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埃及工艺美术的特点

古埃及工艺美术的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古埃及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埃及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玻璃器;装饰工艺;地域

中图分类号:K8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161-01

现代社会生活中,玻璃的实用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我们很难想象这个世界要是没有玻璃会是怎么样,我们几乎生活在被玻璃浸润的文明中,但是,玻璃是怎么样进入人们的生活中的?关于玻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几千年前,最早的玻璃发现是在古埃及,大约五六千年,古埃及的人们在制陶的过程中发现在有亮晶晶的东西,然后经过古埃及人的一次次实验,用苏打和沙子的混合物的提炼烧制,终于玻璃器皿烧制成型,玻璃,英文“glass”,在古代中国,对于玻璃也有很多称谓,最早关于玻璃材料名称的文献是战国的《尚书・禹贡》,书中称谓玻璃为G琳,古人把似玉的玻璃也一并归入其内,西汉以后开始有了琉璃的称谓,但是琉璃河玻璃在构成上还是有所异,玻璃和琉璃有什么差异呢,田自秉先生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讲到,琉璃是原始玻璃,琉璃和玻璃在材料的角度考虑的话是同义词,琉璃属于低熔点玻璃,琉璃一词在古文献上出现的要比玻璃早。

玻璃材料的特性导致玻璃装饰工艺的多样性和造型的丰富性,玻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特殊材料,不论是材料的性能还是颜色都具有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玻璃的装饰工艺主要从造型和色彩上体现,玻璃的透明性是其独具特色的个性,给人一种纯洁晶莹的审美感受。人们在玻璃装饰工艺中利用其材料特性,形成了丰富的工艺手段,套料工艺、热熔工艺、吹制工艺、灯工工艺、窑制工艺等。同时玻璃材料的颜色特性也赋予它丰富的色彩,玻璃在烧制过程中颜色流动的不确定性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传统的玻璃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附于器物,形态受功能的制约,随着人们对玻璃材料的认识改变,现在玻璃不仅仅是功能的制品,更是一种艺术体现的载体。

不同的功能需求扩展玻璃造型和装饰的更大可能性,但是根据地域的差异和时代的变迁玻璃的装饰工艺也有所差异。我们先从古埃及的玻璃说起,尽管最早的玻璃可能在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制造,但是考古发现真正可以确定时间的最早玻璃器是在古埃及发现,埃及人在公元前约五千年前就用玻璃质的溶液在陶器上装饰。玻璃器皿的出现要晚于玻璃首饰,在古埃及新王国时期是人类历史上运用玻璃材质制作生活用品的时期。玻璃器皿的工艺最早是使用“砂核法”,即将罐中融化的溶液围绕在以铁棒为柄外着沙土的芯核,在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玻璃料形成之字或羽毛形状的装饰,冷却后掏去砂核,这个工艺延续使用了将近两千年。因为古埃及的王室贵族非常喜欢玻璃制品,这就促进的玻璃的发展,玻璃因为具有稀少和美丽的颜色而被宠爱,在新王国时期的玻璃颜色起初只有蓝色和绿色,后来又逐渐增加白色黄色红色灯色彩,但是较为常使用的是蓝色,因为蓝色比较稳定。在埃及玻璃工艺制作中最具代表性的装饰图案是波状纹,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们视觉上的强大冲击力,赋予形象奇特的装饰充分表现埃及人的智慧创造,古埃及的精美玻璃制品反映了人们在成功掌握制陶技术以后,又探索不同材料不同制作工艺的结果,这是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突破和进步,也为今后玻璃的发展和传播奠定了基础。

古罗马的玻璃是从埃及引进和传入的,那时候的罗马帝国属于全盛时期,埃及艺人在罗马建立玻璃工厂,古罗马的玻璃工艺非常发达,他们继续使用古埃及玻璃浇铸法制作,另外开始使用模具,在工艺上也日趋多样化,如模具成型、吹制、吹模、切割、缠丝、镀金和包金等,特别是吹制玻璃的发现和使用时这一时期革命性的创举,这一时期的玻璃器皿的装饰也日趋奢华,展现的令人惊异的技术。

古罗马的玻璃工艺中的镂雕技术也运用广泛,很多玻璃制品是把一个玻璃瓶镂空成笼形灯罩。这种技术在当时是拍案叫绝的,可惜的是,现在这种技术没能流传下来,也很少有人知道了,这是玻璃工艺史上的一大遗憾。古罗马时期的玻璃色彩技术也掌握的非常突出,黄金和玻璃的结合是罗马时期最高技术水平。到了五世纪以后,罗马的玻璃工艺逐渐衰退,随着贸易的发展,以威尼斯代表的意大利玻璃艺术发展起来,威尼斯玻璃制作由于其造型样式别致,风格独特,再加上对外贸易的发达所以很快在全球畅销和传播。威尼斯的玻璃制品主要是以珐琅彩绘式的玻璃器为特点,然后加上彩绘涂金上釉等方式,他的主题题材主要是古代神话、寓言故事、肖像以及罗马式装饰花纹为主。威尼斯玻璃工艺制作的最大成就就是开始使用的技术要求很难的吹制玻璃,这种工艺使得玻璃本身材料的透明和本性表现,还有就是古罗马时候就开始使用的繁花工艺手法在威尼斯的玻璃装饰中也有很大的发展,并且创作出了仿玛瑙玻璃,另外威尼斯的玻璃还在用了再后玻璃中央嵌入金叶片的制作手法,此时的玻璃刻花工艺也开始兴起。威尼斯玻璃艺术的发展促进了今后中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玻璃的兴起和发展。

1851年英国伦敦的水晶宫博览会对于玻璃艺术在内的装饰设计都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经过水晶宫博览会设计师和艺术家对手工艺和机械生产的产品都产生了深刻的思考。玻璃作为水晶宫建筑的主要材料之一,让玻璃的装饰走进了公共场所,玻璃七品的形态也表现出了自由舒展流畅美观的形式,刺激一大批的玻璃艺术家的产生。如法国的玻璃艺术家加来和美国的玻璃艺术大师蒂法尼都是以玻璃等为题材设计的玻璃艺术家,加来几乎就是法国新艺术运动的同义词。套色玻璃器皿是加莱玻璃艺术是上的最大成就,他在雕刻的基础上还采用了新的酸腐蚀技术进行抛光打磨,这两种技术加起来使得玻璃作品便面产生凹凸不平的变化,而其透明特性又使得玻璃器产生厚薄不同色彩迥异的效果。因为加莱是法国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他对自然的热爱是他的主要设计创作灵感,他并尝试在玻璃上获得油画的诗情画意的玻璃视觉效果。

美国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蒂法尼,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玻璃创作的技术,形成了自己的“FAVRILE”花瓶系列,这些系列有孔雀、水仙、晨曦、玛瑙等,蒂法尼主要的是玻璃材料本身的特性表现,重视以材料为基础的工艺设计并以此为基础表现时代的审美。芬兰人对玻璃这种材料变现非常青睐和重视,芬兰的玻璃制作主要有色彩玻璃、挤压玻璃、玻璃艺术品和玻璃装饰品等。芬兰出现了一大批的玻璃艺术家,最著名的就是阿尔托,并且他设计的蓝甘叶花瓶也是芬兰玻璃艺术的代表。

