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利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利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利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利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 证券市场 影响

在我国,证券是国家实施产权政策的最主要工具,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是调节、控制货币资本循环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对证券市场的宏观调控,保证证券市场的资金流向和稳定运行,有利于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一、宏观经济政策介绍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严格地说,宏观经济政策是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收入分配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除此以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都属于微观调控,所采取的政策都是微观经济政策。由于宏观经济政策通常是用来调控短期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加之市场经济形式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宏观经济政策需要依据市场经济态势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不能长期化。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有四个方面:

1.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即保持经济的增长的同时,保证其有一个适当的增长速度。因为经济增长受各种资源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过快的经济增长会导致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等。

2.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意味着一方面市场上的失业只有因为摩擦性失业所带来的。另一方面是现阶段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3.物价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指没有通货膨胀,因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物价稳定是指通货膨胀的比例在1%到3%之间,并且每年的通货膨胀率差别都不大。

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即意味着,汇率稳定,外汇储备有所增加,进出口平衡。因为外汇储备在一方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的能力,即其商品的竞争力。

二、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政策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种方面探讨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一)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财政政策的手段

用来调整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通过调整政府购买能力来调整财政政策;第二,通过调整政府的转移支付能力来调整财政政策;第三,通过改变税率来调整财政政策。当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失业率上升,政府应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提高政府采购水平,提高转移支付,降低税收水平,解决经济衰退和失业。当经济增长,而物价水平持续上涨,政府应该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采购的水平,减少转移支付的水平,降低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

2.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财政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紧缩性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当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时,政府财政在确保各种行政和国防开支之余,不会搞大规模的投资。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政府会积极投资于能源,交通,住房和其他建筑相关产业,从而带动水泥,钢铁、机械行业等发展。如果政府发行债券的方式来增加投资,对经济的影响更是深远的。总体而言,财政政策的紧缩将使得经济过热受到控制,股市将减弱,因为它表明未来经济增长将放慢或走向衰退,而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股市会强大的,因为它表明经济增长将加速未来或进入繁荣阶段。

具体来说,财政政策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证券市场造成影响:

(1)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能够提升总需求,降低经营风险,从而使股市上涨,相反,如果由于经济过热遭到抑制,就会降低股票的市场价格。

(2)扩大政府采购,加大政府投资公路,桥梁,港口等非竞争性领域,可直接增加与工业产品的需求,而促使证券价格上涨。减少政府的购买水平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3)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发生变化会使社会的购买力在结构上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影响总需求。提高政府转移支付的水平,可以帮助证券价格上涨;反之,政府转移支付水平下降也会使证券价格下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如增加社会福利开支,为维持农产品价格对农民进行拨款等,就会使有些人提高收入水平,也间接促成了企业的利润增长,因此,有利于证券价格的上升;相反,政府转移支付水平下降就会使证券价格下降

此外,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水平进行调整,会使原来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财政格局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而形成全新的平衡状态,就就在整体和结构上都使证券市场受到影响。

一般来说,如果中央政府将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的水平提升,地方政府将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更多的自和财政资源,直接或间接地支持本地上市公司的发展,从而促进证券价格的上涨。同样,如果一个地方政府得到相对较多的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那么该地区的证券价格的上涨潜力则会更大。

(4)在其它各方面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公司税的变化将会直接使公司的净利润受到影响,从而进一步时公司的积极性和扩充生产规模的能力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公司的发展潜力,故而调整公司税对证券具有较大的影响。

居民的个人实际收入水平直接受个人所得税的影响,进而会影响到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同样,证券交易的成本也会直接受到证券交易税的影响。因此,通常情况下,税率的上升将会遏制证券价格的上涨,相反,税率的下降也会促进证券价格的上涨。

总之,无论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在理论上其传导过程都比较漫长。这种较长的滞后性财政政策决定了它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不像货币政策的影响那样立竿见影,相对缓慢,但十分持久。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财政政策对股市的作用。从长远来看,积极或稳健的财政政策,能确保中国的宏观经济的稳步增长,这对证券市场发展的稳定增长是非常有利的。从短期来看,政府支出增加,以及税收优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同时,将加大资金在股市的供给,有利于股市价格的上涨。相反,它会导致在股市价格下跌。

(二)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货币政策的手段

政府贯彻货币政策的手段主要有三个:

(1)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它要求商业银行收缩贷款和投资,因为银行被迫收获的借款人贷款用来偿还活期存款,银行存款因此而降低,说明此时的货币供应量有所下降。相反,法定准备金率下降货币则扩张。

(2)再贴现政策。提高贴现率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会起到约束的作用,相反,它是有利于信贷扩张,扩大货币供应量的规模。

(3)公开市场操作。为了防止经济衰退,央行将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扩大社会的有效需求。随着经济的不断攀升,而沉重的通胀压力,会使国家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

2.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

(1)当货币的供应量增加时,一方面会促使证券市场的资金增多,另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会促使投资者为了保值继续买进证券,从而极大的推动了证券市场价格的上涨;相反,当货币的供应量降低时,就会使证券市场的价格呈现下降的趋势。

(2)利率证券市场影响

作为宏观经济睛雨表的证券市场,其波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利率是影响证券市场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而言,利率与证券市场表现为逆相关。利率上升,投资证券的价值低于银行存款利率,收益预期下降,折现率增加,从而导致股票价格下跌;利率下降,投资证券的价值高于银行存款利率,收入预期增加,折扣率降低,从而导致股票价格上涨。通常情况下,短期利率影响股票价格也相对明显,市场反应还是比较快的。

在一个完整的利率周期变化范围内,利率变动对股市的影响也与理论分析一致。对一个完整的周期利率分解,我们可以发现,每一次利率变化对股市的影响与理论分析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其原因是利率变动对经济实体的影响不是唯一的,对人们的心理预期也会产生效果。当利率上升时,人们会认为,由于经济的持续升温,并导致央行采取降温措施,从而对上市公司的预期上升的表现更为激烈,因此额外追加投资。

(3)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证券,就会促进证券价格的有效需求增加,从而促进证券市场的价格上扬;反之,央行出售证券,增加证券的供给,就会导致证券价格下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货币政策与证券市场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进行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具有可实践性与巨大的现实意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国家宏观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也是十分复杂的。因此,在进行证券投资时要时刻关注国家出台的宏观经济政策,把握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风险,产生更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刘晖.浅谈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影响[J].现代商业,2012,(26)

利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民币 升值 证券市场 影响

一、 人民币升值的现状与趋势

2013年5月8日,人民币兑美元进入6.3时代。这不是一个重要关口汇率,却造成了一个重要的预期,意味着人民币升值将不可阻挡。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来自于中国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压力。内部因素包括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状况和利率。从1978―2012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超过8%,这34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无疑是世界上最快的,而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一直保持着贸易额的高顺差状态。因此,美国、日本和其他国家一致呼吁人民币升值,从而构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一)对上市公司的业绩造成影响

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改变了中国现有的进口和出口的状态,所以难免会对高度依赖出口的公司的证券基本面和业绩造成较大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尤其是在以美元计价的商品有更加明显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的出口导向型企业有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尽管已经进一步的优化了经济结构,但在出口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的依然主要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都缺少技术含量,而是仍依靠商品的低廉价格取胜,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将使得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优势消失,从而严重影响我国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利润。当然,也有有利的方面,对于我国的进口企业,人民币升值意味着这些进口企业的进口产品的成本将会降低,如:航空和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因为进口飞机、汽油等产品,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利润率,人民币升值对这些行业的总体影响是正面的。此外,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行业还有高科技行业,这是由于高科技产品的关键设备或配件往往来源国外,随着我国人民币的升值,这些上市公司的单位生产成本将显著下降,企业利润将上升。

