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教育管理学 研究对象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属基础理论研究范畴,多少年来,人们不懈地在此领域耕耘,深深体会到其过程的长期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一门学科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学科,首先在于它拥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
关于对象的研究,许多学者都曾进行过归纳和综述。我们认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根据时代特点可以总体上分为两种:传统主流观点和后现代观点两大类。
一、传统主流观点
第一种,我们将它称之为“活动说”或“过程说”。这种观点立足于从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出发,研究教育管理的过程及规律或教育管理的活动及规律。在我国,一般人认为教育管理是由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两部分构成,故对此问题的研究又要分二个层面,即广义的以整个“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工作规律”为对象;狭义的以“研究各级各类学校内部管理工作规律”为对象,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等等。类似这种观点,我们可以罗列出种种已出版的教育管理学和学校管理学的教材或专著,其提法大同小异。
第二种,我们将它称之为“现象规律说”。我国的教育研究者大都秉持教育管理现象规律说。譬如,刘文修先生认为:“教育管理包括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和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工作。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研究这些管理工作的科学理论和行动规律的科学。”张济正先生则以一种“二元系列式结构”的论述方式阐述了其看法。他认为,“教育行政学应以国家教育行政组织对各类教育事业与所属教育机构进行有效领导和管理活动的规律为研究对象。
第三种我们将之称为“问题说”。这种观点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张济正先生就提出了这一说法。他提出“学校管理学研究学校和学校教育领域中的管理问题”这样的观点在他看来,教育行政学则是探讨国家和政府及其所属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问题。吴志宏教授也曾提出教育管理学是研究各种各样的问题的,并进步提到“教育管理学是以学校组织的管理为核心,并探讨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
第四种观点我们称之为教育管理特殊矛盾性说。教育管理特殊矛盾性说是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中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对象学说。从有关的资料来看,张济正先生较早提出了这一观点。他在《学校管理学导论》中写道:“学校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存在于学校现象的领域之中,是有关这一领域内的管理方面的特殊矛盾性。”黄云龙、安文铸他们是教育管理特殊矛盾性说的主要倡导者。黄云龙认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应该是泛泛而谈的所谓教育管理现象及其规律,而只能是教育管理的特殊矛盾性。并且认为“要确立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还需要从与其他各相关学科的比较中揭示出它的特殊矛盾性”。他明确提出,“教育管理学的特殊矛盾性就是教育系统中人力、财力、物力等诸资源组合关系及其开发、利用的运动规律。我们构建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就须紧紧把握住‘教育资源组合关系及其开发、利用和管理’这个特殊矛盾性,规定自己的研究对象”。
二、后现代观点
近年来,随着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机制、体制改革,国内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特别是高层次的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此情况下,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加强研究生的教育管理,争取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成为每个高校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孔子教育管理思想的解析,将其主要的管理思想与当前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相联系,探求其教育思想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启示。
关键词:
孔子教育管理思想;研究生教育管理;
1孔子教育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1.1克己、修身的教育管理原则
孔子说:“修己以敬”“克己复礼。”修己、克己、修身、正身从多角度讲出了为政者的根本。《论语•子路》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4]以上所谈均是正身以求人。孔子认为教育者只有做到正视自己才能以自身的行为来影响学生,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不仅学生要克己、修身,作为管理者更应效仿孔子的教育管理思想,在实施管理之前要深入了解自身,正其身则令服众。
1.2和而不同的教育管理思想
和而不同是孔子教育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明确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君子之“和”,是经过独立思考做出的,追求的是“同道且同行”。[5]因此,孔子教育管理思想中的“和”是把孤立、单一的因素与多元的不同元素相协调,最终达到矛盾的均衡、同一。孔子强调在管理过程中要遵循“和而不同”的管理原则,倡导用多元的思维思考、处理问题,从而才能多角度、多方位地探索到新的知识。
1.3“择乎中庸”的教育管理尺度
朱熹认为中庸指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孔子对其解释为“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6]中庸之道的精髓在于遵循了过犹不及、恰到好处和中正平和的处事原则,这种倡导中和的观念不仅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7]在当今的教育管理中,作为管理者应会灵活处理事务,根据形势把握事物要领,善于变通,把握好处理尺度。孔子始终强调“勿过与不及”,注意处事的分寸,力图将对立的两端调和起来。《左传•昭公二十年》载孔子论政教:“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则济宽,政是以和。”[8]即最好的政教应该是宽猛相济,政教太宽松了,百姓就怠慢,无视王法;政教太刚猛了,势必会残害百姓,于是就应转施宽和之政。宽猛相替,这样政教才会施行得恰到好处。
2孔子教育管理思想对现在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启示
2.1注重自我管理,发挥自主性
注重自我管理不仅仅强调作为被管理者的学生,还应该考虑到学校管理者及教师。首先,作为学校管理者,在领导者的管理行为中应当做到加强自身修养。管理者不重视“克己、修身”,没有服人之德,就难以顺利实施管理,也达不到良好的管理目标。其次,在教师层面,也要注重自我修养。古语道:“为人师表,身正为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自己的良好行为影响学生,起到表率作用,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作为一名学生,尤其是高层次培养的研究人才,更是需要时时注意自身修养,做到按时自我反省,自主管理,这样才能以自身的良好行为感召他人。
2.2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和而不同的管理思想,蕴含了深刻的哲学真理,矛盾中的双方既相互排斥又有相济统一的一面,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现阶段突出表现的限制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问题就是在课程设置上,我国各级高校大多数都是必修课设置过多,选修课设置较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造成人才培养的雷同,阻碍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作为管理者,应时刻关注个性发展,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次的培养。尤其是对研究生的培养,研究生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的未来经济发展的人才主力水平,直接关乎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因此,对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更应注重发挥其自身特征,尊重个性发展,鼓励创新精神,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灌注创新活力。
2.3善用中庸之道,遵循教育管理尺度
