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电脑基础课程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范文第1篇

在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手绘表现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前序课程是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以及构成艺术,后续课程是装饰艺术设计,它衔接绘画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集绘画艺术与工程设计于一体。手绘表现能力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手绘表现教学不仅肩负着单纯的表现技术的传授任务,还承担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艺术审美意识的任务,把学生艺术素养和手绘表达技巧有机衔接并融合运用是手绘表现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最高追求。

自90年代末期到现在,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为建筑装饰行业培养了很多技能型人才。但是,随着时代和行业的发展变化,建筑装饰专业培养的学生逐渐满足不了企业对人才的素质需求,具体表现在各科课程的开设目标以及课程教学效果的不尽人意。手绘表现课程在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出现了很多问题,较大地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客观因素对手绘表现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

影响手绘表现课程教学效果的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时代的、行业的、校方政策等多方面的原因。

绘画基础薄弱,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

以我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生源来看,文、理、艺兼收。而填报本专业的艺术生很少,导致本专业中90﹪的学生是普通文理科生,入学前没有经过美术基本功训练,很多学生在填报升学志愿时根本不了解这个专业,也不知道本专业主要专业技能会是绘画设计能力,所以进校后专业基础几乎为零。10﹪的生源来自艺术生源,这部分学生在高考前进行数月的突击式绘画训练后进入高考大战中,由于这些学生在高考前学习素描、色彩、速写等绘画基础课程的时间有限,应试性突击训练对造型、色彩等知识不能进行系统地梳理,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因此,绘画基础也比较薄弱。

由于学生专业基础薄弱,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等课程的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这些课程既要承担着传授学生基本造型知识和技能,又要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积极性,学起来才会不怕困难。但是,现实状况是艺术基本功的训练是枯燥、乏味且单调的,必须通过大量的作品训练才能提高表现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作品欣赏才能快速地提高鉴赏能力和艺术感悟能力。艺术基本功没来得及扎实,专业基础课已经结束,进入到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阶段,所以,手绘表现课程的压力非常大。手绘表现课程既要夯实美术基础,又要传授手绘表现技能。手绘表现课程相对前序造型基础课程而言,绘画内容的难度加大了,绘画技能的运用也更加灵活,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就会觉得难度更大。

课时有限,增加了学习消化的难度

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所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的课时为例:设计素描课程每周12课时,上课周数为5周,合计60课时;设计色彩课程每周12课时,上课周数为4周,合计48课时;造型艺术课程每周8课时,上课周数为4周,合计32课时;手绘表现课程每周8课时,上课周数为10周,合计80课时;艺术写生实践课程两周,合计60课时。其中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在大一上学期开设,艺术造型、艺术写生实践和手绘表现课程在大一下学期开设。

因为新生军训等因素,导致大一上学期实际授课周数减少。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的上课周数也不得不压缩,108个课时内要解决零基础学生的形体造型和色彩造型问题,相对难度较大。为期80个课时的手绘表现课程,既要完成室内外效果图的绘制任务,又要不断强化前期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课程中不足的造型能力,这就使得教师不得不加快教学的进度。教学进度加快了,学生手头训练能力跟不上,形成消化不良,表现能力不够,就会更觉得本课程难学。学生在学习中难得体验到收获的喜悦,长此以往,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主观因素对手绘表现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

主观因素是指手绘表现课程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观念和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心态的问题。

教学内容杂、教学观念偏,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手绘表现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室外效果图绘制和室内效果图绘制。室外需要表现的内容庞杂,如单体的植物、道路、建筑、天空、水景、交通工具以及完整的室外效果图等;室内需要表现的内容如家具、家电、室内装饰品、布艺以及完整的室内效果图。这些繁杂的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每一种任务都必须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导致学生学习起来重点不突出。学生跟着老师的安排,盲目而累地学习着。

手绘表现课程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课程,很多教师单纯地领悟技能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地位,单一地传授学生完成任务的技法,而忽略了手绘表现最为重要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没有先进的手绘教学观念的指引,教师的教学观念偏颇,导致许多学生不清楚手绘在设计的构思、记录、修改、沟通、信息传递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明白手绘表现对其自身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艺术个性的培养作用,常常是为了手绘而进行手绘。学习的盲目性导致了学习的动力不足。

片面看待行业需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是艺术与技术结合很紧密的专业。本专业就业去向是建筑装饰行业,就业岗位是绘图员和设计师。通过顶岗实习归来的师兄师姐的描述中了解到,在建筑装饰企业的绘图员和设计师岗位工作,只需要用电脑软件画好图就好。这种判断片面地看待了行业需求,学此无用论也间接影响了学生对手绘表现课程的学习兴趣。

当然,学生片面看待行业需求的现象,也与整个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下,设计类企事业单位的招聘时考核范围有关,许多用人单位更加注重求职者对电脑软件的应用能力和熟练程度,并以此为标准择优录用,只有少部分单位同时强调求职者的手绘表现能力。在这个烦躁的时代,很多人认为,不用的就可以不学。再加上电脑软件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学起来要比手绘表现课程更容易掌握,学此无用论加上避难就易的心态,导致学习兴趣低下成了必然趋势。

