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域文创设计

地域文创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地域文创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域文创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域特色;地铁;建筑设计;主题文化;视觉设计

从地域特色设计风格研究,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因素对于城市地铁建筑设 计风格的形成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这是由于自然和文化之间本 就存在着必然关联,而文化统一性的展现正是将文化与自然有机 结合,并赋予了地铁建筑以不同的文化设计底蕴。

1 地铁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联

作为城市发展的名片,典型的建筑标志既是城市发展的标 志,同时也是城市基本风貌与人文精神的有效象征,代表着一 个城市文明的发展进程。 基于地域特色的地铁建筑设计,既涵 盖了城市自然环境与人文风情,同时也是对城市地域特征的一 种浓缩, 这一独立性特征能够更好地展现城市的发展面貌,凸 显文化与自然之间的适应性。

1.1 地铁建筑设计是地域文化特色的缩影

作为城市地铁建筑设计过程中重要的文化构成范畴,地域特 色的展现表现出设计师独特的创作理念,将地域文化特色浓缩于 地铁建筑设计过程之中,使得特定历史条件及地理环境之下的地 域文化特色能够被永久保留下来。 自然环境是城市文化孕育的土 壤,而针对建筑个性的呈现,地铁建筑设计中的艺术审美通过地域 特色的形式展现出来能够给人以更加直接与亲切的感觉,是人文 情感与艺术风格的有效结合。时代气息渲染之下,地铁建筑设计成 为了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典型象征, 而这一特征与人文环境中的 文化气质显然是一脉相承的,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革新,形成了有 力的视觉冲击效果。此外,地铁建筑设计作为城市地域文化沿袭的 代表,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的存 在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地域文化受到了当地文化资源的限制, 其中 深刻的地域发展痕迹也同样在地铁建筑设计中有所呈现。在《走向 新建筑》中提到,发现问题作为建筑设计的起点,而其终点位置应 当表现在对人心的一种深刻感悟。城市设计原则指导下,地铁建筑 设计的发展更加重视自身地域特色的融入, 而这也将城市文化的 特征更加完整地体现在了建筑设计过程之中。

1.2 地铁建筑设计突出了地域文化的主题

地域文化主题与地铁建筑设计之间的关联作为城市文化的窗 口与现代化交通事业的发展有着紧密关联, 而个性化的地铁建筑 设计在彰显自身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也使得地铁建筑成为了当地旅游的一个景点。 在不少国家中,地铁建筑设计正是以地域文化旅 游作为自身的设计主题, 凸显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之间的有效结 合,比如莫斯科地铁。 这一建筑设计将俄罗斯文化融入地铁设计元 素当中,使得外地游客对此连连称赞。 换言之,现代化地铁建筑设 计已经绝非仅仅表现为单处的交通和出行工具, 而是作为典型的 城市地标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 将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特色巧 妙融合地铁设计之中, 在突出其中文化功能的同时也将当地的民 族文化精粹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例如巴黎地铁,在百余年的发展 历程中,巴黎地铁的设计经过了千变万化的发展,如今的三百八十 个地铁站各具设计特色,极具地域特色的广告和海报设计、隧道处 的各种符号形象都成为了巴黎涂鸦文化的典型象征, 浓厚的浪漫 气息不禁让我们感慨巴黎地铁建筑设计的精妙绝伦。 地域文化主 题无论是表现为城市符号或是文字,都是文化浓缩的精品,而地铁 建筑设计正是抓住了地域文化的特色, 并将这一主题文化通过建 筑载体的方式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人文情感。

2 地域特色在地铁建筑设计中的呈现

从空间属性角度分析,地铁建筑设计与其余建筑存在着明 显的异同,这主要是由于地铁建筑设计不同于其他建筑设计在 整体风格及使用功能方面有着更加广泛的系统化特征,其中公 共运输系统的设计更是关系到地铁自身的运量、疏密以及安全 舒适等因素。 作为城市文明的象征,地域特色在地铁建筑设计 中的呈现也被赋予了更加现实的设计涵义。

2.1 地域文化成为了地铁设计的核心

从地域文化与地铁设计的结合方面考虑,突出其中的地域文 化并非是对传统设计风格的全盘否定,而是需要从传统风格中吸 收必要的养分来更好地投入到现代化地铁设计工作当中,突出视 觉语言和原创设计对于创新地铁建筑设计的积极影响。 作为地域 文化发展的集中呈现, 建筑设计的内涵有着其本身的发展规律, 而对于地铁建筑设计而言更是如此。 针对不同地区存在的不同地 域特色, 在地铁设计中的凝结正是将文化作为整体设计的核心, 凸显地方文化赋予地铁建筑的独特魅力。 地域痕迹在地铁建筑设 计中的呈现在国际化地铁建筑设计中最为常见,这足以说明杰出 建筑设计大师们对于地域文化元素的青睐。 巴黎地铁的设计充满 了人文化内涵,地铁设计风格中的浪漫元素通过地铁作品表达出 来。 而莫斯科地铁也有着突出的“地下宫殿”美誉,它是莫斯科工 程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将建筑美学思想的核心内涵表达 得淋漓尽致。 权力美学主旨下,莫斯科地铁建筑设计采用了昂贵 的建筑石料和照明灯具,更透过艺术彩绘的方式尽显其中的皇族 气息。 可见,时代特点映衬下的地铁建筑设计更加能够凸显其中 的地域特色,成为城市建筑设计的文化象征。

2.2 地域视觉设计在地铁建筑中的出现

对于地铁建筑设计而言,其中地域视觉设计效果的呈现主要 是通过公共生活空间与公共色彩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应来得到呈 现的,因此特定的公共建筑标识能够极大地提升地铁建筑设计的 视觉呈现效果,突出城市的文化特色与精神教化作用。 自然多变 的环境因素决定了建筑设计风格的多样性,而如何凸显地铁建筑 设计中的地域特色就成为了这一时期城市建筑设计发展的主流 方向。以地域视觉设计为代表的地铁建筑设计风格在展现自身地 域特色的同时也为城市视觉形象提供了有效的传播途径。 由于地 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被称作为“metro”,因此字母 M 成为了不 少国家地铁设计的标志,比如意大利。 又或是在德国是蓝色的字 母 U,而西班牙是红色的字母 C,这些都作为地铁标志存在于国 家地域文化特色当中,并给人以极其深刻的视觉印象。

3 结束语

随着国内地铁建筑设计发展的日臻成熟,城市设计主旨与 地铁建筑设计的相互结合使得现阶段地铁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入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 纵观不同城市地铁建筑设 计的风格呈现,无论是城市文化还是人文文化的渗透都使得地 铁建筑设计中的地域特色更加显著,城市发展的文化功能越发 突出。 从文化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分析,地域特色与地铁建筑设 计的相互融合已然成为现实,文化功能在突出地铁建筑设计主 题文化内涵的同时也使得建筑本身的文化涵义更加充沛,是对 城市发展历史及地域文化价值的高度浓缩。 总之,地铁建筑设 计与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合除了能够更好地体现城市文化渗透 力之外,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也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地域文创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分析 课型模式 人文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

