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年护理综述

老年护理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老年护理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老年护理综述范文第1篇

 查看更多《内科》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内科》编辑部     

        论著

        (1)广西部分医院相关科室医师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知识掌握情况和态度调查分析 王武 刘建红 雷志坚 梁碧芳 梁大华 刘航

        (4)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hs-crp、il-6、tnf-α和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 张树锋 段小嬿 关浩增 陈英

        (7)不同镇静策略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 曹莉 韦妍飞 刘燕 钮晋红

        (9)糖皮质激素在艾滋病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中的应用分析 蓝珂 覃善芳 黄维 黄葵 吕清 张勇

        (11)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局限性骨转移癌临床疗效观察 杨保庆 杨玲玲

        (13)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罗浩 廖家贤 莫隽 罗梅 张勤波

        (16)结核性和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ada及nse表达水平的对比分析 陈仕检 石胜良 张跃龄 蒋祝昌 邓珊 佘军红

        临床研究

        (19)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郑涛

        (21)低分子量肝素钙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覃浩强 杨仕良 谢俏

        (23)小剂量尿激酶联合高压氧舱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樊金莲

        (25)血栓通联合醒脑静治疗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 覃雪峰

        (27)高通量透析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彭智刚

        (29)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多病因心力衰竭22例临床观察 严翼飞 周琛 何世安 雷斌

        (31)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效果分析 林伟平

        (32)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马丽群

        (33)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林汉国 覃金玉

        (35)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效果观察 何发标

        (37)热疗法治疗急诊肾绞痛的疗效观察 黄源雄 陈丽叶 何永丽 罗小珍

        (38)华蟾素胶囊治疗晚期胃癌48例的临床观察 覃振赫

        (40)甲钴胺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0例疗效观察 周建党

        (42)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陈祺棠

        临床分析

        (44)青年脑梗死116例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洪雁 汪莉 刘英

        (46)抗结核药致肝损害61例临床特征分析 杨伟荣 刘蓉萍

        (47)糖尿病合并肺结核50例临床分析 黄精送

        (48)82例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分析 刘正生 刘希慧

        (50)金葡萄球菌型烫伤样皮炎综合征66例临床分析 陈青 吴飞燕

        经验交流

        (51)动脉穿刺技巧在血透中的应用探讨 黄永芳

        (52)盐酸利多卡因热湿敷在小儿留置针输液穿刺中止痛效果观察 罗桂莲 劳可娟 何永丽 罗小珍

        (53)改良口腔刷牙冲洗法在口腔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顾家英

        疾病预防与控制

        (54)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 劳可娟

        药物与临床

        (56)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细辛药材中马兜铃酸的含量 曾超 刘雪梅 蒙万香 叶英

        综述

        (58)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的变迁 李永红

        (60)慢性心力衰竭与卒中 欧世宁 毛志锋

        (63)动脉粥样斑块与mmp、cd40关系及他汀类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陈英

        (66)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唐明照 吴吕燕 韦冠齐

        (68)胰淀素与2型糖尿病 刘心雨(综述) 温玉洁(综述) 刘陶文(审校)

        (71)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宋晓玲

        (75)口服茵栀黄颗粒及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研究进展 廖亮荣

        管理·教学

        (77)分层管理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控制中的效果分析 韦海潮

        (79)新医学模式下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及途径的思考 刘诗权 毛业波 唐国都

        (81)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培训班教学总结与体会 吴念宁 杜丽群 黄绍标 吴锋耀

        护理

        (83)医护人员锐器伤防护进展 黄慧玲

        (86)门诊实施预约挂号的实践及体会 黄玉玲

        (87)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后的心理状况及应对策略 梁桂月 陆雪萍 谢春梨 唐素荣

        (89)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的护理 文海萍

        (9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效果观察 覃秀旺

        (93)脑功能治疗仪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及康复效果观察 廖丽华

        (95)墨菲定律在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卢永明 廖红珍

        (97)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心源性休克23例护理体会 古勇霞

        (99)机械通气患者87例吸痰护理体会 叶海琳 梁月新 华小琴

        (100)音乐疗法在艾滋病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李幻 唐素荣 张桂秀

        (102)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韦英 顾彩棉

        医学信息

        (f0003)医改厚积薄发 成果惠及百姓 无

        无

老年护理综述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老年;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0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46-01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骨科高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因为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功能减退并且多伴有其他脏器的疾病,对麻醉以及手术创伤的耐受性差[1]。老年患者接受骨科治疗,其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要显著高于中青年的患者。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相关并发症有下降趋势,但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仍然较高,而且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本文就老年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概况