夸大电脑软件作用,忽视手绘表现学习

电脑技术在设计学科中的广泛运用,带来了设计方法和观念的变革,成为设计和创作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中开设了AutoCAD、3Dmax、Photoshop 等设计辅助软件课程,电脑技术大大降低了设计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设计精度和速度,而且其虚拟真实的技术使设计表现图显得直观而生动。同时电脑技术使设计成果便于修改,容易得到重复的利用。表现快捷、方便且易于修改,绘制的效果图更加清晰、精细和仿真,绘制技术也更易于学习和操作,这些优势对学生产生了极强的吸引力,迎合了一些学生希望走捷径、急于求成的愿望,导致学生在具体的设计中重“表现”轻“设计”,设计方案招投标变成了电脑效果图竞赛,厚此薄彼,只热衷于学习各类设计软件和电脑表现技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手绘表现技能的训练。手绘效果图的重要性在学生的思想中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质疑和动摇。学生过分依赖电脑和沉湎于电脑,忽视了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对设计徒手草图的训练和运用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和追求,最终导致设计分析、思考、创作能力的丧失,也使学生设计素养降低。

影响手绘表现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何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如何运用较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零绘画基础的学生在手绘表现课程有限的课时内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专业教师们都该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程 情景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是向专业的深入必修的重要课程。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观察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行铺垫。

一、各类艺术院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分析

针对当前各类艺术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教学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如何结合各校实情,包括专业的特点与要求、学生情况、师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是各院校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在各类艺术院校中关于专业基础课程的安排较为典型的有:1.将各门基础课程进行高度的整合,把若干门课程融合成一门大的设计基础课。如可以把素描、色彩、图形创意、构成、点绘、钢笔画等多个内容合并成一个大课,叫设计基础课程。这样融合的前提是这些课程在内容、性质、学习方法、教学方式等方面确实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理解学科内容,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挥出各门课程各自的优势,弥补不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但这样做也会带来许多问题:①教材的缺失。目前市面上单科教材丰富,但整合教材实属凤毛麟角,偶尔找到几本可能也不是特别符合教学要求。②对专业教师有着非常高的综合教学能力要求。首先这个教师必须具备本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经验和全面综合的文化素养、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对所有课程内容都有深刻的理解。这对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2.还有一些艺术院校在新生入学之后直接开始了三大构成、图形创意等其他专业辅助课程的教学。放弃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的训练。让学生一入学就对课程有新鲜感,因为这些内容都是高考前没有接触、没有学过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现在很多考前辅导班的模式化、速成化、短时间的强化培训就通过了专业课考试,这些美术生的美术基础比较薄弱。学专业的人都知道像素描之类的造型基础课是要通过很长的时间和大量训练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的。这使得许多学生在学习绘画和老师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了信心。面对这种情况很多高校不愿意再花大量的课时去弥补学生这方面的欠缺,而是直接进入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因为如果不这么做很可能花很多时间去学习素描等基础课,最后还不怎么出教学效果。只培养了设计思维能力,表现出来有困难怎么办?为了弥补这一空白这些艺术院校把设计技能的重点放在了电脑设计软件的培训上,很多电脑的特殊效果是手绘不容易达到的,而且用电脑制作非常快捷、省事、便于修改,是与绘画技能相比更容易掌握的技能。3.很多院校单纯灌输设计思维,认为大学教学不应该是高考辅导班教学内容的延续,新生入学后学习的是设计素描,这是现在很多艺术院校的主流做法。但现在新生的绘画基础薄弱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基础不牢固的学生抛开传统素描直接上设计素描并非是个好办法。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其实分不开。传统素描是设计素描的基础,它训练的是精准的造型能力,我们可以说画得越像越好。而设计素描培养的是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其中包含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转化及主观创意表达能力。侧重学生的装饰、抽象、意象能力。但是它需要传统素描理论知识和大量的训练作为支撑,是传统素描的变化和发展,如果说传统素描练的是手,设计素描训练的就是脑。有的人说设计素描通常不用画得那么准确。所以素描功底差一点没关系。其实对传统素描功底较差的学生来说直接学习设计素描好比纸上谈兵,光有好的想法,无法表现出来也是空想。

以上是现在各类艺术院校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出的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种方案,可以说每个院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一定的道理,关键是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学院特点的专业教学,通过基础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认识专业、了解设计基本原理、掌握设计专业所需的造型表达能力、创意想象能力。

