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龄老人的好护理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2001年4月,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65岁及以上人口为8811万,占总人口的6.69%,标志我国已进入“老年型”国家。老龄化的比例逐年增加,其中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我科2005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收治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共53侧。针对这类患病群体,我们认真制定了相应的整体护理计划,按护理程序认真实施,效果十分明显,术后无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共53例,男性32例,女性21例;年龄65~89岁,平均年龄75岁;胃癌17例,结肠癌22例,直肠癌14例。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2.1.1关爱尊敬老人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高龄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更加重要。护士应把患者当成自己亲人一样对待,多与老人交流。语言得体,举止文雅,不要直呼床号、姓名,要用“大爷”“大娘”等尊敬、亲切的称呼,使患者感到护士像自己的女儿一样亲切。做到护患之间亲密无间,无话不谈,这样既融洽了护患关系,便于从中了解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又让患者从心理上感觉到他们虽然身患重病,却能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尊重,这就很容易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使其心情自然舒畅。
2.1.2陪伴鼓励患者患者在住院期间非常需要家属、亲友及医护人员的陪伴。这些人的关爱、体贴、安慰既是高龄患者的重要支柱,又能在疾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护士一方面要提醒患者家属对老人要多安慰、多关怀、少刺激,另一方面还要做到:①护士应尽量多在床前陪伴老人,讲解一些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医学常识;②努力培养患者的良好情绪;③想方设法提高患者对战胜疾病和尽快康复的信心。
2.2有效的排痰
为了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及伤口疼痛,术前护士应教会患者在床上多做深呼吸运动和掌握有效排痰的技巧,对吸烟患者要戒烟,指导患者学会有效的咳嗽。
2.3评估患者对于手术的耐受力
认真查阅病历,做好各项检查、化验,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及基础病,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2.4营养状况的评估
高龄肿瘤患者,体质较差,消耗明显,除合理调整饮食外,可给予补液、输血、输蛋白、氨基酸等纠正营养状况。
2.5肠道准备
胃肠肿瘤患者术前肠道的准备十分重要。胃癌合并幽门梗阻者术前用等渗温盐水洗胃,并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直肠、结肠癌患者,术前晚、晨清洁灌肠。灌肠动作要轻柔,压力及量要适宜。
2.6术前准备
术前做好备皮、备血工作,术晨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留置胃管。病人接人手术室麻醉后再为病人留置导尿管,下尿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用粗细适宜的气囊导尿管,并妥善固定,保持通畅。
3.术后护理
3.1生命体征的观察
术后接病人回术后室心电监护,去枕平卧位6h,头偏向一侧,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2~3L/min),应设专人护理,每半小时监测一次血压、脉搏、呼吸、SpO2及心电图,并认真记录,观察心电图的波形变化,有无心慌、呼吸急促、烦躁及皮肤湿度的变化。保持静脉输液通畅,防止液体外渗。
3.2疼痛
术后切口疼痛可诱发血压升高、心动过速、恶心、呕吐。高龄患者止疼至关重要,目的使患者减轻疼痛,可以有效咳嗽、排痰,配合翻身。本组患者术后均使镇痛泵止痛,效果非常明显。
3.3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6h,生命体征平稳,协助取半卧位。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及时抽出胃内的液体和气体,有利于肠蠕动的恢复,防止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腹腔引流管要定时挤压,防止血凝块堵塞。引流袋要每日更换一次,并要认真观察及记录各种引流管引出液的量、颜色、性质,妥善固定好引流管,保持通畅,防止扭曲、受压、脱出。
3.4预防并发症
3.4.1压疮此类患者抵抗力差,加之术后营养状况差,很容易发生压疮。我们每小时为病人翻身一次,并记录,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翻身时动作应轻柔,以防止损伤皮肤,用爽身粉辅以按摩受压皮肤。术后给周围静脉营养支持,增加病人营养。
3.4.2泌尿系统感染老年患者术后需留置尿管,每日用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外口两次。保持尿管引流通畅。观察24h尿量正常后,夹毕尿管,每2~4小时开放一次,时嘱患者配合做排尿动作,这样可以锻炼膀胱功能。并注意观察尿的量、颜色的变化,每周更换接尿袋2~3次,尿袋要妥善固定,不能高于膀胱的位置,以免尿液倒流,引起感染。
3.4.3肺部感染术后6h取半卧位。协助患者翻身、叩背,指导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每4~6小时做一次雾化吸入。
把毫无经验的保姆培养成金牌月嫂
孙世英老人离休前长期在卫生部下属的妇产医院工作,编过妇产科护理的教材,也在妇产学校里教过不少学生,几十年来,把自己懂得的妇产科知识教给单位同事、街坊邻居已经成了老人的一种习惯。
1985年开始,身患脑溢血、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的孙世英老人开始请人来照顾,而这些照顾她的人,后来也都变成了她的学生,比如后来当了10年月嫂的周邦彦,老人回忆起最初结识小周的情景时,仍然充满了怜爱。
“她来的那天我生病住在医院,我心脏不好,打着吊针,我让她去休息,说有事喊她,但她不肯离开,就在旁边守着我。我觉得她不错,很相信她,把她当做家里人对待。”看着还不到20岁的小周干活卖力又认真,老人想自己的孩子这么大的时候还在念书呢,而小周已经出来打工挣钱了,但她无一技之长,将来就没有出路。孙世英开始替小周打算上了,“我对她说‘你要学点东西,我给你讲讲生理卫生吧。’我把解剖生理都给她讲了。”
孙世英老人没事就给周邦彦上课,既讲理论知识,也手把手地教方式方法,一直教了5年。老人的指导加上自己的努力,小周后来又参加了培训,考取了资格证,成了月收入八九干的金牌月嫂。
不仅帮助小周学习,孙世英还像对待亲人那样,千方百计地帮小周介绍对象,小周结婚的时候,老人还送了一台25时彩电作为陪嫁,甚至替她摆下了婚宴的酒席。
结婚、生子,从一个对家政服务几乎一窍不通的保姆,变成了高薪水的金牌月嫂。人生轨迹的改变,使得周邦彦离开了孙世英老人家,但是两人的缘分却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小周在护理上遇到了难题,常常打电话请教孙奶奶,就在前不久,她还回到孙奶奶家,和小张—起请老人为她们了—堂内分泌课。在小周看来,孙奶奶不仅是教给她许多护理技能的老师,更是有着多年感情的亲人,还是指点她^生道路的人生导师,心里对孙奶奶充满了感激。
因材施教,使保姆们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不仅周邦彦,到孙家来的这些保姆,老人都没少替她们操心,只要是好学上进的,老人总是尽可能地帮助她们。“小张想当月嫂,我就把教周邦彦的教材拿给她让她学习。”
孙世英老人并不是要把到家里来的每个保姆都培养成月嫂,别看老人家已经92岁高龄了,当年也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所以有能力对保姆们因材施教。
