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气专业基础知识培训

电气专业基础知识培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电气专业基础知识培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气专业基础知识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电气专业;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当前对于技工教育来说,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是一个热门话题,我校曾于前年组织学校电气专业教师深入毕业生就业的13家单位,通过问卷调查、校企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调研,发现当前技工院校电气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让不少用人单位头痛的问题:流动性大,缺乏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这些问题反映出来的是学生在职业素养上的缺失。如何提高本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在企业中稳定立足及提升,已成为当前技工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常规管理和校企合作四方面阐述电气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一、技工院校电气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

职业素养概括的说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根本的部分,而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公布的技工院校专业目录中规定的电气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了解企业生产流程,严格按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守各项工艺规程,具有安全生产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并能解决一般性专业问题。所以电气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应包括爱岗敬业、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安全意识等重要内容。

二、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1、以课堂教学为中心,通过新教法促职业素养养成

在教学上实施上将课堂置于准职业人培养的教学情境中,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职业活动为学习领域内容。运用新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用行为活动的方式来引导教学全过程,实现改变人的行为活动及习惯,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对此,可以采用当前广泛推广的适应技校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例如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技校电气专业教学中,项目是指以完成某一项目安装、检测,或者是进行一项具体的故障检测等,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具体事件的任务。它是一定教学内容之下的具体工作过程的体现,能够将电气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又不脱离企业和行业生产的需要,学生通过有效的自我评价、师生评价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稳压电源电路的内容教学中,可以设置这样的项目可调式稳压电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并在项目中细分出电子元器件的检测,元件的安装、焊接,电路调试等任务。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将学生按每组5~6个人随机分组,由小组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方案,结合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合理分工,并明确职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而又相互协作的方式完成任务,最后师生对项目过程与项目结果做出合理评价,巩固学习成果。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本的知识要点和技能要点以“项目”呈现,让学生体验了企业生产简单电源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

2、以校园主题活动为契机,在实践中促职业素养养成

职业素养养成,可依托于丰富的校园活动,班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外化作用,自觉形成一定职业意识,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如我校 “三自教育实践活动”,每周安排一个班级,统一着装、统一规范、统一礼貌用语言,自主管理学校卫生、纪律及协助学校部门开展工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做人,训练学生做事,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通过班级进行礼仪教育、成才教育、就业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聘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老师、专家、企业家给学生作专题讲座和培训,以增长和提高有关职业素养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

3、以严格日常管理,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守纪意识

规范、持续的日常管理是职业素养的形成的基本保障。“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学生的常规管理从一开始就应该规范化,学生进入校园的第一天,就应该明确学校的纪律,班级的制度,并通过这些规矩约束自己的行为,逐渐从他律变为自律。日常管理要求细化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既有学生做事的养成教育,也同时涉及做人的养成教育。例如,在培养学生良好职业责任意识方面,对学生所有实训课程的技能训练中,必须做到规范化、专业化;电气专业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应与企业车间管理对接,如引入“7S”管理制度等,让学生一开始就按企业要求,进行安全、规范、标准的操作与生产。使学生爱岗、守纪等职业行为得以养成。

4、以企业实践为契机,促使学生转型成为“职业人”

校企合作对技工院校电气专业有着非常意义,通过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企业,参与企业实践,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职业人” 的角色转换有重要意义。

例如,引企入校,构建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通过引进相关机电企业的在校建立实训基地,模拟企业生产情景,并实现企业化的管理,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实训、生产,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很好的体验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和工作任务,掌握到行业先进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又在企业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的熏陶下,树立产品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实现了理论到实践、学习到生产的过渡,为学校向企业输送合格人才提供了前提。又如,走进企业,让电气专业学生接受阶段性顶岗实习,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使学生职业素养实现质的飞跃。顶岗实习能使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并在相应的岗位上与企业员工一样接受企业的管理,进行同样强度的生产,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能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能增强学生的社会经验,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总的来说,顶岗实习能很好的实现学生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几个方面的提高,帮助学生实现从学生角色到“职业人”的完美转型。

总之,技工院校电气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形的,这有待于我们电气专业教师把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我们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多种途径去培养。

电气专业基础知识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程体系 船舶电气工程技术 工作过程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技术专业的知识构成不像普通高校的学科专业那样强调专业知识的完整性 系统性和逻辑性专业技术知识强调职业岗位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应用性。

在国家级和市级示范院校中,各重点建设专业都按照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了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这为我们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和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目标与思路

按照“准确定位、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培训到位”的理念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通过企业调研和职业岗位分析,对学生的就业岗位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准确定位;通过岗位分析,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的专业核心课程和基础平台课程的实训课题;在专业基础知识适度、够用的前提下,保证课程体系的系统性,拓宽和增强专业发展后劲。