一、教学模式:“案例分析-归纳应用”教学模式

二、理论支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1]该文提出的课型模式的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部分,正在是符合了利用情境要素,让学生行成主动学习的愿望。环节二在阅读案例,明确方向上,是利用学生的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对当前知识进行自我建构。环节三角色扮演、总结对比环节,正是符合建构主义理念的协作及会话学习环境要素,提供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沟通环境,分享智慧,打破或完善原来学生的自我建构,实现提升。环节四方法归纳、迁移应用则是学生应用完善了的意义建构进行再运用,实现进一步的应用提升。

三、教学实例:人教版《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课时――农业地域的形成

[创设情境,由学生提出主要要研究的问题]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第一大组是澳大利亚农场主,他们将要负责接待来自中国的农业考察队,让他们准备好要向中国队介绍的材料,第二大组为中国的考察队,他们需要将澳大利亚之行中带回学到的经验,并分析在中国的可行性。

[学生阅读案例,明确案例分析方向]

阅读案例《混合农业的形成》,提炼案例中的信息,思考自己介绍的方向及内容。学生在阅读后发现可介绍方向可以有农业地域类型在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特征。

[角色扮演,总结评价]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扮演农场主组的同学确定了他们主要要介绍的几个方面如下:1.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结构2.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发展成混合农业典型区形成条件介绍。3.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发展优势及发展方向介绍。扮演中国考察队的同学讨论考察过程中的收获,会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发言:1.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存在的问题及需发展中需注意的事项。2.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的优点归纳。3.在中国发展的可行性分析评价。

在学生的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极积主动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案例分析不再是看材料回答而是融入了学生的思考及智慧,学生是在主动地进行着案例分析,之后则能更好地进行迁移应用。在进行中国发展澳式混合农业的可行性分析中,学生对比了两地的条件,总结在中国发展还有很多条件受限制需改进或解决。教师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肯定及建议,并将学生一些不够恰当的地方进行纠正或与学生进行商讨,提升认识,再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方法总结。

[方法归纳,迁移应用]

案例分析完后,大家一起总结了农业地域类型案例的学习方法。农业地域类型的案例可从以下角度分析:1.该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2.该农业发展类型的特征探究。3.该农业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分析。

对于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又可归纳出以下方法:农业区位因素的主要分析自然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光、热、降水)、土壤、地形、水源条件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等方面的条件分析。

本着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想法,决定让学生将所学方法用来分析乡土地理,实现迁移应用。用多媒体播放《中国荔枝之乡――灵山》视频,并发放案例材料:灵山县位于广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年降水量1500-2000 mm,荔枝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让学生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分析灵山荔枝发展的区位因素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学生们在图文并茂的材料中,很有成就感地用刚才学到的案例分析方法,圆满地完成了案例分析。

四、实例评价:

1.从教学目标看:教学目标准确具体,科学性强,重点突出,突破了难点。

2.从教学素材看:图文资料、视频丰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到好处,充分地利用了这些素材为学生的学习及能力提升服务,也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

3.从教学程序看:教学设计脉络清晰,有层次感,符合学生的水平。课堂安排较合理,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了归纳总结,效率高。

4.从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看:总体呈现了多样性,充分地利用了课本、图文素材及视频,恰到好处地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开展了课堂角色扮演活动。特别是灵山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让生活中的素材进入课堂,学生感觉耳目一新。

5.从学法指导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后教师四归纳总结,很好地进行了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实现举一反三的作用。

6.从教学效果看:这堂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考活动得到了充分保证,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在角色扮演中活动时间稍紧,还可以设计得更细致。

五、课型特点及评价:该课型模式适用于人文地理中案例分析的相关课题,如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的相关内容的案例分析。这类课型有大量的阅读资料,图文材料丰富,但没有一定的学习环境,很难激发学生兴趣。还因为案例信息多散,学生难以理解到位。该课型“案例分析―归纳应用”模式,通过情境创设、案例阅读、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并为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打下了基础。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总结评价及方法归纳环节等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多媒体材料视频、图文等使用,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究的认知工具。学生在角色扮演的交流沟通中,实现了学习意义的建构及提升。该课型模式的有效开展需注意以下几点:1.创设情境、提出的问题要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通读案例前不要限定目标,让他们主动找到学习方向,以免限定学生的思维降低学习兴趣。3.在信息提取后,让学生通过讨论、小组协作整合信息,为进行表达做准备。4.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避免中途插话,影响学生表达的流畅及完整。5.通过师生间的信息(智慧)共享,交流沟通,点拨归纳,实现完善提升。抓住了以上几点,学生会爱上案例分析课,从以前害怕看太多材料里解放出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及提高学生的人文地理学习能力。笔者用该课型模式在实际课堂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地域文创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铁建筑;地域文化;建筑设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使得在我国建筑市场也逐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然而在当前建筑发展中,随着建筑施工工艺的日益变化和发展,建筑的种类和结构类型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面对着我国过去灿烂的华夏文化,其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空间艺术结构的设计日益的提高,全球化对地域文化建设产生巨大的冲击,使得在地铁车站建设的过程中要采用相应的文化系统进行分析与总结,设计出能够适合当前人们要求的车站空间感。

一、地铁建筑特点解析

建筑的空间属性与其他属性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地铁车站设计的过程中,是根据城市间设和传统文化体系先进性分析和建设的过程。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的日益增加,使得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造成巨大的破坏,使得在车站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设计不足。在地铁车站建设的过程中,面对国内传统观念相对较陈旧的人们思想挂念,由于没有存在自己的风格与体系,使得其在理论设计基础上存在着重大的空白点,致使在设计的过程中致使追求空间感而忽视了当前的文化感,要么就是追求了西方文化而忽视了当前人们的意愿,造成在设计之后的各种不足指出。因此在地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1.都市系统中的交换属性:根据美国著名都市社会学者科斯特(Manuel Castells 1942-)的论点,交通是都市系统中的“交换元素”(exchange element),是都市流动模式的一种具体表现。

2.活动过渡的中介属性:地铁作为一项交通工具,常常被视为地面起点与地面另一个迄点之间的过渡,是一个空间压缩的“介面”(interface)。因此,城市规划者和设计者在地铁站的设计上往往忽略了美学上的考虑。

3.高速变化的流动属性:城市里移动速度的改变,也造成了人们对空间体验以及与城市关系的改变。地铁乘客的视觉焦点因为熟睹而游离、焦躁,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于是高速流动造成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空间互动的降低,城市旅程因此越来越单调、抽象。

4.专用路权的排他属性:地铁运输造成旅程单调的抽象原因,不仅因为流动的高速化,更因为路权的专用性,即地铁行驶在隔离式专用路轨上(exclusive right-of-way), 这一属性隔绝了乘客在旅途中以视觉参与活动的机会,因此造成了一种独特的、目的纯粹的、排他性强烈的疏离感。

5.人潮汇集属性:地铁一方面是一种 “大众空间”, 吸引大量人潮川流不息,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空间;另一方面,地铁作为一种公共服务设施,使用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收入以及阶级,地铁建筑又是城市中具有浓厚“普遍性格”的空间。

6.塑造城市形象的“地标”属性:地铁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窗口,通过地铁建筑可以反映其科技水平和美学标准。

二、地域文化—地铁设计的核心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地域文化是人们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世代耕耘、创造、演变的结果。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布正伟先生在其《自在生成论》中认为建筑个性的艺术表现有三个层次:”与使用性质相适应的艺术气氛,与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谐和的文化气质,与生活前进步伐相一致的时代气息“。其中第二条”与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谐和的文化气质“说的就是建筑要表现出地域性特征。