(二)对证券市场的资金供求造成影响

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刺激了大量的投机性短期资本(俗称“热钱”)涌入我国。由于股票市场具有投资期限短、变现能力强、投资回报高等特点,因此大量流入的投机性短期资本首先冲击我国股票市场,这有利于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增强市场的信心和活跃A股市场,从而推动股票和股票指数单边上扬。随着QFII制度的出台,使得外资进入我国的证券市场变得更加容易了,因此人民币升值的市场预期将使得进入A股市场进行套利的国际热钱变得越来越多,从而提升国内A股市场的国际化估值。此外,人民币升值为中国带来巨大的外汇储备,使央行投放了超额的基础货币,造成国内流动性过剩,从而对股票的价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然而在长期中,大量的热钱流入和热钱“快进快出”的特点,“热钱”可能很快实现利润并迅速退出股市,使得我国证券市场的非理性波动变得更加剧烈,并有可能破坏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同时影响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对我国A股市场的监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人民币升值也是造成股票市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三)汇率波动和证券变动通过利率市场价格相互影响

汇率波动会通过市场利率对证券市场价格产生影响。一国货币的疲软增加了该国货币的投资风险,因此存在着资本流出的压力,作为应对,当局将通过提高利率以平衡外汇市场的供求。同时,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存在贬值预期,当局通常采取高利率政策以打击投机,增加投机的成本。利率上升会导致证券市场下跌。这不仅是因为利率上升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减少企业利润,同时也使得人们更愿意将钱存入银行。相反,一个国家的汇率的坚挺会导致市场利率的下降,而对应着市场利率的下降,股市将会以上升做出回应。1997年在泰国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1997年年初,泰铢兑美元汇率是1美元兑换25泰铢,1998年5月贬值至1:50。泰国政府先是动用外汇储备,抛售美元,以保卫其汇率,后来由于外汇储备不足而不得不放弃了这个计划。接着是调高利率,高利率吸引外资流入现金来进行套利,增加了外汇供给。但是,由于利率的上升提高了了企业的成本,致使股票价格下跌。危机促使外国投资者对企业撤资,加剧了泰铢贬值。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央行上调基准利率。进一步增加利率后,股市不断下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参考文献

[1]雷军.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J].企业家天地,2009(01).

[2]房.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J].商情,2011(46).

[3]王悦.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04).

[4]董雅俐.人民币汇率对证券价格的影响[J].文化论坛,2008(30).

利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风险管理;决策;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

一、证券投资风险的类型

(一)系统风险

1.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股市有的变化,由于市场中的特定条件变化而对证券的价格产生影响。在我国目前的投资环境下,我国证券市场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证券市场内在的和人为的因素两种。前者不可避免,而后者则可以通过相关的分析与措施加以规避或弱化。

证券市场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种财富放大效应,当实际的生产数据进入证券市场时,由于实际的生产数据被资本市场中的定价原则来加以衡量,其产生的财富放大效果是理性所无法避免的。一方面,少量的实物资本一旦进入证券市场,证券的价格很可能发生巨大的波动,而这将直接反映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投资资本的巨大增加或减少上。这样一来,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预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证券市场中的泡沫和风险也由此产生。另一个方面,无论是哪个证券市场都为市场的投机者而不是投资者提供了完整便以生存的环境,虽然财富放大效应不可避免地导致市场中投资者对上市企业的价值预期产生较大误差,但是投机者仍然完全可能以极小的付出获得巨大的投机收益。这种结果也未必是不能预测的,既然投资者享受了证券市场繁荣所带来的收益与好处,也理所应当要承担相应的风险,甚至付出一定的代价。高风险,高收益,这是证券市场永恒不变的运行法则。然而,证券市场的泡沫很可能是周期性存在的,由于证券市场自身客观存在的运行机制,当泡沫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它不可避免地要释放给证券市场,并进入下一个泡沫形成,破灭,形成的循环之中。很多人认为,只要投资者从失败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且在下一次投资中耐心地指导和控制投资的每一个环节,就能避免这一风险。事实上,市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一风险的内在规律,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尽可能地减小、弱化这一风险。

2.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顾名思义,是指市场利率的变化可能导致的证券投资利润变化的一种风险,或者说,一种不确定性。

一方面,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时,投资者在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之间的机会替代成本发生改变,股票价格因为需求的变化而产生上升或下降的变化,这样一来,证券的收益也就发生了变化,就造成了证券投资的不确定性。而利率与证券价格之间的联系可以简单地称之为“反比”的关系,当市场利率上升时,投资者会觉得做其他的投资,如银行储蓄、商业票据等会收益更大,从而减少对证券的投资,即证券的需求量下降,从而,证券价格也就随之下降;相反地,当市场利率下降时,证券对其他投资方式的替代效应增加,投资者纷纷进入证券市场,证券价格也就随着水涨船高。除此之外,市场利率的变化还会对上市公司运营的成本产生影响,当市场利率上升时,企业向银行贷款等的融资成本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扣除成本之后的利润会随之下降,从而企业的股票价格也下降。反之,市场利率下降,股票价格上升。

另一方面,利率风险对证券价格的影响也随证券的类型不同而有大有小。对于固定收益证券及债券来说,利率风险产生的影响较大,因为其票面利率不变,不能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当市场利率上升时,投资者仍旧只能按照之前规定的票面利率领取利息收入,较其他类型的证券投资有“亏损”之意;而市场利率下降时,投资者能获得的利息收入相对较高,有“盈利”之意。由此可见,根据证券种类的不同,市场利率产生的影响有好有坏,然而终究,这种风险因其证券种类的限制而无法避免,因此,选择一种风险可承担的证券也是投资者应该列入考虑的事情。

3.购买力风险

理论上来说,证券投资风险具有看似互相矛盾的特质,即其存在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它的这一特质十分自相矛盾,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它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客观存在的。证券投资风险不能完全被规避,但是完全可以通过技术分析等科学的方法加以控制或者说减小。投资者完全可以通过学习与了解来把握证券投资风险的特性,并通过一系列的投资策略方法,使投资的风险成本进一步降低,从而获得既定条件下的最大投资收益。

要理解风险控制的原则,投资者才有可能降低证券投资的风险并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证券投资中有一种叫对冲基金,其起源于美国,在几十年的演变之后,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模式,这种投资模式充分利用了相关金融衍生产品的金融杠杆效应,能够承担较高的风险、应对较为复杂的金融市场变化。在不断的摸索与总结下,对冲基金已逐渐演变为一种有效追求高投资收益、低投资风险的证券投资模式。投资者在参与证券投资之时,可以适当进行参考与学习。

(二)非系统风险

1.投资风险

证券投资的投资对象主要有两种: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因而,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也就主要是股票投资风险和债券投资风险两种。股票投资主要是指购买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通过持有股票获得股息或卖出股票获得差价来赚取收益。其投资风险主要由上市公司的运营情况、证券市场本身有的不确定性及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带来的风险组成。其中,企业运行情况难以预测,但是可以根据企业公开的财务状况加以分析与推断。除此之外,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也根据投资的对象不同而大小有别。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时,应该综合考量投资对象的管理风格、以往的财务状况及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等因素,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的投资目标,如此,才有可能获得相对稳定的、可预测的报酬。

2.管理风险

证券投资的管理风险,顾名思义,是指进行证券投资的过程中,投资与被投资双方因为管理不善而引发的风险。对于投资者来说,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的变化可能导致投资的心态发生变化,从而引发犹而不决的投资行为,导致错失良机。对于被投资方而言,证券投资的管理风险主要是指对其基金、股票的管理能力的变化造成的证券价格的不稳定性。准确的来说,证券投资的管理风险涉及多个主体,如基金管理人、投资者、人、上市公司(被投资对象)等。在进行证券投资决策时,应该全面地考量与选择。一般而言,风险管理主要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来,要深入了解可以选择的基金管理人的管理水平、风险偏好、以往业绩等因素,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谨慎选择;二来,应该根据投资对象的经营管理周期变化来选择合适的买进卖出时机,争取获得最大投资收益。