艾菊姑娘念过高中,又爱学习,只是因为家里没有钱供她继续读书。于是老人每天早上就让艾菊跟她说英语,还给她报了培训班,替她出钱学英语。老人为此还帮艾菊买了台收录机,让她把培训班上学的内容录下来反复听。现在,艾菊在老家的中学里当上了一名英语老师。
“我觉得人活着,就要对社会有所贡献。”苏世英老人这样解释自己的所作所为,她还强调一个人要有生活能力,多学知识、有一技之长,这样就会改变他的社会地位。
除了周邦彦和艾菊,还有男一位小艾,孙世英老人帮她学缝纫,如今在家乡开起了裁缝铺I,-、何考取了会计证,当上了出纳。对于那些年龄大的保姆,老人就给她们讲营养知识,帮她们治病,解决实际困难……27年来,前后进出孙家的十几位保姆都带着感激和收获离开。
关键词:老年胃溃疡; 临床特点; 内镜检查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72-01
前言:
老人有独特的生理和病理功能,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和发展也有其独特的情况。许多方面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病的规律,我们医院从1999年至2002年,经胃镜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43例中老年患者,内镜所见,临床症状和合并症胃溃疡分析和讨论。医院的病房里镜检查证实,经过慎重考虑,照顾,胃溃疡的43高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防止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现在老人的胃溃疡的临床特点,内镜护理经验如下。
1 临床老年胃溃疡患者的资料
从我院在2009年至2010年9月80个案件胃溃疡患者,60例为男性,年龄在52岁至80岁的女性患者20人,平均年龄(65±3.5)岁。每个疗程至少5个小时至36年。临床症状为:腹痛,反酸40例,呕吐18例,10例黑色大便,上腹部疼痛,肿胀,恶心的4例,胸骨后烧灼2例,6例吞咽存在障碍。随之的疾病:45例高血压,高血脂16例,14例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痛风4例,1例冠状动脉心脏疾病。在一般情况下,两种疾病,有的伴有以上三种疾病。 80例类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患者,老年人胃溃疡内镜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并提供老人胃溃疡内镜一般照顾分。如年龄,性别,状态的持续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可以相对比。
2 临床老年胃溃疡患者的特点
消化性溃疡病可能在治疗胃黏膜防御修复功能的丧失和其他因素的长期拖延。以下临床特点,医护人员应引起高度重视。
2.1 与其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不少麻烦。在这项研究中,46例胃溃疡患者是老年人伴有其他疾病。有两例冠状动脉心脏疾病,往往会出现剑突下疼痛被误诊为心绞痛,溃疡反复内镜治疗后,找到正确的治疗。
2.2 临床胃肠道症状不典型,通常是由突然出现呕血和黑前内镜证实造成胃溃疡及出血。此外,高层次的老人恶性胃溃疡,在本组患者的溃疡患者4例,在内镜检查发现,恶性肿瘤,胃癌病理证实。体检的老年患者,必须重视胃镜检查。
2.3 多个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的案例:阿司匹林二级预防缺血性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对胃粘膜损伤有积极的作用,它可以导致继发上消化道出血。在这项研究中,48例胃溃疡患者27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最长的长达8年,最短的三个月。此外,烟草和酒精成瘾也是老年胃溃疡的缺点是引起出血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报道称,以减少吸烟和削弱胃粘膜血流量的保护机制允许酒精上皮损伤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粘膜坏死。
3 内镜检查的护理方法
3.1 心理干预:胃溃疡是一种典型的身体和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因素,情绪波动是胃溃疡已经有了重大的影响。检查前的患者,也有一些消极的心理情绪,如恐惧,焦虑,恐惧,抑郁症。因此,在测试前,支持护理人员及时耐心教育的心理特征,使患者的负面情绪消失或缓解。在测试之前,护士应该是友好的方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了解病人的病情,治疗计划和治疗的目的,使患者积极配合加速在治疗疾病的治疗。
3.2 内镜检查前的护理:内镜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在内窥镜清洗消毒完整的程度是的务人员对病人的责任意识的具体体现,在对医院预防交叉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并直接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质量。防疫部门提出的申请资格:内镜镜身,镜侧部弯曲,及各种配件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应该是没有细菌的生长。西安生产的自动清洗超声雾化内镜消毒机,过去两年多年来,在我们医院使用超声波雾化技术,雾化消毒处理,消毒剂可以输入多种渠道内窥镜消毒效果,减少的金额消毒剂,容易使用,快速和可靠的。
3.3 内镜检查时的护理:检查的护理:老年人比年轻人的忍受能力更强,但身体素质没有年轻人好。插入镜子时操作要轻柔,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放松,深呼吸,不要屏住呼吸,在最合适的状态。检查老年人不强行停止,病人不能耐受时,应立即停止。活检的动作应该很容易,快速,准确。
3.4 内镜检查后的护理:喉部检查麻醉效果还存在,患者应特别注意不要吞下唾液,避免窒息,直到一小时后饮用,如咳嗽,麻醉效果消失后才能够饮食。如果活检下或上腹部不适,你应该多吃清淡的半流质的一天,而不是在食物过热。必要时可以给予药物治疗
3.5 结语:全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病人的焦虑,降低人体的应激反应。患者可以积极的治疗与检查,过程若顺利,可以提高内镜的成功率,使得患者更加满意。
参考文献
[1] 何名梅. 老年消化性溃疡52例临床分析[J]. 华夏医学, 2000,(04)
[2] 牛建平,郭龙,刘建兴,等.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内镜136例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 2001,(02)
[3] 管贤伯. 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分析[J]. 安徽医药, 2009,(03)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 社会保障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成熟的融资途径、有效的养老方式,对于弥补社会保障的不足、改善老年人经济状况、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介绍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HECM),也称为以房养老模式,起源于荷兰,发展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上世纪80年代,美国因为出现了大量的“房子富翁,现金穷人”,于是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应运而生。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指拥有房产的年满62岁的老人将自己的房屋产权抵押给保险公司或相应的金融机构,相应的保险公司或金融机构对房屋的价值、未来的增值及折损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值和老人的平均寿命进行计算之后,按月或按年支付现金给投保的老人,这种固定的按期付款一直延续到老人去逝,而老人在享用这笔收入的同时,仍然免费享有居住权。保险公司或相应的金融机构在老人辞世之后,可获得房屋的产权,将房屋出租或者销售甚至拍卖。目前国外在开展该项业务的同时也规定,一旦投保人与保险公司订立了有效合同并开始执行,那么不管投保人的实际寿命有多长,保险公司一律要按月付款,但如果投保人的实际寿命短于预期寿命,保险公司也一律可以收回房产。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在美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这20多年中,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不仅作为一种成熟的融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许多美国人主要靠投资回报来支撑退休生活的方式。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使老年人不必每天再为自己的投资操心,只需与保险公司或相关金融机构办妥有关手续,便可一劳永逸使退休后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宽裕。
