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气化和自动化的区别

电气化和自动化的区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电气化和自动化的区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气化和自动化的区别范文第1篇

现代工程施工中,工程机械的性能、自动化程度及其经济性等可直接影响到施工工艺的好坏;而工程机械的电气与电子控制系统部分质量与性能的优劣又直接影响到工程机械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施工质量、生产效率及使用寿命等。电子控制系统已成为现代工程机械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对产品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电子控制系统在工程机械中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其功能将会越来越强,应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而且其复杂程度也随之提高,这样就对使用与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工程施工要求工程机械具有以下性能生产效率高且能量损失小,节约能源;自动化程度高,施工质量好,精度高;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安全,使用寿命长;具有较好的经济性;高的技术价格比和低的制造与使用成本;操作简单、轻便、劳动强度低,驾驶员的工作条件好,具有运行状态监视、故障自诊及自动报警功能,能及时准确地指出故障部位,减少停机维修作业时间。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后,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更进一步奠定了技术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期,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以很大的关注和支持,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了深入发展时期。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展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机电一体化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果,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机电一体化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

机电一体化产品和技术可分为机械、电子和软件三大部分。模块化技术是这三者的共同技术。模块化技术可以减少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成本,提高不同产品间的零部件通用化程度,提高产品的可装配性、可维修性和可扩展性等。融合机械、电子和软件三大部分的机电一体化模块代表了未来产品的发展方向,具有高度自主性、良好的协调性和自组织性的特点。总之,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方法和发展趋势。随着微处理器性能价格比的迅速提高和微机械电子(MEMS)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机电一体化模块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上。利用这些模块,可以迅速方便地设计和制造出各种新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成为机械工业的主角,在各方面均可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以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主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电气化和自动化的区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应用概要

一、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有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发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

1、数字化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

2、智能化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例如在CNC数控机床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设置智能I/O接口和智能工艺数据库,会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灰色理论、小波理论、混沌与分岔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3、模块化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而有前途的工作。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电机一体控制单元等。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

4、网络化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成为可能,利用家庭网络把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用电器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可充分享受各种高技术带来的好处,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应朝网络化方向发展。

5、人性化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给机电一体化产品赋予人的智能、情感和人性显得愈来愈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完善的性能外,还要求在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使用这些产品,对人来说还是一种艺术享受,如家用机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

6、微型化微型化是精细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效率的需要。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nic Mechanical Systems,简称MEMS)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自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制出第一个医用微探针,1988年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研制出第一个微电机以来,国内外在MEMS工艺、材料以及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开发出各种MEMS器件和系统,如各种微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微加速度计、微触觉传感器),各种微构件(微膜、微粱、微探针、微连杆、微齿轮、微轴承、微泵、微弹簧以及微机器人等)。

7、集成化集成化既包含各种技术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各种产品不同结构的优化与复合,又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处理加工、装配、检测、管理等多种工序。为了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与高效率,应使系统具有更广泛的柔性。首先可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层次,使系统功能分散,并使各部分协调而又安全地运转,然后再通过软、硬件将各个层次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其性能最优、功能最强。

8、仿生物系统化方向??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工作)时却是稳定的。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当控制系统(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就目前情况看,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仿生物系统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但还有一段很漫长的道路要走。

电气化和自动化的区别范文第3篇

【关键词】泵站;电气自动化;设计原则;设计内容

泵站电气自动化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涉及电气设备、计算机、网络通信和控制技术等,不同类型的泵站自动化需求也不同,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泵站的重要程度和投资力度等要求综合考量。

1.实施泵站自动化的主要原则

(1)效益原则。在泵站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投入的资金量大,这主要出现在设计、建设、改造和维护环节。但是在泵站建设完成后,其现实运行工作的时间因自身的特点以及运行环境的影响,通常会出现闲置时间较多的情况,这样导致泵站所发挥的效益低于投入的资金价值,并且在后期还会有电气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和维护的资金,会给建设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因此要注重泵站自动化运行中效益的发挥。

(2)求是原则。在进行泵站的自动化设计工作中,要以事实求是的原则和态度,结合当地的规划、投入等实际情况来设计。泵站的自动化类型可以分为数据采集型、部分自动化型和综合自动化型三种,所以应用到的技术和设备都相对先进,如果没有对泵站的自动化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将不同类型的泵站建设在合适的地方,不仅是经济上的浪费,也是对先进科学技术的不尊重。

(3)可靠原则。保证泵站运行过程中的稳定可靠是自动化建设的核心,因此在其电气自动化的设计中就应对所用的技术、设备和系统结构等进行可靠性分析研究,以及各项试验和考量,这都是奠定泵站电气自动化良好运行的基础。

2.泵站自动化设计中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国内的泵站电气自动化水平提升速度较快,尤其一些大型泵站的自动化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但是在更为广泛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问题,这对泵站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阻碍。

(1)设计过程中对测量、控制和保护的协调。传统的泵站在升级改造的过程中主要是围绕测量、控制和保护三方面进行,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科技应用于泵站的自动化设计过程,在新兴技术的影响下,测量、控制和保护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小,并逐渐过渡和融合。例如继电保护是泵站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系统,它工作时是对泵站的电量进行保护,也同时起到了测量和保护的功能,大大地提高了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这样的系统也就同时起到了测量和保护的作用。然而,又因为继电保护过程中的作用对象和人工操作一样是电气设备的开关,也通过对开关的控制来对设备的运行管理,因此这样起到了控制的作用,所以在泵站电气自动化设计中要考虑到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注重和处理好测量、控制和保护之间的关系。