1.1 深静脉血栓(DVT)的概念 深静脉血栓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受伤后需要较长时间卧床,因高龄和吸烟等不良习惯及内科疾病,常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

1.2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 术后早期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疼痛压痛、浅静脉扩张,呈进行性加重,皮肤颜色变紫色,皮肤温度升高。一般认为,DVT的三大致病原因主要为静脉血流滞缓,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内膜损伤3种因素[2]。

1.2.1 血流缓慢 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靠胸腔负压、小腿肌肉的收缩及静脉瓣的功能防止血液倒流来维持。造成血流缓慢的原因常见于:手术时间过长、术后切口处加压包扎、长时间卧床,术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等,均能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导致下肢血流缓慢。

1.2.2 血液高凝状态 术前较长时间的肢体制动和疼痛可能是血液凝固状态增高的原因,同时也加重血液瘀滞,手术创伤本身可致血小板凝聚力增强,且术后凝血酶原释放,以及术中出血、输血等。

1.3 老年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高龄、股骨颈骨折和手术是DVT的主要高危因素[3]。

1.3.1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患者遭受创伤和手术的双重打击,同时要经历术前一段时间的制动,可造成静脉壁损伤和静脉血流瘀滞。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较高的血液凝固状态。因此,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就存在DVT的三大基本因素:静脉壁损伤、静脉回流瘀滞和血液高凝状态。

1.3.2 手术因素 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及术后应用镇痛泵,均可导致周围静脉扩张,特别是全身麻醉,下肢肌肉暂时性完全失去收缩功能,导致血流缓慢、静脉淤血,促使血栓形成。

2 老年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2.1 术前预防

2.1.1 术前宣教 入院后责任护士应详细了解患者基础疾病情况,老年患者应进行综合性评估检查,以评估其身体状态,对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患者治疗前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及应用调脂治疗,以改善血管内皮细胞[4]。

2.1.2 心理护理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及术后的预防宣传,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谈心,了解患者的心理,向患者解释疾病形成的原因,治疗和护理,使患者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护理 术后卧床休息,麻醉清醒后6h,可指导患者抬高上身15°,抬高患肢20-30°,膝关节可屈曲5°,促进静脉回流,缓解患肢的肿胀和疼痛,减轻血液瘀滞。

2.3 物理预防

2.3.1 间隙充气压力泵 应用间隙压力充气泵分别对踝部,小腿和大腿产生45mmhg,30mmhg和20mmhg的压力,使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增加240%,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此方法在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中应用起来很方便,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2.3.2 足踝环转运动 足踝环转运动可有效预防老年髋部术后DVT形成。相关资料表明强化足踝环转运动有效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预防DVT的发生,又不导致手术关节的直接活动,不会增加关节脱位的风险,方法简便易行,经济,不需要辅助器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3.3 弹力绷带 弹力绷带在改变具有血栓形成条件的患者凝血反应平衡方面获得了理想效果,尤其是仰卧位的患者使用弹力绷带效果更明显。使用弹力绷带时注意观察患肢骨突部位皮肤受压情况,协助患者进行下肢的向心性按摩,抬高患肢,可加速肢体静脉回流,是预防DVT很好的辅助方法。

2.4 药物预防

2.4.1 低剂量肝素 低剂量肝素可抑制各种凝血因子和凝血酶的活性,高危人群经低剂量肝素治疗后DVT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预防性低剂量肝素治疗时,凝血时间无明显改变,因此并不增加全身出血倾向及术中术后出血,低剂量肝素皮下注射用药(5000IU,1/12h,共5天)对预防血栓十分有效。

2.4.2 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是20世纪70年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凝药物,其抗凝作用优于普通肝素。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同时对已发生DVT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3 小 结

综上诉述,高龄、股骨颈骨折、手术是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近年来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为了有效预防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全面综合地评估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和指导工作,采用物理性、药物性和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老年骨科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老年骨科病人的临床治愈率和生活满意率。

参考文献

[1] 朱格化,张洪.老年骨科病人手术风险因素评估[J].现代医药卫生,2010,(14):2175-2177.

