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劳动经济学笔记

劳动经济学笔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劳动经济学笔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劳动经济学笔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学;案例教学;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始见于191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后逐步在医学、工商管理等应用性教学领域得到发展。具体是指根据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运用多种方式对案例所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和决策,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其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习热情,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其分析、表达、思维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提高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因此,该教学法正越来越受到教育专家们的重视。

农业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农业生产活动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而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来说,为了解决目前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需要做好农业经济学的教学工作,培养更多的农业管理人才来服务于社会主义农业事业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农业经济学的授课多采用“教师-教材-课堂”三位一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因课堂上很少有参与机会而缺乏主动,结果是“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由此可见,这种缺乏师生互动和理论联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实际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在借鉴国外同行做法的基础上,根据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了适当的教学改革,即不仅要根据讲授的主题内容适时介绍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科研成果,同时还要以案例的形式把国内外农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相关新问题及时带入课堂。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下面具体探讨在农业经济学授课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

一、教学案例的选取

案例教学的开展主要是借助相关案例来实现的,所以选择恰当的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居于核心地位,同时也是确保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为此在选取案例时应慎重考虑,通常应考虑以下原则:

(一)所选案例要具有客观性

案例的客观真实是指其案例的材料来自客观存在的农村事实,是农村经济社会普遍存在的或已经发生的事件。对于教师自己编写的案例,可以通过网络或报刊杂志来搜集尽可能多的农业经济活动素材,精心取舍编制;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把教学课堂设置在田间地头,通过让学生对农民的现场调查或与农民的直接对话来获取大量鲜活素材,增加学生对教学案例的感性认识。当然教学案例的客观真实并不是毫无取舍,无所选择,而是要反映农业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性,这是案例选编的第一原则。为此,教师需要关注广泛的农村经济活动领域,要有开拓的视野和敏锐的感悟性。

(二)所选案例难度要适中

首先,所选案例应符合教学目标;其次,结合学生特点以及教师的能力,所选案例的难度要适中。合理的教学案例应该是教师能够把握、学生能够接受和认同的;同时也应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具有科学性,并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三)所选案例要具有新颖性和代表性

尽可能选择当前社会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改革实践中的最新案例,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并且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刻了解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所选案例要具有典型性

所谓典型性,不在于案件当时所产生的新闻效应,而在于案例本身与农业经济学理论内涵的联系性和代表性。被选案例分析要有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五)案例的多样性

既可以选择与农业经济活动相关的负面事例,也可以选择与其有关的正面事例;同时也可以选择学生自身所熟悉的小事件,或是选择国家所制定的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既要有国内的案例,也要有国外及全球性的案例。

要注意的是,以上几个方面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在案例选择时要尽可能将这几个方面有机联系起来,综合运用。为此,在参照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农业经济学教学的具体目标结合目前中国农业经济活动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来选择相应的典型教学案例,并建立相应的教学案例库。大致来说所选择教学案例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粮食安全、农村税费改革、土地流转、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金融改革、农产品国际贸易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通过对上述方面的内容选择经典的案例来开展教学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避免传统教学法所造成相关理论的枯燥乏味。

二、案例教学过程的实现

农业经济学课程在案例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角,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论证,提出自己的看法,集思广益,发挥群体功能,这样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真正目的。其具体实施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

(一)案例展示

案例展示是案例教学的开始,就是把农业经济问题的经典案例通过印发文字材料、教师口头描述或多媒体等方式展示给同学。同时,教师应尽可能详尽地陈述案例所发生的背景信息,让学生尽快地进入案例情境之中,从而充分感知案例,为后面的“分析”与“探究”做好准备。如在讲授农村劳动力转移时,以“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例进行分析。在介绍该案例的背景资料时,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一些典型的该省农村工业区、家庭手工业作坊的图片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仿佛到达“现场”;另一方面可通过文字和图表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该地区农村经济以及农民收入的影响。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可将要求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展示给学生。如针对本案例来说,要求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浙江劳动力转移措施实施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都出现了显著变化,而有些地方则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让学生熟悉案例内容,拟写发言提纲

这是案例讨论的分析准备阶段,每个学生按照教学计划,课前预习,熟悉案例,解答思考题。案例教学改变了以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更多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主要从两个方面去做:一是提前布置案例,让学生课前预习。并明确提出预习要求,使学生熟悉案情,带着问题上课,实现由被动向主动角色的转变。二是注意选择提供给学生的材料范围。由于案例教学目的重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而且案例本身可能并无标准的答案,所以要求学生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因此,在给学生提供案例材料时,可以将案例结论部分隐去,允许学生自己分析得出各种结论性意见,将讨论和参与的空间留给课堂教学,从而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避免采用单一化和模式化的僵硬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创新的思维能力。

(三)分组讨论与班级交流

通过分组让学生学会分工协作,互相启发与补充,尽而通过个人和小组的分析、探究、讨论,获得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并让各组推选学生代表,在综合各人的不同意见的基础上,修改补充,完善讲话稿,参加全班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虽然是以学生讨论为主,但教师也要以主持人的身份进入角色,适时加以引导以防止学生讨论偏离主题,同时鼓励大家充分表述自己的观点;如果讨论气氛过于沉闷,教师可以作适当穿插,以活跃气氛,从而使课堂讨论顺利进行。

(四)归纳总结,消化提升

案例教学主要是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对案例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来获取和巩固有关农业经济的相关理论知识。在全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讨论对案件进行适当的点评和总结。也就是说要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提高思辨能力,从而更好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局观念和书面表达能力。最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写出案例分析的书面报告,教师以此为基础评出小组作业成绩并记入最后考试总成绩,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案例教学的积极性。

三、案例教学实践需要注意的问题

实践证明,通过案例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对于推动农业经济学教学方法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案例教学要求师生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为此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明确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主体,而老师则是推进教学的引路人,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引导。同时,在把握好教学节奏和学习进度的基础上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坚持以学生为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案例教学环节的制定要符合教学规律

虽然案例教学模式是开放式的,给教师和学生都留有很大自由发挥的余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与学的内在规律,采取恰当的措施来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案例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过程,在此基础上实现思想交流、达成共识、取长补短和相互学习的目的。也就是说能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互动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好沟通的方式和技巧。特别是根据学生的课堂发言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要善于打破冷场;当出现背离主题时要及时予以纠正,并做好收尾总结,从而有效地把握好课堂的案例教学。

(四)运用多种讨论形式,提高案例教学效果

一般案例讨论的形式是以学生发言为主,老师启发引导为辅。但是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常见的讨论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交互询问式、对抗与合作型等。为了更好地促进案例教学的课堂效果,我们可以根据案例的特点选用一种或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方式。

参考文献:

1、郭德红.案例教学:历史、本质和发展趋势[J].高等理科教育,2008(1).

