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识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 安全管理 建议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152-01

试论如何加强危化品管理

引言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人类在创造财富、享受成果的同时,总是会遇到愈来愈复杂的危险和事故的威胁。化学品已经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已为人们所知的化学品已达 500- 700 万种,危险化学品作为特殊的商品,一方面为人类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另一方面现代化大生产又隐藏着非常严重的事故危害。如果我们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不善,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会给社会和环境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1 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1.1 由危险化学品的固有特性决定的

由于危险化学品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或有腐蚀等危险特性,从它的生产到使用、储存、运输和经营等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当,极易发生事故。一类是可燃性物质泄漏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性烟云,遇到火源引起火灾或爆炸,另一类是大量有毒物质的突然泄漏,在大范围内造成死亡、中毒和环境污染。事故所带来的灾难性和社会性,所表现的技术复杂性已经超过了事故本身,重大事故的不断发生使人们痛苦地认识到,现代工业生产,特别是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潜在着巨大的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不仅工厂内部,而且相邻地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都遭到巨大的危害。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避免其可能带来的对生命、财产、健康及环境的伤害。

1.2 我国法律、法规要求的需要

目前针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国家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要求,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 2000)》、《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将推动我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在抓安全工作时一定要在认真上下功夫,在落实中动真格,不管企业如何改革我们都要以大局为重,以人为本。这样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才会有保障,社会才能稳定,企业才会有效益,社会主义经济才能得以健康有序的发展和壮大。

2 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形势十分严峻,随着现代工业新工艺、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技术的不断应用,生产过程日趋规模化、复杂化和自动化,同时生产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危险因素,安全监督与管理则相对落后,这就引发了现代工业文明与风险的矛盾。如:近几年的烟花爆竹爆炸事故,化学品的火灾、爆炸、泄漏、中毒事故,以及化学品的环境污染事故,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严重威胁。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不断发生,已经引起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相应出台了一系列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规定,如:建立了危险化学品的登记注册制度、生产许可证制度等。建立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在全国 8 个地市成立了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抢救中心,初步建立起了全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网络,这对有效控制和预防危险化学品的危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建议主要采取的措施

3.1 安全技术措施

通过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消除或降低作业场所的危害,防止操作人员在正常作业时受到危险化学品的侵害。如化学品的选择,设施的安全设计、维修以及有计划的安全检查等,在企业中最常用的有三种:主要措施是替代、变更工艺、隔离,就是降低危害程度,千方百计达到人们可接受的程度,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安全生产。

3.2 组织管理措施

作为炼油石化生产企业,建立危险化学品的组织管理措施是预防作业场所中化学品危害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一般的安全管理措施外,危险化学品的组织管理措施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 识别和控制重大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应全面分析设备、材料性质、生产工艺、作业条件、生产经验、组织管理措施等方面可能引发事故的潜在问题。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 2000)》标准,就是要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危害识别。确定哪些是可能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源,控制重大危险源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控制重大危险源的目的是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将事故降低到最低程度。重大危险源总是涉及到易燃、易爆、有毒的危害物质。由于工业生产的复杂性,特别是化工生产的复杂性,决定了有效地控制重大危险源需要采用系统安全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要向当地主管部门如实登记和上报。

3.2.2 建立健全安全责任机制和安全教育

首先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只有防患于未然,才能遇事安然。第一:安全教育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许多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作业人员缺乏安全知识,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章制度等造成的。因此,消除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必须从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教育做起。第二:健全完善强化安全责任机制。企业从上到下都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要量化、细化、具体化。要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方案。考核工作一定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3.2.3 应急救援措施

应急救援工作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应急演练计划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应急演练计划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防灾、消灾意识,减少事故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应急演练预案应提出详尽、实用、有效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组织措施。以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实际情况的符合性。通过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应急预案演练,使重大危险源岗位人员熟悉应急处理和整个应急行动的程序,明确自身的职责,提高协同作战能力。同时,也可以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识范文第2篇

摘 要 目前我国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已建立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法律、法规、条例及国家标准各层次的规范、技术要求已十分明确。但核电厂危险化学品的应用存在“品种多,数量少;隐患多,分布广”的特点,给核电厂危化品安全管理带来一定的复杂性。本文以“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实践出发,指出核电厂危化品管理的突出隐患,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分析危险化学品在核电厂使用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和对策以及日常管理经验的应用, 希望可以为其他核电企业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核电厂 危险化学品 隐患排查 安全管理对策

近年来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频发,造成大量人民群众伤亡,给国家和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如2013年吉林宝源丰禽业液氨爆炸事故,死亡120人,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2015年天津瑞海公司危险化学品库爆炸事故,死亡173人,经济损失68.66亿元,并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在国际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天津危险化学品库爆炸事故之后,中国安监总局立即向全国下达开展危险化学品运输、存储、生产型企业开展全面检查的通知,要求在行业内进行全面整治。这些事故的发生和国家有关危化品专项整治工作的部署情况充分说明了危险化学品应用存在巨大危险性,以及加大危险化学品隐患排查、完善危化品管理和监督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然而核电不同于传统的化工行业,其危险化学品的应用特点决定了安全管理存在更为复杂的特殊性。安全风险与化工企业相比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以下介绍了我公司危险化学品的隐患排查整治、管理制度和安全规程建设中的管理实践,并浅析核电企业在危化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核电同行危险化学品管理提供些许参考。

一、核电厂危险化学品应用特点

与化工厂一般仅涉及该企业核心业务的危险化学品种类这一特点形成明显的区别,核电厂危险化学品种异常混杂,这一特点决定了危险化学品在安全、应急、环保等方面的管理工作相对要求不明定,管理重心不够突出。这主要是由于核电厂的危险化学品相关的辅助系统繁冗,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品种繁多,如水处理系统、蓄电池系统所需的强酸碱,发机电氢气冷却气系统、机械加工所用的易燃易爆压缩气瓶、取水系统的杀菌化学试剂、电气、机械设备使用的大量油和冷却油、以及品种繁多的机械除垢剂清洁剂(易燃液体)等。危险化学品品种繁多意味着风险类型更加复杂,不同危险化学品之间产生理化冲突的可能性增大,核电厂作为集电气、机械、机重、高空等各类安全风险管理于一体的管理架构,这一特点对危险化学品储存和使用等各环节的安全管控均带来更大的难度。

由此可见核电厂危险化学品应用最大的特点是“品种多,数量少;隐患多,分布广”,在大大宗危险化学品潜在引起泄漏、火灾、爆炸等风险的同时,部分少量品种繁多、性质剧烈的危险化学品同样存在成为重、特大事故的源头。因此核电厂危险化学品的隐患排查任务要紧紧抓住这一核心特点,防控措施要周密完善,既要严防大宗危险化学品隐患,也要密切关注零星分布于库房、车间品种繁多的少量危险化学品。

二、核电厂危险化学品隐患排查

(一)准备工作

要实施核电厂危险化学品系统性的隐患排查,确保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合法、合规性,首先需要熟知国家有关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其次要求对于核电厂危险化学品管理构架要做到了然于胸,厘清核电厂在危险化学品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报废各个环节的行政、技术管理手段,这样方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合法、合规性排查。

1.掌握、熟知国家、部门、地方规章制度、行政法规。

危险化学品法律、法规阐明了安全监督管理要求,明确了法律职责,在保障危险化学品风险有效受控,防范重特大生产事故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须不折不扣加以贯彻和落实。核电厂安全管理部门、涉及危险化学品管理的相关部门均应熟知、掌握与本厂有关的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作为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最高级别法律文件,核电厂应组织危险化学品监督、管理的人员定期进行培训、考核,并逐条查验本厂的落实情况;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温湿气候、地质水文、洋流季风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而这些因素均会影响危险化学品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报废处置等个环节的安全决策,且危险化学品在各行各业应用十分广泛,故在法律法规的执行过程中,也要密切关注部门、地方颁布的规章制度、行政法规,尤其各地方环保部门的规定可能各不相同,在日常管理当中要仔细甄别,不可主观臆断。

2.厘清国家危险化学品相关标准和技术文件。

标准和技术文件是实现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目标的具体保障,与其他行业标准相同,按标准化对象,危险化学品可分为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三类,但由于危险化学品由于其理化性质决定的特殊性,我国在管理当中针对工业用量大、风险高的危险化学品制定单行管理或技术标准,针对每一项危险化学品品名还普遍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进行管理。危险化学品标准、分类举例如下:

