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资源整合方案

教育资源整合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育资源整合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资源整合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优化

现如今,我国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因此有很多职业院校兴起,但是职业院校的规模一般都不大,且存在很多资源重复利用的现象,这使得职业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如果能够进行资源整合与优化,将会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优势,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

1 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的作用

职业教育是我国计划经济的产物,尤其是中职职业教育更是如此。这就使得职业教育资源未能实现合理配置,出现了条块分割、、规模小、师资力量不足等情况,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充分利用所有的教育资源,相关领导有必要对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

1.1 有助于职业教育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因为职业教育注重的是实践教学,因此教育成本更高。因为职业教育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很多职业院校兴起,这使得原本就十分紧缺的教育资源更加的紧缺。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国家支持,也不能依靠社会投入,因为无论是国家支持,还是社会投入,都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显得十分必要。职业教育院校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减少资源浪费,这将大大缓解资源紧缺的问题。

1.2 有助于各个学科资料进行融合

职业教育中涌现出非常优秀的学科,这些学科经过了长期的实践积累,已经形成了专业化的学科思想,学科研究方向也十分明确,拥有一批精良的学科人才。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合资后,各个职业院校之间可以优势互补,使得学科融合效果更佳。这对促进学科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1.3 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

职业教育院校要想获得比较高的知名度,教育质量必须上去,没有学生与教学认可的职业学校,也就失去了办学的意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优化之后,职业教育院校办学规模会扩大,学科之间的融合效果会更佳,这样就形成了学科优势,势必会提高教育质量,使得现有的职业教育迈向新台阶。

2 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遵循的原则

2.1 以块为主原则

整合优化应该集中在某一区域内,这样具有可行性,也利于发挥区域优势。当地政府可以将规模比较大的职业院校或者是技工院校整合起来,建立一个新型的职业院校。当然在进行整合之前,政府需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调研,制定整合优化方案,制定方案执行计划,要将各个职业教育原有的教育资源优势有效的整合起来,在政策与资金方面都加以支持。此外,政府还需要做好宏观调控工作,以便职业教育资源在整合优化之后,能够得到理想效果,受到预期效益。

2.2 自愿互惠原则

现如今,有很多职业院校属于公办院校,也有很多职业院校属于民办院校,某些地区绝大多数都是民办院校。针对此种情况,政府进行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之前,要与各个院校领导进行协商沟通,不能强迫院校整合,整合优化之后要保证职业教育院校能够保持或者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该区域内的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2.3 合情合理合法原则

所谓合情,简单的说就是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过程中,要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相适应,不能为了迎合形式,一味的要求职业教育院校做大做强。所谓合理就是指职业教育整合优化过程,必须符合现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不能违背客观规律;所谓合法就是指职业教育整合与优化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规定,不得作出违法行为,这样职业教育资源才能够形成合力,为广大师生服务,而不是为个人服务。

2.4 求精求强原则

资源整合优化不是简单的做加减法,更实质的是要通过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师资队伍,优化专业设置,把学校做精做强;在突出骨干学校、骨干专业建设方面,要重点建设好一批高水平的学校,提高职业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3 职业资源整合优化的模式

职业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是一项艰难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顺应世界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又要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合,各个环节相配套。具体说来,政府应转变职能,加强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宏观调控;职业办学主体应转换投资机制、建立多元化办学模式。单就后者而言,综合当前各地开展资源优化整合的实际,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职业教育集团模式。职业教育集团,就是以一到两个骨干职业学校为龙头,以特色骨干专业为纽带,以行业、企业为依托,以城带乡、以强带弱、纵向贯通,横向联合。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实行统一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职业岗位能力体系标准、职业岗位能力考核标准、考核评估和毕业标准,力求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规范化,成员单位之间实行设备、师资、技术人员、技术、信息、生产基地、技能鉴定等方面资源共享,以形成集团经营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办学与经营的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是股份合作模式。就是由多个职业学校或者企业,以股份制的形式组成一个职业教育联合体。在管理体制上,股份合作制学校采用董事会或者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现代教育管理。在办学方面,彻底打破原来的办学格局,统一进行专业设置,统一进行资金、师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提高学校的整体竞争力。由于职业职业学校中,民办学校比较多,在进行资源整合中,采用股份合作模式,有利于较好地考虑民办学校举办者的利益,调动民办学校进行资源整合的积极性。

三是联合合作办学模式。以骨干专业为纽带,职业学校与职业学校、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本着双赢的原则建立的一种新型战略联盟。这种资源优化整合的模式,突出的是以一个或者几个骨干专业为核心,联合当地多所职业学校进行统一招生,共同参与和企业的合作培养人才、合作进行开发与创新,是将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升为优化资源的办学模式的创新。这种资源整合模式,不涉及学校办学资产的变更,具有灵活的特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虽然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此过程中,不能盲目,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同时参考成功的案例,结合现有法律法规政策等,合理进行职业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参考文献

[1]政府如何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协调持续发展[J].职教论坛,2008(23).

[2]周颖,刘英.高职院校如何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3).

[3]牛桂荣.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3).

教育资源整合方案范文第2篇

  摘  要  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是高校数字化校园中面临的难题和挑战。soa面向服务架构,作为新一代的体系结构,是当前解决异构系统整合、应用系统集成最理想的方案之一。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oa的高校教育资源整合的系统框架,并对如何利用该框架开展数字化校园教育资源整合给出了可行方案。       关键词  数字化校园;soa;教育资源;整合   1  引言       高校信息化建设将会经历系统集成、应用集成、信息集成、社会集成等四个阶段[1]。在实施过程中,集成环境的建设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在当前大多数高校还处在应用集成、信息集成时期,作为整个信息化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开发利用正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它必将在提高教育科研质量,挖掘高校的发展潜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开发平台、工具的异构性和紧耦合性导致了大量的教育资源系统之间不能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与软件复用[2],“信息孤岛”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随着高校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资源类别形式复杂多样、杂乱无序,数量猛增,质量参差不齐,事实上这些资源都还停留在低层次、低效率的重复建设上。如果采用传统方式来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系统会造成周期长、投入大等问题,同时又缺乏统一标准,难以充分保证资源整合服务的有序化、精约化、最优化。因此,如何有效地整序[3]、共享、整合、开发教育资源,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理性、有序、健康地向深入发展,已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2  高校教育资源系统现状及soa工作原理 2.1  高校教育信息资源系统现状       教育资源是高校实现教学、科研及科技转化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战略资源,教育资源系统的开发和利用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目前大多数高校共有的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来分析,现有高校内部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大概有以下一些组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网络课程平台等,还有以宣传为主的学校门户,各学院、职能部门及科学研究所网站等等。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的不断建设和完善,这些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保障高校各项工作开展的必不可少的信息服务设施。但这些信息系统也普遍存在着以下不足:       (1)资源信息及系统的规划性不强。高校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部门信息系统是整个高校信息系统的局部。但各系统之间缺乏总体规划,往往是学校部门根据自身业务需要来设计实施信息管理系统。对学校整体资源信息的开发挖掘,综合利用认识和规划设计不到位。       (2)资源信息数据的共享性差。每个部门的系统都有相应的数据环境,而由于自身需求量身定制的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结构、标准不一致。数据转换复杂,增加了数据共享的难度,冗余数据无法同步更新。       (3)软件复用困难。各系统主要是以紧密耦合的方式把模块化的业务逻辑组合而成,这些业务逻辑在其它信息系统中无法被重用,从而导致了重复设计和it资源的浪费。       (4)异构平台环境。操作系统有基于unix的,也有基于windows的,系统架构和开发平台有c/s结构基于delphi、vb等开发的,也有b/s结构基于.net、java开发。因此,这样的异构环境增加了集成的难度和成本。 2.2  soa工作原理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是一种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是一个蓝图,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重用应用程序中的服务以提高it适应性和效率[4]。 soa作为一个组件模型,将应用程序中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对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也就是说它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5]。这使得构建在各种此类系统中的服务可以用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soa的组件包括:①服务提供者。服务提供者即服务的拥有者,负责将服务信息到服务注册者,同时要控制对服务的访问以及服务的维护和升级。②服务消费者。实现服务的查找与调用,首先到服务注册者去查找满足特定条件的、可获得的服务,一旦找到,服务请求者将绑定到服务提供者并进行实际的服务调用。③服务注册者。集中存储服务信息,以便于服务请求者的查找。同时服务提供者可以把它们所要提供的服务在服务注册者这里进行注册。这三种组件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主要的操作有:①:为了被访问,服务的描述信息必须被以便服务消费者发现和调用。②查找:服务消费者通过查询注册中心去定位符合其需求标准的服务。③绑定和调用:在获得服务描述信息之后,服务消费者据此去调用服务。

