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振兴工作存在的问题

乡村振兴工作存在的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乡村振兴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乡村振兴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一、村情基本情况

**村国土面积42.29平方公里,辖 5个村民组、5个自然寨,434户1947人,其中贫困户99户377人,目前已全部脱贫,居住布依族、汉族等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9%,经济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服务业(餐饮及便民店)、养牛、猪、禽和种植西瓜、芒果等经济作物为主,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100元,村集体经济189万元。

**村是全镇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区位优势十分突出,素有“望谟南大门”之称,是南盘江和北盘江相互交汇点,依托珠江黄金水道和区位优势,以“港”为核心,以临港产业为支撑,力争把以**港为代表的港口(码头)群建设成为集内陆现代港口,临港有旅游、产业、工业3个园区功能和滨水居住城市三位一体的综合经济开发试验区,建成石漠化治理、扶贫开发、生态移民与灾后重建相结合试验区,建成内陆山区对外开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试点区。

二、工作开展情况

**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围绕“两江门户、山地水乡”和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发展思路,加大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以青柠檬产业为产业基础,采取农旅结合模式,以观光、旅游、采摘为市场导向,打造生产、生活、生态同步,休闲、文旅融合的现代特色村寨。

(一)持续改造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坚持围绕“村级组织、乡村治理、产业发展、补强公共设施”为主要建设内容,抓实抓细**村环境整治提升配套基础设施及公路沿线综合整治工程,对闲杂乱地进行清理,配套种植青柠檬、三角梅、芒果等,为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目前已完成种植池300平方,种植池回填土800m3,36个种植池开挖及池基夯实和档土墙建设,青柠檬种植、三角梅等绿化1000㎡,累计完成120万元,完成形象工程60%。

(二)抓实产业兴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为实实在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效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青柠檬产业的丰富经验,立足本土、联结群众,合作规划开发“贵柠田园综合体”,倾力打造集青柠檬种植、旅游等融合发展农旅一体化产业,落实好贵柠田园综合体石漠化配套项目建设,创建“农业观光区、鱼家博览区、红色文化区、农耕体验区、生态养生区、民俗风情区”的六大主题功能园区,形成一、二、三产业相结合的经济型产业链,引领全镇乡村振兴工作走上新台阶。目前已完成4600亩青柠檬种植,配套的柠檬加工厂、道路设施、灌溉设施等已完成建设或启动建设。

(三)创新致富模式,不断发展壮大富民产业。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围绕“两江门户、山地水乡”和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发展思路,打造农业观光旅游和红色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品牌。打造就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完整的产业链,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的运行模式,推进**村中志柠檬种植园石漠化治理项目建设,有效拓宽周边移民群众创收渠道和壮大村集体收入。石漠化治理项目目前产业路已完成路基硬化3公里,采摘步道已完成450米,累计完成141万元,形象工程的60%。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乡村振兴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今年来,长湖乡按照省市县消费扶贫会议要求,不断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有效带动脱贫户增收,现将消费帮扶半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鼓励春耕生产。为落实种植面积,从年初开始,长湖乡扶贫办工作人员前期便挨家入脱贫户宣传惠农政策及长湖乡早稻种植奖补政策,掌握春耕脱贫种植意向,通过鼓励发展抓大户、带动散户、帮助弱户和防治抛荒等举措,全乡203户脱贫户采取集中育秧亩,种植面积达亩,预计产值 元。

二是落实消费扶贫。严格落实有关要求,我乡积极承担职责,主动作为,开展消费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截止目前,采购脱贫户农产品17229元,主要用于单位职工食堂食用。

三是造血脱贫农户。为帮助脱贫户持续增收,促进脱贫户的产业可持续发展,岳阳市唯本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长湖乡扶贫办捐赠长湖村420羽鸡苗,覆盖22户脱贫户,通过养殖肉鸡提高产业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四是强化组织指导。组织各种新媒体平台和传统平台,通过公益广告、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宣传本地脱贫户产品,消费扶贫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消费扶贫的好氛围。在全乡动员鼓励在职职工在脱贫户中采购农产品,鼓励辖区内企业及居民购买脱贫户家的农产品,帮助脱贫户增收。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是抓消费扶贫的力度仍然不够,长效机制还不健全,消费扶贫的社会参与度不高,实际效果还需进一步提升。

二是脱贫户中没有形成特色农产品,没有树立自己的消费品牌,农产品价值低。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鼓励乡工会开展消费扶贫。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向辖区内各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推介扶贫产品;工会组织慰问职工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购扶贫产品。