1.1 职业岗位分析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通过分析,专业所面对的工种有4大类,岗位11种,通过分析,专业所面对的工种有4大类,岗位11种,其中船舶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船舶电气设备维护检修、船舶电气设备技术管理、船舶电气施工管理、船舶机电设备质量管理是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面向的主要工作岗位。

通过对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的分析研究,参考了劳动部《船舶电气职业标准》、《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以及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等,归纳出船舶电气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由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出学习领域。

以教师顶岗及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企业调研,通过企业调研,明确了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船舶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船舶电气设备维护检修、船舶电气施工管理、船舶机电设备质量管理等,及毕业生应该掌握的核心关键能力,确定了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1.2 课程体系重构 通过对船舶电气专业所需要的核心专业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并按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对其进行归纳整合,进行学习领域概括,学习情境设计,重构课程体系。

2 课程体系的特点与创新

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取代了沿用多年的以专业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在指导思想上有别于学习内容分割的模块化而追求学习与工作的一体化。该体系中的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强调以行动为导向,在具体教学实施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基于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培养学生具有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的行为能力,即综合能力。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高职学生往往形象思维较好,模仿能力较强,而抽象思维和记忆力不是很突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使其更适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3 结束语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行业形势,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协调发展,合理构建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从而适应船舶建造行业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符合学生毕业的实际应用和就业需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课程体系将不断完善,达到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从而为船舶建造行业的发展和地区经济的建设与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电气专业基础知识培训范文第3篇

【摘 要】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电气工程类专业,该专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将培养生产、建设、应用、管理为一体的人才为目标,并且将实践培养作为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点,而实践能力则通过实践目的、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及根据环境实践能力四个部分展现。为此,学校在实践培养中要囊括电气教学的模式、方法及学习内容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实践能力强且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关键词 电气教学;实习现状;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069-01

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对制造业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并且来我国创建生产基地的大型跨国企业、公司也逐渐增加,迫切需要新设备、新技术的加入。现有的高职院校,学生首先要学习并掌握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工程电磁学、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理论、数字电子技术、线性电子线路、单片机与接口技术、通性原理、计算机基础、C语言、嵌入式系统、信号与系统、汇编语言、CAD制图、集成电路设计、DSP技术、电磁场原理等学科知识,只有学习并熟练掌握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理论,并应用到实践练习中,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技术工作者,这无疑给高职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现状

在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性、综合性人才过程中,生产实习是最重要的部分。众所周知,国外教学始终比较重视实际操作,实践教学比理论教学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在我国理论教学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实践教学仍是教学中最为薄弱的部分。例如,现在的生产实习主要是请一些专业对口的企业管理者来校讲授一些公司生产、运行、管理方面的知识,或者带领学生参观生产线,让他们对一些基本的仪器设备有所了解,但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企业为了不影响正常的生产进度,不愿意接受学生来公司实习,这样学校无法得到更多企业的合作;再者,高职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导致学校的实习经费和时间有限,这就让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掌握实际的生产流程和知识,更谈不上亲自动手操作;最后,即使企业接受学生进场参观,但学校和学生对这种形式并不重视。

二、提升电气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方法

1.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资源。在电气专业教学中,合适的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可通过以下几点改进:第一,电气教学的课程内容。学习的内容要紧密联系工程实践,与时俱进。在课堂教学中应大量融入工程实践中较多使用的技术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并实时关注电力系统的发展变化,保证教学内容与实践的关联;第二,教学资源使用最大化。学校可以创建电气设备维修、检修站等实习基地。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到实习基地进行全方位学习,并在实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并在其中融入教学安排、教学内容、课后作业、实践内容等,让学生在课后也能反复学习,巩固自己的知识。

2.改进教学方法。电气专业教师应改进教学形式,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引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突显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真正地脱离“填鸭式”教育,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如此,学校也要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定期安排教师外出参加培训,鼓励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掌握学校实验室内技术先进的设备,从而更好地指引学生操作。

3.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选择正确的教学模式是电气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条件,目前较多的学校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整堂课上只有教师一人演讲,与学生之间沟通较少,这样只会增加学生的反感,根本提不起精神学习,更无积极性可言。因此,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也就是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深入,让理论教学不再约束在课堂内,在实验室也可以进行,这样学生能够接触到设备并加以操作,继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理解,同时还能增加动手操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要想学生在电气教学中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必须增加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其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自主培养实践操作。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帮助学生培养主动性:第一,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参加能够主动操作的活动和兴趣小组,如认识、金工、生产、电工实习、岗位技能培训等,在实习中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挖掘自己的潜能,将其所学的基础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中,为就业多储备资本,以便大学毕业后与社会迅速接轨,避免纸上谈兵的现象产生,因为没有机会经历过一次完整的工作过程,没有按范围的用人标准和难度进行动手操作,很容易出现对设备束手无策的现象,这是很危险的;第二,有关部门和学校可以举办一些具有实际操作的活动或比赛,学生能够通过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习惯,促进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训课程的创新和改革,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习主动参与并体会整个知识构建的过程,激发自己的积极性,并在其中领悟知识的历史,对自己学科的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和见解,使得思维能够碰撞出火花,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懂得团队协作和与人沟通,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5.开设单独的实验课。在电气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建议学校设立独立的实验课,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直接应用到实验课中。将理论课与实验课分离,并改变实验课的从属地位,从思想上让学生理解并认识到实验课的重要作用。此外,实验室可以设置为全天开放,这样能够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增加学生的便利性,学校的实验资源也能最大化地利用。