图1  soa组件间的协作示意图

      soa具体的实现有很多,包括web services、session bean、jini等。但随着web services技术越来越被重视,其已经成为实现soa的主要构架技术。它是建立在开放标准和独立于平台协议基础之上的分布计算单元。web services用xml进行数据的描述和交换,使用soap协议在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消费者之间进行通信,通过wsdl协议定义服务接口,使用uddi协议进行web services注册和查找。这些特性使得web services成为目前实现soa的最好方式。而web services以分散的形式存在于不同的系统中。       所以,soa最大特点就是有一个灵活而功能强大的服务层,这些服务可以用不同的技术、方法在不同平台上实现,利用服务层中粗粒度的、可被动态发现和绑定的服务,我们可以快速地构建松散耦合的、具有跨平台处理信息能力的应用系统。soa构建方法位于高校教学资源系统整合业务需求和底层技术之间的抽象层次中,独立地对每一个服务功能模块进行定义,而每一个独立部署的教育资源服务模块不依赖具体的开发平台和系统,各个系统的功能需求通过服务的流程化组织得到实现,从而实现各种异构系统及资源的集成和软件复用。 3  基于soa的高校教育资源系统集成       基于soa的面向服务软件集成构架,即采用web services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系统的集成,使教育资源系统通过web服务进行互连、集成和协同,实现集成和软件复用。web services为实现高校集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机制,它为本地和远程服务的定义、和访问提供了一整套解决办法。 3.1  传统集成模式       传统的业务系统集成方案,是通过业务功能的专用接口调用,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业务方法级集成通过开发业务组件加以实现,实现业务功能的业务组件通常具有一些标准格式的结构和接口,具有较好的集成性能,业务组件的实现常采用corba、ejb、dcom等技术。但专用调用接口方案存在着一些不足。专用调用接口方案是一种紧密耦合的集成方法,这种集成的结果不利于业务流程、资源信息的调整和重组,缺乏可扩展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其次是实现技术缺乏标准,不同的软件厂商提供了不同的实现技术,当前组件技术存在着多个标准,不同组件技术之间的互操作给集成增加了一定的成本和难度。       soa是实现高校信息系统之间数据和业务无缝衔接的理想方案,它在服务层中将各业务功能点以服务的形式暴露于系统之外,其它信息系统可以通过服务协约对服务进行访问。这种技术简化了系统集成,可以快捷、容易地对业务需求的变化做出反应。另外,面向服务架构是平台和语言无关的,因此不必考虑实施环境是何种平台系统和设备,与其它的系统集成技术相比,面向服务的集成构架是解决高校信息系统集成的理想选择。       soa之所以被用于信息资源整合,是因为其具备了标准化、可组装的特性[6]。因此基于soa资源整合的关键技术,是把原有的信息资源封装为服务;然后将开发的新服务和原有系统包装的服务进行有效组合,共同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整合。与传统的模式相比,soa具有如下重要特点:①具有精确定义的标准化接口。②粗粒度、松耦合的服务构架。③完好的封装性和高度集成能力。

3.2  基于soa的资源集成系统构架       soa提供了标准化的架构,信息资源整合的技术途径:在现有系统不做修改的前提下,将各个教育资源及业务功能转换或封装为服务,这些服务彼此相对独立并且可以进行组合,从而能有效地实现教育资源整合系统架构。为此,高校教育资源集成系统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soa架构的高校教育资源集成系统框架       从图2中可以看出,不论原有学校教育资源系统的语言、平台、技术、数据结构的异构性多大,只要在对外接口上都用统一的对象模型web services进行封装或转换,通过工具或手动定义各自资源系统的web services接口描述wsdl文档,并把wsdl文档描述的内容映射到学校uddi数据库中去进行分类管理,即在uddi注册中心对各类web services进行注册。       当校内外用户通过学校门户网站对资源系统进行统一访问时,无需考虑其内部实现机制。用户登录门户认证系统时,先要在uddi用户注册中心查找系统提供的用户接口对应wsdl文档,然后根据wsdl文件调用系统的用户管理模块进行用户认证,认证通过后才能访问系统。请求数据共享和业务调用时,首先要到uddi注册中心访问所需服务的web services注册信息,通过注册信息访问相应的web 服务接口描述wsdl文档,并在本地生成对象。以后所需各业务就通过此对象与web services进行信息资源交互和业务功能调用。如果web services内部结构和实现发生了改变,只要修改wsdl描述,接口保持不变,整个系统就不需要作任何变化。其实现过程大致包括:       (1)服务描述:用wsdl文档描述web services功能,包括接口调用方法、参数和返回值。它用types(类型)、message (消息)、porttype(端口类型)、binding(绑定)、port(端口)和service(服务)元素来描述web services。       (2)服务注册:为uddi提供和查找服务描述的wsdl文档。它主要定义了4种数据类型:businessentity、businessservice、bindingtemplate和model。businessentity提供关于服务提供者的信息,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businessservice。web services的技术和业务描述,在businessservice和其bindingtemplate中被定义。每个bindingtemplate包含一对一或对多个model的引用,model被用于定义服务的技术规范。uddi通过model和businessservice描绘抽象和实现之间的区别。因此,可以通过把wsdl内容映射到uddi的数据库中去,从而在uddi中注册服务。       (3)服务发现:一个具体的实现(service)来自于相同的porttype所对应的model。这样,客户端的程序就可以用modelkey在uddi中查找实现了抽象接口的bussinessservice,从而查找到所对应的wsdl文件。       (4)实现:根据查询的wsdl文件,服务消费者就可以动态地完成对象的生成,对相应的web services进行调用[7]。 4  基于soa的资源集成系统的实现       对于上述基于soa的教育资源系统的集成方案,web服务架构包括了三个组件、三种服务操作(服务、服务发现、服务绑定)以及两种服务构件(服务、服务描述),本节通过组件示例此构架的主要实现机制。       1)服务提供者 高校已有的一些信息系统,如教务资源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学生资源管理系统等,都有一些数据或功能需要被共享。通过系统集成,那些需要共享的业务功能和数据在应用集成框架中将以服务的形式被暴露。如需要将“学生资源管理系统”的查询学生信息功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查询教职工信息功能、“教务资源管理系统”的成绩查询功能等设计为web服务并向外公布。它们在集成体系中担当服务提供者的角色。       2)服务消费者 服务消费者是查找并调用服务,或启动与服务交互的客户程序。当集成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时,就需要在该应用中开发调用服务的客户端代码。在集成框架中,部分参与集成的系统既充当了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又充当了服务消费者的角色。如“教务资源管理系统”一方面为其它信息系统提供成绩查询等服务,同时也是学生基本信息查询、教师基本信息查询等服务的消费者。此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学生资源管理系统等也是既担当服务提供者,又担当服务消费者的角色。       3)服务注册中心 它是可搜索的服务描述注册中心,服务提供者在此他们的服务描述。在绑定开发或执行期间,服务消费者查找服务并获得服务的绑定信息(在服务描述中)。当然,服务消费者也可以从服务注册中心以外的其它来源得到服务描述,例如校内本地文件、ftp站点、web站点等。服务描述可以使用多种不同机制到多个服务注册中心。通常有学校内部应用程序、门户网站等专用uddi节点。       这些注册中心针对不同的应用类型,根据服务访问者的权限对服务描述进行分类屏蔽访问。如校内私有uddi注册中心,可将校内所需涉及各部门、学院、研究所的资源和业务功能的web服务到这类uddi节点。这些uddi位于防火墙之内,允许服务者对他们的服务注册中心和它的访问权、可用性以及要求有更多的控制。还有是校外公有uddi注册中心:由各部门、学院、研究所或个人,可以在互联网上查找和使用的web服务需到这类公有uddi节点。它们位于服务提供者的防火墙之外,处于公众网络上,比如ibmuddibusinesstest。 5  结束语       传统整合高校教育资源系统的集成方式不能方便、低投入地实现异构系统的集成,难以适应现代高校资源业务变化需求。soa架构具有与软件和平台无关、松耦合的特性,提供了一种解决资源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的服务模式。运用soa构架,实现高校教育资源系统的集成和软件复用,将有利于推进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进程。因此,基于soa的集成架构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是未来信息化校园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1] 高萍. 高校教育信息化体系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newcomer e,lomow g. understanding soa with web services[m].徐涵,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 陈庄. 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4] 袁占亭等.基于web services的企业应用集成解决方案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一cims,第一0卷第4期,2004年4月        [5] luomin,et al. patterns: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and web services. http: // redbooks. ibm. com /redbooks/pdfs/sg246303. pdf,2004. 4        [6] 郭晋伟.soa架构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沈阳: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7] 蒋杰,刘友华,曹天瑜.基于soa的网络教学资源系统集成[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8月