二、关于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

在每年的新生入学后表现出来的参差不齐的绘画水平使得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美术系的基础教学面临种种困境。2014年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美术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重新修订了教学计划。修改的部分中重点包括学生基础课程的培养方案。根据学科发展的特点与职业素养的要求,美术系组织了全面的调查研究,经过大量论证和反复商讨决定在专业的基础课中加入情景速写课程,而且占有很大的学时比重。把它确定为一项重点要加强的专业技能,这也是我们学院专业与其他院校专业相比一个特色表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技能模块包括手绘能力与掌握设计软件两个部分。现在很多院校把重点放在设计软件的培养上,如常用的设计软件AI、PS、INDESIGN用来制作印刷品设计和其他形式的平面设计,教学内容丰富的还有安排网页设计、FLASH动画、影视编辑等内容。设计软件确实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输出制作时它的作用几乎是不可代替的。而且与手绘相比它是更容易被掌握的技能。但作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要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一是语言阐述,二是用手绘图形等视觉语言来表现。手绘表现是需要手和脑协调配合的快速表现手法,是设计师思想的原始表现,也是艺术构思的起点。作者内心转瞬即逝的灵感和一闪而过的创意火花,只有通过手绘这种方式才可以及时地捕捉和记录下来。手绘不仅是设计师捕捉灵感、抓住第一手资料的关键,也是设计师与客户、商家沟通最快捷有利的工具。徒手绘制草图是最快、最高效的方法。绘制草图只需较短的时间,甚至十几分钟就可以和客户沟通交流。所以说手绘能力与电脑设计制作能力是两种不同的专业技能,不可相互替代。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美术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基础课教学中加入情景速写训练,目的就是要强化学生的手绘能力,并且用较多的学时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逐步养成一种可以用画笔随时捕捉灵感的习惯,因为我们知道很多时候好的构思在头脑中稍纵即逝,能用手绘这种方式记录下来是再好不过的。这种“手头功夫”需要学生进行长期、持续的技法训练才能掌握,这样在以后的职业道路上学生在设计时才能得心应手,而且能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和理念。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美术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基础课教学中安排情景速写训练是专业发展的要求,并且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对学生专业结构能力的培养上都是非常科学合理的。“情景速写” 顾名思义跟人物速写、场景速写、动画速写不同,它是能够表现出一段故事情节的速写,不是单张,是一组画面构成的。学习方法跟其他绘画课程类似,从临摹开始到写生最后到创作。情景速写训练方式采取的是先让学生通过速写能够还原出电影中某一个小的故事情节。第二阶段是用写生的手法,学生们自编自导,相互配合。故事情节设计好以后,制作每个镜头当中的场景,然后学生在场景中充当模特,其他同学画,最后完成故事。第三阶段,这个时候没有之前可以临摹的电影片段,也没有可以写生的模特。全靠自己的设计创作,从编剧到分镜头脚本的制作,完成以后其实很像是我们看到的漫画书或连环画。创作阶段同时也是对先前手绘功夫的一个成果测试。“情景速写”是由电影行业中拍摄时所用的分镜头脚本演变而来,我们拿来放在专业课程当中作为教学内容非常合情合理,通过这种训练既让学生强化了手绘的表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设计的创作能力。而且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身也涉及到广告影片的拍摄与制作,如产品专题片的拍摄、企业宣传片的拍摄。

三、结语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美术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没有强化传统素描和设计素描的教学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情景速写能力的培养上,跟其他院校有所不同。当然没有哪种方法是一定好的,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通用的方法,更不是速写比素描好掌握,容易出效果,就用速写来取代素描,而是在视觉传达设计行业中更需要这种在纸上就能快速表现出设计意图的能力,掌握它也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辛苦,任何学习都不会有捷径可言。学院的最佳方案是根据专业特点、学院自身情况去培养这种手绘能力,为学生今后在职业道路上提供更多的帮助。其中不变的原则是任何教学改革措施都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改进以适应新的变化。

参考文献: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

一、引言

在高等院校中,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需要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同学们毕业之后找工作所具备的基本计算机操作能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计算机早已应用于各行各业;二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快速、精确、大容量和智能等优势无限放大,计算机技术取代了传统的运行与管理模式;三是计算机等级考试。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肩负着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任务。所以当代大学生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是当务之急,下面就将分析下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

二、目前我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旧”且“浅”。目前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主要有两部分:Windows XP和Office 2003两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反馈一些信息,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相关的教材较为缺乏,计算机基础内容涵盖不广泛,学生掌握的知识肤浅且陈旧。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理论层出不穷,软硬件更新换代频繁,单一的教学内容总是无法跟上技术的发展,无法适合实践的需求,引入一些Internet 基本且实用的知识是必要的;二是由于课时的限制,课程不可能讲授更多新的内容当今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三是所学习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不能很好地解决日常遇到的问题。

(二)上机课时安排不合理,学生学习效率差。有些班级在上机课程中,一次上机时间过长,甚至有4节课连上的情况,这样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反而不高,同学们身心疲惫,不易接受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些同学认为自己已完成任务,就离开机房,出现早退现象。

(三)教学设备过于陈旧。学校一些多媒体教室,投影器材过于陈旧,投射的图像模糊,颜色偏差很大,学生接受知识不方便,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对该课程失去了兴趣。还有些机房中一些陈旧的电脑总是在维修中,不得以的有些时候总要两位同学共用一台电脑。

(四)过于偏向考级。非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将面临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面对这样的压力,不仅是学生,老师们也都将重心转移到了考试内容的重点上,从而导致学生只局限于考试内容要点的知识上,其它非考试内容要点知识常常被忽视,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非常不利。

(五)教师的个人知识提升。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知识更新也十分迅速,所以教师个人知识也需要不断地得到升华,及时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从而适应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步伐,学生才可以掌握到与时俱进的科技知识。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应包涵计算机初步入门的相关知识,除了原有传授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还应加入编程语言、网络知识、硬件组装和一些Internet 常用软件,接近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相关的内容。另一方面,所学计算机基础知识也要尽可能地解决本专业的相关问题,或自己正在处理的事情。例如期末考试成绩单的生成和各种排名的统计等,由此可见,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中引入与本专业特色的实例进行讲解分析,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学以致用,同时也拓展了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思路。

(二)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由于各省市对中小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普及程度的不同,同学们进入大学后在计算机操作水平上也显示出“参差不齐”的现象。对于计算机等级考试而言,是每位非计算机专业同学必须要面对的“敌人”,我们可以先鼓励水平层次好的同学在大一时就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对其他同学学习计算机也是一种鼓励;水平中低等的大一同学需要参加学校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期结束后,方才允许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从而分批分拨的完成计算机等级考试,有对比,有竞争,有压力,提高了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