2、刘永强,廖天虎.论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法[J].高教研究,2008(4).

3、计灵巧.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J].高等理科教育,2006(5).

劳动经济学笔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师 教学 质量 收益

近年来,我国高校规模扩张,在校人数由1998年的108万人扩大到2008年的2500多万人,毛入学率已达22%,已达到了大众化标准。在高等教育迅速扩招的同时,大学教育质量也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各高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教学质量的收益

一般认为高校具有三大基本功能:知识传授、知识生产和服务社会。高等教育的这些功能也就决定了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知识传授功能主要形成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力资本,这被认为是经济增长中报酬递增的源泉。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项以29国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的25%归功于教育的作用。而在《报酬递增的源泉》一书中,苏尔茨(2001)进一步指出专业人力资本才是报酬递增的源泉。而高等教育所形成的正是专业的人力资本。知识的传授的目的并不在于传授的过程,而在于知识的接受者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和使用这些知识,形成具体的能力。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除了教育年限外,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样能提高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它认为教育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教育能提高人的认知能力。劳动力中认知能力的差别是导致劳动生产力和收入水平差别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两个学生在天资、家庭环境和教育年限一样的情况下,如果接受的教育质量有所差别,就会导致认知能力的差别,因而导致劳动生产率的差别。教育质量从两方面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一是在某一学历层次上通过提高认知能力而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二是间接提高人们对教育进一步投入的可能性,通过继续教育提高认知能力。

二、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学校也是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生产者。学校的投入包括教师、管理人员、教学设施等,而学校的产出主要是学生在认知等能力的提高。教育生产函数就是投入与产出的一种数量关系。教育生产函数的一般公式可以表示为:

Gt代表一个学生在时间t所取得的学业成绩,Tt代表教师的投入,St代表学生的投入,Ot代表学校的投入。从这个生产函数可看出影响高校教育质量的因素有教师的投入、学生的投入以及学校的其他投入要素。

这里指的教师的投入应包括教师投入的数量、教师业务水平及教学技巧。目前各高校教师的投入数量比较充足。而对于教师业务水平来说,现在在高校上课的教师基本上都具有硕士或者是博士学位,所以从业务水平上讲,这些老师也是胜任的。那么对学生学业成绩来讲,教师的教学技巧及教学能力就成为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关键因素,也就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1.注重科研,弱化了教学

教学与科研并举是许多高校追寻的目标,所以教学和科研也就成为高校教师两大任务。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以科研为导向的高校发展模式,淡化了教学的重要地位,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目前在教师的绩效考核和评职称中,过分强调科研成果的量化指标,在这种趋势的引导下,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科研摆到了首要的位置上,科研成果成为评价教师水平的最基本指标,而教学能力由于评价技术的原因,则沦为少人问津的鸡肋,使得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处于边缘状态。对教师本身来说,教师不得不疲于、专著,以学术谋求生存。这样在教学上投入的精力不足,只能用较少时间去研究教学改革等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生源素质在不断下降。但是,在高校普遍实行的教学排名和学生评教,无形中给教师在教学上也带来负面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不再严格要求学生,怕给学生造成反感,以免造成学生教学测评中给的分数较低,影响教学排名。

2.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现代的教学手段,脱离了传统的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现在大多数任课教师都是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多媒体的最大优点就是在短时间能提供大量的信息量,可以利用大量清晰动感的画面、图表等形式进行教学。由于课时量少,老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讲完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这就造成教师在用多媒体教授知识的时候,讲授的内容比较多,学生不停地记笔记,没有真正听老师讲课。另外老师在用多媒体讲课时,缺乏板书的运用,殊不知,板书是学生加深印象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西方经济学的讲授中,老师用板书的形式和学生一起画图进行分析,这样学生边看边画,一边听老师讲解,无形中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但现在自从使用多媒体以来,有些老师一节课下来,黑板上只写1或2个字,缺乏和学生的互动学习,这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3.课堂教学缺乏与学生互动,注重理论讲授,忽略了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课堂交流是师生互动的表现形式。传统的教学活动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这往往造成填鸭式教学,教学行为比较单一,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不管听得懂听不懂,只能按照教师的进度走,在课上,学生们不停地记笔记,只是理解和记忆老师所讲的教学内容,课后把精力主要放到了记录、整理和背诵课堂笔记上,不会花时间去查阅相关的资料、书籍,更谈不上独立进行独立的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了,这不仅造成了学生严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也忽略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再加上有些教师在课堂讲授中,由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平时又不关注学科的最新发展,所以在讲课过程中,往往注重的是理论的讲授,和实际缺乏联系,使得学生不知道学了这些理论能干什么,所以学生学习完后,往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很差。

4.在对学生知识的考核上,注重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缺乏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知识的考核上,很多老师往往忽略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考试方法比较单一,都是固定的考试题型,在考试的内容上,过多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力。例如在《宏观经济学》中宏观经济政策的考查中,有的老师考查的是什么是财政政策,什么是货币政策,它们包括哪些政策工具,而不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找现存的例子,让学生分析政府究竟在具体的政策中使用了哪些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会使用这些政策,所以在导向上就引导学生进行死记硬背,使学生认为只要把老师所讲的知识点记住,就能考高分,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5.在教学经验的交流上,缺少平台,教师各自为营

现在高校的大多数教师都是完成了学校所安排的课时后,其他时间都是自己支配。虽然名义上有教研室活动,进行教学交流,但目前教研室的存在,只起到一个例行布置教学任务,进行听课检查和学期末向上级进行汇报总结的作用,很少认真地进行教学研究活动。所以目前高校的教学管理上基本上处于一个比较松散的管理模式。教师们只能孤军作战,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大小决定了该门课的教学效果。有些刚进高校的博士们,虽然有较深的专业知识,但由于缺乏教学经验,缺乏对学生心理的了解,缺乏有经验教师的指点,往往自己在教学上要走很多弯路,所以提高教学质量,迫切需要一个团队,使得教师在教学上有一个交流的平台,发挥人尽其才的作用。