我国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存在较多的问题,但也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在生产实习中,学生能够有效接触到实际的操作,让学习的理论知识真正地应用在实际操作中。现有的众多实习教学改革方法,都是为了强化实践教学,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理解,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文胜.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培养浅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2]马东平.加强电力施工项目管理的三大基础工作[J].科技资讯,2007,(33).

[3]陈礼康,段正剑.四位一体机制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

[4]张文泉.智能电网建设与人才教育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9,(15).

[5]陆为.关于电网企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23).

电气专业基础知识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级电工;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1.引言

高技能人才在生产领域中越来越重要,高级电工职业证书已成为高职院校类学生高级技能的重要标志,高级电工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学科跨度大,因此,高级电工培养必须遵循学科的系统性,同时,结合各厂矿生产的实用性、通用性来综合考虑高级电工课程的教学工作。高技能人才随着整个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生产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正迅速而深刻地影响着企业员工从事维护和检修的基本方式,在种情况下,以高新技术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等院校电气专业都开设了“高级电工”的综合性课程。该课程具有基础性,系统性,灵活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等特点。由于其多样化特点,如果设有一个合理的授课结构体系,学生认为课程内容零散,各项目间无联系,从而导致学生对课程不能产生兴趣,另外,电气设计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学生的领悟性和理解能力差,学生容易感到杂乱无序,无从学起。

由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内容嵌入“高级电工”课程是近年几年来新产生的课程,是职业技能等级和高新技术的融合,是国家骨干示范院校建设的方向,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对这种现象,笔者在课程建设中采取了整合的措施,探索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方法。

2.做精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

具有高技能人才资格的员工,在设备维护与点检的生产过程成为重要的生产力。与专业知识联系紧密的高技能教学不能脱离专业教学而存在,应紧密结合具体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确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不同专业的高级工教学应有不同侧重。

“高级电工”课程把电气技术国家标准,行列标准、电气专业体系和组态软件技术紧密结合。由于教学内容与生产应用紧密融合,教学难度大。对不同阶段的教学场地有不同的要求,讲课内容根据所教授课程的目的要求,通过深入分析和精心组织,将零散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授课结构条件清楚,有系统性和逻辑性,“高级电工”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结构如下几部分构成:

2.1高级电工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方向,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为标准,介绍电气工程项目设计规则,国内国际通用的IEC电气图形符号和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和项目代号等。

2.2电气图的基本表示方法,包括电气图的基本表示方法,包括电器电路的表示方法,连接线的一般表示方法,连接的连线表示方法和中断表示法以及导线的识别标记及其标记方法等。

2.3 讲述PLC控制系统本电气图的绘制要求,包括柜体设计、接线图和接线中表,控制系统原理图的绘制以及工作表的制定等。

2.4组态软概要,提纲挈领的介绍用的绘图的基本操作主要在微机上运行,它是当今世界最畅销的图形软件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软件之一。

2.5高级电工应用实例,讲述VISIO实现电气制图的方法,通用变频器、PLC应用、变频器与PLC通讯系统集成和操作技巧,这部分是教学重点。

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教师指导或借助双梁桥吊、PLC手册等资料,制定双梁桥吊电气环境的维护、点检作业所需PLC知识学习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述计划、实施、检查并进行评价反馈。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使用工具、设备、材料等要符合劳动安全和环境保护规定,对已完成的任务进行记录、存档和评价反馈。

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会解释PLC原理及低压元器件知识;编制PLC的硬件组态及相关知识;成功应用SR/RS触发器及置位、复位线圈知识;定时器;计数器的应用;算数运算指令及赋值指令及比较指令的知识;跳转指令;编程电机正反转及点动控制、振动电机系统设计程序;实现PLC远程通讯及远程控制;实施双梁桥吊PLC控制系统的维护、检修、点检做了。

学生会解释变频器原理及外设元器件知识;编制变频器采购计划、设备维护维修工作计划;实施变频器参数设置;会应用变频器的安装与接线;成功应用BOP面板操作控制变频器;成功应用端子控制运行调试变频器;构建通讯方能式控制变频器并成功运行调试;会实施双梁桥吊变频器控制系统的维护、检修、点检作业。