教育资源整合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云计算;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Research on digital resources managemen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WANG Fengli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Guangxi 542800,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aims at realizing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management,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maintenance costs, improv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the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ies,the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uses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to put forward feasibility analysis and the cloud computing resource management education scheme of the digital education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could promote the unified management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implements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sharing, therefore enhance the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digit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source management

0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捷更新与长足进步,许多在高校数字化教育管 理领域都无一例外地面临着信息用户需求和社会信 息量日益增加的巨大压 力,传统的教 育管理已难以适应目前高校的规模升级与开拓发展。而时下的各类研究实践均已表明,可以借助云计算来创新实现高校数 字化教育管理,从而全面满足当下及未来高校中不断增长的用户信息与大量数 据存储的强大需求。为此,展开此类研究,即有着不可低估的重大现实意义。

1 云计算概述

1.1 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是一种通过互 联网以服务的方式提 供动 态可伸缩的虚拟化资 源的计算模式。这是一种能够利用、且通过网络 以 便利、且按需的方式获 取计算资源的技术模式。云计算融合发 展了分 布式计算、网络存储、并行计算 、虚拟化、效用计算、负载均衡等传统计 算方式与网络技术。

1.2 云计算的特点

1.2.1 虚拟化技术

云计算使用虚 拟化技术来最佳配 置存储、应用软件、服务器、网络、服务等各 种资源,使用户能够获得比以往更趋丰 富的服务与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对各类资 源实现最大限度利用,资源能力对用 户来说是相对透明的。

1.2.2 网络安全的可靠性

云计算将数 据存储在云端服务器,本地PC机无需存 放数据,云端上服务 器都是由专业团队进行管理 维护,对于用户来说,免除了对计算及存 储方面安全的分配与投入。

1.2.3稳定性

由于云 计算将海 量的数据 资源通过虚拟化技术统一优化整合存储在虚 拟资源池中,用户尽可将各类数字资 源存 储在云平台中,数据的安全 性也随即得到了提升完善。云计算还提供良 好的容 错功能,一旦某个节 点 发生故障,云管理系 统会迅 速查证与高速恢复,保障了云计 算环 境的稳定性。

1.2.4 具有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

在云计算架 构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新增的用户需求,可以根据需 求资 源类型,针对性地优化各类 资 源能力,提升服务处理级别,云计算的存储能力和计算能 力具有无限的可扩充性。

1.2. 5 运行成本低

云计算的自动化管 理使数 据中心管理成本大幅度 降低,云计算的特殊容 错措 施使得可以用优质廉价的节 点来构建云体系。

1.2.6 网络成本的可控性

只需提供有接入终端,用户将只需专 注自身业务,而无需再分散兼顾网络的复杂 性,可以最大限度地调用架 构网络所需要的资源[1]。

1.2.7个性定制

根据不同用 户的使用需求来部署相应的资源,以最大限 度地贴近用户研究模态,云计算平台具有良 好的伸缩性。

1.2.8 可扩展性

云计 算的规 模可以动态扩展和 伸缩,满足用户规 模的 增长和需要。

2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现存的问题

目前,高校 数字化教育资 源管 理存在着诸如组织 架构混乱、信息化 建设整 体性不高、IT建设成本有 限等多 重因素影响。具体阐释分析如下。

2.1 硬件设备的更新成本高

随着硬 件任务对教育资源的新增需求,同时由于高校数字化教 育资源管理的整体性不高 ,各类软、硬件设备在内容、数量上的补充更新,使得网络在构造设计上也需要 陆续拓展增加,且价 值不菲。

2.2 网络维护成本高

由于网络维护在水平层次上高低不齐,使得整体网络的安全防 护提升了保障难度。同时,每个独立的IT网络都需要特别专门维护,这对维护人员和资 源投入均呈现更高要求。

2.3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由于高校中各部门之间工 作职 责相对离散,各部门开发的信息管 理系 统大多是围绕解决本部门的某 一具体业 务或具体问题而设计建立的。高校数字 化教育资源,包括软、硬件资 源以及人才优势等在分布上并不均衡,这就给数字化教育管理工 作形成诸多掣肘。结果就是高校各项资源在低水平重 复建设中日渐消耗殆尽。

2.4 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度低

不同院校、职能部门间资 源共 享手段单一,效率 不高,跨学院、跨部门的教学、科研合作将更多受制 于时下的资源管理水平[2]。

2.5 信息化管理系统安全与便利难以兼顾

为了强化教育资 源管理的安全管理,大多高校都采用C/S(客 户机/服务器)结构 系统设计模式。C/S设计模式要求用 户只能在安装客户端的特定主 机上使 用管理系统,一旦使用环 境发生变化,则将无法使 用系统。这种设计模式虽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系统风险,但在用户操作上却受到诸多限制。

2.6 基础设施的闲置

在许多基础设 施购入以后,由于多方 面的原因,大多数时间均会处于一种闲 置状态,这样不仅增加了设备的运 行成本,而且对设备本身也形成一种浪费,从而给电 力资源和基础资金带来重大的虚耗损失。

3 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育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借助云计算技术来实 现高校数字化教育管理,能够满足用户信 息 需求与大量数据存储的要求。本次即从理论可行性、经济成本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这3个方面对基于云 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 育管 理给出可行性分析。研究可得,分析论述内容如下。

3.1 理论可行性

近些年来,云计算吸引了国内外相关领域专 家的高度密切关注,云计算的理 论已较为成熟,并已涌现可观的文献对云计 算理论进行介绍,这就为云计算 理论的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先期积淀。首先,云计算能够让 计 算机的计算能力成为一 种商品在网络上实现流通。其次,云计算在整体上具备了 管理 集中化、功能开放化 、处理规模化、客户 端轻量化和存储 海量化等特点。因此,利用云计算可将高 校数字化教育管理进一步整 合

为储容量大、地域宽 广的分布式网络。

3.2 经济成本可行性

由于不需要花费高昂的建 设费用,就能够构建基于云 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育管 理平台,而在其成功运行后还能够减少管 理成本,并且相关技术和软 件更新均是由平台专业技 术人员担负完成,各高校不必再额外支付费用,节约了大 量的时 间成本,使数字化教育的服 务和管理更加优化科学。

3.3 技术可行性

随着云 计算技术体系的逐步形成,基于云计算的高 校数字化教育管理,使得各家高校均可利 用现有的服务平台将数字化信息部分或全部上传至云空间,并由云数据中心来统一组 织、规范调度,不仅能够实现海量数据存储,而且还能够使海 量资源在统一标 准模式 下构建完善互补链接,使各类资 源实现按序存储和使用,服务更 趋

便捷和理想个性化[3]。

4 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研究

4.1云计算应用于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的优势

1)实现随时随地满足高校各项教育资源的需求。云计算模 式能满足用户对资源随时随地的接入需求,对终端要 求低,网络的健壮性和灵活性得到了极大增强,对实 现教育资源信 息化,并降低成本,具有重 要意义。

2)通过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的高校存储、计算、业务服务平台。只需一个与网络架构无 关的终端设备,通过云计算模 式整合后的高校教学、教务、科研、管理资源,优势设计并展示在 统一平台,就可以依据各校资源需求,实现高校 资源的统一调度、集中展现、全面整合。

3)可以保障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数据的安全性。高校资源数据覆盖面广,甚至包括一些学术、教学、科研、财务等保护性敏感信息,这就对安全性提出了非同一般的较高要求。云计算模式中,这些资源都保存在安 全级别 较高的集群服务器中,不会因为个体疏 忽而导致重 要数据的丢 失和损坏。

4)降低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综合管理成本。基于云计算的高校 数字化教育资 源管理的整合方案可将日 常的软硬件设施购置、网络维护等需求集中交付 给云端服务器管辖与实现,从而减少本地服务 器的需求与交互,充分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降低网络建设 缺因 乏 整体性而带来的附加资金投入,综合提升整 体的资源利用水平[4]。

4.2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方案

高校数字 化教育资 源服务于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多个方向,数据 种类众多,数据量庞大。数据管理时既要具有足 够的存储设备,又要建立安全科学的存 储和管理机制,如此才能满足对数 据检索、备份等操作功能的设计需要。

通常,大型高端 服务 器可选作为云中心的核心装备,海量存储设备择用于给云存 储 提供存储支持,而高密度的刀片服 务 器用于承接众多的普通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高校 数 字化教育资源管理要综合考虑云存储、云安全、核心基础设备、虚拟化技术等多个方面,全面整 合,协同部署,最终实现高校资源综合管理[5]。

云安全除了立足于虑 云存储安全外,还要深入探讨基于虚拟化的云 中心的内 部安全,涉及到的技术包括访问控制、私有云、身份验证等。

利用虚拟化技术,将物理机 的资源 根据二级部门的IT业务需 求进行切割,实现计算资源 ,存储资源的随 机分配。随着高校信息化工 作的开展,应用和业务不断增加,IT系统规模日渐庞大 ,也随即带来了数据中心 空间紧张、高能耗、IT系统总体 拥有成 本过高等问题[6]。

