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超声诊断学的临床应用

超声诊断学的临床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超声诊断学的临床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超声诊断学的临床应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超声;临床;沟通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7-051-01

超声诊断学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新设备新方法的不断出现,超声科科为临床科室诊治提供的帮助越来越大,超声科与I临床科室的联系日益密切。但是,目前许多医院存在超声科的质量控制着眼于本科室内部的现象,而往往忽视了临床科室许多重要影响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如:患者的饮食、习惯、作息等情况都会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不符合实际的检查验结果,是导致临床发生误诊无证的重要因素之一。0所以加强超声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是超声科室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10年来我国超声医学有非常迅速的发展,一些较大医院超声科仪器设备已赶上或超过了先进国家的设备。其次是检查方法学的更新,新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使检查质量有很大提高。对超声科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实验室认证,是保证超声检查质量的核心。CDFI认证在国内已实施多年,实践证明,其在规范科室室管理,保障实检查结果质量,提高人员素质等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结合自己科室工作的特点,建立健全科室工作规范和流程;加强科室工作人员责任心;科室内质控;纠正措施;质控记录等。其中每一项内容都对其实施的各环节写出详细的书面资料,而且要认真执行,并作好记录。

一、与临床医学结合是超声科的需要

超声诊断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密不可分,超声诊断工作的核心是检查质量问题,为此超声科负责人应主动与临床科室交流、沟通、对话、协作:

1.核心是超声诊断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调检查的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的管理。

2.检查医师更应主动走出去,到临床科查看病人或病例,对检查过程中的可疑结果,进行调查跟踪核实。

3.超声科主动参与协作:由超声医学的地位与作用,说明超声医学的任务绝不仅是被动地提供声像图或结果。过去很长时期,超声科科被定位于“辅助科室”。

4.学习临床知识加强临床意识:超声医学的特定地位决定了它们必须与临床保持双向联系。超声科除了加强自身建设,还必须加强临床意识。超声科应改变现有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引进医疗系毕业生,或选调临床医生到超声科工作,有助于加强临床意识,才能更好地使超声科的工作与临床诊疗工作紧密结合,提高超声诊断的整体素质。

二、临床医生对超声项目深层次的理解及横向知识略显不足

临床医生主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时对超声项目深层次的理解及横向知识略显不足,不能充分理解其意义。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超声医学的学习和认识,随时加强沟通,才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刚刚毕业的医学生,他们对现有超声项目的临床意义认识、理解不够深,只停留在教科书上,它的内容往往滞后于临床医学和超声医学的发展,很多新技术、新项目更新很快,而对检查项目的方法学了解不够。故更有必要加强对超声医学的学习,或直接向超声人员请教,或去超声科进行若干周的见习。请检超声负责人,特别是请超声医师到临床科定期做专题讲课,特别要着重讲新开展检查项目的临床应用、方法原理和临床意义、影响因素等知识,使临床医生做到心中有数。

三、取得医护人员及有关人员的支持

超声诊断学的临床应用范文第2篇

1.1比较影像学概念

比较影像学是指以不同的成像设备为手段,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对疾病不同的影像检查进行综合比较,从而采用最有诊断价值的、最优先的影像检查方法。比较影像学教学模式是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以医学影像学为中心,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出发,将疾病相关的基础学科(如解剖、病理和生理)、临床学科、影像技术学和影像诊断学等相关学科有机结合起来的综合教学方法。

1.2医学影像学见习引入比较影像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不同的影像检查技术其成像原理是完全不同的,这导致各种影像学方法具有其特有的优势及劣势。因此,针对不同疾病,甚至是同一种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不尽不同。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常过分强调影像学中某一种方法的优势,而忽视了其他影像检查方法的特长,使学生所获取的影像诊断知识比较片面,在日后的临床实践中面对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出现选择困难。因此,我们在讲授时应注意比较教学法的应用,强调各种影像检查技术在不同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和不足。比如,冠心病的影像诊断技术包括超声、冠脉CTA、冠脉造影、SPECT等。冠脉CTA和冠状动脉造影都可以了解冠状动脉有无狭窄、闭塞等形态学改变,不同的是CTA不仅可以了解狭窄程度,还可以评价斑块的情况,不足之处是假阳性率较高和不能进行治疗。DSA是诊断冠脉狭窄的金标准,同时可以进行介入治疗,但该检查方法具有创伤性且不能观察斑块情况。这两种检查方法共同的缺陷是不能反映心肌局部的血流灌注与心肌细胞的活性,而SPCE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灌注显像不仅可以诊断有无心肌缺血,还有助于判定缺血是可逆性或不可逆性,以及冠状动脉的贮备功能,但无法评估冠脉形态学改变,包括管腔和管壁斑块。不同的影像学检查对不同疾病,甚至同一种疾病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优势互补但不能相互替代。比如同样是脑出血,不同出血时期影像学检查的敏感性不同。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而在亚急性期和慢性期,MRI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在影像学实习中采用比较影像学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医学生了解到不同影像检查在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诊断价值,更重要的是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医生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更为合理准确的影像检查方法,既能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又能对疾病进行确诊及定位。

2传统影像学诊断学见习模式的弊端

既往我院医学影像学见习多采用传统模式,以典型的影像教学胶片和观片灯为主要教具,先复课理论知识,然后学生分组阅片、讨论。近年来,各种影像设备飞速发展,影像新技术及新方法层出不穷,影像诊断涉及的教学内容随之越来越广。一方面,传统的胶片因数量有限,已无法承载现代医学影像所蕴含的大量影像学信息,无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同病异征”和“异病同征”等抽象的影像学概念。另一方面,比较影像学教学模式需要从临床应用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将不同的影像技术所产生的图像、相关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等信息结合起来,综合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检查申请单上相关的信息非常有限,学生无法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无法实施比较影像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此外,传统教学胶片一些固有的缺陷,如大小固定,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看清图像,使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3PACS/RIS在影像见习教学中的作用及优势