遵循中庸的管理原则,在现代的高等教育管理中,主要体现在政策的制定上。多数高校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大多是管理者采取主观的政策制定,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很少征求学生的意见,身为政策的直接实施对象对政策的制定过程却了解甚微,此种情形的政策不免有些缺乏民主性,实施结果也不太会取得良好效果。作为教育管理者,应将管理过程中所实施的管理权力进行合理分工,政策制定过程中也要多多争取老师、学生的参与,多层次政策主体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相互协商、相互妥协,发挥各个参与者的长处,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合力,推动管理活动的良好实施。
作者:石钰 单位:广西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2][3][4]安德义.论语解读[M].中华书局,2010.
[5][6]范绕.儒家管理思想与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工作的融合[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5).
[7]杨先举.孔子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一、主动学会式管理是管理促进发展的最佳途径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往往通过不断发展自身的优势来适应社会的进步和人才之间的竞争,而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忽略掉自身的劣势。在小学的管理中,小学校长需要不断地完善自身,发现自身的缺点,主动学习,改正自身的缺点,善于自我管理,这样才能在小学的教育管理中起到带头作用。要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重视对不同学科教师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对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加大培养力度,让他们在众多的小学教师中形成榜样的力量,激发广大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学会主动管理。
二、小学主动学会式管理的基本内容
对于教学工作者来说,学会管理是在教育工作中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自身管理的工作实践,在自我管理中体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心情。作为一名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学会主动学习式管理。
1.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必须要有长远的学习计划,并认真执行学习计划,通过自我管理和持续学习不断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教师要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育工作中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以实现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素养,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2.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
小学教师要通过自我管理,做一个幸福的、有成就感的教育工作者。与传统的教育不同,现代的教育正在逐渐发展为独立生活式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成为学生独立生活的示范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有条不紊,这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教育热情。学会如何生活和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成为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3.学会管理自己的言谈举止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示范者,一言一行都关系着教师的形象和对学生的教育。教师行为、品德都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得体的言行举止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隐性的教育。主动学会式管理要求教师学会管理自己的言行,言行举止要符合教师的职业形象,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4.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近年来,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教师在工作中也面临着越来越巨大的工作压力,压力的增大会导致教师产生焦虑、倦怠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影响教学。主动学会式管理要求教师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绪,努力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从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
三、小学管理中主动学会式管理的应用
1.充分的赞美和肯定
在小学管理中,校长要经常赞美教师,对教师工作中的积极表现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许多小学管理者在教师管理工作中经常忽视教师在工作中的表现以及所取得的成绩,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小学管理者要学会赞美教师,对教师的工作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教会教师在赞美中学会学会式管理,在赞美中学会肯定自我。
2.利用多媒体手段
在小学管理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鼓励教师录制自己的教学片段,组织其他教师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片段,对优秀教师的课堂进行深度的剖析,充分挖掘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多媒体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自我管理,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分析自身的优势。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为教师的课后反思提供了便利条件,与传统的榜样式和说教式的管理有很大的区别。多媒体技术可以引领教师掌握主动学会式管理方法。
3.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主动学会式管理方法要求教师要积极培养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要求校长在小学的管理中不但要教给教师管理方面的知识,还要教会教师掌握知识的技巧,让教师在各种实践中培养自身的管理和教学能力。例如: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读书交流活动、外出旅游活动以及各类的教学创新比赛活动,让教师从活动中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体会主动学会式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学会式管理在小学的教育教学中的功用。
关键词:ISO9000:2000;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
体育教学质量是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高校体育管理追求的永恒主题。引进企业质量管理的成果,科学地借鉴并应用于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中,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ISO9000:2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世界通用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标准,它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实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经验总结,适用于所有工业和经济部门,包括教育管理。能否借鉴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将该标准移植到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中,建立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值得研究。