[2] 梁小花,陈容,侯婷婷.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0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4,2(6):692-693.

老年护理综述范文第3篇

1老年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西医诊断标准:年龄>60岁,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称为老年高血压。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中医上高血压主要分为五种证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瘀血阻络证[1]。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眩、视力模糊、心脑肾功能改变等症状。在病因上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是由情绪紧张、劳累、思虑过度、嗜食肥甘、饮酒过度造成。

2中医护理

2.1情志调护情志调护是指通过护理人员的自身行为包括语言、气质态度等影响和调节患者的情绪,解除困惑和烦恼、消除引起不良情绪的行为,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情志因素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凡情志之属,唯心所统",内伤七情常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病因[2]。心情舒畅、肝气调达,利于疾病疾病的康复。 解疑释惑,正确认识和对待高血压,通过健康教育、疾病知识普及等方式耐心向老年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病因、正常血压的控制范围、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治疗的相关措施,让老年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高血压,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调适心理,可以鼓励老年患者多参加社区活动,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避免其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疾病方面。

2.2生活起居护理中医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老年人所处的房间要温湿度适宜,环境安静、清洁卫生,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刺激。老年人在上下楼梯时注意步幅不易过大。保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神经系统的功能稳定,有利于血压的平稳。

2.3饮食调护过食甘肥厚腻可致脾胃积热,烧伤阴津,或伤及脾胃,痰浊中阻,清阳不升,引起或加重高血压。在"药食同源"、"食药同治"理论指导下对老年患者进行辨证施膳。保持合理的膳食结构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禁暴饮暴食。控制膳食中的脂肪,增加禽类及鱼类等含优质蛋白质丰富且脂肪较低的动物性食物。平时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保护血管和降压作用的食品,像是苹果、豆类、大蒜、玉米等。

2.4用药护理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提高服药依从性。首先与患者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耐心解答老年患者的疑惑,取得其信任,使患者对治疗有安全感,按医嘱服药。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用药应个体化,从小剂量开始,严格遵照医嘱,逐渐加量不要过急过猛,以免加重靶器官缺血,密切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老年人服用药物后很容易引起性低血压,服药前及服药后患者自测血压,并记录血压值,老年人服药后卧床30min~1h后,缓慢改变后下床活动。

2.5健康教育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发现,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可明显控制血压及其症状,有效的提高治疗依从性[3]。定期检测血压,测量血压前应当保持安静10~15min,情绪紧张激动、劳动和剧烈运动时不宜测量。测量血压时,袖带缚扎的部位保持与心脏高度在同一水平,同时还应注意在固定的时间、条件下做好血压与服药的相关记录。由于老年人容易出现性低血压,应加测立位血压。进行适度的养生保健锻炼,老年高血压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血压的平稳,可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限制饮酒,提倡戒烟,控制体重,肥胖症者容易有高血压,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应该降低脂肪的摄入量,尤其是动物脂肪,同时结合相应的体育锻炼。

老年高血压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中医护理凭借历史悠久、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特点,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管理中有独特优势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中医整体护理,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通过情志调节、饮食调护、健康教育等方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效地控制血压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4-75.

老年护理综述范文第4篇

关键词:老年性;colles骨折;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Colles骨折占骨科中常见骨折的10%,好发人群为老年人,以女性居多[1]。本文将两组不同护理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7月~2013年11月本院诊治的114例老年性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7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34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50±67.89)岁;实验组:男22例,女35例,年龄63~90岁,平均年龄(52±73.7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表现 colles骨折典型临床症状如下:直尺置于腕尺处,尺骨茎突出直尺1 cm;骨折远端与手向背侧移位,近侧凹陷;骨折远端与手向桡侧移位,中指与桡骨轴线不处同一平面;尺骨茎突和桡骨茎突几乎处于同一直线。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体征症状、X线检测,colles骨折纳入标准为:符合colles骨折特征体症,年龄≥60岁。排除标准为:年龄<60岁,患者自身带有多种疑难杂症。