PACS-RIS(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RadiologyinformationSystems,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放射科管理信息系统)是以高速计算机设备及海量存储介质为基础,以高速传输网络连接各种影像设备和终端,管理并提供、传输和显示原始的数字化图像及相关信息。我院PACS主要由服务器、集线路及各种工作站组成,为系统提供图像的主要科室包括放射科(X线、CT及MRI)、病理科、超声科、核医学可和内窥镜室等,同时该系统与放射信息系统(RIS)和医院信息系统(HIS)实行无缝连接,从而方便检索其他相关信息。PACS-RIS系统一方面在临床诊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极大地方便了影像教学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PACS网络能够同时显示多种影像检查结果,如X线,CT,MRI,便于学生比较多种影像学技术的优势与不足,通过同一疾病多种检查技术优选,提高学生的比较影像学诊断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2)PACS网络教学具有实时、多样化特点,而且病例丰富,资料完整。(3)PACS网络可为典型教学图片的收集提供全新的数字化图像,从而快速便捷地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提供原始素材。(4)PACS网络采用电子化格式存档影像诊断报告,便于学生查询、比较以往影像学资料。

4.借助PACS/RIS实现比较影像学的见习教学模式

现代化大型医院基本上都完成数字化建设,一个医院就是一个局域网。PACS所采集、传输的医学影像信息占医院信息的80%,同时PACS又与RIS、HIS无缝连接,使在影像科实习的同学有机会接触到患者所有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引导学生借助医院网络进行学习,提高临床综合诊断能力。

4.1同一种疾病不同影像学方法间的比较

同一患者在我院所做的所有影像学资料均可在PACS系统中检索到。在影像科实习的同学,就可以运用影像比较的方法找出该疾病不同影像表现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包括x片、CT、MRI、超声、核医学及DSA,了解不同影像检查的成像基础和相应的影像表现所反映的解剖、病理、生化等信息间的联系,然后有针对性地剖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影像表现,促使学生从本质上分析疾病,同时多角度分析疾病的成因、发展及预后等相关影像学表现,最终全面认识某一疾病。

4.2同一种疾病不同患者间、不同发展过程的比较

同一种疾病所有的影像学征象很难在一个病例中全部体现,往往需要通过不同的病例来观察其各种影像学特征。通过PACS系统实习同学很容易检索出患同一疾病的所有患者。比如在实习胶质瘤的影像学特征时,学生可以在PACS上输入“胶质瘤”,就可以检索到特定时间段所有胶质瘤患者影像资料,从而可以学习不同类型、不同病理级别的“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特征,通过比较理解“同病异影”,全面有效掌握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利用PACS-RIS系统可对同一疾病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像检查资料进行比较。比如肺结核病程长,病理改变多样,从渗出、增殖到变质往往进行多次X线平片和或CT检查。对于实习同学,这些图像图片资料均可在网络上搜索到,通过PACS的多幅显示功能,就可以比较病变不同阶段的影像变化,从而了解疾病在整个进展和转归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及临床等方面的变化。

4.3影像学表现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之间的比较

“异病同影”的存在使得影像学诊断往往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而这些信息在影像检查申请单很难全面反映。作为影像科实习的同学,在阅读完影像资料后,往往需要了解更多的临床资料,此时我们就可以进入HIS,搜索相关资料,综合分析。重要的是,通过PACS/RIS系统可以查询病理结果,作为实习同学就可以通过病理结果验证影像诊断,通过影像-病例对比分析,提高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技能。

5结语

超声诊断学的临床应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超声波;医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R773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71-01

医学中的应用医学中各种先进的技术我们不不少见,其实超声波的技术在医学中应用也是相当之广泛的,超声波医学跟声纳有部分的类似性,超声波直接穿透我们的人体(超声波具有超强的穿透能力),当其进入我们人体的时候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个过程其实就像是一个传递的过程的道理是一个样的,当能量在介质中传递的时候会随着在介质中不断消耗而产生一定的能量损耗。在我们人体中有不同的内部结构以及构造,在不断的衰减或者损耗中也是不同。因此在反射以及折射的过程之中也会有不小的差别。超声波折射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专门的医学精密仪器进行检测,结果进一步的处理我们把所有的数据反映在显示屏上,根据数据的显示我们可以判断各种组织是否有异样。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它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科学家们将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我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当声波的振动频率大于20000赫兹或小于20赫兹时,我们便听不见了。因此,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通常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波频率为1~5兆赫兹。

超声和可闻声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一种机械振动模式,通常以纵波的方式在弹性介质内会传播,是一种能量的传播形式,其不同点是超声波频率高,波长短,在一定距离内沿直线传播具有良好的束射性和方向性,目前腹部超声成象所用的频率范围在 2~5兆Hz之间,常用为3~3.5兆Hz(每秒振动1次为1Hz,1兆Hz=10^6Hz,即每秒振动100万次,可闻波的频率在16-20,000HZ 之间)。

