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神经外科概述

神经外科概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神经外科概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神经外科概述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神经外科细菌感染 抗菌治疗 抗菌药预防性治疗

中图分类号:R978; R969.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23-0003-04

The rational usag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neurosurgery

Zhang Yong-xin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mmon bacterial infections and bacteria, initial choice of antimicrobial therapy in neurosurgery, and antibiotic prophylaxis for neurosurgical postoperative infections were reviewed.

KEY WORDS neurosurgical bacterial infections; antimicrobial therapy; antibiotic prophylaxis

对神经外科医师来说,虽然对神经系统外科疾患的正确定位和定性诊断以及高超的手术技能至关重要,但能规范、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同样是基本功。如有较扎实的感染与病原学基础、能熟练和规范地应用抗菌药物,就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及时控制颅内感染,进而明显降低术后感染率、提高感染治愈率和手术成功率。

1 确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思路

确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和总结提高的过程,具体内容主要包括:①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证。即只有遇到由细菌及其它对抗菌药物敏感的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时才治疗性地应用抗菌药物。但施行清洁-污染手术或污染手术时可按规范预防性地应用抗菌药物;而施行清洁手术时,仅允许在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多以及重要脏器手术、异物植入术和对高龄或免疫缺陷者手术这4种高危情况之一作为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因此,大多数神经外科手术有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②及早明确致病菌或其可能范围。按规范留取临床标本,尽量在开始应用抗菌药物前留取相应标本,及时送细菌涂片、培养和药敏试验;依据感染部位和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正确判断致病菌种类或可能范围;在未获得病原菌培养结果前或结果为阴性、或病情危重时,参考经典权威著作介绍的经验疗法,根据感染部位、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特点判断致病菌范围。这3点是确定致病菌的主要途径。然后,结合本地区病原菌流行病学资料及耐药状况,针对致病菌决定抗菌治疗的首选药和可选药方案。若治疗显示有效,应继续用药、完成疗程;若治疗疗效不佳,可依据病原菌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若病原菌检查结果阴性而治疗疗效又不佳,则需重复进行病原菌检查并修正经验用药方案。③针对病原菌制定良好的抗菌治疗方案。选用的抗菌药物不能仅满足于“有效”,而应选用对致病菌具有强力抗菌活性、在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足够高、对患者又安全的品种,这样才能较快地控制危重感染并获得满意疗效。神经外科医师应在按规范积极送培养、测药敏的基础上了解本专科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与耐药菌以及抗菌作用强的抗菌药物品种,特别是那些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有效药物浓度高的品种。④制定科学的给药方案,包括准确的给药剂量、合适的给药途径、规范的给药次数、足够和适当的疗程以及必要时的联合用药,以确保获得较为理想的抗菌疗效。⑤对特殊生理状况(新生儿、儿童、老年人、孕妇和哺乳妇女等)或病理状况(肝、肾功能不全和免疫功能缺陷等)人群的合理用药等。

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及经验用药

脑膜炎和脑脓肿是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情均危重。虽然应用抗菌药物前已送细菌培养,但医师通常不可能坐等阳性结果后再开始用药。此时,根据感染发生的条件及患者的年龄和免疫状况等,可依据经验疗法决定用药方案。一般来说,对与创伤或手术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以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为主要致病菌选药;而病程长、病情复杂者因常有革兰阴性菌参与,选药差别大(表1)[1,2]。

3 与颅脑手术有关的其它感染及其经验疗法

与颅脑手术有关的感染主要包括伤口感染、院内获得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和尿路感染等,在未获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前的经验疗法见表2[2]。

4 颅脑外科手术期间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

颅脑外科择期手术多为清洁手术,但因一旦发生感染的后果严重,故基本上都有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不过,必须规范、针对主要致病菌且疗程宜短;不应擅自选用昂贵、广谱的新抗菌药物用于预防目的,否则易致耐药菌感染比例增高。

4.1 清洁手术

针对皮肤上的革兰阳性菌,卫生部推荐术前0.5~2 h开始每6小时1次静脉内滴注头孢唑啉1~2 g或头孢呋辛1.5 g、或头孢曲松1~2 g,用药时间通常不应超过48 h[1,3]。但对放置引流管或人造脑膜等异物植入手术,可根据患者发热、血象、脑脊液性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感染发生的可能性适当延长用药时间,但不应随意延长。在术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发的病区,手术预防用药虽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术前静脉内滴注1或0.8 g),但更重要的是确定和处理医院内感染的传染源并切断其传播途径。除对环境、特别是手术室和病房的消毒灭菌外,通常还应要求带菌医务人员以莫匹罗星涂抹鼻孔及在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消毒手。

4.2 脑室分流术

主要针对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术前每6小时1次静脉内滴注头孢唑啉1 g,通常用药2 d;也可选用头孢曲松或氨苄西林-舒巴坦等。有人建议,必要时可以静脉内滴注万古霉素1 g,或每日以万古霉素10~20 mg联合庆大霉素4~8 mg或妥布霉素5~20 mg、或阿米卡星30 mg、或多黏菌素E 10 mg脑室内给药,或以新霉素40 mg联合多黏菌素B 10万U脑室内给药,但应注意缓慢注射(对该局部用药方案尚有争议)[1,4]。

4.3 颅底骨折伴鼻漏

其手术属清洁-污染手术,预防性用药主要针对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等,通常术前及术后每6小时1次静脉内滴注青霉素240万U或氨苄西林2 g,直至鼻漏停止。也有推荐术前单剂静脉内滴注克林霉素900 mg或头孢呋辛1.5 g联合甲硝唑0.5 g、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2 g。

5 颅脑外科应用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

1)尽可能在用药前收集相应的临床标本、明确致病菌,使选用的抗菌药物具有针对性。除留取中段尿、经导尿管穿刺吸取的尿液、痰液等标本外,如有污染伤口或术中见有炎性组织及渗出、脑脊液、脑室引流液等均应及时送培养,一旦发现临床感染表现即可参考上述培养的阳性结果选用药物。在用药治疗后留取的脑脊液等标本,虽然仍可送培养,但阳性率低。此时,除重复培养外,可同时做脑脊液离心沉渣的细菌涂片、染色检查,有时可获有价值的结果。