回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玻璃艺术主要表现使用的需要而设计,到了1962年美国的利特顿打破了这一局面,他倡导玻璃的艺术表现,用玻璃来表现自己的审美观点,打破了传统的玻璃设计观念,制作手段和工艺也逐渐多样化。利特顿还发动了玻璃艺术工作室运动,这是玻璃艺术史上的一次改革,尽管这个运动把传统和现代玻璃画了一个鸿沟,但是现代玻璃艺术的发展还是传统工艺的继承,是古材料迎合现代社会需要的设计。

参考文献:

古埃及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亚非文明;法制渗透点;四大文明古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067-0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两河流域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漠拉比法典。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的种姓制度。

2、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起,从国家的强盛和国王对人民的残酷奴役两方面思考,使学生认识公元前15世纪埃及帝国的实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在教师帮助下,分析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提高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通过分析印度种姓制度,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古代埃及国家的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到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埃及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一大奇迹。让学生了解《保护世界文。(2)通过古巴比伦王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河流域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汉漠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的实质。(3)充分认识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文明中的等级制度。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字塔 汉漠拉比法典 印度种姓制度

难点:汉漠拉比法典的实质 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学习第二课。

【讲授新课】

同学们知道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翻开四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只有中国的历史没有中断,源远流长。

一、古代埃及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2500年前希罗多德就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可见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史中,水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们刚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母亲河。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

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陆续出现了40多个奴隶制小国。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建立了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人们不能再称国王的名字,而要称“法老”(意为“宫殿”,相当于中国称皇帝为“陛下”),掌握国家大权。

2、埃及国王的巨型陵墓――金字塔

为什么叫金字塔?埃及人称金字塔为“庇里穆斯”(“高”之意)。从四面望去,它都是上小下大的等腰三角形,很像中文的“金”宇,所以,人们就很形象地叫它“金字塔”。金字塔全是用石块砌成的。比大金字塔仅低3米的第二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塔旁还有一尊巨大的石雕――狮身人面像。希腊人称“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至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文物是文明的重要内容,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就是全世界各国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金字塔是世界文物,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应受到保护,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文物认定的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第三条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所灭。(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期)古埃及的历史结束了。古埃及从开始统一到灭亡,经历了约2500年。后来埃及又被罗马统治达600年。公元640年左右,阿拉伯人进入埃及建立阿拉伯国家,古代埃及人渐渐同阿拉伯人融合。

二、古巴比伦王国

当古埃及人在尼罗河流域辛勤耕种的同时,在西亚这块土地上也出现了人类文明。两河流域指哪两条河流?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这两条河并行奔流,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波斯湾。在两河间是肥沃的平原。这一带我们统称为两河流域。它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摇篮。古希腊人称“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间的土地。两河流域向西到地中海,这一狭长的弧形地带,像一弯新月,所以人们称这一带为“新月地带”或“新月沃地”。这里先后住过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希伯来人和腓尼基人。那么谁最早在这里建立了国家?什么时间?苏美尔人,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奴隶制小国。

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3500年)

2、古巴比伦王国

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地理位置在今天的伊朗、伊拉克。最著名的国王是汉谟拉比。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国力最强大,经过战争,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此外汉谟拉比还用什么措施来维护他的统治?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3、汉谟拉比法典。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法典在维护谁的利益?奴隶主。汉谟拉比让人用楔形文字把法典内容全部刻在一根黑色的石柱上,所以该法又称“石柱法”。这部法典维护奴隶制的实质。它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哪些国家呢?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非常正确!同学们请看图,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东面有一条河流是恒河,西部一条河流就是印度河。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1、古代印度早期奴隶制小国

2、雅利安人入侵

后来一支来自中亚高原的白种人部落,自称雅利安人。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3、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分化,后来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社会全体成员自上而下分为四个等级,具体情况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小字部分。

课后反思:在学习《亚非文明古国》时,提到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即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大多数同学都能张嘴说出它们的名字: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中国的历史,学生已经有所了解,在本课中如何把其他三大文明古国给学生讲清楚,我着实动了一番脑筋,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通过谈话法(你知道四大文明古国的名字吗?)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接着发挥课件的作用,通过教学图片展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示意图,让学生在历史地图上找出各国名称及各发源于哪条河流,这样学生就直观形象准确地记住了四大古国的地理位置,为下面的学习打好了基础,并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抓住了三大古国的主要特色,即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围绕此中心展开教学,先让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自主探究,而后组织活动探究,讨论的主要问题有:

古埃及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第3篇

刺绣也称针绣,俗称绣花。刺绣主要分为丝线的刺绣和羽毛的刺绣两种。刺绣是用针与线的结合,把人们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材质任何布料上的一种艺术。刺绣的最早起源于古埃及,后来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世界上其他的地方结合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特点,从而得到了很多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刺绣工艺主要运用在王权贵族家庭的服饰制作上,平明百姓是没有金钱和资格去制作刺绣服饰。古代的各种妃嫔常常以自己服饰上的刺绣图案及颜色来争奇斗艳,皇帝则以黄袍来展示自己的权威。朝廷官员的官服袖口、花翎及腰带上总是有着手工刺绣的图案装饰。刺绣图案及颜色的不同常常代表了官员等级的不同,刺绣在古代服饰上的运用也是十分考究的。到了明清时代,刺绣工艺在明间才有了很大的发展,各地纷纷结合了当地的特色文化,形成了“四大名绣”,分别是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和广东的粤绣。除“四大名绣”之外,少数民族刺绣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少数民族的绣品当中既有刺绣工艺欣赏品,又有日常生活刺绣用品,少数民族地区独具特色的绣品在当时受到很大的欢迎及关注。刺绣的工艺要求是:顺,齐,平,匀,洁。顺是指直线挺直,曲线圆顺;齐是指针的痕迹整齐,边缘没有参差不齐的现象;平是指绣品表面平整无凹凸,每一针做到不歪不斜;匀是指针距相对一致,不露出底面,线缕不重叠;洁是指绣面光泽整洁,无明显的污渍。刺绣的主要针法类别为乱针、直绣、盘针、套针、擞和针、抢针、平针、散错针、编绣、施针、辅助针、变体绣。

服装设计的概念

服装从广义上来说,服装是指衣服、鞋帽、珠宝等一切对身体进行装饰的物品的总称。就相对狭义的概念而言,服装是指用织物等软性纤维材料所制成的、穿戴在身的生活用品,俗称衣服。服装设计是一个总称,它属于工艺美术的一个范畴,是实用性与装饰性的一个结合。设计的主旨是以人为本,将人作为整个设计的中心,根据每个人提出的问题及想要达到的效果来提出构思。而服装,也是以人为中心,服饰的载体是人。所以说,服装设计的概念就是根据个人的需要及个人的能力设计出适合他在某些特定场合能够合适且美观的衣服。设计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满足人们的个人需求,它同时需要兼顾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情感的、审美的需要。由于这些众多的需要中本身存在一定的矛盾,所以设计任务本身就包括各种需要之间的协调。现代的设计理念在不断的更新,科技也在不断地发展,同时需要遵循设计的规范,要考虑众多的因素。