由于核电厂危险化学品“品种多、数量少;隐患多、分布广”的特点,涉及到的上述标准、技术及技术文件也错综复杂,作为承担核电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部门应厘清相关标准之间的关系,熟知本电厂所有危险化学品相关的管理、技术、工作标准,结合本厂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理化属性、危险等级,做出一个清晰合理的分类。方能在风险排查中做到有的放矢,不出现重大岔错。此外在行业或企业当中如有更严格的标准或安全规范,核电厂也应择善而从,最大程序地降低风险。

(二)危险化学品隐患排查方法

1.采取系统化排查和单项排查相结合。

危险化学品隐患排查应结合核电厂危险化学品使用特点,有针对性、统性地全面开展隐患排查,以防患于未来。排查工作开展之前,建议成立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安排化学部门先梳理核电厂涉及的全部危险化学品清单,按化学属性不同予以分类,并查明储存或在线使用数量等信息。各部门则可按危险化学品的管控不同环节以及其属性分类两条路线收集电厂所有相关的危险化学品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备后用。具体的排查手段如下:

一是对照法规、条例和国家标准开展危化品管理系统化排查。

(1)重新辨识重大危险源,依据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逐项核查危险化学品中所有品名其数量或单元内总量是否达到构成重大危险源标准,及时更新重大危险源登记、备案信息,重新评估其监测、监控措施。

(2)逐项排查危险化学品库房设计是否符合按其理化特性所需的设计规范,包括危化品的防火等级是否满足当下防火设计规范,库房内的温湿度、通风状况是否符合要求。

(3)国家对剧、易制、易制爆品的购买、运输、储存、使用等活动有一系列许可、备案制度,排查核电厂当前这些危险化学品名录,厘清库内储量,现场使用量及分布等;并确认相关报备工作渠道是否畅通。

(4)国家对毒害品、腐蚀品、易燃易爆品(包括易燃易爆液化气瓶)三类危险化学品制定专门的储存、养护标准,对照标准全面排查库内储存的合规性,排查内容包括防火、环保、库房通风和温湿度、堆垛方式等,以及确定是否按规定建立日常及定期检查制度、出入库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范、应急防护用品及设施的配置情况等。

(5)全面梳理和排查核电厂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程序是否涵盖危险化学品在购买、运输、储存、使用和报废各个环节的安全管控措施,建立闭合管理手段,确保危险化学品管理百无一漏。

二是核电厂危险化学品名录中所有危险化学品开展逐项排查。

为防止出现个体上的疏漏,核电厂还应对所应用的所有危险化学品开展逐项排查。排查依据有:a)某品种化学品单行的标准,适用于工业用量大、风险高的危险化学品,如工业氢、工业硫酸、溶解乙炔等;b)国际或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文件(MSDS或CSDS)。单行标准和安全技术说明书对照参验,确保风险排查疏而不漏。

2.采用“矩阵法”达到风险全面排查的目的。

隐患排查思路,可用“矩阵法”来实现风险全面排查的目的,这也是我公司在天津危化品爆炸案后的专项整治工作应用的方法。排查中采用的“矩阵法”方法示意图如下:

危险化学品个体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各种属性不一的危险化学品在共用、共存中又产生更为复杂的交叉风险,“矩阵法”主要目的是为捋顺综合性风险和个体风险之间的关系。从危险化学品设计、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和报废各个阶段的行政管理要求的贯彻和依据危险化学品属性、理化特征采取的危险源控制手段和防护措施落实两方面入手,使两方面排查工作做到统筹兼顾,相互参校。该方法可以保证危险化学品排查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出现纰漏。

(三)核电厂危险化学品可能的重要隐患

1.设计和管理方面隐患。

核电厂作为国家环评、安评控制要求最为严格的企业之一,其危化品相关系统、设施在设计之初一般不存在明显的缺陷,但危险化学品法规、标准更新迅速、性质温和的化学品代替品推阵出新,核电厂应特别关注合规性升级和新产品的更新。主要出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1)由于国家标准的更新,部分危险化学品库的设计等级已不符合当下标准。包括库房的建筑物等级,防火防爆,探测报警、泄爆面积等技术参数;

(2)报废处置流程不畅通,主要原因并非来自于公司未建立该制度,而是目前国家和地方出于对环境安全的顾虑,在回收废弃危险化学品方面存在诸多限制;

(3)国家有关易制、易制爆品方面的管控要求容易在一线作业现场出现失控,如车间内随意临时储存上述类型危险化学品。

2.现场具体安全措施落实方面。

核电厂现场广泛分布、诸多品种的危险化学品,容易在应用过程中产生如下安全隐患:

(1)库内的共存性不满足,现场使用缺乏数量跟踪、防盗防丢失措施,以及使用过程安全措施未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要求;

(2)有毒易爆气体场所,窒息性气体场所未设置探测仪表;

(3)现场的泄漏应急处置物资和设施配置不齐全,应急预案制定不完善等。

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和良好管理实践

(一)落实安全管理职责,确定主体安全责任,制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化学品的风险不仅产生于其应用中的各个环节,同时与核电厂多数部门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核电厂采购、仓储、安全质量、消防、化学、运行、维修、技术等在险化学品购买、运输、储存、使用、报废等环节全部或部分承担了相关的生产活动。核电厂应厘清各部门在危险化学品活动中的职责和分工,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或程序应明确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对危险化学品的工作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做出清晰的描述。

危险化学品的职责应包括确购买运输许可证办理、信息报备、出入库管理和日常巡查、防火防盗、定期专项检查、安全防护用品及应急装备和设施等;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厂内运输、接收入库、现场使用、系统输送过程中的防泄漏、防静电、防腐蚀、防中毒、防火防爆等技术措施等。

(二)加强隐患排查和日常检查制度建设

危险化学品风险要素极其繁冗复杂,核电厂危险化学品隐患排查和日常检查工作应建立常态化机制,切忌走马观灯,人浮于事,排查范围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建立危险化学品隐患排查和日常检查指导文件,使排查、检查工作兼顾全面性、可操作性,这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指导文件内容应包括法律法规合规性情况,设计、管理与术标准的落实情况,个人防护用品及应急设施的配置和功能等。具体来讲,隐患排管理更侧重法律法规落实、设计管理方面的缺陷、安全操作规程等方面;日常检查由主要针对储存、使用等过程中具体技术细节和参数要求的落实,落实危险源的有效控制手段,如库房通风及温湿度、应急防护用品的有效性、货物包装严密性等。同时日常检查制度频率和范围不可随意确定,我国针对危险的质量安全检查周期有最低要求的限制,核电厂的日常巡视检查制度应不低于国家标准。好的隐患排查和日常检查制度在危险化学品宏观管理和细节控制两方面做到统筹兼顾,巨无细漏。

(三)侧重重大危险源、剧、易制、易制爆品的安全管理

重大危险源由于其本身具有巨大危险性,一旦产生事故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而剧、易制、易制爆品则由于其具备严重的潜在后果,如果管理失控则可能引起重大社会安全问题。核电厂应将这这些危险化学品作为风险管控的重点对象。前者管理重点在于落实监测控制手段、制定防范事故缜密细致的技术措施、事故应急预案的制订;后者更强调出入库及使用的合法性、日常管控中的防盗措施,核电厂应制定符合国家法规且周详的程序以规范此类危险化学品在申请人员、现场作业人员手中的收发、应用和转流过程;剧、易制、易制爆品在作业现场不应随意临时储存和放置,库内储量应定期实施盘点,严格按国家、地方的有关条例、规定落实这些危险化学品相关的信息报备制度

核电厂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贮存地或在线系统还应制作危险警示牌、醒目的重大危险源信息周知牌,信息牌上要标注现场的限制数量、安全注意事项、应急处置方法等信息,便于现场风险管控。尚未构成重大危险源但贮存或在线使用数量大的危源化学品虽然不用报备,但仍有采取以上措施的必要性。

(四)合理规划危险化学品使用的类型和数量,降低安全风险

鉴于核电厂盘根错节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和性质,给现场安全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在日常应用故应尽可能减少危险化学品的类型和名目,在满足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已有的化学品或与已有危险化学品理化特性相近的品名,以降低风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次应尽可能考虑在满足生产前提的条件下使用理化性质温和、风险管控容易的危险化学品。如以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为例,一些机组使用液氨作为二回路系统PH值的碱性调节剂,而不是其它机组普遍的氨水和吗啉。但液氨性质猛烈,具有爆炸、中毒风险,社会上以液氨为肇因的重特大生产事故也屡见不鲜;尽管液氨作为碱性调节剂从PH值调节的效率和持续效果角度来看更为优质一些,但与之产生的潜在后果相比较,这些优势并不足以称道。故经排查公司当机立断在相关机组上采取工艺变更手段,以废止液氨的使用,从根本上排险这一危险化学品的重大风险。