二是消费扶贫进“企业”。积极组织参与消费扶贫相关活动,鼓励企业在发放职工福利和职工食堂采购时,优先采购脱贫户剩余农产品,引导辖区内企业参与消费扶贫。

乡村振兴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一是成立了领导机构。全县动员大会召开后,我局切实加强对集中整治活动的组织领导,迅速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副局长及支部书记任副组长,局各股(室)、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集中整治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支部书记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指定了一名干部专门负责活动各项工作,为开展集中整治活动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制定了活动方案。根据《县创建作风建设模范县暨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及时制定了操作性强的《县科学技术局创建作风建设模范单位暨集中整治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实施方案》,发放到了每一名干部手中。同时,对活动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股(室)、中心,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三是召开活动动员会。3月27日,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召开了集中整治活动动员会,对集中活动进行了具体部署,统一了全体干部职工思想,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认识,增强了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了浓厚氛围。

二、组织理论学习,提升了干部理论水平

我局始终把学习放在活动首位,力争集中整治活动学习教育做到五个结合:一是坚持集中整治活动与“四化”建设和区振兴相结合。围绕抓作风促发展这一主题,制定了理论学习计划,按计划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省、市、县《集中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和动员大会精神;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了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增强了服务“四化”建设和推动区振兴发展的意识;学习了《廉洁准则》、《公务员法》、《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工作纪律等,增强了廉洁从政、依法行政意识。二是坚持与“弘扬苏区精神、树立模范作风、推动苏区振兴”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开展了“苏区历史和苏区精神”专题集中学习,购置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等学习读本,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了“中央苏区历史简介”。组织党员干部赴兴国、瑞金等地瞻仰革命遗址、革命纪念场馆,重温革命历史,重温入党誓词,真心感受苏区精神的伟大力量。在全局开展了廉政文化月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参与了全县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活动,开设了廉政党课,集中观看了廉政警示教育片,开展了廉政读书活动,组织《廉政准则》知识考试,增强了全局干部职工的廉洁从政意识。三是坚持组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我局编印了理论学习读本,局领导干部发挥表率和带头作用,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学习教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每名干部职工撰写了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文章并采取闭卷形式进行理论考试,考试分数都达到九十分以上。四是坚持开展活动与推进工作相结合。各股室、中心根据各自工作的特点,结合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科技入园入企工程和科技进乡入村工程,着重在科技项目申报、科技企业认定、专利申请等科技服务上下功夫,切实转变作风,提高科技服务能力。五是坚持集中整治活动与风险廉能机制建设相结合。在提升机关工作效率的同时,加强了风险岗位的管理,认真查找了重点岗位的风险点,及时开展了群众评议和接受了社会监督。通过坚持“五个结合”,增强了理论学习的实效性。

三、创新宣传载体,营造了活动浓厚氛围

我局通过创新宣传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一是在单位醒目位置设立了一个集中整治活动宣传专栏,及时宣传本单位集中整治活动的开展情况;二是在县科技网上设立了集中整治活动专题,大力宣传活动目标、内容,宣传活动的先进典型;三是在醒目位置制作了有关作风整治的横幅标语。四是积极向新闻媒体报送有关信息。积极向《县之声》、《县手机报》、《效能简报》等新闻媒体报送活动信息8条(篇),其中县纪检监察网刊登4条,《科技》采用1条,为集中整治活动营造了浓厚氛围。

四、广泛征求意见,整改了作风突出问题

我局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届意见,认真查摆作风突出问题。一是设立了意见箱。在我局办公室醒目处设立了征求意见箱,积极收集社会各界对我局在开展集中整治活动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二是发放了征求意见函。利用利用加密网和上门的方式向全县各单位及企业征求意见,收集意见建议12条。三是开展了个人自查自纠。全体干部职工通过召开会议、集体讨论等形式,对照“局集中整治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自查自纠的主要问题一览表”从存在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整改措施三个方面查摆问题,形成了自查自纠书面材料。领导班子及成员采取“自己找、相互提、大家评”等方法,通过开展专题会、谈心交心活动、组织民主测评、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围绕“五查”内容,认真组织开展了领导作风“假浮蛮”方面突出问题自查整改工作。四是开展了大讨论。围绕“如何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主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在全局开展了大讨论活动,为找准和改正突出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五是进行梳理汇总。我局对查摆出来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分析、汇总,主要存在理论学习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制度执行不严、深入基层不够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六是制定了整改方案。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逐个明确整改责任领导、责任股室和整改时限,建立了问题整改台帐,做到逐个整改,逐个销号,全体干部作风有了明显改进。