刺绣在中外时尚品牌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古埃及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J30 文献标识码:A

历史上,狮子生活在非洲、东南欧、西亚、中亚和南亚次大陆等地区。在古代埃及,狮子象征着王权与太阳神,狮子作为宫殿神庙的保卫者,具有强大的力量,蕴含着丰富的神话色彩;古代亚述人、巴比伦人和赫梯人的建筑上常以狮子造型装饰,用于镇宅驱恶;在波斯和亚述的艺术作品中,常出现人狮搏斗的场面,狮子象征着高贵与勇猛,通过猎狮以表现出王者的无畏,展示人中之王的威严气势。在古印度,狮子是本土宗教的圣物,作为佛祖的化身,享有崇高的地位。在欧洲地区,狮子代表着权利与力量。狮子艺术形象广泛的出现在建筑雕刻、绘画、传统工艺美术等艺术形式之中。狮子在世界文化历史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狮子艺术影响广泛、根植于多种文化之中而传承至今。中国本土并不出产狮子,根据古代文献记载,中国狮子艺术的原型源于古代西域,受外来狮子文化影响颇深。《汉书》、《后汉书》均有记载,汉代以后,西域进贡狮子的记录多见于史籍。佛教的传入是狮子艺术入华的另一途径。印度佛教大约在汉代时期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中外狮子艺术形态特征比较:意象与写实

历史上西亚、中亚、南亚次大陆、北非、中欧等区域,生存着野生狮子。这些地区的的狮子造型艺术,虽然也蕴含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其狮子艺术作品都注重具象写实,狮子的形象刻画的细腻精确,突出表现凶猛野性的原貌,狮子整体结构都要塑造的与原型一致,狮子身上的肌肉起伏也要符合实物的解剖结构。狮子雕刻注重“以体为主,块面感强”,多以圆雕或浮雕手法表现狮子的形体变化,具有强烈的体积感。古西亚地区的狮身人面雕像与流传于欧亚大草原上的有翼神兽“格里芬”,其造型虽然具有变形混合的特点,但是其局部具体的结构还是写实的。“格里芬”英文Cryp,在希腊神话里,它是头部如鹰鹫,生有鹰翼、躯体如狮子的怪兽。” 现藏于印度萨尔纳特考古博物馆的“萨尔纳特狮子柱头”约建于公元前242年至232年间,属于阿育王石柱柱头雕刻的代表作品。柱头顶端雕刻着四头一组背靠背的圆雕雄狮,面向四方,背脊相连,张嘴吐舌,怒吼咆哮,前肢肌腱紧绷,整组狮子雕造的相当细腻逼真。在欧洲地区,其狮子艺术造型完全忠于原貌,其真实度如同动物标本。狮子形象常被用于建筑的装饰,狮子形象多出现于大门、壁龛、墙面、拱缘、建筑顶部和内部、喷泉、纪念碑等位置,其材质多用石材和金属。历史上中国本土并不出产狮子,虽然狮子多由皇家宫苑饲养,一般平民百姓难见狮子的真容相貌,因而对狮子充满着神秘感。古代艺人们缺乏“写生”对象,只能根据流传于民间的对狮子形象特征的猜想,借助于书籍中的文字记载,融合本土文化中的造型元素,结合中国传统的艺术处理手法,以此创造出中国狮子的形象。古人在狮子的刻画上,以形写神,贵在传神,注重表现狮子“威猛、强悍”的内在精神,对其外形则突出主要特征,不专意细节真实。中国狮子的艺术形象,从一开始就不是动物学意义的真实狮子形象,而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理解的、符合本土审美观念的“意象之狮”。

二、中外狮子艺术精神气质比较:神性、野性与人性

古代埃及和巴比伦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狮子被附上浓厚的神话色彩。狮子艺术形象被刻画成神兽,拥有高贵的神的精神。在欧洲地区,狮子被视为“兽中之王”,其狮子艺术作品多着重表现狮子雄壮的仪态和王者的气质。在亚述、波斯的狮子艺术作品中,人狮之间的搏斗拼杀亦是主要的表现题材,狮子往往被表现得异常凶猛狰狞,人狮之间表现为征服与对抗的关系。自然界中狮子的凶狠残暴的野性,被描写得淋漓尽致。建于公元前6—前5世纪,波斯阿黑门尼德王朝的第二个都城波斯波利斯,其揭见殿基坛的东侧的“野兽争斗图”浮雕,描写了狮子袭击牡牛的场面,整个场面十分生动。狮子厉爪已捕获牡牛的后身,张开狮口狠狠咬住牡牛臀部,面目肌肉紧绷起伏,充满着狰狞野性,牡牛昂首回顾身后狮子,流露出恐惧,使整个浮雕更具刺激性。中国传统的观念认为“天人合一”,人与宇宙万物不是对抗的关系,而是一个和谐共处的、统一的整体,中国狮子自然要符合中国人的哲学观念。早期狮子的那种原始狂野的气焰,到了唐代已经收敛为肃然蹲踞,显透出固守自足、和缓沉厚的“人性精神”。狮子形象,虽然还怒目张鬣,牙爪森森,但威而不戾,没了恶性。唐代《金刚经》的狮子图中的狮子,乖巧妩媚,气质犹如大猫。宋代开始,狮子艺术进入民间,其“神性”与“王气”,逐步衰退,狮子的精神面貌更为驯良,“人情味”也愈来愈浓。[JP2]人狮关系更加和谐,狮子造型被涂上世俗的色彩,呈现拟人化和宠物化的特点。山西晋祠圣母殿前的狮子,工艺精美,脖颈挂铃,饰以彩带,前爪戏弄幼师,气质温存,既威风凌凌又醇厚公良;既活泼风趣又雅拙可亲,与人为善,性具天伦,充满民俗意味。唐宋时期开始出现的“狮子滚绣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观念。

三、中外狮子艺术的文化内涵比较:王者与瑞兽

古埃及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设计特点;差异;未来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6-0197-02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更加注生活的质量以及舒适度,同时也希望自己成为大众焦点,无论哪一个部分都想成为独一无二。而这一思想也延续到了家庭的装修风格上。而其中均被列为现代室内设计设计风格中的中式风格与欧式古典风格多为中国人选择。

中式风格与欧式古典风格都是历史悠久,民族气息浓厚的设计风格,两者有着相似共通之处也有着差异不同之处。

一、中式风格

(一)起源

起源于20世纪末期,中国经济逐渐复苏,大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将视线转移到物质生活的品质上,建筑设计开始在生活中流行。刚开始设计师们只能借助西方的设计风格,所以在一些大城市中还保留着一些具有西方设计风格的建筑物。然而,随着设计师们不断的尝试与更改,逐渐将中国特有的风格融入其中,最后形成了中式古典风格

(二)特点

中式风格是宫廷建筑为基础的设计艺术风格,大气、华贵、高空间、金碧辉煌,造型运用对称的方式,色彩运用对比的方式,装饰讲究细致,装饰材料以木材为主,多为红木,雕刻的图案多龙、凤、鱼、牡丹等,经过人工的精雕细琢让物品更加有人物的感情,使中式装饰在室内装饰中独具特色。