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一般要发生反射、折射以及多普勒效应等现象。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发生声能衰减。因此超声通过一些实质性器官,会发生形态及强度各异的反射。声束通过肿瘤组织,声能的吸收和衰减现象也比较明显。由于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及解剖情况的不同,对超声波的反射、折射和吸收衰减也各不相同。超声诊断就是根据这些反射信号的多少、强弱、分布规律来判断各种疾病。超声在医药学的各个领域,诸如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制药业、微生物学、卫生学及外科、口腔科等,都有应用,并取得飞速发展,从而产生了超声医学这一分支学科。

超声诊断与超声成像:

1942年超声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以来,超声检查已逐渐成为诊断学领域里非侵人性检查的主要方法之一。最初用于医学目的的一维超声,功用就像一把尺子,仅限于测量器官的大小,例如眼球直径、大脑直径等,对医生判断病情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20世纪70年展起来的二维B型超声成像技术,则极大地扩大了超声波的临床应用范围,提高了医学诊断水平。尤其是在1950年被应用于妇产科之后,B超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在这一领域里大放异彩,成为现代化妇产科医院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了许多帮助。近几年来,医学超声成像系统向更高层次发展,其目标主要是:利用更多的声学参作为载体,以获取体-126. 2004年10月下半月版中国西部科杖内更多的生理、病理信息;提高图像质理,使图形清晰;显示更为细微的组织结构。从工程技术角度看,医学超声成像在彩色血流测量技术、数字化波束形成技术、谐波成像技术、三维超声等方面的发展特别引人注目。

超声治疗:

超声波是机械波,它的生物学作用有三种:

(1)机械作用: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交替压缩与伸张,形成了压力变化,这就是机械作用。它对增强组织渗透、提高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刺激神经系统及细胞的功能,均有重要意义。

(2)温热作用:超声波的产热过程,实际上是机械能在介质中转变成热能的能量转换过程。超声波的热作用,可引起血管功能和代谢过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反射,在人体组织产生各种效应。

(3)化学作用:超声波的生物化学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如影响酶的活性,加速细胞新陈代谢,刺激人体细胞合成等。

以上超声波的机械作用、温热作用和化学作用的结果,使局部组织细胞受到微细按摩,使局部组织分层处温度升高,细胞功能受到刺激,血循环增进,组织软化,化学反应加速,新陈代谢增加,蛋白分子和各种酶的功能受到影响,pH值变化,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改变等,并通过神经、体液途径而产生治疗作用。

【小结】超声在医学上的应用还有很多,如超声药物透人疗法、超声雾化吸人疗法、超声外科、超声美容及超声减肥、超声碎石等。随着科研人员的不断深入的研究,超声波在医疗方面还会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若,汪荫棠.超声治疗学.

[2]吴恩慧.影像诊断学.

超声诊断学的临床应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乳腺;肿瘤;诊断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患者群越来越年轻化,严重危害妇女的健康。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关键。医学影像学对乳腺癌的检出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乳腺影像诊断学的发展主要在近30年,随着各种影像新设备、新技术的出现,使乳腺的影像检查有了更广泛的前景,合理应用各种检查手段成为重要问题。

1 X线检查

在众多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中,乳腺的X线摄影检查仍然是最为有效、经济的方法。据美国癌症学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共同研究的结果表明:乳腺X线摄影检查比最具临床诊断经验的医师早2年发现早期肿瘤。它可以发现59%的直径在1.0 cm的非浸润型癌瘤和53%的浸润型癌瘤。采用乳腺X线摄影进行乳腺癌普查,可以使其死亡率降低30%~50%,如果仅用常规体检作为乳腺早期癌的普查,则死亡率仅能降低18%。因此,在一些国家,全国范围内的乳腺X线摄影已经作为乳腺癌的普查项目被广泛应用。甚至认为乳腺摄片是30岁以上、有乳腺癌症状的女性乳腺癌影像学诊断的金标准。X线摄影普查已经成为预防医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X线片中乳癌的特征,边缘模糊毛刺或“触角”肿块、高密度结节或星状阴影。另外,X线摄片对钙化的检出最具优势,检出率约占40%,是诊断乳癌的重要X线征象。层叠细沙样、短棒状、不规则颗粒状、半环或斑片状、钙化量多广泛或簇状密集为常见钙化形式,有资料认为5~10枚/cm以上钙化灶聚集癌的可能性很大,单纯簇状钙化是乳癌早期的或唯一的重要征象。但X线摄片对于接近胸壁和致密型乳腺的小癌灶易于漏诊。乳腺X线摄影技术 乳腺X线摄影技术的质量控制,对乳腺病变的X线诊断至关重要。近年来由于高新技术的应用和设备的更新、引进及投照条件的改善,乳腺X线摄影检查与20世纪60年代比较,有了很大的进步。目前均采用自动曝光控制装置,计算机自动冲洗程序等先进技术,使乳腺摄片的质量不断提高。数字乳腺摄影动态范围宽,对比分辨率高,能对图像进行多种变换,特别适合乳腺组织的检查,所需辐射量少,而且能更早发现病变。数字乳腺摄影有助于计算机辅助诊断,能准确检出微小钙化灶,提高判定乳癌的可靠性。数字乳腺摄影能支持远程会诊,将图像资料以数字形式传送,能满足远程会诊必需的数字影像资料,从而正在逐步替代钼靶乳腺摄影。

