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剪纸工艺的传承

剪纸工艺的传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剪纸工艺的传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剪纸工艺的传承范文第1篇

关键词:剪纸;现代艺术;设计

剪纸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手工艺术形式,体现着中国的民俗文化,几千年来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剪纸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涉及多个领域。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将传统的剪纸与现代设计结合在一起,向人们展示着独特的魅力,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还能够传承和发展剪纸这一传统文化,让这种艺术形式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1 剪纸艺术在现代女装中的运用

1.1 剪纸图案的应用

众所周知,剪纸是一项可塑性以及变化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可以展现多种不同的花纹和图案。现在的人们追求时尚前卫与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在服装设计方面更是如此。剪纸图案被普遍运用到女装的设计当中,最常见的就是一些几何图形或者是一些经典图案的运用,将这些剪纸图案应用到服装设计当中,能够给服装增添几分古典淑女气质。当然在一些大的服装品牌中,最常见的就是一些剪纸形式的几何图形的运用,这种设计形式不仅简单明了,而且还能够尽显服装现代前卫的感觉。服装设计融合剪纸中的镂空工艺,能够展现女性性感神秘的一面,同时又体现温婉含蓄的一面。在现代女装设计当中,剪纸艺术的应用形式是非常灵活的,将传统的艺术形式与现代工艺相结合,能够给人们展示独具东方魅力的服饰美,同时从服饰设计中也能够体现中国的传统特色文化。

1.2 镂空技术的运用

镂空工艺是剪纸的一项重要的工艺技巧,通过雕镂剔刻的工艺形成剪纸作品。可以看到一些复杂的剪纸作品中,镂空效果是很难实现的,需要剪纸艺术家具备很强的艺术功底和手艺才能够完成这样复杂的作品。随着社会的发展,镂空这项剪纸工艺在逐渐地发展和应用。在服装设计行业中,镂空工艺也是一种比较高技艺的制作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当中,特别是女装设计当中,镂空工艺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这种工艺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种。有的是手工剪切,这种工艺就是比较传统,依靠人工的力量来实现精准的雕镂,保留了传统的艺术形式;还有就是通过机械剪纸技术来实现大批量的生产,或是采用激光镂空的高科技方式来实现精准快速的加工。在日常生活中,镂空工艺在服装设计当中的应用是比较常见的,一些镂空的毛衣设计,还有一些镂空的礼服设计等,都展现着剪纸艺术的魅力,能够使现代服装具备传统剪纸的韵味。镂空工艺在礼服设计中的应用更是受到了中外服装设计师的欢迎,很多礼服设计中都应用了镂空工艺,一改传统礼服的设计风格,运用镂空的艺术效果展现女性的性感妩媚的一面,同时又不失高贵典雅。在设计中沿用中国剪纸的表现风格,色彩的运用以红色居多,从剪纸中得到了设计灵感,运用流畅的线条来展现女性优美的身姿,搭配镂空的艺术效果,使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更加能够展现出服装的魅力。

2 剪纸艺术在产品包装中的运用

2.1 剪纸元素在传统产品包装中的运用

剪纸艺术的普遍应用是现代文明与传统精神文明的融合,展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特色。剪纸元素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一些传统产品包装中为了体验文化与艺术的结合,运用了剪纸元素。在包装中运用剪纸元素体现了人们对于文化的追求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各个领域的设计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文化的传播者,在设计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将文化融入其中。剪纸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一般用剪纸的形式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盼望以及表达喜悦心情,具有美好的寓意和象征。一般人们剪成精美的窗花张贴在窗户上,逢年过节的时候增添喜气,通过手工制作的形式展现民族文化特色。现代设计师将这种传统艺术应用到了产品包装上,不同于现代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包装,而是追求一种文化氛围。现代很多产品的包装都是追求精美甚至是奢华,力求用包装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从而促进消费,但是却略显肤浅。为了展现设计的内涵,在一些传统产品的包装上运用了剪纸工艺。

例如,花雕酒是比较具有特色的,现在的包装依然保留着坛装的形式,保留了原有的形式,并且在封盖处运用了剪纸工艺,利用线绳缠封住坛口,并且在纸张上写上“绍兴老酒”、“女儿红”、“绍兴花雕”的字样,将传统的书法文化与剪纸艺术结合在一起,体现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这样传统的设计形式来开展着这类商品的独特之处,能够向人们展示黄酒背后的文化面貌,这样的设计风格具有独特的东方特点,向人们展示着特色的包装设计之美。

2.2 剪纸包装设计的风格理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观念以及思想都在发生转变,对于现代纷繁复杂的产品包装与设计,人们已经感觉没有新意,而是更多的追求传统文化之美,喜爱具有民族特色的元素。对于包装色彩以及设计形式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要呈现出艺术效果才更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因此,在产品包装的设计中一定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同时又不能太过于通俗,要保障其中的文化内涵,抓住人们的消费心理。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对于中国红这样的色彩有着一定的偏爱,红色作为一种比较鲜艳的色彩能够牢牢地吸引住人们的眼球,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用色也不能过于单一,容易造成审美疲劳。再加上在中国人的印象当中红色代表的是吉祥、喜庆、如意等美好的象征,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们对于这样的设计更有好感。如果设计师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在一起,那么就能够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通过富有文化内涵的包装来吸引人们,触发人们的情感。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剪纸艺术运用在食品设计的方面比较多,一些点心或者是糖果等,都可以利用剪纸花纹的包装纸里包装,利用传统的剪纸效果结合现代艺术设计形式来设计包装,可以将一些产品的品牌以剪纸的形式展示出来,不仅能够改变传统印刷字体的死板,展示独特的美感,还能够突出产品的内在文化,突出产品品牌与特点。在色彩的运用上大多数采用大红色作为主要色调,为展现民族化的特点,还可以融入一些中国元素比如说红绳或者是中国结等,将产品包装打造的更具中国传统特色,体现端庄大气、古香古色的感觉,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剪纸艺术在家居装饰中的运用

3.1 剪纸工艺在空间结构中的运用

一提到剪纸,人们的印象中可能就是软软的、红色的、能够展示精美图案的艺术品,很少有人能够将剪纸这门艺术与室内设计联系在一起。但是在现代这个追求时尚与传统相结合的社会中,剪纸工艺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室内空间结构设计当中。镂空工艺是剪纸中的主要工艺,通过雕刻的方式来呈现出镂空的感觉,能够展现出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近年来在室内结构设计当中,镂空工艺也深受喜爱,现代室内设计追求一种潮流感,也展现独特的魅力与个性,镂空工艺的应用正好满足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现在很多建筑外装中也大量的运用镂空设计,一些酒店、会馆、KTV等外墙的设计都采用镂空雕花的设计,图案大多以花卉为主,通过镂空技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体现这些场所高档、个性的设计,而且镂空设计的运用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神秘感,更加吸引消费者。在室内设计当中镂空工艺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镂空设计具备很强的立体感,给人更加开阔的视觉效果,镂空的设计有一定的遮挡作用同时又不完全遮挡视线,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并且应用在室内,不影响声音的传播,在实用性方面是比较不错的。另外,其独特的设计造型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在室内结构设计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镂空设计,比如说电视背景墙,这可以说是室内装修的一大亮点,需要借助这面墙的色彩以及设计来提升整体设计的效果,在墙面设计中如果采用镂空的背景设计能够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在设计风格上独树一帜,能够增强整个室内设计的文化性,并且能够扩大视野,给人更宽阔的感觉,从视觉角度扩大整个空间的面积,使居住者身心舒畅。

3.2 剪纸造型在空间装饰中的运用

室内设计的结构确定之后,接下来的就是细节设计。空间内的装饰可以算为软装饰的一部分,要想使整个设计展现亮点,其实这些小细节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给整个室内设计增添色彩。随着人们的需求,出现了很多以剪纸造型为原型的室内装饰,将这些运用到室内设计当中,不仅能够体现人们的思想内涵,还能够陶冶情操,营造不一样的文化氛围。剪纸注重的线条的变化,这与室内设计的理念是有相同之处的,在选择装饰品的时候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有夸张效果的装饰物,通过二次创作展现剪纸的艺术魅力。比如说房间中的灯饰,这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装饰物,不仅要美观还要有实用价值,因而可以选择一些镂空效果的灯饰放在卧室、餐厅等地,用这样的灯罩罩在光源上,由于光是发散的,通过灯罩上镂空的花纹照射在房间中,能够凸显灯罩上美丽的雕花图案,并且这样的灯光效果能够给人浪漫的色彩,能够营造良好的生活气氛。另外在一些室内物品中也可以选择具有剪纸造型的,比如说镂空设计的茶几,长凳等。这些物品在图案选择上有多种,有丰富的剪纸图案可以选择,不仅外形漂亮美观,还能够使这些物品有浓郁的文化特色。如果喜欢中式装修风格的,还可以选择镂空的屏风,改变传统屏风的形式,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尽显中国古典文化之美。

4 剪纸艺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剪纸主体强化式构图在城市景观空间形态中的运用,随着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喧闹与工业化淹没了它具有的民族特色和文化魅力,人们愈加渴望回归传统。正因为城市承担了现代人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寄托,因而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也应注重人文因素,不仅注重形式美,更要注重文化内涵。

空间,是客观存在的立体境域,城市景观空间形态具有多变复杂性,空间组织的合理是否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活动舒适性。因此,城市景观空间形态的规划是设计的灵魂。由假山、水景、楼阁、亭台等构成的空间,按照高低、大小、虚实、光暗、形状、色泽等组成景象的序列,形成景观空间的层次和节奏感。剪纸艺术在画面物象的表现上通过位置安排、比例大小等方法使画面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从而产生秩序美。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将剪纸艺术的主次分明的主体强化式构图运用其中可使空间形态更具生动性。例如,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追求景观整体风格的统一,同时要强调动态的连续空间和视觉的变化。公共设施的尺度需与空间相协调,地面铺设在材质和色彩上与环境相匹配。造景应注重“场”的凝聚力,使空间设计有主次之分,产生美感。

总而言之,剪纸元素是传统文化积淀形成的。在现代生活中,融合剪纸工艺,将剪纸运用到各种不同的领域当中,让更多的人可以感受其中的文化精神,同时也能够展现现代设计的先进理念。

参考文献:

[1] 侯明勇.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初探[J].艺术评论,2010(10):23-24.