三、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思路

1.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的评价机制不仅能促进教师在科研的同时更好的完成教学的本质工作,而且还能引导老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在对教师的评价机制的制定上一定要遵循二个原则:一是可持续的原则。所谓持续的原则是指要保证评价制度的连续性和公平性,对所有的老师一视同仁。二是激励的原则。教学测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所以在评价中的奖励和惩罚应有一定的限度,在教学测评上,学生的评教虽是一方面,但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创新,教学的改革也应是一方面,不能片面地依据学生的测评作为教师教学能力排名的依据。

2.教师应多广泛学习,积累教学素材,充实教学课堂

高校教师的能力应建立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社会知识以及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之上。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为此高校教师应不断学习,对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有所理解,另外,还要能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吸取新的知识、新理论,经过选择、加工、提炼给学生。这样在授课过程中才能避免光讲理论,造成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起来毫无兴趣的现象。还有教师还应不断对自己学习得来的或通过实践形成的教育理论进行反思和改进,逐渐形成一套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

3.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基础、学习兴趣等有所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特点对教学进行设计,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不仅要使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也要使用传统的版书教学相结合。在讲授的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授《西方经济学》这门课时,众所周知,西方经济学是学生难学的课程,而且理论性很强。如何上好这门课,除了教师讲授比较经典的理论外还应配合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方法,这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把理论简明扼要地讲完后,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讨论。例如讲到效用论,让学生讨论一下生活中是否有效用递增的例子,讲到弹性理论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谷贱伤农、薄利多销等具体的实际例子,这样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理论有较深的理解,而且可以学以致用,使得学生增加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4.应建立教学团队,通过团队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有一定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而教学团队是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在教学水平较高的教授负责下,由不同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教师构成的团队。建立教学团队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形成优势互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课程建设是教学团队建设的重点。而教师的教学能力中教学的准备能力是重中之重,教学团队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准备能力。因为教学团队是由不同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的教师构成。从目前高校的青年教师的学历结构来,都具有硕士、博士的学位,从知识结构来看,这些青年教师一般专业知识较新,思维活跃,但由于新上讲台,对教学重点地把握,教学方法的设计、课堂的组织能力都较弱,而这些正是老教师的优势,老教师经过十几年的教学,知道学生的学习特点,也知道怎么才能采用学生能较好接受的方法进行课堂设计,所以建立教学团队能进行优势互补,老教师能向年青的老师传授教学方法,起到一个传帮带的作用,而年青的教师能向老教师传达一些新的理念,从而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5.学校应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给教师营造好专业发展的环境

高校教师的教学成长过程是内外诸因素综合影响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场所,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目前在高校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管理文化,但当前高校管理的重点就是重视制度化管理,强调对教师的控制监督,缺乏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缺乏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给教师。例如在教学中明文规定教师上课迟到5分钟,就是教学事故,不论什么理由;在学校排课中,有些老师家住得比较远,但被排的课是每天都要到学校来上两节课,老师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路上,只能用较少的时间去备课,搞科研。所以学校应给老师一些宽松的环境,在安排工作时,应以老师为本,应考虑如何才能让老师更有效率地工作。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出发,学校应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根据学科的发展,安排多种形式的进修培训,通过召开教学专题研讨会、开设教学交流的论坛,提供教学交流的平台,使得教师之间能彼此分享教学的经验,提供互相支持和协作的机会,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另外,学校还应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帮助教师解决后顾之忧,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总之,学校应通过政策制定等方式来积极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MartinCarnoy编著,闵维方翻译.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乔恩.R.卡恩巴赫.团队的智慧:创建成绩优组织.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劳动经济学笔记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建立在劳动价值基础之上的。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是由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提出的,经历了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多位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发展,最终由马克思创造了劳动价值论科学的体系。新时期,对于劳动价值论的深化认识在于坚持价值来源于活劳动的一元论,确立生产精神性产品的的劳动和第三产业的服务性劳动也是生产性劳动的观念,并且做好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避免因为各个产业发展的不协调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

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它是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也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马克思有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所有理论都是构建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对于劳动价值论,在新时期有必要对其进行更深人的认识。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由来与演进

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基础是由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所奠定的。

(一)英国学者威廉·配第最先提出劳动价值论

1,配第在价值理论方面的成绩

配第在价值理论方面的成绩主要表现为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第一个考察了商品价值问题,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因为劳动,从而确立了劳动价值理论;揭示了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时间成反比;认识到劳动分工会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认识到商品价值量取决于劳动,也意识到货币的价值量也是由劳动决定的。

2,配第在价值理论方面的缺陷

配第在价值理论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混同了价值和交换价值这两个不同的范畴;其价值和价格概念也含混不清;没有把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和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区分开来;把使用价值及价值混为一谈。

(二)亚当·斯密对劳动价值理论有所发展

斯密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斯密明确提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他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且还对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做了一定的分析。但是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也有不彻底性,他认为:(1)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2)商品的价值是由交换时所购买到的物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决定的;(3)商品的价值是由“多种收人”,即工资、利润和地租决定的。斯密的第三种价值决定论被后人称为“斯密教条”。

(三)大卫·李嘉图提出了在资产阶级限度内最彻底的劳动价值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完成者

大卫·李嘉图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有了更正确的认识,实际上他是把使用价值看作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并且他始终坚持商品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观点,对斯密劳动价值论中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批判。他同意斯密的商品价值分解为“三种收人”,但不同意“三种收人”决定价值。但李嘉图无法从价值规律的范畴内说明价值规律同利润规律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无法解决价值规律同平均利润之间的矛盾。所以说,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不能完整的解释价值规律。

(四)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创立过程

马克思在巴黎期间的笔记中否定了李嘉图的“劳动创造价值”理论,同时在方法论上反对李嘉图在价值理论中所用的抽象方法。在《哲学的贫困》和《雇佣劳动与资本》这两个著作又开始承认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学说。随后在《1857一一185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最终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最终在《资本论》中完成了科学劳动价值理论体系建设工作。马克思创建的科学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包括包括:商品二因素理论,劳动二重性理论,价值量决定理论,价值形成理论,商品拜物教理论,价值转型理论,国际价值理论,生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理论等。其中的核心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人的活劳动是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其他劳动与生产要素都不创造价值,不能成为价值的源泉。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在相同的时间里,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是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倍增,等等。