其次在生产条件允许下,核电厂应千方百计废止剧的使用,尽可能减少易制,易制爆品的使用数量和频度。如剧五氧化二矾在制氢过程中作为催化剂可以增加制氢效率,但其在核电厂的使用势必给剧的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核电厂可考虑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废除五氧化二矾的使用,其一:以稍多牺牲一些电力损耗为代价而摒弃使用五氧化二矾;其二:直接废止制氢系统,采取从地方制氢企业输供的方式获取氢气,该方法不但排除了五氧化二矾带来的剧毒风险,同时也避免了制氢系统运作过程中带来的爆炸风险;但相应地当然也应制定地方制氢企业在供氢作业中的运输、传输环节的安全风险控制手段。

(五)解决废弃危险化学品的报废处置问题

废弃危险化学品的报废处置流程一直是困绕核电厂的重要问题,一些由于从业人员安全、环保意识不强,存在随意堆放、丢弃和倾倒危险化学品的现象,给人身安全和周边环境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但随着我国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环保管理力度的逐渐加强,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企业应将员工和群众的人身安全、周边环境保护作为责无旁贷的社会道德责任。采取措施解决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问题,从而使危险化学品从采购、储存、使用以及处置四个阶段形成风险的闭合管控。

对于核电厂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其中最大的一部分为电厂用量最大的硫酸或氢氧化钠,两者可通过中和反应进行内部消化,从而达到无害化处理的效果。而对于其它不能通过中和反应予以处理的危险化学品则应通过外方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置。然而目前国家和地方对危险化学品的回收处置存在较多限制政策,核电厂应在了解本地和回收厂所在地当局有关报废危险化学品政策之后,严格落实审批程序,并严密采取防止废弃化学品运输、接收过程中的泄漏措施之后方可实施回收。由于受废弃危险化学品回收、处置企业在业务范围上的限制,不同类型的危险化学品可送往不同的省份或企业进行回收处置。

(六)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手段的应用

危险化学品的管理绝不仅限于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日常安全巡视,核电厂只有制订缜密周详的管理流程,使其在“购买―出入库―储存使用―报废―废弃处置”这一循环当中形成闭合的管理体系,方能确保危险化学品管理有效受控,实现长治久安。一套完善周密的危险化学品制度至少应考虑以下内容:购买、运输手续的办理,安全职责的落实,入厂手续有实物稽查与核实,接收手续办理,厂内运输、装卸等环节的安全检查,建立健全出入库台帐的管理,制订日常安全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每日巡查制度和区别于每日巡查的定期安全监督检查制度、运作有效的废弃危化学品报废处置手段、落实强制性安全评价以及外部支持性的安全评价等。

除了管理制度建设,核电厂也应集思广益,尽可能采用创新管理手段,方便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降低危险化学品应用中的安全管理成本和精力投入,从而实现安全管理效率和风险管理最优化。以我公司为例,在管理创新方面的举措有:宏观方面优化化学系统的设计,合理配置危险化学品的品种和数量等;小处方面,在日常管理中使用标明了危险化学品特征和分类的二次标签,便于现场直观的风险辨识,即使非从事化学相关的人员也能轻易判别其风险类型和风险等级。因此危险化学品创新应用应从管理和实用出发,“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逐渐提升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

四、结语

核电厂危险化学品品种繁杂,特点突出。为了解决好危险化学品安全问题,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加强合规性排查,建立危险化学品标准化管理制度,从根本杜绝诸如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危险源日常管理,做到巨细无遗,方方面面满足技术标准,甚至达到比标准更高的企业管理要求,确保每一种危险化学品的理化特征、共存性、储存和使用实施规范化管理。作为主管理电力企业生产安全工作的主管部门,安全管理工作不可偏心偏重,确保危险化学品安全方面足够的资源和人力投力;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也应开阔思路,采取创新手段不断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曾明荣.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构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04.

[2] 张丽,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12.

[3] 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准编号(国标/国家标准类).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物医药 孵化器 安全隐患 整改建议

0 引言

科技企业孵化器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不仅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而且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生物医药孵化器作为科技企业专业孵化器的先驱力量,受到了国家和区域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促进其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实施了安全监管。但是,在监管过程中发现其安全隐患具有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不能及时排查和整改,易引发安全事故,给入孵企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以某高新区内的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为对象,以排查出的安全隐患为依托,对目前的安全管理状况和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1 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与综合技术孵化器

综合技术孵化器是当前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主要表现形式,大部分是由政府投资建立的,为入孵企业提供优良的孵化场地和相应的孵化服务,使其高新科技的研发和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够顺利进行[1]。早期的生物医药企业多数入孵于综合技术孵化器。虽然中小型的生物医药企业在综合技术孵化器里孵化,可以较容易地享受国家政府的优惠政策,并且能够相当便利地取得各种认证,还能共享政府提供的资源[2]。但是在综合技术孵化器里,几乎没有专业的技术支撑,难以共享各类实验室资源和技术平台,孵化服务只停留在表层,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专业技术孵化器是在综合技术孵化器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依托大学或科研院所创立的。它的出现方便了某一领域在孵企业的集群化并使专业技术商品化,促进了其成果转化和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成长[3]。在专业孵化场地的设计和使用以及管理上要求更加注重符合在孵企业的专业,对物业公司的服务水平和在孵企业的孵化能力要求也都相应地提高。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多种类型的专业技术孵化器,如生物医药、软件、新材料、节能与环保、通讯等,成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一支重要力量[1]。

在各种专业技术孵化器中,生物医药孵化器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要求,在项目的设计与筛选、药理检验与安全评价、平台建设与临床研究等方面需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生物医药孵化器区别于传统的综合孵化器的特点是其具有专业的孵化环境和孵化服务,孵化周期比较长。高投入和高技术难度是这种知识密集型、多学科领域高度综合相互渗透的生物医药孵化器更为显著的特点,除此之外,这些中小企业使用的原料、产生的中间体、产物与生产设施、辅助设施存在的危险性也带来了高风险。经过比较,可见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更有利于产生产业的集聚效应,被普遍认为比综合孵化器优点多。

2 某高新区生物医药孵化器安全管理状况

高新区是指我国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在这里,孵化器为一大批机制灵活、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中小高新企业提供了温床,保证它们的场地设施以及相应的孵化服务,使其在园区迅速发展。高新区内孵化器众多,安全工作成为了管理者首当其冲的任务,尤其对于涉及使用危化品的生物医药孵化器的安全监管,更是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在所调研的天津市某高新区内的两家生物医药孵化器中,发现存在一些共同的安全隐患,如科研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不清,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不当,以及物业公司的安全协管人员安全专业常识欠缺,不能为在孵企业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等。然而,这两家生物医药孵化器的物业公司也普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人员岗位责任制,确保区域内的公用设施完好、管理落实到位。

3 安全隐患的排查

某高新区生物医药孵化器的物业公司尽管对公共区域在安全管理的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各入孵企业自身的安全问题相对较多,需要安全管理人员及时整改,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孵化环境。在本次调研的两家生物医药孵化器,共计9家在孵企业中,发现38处安全隐患,其中包括危化品不当储存和使用,电源插座乱接乱放,气瓶的安全附件缺失,消防设施不完善,危险因素识别不到位,安全出口被堵,仓库物品堆放杂乱等。在这些隐患中,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下列四类:

3.1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不规范

虽然在孵企业多处于研发阶段,实验室常用危险化学品用量较小,但是种类繁多,实验人员在操作台上随意摆放化学试剂,未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分区分类存放,部分化学产品的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信息不全或标识不明显,都可能造成试剂的误用,形成安全隐患。大部分企业的危险化学品没有实施分库存放的管理规定,仓库内的物品堆放混乱,管理很不规范。在这次排查的隐患中,危化品未按照国家规定分类分区存放的现象占隐患总数的18.4%,在生物医药孵化器中是最主要的安全问题。实验人员在进行研究性实验时,随意操作,缺乏监督机制,也增加了危险性。如不规范地使用易燃易爆危化品,极易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

3.2 插座转换器等用电产品不规范使用

实验中需要用到各种仪器设备,其中也不乏精密仪器和用电仪器,设备的多样化使得电源插座比较紧缺。在规划插座位置时,未考虑到用电产品安全便捷地使用,实验室和办公室有多个插座转换器相互连接的现象,另外,多家企业普遍存在随意将插座转换器放置在操作台上或地面的情况,发现此类隐患共计6处,占各类隐患总数的15.8%。某些在孵企业的电源线零乱地缠绕在转换器旁,一旦发生过载、短路、绝缘损坏等故障时,产生的电热或电火花易引燃周围的可燃物,引发电气火灾事故。

