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

初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初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的实施,其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体育类健康课程要以目标达成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这也使合适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成为学习目标能否成功达成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面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新的教学与学习目标的出现,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新课程标准实质来提炼、改进传统教学方法,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就成为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笔者欲在分析新课程标准关于体育教学方法新要求的基础上,就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新课程标准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新要求

(一)重视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获得

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条件下,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通过选择与应用符合学生特点实际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旨在激发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如:体育长跑训练中,如果只是简单的让学生跑,学生不可能形成主动练习的意识,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加入“为健康而跑”等人文情感,就可能会取得完全不同的两种教学效果。

(二)提供不同训练方法供学生选择

新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训练方法供学生自主选择;提供多种不同教学、训练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依据自身实际“择优而行”,如由于学生的身高、体重、智能、训练动机及运动经历各不相同,其对不同教学、训练方法的喜好程度不同,特定的教学、训练方法可能会给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带来和满足,从而主动应用某种方法开展训练。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这部分学生大多已经具备了一些运动能力、运动经验,他们有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训练方法,这样在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激发上就省去了教师不少专门的努力。多种教学、训练方法的使用一方面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多数学生能够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实现自己预期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主选择方法学习、训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必过分强调行动一致,应提倡“形散而神不散”,即前述的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训练方法供学生选择;这样做的目的之一就是给学生留有想象和选择的空间,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基础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合适的内容来进行个人能力的拓展和延伸,体现了学生的“个性”特点,这也是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敢想敢做行动习惯最终目标的必然要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为学生未来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密切结合

教学目标最终能否实现,不是取决于教师的“如何教”也不是取决于学生的“如何学”,而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方法、技能基础,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会学”可能比“学会”更为重要,这也是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原因。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摒弃那种传统的“教学为王”的思想,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在教学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做到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的密切结合,通过二者的共同作用来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二、新课程标准下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创新体育运动技能教学方法

运动技能不仅仅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的重要目标,其同样是达成其它学习目标的重要与基本途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创新初中体育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呢?我国北京师范大学者贾齐老师曾提出“曲线教学”构想,他认为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设置一些运动情境、运动专题,学生循着一条曲线来学习运动技能,表面上看这种“曲线”可能降低了运动技能的获得效率,是一种“损失”,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种损失的另一方面,即学生获得了学习能力、学习精神这一教育意义上的重大价值,如果不是因为前边的损失,我们不可能得到这一回报。“曲线教学”改变了传统技能传授的教学方法,为启发式、发现式教学方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创新拓展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认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必要手段。简言之,就是教师要依据教学条件、学生基础等实际情况选取不同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必要时可以在现有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拓展,丰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如:在教学过程中引进软式排球运动,可根据学生需要来选取不同重量的软式排球,对于软式排球规则也可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如因传球技能不足导致训练经常中断情况,可以规定球一次着地后可再击球的方法;或者允许一人多次击球。在初中学生技能学习训练上,完全可以先从比赛开始,让学生通过比赛理解需要掌握的技术、技能,通过适当改变规则诱导、鼓励学生继续“比赛”,加深对比赛运动的理解,等等。实践证明,拓展类教学内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运动技能效果更好,但需要对训练方法、运动规则进行“创新”。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下村中学)

参考文献:

[1] 王振.巧妙设计教学方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J].才智,2014,(27).

初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主动参与 主体地位 教学内容 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172-01

目前国内的初中体育教学的评价不成体系,教学目标不明确,由于教学实施过程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不能完全切合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在初中体育学习中参与程度低,学习热情不高。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初中体育教学的实际收效降低,没能完全发挥出课程设定的作用,不利于初中生的健康发展,阻碍了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与进步。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开启了初中体育教学的新篇章。因为新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参与度的达标要求,并要求在授课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尊重,这无疑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投入度,从而更好地吸收教学内容。为此,新时期体育教学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列为教学目标,并积极地应用到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去,根据新课程表标准的要求来评估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教学内容、评价体系、学生在授课过程中的地位的评估与思考是必要的,对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意义的思考是必要的。其必要性在于经过思考后,可以形成一种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感受与需求,不断改变教学内容使之能满足教学需求,可以在良好的互动与良性循环中推进初中体育教学的变革。