(2)设计过程中对自控环节的划分。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结构主要分为一个顺序控制和多个独立控制单元。因此在设计中应注重系统的层次划分,即在设计时先处理好对多个独立控制单元,再设计这些单元的关键控制线路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发出指令,各个独立控制单元可进行独立的操控,这样就能够很大程度降低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3.泵站电气自动化要实现的基本功能

(1)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自动周期性地采集或由操作员通过应用程序发命令采集泵站现场各种实时数据,进行必要的数据预处理并以一定的格式存入实时数据库,按照信号性质的不同把它细分为模拟量、开关量及脉冲数字量等。

(2)安全运行与监视。对主设备及辅机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视,包括当前各主要设备的运行及停止情况、闸门启闭情况,并对各运行参数进行实时显示。

(3)控制与调节。泵站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控制功能应该满足泵站机组启、停和变电所操作规范规定的要求。机组启、停控制有一条指令完成,计算机自动检测机组启、停条件并顺序执行,当满足条件时,执行操作。对变电所开关的操作应该自动检测操作条件,并按照预定的步骤进行分合闸。对所有设备应该设置手动控制方式和自动控制方式,并设有静态试验方式。机组事故停机时,应该同时关闭相关的辅助设备。

4.泵站的电气自动化设计

(1)首先是对于泵站电气自动化设计的定位。通过泵站自动化的原则我们可以知道,其自动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多方面分析,如投入、技术、运行环境等,之后再结合各种实际情况确定其自动化的需求程度,设计出符合实际应用的自动化泵站。即为注重实际,科学定位。

(2)其次是对所建泵站电气自动化系统机构进行选择,常见的系统结构有以下三种:

监控主机+通讯协议设备。该结构是将指令交给监控主机来调整和控制的,而对通讯协议设备的要求较低,因此要重视监控主机的选择,因为它是泵站自动化控制的关键,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指令的正常专递,自控系统也就没法正常运行。

监控主机+PLC+通讯协议设备。泵站的电气自动化系统按其单元构成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若干可编程控制器PLC、监控下层设备的通讯监控主机以及通过以太网通讯PLC。其中PLC是控制节点,对于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起着一定作用。但此系统结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PLC和下层通讯能力较弱,对通讯速度造成了阻碍。

监控主机+RTU。监控主机加以太网通讯RTU结构既有继电保护的作用,同时也有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功用,不仅如此,还能对开关量输入、输出以及模拟量输入输出有着保护作用。在该系统结构中,以太网是监控主机进行通讯的主要媒介,对于泵站的自动化控制发挥着巨大作用。但要选用这种系统结构必须投入较多的资金才能实现。

(3)三是泵站电气自动化设计思路。泵站电气自动化系统实现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在开停设备上的控制,自动化系统需要完成的工作很多,如水位、流量的监控;电气设备运行的监控和保护;事故和故障的预警;信息的采集与交换;实现无人值班等等。当然在实际设计时要以泵站的具体要求为前提,并分清设计的重点和次重点,作出切合实际的设计,主要设计思路有:信息设计,是以信息为导向的设计活动,泵站运行中所采集的信息数据是水利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基点,能为水利信息系统提供准确的动态数据;典型设计,在没有相应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典型设计可以起到标志性作用,通过典型设计固定下来的技术和方案可以为同类型的泵站建设提供参考作用;模块化典型设计,由于泵站类型不多,但自动化系统要求不一,各个泵站还是存在机组台数和形式的区别。通过典型设计可以设计出若干个模块,整个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就是由数个基本模块通过积木式叠加组合而成,再根据不同泵站的建设要求就可将其应用到泵站设计之中了。

5.结语

总之,在进行泵站的电气自动化设计过程中,首先要遵循泵站建设的基本原则,再结合实际需求定位泵站的电气自动化类型,通过优化泵站电气自动化设计,为泵站电气自动化的实现及良好运行创造条件。 [科]

【参考文献】

[1]陈导.泵站电气自动化的必要性和设计思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3.

[2]谢波.我国泵站自动化设备运行现状及建议[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09,Z1.

电气化和自动化的区别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些年来,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机械工业领域,形成了机电一体化,不仅对机械工业的产品功能、构成和技术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给机械工业的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带来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从“机械电气化”时代迈入了“机电一体化”阶段。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深刻影响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科技、经济、社会和军事的发展,并以蓬勃的生机向前发展[1,2]。

1 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最早是1960年代末由日本安川电气公司提出,是将机械和电子技术集成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作为一门新型学科,机电一体化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自身的体系,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得到充实和更新。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它从系统的视角出发,成功将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种系统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通过对各功能单元进行合理布局与配置,使这些功能的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实现了优化系统的目的。一个所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或机电一体化系统就由此产生。所以,“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3]。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并不是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等新技术的简单拼凑,而是将以上技术群进行有机融合的综合技术。正是这一点,使机电一体化在概念上与机械电气化相区别。从发展历程看,尽管从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但这样的机械工程技术仍属传统机械。进入到机电一体化阶段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不仅具有了和某些机械部件一样的功能,而且还具备了诸如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检测、自动调节与控制等许多新的功能。形象地说,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可以替代人力去完成许多机械劳动,实现人手和肢体的延伸,而且还拥有了智能化特征,实现了感官与头脑的延伸。这一点也在功能上将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区别开。这个定义强调它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机电整合。它在复杂的非线性上下文包括电脑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它存储和处理信息、通讯和互联网,这发送信息,以及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4]。