3.3 气瓶的安全附件缺失

在走访的使用气瓶的企业中,发现3处气瓶没有安全附件,管理很不完善。但是,也有对气瓶的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做得很出色的企业,具备相关检验、检测机构认定的安全使用证,并在气瓶上张贴危险性概述、急救措施、消防措施和泄漏应急处理措施等注意事项。然而,有些企业无视气瓶的危险性,导致气瓶的安全附件缺失成为常见现象,胶圈的缺失尤为严重。有些气瓶未用锁链固定,气瓶很容易倾倒或滚动,轻则会砸伤人,重则还会发生爆炸事故。

3.4 个别消防设施失效,形成火灾隐患

在孵化器公共区域和各入孵企业实验室及其仓库,都设有灭火器和消防栓,但是有些灭火器已经欠压失效,有些消防栓柜门里面的消防水带也已破旧不堪,更有甚者消防设施缺失。这是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严重漏洞,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这些形同虚设的消防器材根本无法发挥作用,抑制火灾的蔓延只能成为空想。

4 安全隐患整改措施与建议

针对调研的生物医药孵化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如下整改措施与建议。

4.1 制定危化品管理制度,共建危化品仓库

各入孵企业都应遵循企业内部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国家法规,在《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中的第4.7条明确提出,要将常用危险化学品与禁忌物料分开,并根据类别分三种方式贮存,即隔离贮存、隔开贮存和分离贮存。若条件不允许,则储存在危化品柜内的化学试剂下最好放托盘,以防试剂瓶倾倒后流出的液体相互混合发生事故。由于各在孵企业危化品用量少,各自分离贮存有困难,因此建议孵化器共建危化品库由专人集中管理,实行统一购买和储存政策,且储存量不宜过大,危化品进出库时做好登记,并实行严格的“双人双锁”制度。危险化学品的规范储存和使用,不仅能保证企业安全有效地运转,也是对实验操作员自身安全的有力保障。

4.2 插座转换器固定设置,防范电气火灾事故

插座转换器属于实验室中常见的用电产品,倾倒的化学试剂液体容易流入放置于操作台上的插座插孔中。因此,应将插座转换器固定悬挂在墙上或离需要用电设备距离较近的固定体上,使其插孔垂直于墙面等固定体放置。同样,严禁将水杯和饮水机放置于插座旁。安全管理人员应时常检查插座转换器是否有松动现象,一旦出现不牢固现象,应及时进行加固处理使其完善。根据《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2008)第5.6条,选择用电产品,应确认其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环境要求和使用条件,并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的描述,了解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危险及需采取的预防措施。只有加强实验操作人员的安全用电常识,制定安全用电规程,规范安全用电行为,才能更好地遏制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

4.3 安全附件必须配备齐全,对气瓶实行动态信息管理

气瓶属于特种设备中的压力容器。《安全生产法》中指出,特种设备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才可投入使用。在气瓶的使用过程中,也要定期检查其压力是否在安全阈值内、安全附件是否完好有效。建议各企业在物业公司的协助下,完成政府监管部门对气瓶的动态信息管理,以便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从而进行迅速整改。除了配合政府部门的检查检验工作,企业自身也应制定严格的特种设备管理规定,并注意对气瓶的日常管理,一旦发现安全附件缺失,应及时配齐。

4.4 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及时更换失效部件

各入孵企业都必须对在职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做好消防设施配备工作,配合物业公司检查火灾安全隐患,进行火灾应急演练。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中第6.1.1条的要求,一个计算单元内配置的灭火器数量不得少于2具,并定期进行检查维修更换,以起到相互备用的作用。建议入孵企业配合物业公司做好消防安全工作,主动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淋装置,以迅速有效扑灭初起火灾。物业公司应在园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监督指导下,确保消防中控室的监控系统正常运转,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真正从劳动者的角度考虑,保证他们的安全。

5 结论

生物医药孵化器作为高新区内的重点监管对象,必须义不容辞地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在孵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是危化品管理不当、电源插座设置不规范、气瓶的安全附件缺失、消防设施失效四类,其中以危化品储存和使用不规范的现象最多,针对以上隐患,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了对应的整改措施与建议。园区内的各行政职能部门必须明确自身的监管职责,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调,以期为高新区生物医药孵化器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马凤岭,夏卫东,张峰海.科技企业孵化器理论与实务[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4.

[2]周金宝.生物医药孵化器的现状与问题[J].杭州科技,2002(3):7.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物实验室;MSDS;管理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of biological laboratory by the MSDS

You Jihong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China

Abstract: The signification and function of MSDS and the necessity of inducting MSDS in biological laboratory was expounded. It is very important that apply the MSDS to biological laboratory management was thought and a series of biological laboratory management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to regard chemical drugs purchase, to strengthen storage management, to standardize use-method, to strengthen the waste treatment, to put up training of MSDS and others.

Key words: biological laboratory; MSDS; management

MSDS(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s)是依据法律要求,化学品销售或生产单位提供的该化学品的相关信息说明书,其可为化学品的毒性评估、安全使用、审核、生态环境等问题的解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可为职业健康、企业安全等提供可靠的保证。

企业编制与应用高标准、规范化的MSDS,能够充分反映出其先进的理念和高水平的管理,有助于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和提高,我国很多化工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高等学校中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方面,对MSDS的了解、认识、掌握和应用等却显著落后于企业界。

未见有将MSDS应用于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中的报道,为此,本文对其进行了探讨。

1MSDS的含义和作用

1.1 MSDS的含义

MSDS(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的缩写)有“化学品安全说明书”“物质安全数据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等不同译法。它是各种化学品在国际贸易交易中,企业或厂家必须向用户提供的强制性的法律性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化学物质的理化参数、成分组成、接触限制、毒性参数、安全运输、健康和环境危害、储存和注意事项、急救措施、泄漏应急处置等,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客户清楚化学物质的特性,在使用、运输、处置、储存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防护,从而预防危害事故的发生,降低职业风险,并减轻给环境造成的污染。

MSDS格式的国际标准,即ISO11014-1,共计16大项的内容,分别是:成分/组成信息;理化特性;产品及企业标识;危险性概述;消防措施;急救措施;操作处置与储存;泄露应急处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毒理学资料;运输信息;生态学资料;稳定性和反应活性;废弃物处置;法规信息;其他信息。

加拿大、日本、美国和欧盟许多国家已经采用了该标准。我国的最新国家标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 /T 16483-2008)已从2009年2月1日执行,也采用了该标准的16大项内容。

1.2 MSDS的作用

MSDS对于使用者来说意义非常重要,因为它可能是唯一的,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信息源。其作用表现为:

(1)明确了企业自身的责任,作为一种义务和服务,销售和经营化学药品的企业,必须提供该化学药品的MSDS。

(2)可保证化学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为其提供该化学品的有关危害信息,使用者免受危害。

(3)能够提供化学品的运输、流通和储存等方面的信息,以确保化学药品在运输、储存和流通等过程中的安全。

(4)有利于制订处理事故发生后的应急预案和紧急救助突然出现的事故。

(5)提供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和对泄露的化学药品的处理措施,降低化学药品及其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6)为政府环保等相关部门机构提供化学药品的登记、正确管理、注册、测试、评估等最基本的技术方面的信息。

(7)在使用该化学药品生产新产品时,能够正确地制订与该危险化学品的操作有关的安全规程,以保证操作者的安全。

2MSDS引入生物实验室的必要性

2.1 为了防止和杜绝事故的发生

生命科学是实验科学,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先进的理化技术应用到该研究领域中,必然要大量使用化学药品,致使事故数量增加。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大多与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有关,如不了解化学药品的毒理学、理化特性、生态学等方面的信息,操作方法不正确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化学药品的管理、存储方法不正确,随便拿出实验室或使其泄露而导致事故等。这些都与MSDS缺少有关,因为MSDS包含上面所述事故发生原因的相关信息,只要使用者按MSDS提供的方法去操作,就能够减少和杜绝事故。

2.2 能够提高健康和安全意识

在生物实验中,经常用到致癌化学药品,其危害性很大,如EB为强致癌物质,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戴手套,以避免手直接接触该药品。若不了解EB的性质,实验时随便接触、丢弃、放置,不仅会伤害到自身,而且,还会危害到他人,甚至造成环境污染。若有了EB的MSDS,使用者对该药品的有关信息就能够详细地了解,清楚其危害性,就能正确地使用EB,避免手等与其直接接触,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