还有些同学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没有兴趣,不爱学习的同学,老师应该以鼓励,引导,不放弃的精神来教学,例如我们以平时成绩作为“诱饵”,每次提问或做题都以鼓励的语气引导这些同学回答问题,如果回答对了我们应该给予加分等措施让这些同学觉得计算机也是不难的,也是有用的,从而诱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和创新潜力。

(三)教学环境改革的思路。逐渐“告别”讲台教学,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是提高学生计算机技术动手能力的关键。计算机应用的核心是“动手”,如果长时间的在教室用多媒体器材传授知识的话,那我们的同学在计算机操作的水平上一定止步不前,甚至履步维艰。我们需要定时淘汰一些废旧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购买适合学生上机所使用的比较新的计算机及其它周边设备。教师应更好地利用实验室局域网的优势,利用远程教学软件,控制并演示学生电脑,“手把手”地传授学生知识。在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发现学生掌握的情况,对于个别同学没有掌握知识情况并给予及时帮助,使学生的学习不断得到提升。

四、总结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计算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所以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自身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基本操作技能。本文通过我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和思路。

参考文献:

[1]陈旭生.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教育, 2009(15)

[2]阎晓敏.音乐类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新思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5)

[3]杨茂. 演变中的美国“分层教学”[J]. 教书育人, 2005(3)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范文第4篇

一、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电脑教学状况

电脑艺术设计是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电脑设计既能作出手绘作品又能创作出比手绘更丰富、更具体的艺术形象。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艺术研究、美术绘画、艺术品制作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教育、影视媒体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的品质和审美要求不断提高,对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度提高。由于经济及人才培养方式等许多因素,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水平与现实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设计人才的培养以及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当前在教学中对电脑艺术设计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如有的认为电脑只是一种在艺术设计过程中起着辅助设计手段的工具,因此对电脑艺术教学重视不够。还有的认为电脑艺术有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只要学会电脑就会设计,单纯注意电脑艺术的表现能力和形式,忽视了对艺术的理解,不能有效的发挥电脑艺术设计的作用。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电脑教学的改革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距形势的发展现实的需要依然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还需进一步加强改革的探索与力度。

二、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电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一)基础薄弱课时相对较少

高职高专课程较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因此专业基础课程课时量也相应较少,两三个学期未必能学好的专业,只能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匆匆学过。美术基础、计算机技术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才能获得。由于实作条件限制,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相对不足,这对于美术基础相对薄弱计算机课程安排较少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二)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够强

艺术设计专业所学的知识内容较多,目前开设的相关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都是面向所有学习艺术专业学生的,这样就有一些软件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不够密切,导致学生抓不住学习重点分散了精力。大量的计算机技术的逻辑内容,使以文科和感性思维见长的艺术专业学生难以消化,降低了学生对电脑学习的兴趣,影响了电脑教学的效果。

(三)课程实训跟不上要求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技术性,要求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绘画、造型、色彩等能力,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机会相对不足,由于上机教学学时、专业指导教师、实践设施等方面跟不上要求,实际操作条件受到限制,使课程理论与实际操作脱节,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四)师资力量急需加强

电脑艺术设计课程要求授课教师要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实作能力。目前担负艺术设计电脑教学的教师,有的对电脑软件的使用非常熟悉,但对艺术设计理论知识和对艺术设计作品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还有欠缺。有的虽然具有丰富的艺术设计专业知识,但计算机技术跟不上课程的要求。这样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以及在艺术设计的表现和表达上,还是会受到这两种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

(五)学习存在偏差缺少创意

一些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电脑设计课的过程中,误以为单纯突出电脑画面效果就能吸引人,就能体现设计美感和水平,就能实现设计效果。实际上电脑技术只是众多的设计工具之一,并不能代替设计者的基本技能和创作意识。部分学生过于依赖网上的图片和设计素材,把电脑设计作为单一的手段,在设计中只会借鉴模仿,无法表现作品个性,在艺术设计上出现缺少创意的情况。

(六)硬件设备相对不足

搞好电脑艺术设计的教学要有一定的教学设备作保证。由于现有电脑配置、教学设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加上教育经费相对紧张,招生人数年年增加等因素的影响,硬件设备一时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使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计算机教学质量与新形势的要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电脑教学改革的探索和思考

(一)抓好专业课程的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电脑教学的改革,重要的一点是抓好课程的设置及教学这个环节。在实践中可选择合适的教学软件结合手绘进行教学。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学中还要将不同软件中能够体现创意的部分作为重点,抓好计算机软件和教学内容的整合,发挥计算机辅助创意表现的优势,使学生真正了解掌握软件的目的不仅仅是达到逼真的效果,同时是为了创意更好地实现。通过运用所学的设计知识更好地完成教学中的具体要求和练习,利用电脑软件尝试不同的创作表现,活跃学生的设计思维,增强学生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加强学生专业基础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美术基础差异较大,给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带来一定影响。一件好的艺术设计作品,外在和内涵都十分丰富,要想设计好的作品,无论是知识面还是专业技法都离不开基础课的学习。专业设计教学应多以实际课题进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电脑设计软件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密切结合,既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程度,也间接地引导着学生的设计思维方式,让艺术设计工作更加科学更加适应实际需要。专业教学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动手能力的提高。软件的应用不能完全替代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此必须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上下大功夫,要把美术基础同电脑设计手段结合起来,互取所长相辅相成,这样就能增强学生的设计兴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学到设计的精髓。