二、当今现时代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一)生产精神产品的科教文卫劳动,以及第三产业中的服务性劳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创造问题

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商品生产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时期的时代,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理论仍然能够对现有的经济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而且尽管处于信息时代,但必须承认在商品生产和交换中耗费的活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才是创造新价值的唯一源泉。北京大学胡代光教授就对否定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的“生产要素创造价值论”进行了批驳。他这样说道:“有人提出了所有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论。认为进入新世纪和新技术发达时代,还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一元论,那肯定被认为脑子出了问题,而且聪明的马克思、恩格斯也会在坟墓里发笑”。这种理论“将马克思的基本原理化为乌有了。”从劳动价值论角度来分析,胡代光认为,生产要素在现今,不但包括资金、厂房、机器、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等要素,这些新要素都具有资本化特点,都不具体创造价值,只有和具体的生产性劳动相结合,才能够创造出来新的价值。而生产性劳动则是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既包括生产物质资料,又包括生产精神产品的科教文卫劳动,以及第三产业中的服务性劳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已愈益对其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劳动者整体既包括工人,又包括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乃至被雇佣的指挥劳动或监督劳动的人员,他们都以各种不同方式参与商品价值的创造。”仔细揣摩其涵义,笔者认为,做这样的论述的原因是:这些生产精神产品的科教文卫劳动,以及第三产业中的服务性劳动,既创造了使用价值,又创造了价值,在作为商品出售时,也同时包含了剩余价值。“我国轻视知识和排斥知识分子的问题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思想根源,主要是来自小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和由此产生的民粹派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劳动的分工体系来说,知识生产、智力创造也越来越独立于生产环节之外,脑力劳动作为一种复杂劳动就越来越成为价值的主体。但是劳动价值论不仅适用于工业经济时代,而且同样适用于知识经济时代。”只不过这种商品或服务在购买时与物质性的商品的不同点在于:这种劳动就是劳动者的具体劳动本身,而不是凝结在商品中的转化为物化劳动的活劳动。 所以就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转化为物化劳动的活劳动与其他的生产性劳动,特别是服务业的生产性劳动的最大不同在于,转化为物化劳动的活劳动是最终凝结在物质资料当中的,而其他的生产性劳动,特别是服务性劳动,其劳动并不是凝结在物质资料当中的,在购买时就意味着对这种劳动的即时消费。比如:擦鞋工为顾客擦鞋,理发师傅为人理发,在其劳动力的购买中就直接实现了消费;而不是像金银等物质财富的提炼一样,在消费的同时有人的劳动凝结在待加工的原材料上,最终使其转化为金银,并能在其物质的存在期内一直具有相应的价值。服务性劳动等其他未凝结在物质资料中的生产性劳动在消费的同时就已经消耗的尤影无踪。但由十这两种劳动都具有相应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所以,除了由于两种生产性劳动的作用对象存在差别而使其最终存在方式不同外,其本质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活劳动,具有相同的性质,应当同样予以重视。其本质上都创造了社会财富。

(二)第一部类与第二部类和第三部类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

如前所述,凝结在物质资料中的活劳动与不凝结在物质资料中的生产性劳动是有区别的。正是由于这两种生产性劳动是不同的,在经济运行中就应该认清这两种生产性劳动的具体特性。如果不能弄清这两种生产性劳动之间的不同特性,在经济建设中极易造成经济发展的失衡。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中已经根据性质将生产物质资料的部门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和生产生活资料的第二部类,而且第一部类与第二部类之间的扩大再生产要按照比例协调发展。我们如果将不凝结在物质资料中的生产性劳动所属的生产部门称之为第三部类,那么第三部类与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等三个部类也要协调发展。

假设在三大部类不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所生产的所有产品和劳动都进行交换和消费,那就应该是这样的情况:

第一部类能够为第二部类提供全部固定资本投资和向第三部类提供部分固定资本投资,而巨第二部类能够为所有部类提供物质生活资料和向第三部类提供部分固定资本投资;同时第三部类应该能为前两个部类及自身所必需的不凝结在物质资料中的生产性劳动。而这种情况在现实生产中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在现实生产中存在的是扩大再生产。只有扩大再生产才能够提供人们的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和新增加人口的消费需要。那么在扩大再生产中就应该也是第一、第二、第三部类协调性的出现增长,不能出现不协调而使经济出现不健康的增长进而引发经济危机。这样产生的不健康增长应该有如下几种:

第一,当第一部类所占有的资源过多时,有可能会由于没有相应的消费品与劳务(此处指没有凝结在物质资料中的生产劳动,下同)与其交换,从而导致消费资料和劳务的缺乏,大量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因为找不到买主而破产,进而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第二,当第二部类生产消费品过多,而第一类没有相应的物质补偿,第三部类没有相应的劳务提供,根据价值规律,生产资料和劳务就会价格急剧上涨。这样可能会维持一段时间的经济虚假增长,但最终经济会因发展过于不平衡而陷人经济危机。

第三,当第三部类占用资源过多,相对于可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来讲,那么就出现劳动力的大量过剩,同时由于第一、第二部类资源量占有不足,所以就出现物质资料的相对不足。物质资料的相对不足,那就是物质资料的价格出现上张,同时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停滞,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

劳动经济学笔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贸易结构 科技创新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改革开放以来几经变化,经历了从贬值到升值再到被动贬值的演变,而每一次的变动对我国经济诸多部门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认为,导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人民币汇率趋势情况及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人民币2005年7月21日前实行的是盯住美元汇率制。从1994年算起人民币近14年都处于升值趋势中,人民币升值是以人民币汇率下降形式反映出来的,即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金额减少。2008年4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首破7.0元。人民币升值笔者从两方面来考虑:

1.从经济学上分析 

从经济学上讲,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国家经济的增长。人民币汇率从1994年至2005年7月21日,已近十多年没有进行较大的调整,而这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国外经济机构的评价。国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权威的国际机构和贸易伙伴一直就认为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低估。 

(3)按照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外汇节余过多本身就表明外币定价过高,本币定价过低,本币有升值压力。 

(4)与各国货币升值的比较。近十几年来,世界各主要货币包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即人民币实际上也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

2.从国际政治上分析 

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国际政治问题。有学者特别指出,一些西方国家频频呼吁人民币升值,背后还另有原因。有的是出于嫉妒,有的是为了转移国内对当局的指责,有的则是为了争取国内制造业的选票。如西方国家简单地将人民币币值水平与其本国制造业的衰退联系在一起,试图强迫人民币升值。造成美国就业机会减少的因素不是中国,而是全球化竞争的无形之手。