2 超声检查

乳腺X线摄影仍然是占统治地位的乳腺影像学检查方式,而B超扫描则在临床成为广泛应用的一个辅助诊断方式。20世纪80年代超声检查乳腺采用塑料袋灌装水囊和水槽式扫描,发展到今天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探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量多普勒超声等技术的临床应用,以高清晰度二维图像及彩色血流特征、检查无创、快捷、重复性强、鉴别囊实性病变的准确性高等优势被公认。随着高科技超声软件的不断开发,对直径1 cm以上乳癌的检出和定性已提高到新水平。乳腺的B超检查可以帮助分析在体检中或乳腺X线摄影中所发现的可疑病变。这种高频、聚焦检查方法对于东方女性乳腺内脂肪组织少、腺体多的小有不可缺少的补充作用。对乳腺X线摄影照片中边界清楚的结节进行评估。可以帮助鉴别肿块的囊、实性,有助于肿瘤的分期(检查腋窝、锁骨上下、肋间淋巴结)。当体检所见和乳腺X线摄影之间有不符合的情况时,B超检查有助于分析病变。在体检有所发现而X线片阴性时,尤其是致密型乳腺,B超能显示有或无病变存在。同样,在乳腺X线片发现不清楚的阴影时,B超检查可以肯定或排除病变的可能。B超检查有利于比较细致地观察因解剖原因不能为乳腺X线摄影所显示的病变。如近胸壁的肿瘤、腋窝深处的淋巴结等。可以为触摸不到的乳腺病变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及手术前的金属丝定位。评估有损坏的硅酮乳腺植入物的状况。对于不宜进行X线检查者,可以先行进行B超检查。乳癌腋淋巴结组织学有转移,超声腋淋巴结转移特征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临床触诊和X线摄片。

3 MRI检查

1982年MRI应用于乳腺检查。越来越多的研究说明MRI是乳腺影像学综合诊断的必要手段之一,可显著提高早期乳癌和多源性乳癌的检出率。使用正确的技术和特制的线圈,在某些情况下是很有价值的。同时,静脉推注造影剂后,动态观察增强的形态可以提供重要的鉴别诊断资料。恶性肿瘤总是较良性肿瘤增强快,而且强化明显。癌肿边缘呈不光整的星芒状,也可表现锯齿状或长毛刺状,以及癌向后浸润的情况。乳癌的MR增强与血管生成、肿瘤增生的活动性、恶性程度及侵袭性相关。动态MR可以反映肿瘤的微循环,对血管参数可以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对肿瘤的解剖结构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并对淋巴转移的评价明显优于传统的组织学方法。不足的是检查程序复杂费时,价格昂贵,成像质量受呼吸影响较大,对癌肿内钙化灶显示欠佳,不能作为独立的诊断方法。

磁共振波谱分析是检测活体内代谢和生化信息的无创性技术。1973~1974年,开始应用磁共振对离体标本进行波谱测定。目前波谱分析软件包与高场强磁共振成像系统配套使用进入了临床应用阶段,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有了显著进展。研究证明了胆碱水平升高是乳癌的波谱标记这一假说,是诊断乳癌的重要标准[1]。多种MR技术联合应用能提高乳癌诊断的准确率,因此,MRI诊断和鉴别诊断乳腺病变中具有潜在独特的应用价值。

4 CT检查

CT检查乳腺是先进影像技术之一。1977年首次报道应用CT检查乳腺疾病。乳腺CT检查目的主要是用于晚期肿瘤的侵犯进行分期;手术后、化疗后局部触诊不易明确的病变;因已发生纤维化影响诊断的特殊患者等。CT对乳腺局部解剖结构能提供详细资料,尤其是对比剂强化后扫描使致密型乳腺癌的检出率高于钼靶乳腺摄影。增强CT能显示癌肿血供分布特征,提供增强峰值、灌注量、组织动脉增强比,能正确评价腋窝淋巴结转移和引流的情况,观察癌肿侵犯胸壁、肺和纵隔的情况。乳癌CT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软组织块影,多数为实质性不均匀高密度,周边为毛糙不齐的毛刺样改变,癌肿局部皮肤增厚、皮下脂肪层消失。有学者认为[2]乳癌血供丰富,强化明显增高,CT值成倍增加,是诊断乳癌的重要标准之一。CT对隐性乳癌和早期小乳癌有较高价值,研究表明CT薄层扫描能发现直径 0.2 cm的癌灶。CT能较好评价腋下、胸骨周围淋巴结的情况。结合螺旋CT表面覆盖法,扫描时间短并能三维重建显示病灶立体空间形态,可得到更多的诊断信息。缺点是对癌肿内微小钙化灶显示不够理想,存在对比剂过敏的危险且价格昂贵,技术操作过程复杂,有一定放射损伤,不能重复检查。

参考文献

超声诊断学的临床应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2D声像图;小乳腺癌;乳腺增生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a)—0117—02

乳腺疾病是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在全球女性乳腺癌肿瘤中一直居首位。随着超声检查仪器性能的提高,也大大提高了乳腺结节的检出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显示肿瘤的形态学改变,并且可显示乳腺肿瘤内部的血管分布及彩色血流信号[1]。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小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的特点,旨在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乳腺癌与乳腺增生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2月于本院行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569例,均为女性,检出肿块327例,其中肿块直径≤2 cm者132例,行手术及病理确诊64例。其中,乳腺增生患者49例,年龄20~65岁,平均(33.1±6.7)岁;乳腺癌患者15例,年龄25~67岁,平均(35.8±9.6)岁。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飞利浦飞凡彩色多谱勒超声仪,频率为7~12 MHz。采用直接检查法,患者双臂上举放于枕后,充分暴露双侧腋窝、,进行2D扫查。如发现结节则重点扫查,观察其形态、边缘、钙化灶、内部回声及后方回声、组织浸润及纵横比等指标,并进一步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血流信号,适当调节彩色增益及彩色多普勒的量程,使血流显示最明亮,在血流最丰富的切面后,记录相关数值,包括收缩期峰速值(SPVmax)与阻力指数(RI)等血流参数,并对病灶内血流信号进行评级。由2名及以上熟练的B超医生同时进行分析。