五、建立完善制度,形成了作风长效机制

通过推行“三簿”制度,长期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投诉、不定期对全局干部作风情况进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记录在案,作为干部绩效考核重要内容之一。

乡村振兴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均衡发展;社会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1)01-0020-04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是各国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滞后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由于历史及现实原因,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目标的实现。如何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生态系统理论(social ecosystems theory)认为,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总是基于一定的环境系统,环境系统可细化为宏系统、外层系统、中间系统和微系统四个层次。基于该理论,本文从宏观政策层面、中观学校层面、微观教学层面和外部社会支持层面梳理了世界范围内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所采取的策略,以寻求推动我国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宏观政策层面奠定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基石

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政府责任和政府行为,其实质是政府作为控制社会运行的中枢与公共资源分配的主体对区域内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一)出台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法律法规

教育政策工具是各国政府实现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美国,从1965年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案》到2001年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些政策显示出美国政府历来注重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教育发展不均问题。在教育史上以“双轨制”著称的英国,区域与学校间教育质量历来参差不齐。为此,从1997年工党政府的《追求卓越的学校教育》白皮书到2009年布朗政府的《机遇:未来机会均等》白皮书,其基本主题都是改进学生学业表现不良的薄弱地区教育和薄弱学校。日本则于1954年制定了《偏僻地方教育振兴法》,为偏远地区薄弱学校的改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和政策支持。

一些发展中大国也出台了旨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在俄罗斯。2004年修订的《联邦教育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农村教育现代化不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巴西为解决入学率低与地区发展不均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实施了专门针对东北部贫困地区的“东北地区基础教育计划”。

(二)建立有利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合理配置资源,建立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基本资助拨款主要投向贫困学区。在英国,尽管教育经费拨款多年停滞,但其农村教育投入却一直保持增长。在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为了促进乡村地区计划的顺利开展,在2001年设立了乡村地区计划基金,每年对乡村地区计划的拨款都超过2200万美元。

一些发展中大国也采取了相关措施。俄罗斯联邦政府决定,支持农村地区小型学校发展,对农村边远地区家庭提供校车和住宿等优惠。巴西从完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入手,制定了各州每名学生年均经费的最低标准,解决了东北部地区的基础教育普及问题。南非政府对贫困地区的学校实行倾斜拨款政策,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及学生家长的收入状况,把学校分为五个层次,对越穷的学校拨款越多,对越好的学校拨款越少。

(三)搭建协调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管理体系

为保证城乡统筹和农村教育发展政策的有效实施,一些国家设立了以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为职责的机构,建立起立体化的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管理体系。美国在薄弱学校改进的组织管理方面,主要由州、教育服务中心、学区和学校四方共同承担,各司其职。英国政府也从管理层面着手,在各“教育行动区”均设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团体――行动论坛,行动论坛的成员包括政府官员、学校代表和社区代表,专门负责本行动区薄弱学校的改进问题。

在瑞典,除了国家教育署这一专门的中央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外,该国还于2003年成立了国家教育改进司,帮助遇到困难的儿童保育机构、学校以及成人教育组织,使不同地区的学校达到国家教育标准。为实现公共教育资源的公正分配与高效管理,巴西在20世纪90年代成立了基础教育维持与发展及教学促进基金会,以推动教育合作者共同参与,解决教育财政中存在的问题。

(四)实施面向农村地区与弱势群体的资助项目

英国政府在1997年推出“教育行动区”计划后,又先后实施了“追求卓越的城市教育”计划和“信托学校”计划。为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机会均等,美国政府在继续实施“先行计划”和“跃进学校”项目的同时,于2000年底启动了“农村教育成就项目”。澳大利亚从1977年起实施了“贫困乡村地区计划”,此举使澳大利亚的六个州和北部地区的部分乡村学校受益。

为使贫困家庭儿童留在学校读书,巴西于1995年启动了“助学补助金计划”,并于2003年连同其他三个联邦项目合并成“家庭补助金计划”。南非政府则先后实施了“重建与发展计划”“教室中的公平”项目、“教育中的性别平等”项目等,目标直指区域、种族、性别、人群间的教育平等。在印度,政府也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各种发展计划和项目,保证普通民众的受教育权利,扩大教育覆盖面,减少因出身带来的教育不公等问题。

二、中观学校层面把握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

学校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学校层面的改革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从政策走向落实的中介,居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大系统的中间。