但中式风格的装修造价较高,且缺乏现代气息,大部分人群只选择在家居中作为点缀使用。为适应大众的需求,中式风格开始融入现代化的设计理念,把传统的结构形式通过重新设计组合以另一种民族特色的标志符号出现。逐渐形成了新的中式风格。

从室内空间结构来说,中式风格多以木架形式为主。这样更能显示主人的成熟稳重。中式建筑的组合方式、信守均衡对称的原主要的建筑在中轴上、次要建筑分列两厢,形成重要的院斤,不论家庭住宅还是古典供电亦或者寺庙,原则都是相同的。与其他建筑风格相比中式风格的建筑空间显着更加的四平八稳,这一点则反应了中国当今社会的思想、伦理观念。中国室内设计的传统风格比较讲究端庄稳重和极具中国风格的文化内涵,从家具的摆设到点缀品的布置,常采用对称的手法来达到稳健,庄重的效果。装饰要素有红木桌、木椅、手工雕刻的屏风、适当的金色+中式家具,一些少数民族还会使用动物皮制作的灯具,使其更具有民族特色。在色彩方面很多人都感觉中式的室内色彩略显呆板,其实只要是搭配好都很漂亮,中式家具或配饰一般颜色较深,而适当的金色则会让中式更有古典华丽的韵味。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色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而现代室内设计很少使用大面积的金色,多用于小面积点缀和运用,可以与深色家具形成鲜明对比,使色彩变化更丰富。主要用色有中国红,黄,紫色,金色等,装饰品及黑、红为主的装饰色彩上。室内多采用对称式的布局方式,格调高雅,造型简朴优美,色彩浓重而成熟。新中式家具偏重暖色调,表面大都作亚光处理。避免繁复的“雕梁画栋”造型,简简单单更能体现典雅大方。

(三)运用

中国是个拥有多民族的国家,所以谈及中式古典风格实际上还包括许多民族风格,各民族由于地区、气候、信仰以及当地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的不同,使建筑具有独特的形式和风格,主要反映在室内布局、形体、外观、色彩运用、质感和处理方法等方面。例如江南建筑,乡土文化气息浓郁,符合现代人返朴归真的生活追求。值得一题的是:中式风格与中国人内在的宗教情结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在一些细节的地方勾勒出儒教抑或禅宗的意境,于客厅之内精心摆放的石刻甚至会同时具有儒道佛三家的影子。

中式古典风格主要的特征是以木材为主要建材,充分发挥木材的无力自那个能,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或者穿斗式结构,讲究构架制的原理,建筑构件更具规格化,重视横向布局、穿插布局,利用庭院组织空间,用装修构件分合空间,重视环境与建筑的协调,善于用环境创造气氛。运用色彩装饰手段,如彩画、手工雕刻、书法和工艺美术、家具陈设等艺术手段来营造意境。中国自数千年前即使用木材。因为木质象征生命,而中国文化强调生命的感觉、因此这种特色一直保留至今没有改变。例如有些大堂虽然建筑材质并不是木结构的、但其正气威严的形象正是源于中式的建筑理念。中式风格的代表是中国明清古典传统家具及中式园林建筑、色彩的设计造型。特点是对称、简约、朴素、格调雅致、文化内涵丰富,中式风格家居体现主人的较高审美情趣与社会地位。代表建筑有苏州园林、宫廷建筑等。如果中式风格代表的是朴素那么欧式风格代表的则是豪华。

二、欧式风格

(一)起源

欧式风格最早来源于古埃及艺术,埃及的历史起源被定位于公元前2850年左右。埃及的末代王朝君主克雷澳帕特拉(著名的埃及艳后)于公元前30年抵御罗马的入侵。之后,埃及文明和欧洲文明开始合源。其后,希腊艺术,罗马艺术,拜占庭艺术,罗曼艺术,哥特艺术逐渐形成,构成了欧洲早期艺术风格,也就是中世纪艺术风格。然而不同的时期也有着不同的风格,在法国路易十四时代,表现为巴洛克风格;路易十五时代,表现为洛可可风格。二者均以追求不平衡的跃动型的装饰样式为特征,前者表现出来的是宏伟、生动、热情奔放的艺术效果,后者则运用流畅自如的波浪形曲线、贝壳状纹样处理家具的外形和室内装饰,致力于追求运动中的纤巧华丽,强调实用、轻便与舒适。欧式古典风格在空间上追求连续性,追求形体的变化和层次感。室内外色彩鲜艳,光影变化丰富。室内多用带有图案的壁纸、地毯、窗帘、床罩、及帐幔。古典风格是一种追求华丽、高雅的欧洲古典主义典雅中透着高贵,深沉里显露豪华,具有很强的文化感受和历史内涵。

(二)特点

欧式风格强调以华丽的装饰、浓烈的色彩、精美的造型达到雍容华贵的装饰效果。在大众的印象中欧式风格喜用大型灯池,并用华丽的吊灯营造气氛。门窗上半部多做成圆弧形,并用带有花纹的石膏线勾边。在很多大堂中豪华的罗马柱最为常见,室内则有真正的壁炉或假的壁炉造型,以烘托豪华效果。地面材料以石材或地板为佳。深色的橡木或枫木家具,布艺沙发,都是欧式风格里的常见物品主角。还有极具浪漫气息的罗马帘,精美的油画,制作精良的雕塑工艺品,都是点染欧式风格不可缺少的元素。欧式风格的装修,在面积、空间较大的房间内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欧式风格蕴含着千姿百态的生活乐趣。而追求简练、明快、浪漫、单纯和抽象的欧式风格,将让你的家园更加明快和浪漫。

但欧式风格多引用在别墅,会所和酒店的工程项目中。一般这类工程通过欧式风格来体现一种高贵,奢华,大气等感觉。相反在在一般住宅公寓项目中,很少运用欧式风格的设计,因为空间的局限,不仅不能挺闲出欧式风格的大气还会起反作用,使室内空间显得狭小拥挤。这种一般追求欧式风格的浪漫,优雅气质和生活的品质感。在国内装饰装修项目中,很多欧式风格得以提炼,而出现有简欧风格的概念。

三、中式风格与欧式风格的不同

中式装修风格与西方装修风格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中国设计风格所呈现的文化氛围是不同的,中式风格是以中国传统古典文化作为背景的,营造的是极富中国情调的生活空间,红木、青花瓷、雕刻以及一些手工艺品等。这些都体现了浓郁的东方之美,这正是中式风格与其它风格所不同的地方。这种极简风格渗透了东方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因此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非常的喜欢这种中式装修风格,它不仅不过时,而且随着时间的沉淀散发出迷人的东方魅力。

欧式风格在设计上讲求心灵的自然回归感,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浓郁气息。把一些精细的后期配饰融入设计风格之中,充分体现设计师和业主所追求的一种安逸、舒适的生活氛围。这个客厅大量使用碎花图案的各种布艺和挂饰,欧式家具华丽的轮廓与精美的吊灯相得益彰。墙壁上也并不空寂,壁画和装饰的花瓶都使它增色不少。鲜花和绿色的植物也是很好的点缀。