2 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尽管较之以往我们的机电产品出口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仍然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正确对待机遇和挑战,思考并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无疑会有助于提高我国机电技术产品的水平和性能,对于完善我们的市场经济制度也大有裨益。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完整的机电一体产业形成的角度看,我们的机电一体化面临以下两点任务:其一,要进一步推动传统工业技术升级,实现节能高效,这就需要对传统产业进行微电子技术改造。其二,大张旗鼓地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5,6]。

首先,在技术政策上,要对能耗高、效率低下、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传统产业进行限制,加快对落后产品的淘汰。同时,要鼓励对传统产业实施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

其次,我国机电一体化产业覆盖面广,发展迅速,而我们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产业的规划和发展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应建立机电一体化行业“协会”性质的统管合作机构,并赋予其职能,既有利于深入的行业调查,指导行业布点布局的调整,发展重点项目,又有助于制定出纵览全局的“机电一体化”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以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

再次,通过“协会”的有效组织和广泛宣传,一来可以建立行业信息平台,及时分享更多的行业内部信息,二来可以增加产业在社会上的认知,使行业内外都重视和支持“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既可以吸引外商到我国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的眼球,又可以更加方便合理调配资源。同时,尽管人民币升值短期内会减缓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但对技术贸易来讲,却可以利用此时的时机,大量引进相关产业的先进技术,反哺自身加工业,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发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既是振兴我国传统机电工业的新鲜血液和源动力,也是一条促使机电行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日益完善的捷径[7,8]。

3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Microelectro-mechanical系统(MEMS)一直是一个近年来热门研究领域。它也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行业,它们的大小已经超过100亿美元,数以百万计的MEMS一直在等产品汽车安全气囊和喷墨打印机。MEMS技术已经应用到开发微型光学开关来处理高卷数据和话音通信的通信。MEMS本身是一个机电一体化极好的例子。作为另一个措施,表示的重要性小型化、美国政府投资270美元在2000年在国家纳米技术倡议关于人口统计学的改变,ASME报告中,“人口统计学是第二强大的力量改变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在未来4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将增长50%左右。婴儿潮一代将进入高级成熟度然后年老。“然后,报告触动了几个具体的方面包括欧洲和日本人口迅速老龄化趋势。虽然报告中没有讨论ASME,这种趋势将激励机电朝着人性化方向发展,如护理机器人的研发被称为人类友好的机电一体化。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最近发表了一份报告,题为《机械工程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其内容主要介绍了从20世纪到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进展和今后发展的趋势。它从以下四个类别描述了工程学的变革趋势:技术变革、人口变革、经济变革和社会变革。随着科技的进步,以下八个领域将会是机电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信息技术、微型化、材料科学、生物工程和医药、能源、运输、环境工程和制造业等[9,10]。

4 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对优化本国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本国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机电制造思维是基于现代工程教育而逐步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产物。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总而言之,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机械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发展与延伸,在经济社会不断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我们需要明确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妥善处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障碍,推动机电一体化时代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安红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37.

[2]刘莎,周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3):108-109.

[3]黄恩勇.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与发展前景分析[J].河南科技,2012,(1):79.

电气化和自动化的区别范文第5篇

随着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与广泛应用,各国纷纷推出了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制造业发展计划,如德国“工业4.0”战略、美国“再工业化”战略与“中国制造2025”等。尽管各个国家在制定相应战略政策时,由于各自工业基础和发展环境的不同,其战略侧重点有所区别,但在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生产模式,支持面向物联网服务的虚拟数字和物理世界的无缝衔接,从而实现分布异构环境下企业制造资源与应用服务高度协同和交互上殊途同归。

西门子作为一家致力于服务全球工业发展的德国大型跨国公司,在“工业4.0”发展^程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继在德国建成安贝格数字化工厂后,在中国的数字化工厂也落户成都。

3月2日,以“成就创新,引领卓越 (Realizing innovation)”为主题的2017 Siemens PLM Software(西门子旗下机构)大中华区用户大会在武汉举行,会议吸引了近4000名嘉宾到场,场面火爆。这也说明,在面临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中国企业智造转型升级的需求也非常迫切。

数字化工厂打通贯穿全价值链的数字神经系统

究竟数字化的工厂是什么样子?在成都的数字化工厂,工人工作都是很悠闲的,主要由生产设备和电脑自主处理,从产品设计开始,所有设计数据、生产数据,以及生产线上的各种数据等都可以被用来作为产品质量控制的依据,并且所有产品的形状、材料、颜色等都可以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实现定制化生产,形成个性化的订单。自建厂以来,将近2万名业内人员来参观访问过。会上,成都数字化工厂的技术人员通过演示生产一台咖啡机,形象地展示了数字化工厂的工作流程。

比如,设计一台咖啡机,以往需要数张图纸,如果在一处进行改动将牵一发而动全身。但现在,软件可以模拟整个产品的研发环节,从设计、组装到测试,在一台电脑上就能完成。通过西门子Siemens PLM Software的“数字化双胞胎”(Digital Twin)模型程序,客户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产品数字化双胞胎”、“设备数字化双胞胎”和“生产工艺流程数字化双胞胎”。它们可以模拟真实环境的压力、温度等各种参数,可以让设计立即投入生产。之后,西门子研发平台会和生产系统对话,把数据分享给各个环节,并且生产线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主、智能地生产多种高质量的产品。