(一)稳妥推进农村偏远地区的学校布局调整

学校布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学校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结构,直接关系着该国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后劲。作为一个地域广阔、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大国,美国各州制定了全面、灵活的农村学校合并标准,采取了强制、鼓励、自愿等多种学校合并方式。在俄罗斯,为解决学校分布过于分散、资金短缺、硬件陈旧、优质师资不足等问题,俄罗斯联邦政府于2001年12月颁布了《俄罗斯农村学校结构调整构想》,制定了普通教育学校的整合改革办法。

其他一些国家也制定了稳妥的农村学校合并政策。例如,印度政府决定,6-14岁的儿童必须就近入学,学校与家庭住所的距离在初小阶段保持在步行1公里以内,在高小阶段保持在步行3公里以内。目埃及政府在边远农村地区广泛开设乡村学校、单班学校,并对在这类学校读书的学生实行全部免费。

(二)围绕标准化校园建设,改造城乡薄弱学校

薄弱学校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性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联邦教育经费拨出专款用于“补偿教育计划”,其中40亿美元用于奖励先进学校和扶持薄弱学校。美国2001年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明确要求各州建立起针对薄弱学校的扶助和改进机制。在英国,政府则根据考试成绩、辍学率、义务教育结束时的升学率、学校设备等指标,将评估结果落后于全国平均标准的学校定义为薄弱学校,并将之列入整改学校名单。

日本主要通过改善教育资源分配来解决薄弱学校问题,该国规定所有学校都必须满足基本的办学条件,教师工资只有级别差,没有校际差和城乡差。韩国则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平准化教育”政策,撤销一批名门学校,推进学校办学条件均衡化。柬埔寨、孟加拉、菲律宾等亚太国家长期奉行的也是以城市为中心的教育,农村学校的校舍、设施、管理都比较差,落实农村学校的基本办学标准成为这些国家的优先事项。

(三)建立学校间发展联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建立学校间发展联盟,共享图书资料、教学设备、实验室、师资等资源,不仅可以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益,为优质学校找到新的发展点和突破口,还能带动农村偏远学校及城市薄弱学校走出困境。英国政府在2009年度教育白皮书中提出,地方教育当局可以将薄弱学校的控制权交给由儿童、学校和家庭部认可的学校联盟,实施“连锁学校”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就是共享最好的教师、管理人员和设施,以此提高教育质量并节约资金。

美国各学校也通过共享教育工作人员、资金、设备等方式缩小学校间差距,促进学校共同发展。俄罗斯在新世纪启动了农村普通教育学校网络结构改革,推行农村学校网络结构整合模式。各地区首先评选出本地区的示范性学校,各学校再以示范学校为中心建立教育机构联合体,通过共享教育资源、自由交流观点、合作办学等举措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

(四)拓宽互联网应用渠道,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

欧美国家在推进偏远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方面走在了前列,其实施的主要策略包括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学校与社区合作等。1997年,美国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级“教育折扣项目” (Education Rate,简称E-rate),由“E-rate”基金为学校购买信息化设备提供从20%到90%不等的折扣,以此提升贫穷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英国则主要通过建立国家学习中心网络来促进农村教育的信息化。1998年11月,英国政府宣布建设国家学习网络,要求学校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支持教学,以此改进学校管理的效率。

俄罗斯在新一轮教育现代化改革进程中,专门制定了教育体系信息化建设目标与实施阶段。2001年,俄罗斯联邦政府决议,实施教育信息化计划。2005年12月,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又制定了2006-2010年新的联邦教育发展规划,致力于充实教育因特网资源和使学生与教师在线获得资源,形成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教育空间。

三、微观教学层面夯实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落脚点

教学是学校所有活动的中心,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途径。教师、课程、教学手段影响着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

(一)综合人事与工资等手段,促进城乡师资均衡

师资力量不均是导致城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制度成为一些国家平衡地区和学校间师资差距的重要举措。这当中,日本的教师定期流动制最为成熟,其对教师的流动对象、流动频率、实施程序、政策支持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韩国政府也引入了校长和教师定期流动制,规定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师每四年流动一次,以此促进城乡间、校际间师资力量的均衡。

对偏远农村地区教师发放额外津贴和向农村地区定向培养师资也是平衡城乡师资的重要方式。美国在总体改善教师待遇的同时,还对那些任教于城市薄弱学校和少数民族学校的教师提供优惠政策和特别补助。为补充农村教师队伍,联邦政府还拨专款实施“转行当教师计划”,资助地方招募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法国政府制定专门政策,鼓励教师到“教育优先区”薄弱学校任教,并给这里的教师发放特别津贴。