目前在国外尤其是美国开展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成熟的融资途径、有效的养老方式,对于弥补社会保障的不足、改善老年人经济状况、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我国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必要性
我国老年人基本上将毕生积蓄都投到了房产上,除了拥有房子,并没有多少现金,生活并不轻松。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探,必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尽快在我国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非常必要的。
1.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保障面临严峻的挑战
(1)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05年1月6日中国总人口突破了13亿大关,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同时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也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45亿,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五分之一。据专家预测,2015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5%左右;2025年前后将接近3亿人,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2050年,中国老年人总数将达到4.4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25%,届时,每4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中国将成为高度老龄化的国家。未雨绸缪,如何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成为我国21世纪的重大问题。
(2)中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表现出明显的高龄化趋势。人口学中规定,60岁~69岁为低龄老年人口,70岁~79岁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及以上为高龄老年人口。1990年至2000年,我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从768万增加到1199万,年平均增长率为4.56%,快于世界平均3.0%和发达国家平均2.0%的水平。预计到2025年,我国高龄老人的数量将从目前的1300万增加到2574万,2050年将达到1亿,届时每10个人或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一名高龄老人。高龄老年人比重的不断上升,意味着医疗、护理任务加重,医疗和护理人员的社会需求量增大,用于医疗和护理方面的费用负担也加重,社会化的养老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3)“未富先老”,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超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2000年我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仅856美元,排在世界的100位之后。同时我国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口未解决温饱问题,反映社会贫富程度的恩格尔系数(即饮食消费占日常支出的比例)在50上下,属联合国认定的刚够温饱的范围。这种经济条件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宏观上,国家和社会尚缺乏雄厚的经济实力及物质基础为数量庞大的老龄人口提供充裕的经济保障及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在微观上,大多数老年人是在收入不高,积累不够,物质贫乏的情况下,开始他们的晚年生活的。加上我们的养老退休制度,使离开劳动岗位的退休人员难以公平地分享社会经济增长的成果,遇上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还可能进一步下降。截至2005年11月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为1.6亿、1.6亿、1.03亿,尽管增长速度可观,但距离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固然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然而随着空巢化和“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大幅增多,家庭养老也面临巨大的压力。未富先老,经济发展滞后于老龄化使我国面临日益沉重的社会保障压力,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4)社会化养老程度低。据中国老年科研中心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全国约有1000万80岁以上高龄老人需要照顾。在被调查的城市老人中,98%的老人是依靠自我养老的。我国目前共有公办福利机构近4万家,床位数109万多张,收养了83万多人。这与数以亿计的福利服务对象相比,集中收养的床位数只占0.7%多一点,而集中收养的人数则不足0.6%,与发达国家一般集中收养人数占5%~7%的比例相差甚远。如何切实解决好老年人老有所养,确保他们的生活质量,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重大问题。
(5)养老基金面临“收不抵支”的困境。目前,我国公共养老金制度是一套“现收现付”的制度,人口迅速老化,劳动力不断减少,将对公共养老金支出造成压力,因为退休人数日增,而交纳养老金的人数则相对减少。目前我国养老金缺口已达2.5万亿元,这个资金缺口相当于我国近一年的国民经济总收入。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这就意味着若干年后,养老金将“收不抵支”,很大一批老年人将面临无法领取养老金的困境。
2.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可促使老年人通过自身的资源,变房产为现金,增加养老资金,提高晚年生活质量,为养老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道路
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实现以房养老,是对现有养老方式的有力补充,为国家、社会和家庭解决养老保障问题开拓一条有益可行的道路,将家庭的住房、养老保障与投资金融保险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老年人的住房能够发挥居住、养老保障和投资的三重功能。
