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超声诊断学课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197-02
作为三甲教学医院超声科,医院每年都要安排本科室主治医生以上职称超声医生到基层医院进行帮扶一年。超声诊断学作为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涉及学科包括解剖、病理、病理生理等,又涉及各个临床学科,尤其对平时较少接触的声学等物理知识有较高的要求,其内容广泛,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本人帮扶的定点医院是乡镇卫生院,针对超声诊断学的教学特点及乡镇卫生院超声诊断现状,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一、乡镇卫生院超声诊断现状及诊疗条件
(一)乡镇卫生院缺乏专业超声诊断专业人员
目前,乡镇卫生院多数无超声诊断专业人员,从事超声诊断人员多数兼职心电图诊断、脑电图诊断或放射诊断,甚至兼职卫生院其他行政工作。
(二)乡镇卫生院超声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水平
乡镇卫生院超声从业人员大多是从临床专业或护理专业转行而来的,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超声理论学习,且多数人员学历偏低,毕业参加工作后多数无上级医生带教,超声操作存在较多不规范之处,对于部分曾到上级医院进修过超声诊断的超声医生,多数都是边操作边学习,重操作,轻理论学习,超声诊断的综合能力偏低,超声报告书写不规范。
(三)超声仪器设备差
超声仪器设备较差,成像图像不佳,乡镇卫生院无上级医院所使用的图像存档及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给典型病例图像复习及讲解带来不便。
(四)缺乏可供学习的专业资源
可利用的资源较少,一般乡镇无专门医学书店,无数字化图书馆资源,订阅的相关期刊、杂志较少,对本专业的新进展及动向了解较少。
以上具体情况给我们的帮扶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加强理论基础知识的培训,规范超声检查操作及报告书写,提高超声诊断技术水平及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成为我们帮扶教学的重点。
二、具体教学方法
(一)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是教学的关键
每周一次多媒体课件讲座,系统讲授超声波成像原理和成像方式以及与超声诊断有关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图像分析的基本原则、各系统脏器正常声像图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超声表现和鉴别诊断要点。超声影像学作为一门形态学,解剖形态是超声图像的基础,不同的疾病及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可表现出不同的超声图像,因此,在讲解各论时,要对其解剖结构及病理生理变化进行复习,将这些知识与声像图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接受者在大脑中对器官立体结构和相互之间的毗邻关系及组织学、生理病理变化特征等形成正确的认识,以便达到真正理解和熟练掌握的目的。
(二)注重超声实践操作技能培养
超声影像学不同于CT/MRl等其他影像医学,CT/MRI扫查只需按固定的条件设置进行扫查即可,而超声诊断却更多的依赖超声医师的扫查技巧,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可见,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乡镇卫生院患者不多,因此一般的培训多为“一对一、手把手”的带教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1.详细介绍各脏器超声检查前患者的准备工作及检查过程中患者的。
2.详细讲解超声诊断仪的操作方法并实践操作:包括探头型号的选择,准确手持探头的方法,不同脏器的扫查顺序及切面,超声诊断仪上常用按键的作用,如何通过调节声像图的增益、聚焦、深度、脉冲重复频率等在保证准确扫查切面的基础上获得清晰的图像。
3.对于不同脏器的扫查均存在一定盲区,讲解过程中有意识地针对这些区域进行扫查并强调扫查盲区的重要性。总之,超声检查强调多切面、多角度、多方位的连续扫查以及全面细致观察习惯,尽可能地为疾病的诊断提供足够的信息,同时也减少漏误诊的几率。
4.对特殊、典型病例,一般由老师演示完整诊断过程,从安置患者,询问病史,操作示教,声像图解析,出具诊断报告,并详细讲述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典型病例,精心设计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还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然后由帮扶点医院的超声医师自己独立操作并提问,相互探讨,扩宽诊断的思路。对操作技能的考核采取每月一次上机操作考核。
(三)辅以PBL教学,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在临床医学中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1]PBL教学的运用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4]我们在乡镇卫生院帮扶教学中使用了PBL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能动性及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乡镇卫生院因可利用的知识资源较少、病种单一、病人量较少等因素,PBL教学方法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规范超声诊断报告的书写
超声报告是超声医生对患者检查完后对病变做出的可能性提示,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参考作用,具有法律效力,更是患者的法律文书。乡镇卫生院多数超声医生出具的超声报告单不规范,因此,乡镇卫生院超声报告规范化十分必要。
(五)及时讲授超声新技术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超声新技术,如超声造影技术、超声弹性成像、三维超声等,鉴于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及知识资源相对较少等现状,我们还讲解了相关专业的新进展方面的知识,使乡镇卫生院超声医生及时更新超声知识。
总的来说,乡镇卫生院超声医生由于基础相对较差及具体的诊断现状与诊疗条件,教学相对费力,但通过以上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和多次考核,当地医生的超声诊断、分析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检查操作及报告书写逐渐规范化,并且拓宽了知识面,对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了解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金修才,章建全,陈佳彬,等.PBL教学法在超声诊断学进修生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10,24(6):16-18.