四、发展前景

尽管人们大都居住在高楼大厦里,但历史悠远的两种家居风格必将获得更多人青睐。由于现代的钢木制作技术非常发达,工业化的程度也很高,人们非常注重实用性与功能化。这对传统意义上的形式是冲突、有碰撞的,但却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表现的两种风格,将风格意境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呈现出古韵绵绵的别样居室氛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在国内而且国际设计界也开始越来越重视风格元素和符号的使用。

现如今在装修方式中单一的装修风格已经满足不了大众的要求了,随着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新型装修风格兴起,中式风格与欧式风格能够不断的更新前进,满足着大众的审美要求实属不易。然而两种风格还可以在不断变化前进中还能保留原有的历史风格更为难得。希望两种设计风格能够在未来的设计发展中发挥其更大的优势,带给大众更大的设计惊喜。

参考文献:

[1]原研哉(日).朱锷(译).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古埃及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装饰画教学;黑白人物画;学前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121-02

一、黑白装饰画的概念及其作用

黑白画是指利用黑白之间的对比关系进行表现的艺术形式。黑与白的关系看似简单,但却寓有胜于五彩之理念。黑白画作为一门独立存在的艺术形式,用黑白两色进行对比转换,进行虚实节奏等变化,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早在战国时期,古人就能将黑白装饰手法应用于日常生活用品之中,如宴乐渔猎水陆攻战壶,就应用了非常强烈的黑白装饰手法,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多场面、多内容、多情节、又符合工艺要求的青铜时代的缩影。在中国传统的绘画作品中,很早就形成了“知墨守白”的美学原理。随着现代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黑白装饰画表达不断地寻找到更多更新的语言,使黑白语言更加宽阔深远,其作品的表达形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黑白装饰绘画从题材上可以分为花卉、风景、动物、人物四大类,它一直被工艺美术学院列入到基础教学的范畴。在学前艺术教育专业开设装饰绘画课程,教授黑白装饰设计技巧,非常适合其专业特色。一般来说,黑白装饰画以点、线、面等抽象符号形态组成,对于初学者而言,黑白画更有助于提高和锻炼他们的艺术造型和表现技法能力,更为直接明了地表现出他们的创作意图。另外,黑白画造型手法简约,通过点、线、面等造型语言,使用夸张、变形、简化、想象等手法,使学生快速进入到绘画创作之中,让他们在黑白艺术创作之中运用审美法则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张扬个性。另一方面,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校前大多未进行过专业基础训练,造型能力较薄弱,更重要的是学前教育专业与专门的美术专业学院所培养的目标不同,为此,探寻一套适合本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将黑白装饰画的引入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有效教学途径。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不是要培养未来的专业设计人员,而是培养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者,所以从教学形式到教学内容都不可能相同。学前专业课时设置少、内容多,不可能把花卉、风景、动物、人物通学一遍,应从人物黑白装饰入手,将其他形式融入黑白人物画之中。因为人物画具备两个特征。一是直观性强。古希腊的哲学家认为,在万物之中惟有人体具有最匀称、最和谐、最庄重、最优美等特点,是有思想的万物之灵,体操运动员和舞蹈演员随着人体的运动,都会给观者以形体之美感。二是人物画这个题材是人们最熟悉、最喜爱、最容易理解的形式,无论是雕塑般的静止还是大幅度的夸张,都能引导学生体会到众多形态美感,引起共鸣,同时又具备丰富的创作资源。

黑白人物装饰画教学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这个注重价值和个性文化的时代,把创作能力的培养具体落实于人物装饰教学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在创作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黑白人物装饰画教学非常必要。

二、黑白人物装饰画教学实践

(一)黑白人物装饰画设计

开设黑白人物装饰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黑白装饰画的创作技法、感受黑白装饰画的艺术美,通过欣赏、创作等活动,开拓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创作能力,使他们了解黑白人物装饰画的个性语言和审美价值,掌握最基本的形式美法则,创作出一幅好作品。本课程主要基于装饰绘画,要求学生按照提供的人物资料进行夸张变化,应用点、线、面聚散等手法,达到视觉上愉悦和美感。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将以对宏观学习方向的引导和对个性化思维的鼓励相结合,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开发和创思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二)黑白人物画的教学实施

1.作品鉴赏,感受黑白之美阶段

鉴赏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外传统优秀作品,如古埃及壁画、马王堆帛画和现代优秀的黑白装饰人物画,目的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到黑白装饰画是运用概括、表现、美化等手段,通过单色与白纸形成的对比关系创作出装饰性绘画。

2.学习技法,加课理解阶段

(1)了解点线面的语言特点在装饰绘画中的作用

点是最自由的艺术语言,在面积上可大可小,在形象上多种多样。点可以表现形态的明暗和肌理,不规则的点还有抽象的品质,耐人寻味。线,可以看成点的连续,具有方向性和动态感,在某些特定的形体中,线的表现会超出其它形式表现的局限,使画面更具有美感和欣赏性。线的表现非常丰富,长短、粗细、曲直、疏密等都会呈现出各不相同的风格和特征。因此线是黑白装饰画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H.里德曾说:“线条最突出的特质在于它能够暗示出块体或立体形式。它飞快地、本能地但不是连续不断地流转飞转着,恰倒好处时便戛然而止,它常常是一种简括而抽象的工具。”面是扩大的点和线,使点和线不规则的形态和延伸。在画面里起到以一挡十的效果,具有简洁明了,显目大方的装饰美感。点线面之间的聚散、疏密应用构成了一幅幅千变万化的黑白装饰画。

(2)在现有的形态上用点、线、面丰富人物形象

当学生掌握了构成黑白画的装饰要素后,可进行人物图造型的装饰训练。首先要进行讨论,添加的目的是什么,即让他们懂得通过添加使形象更理想、更完美,更具有装饰效果。虽说添加的图形可以和原形无关,但却能使形象具有新的含义和新的境界,也称为主观再造活动。在添加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一致性,风格统一,形式统一,在视觉上相互协调,切忌生搬硬套、画蛇添足。

3.巧妙构思,激情创作阶段

这一阶段要求学生从原型中提取形象,完成自主命题创作。现代装饰风格的绘画已经突破了传统装饰画的要求,其表现手法丰富,风格多样。既包括形象平面装饰画,抽象装饰,也有具象写实的装饰。恰当地构图、新颖的构成感可以将写实意味的绘画重组成装饰画。在新的装饰理论的支持下,学生可以用很放松的心态对待黑白人物装饰画,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创意,给他们一个自由创造的空间,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如何进行构思与构图是一幅黑白人物画的灵魂所在。构思是让学生依靠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启迪他们的想象,根据审美原理将黑白装饰画的特点应用于画面,选择最具有吸引力、最感人的场面进行表观,使画面做到造型生动,对比强烈、装饰性强。

装饰画的构图不受自然景象、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也不受透视学等科学法则的限制,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它是一种最为自由的构图形式。黑白画构图一般不违背艺术的创作规律,它与其构图时要充分考虑到展示这一特点,要借助黑白这一“程式”避免对客观物体做表面化的处理,要强调概括性、规律性、程式性,使黑白装饰画风格更为突出。在创作手法上可以尝试多样性,除了用笔绘画之外,还可以其他工具和方法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丰富创作形式。

三、结语

通过黑白人物装饰画课程教学,学生可以熟悉掌握装饰画的构成语言,装饰画的构图、造型表现手法,装饰画的多种绘制技法与材料制作工艺,从而增强对装饰绘画的整体把握能力及多种样式、效果的设计能力。

黑白人物装饰画这一课题,既有宽泛的意义,又有明确的针对性,它让学生以轻松的形式感觉到了黑白给人带来的装饰性节奏美感。同时,使学生深刻地体验到绘画中“白”与黑的构图效果。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绘画知识之后。学生就可以发挥想象、自由创作,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审美观以及对美的洞察力,在有限的课时里触摸到艺术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扬景芝.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6.