金融霸权作为军事霸权和经济霸权的延伸,美国凭借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强制性地推行其政策,不断获取霸权利润,维护其“金融霸权国”地位。美国通过美元贬值,既能减轻其外债负担,每次美元大幅贬值都能使美国债务减少三分之一,又能刺激其产品的出口,还能转嫁其各种经济危机,成为其对其他国家进行剥削的主要形式。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根本目的,就是美国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与美国对华反倾销政策一起,构成了布什政府对华经贸政策调整的新内容。 

二、剖析人民币升值对贸易结构的总体影响

人民币长期的升值过程必将改变国内资源配置的方向。过去在出口拉动型战略下,国内非贸易部门的发展受到了压制。在本币低估的情况下,非贸易品部分间接的为贸易品部门提供补贴,贸易部门虽然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特别是加工贸易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总体来看,整体的贸易顺差处于低水平扩张的状况,大量产业资源流向了低附加值制造业,非贸易品部门的各类资源要素(包括劳动力)面临着向底部竞争的恶性循环,国内消费需求无法有效启动。

人民币升值将降低进口产品价格使得原材料进口依赖性强的企业受益(前提是汇率升值能强过价格上升)。同时,人民币升值也将提升出口产品价格,降低产品国际竞争力。从长期来看,由于企业的成本收益受到影响,其必然将随之进行相应的发展战略调整,进而将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和国内产业结构产生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出定位将会逐渐转向国内市场。对于资源和商业终端体系的占有将成为未来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领域。技术引进和设备升级将成为进口的重点目标。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将逐渐成为出口的主导产业。产业上下游整合的力度将加强,增强行业进入壁垒、占领长期优势资源(特别是稀缺资源)、强化战略部署和提高议价能力将成为立足于长期发展企业的优先选择。以下具体列举汇率的变化对石油石化等行业的影响情况:

1.对石油石化的影响

汇率是一个影响石化行业盈利的主要外部因素。石化行业对进出口的依赖性比较强,特别是大宗原材料部分。汇率的变动直接构成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由于不同子行业对进出口的依赖程度不同,因此,人民币升值对不同子行业的影响也是有差异的。

从进出口的角度分析,汇率的升高必然会降低进口的门槛和增加出口的难度。对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我国主要是进口,例如合成橡胶和合成树脂,而出口则主要集中在基础化工原料,在这方面的优势是资源,而不是技术。因此,汇率的升值必然更加强化附加值高产品的进口,导致国际产品对国内市场占有的加剧。同时,会更加压榨资源类化工产品的利润空间。

对原油开采业的影响。对于原油开采行业,目前我国进口依赖度比较大,从理论上讲,如果人民币升值1%,进口的原油价格用人民币衡量就会相应降低1%。对国内原油开采业来说,售价也将下降1%,对开采业的影响是不利的。

对炼油行业的影响。对于炼油业,由于人民币升值1%,则原油成本相当于下降1%。而成品油价格的定价机制是区间机制,售价不仅仅与国际定价有关,还与定价机制有关。因此,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与成本并不联动。

对大宗化工品的影响。对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为代表的中游产品来说,目前处于进口大于出口的格局。

对综合类石化公司的影响。对于综合类的石化公司来讲,主要的原料供应来自国外,如原油,而自己的产品主要是满足国内市场,所以汇率上升将获得成本降低的好处,但自己的消费市场可能面临国外低廉产品的冲击。

总之,汇率将通过价格和市场竞争,对石化子行业产生不同的影响,需求将部分抵消价格波动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同时,汇率因素虽是影响因素,但并不是主导影响因素,如果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幅度在5%~10%之间,这样的一个幅度不构成对石化行业的根本性影响。

2.对电力行业的影响

我国电力企业利用外资比例总体很小,部分电力企业利用的外债主要是美元和日元,且多属于长期借款。根据我国现行财务会计制度,汇率变动产生的外币折算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偿还期之前只影响其财务报表,并不影响其实际现金流。若人民币步入升值通道,遭受巨额汇兑损失的电力行业业绩将有较大改观。

3.对信息家电业的影响

对于信息产业而言,大量进口配件的企业从人民币升值受惠。比如笔记本制造业,国产笔记本虽然不是整机从国外进口,但是很多配件都是需要进口的,而这些配件的成本是占整体成本很大部分,所以必然带动笔记本价格的下降。

劳动经济学笔记范文第5篇

这其后引领城市消费时尚的是什么?是时装、汽车、别墅、旅游、电影大片、音乐会、体育比赛、明星名模秀……等等。

总之,生活在大变,时尚品的含金量在大增。

出于好奇,我又查了一下最新一期的《精品购物指南》,一个小手袋17200元,正好是十五年前的一部“大哥大”。一小盒红茶1700元。一支按你的口型定做的口红,纯金外筒,镶199颗碎钻,标价62000美元。除这些小件时尚品之外,再放眼整个京城,已是名车塞于途,豪宅满郊外了。这确实有点奢华之气。但至少说明社会财富在增多,经济学家所讲的恩格尔系数在下降,民风也从当年的不敢露富,进化到“尚富”。而且,除了一个“富”字,其中至少还有三层意思。

一是开放意识。许多时尚品都是泊来品。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就是追赶世界消费潮流。就像经济发展绕不开市场,消费也绕不开时尚。奔驰车是1926年创牌,2004年花落北京;奥迪车是1910年创牌,1988年花落北京;保时捷车是1930年创牌,2001年花落北京。这里的“花落”之意,绝不只是他来中国卖车,而是我们和他技术合作、合资、办厂。在消费时尚的背后,我们正在悄悄地追赶着知识、科技和管理的世界时尚。

二是品牌观念。当我们远望时尚之潮时,首先看到的是品牌的脊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民族品牌,就是时尚之风中的民族魂。还以数字产品为例,1985年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问世。1996年“联想”开始进入笔记本电脑市场,而从2001年到现在,它就一直稳坐“国内销量第一”的交椅。至于说到潘石屹的别墅,海尔的家电,那就是中国时尚的新符号。当然,在时尚消费之潮中,我们的品牌还远远不多,但不要忘记人家已经先行于我们一百多年。尚者,本来就是学习、追赶之谓也。这说明我们还得继续开放。

劳动经济学笔记范文第6篇

很多同学认为高中政治没有初中政治好学,这是为什么?怎样学好高中政治?