一、导入ISO9000:2000对强化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决定了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内容的广泛性。它涉及到人员因素如体育管理人员、体育教师、学生等;物质因素如体育教材、体育器材设备等;信息因素如国家体育教育法规政策、体育教学计划、体育教学大纲等;体育教学活动因素如体育教学手段、体育教学方法、体育科学研究、体育教务管理、体育教学评估等。这些因素对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另外,体育教学活动质量具有隐含性,不像企业产品一样易于测量和评价。
ISO9000:2000强调持续的质量改进。体育教学质量是高校体育教育的生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改革,改革体育教育思想,改革体育教育体制,改革体育教育管理方式。引入ISO9000:2000建立一套规范完整的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把这一管理思想应用在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活动中,就是通过内部审核和最高体育管理者定期进行的管理评审,针对发现的不合格项和不良趋势,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经常性的评价并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使体育教学系统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改进并形成良性循环的机制。
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分析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之上。依据事实,采用统计技术、文字记录的方法,选用必要的信息数据,对高校体育教学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客观状况进行记录、描述,为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和控制过程提供了客观证据,便于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并以此对预定的体育教学质量标准,检查是否达到要求。在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要及时采集、整理各种原始资料和数据,建立健全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并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使体育教学管理程序化、网络化,保持管理信息畅通,使领导以事实或正确的信息为基础,通过合理的逻辑分析,做出正确的决断,从而为强化体育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手段。
二、 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框架设计
从ISO9000:2000的形成基础和过程、标准的全部内容和发展趋势来看,贯穿全部ISO9000:2000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四大方面:质量形成于生产全过程;必须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在生产全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使企业具有持续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的能力;质量管理必须坚持进行质量改进。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为了达到高校体育教育所确定的质量方针,并使所有相关方(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等)获利所需要的组织结构、过程、程序和资源的有机结合体。高校体育教育必须持续改进其体育教学和过程,达到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和国家的需要。笔者依据ISO9001:2000标准中影响质量的四个方面,即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以及测量、分析和改进应用到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相应建立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四个基本内容,就是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体育教学服务实现以及监控、分析和改进。
三、依据ISO9000:2000建立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1.依据ISO9000:2000编制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体系文件
在编制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体系时,要坚持“写实”和“优化”的原则。“写实”是指对教学质量手册等体系文件编制要进行“恰当、真实”的描述。教育质量文件是对体系的构成、剪裁及具体内容、体系要求之间相互联系和接口关系做出系统、明确和原则描述及规定。“优化”是指按照标准要求对质量管理中不科学、不系统、不规范的做法进行改革,同时按照标准要求对必须做到而没有做到的一定要写入文件,并认真予以实施[3]。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有效的建立和运行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为高校体育教育管理更深层次的贯彻标准创造良好的条件。
(1) 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手册的编制。 质量手册阐明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并描述其质量体系的文件[4]。体育教学质量手册是用于阐述体育教学质量的方针、目标、组织机构与职责,以及对体育教学质量体系要素描述的文件,是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体系中第一层次的文件。制定并公布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方针、目标,对于强化体育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保证体育教学质量体系有效、有序地运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外也可证明高校本身的体育教学质量保证能力。体育教学质量要素的设计,以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保证满足预定的体育教学质量目标的需要为原则,应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来确定。
(2) 编制规范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的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描述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所需要的质量活动的文件,即质量管理体系程序[5]。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程序文件是体育教学质量体系中第二层次的文件。它描述体育教学质量体系中各个质量要素所涉及到的责任人或部门的活动,并依据体育教学质量手册中质量要素的活动要求,建立工作程序,即把质量要素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转化为实际工作具体的步骤。并明确规定活动过程中部门或人员的职责以及实施、验证的方法。
(3) 编制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详细的操作文件。操作文件是规定具体的教育服务的方法和要求的文件,它是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详细的执行文件是体育教学质量体系中的第三层次的文件。它依据体育教学质量手册和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标准和行为准则,是实施体育教学活动的最直接的文件。编制这类文件,关键是针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手册、体育工作程序和由有经验的体育管理者制定出实现承诺的最好的最实际的方法。因此,这类文件通常有体育教学计划、体育课程表、体育教学进度表等。
2.优化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体系的运作
(1) 对高校全体体育教职员工开展质量教育。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体育教学质量体系文件。通过学习,首先要增强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使他们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从自身做起,体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本职工作息息相关,把提高工作质量视为自己的责任;第二,提高对质量体系的认识,明确体系的新要求并适应由此引起的对传统做法的冲击,尽快建立新的平衡。增强责任心,自觉地以体系文件指导自己的体育教学工作,按照体系文件实行程序化、规范化管理。
(2) 强化院系部门的教学质量管理功能。对院系的质量管理要做出合理的分工,统筹安排。要加强队体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功能,不能只按照计划布置任务,而不检查、不评价教学工作的质量。要及时发现体育工作中的偏差,采取纠正措施,实行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的循环。要建立有利于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如定期考核、评聘结合、树立先进典范形象、确定晋升的质量否决权等,充分调动教职员工提高体育工作质量的积极性。