[2]杨汇娟,魏玮,孙海燕,等.PBL教学法在超声诊断学成人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育,2013,11(6):73-74.
关键词:PACS系统医学影像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95-01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影像储存与传输系统),将医学图像资料转化为数字信息,通过高速计算机设备及 通讯网络,使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在更好地为临床医疗服务的同时,也为医学影像学教学提供了更先进的手段。
1PACS 系统的工作原理
成像设备(获取图像的计算机) 得到图像文件后,通过文本信息的描述进入数据库系统、进行图像文件归档与控制,最后数据图像在显示工作站自由显示。图像显示工作站是PACS 系统的窗口,也是医学影像诊断的基础,它为用户提供良好操作界面,实施图像(组织、测量、文档处理等) 多种操作。网络是PACS 系统信息流动的通路。
2PACS系统的主要构成
2.1图像输入部分:图像输入采用两种方式,通过采集工作站将CT、MRI、DSA、CR、DR设备输出的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符合DICOM3.0标准格式以及由DICOM3.0接口直接进行数字信号传输。对图像可以进行静态及动态采集,将采集来的CT、MRI、DSA、CR、DR图像有选择性地上传至数据库服务器。
2.2图像数据库:图像数据库用来存储和管理图像数据,分为短期存储和长期存储两种。
2.3图像数据通讯网络:在影像科内部采用局域网。
2.4图像处理工作站:图像处理工作站具有图像后处理、图像显示、局部存储及各种操作控制功能。它由处理机、图像显示缓冲存储器、高分辨力显视器、文字显示器和局部图像储存器组成。
3利用PACS进行超声诊断学教学的优越性
3.1PACS系统有利于教师备课和多媒体教学。传统影像学实习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文字说明形式的授课、临床实习和考试组成。其准备工作耗时长、影像教学图片质量不佳、数量少,难以使人产生兴趣,特别 是无法解决复习图片的困难。现在,利用PACS系统强大的查询功能,采用简单便捷的系统分类和病名关键词查 询方式,可以直接从PACS系统调取符合教学要求的图像,完成医学影像学专业和 非影像医学专业诊断学课程多媒体幻灯教学课件的制作,极大地缩短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周期。通过PACS系统直接处理制作的多媒体幻灯课件与利川扫描仪或数 码相机获得的图像相比,避免了因扫描仪亮度、数码相机像素、胶片影像质量、 背景灯完度和均匀度,拍摄位置、角度等因素造成的信息丢失和图像变形,减少了操作步骤,提高了课件制作的质量和效率。也给教学人员集体备课、讨论、检查和修改教学内容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节约了时间。教学的结果显示,多媒体教学受到普遍欢迎,它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课上记、课后背的教学模式,特别是针对超声影像学科直观形象、空间立体感强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多感官学习,具有获取知识量大、重点突出、有利于专业技能的掌握等特点,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3.2PACS系统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高效、灵活。PACS系统以其新颖的形式、多变的字体、丰富的图片、活泼逼真的动画形象,表现力和感染力强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枯燥的医学影像教 学变得生动活泼,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根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像的具体情况,快捷方便地调用和同时显示,学生能在较短的单位课时内,获取较大量的图文信息,可高效率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和读片能力。利用PACS系统形象化教学变死教材为活教材,提高记忆效果和理解力。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抽象、不易理解的内容或难理 解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适当地表现出来使其形象化。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去进行概念理解就会产生前所未有的效果。教学课件可反复播放,部分学生可将其内容拷贝后课后复习、归纳、总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在传统的放射诊断学教学中,小班阅片实习课占较大比例,是学生巩固、复习所学理论及提高实际阅片能力的重要一环。但老师每次上实习课时必须提一大堆体积大,重量可观的教学片,同时在新的形势下,伴随大学扩招,各专业各年级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而教师人数明显不足,客观上不可能再沿续“小班讲课和实习”的老路。PACS系统出现后,实习时学生可直接在与PACS联接的电脑上进行操作,极大地提高了阅片实习课的效率。依靠PACS网络,我们可以方便地从其他地区和院校的影像数据库中找到我们需要教学病例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资源中的病例自测题库可供学生加深课堂印象,及时评价并提高教学或自学效果。
4PACS系统应用于医学影像学教学的展望