3.上市公司经营风险

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是指上市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对其股票价格产生的不确定性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决策管理、技术更新、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流动等,而公司的经营情况将直接影响其股票价格的波动。比如说,公司若经营不善,股票价格很可能会下降。公司的利润若主要用于分配而不是投资运营,公司的经营情况也很可能不能长久维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股东(投资者)的收益也会下降。虽然投资人员可以通过证券投资多元化组合分散非系统性风险,但也可能因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完全而导致投资失败。因此,理论上来说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避免,但是实际操作上并不能完全做到,投资者必须认清楚这一点。

4.申购、赎回价格未知的风险

在交易期内,由于投资者可以随时申购和赎回开放式基金,其价格水平会因为开放式基金的市场需求而随时产生改变,也因此,基金的价格水平也就成为了投资者和基金经理最注重的因素。投资者的申购、赎回行为本就难以预测,而基金的价格水平还不只是受基金的需求状况影响,可以说,没有一种方法能准确预测基金的价格并确定应该申购还是赎回。此外,申购或赎回发生在基金价格变化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对此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管理者都难以预测申购或赎回是否能成交,开放式基金的购买或赎回都遭遇着未知的风险。

5.技术风险

投资双方的技术支持出现任何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基金的价值流失。若计算机、通讯系统、交易网络技术安全系统发现异常情况或信息网络支持发生故障,可以每天发生的基金申购赎回不能操作,按正常时限可以进行登记的系统瘫痪,核算系统无法按照正常的时间显示资产净值,基金的投资交易指令无法及时传输等等,都有可能造成证券交易的风险。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证券投资基金运作过程中的非系统性风险也很普遍,但了解了这些风险发生的原因之后,也能发现,理论上来说,只要处理得当,非系统性风险是可以规避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应当适度重视谨慎操作。

二、证券投资风险管理对策

根据观察与分析,我们认为证券投资风险管理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管理观念的彻底改变。为尽可能地降低投资风险,投资者应当认识到:

(一)法治比人治重要

虽然证券市场有很多组成主体,然而,其本质都是人。也就是说,市场行为最终还是人性的体现,人的品质和性格使得人在市场中采取不同的投资行为。而友谊、亲情等感情因素更加会影响证券市场的操作方式与过程。然而,要想规范证券市场的运营,使其获得长远的发展与完善,就应该尽量克服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证券投资自有其原理、根据所在,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当从科学的投资管理依据出发,而不是单纯的依赖直觉。可以说,证券投资也有其“法”,而显然,在这里,“法治”比“人治”重要。只有更为客观、理智、科学的判断,才可能可预测性地降低投资风险。

(二)流动比获利重要

资本的流动性比收益更重要,这是转向追求利润的经营管理理念的唯一目标。各类证券经营机构,如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也不是追求自己的利润最大化,而是金融企业的性质一一价值本身。而在分散经营的状况下,通过加强投资资本的流动性来降低风险确是提升投资价值的一大途径。因此,证券投资者应当在此基础上把控制、防范和化解摆在首位的风险,再追求效益。

(三)保值比增值重要

投资的目的在于增值,或者说,投资的本质就在于使本身已有的资本实现收益,即传统的“钱生钱”理念。这或许是大多数投资者的认知,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无数因素爆炸性地影响证券交易,证券投资的风险难以预估。综观现在大众之所以普遍冒进地加入证券投资的行列,其中不无这种天真想法的“怂恿”。而在股市纷纷出现“天台见”的现象之时,笔者认为,投资者应该适当转变之前的激进想法,应该适当保守,保值比增值更为重要!

三、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把握市场扩容节奏、正确引导社会游资

努力减小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需要做到科学地把握市场扩容的节奏。证券市场加快扩容是时代的趋势,在限制资本的条件下,如果扩容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不堪承受的后果。当然资本扩张和股市泡沫应该是双向的行为,即,一方面是市场扩张的形势,另一方面,应该是人的资本扩张的趋势。将这两者的增长进行科学的有机结合,可以保证中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热钱”的趋势的监测。社会资本证券市场的双重性,一方面,“热钱”有证券市场的激活功能,能活跃市场、激绪;而另一方面,“热钱”又具有极大的市场影响力和破坏性。要加强对“热钱”的监控,及时诊断情况,并进行必要的引导和防范,才能减少其破坏性效果,从而把握整个市场风险的走向。

利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证券市场;结构;风险

一、我国证券市场结构分析

证券市场的结构是指证券市场的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量比关系。按品种分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衍生产品市场;按交易场所结构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就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 市场结构层次存在缺陷

成熟的证券市场通常是由发行市场、交易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构成的多层次结构体系。这种多层次结构为投资者提供了不同回报和承担不同风险以及利用股票期权与股票现货等进行组合投资的机会。但这种多层次结构却使我国证券市场的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无法发挥风险转移等功能。

2 证券市场过度投机气氛严重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以中小散户为主要市场投资者,散户与机构投资者并存的初创阶段。由于个人投资者缺乏对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倾向于短线投机操作,使价格波动过大、市场起伏剧烈,这样本来就不稳定的证券市场进入混沌状态。

3 我国上市公司质量普遍太差,没有投资价值

我国证券市场现有的上市公司中有70%左右为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不灵活,社会负担又比较重,所以资产质量不够理想,因而上市公司的质量普遍欠佳。

4 我国上市公司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的分配情况:一是部分经营状况欠佳甚至现金流为零的上市公司也派现;二是不少公司虽然有派现,但是每股派现金额很少;三是很多公司在派现的同时推出配股和增发方案,部分公司的大股东享受了派现带来的利益,却在再融资时选择放弃或以固定资产折价入股。以此作为背景,上市公司的高派现分红方案所隐含的信息复杂,并不被一致看好,有的甚至还引起了股价的下跌。

二、证券市场风险分析

证券市场风险本质上是风险因素、风险事件、风险结果递进联系而呈现的可能性。风险因素是风险结果发生的必要条件,而风险事件则是它的充分条件。学者们一般将证券市场风险因素分为系统性风险因素与非系统性风险因素。系统性风险因素是指由政治、经济等因素造成的,对市场整体产生影响的风险因素。非系统性风险因素是指由于某种因素的变动而对证券市场上某一企业或某一行业的证券带来收益波动的可能性因素。这种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上市公司本身,具体包括公司财务风险因素、企业的经营风险因素、违约风险因素、流通风险因素和偶然事件风险因素。一种非正常非合理变异了的风险因素在时间上的累积或多种变异了的风险因素聚集必将产生风险事件。

证券市场是一个涉及筹资者、证券商、证券专业服务机构、证券交易所、投资者等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复杂系统,而且系统内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筹资者通过证券商向投资者筹集资金,也可以在证券市场上通过实施配股方案筹集资金。投资者可以在一级市场上从证券商手中买人股票、债券,也可以直接进入二级市场买卖,以获取红利。证券商是连接筹资者和投资人的桥梁和纽带,证券商作为机构投资者又可直接进入市场进行操作。因此,筹资者、投资者、证券商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和操纵者,任一主体行为的不规范,都会引发风险事故,同时,证券市场系统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对系统产生很大影响。所以,证券市场风险的形成原因有来自系统内部的也有来自系统外部,它是系统内部和系统外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如何规避市场风险

利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范文第5篇

外汇市场是一个全球性的用以货币买卖和证券金融环境,外汇市场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它在金融投资领域起步较晚但是由于自身的特点,已经有较大的规模,为投资人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证券市场则是证券、股票、商品期货等的产生、发放与买卖的场所,同时证券也是多种经济权益凭证的统称。证券市场的出现是市场经济进步到一定时期内的产物,目的是解决资金的供求冲突以及资金流动问题的市场。证券市场分为股票、债券以及基金三大市场,证券市场的基础职能是融资与投资,为市场进行价格制定和资源的有效分配。

