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范文第1篇

(XX年-2008学年上学期)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的教科工作将在市、区教育局科研部、学校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教育科研发展与创新这一主题,坚持“七种意识”,突出“五个重点”,达到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本学期我们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科研理论,鼓励教师注重发现自己工作的问题,应用教育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反思,让反思成为改进教学实践的平台。使学校教师的工作与教育科研融为一体,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推动我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具体目标 

 1、以课堂观察研究为重点,加强有效教学,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2、加强“十一五”各类课题的管理,强化学校主课题研究。 

 3、深化特色教育研究,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的新突破。 

4、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科研阵地建设。 

 三、主要措施 

(一)以课堂观察研究为重点,加强有效教学,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1.开展课堂观察研究。学校要借鉴课堂观察经验,全面推进课堂观察活动,通过课堂观察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善我们的研究方式,促进“有效课堂”的形成。学校的各个教研组要在教导处的领导下选定课堂观察切入点,全面启动“课堂观察”的研究。在平时听课活动中也要渗透课堂观察的意识,个人自行确立观察主题,并记录在行动研究手册中。 

  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及各教研组要围绕“有效教学”这一主题,设计行之有效的小课题研究方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加强教学反思,形成典型个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2.本学期我们继续倡导教师以研究学生、教材、课堂、作业为中心,在加强以课题研究形式为载体进行教育科研的同时,致力于营造多种形式并存的科研态势,每个教师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寻找自己教学中的课题,牢固树立四种意识:科研文化意识、协作(团队)意识、课题意识、精致意识。做到读书、实践和写作三者结合,选择教育日记(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教育沙龙和教育论文(论著)五种作为教育反思的载体,完成教科室编印的《行动研究》手册。 

(二)加强“十一五”各类课题的管理,强化学校主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抓好“十一五”哈尔滨市级规划课题课题实施工作。各个课题组要制定好本学期的课题实施计划和课题研讨活动的安排,并要吸引更多的教师加盟,在课题研究中广泛运用行动研究法,体现教育科研的“草根性”特征。在骨干教师层面要做好主课题研究的一些理论知识学习,开展好主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沙龙活动,期末要写好与主课题相关的课题研究论文。教师层面要广泛宣传,积极发发动,主动吸纳有志于主课题研究的人员,扩大研究队伍。 

(三)深化特色教育研究,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的新突破。 

(四)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科研阵地建设。 

1、积极组织和发动教师向各级各类公开刊物投稿及各类论文评比,争取更多的科研成果得到传播。 

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范文第2篇

Abstract: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education reform project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education reform. This paper discusses from project title selection, project basis and goals, desired effect and concrete result and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la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education reform project.

关键词: 探讨;成功;申报;教改;项目

Key words: discuss;successful;application;education reform;project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264-02

0 引言

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国家教育部、各省市教育厅、各校主管部门等,都会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教改项目的申报工作,教改项目的成功申报和顺利结题,对教师个人的教改研究能力提升、职称评审以及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等方面都是有好处的。现对教改项目申报书中的几个方面阐述如下,希望能对教师们填写申报书和成功申报有所帮助。

1 申报书的填写

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不同等级,其申报书的格式和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也大同小异。

1.1 封面的填写

1.1.1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一定要表述要准确、规范,长度最好控制在30个字符内。

①项目名称要来源于教学实际,以解决教学应用中的实际问题为主,理论研究为辅;要善于发现和总结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平时注意分析和收集。

②一般用陈述句表述,不宜用“如何培养……”之类的问句形式和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

③项目名称的表述还应避免价值判断。

④选题宜小,小题大做,不要大题小做。

⑤项目名称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应较突出。如果可能的话,应让人们从项目名称上可直接理解本项目拟采用的研究思路和实践对象,突出其针对性和应用性。

1.1.2 申请人 只能填写一个人的名字。

1.1.3 学校名称 一定要填写学校的全称。

1.1.4 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 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一定要填写申请人自己的联络方式,以便及时联系。

1.1.5 申报日期 根据申报文件,准确填写申报日期。

1.2 内页的填写

1.2.1 项目主持人及团队情况 准确填写项目主持人基本情况,特别是要突出与本申报项目相关的工作经历或业绩。对于教改研究而言,主持人也要有研究基础。

研究团队应该注重学历、年龄、职称、学缘等方面的搭配,如果申报重点或重大课题,必须有较高职位的人员参加,以保证项目实施完成的可能性。

1.2.2 现状与背景分析 现状中应归纳古今中外的研究;这个领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代表观点。