(1)在养儿防老、储金养老的基础上,增加第三种养老模式――以房养老,加固养老保障,有利于减轻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压力。我国养老保障的覆盖面窄,众多非国有单位的职工基本上被排斥在外,远不能满足更多社会成员对养老保障的需要。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为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解决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老年人借助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在不需要卖掉房子的前提下,能够拥有一笔固定收人用于维持和改善晚年生活,从而大大缓解了国家社会保障的压力,促进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对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积极的作用。
(2)为家庭拥有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有利于增加老年人现金收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我国城市居民大部分收入都花费在购买房产、供子女读书、帮子女完成婚嫁和日常的消费上,到老年时积累的流动资产很少,在收入明显降低,而保健、医疗等花费逐渐增多的情况下,难以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平。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则为老年人开拓了一个新的资金来源,在继续享有住宅使用功能的同时也能够发挥住宅的消费价值功能享有房子增值带来的收益。在拓宽老年人养老收入渠道,增加养老资金的同时,使得老年人在经济上更加独立,能够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
(3)让老年人实现自我保障,儿女实现独立自强,将两代人之间的过度依赖改进为相对自立,有利于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代际关系。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的第一代人已经接近三十岁了,不久的将来赡养老人的重担将落在他们的肩头。一对40岁左右的夫妇将面对4个65岁~70岁的老人和一个15岁左右的孩子,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承受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都是非常沉重的。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子女赡养老人的资金压力,同时有助于在全社会倡导一种自立自强、平等竞争的社会风气,鼓励资产在代际间合理的分配和消费,鼓励年轻人自己创业、自食其力,降低对父辈的依赖。这对于提高我们整个民族的竞争力具有很大的意义。
(4)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业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不仅给银行、保险公司带来新的业务,而且还将促使商业银行等机构深化改革、创新经营,在业务、收入多元化的同时,还将促使金融机构将社会责任和盈利目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求得多赢效应。
(5)有利于降低社会储蓄率,释放社会消费,推动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使更多的人出于养老防老的考虑而进行储蓄。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失业威胁、养老和医疗费用的大幅支付、子女教育费用开支的加大,以及住房商品化带来的压力,增加储蓄、变近期消费为远期消费,就必然成为城乡居民的明智选择。近年来,消费需求不足一直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近期消费转变为远期消费,造成有效消费需求不足,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反向抵押贷款能够在居民年老时,将住房这种不动产的价值得以提前变现套现,为老年人带来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入,从而可有效解除中年人对未来生活的后顾之忧,促使人们重新考虑当前的消费效用,释放一些消费需求,有助于降低社会储蓄率、促进商品物资的流通,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健康的发展。
(6)可以解决部分地区的农民养老问题。我国农民大都拥有自己的住房,但老年生活的经济来源却鲜有保障。因国家财力有限,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在实施多年计划生育的情况下,农民的养老问题正日益突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不失为一种解决农民养老的好方法。
随着住房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拥有了自己的房产,我国城市拥有自有住房的家庭已高达80%。对于这些家庭来说,住房已经成为其私人财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有了这一物质基础,就有可能将健全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与居民已经取得的住房产权很好地结合起来。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一种稳定可靠乃至延续到其终生的现金流,加固晚年的生活保障,为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养老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针对我国国情,我们应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制度,而开展这项业务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银行、保险公司、社会保障部门等有关各方统一认识,协调行动,通力合作。
参考文献:
[1]周虎主编:美国人如何理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
[2]蔡坊:中国人口问题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United Nations Secretariat,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00 Revision).United Nations,New York,2001
[4]翟伟: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全国有1000万老人需照顾.www3.省略新华网,2000.10.14
关键词:老龄化;女性寡居老人;养老
中国早在2000年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伴随着老龄化问题而来的就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一、研究女性寡居老人养老问题的现实意义
在老龄化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性别差异问题。在几乎所有的地方,女性的平均寿命要长于男性。但是老年妇女一般比男性老人更贫困,患慢性病和因病致残的比例更高,也更容易受到歧视和忽略。 因此,笔者选择女性寡居老人为研究对象,了解她们的生活状况,关注她们的养老保障问题,有助于政府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障政策。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范围包括广东、江西、山东、内蒙古、安徽、河南、河北、黑龙江、广西、贵州等十个省份,建立调查结果数据库;采用比较分析法,对城市女性寡居老人和农村女性寡居老人的供养及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辅以个案访谈法,并结合观察法和文献法,从而更加透彻地了解这个群体的生活状况。