(二)适度增加涉农内容,强化课程设置的实际效用

一些国家往往在普通中小学开设农业技术课程,对少年儿童进行农业知识普及教育。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有3万多所普通中学开设了农业技术课程,参加该类课程学习的中学生约50万人。在韩国,为配合“新村运动”的进行,韩国政府组织编写了农民训练课程、生活改善课程和开发指导课程等,包括作物栽培、农业机械化等涉农内容,并提供教育实习、设备设施、奖学金以及培养农业经营者等方面的经费。

澳大利亚各州则根据地方特色开发了一系列适合乡村特点的课程,强调乡村教育课程要突出多样性、实用性与灵活性等特点。1993年,俄罗斯联邦教育部规定,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各地区民族文化传统和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在不违背基础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制订各地区的教学计划,鼓励编写有利于农村教育发展的教科书。

(三)革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增进学校教学实效

对农村及偏远地区学校而言,在教学设施、师资条件无法在短期内迅速改观的情况下,革新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便利途径。英国政府在2009年的教育白皮书中提出,要引入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此提高处境不利家庭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从2010年开始,政府将每年投入16亿英镑用于个性化学习,内容之一就是为低学业水平学生安排一个专门的指导教师。美国联邦政府主导的补偿教育计划中,引入了挑战性课程、个别化教学、目标导向型管理、家长参与等有效教学方式,提高了薄弱学校的教学效果。

为提高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习成绩,芬兰设立了班级教师、教师助理、特别需要教师和多学科综合工作小组组成的教师团队,对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辅导。在越南、老挝、泰国等亚太发展中国家,由于偏远地区学生分散、教师缺乏等原因,各国纷纷引入复式教学,以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四、家庭与社区等外部力量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以此构成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外层支持系统。

(一)吸纳民间资金投入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事业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系统工程,需要广泛吸纳民间资金,以弥补政府力量在此方面的不足。英国“教育行动区”的实质就是引进校外力量,将地方当局、学校、家长、企业组织、宗教团体和社区组成有机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一个多方参与的组织及运行机制。美国的教育彩票也很有特色,全美多个州发行教育彩票,彩票收入中相当部分被用于各级公立教育系统,以帮助农村地区学校及城市薄弱学校发展。

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吸纳民间资金参与城乡教育

均衡发展上也很有特色。古巴政府经常动员全社会参与办教育。以2001-2002学年的“大建校舍运动”为例,参加者就达数千人,仅哈瓦那地区就改扩建了779所中小学校舍。韩国义务教育经费中很大一部分来自非政府渠道,非政府投入占初等和中等教育总投入的比例一般在20%左右。在孟加拉国,政府为调动基层办学积极性,规定如果社区自己筹集资金办学,政府就给予同等配套。

(二)鼓励家庭与学校间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政府为主举办教育,并不排斥社会和公民个人对教育的贡献,家庭的参与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英国“教育行动区”计划的一个重要经验便是调动家长、社会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将家长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加以开发。美国教育界也重视家庭对于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意义,1993年颁布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明确将“家长参与”列入目标之一。在韩国,

“新村运动”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农民教育,借助农民素质的提升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进而缩小城乡间包括教育在内的诸多差距。

(三)促进农村学校与农村社区发展的良性互动

强调农村学校和社区之间的相互支持是美国农村教育改革的主线之一,美国国内以“4H俱乐部”为代表的组织除举办青年农民班和成年农民班外,还广泛开展多种教育活动。俄罗斯在规划和实施农村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始终将农村教育改革看作一项系统工程,重视教育现代化对农村经济、文化的推动作用,积极发挥农村学校对农村地区的文化辐射功能和教化功能。

韩国政府发动的“新村教育”是促进教育事业与农村发展良性互动的典型。为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韩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起了“新村运动”,农村各级学校被赋予农村区域社会文化中心、物质资源活用及体育中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增加所得的事业中心三大职能,学校为此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包括地区社会开发教育、意识革新教育、经营革新教育、市民教养教育等。总体上看,“新村教育”大大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推动了韩国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形成。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议题,各国在努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也是不遗余力,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主旋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差距等问题。尽管各国历史发展道路、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存在差异,各国城乡教育差距问题的表现形式、内容呈现并不一致,采取的应对策略也形式多样,但仍呈现出一些共同趋势,把握这些趋势对推进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荣黎霞,发展中国家如何致力于更加公平的教育:以印度和南非为例,比较教育研究,2007(2):1-5

[2]王定华,亚太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经验及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9(5):5-9