剪纸工艺的传承范文第2篇

中国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它有着1500多年的历史,是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经济的迅速发展,乡村逐渐城市化的变革,让古老的民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包括剪纸艺术在内的、在漫长的岁月中自发传承的古老艺术,正面临着消失的威胁。同时,中国的剪纸艺术也在时代的发展中暴露一些问题,首先,传统的剪纸在工艺上很普通,只是一般材质的纸张等,这些原始的基础材质,不能很好的保存和收藏。所以很难去传承。其次,传统剪纸的纸质材料决定了剪纸的非环保性,由于工艺的简单,很多剪纸在使用之后,容易受到破坏,很难可持续的使用从而造成了大量纸张的浪费。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推动着剪纸艺术技术性的变革。为了更好的将剪纸艺术传承发展,在掌握客观规律的同时探究剪纸艺术创新性发展。

二、传统剪纸艺术与磁性剪纸艺术的区别

1.传统剪纸艺术

传统剪纸,它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传统的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树叶、树皮、金箔、银箔、纸张、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2.磁性剪纸艺术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剪纸艺术,磁性剪纸不仅继承了传统剪纸艺术的所有民间文化和剪纸造型,更在传统的基础上再创新,融入科技的力量,这一符合社会发展的磁性剪纸艺术的优势为:用途广泛,操作简单,收藏、携带便利;磁性剪纸的种类繁多:包括肖像磁性剪纸、DIY磁性剪纸、挂笺磁性剪纸等;磁性剪纸可以作为艺术品收藏,也可作为礼品相赠;磁性剪纸节能环保;磁性剪纸可以持续使用;磁性剪纸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三、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中国磁性剪纸艺术的圆融

1.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中国磁性剪纸艺术发展的渊源

(1)新经济时代背景的研究

新经济时代是传统产业与知识经济的全面融合,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新经济时代是基于知识经济的全球化经济。

2.中国磁性剪纸艺术与多领域、多学科艺术的圆融

(1)中国磁性剪纸艺术如何体现“圆”的生命力

①艺术升华的“圆”满。中国的磁性剪纸艺术是传统艺术的结晶与升华,将传统剪纸的背部加入磁性材料,使得剪纸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磁性剪纸是将剪纸艺术的生命力充分的突出和展现,最终实现圆满的传承,磁性剪纸艺术延续着传统剪纸艺术的生命活力。

②造型图案的“圆”通。中国的磁性剪纸艺术不仅延续着传统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更重要的是磁性剪纸艺术与传统剪纸艺术在造型图案上的圆通。剪纸的造型图案作为视觉艺术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它既可作为装饰语言表现世间一切看得见的事物,又可以是“看不见的世界”在艺术家心灵中的“具象”。而磁性剪纸将传统剪纸的优势一一的传承下来,不仅如此,结合磁性剪纸艺术的磁性材质,艺术家们还在传统剪纸艺术基础之上自己的悟性、灵感,捕捉到美新形式美的本源赋予磁性剪纸一种一的形式美,最终展现出造型图案的“圆通”

③走向世界的“圆”融。剪纸艺术的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具有典型的民族文化特性,剪纸艺术作为中外文化交流,在装饰艺术、丝绸图案设计方面互相影响,剪纸艺术的精湛技艺使得中国的传统工艺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加入了高技术含量的磁性剪纸也是对中国剪纸艺术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呢,同时也将中国的剪纸工艺融入世界的文化艺术中。磁性剪纸艺术最终走向世界的潮流中,形成具有生命力的圆融。

(2)中国磁性剪纸艺术与多领域、多学科艺术的“融汇”与“贯通”

①“形”之和——体现理性的和谐。准确的表达磁性剪纸的图形语言是磁性剪纸艺术中体现和谐与否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能否展现民族特性的关键因素,所以,对于“形”的把握,是磁性剪纸艺术中最为中要的基础因素。

②“色”之和——体现感性的和谐。剪纸的色彩均为红色,中国民俗以红色为一切吉喜庆典的象征,具有代表国家、喜庆、文化传统的特点,并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正式有了色彩的和谐,对于人们心里因素的影响才能达到正真的情感和谐

③“意”之和——理性与感性的共同和谐。磁性剪纸艺术在通过理性的的“形”和感性的“意”共同和谐表达准确的视觉元素的基础上,才能有“意”的传神,最终达到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只有在充分理解传统元素符号的“意"。

四、总述

剪纸工艺的传承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扪;侗族;造纸

中图分类号:TS7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1X(2012)02-0150-07

纸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造纸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从原料到加工乃至不同用途的制品,都有不断的改造和创新,形成了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造纸技术。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由于受到交通不便或文化习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民族几乎完整保留了传统的手工造纸技术,成为传统手工造纸方法的“活化石”。同时,由于受到地理、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西南少数民族往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生产出各具特色的纸张,充分展示了西南地区由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所导致的造纸原料成分、工具及过程的多样性,从而成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传统手工造纸技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少数民族手工造纸技术源流的探究有助于更好的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使其充分发挥历史、科学、文化价值。此外,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手工造纸方法的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促进民族团结。

2008年7月,笔者对地扪的造纸进行了初步的调查,时隔3年之后,笔者再次来到地扪,对造纸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影响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因此集成此文,希望能对地扪造纸的起源、主要流程、纸的实际功能和主要流向、通过造纸形成的主要社会关系和造纸群体的主体感受等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所讨论的地扪社区造纸工艺是以地扪寨为代表,并包括登岑、罗大等寨在内的造纸技术。地扪、登岑、罗大三寨在行政区划上隶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是黎平县范围内至今还保留着传统手工造皮纸的侗族寨子。

一、造纸的主要过程

2008年,笔者主要针对地扪寨的造纸过程进行了调查,2011年,我再次回访,总结起来地扪造纸的主要原料、工具、流程、造纸时间如下:

(一)原料

1.主要原材料:构树皮。农历二月份上山采集构树皮,用柴刀砍下树枝,剥去树皮,把树径剥成细条状,晒干储存,以备造纸使用。构树越嫩做出来的纸越白。

2.纸药:野猕猴桃藤。成条状,藤类植物。造纸时采来,用斧头砸扁,浸泡于水中,水呈粘稠状,以备造纸时使用。

3.配料:草木灰、碱。主要是煮构树皮时加入。

(二)工具

砍刀、木槌、簸箕、布帘

(三)制作过程

1. 农历二月份的时候到山上采集构树,采集之后剥皮呈细条状,晒干储存。

2. 把晒干的构树皮,置于水中浸泡。

3. 把浸泡好的构树皮置于铁锅中,加入草木灰、碱,沸煮。

4. 把煮好的构树皮放入流水中漂洗。

5. 漂洗过的构树皮经过一番筛选,挑出其中黑的,腐的成分,以保证纸的质量。

6. 把漂洗好的构树皮用木棒捶打,打至构树皮成为碎渣。

7. 构树皮的碎渣捏成团,用笸箕在清水中稍微蘸水,使其湿润。

8. 把润湿后的构树皮碎渣团放入木桶,加入一定量的冷水或开水,呈水状。

9. 把野猕猴桃藤浸泡好的粘稠状水通过一个漏斗加入盛有构树皮水的木桶中,并搅拌均匀,使构树皮水呈粘稠状。

10. 先把磨具浸湿,再把粘稠的构树皮水用瓢浇在作纸的磨具上,一边浇水,一边摇摆磨具,以使构树皮浆均匀的分布在磨具上,大概浇7-8瓢左右,使磨具上的构树渣达到一定厚度,便可。

11. 把浸满构树皮浆的磨具放于太阳底下晒干。

12.晒干后成为纸,用手轻轻剥下,一张纸便造好了。

(四)制作时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构树皮都是农历二月采来后备用,做纸要到农历五六月份才开始,当问及原因时,村中几乎所有造纸的老人都跟笔者说:淘构皮纸的日子是老祖公定下来的,二月份上坡耙构皮,要到栽完秧才能开始做构皮纸,做早了老祖公不给晴天晒纸的。笔者分析原因:一是造纸的时间是约定俗成的,古已有之;二是做纸属于家庭副业,要先把田里的秧苗插上、有空闲的时候才能进行;三是地扪春季多雨,插秧后农历四五月份天晴的时间才比较多,有利于晒纸。