二、外汇市场和证券市场价钱变化的传播体系

第一,利率作为枢纽,从原理以及实际都表现了证券市场的利率的变化有极大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变动与市场利率的变动是相反的。在敞开的经济中,汇率和利率的变化的联系也十分密切,而且两者之间的变化也是呈反向的,所以利率作为枢纽的情况下,外汇市场与证券市场价钱之间产生了连带效果。特别是在一些具有高度市场化的国家和区域,它们汇率的变化会随着国际套利资本的变动而提升自己的利率程度,由于本币的坚挺性不高会导致本币在投资过程中有较大的危机,而且造成资本的流失,此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本币的利率,保证外汇市场的钱币供需关系回归正常水平。假设一个国家的钱币受到投机性的打击,该国会通过提高利率,从而对证券市场产生打击。在经济危机中,投机者对股票市场、期货与现货市场等操作,会提升证券市场的变动效应。证券市场的价钱变化是依赖于利率中介对外汇市场的作用,经过资产的联合效果。如果本币、外币资本与本币证券为三种可供使用的资产,这三种资产的的价钱由其需求情况所决定,即外币资本的价钱、本币证券的价钱以及市场的利率。本币证券的市场需要会降低对汇率变化产生影响主要是由于外币证券的需要量降低或者增多所带来的汇率的降低与增多,利率的变化所带来的资本变化也会对外币资本的需要量产生影响,从而对汇率产生影响。这也证明了在1997年在泰国经济危机之前股票市场的抛售行为引起本币汇率降低的因素。第二,投资者的预测以及市场状况为中介。多次经济危机尤其是亚洲的经济危机证明,投资者的预测以及市场状况导致的市场变化是外汇市场与证券市场互相作用的关键传播体制。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普及运用,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价钱变化的速率和准确度,各种各样的金融市场已处在一个互相联系的系统中,在这个系统中,市场会因投资人的心理的变化而受到影响。此外,我国的金融行业越来越与国际和市场趋于一致,投资人可以快速运用较低的资金投入安排他们的金融资本。所以市场的变化对投资人造成的心理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市场产生影响。在一些刚兴起市场国家,因为信息保护机制的不完整,预测的影响就会更加显著。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投资人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行为,这能扩大市场价格变动,从而导致市场有更大的变动,引起经济危机。第三,钱币的提供量为中介。由于汇率的变化,国家为使汇率处于平稳状态,然后对外汇的储量进行一定的调动,对钱币的提供量产生影响。如果本币进行升值或者在升值时有压力的影响时,国家就会通过抛售本币同时购买社会省商务外汇,以此?淼髡?外汇的储量,这样能引起通货膨胀,从而造成股票市场的泡沫经济。由此可知,货币的提供量可以影响外汇市场的变化,从而对证券市场的价格产生影响。如果资本具有较高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证券价格的变动会使投资人对其资产进行调整,引起资金的的流动,从而改变货币的提供量,以及资本在各类货币中的移动对外汇的供需和汇率的变动。第四,以贸易的余额为媒介。汇率的变化会影响本国外贸或者进口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贸易的余额变动。这种变动会对外贸和进口公司的利润以及资金投入产生影响,从而带来证券市场的变化。进口公司会因本币的升值提升收益,以及公司股价的上涨,出口公司会因此受到阻碍,使债券的价格下跌,证券市场的变动造成收益的变化,从而对市场利率产生影响,物价也会受到牵连,从而对出口商的价格竞争力产生作用,体现出贸易余额的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三、外汇市场与证券市场的联系与影响

要实现外汇市场与证券市场价格变动的相互影响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中间媒介的作用能够完整的发挥。第二,国际的资金流动处于正常水平。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与其他发展中的国家一致,建立了两个现代经济的关键市场:股票与外汇,而且都得到了较快速的发展,随着中国外汇的不断开放,两个市场依然没有形成紧密的联系,原因在于:一是不合理的股票价格产生制度,信息量不足,以致不能表现大众对上市公司效益的的危机的预测。股票市场存在的意义是创建将储存资本转变为投资的途径,还有另外一条途径是银行贷款,这可以高效解决银行的资金配置不足等问题。人为的切割股份以保障上市公司的公有制本质。这种状况下,少部分的股票在进行交易中形成价格,所以股票的价格不能实际的体现股东资产的实质价值以及不能暴露公司资本的危机。二是汇率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外汇的需要,外汇的贬值与升值也无法体现出公司利润的危机,这都将使国家进行担任。从1996年人民币实现了在特定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但是近些年来,汇率所表现出来的是管理大于浮动。由政府主观的外汇市场反复多次的进行计划安排,导致市场的供需竞价形成汇率的制度犹如虚设。在这种制度下,不管是国家公开的标准汇率还是特定银行的挂牌汇率,都只是银行一方制定的汇率,并非经常项目下的外汇需要,故不能真实地反映再次项目下的外汇需要。特别是汇率的形成只在银行或者相同行业下形成,所以就容易成为官方标准,且由其控制。故我国当前的汇率还不属于市场汇率,因为其变动性不高,而且不能表现出上市公司资产风险,由此汇率与股票价格之间的间接关系就消除了。第三,人民币与证券市场的价钱变动不能完整的传播。就目前的情形,人民币与证券市场的价钱变动的传播依赖于以下几种方式:一是贸易余额,这是人民币与证券市场的价钱变化的首要方式,我国经济的敞开度对擦有极大的影响,人民币可以实现自由兑换在特定的项目下,促使中国的经济处于国际水平的竞争标准,这对贸易自由化以及生产的国际化有重要意义,但是资本的流动性不强,贸易余额才可以在汇率与股票价格变动互相作用中有重要用途。二是货币的提供量是另外一条途径,也是次要因素,我国当前的股票市场分为两部分,这对于外国投资者对国内证券进行投资还比较困难,但在2012年我国引进的QFII制度已经开始应用在实践中。此外,公开市场的的不成熟也在一定范围内对钱币的提供量在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间产生影响。

利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范文第6篇

简述财政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一,纯粹的市场经济,这种模式下,一切商业活动,一切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但如果存在市场不灵,比如垄断、倾销、金融危机等情况,市场的灵活性就会失去效益。

二,计划经济。这种模式一个国家所有的需求和供给都由政府来决定,并按份额分配。缺陷是指令太多,经济难以创造效率。

三,混合经济模式。就以市场经济为主,当市场出现不灵的情况下,政府通过改变政策来调控经济的变化。

财政政策对股市有哪些影响?