(三)注重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主要目的。计算机技术革新与发展使得教材和教师的知识也要不断的更新,学生知识的获得不再仅仅依靠课本和老师,他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对有关知识进行学习和选择,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综合类学科,涉及面较广,在教学上我们需采用引导、讨论、讲评等多种方式去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指导学生设计实践、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不断消除在创新方面存在的差距和薄弱环节,使同学们通过勤学苦练达到熟则生巧,从而激发灵感增强创新能力。

(四)改革电脑艺术设计教学方法

在电脑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上,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让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解释者又是技术助理和合作者。使学生不仅要接受知识的灌输,还要主动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参与改革。在具体教学上,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等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各种应用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知识结构水平和能力结构水平。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教学方式上将单向传授与双向互动教学有机结合,在检验考核上,既考查知识掌握情况、创意表现、艺术效果又注意检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情况。利用各种时机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将电脑艺术设计的新知识与同学们分享交流,加强辅导重点培养学生独自完成设计任务或课题的能力。日常组织学生利用计算机或其他数码产品进行艺术设计创作,开拓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造型语言。教师要主动收集艺术设计信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倡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增强对网络信息的选择能力和辨别能力,以便择优去劣少走弯路。

(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建设一支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精通专业知识和技能,且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专业实作能力的师资队伍是教改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电脑艺术设计知识更新较快,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设计专业知识、文化底蕴,熟悉各种设计软件,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为此教学改革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和需求,多给专业教师提供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和条件,让教师通过贴身体验,更多更快的了解电脑艺术设计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获得大量的校内环境暂不具备的实践教育信息。同时将现有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学习重点、实践活动等情况与兄弟院校或企事业单位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为进一步顺应毕业生市场需要,全面进行教学改革创造条件。

(六)完善教学设施

良好的教学条件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注重和加强专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学设备资金投入,改造和优化现有设施设备,健全和完善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和校外有关实践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作技能提供新的教学平台。

(七)面向社会适应市场需求

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为培养人才提供了方向,而人才培养又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要以市场为依托,教育与市场密切互动,在注重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抓好对学生必须的文化科学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社会实践知识的培养。为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市场实际需要,电脑艺术设计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要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改变原来脱离实际需求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适应行业岗位需要,可持续发展,并能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范文第5篇

一、从数据库应用看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基础技术之一,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的重要分支;《数据库系统应用》也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必修科目。

(一)数据库系统应用的背景:概念、市场及其发展

数据库可以理解为在一个或多个企业组织中,为多个用户服务的、在计算机上可运行的、有结构的数据集合。与文件相比,文件是面向单个程序的,而数据库则是面向整个需求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有结构的,而文件中各记录之间是没有联系的。传统意义上,数据库系统是把有关的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组合起来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系统。

数据表示可以有不同的抽象层次。在数据库结构的描述中至少需要有三级抽象层:概念观点、逻辑观点和物理观点。数据模型(DataModel)是数据及其相互关系的代表,而数据及其关系又是关于现实世界的抽象。数据模型既代表了数据的逻辑观点,同时也代表了数据的概念观点。三种最流行的数据模型是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在最常用的关系模型中,包含有关系(Relation)、元组(Tuple)、属性(Attribute)等成分,其中,关系与逻辑记录值的集合相对应,元组与逻辑记录值相对应,属性与数据项、记录之间的联系也用关系来表示。那么,什么是好的关系模式?起码它不该有数据冗余、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这取决于数据依赖的概念,但在许多数据依赖的类型中,最重要的是函数依赖和多值依赖。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曾使其产品分为文件系统、关系数据库、对象数据库以及关系-对象数据库等四大类,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系统软件市场依然是关系数据库,虽然它能解决的问题与对象数据库并不相同,但它们之间大有兼容、融合之势。未来最大的数据库市场是支持通用的应用(UniversalApplications),并支持简单和复杂的数据;同时,一些新的应用将驱动市场,如Web、DigitalFilm、DigitalKiosks和GPS等等。

(二)数据库系统应用课程教学的回顾:dBase-FoxBASE-VisualFoxPro

微机数据库管理系统dBaseⅢ曾是数据库技术中的杰出代表。dBaseⅢ具有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特征,程序结构精巧,处理信息能力较强,运行效率较高;它的全屏幕编辑功能,操作简便;它的人机会话方式,易学易懂;它提供运行的辅助手段,方便用户,还有它的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其应用极其广泛,因此它获得了“大众数据库”的美称。自从dBaseⅢ引进我国并成功汉化后,计算机专业人员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者,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汉字dBaseⅢ广泛应用于财务会计、物资、图书资料、科研项目、学生成绩、人事档案、生产调度、经营计划、财政税收、银行帐目等各个管理部门,建立了无数的小型信息系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现代化的工作,使它成了名副其实的大众数据库,也因此随着IBM-PC淘汰AppleII,dBaseⅢ取代了dBaseII,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大专院校的课堂。

和dBaseⅢ相比,FoxBASE+更胜一筹:可在UNIX、XENIX等多用户操作系统下运行;完全兼容dBaseⅢ;运行速度更快;可以使用数组来实现数组和数据库文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以方便对数据库文件中记录的操作;可以自定义函数,简化程序设计;可以保存和恢复屏幕图像;可以将多个命令文件合并成一个过程文件,减少读盘次数,提高运行速度;能自动调整内存分配,以便充分利用有效内存,提高速度;扩充了部分命令的功能,新增了若干命令;扩充了一些技术参数的范围,方便了程序设计。于是伴随着CPU的换代和DOS的升级,FoxBASE+理所当然地替代了dBaseⅢ。