(五)种类

厚纸、花纸。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地扪和登岑主要是制作较厚的构树皮纸,而罗大除了做厚纸之外,还做花纸。花纸的制作过程大致与厚纸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浇纸在模具上的时候,先浇一层较粗的纸浆,然后撒上一些晒得半干的叶子或者花瓣,再浇上一层较细的纸浆,晒干即可。

二、纸的功能用途

(一)交换棉花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地扪、登岑、罗大人们造纸主要是为了交换棉花。因为地扪社区海拔较高,约有700多米,平均气温在14℃,不太适合棉花生长,虽有部分农户种植棉花,但产量有限,而地扪的侗族主要穿着用棉布织成的侗衣,因此这里的侗族对棉花的需求很大。而距离地扪很近的岩洞,榕江平均气温在20℃,适宜棉花生长,并且岩洞也是把棉花作为主要经济作物。因此,地扪社区的妇女就把做好的纸,背到岩洞去交换棉花,据调查,一张构皮纸可以换三四两棉花。调查中,登岑寨一位84岁的吴女花老人,跟笔者讲述了她拿纸换棉花的故事。吴奶奶是登岑土生土长的人。奶奶现在有4个孩子,2男2女,2个男仔在村子里做电工,女仔出去打工。她现在跟细仔(小儿子)住在一起。吴奶奶说她10多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她还有两个弟弟。那时家里很是困难,都没有衣服穿。寨子里的人造纸去换棉花,于是她看着村子里的老人造纸,就跟着学习,去山上采来构树皮,把黑皮去掉,留下白的,晒干,垂碎,做成纸,然后走路去岩洞、榕江换棉花,一张纸能换三四两棉花,换回棉花来,她的一个姑姑教她纺线织布,她再到山上采回靛蓝来染布,做成衣裳,这样才有衣裳穿,小时候很苦家里很穷,每次用纸换回棉花来都很高兴。她用纸换来的棉花,做了弟弟们的衣服,还做了自己的嫁妆。

而现在寨子里所做的纸已经不再用来换棉花了。村民解释原因是:现在只有老人还穿侗衣,而且可以买一些布料,不用再自己纺线织布,而寨子里的年轻人已经改穿客服,也不需要棉花,所以已经没有人用纸换棉花了。

(二)包贵重的物品

地扪社区所作的构树皮纸另外一个重要用途就是用来包裹贵重物品。在调查中地扪寨的很多老人都把他们用构皮纸包的侗衣拿给笔者看。老人们都说,构皮纸有防潮防虫的作用,而侗衣是用棉布做的很容易生虫,加之地扪气候潮湿,衣服很容易长霉点,所以用构皮纸包侗衣特别好。但是现在的人很少穿侗衣了,都穿化纤的衣服,这样的衣服,不容易生虫,就没有必要用构皮纸包裹。

另外,构皮纸还可以用来包裹银饰,用构皮纸包的银饰不会发黑氧化,无论包裹多长时间,都是光亮如新的。

(三)剪纸做祭祀用纸

构皮纸还用做祭祀辟邪和铺垫在棺材里,这一用途在地扪社区还保存的很完好。祭祀辟邪的用途主要有3种形式。第1种形式是,把构皮纸剪成一些似动物的图样,当作祭品与禾谷绑在一起挂在柱子、屋檐、墙角上。在登岑采访到一位坐在鼓楼门槛上的吴姓老人,笔者问吴奶奶做这些纸有什么用途时,吴奶奶说用来包衣服,剪纸。笔者再问奶奶剪什么纸,奶奶说:就是剪一些小羊小牛供给阴间。我问奶奶是什么样的,吴奶奶颤颤的站起来,一边牵着笔者,一边拄着拐杖,要带我们去看,她转身走进鼓楼,环视了一圈,把目光定在鼓楼右手边的一个柱子上,牵着笔者走过去,笔者看到柱子上挂着几串构皮纸剪成的几何形状的图样,奶奶左手杵着拐杖,右手扶了一下柱子,便爬上了柱子边上的凳子,拿着给我看,这些剪纸只是形似牛羊而已,每串剪纸上还挂着一穗谷子,奶奶说这里每家都挂这个,是给阴间的。之后吴奶奶又带着笔者在村子里绕了一下,在吴奶奶的指引下,笔者发现在寨子的粮仓、树上都有挂这种剪纸,后来来到吴奶奶的家里,吴奶奶的正屋墙角上也挂有这种剪纸。第二种形式,寨上的先生做法事时,写一些辟邪的话在构树皮纸上。笔者在花桥桥头柱子上看见一张写有“大黄地绿小儿夜哭,君子念过,睡到日山天光”的构皮纸。问一位刚好在打水的吴姓老爷爷,他说,这是请人写了之后,贴在这里的,治小孩半夜惊醒啼哭很灵的,而且用构树皮纸写是最好的,有辟邪的作用。第三种形式,做冥钱,烧给亡人。地扪的老人说做以前做纸钱都是用构树皮纸做的,现在有做好的纸钱,而且很便宜也不费事儿,就不用构皮纸做了。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也没有看见构皮纸做的纸钱。

构皮纸用于祭祀辟邪的用途之外,还用于垫在棺材里。主要做法是:用2到3张的构皮纸垫在棺材里,棺材入土之前还要在挖好的墓室里垫三四张的构皮纸。在采访中,罗大寨的一位53岁的吴姓男子说,垫棺材的构皮纸最好用罗大造的花纸垫。笔者问为什么要在棺材里垫构皮纸,登岑寨一位46岁的吴姓妇女说:“垫上构树皮纸去阴间的路更容易走啊。”

(四)侗戏唱本的用纸

地扪所隶属的黎平县被称为“侗都”,是侗族文化的中心地区,而茅贡乡则被称为“侗戏之乡”,侗戏广泛在茅贡传唱,地扪也不例外,根据笔者走访调查,地扪的侗戏唱本,多是用构树皮纸书写的。根据国家级侗戏传承人地扪歌师吴胜章介绍,以前侗族没有文字,侗戏、琵琶曲、大歌的传承都是口口相传,后来老人们开始用汉字标侗音,把剧目唱词都记录在构树皮做成的歌本上,使用构树皮书写的唱本,经久耐用,字迹长时间不退,有利于唱本的保存和传播。吴老师还兴致勃勃的展示了一本他太爷留下来的构树皮唱本,据说是清代嘉庆年间写成的,这本唱本的曲目是《二度梅》,老人介绍说,唱本自从抄好以后几乎每天都有人翻,多亏是构皮纸做的,才能保存到现在。

(五)新用途成为旅游商品

现在,随着地扪建立生态博物馆和乡政府发展旅游业,造构树皮纸成为地扪主要的民间工艺,被博物馆和政府部门视为传统技艺向参观者展示说明,地扪生态博物馆建有专门的长廊演示造纸过程,一些旅游团也要求村中会造纸的老人,展示造纸过程。构树皮纸逐步成为一种旅游商品,村中的老人都说,她们年纪大了,做皮纸赚几个小钱卖给来玩的人。笔者在询问村民是否会造纸时,采访对象大多数时候都会问是不是要买纸。同时笔者在采访中还得知,隆里博物馆还专门从罗大收购花纸,价格大概是五六块钱一张,还有一些北京的画家也要这种花纸,去年到罗大收购了几百张。但值得注意的是,地扪的旅游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进入的游客还非常有限,所以地扪社区造纸还不是以兜售给游客为主要目的,旅游对造纸的影响还相当有限。

三、地扪造纸技术的保存状况和存留原因分析

根据笔者走访和地扪生态博物馆已有的调查资料,茅贡乡15个村委会①①茅贡乡包括:茅贡、中闪、额洞、地扪、腊洞、樟洞、寨头、寨南、寨母、流芳、高进、己炭、蚕洞、登岑、罗大15个村委会。范围内还保留构树皮造纸工艺并且至今还在做纸的寨子只有地扪、登岑、罗大3个,腊洞和樟洞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还在做,现在已经不做了,其他寨子很少有会做构皮纸。具体看地扪、登岑和罗大造纸技术的保存,3个寨子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几乎全寨的妇女都会做纸,笔者访问的40岁以上的妇女都做过纸,都能清楚地说出造纸的具体流程,但是这些妇女现在已经很少做纸了,而笔者采访的20到30岁左右的妇女,几乎都没有做过纸,有一些已经不能说出做纸的流程。现在寨子中还在做纸的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根据地扪寨村支书吴胜华介绍,地扪现在有1/3的人会做纸,地扪人口在2400人左右,有1000多人外出打工,现在会做纸并且还在做的人大概在500人左右。而登岑和罗大的状况和地扪相似,只是登岑和罗大的人口总数要比地扪少很多,相应的还会做纸的人也比地扪少。

从调查中得出,地扪社区的造纸技术现在还在保留,但是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几乎全寨妇女都会造纸的状况相比,造纸的技术在二三十岁的妇女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并且造纸技术的保留地呈逐步缩小的态势,现在腊洞、樟洞已经不做纸了。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