1.3 评价标准

根据Adler等[2]半定量法将血流分为4级:0级,病灶内完全没有血流信号;Ⅰ级,少量血流,可见1~2个点状血流信号;Ⅱ级,中量血流,可见1条重要血管,其长度可接近或超过病灶半径或不超过4条小血管;Ⅲ级,丰富血流,可见4条以上的供应血管或血管相互交织成网。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及Fisher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小乳腺癌与乳腺增生患者2D声像图病灶形态特征比较

小乳腺癌病灶形态呈现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滑、病灶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组织浸润、纵横比≥1的特点,与乳腺增生病灶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2.2 小乳腺癌与乳腺增生患者血流分级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比较

小乳腺癌患者SPVmax及RI值均高于乳腺增生患者,血流分级以Ⅱ、Ⅲ级为主,与乳腺增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妇女乳腺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高发病因未明确,多数认为可能与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的现代化演变有关[3]。乳腺增生好发于年龄为30~40岁育龄妇女,此时卵巢功能进入紊乱期,黄体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刺激乳腺的导管及小叶上皮层在月经周期来潮时而发生异常增生变厚。乳腺癌具有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特点,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手段。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影像特征有存在重叠显现,尤其对小乳腺癌(最大直径≤2 cm),鉴别诊断困难,因此探讨小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的特征性超声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显示,2D声像图中小乳腺癌病灶形态呈现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滑、病灶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组织浸润、纵横比≥1的特点,与乳腺增生病灶比较,差异显著,这与罗艳娣[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中,恶性肿块内微小钙化点是X线和超声诊断乳腺癌的共同特征表现[5],超声对乳腺癌中的微小钙化检出有时甚至高于X线摄影[6],提示散在的微细钙化灶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更具有价值的阳性指标。

本研究通过对小乳腺癌与乳腺增生患者血流分级比较发现,小乳腺癌患者血流分级以Ⅱ、Ⅲ级为主,与乳腺增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临床将SPVmax≥20 cm/s,RI≥0.7作为恶性肿瘤的阳性诊断指标[7]。本研究结果显示,小乳腺癌患者SPVmax均值为(27.92±5.38) cm/s,RI值为0.79±0.17,均明显高于乳腺增生患者,这可能与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快、代谢率高等生物学特点有关,与国内文献报道相符[4,8]。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对乳腺疾病从2D声像图病灶形态特征及彩色血流图特征进行有效的鉴别检查,值得进一步探讨,以早期诊断乳腺恶性病变。

[参考文献]

[1] 江艳丽.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3):336—337.

[2] Adler DD,Carson PL,Rubin JM,et al. Doppler ultrasound color flow imaging in the study of breast cancer: Preliminary findings[J]. Ultrasound Med Biol,1990,16(6):553—559.

[3] 朱启霞. 妇女乳腺普查1389例结果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4):421—422.

[4] 罗艳娣.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J]. 肿瘤防治研究,2010,37(8):935—937.

[5] 冯薇,李桂花.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3):83—84.

[6] 袁杰,朱也亮,陈荣根,等. 乳腺导管疾病的高频超声诊断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10):731—733.

超声诊断学的临床应用范文第6篇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087-01

1乳腺癌流行病学

1.1 中国乳腺癌流行病学数据[1]: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和病死率都还不算高。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最近的估计,每年中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12..6万,标化发病率为18.7/10万,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每年中国女性乳腺癌死亡3.7万,标化病死率为5.5/10万,也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预计未来十年无论发病率还是病死率都将呈上升趋势。根据第三次全国死亡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乳腺癌病死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

1.2中国乳腺癌流行病学趋势[2]:我国乳腺癌流行病学的特点为:(1)乳腺癌患者病死率近十年来保持上升的趋势;(2)< 45岁女性乳腺癌病死率持续上升;(3)大城市发病率高,而中小城市或农村发病率增长快;(4)女性乳腺癌年龄发病率曲线在乳腺癌高发地区和低发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反映出了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作用的不同。

2 影像学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乳腺X线摄影、超声、MRI与核医学检查成为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对乳腺癌的筛查,乳腺X线摄影具有较大的优势,与超声结合成为首选的乳腺癌影像学检查方法。而MRI和PET-CT检查对乳腺癌临床分期和高危患者的病灶检出具有很好的效果。

2.1 乳腺癌最新筛查策略:对于乳腺癌的筛查,2010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的最新建议:(1)40~49岁女性无需常规进行乳腺X线摄片筛查。是否在50岁前开始规律的两年1次乳腺X线筛查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具体考虑决定(包括患者自己对筛查的意愿)。即

2.2 合理选择MR或PET检查[3]:对于PET和MRI,《NCCN临床实践指南》认为这两类检查手段应谨慎合理选择。对于早期乳腺癌的分期,由于PET-CT在检测小肿瘤(

《NCCN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对于乳腺癌分期,MRI不是优选方法,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选择。对于欲接受保乳手术者,建议进行MR检查。MR检查可能改变乳腺癌手术治疗方式,强调必须用专门的乳腺检查线圈,并且要有多学科人员组成的乳腺癌诊治团队,该团队具备进行MR引导下活检手术的能力。在乳腺X线摄影检查或超声检查不能取得理想效果时,如由于乳腺组织很致密、怀疑原发肿瘤是乳腺癌等,可以考虑应用MR检查。