该部分比较重要,它反映了教师对项目研究所在领域的了解程度、知识结构和所研究目标的重要性。要有理有据,让评审专家认为你对这个课题相关资料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是十分了解的,甚至连评审专家也不清楚有些动态,这样他就不容易对你的项目轻易否定。

建议从三个方面来写:

①引入立项背景,宜写我们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发生的现象;

②针对出现的问题或发生的现象,在国内外一般是如何处理或解决的,处理或解决后还存在一些什么缺点或不足之处;

③说明你的课题是为解决这些问题(或其中某1~2个问题)而提出的,从而说明你申报的课题研究是有必要的。研究基础在这里要实事求是地反映优势,突出水平。因此,申请者及参与人所做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要尽可能在500字内详尽的反映出。

1.2.3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是指为达到目标而进行的主要研究工作,研究内容不可太多,工作量要适度。应与研究目标相呼应,即每一项研究内容对应相应的研究目标,顺序上应与研究目标一致。表述上应逻辑严密,层次清楚,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力求创新。

1.2.4 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要与课题的名称和选用的研究方法及条件相吻合,不能过低,也不要过高,过低了达不到主题的深度,如果一心想课题中标,把目标水准定高一点,过高可能完不成任务。研究目标一定要明确,不能含糊,担心目标定明确了怕完不成任务,因此,把目标写得含糊不清忽筱专家,这种做法是愚蠢的。研究目标不宜太多,过大,一般2~3点够了,多了让人感觉不易实现。建议根据你的成果形式来叙述。

1.2.5 拟解决的问题 拟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课题中的核心问题,是与研究目标密切相关的问题,不一定是最难的问题,而是决定课题研究工作成败的问题。数量上最好不超过3个,多了就不能突出“关键”了。

1.2.6 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一般分准备、实施和结题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即申报与立项阶段(从课题申报的时间起,到课题批准时间止),主要内容为:设计方案研究;搜集有关研究资料。实施阶段:是整个课题研究的核心,必须对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进行分解,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实施研究的步骤。每一步骤必须将所要研究的内容、要达到的目标、所需时间和研究方式方法具体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就是把课题项目的成果投入教育教学实践。结题阶段: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1.2.7 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最好有特色、有创新,要么是新方法,要么是经典方法的扩展,要么是经典方法与最新方法的结合。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调查法、座谈会、实验法、问卷法、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模拟法、案例法等。

1.2.8 特色和创新 特色和创新是本项目研究领域中,申请人独有的,与国内外同行所不同的地方,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概括、提炼。

①纵向比:与过去同类研究相比有什么不同;②横向比:与目前同类研究相比有什么不同;③实际意义和学术价值有何特色;④预期研究成果有何特色和创新之处;⑤研究所用理论基础有何特色和创新之处;⑥研究方法和技术有何特色和创新之处。

创新点要从研究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明确回答所研究的内容到底创新在何处,应避免盲目的用“国内首创”、“国内领先”、“填补空白”等字眼。只要有1~2个创新点就够了,关键在于创新点的“亮度”,否则再多也无益。

1.2.9 课题的预期成果 课题的预期成果形式可包括:研究报告、教改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材、讲义、课件、软件、实训报告、调研报告、著作、论文等。其中,研究报告为必备成果。

1.2.10 课题的具体成果 首先,在我们学校每年有多少学生可以从中直接受益;然后,效果运用的好,可以向相关院校推广;最后,可以说说间接促进了地方经济效益。

1.2.11 应用和推广 一般来说,可以写研究成果(如研究报告、课程标准)在××交流,对××起到一个参考或借鉴作用。提高了××,促进了××,满足了××,加快了××。首先在本校进行推广使用,完善后在其他相关学校推广等。

2 结束语

教改课题源于教学、研究教学、解决教学、止于教学、应用教学。因此,对广大教师而言,功夫源于平时教学工作的发现和分析,解决和应用,事在人为,自然会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王正.有关应用文、应用文体、应用写作概念的思考[J].秘书,2000(02).