乡村振兴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前天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投资工作暨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从贻琴省长的讲话和省直各厅局的发言中,都能感受到当前抓项目、促投资、保增长的困难很多、压力很大。今天这次会议,主要目的就是传达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推进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投资工作暨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精神,积极应对当前形势,进一步把信心树立起来,责任担起来,千方百计、百计千方锁定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力以赴增措施、加力度,力争全面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会前,市发改委下发了《全市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通报》和《关于加强调度确保完成年度计划的通知》,对第四季度工作目标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着重对后一季度的生产总值、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这三个重点指标作了安排部署,并把前三季度未完成的任务加到第四季度。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看,增速与进度之间不平衡,我们在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5.5%,全省排名第一,到第三季度增速下滑到33.4%,全省排名第三,尽管增速全省排名在第一方阵,但是序时进度差距非常大,所以不要乐观于增速排名在全省前列。在经济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抓好投资这个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千方百计扩大固定资产规模,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投资这个关键。为此,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谁欠哪补、欠多少补多少,层层分解。总而言之,全年目标任务不能减。同时,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年,也是攻坚年,做好今年各项经济工作,为明年决战“十二五”,奠定“十三五”良好开局具有重大意义。

刚才,市发改委徐江主任通报了全市1-9月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建设情况,市工能委、市交通局、市统计局、市国土局和仁怀市、红花岗区政府做了交流发言。仁怀市和红花岗区是全市1-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快的,红花岗区增速达34.8%,但序时进度仅完成51.8%,欠账比较多。工业、交通等行业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战场,从刚才发言情况看,工业方面,整个工业项目、工业投资、工业增加值、增速稳居在全省第一个方阵,大家尽了最大的努力。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交通三年大会战”里的项目推进较快,明年年底可实现县县通高速,整个“十二五”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接近1100公里,加上明年开工建设的遵义至余庆高速公路、绥阳至正安高速公路、遵义西南绕城高速项目、兰海高速公路贵遵复线扩容改建工程,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里程要达到1200公里,高速公路的路网密度在全省最高。川黔铁路外迁工程已于今年10月份开工,渝黔快铁将于2017年年底建成通车,明年有望开工攀昭黔铁路、贵阳至遵义城际铁路、市内轻轨一号线等铁路建设项目。水利设施方面,“水利三年大会战”投资也很大,预计到2016年,我市水利建设项目将占全省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一半左右,当然各县(市、区)配套的压力也很大。市统计局针对各县(市、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方法、产业投资比重低、统计数据质量不高作了全面分析,大家要抓紧完善,对统计数据要认真分析。市国土局围绕土地要素保障做了大量工作,争取的指标在全省走在前列,基本能保障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的需求,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需求,当前市国土局正在开展2015年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用地指标申报工作,希望大家认真梳理,提前谋划上报项目用地计划指标。在抓好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各县(市、区)要把第三产业切实抓在手上,着力打造成经济工作新的增长点。在第三产业方面我们与贵阳市的差距越来越大,2012年差距为400多亿,2013年达到500个亿,这500个亿也是我们整个经济总量跟贵阳的差距,所以我们与贵阳市的差距主要在三产上,各县(市、区)要全力抓好三产,千方百计做好统计调度,把第三产业做大做强。下面,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投资的“三大作用”,以新思想新思路推进新常态下的项目投资工作

从全国范围看,经济已进入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新常态”。我市的发展又必须牢牢守住“两条底线”,严格按照主基调主战略要求,特别是在欠发达、欠开发、欠开放的条件下,既要保持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全国和西部地区,又要努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守住绿水青山。遵义如何在生态和发展中找到平衡,主动作为,实现后发赶超,不管从历史看,还是从当下经济运行来分析,投资都是必须紧紧抓住的着眼点。

(一)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投资增长是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晴雨表”,什么时候投资搞上去了,经济就能实现较快发展,什么时候投资没有搞上去,经济增长就会受到影响。拉动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是投资、消费、进出口,三大要素协同发展的状态最理想。但由于我市城乡居民经济收入不高,消费市场不是很大,要提高消费在全市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进出口规模也小,2013年仅为3.77亿美元,对GDP的影响有限,虽然今年开工的以晴集团全面投产后每年有100亿科工贸产值,其中70%是出口,有质的飞跃,但要在短期内实现大幅度增长,成为主导因素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投资还是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十二五”期间,我市投资保持35%左右的高速增长,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反映在数据上,1-9月,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30.9亿元,增速33.4%,位列全省第三,在投资的拉动下,前三季度GDP总量达到1336.6亿元,增长14.5%,位列全省第二。尽管如此,但是我们差序时进度很大,只完成序时进度的62%,所以要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我们在第四进度要完成869亿,目前只有两个月了,每个月要完成将近300亿。