(3) 建立及时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建立流通顺畅、反应灵敏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要设计一套完整的、规范的、适用的记录表格,要确定高效的处理教学信息的方法,及时地传递领导层和一线教师的双向信息,准确有效地收集、整理、储存、分析、处理体系运作中各个过程的有关信息,为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依据,并向有关部门反馈执行的结果。信息系统的有效运作,才能进一步激发系统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功能,发挥久远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南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智勇. 2000版ISO9000族标准实战指南[M]. 深圳:海天出版社,2001:10-11.
[2]骆洁嫦. 实施ISO9000标准强化高校教学质量管理[J]. 世界标准化与与质量管理,1999,(11):20-25.
[3]徐向艺. ISO9000质量管理系列标准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 高等理科教育,2002,44(4):75-79.
[4]周朝琦,侯龙文. ISO9000――进入国际市场的护照[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136-137.
一班级目标管理机制的理论基础
班级目标管理是目标管理理论运用于学校教育管理的直接产物。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简称MBO,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Peter F·Druker)基于科学管理学说和人际关系学说而提出的一种过程型激励理论。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恰恰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管理的工作和任务必须转化成目标。目标管理的功能是通过设置目标进而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案,避免工作上的盲从和步调上的不一;通过目标设置来激励人的动机,指导人的行为,使个人的需要期望与集体目标挂钩,以调动人的积极性。目标管理具有以下四个特点:首先,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目标逐步分解。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已经明确,而且相互对称。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其次,作为一种参与式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目标管理强调组织成员参与管理,强调人是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再次,目标管理是一种有组织的行为,是进行整体管理的一种技术。只有当一个组织内部各成员相互了解、合作及协调的情况下,每个成员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组织的总目标才有希望实现。最后,目标管理是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励人们的动机,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为实现组织制定的目标主动工作。
目标管理因其显著的系统性、参与性、整体性和激励性而成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机制,可以为高校班级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进而运用到高校新生班级的建设与管理中。
二目标管理与高校新生班级管理的契合性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高校的许多管理工作都需要依靠学生的自我管理来完成,人的因素正日益成为有效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高校新生班级建设的关键一环就在于对新生的管理和激励,通过对新生班级合理的教育和管理,逐步激发学生作为班级管理主体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实现学生有效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目标管理恰恰契合了高校新生班级建设的需要。主要体现在:
目标管理可以建立目标锁链与体系,为班级确立发展方向。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动员了全体学生参与管理,将班级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把目标制定与实施的每一个分目标都落实到每位学生身上,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班级管理目标是依靠全体学生共同协作、互相配合完成的,在管理全过程中,通过班主任、班干部及全体学生的调节与自我调节各种问题和矛盾,使学生学会自我调整和管理,融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班级整体目标的实现。
目标管理重视人的因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马斯洛认为“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能强烈地左右人的行为”需要是行为的动因,它对于人的行为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人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此,调动人的积极性,除了应用经济方面的激励外,更为重要的是责任、权力、成就、创造等方面的激励。作为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目标管理能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对大学新生班级而言,目标管理可以利用大一新生的进取心理,满足其正当需要,集中班级全体学生的力量,促使班级每位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促进每位同学积极向上,朝既定目标努力。
目标管理重视成果导向与结构优化,能够促进班级管理趋向科学和规范。目标管理重视目标成果,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在目标管理制度下,虽然其监督成分很少,但其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却很强。它不同于传统的管理方式,过去学生班级管理方式通常是任务型和危机型的,即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出现新问题……这种方式是放任式的自由式的,班主任只是扮演救火队员的角色。而目标管理方式是目标———实现目标———新目标……这种管理机制超越了传统的班级管理机制,有利于使班主任、辅导员实现从家长式、事后把关、事必躬亲、重表现的管理,转向民主式、分权式、层级式管理。
目标管理重视激励和创新,能够有效应对教育管理面临的新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种种挑战。新的条件下,必须改变过去的管理模式,即改任务型的管理模式为目标管理模式。根据目标管理模式重视激励和创新的特点,高校可根据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逐步满足学生希望达到的物质和精神目标,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激发学生的潜能,磨练学生的意志,推动他们行为趋向预定的目标及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在学生明确班级管理具体目标的基础上,激励学生为实现目标做出最大限度的努力。通过自身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最终实现并完成其个人目标与班级的总体目标。
三目标管理在新生班级建设中的应用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在对促进个体和群体进步的众多激励因素中,目标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个群体在向共同目标的努力过程中,才能形成凝聚力、战斗力。因此,要建立一个具有较强凝聚力、健康向上的新生班集体,教育管理者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科学的目标管理措施。根据目标管理的相关理论,结合高校新生班级管理工作的特点,可以将大学新生班级目标管理分三个步骤来实施。