倡导地铁设计的地域特色,并不意味抱着传统不放手,而是要从中汲取养分,创造全新的视觉语言,提倡原创设计。一部建筑史就是地域文化发展的总和,不同地域的建筑各有特色,有其特殊规律。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中,不同城市也各有地方特色。杰出建筑大师的作品也带有强烈的地域印痕,纵观国际地铁建筑的设计,不难看出他们在地域文化和人文环境上所做出的努力。

一提到巴黎的地铁,到过巴黎或对现代艺术史和建筑史略有涉猎的人,都会对建筑设计师赫克托·吉马德(Hector Guimard)的“新艺术”(Art Nouveau)风格的作品有深刻的印象,在19世纪与20世纪交汇的关键时刻的巴黎,一种崭新的艺术形态巧妙地与一种前所未有的公共运输科技结合,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风格,这种风格就是“地铁风格”(Style Metro),巴黎人的浪漫气质从其作品中彰显出来。在巴黎现有的86座“新艺术”风格的地铁建筑中,当属地铁二号线西侧终点站“皇太子妃门站”(PorteDauphine),以及蒙马特区十二号线的“阿贝斯站”(Abbesses)与高耸的“埃菲尔铁塔”(TourEiffel,1889)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巴黎的象征,充分地体现出地铁建筑的地标性。

莫斯科地铁以”地下宫殿“的美誉而著称于世。莫斯科地铁不仅是工程上的奇迹,也是建筑美学上的重要作品。莫斯科地铁是权力美学的体现,它采用了贵重的天然石料,独特的照明灯具,更饰以名师高手创作的大量雕塑和彩绘,尽显其艺术瑰宝之奇丽,具有帝俄时代的宫殿风格。如共青团广场地铁站的拱顶是描绘前苏联青年劳动、战斗和生活的马赛克镶嵌画;马雅可夫斯基站犹如这位大诗人的纪念厅,用高强度不锈钢筑成轻巧的列拱,地面铺白色大理石,用红色大理石镶边,中间有一条紫红色的大理石通道纵贯候车厅,犹如庄重的红色地毯,直抵候车厅尽头诗人的半身像。巧妙地将地域文化与时代特点相融合,使其成为莫斯科的象征。

里斯本地铁的历史不长、规模不大,只有两条线路,总长19公里,其中17公里为地下路段。但其地铁的公共艺术却非常有特色,几乎全是各种壁面瓷砖艺术品,间或一些陶瓷雕塑创作,在地铁公共艺术领域里,享有极高的声誉。里斯本的地铁公共艺术之所以出名,除了参与设计的艺术家的杰出作品,更因为其忠实地反映了这个城市非常独特的文化传统—陶瓷艺术。

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说:“建筑设计的起点是问题的发现,终点是一种直指人心的境界。” 中国地铁发展日益成熟,在城市设计主旨思想的指导下,也逐步形成了地铁建筑艺术。我国的几大城市在建和已建的地铁工程中,也都把城市文化以及人文文化融入地铁建筑之中。

地域文创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博物馆;地域文化特色;精品意识

一、引言

博物馆作为一家文化教育机构,其使命是保护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环境物证。博物馆是某个地域乃至某个国家或民族对外宣传灿烂文化和文明成就的一扇窗口,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服务公众并实施一定范围的社会教育。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地方博物馆务必要加大地域文化特色建设的力度,让博物馆焕发出勃勃生机,表现出独特魅力,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当地民众。

二、地域文化特色的内涵及增强博物馆地域文化特色建设的意义

地域文化特色是一个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所反映出来的蕴含浓厚文化意义的个性特质,是某一地区物质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集中反映与高度概括。一个博物馆陈列水平的高低不在于馆藏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其馆藏的文化内涵、文化渊源。博物馆的展品应着重反映地域文化特色,发挥地域文化优势。笔者认为,抓住地域文化特色,彰显地域文化个性,是博物馆发展的基本思路,应着重强化博物馆地域文化特色的建设。这一举措对于增强展览魅力,提高观众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地域文化特色是当地独有的文化资源,深厚的文化根基已根植于当地百姓心中。所以,用地域文化特色展览来教育市民,可以增强市民的文化个性意识,激发其探究文化渊源的兴趣,形成地域文化热点,进而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三、增强博物馆地域文化特色建设应强化展览的精品意识

毋庸置疑,馆藏精品在地域文化特色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要做大做强地域文化特色建设的工程,离不开精品意识的强化。缺少或淡化精品意识,地域文化特色就不可能得以创建与张扬。如何在地域文化特色建设中体现精品意识?笔者认为首先应确保展品的真实与精彩。展品的真实性最能体现展览的权威性与可信度,展品的精彩性更能体现博物馆的品位之高,这些都会在观众心目中建立深刻的印象,树立一定的信任感,提升展览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博物馆是怡情养心之场所,观众徜徉于充满文化气息的高雅氛围中,流连于一件件展品之间,收获的是赏心悦目的高层次的艺术享受。

譬如,笔者所供职的邳州市博物馆内陈列着40万年前的纳玛象古象牙以及新石器时期、先秦、西周、春秋战国和汉代邳州出土的各类文物,包括各类石器、骨器、陶器、玉器、青铜器、瓷器等近5000件。其中兽形鼎、大墩子彩陶钵和有“亚洲象牙化石之王”美称的化石在全国博物界皆占有重要地位,享有高度赞誉。从博物馆内部设施、文物数量及其精彩程度来看,邳州博物馆在江苏可以排在前列。这些馆藏精品记录着古老邳州的发展历史,激活着观众的思维,给观众以无限遐思。

此外,邳州博物馆展厅内还陈列着大量的邳州民间剪纸作品和富有邳州地方特色的农民画。邳州民间剪纸,可谓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据专家考证,自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期开始,邳州富有智慧的先民就已经创造了以影像为形象表现的艺术手法,并逐渐发展成在各种不同的材料上加以镂刻透空的艺术形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邳州民间剪纸汲取了北方剪纸的浑厚、粗犷之风格,又融合了南方剪纸的清秀、细腻之灵气,经过古今文化精华的浸润与滋养,逐步发展成今天技艺纯熟的剪纸艺术。邳州民间剪纸不愧是民间优秀的艺术奇葩:2007年,以邳州民间剪纸为主申报的“徐州剪纸”,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徐州剪纸”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0年,邳州剪纸传承人衡瑞霞被江苏省政府命誉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传承人”;2010年6月,邳州剪纸艺人黄继婷代表徐州市及江苏省应邀赴“上海世博会”现场展示精湛的邳州民间剪纸技艺。

邳州农民画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是邳州民间艺术园地中又一朵艺术奇葩。这朵艺术奇葩的闪亮绽放让邳州戴上了“农民画之乡”的桂冠,并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邳州农民画将民间艺术的自由朴拙、原始艺术的浪漫粗犷、漫画的夸张讽喻、宣传画的率真激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苏北农村纯朴而芬芳的泥土气息和充满生机的乡村生活画卷及对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融入到绘画艺术之中。邳州农民画家梁传魁因成绩卓著,有幸得到总理的亲自接见。徐州籍画家李可染在欣赏了邳州农民画之后,深有感触地说:“画家画画用方法,农民画画用感情。”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朝闻曾充满激情地评价:“这是奇(下转第72页)(上接第70页)迹!这是美术史上没有出现过的奇迹!”江苏省美术馆、上海市美术馆也曾先后举办过“邳县农民画展”。1988年,中国美术馆展出邳县农民画,赢得了社会各界赞誉,并有28幅作品被中国民间艺术博物馆收藏。60年来,邳州农民画累计创作作品数量达10万余件,其中有1000余件作品在参加国家、省、市级展览中获奖。