(一)现实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保留造纸工艺

从构皮纸的用途来看,构皮纸的一些用途虽然逐渐消失,但另外的用途还继续保留,并产生了一些新的用途。如换棉花的用途消失了,但包物品的用途还在继续发挥,同时近年来又用来兜售给游客,所以构皮纸还有赖以生存的环境,才能得以保留。在采访过程中,地扪、登岑、罗大的村民普遍认为,构树皮是有用的,构皮纸防潮防虫,经久耐用。但是由于主要用途的逐步消失,新用途所需的皮纸有限,再加之构皮纸制作效率很低,所以造纸技艺的传承呈萎缩的态势。就制作流程而言,构皮纸的制作是使用浇纸法,一个模具一次只能出一张纸,费时费力,笔者在采访二三十岁的年轻妇女时,她们普遍说:“现在的纸都很便宜,两三角一张,捞皮纸耽误工夫,没有时间做。”

(二)地扪社区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受外界影响相对较少,有利于保存造纸工艺

地扪社区距黎平县42公里,仅通乡级公路,位置相对闭塞。地扪社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水稻种植,没有其他副业,人均收入较低,寨子的发展速度较慢。相对封闭的环境和较不发达的经济是地扪造纸工艺还保留的重要原因。笔者在樟洞采访时,当问及为什么樟洞以前造纸,现在不做纸的原因时,有这样一些回答。

案例1:樟洞村民1组70多岁的石姓老太。我以前都会做纸的,我四五十岁的时候还在做纸,但是现在不做了,主要是儿子不让我做了,他出去打工,挣钱回来给我用,不让我做。

案例2:樟洞村民3组35岁的石姓男子。地扪那边比较落后,比我们原始,才保留做纸。我们这里以前老人家也做纸,但比较费事,地扪那边还用来包他们的侗衣,而我们已经改穿汉装了,就没有必要用了,我们这里比地扪发展得好。

案例3:樟洞村民1组,50多岁,村委会的成员之一,石姓男子。地扪要比我们这里落后,地扪那边除了耙田,就没有什么其他收入了,而且他们的田都比较远,没有我们的好。我们这里田都在河边,我们除了耙田,还可以烧炭卖,像我还养着马,做一些运输,把山上的木材运到能通车的地方。地扪、登岑的人要靠做纸贴补家用,我们就不用。

(三)在一定范围内,地扪所出产的纸张能满足周边的需求,成为只有地扪保留造纸技艺的重要原因

从地理位置看腊洞、樟洞距离地扪仅8公里,并且地扪的纸可以拿到榕江等较大的集市交易,这样就能满足周边对构皮纸的需求,因此附近的寨子就没有必要再造纸。参访中,当问及地扪周边几个寨子不做纸的原因时,村民说:如果需要构皮纸的话,我们可以去买2张啊,地扪人会拿过来买,榕江也能买到,没有必要自己做。

四、造纸形成的主要社会关系和造纸群体的主体感受

在乡土社会中,每个个体都会形成一个以“已”为中心的社会网络,并且“己”的行为会对这个社会网络产生影响。在《乡土中国》中对这种社会关系做过形象的比喻:“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以‘已’为中心,象石子一般投入水中,象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1]造纸这种个人行为,在这样的乡土社会网络中必然会对“已”、由“已”推及的社会以及“已”的精神世界产生影响。

(一)造纸所带给个体的满足感

造纸所带给个人的满足感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物质的满足,另一方面是心理的满足。就物质满足而言,通过造纸,个体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比如纸张能换回棉花,满足个人及家庭的穿着需要,登岑80多岁的吴女花老人,通过构皮纸的交换,为全家人作了衣服,还为自己作了嫁妆,吴奶奶现在回忆起来,都是满脸的兴奋。再比如,笔者在地扪寨采访时碰到一位50多岁的吴姓阿婆,当问她造纸能为她带来什么好处时,吴奶奶说:“我一张纸能卖3块,可以给我外仔(外孙子)买糖,我外仔都是我带大的。”

除了物质满足感以外,个体通过造纸还能得到心理满足。这主要表现在地扪社区现在的造纸活动主要是由老年妇女在进行。这些老人们造纸一般会集聚在村里的水塘附近,在造纸过程中,老人相互交谈、家长里短、打发空闲时间,造纸活动成为了老年妇女相互沟通,抒发心情的媒介。采访中地扪寨的一位段姓奶奶告诉笔者:她跟小儿子住,媳妇对她不好,太阳好的时候,就来捞构皮纸,跟老同(对女性同龄人亲切的称呼)况况(聊天),还能打发一下时间。

此外,在心理满足中还包括社区评价和认同。个体造出的构皮纸,会在社区中得到相应的评价,这种评价既有来自异性的也有同性之间,这些评价既可以使个体在社区中得到认同,又能使个体实现个人价值。在采访过程中,男性采访对象,尤其是四五十岁以上男子,都认为一个妇女应该会捞构皮纸,并且捞的构皮纸好坏,与绣花的好坏一样,是评判一个妇女是否灵巧的重要标准。寨子里采访到的40岁以上的妇女中也有这样的评价,笔者问地扪寨子谁做纸做的最好,很多妇女都说是住在芒寨的吴老奶,吴老奶做的纸不仅白而且韧性好,她做的纸被水弄湿了,晒干后还能用,不会散。

(二)造纸过程中个体与自然的协调共处

地扪造纸的原料全部取之自然,因此地扪人在做纸时必然和自然发生联系,地扪寨子的寨民很好的处理这一关系。从构树皮的采集开始,寨民就很重视对构树的保护。山上采集构树皮的妇女们约定俗成一些规约,第一、构树有两种,一种是藤、一种是树,在采集时只能采集构树藤,并且只能砍旁枝,不能伤主藤。第二、只能每年的农历二月之后才能上山剥构皮,且不能重复在一片坡砍。80多岁的吴女转老人跟笔者解释说,构树藤越砍越发,今年砍一株明年发两枝,但是构树剥了皮就死了,所以只砍藤不砍树。农历二月之后雨水就多了,砍了构树藤容易发。老祖公们都是这样规定,我们不能破坏。构皮纸当年用当年捞,够用就可以。地扪人从生产生活中,认识了构树的生长习性,再以乡规民约的形式相互约束,做到了即满足对构皮纸的需要,又和谐地处理了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村寨内部人与人关系的协调

造纸虽然是个体行为,但是它也离不开个体所生活的社区,与社区中的人发生关系。首先,从造纸的传承关系看,地扪造纸技艺没有固定的师承关系,一般都是老年妇女造纸,年轻女子向村寨里的老人学习,一边看一边学,正如在《乡土中国》所描述的那样,乡土社会中,历世不移的结果,人在熟人中出生,在熟悉的地方长大。熟悉的地方可以包括长时间的人和土的混合。祖先们在这地方混熟了,他们的经验就是子孙们所会得到的经验。每个人可能得到的经验,以同一种方式反复重演。造纸的技艺也是如此,在乡土社会中,在面对面亲密的接触中,年轻人从年长者那里习得造纸技艺,再反复地传授给下一代,造纸工艺成为老年妇女与青年女子维系关系和沟通情感的纽带。其次,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村中妇女在制作构皮纸时常常喜欢集聚在一起,这样的集聚融洽了妇女之间的关系,成为地扪寨子妇女们日常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最后,笔者在采访纸张流向时发现,地扪寨子的纸张除了个人使用、买卖之外,也成为沟通邻里感情的媒介,如果碰到邻里间有急需,上门来讨构皮纸,有构皮纸的人家都很愿意分一些给讨纸的人,事后讨纸的人就会送一些粑粑作为酬谢,你来我往,小小的纸张融洽了寨民之间的关系。

(四)村寨之间相互交流互通有无

在茅贡乡的行政区划范围内,只有地扪社区,还在做纸,构皮纸成为村寨间互通有无的良好媒介。案例1:在地扪采访时,一位坐在鼓楼里的吴姓爷爷和笔者说:只有我们这里的侗族会做纸,那些苗族不会做纸,他们常常下来,拿一些笋子、草药来跟我们换纸。案例2:笔者在樟洞采访时,一位吴姓妇女主任说:“腊洞,樟洞这边现在不做纸了,但是我们有构树皮,地扪的人来这里讨,我们给他们构皮,等做好纸之后,做好的纸各分一半。”

(五)构皮纸成为地扪社区中人神沟通的媒介之一

在地扪社区,构皮纸只能用来包侗衣、祭祀辟邪以及书写,是不能用作卫生用纸的,构皮纸被赋予了一些神秘的力量。歌师吴胜章老人告诉笔者,寨子里有一位水师,如果寨子里有谁到坡上做活,受伤了,只要请水师来做法,马上就会好。水师做法的时候,一定要用构皮纸,不然就不灵。具体法事是,水师含一口水,念一些咒语,然后用构皮纸盖在伤口处,水师把水喷到纸上,再画一些符,受伤的人过两天就好了,而且一点疤都看不出来。笔者再问吴歌师,为什么要用构皮纸垫在棺材里,老人回答说:“构皮纸能帮助亡人更容易地回到阴间,构皮纸不会被阴水浸湿,亡人能睡在上面回到阴间。” 笔者在采访村里做纸的老人时也得到了类似的答案。老人继续说:“法师做法的时候,一定要用构树皮纸画符,这样萨才能看到。”构皮纸成为了人与神之间的沟通媒介,地扪人使用构皮纸与神交流,安抚心灵。