首先,设置科学合理的班级目标。从学校和院系党政工作计划和学校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及班级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情况和现实表现等情况出发,设定包含宏观性目标、阶段性目标、单项重点目标的班级管理目标。宏观目标指整个班集体所要实现和达到的共同的奋斗目标。班级目标的确立应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育人为中心,引导学生适应大学校园管理服务的多元化,积极探索适合的学习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意识。在班级目标确立以后,需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情况,提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具体目标。由于班级管理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到思想品德、专业学习、社会实践、心理疏导等很多方面,可分为常规管理、思想工作管理、社团管理、社会实践管理等若干目标。所以班级设置各项目标都应在班级宏观目标的框架内,涉及班级管理各方面内容。在具体操作上,首先由班主任制定宏观目标预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适当的修正。接下来,经过班会的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商定班级宏观目标并建立目标体系,通过分解目标与授权定责,为实现班级的宏观目标打好基础。最后,确立操作性强的目标值,并形成文字图表。主要包括目标内容、目标值、对策、责任人、时间等基本内容,凡能用数据表示的都要避免用模棱两可的概念表示,目标值应略高于指标,切忌空洞宽泛。
其次,加强班级目标实现的过程管理。班级目标实现过程是班级目标管理的中心和重点,它主要包括目标实现过程的咨询引导和目标实现过程的监控两项工作。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对于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师生之间要及时的相互沟通,提供必要的物质或信息的支持。班主任必须掌握每一名同学的个人目标,抓住新生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其阶段性目标进行合理的引导并逐步解决他们在目标实现过程出现的困惑和疑问。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开展工作,要重点关注专业思想不稳定群体、适应能力比较差的群体、需要特殊关注的群体如贫困、心理、残疾、疾病、遭遇挫折等学生个体,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整和自我教育。在目标实现的过程管理中,过程监控是最核心的工作任务。班主任、辅导员可以开展学生的自我监控、班级内部的逐级监控、班级关键人物事件监控等多层面的监控工作,促进学生个体、班级整体实现相应目标。
最后,对目标实现进行评估和激励。目标实现的评估和激励是目标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新的循环的开始。首先,要进行目标考评。目标考评是建立在目标实现的监控基础上,民主客观地评价班级工作的成果。把目标完成的数量、质量、进步率等综合起来,换算成相应的百分比,便可得出各项工作和每个同学的目标实现率。其次,要进行目标诊断。诊断目标项是否合理,目标难易程度是否得当,目标实现措施是否有效,并通过相关调查研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再次,班集体和个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协商讨论确立下一个目标管理周期。最后,要实施激励措施,通过多种激励手段,激发全体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励措施要以目标实现成果为导向和依据,对班级目标实现贡献大、个人目标实现率高的,要按照事先定好的奖励办法予以兑现,坚持精神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要将激励措施和评奖评优、综合素质测评等相关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奖优罚劣的制度。
参考文献
[1]窦俊杰.当代大学生教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2]程长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论[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 高校学生工作 存在问题 必要性 新理念
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现代管理理论对人的理解有了新的发展: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人的潜能达到最大程度,充分发挥人的效能使之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是现代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因此,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地引进现代管理理论,对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创新,以适应发展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形势的需要。因此,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要着眼于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幸福愉快地工作,每一所学校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的精神家园,实施一种具有伦理道德精神的教育管理,不断探索高校学生工作的新观念、新途径、新方法。
一、高校传统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生工作的定位存在偏差
“千余线一根针”,学生管理工作涉及多方面的工作,凡涉及学生的各个部门的工作最后都要落脚于学生工作上,尤其是政治辅导员身上。政治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应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辅导等与学生个人发展相关的指导工作。而现行的工作体系,工作内容的庞杂,导致政治辅导员每日陷于无法避免的事物堆,疲于应付,很难有精力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探索欲、判断力、创新等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研究。政治辅导员似乎什么都在管,但对学生成长最基本的素质,诸如学习方法的转变、心理问题的辅导、思想上的交流等管理较少,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再加上政治辅导员管理的学生较多,很难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到最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方向上,从而使学生教育管理陷入表面化。
2.学生工作管理理念不到位
学生工作管理理念不明确,工作职能没有很好地拓展,重教育管理,轻指导和服务。高校很多部门或领导,总认为学生有种种问题,认为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规范人、管理人,没有认识到学生工作重在“导”,是辅导、指导、引导和开导,是服务,没有认识到学生工作的目标是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没有认识到学生工作的基本内容是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在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方面,通常过多地注意或强调把他们作为一种教育和管理的对象,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关爱和服务则做得很不够;在日常管理与教育中,习惯于运用一些灌输式的、强制性的方式、方法,强调学生在接受教育和管理方面的自觉性,而在如何尊重学生人格,尊重他们的自我意识、创造意识,启发他们能动地进行自主教育、自我管理方面则做得很不够,少了一些人文关怀。
二、高校学生工作转变和创造的必要性
1.社会进步对传统教育管理的挑战
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科技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国际金融的日益活跃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有终身化和国际化的趋势,高校必将成为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的发祥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将导致文化的全球化。面临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转型期存在着独特的问题,如社会道德伦理的错位、政治意识的空位等造成的学生思想多元化、隐形化、个体化的现象,网络信息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挑战等,高校学生工作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树立超前意识,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重视对学生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培养。
2.人才竞争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全球性挑战下,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即“提高素质,增长才干”。这就要求高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这不仅对高校培养学生的规格有了新的强化,还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要克服过去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3.大学生个性发展、人格健全的迫切需要