推进“数字化双胞胎”模式

数字化双胞胎(Digital Twin)模型是西门子工业软件技术团队基于模型的数字化企业理念打造的,目的是实现制造业行业内设计制造方式的创新、加工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制造企业能够整合生产中的制造流程,实现从基础材料、产品设计、工艺规划、生产计划、制造执行到使用维护的全过程数字化。

“西门子希望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打造数字化生产线,以此支持‘数字化双胞胎’战略,为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提供不间断的服务。‘数字化双胞胎’模式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的变革,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高销售业绩,帮助企业尝试新的商业模式。”Siemens PLM Software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梁乃明表示。

据梁乃明介绍,西门子是一家有能力提供包含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公司,从MDA机械设计自动化、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到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ALM应用生命周期管理、ESE嵌入式系统工程,从工厂/工艺仿真、自动化执行到工业大数据和物联网,西门子具备交付全线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能力。在工业软件应用领域,数字化制造会彻底改变设计、测试、仿真、规划、实施等整个生产环节,而且不仅是生产,从前端到后端的所有环节都将通过数字化串联在一起。

聚焦软件化,助力数字化转型

“2016年,Siemens PLM Software在全球取得了约33亿欧元的收入,数字服务的营收达到10亿欧元。在亚洲,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澳洲及东南亚智能城市’、‘日本创新25举措’、‘印度制造’、‘韩国制造创新3.0’,背后都有Siemens PLM Software的支持。”Siemens PLM Software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区董事总经理皮特・凯瑞尔(Pete Carrier)表示。

数字化正在改变世间万物。全球销售、营销和服务交付执行副总裁罗伯特・琼斯(Robert Jones)在会上指出,小变化只有付诸实施才会带来大变革。自2000年以来,世界500强中超过一半的企业消失了,原因就是没能适应数字化的变革浪潮。从电气化、自动化到数字化,西门子实践并引领了这一进程。如今,西门子正将其在自动化领域的领导地位和软件优势结合起来,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更新换代。

目前,Siemens PLM Software已经拥有“数字化企业”转型全面的技术方案。这些解决方案通过机器学习、增材制造、机器人制造等改变产品的生产过程;通过云技术、知识自动化、大数据分析来加速产品的演进。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西门子从“构思、实现、利用”等方面,全方位帮助企业缩短创新周期,推动企业持续的业务变革。

“在中国,近5年来,Siemens PLM Software部门的员工已经超过了1000人。在关键技术、行业应用、引领方向、领先客户、创新生态上让Siemens PLM Software不断取得成功”。梁乃明表示。

在中国,Siemens PLM Software的产品已经应用到航空航天、能源与设备、汽车和交通运输、医疗设备、造船、工业机械和重型设备、电子和半导体、消费品和零售等行业。

向企业直观地展示数字化改变业务的进程,除了成都的数字化工厂,西门子还通过开放创新实验室等方式来展现。梁乃明表示:“西门子已在青岛、武汉、东莞建设西门子创新中心,在北京建立‘工业4.0创新实验室’,接待了近2000人次的来访。

收购不断,联合的力量巨大

近年来,西门子大手笔并购了多家软件企业,如2012年以6.8亿欧元收购比利时软件公司LMS International;2014年年底收购企业级MES软件市场的领导者Camstar;2016年年初收购美国模拟软件提供商CD-adapco;2016年8月收购英国3D打印工业组件开发商Materials Solutions;2016年11月收购美国自动化和工业软件供应商Mentor Graphics,这些产品和技术大多被整合进Siemens PLM Software,以组成更完整的解决方案。Siemens PLM Software通过数字化模拟软件、数据服务、产业分析等打造完整的产品组合,形成了较完整的“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架构的工业软件体系。

Siemens PLM Software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产品设计和生产系统的全数字化建模和仿真,跨越了产品设计与生产的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彰显了数字化带来的高生产力与效率。

近来,仿真领域市场发展快速,一些公司现在已经通过仿真技术进行生产创新,不仅节省了成本,而且带来了更好的收益。去年,对CD-adapco的收购金额高达9.7亿美元,显示了Siemens PLM Software对仿真领域市场的信心。

CD-adapco中国区总经理刘俊表示:“CD-adapco的定位是通过仿真来驱动创新,致力于帮助客户在最短的时间里发现更好的设计。”

说到仿真,就涉及到仿真的成熟度。仿真技术涉及很多层次,大多数公司对仿真的利用还处在初级和中级阶段,主要利用仿真做一些验证、排错,以及在产品开发之前预测产品的性能等,从而减少了时间和成本。CD-adapco通过重新定义创新仿真策略,着重在利用仿真进行自动化方面,然后在整个设计领域里帮助客户通过仿真寻求更好的设计。

引导客户往自动化和搜索两个层次演进是CD-adapco的目标。达到这两个层次需要什么条件呢?CD-adapco公司全球销售业务高级副总裁迪迪埃・阿尔布隆(Didier Halbronn)表示:“CD-adapco通过这20多年的努力,发现三个非常关键的因素:第一,要有领先的产品和技术;第二,要有灵活的Licensing模型来支持大规模的计算;第三,要有很好的支持体系。这三点是区别于其他公司的最显著的特点。”