1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价值

主动参与对初中体育教学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两者关系紧密,并且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以相近的形式被提出,最终于近期在新课程标准中被正式提出。主动参与其实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和行为,它是由于参与者在行为和心理上对所进行的活动非常的认可,而自主地参与到其中,发挥认知主体的主动性,主动参与可以被充分地利用到初中体育教学中来。学生主动参与到初中体育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体育知识有着快速良好的吸收,形成良好的运动素养。另一方面,由于主动参与的指向性,使得学生对体育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新课程标准中非常注重“主动参与”是因为主动参与体现的是学生的一种积极的态度,是一种健康的思维方式。学生以一种主动的、阳光的、积极的心态进行初中体育学习,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初中体育教学中,是初中体育教学水平层次的提升,是质的飞跃。

2 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原因

2.1 学生对初中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现如今的初中体育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原因主要有:(1)授课教师不能紧跟新课程标准的步伐,教学内容及过程不新颖,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初中体育教学模式固定,没有突破,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上两点是学生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不能主动参与的主要原因。

2.2 初中体育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许多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师过于注重应试教育,不断要求学生做考试项目的强化训练,以期获得好的教学成绩,这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于初中体育的参与度低还有一方面的客观因素的制约,主要是学校的教学场地及器材均有限,不能保证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内容长期单调乏味,导致学生对于初中体育学习失去了兴趣。总之是单一的教学内容阻碍了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参与度,不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以及初中体育教学事业的进步。

2.3 对学生主体地位不尊重

充分的教学调研信息表明,现如今的初中体育教学仍然没有完全摒弃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形式,没有顾虑到过程中学生的感受,是对学生不够尊重的一种表现,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学生的投入度不高,有的甚至出现排斥的心理,间接反映就是上课状态欠佳。这种不顾虑学生感受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起到的是副作用。

2.4 初中体育教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单一

没有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内容以结果为导向,缺少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没有对学生的努力付出程度以及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的差异予以考虑评价。单一的结果导向评价,导致学生不能感受到评价体系带来的温暖与鼓励,相反的是对最终成绩过多关注的压力。单一的评价体系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度。

3 提升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方法

3.1 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初中体育教师应熟知体育教学内容,再结合初中生的身体及心理特点,摸索出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谈、小游戏等来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3.2 丰富教育内容

初中体育教学要讲求趣味性,教学内容要多样化。例如学生肺呼吸量的练习就可以通过吹气球等其他新颖的方式来增强。这样的方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参与过程中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

3.3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安排学生提前预习,以此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动作的表象,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在体育练习课中,以教材的具体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素质与知识体系的差别,通过分层次的课堂练习安排,来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

3.4 多元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体系不可单一化,评价体系至少要包括对过程和结果两个目标的评价,并且目标要量化,利于评价后寻找差距,进行改进,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进步。

4 结语

无论是新课程标准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的要求,还是教学的实际需求,都要求教育工作者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新思路、新方法,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感受,并且在教学中,进行适宜的评价以及针对性改进。做到上述内容,初中体育教学必将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文飞,朱奇志.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

初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游戏;初中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

在初中体育教学新课改中,要求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初中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特点,活泼开放的体育课堂对于课堂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而游戏对于营造和谐课堂,激发学生更快掌握动作要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游戏是具有较强的娱乐性的,设计有趣的游戏能够让学生将学习融入到娱乐中来,打破了传统死板教学的示范模仿练习的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初中体育教师应该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积极设计一些适合初中学生运动的游戏,在强度、力度上把握好度,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2.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游戏并不是单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配合相应的体育课堂任务进行设计的体育活动,作为课堂教学手段的一部分,合理运用体育游戏能够让锻炼学生的某些身体机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例如,球类游戏运动可以锻炼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和速度,跑步类游戏运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肺活量和其他器官的功能等等,通过这些体育游戏,能够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为体育教学任务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3、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体育游戏是一种具有集体性、娱乐性、竞争性的活动,参加体育游戏,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克服身体素质方面的困难,在遵守竞赛规则,调整自身行为的情况下发挥学生的潜能,最终促进团队获得胜利。首先,每一个学生在参与游戏的时候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培养了自己良好的品行,能够正确理解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竞争与退让的意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是非常有意义的。其次,每一个学生在参与游戏的时候可以做到积极与他人合作,在获得胜利的时候提高了自信心和自尊心,并能够在体育游戏中得到满足,对于调整学生的精神面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准备活动中