1、财政政策,主要就是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收入上,大部分来源于税收,加上少量的自营项目。支出,主要是对各行业的投资,对有潜力项目的开发,公共设施的建设(修路、建学校等),社会保障的转移支付等。

当价格水平上涨过快,增加税收可以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一定的CPI。这对股市而言就是利空,税收增多,人们的可支配性收入就减少了,从而投资于股市的资金就减少。反之减税,则是利好。

而政府的支出上,支出越大,代表某个项目、行业获的资金越多,这是促进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对股市而言,大资金主力也就有了方向,对股市是利好。反之,支出减少是利空。

政府支出和收入之间如果出现差额,会对国债产声影响。当出现赤字,也就是支出大于收入,政府就发国债来平衡资产负债表。这时候国债就会上升。反之,有盈余,会下降。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影响利率、货币供应量、汇率。

当经济出现相对衰退时,或物价大幅下跌时,利润降低,企业生产较少的产品,从而投资减少,国内产出降低。这时降低利率,可以使企业贷款后的还贷压力减小;人们买房积极;利率降低,汇率也降低,净出口也会增多。国内投资增多,从而使刺激经济高速发展,对股市是较大的利好。

如利率上升,汇率也上升,是政府觉得经济过热,短期的紧缩措施,对股市是利空。但在国际市场上,本国 利率上升,那其他国家的货币相对贬值,就会有很多国际热钱投入中国,往往金融地产受益,但这样就会不断产生较大的泡沫,泡沫越大,引发的风险就越大。

宏观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分析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证券市场历来被看作“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宏观经济的走向决定了证券市场的长期趋势。只有把握好宏观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才能较为准确的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判断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宏观经济状况良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表现会比较优良,股价也相应有上涨的动力。

为了把握国内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投资者有必要对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运行变量给予关注。

A.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或地区)经济总体状况的综合反映,是衡量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通常而言,持续、稳定、快速的GDP增长表明经济总体发展良好,上市公司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优良的经营业绩;如果GDP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宏观经济处于低迷状态,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也难以有好的表现。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增长,2006年GDP同比增长10.7%;07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1.1%。近一两年来,上市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正是处于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工业企业效益整体提升大背景下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上市公司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B.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持续普遍上涨。通常,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被用作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温和的、稳定的通货膨胀对上市公司的股价影响较小;如果通货膨胀在一定的可容忍范围内持续,且经济处于景气阶段,产量和就业都持续增长,那么股价也将持续上升;严重的通货膨胀则很危险,经济将被严重扭曲,货币加速贬值,企业经营将受到严重打击。除了经济影响,通货膨胀还可能影响投资者的心理和预期,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CPI也往往作为政府动用货币政策工具的重要观测指标,今年以来我国CPI高位运行,因此在每月CPI数据公布前后,市场也普遍预期政府将会采取加息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引发了股市波动。

C.利率

利率对于上市公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利率是资金借贷成本的反映,利率变动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投资水平和消费水平,间接地也影响到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利率上升,公司的借贷成本增加,对经营业绩通常会有负面影响。第二,在评估上市公司价值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是采用利率作为折现因子对其未来现金流进行折现,利率发生变动,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利率上升,未来现金流现值下降,股票价格也会发生下跌。

D.汇率

通常,汇率变动会影响一国进出口产品的价格。当本币贬值时,出口商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以外币表示的价格就会降低,有利于促进本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因此本币贬值时出口导向型的公司经营趋势向好;进口商品以本币表示的价格将会上升,本国进口趋于减少,成本对汇率敏感的企业将会受到负面影响。当本币升值,出口商品和服务以外币表示的价格上升,国际竞争力相应降低,一国的出口会受到负面影响;进口商品相对便宜,较多采用进口原材料进行生产的企业成本降低,盈利水平提升。

目前,人民币正处于渐进的升值进程中,出口导向型公司特别是议价能力弱的公司盈利前景趋于黯淡,亟待产业升级,提高利润率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需要进口原材料或者部分生产部件的企业,因其生产成本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受益;国内的投资品行业能够享受升值收益也会受到资金的追捧。人民币小幅升值,房地产、金融、航空等行业将直接受益,而对纺织服装、家电、化工等传统出口导向型行业而言则带来负面影响。

看了“简述财政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的人还看了:

1.财政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2.2016年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3.2016年财政政策对股市有哪些影响

4.财政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5.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利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范文第7篇

关键词:汇率;利差;国际证券资本流动;“蒙代尔三角关系”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2-0009-07

一、引论

蒙代尔等人(Fleming,1962;Mundell,1963)基于建设的IS-LM-BP模型(也称 Fleming-Mundell 模型)认为,在利率、资本流动和汇率之间存在所谓的三角关系,其实质是汇率变动、资本自由流动和弱势货币的货币政策(利率调整)独立性之间的对应关系,即自主的国内货币政策、 资本的自由流动和稳定的汇率这三者不可能同时实现。IS-LM-BP模型中的“资本”,包括所有形式的资本。然而,实际上最符合该模型推理逻辑的“资本”只有银行资金。这是因为,只有银行资金流动和利差、 汇率的影响关系模式最符合模型逻辑:(1)货币利率变动会立即引发银行借贷利率迅速同步、同向变动;(2)本外体利差(即同一货币的境内外利差)再影响银行借贷资金跨境流动,本体减外体利差对朝向本体流动的银行信贷资金规模的弹性影响为正;(3) 银行信贷资金跨境流动影响汇率,流向本体存贷资金规模对表征本体币值的汇率的影响弹性为正。至于证券资本,由于证券二级市场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广泛, 并且在二级市场收益率和货币利率的交互影响之间还存在时滞,证券二级市场收益率之差和货币利差二者的变动不会完全同步(时)、 同向,因此至少对某些时期长度的数据而言,可能不会和上述“蒙代尔三角关系”相符合。

就 “货币利差资本收益率之差资本流动汇率”整个大逻辑流程(流程O)而言,实际上包含了两个应该相区分的逻辑链条:(1)逻辑链条I:货币利差借贷利差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汇率;(2)逻辑链条II: 货币利差证券资本二级市场收益率之差证券资本流动汇率。其中“逻辑链条I”符合“蒙代尔三角关系”,人们对此也基本能够形成共识,因此我们将银行资本跨境流动的相关模式作为研究的参照和基础。继而,由于“逻辑链条II”可能不符合“蒙代尔三角关系”的标准理论逻辑,由链条I和链条II叠合成的流程O的影响关系也会和理论上的“蒙代尔三角关系”有所出入。

自从 Fleming-Mundell 模型提出之后,有一些研究者从理论论证和经验证据等方面对这种对应关系提出了质疑, 以下择典型者说明。(1)Svensson (1992)通过在利率模型中引入汇率预期和风险溢价因素论证指出, 非常窄的固定汇率波动区间能够为利率留出很大的政策调节空间。(2)Stochman和 Ohanian(1993)通过区分价格刚性、价格弹性部门认为,固定汇率下调整货币利率,有可能在价格弹性部门产生短期超调现象, 从而能影响到实际利率和经济运行。(3)Hausmann,Panizz and Stein(1999)对1960~1968年间11国数据研究发现, 不同汇率制度下, 各国对美元利率的反应差异性不是很大。(4)Frankel等人(1999,2000,2002)的一系列经验研究揭示, 汇率制度和利率独立性之间不存在永久性对应关系;浮动汇率短期可能增加利率调整的独立性,但只有大国才能受益于独立货币政策; 各国货币政策从长期看都不是独立的;除了汇率因素外,金融和经济一体化程度、 外部冲击等因素也影响利率独立性。(5)Fratzscher(2002)研究发现,对新兴开放经济和欧元区经济而言, 在汇率浮动和独立货币政策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

目前,人们已经就“蒙代尔三角关系”的不完全成立,寻找到了某些经验证据,不过,相关理论论证和机制揭示仍显得相对薄弱。 特别还没有谁从区分银行信贷资金、证券资本流动的角度,对证券资本收益率和货币利率之间变动的可能不同步、不同向,对这种不同步、不同向可能影响“蒙代尔三角关系”的理论机制和经验证据做出过全面阐述。 本文要利用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的日本历史数据,尝试探讨这一问题。对其境内境外利差、证券资本流动、汇率的链条式互动影响,首先做以下初步认识:

1. 利差影响证券资本国际流动。若证券资本二级市场收益率与货币利率高度同步、同向变动,则利差对证券资本国际流动的影响方向与对银行信贷资金的影响相一致。不过,在实际经济运行中,二者多数时候存在时滞, 有时时滞长度恰好与数据时期属性相当, 此时影响弹性方向会与对银行信贷资金流动的影响恰好相反。基于行文方便,我们将前一种影响模式称为“同于银行资金影响模式”,将后一种影响模式称为“异于银行资金影响模式”。当然,实际情况也可能介于完全相同和完全相反之间。