为获取更多的价值,CD-adapco通过建模、测试、评估和探索创建了一个仿真的解决方案,主要通过两款旗舰产品来实现:第一款是STAR-CCM+多物理场平台,第二款产品是HEEDS多物理场设计探索平台。

电气化和自动化的区别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节能设计

前言

我们都知道,电气工程自动化所包含的学科较多,各个电子方面的,有电力电子技术,还包括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等。这些都使得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复杂性大大增加。尽管有很多电子设备应用在生活中,但对于这些电子工程的内容有清楚的了解,还是有很大的帮助。

1 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特点分析

首先是分析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特点,通过分析可知,电气工程自动化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1)技术融合程度较高且应用范围较广;(2)技术实用性较强,可有效提升工业的生产力。下面分别对这两个方面的特点进行详细的阐述。

1.1 技术融合程度高,专业应用范围广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主要通过将计算机技术与电子电力技术相结合,科学合理的运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然后实现正常运行的综合性较强的一门技术。在现代化建设日益加快、科学技术发展日益提高的现在,电气工程自动化建设也日益进步和普及。因此,电气工程自动化建设具有技术融合程度较高,且专业应用范围较广的特点。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日益进步,电气化时代逐渐到来,因此有关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需求也随之日益增多,其应用前景也日益扩大。

1.2 技术实用性极强,提升工业生产力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当中,各种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逐渐加快,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呈现势不可挡的形势。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依托于电气工程的发展,采用自动化技术手段,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最新工业的道路走向,在最普遍的电机一体化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就完全体现出来,在整个工业流程当中,电气自动化协调各个环节的流通,并给予快速的生产线动力,这就使得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具有技术实用性较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业生产力。

2 电气自动化工程中的节能设计技术

2.1 合理选择变压器

电气自动化主要依靠变压器来控制电压,其主要作用为控制电气自动化工程中的电流功率。所以变压器是自动化中的能量的当中的众多能源,要想有效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就要对变压器进行节能设计、合理选择。下面是变压器选择的几个着手点:(1)变压器材料:变压器材料是构成变压器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材料选择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变压器是否能达到节能的效果。事实证明,选择硅钢片、铜片和绝缘材料作为变压器的制作材料可以达到节能的效果。(2)铜材料:铜材料是在变压器的制作和设计材料中被证实具有良好节能效果的重要材料之一。所以为了节省电力能源,在电路设计以及输电线的架构中,应当多采用铜质导线,这样可以减少电力能源的浪费,起到节约能源的效果。(3)节能变压器:节能变压器的出现使得电气自动化工程的设计更加方便快捷,而且节约资源。因此在电气自动化工程设计中,应该优先选择节能变压器。市场中主要存在两种较为常见的节能变压器,即S10和S11型号,其兼具了普通变压器的电压、电流以及功率转换等作用和优点以及具有良好的节能设计。因此在选择变压器时应优先考虑节能变压器,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使其有效发挥节能功效。(4)变压器配置:变压器的配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关于变压器的配置目前主要从变压器的容量以及变压器的台数两方面入手考虑。在这里变压器的容量大小十分重要,过大过小都有可能造成能源的浪费,均不利于能源的利用率的提高。因此科学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容量非常重要。一般来讲,变压器容量的选择是在满足运行的前提下,再留出20%的冗余空间即可。变压器台数的选择前提是综合考虑变压器出现扩容以及过度损耗的情况。根据实际电能利用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从而避免能源浪费。选择两台以上变压器时,应该采取并联措施,以提升变压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增加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

2.2 降低电能传输损耗

电能传输损耗是电能在输送过程中由于电线电阻的存在所造成的一定程度的损耗。因此控制电能传输损耗是实现电气节能的重要环节之一。控制电能传输损耗,就要减小电线电阻,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方面是电线的选择,选择电线传输电能性能较好、传输能力较强的电线;另一方面是合理设置电力传输线路,控制铺设电缆长度,一般直线的情况下更节约资源,而且长度越短越好;如果从尽量缩短路线的情况下考虑,变压器应当尽量设置在用电比较密集的地区,这样就可以尽量缩短路线了。最后输电线设备尽量使用质地比较粗的导线,以防止电力传送过程中的电力消耗。

2.3 合理选用无功补偿设备

我们这里无所说的无功补偿也就是指降低变压器工作中的电力损耗,提高变压器的工作效率。如果在电路铺设的过程中选择无功补偿配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供电质量和节约电能等方面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应该对无功补偿设备选择慎重对待,建立良好的供电系统。以下为选择无功补偿设备的几项原则:(1)根据参数进行选择。应在充分考虑电压的容量以及负荷等具体参数的前提下选择无功补偿设备。(2)查看电网运行的情况。电网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但主要指电网中的补偿电路,以及电路的耗电情况等,在无功补偿的问题上主要是根据电路负载的大小来决定无功补偿的数据的。但是最科学的补偿方式就是动态补偿,它是一种智能化的设备,可以自行根据变压器工作的状态来决定功率补偿的大小,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3)投切方式的选择。一般来讲,选择适应面广、调价平滑以及跟踪定位准确的模糊投切方式,可以使补偿效果达到最佳。因为这种投切方式区别于以往传统的方式,能够让我们实际需要的补偿效果得到实现。(4)投切参数的选择确定。考虑实际条件情况的前提下,如果使用其他不合理的功率,就出现一些坏的情况,因此需要重视。