[2]柒万里.黑白画[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

古埃及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借鉴

引言

作为一名初接触艺术的学生,经过了四年对建筑室内设计理论知识的熏陶和专业实践的练习和认识,更加激发了我对室内设计自己这个本专业的学习热情和研究兴趣。室内设计是在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直接推波助澜下诞生,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才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一个成功的室内设计师,在他的室内设计作品中,既要满足最基本的功能要求,更要体现审美的内涵,是功能与审美的完美统一。而要使室内设计实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就要求现代设计师对我们宝贵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理解钻研和研究,并把传统文化精髓成功传承借鉴其中,这一点是现代我们每个设计师的使命和任务。

一、关于室内设计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概念论述

1.现代室内设计的概念和国内外发展

根据我本科四年对专业的学习和理解,一个成功的室内设计就是很好的满足了功能要求和精神需求的室内环境。同时,它要根据建筑物所要求的相应标准,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美学原理,来达到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这里的功能要求很容易理解,就是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实现其价值;而精神需求则包括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积淀、建筑风格形式以及所处的环境和气氛等等方面。

虽然现代室内设计在设计界还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仅仅是近数十年的事,但是它的发展已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人类文明伊始的时期,人们就有意识地对自己生活、生产活动的室内进行安排布置,甚至美化装饰,营造出他们理想的室内环境气氛。在我国国内,设计界在室内设计刚成为独立的专业时,就倡导设计文化要保持和发扬民族的地方文化特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国外,许多著名的建筑都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和精神功能的需求。例如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以来,哥特式、古典式、巴洛克和洛克克等风格的各类建筑及其室内装饰均日臻完美,艺术风格更趋成熟。

2.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然而我们对于传统文化,要有新的概念,人类昨天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对于今天而言,都是传统文化;今天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对于明天而言,也是传统文化。所以,传统文化不等于落后。而聪明智慧的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早已经把那些落后的糟粕淘汰;而对于像中国的仰韶文化、古埃及文化等等让我们叹为观止的人类文化精华,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科研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和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都被我们小心翼翼的保留下来了。

二、在室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借鉴

提到文化,它作为人们精神文明面貌的代言人,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进步和转变历程。而在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儒、佛、道三家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他们三者的相互斗争和融合,并深深影响着无数历史和当代的中国设计作品。体现在室内设计中,儒家的中庸之道在当今的很多品牌的房地产室内设计中尤其典型和突出。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和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精神需求达到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和境界,跟们更加推崇环保和天人合一的理念和审美境界,这样就更加要求设计师在满足了人们基本的需求后,把设计重点放在设计手法、技巧和氛围的营造上。利用人工造出自然之美,使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统一;而室内设计中对道家文化的传承和借鉴,主要体现在室内的空间设计上。利用各种技巧和手段使空间虚实相生、变化多端,同时引入室外景色。利用空间隔断和装饰手法,增加室内空间感和开阔感。另一方面还体现在意境空间的营造上;佛教重视精神上的超脱和自由,主要体现在古典与现代、中式与西式的各色家具的略带沉稳却又不显老气设计风格中。

任何一件设计作品都一定程度的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更是如此。室内空间的造型、装饰和陈设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含义和精神追求,由此形成了风格各异的现代室内设计。它是一个民族精神追求和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在室内设计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借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借鉴,创意无限

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就是儒、佛、道三家的文化,强调事物的辩证统一以及自然观上的“天人合一”。这种思想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利用这种思维方式我们可以看到现代著名的科学发现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的思维方法和精华。

其中意象思维尤为突出。这种创造性的思维着重从特殊性里把握普遍真理,应用到设计中就会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潜意识的思维可以超越任何阻碍,增进人与人之间更高层次的彼此交流和沟通。我们的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如果能时刻做到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自然观和哲学观应用进去,产生的效果和成就往往是出人意料和相当成功的。创意也会源源不断的涌进设计师的头脑。

2.运用传统符号进行装饰,形式、内涵完美结合。

中国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距今7000―5000年的中国仰韶文化,留给我们的学者丰富多彩的彩陶图案,其中最为著名和引起无数猜想的有鱼纹、鸟纹和蛙纹等动物形态,造型逼真,栩栩如生,至今仍是无数专家学者和美术院校的师生研究的重点。还有许多成语典故、人物传说更是广为流传。这些都可以称之为中国文化的文化符号。它们肩负着凝重的历史怎人敢以及未来强大的蓬勃生命力。这种功能与精神、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也许要用现代的设计语言进行重新的诠释。作为营造传统的文化室内环境的有效装饰元素和手法。通常采用抽象简约、符号拼贴和移植与嫁接这三种装饰手法,达到传统文化进一步延续与发展,使新旧、古今结合,并让传统艺术和文化在室内设计中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借鉴。

3.运用陈设艺术,开拓性灵意境。

在这里,我把陈设艺术称之为室内设计的“灵魂”并不为过。陈设艺术是由于历史、地域、宗教、文化、经济、习俗、环境等因素的差异而形成的,陈设艺术以其千姿百态的形式在空间

与人之间传递着某种特定的氛围和情感,它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并担当起了重要的历史使命。陈设艺术同样以实用性的功能满足为基础,并最终达到室内装饰的灵魂的效果,它所呈现出来的庄严典雅和潇洒飘逸的风格充分体现了人性化设计,使人看上去赏心悦目,并很好地陶冶情操。对于现代室内设计,在气氛和意境的烘托上,陈设艺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陈设艺术通过一些特定的表现手法能够传递传统,使陈设品超越其本身的美学界限而赋予室内空间以精神价值。

在我们所接触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都不止一次的表达了对自然的崇尚和亲近自然的态度和理念,而“天人合一”理念的提出正是自然情怀的集中体现和表达。古人把他们顺应自然、喜爱并亲近自然的情怀表现在很多的设计中,而在室内设计中的表现尤其突出和精彩。一方面表现在室内空间的处理上,室内不再到处是冷冰冰的家具和日常用品,而是把大量大自然的景观移植到室内来,使室内更加精巧、和谐和完整。常用的设计手法主要有室内不再做成密闭的空间,而是借助于窗户、门等结构的变换形成对外开放的空间,体现人与自然的紧密和谐共生的关系;另一方面体现在室内陈设的应用上,把更多的自然景观的元素应用在室内,就是在室内养殖绿色植物和盆景。有很多盆景都有其特定的象征寓意和室主人的情感表达,这一点和中国传统室内陈设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现代室内设计传承并借鉴,并把它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结语

经过对室内设计这门专业几年的学习和研究,我发现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方面的应用还很少。还不能做到充分体现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精髓。主要问题体现在没有重视室内环境独有的特点和要求,对建筑形式与内部空间的整体统一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同时对传统文化盲目照抄照搬、追赶潮流,并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和价值。这些都是我们现在室内设计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认识到不足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和进步空间。这对任何一名中国设计师来说可谓是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牢牢珍惜和把握伟大祖先留给我们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并尽一切努力责无旁贷地发扬与传承它,同时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真正做到二者的紧密结合和相互融入,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借鉴中形成现代与传统完美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让更多成功的中国室内设计走上国际舞台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黄艳丽,中国当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

[2]潘吾华.室内陈设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5]崔世昌.现代建筑与民族文化[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6]王建华.设计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更替[J].装饰,2003,(05).