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重视准备活动的作用,做好准备活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的身体器官进入一个良好的运动状态中,能够有效避免突然剧烈运动给学生带来的不适应性和危险性,对于之后的课程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体育游戏正好可以达到这样一个重要的作用,通过适度、科学的游戏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了,身体机能运动起来了,课堂准备活动效率也能提高了。例如,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定位体操、慢跑热身等枯燥无味的准备活动模式,增加踢毽子、跳皮筋、两人体操、换位跑、曲线跑、健美操、瑜伽等游戏活动,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技能锻炼教学中

体育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体育运动对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要求比较高,技能训练是不能缺少的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意义重大。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因为教学模式的单一,对于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提不起兴趣,这严重降低了技能锻炼效率。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体育技能锻炼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游戏法,将趣味融入到课堂技能教学中来,提高教学有效性。例如,在跑步训练中,为了锻炼学较强的心肺功能,形成学生的意志、坚持的良好品质,教师可以改变绕着田径场反复跑的单调模式,改为“我抢篮球”(绕圈圈慢跑喊停抢放在前面的篮球)、“混合接力”(男女生混合分组进行接力跑比赛)、“你追我赶”(一人追多人追到换人继续追不停歇)等等小游戏,让学生在奔跑中感受到快乐,并实现教学目的。

3. 体育课要结束的时候,学生还处于比较激烈和兴奋的状态,这时需要让学生身体的各部分器官逐渐放松,回复到平时的正常状态,这样才能够体现体育教学的完整性。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放松的方式主要是做体操、自由活动两种形式,学生懒洋洋地做着体操或者直接回到教室,这都没有达到放松的效果。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体育教学可以采用游戏教学,让学生在幽默、精彩、有趣的游戏中实现身体和心理的放松,已达到教学有效性。例如,可以运用于放松环节中的游戏主要有慢舞蹈动作练习、轻音乐聆听并想象、智力大比拼猜谜语等等,只要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体育课的游戏都可以有效运用起来。

三、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应用体育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但是,体育游戏并不是运用得越频繁越好,也不是越有竞争性越好,还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应该注意趣味性和教育性的统一。在选择体育游戏的时候,除了要选择具有趣味性的游戏之外,还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息息相关,能达到教学素质训练的游戏,否则只是缘木求鱼。例如,为了锻炼学生的上肢力量,可以将传统的俯卧撑换位推车比赛;为了锻炼学生的

第二,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应该注意竞争性和安全性的统一。体育游戏的竞争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但是,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弱,在竞争面前容易出现易怒、好强等心理,也很容易在竞争过程中忽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因素,这时教师要注意考虑到游戏的安全性,否则会造成没有必要的伤害事故。

此外,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活动,教师还应该多多创新,积极探索,将游戏的作用发挥出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健.建立游戏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浅谈初中体育课堂的游戏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2(12)

[2]杭宇.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2(22)

初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模式;优点;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233-01

在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下,实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使学生不断去接触新事物、新知识、新方法,最终使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全面教学水平提高,逐步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和自身能力的提升,开发学生自身内在潜质的发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模式、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实现全面的素质教学标准。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明确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健康包含身体、精神、社会、情感、伦理诸多方面,获取健康包括医疗、卫生、防疫、环保、营养和体育等许多手段,其中体育的方法手段对于健康的价值是最积极、最有效、最廉价、最适合青少年学生的,是其他手段不可取代的。因此,体育教育对一个人的身体成长而言具有基础性的功效。体育教育是终身的,是学生进入现代社会求得生存的基本条件。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健康观、环境观、营养观、生活观、体育观、运动观、休闲观,以及相应的权利意识,并习得各种相关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养成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将会有利于他们的一生。体育运动对弘扬民族精神的直观作用,就在于它树立了新的民族形象。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拼搏精神,极大地震撼民族的心灵,成为亿万人民社会冲动的结晶。它牢固地维系着民族感情,使每一个成员都能享受到归属于它的荣誉感,认同于它的义务感。毫无疑义的,这将对于青少年一代维系于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具有感性和理性兼有的价值。