用PLC、变频器完成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设计、制作、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点检、运行管理等工作。

从上述“高级电工”课程的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上可以看出内容充实,结构紧凑,注重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是本课程的特色,为取得好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高级电工”课程的教学不同于一般理论课的教学,它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教师如果按照常规方式照本宣科,很难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高级电工”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有针对性的采取了有效措施。

3.1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电气设计国家标准内容繁杂,为了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电气技术国家标准,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应包括条理清晰的文本编辑,把电气设计国家标准进行合理的归纳和总结,删繁就简,把最基本的、重要的内容用简洁的文字提纲挈领的文本进行介绍,同时,配以图形实例,是学生深刻理解课程内容,在制作教学课件时,要注意教学规律,讲课的方法,教学的内容的安排,在文本编辑时,有系统性知识和复杂的问题,要组织分类兑现后形成一个有逻辑关系的知识体系,可见的内容不能过多,首先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友好方便的动态联接,再将相关的内容穿插在提纲式的课件中去,从而制作出节奏感强,条理分明的课件,在讲课时,要反复归纳总结,通过动态连接方式,前接后应,是学生对问题有一个全面透彻的理解。

3.2编程软件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要求学生一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自组学习是教师提供学习指导,由学习者自主选择是和本人的教学资源,以自杀机油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获取知识,自主学习教导模式的生成经历,两个必要阶段——引导性自主学习阶段和自主性自主学习阶段。上述两个阶段主要在课内和课外两个时间段内完成。在引导性自主学习阶段,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干支自主学习的实质和乐趣,这个部分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在自住性学习阶段,学生通过第一阶段教师的引导,基本上领悟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和实质,自觉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这部分主要在课后完成。教学中隧进行的探索实践,主要是针对引导性自主学习阶段的教学。

3.3“高级电工”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高级电工”课程的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增加现代控制技术内容的培养和实践环节。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高级电工是在应用中不断发展的技术,教学过程中要融入先进的设计方法,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在课堂教好的同时,必须让学生进行大量上机实践,接触各种实际的和模拟的设计与建造课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在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与实际工程应用中的电气图紧密结合,在实践环节的教学中安排实例分析引导启发思考。在保证必备的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具体软件在设计中的使用,通过大量的实际训练,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熟练应用专业能力的程度,使学生能将掌握的编程技能应用到电气专业的各项设计与使用中。

5.考核方式的多样

“高级电工”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尽管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许多方法,仍然发现部分同学的主动性不够,学习不够深入,为了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考核采取多样化的形式,考核成绩由3部分组成:平时成绩、高级电工基本理论知识考试和上机操作实践实践,平时成绩主要是对学生平常的学习态度,随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所做的综合评价;高级电工基本理论知识考试主要对学生掌握高级工国家标准和现代控制系统集成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程度的考核,实践是对学生综合选用编程软件实现工程项目设计的考核。

另外,为了学生能够真正掌握“高级电工”课程内容,除了对教学内容认真的识别,教学过程中,还采取作业和考试兼顾的方式,精选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电气设计案例作为作业和考试的内容,以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结论

通过“高级电工”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使课程内容及课程体系得到优化,在教学方式上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加强和优化实践环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高级电工”课程建设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高级维修电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电气专业基础知识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建设;“5个优秀”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discussion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

Gao Yan, Yang Jie, Gao Fe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in the non—electric disciplines. Designed to respond to the call of the n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mod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bility comprehensively. The practice of cours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Five Excellent", including excellent teachers, excellent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aterials, excellent teaching guide, excell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excellent teaching system in experiment,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construction; "the Five Excellent"

课程建设是近年来教育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采取的新措施,是推动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核心力量。精品课程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认清精品课程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对于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以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为例,介绍了我校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工科院校非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虽然这门课程的内容不深,难度要求不高,但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是工科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我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建设小组从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持久、多层次的创新与改革,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1 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力保障。我校始终把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水平作为课程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并构建培养高素质任课教师的完整体系:首先,通过综合素质考核(主要是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技能考核),选出课程负责人领导课程建设小组,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训;其次,轮流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明确当今的行业信息以及企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合理安排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使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随着电工与电子技术发展和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而不断更新。同时支持和鼓励教师参与各类教学竞赛和技能鉴定,加强专业教师与外校教师的交流和联系,提高学术水平。鉴于此,我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已逐步拥有了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2 引进优秀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课程建设离不开教材和教学内容的优化。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和学时安排,选择优秀的教材,精选教学内容,能够有效优化教学效果。首先,教材必须涵盖全面、浅显易懂、思路清晰;其次,教材应图文并茂,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课程教授的知识,也方便学生进行预习和自学。综合考虑,我们选择了由秦曾煌教授主编的《电工学》教材。该教材基于最基本的电气专业知识,内容系统、知识全面、深入浅出,与后续专业课程衔接紧密,既保证了学科的完整性,又囊括了该教学领域的新技术成果,更注重满足教学需要和市场对知识的要求,是一套优秀的教材。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涵盖电路原理、电磁场理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检测技术和控制领域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要求学生构建完整的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体系;强调上述基本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使学生对自己所在专业领域的相关电气现象,能够运用该课程理论知识做出简单合理的解释。所以,该课程以讲授上述领域的基础知识为主(尤其强调对电路原理的认识和理解),对较为深入的专业知识仅在课堂上介绍其基础理论,而强调这部分内容的实验、实践,使学生更直观地认知这些知识;邀请优秀技术人才对该专业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对知识更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3 创新教学方法