综合以上内容分析,再结合高 校教育 资源管理现状,本文提出基于 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育 资源管理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管理方案

迄今为止,对于云计算的研 究日趋热烈,在某些领域收获了一定的智能成果。目前,各种高性能的服务器及网络 架构即已在高校中得到了普及应用,数据处理能力提升较快,性能呈现稳定优良。同时,高校自身人才 优势明显,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对基于云计算的高校 资源整合应用提供了实际优越条件。因此,为云计算在高校资源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奠定了坚实基础。

5 结束语

云计算概念的提出和运 用能够有效的整合高校数字化 教育资源的管理,高校通过各类资源整合实 现资源统一规划、应用和维护,降低数字化教 育资源成本消耗,提高数字化教育资 源利用效率。与此同时,云计算对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整合还存在着诸多困难。比如,现有资源的理性整合优化问题、高校政策层面问题、不同种类资源数据的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建设问题及深度挖掘 问题,这些都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研究内容则为促进高校数字化教育 管理的深入发展提出 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朱惠娟.云计算及其在网络学习环境构建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9(4):105-107.

[2] 王丽颖.浅析云计算对高校教学资源的影响[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8):151-153.

[3]程娟娟.基于云计算的高校资源管理方案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27):6214-6216.

[4] 吴永红. 学校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 电化教育研究. 2004(11):66-69.

教育资源整合方案范文第4篇

我国从21世纪初期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该说顺应了这一趋势。“技术”成为高中新课程方案中单独设立的八个学习领域之一,新课程方案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改革的目标,也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在普通高中引入技术教育内容,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技术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在基础教育中,技术教育并没有引起真正而广泛的重视。由于历史的原因,技术教育一直是我国普教的短板。

作为一所以科技教育为办学特色的省一级重点中学,台州市第一中学积极探索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新路径。自2010年以来,学校依托仅一墙之隔的椒江职业中专的教育资源开设“职业技能实践课程”,“试水”普通高中职业技能教育,开创了普职优势资源整合实施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崭新模式。

一、普职资源整合的动因

普职资源整合,即通过一定的方式、政策和机制,整合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校的资源,以实现普职学校的携手合作、资源共享和人才共育。在实施此项活动过程中,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建立结对关系。其中,职业学校负责向结对的普通学校无偿提供特色专业实验、实训场地、图书馆,为普通学校学生开展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物质条件,为普通学校师生开展职业教育政策解读、职业意识培养、特色专业介绍活动,为普通高中的通用技术课程提供兼职专业教师和必要的教学设施。此种普职资源整合源于台州一中开展的“学一门生活中的技术”活动,是台州一中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暑期由校团委、学生会组织实施的实践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活动以即将升入高二年级的高一学生为对象,安排4天时间在职业中专集中进行职业技能实践课程学习。活动过程如图1所示。

经过两年多的磨合与发展,该活动已逐步向规范化的选修课程体系发展,派生出多个项目设计类和学科拓展类课程,在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师资配备及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操作范式。

从新课程以及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角度分析,台州一中尝试普职资源整合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为了增加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综合素质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本领和能力。它包括人应具有的一般能力——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或职业技能、创造能力。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其实质就是解决“高分低能”“重知轻能”的问题,故必须确立“能力为本”的观念。由于高考的压力和认识上的误区,长期以来,普通高中在科技教育中偏重于科学教育,而对于技术教育则相对忽视,即使开设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技术教育课程,也往往理论讲得多,动手做得少,“应试”痕迹非常明显。由于缺乏必要的实践操作机会和实际技术体验,学生难以将技术课程真正学好,并且导致了动手能力的弱化。物理实验会考时发现,有些高二学生竟弄不清螺旋灯泡(或卡口灯泡)的两个接线端在哪里,能自己连接或修理家庭照明电路的学生不到5%。这与新课程的要求不相符合。职业高中虽然在办学体制、培养模式、教育目标、生源基础等方面都与普通高中存在着巨大差异,但是它注重实践操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成熟的技术教育模式。借鉴职业高中的技术教育经验,无疑是增加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比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捷径。

(二)为了在普通高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知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择业观、职业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但是,不少学校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机械重复训练和应对考试上,几乎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认知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对什么是职业、对各种具体职业的认识基本上是模糊的,甚至是空白的,这会导致学生将来选择职业时迷茫、不安,更谈不上选择一个符合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的职业了。普通高中学生渗透职业技术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城市的普通中学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在开设职业技能课程方面,职业高中拥有如专业师资、场地、设施设备等普通高中所不具备的实践教育资源优势。普职资源整合是向普通高中学生渗透职业教育、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认知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为了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的路子,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才能显露、人生发展选择的关键时期,学生的个体发展已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同时,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转型速度的不断加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和全方位的特点。但一直以来,普通高中“一切为了高考”的倾向十分严重,“千校一面”,缺少办学特色,形成了高度同质化的格局。普通高中这种单一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模式与学生、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普职资源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技术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良好的技术知识结构,娴熟的技巧技能,更重要的是强烈的探究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富于建设性的批判和创造力,其核心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技术设计等活动,技术课程应能成为激发学生探究、批判和创造欲望的良好载体,使学生的创造潜能、批判思维得到有效开发,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这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加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学校间的合作,将职高的一部分专业技术课程引入普通高中,是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益尝试。

二、普职资源整合项目与课程的开发

普职技术教育资源各有优势,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这是普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普通高中,台州一中拥有大量的理论教育资源,但是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和资源设备却相对较少。椒江职业中专则拥有大量的实践教育资源,从专业设置来看,有数控、化工、电工与电子、机械加工、汽车维修、计算机等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专业;从专业实训设施来看,有数控机床、电工电子实验室、机电一体化设备、计算机软硬件设施等。这些实践教育资源与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相关学科构成了普职资源整合项目,比如:通用技术、物理课程可与电子、电工、机械等专业整合;信息技术课程可与计算机相关专业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除了以上各专业外,还可与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整合。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在分析上述项目的基础上,普职两校合作开发了面向普通高中的职业技术选修课程,如电工技能、钳工制作、电子商务、企业网站设计和制作、多媒体技术与动画制作、计算机安装与维修、汽车实用技术、快乐数控、局域网络搭建、艺术手工、创意广告设计等。这些课程突出了技术教育的生活性、趣味性、实践性,授课教师以高级技师、高级工、技术能手等具有专业技能强项的职高师资为主,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学的需求,弥补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不足。与此相应,两校建立了菜单式与自主式相结合的选课机制,为学生提供每周4课时、一学期40课时的职业技术选修课程菜单,组织学生通过网络报名自主选课,以走校的形式加以实施。

两校还成立了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研发小组、实施与评价小组、审议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完善选课、学分认定、档案管理、教师考核、课程评价等管理制度,以确保普职资源整合的顺利开展。

三、 普职资源整合与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相关问题探究

普职资源整合为普通高中更好地开展技术教育搭建了多元化的操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作进一步探讨。比如,我们要认识什么是技术教育,在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技术教育具有哪些特征,它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在普职资源整合的框架下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目标定位是什么,等等。这是保证普职资源整合顺利实施的前提。因此,在普职资源整合中必须理清以下几组关系。

(一)“技术教育”与“劳动技术教育”的关系

“劳动技术教育”一直是我国普通高中进行技术教育的主导性概念,直到今天其概念影响依然十分强大。所谓“劳动技术教育”,人们通常将其理解为“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不可否认,所有的技术都是各种形式的劳动的技术,因此,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常常附着一定程度的技术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教育与劳动教育有着重合相通之处。但是,历史上人们对“劳动技术教育”的认识更多地倾向于对学生进行劳动态度、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劳动体验的教育,基本上属于德育范畴,即使涉及到其中的“技术”因素,也大多侧重于简单技能的培养。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普通高中的技术教育已不能也不可能停留于一般生产劳动教育的阶段,其范畴应包括技术本质、技术与社会、技术与环境等技术发展理念。我国高中新课程方案中不再设“劳动技术”科目,而设立“技术”领域,就是这种理念的体现。“技术教育”提倡的是一种思想,要求学生理解:技术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只有技术的发展,才可能推动社会前进;而技术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的创新。这种认识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去关注社会生活、学习、生产等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的症结,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新课程背景下普职资源整合最大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为普高学生敲敲打打练技术提供场地和资源设备,也不仅仅是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使学生树立起劳动的观念,而是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技术体验,更好地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技术探究能力、反思能力与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其对技术的理解,激发其创造的欲望,深刻理解技术对社会、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果离开了这个立足点,普职资源整合就将失去其存在的基本依据。