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范文第3篇

一抓切入点:寻疑集困,问题做成课题

针对教师提出的困惑和难题,学校采取个人自学、个别答疑、主题培训等方式,化解对科研的神秘感,然后和教师一起商量如何联系实际做成课题。为了引导教师走研究之路,学校确立了三条重要原则:校长亲自抓教育科研;班子成员带头开展科研;全体教师人人参与科研,通过科研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研究者。

二抓关键点:理念富脑,提供科研支撑

学校把普及科研理论作为师资培训的战略性措施来抓,加强科研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多途径普及科研理论,多形式学习科研理论,多层面规范科研理论学习,建立科研理论学习制度,对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三抓生长点:反思互助引领,科研根植教学土壤

“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个人反思”三位一体,是一八四中学校本研究制度三大组成部分。归纳为:“请进来――专家引领;走出去――学习先进;挖出来――内部潜能;同分享――共同提高。”

四抓着力点:开展教学活动,促进科、教整合

学校把每年3月和9月第一周定为教学开放周,每年10月定为教学开放月。每个开放月我们都要组织以“走进新课程”为主题的“创新杯”评优课活动。开展实践课,打造教、研双精英。学校一直重视教师的自主成长,也非常关注和支持教师的成长。学校结合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五抓支撑点:“三大支柱”为科研奠基

一直以来,一八四中学实行校长主持、教务处管理、教研组负责、备课组实施的直线式的科研管理机制,从上到下,层层分管,责任落实,人员落实,实现了三个到位,即领导责任到位、课题研究到位、科研管理到位。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科研网络,把课题研究层层落到实处,保证了学校主课题扎扎实实地进行。

六抓提升点:教科研形成特色,创建校园文化风格

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范文第4篇

1.1把握创新方向

坚持战斗力唯一的根本标准,充分认清军队医学科技创新对生成和保障战斗力的重要作用。坚持医学科技创新服务官兵、服务部队的正确方向,切实把解决卫勤保障重点难点问题作为医学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坚持把主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聚焦到完成平战时卫勤保障科研任务上来,坚持在选题上充分结合医院担负的使命任务,充分结合体系部队官兵的实际需求,充分结合医院的传统优势和科研特色,积极开展军事医学科研,为增强卫勤保障实力,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1.2强化创新意识

在医学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医疗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只有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大力开展科研攻关,掌握一批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和项目,才能在医疗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引领[5]。因此,首先在课题选题时就必须遵循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及实用性等原则,保证后续研究也具有一定的领先地位。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学会查阅中外文献,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研究。

1.3营造创新氛围

科技创新不仅仅是高学历、高职称人员的义务,同样也是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责任,人人皆要为、人人皆可为。医院要提高全员全程参与科研工作的热情,分层次分类别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科研目标任务。广泛依托科主任、中青年骨干、高学历人才开展院内科研学术讲座,依托科研能手传授创新经验,依托地方高校、军内专家开展统计学、循证医学等科研基本方法的指导[6],开展科研能力培训,不断提高科研技能。完善科研沟通协作平台,浓厚科研创新氛围。

1.4打造科研品牌

科技创新是学科建设的生命线,但科技创新如果只停留在申报课题奖项、上,没有做好转化运用、形成品牌效应,科技创新的生命力就会变得暗淡无光。因此,要围绕“科技兴院、技术强院”的建设思路,以“跟进国际前沿技术、开创国内创新技术”为目标,贴近临床需求,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整合优势资源,加强集成创新,搞好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做大做强优势学科品牌。

2对策

2.1坚持以建设研究型医院为目标,深化科技工作改革

着力强化全院人员“科技兴院、科技兴医”的意识,坚持把医学科技工作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实施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注重搞好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和政策制定,修订完善《科技工作管理暂行规定》,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对科技工作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重点表彰,对SCI论文实行分层次奖励,加大学科平台建设及军事题材科研工作扶持力度;规范科研经费管理,明确课题资金的使用范围[3],逐个项目设立专项科研经费本,控制不合理开支;对课题研究、申报实施统一计划管理,强化全程跟踪、全程评价,确保科研任务有效落实。加强学术活动管理,承办各级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多学科联合协作攻关力度,提高医院学术影响力。

2.2坚持以军事斗争卫勤准备为龙头,加强军事医学科研攻关

坚持以“能打仗、打胜仗”为指导,紧贴热点地区、应急卫勤作战样式和战斗力维护开展科技创新。以训练相关疾病和战创伤防治、野战救护为突破点,以体能储备、心理素质、野战救护信息平台等服务战斗力因素为重点方向,开展军事特色科学研究,力争形成高质量的军事医学科技成果。院级重点课题立项,设立创新基金[4],鼓励科研骨干积极开展军事卫勤科学研究,对卫勤研究实施政策倾斜,结合医疗“三送”、代职和挂钩帮带等活动,与体系部队共同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搭建军事医学科研合作平台,浓厚科研创新氛围。