相对于初中政治来说,高中政治更具有学科化的特点,每一年级都是一个学科,因此相对增加了一些难度,但如果你肯下工夫,并方法得当的话,逐渐也会觉得一样好学。我认为,首先是要处理好"死"与"活"的关系,"死"指的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一定要准确全面把握,要死掉;"活"指要能够联系实际,进行活学活用,这就要求我们要走出教材课堂的小圈子,尽一切可能的将所学原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其实经济学、哲学就在现实生活中,你不花钱吗?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就是经济,而且花钱这个活动中就涉及分配、消费、储蓄、保险、股票、第三产业等诸多经济学的问题,我们在网上交流就涉及第三产业、信息化、工业化的问题,所以关键还是要做个有心人,充满兴趣,主动地去感知政治,研究政治,而不是被动地去背政治。相信知识获得的同时,乐趣的获得也会成为一种必然。正因为政治着重能力的培养,但又作为高考的一个课目,因此我们在学政治的时候要学会读书,把厚书读薄。在读书的过程中掌握"不动笔墨不读书,不记忆不读书"两个基本原则,二者合而为一,具体体现在:勾画书本上。凡是勾了的就背,不勾的就不背,就这样把范围缩小,提高了学习效率。

其次,要提高阅读速读。也许现在要求同学们"一目十行"实在太难了。但是我今天一行,明天二行,……这样,就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了,特别在高三的学习中,此能力会立大功的。

最后,我希望同学们要学会做笔记。不仅记板书,还要记老师口头上说的重要的话,而要留有余地,供今后补充,做到在学习中既动脑又动手。

结合实际来看,在日常的作业和考试中,论述题往往事同学们回答的难点。

其实,首先要做的关键工作是审清题目,包括审清材料和审清问题设问的角度,对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利用文字表述的题型,在认真仔细全面的阅读所给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要进行归纳和思考,要审出材料的中心思想或主旨,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并注意几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运用表格、图形(包括漫画)表述的题型,一定要全面地把握所给信息,包括阅读表格的标题、表格内的内容、下面所给的注解,都包含有效信息;其次,对所给信息要进行比较,包括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审清题目设问的角度也非常关键,尤其是以前见过的熟悉材料、熟悉情境,更要特别加以注意。题目是从哪个角度考查的,审好题是答好题的关键,对有些类型题来说,审题非常重要。因为某些考题答案的要点,就隐藏在材料的表述中,如果能够认真阅读材料,体会其中的含义,就可能获取答案的基本要点;其次,在审题的基础上要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要圈定一个范围,从现象上看考的是哪一个或者哪几个重热点问题,然后透过现象看本质,看考的知识是哪一个或哪几个;三是思考清楚是从哪个角度考的,填写答案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全面,第二要有重点,第三要具体化,第四要灵活有创新,第五要恰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的术语,调理清楚,逻辑严密的予以表述。

劳动经济学笔记范文第7篇

【关键词】马歇尔;效率理论;启示

马歇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英国“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其《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领域中划时代的著作。马歇尔的经济学说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学产生的前提是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其研究目的是提高稀缺资源的利用效率。效率问题,即在投入一定的条件下使产出最大化的问题,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马歇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影响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一、生产者身体的活力

马歇尔认为,物质财富的生产取决于工业效率,而身体的活力即强健的体格、坚强的意志、旺盛的精力是工业效率的基础,是一切进步的源泉。他说:“我们必须考虑身体的、精神的和道德的健康与强壮所依靠的种种条件。这些条件是工业效率的基础,而物质财富的生产要看工业效率而定;……在许多职业中,工业效率,除了身体的活力———这就是筋肉的强壮、健全的体格和奋发有为的习惯———之外,不需要什么其他东西。……这种人的坚强、这种决心、精力和自制力,简言之,这种‘活力’,是一切进步的源泉:它在伟大的事业中,伟大的思想中,以及对于真正的宗教情感的能力中表现出来。”[1](P212-213)他认为,决定体力和活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生活必需品

马歇尔认为,生活必需品的第一样就是食物,食物的烹调是否适当关系很大。烹调不当,会使食物的营养受到损失,或者营养难以吸收,甚至食物中毒。营养过剩、不足或不平衡都会危及人的活力。在马歇尔生活时代的英国,食物缺乏导致身体普遍衰弱,体弱多病是工业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适度的休息和娱乐也是一种生活必需品。休息与食物、衣着等其他物质的必需品一样,都是人们保持旺盛的活力所必需的。马歇尔指出,维持效率的生活必需品因工作的性质而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曾几何时,手机还是身份的象征,现在的城里人可以说人手一部手机。在当今信息时代,一台高档笔记本电脑对普通员工而言还是奢侈品,但对高级管理和研究人员来说则是必需品,没有它工作效率会大大降低。所以马歇尔说:“高工资不仅能提高工资领受者的效率,而且能提高他们子孙的效率,……即报酬优厚的劳动一般地是有效率的劳动,因此,不是昂贵的劳动。”[2](P184)

(二)希望、自由、变化

马歇尔认为,希望、自由和变化三个因素与人的活力密切相关。有希望才有进取的动力,有自由才有创造力。他把自由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受外界约束的自由”,一种是“由自制力而来的较高的自由”,后一种自由对于高级的工作更为重要。希望与自由使人乐于工作,有助于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变化才有生机,呆板的、单调的生活会损害人的进取精神,以至于破坏身体的活力。亚当·斯密在论及变化与活力的关系时说:“大多数人的智力,必然由他们的日常活动发展起来。终生从事简单操作的人……没有机会运用自己的智力……他的迟钝和无知就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他的呆板的、单调的生活自然损害了他的进取精神……他甚至破坏了他的身体的活力”。[3](P401)

(三)生活环境

马歇尔对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论述较多,他重点从城市与农村生活环境差别的角度,分析了污染严重、拥挤不堪的城市环境对活力的消极影响。他说:“新鲜空气和阳光的缺乏,各种年龄的人和儿童游戏所需要的室外休息处的缺乏,耗尽那些不断流入大城市的最优秀的英国人的精力。”[2](P316)因此,马歇尔主张,在大城市中设立公园和运动场,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通过发展交通运输等措施,加快企业和工人向郊外迁移,使人们能够亲近大自然,享受清新的空气和明媚的阳光,从而提高人们的活力。