2.4 合理选择电力电缆

电力电缆在电气工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系统运行中起到传输和连接的作用。在实际运用当中,电力电缆的选择主要是在遵循可通过电流强度、电流密度曲线以及电力电缆截面等原则下进行选择。目前市场上主要存在两种材料的电力电缆,即为铜材和铝材。一般加深考虑成本,铝材较为划算,但是考虑到安全和节能等方面,铜材能够达到安全、节能的效果。

2.5 选择低能耗光源

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合理选择和配置不同能耗的光源。如在实际生活当中,厕所和楼梯中运用吸顶灯即可满足日常需求,而在工厂生产中,则应该选择金卤灯来照明。有时可以采取多种光源结合运用的方式来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损耗。

3 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也尤为重要。只有不断深化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源浪费问题。作为社会各界人民关注的重点,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节能设计技术对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至关重要。因此有关电力部门等在充分考虑电力系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从电气自动化工程的各个环节设计节能装置或者做一些节能设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节能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其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好,因此电气自动化工程的节能设计要从各个方面做好,从而切实发挥出其节能功效,达到节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兰兰.电气自动化节能设计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5(20).

电气化和自动化的区别范文第7篇

【关键词】铁路电力;配电网;故障判断;单相接地

引言

10 kV铁路电力线路为铁路运输生产提供电力保障,其供电可靠性直接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运行。电气化铁道供配电系统由自闭和贯通线构成,其特点是系统中性点非接地,10kV线路与国家电网是利用变电所内的电力变压器实现隔离。铁路电力线路的功能是专线专用给铁路站场、通信信号装置、机车信号、变电所用电等一级负荷提供能源。自闭线和贯通线路相互备用,一旦电力线路或者电力变电所发生故障,则导致铁路行车信号机失灵,信号失效就会造成堵塞、撞车等事故。

1.10kV铁路电力线路故障

判断铁路电力线路故障的方案,首先要理论分析各种故障特征,根据对采用安装在开关站的 FTU监测出来的数据信息判断故障。针对铁路专门设计的10kV自闭贯通线路作用是提供给铁路信号系统,行车系统,编组场车站等一级负荷电能。目前,我国对于铁路 10kV电力线路故障的检测没有很好的方法,检测单相接地故障更是缺少必要手段,原来基本采用监视器监测整定范围内母线上的零序电流的有无,再利用故障线路判断装置进行选线,最后发出报警信号,但是不能够准确提供具体故障区段。

1.1铁路电力网的特点

作为信号设备主要电源的铁路电力线路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铁路配电网是一个稳定和可靠供电网络,具备安全和经济性好的特点,在电力系统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区别。

(1)供电范围广,受电点多。自闭贯通电网的供电臂大约为 60到70km,特殊地段甚至能到90km 以上。供电负荷容量小数量多,由于自闭贯通电线是自动闭塞信号装置专用线路,都会连接途经车站,负荷信号微弱。

(2)运行维护困难。由于铁路运行情况错综复杂,所以自闭贯通线路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即使高铁普遍采用电缆引出引入,但电缆大多敷设于地下,受温度、湿度、地质、环境影响较大。铁路配力网结构简单,作为自动终端信号装置与最终用户直接连接,铁路自闭贯通网里一般都为10kV和35kV两个等级的变配电站,铁路自闭贯通供电系统中的站所功能基本相同,配置也基本一致,这样对于铁路供电的功能和范围要求就相对较低。

(3)接线单一可靠性高。自闭贯通供电系统的接线采用最常见的沿铁路敷设的放射网结构,沿铁路线分布均匀变电所互相备用相互连接,组成双回路供电方式。连接线一主一备,自闭线与贯通线相互补充的接线方式。铁路自闭贯通网虽然结构简单,连接方便但是由于其安全性要求供电持续可靠保证。传统的铁路配电网系统设计了多种措施来保证供电的稳定可靠,但是过去所装设的老式保护满足不了日趋发展的高铁提速当故障出现,尤其是难以判断单相接地故障出现的区段,使故障危害加深严重影响自动闭塞正常工作。

1.2铁路自闭贯通线路相间短路

假设线路 A、C 两相在变电所 1、2 间发生短路故障,那么就有

使用对称矢量法对线路上的电流互感器进行读数就会发现两相短路故障时,自闭贯通相电流减小,零序电流和零序电压并不存在于整个短路故障通路里。在故障线路中,靠近电源侧等值的短路电流通过各分段故障线。故障线路前段( 远离电源侧) 短路电流不会出现在各故障分段区间里。

假设线路A、C两相在变电所1、3间发生a、c两点接地短路,那么就有故障临界条件

在自闭贯通线各变电所安装的电流互感器,就可以测量出实时的电流值。得出结论是一旦发生两相接地故障那么在故障区间前部各相都会有等值短路电流流过,而在故障区间的后端都没有短路电流流过互感器,整个回路里有零序电压和电流; 当不同区间发生接地短路时候,在故障区间前侧故障相短路电流流过互感器,在故障区间后侧不流过短路电流,整个回路都会有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