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在选用抗菌药物时除应考虑已确定的或最可能的致病菌外,还须考虑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表3),尽量选择能在脑脊液中产生高药物浓度的品种。表3中的第1和第2组品种均可选用,而第3组品种全身用药只能起辅助作用,必要时其中某些品种可鞘内或脑室内给药。如颅脑手术破坏血脑屏障时,某些不易透入脑脊液的品种也可考虑选用。

3)肺炎球菌脑膜炎易引起黏连、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由此影响药物的渗入和疗效,故对其抗菌治疗应同时或稍提前每6小时1次静脉内给予地塞米松0.15 mg/kg共2~4 d。

4)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过程中如遇高热不退、疗效不佳或出现脑膜黏连、颅内压增高、或形成脓肿等情况时,应及时考虑采取脑室引流、穿刺或其它外科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桑福德JP. 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M]. 范洪伟, 方卫纲, 吴东, 等译. 新译第40版.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1: 6-9, 176.

[2] 张永信.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手册[M].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5: 151-169.

[3] 王爱霞.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97-202.

神经外科概述范文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12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9例患者。随机将这8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4)。在对照组中,女性患者有24例,男性患者有21例;其年龄为19~57岁,平均(43.8±10.71)岁;其中,有进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18例,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10例,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6例,进行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7例,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4例。在观察组中,女性患者有25例,男性患者有19例;其年龄为21~62岁,平均(43.5±10.28)岁;其中,有进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16例,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9例,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8例,进行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6例,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中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知晓本研究的目的,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年龄在18~65岁之间。3)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其排除标准是:1)患有内分泌系统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2)术前服用过促进胃动力的药物。3)有精神病史或存在认知功能障碍。4)术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1.3方法。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方法是: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血型、体重、具体病情、进行各项检查的结果、既往疾病史及过敏史等,并做好其心理护理和各项术前的准备工作。术中为患者摆正,密切观察其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同时配合好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及时为患者清理身上的血迹、包扎伤口,并将其安全送回病房。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细节护理,具体的方法是:1)术前护理。(1)术前宣教方面的细节护理。在手术前,护理人员要详细向患者讲解手术的方法、目的、常见的并发症以及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注意事项。告知其在手术时禁止携带金属物品,如钥匙、戒指、假牙等,同时告知女性患者术前禁止化妆,并尽量将长头发盘起。叮嘱患者穿宽松、开衫的衣服,并在外面穿着病号服。另外,告知其术前禁食、禁饮和充分休息的重要性。(2)心理方面的细节护理。术前,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和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以缓解其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学历等方面的不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另外,护理人员还要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指导其给予患者必要的家庭和情感支持。2)术中护理。(1)保暖方面的细节护理。在手术前30min,护理人员要调节好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将温度保持在22℃~25℃之间,将湿度保持在40%~60%之间。手术开始后,将手术室的温度提高至25℃~26℃,并注意对患者进行局部保暖,如用清洁单包裹患者的胸前和双上肢等部位,以防其发生寒战等不适反应。若术中需要使用冲洗液,应将冲洗液的温度保持在37℃左右。(2)摆放方面的细节护理。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前,护理人员要将其摆放好,并嘱其不要乱动。术中除了要按手术的要求及时为患者更换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在患者取截石位时,应注意保护其下肢的腓总神经,避免其腓总神经长期受压;在患者取平卧位时,应使其上肢外展的幅度不超过90°,以免损伤其臂丛神经;在患者取俯卧位时,应在其胸腹下放置枕垫,并在枕垫之间留一定的空间,以免其出现呼吸运动受限的情况,同时应将其小腿垫高,使其足尖自然下垂。(3)术中观察方面的细节护理。护理人员在对仪器监测的结果进行重点观察的同时,还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皮肤和嘴唇的颜色以及尿量等进行严密的观察,一旦发现其某项指标出现异常,要立即通知手术医生。对于进行局部麻醉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及时询问其感受。1.4观察指标。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评分、手术的用时及其术中心率和血压的波动幅度。通过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分,该评分的满分为1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对护理越满意。术中心率的波动幅度为术中患者最高心率与最低心率的差值,术中血压的波动幅度为术中患者最高平均动脉压与最低平均动脉压的差值。1.5统计学处理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x±)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更短,其术中心率和血压的波动幅度更小,其护理满意度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中的重要科室。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可产生直接的影响。临床研究表明,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2]。细节护理是指对患者进行细致、全面护理的一种现代化护理模式,可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3]。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的用时更短,其术中心率和血压的波动幅度更小,其护理满意度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将细节护理应用到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能降低患者心率和血压的波动幅度,缩短其手术的用时,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曹主凤 单位: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手术科

参考文献

[1]王志芳,李菲,张静.现代护理学发展历程概述[J].护理学与医疗发展,2010,12(23):178-181.

神经外科概述范文第3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94-021开展该技术的目的和意义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较常见的疾病,它破裂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出血量大时可导致病人的死亡,因此,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包括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观察特别是血压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2该技术的先进性

目前,我省、地市级医院能独立开展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很少,随着我院的独立开展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已逐步成熟。3实用性

做好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4产生的经济效益

随着我院我科成功独立开展,会吸引更多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前来就医,为医院增收,为医院扬名。5推广前景

适用于所有颅内动脉瘤患者。6已取得成绩

我科已成功开展20例。7技术流程

7.1概述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常见脑血管疾病,脑血管出现瘤状是由于局部的血管壁的血液流动力学发生异常或者是出现异样,这种病发病率很高、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此病一般是成年人发生,颅内动脉瘤逐步成为人们健康的杀手。颅内动脉瘤的症状一般多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或者是烦躁,这是由于动脉瘤发生破裂造成的,此外前驱的症状多表现为出血,患者的脑膜受到刺激导致颅内的压力上升,此时在相应的部位会出现一定的意识障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针对治疗动脉瘤最为有效的手段是做好手术期的护理,依次3提高手术的治疗的效果。