1.4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实验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充分了解每位患者不同心理情况,采取相对应心理护理干预:①尽可能给患者创造良好住院条件,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生理及情感变化,同时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性格特点、文化水平、生活背景,实施个性化护理;②重视加强患者心理支持,根据患者不同程度接受能力、心理压力、文化程度,引导患者进行正确自我心理疏导,做好患者不同程度疑虑、否认心理的思想工作;③开展适合老年人的集体活动(花草种植、文化交流学习、听舒缓音乐),医院开展讲座,由心理专家、医学专家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疏导,让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知识树立治愈信心,同时有利于增进患者与患者之间病情的沟通和交流,相互之间加油、鼓励。

1.5效果评价标准 依据 Gartland-Werley、SAS评分检测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患者自身和家属满意度,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1.6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一般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情况比较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心理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实验组满意度为87.71%,对照组满意度为68.42%,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根据实验研究表明,Colles骨折是老年人群体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其主要表现在情绪、心理应激方面,患者的心理压力、负面情绪,会影响到治疗效 果[2]。所以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是提高治疗效率的有效措施。

重视心理护理干预的作用,前提是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每位患者基本资料、骨折情况,根据不同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压力来源,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及时采取相对应疏导措施,让患者主动、积极配合治疗。本结果表明,患者在接受合理心理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94.73%总有效率与多数学者研究数据相近,所以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疏导患者负面情绪,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身体康复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在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注意与患者的沟通方式,配合医嘱在最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综述,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抑郁、急躁、恐惧、紧张等多种负面心理应激反应,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是最佳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老年护理综述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老年;白内障;围手术期;循证护理;应用

白内障是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原因引起的一种疾病,在盲眼症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而年龄是白内障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导致老年人患有白内障人数较多,又称老年性白内障。随着老年白内障患者人数的日益增多,做好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疾病预防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循证护理应用展开论述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78例(86眼);其中,男性老年白内障患者40例(43眼),女性老年白内障患者38例(43眼);将78例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个组,常规护理组和循环护理组;常规护理组设为A组,共有40例(43眼)老年白内障患者,循环护理组设为B组,共有38例(43眼)老年白内障患者;两组患者年龄均在(71±4)岁,常规组(A组)和循证组(B组)在年龄、性别、病情、身体体质以及手术方式上并明显差异,置信区域设置满足一定条件(P

1.2方法 78例(86眼)老年白内障患者行相同手术治疗,在局麻和表面麻醉的情况下,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并进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置入术。

1.3护理方法 循证护理主要通过以下五个环节和步骤展开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

1.3.1组建专门的o理小组 护理小组由一名医师、多名护理人员组成,医师需要具备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病情有较为成熟的治疗经验,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各种突况,护理人员需能够在护理的过程中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根据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不断的提高护理的水平和质量。

1.3.2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 对于老年白内障患者,首先需要护理人员做好与其交流沟通工作,建立良好的关系,然后从心理上、思想上配合护理的具体方案实施,并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和技术以及患者的心理、身体情况,展开科学、有效的护理工作。

1.3.3护理合理性论证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关文献的系统综述,以寻找来源于研究的外部证据,同时对科研证据的有效性和推广性进行审慎评审。

1.3.4术前准备 在对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患者的过往病史,进行一系列的术前检查;除此之外,常规性的心、电、血常规等检查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多次反复训练在仰卧情况下进行眼部转动,术前给予氯霉素眼药3次/d并对结膜和泪囊及泪道进行认真冲洗。

1.3.5术后护理 术后对于老年白内障患者,最重要的是休息。住院阶段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的跟踪和巡视,积极主动的与障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术后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甚至是病情反复的情况发生,同时还需要就术后康复的一些具体注意事项叮嘱清楚,从而保障术后护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比如:不能用力挤眉揉眼、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注意通风、保暖、预防感冒、防止咳嗽和喷嚏引发的创口出血及晶体移位等等。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借助SPSS,设置合理的置信度(P

2 结果

A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感染、一次性眼压过高、视网膜脱离分别为:3例、8例、4例;B组术后并发症术后感染、一次性眼压过高、视网膜脱离分别为1例、2例、1例。(说明:统计结果符合统计学要求(P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更为科学、有效、合理的护理方法,在临床的护理过程中,有着更为完善的护理体系、护理方法措施及步骤,在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论证,数据支持以及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从而保障护理过程的有效性。通过A、B两组的对照,我们不难发现,相对于常规的护理手段,循证护理方法及措施在护理中更具有优越性,术后并发症术后感染、一次性眼压过高、视网膜脱离等的发生明显降低,由此可见,循证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循证护理,有着十分积极的临床护理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葛坚,林明楷,刘奕志,等.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治疗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19(10):775-777.