(二)“技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

由于在日常语言中人们常常将科学和技术混淆起来,这就容易导致误解,似乎科学与技术是同样的事物,技术教育存在于科学教育之中。实际上,科学和技术在本质上并不属于同一个概念。“科学教育是关注科学技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需的科学素养的一种养成教育,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整体的体系,使其内化成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行为的教育过程,从而使科学态度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2]科学的作用在于理解,技术的作用在于做、制造和实施。但是,科学和技术又像一对连体双胞胎,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促进。一方面,科学构成了当今多数技术产品的基础;另一方面,技术又为科学提供了探索世界所需的工具,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因此,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既有合作,又有各自的独特品性。一般来讲,前者具有认识功能,后者具有应用功能。就普通高中技术教育而言,它是一个既要动脑构思、设计,又要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是一个将高中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应用的试验场;是一个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技术原理和工具手段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技术教育活动使学生对于技术过程、方法和常见的技术设计、结构等具有基本的技术意识和眼光,形成技术思维。普通高中长期以来注重科学教育,技术教育则严重滞后,这为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引入职业技能课程留出了空间。如果不能认清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独特品性,就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普职资源整合对于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意义。

(三)“普通高中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职业教育,顾名思义即传授某一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它的突出特点在于它不是以传递原理性知识为主,而是以传授技能、技巧、技术性知识为主。由于技术与职业的紧密联系,技术教育成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成为职业教育的特色与标志,因此职业教育也常被称作职业技术教育,但它的目的是应对职业的需要。虽然普通高中的技术教育也具有职业入门教育的意义,但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技能类选修课并不等同于职业教育的职业定向,即它不是为了让学生学到系统的专业知识,也不是为了掌握专业技能或通过技能等级考试,更不是为了学生就业,而是要通过普职资源整合这个平台来转换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的学习模式。“技术课程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课程,它着力发展的是以技术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它力图使青少年的知识、技能和对科学的理解结合在一起,注重的是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和运用,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和理解,其核心是‘提高技术素养’。这一课程目标的确立,突破了传统的以‘单纯劳动’或‘技能培训’为主要取向的目标模式,以全新的内容体系实现了我国技术教育课程目标的根本转型。”[1]一方面,要通过“做中学”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成就感,提升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找到生发学科兴趣的研究点。因此,普职资源整合不能单纯地将普通高中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机械地叠加在一起。

综上所述,在普职资源整合中,普通高中技术教育一方面要加强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互动,打通使用职业技术教育资源的渠道,另一方面也应当保持自身的独特品性。作为普通教育的组成部分,普通高中技术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独特知识领域,其主要目的不是要培养专门技术人才,而是要发展学生以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的技术素养,以便为将来进入技术的社会做好准备。虽然在普职资源整合中也渗透了劳动意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等因素,而这些因素也可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但是其最终的目标在于通过这个多元化的技术教育平台,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技术经历和技术体验,并以此为台阶促进他们技术思维的发展和技术素养的提高,而这正是普职资源整合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教育资源整合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云计算 卫生职业教育 资源共享 应用分析

自我国2008年引进云计算,云计算就受到国内广大教育研究者的重视和关注,已成为新兴研究领域,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将云计算作为新一代IT产业研发的领域之后,引起了社会界的广泛关注。云计算凭借着其虚拟化、通用性、超大规模、可扩展性等特点,可以突破当前教育资源共享的局限性,给卫生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共享提供新途径。

1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是一种能通过网络以便利的、按需付费的方式获取计算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和服务等)提高其可用性的模式,所有资源选自共享、可配置的大型资源数据库,以无人管理和省时省力的方式获取,在网络应用中云计算具有超强的计算功能,在普通用户使用过程中能为其提供10万亿次每秒的运算速度,可以使用户便利地完成各项业务需要。相比传统服务模式,云计算是按需收费,为用户提供可用便捷的网络资源访问,并且其需要的管理工作少,无需与服务供应商交互。

云计算为最终使用者提供一种服务,而这种服务是通过共享实现的,云计算系统框架由云用户、管理系统、服务目录、部署工具、资源监控统计和服务器集群组成。不同的用户通过云用户端从资源列表中找到所需服务,通过管理系统调度需要的信息资源,通过部署工具请求、配置Web应用,资源监控按照监控和计量云系统资源使用状况做出反映,完成配置,将用户所需资源分配给用户。

2 卫生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云计算的应用

当下的卫生医疗行业发展迅速,有着丰富的临床数据、居民健康档案以及案例资源,卫生职业院校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源,但是卫生职业院校受资金和规模限制,很难购买专业化应用软件。所以将云计算引用到卫生行业机构和卫生职业院校的现有服务器,利用云计算的建设公共教学资源、专业教学资源库,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要求,油画卫生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

2.1 共享框架模型

云计算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伸缩性资源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资源需求,根据云计算体系结构,再根据卫生职业院校教育资源的实际需求和现状,建设适合卫生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共享框架模型。这个共享框架模型主要包括应用层、管理层、虚拟化层、物理 资源层,利用统一的管理中心为四个层次提供安全管理和活动监控。开发者只需要将应用程序部署在云平台上,就可以共享云服务,不用关注系统地步资源的管理问题,不仅有效的整合教育资源,还能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2.1.1 资源层

资源层是支撑卫生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平台的基础,主要是由物理资源层和虚拟资源层组成。物理资源层主要作用是整合卫生职业院校及医疗行业机构现有的服务器群,将已有的实验设备、存储设备、网络设备、计算机资源和数据资源采用虚拟技术加以整合,对所有用户提供统一的云计算服务。用户可以使用资源层的各类应用软件开发工具和各类数字换学习应用软件,解决卫生职业教育资源信息化问题。

2.1.2 管理层

管理层主要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确保每个用户使用资源能够高效、安全的运行,是资源得以共享的核心。管理层需要做的是将云计算资源实体注册成资源服务,然后根据应用层不同的资源请求,提供资源,协助用户检索可用的资源服务,同时,在用户检索资源时,管理层还要自觉进行资源匹配和调度,将用户所需的、适合用户选择的资源提供给各个用户。

2.1.3 应用层

应用层包括两个,一个是资源共享应用层,另一个是应用接口层。用户不但可以使用应用层的各种资源和服务,还可以利用中间件系统开发用户的个人空间,将自己的教学资料、课件等文件放置在个人空间中,在个人空中与他人共享。

2.1.4 管理中心

管理中心即是统一管理中心,贯穿于整个体系架构,最为常见的用户管理,包括帐号管理、用户环境配置、用户交互管理和使用计费;还有必不可少的安全管理,这在云计算中应用很重要,包括身份认证、安全审计等,剩下就是监控管理,主要是对资源应用状态的适时监控。

3 服务对象

教育共享资源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学习者以及其他机构。其中,云计算对卫生职业院校的师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有利于各个教育工作者的相互交流,从而达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的目的,对推进卫生职业教育与卫生医疗机构的深度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云资源实施开放性直播课堂,促进远程教育发展。对学习者来说,通过云服务平台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程度不同,进行个性化学习,学生利用互联网进入云资源平台,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都可以随处学习,还能与教师实时互动。有力的促进卫生职业院校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区域内各类院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发展。

4 结语

我国职业教育在目前已投入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为了为更多的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共建提供了更为便捷服务方式,将云计算融合应用。云计算它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技术,是一项新型的商业模式,它以低成本为超级计算提供服务。云计算的出现,是互联网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一个新的契机。云计算在卫生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中的应用可以改变数字化学习资源标准,实现教育教学资源自成体系,从而促进区域内各类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也是实现科学技术与教育教学结合的社会目标。

参考文献

[1]安海涛.云计算技术在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中的应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5(06).

[2]童亚琴.云计算在卫生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3(10).