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如何采用灵活多变、不拘泥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

电气专业基础知识培训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程实践基地;实践教学体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作者简介:蒋东荣(1970-),男,重庆人,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系主任,副教授;贺晓蓉(1973-),女,四川德阳人,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重庆 400050)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电气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101102)、重庆市2010年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实验区(“宽口径、大工程”观下的电气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阶段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155-02

电力工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公用事业。“十二五”开局以来,重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保持较快增长,电煤供应紧张形势短期内难以改变。重庆市本身能源资源不足,发展特高压电网,发挥大通道、大市场、大交易的作用能有效提高重庆的能源保障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国家“智能电网”规划的实施,迫切需要一大批优秀的电气工程师。重庆理工大学作为重庆市重点建设高校,肩负着培养和输送高级科研、工程人才的重要使命。为适应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及对工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依托电力行业,重庆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于2010年成立“电气工程专业综合实践基地”。三年间我系以基地建设为契机,通过构建“阶梯式”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校内校外双管齐下建设工程实践教育平台等措施,切实改进了电气系工程训练环境,有效打造了学生工程能力、创新能力提升平台,成为我校培育创新型工程人才和发展、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的标志性实践教育基地。

一、“阶梯式”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工程创新人才培养需要良好的工程教育环境和富有特色的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活动体系。为此基地构建了“工程入门—工程基础—工程专项—工程综合”阶梯式工程实践体系,见图1。

通过开设阶梯式工程教育实训系列课程,每一个阶段完成对一种能力的训练,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工程认知、实验、设计、实施和创新能力,体现了工程能力训练的渐进性。本体系的设计是在充分调研、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工程教育经验,并结合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对本行业人才培养规律的独特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基地经过近三年的逐步完善和不断实践,工程教育和实训平台日趋成熟和完善,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因此该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得到了实践的充分证明和肯定。

二、校内工程训练平台建设——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平台

基地通过学校支持和中央地方共建等资金在校内建成了“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平台”。该平台再现真实的发、输、变、配全景过程既能支持教师的科学研究,又能培养学生的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维护、管理等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与电力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该平台包括:发电运行与控制实训系统、输变电运行与控制实训系统、供配电实训系统、电气控制与仿真分析实训系统、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检测技术的实训系统。

1.发电运行与控制实训系统

涵盖原动机、发电机组、升压站等一次设备和微机励磁、微机调速、机组自动化、电站微机监控等二次设备,真实再现发电运行与控制环境,用于教师和学生的发电运行与控制实训。通过实训,巩固学生基础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师生能熟习发电运行与控制环境,掌握发电运行规程、发电一、二次系统结构、发电控制流程与方法、发电常见故障与应对处理,从而培养学生发电运行、控制、维护、管理能力。

2.输变电运行与控制实训系统

以220kV及以下输变电为对象,根据输电线路及变电站控制、运行、维护的岗位需求,将理论知识和现场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建立涵盖输变电运行管理、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的实训系统,训练和培养学生设备维护与检查、倒闸操作、事故处理等实际操作技能。

3.供配电实训系统

建立真实的110kV以下配电和工厂供电实训系统,涵盖供配电一、二次系统及配网自动化设备,旨在培养具备供配电和工厂供电系统运行与监控、设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和综合运用素质的高级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4.电气控制与仿真分析实训系统

通过半实物在线控制仿真装置、风光互补新能源控制装置、电网电能质量控制与谐波治理装置培养学生电力电子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能力;购进PSS/E仿真计算分析软件,进行电力系统的潮流、经济运行、短路分析、暂态稳定分析、继电保护定值、谐波分析与控制仿真、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等计算。

5.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检测技术的实训系统

通过绝缘材料和高压设备内外绝缘的耐压、介电、介质损耗等性能测试装置,培养学生对直流、交流和脉冲高电压等过电压产生原理、过电压下绝缘材料和高压设备内外绝缘性能的认知和实验技能;购进绝缘故障检测分析装置,培养学生对绝缘材料高电压耐受力的测试、监控及过电压防护与绝缘配合的技能。