首先,对授课教师计算机技能及PACS技术的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数课件 是由教师自己制作,收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课件的质量还有待于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努力钻研计算机技术,使课件设计制作水平不断提高。其次,利用PACS系统教学具有集成性、可控性、立体化和非线性化等特点,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挑战。许多老师难以把握教学方法,出现了坐在电脑前机械地点击鼠标,向学生朗读课件内容的情形,影响了教师的发挥和与学生的交流。因此,运用 PACS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注意调节课堂气氛,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互动,从而提高授课效果。再次,PACS系统的广泛用还需要从硬件上进一步支持。
总之,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方式解决了传统教学面临的弊端,丰富了教学内容,彻底改革了教学手段,达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必将在医学影像学临床与教学工作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今后,加强计算机知识的训练,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硬件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我院及我科室采用了GE公司的PACS系统,其基本特点如下:
1.采用负载均衡系统构架、集中式管理,确保数据同步,系统安全运行和数据私密性。
pressXpress压缩技术,提供3∶1的无损压缩,减少50%的网络传输,减少50%存储资源。提供高质量图像及丰富的临床诊断功能,全中文化操作界面。
3.TruRez:提供基于工作站显示分辨率的智能无损影像传输模式,能够实现秒级的图像调阅速度,同时支持图像的先到先显示功能,可充分避免由于网络带宽限制而造成的影像调用速度慢,减轻网络的流量负担。
4.Eview:提供完善的PACStoPACS的影像网络统一管理及控制,提供更强的PACS升级和扩展能力,实现多家医院联网。
5.高性能的Centericity系列专业诊断工作站,采用企业级JAVA平台进行系统设计,支持多种设备影像文件的浏览和报告,并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
6.超声系统的结构化参数化可嵌套报告模板体系,报告修订痕迹跟踪系统,超声高清双视图文工作站,支持高清视频和非标/标准视频双通道视频信号同时接入。
7.支持HL7,DICOM协议,IHE流程规范,符合业界的相关国际国内标准。
8.GE教学资源库管理功能:包括公共的标准结构教学资料库、广泛用户的只读权限、集成在报告界面中的高级查询和快速查询功能、教学项目数据共享等功能。
二、利用PACS系统进行超声诊断学教学的优越性
1.PACS系统有利于教师授课,提升多媒体课件质量
超声影像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其基础学科多,内容复杂、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大量影像图片资料对各种疾病进行讲解、分析,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常规的教学图像资源单一、无序、不规范、不新颖,会导致教学过程中的疏漏,影响教学效果。教师授课时采用直观、生动、代表性好且清晰的影像图像无疑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不仅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PACS系统存储大量高质量的超声图像,在不违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利用数字教学资源的优势,为教师备课提供便利的条件,也有利于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梳理和讲授课程时的规范统一。PACS系统的数字图像资料不仅挑选的余地大、图片典型具有代表性,而且操作简便、省时、高效。利用PACS系统强大的查询功能,教师可以直接调取符合教学要求的典型图像,完成影像专业和其他临床专业超声影像课程多媒体幻灯片的制作,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简约明了、重点突出,大大节省了时间。
2.PACS系统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PACS系统为所有进行检查的患者建立了资料库。以往调取病人的资料需要通过病案室在大量病例中查找,而通过PACS系统,只需要在任何一个终端机上凭患者的某一个信息(ID号、检查号或姓名等)就能查找到相关资料,简单而高效。PACS图片库庞大而丰富,通过该系统建立教学病例库,涵盖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例,学生可以利用PACS工作站及网络平台观看各种病例,自觉将理论与各种图像联系起来。学生也可以通过PACS把同一疾病的多个不同病例或同一病例不同时期的检查调阅出来进行观看比较,丰富学生对该疾病影像表现的认识,开展“大影像”概念学习。结合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可以查阅到相关的临床资料以及病历结果。通过对各类疾病的影像、病理、临床三结合模式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疾病影像图像特征的记忆和理解。PACS系统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件上的病例,开阔了学生视野,更贴近临床真实工作,可以结合患者病史、基本资料,就不同的影像检查展开分析,还可对照病理结果进行观摩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其更加全面理解知识点。