三相短路和三相接地故障与两相比较相似,但是也有一定的区别。当发生三相短路故障时候,发生故障相的线电压下降,短路电流流过故障相电流互感器,整个配电网里不存在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等值短路电流都会流过故障区间前部的故障相上的电流互感器,短路电流不出现在故障区间后侧线路上的电流互感器; 故障三相接地发生时候,不产生零序电压和电流,故障相有短路电流流经导致故障线路相电压减小; 产生等值的短路电流流过故障区间前侧故障相上的电流互感器,短路电流不会在故障区间后侧流过电流互感器。总之,相间接地短路故障,都可以利用装设在变电所里电流互感器,一旦发生短路故障就可以明显监测出发生故障前的变电所的母线上的电流信息,再根据故障后端没有短路电流的信息,初步分析判断出故障点的粗略位置最后通过比对故障现象的类型及特点准确定位出故障点的。

1.3铁路电力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分析

当某点发生金属性接地故障,测得接地电阻为零时,已知电力线路上有电容电流,推导出非故障相对地电流和对地电压都近似零,利用零序等效网络就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零序电流在故障回路和非故障回路的关系是,非故障零序电流等于该相的接地电容电流,而故障回路的零序电流正好等于全部非故障零序电流相加之和,也就是所有非故障回路接地电容电流的和; 在对于零序电压电流相位关系,零序电压在非故障相上滞后零序电流 90度,而在故障相上零序电压超前零序电流90度,相加就可以得出零序电流在非故障回路故障回路相位相差正好180度; 总之,接地电容电流等于全部故障和非故障回路中接地点电流之和,同时电容电流和零序电压相差90 度。当发生非金属性单相接地故障时,电阻R不等于零。已知铁路电力线在故障点接地时,并且因为接地电阻不等于零,那么故障区间前段与非故障区间前段的零序电流方向恰恰相反。所以铁路电力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时,零序电压超前零序电流在非故障线路前侧相差正好90度,在故障线路前侧则滞后相差正好90度; 由于幅值和相角不受电阻影响,则不会改变电流和电压之间的零序相位差; 一旦配电线路出现单相接地故障有零序电压时候,线路前侧的各部分故障超前零序电流,但是故障线路后侧则正好与非故障相反差90度。

2.铁路线路故障判断方案的研究

基于FTU 馈线自动化是解决故障判断的重要系统。该系统中,FTU 被安装在负载、电互感器、功率表和开关等设备上,用来采集对应开关的实时位置、完成贮能情况等运行数据,并且通过网络通信将现场信息传送给变电所中控设备,FTU 还可以利用信道双向性接收自动化控制中心下达的指令,完成指令动作进行长距离操作倒闸。发生故障时,FTU 就可以记录下数据的变化包括故障实时数据对比正常数据。如短路最大电流值、最大冲击电流、最大故障功率和电压等信息统一发送至中心控制机构,中控利用逻辑运算精确定位故障点,并采取最佳措施恢复供电,快速完成遥控分离故障区间并尽快恢复线路供电、保证铁路运行安全。为了方便主站,先将分散的收集单元集中再与控制中心连接,实现分散转为集中,利用成熟的调度自动化技术能够把各个面向对象的采集单元的统一变成的通信协约,实现有机结合供配电技术、SCADA 系统、电力数据采集等。一般在变电所到故障点的自闭贯通线上才会有故障电流,通过各个 FTU 把采集到的故障相数据值传送给自动中心,利用计算机推理运算合理处理已收到故障线路的所有信息,快速定位判断故障发生的区段。通过上节部分关于自闭贯通线路各类故障得出的结论,就可以推理出判断自闭贯通线路各类故障的算法。例如某段自闭贯通线路分为 4 段区域,根据铁路电力系统为非中性点接地系统,上节介绍故障机理就可以归纳为相间短路、单相接地故障等再依据临时性或者永久性故障性质。排列组合共六种可能故障类型通过采集的现场数据进行区分最后中控对故障分析判断。可以分两步进行一个是铁路电力线路沿线上两个变电所之间发生故障时,FTU采集开关站的数据,需要传输一段时间才能将信息收集到主站。设置时间参数,考虑到两个变电站之间的 FTU 数据全部上传,这个参数就是故障分辨率。保障主供变电所重合闸动作,同时备用变电所自投预备,当短路电流流经时,保护机构跳闸,备投重合启动,准确判断出是临时故障; 同理,当出现故障电流时,保护装置跳闸,备投没有启动,重合闸顺利动作同样是临时的。主供电臂启动重合闸,备用供电臂投入的时候,同理出现故障,主供区间保护装置跳闸动作,备投没有启动,重合备投也不成功,那么故障就是永久性,对变电站之间 FTU 采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判断,根据数据的情况区分出现的故障,收集完整数据分析准确判断故障定点及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铁路电力线路正常运行。

3.结束语

电力线路故障诊断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运行和稳定可靠的重要途径。提高铁路电力线路自动化水平,完善远程处理故障能力是电气化铁道供电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铁路自闭贯通线路进行的研究,提出了自闭贯通线的故障判断方案,提高了铁路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陶力军.武广高速铁路电力工程设计[J].铁路技术创新,2010.

[2]朱飞雄.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技术创新[J].铁路标准设计,2011.