作者简介

薛继成(1978-),江苏省淮安市人。研究生学历。现为江苏护理职业学院计算机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

教育资源整合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网络教育资源; Thinkfinity; 资源组织结构; 资源特点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蒋银健(1971—),女,湖南永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有技术支持的语言教与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E-mail:。

一、引 言

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如何增强网络教育资源开发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提高网络教育资源实践应用效率与效益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网络教育资源是指为教育目的而专门设计的或者能为教育目的服务的各种网上传播的信息资源、信息载体以及管理和服务体系,[1]它包括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具有开放、 互动、 共享、 传播速度快、 存储方便和内容丰富等特性,[2]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知识共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网络教育资源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网络教育的基础和核心。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定为战略目标之一,倡导通过“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手段,“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3]纲要规定了我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可供选择的路线和模式,对于促进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而起步,在近十几年的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研究者针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开展了不少相关研究,如黄琼珍等研究了高校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议建立网络教育资源管理部门和协调机构、资源建设开发与利用的规范管理、完善激励与保障机制等;[4]胡艺文等基于网络学习境脉的视角,认为网络资源建设可以从技术支持、知识组织、社会认知等三个层面展开;[5]曹卫真通过比较中美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机制、理念和策略,认为网络教育资源整合可以按决策层、组织层、技术层来分层推进;[6]汪小刚从系统建设和内容建设两个方面探讨了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发展性问题,提出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应与特色专业和课程的学习机会整合、基于资源的学习应该从控制向生态转变等策略。[7]国内研究者对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研究,为提高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效益奠定了基础。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仍受制于理念、投资和环境等条件,虽然开发了大量的网络教育资源,但是大部分仍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无论从针对性、规范性,还是从实践应用效益和效果上看,都难以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根据张敬涛等的研究,现有网络教育资源存在着结构性短缺、资源类型少、内容不系统、形式呆板、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互动共享机制、更新速度慢、有效应用程度偏低等问题,高质量、易于使用和有效满足教学需求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仍然十分缺乏。[8][9]

国外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方面,由于具有良好的投资和技术环境,重视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于网络教育资源开发过程中,进行了大量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研究。如Armatas和Rice通过对大学一年级学生运用基于网络的资源学习模式进行心理学课程学习过程的研究,建议学习环境的设计需要考虑学习者的特征,满足学习者个体差异和喜好。[10]Kirkwood调查了本科生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原因和方式,结果显示学习者使用基于网络的资源并不是技术本身的原因,而是基于各种情境因素的综合影响,特别是评价策略和教学模式的影响。[11]Napthine在研究中发现学生对网络教育资源持积极的态度,因为它们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在网络资源中能够获取课程大纲表示兴趣和支持。[12]Recker等人针对数学教师和科学教师如何搜索、获取和使用网络教育资源的案例研究发现,教师使用大量的策略搜索他们认为合适的资源,并且几乎不做改动地直接使用这些资源。[13]而Reinhard和Nelson的研究发现,教师使用网络教育资源主要是因为这个网站的特色与教师本人的教育哲学观念一致。[14]可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网络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都持有积极的态度。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应符合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能够支持教与学活动的网络教育资源最受欢迎。国外的相关研究对网络教育资源的设计取向、内容选择和组织、资源的质量保证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借鉴国外在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对于促进国内该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本文通过对美国开源网站Thinkfinity在网络教育资源的选择和组织、资源内容特点和网站运作模式等方面进行阐释和分析,为我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以及开发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Thinkfinity网络教育

资源的组织及开发模式

Thinkfinity由美国Verizon基金会与其合作伙伴共同创建。Thinkfinity的意思是“为学习(创造)无限机会”。到目前为止,为了实现这个目标,Thinkfinity共开发了一个门户网站()和十个子网站(见表1)。其中,ProLiteracy专门为培养成人的读写能力提供相关网络教育资源,其余网站则主要针对K-12的教师、学生和家长开发促进教与学的网络教育资源。

(一)Thinkfinity网络教育资源的组织结构

Thinkfinity网站中教育资源数量大、涉及面广,为了给使用者提供良好的资源使用与操作环境,Thinkfinity按照主题分门别类地存储其资源,每个主题都是一个小型资源库。例如EDSITEment人文网站中的资源分别存储在 “教学设计方案”(Lesson Plans)、“网站”(Websites)和“学生资源”(Student Resources)三大类主题中。用鼠标点击任何一个主题,使用者即可获得与这个主题相关的大量信息。如果点击进入“教学设计方案”主题库,关于“艺术与文化”(Art & Culture)、“世界语言”(World Language)、“历史和社会学”(History & Social Studies)、“文学与语言艺术”(Literature & Language Arts)等针对具体人文内容的详细教学设计方案便可供使用者按需选择。点击进入“网站”主题库,使用者便可通过再次链接,获得更多支持相关教与学活动的有效资源。

同时,基于对现代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与理解,Thinkfinity紧紧围绕促进课堂教学、课后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等三大类别进行资源组织。因此,教师、学生和家长可以从网站中的教学设计方案、交互式学习工具、录像、博客、游戏、阅读材料等获取课堂内外教学活动的支持。而教学策略、在线课程、直播/录像网络讨论会以及Thinkfinity社区论坛,则为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个性化的、适宜的条件和机会。

但是,Thinkfinity中的网站并非一座座“信息孤岛”,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从技术上保证了其门户网站和所有子网站中的资源都能够实现高度共享。使用者只要在如图1所示的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或者资源类别、年级、学科科目、教育合作伙伴等,就可以快速、准确定位所需资源。

Thinkfinity就如同一个大门一直处于开放状态的“电子图书馆”,馆内所储存的海量电子资源分门别类地储存在不同的“隔间”(门户网站和子网站)。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随时进入网站,使用馆中的资源,没有时空和地域的限制。

(二)Thinkfinity网络教育资源的特点

Thinkfinity网络教育资源除了具备开放性、多媒体性等优势外,还具备“基于标准的”(Standards-Based)和“符合具体学科内容的”(Discipline-Specific)两个典型特征。如同教师需要依据某个标准开展教学工作一样,Thinkfinity主要依据州标准、国家教育标准、21世纪技能框架(21st Century Skills Framework)和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倡导的要求等开发其网络教育资源。如科学NetLinks网站主要根据“科学素养的基准”(Benchmarks for Science Literacy)和“国家科学教育标准”(NSES)进行资源开发。ReadWriteThink则参照“全国英语教师理事会”(NCTE)和“国际阅读协会”(IRA)开发资源。建设基于标准的教育资源能够保证Thinkfinity资源的规范性、权威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实现资源的共享、重复使用, 提高资源管理、查询的效率。

为了确保资源的合适性(特别是资源的有效性和效率),Thinkfinity分别为艺术、经济、人文、数学、地理、语言、科学、历史等国家核心课程开发具有针对性的网络教育资源,以促进具体课程的有效学习(如表1所示)。以Thinkfinity中的ReadWriteThink为例。ReadWriteThink主要针对K-12教师、学生和家长开发促进语言和阅读教学的网络教育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方案、学习交互工具、课内外阅读材料、教学策略和技巧、游戏、在线课程等,并且重视面向应用的范例。例如,目前网站中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方案共有814个,内容涉及与语言和阅读教学相关的听、说、读、写、词汇、批评性思维、跨文化意识、文本分析、媒体素养、元认知等大量具体内容。如果对词汇教学感兴趣,网站中98个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基于标准的词汇教学设计方案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其中,“Acquiring New Vocabulary Through Book Discussion Groups”是一份针对3~5年级学生设计、实施、评价英语词汇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该方案在“预览标准依据教学资源教学设计相关资源”不同模块都有着非常详细的描述和具体指导,具有典型的Thinkfinity资源特征。特别是方案中的“从理论到实践”部分,从理论上诠释了学生在阅读、参与小组讨论过程中所使用的语境策略、先前知识、运用资源促进词汇意义习得的原因,成为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

基于具体学科内容开发的网络教育资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方面可以为具体学科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创设多样化的、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促进具体学科知识的深层次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教师、学生和家长在具体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采集资料的负担,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和效率。

(三)Thinkfinity网站的运作模式

Thinkfinity是由Verizon基金会和11个教育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免费教育网站。美国Verizon 基金会旨在为解决教育、读写能力培养、网络安全等问题提供技术、资金和人力资源,通过加入国际教育技术协会100联盟(ISTE 100 Alliance)、国家教育技术协会(Stat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irectors Association)、全国教育协会(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和行政州立学习官员理事会(Council for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和面向21世纪技能的伙伴关系(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等多个国际教育组织和协会获得广泛社会支持。Verizon 基金会的合作伙伴也都是美国重要的教育组织,对美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和修改具有导向作用,有些组织甚至直接参与美国核心课程标准制定,如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就是一个对美国甚至全世界的科学政策、国际项目、科学教育等的制定、实施和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的非营利性组织。

Verizon基金会正是与这些重要的组织或机构在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建设方面达成共识,分工合作又相互依赖和支持,针对各类潜在用户的需求,利用技术优势解决“数字鸿沟”现象,让每一个人都能公平、免费使用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确保了Thinkfinity网站运作的良性循环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基于对Thinkfinity网络教育资源的组织结构、内容特点和网站开发的运作模式等方面的阐释和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Thinkfinity网络教育资源的类别和组织是对现代教育教学规律思考和理解的结果,符合社会现实需要。资源开发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Thinkfinity为课堂教学开发了多种呈现方式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真实的网络教学资源,目的是为了实现更具吸引力的、更人性化的和更高效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根据沃尔伯格的观点,学习最直接地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智能、努力和教学。[15]课堂教学仅仅是学习等式中的一个方面。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特别是在21世纪学习型社会里,学习无处不在。课堂环境以外的学习(包括课后和家庭环境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延续和拓展,能够帮助学习者加深对课堂环境中所学知识、技能的理解,实现知识、技能迁移。有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学习产生的预期效果,是社会经济环境对学习所产生的预期效果的两倍”。[16]因此,Thinkfinity不仅开发和组织了正式学习资源,而且开发和组织了非正式学习资源,目的是为满足学习者不间断学习的需求。同时,教师“能提供成功学习所需的(教学方面的,尤其是动机方面的)条件”。[17]Thinkfinity网站提供了大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关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方法等方面的资源,能够满足教师终身学习的需要。