FoxPro除了兼容性和扩大已有的命令、增加新的命令和函数、减少对用户的限制外,采用90年代的先进技术,支持鼠标器,使整个系统更易使用和操作。尤其是可将程序伪编译为非常接近机器语言的中间代码程序,增快其执行的速度。如果程序经FoxDistributionKit编译,生成exe文件,就可脱离FoxPro而直接执行。2.0以后的版本加入Rushmore优化技术,使速度显著提高;面向对象技术的应用使数据库的设计效果结构清晰、简单,便于实现OOP;数据库对象的独立性、自治性使其便于维护,从而需求变更时程序与数据库重用率高,修改少等等,也就高于同时期的其它产品。尤其是VisualFoxPro3.0作为第一个正式具有Windows95兼容标志的应用软件,一个32位的数据库开发系统,引进了可视编程和面向对象的概念,使用了真正的数据库概念和多媒体数据,具有更快速开发应用程序、面向对象和客户机服务器的强大功能,曾被认为是多年来出现在关系数据库方面最重要的产品,甚至是一个革命性的软件产品。既具有Visual系列的功能强大、直观易用、面向对象等优点又兼具Windows和FoxPro的长处;提供的向导、设计器、生成器等工具,加之从界面到内核的完全汉化,使数据库的管理变得轻而易举,跟着Windows淘汰DOS,VisualFoxProForWindows换代FoxBASE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是对于“摩尔规律”作用下的IT世界,发展尤其是永恒的。随着微机的CPU从80868088到PentiumⅢPentium4以及K7K8……的发展,操作系统由Dos到Windows又到Windows95982000XP2003……的升级,程序设计由面向问题到结构化又到面向对象再到可视化,内容由文字到图文并貌又到多媒体,应用由单机到网络又到全球互联网,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由Dos-Wps-Lotus123向Windows-Word-Excel转变,桌面数据库的情形自然该有本质性的飞跃,尤其是这样的数据库技术已不只是被数据库专家所拥有了。

(三)桌面数据库系统应用的新概念:Access和Office972000XP

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采用数据库的技术来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和获取信息。所以,编程简化把数据库的用户从传统的专业编程人员扩大到了所有的计算机用户。Access的问世和推广,使它在短短几年之间即取代了FoxPro在桌面数据库市场上的统治地位。Access在国际桌面软件中早已占有了超过半数的市场份额。

Access在1993年问世,是一个完全基于Windows环境的桌面数据库系统,它是与Windows同步成长起来的。在Access中,微软加入了一种先进的数据库机制,即JetEngine。这种机制取代了以前的文件格式的数据库引擎,为数据库的技术与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天的用户可以在VB、VC以及新版的FoxPro中发现这种数据库机制。

在编程方面,Access从一开始就致力于把简化的编程环境和复杂的关系数据库理论巧妙结合;在市场销售方面,把Access和Office这样的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易用工具打包一同销售。

在Access中,智能化的编程环境和高效率的工具实现了有机结合。比如Access97采用了VB5.0的智能编程环境,所以编程风格与VB完全一致。同时与最先进、“全面”的Office集成,使得Access可以直接操作Office中的上千个对象,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和提高了代码重用率。Access97同时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可以把一个Access97的应用程序用简单的操作提升到MicrosoftSQLServer等大型客户服务器数据库系统。而且Access采用与MicrosoftSQLServer相同的数据库引擎,使这种提升变得更为简单和直接。Access与Office一致的包含InternetIntranet功能和标准,使用户数据库与网络的结合简单易行。

早先版本的Access并未能够完全汉化,所以在用户编程实践中,对汉字的操作始终是一个困难。从Access97开始进行了全面中文化,包括内核,所有界面,帮助体系(即Office助手),应用向导,甚至示例应用程序。所以,用户的使用就更加得心应手。全面中文化的Access包含在Office972000XP……中文专业版中。

一般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从95年开始已由Dos-Wps-Lotus123向Windows-Word-Excel转变,数据库的教学也从FoxBASE换成了FoxProforWindows。似乎总是跟不上技术发展和时代前进的步伐。加上学生已强烈要求学习多媒体制作和Internet技术,所以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开成Windows+Office(2000XP)则不失为一种好策略。

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新尝试

计算机科技的最大特点是发展极快、应用更广。鉴于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就成为各大专院校学生的必修科目;而它的基本内容也就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着。从原来的BASIC语言、五笔字型、DOS、WordStar、WPS、Lotus1-2-3以及dBaseⅡⅢ到早期的Windows3.13.2、Word6.0、Excel5.0、FoxBASEFoxPro又到Windows95982000、Office972000……等等。时至今日,WindowsXP和OfficeXP已经风行全球并深入人心,WindowsServer2003……也似排山倒海之势袭来!由此看来这门课的具体内容还要“进化”,而且似乎还要永无休止地“进化”下去。

(一)现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主要内容:Windows+Office

通常我们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开始,总要谈论三个问题:计算机能干什么?我们学什么?怎么学?狭义的答案是:计算机无所不能;我们学Windows和Office;上机。接着是尽可能多地电脑演示,以此来升华学生对电脑知识的学习兴趣。

因为Windows时代,计算机操作技术的学习早已不是那么困难,再也无须死记硬背那么多的命令和格式,只需用一个手指点击鼠标,利用菜单就可以打开一个又一个窗口并在窗口中得到五彩斑斓的世界。可是,这个过程却很难通过传统的方法用粉笔在黑板上来讲明白。