二、生产者的能力

马歇尔认为,知识也是资本,知识是最有力的生产动力。投资于教育是否明智,不能单以其直接结果来衡量。“一个伟大的工业天才的经济价值,足以抵偿整个城市的教育费用;因为,像白塞麦的主要发明那样的一种新思想之能增加英国的生产力,等于十万人的劳动那样多。”[1](P233)

但知识不等于能力,所以马歇尔强调了能力。他批评以往的经济学家太不考虑这一事实:人类的才能与其他任何种类的资本,同样都是重要的生产手段。他特别强调了企业管理才能,他说:“私人企业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权衡任何方针的得失和鉴别它们真正相对重要性的那种能力。由于实践和天才而学会使各种因素各得其所的人,业已获得致富之道;我们生产力的效率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许多能干的人,他们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获得这种企业才能。”[2](P168)

影响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教育。他把教育分为普通学校教育和工业教育两大类。普通学校教育重在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人们在以后的专业性工作中发挥潜能、自我发展打好基础。他强调:“教育必须更加普及。学校教师必须懂得他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知识,因为几先令买来的报刊上的知识一个人的头脑就容纳不了。他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个性、能力和才干。为高级工业而设的工业教育,应像普通教育那样,不断以发展才能为目的。它应当与完善的普通教育建立在同一的基础上,但应进一步详细制订出特殊的学科,以利于特殊的行业。”[1](P227)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三、分工协作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他说:“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4](P5、8)但是,马歇尔指出,分工不是越细越好“在低级工作上,极端专门化能增大效率,而在高级工作上,则不尽然。在最高级的工作部门中应当实行专业化到什么程度,是一个困难而未解决的问题。在科学研究中以下一点似乎是一个正确的法则:研究的范围在青年时代应当广泛,而随着年事日增,就应当逐渐缩小。”[1](P267-268)虽然工作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但其意思是正确的。马歇尔举了两个医师的例子,说明研究范围较广的医师比专门研究一种疾病的医师高明:一个医师总是专门研究某一种疾病,而另一个医师依靠广泛的经验来研究这种疾病与一般健康的关系,然后集中于这种疾病的研究。尽管前者很专,但他对于这种疾病的见解不如后者高明。许多疾病具有相似的症状,仅研究一种疾病显然难以做到精确诊断。

马歇尔的理论虽然产生于19世纪末,但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一)饮食要科学,劳逸要结合,节俭要有度

我国有句谚语说“病从口入”。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健康四大基石,第一个就是要合理膳食。日本人均年劳动时间比德国多547个小时,比法国多542个小时,但日本却是世界上第一高寿国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非常重视饮食科学。1947年日本颁布了《营养师法》,1952年颁布了《营养改善法》,规定凡能容纳100人用餐的食堂,至少要配备一名营养师,日本的营养师与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1:300。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营养不足的现象大大减少,但营养过剩问题日趋严重,肥胖人口迅速增加。我国有两亿人超重,7000万胖子。肥胖会导致少儿智力偏低,是诱发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最危险因素,肥胖已经成为世界性四大医学问题之一。导致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运动。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适当的休息和运动是必要的,过度劳作、烦恼忧虑、精神紧张有损于人的健康和活力,使人的工作效率降低。

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提倡的美德,但是节俭要有度,节俭不等于吝啬。有一个公司的员工说计算机运行速度太慢,要求提高配置。总经理批复:半小时以内能够开机就不必升级。这位老总只知道升级配置需要花钱,而不知道时间就是金钱。这样的老总将会象286一样,很快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二)要开创一种开放型的文化环境

作为领导,要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任人唯贤,让员工感到只要努力工作,就会有升迁和提薪的希望;要学会放权,用人不疑,要放手让下属大胆干,不要象婆婆管小媳妇似的,事事过问,事必躬亲;要从善如流,学会善待不同的声音,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革故鼎新。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工作、地点和个人接触事物的变化,能够带来新的思想,鼓励一种“神圣的不满”,使人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束缚于既定框框之内,没有自由,就很难有创新。熊比特认为,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创新才是发展的本质。

(三)要加强环境保护

马歇尔早就强调了环境污染对人的健康与活力的消极影响,但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现在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难题。马歇尔提出通过发展交通运输等措施,加快企业和工人向郊外迁移,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从而提高人们的活力。企业外迁要占用大量耕地,我国虽然地大,但人更多,人均土地很少,改善生活环境不能靠企业外迁,而是要靠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污染,加强污染治理。马歇尔的在大城市中设立公园和运动场的建议值得考虑,更重要的是要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绿化率,专用运动场公共化,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维护人们的健康与活力。

(四)要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改革

知识使人们能够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满足自身的需要。知识作为一种非实体性生产要素,其重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增加。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重要已成为人之共识。人们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充电,各种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人预言,资本时代行将过去,知本时代指日可待。无论资本时代还是知本时代,都是能者统治的时代。能力源于知识,知识的综合运用表现为能力。知识的获取是一个过程,灵活运用知识以提高工作能力是学习的目的。我国的教育在传授知识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但应试教育导致的高分低能现象依然严重。当务之急是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改革,从注重传授知识向全面培养能力转变。

(五)专业不可太专

分工虽然提高了效率,但也潜藏着危机。工人一旦失业,就难以找到曾经从事的工种,不得已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工作效率也不会高,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尤其如此。另有一些人具有特殊的天赋,只适合于特定的行业,若使他做其他工作,则难以发挥其特长,工作效率低下,造成人力资源浪费。这就需要政府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步伐,来减少结构性失业和结构性人才浪费。

有些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不分专业,学生能够打下广泛而深厚的基础,对以后的工作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而且学生有时间对各个专业进行了解,进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专业,避免了因为不了解,选错专业而留下终生遗憾。而有些大学在学生入学以前就已经分了专业,学生知识面很窄,就业面也就窄,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对专业相近的工作也难以胜任。在学科交叉发展的今天,专业太专,知识面狭窄,科学研究很难出新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2]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劳动经济学笔记范文第8篇

游艇在滚滚江水上遨游,外滩两岸的霓虹灯或许让庞升东有些感慨,他望向游艇上“30而立,起航”的旗帜,眼神里流露出一种对未来的向往。

10年间,这个出生于浙江天台普通家庭的年轻人,通过做网页、创建网站和投资房地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24岁的百万富翁,28岁的千万富翁,他创造了一个速度传奇。最重要的是,他几乎没有失败的经历,似乎成功就是一个个站点,等待着他的到来。