[2]刘国英.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循证护理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9):367-368.

老年护理综述范文第6篇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瘫痪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0例老年瘫痪患者进行调查,对7个因素作了相关性分析,按评估标准测试值,确定最佳临界点。结果:7个因素与压疮的发生均显著相关。结论:相关因素≥19分时,需加强防护措施。

关键词 老年人 难免性 易感因素 探讨

Exploration of related factors of pressure sor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paralysis

Li Donge,Liu Jiansheng,He Yuan,Sun Hanlei

Municipal Hospital of Binzhou City,Shandong 25660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pressure sor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paralysis.Methods:10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paralysis were investigated.The 7 factors were made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The optimal critical point wa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of standard test value.Results:7 factor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ressure sore.Conclusion:The related factor was more than 19 points,it need to strengthen protection measures.

Key words Elderly;Unavoidable;Susceptible factors;Explore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是护理工作的一大难题,预防压疮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反映基础护理工作质量高低,体现护理工作持续改进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1]。本文结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针对老年瘫痪患者压疮的产生机制、诱因、分期、预防、治疗和护理新进展进行综述。

压疮发生机制及诱因:局部组织处于持续不减轻的压迫下,产生血液循环障碍,毛细血管和微静脉扩张水肿,组织细胞肿胀,皮下脂肪退化;全身营养障碍;床铺褶皱不平、存有渣屑等搬动拖拉产生的摩擦力;大小便失禁及出汗潮湿;皮肤干燥,弹性差等诱因,均易发生压疮。

压疮的分期特征:①Ⅰ期特征: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后,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受压部位组织皮肤缺血缺氧,局部皮肤表现为红斑或轻度水肿;②Ⅱ期特征:局部出现大小不一的水泡,皮肤发红,组织硬结明显;③Ⅲ~Ⅳ期:局部皮肤发绀发黑,渗出明显甚至皮肤溃烂。

压疮的评估及预防:预防是避免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而压疮的预防是护理工作的难点。只有对压疮的易感因素进行正确的评估,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措施落实到位可有效避免压疮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疗效。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

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定时翻身,减轻受压部位的压力是预防压疮最有效最重要的措施。每1~2小时翻身1次,必要时每半小时翻身1次,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避免潮湿、摩擦和排泄物的刺激。

妥善安置患者:使用特殊的保护器支持身体,妥善安置患者,摆放合适的,并经常变换。

促进血液循环:定期进行受压部位按摩,以通经活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抵抗力。

利用茶叶的蓬松、透气散热好,可降低皮温,以防压疮的发生。

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增加营养以提高机体抵抗力,是促进创面愈合的第一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必要时给予输注白蛋白或新鲜血浆。

资料与方法

2012年5月1日-9月1日住院老年患者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60~81岁,平均(65.17±6.64)岁。

研究方法:上述100例患者入院后第1天开始,将入院评估得分如实记录,之后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至少每班评估1次,本组100例患者住院期间均按压疮护理常规护理。

结 果

将100例调查结果作统计学处理,并对各相关因素作直线回归分析,压疮相关因素评估标准,见表1。

压疮相关因素比较,见表2。

压疮组和无压疮组各相关因素的百分比,见表3。

各分值四项测试指标比较,见表4。

本组25例压疮,发生于发病的2周内6例,且均为难免性压疮。初次发病和再次发病3周内压疮发生数计13例。将压疮发生时间分成≤1周和≥3周两组,比较两种疾病和压疮患者之间的压疮发生率,见表5。

讨 论

近年来,对压疮没有科学设计的量化标准和循证护理措施,预防和护理措施也没有严格的统一标准[2]。临床工作中评估者对患者病情的侧重点不同,对压疮的有效防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压疮相关因素的预测评定仍在争议探讨中。各家医院根据各自标准、方法、相继制定的各种预防压疮报告卡、评估表,无统一的量化预测评定标准。本文所作的相关性分析,旨在与广大临床同仁共同探讨,做好基础护理,抓住护理工作重点,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3]。

老年瘫痪患者长期卧床,一旦形成压疮,很难愈合。预防压疮的发生,最能体现临床护理工作的综合质量,加强皮肤护理、勤翻身是防止压疮发生的关键。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卫生宣教,讲解慢性病的功能锻炼及注意事项;做好生活护理,特殊治疗的护理;加强家庭护理可有效防止压疮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蒋晓洁.老年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的护理[J].赤峰学院学报,2012,28(2):27-28.