2. 证券资本国际流动与汇率的互动。(1)证券资本跨境流动影响汇率。与其他形式资本流动相一致,流入本体的证券资本规模应该对本币币值发生正弹性影响,但这种关系是否在数据上获得表现,还取决于汇率受其他因素(如贸易盈余)影响的程度。(2)汇率可能通过货币购买力变化影响证券资本国际流动。

3. 利差与汇率的互动。(1)利差影响汇率。“蒙代尔三角关系” 认为本外币利差对本币币值发生正弹性影响。 如考虑到“利差银行借贷资金国际流动”、“利差证券资本国际流动”的影响弹性方向可能不相一致,并导致相互效应抵消;利差影响汇率的模式可能会与“蒙代尔三角关系”表现出不相符合。(2)汇率影响利差。基于关联货币当局的不同政策考虑,不同时期汇率对利差的作用方式将不相同。

本文拟选择1980~2004年间日美汇率、日美利差、日本国际证券资本流入流出的年度序列数据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全面揭示“利差-证券资本流动-汇率”三角关系是否与 Fleming-Mundell 模型相符。基本研究方法为OLS方程计量和参数检验和散点图观察。关于所使用数据,特做以下说明:(1)为利于得到正弹性计量方程,同时使用“美元/日元”(e=,表征美元币值)、“100日元/美元(E=100 ,表征日元币值)”两种汇率数据和“美元利率-日元利率(IDUJ)”、“日元利率-美元利率(IDJU)”两种利差数据。(2)为避免资本流入、流出额中引入汇率线性因子,除个别方程外,所有资本流入额选用当期以美元计价数据,所有资本流出额选用当期以日元计价数据。(3)S-in、B-in、S&B-in分别表示股权、债权、全部证券资本流入额;S-out、B-out、S&B-out分别表示股权、债权、全部证券资本流出额。(4)数据来源:汇率数据来自于Pacific Exchange Service;各种证券资本额数据来源于各年《日本统计年鉴》;利率数据来自于United Nations。

二、利差对国际证券资本流动的影响

(一) 异于银行资金影响模式的影响

关于利差对国际证券资本流动额产生异于银行资金影响模式的影响,经过反复样本搜索,发现股票证券资本流动规模 (S类变量)、 债券资本流动规模(B类变量)和全部证券资本流动规模(S&B类变量)的计量方程和检验参数都相类似, 且S&B类变量计量和检验效果相对较S、 B类变量更好(本文以下各系列计量方程情况类似, 一般均选取计量效果较好的方程,并不再另做说明)。以下列举如(2.1)~(2.6)所示共6个检验效果较好的方程。如表1所示这6个计量方程的检验参数。图1为其中解释程度超过50%的(2.1)、(2.4)、(2.6)的应变量实际值与自变量拟合值的对照图示。

S&B-outt =110358.5+13022.0 IDJUt-1

+12338.8 IDJUt(2.1)

S&B-outt =206750.4+26094.6 IDJUt (2.2)

S&B-int =-139.6+29.59 IDUJ t-1 (2.3)

S&B-int =-99+0.57 S&B-in t-1+24.06 IDUJ t-1

(2.4)

S&B-in t =104.6+98.80 IDUJ t (2.5)

S&B-in t =-59669.93+0.42 S&B-out (t-5)

+0.73 S&B-out (t -4) +9628.88 IDUJ t (2.6)

1980~2003年间,利差对证券资本流出的“异于银行资金模式” 的影响发生在1980~1986年间和1995~2003年间;利差对证券资本流入的“异于银行资金模式” 的影响在1985~2004年间全部表现为一种常态。在适当加入诸如以前时期的证券资本流入、流出额用作联合自变量的情况下, 解释程度和检验效果都将会明显改善。 样本中在1985~2003年间的计量方程(2.6)表明,前第4、5年证券资本流出总额和利差能够对当年证券资本流入做出较好解释。

(二)同于银行资金影响模式的影响

基于样本计量发现, 利差在1984~1993年间对证券资本流入, 在1985~1995年间对证券资本流出的影响既在弹性符号上“同于银行资金影响模式”,同时方程统计检验效果也较好。 关于所有检验效果较好样本的计量与检验参数展现从略。关于S&B-in t 、S&B-out t 应变量,R 2 adj最大的样本所对应的回归方程的计量和检验参数如表2所示。方程(2.7)、(2.8)的拟合值和实际值对照关系如图2所示。

(三)结合经济背景对不同时期表现出的不同影响模式的解释

仅在1985~1995前后利差才分别对证券资本流入额、流出额表现出“同于银行资金模式”影响。且先作用到证券资本流入额,后作用到证券资本流出额。

首先应注意:(1)1980~2003年间大部分年份IDUJ t >0,即美国货币利率更高。(2)美国金融市场成熟和开放时间较日本更早, 程度较日本更高。(3)通常美国货币政策利率调整比日本更频繁, 对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运行的影响也更大。(4)日本证券资本流出较证券资本流入更具有先导性、主动性,如计量方程(2.6)也说明了这一点。而通常就流出额所受影响而言,相比日本,来自美国货币政策操作和金融市场行情的影响更直接和强烈。 综上各因素,通常情况下, 相比日本利率调整和证券市场行情变动, 美国利率调整和证券价格变动对日本证券流动的影响具有关键性和主导性。同时,美国证券市场特点是:证券二级市场发达;证券市场行情是美联储调整短期利率的重要依据之一;大部分时候,都是证券二级市场收益率在先,短期利率在后,二者平均时滞长度恰好在1年左右。这意味着,当美国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升高时, 其证券二级市场价格已经越过高位,不再具有投机价值,证券持有者选择通过流动性国别转换回投日本证券意愿增强;IDUJ t 于是对S&B-in t 发生正弹性影响――方向和银行信贷资金所受影响恰好相反。

然而,1985~1995年间的过程机制却有所不同。此间日本的货币政策经历:(1)1986年1月至1987年2月, 日本央行连续5次将贴现率从5 %降低到2.5 %;市场降息预期提早了1年多。(2)1987年2月至1989年5月,为抑制日元升值,日本央行将利率维持在低水平。但日元在1985~1988年间连续升值幅度仍接近1倍,日元低利率却导致国内资产价格泡沫在1989年左右达到高峰。(3)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 日本央行连续5次将贴现率从2.5 %上调到6 %,这导致“泡沫”破裂和经济紧缩。(4)1991年7月至1995年,因发生经济萧条, 日本央行分9次将贴现率下调到0.5%的超低水平。总体上看,1985~1995年间日本利率调整频繁,每一轮都是“从底到顶”、“从顶到底”的大幅往复变化。且利高随即导致证券市场走低,利低随即伴随证券市场价高。这使得:(1)日本――并非通常所认为的美国――货币政策操作和证券市场行情变化成为影响日本证券资本国际流动的主导因素。(2) 日本短期利率变动之后,强烈、迅速(几乎是同时)带动证券资本二级收益率在后的同向变动。 这种同向性使得证券资本国际流动所受影响弹性模式与银行资金相同。 而日本市场的主导性也解释了相比流出额、流入额所受影响更早,(表现在R 2 adj的)程度更为强烈。

三、汇率与国际证券资本流动的互动

(一)1980~2003年间:汇率与证券资本流出流入额增长的同步

就1981~2003年间各证券资本年度流动量的一阶差分量?荪S-in t 、?荪B-in t 、?荪S&B-in t 、?荪S-out t 、?荪B-out t 、?荪S&B-out t 和美日汇率一阶差分量?荪e t 进行ADF检验,所得统计检验量(分别为-3.1、-6.5、-6.1、-5.0、-5.0、-5.4、-3.2)均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MacKinnon临界值-3.0,我们将这些差分变量视作不含单位根的平稳序列。如表3所示,为各证券资本流动额一阶差分量和?荪e进行时滞长度为1年的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