二、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内涵以及灵活运用

传统初中体育教材及教学大纲对初中不同学年段规定了阶梯式教学内容,教师也往往依据教材进行分段教学,但是新课程标准对传统体育教材进行了深化与改革对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以下几点标准与要求:1、教学内容要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及性别特征2、学生运动形式活泼生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具体教学内容能够增强学生体质4、增进学生健康有较强实效性教学方法简单易行。这些要求对初中体育教师在今后教学中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同时也给教师教学留出了更多灵活空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身心特点以及学校现有场地器材进行灵活教学。

三、设计游戏,简化课堂,便于吸收

游戏是人类社会行为的一部分,是体育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增强体质,树立信念,积极进取,勇敢拼搏,团结协助,热爱集体等,以及心理健康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初中学生从年龄结构及心理因素等分析,都处在“养成”阶段,他们的情绪、情感都容易波动,意志、意识品质容易动摇,气质容易外露,能力与性格特征未能定型,他们具有较大的可变性和可塑性。而体育游戏凭着鲜明的教育优势,它能促进初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体育游戏具有许多特点,体育游戏不但可以健身、益智和娱乐,而且富有启发教育意义,陶冶思想情操。并且体育游戏都是有目标的活动,是由规则来限定实现目标的途径,规则使活动能维持下去。但游戏的规则与其他体育项目的竞赛规则不同,它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可变性的特点。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深受学生的喜爱。体育游戏既可根据场地与器材的多少进行,也可以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根据教学的需要有选择地安排游戏内容,使之达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及教育意义。

四、扩充教师知识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法指导

教师是教学核心和教改的关键,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现有的体育教师是在以竞技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下培养出来的,这种以往的知识结构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有计划的进行培养与提高,制定自修计划。另外应注重对他们敬业精神的培养,鼓励教师积极努力地钻研教材教法,全面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深化教师队伍监控管理机制。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大力加强对学生组织教学、训练、竞赛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手段及基本技能的传授,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过程。只研究教法不重视学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基本途径,通过教学,提高体育素质教育,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才。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从对教育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态度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只有通过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不断努力才能使初中体育教学真正发挥出健身育人功能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国家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第5篇

一、对初中《 体育课程标准 》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解读

1.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刚进入初中的大部分学生,对体育项目了解较少,掌握的体育技能有限,喜欢从事的体育项目不多,导致他们运动兴趣不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差,要让他们在体育课中发挥出主体作用不是件易事。德国教育家第思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初中体育教师要有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意识,要努力让学生自主、积极地去学习体育技能。学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和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通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才能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而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 体育与健康 》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阶段是人的青春期,也是身体、心理及各种能力快速发展、形成的时期。初中《 体育与健康 》课程要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应始终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体育技能的能力。

3.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初中学生生长发育存在不均衡性,身体素质存在差异性,而一些体育项目技术动作的完成又需要一定的身体素质作保障,因此,在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应该根据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体育教师要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初中体育教学设计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1.学生参与体育课内容的选择、器材的制作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过:“学生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因此,教师应当为他们的自身活动创造环境。”初中生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在体育课教学设计阶段可以听听他们的想法,让学生参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选择。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促使他们广泛了解体育项目及相关的知识,激发他们的运动热情,使体育课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一些带有娱乐性的体育项目,还可以叫学生制定符合他们特点的比赛方法及规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自己制定的规则下进行比赛,收获别样的快乐。一些可以自制的简单体育器材,体育教师可安排给学生动手制作,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也是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体现。

2.让学生参与体育游戏设计

初中体育教师多用游戏内容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体育技能的兴趣。一些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游戏运动是学生特别乐于参加的,对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设计体育游戏的能力,让他们参与到体育游戏的选择、设计中来。要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创造的空间、实践的空间,让他们完成体育课游戏内容的设计,在游戏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体育实践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