7.2诊断金标准DSA。8护理

8.1术前护理

8.1.1心理护理颅内动脉瘤患者多发病突然,患者及家属往往表现出紧张、焦虑、沮丧等情绪,护士应安慰患者及家属,讲解所患疾病是高危良性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解释头痛、呕吐等症状是因为动脉瘤出血所致,而情绪激动又是再出血的诱因,可导致患者死亡或严重残疾。嘱其不可过度紧张,保持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8.1.2一般护理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室内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限制探视,避免声、光等刺激,以保证患者休息,同时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避免一切可引起血压及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情绪激动、搬动动作过大、睡眠不好、烦躁等。

8.2术中护理

8.3术后护理

8.3.1及饮食护理加强术后的护理很重要,当患者进入医院之后,进行常规的护理,为了让全麻的患者保持呼吸舒畅此时将患者的放在合适的姿势,为了降低颅内的压力、促进头部的静脉回流可以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在患者清醒之后,将头部抬高30度,此时既不影响脑供血、也可以起到降低颅内高压的效果。饮食方面应该注意吃些容易消化、易吸收,高热量、高蛋白和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加强患者的伤口的愈合和增强体力。

8.3.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每15-30min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肢体活动情况等,对患者的观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当患者的病情恢复正常之后观察的次数就会相应减少。术后仔细观察患者是否有癫痫的征兆,如果有及时的通知医生。并且还要仔细的观察患者的血压,因为过高的血压会导致动脉瘤的再次的出血破裂,血压过低会造成脑供血不足,密切观察患者手术部位是否出现渗血等,出现渗血后对具体情况进行标注。患者在术后还有轻微的头痛,此时医护人员要看好患者的引流管,并且密切地观察脑脊液的性质、质量和颜色,加强腰大池的持续引流,通过对引流管高度的调节来调整脑脊液的引流的速度,防止患者再次出现脑血管的痉挛。引流量为100-300ml/d,引流瓶底面位置高出床面18-20cm;更换引流瓶时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引流期间定期观察置管部位皮肤情况,并保持敷料清洁。当引流出的脑脊液转清、脑脊液常规检查正常时,即可建议医生拔管,一般于术后3-7d拔管。

8.3.3基础护理与患者家属进行密切沟通,交代患者的病情,介绍脑出血治疗的方法以及患者的病情,甚至发生的相关的风险,并对于患者相关治疗和护理的同意书进行签字。讲解治疗的效果,消除家属的紧张焦虑的心情,以取得最有效的配合。

8.3.4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颅内血肿的患者多数由于长期卧床所致肺部痰液增多,应按时给予翻身、扣背,痰液黏稠时可以遵医嘱进行雾化吸入。

8.3.5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8.3.5.1继发性出血术后继发性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内,患者往往有意识改变,表现为意识清醒后又逐渐发生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主要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彻底,导致术后出现渗血,或瘤夹脱落导致动脉瘤再出血,颅内压骤然升高也可导致再出血。故术后应给予适当镇静及必要协助,烦躁或用力等可诱发颅内压骤然升高,搬运患者时注意头部保护,避免因外力作用导致出血发生。密切观察患者意识情况,一旦发现再出血征象,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8.3.5.2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常见的并发症,是造成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脑血管痉挛是由多种因素所致,如:神经因素、机械因素、生物化学因素等。一旦发生脑血管痉挛缓解比较困难。脑血管痉挛术前术后都可发生,发生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局灶生命体征如偏瘫,并伴有血压下降等。脑血管痉挛多开始于出血72h后,在7d达到高峰。动脉瘤破裂围手术期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40%-60%,且持续2-3周[2]。为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我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早期手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红细胞破坏产生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作用于脑血管发生血管痉挛。患者早期手术,尽早清除积血,可防止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8.3.5.3应激性溃疡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现象,鼻饲前回抽胃内容物,观察有无咖啡样、或者新鲜的血液,患者是否有呕血以及黑便、柏油样便等情况[3],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处理。遵医嘱禁食水、胃肠减压,给予止血、抑酸、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治疗。

8.3.5.4预防肺感染患者长期卧床会加重肺部感染的几率,加之患者意识状态的改变,导致患者出现咳嗽及吞咽反射消失或者减弱,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无法及时排除,容易发生肺感染。

8.3.5.5预防泌尿系感染留置尿管期间做好尿道口及会阴的护理;定期更换集尿袋确保泌尿系出于无菌状态,防止尿液回流。定期做尿培养及时发现尿路感染[4]。

8.3.5.4预防压疮的发生长期卧床的患者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压疮的发生。按时翻身,注意床铺干燥、整洁;必要时使用气圈、气垫床将骨突出垫起腾空;减少压疮的发生。

8.3.6心理护理重症脑出血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多会出现抑郁症,在患者住院期间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心理素质,以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时态度要和蔼,语言要通熟易懂,可以有浅入深,有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和家属积极配合各项治疗与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9使用药物

9.1应用钙拮抗剂我科常规在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应用钙拮抗剂:尼莫地平50ml(10mg),该药可抑制钙进入脑血管平滑肌细胞,解除脑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具有改善脑循环和脑代谢,保护脑组织的作用。根据患者体重严格控制药物进入体内的速度,首次2ml/h,以后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及耐受情况逐渐加快速度。输入过程中注意观察血压变化。3H治疗:即高血压、高血容量和血液稀释疗法。该方法是在排除了脑梗塞和颅内高压并已夹闭了动脉瘤之后进行。首先用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溶液,以100-150ml/h的速度静脉输入,并输入胶体液。动脉瘤未夹闭的患者血压维持在120-150mmHg之间,如已经夹闭,血压可升到160-200mmHg[5]。10结论

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减少颅内动脉瘤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十分重要,而围手术期的护理更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6]。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和家属进行早期正确的护理干预和健康宣教,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保持患者血压的平稳,术后密切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参考文献

[1]王叔芬.急诊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护理配合[J].中华护理杂志,2010,82(16):4771-4781.

[2]张永忠.可脱性球囊导管栓塞术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3(16):1439-1440.

[3]李恒林.神经外科麻醉实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622.

[4]王大明.电解可脱式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J].中华外科杂志,2009,83(21):1389-1391.