通过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平台的建设,以贴近电力行业的要求建设实训基地软硬件设施,有利于营造出与现场新技术、新设备高度同步的工程实践环境,体现了电气系工程训练的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校外工程实践基地建设——“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借助教育部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契机,我系与重庆三峡水利发电有限公司深化合作,以“互利共赢、共同规划、共同发展”为原则,共同构建了一个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三峡水利发电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该基地2012年成为重庆市“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采用校内实训平台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进行工程实践能力联合培养的新机制,发挥企业具备真实工程环境和先进工程实践条件的优势,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营造一个校外工程实践平台,可实现培养对象由学生向学生加企业员工的创新,实现培养师资由教师向教师加企业工程师的创新,实现工程应用型培训向创新型工程应用型培训的创新。目前该基地可提供生产实习、工程能力培训、校企联合毕业设计、卓越工程师培养、企业员工培训等多种实践形式。

1.生产实习

学生在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了解了电能发输变配用的全过程以及生产管理过程,在生产现场得到实践知识。

2.校企联合毕业设计

校企联合毕业设计学生由校内和校外双方导师共同制定毕业设计任务书。学生原则上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课题必须选择来源于企业的技术分析、设计、调试、应用等,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在校外企业完成毕业设计工作,但需定期向校内指导教师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毕业答辩须回学校进行。

3.工程能力培训

开设系列工程能力培训课程,分层次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工程能力培训课程I邀请企业的技术专家根据行业发展需求进行工程能力培训课程讲授,其授课形式不限,可采用课堂讲授或专题讲座等途径。工程能力培训课程II将学生按工程项目进行分组,不同的项目组由不同的教师带领,按照企业项目开发流程分配任务,完成项目研发过程,此阶段实习双导师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可接纳部分学生在企业进行工程能力培训。

4.卓越工程师培养

我系于2010年入选重庆理工大学首批试点“卓越工程师培训基地”,而校外基地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工程平台。卓越工程师在企业的实践期限为一年,培养分基本工程能力培养和综合工程能力培养两步进行实施。基本工程能力培养阶段学生深入重庆三峡水利发电有限公司,以常见高、低压电气设备为实训对象,进行看图、识图、画图、拆卸、装配、调试等基础工程能力实训。通过这个阶段的项目实训,使学生了解常见高、低压电气设备的结构,培养基本工程能力,掌握电气设备生产和检修流程。同时初步了解专业性质、行业应用、企业工作环境、企业要求等。

综合工程能力培养阶段根据企业实际问题或相关科研项目采取项目驱动制培养方式,即采用适合教学的典型工程项目或科研项目,开设工程设计、产品开发、发电运行与控制、设备检修与维护等四个模块的工程能力实训,双导师指导。使用与工程设计相一致的实验设备,使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接轨。通过进入实际项目进行工程实践,让学生初步掌握实际企业应用项目设计、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与能力,巩固开发经验、团队协作能力,将学生逐步转化为卓越工程师。

5.青年教师工程能力提升

我系安排青年教师到重庆三峡水利发电有限公司锻炼,主要针对那些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安排他们到生产实践、管理服务第一线实习,丰富和提高他们的实践知识与水平,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

6.企业员工培训

一方面是对学生的企业导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提高其理论素养,掌握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训合格者后成为企业导师。另一方面是我系为企业员工开设研修班,让企业员工参加各种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的学习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通过几年的建设,我系初步构建了具有一定规模、长期而稳定的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平台,为学生电气工程实践训练提供有力的支撑。今后学校计划将吸收不少于5家合乎基地发展要求的企业或科研院所加入我系的开放式实践教育平台,合作企业共同为基地提供实践教育资源,进一步改善我校电气专业的工程实践环境,增强优势领域的教学实力,形成学校教学平台建设支撑企业群发展、企业发展提升学校工程实践教学水平的良性互动局面。

四、结束语

我系依托电力行业,面向发、输、变、配电系统真实工程环境,构建了自己独特的阶梯式工程培训体系,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电气特色工程师培养。通过几年的发展,有效提升了教师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与电力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我系培养的学生具备突出的工程应用能力,就业质量高、用人单位评价好,每年就业率97%以上,其中约40%~50%的学生进入电力系统工作。今后拟通过进一步突出优势、强化特色,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该基地建设成西部地区领先、设计理念领先、设备配置合理、训练模式先进及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工程教育和科技创新实践基地。

参考文献:

[1]陈国松,许晓东.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标准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2).

[2]张学洪,王文,等.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

[3]曹博,陆道纲,等.华北电力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电力教育,2012,(21).