五、地扪造纸技术的起源问题探讨

在采访调查过程中,当问及地扪造纸的起源时,村中大部分会造纸的老年妇女,都不能清楚说出来源,村中的男性老年人能说出一些来源,总结起来基本有两种说法。

(一)本土说

家住在模寨70多岁的吴姓老人说:“地扪寨很久以前有个很能干的老奶,家住在母寨唐公祠旁边,这个老奶织布绣花样样都干得好,有一天她做了一个梦,梦见她家后墙涌出一股白白黏黏的水,老奶赶忙随手抓起已经撑上布的撑子去接水,醒来后老奶发现她平时绣花的撑子真的潮了,于是她拿到太阳下去晒,晒干后发现有一层白白的东西敷在布上,老奶揭下来一看是一张纸,老奶受到启发,在山里找遍了各种材料,最后找到了构皮,做出了纸,从此以后老奶就教寨子里的妇女做纸,寨子里人多了,搬到登岑100户、搬到罗大100户,搬过去的人也把造纸的技术带了过去,所以现在我们这里的人都会做纸了。”从这个传说分析,地扪造纸的技术可能是地扪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步总结出来的,再经过一些老人的改进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今天的造纸工艺。

(二)外来说

63岁的歌师吴胜章老人则认为地扪造纸的工艺是太公们从江西迁移时带到地扪的。他说:“地扪人的祖先是从江西吉安府太和县迁过来的,估计他们在江西的时候就会做纸了。因为以前在地扪的芒寨有一座古墓,是明代修造的。墓主人是一位叫做吴卡仆的老奶,墓志铭上说,这个老奶生前很能干,绣花绣的好,做纸做得好而且白。墓志铭上说这个老奶祖籍是江西吉安的,因此我推测地扪的造纸工艺是从江西带过来的。”

在探究地扪造纸工艺的来源时,笔者拟从两个方面分析,即造纸的原料和造纸的方法。

从使用的原料看,地扪主要使用构树皮造纸,造的是皮纸。从中国的造纸发展史来看,最早使用的原料主要是麻,魏晋南北朝开始逐渐使用构树皮,到唐宋以后由于工艺的进步开始使用竹子造纸,并且竹子逐步成为造纸的主要原料,明代宋应星写《天工开物》时,详细记载了造竹纸的工艺流程[2]。笔者在地扪调查中,观察到地扪社区内即存在构树也有竹子,但地扪人只是使用构树造纸却不用竹子,是否可以推测,地扪先祖们接触造纸技术的时间较早,地扪保存了较原始的造纸工艺。

从做纸工艺流程看,地扪主要采用浇纸法,即用瓢把纸浆浇在模具上,一个模具一次只能出一张纸。而在《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造纸方法是抄纸法,即采用槽式捞纸的方法,用布帘在池子中左右摇晃,待纸浆均匀分布在布帘上之后捞出。笔者查阅相关资料,①①潘吉星,中国造纸技术史稿,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发现中原地区大多使用抄纸法,在江西地区也是使用这种方法。是否可以推测,浇纸法是地扪人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方法。

笔者推测地扪造纸工艺的来源为:地扪人在迁徙过程中逐步接触到造纸的工艺,定居地扪后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适应当地环境和条件的造纸工艺,并代代流传,保存至今。

结语

地扪、登岑、罗大完整地保留了传统手工造皮纸的技艺。这种技艺可能是地扪先民在迁移过程中逐步学习并在定居地扪后适应当地环境加以改进后传习开来,同时社区相对封闭的环境和构皮纸至今仍能发挥作用,成为是地扪造纸工艺能够得到保存的重要原因。在宁静的乡土社会中,构皮纸张和造纸技艺成为了地扪社区人与人、人与社区、人与神沟通的媒介和纽带,皮纸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社区不可或缺的文化因素。同时,笔者在这次调查中也观察到,随着地扪社区的发展变化,造纸这种工艺也在发展变化,或出现新用途,或失去下一代的传承者,造纸技艺的命运与地扪社区的命运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是成为历史记忆,还是得到新的发展,值得继续跟踪研究。

参考文献:

剪纸工艺的传承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望城;民间剪纸;传承;保护

望城民间剪纸是浏阳市著名民间工艺美术品牌,从现存的史料记载,其形成在一千多年前,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望城民间剪纸在国内外极具影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其古朴、厚重、稚拙的民间风格,衬色、嵌线、框线、描筋、打凿的特殊制作方法造成丰富的色彩效果和艺术韵味,巧妙的综合性折剪产生的特殊“剪味”,这些造成了望城民间剪纸的特殊审美价值,因而受到有关方面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再者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长期受湖湘文化的熏陶,还受到梅山地域文化的辐射,望城剪纸的文化底蕴丰厚,从更大的范围看,甚至还有湘西,贵州苗文化圈的影响。因此望城刻凿剪纸中的“隐点”、“隐线”就与苗族绣花样剪纸十分相似,而这一显著特点在全国各地似乎很难找到类似的例证,这点可能对古三苗的迁徙、演变起到一定的解读作用。所以望城民间剪纸不仅在剪纸本身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而且在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研究方面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但近年来因多元文化冲击,望城民间剪纸也开始出现危机。从一些官方统计的数据中可以看到:(1)属于1949年以前出生的剪纸艺人,都逐一去世,越来越多的剪纸形式失去了它的传承者,1949年以后出生的人里,只有极少数的人还在坚持剪纸。(2)剪纸的质量在下降,很少有精品产生。(3)作品集中在喜期窗花。绣花稿和纸菩萨现已消亡,无人能剪,只有秦石蛟剪纸世家尚能根据其收藏,复制出样品。能凿格子花的全县也屈指可数。由此可见,保护这项古老的文明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对望城民间剪纸艺术传承与保护的思考:

近年来,在一些民间艺术保护工作者和艺术家的呼吁下,政府通过划拨专项资金,成立保护协会等各种方式来保护这项古老的文明,并积极推动其提高发展。如2000年,秦石蛟先生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剪纸博物馆――“华夏剪纸艺术博物馆”,博物馆馆藏丰富独特,收集整理剪纸实物资料,以代代相传、永久收藏的方式抢救民间剪纸艺术遗产,馆藏作品15000件,免费向公众开放;2004年长沙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湖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批准同意施行的《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明确要求搞好湘绣、湘菜、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收集、整理工作;2006年,由望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有关人员重点对秦石蛟先生为突出代表的望城县民间剪纸艺术开始了收集、整理工作;2007年,在中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之际,望城剪纸艺术被列为长沙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2008年,望城县财政投入经费8万元,用于望城民间剪纸的保护。尽管以上各种对望城民间剪纸保护的举措在一定范围内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这一古老艺术有望得到良好抢救保护,继续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其保护与传承问题。

在我看来,要更好的保护和激发望城民间剪纸艺术的生命力,进一步弘扬其民间剪纸艺术,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并举的原则,坚持走“抢救、研究、开发”三位一体的道路,深入民间不断的总结和挖掘,才能在我国情和经济条件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走出一条良性循环发展的路子。至于如何走,我有以下几点策略:

1 传统传承――按照传统的传承方式,依托望城民间乃至全国广大的剪纸艺术爱好者,通过口传心授、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承和保护这一门活态的民间艺术形式

(1)将望城剪纸艺人请进学校,培养不同年龄段的剪纸艺术爱好者,各级学校和科研院所也在按照层次开设不同的剪纸培训班或研究班。

(2)倡导老百姓重视自己的民俗节日,倡导民众恢复传统的过节方式,倡导民众在传统节日里恢复和保留传统的习俗,使得剪纸这一来源于民间的艺术重新回到民间,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中。

(3)各类剪纸艺术协会依托各级政府开办的各类研讨班,剪纸艺术大赛等方式,使得有条件的民间艺人定期交流创作经验,丰富和加强了望城民间剪纸工艺的保护和研究。

通过这种方式传承和保护下来的望城民间剪纸艺术是其民间剪纸艺术的灵魂和精华,这是望城民间剪纸艺术最根本的保护方式。只有这样,民间剪纸艺术的民族元素、艺术特征和审美情趣才能通过每一个时期,每一个人的理解,创造产生不同的效果。望城民间剪纸艺术这门活态的艺术才能在每一个时期和每一个人的身上真正的“活”起来,“动”起来,继续在民间保持它独有的生命力和魅力。

2 创新传承――在新的历史时期,利用新的工具与望城剪纸艺术相结合的保护方式

(1)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打印机、雕刻机的结合使望城剪纸创作进入大众化和无纸化时代。

(2)可以依托网络技术适时推出剪纸创作小软件和小游戏,让一般民众体验通过计算机技术自己创作剪纸作品的乐趣,使得望城剪纸艺术的创作走入寻常百姓家。

(3)通过正确地将望城剪纸作品和电影、动画、服装、玩具,旅游产品、纪念品、装饰品、收藏品结合,在规模化生产的同时提高创作能力,出精品,上档次,让通过产业化之路的望城剪纸艺术走出了一条经济化、产业化发展的路,树立起中华民族自主高端剪纸艺术的品牌。

(4)计算机、摄影、摄像技术的出现能够为剪纸艺术的保护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声音和图像的保存技术,可以将望城一些民间艺人的创作过程和创作体会保存成影像资料。

3 加强民间剪纸组织,加强宣传的力度,如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报等等,都是对望城民间剪纸艺术保护和传承的有效措施

在新世纪中,中华民族随着时代物质文明的增值。精神文明的进展。以至民间民俗观念的更新,在这样的新社会的状态下,与剪纸相关的民俗尽管萎缩,但它千年的传统基础还在,只要牢牢把握住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的发展脉络,找准它的保护方法,激活剪纸民俗,形成文化自觉,再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就能使古老的望城剪纸艺术在新的形势下,重新焕发出自己强大的生命力,让望城民间剪纸艺术具有美好的广阔前景,就不只是我们的希望而是人们将可以触摸到的事实。

参考文献:

[1] 廖育群.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9.