神经外科概述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HICH)属于外科常见疾病,而且多以老年人为主,由于身体机能不断退化,加上合并多种疾病,使得致残率与致死率较高,对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必须加强重视。HICH患者发病后,脑组织局部与整个机体都会出现一系列病理反应,当出血量达到一定数目时,除了会产生占位效应,直接危害脑组织,还会引发缺血缺氧与继发性脑水肿等,这类损害相较于HICH本身更严重[1]。本病单纯采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近几年大部分研究认为采取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同时建议围手术期要加强营养支持[2]。目前,营养支持已经成为加速康复外科(FTS)主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探讨HICH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本文结合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现分析如下。

1 术前营养支持概述

营养支持成为FTS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早期就有学者证实患者营养状况和手术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胃大部切除患者(消化性溃疡),术前体重降低20%,死亡率可达30%[3]。近几年相关技术发展,并预防性采取抗生素等处理,使得患者术后并发症减少,但依旧很难降低营养不良患者术后并发症。本文从传统与FTS的术前营养支持进行探讨,如下。

1.1传统术前营养支持分析 传统手术通常于术前行肠道准备,并且术前12h禁食,术前4h禁饮,这种处理方式极易导致患者丢失大量液体与电解质,从而造成水电解质紊乱或失衡[4]。术后直到胃肠功能完全恢复前,为了避免禁食引发营养不良及相关并发症,常采取肠外营养液支持疗法,促使胃肠道保持休息状态,术后则予以肠内营养支持,使用营养辅助品,这种处理方式极易加重肠道负担,引发肠功能紊乱,比如腹泻、恶心、便秘及呕吐等,之后患者往往需数周或数月才能恢复。

1.2FTS术前营养支持分析 随着FTS临床研究越来越深入,目前对以往"术前禁食禁水"提出了质疑,认为术前禁食虽然能预防麻醉时呕吐而引发吸入性肺炎,但近几年研究却认为胃肠功能正常时,固体食物仅需6h便可排空,而液体2h则能排空[5]。为此全美麻醉协会了最新的禁食禁饮时间,将禁食缩短为6h、禁饮缩短为2h,而且从实践中显示麻醉误吸现象并不严重。如果按照以往的禁饮禁食策略,则需隔夜后进行手术,机体会发生极大的损耗,好比饥饿状态下完成马拉松,超强的应激明显会扰乱内稳定。基于此,FTS提出术前可采取静注葡萄糖或麻醉前2h口服糖类液体处理,可启动胰岛素分泌机制,从而降低术后患者胰岛素抵抗。

2 HICH患者围手术期特点及营养支持策略

2.1特点 HICH患者往往为急性发作者,颅内压会急剧升高,继而出现头晕、头痛、呕吐等,严重情况下可能发生脑疝;也有少数患者病前数小时或数天发生前驱症状(呕吐、头痛等),若能尽早察觉并就医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术前准备,使得手术风险得以降低。近几年,HICH患者术前准备中有个环节十分关键,即常规降颅内压的同时采取尽早进食处理,若患者有明显呕吐,可予以少量肠外营养液支持或肠内营养支持处理,尽量满足机体应激能量损害,并刺激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6]。众所周知,HICH患者出血部分基本在人体重要功能区,常见的为壳核与基底核,而且出血量很大,对脑部损伤严重,引发神经传导失常、代谢紊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轴等神经调节紊乱等,使得患者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重型患者术后可能伴有意识障碍与进食困难等,加上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极易并发各种感染。此外,还可能发生脑水肿、脑功能损害继发胃肠功能损害等,造成患者营养不足,以及肠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引发肠源性感染,甚至造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7]。

2.2术中加强液体控制 FTS最新的理念指出,HICH患者手术中要严格控制输液量与盐分输入量,尽量降低机体负担,对于胃肠功能恢复有着积极的意义。HICH手术时间普遍较短,若短期内输入大量液体,则可能引发脑血管急剧扩张,从而使得手术风险增加。此外,术前禁食与禁饮时间较短,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术中静脉输液量的有效控制。

2.3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近几年,国内对FTS营养支持理念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于其提出的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支持度与日俱增。国外早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EEN支持能促使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并且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进一步减少内毒素与细菌易位,使得肠源性感染发生率大大降低,同时能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使得神经功能得到很好的恢复。国内也有了相关研究,证实了前述结论。此外,应激反应等机制使得HICH患者术后早期普遍发生血糖升高现象,而且在术后3~6d会达到高峰,这种现象会使得出血症状加重,并且引发缺血脑组织乳酸中毒等引发脑水肿。国外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在腹部手术患者中,术后胰岛素抵抗可延迟≥3w;而有研究也发现,术后采取胰岛素控制血糖,能显著减少术后死亡率[8]。针对这些结论,部分学者认为主要是胰岛素有一定的抑炎作用,而也有学者则认为是高血糖的致炎作用得到明显降低[9]。笔者参阅相关文献研究,同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认为这两个方面都参与或者共同参与了这一机制。基于此,FTS中有一个比较有效的措施,即术后尽量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而EEN支持则起到了比较明显的作用,其可刺激内源性胰岛素分泌,从而使得脂肪加速利用,最终缓解或降低患者术后高血糖症状。

应激性溃疡在HICH患者术后也十分常见,主要是因为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过度,从而导致体内的茶酚胺类物质释放过多,并进入血液中,引发胃肠道血管收缩与缺血,进而胃酸的分泌加剧,造成胃黏膜损伤,严重情况下会出现消化道出血,HICH患者若早期发生消化性溃疡,及时予以EEN,能有效中和胃酸,使得胃内pH维持在正常水平,提高消化道黏膜的血液运输,降低水肿发生率,并有效预防HICH与上消化道出血。

3 结语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常见疾病,临床研究证实人颅脑体积虽然不大,但却占据高比例耗氧量与供血量等营养供给,同时对各个消化器官起到了直接调控的作用。为此,对于HICH手术患者而言,术前若不影响手术时机,应采取有效的营养支持,并且术后也要做好营养支持,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与感染,同时缩短住院时间。这些都是营养支持理应起到的作用,而目前营养支持已经成为FTS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术后EEN支持疗法的应用,成为当前HICH围术期营养支持的热点课题。为了提高EEN支持的效果,整个治疗过程中必须坚持从慢到快、由少到多、从稀到浓的处理原则,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调节输液速度、浓度或时间,尽量适应患者的情况,建立对EEN支持疗法的耐受性,逐渐恢复胃肠道功能,降低输注浓度过高或速度过快而引发的并发症。此外,EEN支持疗法在应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观察指标,其中清蛋白于患者体内半衰期大约是20d,该指标比较适合中长期疗效的观察;前清蛋白属于肝细胞合成物质,半衰期较短,浓度变化可敏感地反应出肝蛋白质的合成能力,从而适用于短期营养支持疗效观察。

总之,FTS相关理念在近几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营养学作为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将其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与掌握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尽管其在国内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探索与完善,但相信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与研究中,其将给予神经外科更多的支持与贡献,服务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彭岱.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3,20(3):181-183.