3用MSDS加强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

MSDS能为使用者提供化学药品的防护措施、基础知识、应急方法、毒理危害等方面的信息。依据MSDS能够有效地提高化学药品的安全管理方面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减少和预防化学药品引发的安全事故,能够明显地提高人们的安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的水准。用MSDS加强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3.1 强化药品管理

化学药品是生物实验中不能缺少的物质,无论对使用者,还是他人的健康、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等来说,加强管理化学药品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1.1 正确合理使用药品

有些人在做生物实验时,对所使用化学药品的危害性、理化性质等都不太了解,这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MSDS能为使用者提供有关信息,只要按照它的要求去操作,就能够正确地使用化学药品,从而消除、减少安全隐患,做到科学、规范地使用药品。

3.1.2 加强药品的采购环节

采购环节是化学药品管理的源头,所以,应该先加强采购管理。在采购化学药品时,一定索要该药品的MSDS,并应核对有关信息,且必须保证信息的准确、完整。如果没有MSDS的化学药品,绝对不购买。

3.1.3 科学处理废弃的药品

因为对化学药品及其废弃物的危害性了解很少或根本不了解,存在把废弃的化学药品随便放置、丢弃的现象,对他人及自身造成了危害和污染环境。MSDS提供了化学药品的生态学、毒理学等方面的信息,有利于药品及其废弃物的处理。

3.1.4 重视药品的储存管理

一般情况下采购来的化学药品都要先暂时储存。药品的储存环节在其流通过程中很重要。药品混乱堆放的现象在储存药品时普遍存在,若管理不科学,会导致严重安全事故的发生。MSDS对该化学药品的处理措施、注意事项、储存等有详细的解释、说明,通过MSDS能够了解、掌握该药品的有关信息,并能够使药品的储存做到科学化、合理化,避免事故的发生。

3.2 严格MSDS培训

要加强生物实验室的安全,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是重要的措施之一。但以往的安全教育早已无法满足实验室发展的要求,因其多局限在实验室的规则教育方面,如不许私自拉布电线,怎样使用灭火器,溅到皮肤上的酸碱如何处理等。

MSDS培训是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MSDS培训能够使师生了解、掌握所用化学药品的理化特性、防范措施等,熟悉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及其预防,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证人们的健康、安全以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以通过定期进行MSDS知识、经验交流与总结,培训后颁发MSDS合格证,构建有关MSDS的信息库等多种形式来丰富MSDS培训的内容,最终达到真正掌握MSDS知识的目的。

4结束语

随着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必须对怎样保证生物实验室安全的问题进行探讨。MSDS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将MSDS引入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中,必定能够明显提高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准,使实验室相关人员的安全得到保证,并能减少环境污染,使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李政禹.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马军,张丽霞,李云岗.MSDS(材料安全数据表)的意义及内容[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06,4:39~42

[3] Harvey C,姜亦陈.MSDS与化工企业的国际接轨[J].上海化工,2001,22:21~22

[4] 何蕾,叶欣欣,李羽让,等.MSDS对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的意义及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3):182~185

[5] 乐惠明.基于化学品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的认识与应用[J].华通技术,2006,2:32~34

[6] 李海波,李晓霞,袁小龙,等.Internet上多来源MSDS的统一检索方法[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9,26(6):828~831

[7] 郭景芝.走近MSDS[J].硫酸工业,2009,4:11~15

[8] 方震.解读MSDS[J].中国涂料,2010,25(5):62~64

[9] 黄明华,梁慧,黄景清,等.MSDS及货物运输条件鉴定书简介[J].广东科技,2009,8:19~20

[10] 梁慧,卢章顺,黄明华,等.MSDS的实用性及其编制注意事项[J].广东科技,2009,7:62~63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17703

1引言

环境监测实验包括各种化学原料和物理现象等各个领域。同时,环境监测实验室经常会在高压、高温、带有辐射、易燃易爆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科研工作。在这种环境中,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最大限度上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最为重要。实验室的环境安全直接影响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为了实验人员的安全健康,实验人员进行实验之前要求熟练掌握实验相关事项,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发生。确保实验室中的剧毒药品、化学危险品、电源、化学气体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相关事项处于安全状态,并逐步建立与完善一套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2环境监测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

2.1化学品的安全防护

在对化学品进行安全防护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首先要对化学品进行分类,明确易腐蚀药品、易燃烧、易爆炸药品。其次,要针对不同性质药品实施对应处理,强化安全防护质量。

2.1.1易腐蚀化学品

环境监测实验室在监测时常需要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等物品,例如硫、磷、丙酮、苯酚、双氧水、氢氧化钠、硝酸等。上述易腐蚀化学品接触到衣服、皮肤时非常容易产生强烈腐蚀,使人员安全受到威胁。除此之外,在运输、贮存过程中操作不恰当也非常容易产生人员安全问题。在对上述物品进行安全防护的过程中要严格注意防止药品接触皮肤、衣物等。尽量使用橡胶、棉质手套或穿防化服取用药品,保持轻拿轻放。保存不同类型易腐蚀化学品时要分开单独放置。

2.1.2易燃烧化学品

当前常用的环境监测实验室易燃化学品主要包括有机类物质,特别活泼易燃的无机物质,仪器附属用燃气三大类。有机类物质主要指甲醚、甲醛、乙醚、乙醇、乙醛、苯酚及苯系物等。在对该类物品进行安全防护的过程中要尽量将化学品与火种隔离,严禁随意倒入下水道,防止出现火灾。特别活泼易燃的无机物质主要指磷、硫、钾、钠等。在对该类物品进行安全防护的过程中要禁止化学品与明火相遇。仪器附属用燃气主要指原子吸收、原子荧光等仪器使用过程中的氢气、乙炔等燃气,要注意对管路进行防护、检查,观察阀门是否关好。注意保持实验室内通风,避免实验室内燃气累积。除此之外,在点火的过程中还要对仪器及室内安全性进行检查。

2.1.3易爆炸化学品

环境监测实验室在监测过程中要加强支链爆炸危化品控制,对氢、乙烯、乙醇、乙醚、苯酚等可燃性物质进行监控。易爆炸化学品在控制时要严格遵循5条原则:勤购买少存放原则;通风禁火原则;易爆化学药品专人保管、分开存放原则;存放溶液原则;轻拿轻放、远离热源原则。严格遵守上述五项原则,降低可能出现的挤压、明火爆炸等问题。

2.2有毒化学物质的安全防护

有毒化学物质是在环境监测实验室中不可避免的化学品,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部位进入到人体,导致相关人员产生急性中毒或毒素积累。在对有毒化学物质进行安全防护的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控制措施,由专业人员进行有毒化学物质的购买、运输;对药品进行限量取用,依照限量报领制度对剧毒化学品使用进行控制;操作过程中要保证严格依照使用规范实施各项操作,保证环境监测实验室通风良好,确保空气顺利流通;严禁人体直接触碰化学物质,特别是皮肤破损处;环境监测实验完成后要及时放置好各项化学品,及时清洗手脸。

2.3辐射的安全防护

当前环境监测实验室中的辐射问题主要包括大型仪器的电离辐射及辐射源监测辐射两方面。大型仪器在原子吸收电源或气象色谱实验的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强烈电离辐射,导致工作人员人体受到伤害;在监测辐射源的过程中,辐射源辐射过于强烈也会对人体造成潜在威胁,导致人体肾脏、肝脏、血液等系统出现损伤。防辐射安全防护的过程中要注意最大限度地减少接触辐射源时间,降低可能产生的辐射影响。除此之外,还要突出屏蔽保护,通过防辐射面罩、防辐射服等控制好辐射问题,最大限度降低辐射风险。

3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措施

3.1用电管理

⑴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用电安全十分重要。在实验室日常用电中,电流的安全电压不能超过一般220V。用电的插排等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加,避免过多的用电设备超负荷的工作。在实验室用电时要保证电线的安全性,定期进行检修。实验室等重要场所,禁止一切的不安全用电和易发生火灾的电器存在。从根本上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⑵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根据用电线路布置进行大致的电路了解,在实验室操作之前熟知操作规范和实验操作用电准则。实验时要多人参与,不能独自一人进行危险电器的使用。实验室的开关应确保其安全不漏电。实验完毕时要切断总电源。周期性地对电源进行检测,确保实验室的用电安全。

3.2日常管理

3.2.1防火

防火工作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在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重点防止各种可燃气、载气漏气现象的发生,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各类管阀的完好性进行检查,使用之后要将阀门关好;其次,对于诸如醚、丙酮、CS以及苯等易燃溶剂,实验室存放的实验物品不能过多,因为存放过多会引起其不必要的突况;再次,对于金属钠、铝粉、钾和金属氢化物等药品,对于这些化学药品要进行单独保存,不得放在水源附近。当突况火灾发生,应该冷静的判断火情,应首先切断电源、气源和液源,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灭火方法,及时将火情控制住。