(二)投资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十二五”期间,我市投资的三次产业结构从2011年的3.8:41.6:54.6调整到2013年的4.1:38:57.9,二产投资比重下降3.6个百分点,三产投资比重提高3.3个百分点。投资和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基本符合由二产向三产转移的演变规律。今年1-9月,全市工业投资完成634.3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44.3%。铁路、公路、房地产投资分别为14.2亿元、165亿元、248.3亿元,分别增长29.7%、33.6%、55.6%。特别是我市房地产市场在升温,投资增速、销售收入、营业额等有所好转,这也符合房地产业走向正常的规律。目前,国家对房地产业非常关注,投入2000亿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房地产项目信贷政策逐渐宽松,第一套首付比例降低,第二套没有首付比例。这是一个很大的发展机遇,大家一定要抓住,加快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三)投资是促进民生改善的重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发展经济最根本的目标,扩大投资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重要手段。从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看,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改造、客货运枢纽项目以及乡镇客运站、农村公路等项目均按照计划要求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可提前2个月完成投资任务目标。这些项目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各县、乡、村的交通出行条件。市委、市政府还着力实施“工程”、十大民生工程等项目,涉及中心城区城市道路改善、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文化旅游景区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教育医疗民生建设工程等,累计完成投资346亿元。扩大投资,不仅能通过直接带动各产业部门总产出的增加促进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增长,还能有效新增就业岗位,吸纳更多劳动力,促进收入增长,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面对新的形势,各级各部门既要充分发挥好已有的好做法好经验,保护好多年以来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的好成绩,更要根据新形势对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开动脑筋,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在思想理念、认识水平、干事创业精神上进行全面的革新,以适应新常态下抓好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的需要。

二、准确把握投资工作面临的“三个问题”,尽心竭力抓好项目投资工作

我们在看到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上半年,全市50万元口径投资增速是35.5%;1-7月是35.4%,比上半年下降0.1个百分点;1-8月是35.3%,比上半年下降0.2个百分点;1-9月是33.4%,比上半年下降1个百分点。各县(市、区)1-9月除仁怀和桐梓增幅同比增加4.7%和2.6%以外,其余县(市、区)增速都处于下降趋势。整体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自下半年以来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且下降幅度不断在加大。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从投资主体看,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当前全国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已逐渐传导影响到我市,直接导致相当一部分产品市场需求疲软,经营成本上升,工业企业投资信心明显下降。我们的优势产业遇到的困难也没有根本性好转,例如原材料企业持续低迷、煤电需求不足、白酒销售困难等,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压力仍然较大。同时,民间投资增长回落幅度大,1-9月,我市非公经济投资增速为22.3%,比去年同期回落了30.7个百分点,直接影响了全市投资增速。

从投资结构看,重点领域投资不足。1-9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55.6%,比去年同期回落10个百分点;采矿业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1.9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投资同比增长26.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71.4%个百分点。这些重点领域的需求乏力,直接影响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大。就目前形势来看,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调整政策还有可能持续,我市房地产投资的压力将逐步加大。

从投资载体看,新开工项目带动乏力。项目是投资的载体,尤其是新开工项目对投资增量有明显带动作用。但就目前情况看,1-9月新开工项目4603个,比去年同期下降32.1%。新开工项目完成的投资增速也处于较低水平,增速为27.7%,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5.7个百分点。同时,新开工的亿元以上项目数量占比小,1-9月356个,占全部新开工项目的7.7%。新开工项目中缺少大项目的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难免陷入疲软。去年我们各级都有大项目投资,而今年仅有以晴集团、茅台循环产业园等几个大项目。我市投资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既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压力,也有微观经济实体的乏力。但更大的问题是,我们各级干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主动作为不够,习惯于按部就班,出力不尽力、用心不尽心,在谋划项目上缺乏前瞻性、在落实项目上缺乏战斗力、在推动工作中缺乏创造力。各级干部身上仍然存在的这些问题,是与时代的要求、组织的要求、发展的要求、群众的要求是不相符的,我们一定要按照群教活动的要求,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入培析思想根源,从思想骨子里进行整改,形成强大的正能量,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一件事做起,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建设,促进投资增长。同时,对前三季度集中项目中尚未开工的项目,市政府督查室要督查,要求各责任单位说明原因、拿出开工时间表。