2.3坚持以拓展科技研究平台为支撑,打造学科品牌

以拓展科技研究平台为支撑,全面加强学科建设,持续打造“六大基地”(大器官疾病诊疗、疑难危重病救治、地方特色病防治、器官衰竭替代、百岁老年病康复、目的地医疗示范基地),发展“三大学科群”(部队常见病训练伤战创伤救治、特色优势品牌、潜力弱势学科群),重点建设老干部保健、高血压管理、胸痛、腹痛、头痛、肿瘤介入诊疗、甲状腺疾病防治、临床检验“八个中心”。全面实施资源整合,在人才、设备、资金等方面重点倾斜,实现“基地”、“群体”、“中心”品牌的整体提升。

2.4坚持以科技兴院人才强院为方针,培育创新人才

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事务专业 课程体系 改革 研究

一、课题研究分析

(一)金融事务专业人才现状分析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社会发展起着第一推动力的作用,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引导和调控作用。总体而言,银行有一些员工经过短期培训上岗,他们的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差,尤其是缺乏计算机、经营理财观念,不能适应现状化的管理要求,另外这些人员年龄偏大、近几年将逐渐离岗,高职毕业生虽然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二)金融事务专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对沈阳市金融行业、相关企业调研,认为当前学校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育人观念、教学模式陈旧单一;部分教学与实际需要相距甚远,学生不能在学校形成良好职业素质和熟练岗位能力;偏重理论教学及课堂讲解,传统考核目标有偏差。

首先,专业课程在设置上相对滞后,教材内容重知识、重原理,知识偏多、原理偏难。其次,教学方法和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效果不明显。再次,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三)金融事务专业发展方向及目标

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创新教学制度为载体,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

就业能力培养,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学生。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接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为一体的灵活开放的新型课程体系,更新教学体系,探索和建立适应企业需求的“订单式”教育和培养模式。即:基本素质+就业能力培训;吃饭、生存+社会稳定。

(四)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及岗位需求分析

面向银行、保险、证券司、商场超市等企业,从事收银员、银行储蓄员、保险推销员、保险理赔员、银行信贷员、证券发行员等基层工作。服务其他相关岗位如营业员、导储(导读)服务员、电子商务服务系统电子货币的操作等。

二、课题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金融事务专业在籍学生

2.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取文献法、调查研究法、比较法及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与途径开展研究。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制度建设

1.制定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2.不断完善修改各项金融专业制度,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考核制度。

(二)队伍建设

1.制定金融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通过科研课题研究,特色课建设,专业学术交流,课件制作与软件应用等活动,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教学水平与学术水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金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形成一支良好的教师梯队。

2.开展多种形式教师培训,送教师下企业实践,参与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了专业专任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

3.连续聘任金融行业专家作为外聘教师,及时引入与金融事务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满足金融专业实践教学需要。

(三)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金融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建立全真、仿真实训室,实现教育、教学、培训、考核、评价一体化、网络化,使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使学生在现场岗位环境中完成实训教学要求。

(四)专业发展研究和专业改革

学校建立了由企业、行业专家、有关技术人员及高校专业教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订单式”教育与培训机制,建立了产教结合机构及运行机制。

课程建设探索课程结构改革,紧紧围绕培养目标,针对职业岗位开发项目课程与校本教材,构建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适应金融企业和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积极开展专业技能大比武活动,改进考评方式,实现能力评价社会化,将实训环节与职业资格考核、技能等级考核接轨。

(五)社会服务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银行、保险、证券从业资格培训等,利用资源向企业开放,为企业提供咨询;开展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进行岗前岗后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及技术等级考证培训,实现资源效益、效率最大化。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课堂教学引入“专业技能大比武”

开展技能大赛,通过竞赛提高学生基本能力和通用能力,加强了对学生的岗位资格培训,实现“两证制”,增强学生的岗位就业竞争能力。

(二)金融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

将课程体系分为基本素质课程、专业课程(实验实训课)、专题讲座三个模块。开设第二课堂,成立微机、珠算、点抄、小键盘数字录入、模拟炒股、投资理财顾问等活动小队,配备专职教师常年对学生进行辅导和训练。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实践,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很好地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要,形成了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创新型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学校实训中心建有保险、银行、证券、投资理财等13个模拟实训室,拥有全国一流的实训设备,包括液晶电脑、打印机、专业装订机、点钞机、验钞机、排队机等,配有先进的FAB校园实训系统、证券模拟交易软件和分析软件及用友财务软件,创建了先进的金融专业信息化资源平台。