高校是大学生发展的土壤,这种发展指的是学生的天赋、能力、创造力和智慧能得到不断的增强、提高和发挥。发展个性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个性化教育就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其本质是在明确责任的前提下,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有主见、有韧性、有活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是学习者,而且是消费者和创造者,正从单―角色变成丰富多彩的角色。学生的变化是个很大的课题,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要着眼于创建富于个性、人格健全、知识能力结构合理,富于人文、科学和创新精神的人,着眼于学生个人成长,开发学生潜能,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感恩、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发展的综合素质的人才。实现个性化教育,首先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别,承认学生在智力、社会背景、情感和生理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深入学生中,细致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其次,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特个性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自由的活动与发展空间,多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观点的途径与机会,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活动区实践学生的想法,施展他们的才华,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树立新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理念
1.建立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人本观
所谓“人本”,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在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树立人本观念,即要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实现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学生管理工作建立在对人的本性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实践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想到的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要根据其特点区别对待,然后才能通过有较强针对性的措施和制度的实施影响人。如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深入研究学生的科学合理的需求,进而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手段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内在潜力挖掘出来,促进管理向着特定的目标前进。
2.建立与完善人文关怀新制度
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工作主要以严格的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由于管理规范过多、过滥,有的地方还不科学,严重地压抑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为了创造一个让学生快乐、健康的人文环境,让教育者愉快、和谐的工作氛围,高校学生工作新的教育和管理模式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主体性教育原则,以教育为根本,突出管理的育人功能,努力建立一套充分体现科学的伦理教育管理理念和人文关怀、法制原则和管理体系。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人格和自觉理性的教育主体,注重对他们内在的思想道德意识和情感的启迪,促进他们不断追求自身认识和理性的升华。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工作的重视,特别是对政治辅导员的培养和关注,使其在提高自身理论和业务水平的情况下,更进一步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所需和所想,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发展。
3.实施多元化工作机制
新的高校学生工作要采取课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社区教育三者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课堂教育是培养学生专业文化知识的主要阵地,教育者不仅要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更要树立自身良好的品德和修养,以教育者自身高尚的人格影响人、感染人,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格。近年来一些高校所开设“两课”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树立高尚道德的好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从学生个人着手,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做出不同的安排。学生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学生一线工作的政治辅导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按照需要,运用不同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并通过对学生的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心理咨询及思想交流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社区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自主生活能力的一个新的尝试。在学生社区中,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如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开展课余文化活动,进行社会实践等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管理教育工作。这能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与时间相结合全面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当然除了这三种教育方式外,还要进一步拓展教育的范围,积极调动与善用社会资源,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协调合作,建立学生成长的链条,使学生将学校所学与现实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人格与道德品质得到完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4.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一个人的创造力关系到其在社会的发展状况。因此,学校教育要以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为目标,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入手,以各种手段鼓励、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并在各种教育活动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品质,就是要创新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心理、生活环境,这样的环境对于张扬或抑制人的创造力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一种科学人文的管理制度。学生工作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教育和自我管理,努力探索民主、平等、充满活力的教育和管理的方法。
时代在进步,高校的学生工作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环境,加强学生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伦理与道德化建设,充分发挥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调动学生工作者的热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工作形成高效而和谐的局面,促进高校教育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高校工作中的应用[J].江苏高教,2004,(6).