3.PACS系统改变了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难以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易感到枯燥无味,结果是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理论与实践脱节。随着PACS系统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教学已由传统的单向传授变为了以现代网络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PACS系统教学平台中,教师是设计者、维护者、合作者,学生是使用者,是教学关系的主体。PACS系统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学导式”教学法,先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PACS系统网络上的图片以自主学习和远程交互式学习为主,然后由老师总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超声影像学教学中充分利用PACS系统带来的便利条件,改变教师在课堂讲解幻灯片的单一教学模式,避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这种交互式、开放式的自主网络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面向未来信息时代的高素质、高能力的创新医学人才。
三、结语
【关键词】影像诊断学;留学生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5-0779-02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The discussion of medical imaging teaching in foreign students
ZHONG Wei-jia,ZHAO Jian-no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MedicalSciences,Chongqing 400010,China)
【Abstract】How to reach good teaching quality is a big challenge for teachers in the medical imaging department. Facing this challenge, we have done some work to improve teachers' ability of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which can better the teaching quality.And we also have made good preparation for the class. We find requirement of reviewing relevant knowledge before class, three-dimentional film showing in the class,encouraging students to actively question and solving problems the students facing in time were ideal ways for the good teaching quality.Through the above ways,the medical imaging department have got good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Diagnostic imaging;Foreign student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将我国作为留学目的地,数量也不断增加。我校也接收了不少留学生,他们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留学生教学工作是我校临床医学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每个教研室来讲,从无到有的全英文留学生教学工作必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影像诊断学教研室也不例外。《影像诊断学》是临床专业留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每个留学生都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上好这门重要的临床课程不仅关系到留学生对整个医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关系到整个留学生的教学质量及其以后行医的水平。如何上好这门课程是摆在影像诊断学教研室各位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教研室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进行探讨和交流。
1 师资培养与留学生影像教学
师资培养是留学生教学的重要和关键的环节,而且需要很长的时间。早在留学生进入影像诊断学教学前3年,教研室就意识到全英文教学师资的不足,随即决定选送合适教师进行全英文教学的培养。在合适教师的选择上,教研室针对《影像诊断学》教学的特殊性做了如下安排:第一,选用培养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影像诊断学》教学经验和临床工作经验。因为这是进行全英文影像诊断学教学的坚实基础。如果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很难将影像学的知识用非母语的英文来准确流畅表达,也就谈不上上好这门重要的课程。第二,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英文基础和交往能力。只有具备这个基础,才能用英文同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解决学生面对的问题。教研室认为教师只有具备以上条件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全英文教学人员。在教师的选送培养工作中就要挑选这样的人员进行培养。另外英文运用能力即听说能力,特别是医学英语是培养的重点。