(四)高标准的队伍建设

2007年金融事务专业教师“双师型”率已达91.1%,金融专业带头人2人,本专业骨干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6%。

(五)特色实训教材开发

在充分调研,并参考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学校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和行业专家合作编写并出版了与金融实训基地FAB实训系统应用软件配套的系列校本实训教材,有《金融事务实训教程》、《会计实训教程》、《计算技术实训教程》、《办公自动化实训教程》等,填补了中等职业教育金融专业实训教材的空白,促进了学校金融专业建设。

五、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

(一)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全面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素质。

(二)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促进学生“低负、高效”的发展。

(三)形成“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网,营造学生成才的和谐氛围

通过改革,在全国中职学校中树立优势地位,形成特色品牌。学校建设的金融实训基地得到高等院校教授、专家的高度赞誉,学校金融事务专业建设和发展为沈阳市、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相关专业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刘福寿,李习华.一般院校经济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质量保证问题研究与实践.北京:高教出版社,2004.

[2]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原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范文第6篇

一、题目即课题名称

具体要求:主题确切,切口适宜,言之有物,特色鲜明。

二、问题的提出

通常由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

1、问题的由来或背景,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分析提出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紧迫性。

2、对课题名称中所涉及的新概念及其特定的内涵做出界定和说明。

3、简要分析该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状况,并说明本课题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4、说明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就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理论上可以提示什么。实践意义就是在实践上可供他人借鉴什么。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因变量

研究内容自变量

四、理论依据

教与学、心理学、方针政策、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现代传媒学、建构主义理论等。指明理论名称并结合本课题作简要阐述。

五、研究步骤

既定的研究周期内研究工作的大致安排。

六、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如果我们依据研究目的及研究者的不同,则分为两类:一类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别人的问题,一类以适宜科学的方法研究自己的问题。

行动研究法:在实际情景中,由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革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除此之外,通常还会用到调查、观察、测量统计等多种科学的方法。

七、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结题报告、论文、专著、软件、课件、教案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如何,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范文第7篇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一)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组织机构

桦甸市教育局非常重视教育科研的组织建设,随着教育行政领导的变化,适时调整了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和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都成立了科研室,并配备专职科研主任,有效地承担起了本校教育科研的领导、管理及指导工作,为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组织保障。

(二)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工作制度

随着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修改完善了《桦甸市教育科研工作条例》、《桦甸市教育科研课题及成果管理办法》、《桦甸市教育科研工作量化评价标准》、《桦甸市教育科研档案管理制度》等,从而确保了教育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三)形成了专兼群相结合的教育科研队伍

开展教育科研工作,首先须建立一支懂理论、能实践、会研究、善总结的高素质教育科研队伍。目前,全市共有教育科研专职人员8人,职称、学科、年龄结构合理,从基层学校业务领导、骨干教师中聘请兼职研究人员45人,教育学会发展团体会员3000余人。这样一支专兼群三结合的研究队伍,有效地承担起了全市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对桦甸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广大教师的科研热情不断高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科研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教育现象,以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中,积极投身与教育科研实践中。“十一五”期间,有18项省级课题、25项市级课题、186项县级课题立项,比上个五年计划增加了21%,课题在村完小以上学校和骨干教师群体中的覆盖率为100%。此外,实验教师还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经验总结、编写校本教材,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积极性。

(五)独辟蹊径强化课题的管理与指导

一项课题能否善始善终,并达到预期研究成果,重在过程管理。为此,桦甸市教育科研所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题管理与指导模式。即“四会一课”模式。通过教育科研工作会、课题阶段成果交流会、科研主任调度会、课题鉴定观摩会和课题优质课评选等活动,适时掌握每项课题的运行情况,及时改进课题研究中的问题,相互交流、集思广益、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课题研究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在课题指导过程中采取了责任包保制。根据每位研究人员的学科特长,分题到人,各司其责,并采取“同类分组调研,定点跟踪指导”的方式,深入基层学校,深入课堂跟踪指导。通过“两听一看”,即听汇报(课题主持人汇报课题实施情况)、听课题课(研究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看资料(研究过程材料的积累及管理情况),与课题组人员互动交流,充分发挥了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取得了“以研促教,以研导学,学研结合,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