老年护理综述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白内障;并发症;围手术期护理

白内障是全世界致盲和视力损害的首要原因之一, 60岁以上中老年人比较常见[1],本病最主要的表现为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因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炎症反应轻,视力恢复快[2]的优点是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方法。

1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白内障患者,男25例,年龄57~8l岁,平均63.5岁,女43例,年龄55~76岁,平均61.2岁,全部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68例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后视力明显提高。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入院宣教 热情接待患者为其安排床位,陪送患者到床头。向患者介绍主治医生,由责任护士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并对患者进行入院及健康宣教。

2.1.2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年龄偏大,视力障碍,行动不变,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担心术后眼睛失明。护士应耐心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详细讲解白内障的相关知识手术的优点,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症。并交代清楚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可让手术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让患者对治疗增强信心,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对待手术。

2.1.3 术前进行各项常规检查,如心电图、胸片,肝肾功能等。检查视力、测眼压,检查眼底, 检查眼部A超,测定人工晶体植入度,角膜曲率 。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2.1.4 术前禁烟,禁酒,避免感冒以免引起咳嗽。同时教会患者抑制咳嗽及打喷嚏方法。术前帮助患者做好卫生清洁,洗头洗澡,更衣。

2.1.5 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应安排一个舒适安全、安静、防止各种噪声的病房。夜间睡眠时,室内最好保持有弱光,以防夜间患者起床时发生意外。地板应平坦、干燥、以防患者摔跤。术前晚保证睡眠,失眠者可给予镇静剂,如百乐眠胶囊等。术前一餐不要过饱以免引起术中呕吐,全麻患者术前6 h应禁食禁水。

2.1.6 术前清洁结膜囊,手术前3 d开始用左氧氟沙星眼药水点眼,4次/d,防止术后感染。术前1 d剪睫毛,术晨用生理盐水冲洗泪道,冲洗结膜囊,75%酒精消毒术眼无菌纱布覆盖。术前 1 h用复方托吡卡胺眼药水散瞳至瞳孔保持最大。术前30 min给白眉蛇毒血凝眉1 ku肌内注射。术前排空大小便。

2.2 术后护理

2.2.1 密切观察病情,因白内障患者为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观察有无眼压升高,术眼有无剧痛、如在24~48 h内术眼持续疼痛,头痛,恶心呕吐,角膜水肿。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给予20%甘露醇250 ml静脉点滴,醋甲唑胺25 mg口服。

2.2.2 术后瞩患者安静卧床休息,全麻患者未清醒者应去枕平卧头偏向—彻,防止呕吐物吸人气管引起窒息。避免患侧卧位,俯卧位。 头部不可摇动,严禁低头,勿大声谈笑,控制打喷嚏和咳嗽,保持眼部安静,术眼勿撞击及揉眼。注意避免低头穿鞋、拾物、用力活动以免植入的人工晶体发生移位。

2.2.3 术后宜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以增加机体抵抗力。进易咀嚼易消化的食物忌吃辛辣油炸刺激性食物,宜食蔬菜水果等高纤维食物以保持排便通畅。术后便秘者应给开塞露,果导片等,防止因排便过度用力,而引起切口裂开,虹膜脱出。出血等。

2.2.4 术后静脉点滴抗生素防止感染。注意观察术眼敷料包扎是否完整,有无脱落,渗血,眼部有无红肿分泌物的量和性质,绷带松紧度。瞩患者不可随意摘取及污染敷料。术后第2天用新开启的氟甲松龙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点眼。

2.2.5 出院指导 患者1周内禁止用力洗脸、洗发及沐浴。术后2周内绝对禁止患者术眼进脏水以及肥皂水。避免长时间看电视,防止视疲劳,避免强光刺激白天外出可佩带太阳镜。遵医嘱按时点眼药水,点眼药水前应洗净双手,同时点2种以上眼药水时应间隔10 min。术后3个月不能进行剧烈运动,术后定期复查。病情有变化随时就诊。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寿命逐渐延长。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也在不断增加。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由于视力下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心理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这就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业务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心里素质和护德修养。更应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给予患者全程优质护理服务,重视心里护理及健康指导,使老年患者心情愉悦的配合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老年护理综述范文第8篇