电气专业基础知识培训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探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进行开展,完善了基础设施,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电力工程是建筑施工中不可缺少的施工类型,需要保证施工质量,维持人们正常的供电需要。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对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电力施工中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技术在提高,对工程的要求愈加严格。在电力施工中,还是沿袭陈旧的施工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程度低。建筑施工项目一般比较庞大,工程时间有限,需要的施工人员多。为了提高施工进度,许多非专业的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凑数,随后进行施工,也没有专业的岗前培训,无法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水平低,在施工中对许多问题都是采取是是而非的态度,造成许多细节的不严谨,从而无法对质量进行保证。第二,施工材料质量问题。许多商家为了谋取短暂的经济利益,将一些假冒伪劣的施工材料流入市场,造成材料的质量不符合标准。同时在监管中,存在、经济贿赂的情况,导致监管中出现执法不严的问题,使一些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材料进入了施工现场,应用到了建筑中,对工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第三,设备不符合标准。在施工过程中,虽然器械设备的选择看似影响很小,但其实是一个潜在的风险。它并不是直接的作用于工程本身,却存在很大的潜在影响。尤其是在电器工程施工中,所需要的器械设备比较多,如果不符合标准,安装的设备不合格,后期的线路连接终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增加了维修和更换设备的费用,延长了设备投入使用的时间,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2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2.1审阅图纸

在施工之前,要对图纸进行充分的熟悉,了解施工图中的重难点,清楚不同类型施工图之间交叉的项目。对于重复的项目,要做好调整,与相关的施工人员进行协商,确定工作范围和工作任务。也要了解线路的系统内容,知道所用材料的各种标准和规格,需要用到的技术类型,线路铺设的位置,线路与建筑之间的关系等。同时需要对图纸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做一定的评估,需要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对于施工图中不合理的部分要进行修改,直到符合施工标准为止。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综合的考虑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保证施工图纸的可行性。再者对于需要进行埋设的线路管道要做好记录,分类整理,提前准备好所要用的材料,做好材料的质量监管。准备工作进行充分,便于后期工作的开展。

2.2检查线路设计的合理性

这是一个关键性的工作。电气施工比较复杂,涉及到的线路比较多,有一定的危险性,且由于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故对其施工要求比较高。在施工之前,一定要检查线路布设是否合理,是否科学安全,对于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评估调整,避免给后期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例如重新增设线路,就会比较麻烦,增加了工作量,也不如埋设线路相对安全,会影响施工的质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2]。

2.3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性

这是一个人为的影响因素,可以进行控制。施工管理人员要改变错误的观念,认识到专业培训的重要性,不能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效益,这是一个不明智的抉择。在施工之前,可以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指导,对电气工程的基础知识进行普及,对重难点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明确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讲述一些面对突发事件的解决措施,让施工人员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施工中才可能有条不紊,稳步进行。同时也可以让施工人员从细节上进行把控,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1]。

3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

3.1强化施工中的监管工作

成立专业性的机构,对电气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首先要建立健全机制,制定具体的法规条例,明确具体的责任和施工任务,建立奖惩机制。一个科学完善的监管机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制定时,要实现电气专业技术人员和监督管理人才的结合,综合考虑实际的施工特点,将条例细节化、具体化,不能只是一纸文书,却没有实际的内容,这样达不到监督管理的效果。有了完善的体系后,一方面,监督管理人员要严格的执行,赏罚分明,对施工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另一方面施工人员要有所认识,提高自己的觉悟,配合监管工作,两者协作,共同促进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从体系上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安全。

3.2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

质量控制就是对施工工程的细节施工进行控制。这是关键性的一步,直接影响着最终的质量安全。对于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需要围绕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展开。第一,材料问题。这个准备工作中有所提及,但在实际施工中还要进行再次检测,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材料要坚决杜绝使用,避免劣质材料带来恶性影响。电气设备类型比较多,包括各种器件配件等,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检测,保障它们的质量,才可以投入使用。再者对于隐蔽工程、交叉工程等工程要与土建施工人员做好协商,商量出最佳的施工方案,确定两方的工作任务,然后按照协商方法严格施工。第三,对于常见问题部位和关键技术进行多重检测。对常见问题的检测,例如线路连接、重点配件等,可以有效的减少发生事故的机率。关键性的技术也是重要的环节,影响最终的供电效果。因此,要做技术的评估和测验,保证技术的可行、可靠,减少失误率,保证技术的成功应用,从而保证整个电气工程的质量。

3.3提高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工艺

对于施工工艺的改进,有利于提高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在电气施工中,出现了相对较好的技术应用和施工工艺时,要保持一个好的应用心理,不能放任技术停滞不前,应该继续对技术进行探索和创新,提高施工工艺的水平。施工团队的管理人员要有这方面的意识,发掘潜在的技术发展可能,并不断将可能变成现实。管理人员可以挑选有发展潜力、专业技术程度好的施工人员去专门的院校或施工工艺好的施工团队进行专门培训和学习,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丰富相关知识,为提高施工工艺做好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进相关的人才进行指导,改进工艺中不好的部分,促进工艺提升,当然这一切是建立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条件下再进行突破。

4结语

电气工程施工在工程施工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质量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改进,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白云峰.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科技咨询,2015(4):122~123.