[2]李涛,江涌,蓝美锐,等.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4,11(3):52-54,67.

[3]廖圣芳,陈汉民,黄国河,等.亚甲蓝排泄试验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合理营养支持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09(21):9572-9576.

[4]谷雪琴.高血压脑出血昏迷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处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4):108-109.

[5]唐霍全,芦戬.肠内营养乳剂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营养支持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4,13(5):544-546.

[6]王亮,张建富,刘海珠,等.凝血酶与脑出血研究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4(10):6105-6106.

[7]杨春祥,王爱萍.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9(8):1920.

神经外科概述范文第5篇

        1 概述? 

        颅内肿瘤发病率约占全身肿瘤的1.45—2.0%,其发生率每年约2.25—15/10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多见于20—40岁之间,12岁以下的儿童病历约占总数的20—25%??[1]?。 

        本文以CT为中心探讨了颅内常见肿瘤(包括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颅神经瘤、转移瘤、松果体瘤、成血管细胞瘤、胆脂瘤、脊索瘤)的诊断问题。? 

        2  颅内肿瘤发生的解剖学基础我们知道颅内解剖结构除去诸腔隙外,由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脑实质、脑内外血管、室管膜组成,另外还包括垂体、松果体两处腺体(其中脑实质由神经细胞及起支持、营养和形成髓鞘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所以颅内肿瘤发生的解剖学基础为上述颅内组织结构的正常细胞在肌体内、外环境各种致肿瘤因素作用下导致细胞的异常增生,而形成肿瘤。? 

        3 颅内肿瘤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学说,如自然发生学说、基因突变发学说等。但每一种学说仅能解释某些肿瘤。因此颅内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待进一步研究[2,3]?。? 

        4  临床资料? 

        颅内肿瘤依据病理性质分为原发性及转移性两大类。其中原发性肿瘤中包括原发于颅内组织结构的肿瘤(如胶质瘤、脑膜瘤等),以有某些部位先天发育异常而导致的先天性肿瘤(如颅咽管瘤、脊索瘤等)。颅内转移性肿瘤以肺癌、乳腺癌转移居多。? 

        颅内常见肿瘤的好发部位及病理性质与发病年龄有一定关系,如婴儿及儿童以幕下肿瘤常见,其中以成髓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居多,年龄稍长,幕下可见星形细胞瘤,幕上可见颅咽管瘤,在成人常见大脑半球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和听神经瘤,以及转移瘤等,这些肿瘤在小儿是少见的部分肿瘤的发生也似与性别有关,男性略多于女性。? 

        在临床表现上,颅内肿瘤的早期症状因肿瘤部位、类型和生长速度而不同,但症状逐渐加重,并影响神经功能。临床共有的一般症状系颅内压增高“三主症”即头痛、呕吐、视水肿。特别在肿瘤晚期表现明显,肿瘤特有的症状为肿瘤压迫、损害脑组织或颅内神经而发生的神经功能障碍,特别是早期出现的局面限症状对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 

        5  CT主要常见典型表现[1、6、7]?。? 

        5.1 胶质瘤? 

        5.1.1 星形细胞瘤? 

        Ⅰ级星形细胞瘤平扫表现为脑叶内、不规则形,与脑质分界较清、占位表现不明显的低密度灶,可伴点状钙化。增强扫描无或仅轻度强化。? 

        Ⅱ、Ⅲ级星开细胞瘤平扫表现炎脑叶内、不规则形,与脑质分界不清,占位表现及瘤周水肿均较显著的略高、混杂密度或囊性肿块,可有点状钙化,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多为环形,有些在环壁上要见强化肿瘤结节。 

        Ⅳ级星形细胞瘤平扫为脑叶内,边缘不规则,与脑质分界不清,占位及瘤周水肿更为明显的略高密度或混杂密度病灶。增强扫描见较Ⅱ、Ⅲ级强化更明显,形态更不规则。? 

        5.1.2  少枝胶质细胞瘤:平扫显示为脑叶内、不规则形、边缘不清,有多条带状或团块状钙化的密度的肿块。肿块周围无或仅有轻度水肿,囊变则为边界清楚低密度区。增强扫描见肿块实体部分有不均一强化,使其边缘变清。? 

        5.1.3  室管膜瘤:平扫多表现为后颅凹中线部位、不规则形、边介不清的等密度肿块,少数为高或混杂密度。可囊变、钙化(点状)。增强扫描见半数以上均一强化。余者强化不均一,肿块边缘变清,但多不锐利。 

        5.1.4  成髓细胞瘤:平扫示后颅窝中线部位、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界清、光滑、均一略高或等密度肿块。较少囊变、钙化、瘤周有水肿。增强扫描见肿块多呈均一强化,界更清。? 

        5.2  脑膜瘤:平扫示贴近硬脑膜部位、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界清、光滑、均一略高或等密度肿块,常有点状、星状或不规则钙化或肿瘤全部钙化。瘤周水肿多较轻,相邻颅内板增生或破坏。增强扫描呈明显、均一强化,边界更为清楚、锐利。? 

        5.3 垂体瘤:平扫示鞍内鞍上、类圆形、界清、光滑的等或略高密度肿块,中心可坏死或囊变。增强扫描呈均一或周边强化,边界更清楚。

  5.4  颅咽管瘤:平扫示鞍上、卵圆形或分叶状、界清、低密度囊性肿块,囊壁多见斑点状、蛋壳样钙化。增强扫描囊壁呈薄的环状、多环状强化,边界清楚、光滑、中心囊液不强化。? 

        5.5 颅神经肿瘤听神经瘤:平扫后颅窝、类圆形、界清、等或低,密度灶,少数呈高密度,瘤周轻、中度水肿,多伴内听道口扩大。增强扫描约502%为均一强化,其余为不均一强化部分呈环状强化。? 