(六)成功地开展了“课题研究课”评优活动

为了激发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多样的课题研究活动,教育科研部门每年都组织一次课题课评优,教师从主持或参与的课题中选择课例,采取“说课――讲课――展示”的方式,评出教育科研课题优质课,为教师搭建课题研究活动的平台,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七)开创了教育科研培训和课题鉴定验收新模式

在总结以往教育科研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为使培训收到最佳效果,将培训对象由原来的学校领导转为课题研究者,培训方式由原来的大型集中转为深入学校面对面互动,由原来的研究人员单向灌输转为教师提出问题按需解答,还不定期地聘请省市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专家讲学,消除了广大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畏难情绪,帮助教师找到了适合自己工作实际的研究方法,从而使更多的教师了解教育科研,走进教育科研,使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推动了全市课题研究扎实有效的开展。

此外,还创设了“三位一体”的课题鉴定验收模式,即把鉴定验收、科研培训、成果推广三项工作一并完成。主要让教育科研兼职研究员、科研主任、同类课题负责人,相邻学校的实验教师列席鉴定会,亲历课题鉴定验收全过程,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研究经验,了解驾驭科研程序,规范和提升自己的课题研究工作,发挥优质课题的辐射示范作用。

(八)坚持“双写”教育,进一步打造桦甸教育特色

“双写”是桦甸市教育局为解决小学生写字、写文存在的问题,全面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在“十五”期间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1996年通过省规划部门验收,成果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推广,通过培训教师,编写教材,设置课程。校外教育以及举办一年一次的全市中小学“金城之秋”书法竞赛活动,全方位、立体化的大力推进了该项工作的开展,使小学生不良书写习惯得到有效矫正,写字质量大面积提高。学生阅读积累量大大增加,文化底蕴不断提升,“双写”特色已然形成。

(九)加强校本科研,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

“十一五”期间,全市校本研究已有一定规模,一大批校本科研实验校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学校从教育研究的角度,认真总结和分析本校的现状,深入挖掘学校的各种潜在资源,扬长避短,在创建学校特色、学科特色、教师特色、学生特长等方面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苏密沟中心校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创新工作思路,规划了“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宗旨,以学校核心课题创特色,以科研小课题促课改”的整体工作思路;针对教育教学中教师在落实课标理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着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的普遍现象,确定了体现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具有操作性、前瞻性和实效性的综合性学校课题,开展了大型的“发现问题――主题学习――课例研讨”为流程的研修活动和小型的课题主题论坛活动。在整体上形成了校长宏观调控,科研室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全体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网路,达到了以点代面,以骨干带动全体,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采取抓典型带动群体,以校级课题提升市级课题的策略,层层推进,以课题的深入研究,促进课改的深入实施。注重过程性评价,建立三检一评制度。在制度管理的同时,注重人文性的内驱力调动,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专业素质。

临江小学在校本研究中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为载体,诠释了“注入人文精神,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孩子;分层教学,为孩子全面和谐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学管理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劳动课特有的技能培养,在劳动课上教他们学习编织、学习烹饪、学习手工制作,孩子们各个跃跃欲试,自己动手,在课堂上多次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手艺,品尝自己包的饺子、自己做的饭菜,真正实现了课堂人性化、教学人性化,为孩子在综合实践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创设了广阔的空间。

永吉小学的校本科研让教师在备课中,改进教学行为,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课例研讨中,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对话交流中,学会反思、学会合作、学会研讨;在竞比活动中,点燃激情,促进成长,获取成效。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不断地丰厚自己,提高自身的能力,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塔建了良好的平台。

新华小学《整体推进校本科研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临江小学《夯实校本研究追求育人特色》、苏密沟中心校《立足校本在创新中发展 研修实践在探索中提升》、第六中学《以科研为先导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等经验成果在吉林地区校本科研工程现场会上进行了交流。

(十)教育科研成果斐然

由于各级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专兼群相结合的教育科研工作者的辛勤耕耘。5年来,取得一大批教育科研成果。截止2010年底,全市有100余项课题通过各级相应部门的鉴定验收,其中省级课题15项,市级课题22项,其余是县级课题。

