发月份。共45例,占总数的85.0%。分析原因,可能与春、夏季农副业生产活动频繁,应用农药、鼠药、化学药品较多有关;春季儿童易患传染病,接触药物机会增多;夏季食物易腐败等因素有关。
本组55例次中毒中,化学药物中毒占首位,大部分为药品管理不妥,为患儿误服,共占14/20。其余6例则为医原性疾病,胃复安在农村基层应用普遍,而其锥体外系的毒副作用往往被忽视。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本组有2例是双重中毒:1例为2岁幼儿3911中毒在当地于12 h内用阿托品35 mg(相当于3.5 mg/kg),引起超高热、谵语、尿潴留等阿托品中毒;另一例为磷化锌中毒,在当地以硫酸铜溶液1 000 ml(浓度不详)洗胃后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等铜中毒表现。
氟乙酰胺因其剧毒,有关方面已明令禁止使用,但市场上仍有销售,而解毒药乙酰胺药源缺乏,给抢救工作增加很多困难。
细菌性食物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日渐减少,这与人们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保健知识逐渐普及有关。本组3例亚硝酸中毒系误作食盐食用引起。
[参考文献]
[1]陈志周,王营通.急性中毒[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
[2]宋殿宽,高凤桐,袁曾荣.儿科急重症的抢救[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