三、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2份,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受访者及其家庭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352位女性寡居老人,其中低龄老人(60~69岁)有66人,占18.8%;中龄老人(70~79岁)有182人,占51.7%;高龄老人(80岁及以上)有104人,占29.5%。这可看出,这不仅符合人口学规律,也说明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条件改善,人的寿命得到显著延长。
调查得知:城市女性寡居老人未接受正式教育的占32.6%,上过小学的达14.6%,上过初中的达13.1%,上过中专和大专及其以上的分别为29.3%和10.4%;农村女性寡居老人未受过教育的达71.9%,上过小学的达19.6%,上过初中的达2.7%,上过中专的达3.4%,上过大专及其以上的达2.4%。从总调查对象的原职业情况来看,无职业的达到了61.1%,专业人员占15.8%,农林牧渔业者占14.3%,办事人员占3.1%,服务人员占5.7%。总体来看,这个群体受教育的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女性寡居老人为文盲或半文盲,这也是老人生活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受教育程度对职业分层的影响明显,受教育程度越高,职业层次越高,收入就越高。调查访谈了解到,有些老人受过教育但没参加过工作,其生活状态与未受过教育的老人相比要好,生活更充实、幸福,这在城乡对比中表现为城市女性寡居老人生活状态较好。由此可见,文化教育对人一生影响深远,其意义重大。教育改变生活,因此,我们政府要重视教育。
(二) 受访者的物质生活状况分析
表1调查显示,这个群体生活来源较单一,大多数老人的月收入来源于子女的经济赡养,而其月收入主要用来支付食物、医疗和人情。从生活主要来源来看,老人们的生活来源网络规模较小,和子女的孝顺程度成高度相关,这主要是由于传统养老模式的遗留,可见中国养儿防老传统思想有一定根据,适应社会保障制度尚不成熟的现实。尤其在农村,养老保险尚未普及,她们认为有儿子生活才有保障的思想更为牢固,重男轻女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从表1可看出,老人生活来源来于女儿孝敬的有51.7%,可见女儿在赡养老人方面也承担重要的义务。访谈了解到,孝顺的女儿把老人照顾得更好,而有不孝顺儿子的老人晚景凄凉。因此,我们要继续倡导男女平等的思想,生儿生女都一样,关键是要培养孝顺的孩子。
从表1可知,来源于孙子女孝敬或亲戚朋友支持分别达13.6%和3.1%,这部分老人主要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没有子女,第二种是子女不孝顺或子女的经济条件比较差,需要依靠孙子女或亲戚朋友的支持才能维持生活。有9.9%的老人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生活来源,主要为中低龄老人,她们有的喂养家畜换取零用钱;有的种菜卖,有的做手工,这部分老人身体比较好,不需要支付太多的医疗费用,所以他们靠简单的劳动所得也可支付日常开支。通过进一步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力逐渐丧失,靠自己劳动来维持生活的比例逐渐减少。依靠政府救济大多是80岁以上的老人,由于政府资助的标准较低,资金短缺,且这部分老人大多身体状况较差,需要支付较多的医疗费用,因此她们的生活状况仍然不好。尤其是农村子女务农的老人,子女的经济条件较差,难以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而社会医疗保险未真正普及落实,因此在依靠政府救济的同时,还得依靠亲戚朋友的帮助才能维持生活。有25.6%的老人选择“其他”,这包括退休金、积蓄、遗属补助费等,她们大多都接受过教育,目前生活状况比较好。
由于社会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家庭、政府等多方主体的努力,女性寡居老人在物质供养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其精神需求及精神文化生活则相对被忽视。大部分农村女性寡居老人的日常生活较为单调,由于年龄、经历和价值观的差异,她们接触的大多都是和自己年龄接近的女性老年人,在精神世界形成了自己的“亚文化圈群体”,看电视和串门是她们主要的休闲消遣方式,选择“经常”分别达到62.2%和50%。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城乡物质条件的差异外,也存在生活习惯和观念上的问题。虽然选择“经常”和“偶尔”做农活的老人只有10%和16.7%,但是她们即使不能做农活,也会通过喂养家畜或做手工等来获得收入;即使老了,她们也不愿放弃劳动。调查显示,老人旅游的比例较低,经常旅游的只有6.7%,偶尔和从不旅游的分别达到40%和53.3%;访谈得知,有的村子也会组织老人出去旅游,很多老人愿意去,这说明她们有到外面看世界的美好愿望,只是缺乏有组织的引导和带领。笔者认为,政府和社会应高度重视女性寡居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将精神保障纳入老年保障的范畴,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老年精神保障机制,提高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基层组织应该发挥积极作用,帮助老年人转变生活观念,使她们有一个“夕阳红”的晚年。
(三) 受访者的医疗保障状况分析
老人在生病期间的照料状况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照料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是代际“反哺”的重要体现。老人生病时,儿子和女儿是主要的照料者,分别占62.4%和57.8%,孙子女是主要的照料者占8.3%。有些老人因为子女不在身边或没有子女,就只能求助邻居或亲戚朋友。访谈了解到,有些老人患有高血压、风湿病、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病,由于经常生病,就会遇到“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情况,这群老人最需要人照顾,但由于经济不允许请不起看护,老人生病时得自我照顾,有些得求助邻居或亲戚朋友。有些农村女性寡居老人境况更艰难,子女外出打工,老人不但日常生活要自我照料,生病时要自我照顾,还要帮子女带小孩,这反映出“空巢老人”急需重视的问题。
由于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老化,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扰,从调查显示的女性寡居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来看,身体状况不好或非常不好的大多数是中高龄老人,身体状况能达到好或者非常好的一般都是低龄老人。总体来看,这个群体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农村籍老人,由于长年劳累,多胎生育,操守家务的传统角色使得她们的健康状况更加令人担忧。调查了解到,有52.4%的老人半年以上才看一次医生,有些老人身体状况并不好,但由于经济原因,生病了也不舍得花钱看医生。每周至少一次和每月至少一次分别占8.1%和23.9%,这大部分是身体较差的中高龄老人。访谈了解到大多数老年人除大病才上医院,小病一般都是上当地的一些小诊所就诊。大多数老人有病就拖,实在扛不住才去医院,他们的健康保障令人担忧。医疗费用高是制约老人上医院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老人的医疗保健费用主要来源于儿子(58.1%)和女儿(53.5%),如果老人患大病需要手术,其费用主要由儿子平摊,女儿视经济状况和意愿来支出。没有子女的女性寡居老人一般就由孙子女或亲戚朋友资助,分别占了4.7%和7.0%。有31.6%的老人表示他们的医疗保健费主要来源于医疗保险,访谈中了解到不少女性寡居老人、尤其是农村籍的老人对这项制度不了解,也就无法信任它,同时,老人们也表示常见病多数不在保险范围内、手续繁杂,成本高以及政策透明度低,因此到最后也没有享受到这种保障,这对于常年生病的老人来说,医药费是个沉重的负担。由此可见,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在落实和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要高度重视。