关键词:缬沙坦;络活喜;原发性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297-02

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是体循环动脉压不断增高,血管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正常值。原发性高血压其本身可引起一系列症状,并降低患者生活、工作质量,重者甚至可威胁生命,长期高血压可影响重要脏器尤其是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导致脏器功能衰竭[1-3]。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数量不断增加。[4]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致病机理十分复杂,药物治疗可以降低老年患者的血压,并提高老年患者的存活率和痊愈率

。事实证明,联合应用不同种类的抗高血压药物,优于单用一种降压药,并能减少患者对单一药物的依赖性和不良反应。 [5]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选自2011 年 1 月-2012年 1月,所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90例,患者平均年龄在60 岁左右,而且诊断结果完全符合2000 年《中 国 高 血 压 防 治 指 南》高 血 压 诊 断 标准。[6]根据自愿原则,将90例患者分为A、B、C三组, A 组采用络活喜治疗,其中男17例,女13 例,年龄 63-79 岁,平均年龄 71.5岁;30 例患者分为 B 组,采用缬沙坦治疗,其中男16 例,女14例,年龄 63-79 岁,平均年龄 74.1 岁;30例患者分为 C 组,采用缬沙坦联合络活喜治疗,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9-73岁,平均年龄72.6岁。

三组患者在年龄结构、性别、检查结果都具有无显著性差异(P >0.05),所以上述病例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A 组采用络活喜5mg/d,1 次 /日;B 组缬沙坦80mg/d,1 次 /日;C 组采用联合用药治疗,络活喜为5mg/日,缬沙坦80mg/日,1 次 /日。在治疗期间,对三组老年患者进行随机走访,并强调按时服药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性。在治疗期间,三组患者均按时、按量给药,治疗依从性满意。

1.3检查方法:运用汞柱式血压测量计,测量患者右上臂肱动脉血压。在血压测压前,患者需静坐 10-15分钟,并连续测量3次,中间间隔2分钟,测量后记录患者血压的平均值。

1.4治疗疗效评价标准:参照卫生部《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7]: ①显效:DBP 下降≥ 10mm Hg 血压恢复正常;②有效: DBP 下降未达 10mm Hg,但恢复正常;③无效: 未达上述水平者。

1.5统计学处理:三组数据采用(χ±s)表示,使用 SPSS14.0 软件行 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各组治疗12周后临床疗效比较:根据治疗疗效评价标准,对三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比较,并进行组间 χ2检验。见表 1。

3讨论

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致病原因和发病记录尚不明确,主要原因是老年人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致使体液、内分泌紊乱。药物对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具有很好效果,合理使用降压药可以有效延长高血压患者的寿命。[8]临床数据显示,两种以上降压药物的联合使用,老年患者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单药的疗效。[9]因此,国内外医学界提倡联合药物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缬沙坦具有高度选择性和亲和性,可以有效阻止 Ang Ⅱ与Ang Ⅱ受体之间的结合。[10]同时,国内外相关数据显示,缬沙坦可以抑制通过 AT1 受体对老年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更好地保护老年患者的血管内皮,降低高血压导致的脑梗死的发生率。研究发现络活喜、缬沙坦单一用药、缬沙坦和络活喜联合用药都可以有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其总有效率分为 74.8%、75.6%、91.9%,所以缬沙坦和络活喜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好于单一用药的临床疗效,组建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有效和无副作用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陈永久.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J]. 中国实用医药,2010,(1):150-151

[2]汤中敏,贺平,胡世红. 心理训练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危险的影响 [J].医学综述,2008,(21):107-109

[3]杨娉婷,林玲,袁洪. 心理、行为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J]. 医学综述,2007,(19):1485-1488

[4]王倩, 周娴. 浅谈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J].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7,(12):40

[5]刘欣. 坎地沙坦联合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9,(2):104-106

[6]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J]. 高血压杂志,2000,(1):94-102

[7]吕卓人,黄若文.利喜定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00,11(4):177

[8]龚旬. 络活喜与洛汀新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5):5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