教育局《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进修学校《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第一中学《研究型教师培养的研究》、第四中学《校本教材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常山中心校《弘扬传统文化创办特色学校的研究》等课题,都从教育改革与发展重点、热点问题着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被省市、专家赞誉为在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几年来,桦甸市重视发挥教育科研的服务功能,做好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先后召开课题成果推广现场会或鉴定观摩推广会50余次,使一大批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教育的现实效能,为教育行政部门或基层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在地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1800多篇,在各级会议交流或获奖论文搭4500余篇,参编教材或学材料50余种,开发校本教材70余册。先后50 人被评为吉林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40人被评为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1人聘为省教科院兼职研究员,2人被评为吉林市教育科研专家。教育科研所连续四年被评为吉林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2010年先后被吉林省教育科学院评为“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先进单位”,2011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十一五”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回顾“十一五”桦甸市教育科研工作,虽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在有些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之处。

1. 有些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担心搞教育科研会影响教学质量,不搞教育科研照样工作的无用论在个别人思想中还存在,这种错误认识和行为,严重阻碍了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

2. 从全市范围看,教育科研工作发展还不平衡。有些学校无论是教育科研的意识和水平,还是教育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成效都存在一定差距,课题研究尚未进入教育科研的境界,实践效果不明显,理论含量低,成果平平,缺少创新。

3. 有些学校或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功利思想。有些学校为了名誉或迎接检查,教师为了晋职升级个人利益做课题,不是从发展教育科研事业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着想。有的立项时满腔热情,积极性很高,中间过程却疏于管理和研究,结题时东拼西凑草草收场,还有的课题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4. 课题管理不够规范。由于有些上级非教育科研部门滥派课题,迎合了一部分学校和个人,图虚荣、满足个人利益的思想,致使一些旁门左道的课题充斥其中,鱼目混珠,损害了教育科研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也给教育科研及管理工作造成了混乱。

(二)采取的对策

教育科研如何在今后工作中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再上新台阶,其对策是:

1. 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视。各级领导应认真学习中央及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科研工作的决定》,明确自己对教育科研工作负有的领导责任,切实地把教育科研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努力为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提供各方面的有利条件。

2. 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水平。努力采取措施提高专兼群教育科研队伍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使教育科研真正发挥服务功能和先导作用。

课题研究特色及创新点范文第8篇

作为职业教育学校要把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放在教学工作的突出地位,这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职业学校办学的规律,是职业学校应有的最大特色。我国高职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教学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正在逐步形成。但也存在着一些人才培养理念认识不足等诸多问题。由于地方经济发展金融人才需求旺盛,在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条件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等职业院校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然而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难以真正实施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因此也就难以培养出适应社会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型人才。究其原因在于:第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即忽视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或不能较好地把行业企业的技术要求转化为教学中的具体目标,造成人才培养脱节,教育与需求的矛盾。第二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需求,即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第三在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方面存在不足。作为金融方面人才培养如何能与地方经济发展形成无缝对接呢?这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培养造就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光荣责任与义务,如何培养出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能毕业就能在用人单位发挥作用的而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希望通过本项课题的研究,使高职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在结语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态势,深化专业教学改革,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的战略思想,实现教育创新为地方金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大批的生力军,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特设立此课题进行应用研究。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金融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对接问题,使毕业的专业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实现无缝对接,助推牡丹江市地方经济发展。

2选题的具体问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2.1研究的具体问题

①地方经济中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即用人标准;②高职院校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2.2意义和价值

2.2.1意义

有利于实现高职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证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具备证券专业人员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进行组织管理、了解金融行业运作全过程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证券专业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因此,高职金融、证券专业的教育必须实现教育观和人才观的转变,在教育观上,要实现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突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人才观上,必须实现由继承型人才培养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转变,突出个性发展和应变创新能力,确立创新教育观念。合理构建该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使之成为实践教学的指导性教学文件;优化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目标及内容、确定素质教育、目标教学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等在该专业教改中的理论指导地位。

2.2.2价值本课题的研究

重点是金融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对接问题,使毕业的专业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实现无缝对接,助推牡丹江市地方经济发展。

3课题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向

国内各开设金融专业的高校都十分注重开展金融专业方面的职业教育,课程涉及国家金融领域运行的多个环节,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课程描述和课程大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能够使学员有针对性地选择所需课程。目前我国的金融、证券专业专业职业教育主要还是以应试学习为主,虽然大纲里规定有实操技能考试的内容,但是因为受场地、设施等条件的限制,技能考试只是停留在卷面。因而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具有很强适应性的人才。为此,我们就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要明确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和双师型教师培养。