第二,“一切教育资源的创造,包括教学材料的创造及教学系统的创造,都意在能为学习者所使用。”[18] Thinkfinity网络教育资源是基于标准的和基于具体学科内容学习的,确保了资源的使用性。首先,Thinkfinity网站中基于标准开发的资源具有规范性和权威性,是值得信任使用的资源;同时基于共同标准开发的资源能够保证资源共享。如Thinkfinity网站中为培养21世纪人才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创新能力而开发的网络教育资源不仅被广泛共享,而且还为类似资源的后续开发提供了导向作用。其次,Thinkfinity基于具体学科内容学习开发的资源,能够满足广泛的潜在使用者的期盼和需要。资源的有效性和效率是使用者选择资源的重要参考因素。Thinkfinity网站中针对具体学科学习开发的资源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和学生创设真实、复杂并且信息丰富的学习环境,并在教与学的活动中促进问题的解决及绩效的提高。如Thinkfinity网站中由学科专家开发的、经过试验成熟的教学设计方案,帮助教师(特别是新手教师)获得为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创设新型学习环境的方法和策略,省略直觉的体验和失误过程,更快捷地成为行家里手。而网站中基于网络资源探索的发现式学习活动、基于计算机的模拟游戏等激发了学习者的兴趣,满足了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要,促进了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深层次学习。

第三,Thinkfinity网站的良好运行机制保证了其资源开发和建设的规模化、市场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正如黎加厚教授所言,“美国网络教育资源开发主体的多元化,为美国的网络教育资源提供了充足的经费,提供了多样化的视角,提供了丰富的内容”。[19]Thinkfinity教育资源“大家族”正是在充分发挥基金会的资金优势、重要学术组织和机构所具有的科研和决策优势的基础上联合开发成功的典型例子。

Thinkfinity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建设的特点和经验为国内网络资源开发和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建议:(1)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建设需要建立在对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开发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满足21世纪社会人才培养的教育资源;(2)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建设需要使用相对统一的规范标准,如国内基础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可以依据新课标进行,从而避免教育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教育资源共享;(3)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建设应为促进核心学科内容的深层次学习和知识迁移创造条件和机会,从而提高教与学绩效;(4)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政策、法规、资金、硬件配置、人力统筹等各方面因素,需要全社会参与。只有充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工作才能够获得持续性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6] 曹卫真.中美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比较[J].电化教育研究,2007,(4):28~32.

[2] [4] 黄琼珍,黄颖.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探究[J].高教探索,2010,(3):60~63.

[3] 教育资源建设标准(CELTS-4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B/OL].http:///html/keyanfz/doc/d.DOC.

[5] 胡艺文,陈绍东,杜超,陈美芳.网络学习境脉视角下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08,(9):80~83.

[7] 汪小刚.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发展性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7,(9):52~55.

[8] 张敬涛,李馨.论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6,(10):9~13.

[9] 沈洪.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和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7):107~109.

[10] Christine Armatas,Dale Holt & Mary Rice. Impacts of an Online-Supported, Resource-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Does One Size Fit All?[J].Distance Education,2003,(2):142~158.

[11] Kirkwood A. Getting It from the Web: Why and How Online Resources are Used by Independent Undergraduate Learners[J].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2008,(24):372~382.

[12] Napthine, Peter. A Study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A Web Resource in Supporting Student Learning on A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Course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J].Technology, Pedagogy and Education,2006,15 (1):107~123.

[13] Recker, M. M, Dorward, J, & Nelson, L.M. Discovery and Use of Online Learning Resources: Case Study Findings[J].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2004,7(2):93~104.

[14] Reinhardt J.& Nelson,B. K. Instructor Use of Online Language Learningresources: A Survey of Socio-Institutional and Motivational Factors[J]. ReCALL,2004,16(2):292~307.

[15] [16] Walberg,H.J. Improving the Productivity of America’s Schools[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84,41(8):19~27.

教育资源整合方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开放教育;网络教学资源整合设计

一、研究背景与设计目标

当前,南京开放大学现有的教学资源存在种类复杂、分布零散、系统平台异构、高质有效资源相对匮乏等问题,另外校内教育资源存放散乱(见图1资源情况统计表),系统之间缺乏关联,形成信息孤岛,导致重复建设,不便于检索使用与统一管理,严重影响资源建设的规划和推广应用见图1。因此应将孤立的、松散的系统(平台)和服务进行集成,以更加方便用户的使用,提高获取资源的效率,简单地说,就是针对多个数据库系统(平台)进行集成检索。本系统设计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整合多平台教学资源的资源仓库,并在此之上开发具有“统一检索界面、能够实现多个异构数据源联合的、开放的、安全权限的、集成管理的”检索系统。要在不同平台上实现集成检索的一种方法是建立一个新的检索平台,把多个检索请求整合到这个统一检索平台内,该平台可将用户的检索请求分发到各个异构的数据库进行处理、合并检索,最终将检索结果反馈给用户。用户可以看到检索结果来源于不同平台,却不需知道不同平台各自所采用的检索方式。对于用户看到的只是一个统一的检索界面,如图2所示。

二、整合方案

资源整合的方案是遵循相关资源组织的规范,采用相应的信息集成技术对异构数据库资源及Web资源进行搜集、甄选、组织和整理,并提供目录浏览、资源检索等服务,以构建前台检索系统和后台资源管理系统。具体方案如下:1.理清整合资源范围。资源范围应是能提供我校开放教育、高职教育、社区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将校内资源(校内异构资源平台资源)和校外资源(Internet…上可获取的相关资源)这两部分相关资源信息进行抽取、转换、处理,并汇集到一个有机整体中。2.以元数据标准描述资源。采用都柏林核心元素集(Dublin…Core…Element…Set,以下简称DC)作为资源描述标准,揭示资源的外部特征、内容特征和关系特征,根据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充。采用基于DC的资源描述框架(RDF…Resource…Description…Framework)可对结构化的元数据进行处理,使得异构平台资源数据的转换成为可能,使得不同平台或系统间的信息可以共享和交换,有效提高资源整合的效率。3.按学科分类、主题词表为资源标引。学科分类、主题词表都是从内容角度去标引资源的方法,对资源进行描述,为资源的浏览与检索提供依据。利用学科分类能揭示出资源所涉及的学科领域门类,利用主题词表以保证资源描述的准确性,显示出资源间的相互关系。4.构建资源管理标准及系统。为保证资源整合的有效性,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需要建立资源的选择与评价标准、资源的组织与描述标准。有了相应的资源管理标准,就要在此基础之上开发资源管理系统,以实现对整合资源的有效管理。5.提供检索功能。在整合后的资源仓库基础之上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统一的查询界面以检索相关资源。

三、系统设计

资源整合构建采用基于联合数据库的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为基于“核心元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将不同平台数据库内信息资源的元数据记录汇总为一个新的数据库,它是用户检索请求执行的前提,需要提供指向相关资源的访问地址。由于各平台元数据类型各异,构建的元数据库需具有一套统一的标准,作为整合异构平台元数据形式的依据。当不同的信息资源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发生改变时,元数据库中的元数据也要作相应的修改,以与保证其信息的同步性。根据各个资源平台资源更新的周期与频率,采用后台定期更新元数据库的模式,而不采用即时更新的模式。资源整合系统的逻辑设计主要由四个层面组成:信息源层、加工处理层、资源集成层和信息查询层,如图3所示。1.信息源层。信息源是整个资源整合系统的资源基础。主要来源于两块:一块来源于存储在本地服务器的自建资源、校内异构平台资源(如南京学习在线、万方视频、NERC南京分中心平台等);另一块来源于因特网公有资源,主要来源于国家开放大学网站、江苏开放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各开放大学共享的教学资源。2.加工处理层。加工处理层将不同来源的资源按照事先设计的元数据标准进行抽取、转换、处理,创建资源数据。对于校内资源采用不同的数据抽取技术和转换技术,并按相应元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直接转入资源数据仓库;对于校外因特网资源,首先采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相应资源数据,然后根据相应的资源组织体系进行数据标引,以构建网络资源索引数据库;接着采用自动或人工的方式进行转换和处理,以形成标准的元数据;最后对资源进行相应的筛选、整理、导入资源数据仓库。3.资源集成层。资源集成层主要是将经过加工处理的校内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汇总到一个统一的资源数据仓库中去,对于资源的增、减、检查以及对资源的统计等功能通过资源管理系统进行管理与控制实现。4.信息查询层。查询层主要作用是为用户提供统一查询检索的界面,是用户查询获取资源的桥梁,是实现资源整合的目标体现。对于资源整合系统的实体设计主要由两个系统和一个数据仓库构成。如下页图4所示。面向终端用户的检索系统是一个统一的资源检索平台,实现对于南京开放大学现有教学资源的一站式检索;面向管理者的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对资源的导入、管理、转换、统计、分析等功能。数据仓库的相关数据设计是基于DC标准,并参考NERC分中心资源数据库设计。