总之,邳州民间剪纸和邳州农民画同那些出土文物一样,蕴含着丰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它们是邳州博物馆展示地域文化特色的一张靓丽名片。它们的存在让邳州博物馆熠熠生辉,大放异彩。邳州博物馆应在这张名片上大做文章,做好文章,借此有力地推动邳州博物馆地域文化特色的建设的进程。

四、要努力做好馆藏精品展览的艺术设计工作

评估一个博物馆地域文化特色展览精品化的程度,一方面要着眼于硬件建设,诸如展品、装饰、环境、展柜、灯光照明、高科技手段运用等;另一方面要着眼于软件建设,如文化结构与文物定位、文化主题和指导思想、多媒体运用与文化氛围的创设以及讲解员的讲解等。基于以上理念的指导,笔者认为在馆藏精品展览的艺术设计中要全方位地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可以从展厅设计、专项艺术设计及陈列语言设计等三方面着手。展厅设计包括序厅设计和陈列厅设计。序厅是展现地域文化特色主题的“画龙点睛”部位,要精准而简要地呈现出地域文化精神的表象。陈列厅是地域文化特色得以彰显的工程主体,应在陈列设备、空间布局、背景衬托、照明采光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以便更好地切合地域文化审美心理。

五、结语

笔者认为,地域文化特色的创建是经过提炼与升华的馆藏精品的高层次展示与集中体现,是一个博物馆独具的优势与魅力。紧紧瞄准地域特色,确定展览主题,彰显地域文化个性,是博物馆发展应遵循的一条基本思路。地方博物馆更应着重强化增强博物馆地域文化特色的理念,加快博物馆地域文化特色建设的步伐,实现弘扬地域文化特色,彰显个性魅力的目标,努力为当地城市的发展与繁荣打造富有生机与特色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地域文化特色:现代博物馆展览建设的个性化理念[C].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文集,2002.

地域文创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兔爷元素;文创产品;应用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11-0095-03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Rabbit God Elements in Culture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ZHANG Jun

(Beij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Training College Academy of Art Design, Beijing 100176, 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method and path of Rabbit God elements in culture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Explain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Rabbit God elements、modeling characteristics、customs trolltech and auspicious implies. Using specific cases made detailed discussions and analysis for Rabbit God elements are applied in all kinds of culture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Rabbit God elements with uniqu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re used in creative design, its essence is the creative and natural instinct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its core lies in the cultural orientation.

Key words :rabbit god elements; culture creative production; application

Internet :.cn

兔爷是老北京传统泥塑玩具,为北京所独有的并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文化形象,把兔爷作为一种设计元素应用在文创产品开发中,在保留传统兔爷形象特征的同时,设计开发出符合现代人审美口味的创意产品,使现代设计融入浓郁地域文化正逐渐成为设计师们研究的方向。本文通过我个人创意设计的实践,在兔爷元素的应用上做了一些创新性设计尝试,很乐意分享我的创作过程、体验与感受,在研究与分析这个过程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兔爷元素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兔爷元素的丰富内涵

兔爷也称兔儿爷,是一种北京传统泥玩具,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并越来越多的被大众所喜爱,其背后承载着丰富的内涵,通过研究分析兔爷的历史渊源、文化寓意、造型特征、风俗奇趣、名人故事等,使人们增强对兔爷的文化认同感,为产品的创意设计奠定很好的基础。

(一)兔爷的历史渊源

兔爷源于我国祭月的习俗是中秋节期间的节令风物,产生于明代晚期,传承至今,誉为“祈福纳祥、驱邪避灾”的祥瑞瑞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供奉的神兽,明朝人纪坤在《花王阁稿》中云:“京师中秋节,多以泥煌眯危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此文作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说明兔儿爷距今有近400年的历史。清代为鼎盛时期,从宫廷到民间在八月十五中秋节时都要在祭月时供奉兔儿爷,在传承发展中也逐渐成为北京传统泥玩具的一种。

(二)兔爷的造型特征

兔爷基本形式是一尊兔首人身的彩绘泥塑,典型的兔儿爷形象为身披大红袍,头戴黄金盔,盔上斜出两耳。面具俊俏可爱,白脸、竖眉(俗称火焰眉)、两眼炯炯有神,鲜红的三瓣嘴紧抿着,两颊淡抹胭脂,神态平和恬淡。它脖子系旌巾,身着红袍袒露右肩,露出里面的铠甲,衣袍下摆为“立水”,如明代官服,又如京戏中的武将。脚蹬青靴右腿又见铠甲,右肩后插一枝靠旗,右手扶药杵,左手持臼作捣药状。讲究的兔儿爷则在身后竖立一柄华盖。亦文官亦武将的特殊装束,恬淡安详的神态造就出兔儿爷特有的拟人化的神兽身份。

(三)兔爷的风俗奇趣

老北京的兔爷儿有着美好的传说,居民间记载,有一年北京城里忽然起了瘟疫,几乎每家都有人得病久治不愈。嫦娥看到此情景,就派身边的玉兔去为百姓们治病,玉兔变成了一个少女,她挨家挨户地走,治好了很多人消除了北京城的瘟疫,为了感谢玉兔,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亲切地称她为“兔儿爷”。“爷”,本是旧京对于贵人的尊称,“爷”是对有能力、有地位,受人尊敬的男人的称谓。进而引申到对神的尊称,如“马王爷”“灶王爷”之属。而在北京人的嘴里,之所以叫玉兔是“爷”,是对治病救人的玉兔的尊敬。

兔儿爷通常供奉之后,就成了孩子们的玩具,后来出现牵线操纵可使手臂活动的活动兔爷儿,据《春明采风志》记述:“其制空腔,活安上唇,中系以线,下扯其线,则唇乱捣。整个中秋节前后,孩子们模仿大人的作为,供兔儿爷玩儿,还有人专门为孩子们配作出泥捏的“五供”,小小的高脚果盘摆着泥捏的涂着红红绿绿颜色的果品,与小兔爷配成一套,非常有趣,泥塑兔儿爷成为了孩子们的节令玩具。

旧时年间的兔爷,种类极为丰富,有专门制作的艺人、工坊,制作供奉求吉的大兔儿爷造像,也制作各种供孩子玩耍的小兔儿爷及其他兔子造型的泥玩具。常见的兔爷儿大致分为戏曲角色型和生活型两类,前者脸谱穿戴、身段神气;后者更加拟人化:如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钝、卖茶汤的……社会群相应有尽有,后来又出现了兔儿爷山子,兔儿爷葡萄架,猪八戒化的兔儿爷,孙悟空化的兔儿爷,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社会百态,无所不有,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也更趋社会时尚,融入日常生活,兔爷发展已经进入了鼎盛时期。(图1-2)