优等生的创业基因

庞升东考进大学前就没有走出过小小的天台县城。1977年,他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母亲是一个乐观、善良的农村妇女,“升东”这个名字是母亲取的,含辛茹苦的父母希冀儿子的未来如日东升。

若干年后,庞升东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宁波大学经济学系,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其他人相比,他的大学生活五彩斑斓。学的是经济学,他却时常到图书馆看文史哲的书,还认真写读书笔记。在今天他的办公室里,还放着他写的半人高的读书笔记。

大学时代的庞升东就崭露了自己的商业天赋。喜爱话剧的他异常活跃,是大学学生会的文艺部长,在课余时常会写点剧本,串个角色。为了给话剧队搞装备,他对学校附近的企业动起了脑筋,准备拉点赞助。

一般的学生总是以拉横幅、贴海报的形式去拉赞助,这样没吸引力的点子很难让企业掏腰包。庞升东则策划了一个荒诞剧,中间会有人跳出来念点跟话剧没多大关系的广告词,由于反差甚大,反而有了搞笑的效果。一家做近视治疗眼镜的厂家十分看好他的点子,慷慨地给了他2500元,并承诺长期合作。

“事实上,后来他们的眼镜卖得很不错,不少学生觉得蛮好玩的,就去买了。”庞升东显得有点得意地说。

1997年,读大学的他在读书笔记里预测了未来10年最有前途的生意模式:民营医院、民营学校、房地产、国退民进风潮、互联网。那年的6月,他和其他6个人一起参加Netscape浏览器的使用,E-mail收发的考试,拿到了劳动部Internet操作员资格证书――他是唯一一个不是计算机系的学生。

在2007年回头看这些预言和他的行为,你不得不佩服他的眼光。大学的他还为自己未来进入房地产写了长达几十页的商业策划书《安家集团》,在写毕业留言册的时候,还多处署名:安家集团董事长。虽然后来的他并没有选择房地产业,却也在房地产上赚到了很多钱。

和时间赛跑的年轻人

庞升东说,自己最看好这样3个行业:互联网、房地产和广告业。

1998年3月,他加入马云的中国黄页公司,做兼职业务员。9个月的底层员工生活,他和马云没有机会打一次照面,“当时就在公司的宣传册上看到总经理是马云,我还想,这个人怎么看上去这么小个。”

当时他的生活状态,就是给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做网站,一个没有什么内涵的网站,几个简单的网页,就能赚不少钱。这也更激发了他的想法。

1998年底,庞升东调入宁波市计划经济委员会,负责从网上找财经信息,期间参与宁波信息网的建设。他说,“那个时候很空闲,一天工作半小时就可以了。”

悠闲的工作,对于没有理想的人来说是一种幸福,而对于珍惜时间的他,却是个痛苦的经历。每天,他都会花不少时间去看书学习,并从那时起,开始做自己的网站。

“我有个中学同学,在上海东华大学读暖气流通专业,读这个冷门专业,他却在业余时间考了建筑审计、会计师等好多证书,和他一比我就受了刺激,绝对不能浪费自己的青春!”庞升东说。那几年里,他做了好几个个人网站,并在一个自己建立的游戏网站失败后,迅速总结出经验:做事业,一定要战略制定好,队伍建设好,执行能力好。

这几条经验,让他日后的事业再也没走过什么弯路。

1999年前后,一些国外广告公司为开发中国市场,纷纷找国内一些网站做广告宣传,广告是按照cpm计费(单位曝光次数所付费用),一般千次曝光获利1-2美元。由于不擅长技术,庞升东找来了几个朋友做技术支持,经过一段时间努力,终于在1999年5月“捣鼓”出了一个个人网站,并联系上一家美国广告公司,从那里赚了1万多美元。这是他赚得的人生第一桶金。

此后,庞升东先后建了必赢证券网(后改为至诚证券)和“站长之家”。由于向广大股民提供免费资讯,至诚证券网赢得了良好口碑,访问量在逐步增大。“为何不增加个付费栏目,给一些职业股民提供VIP服务,赚他们的钱呢?”庞升东灵机一动,决定尝试做一下。经过2个月统计,他发现这种模式可行。

于是,他将“站长之家”客户群和以前做邮件列表的几万忠诚免费客户全部累加到至诚证券网上,结果该网访问量马上“飞涨”。由于股市行情好,市场没有竞争对手,加上合作的咨询机构提供的优良产品,至诚证券网收费当天就有上万元的收入,并成为庞升东的“摇钱树”,短短3年时间,他通过该网站赚了几百万元人民币。

丛林中的奔跑者

2005年3月,苦于人才不愿去宁波的庞升东,开始到上海寻找新的投资项目。十几年在宁波的他,果断地带着家人搬到了上海。最初,他曾想做导航和分类网站,但在考察了一些知名Blog网站后,他把目光聚焦到福建的10770.省略”这个域名,他认为,短而好记的域名更易推广。

他表现得义无反顾,在早期流动资金紧张时,他让老婆卖掉手上的房产,一套套房子出手的资金都成了倾力打造51.省略正是这段时间抓住了用户的心。

当时的51网,以建立人际网络为目标。2006年,庞升东把网站的形象标志改成了一只红色的蝙蝠。“从中国文化上说,蝙蝠是福气的象征,红色的更是‘洪福’,另外蝙蝠是群居动物,样子很酷,晚上活动,跟我们网站的用户很吻合。”庞升东这样解释自己网站上的红色蝙蝠。

事实证明,他眼光的独到和执行的速度,再一次为他带来了好运。2007年5月9日,获得来自英特尔、红杉中国等风险基金共计1200万美金投资。至今,51网已经拥有8500多万用户,一跃成为中国排名前列的交友网站。广告也纷至沓来,百事、慧聪等公司都把51网作为重点投放对象。

“如果要总结成功经验的话,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我们的团队建设得非常好,人员流失率很低,从2006年到现在200人的公司,主动离职的只有两个人,我们对所有互联网公司的人才都很有吸引力。”庞升东笑着说。

他四处寻找优秀人才,比如,他挖来的COO王兴华,1991年毕业于中科大,曾在中科院、外资传媒公司、国内知名IT企业担任中高层,从优秀程序员到高级管理人员,拥有15年IT企业运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