四、核心元数据设计

核心元数据采用Dublin…Core标准,它是一个可遵循的通用标准,…是一个Web资源体系结构元数据解决方案。因为它的内容较少,使用简单,且具有广泛的支持基础,所以本系统的元数据标准采用基于DC的标准,并对它作了相应的修改和扩展,如表1所示。按元数据的标准,对于异构数据库,找出与元数据表中数据字段的对应关系,将不同平台的资源数据抽取到一个基于元数据标准的数据库中,然后通过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数据与资源的关联,并扩充导入到资源数据仓库中。对于网络资源,首先按资源的名称、资源的作者、资源的主题或内容、资源的URL等信息进行“爬取”,然后将其导入网络资源索引库,经过、筛选、加工、标引后导入到资源数据仓库中。

五、总结

本系统所设计所采用的资源整合方式对于南京开放大学目前来说是一个合适和有效的资源整合方式,一方面它对资源数据和信息链接进行了整合,另一方面在资源整合的范围上从学校内部延伸到外部,从本地异构信息源拓展到Web信息源。对异构数据库信息和Web信息的抽取、转换、标准化的处理,为构建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数据仓库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方案。资源整合系统的构建解决了学校资源建设的信息孤岛问题,使信息的整合从分散到集中,为用户提供了统一检索平台,实现资源一步到位的获取。

【参考文献】

[1]毕强.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沈涌.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策略与服务共享模式研究[C].吉林大学,2009.

教育资源整合方案范文第8篇

随着学分制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对国外改革经验的扬弃,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的“自由选择”对高校课程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收费管理、后勤服务管理等提出了重大挑战。深化学分制改革,必然触及到学分制收费、学分成本、学分定价机制、资源配置、教育竞争等重大问题,这些都对高校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课题。

一、学分制改革与学分制收费制度创新

学分制是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弹性教学计划,“自由选择”是其根本特征。它以“学分为计量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取得最低学分为毕业标准的教学制度”。高校是提供各种教育服务产品的“教育超市”,每种教育服务以“学分”为单位计量。学生在国家和学校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下,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社会要求和对教育服务产品的认识,对课程和“学分”做出灵活、多变的选择、组合、调整。它改变了高等教育服务原来的衡量单位――“学年”,也改变了高等教育服务原来的提供方式――“一体式服务”,即按学制打包式提供。学分制把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服务产品进行再分类、分级直至“单个”提供,分别计量,这必然要求按“学分”计价和收费,要求高校开展收费制度的变革。

二、学分定价机制与学分成本核算

教育收费是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国家要实施宏观管理,高校要实现成本补偿,学生要考虑承受能力,如何建立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和分类指导意义的学分制收费标准评估体系以及如何科学核算高等教育服务的成本是摆在创新组织者面前的难题。

目前的学分制收费实质是学年制收费的简单换算。国家按学年核定收费标准,学校根据学年费用标准和学制计算出该届学生的总学费标准,再根据毕业所规定的最低学分数计算出单位学分收费标准。这种学分价格是外生的、机械的、固定的和不科学的,与高校教育服务成本核算没有对接。其定价机制是变相的学年制收费定价机制,不能适应学分制的进一步推进。

笔者认为,学分制定价的目标方案应该参照企业产品的定价机制,核定不同种类、型号、批次、级别的教育服务产品的教育服务成本,根据该产品所包含的教育服务量――学分数核算出标准学分成本,并在标准学分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根据学生需求偏好、教育服务的特殊价值、学校的特殊目的综合衡量后对学分进行定价。当每一个标准学分的成本价格确定后,学生根据所修完课程的学分,计算出该课程的价格;再把完成某一学位所修的各门课程价格相加,便可以得出取得该学位的成本价格,即攻读某一学位的学费总额。这种学分价格是内生于教育服务过程的,是与高校教育服务成本紧密联系的,其定价机制充分体现了教育服务提供方和需求方的权利和义务。

可见,学分制收费制度创新的核心是学分制收费标准的确定,即学分定价问题,而学分定价的重要前提是教育成本核算。无论是宏观决策还是微观管理,教育成本资料都是至关重要的。关于培养成本的具体构成,国内外理论界的认识不尽一致。在实践层面,特别是以培养成本作为高校学费政策制定的依据方面,则缺乏被政府、高校、社会等各方所公认、具有法定效力的培养成本构成项目与标准。而且从不同的角度考查高校培养成本,会得到差异很大的结果。比如,以学校实际支出为基本依据计算的“生均实际培养成本”和以目标成本作为学校培养成本计算的“生均目标培养成本”,前者反映了学校的实际培养水平,后者反映了学校将要实现的目标。以哪个作为制定学分制收费标准的依据更为合适呢?笔者认为,应加强学校实际支出水平的核算,再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调整相关成本项目,得到生均实际培养成本。以生均实际培养成本为基础,结合高校发展规划和办学目标,参照生均目标培养成本,拟订相应的学分制收费标准。

在教育培养成本的具体核算中,高校根据各自的条件对成本核算单元、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的内容做出不同安排。在成本核算单元上,可以选择学校、院系、专业、课程或者教师等;在成本核算方法上,可以选择是现行会计资料调整或者是建立一套教育成本核算制度,进行独立的成本归集和核算;在成本核算的内容上,不同的学校、院系、专业、课程或者教师,可以有不同的成本核算项目。

另外,以学分为单位进行教育成本的核算比以学年为单位进行教育成本的核算更复杂,在技术上要求更精确。各高校有一个方案的比较、鉴别和选择过程,应按照国家收费政策的要求,结合自身管理需要和管理水平,探索适合自己的学分定价机制和成本核算方案。

三、学分差别定价与教育资源整合

学分定价机制内生化既能提供合理的学分收费标准,又能以价格杠杆推动高校教育资源整合,促进“学分超市”的繁荣。

(一)学分差别定价是可能的

1.学分制收费至少已经在形式上给了学校更多的“自主定价”权。学校可以在不突破国家学费限制标准的前提下,自行决定学分价格。而且,学校可以在赋予不同课程不同学分数的变通下,提高或降低某门课程的价格。2.“学分”划小了教育服务产品的衡量单位,各种产品的差异性得以彰显。3.学分成本的核算使“产品差异性”在“价格”上得到体现。

(二)学分差别定价能促进高校教育服务的竞争

差别定价的核心是“按质论价、优质优价”。学分价格高,对学校贡献大,“教育服务”提供主体的利益相应地增加,这必然促使校内提供教育服务的不同主体之间展开竞争。这种竞争在不同院系、学科、专业、课程甚至不同教师之间广泛存在。在校际选课、就业压力、生源争夺普遍存在的情形下,这种教育服务竞争自然而然地延伸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和不同社会声誉的高校之间。

(三)学分差别定价能促进“效益”导向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的形成

鉴于篇幅,笔者只讨论教育服务竞争引起的高校内部教育资源配(下转第77页)(上接第59页)置和整合问题。高校教育服务竞争局面的形成,有两个前提条件。1.“质、价”评估、考核体系的建立,即校内教育资源利用的成本效益分析和评价体系。学分定价和学分成本核算为绩效评价提供了基础条件。2.优质优价优投入机制的建立,即在新一轮教育服务提供上,以价格为信号,按需定产,以销定产;在新一轮教育资源配置中,投入方向、投入规模必将倾向于效益高的教育服务项目,使优质“教育服务”的扩大再生产有足够的财力保障,从而达到校内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四)学分制和学分制收费改革推动了高校教育资源的整合

上述学分差别定价与教育资源效益配置机制对能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并通过“优价”获得更多学校收入的提供主体的支持方式主要是通过资源配置的增量调整。实际上,“学分超市效应”的进一步扩展还会推动高校内部教育资源存量的整合,包括专业淘汰、专业合并、专业交叉,课程层次细分、课程特色化、课程内容融合,教学实验科研基础和综合平台、大型综合实践实训基地等教育资源存量整合现象会相继出现。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