3.2.2防爆炸

化学药品的爆炸主要分为热爆炸和支链爆炸两种形式。热爆炸主要避免氧化物、叠氮钠、乙炔、高氯酸盐和三硝基甲苯等,防止这些物质的受热引发爆炸。支链爆炸,主要是由于氢、乙炔、苯、乙烯、乙醇、丙酮以及其他的易燃气体在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后而引发的爆炸。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将强氧化剂分开存放,并且远离货源。对于支链爆炸,应该防止可燃性气体散发到蒸汽当中,注意通风,并防止电火花等诱发因素。

3.2.3防中毒

试验过程中使用氰类、苯类等剧毒化学物质时,应该做好自身保护,在实验时带好防护口罩等,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易挥发的气体防止吸入或者沾染自身皮肤。这种情况在夏天尤其应该注意的方式而引发中毒事故。因此,实验室内要采用防毒措施,例如在室温过高时,采用机械通风或者是空调降温的方式。

3.3实验操作流程标准要求

在进行实验时安全事故的发生都和实验时的操作息息相关。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操作规范应依据指导书上操作规范,对于实验药品的领取要进行报备记录,严禁一切不合格的操作使用。在实验操作时确认操作药品的规范性,取出的药品要按剂量进行使用,使用后的药品要放回原来位置。根据药品上的图示确认药品的危害程度。在进行危险系数较高的实验时,应多人在场。按照实验要求操作,不能独自一人做危险系数极高的实验。实验过后的废料要倒入指定的回收桶里进行集中处理,绝不能乱丢乱放。使用的仪器要进行清洗存放,药剂放回原处。

4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

4.1触电应急处理预案

(1)实验室有人发生触电时,应先进行断电处理再救人,保护伤员的生命安全。

(2)触电急救。为了加强人们的防触电意识,当发生触电时,救援人员不能直接去接触触电者的身体,因为在触电者身上还会存留电流,使救援人员再次发生触电,急救的方法是拉下总开关电闸,一切断电后再关闭空气接触设备,切断电源后,触电人员才能被救离现场。其次,或者用绝缘体拨开断电的电线等设备,救援人员要用绝缘体进行救援使触电者离开地面并且脱离触电根源。

(3)现场救援。发生触电后,及时救援救出伤者要根据伤者的病况进行合适的方法进行急救人工呼吸,按压胸部。严重者应送往医院,轻者的应让伤者进行安静修养,病情好转则无大碍,病情加重还是得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在此触电发生后就应拨打急救电话,待人员救出来以后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在送往医院期间医生要不间断的进行紧急救治。

4.2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1)实验室内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时,当事人或在场人员即拨打有关电话报警和联系安全管理处等主管部门与负责人员,简要报告事故地点、类别和状况。

(2)及时组织现场人员迅速撤离,同时设置警戒区,对泄漏区域进行隔离,严格控制人员进入。

(3)控制危险化学品泄漏的扩散,在事故发生区域内严禁火种,严禁开关电闸和使用手机等。

(4)进入事故现场抢险救灾人员需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视化学品的性质、泄漏量大小及现场情况,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手段。如发生小量液体化学品泄漏时,可迅速用不同的物质和方法进行处理,防止泄漏物发生更大的反应,造成更大的危害。

4.3实验室火灾应急处置预案

在实验室里严禁一切明火。需要进行加热的实验,操作流程符合实验安全操作规范。实验过程中安全有序进行,实验结束后切断电源开关,自来水水龙头关好。

转移、分装或使用易燃性液体,溶解其他物质时,附近不能有明火。若需点火,应先进行排风,使可燃性气体排出。

用剩的钠、钾、白磷等易燃物和氧化剂KMnO4、KClO3、Na2O2等极易燃易挥发的有机物不可随便丢弃,防止发生火灾。

实验室如果发生突发状况、火灾时一定不能慌乱,首先切断电源防止火灾产生触电发生。尽快使用灭火装置进行快速灭火,最快速度扑灭火源。灭火器是常见的灭火装置。一般的灭火使用器具有灭火器、水桶、脸盆、水浸的棉被等。

在发生火灾时,如果火势较小,应迅速组织扑灭;如果火势较大,或现场有易爆物品存在,有可能发生爆炸危险的,应迅速组织人员撤离现场,同时向119和安全保卫部门报告。有条件切断电源的,应迅速切断电源,防止事态扩大。

当实验室里不溶解物质发生火灾时不能用水扑灭火源。实验室发生火灾不能随便地使用水进行灭火,因为当有机物发生火灾时用水扑灭会引起更大范围的火灾。还有用电设备火灾用电线路发生故障着火时,应切断电源,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其次实验人员快速撤离现场。利用现有的灭火器进行灭火。不得使用自身衣物灭火。

火灾发生时,生命安全应放在首要位置。紧急疏散实验人员逃离现场。同时拨打消防单位电话进行求助。不能动员学生扑灭火灾,因为学生没有灭火常识,以免引起更大事故的发生。

4.4强酸、强碱腐蚀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当实验时突遇硫酸等强腐蚀性沾染皮肤时,要把衣物迅速脱掉,就近寻找水源冲洗伤口,冲洗干净后等待医疗人员前来治疗。自己不得触碰伤口,以免感染。或冲洗后用苏打(针对酸性物质)或硼酸(针对碱性物质)进行中和。

5结语

环境监测实验室决定着环境监测结果,要合理地管理实验室,提升实验标准,检验实验创新。最大力度检验实验结果准确性。因此,为了不断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就要结合实验室的实际运作情况,制定出安全的防护管理体系,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误差,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志斌.试论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监督[J].科技信息,2012(12).

[2]冯丽丽.对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及问题的分析[J].科技与生活,2013(6).

[3]张华,刘志国.浅谈我国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安全和管理[J].科技传播,2012(8).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有毒物质;泄漏源;疏散急救

中图分类号:X789 文献标识码:A

1 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分析

近年来,随着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持续高发,有毒物质泄漏事故整体处于逐年增长的趋势,尤其是重特大有毒物质泄漏事故次数、规模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境地。在引发事故的化学品中,有毒物质占95%以上,其种类繁多,性质不一,毒害各异(注)。

1.1 泄漏事故的类型

按泄漏形式泄漏可分为:连续型泄漏(小量泄漏)和瞬间型泄漏(大量泄漏)。连续型泄漏是指容器或管道破裂及阀门损坏或单个包装的单处泄漏,该泄漏具有长时间泄漏、泄漏量较小、稳定泄放的特点。瞬间型泄漏是指化学容器爆炸解体的瞬间或一个大包装的泄漏或许多小包装的多处泄漏,该泄漏具有短时大量泄漏的特点,泄漏后引起的危害后果较大。按泄漏源的运动状态可以分为:固定源泄漏和移动源泄漏。

1.2 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的特点

有毒物质在泄漏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突发性强、发生环节具有不确定性、连锁性、救援难度大、危害严重等特点,泄漏后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 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对策

2.1 快速侦检,持续监测,划定警戒区域

在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现场,必须加强侦检这一环节,并且要使检测工作贯穿抢险救援过程的始终。能否准确快速的了解和掌握现场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浓度及其分布,对有效的处置有毒物质泄漏事故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泄漏现场应不间断地对泄漏区域进行定点与不定点的监测,时时掌握事故发展的态势,适时调整决策方案。

在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发生现场,对于液体和固体泄漏事故在处置难度上相对较小,警戒区一般分为重度区、中度区、轻度区。重度区是指泄漏事故中心的圆周区域,只允许少量消防特勤官兵和抢险队员进入;中度区是指泄漏装置下风向扇形防护区域,禁止与应急抢险无关的人员进入,必须紧急疏散该区域范围内的群众;轻度区则是指下风向有害气体可能涉及的区域,应疏散群众。

2.2 查明泄漏源,控制扩散

发现有毒物质泄漏时,对于比较明显的泄漏点,应通过视觉判断法、听觉判断法等方法,在短时间内尽快查找出泄漏源,并确定泄放孔面积的大小。对于细小的裂缝或阀门等不容易察觉的部位,可以借助于气密性检测法查找泄漏源。消防力量到场后,根据已经划定的警戒区域和有毒物质泄漏扩散的范围,充分发挥常规灭火救援器材装备的效能,可以从上风方向利用喷雾水枪、水幕水带、水驱动排烟机等器材装备对泄漏的有毒有害气体设置控毒防线,最大限度地控制或延缓有毒有害物质的扩散。