老年人的健康、尤其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在家庭中是弱势个体,在社会中也是一类被忽视人群。尽管有针对老年人的社区服务和家庭护理,但不少农村由于条件限制,可利用性很低,不过这不意味着这些地区现有的医疗服务没有改进的余地,也不意味着这些地区针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改进可能会是一笔巨大的投入从而不可能实现。实际调查中,笔者认为,只要当地政府提高认识,小额投入,给予相应的教育和培训,加上对现有组织和人员的一些必要的管理和重组,即可以很好的让这些现成的卫生服务组织和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疾病诊治和家庭护理、健康教育,就能为当地老人健康带来巨大保障。
(四)受访者的精神生活状况分析
大多数女性寡居老人的家庭关系比较和谐,对大多数老人来说,家庭是她们唯一的精神寄托,西方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式的东方养老制度
的优越之处就在于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精神赡养功能,老人可以从家庭中得到很大的精神支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归属和爱的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才不会孤单、寂寞,所以子女应该多关心寡居老人。子女、孙子女等应在物质孝敬之外,注意多和老人进行情感交流,平日里要经常向老人问寒问暖,每逢老人身体不适,更需悉心照料,使老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此外,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老人发生紧急情况时,邻居能起重要作用。据调查得知,农村邻里往来频率比城镇高,老人们与邻居、亲戚朋友的联系也较城镇密切。
老年人的精神赡养、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并列为老年人赡养的三个重要方面,与希望获得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相比,老人平日里更希望获得精神慰藉和情感关怀。访谈了解到,经济富裕与精神赡养水平不成正比,越“衣食无忧”的老人对精神需求越高,对精神贫乏的感受越多。现实生活中,在赡养父母的观念上,很多人还停留在让父母吃好、住好的阶段,普遍忽视与父母的精神交流,很多子女虽然知道老年人需要精神慰藉和情感关怀,但过于专注于自己的成功与幸福而忽略老年人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以“孝”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念的滑坡,也反映了传统的“孝”的老化与缺失的问题日益严重。
四、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显示,女性寡居老人从年龄、性别、教育和职业来看都是相对弱势群体,总体而言她们在经济供养上存在不足,在生活中缺乏照料,其精神生活也相对贫乏。女性寡居老人的养老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女性寡居老人的生活来源得不到有效保障;(2)病无所医成为女性寡居老人尤其农村女性寡居老人面临的突出问题;(3)情感空虚、孤寂、无助等问题也是女性寡居老人生活的一大困境;(4)女性寡居老人尤其农村女性寡居老人的养老风险意识淡薄,这种状况也在困扰着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
以上这些问题需要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从个人角度来说,女性寡居老人首先应自我调节孤独感,可多与子女、亲戚、邻居、朋友接触,扩大生活圈,充实生活的内容,“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才能让晚年的生活绚烂多姿;改变观念,勇于追求幸福,选择再婚,而无须顾忌世俗眼光和年龄的限制。从家庭的角度来说,子女不但要承担经济赡养的责任和义务,而且要承担精神赡养的责任和义务;为改变老人的生活现状,子女自身需改变观念,如积极支持单亲再次寻求配偶,建立婚姻,毕竟伴侣的感情、相互扶持是子女无法替代的。从社会的角度来说,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推进性别平等,将男女平等的国策落到实处,如在就业与退休年龄等方面,逐步推进男女一致,消除女性歧视,从根本上提高妇女的地位,有助于提高女性竞争力,以保障晚年生活。第二,大力发展女性基础教育,加强女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让女性有一技之长,扩大就业面,增强竞争力,对下岗女性和家庭妇女进行就业再培训,鼓励她们积极进入职场,既保障了经济来源,也改善了精神生活,为提高晚年生活质量作准备。第三,完善对养老福利事业的财政投入机制,建立不同年龄层老人相应的生活保障制度和照料机制,同时要继续健全和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加强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使老年人能够就地、就近、及时得到优质的法律援助和服务。建议政府和社区要重视加大对养老社会化事业的投入,建立设施完备的养老机构。第四,加强社会支持网络系统建设,整合社会力量,做好老年社会工作。首先,要协助老人进行自我探索,协调好与子女、朋友、邻里的关系,扩展社会支持网络。其次,在建议加强社区建设,为提高老年人精神生活,通过建立老年文体娱乐部、图书阅览室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老年婚介所,建立小规模的老年人才市场,从而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修建基础设施和休闲娱乐场所的同时,社工人员可以在社区积极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如组织一些互动参与的简单小游戏,丰富老人的生活;开展“心理辅导小组”、“疾病护理”、“临终关怀”等,对老人给予身心关怀和精神上的慰藉。另外,可以开展相关的募捐活动,筹措资金用于修建农村养老院等福利机构,改善老人生活。第五,建立老年义工制度,引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在大部分老年人及其家庭难以独自承受老年生活护理给其带来的经济压力面前,有相当一部分是刚离开工作岗位,身体依然健康,本身也有强烈地参与社会、服务社区的意识的老年同志。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互助,特别是开展身体健康的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服务是开发老年人资源的有效途径,如在街道社区里开展的 “一助一结对子”活动是一种容易被老年人接受的照顾形式,因为他们之间容易沟通,相互间的帮助也细心周到。同时通过这种互助的形式不但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也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对这个群体的养老,不仅是人子的赡养问题,还有社会保障问题;不仅仅是道德问题,还有法制问题,因此,关于“老有所养”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要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解决老年群体乃至未来家庭功能缺失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女性寡居老年人,以实际行动来帮助这个群体,让每一个老年人都能幸福、安康、快乐、温馨地享受晚年。
参考文献:
[1]雷雪原,沙吉才,杨子慧.中国老年人口(人口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4.