        5.6 转移瘤:平扫示大脑半球皮质或皮下区、多发球形、等、低、略高或囊性肿块,瘤周水肿明显。增强扫描呈均一或环状强化。? 

        5.7 松果体瘤:平扫示多位于三脑室后部、类圆形、界清、等、高密度肿块,可见单发、多发、结节准确度呈斑片状钙化或小的囊变区。增强扫描多数有明显均一强化,少数为不均或厚环状强化。? 

        5.8 成血管细胞瘤:平扫囊性成血管细胞瘤表现为后颅窝、类圆形近似于脑脊液密度病变,界清,内缘光滑,囊壁可见等密度结节。实体性成血管细胞为均一等或略高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囊性肿瘤囊壁大多无强化,壁结节和实体性肿瘤同明显均一强化。? 

        5.9 胆脂瘤:平扫示多位桥小脑区及中颅窝、类圆形、分叶状囊性低密度(CT值类似或低于脑脊液)肿块,边界多清楚锐利,可见肿瘤内分隔、钙化和囊壁壳状钙化,瘤周无水肿。增强扫描多无强化。? 

        5.10 脊索瘤:平扫多在蝶枕联合处见不规则形或类圆形、混杂密度、边缘模糊软组织肿块,其中见散在离心性、点片状钙化,瘤周无水肿,颅底可见广泛骨破坏。增强扫描微强化或无强化。? 

        6 诊断? 

        综合病人病史、症状、体症及CT表现,多数颅内肿瘤可作出定位诊断及定性诊断,其中定性诊断可能性为70%—80%[6]?? 

        7 鉴别诊断? 

        除注意颅内肿瘤之间的鉴别外,还需注意与以下颅内非肿瘤病变的鉴别。? 

        7.1 脑梗塞:典型表现为脑质出现低密度区,其位置、范围同闭塞血管供血一致,多呈扇形,累及皮质,且呈脑回状强化,结合临床多可用出诊断。? 

        7.2 脑脓肿:根据低密度病变及其周围出现薄而厚度均一的明显环状强化,外围以明显水肿,结临床我不难做出诊断。? 

        7.3 脑结核瘤:可见等或稍高密度灶,伴有水肿,环状强化,结合病史,可做出诊断。? 

        7.4 脑血管畸形,可见不规则混杂密度灶,可有钙化,并呈斑点或弧线形强化,水肿和占位效应缺乏DSA、CTA可直接显示畸形血管团,供血和引流血管。? 

        7.5 寄生虫病:如脑囊虫病、脑包虫病等,因其CT表现特殊,临床病史特殊,结合实验室检查,不难鉴别。?  

参考文献? 

[1]陈星荣、沈天真、段承祥等主编《全身CT和MRT》第一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153—207。? 

[2]汤钊猷主编《现代肿瘤学》第一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1087—1125。? 

[3]陈炽贤主编《实用放射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87—1099。? 

[4]吴恩惠主编《头部CT诊断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6—91。? 

[5]李果珍主编《临床CT诊断学》第一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91—124。? 

[6]刘泉开著《老龄无症状脑瘤七例分析》中化神经外科杂志,2003第14(2):124—125。? 

神经外科概述范文第6篇

关键词:普瑞巴林;多虑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不良反应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是带状疱疹治愈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越高[1]。PHN 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的特点,长期的反复疼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营养神经类和镇痛类药物,虽然可以缓解部分患者的神经痛,但其临床疗效并不太明显,而且不良反应多[2]。目前,临床上常用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治疗外周神经痛,而且临床疗效显著。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应用多虑平和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PHN 患者,均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1~80岁,平均(67±4.5)岁,病程2.5个月~3年。所有患者治疗前1w均未使用过镇痛药、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多虑平组(30例)和普瑞巴林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呋喃硫胺片口服50mg/次,3次/d,甲钴胺针0.5mg/d肌注进行常规治疗,其中多虑平组:给予多虑平片(商品名:盐酸多塞平片;公司: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32025206;规格:25 mg/片),剂量为25mg/次,3次/d,连续服药4w;普瑞巴林组:给予口服普瑞巴林胶囊 (商品名:普瑞巴林胶囊;公司:美国辉瑞制药;批号:国药准字J20100102;规格:75mg/片),起始剂量为75mg/次,2次/d,1w后加量至150mg/次,2次/d,4w1个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可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1.3疗效评估 用疼痛数字评估量表(NR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3]: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疼痛不影响睡眠);4~6分中度疼痛;7~9分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者睡眠中痛醒);10分剧痛。并让患者根据其疼痛的程度作出标记。同时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 嗜睡、头晕、恶心、呕吐、便秘等。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①显效:NRS评分0~3分;②有效:NRS评分4~6分;③无效:NRS评分>6分。总有效率= 显效率+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疼痛程度、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x±s),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治疗前多虑平组和普瑞巴林组的NRS评分分别为(7.53±1.27)和(7.48±1.3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经药物治疗1、2、3、4w后,多虑平组的NRS评分分别为:(5.33±1.18),(4.31±1.08),(3.43±0.98), (2.61±0.76),普瑞巴林组分别为:(5.13±1.22),(4.21±1.13),(3.27±1.05),(2.51±0.81)。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第1、2、3、4w的NR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完成4w治疗后,多虑平组的总有效率为86.7%,普瑞巴林组的总有效率为90%,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2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不良反应, 多虑平组有3例头晕,3例嗜睡,2例恶心,1例呕吐,2例便秘,共有11例出现了不良反应显著高于普瑞巴林组的4例。其中多虑平组有2例患者在治疗3w后出现了不可耐受的头晕、嗜睡症状而停药,其他患者均为一过性不良反应,调整剂量后症状均缓解,见表3。

3 讨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约8%~15%的带状疱疹患者治愈后会遗留神经痛[4],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 >50岁的患者发病率为25%~50%, 70岁以上岁患者发病率 >75%[5]。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夜间撕裂样、烧灼样、电击样疼痛,该症病程长复发率高,常常引起患者失眠、抑郁等精神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6]。目前临床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常用方法主要为营养神经类药物、抗癫病药、抗抑郁药以及神经阻滞等[7]。