2.3 消除泄漏源,处理泄漏物

泄漏的处置。在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中,堵漏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若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可采取关阀断料、开阀导流、排料泄压、紧急停车等工艺措施制止泄漏。采取堵漏措施时,要使用专用工具、器材。一般管道泄漏或罐体孔洞泄漏,可使用专用的管道内封式、外封式、捆绑式充气堵漏工具堵漏;法兰泄漏,可利用法兰专用夹具夹卡法兰,并注射高压密封胶堵漏;罐体裂缝可利用专用的捆绑紧固和空心橡胶塞加压充气器具堵漏。

一是气体泄漏物处置:(1)通风驱散,对于泄漏扩散的有毒空气,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排风设施等驱散现场有毒物质。(2)喷雾稀释,由于向空中喷洒水雾,能引起空气和水汽的对流,因此,喷雾状水能有效地降低空气中泄漏物质的浓度,同时可根据气体性质,在水中加入酸或碱液进行中和处理。(3)点燃放空,在易燃的有毒气体泄漏事故现场,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采取点燃、放空的工艺措施来减少和降低气体的浓度。

二是液体泄漏物处置:(1)筑堤引流,修筑围堤是控制陆地上的液体泄漏物最常用的处理方法。如果有毒物质泄漏到地面上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集处理可以采用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2)泡沫覆盖,为降低泄漏物向大气的蒸发,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进行覆盖,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后,抑制其蒸发,而后进行转移处理。(3)吸附法,对于少量的液体泄漏物,可用沙子、粘土或其它吸附剂吸附,收集于容器内后进行处理。(4)中和泄漏物,根据泄漏物质的化学性质,选择能与其发生反应的物质进行中和。对于陆地泄漏物,常常用强酸、强碱中和,这样比较经济;对于水体泄漏物,建议使用弱酸、弱碱中和。(5)收集输转对于大型液体泄漏,为了减少泄漏液体的挥发,降低危害,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

三是固体泄漏物处置:(1)少量物品泄漏,小心扫起,收集于专用密封桶或干净、有盖的容器中;对与水反应或溶于水的物品可视情况直接使用大量水稀释,污水排入废水系统;(2)大量物品泄漏时,先用塑料布、帆布等覆盖,减少飞散,然后尽可能回收,恢复原状。若完全回收有困难,可在收集后进行转运。

2.4 做好安全防护与疏散急救工作

参与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的处置,抢险救援人员一定要有安全防护的意识。在整个事故处置过程中,根据化学毒物的毒害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来确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抢险救援人员应在开花水流或雾状水流的掩护下进行排险,以确保安全。根据“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的处置过程中,还应做好现场人员的疏散和现场急救工作。

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是一项复杂的、难度大的系统工程。消防部队作为事故处置的骨干力量,在处置过程中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今后还须不断完善应急救援处置联动机制,从而真正达到“快速反应、有效协同”的要求。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实验室开放;微生物;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06-02

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的教育水平也必须逐步提高,实现实验室开放是高校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必备条件,也是体现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微生物实验室作为高校生物类实验室,在安全管理上具有其独特性,随着实验室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如何切实保证实验室工作的正常运行,保障师生的安全健康,是实验室管理者不可回避的难题。

一、开放性微生物实验室特点

1.开放时间长。作为高校的开放实验室,除了固定的教学实验任务外,必然要承担在校师生的大量科研实验活动,而且微生物实验的特点决定了试验完成的周期较长,因此往往是全天、全年不间断长期开放。

2.服务面向广。实验室的服务对象不仅有本科生、研究生、在校教师还包括校外技术合作的研究人员。

3.开放项目多。实验室不仅开展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实验项目,还承接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实验以及学生的科技创新实验活动。此外,教师的科研实验也在开放实验室进行。

4.微生物菌种繁杂。实验项目多导致实验室内的菌种类型和数量众多。由于科研实验的前沿性特征,许多实验菌种具有不确定性。开放性微生物实验室的以上特点无疑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开放性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实验室安全事故是指因种种不安定因素而在实验室引发的,与人们的愿望相违背,使实验操作发生阻碍、失控、暂时或永久停止,并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意外事故[1]。基于多年实验室工作经验结合开放性微生物实验室自身特点,除了一般性的设备损坏、被盗,以及实验室废弃物环境污染等方面外,笔者将对开放性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事故隐患进行归类,并就其成因逐一进行分析。

1.消防安全隐患。微生物实验室的消防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以下:(1)用电隐患。一方面是供电系统问题,主要是供电线路老化,以致漏电着火,也有电容量不足,长期超负荷使用导致的事故。另一方面是用电设备使用不当问题:①设备“超期服役”,留下安全隐患,导致失火。②设备出现故障未及时发现和维修。③长时间离开实验室时忘记关闭电源,致使设备通电时间过长,因温度过高而失火[2]。(2)用火隐患。操作不慎,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3)高压容器隐患。高压蒸汽灭菌器是微生物实验室的常用设备,如果未按规定定期检验发生压力表失灵,安全阀堵塞等情况,极易引发恶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微生物实验室中的化学品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方面:①毒害性危害。普通微生物实验室内较少使用剧毒药品,但许多常用药品具有毒性。如,作为生物抑制剂的链霉素怀疑为致癌剂和突变诱导剂,可导致过敏反应,吸入、摄入、皮肤吸收可造成损伤。②腐蚀性危害。实验室常用的盐酸、氢氧化钠、苯酚等试剂,若操作不慎,不仅会对实验仪器造成腐蚀性破坏,对人体组织也会造成化学灼伤,使其在4小时内出现坏死现象,损伤难以痊愈。但由于这些是常用药品,操作者容易掉以轻心,不按规程操作,从而酿成严重后果。

3.生物安全隐患。生物安全隐患是微生物实验室特有的安全隐患,其危害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亚于其他任何一种安全隐患,2004年11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病原微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说明生物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更应提高认识,切实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笔者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其产生隐患的原因如下:①实验室环境条件差,管理不善。微生物实验室布局不合理,无清洁区、缓冲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之分,未配置生物安全柜,操作空间不足等都是造成生物污染的诱因[3]。由于开放实验室的服务面向广,实验室内可能有多个实验项目同时进行,如果管理不严格,可能因为试验样品混淆导致试验失败,甚至可能因菌种变异导致严重的危害。②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许多师生认为普通微生物实验室内无致病性菌种,因此消毒意识淡薄。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细菌可能产生变异,由非致病菌转变为致病菌,如果人体感染就非常危险,特别是身体上有伤口时危险性就更大。

4.辐射安全隐患。对于微生物实验室,辐射危害的主要来源是用于消毒操作的紫外线灯。紫外线具有杀灭细菌的作用,但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可使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引起癌变。一些实验室对于紫外线灯开关未进行特殊标识,致使学生误开紫外灯而无任何防范措施,直接在紫外灯下操作实验,导致身体损伤。

三、开放性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

1.安全教育优先。绝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与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和安全知识不足有关,因此重视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应放在首位。在新生进实验室之前,必须由实验室负责人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安全操作和各种应急措施。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制定开放实验室的准入制度,对进入实验室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各类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并考核,获得实验室准入资质方可进入实验室,以确保事前的安全教育不缺失。

2.完善制度为重。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安全事故的防范重在规章制度的完善。制定制度容易,执行制度才是关键。实验室难管理往往不是因为制定的制度太少,而是因为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规章制度如同虚设,所以要落实制度,必须抓好监督管理。

3.规范操作是目的。事前教育,规章制度的执行都是为了最终保证实验室内的每一个实验操作能够规范。如果实验室内的操作都能够按照实验流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正确操作,则安全隐患就可以降低到最低水平。因此,让每个学生和工作人员都能在了解实验流程、熟悉仪器操作后才正式开始实验十分重要。

4.硬件改善是保证。硬件条件是实验室安全的物质保证,涉及实验室安全的硬件改善是实验室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首先,要保证充足的通用安全设施配备;其次,要保证高品质专业环保设施及个体防护装置的到位;最后,要保证安全标识全覆盖。

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是高校平稳、有序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首要任务。面对开放性微生物实验室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复杂性和迫切性,管理者必须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以人的生命健康为本,优先保证资源配置,完善规章制度,切实落实相关措施。安全无小事,稳定是保障,安全稳定是高校快速发展,建设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实验室安全工作作为高校安全工作的组成部分,应成为高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张勇,刘军山,黄启来.实验教学模式创新与课堂教学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6).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氯气;泄漏;洗消;救援处置