电气专业基础知识培训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气类专业 实践教学 管理模式

一、引言

在我国,电气类专业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电气类专业在校学生已超过40万人。它属于一种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培养的是一批能熟练掌握电工和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并具备电气操作基本技能的人才。所以,高校要积极实施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满足时代对电气人才的需要。

二、开放式实践教学的现状

针对传统实践教学弊端,各高校提出了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然而,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在我国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当前,在电气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局面,由于专业条件的不足、师资和考核等问题的出现,使得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1]。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就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模式,保障开放式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就如一个问题的两面,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与相应的管理模式总是相辅相成的。

三、改革开放式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开放式实践教学活动的展开,给学校的实践教学资源和教学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为此,学校就要在资源管理和教学管理两方面进行改革,采取一定的措施。

(一)资源管理

第一,在教学资源管理方面,针对开放式实践教学的需要,利用校园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网络上开发开放式实践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建立一个安全性、开放性、可靠性、和高效性高的资源管理系统,提供现代化的日常管理条件和丰富的综合性信息服务体系,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使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朝着电子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减轻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量,提高管理质量。同时将实验中心设备上的实践资源、实验项目以及实验指导资料等相关信息的上传,实现在开放时间、内容和地点上的网上预约和远程协助等辅导功能,更好的提高效率和开放力度。为保证开放式实践教学的正常运行,对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设备管理办法、开放式实践教学实施规则和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损坏和赔偿方面有一定的规定。

第二,在教学指导力量管理方面,对师资力量和指导资料两方面进行管理。优秀的师资力量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电气类教育培养的是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必须是知识与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共同发展,所以这时就必须有一支指导能力强的实践教学队伍来保证教学的进行。对于开放式实践教学在师资力量上存在不足方面的问题和通过以下几点来解决:1.培养:加强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培训,定期安排学习,进行科研活动和内部交流会;2.引进:聘用高质量、高层次的实践教学人才,同时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可参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助教或助管的工作;3.激励:建立健全的晋升机制和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实践指导教师积极工作,提升工作热情,稳定师资队伍。

有了强大的师资力量,还需要有适合的指导教材。针对学生展开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活动,学校要积极配合为其提供必需的图书资料和常用的元器件的使用方法实践教学指导资料。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经验丰富的教师和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自主编订相应的教材。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展开实践活动。

第三,对于在开放式实践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实践经费方面,学校可成立开放式实践教学专项基金进行统一调配和管理。同时学校还可通过整合优化实验中心的实验资源,减少实践经费的支出。

(二)教学管理

开放式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了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方法和实践考核三方面内容。

第一,整合实践教学体系。为了使开放式实践教学改革更加的深入,就必须对实践课程体系进行统筹安排,使实践教学内容朝系统化、合理化方向发展。因此,在电气工程实验室构建的是一种模块化、系统化、层次化的实践教学新体系。首先,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和专业培养目标、学生就业方向等问题,将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按要求分解为PLC工控系统、电力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等多个专业的学习方向。各专业根据实践课程制定相应的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其次,对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实践应用与创新三层次进行实践教学。基础技能是通过对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的初级应用以实现基本操作技能。而专业技能需要学生恩能够够进行综合实践操作。综合实践应用与创新就要求学生偶那个过自行查阅资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实际的工程项目,实现职业化实践技能的培养。

第二,改革教学方法。传统上单纯“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应不能适应开放式实践教学,为此,改革教学方法是必须的。首先,“采用虚拟实验与实物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验设备充足的情况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设计。党现实条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时,就可借助于Proteus Labview 等方针软件进行虚拟仿真实验。其次,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实验现象、工艺流程等问题进行讲解,可改变枯燥的课堂气氛,并且使教学内容变得通俗易懂。再次,采用“自主实践和适当指导”向结合的教学方法。前期,学生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后期,教师就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小组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人员通过相互交流和分工合作的形式来共同完成任务[2]。

第三,变更考核方法。针对目前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重视知识考核,忽略实践考核”的现状,开放式实践教学提出了“指导质量与学习效果”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实施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如在不同的实践方向配备多种知识结构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践项目,或制定综合的考核评价办法,在考核学生实践报告的同时,考核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且对于实践操作能力重点考核。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开放式实践教学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环节,它还是一个过程,一个体系,需要的是时间、内容和管理上开放。基于电气类专业的开放式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探讨,对进一步深化开放式实践教学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志勇,郭凤仪.电气类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J],2011(2).52-54

[2]强云霄,樊子民.校内实习基地开放式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研究[J].2012(7).42-45

作者简介:

杨(1983- ),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信电分院讲师,研究方向:集成化信息处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