3 乳腺癌临床需要对影像工作模式的要求

随着乳腺癌诊治经验的积累,临床和影像医师均意识到建立乳腺癌团队的必要性。在传统的乳腺癌诊治模式中,影像科医师提供诊断,临床医师制订方案,患者接受治疗,这种模式已不适应现有的临床工作实际。不同学科间的意见差异使患者的治疗选择无所适从。建立乳腺癌团队是21世纪诊治模式的方向。在新的理念下,乳腺影像医师不再满足于关注如何改善摄影条件和作出泛泛的影像学诊断,通过团队工作,影像医师可理解临床需要并提供更加丰富的影像学信息,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临床医师也不应再单纯依赖影像学检查报告,而是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合理地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并根据结果对患者进行主动干预。

4 目前我国乳腺癌影像学诊断的问题

4.1 技术设备和诊断水平不均衡:虽然近年来我国影像设备已有大幅度的更新,但是乳腺专用设备的覆盖率并不高,而诊断水平更是不均衡。乳腺癌影像诊断的继续教育和学习是非常迫切的任务。

4.2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未广泛推广:乳腺检查设备对质控的要求非常严格,没有好的质控就丧失了对诊断的保证。而我国影像科室普遍缺乏医学物理师等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做到很好的质控。一些基本质控可由技师完成,但这方面的工作远未得到广泛开展和推广。

4.3 适用于国人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研究:乳腺X线检查常用计算机辅助诊断进行辅助诊断,但目前商用的计算机辅助诊断软件多基于国外女性乳腺的数据库。与西方女性相比,我国女性乳腺体积较小,多为致密型乳腺,国外数据并不完全适用。

4.4 乳腺影像学检查新技术的研究:随着设备的进步,数字乳腺机、三维体层X线摄影、各种超声新技术、MR新技术,甚至分子影像技术等层出不穷,这些新技术的确切临床应用效能亟需研究。

4.5 适用于中国人的乳腺癌筛查方案的制定以及治疗中影像学检查策略的制定:乳腺癌检查策略的制定受到本地区的人种学、经济学和医疗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既要借鉴国外现有的检查策略,又需要开展循证医学的研究,建立适合于中国人的乳腺癌复查方案以及治疗中影像学检查策略。

总而言之,乳腺癌是我们面临的日益重要的临床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作为影像学工作者,我们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严谨求实,为正确发挥影像学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作用、服务患者、造福社会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吴宁. 乳腺癌的影像诊断:流行病学变化带来的挑战以及目前的形势与任务[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341-343.

超声诊断学的临床应用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脂餐;胆囊排空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排空分数;排空时间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1.017

Analysis on improvement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gallbladder emptying function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FANG Xi-ming, YANG Xiao-dong, SHUAI Jian, et al. Department One of Surgery, Shenzhen City People’s Hospital Longhua Branch, Shenzhen 518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effect of improvement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gallbladder emptying function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Methods There were 100 healthy volunteers with health examination as obsevation subject for this study, and they received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fatty meals. Meal A was traditional domestic “two fried eggs”, and meal B was 90 ml single cream (with 30 g fat), and meal C was hospital self-designed fatty meal (with free lactose and 14 g fat, as powdered fatty meal and taken by dissolving in 200 ml warm water). Gallbladder emptying function of 10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detected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for self-control. Observation were made on largest gallbladder emptying fraction, emptying time in three fatty meals and 95% reference range of gallbladder emptying fraction in meal C 30 and 60 min after dinner. Results Meal A had largest gallbladder emptying fraction as (64.60±11.77)%, (68.77±8.43)% in meal B and (70.32±7.44)% in meal C.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argest gallbladder emptying fraction in three fatty meals (P

【Key words】 Fatty meal; Gallbladder emptying function;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Emptying fraction; Emptying time

胆囊结石是临床上的一种多发病, 治疗上多采用手术治疗, 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胆囊的功能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认为胆囊不仅具有浓缩、收缩、调节胆道压力的作用, 同时还具有免疫功能, 并不是可有可无的[1-5]。而切除胆囊可能会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故而近些年来不少学者提倡保留胆囊。在胆囊排空功能测定过程中, 需要在刺激物的作用下促进胆囊收缩,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脂餐来促进胆囊收缩, 而脂餐的不同成分不同含量搭配将会对胆囊排空功能产生一定影响[2, 3], 如何制定脂餐的标准十分重要。本研究试图通过两种常用的脂餐以及本院设计的无乳糖脂餐的对比, 探究一种科学的、可广泛应用的脂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从2015年9月~2016年9月来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中随机选出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 全部健康志愿者均经超声检查排除胆结石、胆囊炎疾病, 均无上消化道手术史, 无胃肠道疾病, 无糖尿病, 在近期均未使用过吗啡等影响胆囊排空的药物。其中男67例, 女33例, 年龄23~45岁, 平均年龄(33.2±4.5)岁, 体重56~78 kg, 平均体重(62.3±6.5)kg。