[2] 王伯敏.中国民间剪纸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剪纸工艺的传承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工业设计;应用

一、工业设计概述

工业设计是一门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而产生的以工业产品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从市场潮流,人的需要到提出设计构思方案,除了解决技术与材料的问题,还要研究内部结构与功能、使用习惯与方法、生产工艺的选用,节约原材料与降低成本、外观设计与色彩、包装与运输,直到如何推向市场销售等问题。有机地将技术与艺术、科学与美学、适用与美观等方面统一在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上,设计中寻求和解决人――产品――环境――社会的和谐、统一与协调,除去某种产品系列中不符合人的使用目的的因素,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工业设计是在人类社会高度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大工业生产的技术,艺术和经济结合的产物。

二、中国工业设计现状

国内对工业设计实质的理解,上至主管部门,下至厂矿企业都以设计仅仅是工程师外加 “美工”而已来认识,他们都把设计作为一种促销的工具,花低成本来拼命的推陈出新,一个厨具事业部,一年有七八十种新产品上市。给你一两万给我改改外观,设计时间十五天,不做?外面等着做的人排队!这种情况下你还做什么设计?这只会导致中国设计抄袭仿制现象的严重。

在当代全球文化的格式中,中国工业设计在西方强势文化的肆虐下和以西方艺术为评判标准的状态下,东西方文化已很难构筑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这使得当代中国工业设计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中。一些工业设计师试图脱离自己已有的文化体系,有意无意地将自己融入西方的文化体系,以迎合西方人的审美标准,似乎唯有如此才能与国际接轨,才能赶上国际潮流。然而,在现代工业设计文化的领域中,“国际” 的这一概念,并非只有欧美工业设计的文化能代表国际性,它应包含以中国工业设计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才能撑起现代工业设计文化的国际平台。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设计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无可厚非是我们设计的本源,从古代的“无极”,“无形”,“中庸”,“天人和一”的哲学美学我们可见一斑,在对古代的器物研究中,有这样一种基本的思想:“形而上之道,形而下之器。”真正好的设计是有“道”的物,也就是讲究精神享受或者精神消费,这是非物质社会所提倡的。有国内学者这样的解释了传统的定义:“传”就是传布和流传。“统”就是一脉相承。在今天的世界上,像中华文化这样一脉相承的,也只有中华文化。所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也只有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一脉相承,不曾中断。也正是因为基于这一点,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

四、传统文化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将中国传统的文化融入到工业设计中?如何能将这两者完美的结合,如何创造出我们中国新的设计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是及其丰富的,中国建筑,衣冠服饰,古玩器物,传说神话,琴棋书画,诸子百家等等。中国传统文化世世代代传承,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思想文化,无论是材料还是颜色,无论是建筑还是服饰,都给后人留下了丰富宝贵的、可供借鉴的设计资源。

1、以中国哲学思想为基础的创作理念

在思想方面,我们就有诸子百家的思想,比如庄子的“天人合一”,就是教育人们应该与自然和睦相处,不能破坏自然,在现在人们关注自身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而可利用资源的日趋枯竭,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的时候,提出的现代工业设计要讲求绿色设计是十分一致的,就比如塑料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难以收拾的后患,塑料给环境带来了 “白色污染”。韩非子的“物以致用”,强调了产品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等等。所有这些先民的造物思想虽然在当时没有针对产品的设计提出,但对现在的工业产品设计的影响却非常深远。我们在设计产品的同时要运用到这些先人的思想,比如我们的奥运场馆“鸟巢”、“水立方”就很好的运用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思想。

2、古韵外观加以运用设计

在形态造型设计上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些器皿的设计形态是千姿百态的,从自然的到刻意的,从写实的到抽象的,无奇不有,我们所知道的就是祥云火炬,祥云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其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 纸卷轴和中国特有符号相结合加上现代设计进行的整合,就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奥运火炬。比如说我们要对酒瓶的进行设计,那么就可以参考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得一些青铜,彩陶器皿。

3、 各种材料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东西的制造都是随地取材,可是说是手边有什么就可以是做什么,早期用泥做成器物,在演变中,泥在慢慢发展中参入新的成分成为不可思议的材料。像木材、丝线、竹子、牛皮、砖头、金属这些都是很一般的材料,可是我们的先人却可以运用这些平凡的东西创造了不平凡的东西,比如我们的彩陶、竹简、织绣、漆器、还有著名的景泰蓝。在我们现代工业设计中就应该要运用各种材料,不要拘泥于同一种材料。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不同的设计风格,更好地展示我们所设计的产品的韵意美。

4、合理借鉴民间工艺

中国独有的民间工艺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工业设计也可在此吸取养分。剪纸就是其中一样,剪纸工艺史很宝贵的传统财富,很多丰富的图案造型都是在剪纸中体现出来。在一些工业设计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剪纸融入进去,那是别有一番风味的。比如说上图中采用剪纸的方式做成的灯具,别具一格。还有剪纸技术融入到家居灯上就给吊灯赋予了新的含义,形成一种特殊的产品文化。还有传统的中国结,就是利用了编织技术将绳子变得如此浓墨重彩。北奥运会徽就运用了印章的方式,很具有中国特色,在产品的设计中也可以将这些编织的技术融入进去。还有一些什么风筝,泥塑等等工艺都可以运用。

结束语

中国的工业设计需要前进,但前进需要一个起点,千万不能离开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中华民族。设计的成功,在于有“根”。这个根也是中华民族,它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沉淀,深植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它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审美观、创作观。有根的设计才能够枝繁叶茂日益强大,没有根的设计最终不过是浮萍一叶,昙花一朵,经不起时间的雕琢。

参考文献:

剪纸工艺的传承范文第6篇

关键词: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育;幼师手工教学;教学策略;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得以实现的,而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的有效依据。当下新课程改革的开放性赋予教师对教学内容新的认识,也给予了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更多的自。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幼师生必须熟练地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如,他们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必然要制作大量的玩教具,或者进行幼儿园环境布置等工作,以更好地配合其他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这就要求手工教学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但幼师手工教学的教材内容是相对固定的,在一定程度上跟不上幼师教育的改革步伐和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幼师手工教师要努力探索新时代下,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打破手工教学的常规内容,做到与时俱进,不局限于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当设计内容,力求贴近生活,与幼儿园教学实际和其他学科相结合,使手工教学内容与时代接轨。美术教师要在合理驾驭教学内容、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当地教学资源情况、学生状况,选择适合学生学习能力、情感需求并与实际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符合幼儿园实际教学需求并与手工有关的教学内容。除此以外,美术教师还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把合适的教学内容引入课堂,促进学生发现、探索身边的事物。

一、手工课程中渗透优秀民间美术元素,充实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把对艺术的学习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而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这种艺术文化的学习必然包含各地域、各民族美术文化的内容。中国民间手工艺从古至今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品类繁多且民族特色鲜明,有着十分雄厚的群众基础。民间手工艺所特有的乡土气息与单纯朴拙的艺术风格,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笔者在十多年的幼师手工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证明将优秀的民间美术元素融入课程,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民族艺术的好奇与热爱,而且能够间接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幼师手工教学不但要传授民间手工艺的制作形式,还要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形式。首先,传统民间手工艺种类繁多、资源丰富,美术教师要有目的、合理地选择其中较为优秀而又适合幼师手工教学的内容,并加以适当改造后融入课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把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进行巧妙的融合,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民族文化是那么贴近生活,从而拉近现代与传统的距离,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其次,发掘、整理地方资源,结合传统风俗用于教学实践,如泥塑、陶艺、面塑、风筝、花灯、草编、中国结、民族图案剪纸、染纸、民间玩具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位于苏北地区,该地区是两汉文化的发祥地,徐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在地理位置上又拥有南北交融的文化特色,有剪纸、糖人、风筝、汉画像石、刺绣、编织等多种民间美术形式,民俗艺术家众多。徐州地区的手工制作课程教学可立足于当地及周围地区,把具有地区特色的民间手工艺融入课程。民间手工艺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将其作为教学内容引入幼教美术课堂已成必然,所以幼师学校美术教师要善于挖掘民间手工艺,将其用于课堂教学。综上所述,在民间手工艺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选择人们喜闻乐见的、健康、有趣且有实用功能的民间美术形式;另一方面,选择较易实现并与生活相贴近的内容,方便学生的制作,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二、手工课程要增强实用性的教学内容,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幼师手工课堂教学内容与幼儿园实际教学工作需要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所学与所用不一致是目前幼师手工教学内容选择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幼师手工教学在教学模式上一直沿用的是初等教育手工课的方式,而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实践性、职业技术性都难以体现,如何达到使学生学以致用的目标仍需要美术教师不断探索。实践证明,教学内容只有与生活相联系才能适应职业的需要。首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要明确幼师专业学生所掌握的手工知识必须为以后的教学实际服务,因此手工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应以幼儿园的实际需要为依据。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出趣味性、可操作性,如,纸工类有折纸、剪纸、染纸、纸浮雕;粘贴画类有蛋壳拼贴、毛线碎布拼贴、麦秸谷物拼贴等;泥工造型类有紫砂泥、彩泥、橡皮泥、软陶等;此外,还有石头画、编织、废旧品利用;等等。只有依据际实选择内容,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熟练地掌握幼儿园中与手工相关的教学与指导工作。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侧重点,在教授过程中要做到有的放矢。手工具有较强的群众性、实用性的特点,因而教学内容整体而言较为广泛。幼师学校的学生今后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掌握手工基本的制作方法是学好幼教手工的前提,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详略得当、重点分明。如,缝、补、钩、绣是辅助制作玩教具的方法,也是幼儿教师提升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存在安全性问题,总体来说在幼儿园中的应用相对较少,学生只作了解即可。而纸工、泥工、环保手工等是教学的重点,教师要精讲细解并要求学生多加练习,直至熟练掌握。此外,玩教具制作、区角设计与制作、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制作等内容涉及手工综合技能,与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教师的教学密切相关,都是幼儿教师日常工作所必备的职业技能。最后,幼师的手工教学与其他学科密切相连、不可分割。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手工教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教授的不仅是与手工相关的内容和知识,更多的是以被幼儿乐于接受的形式,作为教辅工具的制作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如,教授幼儿认识图形时,可利用塑料板、纸板等材料进行各种形状的拼贴;在认识动物时,可利用彩泥制作狮子、老虎、大象等各种有趣的动物造型;在学习数学时,可利用纽扣、珠子、豆粒等材料和布工工艺相结合,制作出各种与认识数字有关的益智玩具;在户外活动、体育教学中,可利用废弃的纸箱、纸板等材料配合各种彩卡等装饰物进行大型体育类玩具的制作;等等。“在教学中,学校应给学生提供专门进行环境创设训练的实训室,让学生按照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分角区进行设计布置,同时还应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到幼儿园见习或实习,不断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所学的手工制作知识技能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①