体育实践是体育课的主体部分,设计时既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又要体现体育课多元化的功能。怎样使学生积极、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这部分设计时要思考的问题。

设立不同的目标。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方向,体验成功的动力。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身体素质、技能的学生群体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他们体验到体育技能学习的快乐,而且能增加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有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就可根据与自己相应的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学习评价,这既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也是对“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诠释。

教学方法的设计。体育教学方法包含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学。[1] 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能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 教师在选择教法时要避免自己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要促使学生在进行讨论、探究下完成学习任务,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思考的问题。教学方法的设计是体育课中能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评价依据之一。

《 体育课程标准 》下的初中体育教学设计要求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大胆地做;学生自己不能做的,要创造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他们完成。只有让学生参与教学,参与管理,参与评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体育课全面育人的功能。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都匀,558000)

参考文献:

初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第6篇

一、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及要求,灵活运用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材及教学大纲,对初中不同的学年段规定了阶梯式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往往依据教材进行分段教学。但是新课程标准对传统的体育教材进行了深化与改革。对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以下几点标准与要求:1.教学内容要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及性别特征。2.学生的运动形式活泼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学内容具有健身性,科学性及知识性的特点。4.具体的教学内容能够增强学生体质,5.增进学生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教学方法简单易行。

这些要求对初中体育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留出了更加灵活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进行灵活的教学。对此,我觉得作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更新教学理念,以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及指导思想进行体育教学。在教材教法多样性的原则上,大胆尝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课程项目上,可以改变传统的定式教学形式,而采取自选项目上课。教学内容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如初中学生中,男生比较喜欢具有对抗性的足球、篮球等项目。而女生比较喜欢跳绳、健美操等项目,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所喜爱的项目,给学生自己充分的选择空间。

其次,选择内容要有趣味性。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一些体育教师在注意到兴趣问题,但没有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这样可能有一些学生对此毫无兴趣,当然,这不是说竞技性相对不强的田径项目,我们就不选择它们作为教学内容,而是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教“活”。选择一些与课内容相适合的游戏、创设一些情境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锻炼兴趣。

二、适时安排游戏教学,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按以往固定的程序进行教学,学生往往会感到单调和枯燥。本人在进行教案编写的时候,适当地编入一定量的相关游戏教材,然后到上课时,就按照教案编写的过程进行,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练习某一技术动作时,保持新鲜感,这样课会变得生动活泼。例如: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游戏将对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便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又如进行中长跑教学时,变以往绕跑道练习,让学生在游戏原地闭目跑、游戏连跑带跑、游戏综合接力比赛、绕几何图何追逐跑、音乐伴奏往返跑等中去进行练习,学生在游戏中乐不知疲,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

三、激发运动兴趣,渗透终身体育意识

增强体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学会一、二项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人文素养,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不仅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之一,也是义务阶段体育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因为学生只有不断地进行锻炼,才能更快地形成动力定型,促进身体锻炼动机的产生,才能切实地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从而成为现代人身心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生活组成部分。首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是开展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让学生自主设置障碍,自定游戏规则,进行运球接力游戏,最后要求学生分析和评价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其次,要抓住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因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能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也使学生能对体育课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布置好体育作业

现在的体育作业,几乎都局限于身体训练,从作业的内容看比较单一,诸如跑步、跳绳、仰卧起坐等。而学生在完成体育作业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形成了独立和封闭的现象,从作业的目的看比较过于功利,作业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体育成绩服务,而没有使学生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体育作业有一定的阶段性,可以根据一定阶段的学习内容来不断调整体育作业的内容。体育作业的完成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学生获得体育知识、提高运动能力、养成健身意识的关键所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随时给予帮助。在家时父母可以帮助,也可以成立学生小组互相帮助,也可以开通教师的咨询电话,让有疑问的学生随时可以在帮助下完成体育作业。

五、提高广大体育教师的改革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不论在观点上,还是在层面上,都提出了不少新的具有跨越意义的思想,体育教师在落实起来必然会出现一些不足和问题,这是在所难免的,应引导体育教师“激情投入、认真实践、冷静思考、总结提高”,一定要保护和鼓励广大体育教师的改革积极性。而学校体育管理人员应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不要片面地认为体育课“乱”“散”就是“放羊”,从而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手脚,不利于课改实施。而部分学校领导认为学校的竞技体育水平高,学校的体育水平就高,从而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这种认识也是极端和片面的,应当转变这种观念。