[3]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 学生管理工作 存在问题 反思对策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把学生管理工作做好了,中专学校才能在严峻的挑战中不断向前发展。新形势下职业中专学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多突出问题,给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管理工作者们必须对职业中专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深刻的反思,并不断地研究与探讨。
一、新形势下职业中专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的普及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互联网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一方面为职业中专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新的阵地和领域,给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也给学生管理带来极大的冲击。另外,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孳生地和传播地,一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上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给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采用行政性、强制性的学生管理模式。
行政性、强制性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导致师生关系状况一般,甚至互相不理解或者直接抵触对立乃至对抗。我们总是把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归结为学生素质太低,认为个别“调皮捣蛋”的学生是害群之马;或者总是粗暴的和学生说“这是对的,那是不对的”,并几乎总是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学生这样那样,动辄写检讨书、处分学生。随着时间的延续,问题的积累,学生在逆反心理的驱使下,与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矛盾日益激化,从而影响到平等、和谐的良师益友的关系的建立。
(三)学生厌学现象严重。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它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厌学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有学习时间投入,没有学习兴趣产生,学习效率低下。进行问卷调查、访谈、查阅文献等过程中发现,目前在职业中专学校中学生厌学现象日趋严重,已成为困扰学校学生管理的一大难题。同时,中专学校中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引发了旷课、抽烟喝酒、考试作弊、旷课上网、打架斗殴、违法犯罪等一系列学生管理问题。
(四)职业中专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严重。
诚信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规范,其基本内容是诚实、不欺骗、守诺言。但是,在职业中专学生中言行不一、不守信用、不重承诺、弄虚作假、不以诚待人等现象严重,这种现象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五)学生自控能力、理解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职业中专学生一方面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可以独立自主了,另一方面却很幼稚,心理条件不成熟,依赖性强,不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稍遇一点不顺心的事就自觉不自觉地干出一些傻事或错事来。是非判别能力、实践能力不强,对有些不良习惯想改但无坚强意志。
(六)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全方位变化、快节奏生活、多重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就业的竞争压力等给职业中专学生带来了不少心理矛盾和心理压力,引发了厌学、旷课、打架斗殴、抽烟喝酒、赌博、破坏公物、违法犯罪等一系列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目前,职业中专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引发学生违纪和影响学校学生管理成效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中存在的这些矛盾心理和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疏通,就会引发更加严重的学生违纪或违法犯罪行为。
二、新形势下做好职业中专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转变管理理念,以学生为本。
我国各级教育长期存在着忽视甚至无视教育主体性的弊端,即把学生当做“物”或“机器”进行塑造。因此,传统的德育存在着抑制个性的倾向。进行主体性人格教育,要把学生当成“人”,要尊重、了解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地位和尊严,从而唤起学生的自我人格意识,形成主体意识,实现人格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即着眼于新形势下职业中专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从学生需要出发,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与学生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对立格局,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通过角色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的服务意识。
(二)注重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中等职业学校的“90后”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平顺,人生阅历较少,往往功利意识较强,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对他们进行教育,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另外,因为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发育尚未成熟,自制能力较差,很容易受一些错误思想的影响,染上一些不良习气,所以必须借助校规校纪来规范他们的行为。工作上我们要注意教育与管理的有机结合,避免“我讲你听,我说你做”单向灌输的管理模式,注重与学生的心理沟通。
(三)加强职业中专学生的感恩教育。
国家的政策对职业中专学生有很大的优惠,当学生每次拿到这些助学金时,都教育学生要拥有一颗感恩国家的心,激励他们好好学习,学习态度端正,真正掌握一门技术才是对国家的感恩,对父母的感恩。同时让他们明白父母给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的血汗钱。花每分钱时都要珍惜、学会节约,不要乱买零食吃、不要乱倒饭菜等,这些都是感恩教育。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并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道德教育。
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专业特点,开展与职业道德相关的课外活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爱护环境教育,引导学生用眼睛去欣赏美,用心灵去感受美,用感情去体会美。
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活动的大众化、阵地化、精品化、系列化,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爱好和兴趣、知识和智慧、意志和能力及自身特长在参与中得到充分培养与体现。
(五)建设一支高素质学生管理队伍。
职业中专学校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学生管理人才队伍。当前学生管理人员数量太少且参差不齐,有些理论修养不够高,从事学生工作所要求的专业知识也欠缺,基本上处于经验化工作水平,不能适应职业中专教育的发展要求。因此,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正的教师队伍和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是当务之急。
(六)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网。