4课题研究目标、内容、观点和创新

4.1研究目标

首先金融专业设置方向与牡丹江经济产业结构相结合。其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社会需求和牡丹江经济发展要协调。对于如何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的素质目标也要及时给予调整,在课程设置方面要以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为核心,最大限度的突出应用型的特色。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适应性。

4.1.1指导思想

以全面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行业发展,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方案;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实行“双证书”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4.1.2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社会金融领域第一线需要的,掌握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顶岗工作和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4.1.3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1)思想道德素质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勇于自主创业;具有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文化素质注重学生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人际交往基本素质的训练,注重应用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设置一定数量的人文素质教育为主的选修课,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化修养。(3)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心理健康,能够经受艰苦环境的考验和逆境的磨练;有文明高雅的气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4.2研究内容

现在部分院校存在金融人才专业培养方面,服务地方经济意识不足,与地方经济关联度差。人才培养方向不明,忽略了地方经济的特征和发展需要。本课题就是立足这一出发点,来定位金融人才培养方向。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毕业后的学生要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具有独立从事工作的能力。教学内容应与社会企业的用人标准相协调,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了解企业的岗位群设置、工作流程,以此为用人标准,通过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不断修订教学计划,把握知识技能、学生素质有机结合,整合专业知识模块。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使学校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4.3创新与突破

我市院校在此类课题研究方面的几乎没有,此课题的研究能为这方面的课题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推动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

5课题研究思路、方法、措施、步骤

5.1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1)技术路线:了解地方经济金融行业人才需求;编写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取教学班级实施教学;修正完善课程体系设置。(2)实验方案:选取高职金融专业班级作为本项目研究实验班级,首先根据所制定的课程体系授课,学生实习结束,检验学生在企业的实践反馈情况。(3)研究方法:主要方法有实验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

5.2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理论基础的讲解,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多接触实际现场情况。(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中不断结语,以适应各种社会需求。(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能力。(4)用实例来解释一些较难掌握的理论和技能。(5)完善教师队伍、完善教学体系、加大实训力度等。

5.3进度安排把整个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阶段

确定研究的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即2013年5月至9月(准备阶段):学习,收集资料,进行调研;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即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实施阶段):制订研究方案、进行研究实验;课题研究的第三阶段即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整理阶段):对调查、研究的结果整理和分析;课题研究的第四阶段即2014年8月至12月(结语阶段):提供课题的研究成果。

6课题研究的依据和条件

(1)人员组织结构:其中2名为副教授1名为讲师,3名教师均担任实践指导与授课工作。另外两人为企业人员,能够为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企业需求资料。(2)“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实施提供了有效地物质条件保证。

7课题研究成效

①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逐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②对学院教学工作的促进

8自我评价本课题有助于理清了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置思路。

8.1明确金融人才培养理念高职院校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仅要注重学生对金融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不断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高职院校应认识到,金融专业人才只有具备优良道德品质,才可能发展成为是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还要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各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8.2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师资队伍素质高低是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决定因素,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是实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和重点。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队,鼓励他们参加各类金融资格证书的考试,接触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高职院校还可以选派优秀教师到其他高校中交流学习,及时掌握最新的理论动态,还可以选取派符合金融企业条件的教师,定期进入企业学习以更新自己的实践知识水平。

8.3逐步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调整教学计划,体现学有所用。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应区别高等院校金融本科专业培养模式(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按照基础应用技能教学和专业技能教学两条主线进行。

8.4促使教师采用先进和专业的多种专业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方式有多种方式,教师通过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引进新的授课形式,例如视频资料分析、案例分组讨论、网站信息建设等等,都可以把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活泼有趣。此外,教师要加大引导学生的自主课外阅读,并把最新金融信息带到课堂教学中来与学生分享,与学生一起运用所学金融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8.5存在的不足在课题研究的过程

中课题组克服了许多困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及缺乏研究经验等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探索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检验只进行了一轮,尚需较长时间的实践检验。由于时间的限制,还需在以后入学的金融专业学生教学中逐步完善。(2)由于生源所限,只在本院一个班级进行,应用的范围不够广泛。随着课题实施过程的逐渐深入,学院将动态的进一步调整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这些问题能够逐渐得到解决。

9.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