(四)兔爷的吉祥寓意

兔爷是老北京的吉祥物,也是老北京城的保护神。传说兔爷能赐给人们平安和吉祥。传统的兔爷因坐骑不同、造像不同,有着不同吉祥寓意,例如骑白象兔儿爷,寓意为吉祥如意;骑黄虎兔儿爷,寓意为事业兴盛,人脉广博,财源广进;骑麒麟兔儿爷,象征着学识广博,学业有成;骑黑虎兔儿爷,有保佑平安,祛病强身之说;骑狮兔儿爷,象征官品与权贵;骑鹿兔儿爷,寓意仕途发达,为国为民求得福祉;牡丹座兔儿爷,寓意富贵荣华,健康长寿;葫芦座兔儿爷,象征着福禄双全,“子孙万代”的吉祥寓意。

随着人们逐渐重视传统文化,回归传统习俗,也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盼,在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中,或是外地游客在旅游景点、博物馆都会请一个兔儿爷带回家,谓之把“福气”“吉祥”带回家。

二、兔爷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兔爷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典型案例分析,探索兔爷元素的创意思维、应用形式与设计法则,使现代产品融入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在满足消费者基本需要的同时提升产品的文化属性和艺术趣味。

(一)兔爷元素在存钱罐设计中的应用

如何将兔爷元素应用于存钱罐的设计中,我认为首先需要收集与整理大量的传统兔爷形象,市场上现有存钱罐的造型样式,调研阶段可以借助网络途径、图书城、资料文献馆收集、博物馆与兔爷泥塑工作室、走访大市场和实体小店等方式实现,分析与构思如何将存钱罐与兔爷形象相结合的设计方案,找出两者的结合点。在设计构思阶段中,重点是需要在传统兔爷形态的基础上提取兔爷基本特征,创作出更加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的卡通形象兔爷,这个过程是再设计的过程而非简单的拿来,为了考虑产品的系列感与组合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图案融入到佐料罐设计中,让外观设计的主体以兔爷形象为主,构思以不同的颜色区分十二生肖,兼顾存钱罐的基本功能前提下,强化个性化与差异性设计理念,既能单件又能以十二件组合成一套推出整体视觉形象,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另一套兔爷佐料罐设计融入了中国传统的福图形,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形成另一套不同类型的兔爷产品组合,在视觉感受上更具民族风味道。

在具体设计制作方案的过程中,要求尽可能的完整、细致与艺术性的呈现设计概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造型细节,颜色层次、视觉美感等要素。最后整体调整修改与完善设计方案,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应是既保留的传统兔爷的可爱形象,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的创意存钱罐产品,给受众视觉上的惊喜与愉悦感。(图3-4)

(二)兔爷元素在闹钟设计中的应用

闹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日用品,我们也看到过很多有特色的闹钟设计,摆放在家中既有实用性也具观赏性,但将兔爷元素融入闹钟是从未有过的,因此兔爷形象闹钟设计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创意。由于兔爷形象十分可爱且寓意吉祥,深受儿童青少年的喜爱,因此我们的目标主要定位在儿童青少年和成熟的家长中间。在孩子们使用兔爷闹钟的同时也能普及一下传统文化知识,起到实用性、艺术性与教育性三位一体的作用。

在锁定主要使用人群之后,在设计构思上就需要考虑如何将兔爷元素与闹钟很好的结合,在经过大量市场调研之后,我们发现普通闹钟式样虽然很多,但大多数缺乏原创性和文化特性,在构思设计方案时,把传统兔爷形象进行卡通化再设计,兔爷身体与闹钟结合,这里使用了一种外观为正圆型样式,按键设计在钟的表面,围绕着中间的时间数字,设计方案中主要以兔爷形象为主体,闹钟身体造型以圆型为主,底座支撑设计成两只可爱的图形化的兔爪造型,整体造型既传统又现代感十足,在颜色上做了很多的尝试,使设计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感受,能够极高的引起儿童青少年的好奇心,符合他们的审美情趣。同时,多颜色设计既可以满足单件销售也可以组合成套,3-4件组合在一起,由于该产品的地域特征浓郁,因此作为节庆、旅游送家人和朋友的礼物也是极好的选择。在另一套方案设计中做了一些调整,主体颜色上采用水果色,明快鲜艳,钟盘采用传统指针设计,整体视觉上同样具有很好的形式美感。(图5-6)

(三)兔爷元素在时尚女包设计中的应用

近年来,民族风已经成为时下时尚界一种潮流与趋势,很多设计师都把自己喜爱的传统民族元素融入到时尚设计中,呈现给大众绚丽多彩的视觉盛宴。京味兔爷由于其可爱且寓意丰富的特征,给我灵感与启发,尝试将兔爷元素与淑女手包相结合,以期碰撞出别样的惊喜。在考察了大量的国外时尚设计后,在设计构思过程中,采用将兔爷作为女包的主体形象,放置于包体的合适位置,兔爷形象进行图形化再设计,包的整体造型主要采用简约风格造型,给人精巧干练的感觉,包身的图案采用中国传统图案,比如云纹、蝙蝠纹、传统花纹、传统吉祥图案、民族元素等,时尚与传统相结合,是一种新的创意性尝试。

本次女包设计一共设计了三个系列,第一套是休闲风格系列,第二套是淑女风格系列,第三套是民族风系列,在这三个系列的设计中,兔爷的形象保持不变,在包体中位于主视觉位置,搭配包的不同风格和设计造型,呈现出个性鲜明的设计特色,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女包的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装载物体的容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与艺术的载体,人们背在肩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被称为“移动的艺术”。(图7-9)

三、兔爷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兔爷是一种具有独特造型样式的北京当地的传统泥塑,在现代设计与应用时需注意一些问题,一方面为了更好的保留其传统的精神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为了更好的凸显兔爷造型特征优势,准确的传达信息,更好的满足人们精神层面与外观视觉的设计需求,为优质的设计产品服务。

(一)处理好文化在传统元素中的定位

所有传统元素都有一个原生文化背景在支撑,一切传统元素应用也都离不开文化体验,因而在兔爷元素的设计应用中,必须把文化放在首位。一个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兔爷元素在创意设计中被使用时,其实质更是文化内涵的创意与赋性,其核心在于文化的定位。所有文创产品设计一定要定位好自己的文化品位,发掘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同时,在对原有文化挖掘的过程中,不能背离文化背景的精神,不能忽略文化元素的地域特征。要认真区分所发掘的对象,把握对象的文化个性,并根据原有文化的内涵予以创造性的发挥。

(二)兔爷元素应用在创意设计中需把握的原则

众所周知兔爷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造型,经历了400多年的历史人们仍然非常喜爱它,除了它有很好的吉祥寓意以外,就是它可爱与独特的外型,因此要想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意性设计,必须把握几个原则,1.不能完全照搬传统造型进行机械的模仿,结合现代的审美观念,将传统元素运用现代手法加以提炼与再创造;2.不能设计一款和兔爷完全不一样的造型样式,脱离兔爷主体视觉特征,这样会让大众接受不了而产生疏离感,需要在保留其经典形象的基本上用现代的技术手段进行再演绎的过程,提升视觉美感,给传统形象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3.一定要了解兔爷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兔爷再设计时一定要把文化象征性与精神性融入设计理念中,保留兔爷元素的地域性与个性化,而不至于使设计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外表包装上。