[2]邬沧萍,姜向群.老年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6-01~2007-12曾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病人111例,男51例,女60例;年龄31~82岁,平均61. 7岁。小学文化程度26例,中学75例,大专及以上10例。职业:干部16例,工人35例,农民3例,退休55例,其他2例。入组条件:符合中国脑梗死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确诊脑梗死病程>6个月
1. 2 方法
1. 2. 1 应对方式评定工具: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copingmodes questionnaire,MCMQ),由FeifeiH等编制,姜乾金等[1]修订,是目前我国为数有限的专用于病人的应对量表,符合人们面临危险事件时的基本反应方式,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共20个条目3个分量,“面对”即面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积极想办法去解决;“回避”即采取一些回避行为以避开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屈服”即采取悲观失望的方式去应对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对这3个分量的评分,以评估3类应对策略,按1~4级计分并累计各个条目得分。
1. 2. 2 治疗依从性评定方法:由服药依性、随访、控制体质量和控制血压4部分组成,服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推荐的评价标准进行:你是否有不注意服药的经历?你是否有不注意服药?当你自觉症状改善时,是否曾停药?当你有服药自觉症状改善不大时是否曾停药? 4个问题回答均为“否”为服药依从性好。否则为依从性差。
2 结果
2. 1 治疗依从性分布 见表1。
3 讨论
对脑梗死病人心理问题的准确评估是优选护理对策的前提,只有在了解患者心态的基础上确定其性质、程度以及心理失衡的原因,针对个体差异,实施生活、心理干预,普及脑梗死防治健康的知识,才能有的放矢地优选出安全、心理健康、日常生活等干预对策,这样的应对方式才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2]。
3. 1 生活方式健康干预 人们根深蒂固的饮食文化、生活方式和习惯也影响着患者的依从性[3]。应帮助患者树立科学的饮食文化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针对高龄老人常见的安全问题主要是跌倒、坠床、烫伤、误食、窒息、走失等,而造成这些因素的原因有环境、老化、疾病及衣着、生活习惯、不服老和不想麻烦别人的心态等,因此通过积极宣教让患者及亲友等全社会在日常生活中重视这些相关因素,并对于潜在的危险因素予以防范。这对提高患者长期的依从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03-01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2岁,因上消化道出血2014年2月13日15点住院,给予止血补液治疗,护士在右踝大隐静脉处给予静脉留置针留置,一共留置7 天,注射部位无红肿,患者也末感到疼痛,但拔针后的第二天晚上8点左右,即拔针后30小时患者感注射部位疼痛,家人发现注射部位红肿,面积达3×5,且皮温高,告诉值班医生,但医生末引起重视,说是输液引起的,不要紧,没关系,慢慢就好了,嘱抬高患肢。第二天晨起患处红肿面积已达5×15且肿胀严重,表皮有散在的小水泡,此时医生诊断为静脉炎,给予神灯照射一日两次,硫酸镁湿敷一日数次,虽然患处红肿范围没有扩大,但患处红肿、皮温高、疼痛感减轻缓慢,患者自己感觉使用神灯后疼痛加重使用两天后停用,每天用硫酸镁湿敷一日数次,这样的治疗持续了十天。患处红肿范围逐渐缩小到3×8,皮肤可见皮纹,疼痛减轻,患者为了治愈静脉炎又住院五天后出院,追综随访,该患者回家后继续使用硫酸镁湿敷每日两次,同时交叉使用生土豆片贴敷患处十天后红肿基本消失,但下地行走患处仍发红,且有疼痛感,整个静脉炎病程达40天之久,而且目前老人注射部位都留有一个2×5大小暗红色区,老人心理上留下了很大的创伤,到现在老人都不认为这样就是好了,每当他下地行走后都要看看患处的肤色。
2 体会:通过与老人的接触,让我们感到由于我们对发生静脉炎的预见性估计不足,给老人带来的伤害,促使我把它写下来提醒大家,我们在临床上使用留置针时一定要高度防范一些潜在的静脉炎的发生,一旦发生,一定要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给病人的伤害降到最小。
3 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目前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尚没有一个统一规范,一般是供货商培训时给了一个标准,注射部位无红肿,病人无疼痛感可留置3~5天,最长不超过7天。该病人使用的是BD公司提供的BDY安全型留置针,我们忽略了该病人是一位82岁高龄的老人而选择了最长留置时间。
3.1 留置针的留置部位
BD公司培训时嘱咐最好选择上肢血管,避开关节处,而该患者选择了下肢踝关节处。
3.2 输入的药物
BD公司培训时嘱咐过使用高浓度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留置时间不宜超过3天,该患者是大出血的病人,该静脉通道输入的是血液、血浆、药物包括了刺激血管的氯化钾,去甲肾上腺素,高浓度营养药物脂肪酸、氨基酸等。
3.3 输入的药量
该患者因为大出血休克,需大量补液,该通道每天24小时不间断输液持续了七整天,血管没有一点休复的时间。
3.4 患者发现注射部位红肿,告诉医生时又没有及时给予治疗,又拖了12个小时,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3.5 使用神灯是否恰当
药物引起的静脉炎规范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封闭,硫酸镁湿敷,使用神灯是否恰当无依据。因为该患者使用神灯后末见好转,肿胀及疼痛都更加严重了。使用两天后停用。单纯使用硫酸镁湿敷后才慢慢好转。
4 总结:
目前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给护士减轻了工作量,也给患者带来很多方便,但我们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留置针的使用原则,规范选择血管,综合考虑留置时间,密切观察注射部位皮肤变化,患者的感觉,防范潜在静脉炎的发生。对已发生的静脉炎一定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给病人的伤害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 倪海燕 引起静脉留置针相关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07期
一、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
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病,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终身服用抗高血压药,使血压控制在理想的目标值以内。根据周凌云等的研究,大多数患者在医生护士监督和管理下都能按医嘱用药,出院3个月后能完全按医嘱用药者仅占57.6%,说明患者对高血压药物治疗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药物治疗依从性不佳的问题仍然存在。
二、老年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
1.性别:不同性别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其服药依从性有着显著差异,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在不同性别患者中,其文化程度分布存在明显差异,造成男女服药依从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其文化程度分布不同。