基于检验认为,在1年时滞上,汇率和所有证券资本流动变量存在因果影响关系的可能性较小。我们就1981~2003年间“E t 解释ln(S&B-out t )”开展计量(方程参数从略),以“E t 解释ln(S&B-out t )”的R 2 adj最大,但也只有28.3%。因此,所有E和证券资本流动额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应该解释为同步关系,而不是因果影响关系。同步的机制基础是:汇率上升和证券资本流出增加都是日本贸易盈余的结果。如图3分别用E t ×10与ln(S&B-out t )相对照、E t ×10与ln(S-in t +300)相对照展现1980~2003年间日美汇率E升值与证券资本流出总额、流入总额增长的同步关系。

(二)1985~1996年间:证券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

基于搜索阶段性样本进行计量发现,在1986~1995年前后,证券资本流入、流出对汇率的影响关系应该用“证券资本流动影响汇率币值”的理论模式来解释。如表4所示,就1986~1996年样本S&B-in t影响日元币值E t ,1987~1994年样本S&B-out t-1影响e t 开展回归所得方程的计量和检验参数。如图4所示,为相应时期按照(3.1)、(3.2)两个计量方程计算的应变量拟合值与实际值的对照图示。

(三) 汇率与国际证券资本流动互动关系的总结与解释

1980~2003年间证券资本流出、 流入和本币币值之间存在程度不大的同步, 原因为日本长期性的贸易盈余与资本输出。 这值得做更深入、 精确的检验。同时,仅在1986~1996年前后,证券资本流动和汇率之间表现出的影响关系,和IS-LM-BP模型――在推证“蒙代尔三角关系”时所认为金融资本流动对汇率影响的一般模式相符合。显然,任何时候银行信贷资金、证券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都持续存在,二者弹性方向相同。同时,不同时期货币利差对银行信贷资金影响的弹性方向既定不变;然而,如上所揭示, 货币利差影响证券资本流动的弹性方向仅在1984~1994年和1985~1995年间才表现出和银行信贷资金相同。因此,就“货币利差银行信贷资金国际流动汇率变动”、“货币利差证券资本国际流动汇率变动”两个影响链条的最终效应而言,也只有在1985~1995年前后才能在弹性方向上形成相互强化的合力(类似于共振),这使得此间证券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能在计量方程上获得较大解释程度的显现。至于在其他时期,这两个影响链条对汇率的影响效应恰好相反并相互抵消, 抵消效应使得证券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在年度序列数据上根本体现不出来。

四、关于利差与汇率互为因果关系的检验和描述

(一)相互因果关系的检验

1981~2004年间日本本币汇率和美日利差的一阶差分量?荪E t 、?荪IDUJ t 的ADF统计检验量分别为 -4.0、-5.7,均小于1%显著性水平下的MacKinnon临界值-3.8,因此,将此二差分变量序列视作为不含单位根的平稳序列。如表5所示,取时滞长度为1年,就?荪E、?荪IDUJ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所得结果。检验显示拒绝上年汇率为本年利差、上年利差为本年汇率的Granger原因的可能性均较低。下面,我们力图通过不同时期样本下E、IDUJ互做自变量的OLS拟合方程展现上述因果关系,并观察因果关系的时期差异。

(二) 利差影响汇率关系的描述

如表6所示, 取不同样本期, 以上年日美利差IDJU为单一自变量, 以当年日元币值汇率E为应变量回归得到的计量方程和检验参数。 上期利差影响汇率的关系仅在1986~1994和1995~2004年间得到体现,但R2adj仅分别为12.5%、12.2%;影响弹性方向符合预想理论逻辑。结合以上分析:之所以在1986~1994年间利差影响汇率解释程度最高,原因在于“货币利差银行信贷资金国际流动汇率变动”、“货币利差证券资本国际流动汇率变动”两个影响链条发生同方向的共促影响效应。

如表7所示,为表6中3个方程再加入上期日元币值汇率Et-1用作自变量之后的双自变量回归方程。在双自变量情形下, 上期利差影响本期汇率的弹性系数都基本能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就分阶段样本期回归而言, 仍以1986~1994年间解释程度最高,达79%。同时,就体现在三个先后样本期上的利差影响汇率的弹性绝对值而言, 从0.008持续增加到0.030。这可能是因为日本金融市场的持续自由化, 特别是与在1996年以后全球推进以解除管制为主要内容的“金融大爆炸”相关联。

(三) 汇率影响利差关系的描述

如表8所示,取不同样本期,以Et-1为单一自变量,以IDUJt为应变量进行回归得到的计量方程和检验参数。 上期汇率影响利差的关系仅在1987~1997年间具有29.6%的解释程度,其中1991~1996年间R2adj能达到97.6%。1987~1997年间之所以明显表现出这种关系, 反映出此间日本货币政策当局试图通过利率调整去实现汇率目标, 而这种政策意图在1991~1996年间表现得尤为明显。

如表9所示,在表8的4个方程中再加入上期美日利差IDUJt-1做自变量得到双自变量回归方程。计量和检验参数再次印证,确实仅仅在1987~1997年间上期汇率明显影响到本期利差变化。

五、结论与启示

(一)境内外利差、汇率与证券资本国际流动的影响关系

1. 利差对证券资本国际流动的影响。日本在1984~1994年利差对证券资本流入、1985~1995年利差对证券资本流出的影响表现出“同于银行资金模式”。其余样本期利差对证券资本流动的影响均“异于银行资金模式”。起主导影响国别市场的货币利率和证券资本二级市场收益率之间的步调关系是决定利差影响证券资本流动弹性模式的关键因素。

2. 汇率与证券资本国际流动。日本在1981~2003年间汇率升值和所有证券资本流动规模指标的增长都存在程度不大的同步关系。1986~1996年本期证券资本流入总额对本期汇率、1987~1994年上期证券资本流出总额对本期汇率, 表现出符合预想理论逻辑的影响, 原因在于此间两个平行影响关系链条“利差银行信贷资金、证券资本国际流动汇率变动”在效应上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抵消。

3.利差与汇率的相互影响:(1) 日本在1981~2004年间, 在不同阶段, 不管利差影响证券资本的国际流动是否“同于银行资金模式”,在加入上期应变量用作辅助自变量的情况下, 利差和汇率在上下期之间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关系。(2)上期利差影响本期汇率的关系在1986~1994年间解释程度最大,但也仅为12.5%,其原因仍是此间平行影响关系链条“利差银行存贷资金(证券资本国际流动)汇率变动”的共同影响效应。(3)上期汇率影响本期利差仅在1987~1997年间得到表现。 主要原因是此间日本货币政策当局试图通过利率调整去实现汇率目标, 其中在1991~1996年间这种意图最为明显。

(二)日本经验分析的理论意义

日本经验表明,作为“利差资本国际流动汇率变动”的一个环节,在年度时期长度上,证券资本流动与货币利差、 与汇率的互动关系通常并不符合“蒙代尔三角关系”的预想逻辑,甚至会恰好相反。不过, 尽管证券资本流动通常一定程度能够抵消基于银行资金流动的“蒙代尔三角关系”,但至少就日本过程而言,也没有完全消除,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 为“蒙代尔三角关系”的不(完全)成立提供了一个新的、可经检验的解释思路。

2. 表明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区分不同形式资本的重要性。改变过去受凯恩斯《通论》影响,宏观经济分析中简单地用银行借贷资本、 债券资本替代所有资本,开展理论模式建设和过程机制分析的倾向。日本经验过程的深入分析表明, 证券资本收益率与货币利率二者之间变动的不同向、不同步,有可能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3. 可能为其他“蒙代尔三角关系”不(完全)成立的经验素材提供更恰当的原因解释。 就以往学者们就此所提供的诸多经验证据和素材而言, 可能也应包含有证券资本流动的影响, 尽管最终下这种结论还要对关联证券资本流动进行严格的检验和分析。