三、手工课程教学中融入新材料、新理念,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幼儿时期是人类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阶段之一,而手工是培养幼儿创造意识、探索精神的最佳方式和有效途径之一。随着当今社会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创新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因此,幼师手工的教学内容也应做到紧跟时代步伐,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幼师手工教学的内容应体现出时代的特色,要结合幼儿发展的特点以更加灵活多变的形式来展现。面对一些相对滞后于时展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发挥创造精神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造,还要凭借探索精神寻找、挖掘符合时展的新内容。如,在学习民族特色手工艺时,也可以赋予这一内容新的时代气息。如,传统的泥工教学用的只是紫砂泥或橡皮泥,而如今泥塑材料的种类日益丰富,出现了彩泥、超轻黏土、软陶等新型材料。这些新型材料的质感更新鲜、色彩更多变,让学生感觉到传统艺术的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时尚。由此可见,材料的创新、理念的更新势必会促进手工教学实现新的发展。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要想时时创新,教师的思想首先要新。手工课程紧随时代,主要体现在对手工创意的探究、对生活中材料的探索上,因为手工需要借助材料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当今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手工制作形式即DIY,DIY是英文“DoItYourself”的缩写,是一种主动的设计、制作行为,简单地说就是自己动手制作。它是当下比较时尚和新颖的理念,倡导自主设计,崇尚手工精神。DIY方式本身就是对手工精神的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它逐渐成为追求个性、情感的代名词。现代的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便捷,人们借助网络平台便可将自己的作品、制作的经验、发现的新材料等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与更多的人交流、分享。DIY提倡废旧品利用,倡导环保节能,使“人人动手做设计”成为可能。DIY以其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方式为手工精神注入了时代元素,传承了当今时代的手工精神。我国目前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办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幼教努力的方向。目前,我国幼儿园比较典型的节约行为主要体现在鼓励、提倡幼儿园教师自制玩教具(自制玩教具是相对于需要花钱购买的商品化玩教具而言的,主要指幼儿园教师利用材料自己动手制作的玩具与教具)。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不断推进,也使幼儿园迫切需要开发园本课程的相关教育资源,从而要求教师大量自制玩教具。自制玩教具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因为它可以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各类教育活动的需要出发进行制作,适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同时它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体现。DIY这种“自己动手做”的精神恰恰与幼儿教师自制教学玩具和“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自制玩教具这一教学内容在幼师教学中虽属于手工课程的内容,但是在幼儿园实践教学中更多地用于制作教辅工具,它是教师利用身边能够收集到的各种材料并根据教学和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的一种玩教具的设计加工、改造制作。由于玩教具制作具有随机性、富有创造性,所以它的可操作范围更大,也给了幼儿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DIY和自制玩教具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紧随时代潮流,及时反映当下的需求,从而体现现代教育理念;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创造性,其制作的目的更有针对性;在制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材料都来自身边,因此制作出来的玩具也各具地方特色,在节约成本和资源的同时也弘扬了民间文化。

作者:邵雪原 单位: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刘吉平.高师美术教育中引入民间美术内容的意义.民族艺术研究,2009(6).

剪纸工艺的传承范文第7篇

关键词:民间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探索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艺术设计教育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和成果。教学体系、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办学规模、教学质量不断扩大和提高。艺术设计教育的初始阶段借鉴西方的教学经验和模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土化特色的设计教育的问题受到关注,它是我们设计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并且当前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引起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在设计教学中引入民间美术的资源,一方面可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另一方面能够探索构建地方高校设计教学的地域性与独特性的方式和路径。①

一、民间美术与设计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设计具有文化的属性,以此展现其独特性。所以设计教育不可避免的要从文化出发。

(一)民间美术研究热潮与融入高校研究

我国自上世纪末,民间美术研究热潮兴起。很多学者开始关注民间美术,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对民间美术的母本样式进行了记录,并纷纷著书立说,阐述民间美术的种类、特征、价值及现存状态。各地区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关课程,但实施方式各有不同:有些高校采取在民间美术所在地建立研究基地,带领学生到研究基地向艺人学习技艺;有些在高校内部建立研究馆,按照民间美术内容,组成项目研究小组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对民间术进行考察与研究。民间美术融入高校设计专业教学研究。在大学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中,民间美术知识的传授渐成趋势。②我国不少高校在原有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基础之上增设了民间美术作品赏析、民间图形艺术、民间美术概论等与民间美术密切关联的基础理论课程。

(二)安徽民间美术进高校现状

安徽省内对民间美术与高校教学的融合是十分重视的,如阜阳师范大学在校内建立了民间艺人工作室——葛庭友剪纸工作室,为师生与艺人交流搭建了便利平台。通过调研发现,省内民间美术进高校主要集中在美术教育方向。认为地方高校应在美术教学中建立民间美术教育机制,在高等美术教育中设置民间美术课程,设立民间美术研究机构,可以更好地致力于民间美术的发掘与整理,这样可以将民间美术形式与高校专业美术教育进行整合③等。而在高校设计专业专业中如何具体引入民间美术资源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有待深入。安徽一些高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民间美术课程,如阜阳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1.重理论轻调研。阜阳师范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两专业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均开设了32学时的民间美术课程,课程主要以讲授为主,内容主要包括民间美术理论介绍、作品赏析与临摹,但对民间美术的调研并未涉及。而民间美术是立体的,其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生存环境,要对民间美术制作流程、生产工艺有深入了解必须进行实地调研。2.重临摹轻实践。设计专业学生学习民间美术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的作业大多是临摹民间美术作品,而将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观念、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相结合,再现民间美术精髓的作品十分罕见。3.重讲授轻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大多借助多媒体解读民间美术作品,呈现方式单一,缺乏有效互动。导致学生的理解和观点大多雷同,完成教师布置的课题作业普遍缺乏个性与创意,很多作品有着极高的相似度。

二、安徽高校设计教育对民间美术的借鉴

(一)安徽民间美术特征识读

安徽民间美术种类多达几十种,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0余项。因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省内民间美术形成了多元的艺术风格:皖北的阜阳剪纸、界首彩陶等以刚柔并济而闻名;江淮的芜湖铁画、葫芦烙画等以简洁大方为特色;皖南的徽州三雕、徽派版画等呈现出细腻婉约的风格。(表1)