(三)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任何经典传统元素都是经过历史、地理、风俗、社会变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保存下来的,是传统地域特征集中体现和最好的诠释,具有丰富的文化意涵,重视传统文化元素的保护,其无形的资产和有形的产品与服务都需要予以很好的继承与保护。后人在使用时必须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保留其重要的文化属性和经典的艺术形象,是人们精神境界和心理满足的高层次需求,必须结合现代的表现手法与先进的思想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严格禁止与杜绝肤浅的滥用传统经典的元素,使传统元素的品质持久恒定,在不断创新过程中动态式的满足大众的个性需求,真正做到常变常新。

结束语

通过兔爷元素在各类型文创设计产品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设计规律性与方法,在应用传统经典元素时应该采用继承性的创新,设计师在着手设计之前,一定要深入挖掘传统元素丰富的文化内涵,熟悉元素背后的历史与故事,更高层次的保护本区域、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再设计,使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方式展开,高品质的利用好经典传统的元素。文创设计产品要想得到持续发展,要把学校、企业、社会三方面资源整合起来,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民族品牌,从分利用各种现代媒体技术进行推广与宣传,向文化创意产业的方向发展,使兔爷品牌文创产品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服务于北京经济与文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强.传统视觉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观察,2007.12:109.

[2] 沈加芹. 传统元素在现代家居布艺设计中的美学构成[J]. 艺术评论,2012.04:85-89.

[3] 周颖.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05.

[4] 张峻. 基于珠宝品牌中国元素的文化创意加值研究[J].包装工程,2014.12,119-123.

[5] 侯明勇. 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初探[J].艺术评论,2010(10):104-107.

[6] 田志涌. 汉字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3.01:134-137.

[7] 许丽娟. 中国传统莲花图案演变及在现代设计中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05.

地域文创设计范文第6篇

大卫?凯利(David Kelley)认为,设计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挖掘每位学生身上的创造潜力,使学生在不断的设计训练中感受创造成功的喜悦,逐渐提升创造能力,最终收获创造力自信。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创造力的培养对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艺美术品专业发展在专业群基础上以专业共建、资源共享、寻求特色为导向,以浙江省文化创意万亿产业和义乌四大千亿时尚产业规划建设为重要契机,以义乌工艺品行业为支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艺品文化传承传播为目标,以“专业与市场融合”为路径。

以工艺品包装课程为例,通过线上教学情境驱动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实施通过:介入意愿,内化创造;组合表达,深化意义;展示作品,评析悟美;拓展延情,提升价值。环环扣扣,实现了三个单体的内接和发展:知觉――方法;形式――情感;创造――意义。在这三个单体中,始终以学生的直觉发展为核心,将三者结合起来,充分呈现工艺美术课程中的人文性及工艺性,引导学生在工艺技术学习的基础之上对工艺美术人文素材拓维,符合时代背景下对综合创新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求。

一、介入意愿 明确意图

创意的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被问题吸引,创设能够解决而不是经过努力而又无法解决的问题情境。在设计教学任务中,“问题”是贯穿这教学设计的核心,一个能提问题的学生势必也是一个会设计、会解决问题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最害怕的是学生对课堂一种“冷漠”的态度,我们需要针对学生这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为学生设计“圈套”,把所要展开的知识点套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以线上教学微课《一张白纸的艺术》为例,通过本课程通过视频教学形式呈现。属于工艺品包装课程中的理实一体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法,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能够利用精雕机进行纸品创意设计。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设计的主要任务,教师帮助学生构建学习任务,创设情境要素,这是一个高度思维发散的过程。教学采用情境故事法展开。首先指导学生确定情境描述的目的,在本课程中,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纸”的工艺美,在这个“美”中完成从情景要素中解读设计要素。二是引导学生线下实践,自主学习为后续课程实践操作课做好课前准备。

2.创设“审美”情境。创设“审美”情境,这里的“审美”指的是一种评价的眼光和一种设计理念,通过创设一种辩证性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在工艺品包装设计中,我们这里指的“美”是一种“技术美”,“工艺美”及“理念美”。两院院士路甬祥指出,人才是创新设计之本,青年人才是创新设计的未来和希望。他认为,设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引导确立先进科学理念和价值观,培育创意创造和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设计创造的兴趣、自信心,激发人的想象力、创造力,远比传授灌输知识更重要;引导认知设计新趋势、新技术,树立新价值、新目标,比传授学习模仿技艺更重要。”

“知识网络时代,设计进入3.0时代,呈现绿色低碳、网络智能、开放融合、共创分享的新特征,因此设计人才教育需要进行改革。”

在工艺品包装《绿色包装设计》项目课程中,我们主要从包装的可再生性及包装材料的环保性等多方面对“绿色包装”及“包装的再设计可能性”这两个议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从包装使用的变化、使用者的体验等角度对包装进行趣味性的拓展。这是一个符合时代主题的项目课题,在过度设计和资源匮竭的时代引导学生带着社会责任感进行设计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

二、内化创造 转译重构

设计的过程:

1.创设项目情境。创设项目情境是指运用真实项目及实物模型进行课堂教学组织。教学中的原理及技能是以“工作任务”的形式为学生所呈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所学习的职业技能有更深的行业化背景?J知。把系统知识项目化,把操作技能工作任务化更有利于深化教学知识点和强化设计技能在实际工作的运用。

在工艺品包装设计与制作的课程中,目的通过该课题的训练使学生充分了解礼品包装设计的方法和要求,掌握礼品包装视觉信息设计的原则及规律,并通过电脑辅助完成礼品包装设计项目。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结合校企合作实际项目,线上进行产品的全方位展示和任务布置。通过真实项目的要求及企业的规范对学生进行讲解。在横店影视基地文创园花千骨系列产品包装的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具有文化内涵、地域特色及符合时代潮流包装课题训练。

2.创设“悟美”情境。“悟美”是指构建情境。指导学生将碎片化的情境要素组成一个有机结构,这个构建的过程就是我们设计方案的思路。

它让看似相互独立的情境要素能够巧妙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清设计思维。学生可尝试对一系列情境要素进行衍生发展并归纳合并,简化要素中的复杂部分,从中挖掘出未来愿景,更好地构建情境结构。

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跨时空的教学情境要素进行整合,将思维的过程、实训的过程、实验的过程等教学过程以图示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一个更加直观的创新设计导图。

三、技能拓维 举一反三

制作的过程:

1.创设合作情境。创设合作情境是指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引导课堂教学的走向,改变传统的学术演讲式的教学方式为活络有趣的互动教学模式。在创设合作情境时要兼?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对项目任务进行分层分组;在互联网+平台下引导学生利用社交媒体等即时通讯平台合作交流,相互学习,在相互交流中发现彼此的优势和不足,变单纯的知识吸收为知识技能的交流互动。这样的线上互动平台教育更有利于知识点及操作技能的内化。

本课程依托横店影视基地文创园花千骨系列产品系列包装项目。通过线上任务,线下学生自建团队,小组成员围绕该主题进行单独设计,每个组员在小组中又兼顾不同任务的研究,如包装结构分析,材质分析,字体分析,图案分析等。以同一方向,不同任务的形式完成各自的设计方案,这样即可以保证充分的信息知识交流及顺畅的教学互动,又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研究课题任务,这种合作监督机制体现了项目工作的公平性。