古埃及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第8篇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反思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种种怪诞现象,我们需要增强民族的自信和文化的省察。为什么房地产行业已经取得了壮观的物质成果,但和政府提出的建立创新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距离尚远?不顾民情,致使建筑文化传统面临断裂的开发势必造成严重问题,导致的遗憾不是短期内可以看得出来的。近年周庄旅游的红火,是以牺牲苏州为代价的。“浙江绍兴原是一个规模并不大、河网纵横、保存得相当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它与苏州分庭抗礼,分别是越文化与吴文化的代表。应该说对绍兴进行整体保护并不难,可决策者偏偏按捺不住寂寞去赶时髦,中心开花,大拆大改,建大高楼、大广场、大草地,使原来的风韵惨遭浩劫。”文化是建筑的灵魂。中国建筑,是中华民族辉煌成就的标志,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21世纪的竞争将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对建筑来说也是如此。前几年,“欧陆风”大肆蔓延,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到处不顾条件竞请境外建筑师来本地创名牌。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今天,大建设中“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说明我们对传统建筑文化价值的近乎无知以及对西方建筑文化的盲目崇拜。

世界知名规划师和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或许,中西文化的碰撞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激烈。解放后我们产生不少优秀作品,特别是1959年北京兴建的十大建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对中国建筑文化传统有很大的发扬。后来对复古主义的批判、受前苏联建筑文化的影响、国民经济困难时紧缩和调整建筑标准,以及中的“大批判”,都波及到建筑文化的发展。改革开放本是建筑文化发展的大好时期,却又受到“欧陆风”的侵袭。有一种误解:承认中国建筑文化很有特色,但这些传统已经与现代的技术和材料不相适应,是过时的文化,因此在是否需要发扬传统的问题上犹豫不定。我们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建筑领域五光十色异彩纷呈的形式下,更要把握住自己,不能迷失了自我。梁思成早就提出,历史上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它自己的建筑,随着文化而兴盛、衰亡。任何新的文化、包括建筑文化,都离不开历史的沉淀和积累,只是我们怎样去把握和传承的问题。当今建筑市场的紊乱也是导致建筑文化品位低落的原因之一。建筑业繁荣是事业发展的标志,是文化高涨的象征。但由于专业篡行,专家错位,给建筑的文化品位带来不幸。工程师多但真正行家里手少,开发商承包商多,而建筑师设计师少,楼盘多而有个性的少。学建筑的要受非学建筑的制约,方案竞赛中选中的不是最佳方案,而是钱能通神,怪现象多。城市不像城市,乡村不像乡村,乡村拙劣仿造大宾馆,到处是钢筋水泥,没有一点乡村味道。云南丽江竟盖了几个像希尔顿那样的星级宾馆。一座座花费了大量金钱却无个性的建筑拔地而起,一个个面目雷同的新兴城市遍布各地,原有的古建筑群落受到新建筑的污染和破坏,完全忽略了民族建筑风格的发扬和保护。到处都是白瓷墙,蓝玻璃,一看就知道是中国建筑,外国人称,这是厕所瓷砖贴错了弄到外墙,而国人以为这就是气派,就是豪华。北京城在不断的拆迁建设中把旧城风貌改造得支离破碎,令人痛心。中国的建筑师在哪里,21世纪中国现代建筑往哪里去?中国建筑协会副理事长张祖刚对于北京老城的快速消失深感痛心,对于北京一些新建筑的出现无比遗憾,缺乏品位的现代建筑越来越多。雨果曾说:“建筑艺术是最伟大的产物而不是个人的产物,不只是天才们的杰作而是平民百姓的劳动结晶,是一个民族留下的宝藏,是世世代代的积累,是人类社会不断升华的遗留物。”

由此可见,建筑不但是艺术,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全球强势文化,中国建筑显得无所适从。被建设部授予“中国建筑大师”称号的张开济,几年前与吴良镛、贝聿铭等一起给中央写了一封信,呼吁北京不要大拆大盖了,写字楼、大宾馆先不要盖了,否则,古老的有价值的建筑还没想好怎么办就一片片消失。利益是暂时的,而遗憾是永远的!

英国伦敦这些年城市发展很快,但建设部门总是努力保持着这些街巷古老的特色,即使是扩建街道,兴建新的公共设施,也要在保护这些古街巷的前提下进行。这些小街巷不准车辆通行,只供行人步行。伦敦人这么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些这些看上去很丑陋的小房子,让人产生一种深深的敬意。这就是城市的文化,城市的品位和城市深厚的底蕴了。德国的柏林也是这样。作为首都,柏林只有一百多年。正因历史短,他们才更加珍惜仅有的东西。100年以上的建筑都是历史文物,须无条件保留。即使是拆除一栋没什么特色的民居,都必必经城市建设部长的批准。走在柏林,仿佛走在19世纪的大街上。他们原汁原味地保护了原有建筑群落,你会发自内心地感叹这座城市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深厚,你觉得不仅仅是在赶路,而同时是在参观一座巨大的古迹陈列馆。中国建筑师在国际上处于弱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西学”与“中学”的根基都不够,相比之下“中学”的根基尤为薄弱。还原历史,修旧如旧。如果我们在建筑文化研究中能以审美的意识发掘遗产,当能另辟蹊径,丰富建筑的文化内涵。像中国这样悠久的国家,除列入保护名册的历史文化名城与历史街区外,可以借题发挥大做文章的城市与地段俯拾皆是,就看你如何去发挥,去构想,去创造。要正确处理好名城保护、规划、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使名城既有传统感、又具现代感,做到两者交相辉映,体现出自己的特色,提高名城的文化品位。“近代哈尔滨的城市建筑体系是以西洋建筑为主体的构成体系,其中,以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建筑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建筑是20世纪上半叶欧美建筑发展的主导潮流。这样一些代表世界建筑发展方向的摩登建筑能够同时性地出现在近代哈尔滨的城市建筑中,这在中国近代建筑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

1990年,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确立了它在世界上的地位。黄山是中国的名片,在1000多年的建设历史中,留下的古观寺庙、险塞关隘、游道平台、亭阁、桥梁、门坊等数不胜数。这些建筑已成为黄山文化景观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个没有历史的城市,是一个贫血的城市,是一个趣味低级的城市;一个不懂得保护历史的城市,是一个没有品位的城市,更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城市。”