2 影像诊断学教学特点及其在留学生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自从1894年德国人伦琴发现X线以来,影像医学就在医务工作者及科学家的实践、经验总结、再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形成了如今包括X线、CT、MRI、超声、放射性核素成像、介入医学在内的多种影像医学种类。作为一门与解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以及其它一些基础及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的学科,学好它就必定要以这些知识为基础。如果对这些知识掌握不好,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上就会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在讲授《影像诊断学》时,除了让学生事先复习相关的解剖以及病理知识外,还在课堂上进行简要的复习。这样不但使学生对医学影像学知识容易理解,还可以巩固对已学知识的掌握。作为以图像为主要的分析对象的学科,学好《影像诊断学》,除了需要较好的解剖知识外,还要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这是因为影像学图像是平面图像,有些还是重叠图像,如果没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就很难理解正常以及病理状态下的结构。在这方面我们除了强调学生复习解剖病理知识外,还尽量运用动态的三维动画,以及实物模型展示有关知识,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所学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学习兴趣。
3 留学生自身特点与影像诊断学教学
我校留学生主要来自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我们应该懂得和尊重他们的和风俗习惯,理解他们的民族文化。直接交流和互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留学生教学工作中,由于口音的问题,许多教师无法听懂他们提出的问题,导致了互动交流的直接失败。我教研室的教师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除教师提高英语水平外,还应该加强任课教师同留学生的直接交流。多听,多讲,用更多时间与留学生相处, 熟悉他们的发音特点,从而逐步听懂他们的提问。在直接交流过程中,如果我们还能学会一些他们母语中表示诸如“你好”,“谢谢”的句子,这样就会使你的交流更为快捷顺利,甚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留学生的大学前教育多是遵循西方教育模式,他们思维活跃,课堂上随时提问。有些老师认为这样会影响教学进度和安排,但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只要能及时准确的解决学生的提问,教学安排不会受到影响。相反,我们应该看到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鼓励他们提问,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其不仅是一个听众,还是一个参与者[1]。
4 充分的教学准备和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充分的教学准备[2]是上好各门课程的坚实基础,对于《影像诊断学》而言,更是这样。我教研室要求参与授课教师严格遵循教学大纲要求,广泛阅读相关国外教材及参考书并且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讲稿。而且在每次理论和实习课讲授前均要求上课老师试讲,并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纠正其不足之处。这样就保证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如何将二维的图像甚至重叠图像讲解为三维的不重叠的图像,一直是教学上的难点,特别是心血管系统。解剖的复杂性,空间想象力的差异性往往使同学一时无法理解所授内容。多媒体教学以及其它实物模型的运用使得这一复杂的理解过程变得容易。三维动画或者实物模型可以从任何角度来观察复杂结构,使相互重叠的解剖结构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加之与实际的影像学图片相结合,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些教学上的难点,这样就更容易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5 运用网络资源扩展新知识和了解学科前沿
互联网的运用使得各种影像学前沿知识的交流变得十分方便快捷。利用这种网上资源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其了解更多的影像医学前沿进展。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其学习动机十分有帮助。
《影像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十分重要的临床课程。上好这门重要的临床课程不仅可以为留学生在今后其它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培养和提高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其以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熙惠,刘小红,张艳敏.留学生儿科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西北医学教育,2005,13(1):110.