电气化和自动化的区别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气化;施工管理;安全

1.电气工程的重要作用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电气工程,包括建筑中的强电和弱电,是整个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建筑工程中砼结构是骨架和肉体,而血液和经脉则是建筑中的电气。传统的电气仅仅只是为建筑物的照明、简单的动力设备及控制配电以及进行防雷接地等。建筑电气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处从属地位。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电气工程得到了飞速发展,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尤其是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更是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要求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越来越高。电气技术人员面对以消防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及建筑电话系统为主的考验,不仅是要面对传统的电气技术和经典自动化控制技术,还要面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讯技术以及现代智能技术等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问题。这使得电气工程的地位和作用越显得重要,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工期.质量和投资效果;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设备安全运行,节能效果及建筑物在运行过程中设计功能的实现,包括工作、生活人员的舒适性、安全性及效率。特别是电气使用中的安全涉及到设备安全运行,电气线路是否存在漏电或火灾隐患,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功能是否完善,运行正常,消防设备及应急照明供电是否可靠,安保监控系统是否完备调控正常等。

2.电气管理人员必备的能力及素质

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对所承担的在建项目电气工程质量具有高度责任心,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工程实践经验,深入实际的看清图纸,了解设计意图细致地处理好技术、质量、进度.安全及签证管理工作。一个合格的电气管理工程师首先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强电各系统的内容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还要具备丰富的各种弱电系统的知识和经验;同时还必须熟悉各种有关的设计规范要求,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及要求等。

应用时间最长的强电系统技术虽然比较成熟,但是电气设备,材料及元配件种类繁杂,并且在不断改进变换,更新换代,要想真正掌握了解各种电气产品质量性能,若是不经过艰苦努力,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教训是很难达到要求的。现在建筑物的智能系统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而且在技术应用上发展很快,投资比例也在上升,电气工程师必须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掌握电气发展趋势充实自己的水平,深入掌握各种建筑智能化系统和产品的技术性能,工程应用效果等。同时电气工程师还应该具有综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如工程招投标,概预算,工种之间协调配合等工作。

3.建筑电气工程的管理措施

3.1组织管理

电气工程的组织管理是指工程参与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协调工作,建筑工程质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组织管理工作的正确执行。组织管理的保障工作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执行能力系统,这个分工系统对其工作范围严格监管控制,使其运行便利,确保电气工程施工的现场信息准确,快速,全面的进行反馈和和传输,经过方案的探讨和意见对电气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定。

3.2合同的管理

工程中的合同管理是指建筑承包商和发包商(即施工单位)完成一项工程项目的过程中要明确二者之间的权利以及义务。电气工程合同的管理是建筑施工的正常运行的保障基础,所以,一个规范的施工合同对于电气工程来说有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合同的管理是不能够独立出现的,它与工程的成本管理相关联,二者之间的配合使合同管理的效用达到最优化。所以电气工程的施工人员在很痛条件制约管理下针对施工现场的技术应用,设备,工程进度,资源配置利用和工程进度的跟进等步骤进行协调配合,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3.3工程的进度管理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时间的管理和整个建筑功臣施工时间相同,是建筑工程的主要体系,主体建筑还没有竣工之前,建筑电气工程的主要内容就是施工准备,例如:埋预留线,机械调试等。主体建筑完成后,则要进行全面的施工,在建筑装修过程中,电气设备要相互协调和搭配使用。因此,我们认为电气工程的进度与整个建筑施工进度是共存的,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在电气工程的管理层面是将工作内容分成若干块进行的,而且根据建筑整体的进度编制详细的计划书,例如:周计划,月计划,在每项计划完成之后进行施工总结并且提出下一步突发状况的解决措施方案等,或者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更改计划书的顺序,保障建筑电气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3.4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额质量控制是整个建筑电气工程的重点项目,在对进行组织控制,进度控制时都是在质量合格的条件下进行施工的,所以,作为电气工程的重点项目环节,应该加大投入力度,除此之外,建筑工程所创造的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的效益之间是有联系的。(1)建筑施工前期应该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管控制,保证施工图纸的正确率,避免因图纸的施工点问题导致的建筑期间的施工障碍。(2)建筑工程对电气设备的质量的监督控制,确保施工设备的质量。施工当中的建筑材料以及机械设备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以及质量检查,禁止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在施工现场使用和摆放,并且合格的设备和材料要备案管理。(3)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对于电气工程来说这部分的控制很重要,建筑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建筑施工,并且注意工艺的技术性和规范性。质量控制监管人员对工程的每个项目都应该进行考核和评估,登记考核的内容结果,如果出现不合格的建筑环节,应该及时更改。(4)施工后期的保护措施,减少人为破损程度,对于故意破坏建筑主体的人应该予以惩罚。(5)建筑电气工程阶段性调试。根据工程的技术规范对机械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并且调试结果应该详细的记录保存,对没有达到标准的设备要及时的更换或者是修理。

3.5电气工程的成本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和其他工程项目有着本质的区别,最基本的就是它的施工流程。电气工程在现代建筑体系中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但是由于建筑管理说平的下降,管理结果的透明度不高在现阶段的竞争市场中地位下降,是建筑市场能够信息化,透明化对于保障建筑电气工程的成本更加合理化。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单位在管理上应该引进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思想,方式,应对建筑市场的竞争,更应该注重成本的支出。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传统的管理方式虽然简单,易于执行和操作,主要载体就是管理人员的经验,而没有确定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在实际管理中降低了管理的效率。如果一项工程项目多,建筑施工要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就要提高管理水平。长时间的实践证明表示,明确的施工计划,成本管理措施和成本控制做事的相结合会使工程更趋向于科学化发展,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筑电气工程的成本管理的可行性是体现在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上的,具有便捷高效性。 [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