2建筑艺术与艺术建筑

建筑作为名词,指人们用石材,木材等材料搭建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物体,如住宅、桥梁、场馆、寺庙等。作为动词,在土木工程范畴,建筑是指兴建房屋之类或发展基建的过程。但这些描述远没有揭示出建筑的内涵与外延,建筑实际是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工程技术手段与艺术手段紧密结合的美术门类。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不过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车尔尼雪夫斯指出,“建筑作为一种艺术,比其他各种实际活动更专一无二地服务于美感要求”。由此看来,建筑是不能不讲究艺术的。

就总体而言,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在闽西南山区腹地,客家人聚居的一带山庄,遍布着一座座环形的圆楼,它以其古朴、粗犷、庄严、雄浑的风格与精巧玄妙的建筑工艺,吸引着中外建筑专家与游客前来参观、访问,它被赞誉为“遗落的古月”、“建筑的奇葩”、“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独一无二的世界建筑艺术”。建筑艺术的成败不仅在于建筑者自身,还在于使用者对于建筑艺术语言的共识度。建筑者通过美学的感悟和艺术分析,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设计出了大量有特色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有文化、有内涵、富有人情味,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把建筑艺术推向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进而产生了众多的建筑风格。建筑风格按国家地区与民族分,有欧陆风格、地中海式风格、非洲风格、拉美风格等;按建筑物的类型分,有住宅风格、别墅风格、宗教建筑风格等;按照历史发展流派分,有古希腊风格、古罗马风格,欧洲中世纪风格,文艺复兴风格等。建筑艺术是环境艺术。环境是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筑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无论是工作、生活与学习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建筑艺术追求的就是和建筑环境的高度和谐。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从古埃及大漠中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到中国的长城,无不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彩。建筑艺术是空间艺术,合格的建筑师对建筑空间要有自己文化上的理解,建筑在存在意义上可以说是空间意义上的延长。建筑艺术的元素是光、影与墙和空间,表现形式是四维空间。建筑美不仅在于实体,更在于虚体;不仅在于时间,更在于空间。外部空间组织也是十分重要的,建筑艺术不能不考虑外部空间。与今天杂乱无序、建筑与环境失衡的城市空间相比,和谐、有机的传统建筑外部空间逐渐吸引了各类学者的关注。

人类需要艺术性强的建筑,哪怕你搭一个最具有实用价值的谷仓,也还是要讲究一下为好。建筑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它用其巨大的艺术表现力与人类文化构成深刻的对应关系,世界上杰出的建筑艺术作品都是文化最鲜明、最深刻也是最长久的体现。作家果戈里说:“建筑是历史的年鉴。”我国侗族建筑就很有讲究。“侗族杆栏式建筑门的结构,既有遮风挡雨、隔湿避瘴的生态适应功能,又具有文化功能、建筑审美功能和艺术特色。它蕴含着侗族生态建筑宇宙观和原始信仰体系中的‘生命神性’,其开放性空间结构构成一个人性的封闭空间。它既是建筑空间人性化的表述,又是对‘人宅相扶,感通天地’的‘天人合一’生态建筑宇宙观的深度表述。”

雨果称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他在《巴黎圣母院》中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人们无时无处不在感受着建筑的美。漫步街头,你会为仪态万千、新颖别致的现代高楼大厦所吸引,你也会被绚丽多姿、闻名遐尔的古代建筑艺术所陶醉。建筑具有双重属性,教皇亚历山大有名言:“真的有价值的是实用,华丽的光环却是跟感官借来的”。其他品类比如文学、音乐、绘画与建筑是不同的,它们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建筑既是物质产品,也是精神产品,其艺术性体现在建筑的功能、目的和方法、手段的和谐统一之中。建筑作为物质产品,体现着一定时代的物质文化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其视觉形象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观。我们追求艺术性的建筑,是为了让建筑给我们带来适用的同时,也带来美的享受。哪怕是最简单的、最实用的建筑,我们也不希望看到劣质的材料,不合理的设计,混乱的架构,面目可憎的外形。在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塔是给人以“建筑美”的建筑类型之一。“位于北京广安门外的天宁寺塔是一座典型的辽代八角密檐砖塔,其造型优美,古时从西南方进北京城远在十几里外即可见到这座佛塔耸立在地平线上,是北京城的重要地标之一。”

再如桥梁,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还具有观赏功能,为城市起到美化作用。优秀的桥梁作品常被视为城市的标志与骄傲,甚至成为时代的象征、历史的纪念碑和游览的胜地。桥梁美学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学科,既有美学基本原理,又有桥梁工程的结构概念。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在砖石结构的技术条件下从梁板结构,发展到拱,发展到穹隆,到高直建筑的砖石框架结构;古代劳动人民,运用简陋的技术创造出了诸如金字塔,斗兽场,雅典卫城这样气势宏伟的杰作,古代西方能工巧匠的智慧在各类建筑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审美迷失,艺术缺失,只有建筑而没有艺术,只有居住功能不具备审美功能,肯定会被历史所忽略。建筑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但最终是艺术。

3生态建筑、节能建筑与环保建筑

所谓生态建筑,是指将建筑看成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达到经济、自然和人文的三大生态目标,还必须实现生态健康的“五化”(净化、绿化、美化、活化、文化)指标,达到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标准。2008年10月25日,作为第三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的主题,《城市、建筑与生态》论坛在北京序幕。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业界最关注的如何建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这一热点问题,展开了精彩讨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同志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之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别是搞好城镇村的规划和建设上,我们应切实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去。生态一词,古代是显露美好的姿态,或者指生动的意态。后来通常指生物的生活状态。简单地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们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学,是动物与植物之间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一门学科。如今,生态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我国环境保护法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其主要任务之一,正是基于生态环境与生活环境的这一密切关系。生态环境并不等同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外延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仅有非生物因素组成的整体,虽然可以称为自然环境,但并不能叫做生态环境。要完成一个建筑项目,有效的计划是必需的,无论设计乃致最后完成都需要考虑到整个建筑项目可能会带来的环境冲击。莱特是现代建筑四大师之一,全美20世纪十大传世建筑,他一人就占了四席,非科班出身但奇思妙想不穷。他的落水山庄名列十大传世建筑之首,这是一座建在瀑布上的房子,美得绝伦。建筑是不可能脱离空间而进行的,所以不能不考虑环境;建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人,因而又不能不顾及生态环境。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兴建了大量的节能建筑。建筑节能是一门跨学科的技术,它集成了规划、建筑学及材料、土木、环境、机电、设备、热能、信息等工科的专业知识,同时,与之密不可分还有社会学等人文学科。但是,建筑节能领域存在很多技术及质量问题。节能就是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量,生产出与原来同样数量、同样质量的产品。建筑是一门艺术,节能是一项国策,艺术与国策完全可以统一于建筑中。什么是建筑学?国际建协华沙宣言指出,建筑学是人类建立生活环境的艺术和科学。因此,建筑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建筑总是在特定环境中,是整体空间结构的一部分。1989年5月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之后,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发表了“二十一世纪行动纲领”,提供了更详尽的发展蓝图,可持续发展包含的“需要与限制”、“进步与极限”等内容,赋于建筑学一种新的环境意识及认识世界的角度,它是建筑师的职业责任核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