(二)安徽民间美术为设计教育提供课程资源

“随着商业社会的繁荣和现代设计的发展,民间艺术的人文美学和文化风格越来越被人们看重,并作为重要的设计元素被应用于现代设计作品中”⑤,在设计教学中融入当地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与技巧,不仅为设计教学寻找到了丰富的养料,还能够提升设计专业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安徽民间美术中有着固定的程式,色彩运用,造型处理及内涵的表达等,这些特殊的表现形式能为学生的设计作品带来亲和力与生命力。设计教育对民间美术的借鉴方式一般包括:造型借鉴。造型是民间美术一种重要的外在表征,是民间美术一套独特的符号系统,有着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与时代风貌。“阜阳剪纸充满动感、飘逸、赏心悦目的造型,对民间、绘画、设计语言的自由大胆地嫁接融合,对理想美的意趣和文人艺术情怀的彰显,与老庄美学一脉相承。”⑥安徽民间美术的造型特征可以概括为“精粗结合,自由夸张”。其中有不少极富地域特色且流传广泛的图形、图案,像剪纸的涡纹、彩陶的刀马人、钟馗图形等,这些图案美观生动,富有装饰韵味。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学生对民间美术的造型特点进行识读,再尝试将其运用到设计实践中。程式借鉴。“感知图像的主题,物象的生动、灵美、自然有趣的情节组合;体悟这物象经巧妙构成后所产生出的抒情、安详、和善、生灵、吉祥、富美的艺术情怀”,⑦在地域文化的浸润下,安徽民间美术中有丰富的“虚实平衡,动静相宜”的固定程式,如喜相逢、亚对称等,在设计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与运用,将其精神内涵融入设计作品之中,设计出具有地域风情的作品。色彩借鉴。不同地域的民间美术呈现出独特的色彩搭配方式。在设计创作中,引导学生运用民间美术色彩进行搭配。如凤画中明亮而又质朴的色彩搭配,阜阳剪纸中单纯而又夸张的色彩表现,旌德漆画明朗而又浑厚色调等,学生在设计作品中并进行转换、拓展的针对训练。挖掘安徽民间美术资源,形成课程体系,是当前艺术设计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融入安徽民间美术的设计教学之践行

根据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形成兼具国际文化与民族文化特色的设计风格”目标,尝试构建包括民间美术理论模块、民间美术田野考察模块、设计实践教学三部分的设计课程体系。

(一)民间美术理论课程模块

了解才能更好地运用,要在设计教学中运用民间美术资源,必须要先了解民间美术。此模块课程内容包含民间美术概论、民间美术作品赏析、民间美术工艺品制作等,开设4周,48学时。在课堂教学中分析不同门类、不同地区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与风格特征,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与表现方式。鼓励把当地民间艺人请到课堂进行演示制作技法,使学生掌握民间美术的分类、造型特征、审美特征和符号特征。在对民间美术的特征全面了解后,再开展教学活动,形成带有文化特点的教学活动。

(二)民间美术田野考察模块

组织学生亲临民间美术资源集中地区,通过科学、详实地田野考察,在客观记录民间美术的基础上,探寻传统民间美术与设计专业的关联。一般为36学时。考察的内容包括:了解民间美术的类型、风格特色、艺术价值;了解民间美术的历史传承与发展现状;比较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下的不同表现形式;研究对象的色彩与造物特点。考察的方法有:以摄影、摄像的方式有选择的记录民间美术制作的一般流程,要求学生用笔、用心描记构图中的组成形式,从中领略工艺特色;收集典型的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年画、陶器、铁艺、木雕等;研究当地环境对民间美术形成的影响,并归类记录。通过对民间美术元素的接触,真切感受民间工艺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元素再设计的热情,培养学生在设计实践中以现代设计语言塑造有意味的、有形式美感的作品。

(三)民间美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块

将民间美术引入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是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极大丰富,给当下的教学和创作以直接的帮助,给学生在构思、素材、表现等多方面以启示和借鉴。如果学生们在创作中体现出了这种融合,则会使作品表现出一种鲜明的地域风格,这正是设计作品难能可贵的品质。1.设计基础课程在设计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其教学体系均来自德国“包豪斯学院”。在这些课程的教授过程中,以往教师大多会寻找国外资料来辅助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国际化,但是对学生来说有着一定的陌生感。安徽高校设计专业在这些课程中引入民间美术资源,如在“平面构成”中讲“形式美原理——对称”时,结合阜阳剪纸中“团花”的对称形式来讲解,请剪纸艺人现场演绎,学生对这一形式原理的理解会更深入;在讲解线元素时,通过分析本地出土的青铜器“龙虎尊”上的纹饰,体会密集直线表达出的“严肃”之感。民间剪纸中“阴阳共存”的艺术手法,是古人大智慧的结晶,“阴”与“阳”即为事物的对立面,运用到设计的各门课程,如在“色彩构成”课程的“冷暖色调”教学中,能赋予色彩教学更为丰富的含义。从身边生动的民间美术范例中学习专业知识,教学变得生动而鲜活。2.专业核心课程在设计各专业开设《民间美术与设计》课程,一般设置6周48学时,根据专业特点,对民间美术资源的汲取方式各有不同。采用“跨界式”教学模式,促进民间美术资源为设计教学所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设课程时,以安徽境内出土的汉简学习篆书与隶书的特征进行字体设计;将农民画、凤画、年画、刺绣等民间技艺的配色运用于包装设计中;将剪纸的涡纹、彩陶的刀马人、钟馗等图案当做平面设计的底纹或装饰元素,增强画面的形式美感。在环境设计专业专业教学中,以徽派建筑为案例,分析其室内空间设计、对材料与构造进行解构。徽派建筑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限度的形成多层次的空间布局;其中的漏窗、横梁、斗拱、花门等,更是工艺精湛、层次丰富;建筑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这些是空间类型与建筑构造学习的最好范本。同时,淮河柳编工艺编法多达几十种,为材料的运用提供多样的启示。在动画设计专业教学中,引入地民间美术造型审美等方法,以弥补动画作品民族审美情怀和艺术造型观的薄弱。在角色设计中借鉴剪纸、泥塑、陶器、纸扎等造型特征,通过比例变化、形色置换等方式,设计符合现代审美而又具有传统意蕴的动画角色与空间场景。3.项目教学项目教学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课堂上模拟企业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模拟项目中完成设计项目;另一种是将企业的真实项目拿到课堂来完成,在完成过程中讲解和传授专业知识。在模拟型项目教学中,因地制宜的将安徽民间美术以主题模块纳入课程教学,在各个模块中安排子模块,有针对性的安排作业和创新训练。根据民间美术的资源特色,将阜阳剪纸与文创用品结合,芜湖铁画与工艺品结合,徽州三雕与室内软装结合等,布置相关设计任务,鼓励学生对民间美术优质图像与构图艺术与方法进行运用,提升认知与感悟。在真题型项目教学中,将竞赛项目导入教学中,根据竞赛主题,引导学生对民间美术元素萃取,再进行综合运用。

四、结语

剪纸工艺的传承范文第8篇

1纺织品平面印花纹饰的发展现状

在纺织品行业体系中,平面设计主要用于印花纹饰制作过程中,设计师需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利用丰富的色彩搭配,设计加工出既有一定功能实用性,又能满足人们个性化审美需求的纺织品。在社会文明的推动下,纺织品已在发展之中与服装、家装等行业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效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1.1早期发展阶段印花纹饰的局限性。纵观国内纺织品印花纹饰设计发展脉络,在诸多印染匠人的努力下,早期便已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印花纹饰平面设计体系,并将其灵活运用到早期的服装、家装等相关纺织品的设计中,此类纺织品的印花纹饰在构图上比较丰满,在元素使用上比较注重寓意的表达,在颜色的运用方面较为简朴,旨在诠释早期劳动人民对于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也侧面体现了早期劳动人民憨厚、勤劳的思想。在我国早期印花纹饰中,在设计者心中不同的元素的选择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如以龙、凤凰、麒麟等奇珍异兽的雏形设计出来的印花纹饰,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利,仅有贵族才能使用,而运用古代神话传说之中的人物或器物设计出的印花纹饰则是喜庆的象征,如早期家用纺织品的印花纹饰设计,古代印染匠人酷爱用“鸳鸯戏水”印花纹饰来表达对新婚的祝福,各式各样的装饰在家用纺织品上的印花纹饰向人们勾勒出了当时人们生活的面貌[1]。鉴于当时思想文化及印染技术的局限性,虽然早期印花纹饰尽管在造型上独具匠心,但多以单色为主的色彩运用以及过分遵循形式美法则造型理念,使得早期各种平面设计手法创造出的印花纹饰难以与现代人们的审美产生共鸣,如我国古代著名的蓝印花布。不可否认,若出于文化角度思考,蓝印花布设计出来的印花纹饰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但若从市场化角度分析,由于蓝印花布在造型、用色及元素表达方式上过于传统,使其难以在市场化环境中受到消费者欢迎,为此如何借助新颖的平面设计手法,对印花纹饰进行创新,现已成为当代纺织品印花纹饰平面设计师们共同思考的问题。1.2现代纺织品印花纹饰的发展走势。印花纹饰是纺织品上的装饰性元素,符合人们审美情趣的印花纹饰,除了能体现出纺织品的艺术性以外,还能有效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就要求广大印花纹饰设计师们,在纺织品设计中不断创新自己的设计理念,通过日常观察不断提升自身创造力,运用丰富的想法对印花纹饰设计进行创新。就目前而言,国内纺织品纹饰印花在设计上与西方国家差距明显,如在印花纹饰的图案造型设计上,缺乏曲线美及线条的流动性;在色彩运用上不够新颖,缺乏视觉上的冲击力,导致设计出来的家用纺织品、服装纺织品与当代流行趋势格格不入,难以调动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面对物质生活日益优越的社会环境下消费者审美情趣的变化,纺织品若想在市场化发展环境中取得领先地位,应对印花纹饰的平面设计提出更高要求,这就需要现代纺织品印花纹饰平面设计师们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透过日常的观察来洞察消费者审美的微妙变化,从消费者购买纺织品的图案、色彩及造型三大因素切入,寻找创作灵感,设计出更具有时代气息的印花纹饰,引起消费者的关注[2]。

2现代纺织品印花纹饰的创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