三、紧紧围绕投资工作的“三个重点”,千方百计完成全年投资任务

当前,我市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尽管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困难和问题,但我们面临的机遇更是前所未有。一是国家推出重大工程建设的机遇。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选择确定了生态环保工程,粮食水利重大工程,健康养老服务工程,清洁能源重大工程,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交通重大工程,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7大类重大工程建设,分别列出了2014年和2015年可以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和专项,其中有些已经开工建设,有些正在履行审批核准程序,还有一些正在进行前期论证。对于国家已经明确到具体项目的重大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要抓紧完成前期手续,确保按期开工建设;正在建设的项目,要抓紧推进建设工作,确保早日竣工、验收,发挥效益;对于仅明确全国总规模和仅明确投资方向的国家重大工程,按照国家确定的投资项目和方向,抓紧梳理我市国家重大工程的项目名单,抓紧完善相关前期手续,使之具备开工条件,抓紧开工建设,并及时上报省,争取更多的项目能得到国家支持。二是国家编制“十三五”规划的机遇。省相关部门将着手准备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力强、建设条件好的项目,加大“跑部”力度。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加强项目规划建设的前瞻性和计划性,做到建设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补充一批,做到干着今年、备着明年、想着后年,编制一批项目力争进入省“十三五”规划的盘子。三是全省经济加速发展的机遇。当前全省进入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增长的新阶段,加之我市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基础设施、社会发展和民生等领域投资需求旺盛,有扩大投资的广阔空间和基础条件。我们更应该抓住发展的机遇,加快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发展靠投资、投资靠项目的大格局不会改变,抓投资抓项目仍将是我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抓住重大机遇,用好自身优势,充分挖掘潜力,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环节”而全面发力,千方百计推进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各项工作。

第一,要围绕重点领域抓投资。一是在大项目谋划和项目建设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围绕产业发展抓项目的理念,依托市场和政策“无中生有”谋划生成项目,切实加大向上跑,向外招的力度,狠下功夫引进一批具有引领性的龙头项目和龙头企业,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局面。二是积极争取加大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投资。抢抓国家扩大西部铁路投资机遇,扎实抓好“交通三年会战”、“水利三年会战”,加快推进以民用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重点交通项目,以骨干水源工程为重点水利项目,以强电弱电为重点的电力项目建设。同时,扎实抓好“工程”、小康六项行动计划、教育医疗等民生工程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尤其是“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年内必须全面完成。三是充分发挥民间投资的积极作用,切实“打开社会活力的闸门”,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投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市政公用和社会服务等领域。

第二,要围绕重点产业抓投资。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条底线,全神贯注抓园区、凝神聚气抓工业是我市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突出抓好实施五类项目。一是能源原材料类项目。围绕实施以“四个一体化”为重点的能矿产业升级工程,加快我市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火电“上大压小”和热电联产机组项目,着力提高能源保障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大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资源精深加工项目,着力提高矿产资源就地转化率。二是制造业类项目。围绕实施装备制造业振兴工程,充分发挥电子及基础件军民融合产业优势,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及能矿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项目。三是加工业类项目。围绕实施“五张名片”产业提升工程,重点发展白酒、烟草、茶叶、医药、特色食品等特色优势轻工业项目,积极发展包装印刷、家电五金、日用化工等其他轻工业项目。四是新兴产业类项目。围绕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重点发展一批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项目。五是生产服务类项目。围绕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工业物流、工程设计、技术研发、检验检测、市场营销等服务业项目建设,加强冷链、仓储等物流体系建设,积极发展阿里巴巴等第三方电子商务项目。另一方面,要着力从五个途径寻找项目。一是从现有产业中寻找项目。要根据现有产业升级路线图和产品技术路线图,着力在突破产业关键技术、提升工艺、新产品研发和产能扩张等领域,谋划和生成一批产业项目。比如,国发2号文件把遵义纳入军地融合的实验基地,但至今尚未破题,动作不大,虽然有体制机制障碍因素。我们一定要下硬功夫,认真研究,发挥好现有航天航空企业的技术优势,在核心产业升级,深度融合方面破题。二是从现有资源中寻找项目。立足我市的自然资源禀赋,加快在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设计和开发一批产业项目。三是从农业产业化中寻找项目。要以抓工业的理念和方法抓农业,把农业作为工业的车间和基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作用,在招商引资投向、社会资金导向上予以引导,大力实施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打造一批龙头大企业。四是从国家政策中寻找项目。围绕项目化、实物化落实国发2号文件,深入研究政策、利用政策、争取政策,尽快把政策叠加效应转化为大项目、好项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五是从市场需求中寻找项目。要分析研究市场需求和投资意愿,编制完善项目投资指南,注重产业链招商,在市场中找合作伙伴、找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