中图分类号 X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12-0164-02

氯气是一种基础工业原料,可以用来制造漂白粉、农药、光气等多种物质,是烧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广泛应用于化工工业。氯气是剧毒、强污染物质,一旦泄漏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生产设备破坏,附近环境严重污染等恶性后果。

1 氯气的理化性质

氯气(chlorine),CAS:7782-50-5,ERG ID:UN101,IDLH:10 ppm,嗅阈:0.05 ppm。了解其理化性质是对其实施洗消和抢险救援的理论基础,掌握相关理化性质是正确处置氯气相关事故的有利支持和

保障。

1.1 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常温下为黄绿色有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常温下加压到

608 kPa~811 kPa或在大气压下冷至-40 ℃~-35 ℃可液化,液化后为黄绿色透明液体,相对密度1.47(液体,0 ℃,369.8 kPa),熔点-101 ℃,沸点-34.5 ℃,临界温度144 ℃,临界压力为7.71x106 Pa,爆炸极限为11%~94.5%(在H2中)。气态氯气相对密度比空气重,不易扩散,一般没有风力作用,它会很长时间潜藏在低洼部位。

1.2 氯气的毒理作用

氯气有剧毒,吸入后与粘膜和呼吸道的水作用形成氯化氢和新生态氧。氯化氢可使上呼吸道粘膜炎性水肿、充血和坏死;新生态氧对组织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氯浓度过高或接触时间较久,常可致深部呼吸道病变,使细支气管及肺泡受损,发生细支气管炎、肺炎及中毒性肺水肿。由于刺激作用还可使局部平滑肌痉挛而加剧通气障碍,加重缺氧状态;高浓度氯吸入后,还可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的心跳停止。空气中的氯气最高容许浓度为1 mg/m3。

1.3 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碱溶液、多种金属和非金属进行反应,同时还可以与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取代和加成反应。干燥氯气稍不活泼,湿氯能直接和大多数元素结合。

2 洗消方法的选择

氯气泄漏事故发生之后,污染范围大,影响严重,为了能尽快把事故危害降低到最低点,在现场实施洗消处理是十分必要的。实施洗消主要有以下作用。

1)洗消能降低事故现场的毒性,减少事故现场的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

2)洗消能降低染毒人员的染毒程度,为染毒人员的医疗救治提供宝贵的时间。

3)洗消能降低事故现场的污染程度,降低处置人员的防护水平,简化化学事故的处置程序。

4)洗消能缩小染毒区域,精简警戒人员,便于居民的防护和

撤离。

2.1 物理洗消法

物理消毒法的实质是毒物的转移或稀释,毒物的化学性质和数量在消毒处理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常用的氯气物理消毒方法有如下几种。

1)通风消毒法。通风消毒法适用于氯气为气体状态、少量的并且处于局部空间区域时使用,如车间内、库房内、污水井内、下水道内等。主要是通过大功率的空气机加大空气流动,减少空间中氯气的存在

比率。

2)冲洗消毒法。应用冲洗消毒法时,主要是通过水枪对泄漏部位及其附近区域进行冲刷,并在警戒范围外设置水幕、做好处理设施,防止出现二次污染。

2.2 化学洗消法

化学洗消法是利用洗消剂与毒源或染毒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毒或毒性很小的产物,它具有消毒彻底以及环保等特点,然而要注意洗消剂与毒物的化学反应是否产生新的有毒物质,防止再次发生反应染毒

事故。

1)中和洗消法。中和洗消法是处理氯气泄漏事故最常用的化学洗消法,它是通过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来消除毒物。

2)催化消毒法。催化消毒法是利用催化原理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使有毒化学物质加速生成无毒物的化学消毒方法。

氯气在常温、低浓度下需要数天的时间才能彻底消除,不能满足化学事故现场消毒的要求。但在常温的碱水或碱醇溶液中,即使在高浓度下它们也可在几分钟之内毒性大幅度降低,这不是酸碱中和反应,而是碱催化反应,这是利用催化剂存在下毒物加速变化成无毒物或低毒物的化学反应。此外,催化消毒法还有催化氧化消毒法、催化光化消毒法等。催化消毒法只需少量的催化剂溶入水中即可,是一种经济高效,很有发展前途的化学消毒方法。

在目前的氯气事故处置中,洗消方法应用最多的主要是物理洗消法和中和洗消法。气态的氯气泄漏主要通过通风消毒和冲洗消毒的方法联合进行处理,能比较快速的处理好空气环境中的氯气,操作简单方便,不需要专业的洗消知识就可以应用,设备使用少,药剂使用便宜,但是只适合小规模的气体泄漏,不能用于液氯泄漏的洗消,使用局限较大,操作不当易造成二次污染;当气态的氯气泄漏量非常大或者是液态氯气发生泄漏时,物理洗消法已经不再适用,中和洗消法成了比较好的选择方式。通过酸碱化学反应可以使氯气转化成毒性小或没有毒性的化学物质,能有效降低现场毒性,是目前消防部队处置氯气事故最常用的洗消方法,其优点是:能应付大面积染毒区域的洗消要求,原料来源方便,消毒效率较高;缺点是:洗消药剂和水消耗量大,处理不及时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3 氯气泄漏事故的救援对策

对氯气泄漏的处置,要坚持“尽早发现,快速处置,加强防护,及时疏散,控制范围,彻底洗消”的原则。

3.1 制定氯气救援事故的详细预案

消防部队在日常工作中就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依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实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制定氯气的灭火救援预案,虚拟各种事故状况,以求在发生事故后消防部队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应急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事故危害程度降到最低,维护城市的安全和稳定。

3.2 迅速到达,划分警戒

在接到报警电话后,了解氯气泄漏事故的规模和发生场所,消防部队边迅速报告上级现场情况边快速派出救援官兵赶赴现场。重点单位发生氯气泄漏的,到达现场后依据救援预案划定警戒范围,疏散群众;否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初步划分。警界范围的划定主要根据氯气的泄漏量,现场的气候条件(风向、风力大小)进行。一般分为初始隔离区、防护区和安全区。一般地,少量泄漏的初始隔离半径为150 m,大量泄漏的初始隔离半径为450 m。根据图1划分好警戒区,在警戒区设置标

图1 初始隔离距离和防护距离

识牌,并设立警戒人员,禁止车辆及与事故处置无关的人员进入。

3.3 控制泄漏源

对发生泄漏的污染源(如:槽车、储罐等)进行有效控制,降低现场危害,处置小组在现场根据氯气泄漏的情况分别实施堵漏、输转、放空、切断毒源等措施。若是气态氯气泄漏,可以关阀的就关上阀门或者用堵漏工具进行堵漏,要注意的是处理前要尽量调整泄漏口于容器的最上部,减少泄漏率;若是液氯泄漏,无法修复的可以将泄漏的液氯钢瓶投入碱液池中进行中和。同时在处置过程中处置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还要注意尽量避免直接用清水对泄漏源进行冲击,防止因为水和氯反应生成的氯化氢会增大腐蚀率进而加快泄漏率。可是如果储罐暴露在火灾中,则需要用水来降温,防止容器内温度和压力增加,从而导致更大的泄漏率,同时也尽量避免水直接接触上氯气泄漏口。

3.4 现场洗消

对被污染的人员、设备和区域进行彻底洗消,人员洗消时需要大量的洁净热水,有条件可以在现场建立洗消站,通过洗消装置或喷洗装置对人员进行喷淋冲洗。洗消站必须密闭,同时要保障大量的热水供应。染毒人员洗消后经检测合格,方可离开洗消站。否则,染毒人员需要重新洗消、检测,直到检测合格,需要注意的是洗消剂对人体的刺激作用,应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的洗消剂配合大量的清洁热水进行作业。

对染毒车辆器材(包括:水带、参战人员的衣服、检测仪器等)的洗消尤其是车辆的洗消,可用高压清洗机、高压水枪等设施配合1%的NaHCO3溶液实施自上而下、由里到外、从前到后的顺序冲洗。对忌水性的精密仪器,可用药棉蘸取洗消剂反复擦拭,经检测合格,方可离开洗消场。

对染毒区域的洗消要重复多次,并进行大气和土壤的含毒率测试,达到消毒标准后,方可停止洗消作业。

总之,氯气的应用广,泄漏事故较为频繁,加强对氯气泄漏的多种场景的研究以及救援预案的制定,不断积累经验和教训,加强氯气事故处置后洗消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对减少氯气泄漏伤害和二次污染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飞,等.中国消防手册(第七卷)[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baike.省略/view/97558.htm#7.

[3]黄金印.公安消防部队在化学事故处置中的应急洗消[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2,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