多虑平为一种三环类抗抑郁药,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抑郁症和神经官能症。其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再摄取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降低两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而发挥抗抑郁作用[8]。多虑平还能阻断α-肾上腺素能受体和钠通道、抑制痛觉脊神经元,有效缓解肌肉痉挛、镇痛、抗焦虑,临床上也常于治疗各种外周神经痛[9]。在本研究中多虑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患者服药后疼痛程度很快减轻,4w治疗后总有效率为 86.7% ,但部分患者用药后出现了头晕、嗜睡、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其中2例患者因无法耐受而停药,多虑平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达36.7 %。由此可见多虑平虽然对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其副作用较大。

普瑞巴林是一种抗癫痫药,其通过与神经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α2 -δ亚基结合调控Ca2+通道,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神经性疼痛和痛觉过敏,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10]。有研究认为[11],普瑞巴林还能够延长慢波睡眠、减少夜间觉醒,以增加睡眠时间,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并缓解抑郁症状。Seventer等人发现[12],普瑞巴林能快速缓解PHN并改善疼痛相关性睡眠障碍,而且患者的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少。普瑞巴林是唯一被FDA批准用于治疗PHN和糖尿病性外周神经痛的药物[13]。2007年的国际疼痛会议上[14],也已将普瑞巴林列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一线药。我们的研究也发现,普瑞巴林能快速、显著地降低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疼痛程度,其总有效率高达90%。治疗期间普瑞巴林组有4例患者出现了一过性不良反应:2例头晕,1例嗜睡,1例便秘,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 明显低于多虑平组36.7%。

综上所述,多虑平和普瑞巴林均能有效地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基本相当,相对于多虑平普瑞巴林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更适宜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志彬,姚鹏,兰培丽,等.米氮平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6):494-496.

[2]宣立宗 ,叶莉,金钟,等.神经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447.

[3]顾丽丽,张学学,张达颖.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新药杂志,2012,12 (16):1920-1922.

[4]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94-396.

[5]JOHNSON RW,BOUHASSIRA D,KASSIANOS,et al.The impact of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 on quality of life [J] . BMC Med,2010,21(8) : 37-50.

[6]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3-64.

[7]赵会娟,史义静,刘琨.抗抑郁药种类概述及发展趋势[J].河北化工,2010, 2:24-26.

[8]王熙军,卢丽明,袁汉清.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注射液和多虑平联合氦氖激光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3):187-188.

[9]徐伦山,陈广鑫,许民辉,等.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三种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 16(3):153-155.

[10]胡佳,杨莉佳.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3,42(2):126-127.

[11]周春红,宋珊,王际童.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3,20(4):268-269.

[12]SEVENTER R,FEISTER HA,YOUNG JP,et al,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twice-daily pregabalin for treating pain and related sleep interference in postherpetic neuralgia:a 13-week,randomized trial[J].Curr Med Res Opin,2006,22(2): 375-384.

神经外科概述范文第7篇

【关键词】自体颅骨修补术;并发症;防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在交通工具如轿车的使用越来越多,车祸所致重型颅脑外伤数量逐年上升[1],去骨瓣减压手术也因此增加,实行颅骨修补术的患者数量也随之增加。颅骨修补术是针对脑外伤及开颅手术等导致颅骨缺损从而对脑颅进行修补的一种常见的脑外科手术。常用的修补材料有自体颅骨骨瓣、改良保存自体颅骨骨瓣、高分子聚合材料、钛金属板[2]等,颅骨修补手术虽然较为简单,但术后却容易产生并发症,就自体颅骨修补术而言,由于自体颅骨的保存不当和手术中细节处理不妥等因素容易产生切口感染、头皮下积液、术后疼痛、术后癫痫和骨吸收等并发症,给病患带来很大的痛苦且增大其经济花费,因此对行颅骨修补术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有极大的意义,本文就在我院行自体颅骨修补术的50例病患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分析。

1.1 基本资料

2009年6月-2014年4月来我院行颅骨修补术的病患共145例,其中自体颅骨修补术的病患50例,男性2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在25-56岁之间。其中,由于脑外伤去骨瓣减压者30例,因切除肿瘤术中或术后行去骨瓣减压的病患12例,因大脑中动脉梗塞行去骨瓣减压的8例。

1.2 方法

在病患行开颅术中去除骨瓣,骨瓣以70%的酒精浸泡密封保存,1~2周更换酒精一次。选取2009年6月-2011年5月行自体颅骨修补术的患者23例作为A组,额骨缺损后3个月或以上,额骨缺损部位张力不高,且没有感染、溃疡等一切不利于切口愈合的因素时实施颅骨修补术。修补前将骨瓣煮沸30min,手术采用全麻,借助钛网、钛钉固定颅骨,使骨瓣边缘且对合良好。其余2011年6月-2014年4月的27例病患作为B组,在自体颅骨的保存和手术细节上进行了改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情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1.3 观察指标

行自体颅骨修补术术后进行复检过程中检查患者的切口愈合程度和切口感染情况,并检测是否有出现头皮下积液、术后疼痛、术后癫痫和骨吸收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

对统计研究过程中的数据借助Excel表格处理,统计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两组病患在复检过程中出现切口感染、头皮下积液、骨吸收和术后癫痫的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得出行自体颅骨修补术术后出现骨吸收的频率相对其他病症的频率要高,出现术后癫痫的发病率相对较低。相对比于 A组,B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病人数都较少,发病频率都较低。

3 讨论

3.1自体颅骨修补术概述

自体颅骨修补术使用患者自身的颅骨作为修补材料,在切取患者颅骨瓣后在体外保存一定时间后在进行回植,具有并发症少和修复外形满意等优势,但再次手术会增加病患的痛苦,而且还存在颅骨吸收变小、甚至坏死而修复后松动和固定不稳等缺点。因此对其并发症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意义。另外,自体颅骨保存的方式也非常重要例如头皮下保存、腹部皮下保存、低温冻存等方法,颅骨保存是否妥当同样是自体颅骨修补术的重要影响因素。