世界名牌大学的办学理念中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如哈佛大学教育理念包含有:“学校致力于创造培养学生自我依靠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平台”。剑桥大学的办学理念也含有“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即“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2]”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medicaleducation,CME)是医学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适应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为技术人员从业后获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所建立的终身教育制度[3]。
1医学影像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放射学发展为诊断和治疗兼备的医学影像学,包括普通X线诊断学、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X线计算机成像(computerradiography,CR)、数字X线成像(digitalradiography,DR)、超声学、发射体层成像(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以及两种影像技术的融合如PET/CT、PET/MRI、SPECT/CT、DSA/CT等一次检查获得多种影像信息的成像技术和介入影像学,包括介入放射学和介入超声学等。传统X线摄片已逐步被CR、DR取代。CT不断更新换代,如螺旋CT(SCT)、多层CT,现已发展到128层CT等。MRI发展趋向于高场强、实时成像、功能MRI(fMRI)、显微结构成像、波谱分析(MRS)以及同质同性抑制技术等。CT、MRI成像速度和分辨率均明显提高,灌注、弥散、仿真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超声向超声造影、三维超声成像和介入超声学发展。核医学主流发展方向是分子核医学。
影像学诊断由大体形态学为主的阶段向生理、功能、代谢和分子/基因成像过渡,出现了分子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图像分析由定性向定量发展。诊断模式由胶片采集图像和阅读逐步向数字采像和电子传输方向发展。信息科学的进展,促进了医学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和远程放射学(teleradiology)的发展,网络影像学(networkimaging)以及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aideddiagnosis,CAD)将成为可能[4]。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和临床应用,介入治疗及其与内镜、微创治疗、外科的融合发展改变了影像学实践和服务方式,影像诊治手段日益先进,影像诊治水平明显提高,使医学影像学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学科创建于1935年的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放射科。在7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紧跟学科发展,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创建了医学影像学科技创新团队,通过学科建设、医学领军人才、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和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等措施,将“医学影像学与介入放射学”学科建设为江苏省135工程医学重点学科(2001年),放射科建设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2002年),“医学影像学科”获准为江苏省医学影像学科质量控制中心(2004年),“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创建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6年)。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创建于1990年,当年开始培养医学影像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经采用特色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件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名师培养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现已创建为江苏省普通高校特色专业(2006年)和江苏省高校成人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点(2007年),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实验室获准成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2007年)。本专业1984年开始招收医学影像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成为江苏省唯一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
2医学继续教育的范畴与其在重点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医学影像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和新理论不断涌现,医学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社会对从医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医疗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仅从医学院校教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医学工作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人才培养和学科队伍建设是关键。为了使医学影像学专业医技人员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跟上医学科学发展脚步,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5],我们在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1)借鉴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即“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结合国情让全体教师和职工树立终身教育、自主学习的理念,即“活到老、学到老”。其特点决定了在高校从事教学、医疗和科研的教师和职工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我,把终身学习作为自我提高的一种方式。
(2)配合继续教育学院进行脱产、非脱产形式的成人学历教育,对象涉及本院医护人员与全国成人教育考生。
(3)配合研究生院进行在职职工研究生学历教育,对象涉及本院职工与江苏省乃至全国考生。
(4)与国外著名大学、学术团体保持密切合作,每年不定期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来院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2~3次,对象涉及本院相关医护人员和研究生、本科生。