单就操作系统来说,从Windows3.2到Windows95的飞跃,从Windows95到Windows98的进化,从Windows98到Windows2000的换代,以及从Windows2000到WindowsXP的“体验”,都使“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陷于绝境。但总有必要尽可能地把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例如学了Windows95,还要讲讲InternetExplorer和Windows98、学了Office97还要谈谈FrontPage和Office2000,学了Word,不能不说我们的民族软件WPS,学了Windows98,还要欣赏一下已成为PC操作系统主流的Windows2000和WindowsXP……等等,还要把各种最新的流行软件及其应用介绍给学生,如此这般来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电脑的乐趣,教给学生学习电脑知识的方法,同时也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本领不至于那么快地“过时”和“淘汰”。

另一方面,过去曾经有不少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学了WPS并考试得了高分的大学生及研究生当毕业找工作打印简历时竟因电脑中装的是Word而一筹莫展,类似的事情似乎比比皆是、无休无止,这说明了我们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更重要的桎梏和盲点:计算机文化素质问题。所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着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和数字化生存的质量才是一项最根本的任务。

实践证明,现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Windows和Office,尤其是今天的Windows9598+Office97、或者Windows2000+Office2000或者WindowsXP+OfficeXP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通过学习软件(如《开天辟地》、《万事无忧》、《畅通无阻》、《得心应手》、《电脑总动员》……等等)甚至通过教学网络更甚至Internet来自学掌握,而且这也是华山一条路了。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紧要课题:从技术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

鉴于计算机科技遵循“每18个月更换一代”飞速发展的事实以及全球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的网络文化的进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计算机文化素质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理解和自学的能力,以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来大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及工作效率,甚至用计算机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着力培养学生在互联网时代的伦理精神以及信仰,构成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根本目标。

为了实现计算机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有必要尽可能及时地、全方位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所以问题的解答就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书本里、甚至校园内。比如通过电子邮件,通过OICQ、QQ、MSN,通过多媒体网络,甚至通过网站,本着实事求是,实学实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反映学科的前沿内容,将思想方法和操作技巧传给学生。另外还需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装电脑、买电脑、租电脑甚至修电脑,营造电脑学习的环境。这无疑对教师自身的计算机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思想行为准则在这个时候才更充分地体现出来,真正地潜移默化进日常的计算机教学生活中,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进步,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了教师自己的“数字化生活”。此外,教师还需把诸如远程教育、语音识别等尖端科技的知识和应用普及给学生,带领学生,走向时代的前列。

可是,不得不提的是,用电脑来上电脑课,或者用“电脑+投影仪”,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是不可替代的,当然最好是在机房里上这些计算机课程。尽管如此,真正的计算机文化素质教育还是要回旋到传统的模式上。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新尝试:计算机文化概论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基本技能;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2-0201-01

0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和现在办公的无纸化,使得大学的计算机教育,特别是广大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应用计算机的水平和动手能力,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倍受关注。

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和大学生培养质量密切相连的一项重要教学工作,它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之一。为了建立与学校本科教育学分制相适应、并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本文对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探讨。

1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不规范。由于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不规范、不统一,使得目前在我国已公开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的教材版本有数百种之多,甚至有可能达千种以上(几乎每个大专院校都有自己的教材),这些教材内容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有些甚至是相互抄袭,这导致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的不规范性。

(2)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来自城市的学生在高中都学过信息技术的课程,会用Office 等软件,对他们而言,该课程的教学就是“炒现饭”;而很多来自农村的同学没有学过电脑,对他们而言入门非常困难。

(3)不同专业对该课程有不同要求。信息类专业(包括电子、计算机等)、一般工科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以及艺术文学类专业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要求和层次不完全相同,而目前,我们采用的是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方法。

2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改革思路

计算机公共课的建设目标是,在把握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同时,把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合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有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公共基础课程。依据该目标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现状相结合,并根据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与定位,提出改革思路如下:

2.1优化公共基础课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精选教学内容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多增加上机实验时间,提供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选择和动手操作机会。

2.2实行分类分级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生在军训期间参加学校组织的测试后分别进入相应水平的班级学习;学校可以考虑不再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设计算机基础统一课程,而是根据不同学科门类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要求再进行分班学习。

对分班后的学生在上机实验时可以再根据课题知识点多准备些题目并且难易不同,并且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将其分组,基础稍差的学生做简单题,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考虑给复杂题目或让学生自己设计。如Word和幻灯片部分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就可以只给出要求和题目让学生自己设计。

2.3实行“通过性考试”

每学年举行一次或两次计算机基础考试,试题参考国家计算机基础等级考试试题标准或从省高校教育考试管理中心试题库中选出,考试及格后即可以得到学分,对测试没有通过的学生重新编班,需重修《计算机技能训练》。

2.4以提高素质为核心,加强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

精选课堂教学内容,重点讲授思路、方法和难点等内容,鼓励学生上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并系统设计和选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和资料,使之与课堂教学形成互补互动。

3结语

为使计算机基础课程更新能跟上现代社会需求的发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技能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部2007年2号文件中,明确指出了“培养和提高本科生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学习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为此,我们应当遵循“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资源利用、实训教学”的宗旨,深入开展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婷婷,王昊鹏.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前瞻[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2]李敬民.《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2).

[3]李海峰.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探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0(10).