初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 课堂教学 效率

体育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以及健康成长的过程。要想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使体育教学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人的需要,符合新课程改革,就必须解放我们的头脑,高瞻远瞩,树立“大体育”的教学观,从而开辟体育教学的新途径。

一、结合学生实际,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其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等都不相同,课前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1.从优秀生具备的学习素质上考虑。要求他们既要熟练掌握基础体育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加深对各运动项目技术内涵的理解,发展体育个性,从而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中等生的具体状况上考虑。要求他们能掌握一般初中体育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尽量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并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从后进生的学习潜质上考虑。要求他们能掌握教材中最基础的体育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初步掌握所学的运动技术、技能,基本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争取在初中各个阶段(尤其是初三毕业前夕)身体素质达到规定的及格水平。

二、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这是《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对体育课有兴趣,就会精神振奋,积极主动地进行练习;反之,则会无精打采,害怕体育运动。由此可见,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呢?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方法。

1.巧妙运用体育游戏,激发兴趣。游戏趣味性较强,大多学生都喜欢,体育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初中生身心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各种游戏,寓教于乐,从而达到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的目的,使之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运用技能。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经常变换游戏的方法、规则、要求,一个游戏就算再好,也不能每次都用它,否则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了。

2.适时组织课堂竞赛活动,激发兴趣。人天生就有竞争心理。根据上课的内容,教师要在课堂上适当组织一些小型的竞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运动潜能,在竞赛过程中巩固、运用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如在跑步练习时,可将学生分成几组进行接力赛;在教授篮球球课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对抗淘汰赛。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学生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有的耐力好,有的速度好,有的可能都不好,老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竞赛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竞赛活动中,并从中感受到竞赛的乐趣。

三、精选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求

一节有效的体育课,必须是符合学生需要的,有能够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内容。由此可见,合适的教学内容的重要性。那么,怎样精选教学内容呢?首先,要关注教学内容的锻炼价值,明确体育课程的性质。开展体育课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身体,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之通过体育实践活动获得各种体育知识和健康知识。而各种球类、田径、体操等体育项目符合这些要求,教师在引进新兴体育项目的同时,仍需将这些项目作为首选。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应关注到个体差异,依据体育课程内容可替换性原则,教师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选择余地,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四、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其次,要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五、实施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能够有力地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评价应抓住以下几点。

1.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要测量他们的体育知识、技能掌握程度,还要检验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增长了多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还要对他们的行为表现、情意表现进行评价。

2.评价的方式要多元化。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一统天下”的传统评价模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参与评价。如自我评价、组内相互评定等,从而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3.评价的标准要多元化。评价的标准不能只看运动成绩的好坏,更应重视过程。不同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不一样的,不评价学习过程,就不能准确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因此,教师评价在兼顾学生最后成绩的同时,也应结合他们课堂上的各种表现,从而实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总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呈现出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童国友.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策略[J].考试(综合版),2012(11).

初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第8篇

摘要:初中体育学科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如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以为初中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要对教材掌握熟悉,而且在如何选择教学内容上要下工夫,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大纲的颁布、实施与制度的建立,对规范我国体育教学、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都发挥了积极和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学生的体育基础、兴趣、爱好、需求等也不相同,因此,这一差距也可能导致文件性的改革呼声越来越高。对此,新的课程标准出台与试行,既明确规范了全国各地各校教学的标准,从宏观上指导规范体育教学,又充分发挥各地各校开展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根据各地各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我们要进一步抓住教学改革这一契机,探索出更多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新方法、新思路。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划分

体育教学内容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的体育教学内容是指作为教学要素的体育知识与体育实践的内容。如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微观的体育教学内容是指在构成体育教材的各个单个项目组成的教学内容。例如田径的跑、跳等,篮球的传球等。我们要重组的是初中阶段微观的体育教学内容。它包括原有的竞技运动项目、新兴运动项目、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等。