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除重视学校这块主阵地外,也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形成学校、家庭合力,共同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也应呼吁社会各行各业支持职业中专学校的教育工作,控制、消除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总之,要做好职业中专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在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全身心地投入,并坚持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寻找对策和方法,使学生管理工作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吕蓓.浅谈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2)
【关键词】留守中学生;教育管理;难题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005-02
加强对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合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众多的留守学生,是将来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生力量;加强对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许多留守学生因为失去了父母的约束,学习成绩下降,在不利因素的鼓惑和引诱下,甚至早早走上了犯罪道路,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涉及到社会治安问题,还涉及到未成年人成长的深层次问题;加强对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同时也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对于担负着道德建设主阵地的学校来说,贫困学生、问题学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对象和难点所在,抓好了留守学生和问题学生的德育工作,对于学校的育人工作乃至祖国建设人才的培养有着深远的政治意义。我校位于淮河南岸,留守学生生源辐射淮河两岸,人数多达61人,为了把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一、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五年如一日,每学期开学之初,我校就及时召开留守学生专题会义,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学生”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一)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第一负责人,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二)建立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学生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学生亲情电话、关注留守学生健康心理。
(三)创设“心灵港湾”活动信箱
鼓励学生给老师同学写“哨悄话”纸条,为师生搭建起彼此了解、互相沟通的有效平台,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心中的困惑,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动力,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四)开展“亲情互动”活动,架设交流、沟通的桥梁
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为了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亲情电话,经常让他们能与父母面对面地谈话、交流。并组织留守儿童父母配合学校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月与爱心妈妈谈心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让他们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找回亲情,感悟真情,以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人生。
(五)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学生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学生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学生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学生食堂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学生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学生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六)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学生成长日记。凡在校的留守学生,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学生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生活情况;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留守学生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七)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学生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学生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的学生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八)注重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学校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时常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学生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一)加强对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与管理
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主阵地的作用,规范留守儿童之家图书管理借阅制度,抓好课外活动等日常工作,让留守学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学生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对贫困留守学生的资助工作
班级对留守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以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三)丰富课余生活,创造和谐关爱的成长环境
为了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学校组织留守学生开展各项活动。每周安排“留守之家”三次开放时间,让留守学生在活动室自由活动,增进彼此感情,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馨。组织书法、乒乓球、跳绳、篮球等兴趣小组,每周二、周四下午,由教师进行对留守学生辅导训练。组织留守学生开展为亲人写一封信的感恩教育活动,并将书信邮寄给该生在外打工的家长。举办一次留守学生生日聚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学校这个大集体的温暖。举办留守学生元旦联欢会。2011年12月30下午4:00,由我校政教处、团委组织的留守学生联欢会如火如荼地火热进行,一个多小时的联欢活动中,该校25名留守学生参与表演了诗朗诵、小合唱、给爸爸妈妈读信、踩气球、新年许愿等精彩节目,61名留守学生在这里亲身感受到了节日的欢庆气氛和暖洋洋的家的感觉。
三、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上的难题
交通隐患:农村留守学生上学途中大多骑自行车上学,沿途所经过的道路几乎是村村通公路,公路上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共处其中,给交通安全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闲暇时间上的隐患:中学农村留守学生由于其监护人大多是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精力不济,双方代沟纵横,使得在放学后的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管理成了空白。相当一部分学生跻身网吧、游戏厅甚至与不良社会成员为伍;尽管学校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尽可能做到防患未然、防微杜渐,但毕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