2.文化程度:文化程度是老年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文化程度高者,其接受能力强,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有关知识,因此依从性好。
3.月收入:人均月收入越高,其服药依从性越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为患者服用药物的费用与其经济状况不适应,超出其经济能力。医生在为其制定治疗方案时,未能考虑到患者的实际经济能力,所用药物价格较为昂贵,且高血压病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使患者在经济上负担不起,出现了不能长期坚持服药或在血压控制正常后私自停药的现象
4.年龄:部分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发生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脑血管病并发症等疾病,其智力、记忆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下降,造成服药依从性的下降。
5.服药次数:服药次数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之一,服药次数越多,其服药依从性越低。秦家榕等研究表明,降压药物的剂型与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关[5]。长效抗高血压药物最突出的优点为服药次数少而降压作用时间长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6.病程:可能由于疾病时间较长,患者久病成医,自行增减药量等行为增多有关。
7.社区干预:是否存在社区干预、社区干预的形式及其效果对患者认识疾病的态度、信念有着一定影响,并且通过社区干预能更好的督促患者按医嘱服药且及时发现其病情改变,从而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8.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接受和理解健康教育程度越高者,其服药依从性越高。尽管护理人员不断提高对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在目前仍有所欠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如老年人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特有的生理因素如智力衰退、记忆力、理解力下降,如何提高老年患者对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接受理解程度将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三、健康知识来源途径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健康知识的途径以电视、广播等媒体(93%)、医生(82%)最多,亲朋好友(76%)和杂志、书籍等(55%)次之,护士(32%)、健康讲座(21%)和网络(15%)最少。护士途径所占比例明显偏少,与目前我国护理工作者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成正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临床护士对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没有做到个体化教育模式,突出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护理特点,缺乏灵活性,使患者接受的效果受到影响。
(2)门诊护士对于健康教育重视程度欠缺:门诊护士的健康教育形式不能完全按照病房的形式进行,而要制定符合门诊特点的健康教育形式。
四、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方法
1.开展全程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了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和健康信念模式[6]。制定出适合门诊特点的健康教育形式,如在高血压门诊候诊室内放置资料架,借助宣传画、小册子、传单、广播、电视等多种宣传途径,设置专门的护士咨询台、护理人员的专业健康讲座、建立高血压患者资料库等。重视文化程度低的老年患者,在实施健康教育时,语言要通俗易懂,适当增加图片、动画和实物的演示,教育内容与平时生活紧密联系,采取讲解、宣传、示范、发宣传资料、个别指导等综合教育方式,同时做到门诊教育与住院教育和社区教育相联接的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强化病人对高血压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提到自我管理能力。
2.加强社区干预
社区健康护理干预的重点是不良行为的消除和健康行为的建立。如与社区卫生中心建立联系、创建高血压病友俱乐部、培养专业的医务人员定期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电话或上门随访尤其是独居高龄老人,社区干预需连贯化、整体化、个性化。
3.成立血压监测系统
组织由医护人员指导,病人和病人家属共同参与的社区高血压病控制监测活动,医院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对老年患者进行血压的连续性监测,开展义诊活动,并且教会患者或其家属自测血压。通过日常的血压监测,可以改善高血压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
4.获得家庭支持
取得家属的支持,督促患者按时服药,由于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很容易出现忘记服药的现象,可以将药物放在容易看见的地方。对于空巢老人,可以寻求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寻找义工或志愿者,定时提醒帮助老人服药。
5.简化治疗方案
由于服药次数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可以通过使用长效抗高血压药物简化治疗方案,降低忘记服药的发生率,有利于依从性的提高。但在简化治疗方案同时仍应考虑治疗效果对于不适合使用长效药物的患者不应过分追求方案的简化。同时由于某些长效抗高血压药的价格比较昂贵,单纯应用长效抗高血压药来提高服药依从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依从性也会下降。
五、小结
目前,高血压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很低。服药依从性差是病情控制不佳的重要原因。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对药物治疗的理解存在误区以及对治疗方案的不理解、态度与信念、治疗的便易性、年龄与经济收入、药物的副作用、社会支持情况等。人们对患者服药认知及服药行为方面的进行了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未得出一个最佳的干预方案,因此,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做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JAMA 2003,289;2560-2572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杂志,2005,8:103-112.
[3]周凌云. 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和护理对策. 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06年12月;14.12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杂志,2000;8(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