二、明确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思路

1. 确定初中阶段精学和粗学内容、介绍性和锻炼性内容

首先依据课程标准、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结合学校规模、师资情况、学生基础、场地、地域气候、传统项目、中考体育项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时段等因素,研究确定初中三年的体育学习内容,分成了精学类教材内容、粗学类教材内容、介绍性教材内容和锻炼类教材内容四个层次的内容。

所谓精学类教材内容,是学生在初中三年要“多吃多餐”的教材这些教学内容是重中之重。以“让学生掌握好l―2项体育项目”为目的。也是针对体育教学“蜻蜒点水”、学生学而不会的现状而设计的。为的是满足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体味运动文化的需求。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技能不断进步的成功感。包括田径类短跑、中长跑、跳远、跳高、接力跑;球类的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类的有氧健身操、垫上运动、单杠、双杠、以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

粗学类教材内容指“一次吃好”的教材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可能期待学生能把所有的体育项目都学好。但我们可以让学生初步学好一些项目。打好基础。同时满足学生对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和体验运动多样性的需求。在多种运动中体会集体合作和公平竞争以及积极进取、克服困难等感受。有定向越野、防身术、太极拳、游戏、远足等。介绍性教材内容指“一次品尝”的教材目的通过体育文化的学习。使学生从理性的层面深刻地认识运动的实质。进而贴近体育。有拓展运动、保龄球、橄榄球、网球、拳击、NBA篮球、高尔夫球、跳水、田径类的投掷项目、蹲踞式起跑、跨栏跑、体育卫生与保健知识等。锻炼性教材内容指“少吃多餐”的教材。是一些“不需要深教。但需要常练”的运动项目。通过日积月累的锻炼。在运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运动素质和体能。有各项身体素质练习。中考类项目、冬季跳绳和踢毽等此外。如果把队列练习作为锻炼学生体态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同样也可以作为锻炼性项目。

2.确定各重组教学内容比重和排列方式,并进行学段分配

按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学生每学期在校时间约有20周。扣除节假日、期中期末考试时间。至少有18周的教学时间。每周3节体育课,以此类推,学生三年总计约有320个体育课时。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难易度及学生喜爱程度等。我们初定精学教材内容所占比例为45%左右,粗学类教材所占比例为10%左右。锻炼类教材所占比例40%左右。介绍类教材所占比例为5%。即每个学期按54个课时计算为例。则有24―26学时安排精学类教材内容。安排1―2项内容。多学多练:有5―6学时安排粗学类教材,安排1―2项内容,一次学会;有20―22学时(分散累计)安排锻炼类教材。全面进行素质等项目的练习:有2―3学时安排介绍类教材(利用雨天等),介绍或体验3―4项运动技术或文化等。

考虑到每学年的第一学期要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初三的第二学期是中考学期。所以每学期四类教材内容分配的比例是不均衡的此外。在排列方式上。精学教材内容和锻炼类教材内容主要以螺旋式排列方式为主。前者比后者有深度和精度。如篮球、素质等初一、初二、初三都要安排,但内容不同难度逐步提升。而粗学类教材内容和介绍类教材内容则以直线型排列为主。前者同样比后者要有深度和广度,如拓展运动、铅球教学等。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健康性

1.体育运动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发生着变化,就连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因此,体育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素质,选择一些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兴运动项目。例如,开展健美操、街舞、韵律操等新兴运动项目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运动兴趣。还有我们一些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也是很受欢迎的,如高脚竞技、打陀螺、踢毽子等。当然,我们不能只追求时尚,要根据学校条件和学生的喜好而定,有些新兴的体育项目比较成年化而不利于初中生的学习。

2.健康教育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健康需要,选择能够增进学生健康的内容,发挥体育运动应有的作用。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解国内外体育大事及有关新闻报道、体育健康理论知识,讲关于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体育明星的光辉形象和模范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如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人陈镜开,中华民族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摘取奥运桂冠的第一个炎黄子孙许海峰等。此,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健康的基本知识,为健康服务。

总之,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是为学校体育教学服务的,在选择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生通过学校体育的学习,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锻炼习惯,提高与同学之问的合作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周兵,孟文砚.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