(5)学科学术地位决定了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申报和开展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就要求本学科及学术水平在本专业领域中处于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在同行中具有领先地位,这样才能吸引众多的医技人员来院学习或进修。我们利用“中华医学会实用介入技术推广培训中心”基地,每年认真组织申报并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次以上,对象涉及本院医技人员和全国需要参加培训的各层次医技人员。在实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申报和开展是学科学术地位和水平的具体体现,也是展示推广学科成果、宣传自我、扩大影响、构建学科品牌的优势,同时也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水平的主要体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6)常年接受国内各单位进修生来院学习、工作,积极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和职工到国内外著名大学或医院进行短期进修、考察或进一步深造。
(7)切实加强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和年轻医师五年住院医师轮转培训制度。科室每月组织一次青年医师读书报告会,以督促年轻人好学、向上。
(8)参加学术会议、撰写学术论文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国际性和中华医学会组织的高质量学术年会或专题学术会议以及省市年会,并制定了《参加学术会议及差旅费使用的规定和的奖励办法》。凡在放射学全国年会上进行大会发言的论文第一作者、在省市年会进行专题讲座或被评为大会优秀论文者,科室承担参加会议的所有费用,包括差旅费、住宿费、会务费和资料费。每年根据北京大学版“医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凡在目录内期刊上所发表的论文及SCI上所发表的论文,在单位奖励的基础上,科室根据影响因子再进行不同幅度的奖励,以此鼓励教师、职工多撰写、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科科研、教学质量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规模决定着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规模,人才结构决定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层次,人才梯队决定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后劲,故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学科、专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学科建设中,师资队伍是前提,学科带头人是核心,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根本[6]。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重点攻关项目,既是学科水平的体现,又是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同时也是人才培养、梯队建设、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取得高水平科技成果、确立学术地位的基础[7]。
坚持推进科技创新与培养、聚集创新人才相结合,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建设科技创新团队相结合。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将人才资源作为提高学科自主创新能力的最大优势,形成科技创新与教师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密切结合、互相促进的良性机制。多年来,我们本着“用好现有人才,培养青年人才,引进优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原则,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促进学科发展的根本大计来抓,并采取主动培养、积极引进、大胆使用、热情关怀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
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学科具有一支政治思想素质好,学科力量雄厚,学术造诣较深,结构合理,集教学、科研和医疗为一体的专业队伍。教师队伍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发展趋势好,形成了具有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科技创新团队。35人中正副教授/主任医师18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人,博士10人,硕士22人。近5年在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际合作1项,省部级以上课题20项。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成果奖14项;发表科研论文250余篇,其中SCI收录16篇、中华级期刊46篇;出版教材和专著16部,卫生部视听教材2部。东南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一贯注重于教学改革的研究,近5年来,主持教学改革课题14项,获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面向21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和《创建特色专业,培养医学影像学创新人才》分别于2001年和2005年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
关键词:临床教学;消化内科;LBL 教学法; PBL 教学法
消化内科是内科学的重要学科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消化内科的迅猛发展,要求消化内科临床医师具备更强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良好临床思维能力及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阶段。做好实习阶段的教学至关重要。实践证明,现行的“一对一”的临床教学模式,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所学理论与临床严重脱节,甚至未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因此,近年来,我们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教学过程中, 针对实习生、进修生及研究生等学员,采用了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临床技能强化训练教学法。临床技能是每个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为它可影响今后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既往由于缺乏诊断学和临床学科之间沟通,学生进入临床实习会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影响临床实习的效果。因此近3年,消化内科开始重视技能操作,实施临床技能强化训练教学法。学生在临床实习之前,进行为期2周的强化训练,内容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四穿一切”等。首先以录像、DVD 等形式,使同学重温体格检查及各项操作的要点;然后教师示教;学生与学生或学生与教师之间, 通过模拟医生与病人进行操练;最后通过实际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进入临床实习。学校也配备教学模拟器供学生进行反复的临床技能的操作训练。目的是使学生缩短进入临床实际操作的时间,同时,得到患者的认可,并避免因盲目操作引起医患纠纷,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临床教学中时刻强调各项临床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尽量增加学生临床实际操作的机会。对于侵袭性轻微、简易的操作, 如问诊、一般诊察等,允许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对于侵袭性较低、有一定技术性的操作, 如腹腔穿刺、采血等,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及患者的配合情况,允许学生在医生监视和指导下进行;对于一些侵袭性较大、技术难度较高的操作如胃镜、肠镜、镜下治疗等, 一般只允许学生参观, 只有具有执业证书的进修生或研究生可根据其具体临床经历或水平,进行适当操作。