Exploration of Course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范文第7篇

1、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与实际意义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很快,但对电脑艺术设计的内容方法认知还不够深入,电脑平面设计课程具体相关的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甚少,在设计时尚化发展的今天容易被忽视,从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角度,在理论上系统的研究电脑平面设计课程的改革也不多见。电脑平面设计课程,许多高等院校和社会教育机构都有开设,其主要内容是以国外电脑软件如PHOTOSHOP、PAGEMAKER等课程教学为主,并穿插理论教学,早在1995首都师大就将电脑设计课程引入教学,1999年以后各高校相继开设,但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一直以来都是以讲授平面设计软件的工具、菜单、命令为主,然后再进行案例制作。这种教学模式表面上严谨、逻辑顺序较强,但缺少目的性和实际设计能力的培养。随着教学改革意识、创新教学观念的加强,电脑平面设计课程的改革在各高校及社会教育机构已相继展开。

电脑平面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部分,是设计与科技发展的产物,电脑平面设计课程具有特殊的独立性,这门课程在高等院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同样也是服装设计方向的专业课程。研究和更新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是艺术设计专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电脑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能够在电脑软件操作和运用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展示传统文化特征,注重教与学的结果,能够让学生不仅仅熟练掌握电脑软件,同时能够在学习中看到作品成果,从不同模块的学习实践体验中,获得实战经验,对于学生的就业和实践起到实际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艺术设计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脑平面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突出设计本身固有的实用性,把电脑平面设计教学与具体的实际设计领域相结合,使教学的目的性更强,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2.对电脑平面设计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变革

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本身的实践性较强,单从讲解软件的工具、菜单、命令到实例练习的传统教育方式,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把课程按照实际的设计项目进行自顶向下逐层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进行教学。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单项功能,所有的模块按实际设计的要求方法组织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通过对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模块化教学方式的改变,使课程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得到了有效地加强。同时结合本专业、地区的特色,制作成品的设计研发,在此基础上,可以将所学设计内容有目的的应用到服装、饰品、服装海报、手提袋、品牌宣传上面。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解软件工具的运用,还要将设计理念通过软件体现出来,最后将效果图制作成现实的成品。

3对教学单元模块内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

电脑平面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方式一般是学习工具、命令工具、命令熟练掌握根据工具、命令的特点进行案例制作,这样的讲授使学生学习时常处于被动状态,教学的目的性、针对性也不强。经过系统的模块化教学划分,每个模块的任务目的更加明确,带着任务学习使教学的目的更加清晰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增强。每个模块从具体案例的分析开始,让我们始终带着如何实现案例的效果进行学习,从单纯的讲授到带着设计任务有目的的讲授练习,使学习电脑平面设计课程时更有针对性,能够有效地提高实际设计的应对能力。

4.对教学单元模块内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从传统的单纯软件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实例演示转变为:项目设定案例分析实例演示具体的工具命令讲解。通过教学方法的转变使课程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更易理解和掌握,能抓住学习的重点。

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使课程的教学目的更加清晰,教学任务更加明确,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加强,使学生的培养质量得到提高,为艺术设计专业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伟,电脑平面设计课程内容体系和模式的构建研究,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8月

[2]农娟,浅谈电脑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版),2002年S1期

[3]沈涵 ,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 年29期

[4]夏建勋,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教与学,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2期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时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掌握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模式。笔者就如何提高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进行浅析。

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有些知识点比较抽象难懂,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由于技工院校学生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时难度较大。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仍采用相对落后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授课方式,以致教学质量不高。

二、提高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情境问题教学法。为避免灌输式教学,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辅助教学,例如教学半导体三极管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电脑主板、电视机主板和门铃电路板中的三极管,让学生了解三极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借此提出问题:三极管在电路中有什么作用,三极管在电路中与其他元件如何连接,三极管的三个电极如何排列?教师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在课堂中带着问题主动学习,探究出三极管在电路中具有放大的作用,知道了三极管与其他元件怎样连接以及三极管三个电极的排列规律。(2)实验探究法。在授课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时,如果单纯讲解原理知识,学生难以接受,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流过三极管各个电极的电流,然后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流过三极管三个电极电流之间的关系。学生知道了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的作用以及电流放大的实质。实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生理论分析和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3)任务驱动法。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安排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例如:在教学单管放大电路及其应用时,用已准备好的教具演示,让动听的音乐从扬声器中传出,学生耳目一新,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笔者给学生布置任务:完成单管放大电路的装配和调试。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分组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先根据原理图找到需要的元器件自行设计装配图。学生完成装配后,通电前笔者再让学生用万用表进行短路测量,无故障时可进行通电调试。学生自己动手将MP3播放器的输出与装配好的电路板连接进行调试,对比电路调试前后放大音乐的效果,这样可以使学生懂得电路装好后需要经过调试才能正常工作。任务驱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有些元器件的结构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内容变得形象生动。例如讲授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时,内容比较抽象,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极管的结构,其结构变得形象具体了,然后再结合课件让学生思考讨论三极管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三极管的结构由三个区、两个PN结和三个电极组成。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不仅内容容易理解,还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如直流稳压电源的教学中,教师如果单纯讲解工作原理,这对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技工院校学生来说会有很大的难度。这时教师让学生利用装配好的直流稳压电路,先用示波器观察每一部分电路的输出波形,再分析各部分电路的作用,最后讲解工作原理,学生理解起来轻松自如。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由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学生学习难度大,在教学中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还应掌握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有效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来延苓 单位:邹城市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