2.创设“造美”情境。“造美”指的是设计制作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最重要的是明确设计意图,完成设计表现。帮助学生进一步廓清他们能够向用户提供一个什么样的产品的愿景,实现情境元素叙事到产品叙事的转变。

引导学生要在创意设计中坚持以艺术和技术相融合为核心,将设计理论内化到实际设计项目中,以实践为基础不断探索的设计师自我修养训练。

地域文创设计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德孝文化;本土元素;文创产品

传统文化是指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总称,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物质、制度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其核心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各种知识,其本质是传播。

一、德孝文化背景及意义

在现在学术界,地域文化已然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将地方传统元素应用在当地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已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德阳市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背倚龙门山脉,有良好的旅游资源,是四川全域旅游发展试点,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而孝泉镇隶属于德阳市,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的古镇,她以自身的独特魅力,传承精神,民俗特色,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德孝地域文化。孝泉的独造性、开放性、传承性、全球性,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近年来,孝泉旅游以特色资源为中心,以差异化发展为追求,虽“一门三孝”典故传播迅速,享誉中外,但与火热的故宫文化元素相比,德孝旅游资源在文创产品创作的运用上更多追寻传统发展道路,体现为原汁原味、集约型发展模式,缺少创新意识,使消费者受众面有所限制。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德孝周边文创产品还未有系统的整合设计,其周边文创设计因以“孝”为主线,糅合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新观念、新思想,如必须爱党爱国爱集体,对父母孝敬,同邻里团结和睦等元素。因此,基于乡村文化振兴驱动下,开启对德孝周边文创产品的设计进行研究探索[1],需按照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并结合本土特色,开发出适合当地发展的产品设计,探寻文创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2]。

二、德孝文化创意产品现状

在乡村文化振兴驱动下,德孝周边文化产品设计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与现实意义,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融合民族文化内涵,传播中华德孝精神。用产品与时代结合的方法推动游客购买力,对文化进行再创造,从而满足消费者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文创产品,增加地区居民经济收入,实现乡村振兴[3]。在孝泉地区,安安、姜太公形象深入人心,这些主题文化元素经过不断地融合、打造后,形成了小规模的当地文化体系。但针对年轻消费主力军,当地人物IP设计缺乏新奇、卡通形象,较难吸引这类消费者,从而难以推动文创产品的销售业绩,打破传统分销模式。因此,形成高品质的当地文化艺术设计,抓中发展机遇,注重打造地方邻姑泉、武圣宫、清真川菜等IP形象产品,是现在德孝周边文创产业需要完成的历史命题。

三、地域文化产品设计创新及应用

(一)设计创新

1.设计年轻化

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是地方特色文化传播、传递的载体,也是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依托当地现有资源,挖掘内涵设计,是文创产品发展的必经之路。从故宫博物馆的成功案例不难发现,设计出符合年轻人喜好的文创产品,运用线上+线下资源营销,是现在文创产品的变革之路。从雍正的卡通形象再到故宫博物馆的纪录片拍摄,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成熟的IP文创资源,通过对故宫本土特色文化元素的挖掘、再创造,设计出迎合年轻人购买欲的文创产品,是它成功的关键要素。相比故宫文创而言,德孝周边旅游文创产品应结合当地历史人物资源,提取年轻化设计理念,挖掘出符合消费者审美的形象要素,从不同层面、角度呈现并且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美德。如提取安安形象的具象化元素,加以生动漫画插画式的表达形式;可将“涌泉跃鲤”“安安送米”等故事进行扁平化处理,加工重塑,使其和商业化中的美食包装相结合,通过活泼生动的形象,良好而又亲民地展现德孝文化,深入表达中华精神。

2.设计实用化

只有设计者们将视觉美感与产品实用性相结合,才能突破现有文创产品的销售瓶颈,拓宽市场规模。这要求设计者从当地民俗生活出发,注重产品多样化功能,有意识地提高其使用率,才能刺激旅游者的购买欲。让游客在当地观光旅游的同时,成为消费者,发生购买行为。在发展旅游活动与购买行为之中,游客通常会考虑到是否方便携带,因此,设计者们应多亲睐体积较小、观赏性强且易于收纳的精美包装产品。如将德孝当地特色元素提取反映在麻饼、果汁牛肉、牛排火锅等市井文化中的方言来进行文字设计,从文字中提炼本土特色文化元素,从而传播德孝中华美德,对孝泉地区社会、经济协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二)文创旅游产品设计的应用

1.创新传统产品造型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审美也相应发生着变化,市场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传统产品,但面对新业态、新趋势的挑战下,品牌想要创造出能引起消费者共鸣的独特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漫画、插图是当代流行的趋势,从青岛崂山卡通道士形象,到广汉三星堆复古面具装饰,都要求着德孝文创产品需转化设计元素,将多个元素创意性结合擦出火花,形成视觉性的冲击力。因此,寻求传统产品造型的创新,设计者们急需扎根地方,领会当地文化本质,优化载体,赋予生动形象。

2.整合品牌文化跨界

如何将德孝文创产品推入市场,不仅要求政府对孝泉文旅小镇的政策性扶持、打造,更需要通过合作、赞助等模式,拓展自身品牌价值,达成跨界合作,形成良性循环体。这不仅能充分整合双方资源,更能充分体现叠加效应,提升旅游资源的知名度的同时,打造文旅印象,实现共赢局面。如花西子公司积极引入KOL线上平台,与贵州苗族文化携手,推出彩妆礼盒,实行限量发售,在销售上业绩显著,在文旅市场上也推动了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传播了中华苗族文化。使文创产品潮流化、经济化,将传统与现代相碰撞,为消费者提供生活感、话题感、新鲜感的革命性产品,使更多的旅游者知晓孝泉,感知德孝文化内涵,进而更进一步刺激产品消费,从而以文创产品为媒介,传播中华德孝精神。

3.结合旅游文化资源

旅游资源是以目的地景区景点为窗口,以实体建筑、自然风光为载体,以地域文化为特色的物质总称。加强对孝泉、德阳周边的地域文化挖掘,从而链接德孝文化产品旅游资源开发,分析地方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设计的意义,探索产品设计创新的突破口;中国德孝城气势宏大,古朴、整洁的青砖瓦房,悠远宁静,为充分体现了当地文化的多容性,结合德阳德孝文化中的历史典故、自然景观、特色建筑、人物故事等元素进行实例分析,提出本土化旅游资源产品升级设计的途径与方法。如,孝泉镇需明确景区标示标牌系统,优化安安送米卡通形象,赋予语言文化景观内涵,从而无形中传递文化形象,传播德孝精神。

4.融合终端产业发展

长远来看,如要推动孝泉地方旅游文创产品的研发工作,需构建完整的从设计到分销的产业链,旅游主管部门应大量开发外包公司服务,规范产品量化指标,加强对可靠商家的供货。注重提升服务意识,要求提升售后服务标准,解决消费者购买与商家经营的后顾之忧。结合线上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渠道,搭建网购分销平台,提升经济效益,扩大德孝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弘扬德孝精神文化。终端企业需抓住宣传时机,推出限量文创产品或有代表元素图形的日常生活用品。如借助孝泉每年传统的“上九会”,期间现场热闹非凡,人流量较大。终端通过以此为契机,以三孝园改造工程为时机,大力传播回族、汉族和睦相处下的孝泉本土旅游资源,从而助力于周边文创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迎合新时代下的中华传统美德主旋律。德孝文创产品设计的提出,不仅将生活变得有趣,也给逐渐被年轻人所遗忘的传统文化赋予新的生命。德孝民俗文化的挖掘,将风俗与审美相结合,提炼以实用性、文化性和美观性都不可缺少的文创产品,从而符合消费者的人文精神,满足其欲望产生。在对德孝传统元素的理解基础上,加强对当地符号化的开发与转化应用,使产品年轻化、生活化。通过合理地跨界设计,创新产品色彩搭配,从视觉上突破传统设计,深化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既有现代文化又有时代精神,同时又具有丰富的孝泉地方风格的文创产品。德孝文创产品只有基于本土文化的高度自信,才能带动当地政治、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实现精神富裕,从而推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1]磨炼.基于旅游纪念品及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J].包装工程,2016,37(16):18-21.