3.2自体颅骨修补术并发症病因分析和防治

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修补材料对局部组织产生刺激而引起渗液,也有可能是局部渗血或是脑脊液漏。为减少头皮下积液,自体颅骨保存完好非常重要,术中剥离皮瓣时一定要紧贴硬脑膜,避免造成剥破硬脑膜的现象,一旦剥破必须严密缝合。同时,常规放置引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皮下积液的发生。

3.2.3骨吸收

骨吸收主要原因是颅骨瓣没有起到支架移植的作用,与手术中的细节处理有很大关系。为了充分提供与自体骨瓣边缘的接触面,应先将骨缘彻底暴露,通过一定的方式为骨质再生提供基本的条件。用钛网、钛钉固定骨瓣的边缘,以达到稳定骨瓣的目的,维持骨瓣与颅骨骨缘的接触面。

3.2.4术后癫痫

自体颅骨在植入前要充分灭菌,但时间太长则会使其中的钙流失,以致出现骨质疏松,植入后被吸收而变形、固定处钛钉松动,导致骨瓣塌陷,因而对脑组织产生压迫,导致癫痫发作[5]。对于患癫痫患者术前术后应及时服用抗癫痫药物(非癫痫患者不要服用抗癫痫药物),有脑疤痕者应作适当切除,以消除癫痫灶。避免脑组织损伤是减少颅骨修补术后癫痫的有效途径,要设法避免修补时因骨窗过度饱满,脑组织被修补材料压迫,引起脑组织放电异常,诱发癫痫。

自体颅骨修补术由于植入材料来自自身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颅骨的保存方式需要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也要求医师颅骨修补术的操作技术进行研究统计和分析,以避免手术细节处理不当导致手术失败或使患者术后出现不良病症。

参考文献

[1]陈维杰.外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神经外科,2010(06):1-44.

[2]邢振义,郑杰,孙来广等.改良自体颅骨缺损后颅骨修补155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实践,2009,18(8):609-610.

[3]李坚.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1,4(6):546-548.

神经外科概述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医患关系;医疗体制;创新

1 当前医患关系现状

1.1 医患关系概述[1]

“医患关系”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以医务人员为主体的群体同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人际关系,是医患双方以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联系为纽带,以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思想意识形态为背景缔结而成的一种反映当时经济、文化、道德、伦理、法律等内容的社会关系[2]。理想的医患关系应是相互信赖、亲密合作的,而和谐、完美的医患关系更是获得良好医疗效果的基本保证。

1.2 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3]

我国现阶段的医患关系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确立和发展起来的。许多有识之士对现在的医患关系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见解。归纳起来,其中说的较多的是把医患关系总结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医患冲撞日趋严重。虽然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精力投入仍在大幅增加,也为了加强医疗服务的质量而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如“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制度”。但是人们却更加强烈的谴责医者所考虑更多的是医疗本身的发展而不是病人的利益。

2 目前医患关系不良的原因

2.1 医疗对象物化与非人格化的趋势

在当今社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第三者物质性媒介的介入,医生同第三者的“交流”多于同患者的交流,导致医生看病只针对疾病的本身。长期以来,一些医生单单依靠实验室的化验报告来为病人就诊,却缺少了与病人的感情和思想交流,导致医患关系的物化。

2.2 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滞后性[1]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医院未做到与时俱进,根据市场需求去调整供给以及内部结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机制,面对市场经济做的却是计划经济的事。由此看来,医疗服务质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要,并不是没有道理。

2.3 医患之间民主化的滞后

医患关系与民族心理、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这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里,家长式的伦理思想仍根深蒂固,并充分反映到医患关系中,患者对医生是绝对服从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民主的意识在逐渐增强并开始逐渐影响医患之间的关系。近年来, 医生普遍反映现在的病人难对付,而病人则认为医生对他们的要求不重视。目前正是传统的家长制思想向医患关系民主化思想过度的阶段,思想的转型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

2.4 医疗商业化发展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我国的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对医患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在物质利益的诱导下,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中出现了利益变质现象。一方面,反映在医院方面:主要表现在下达承包任务时,强化经济目标,弱化质量目标,从而导致了开大处方、滥检查、乱收费等唯利是图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反映在医务人员身上:少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欠缺,在医疗工作中缺乏责任心,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对病人缺乏同情心,服务态度及语言冷漠。甚至一些义务人员产生了拜金主义思想, 诱使病人送“红包”,勒索病人钱财等现象频出。

2.5 医患双方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

不少的医患冲突是由医患双方的观念差引起的。其实质是医患双方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维护各自的权利,强调对方应尽的义务所致。患者的这一方主要是过高健康的期望值,对医者的不信任、疾病变身的要素造成的情绪不稳定、医者缺乏人性化等等。

3 医院“公益心”的建立途径

3.1 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3.1.1 医疗体制改革地发展方向

目前,虽然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新方案尚未确定,但是主要的一个思路是应实现“一个结合、三个分离、三项联动”。

一个结合,把市场配制资源与政府配制资源紧密结合起来,解决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制不合理的问题。就目前而言,一直存在着部门、地区、城乡、行业分割的问题现象。

三个分离,首先第一个分离是实行公益性医院与营利性医院的分离,这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个分离是要逐步地实行医药分离。

第三个分离是管办分离,这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

3.1.2 国内医疗体制改革可采用的几种模式

第一、公立医院民营企业管理化

公立医院委托民营企业管理,引入有效的现代或企业化医院管理模式,其所有制的形式不变,仍为公立医疗机构性质。如上海长航医院委托北京中南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转变成一所具骨伤专科特色的综合医院,其医院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院长负责制和资产经营委托管理目标责任制。并且管理公司没有股权,只收取管理费(回报率为利润的10%)。

第二、公立医疗机构资源重组

通常是由一、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资产重组,将被兼并的医院作为三级医院的分院。如上海华山医院以神经外科学科为特色与一级医院重组建成永和医院(分院),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权仍属于区卫生局,但经营管理由华山医院全权负责。

第三、民营企业收购公立医院后改制为营利性医院

如中国广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金华市第三医院;金陵药业收购江苏宿迁市人民医院,改制为营利性医院,并由鼓楼医院参与新医院的管理。

第四、中外合作医院

在医疗技术上进行中外合作。如广东集爱遗传与不孕诊断中心是由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与美国遗传与辅助生育研究所合作创建的。

第五、建立合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