二.传统讲授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与多媒体教学紧密结合。临床实习阶段须强化已学过的医学理论知识,同时增加理论知识的深度及广度,医学理论知识是医学实践能力的基础。因此临床实习阶段必须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LBL教学法是主要由老师系统讲授理论知识,它的优点是所学知识准确、完整、系统、理论性强;缺点是只限于应用粉笔和黑板, 按教科书的内容对学生采取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教学效果差。目前,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CAI)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正在医学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多媒体教学是将文本( Tex t) 、图形( Graphics) 、图像( Im ages)、动画( Animation) 、音频( Audio)、视频( V ideo )等形式的信息整合在一起, 并通过计算机处理、控制, 能完成一定的或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教师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增加学生感官认识,最大限度帮助学生直观地、立体地、准确 地理解教学内容。消化内科临床特点是大多数疾病的诊断依靠内镜、超声、CT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手段,近年来,内镜下诊断及治疗技术发展迅速,如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及镜下治疗等,单纯LBL教学法不仅枯燥无味,而且抽象,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不能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及技能,消化内科临床教学更适合多媒体与LBL教学法相结合。因此,我科在2006~ 2010年的临床教学中把LBL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按教学计划、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由科室的教师主讲,围绕某个临床症状、或某个疾病,从基础到临床加以讲解,更侧重于临床实用性。比如,以“早期胃癌的诊治”为专题,我们将重要的内容和关键的术语以板书形式, 用准确的语言传授给学生;对于早期胃癌的分型(如平坦型、凹陷型、隆起型等)及镜下治疗经过,以图片或录像的形式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来,达到使学生过目不忘甚至终身不忘的效果。将LBL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和树立初步的概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 增强综合思维能力,并增强教学效果。此教学法适合消化内科各类学员。
三.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与教学查房相结合。PBL教学法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于1969 年在加拿大McMaster 大学创立的[2]。该教学法是指在临床前期课或临床课中,以患者疾病问题为基础,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讨论问题进
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通过选择实习病例→提出问题→收集、分析资料→建立假设并论证假设→归纳总结这5 个步骤来实施[3]。PBL教学法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如选取“肝硬化合并腹水”病例:男性,36岁,腹胀半个月,伴消瘦、乏力、食欲减退。查体:体温36.5℃,神志清,营养不良,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无明显异常,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轻度水肿。在学生采集病史并查体后,提出如下问题:该患者应考虑哪些疾病?依据是什么?为进一步确诊还需行哪些检查?让学生先讨论,对学生考虑不周之处教师可进行适当启发引导,使学生对腹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内容进行了复习及巩固,并有助于其临床思维的建立。然后再提供如下辅助检查结果:肝功:转氨酶正常,总蛋白56g/L,A/G1.8;食道下段呈虫蚀样充盈缺损;腹水为漏出液,超检查显示:肝脏缩小,表面凹凸不平,门脉内径为1.6cm。肝炎分型:HCV抗体阳性。再次提问:临床诊断是什么病?诊断依据是什么?引起该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如何?该病典型临床表现是什么?可能有哪些并发症?治疗原则是什么?预后如何?等等。学生围绕以上问题,进行自学、收集相关信息。再次讨论,教师对讨论中出现的难点进行启发、解释,讨论结束,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肝硬化的各个知识要点、难点,使学生对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等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PBL教学法在国内外多家医院实施,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5]。#p#分页标题#e#
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有时把PBL教学法与教学查房相结合。在教学查房之前,学员按PBL教学法步骤完成对病例的收集、提出问题、分析、讨论、总结,对此病例相关知识已有了系统的学习及对病例的特点有了充分的认识。教学查房时,学生可以学习上级医生的问诊思路及标准的查体过程,学习其如何进行鉴别诊断,如何分析复杂的临床现象;同时上级医生针对具体病例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学员也可提出问题,这样进一步加深了对此病例的理解,可以找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此类教学法更适合临床研究生及进修生。
临床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将其有机结合、取长补短、灵活应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上消化内科教学方法的探索及应用,是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成绩是肯定的,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推广。但也有很多不足,比如, PBL教学教案尚不规范;教师水平不同对教学方法的理解及运用存在差距,影响教学效果;技能训练方案及考核标准尚不完善,等等,尚需我们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使其更加完善、科学,使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真正做到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为成为合格的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彤涛, 张勇, 李存孝, 等.循证医学与骨科研究生教学[J].西北医学教育, 2006,152(1):48.
[2]Macallan DC,Kent A,Holmes SC. A model of clinical problem-based learning for clinical attachments in medicine[J]. Med Educ,2009,43(8):799~807.
[3]刘枫,李兆申,徐晓璐. PBL 教学法在胰腺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胰腺病学,2007,7(4):27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