1. 2 方法 全部健康志愿者在不同时间点分别服用三种不同的脂餐, A餐为国内传统使用的“两个煎鸡蛋”, B餐为90 ml淡奶油(内含30 g脂肪), C餐楸驹鹤孕信渲玫闹餐(不含乳糖, 包脂肪14 g, 为粉末状的脂餐, 溶于200 ml温水中服用), 对10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自身对照的彩超胆囊排空功能测定, 每10分钟测定1次。使用彩超仪进行检测, 指导监控志愿者平卧, 然后将超声探头置于患者的右上腹肋下或者肋间间隙, 直到观察到最为清晰的图像为止, 进行胆囊最大长径的测定, 然后调整探头的位置测定胆囊的最大横径以及前后径, 采用椭圆形体积公式计算出胆囊的容积。于服用脂餐后30、60 min进行胆囊容积的测定。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种脂餐的最大胆囊排空分数、排空时间、以及C餐餐后30、60 min胆囊排空分数的95%参考值。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F检验。P

2 结果

2. 1 三种脂餐的最大胆囊排空分数对比 A餐最大胆囊排空分数为(64.60±11.77)%, B餐最大胆囊排空分数为(68.77± 8.43)%, C餐最大胆囊排空分数为(70.32±7.44)%, 三种脂餐最大胆囊排空分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三种脂餐的排空时间对比 A餐达到最大胆囊排空分数的排空时间为(71.60±26.86)min, B餐达到最大胆囊排空分数的排空时间为(57.23±21.94)min, C餐达到最大胆囊排空分数的排空时间为(56.40±22.84)min, 三种脂餐达到最大胆囊排空分数的排空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C餐餐后30、60 min胆囊排空分数的95%参考值 C餐餐后30 min胆囊排空分数(30MGBEF)95%的参考值范围是(54.04±11.41×1.96, 即31.68%~76.40%);餐后60 min胆囊排空分数(60MGBEF) 95%的参考值范围是(60.58±8.13×1.96, 即44.65%~76.51%)。

3 讨论

胆囊的排空功能降低是大致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 不少学者发现胆结石疾病患者多伴有胆囊排空功能障碍, 因结石导致的胆囊炎也会使得胆囊排空功能受损[4]。因此, 在临床上进行胆囊排空功能的测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对于非结石性的胆囊炎患者, 若存在胆囊排空功能不良情况, 那么行胆囊切除术后, 胆囊排空不良症状将会得到明显的好转;胆囊结石患者, 在术前检测发现患者的胆囊排空功能受损不严重的, 可以考虑行保胆取石术治疗[6-10]。龚勇军等[5]的研究指出:对于行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 在术前采用超声脂肪餐试验, 能准确评估患者的胆囊功能, 对于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具有重要价值。

在胆囊排空功能的测定中, 脂餐是重要的刺激物, 在脂餐出现之前, 临床上使用的雌激素是胆囊收缩素及其注射剂, 但是在注射后患者会出现一定的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于是脂餐开始出现并替代胆囊收缩素[11-14]。而目前临床上关于测定胆囊排空功能上的脂餐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脂餐所含脂肪量不同, 那么就会导致测定的结果也不同。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脂餐五花八门, 如牛奶与奶酪各半混合、淡奶油加一勺糖、两个煎鸡蛋等, 这些脂餐对多数人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但是部分患者存在乳糖不耐受情况[15-17], 这就无法使用这些脂餐进行胆囊排空功能的测定。本研究中对10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三种脂餐进行胆囊排空功能的测定, 其中A餐和B餐是临床上常用的脂餐, C餐为本院自制的脂餐, 是一种无乳糖的脂餐, 结果发现三种脂餐下测定的胆囊排空分数、排空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彩超胆囊排空功能测定中, 对脂餐进行改良, 采用不含乳糖、含14 g脂肪的自制脂餐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患者服用方法简单, 不会产生腹部不适反应, 且能保证胆囊排空功能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脂餐配置方法简单, 且可以分钟胆囊排空分数来取代胆囊排空分数,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靖, 王金萍, 王佳佳, 等.应用改良Simpson法评价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胆囊收缩功能.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4, 17(4):388-391.

[2] 李际性.脂餐试验对胆囊结石患者胆囊功能的B超观察评价.海南医学, 2001, 12(6):27-28.

[3] 黄耘, 钟立明.胆囊结石家族史对胆囊排空功能的影响.肝胆胰外科s志, 2013, 25(6):463-466.

[4] 朱萍, 陈兵勇.超声研究胆囊息肉与胆结石之间胆囊容积及胆囊排空率.临床医学工程, 2013, 20(6):654-655.

[5] 龚勇军, 孙诚谊.超声脂肪餐试验在胆囊结石患者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前的应用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9):2005-2006.

[6] 王宇, 邹松萍.B超评价胆囊功能在微创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 13(11):82-83.

[7] 刘强, 卢茂松, 张天华, 等.血清CCK在胆囊结石患者脂肪餐前餐后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 16(7): 1305-1307.

[8] 李惠莲.脂餐试验评价胆囊收缩能力在保胆手术中的应用.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23):5457-5458.

[9] 洪锐东, 方锡明.B超胆囊排空功能测定的改良方法研究.安徽医药, 2013, 17(5):803-804.

[10] 胡小丽, 陈霞, 于绍梅. 超声在脂餐测定胆囊排空功能中的应用价值. 中外医疗, 2014(14):168-169.

[11] 黄耘. 胆囊结石家族史对胆囊排空功能的影响. 汕头大学, 2013.

[12] 方锡明, 余小舫, 周汉新. 脂餐在胆囊排空功能测定及临床中的应用. 医学临床研究, 2008, 25(1):116-118.

[13] 吴赤球, 余丹, 徐秋根, 等. 脂餐试验超声检查在肝外胆管轻度扩张中的应用. 临床军医杂志, 2001, 29(3):78-79.