[2]向勇.故宫文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先锋实验[J].人民论坛,2019(9):124-126.

地域文创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园林景观;新材料;应用;发展趋势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traditional materials used in landscape design and new materials category,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aterials,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new materials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 landscape; new material;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 引言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住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其对舒适度和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等的追求等促进了园林景观的建设发展。不管是城市广场、道路景观,还是公园、公共绿地、住宅区园林景观等处处可见园林景观的踪迹。园林景观材料作为园林建设的物质基础,承载着设计者的设计理念。科技发展又促进了很多新型材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扩展性应用,故对园林景观中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进行研究和讨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2园林景观设计中材料的类别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材料笼统上分为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两种,人工材料又包括手工材料和工业材料。在早期园林景观中,经过手工加工生产的景观材料包括石雕、盆景、木桥等。工业材料是现代城市景观的主要材料,包括水泥、玻璃、钢材、塑料等经过人类工业加工而成的材料。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材料具体可分为有生命材料(动植物)、无生命材料(混凝土制品、金属材料、陶瓷、玻璃和塑胶等)、天然材料(石材、木材、水和土等)、文化材料和气象材料等。文化材料是指具有某种意义、内涵的符号、文字、标志、音乐等。气象材料是指自然光影、风、云、雾等。园林景观中不可忽视的材料即是绿化植物,其在屋顶、阳台、墙体、围栏、桥体和主题花坛等部位的具体应用,共同构成了园林立体化的绿色景观。

新材料是相对于传统材料而言的,现代新材料的品种繁多。从物理属性上来讲,新型混凝土材料、新型合金材料、高分子橡胶材料、新型塑料材料、复合材料、生物材料及纤维材料等都是新材料。按照材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功能,新材料包括基建类材料、结构类材料、装饰类材料和铺装类材料。如灯光照明设备中广泛采用的LED灯。这种低耗能的环保灯具更安全,适用空间更广,创设的情景更加梦幻。铺装材料引入了橡胶、亚克力、塑料、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代替了传统的硬质自然石材和烧制砖石、圆石、砾石等材料,丰富了铺装的设计形式,使得园林景观具有不同的质感、色彩和光影等多重表现力。

3园林景观设计中材料的应用阶段

材料作为园林景观设计重要组成要素,其应用历史可追溯到《史记》,其中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记载提到园林建筑的材料,如石材、木材、花草树木、水体等。这些材料隶属于自然材料,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并保持自然本真的特性,人工雕琢的痕迹较浅,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寄情于山水的人文气息。而西方国家的传统景观设计中,采用的材料大多经过精心的处理,如修剪规整的树阵、巨大的大理石雕塑和花岗岩铺装等,充分体现出欧洲贵族文化对改造自然的精神追求。近代的欧美发达国家将工业材料引入景观设计,国际主义和形式主义成功地在景观设计中推广应用了工业材料,最为典型的即是金属材料的运用,但其冰冷生硬的材料属性和机械性的运用导致景观的细腻化程度低、自然亲近度低。

以西方著作《景观美学》为代表的学说倾向于将城市景观设计与城市历史文脉相联系,以促进城市景观设计本土化与材料运用地域化相结合的发展。近代园林景观设计沿用了传统私家园林的手法,其材料运用方式极具文艺复兴、新艺术运动及工艺美术运动的特色,忠实于材料自身属性,追求表现材料的真实质感,反映简约、高雅和向往自然的特点。如合理安排植物的疏密和高矮和水的运用,使景观空间产生动静结合的节奏变化;创造多层次的建筑物空间,结合雕塑、喷泉、凉亭等要素,调节景观空间的氛围。

4 新材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基于地域文化、生态环保理念和园林艺术性追求,当代园林景观设计对新材料的运用和发展趋势包括:

(1)人文化趋势。景观作为一种物质化的空间形式,应具备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性质,关注城市、自然、历史、人文感受在园林景观中的表现力。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着重于直接反映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工艺技术和民俗生活等。如江阴中山公园,利用现代表现手法,结合高科技技术和历史文化理念,使得古典与现代自然交融。中山公园利用钢结构玻璃影壁形式修葺了中山纪念塔,利用巨石材料镌刻历代的重修碑,并以展品陈列的形式展列于园中,在玉带河沿岸重修了钢结构玻璃长廊立足于地域特性的自然环境,整个设计理念和材料运用手法都体现了江阴古城沿革的历史和地方文脉,成就了珍贵的城市记忆。

(2)生态化趋势。景观设计的生态观念早已得到人们的重视,抛弃了消耗型新材料运用的发展模式,结合现代技术、地域环境和新材料属性,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生态观念在材料运用中的具体方式包括生态仿真和生态保护、旧物改造等方式,如玻璃纤维强化水泥、CFRC 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等脱模于传统石材材料的新型材料,具有耐腐蚀、质轻、可批次生产和造价低等特点,且模仿自然石材的纹理相似度高,可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在园林景观中可代替人工手塑石材,在开放式现代园林中应用广泛,是生态仿真的典型事例。近年来,很多园林景观开始利用工业回收或重组产品材料,如麦秆、树皮或木材碎片等材料可用作改良土壤的铺装材料,旧垫圈、旧轮胎等材料进行旧物改造。如用植物纤维和热塑性塑料树脂等材料经过处理而形成的木塑复合材料,兼具木材和塑料的双重性能,具有力学强度良好、抗冲击强度高、耐磨、防虫蛀及非易燃等优点;利用全再生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材料和高技术被动生态技术,建设具有环保、卫生、抗紫外线、节能的生态塑料建筑物。

(3)多元化趋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格局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园林景观的风格难以统一。材料使用具备一定的地域识别性,同一园林景观构件在不同地方采用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园林结构、材料选用和园林整体风格都表现出高度的多样化趋势和强烈的本地文化色彩。

5 结论

新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影响着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园林景观仿西式的趋势,衍生了很多粗制滥造、与环境违和的景观作品。设计师们应立足于现状,紧跟新材料的发展趋势,转变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积极提升表现手法,理性化地吸纳地域文化内涵,坚持环境保护的理念,从而建设具有高度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王萃. 新材料在当代景观中的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1.

[2]贡鸣. 园林景观材料的选择与应用[J]. 国土绿化,2010,(03):24-25.

[3]李运远. 试论园林材料的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06.

[4]徐哲民. 园林景观材料综述[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8):249-252.

[5]王萃. 浅议园林景观材料的选取[J]. 现代装饰(理论),2011,(0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