(三)日本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及启示

1. 应尽早、尽大容量地培育和开放国内证券市场。作为贸易盈余型经济,国际化、大容量的国内证券资本市场能为流出资本提供回流通道和流动性国际转换场所。特别是容量较大的国内证券市场,既能缓冲利差变动对汇率的冲击, 也能舒解汇率变动所带来的利率调整压力, 从而有利于提升本国货币政策独立性。

2. 将适应国内宏观运行需要作为本币利率调整的首要依据。1991~1996年间汇率作为日本利率调整因素的解释程度达97%, 但利差影响汇率的解释程度在1986~1994年间最高(也仅达到12.5%),而日本此间调整利率却在国内付出“经济泡沫”破裂的沉重代价。因此,作为贸易盈余和非强势货币经济,既不能让本国利率调整受到汇率变动的牵制, 更不应以调控汇率为目标而调整利率。

参考文献:

[1]Fleming, J.M. . Domestic financial policies under fixed and under floating exchange rates[J]. IMF Staff Papers, 1962, 9: 369 - 379.

[2]Mnndell,R. .Capital Mo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Policy under Fixed and Flexible Exchange Rates[J].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1963, 29: 475-485.

[3]Svensson, L.E. Why exchange rate bands? Monetary independence in spite of fixed exchange rates[A]. NBER working paper[C], 1992,No. 4209.

[4]Stochman,A. C., and L. E. Ohanian. Short-run independence of monetary policy under pegged exchange rates and interest rates[A]. NBER working paper[C]. 1993,No. 4517.

[5]Hausmann, R., U. Panizz and E. Stein. Why do countries float the way they float[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1,66(2):387-414.

[6]Frankel, J.A.. No single currency regime is right for all countries or at all times [A]. NBER working paper[C], 1999, No. 7338.

[7]Frankel, J.A., S. L. Schmukler, L. Servén. Verifiability and the Vanishing Intermediate Exchange Rate Regime[A]. NBER working paper[C], 2000, No. 7901.

[8]Frankel, J.A.. Global transmission of interest rates: Monetary independence and currency regime[A]. NBER working paper[C], 2002, No. 8828.

[9]Fratzscher, M.. The Euro bloc, the Dollar bloc and the Yen bloc: how much monetary policy independence can exchange rate flexibility buy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A]. ECB working paper[C], 2002, No. 154.

[10]日本总务厅统计局.日本统计年鉴[R]. (1995~2005).[Statistics Beau, Ministry of Internal Affairs and Communications. Japan Statistical Yearbook[R], 1995~2005.

利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数量化;投资战略;决策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采用的是共同进行风险承担以及利益共享的方式,这一基金类型也被称为“证券基金”。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种投资工具,进入门槛低,服务专业,且积累性强,即使投资成本较低,也可将投资分散于不同证券,这样就极大的分散了投资风险。因此,正确投资基金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 积极开发130/30等数量化投资模型

对国内从事证券基金投资业的基金公司等及时顺应金融形势,尽早开始研发130/30等科学有效的数量化投资产品,从而满足公司旗下众多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为了追赶世界先进的潮流,加快中国金融创新,从根本上增强国内基金业的企业竞争实力,研发130/30空头扩展模型等证券投资基金数量化投资模型势在必行。随着国内经济形势高速发展,金融市场形势亦是日新月异。目前,中国证券基金投资业中的卖空改革已经在逐渐开启,在此形势下,相关资产福利业也应抓紧时间,抓住机会,积极开发出符合中国国情和投资者实际需求的基金产品,抓紧研发空头扩展模型等数量化投资模型,以更好的顺应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实际需求。在数量化投资模型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拿来主义”,不能一味的照抄国外数量化投资模型,开发时首先要考虑实事求是,符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中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做到既学习了外国的先进经验,又兼顾国内市场现实。从而开发出符合中国实际的数量化投资模型。现实中,130/30数量化投资模型只是众多数量化投资模型中的一种。

2 合理应用数量化投资策略

投资者及受理委托基金公司等资产管理者应用正确数量化投资策略进行投资,可分散减小风险,增加收益。并基于此进行更加科学高效拟合金融市场实际收益率模型和数量化投资策略的开发。基于数量化投资策略不断创新发觉全新投资策略的特点,伴随广大投资者针对这一投资机会的广泛追捧开发,此动量策略的存在的情况会逐渐消失,弱势有效这一中国股市缺失的状况会逐渐改变。数量化投资策略模型只是理想状况下的数字模型,在实际投资中投资者及基金管理者还应注意定期检验,不能生搬硬套模型及应用公式,应根据市场形势,谨慎研究确定投资策略,才能在金融趋势改变时有效规避风险,增加收益。在金融市场中,基金公司应根据市场环境及现实情况,基于相应合理化科学化的数量投资策略,基于数字化投资的有效性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才能有效提高证券市场投资效率,规避风险,增强投资收益。同时应注意听取专业人员根据经验所得出的合理人工判断,拒绝照搬模型公式的错误做法,杜绝全部投资由模型决策,密切注意规避数量化投资策略的趋势改变、相似性及肥尾性。

3 开放卖空政策

国家政策对金融市场存在巨大影响。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中国证券金融市场效率,对金融市场发展起到积极意义,国家政策要给予支持,譬如对卖空政策采取加大开放政策。如此才能逐渐改善中国证券市场卖空限制大,除指数基金外,其他投资者参与卖空所受禁锢较多,公募基金甚至不能参与卖空,信息表达不充分,远远没有达到弱势有效等诸多限制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不完善方面政策开放属社会实验,对政策所针对方面的影响不言而喻。在政策制定方面目前国内的相应管理层做的还是很好的。譬如,根据当前形势,相应管理层便会制定并开始试行各种转融通业务。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对广大证券金融公司而言,便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内部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将自身原有的或者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募集而来的证券和资金进行出借,为需求方提供所需的资金和证券,帮助其更好的开展各种经营活动。 对广大证券基金类公司而言,可以通过此类活动,可有效整合金融市场资源,解决眼下难题。通过复杂严禁的实施设计方案,保证市场的良好发展。

4 降低融券费率

为了提高中国金融证券市场效率,缩短相应价格恢复平衡所需时间,提高中国金融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建议相关管理层采取积极措施,譬如对券商降低融券率的政策持鼓励态度。但在一定的条件下,130/30组合的收益率会出现极大的改变。例如,在融券费率处于10%和5%水平的时候,融券率会对130/30组合的收益率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为了避免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不好影响,相关管理层在制定政策时要注意规避券商间通过不顾成本盲目降低融券费率等不良手段抢占市场的恶意竞争。鼓励科学的正当竞争。目前国内金融市场中,各证券公司的融资利率基本相同,截至2013年3月19日,业务遍布全国的较大证券公司中,国信、国泰君安、广发、海通这四家公司年融券率和融资利率均为8.6%,相比之下,华安、上海、江海、华泰四家的融资利率虽然也达到同样的水平,但在融券率方面,却呈现出显著高于大证券公司的情况,达到10.6%。综上所述,小证券公司采用较高档,融券费率规模大的公司则采用相同的较低档,相比之下,大证券公司具备较大优势。若小证券公司要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建议其利用融券费率存在较大降低空间的优势制定相关政策。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究证券投资基金数量化投资战略决策,可帮助大家进一步提高对证券投资基金以及数量化投资相关问题的理解水平,了解130/30策略对基金业绩的影响,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阮素梅,于宁.证券投资基金收益概率密度预测――基于神经网络分位数回归模型[J].华东经济管理,2015(2):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