[14] 刘谨, 吕仕银, 蒋昌和, 等. 超声检查肝外胆管轻度扩张者行脂餐实验的临床意义. 当代医学, 2011, 17(23):43-44.

[15] 张延彬, 曹子洋, 吕培瑾, 等. 针刺穴位与脂餐试验在超声监测胆囊收缩功能诊断胆囊炎中的临床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0, 8(3):193-195.

超声诊断学的临床应用范文第8篇

一、材料

H7650透射电子显微镜(加速电压为100kV,日本Hitachi公司);Super40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德国Zeiss公司)。硝酸钆六水合物(gadolinium(iii)nitrate,Gd(NO)3•6H2O,美国AlfaAesar公司);一缩二乙二醇(diethyleneglycol,DEG)、氢氧化钠、乙醇、戊巴比妥(pentobarbital)购自中国上海国药集团。实验试剂均为分析纯,在使用前未经进一步提纯。凹凸棒由安徽国星生物化学有限公司赠送。普通级实验用雌性新西兰大白兔,购于金陵种兔场,生产许可证:Scxk(苏)2012-0003。

二、方法

1纳米材料ATP-Gd的合成100mgATP溶于15mLDEG中,超声破碎20min,和902.5mg浓度为2mmol的Gd(NO3)3一起加入到50mL的单颈烧瓶中,600r•min-1搅拌过夜。新制2.5mmolNaOH(100mg溶于1mL水中,加入5mLDEG),搅拌均匀。加入NaOH后,单颈烧瓶在油浴中加热,同时磁子均匀搅拌。140℃加热1.5h后,再升温至180℃加热4h。8000r•min-1离心20min,第1次离心后分散于20mL乙醇,第2次离心后分散于水中,用水离心2次,定容于10mL水中保存。同时取100μL制ICP样,以确定材料内Gd元素的浓度。

2MRI检测将纳米颗粒胶体溶液配成浓度为1,0.75,0.5,0.25,0.125mmol•L-1的4mL体系溶液,装于5mL离心管中。在MRI测试时,所有的样品管均浸泡在水模标准液(NiSO4溶液)中。为了获取较好的成像效果,在扫描中采用膝关节线圈,利用自旋回波序列(SE)对样品进行扫描:重复时间(repetitiontime,TR)为400ms;回波时间(echotime,TE)为8.7ms;扫描视野(fieldofview,FOV)为240mm×240mm;采集矩阵(acquisitionmatrix)为256×233;层厚5mm。普通级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使用电子秤称重。用3%的戊巴比妥,按照1mL•kg-1的剂量耳缘静脉注射。若3min后兔子未处于深度麻醉状态(可采用眨眼反射评估),再以0.2mL•kg-1的剂量逐次增加麻药量。大白兔采取仰卧位姿势,四肢向两侧水平展开,并固定于自制的非金属固定架上,在大白兔的前肢静脉上预先留置1个留置针并连接充满造影剂的注射器。扫描前首先把大白兔以头先进的进床方式连同固定架放入头、颈联合线圈中,调整位置至线圈中央,打开扫描仪定位光标,将线圈的中心位置与定位光标重合,然后将扫描床移至磁体扫描孔洞的中心。首先扫描T2WI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图像,主要的扫描参数为:T2W:TR3500ms,TE:102ms;FOV:155mm×180mm;Matrix:276×320;层厚3mm。然后使用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LASH3D)扫描大白兔头颈部及胸腹部血管,主要的扫描参数为:TR3.6ms,TE:1.65ms;FOV:210mm×280mm;Matrix:288×512;层厚0.7mm。在注射造影剂前先期扫描1次作为蒙片,随后从前肢皮下静脉注射材料(剂量为10mg•kg-1,流速为1mL•s-1),材料注射完成后以相同流率团注等量生理盐水冲管,同时开始再次以相同参数的FLASH3D序列扫描,最后对造影前后的图像采用减影处理并导入三维工作站进行最大强度投影(MIP),得到大白兔血管的三维影像。3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OriginPro7.5软件分析,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x珋±s)表示。

三、结果

1ATP-Gd纳米材料的形貌表征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水相法合成制备的纳米级ATP-Gd的形貌。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图1)可以看到,材料的尺寸较为均一,长度为200~800nm,直径为40nm左右;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照片(图2)进一步表明该纳米材料分散性良好,能辨析出以凹凸棒为模板的负载结构,且未见有团聚现象。

2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分析

以医用生理盐水(normalsaline,NS)及普通纯化水(distilledwater)为阴阳对照组,考察该材料对血液样本的溶血现象。结果见图3,ATP-Gd无溶血作用,这为材料在静脉注射等后续临床操作和临床应用中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体外MRI为评估纳米级ATP-Gd在3.0T强度的磁场下造影成像的性能和效果,本实验测定了该纳米材料在水溶液中的成像效果(图4a),并计算了其弛豫率的大小(图4b)。在3.0T的磁场条件下,随着钆离子浓度的降低,材料在水溶液中的T1成像效果具有逐渐变暗变弱的趋势。对材料纵向弛豫率的测定及后续计算可知,材料的r1为3.03mmol•L-1•s-1,与商品化的钆喷酸葡胺(同样条件下测得r1值为3.88mmol•L-1•s-1)成像性能类似。证明该材料可作为良好的T1磁成像造影剂。4体内MRA成像扫描大白兔的MRA效果如图5所示。血管增强效果明显,且局部小血管显示清晰。说明材料具有非常优异的微小病灶成像的潜质。该材料在体内注射15min后已无明显的血管增强效果,表明此时该材料已经基本从血管中被清除。

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