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显微镜在医学检验中的重要性

显微镜在医学检验中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显微镜在医学检验中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显微镜在医学检验中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血涂片;血常规检验;血细胞分析仪器;疾病判断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71-02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情况越来越重视,使健康体检的次数逐渐增加,同时也使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随之上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使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得到了降低,使检验的质量得到了提高,使报告的时间得到了缩短[1]。但是因为人们对自动化分析仪器的过度依赖,忽视了手工血涂片镜检的重要性,造成在临床中出现病例漏诊、漏报的现象,对医生的治疗和诊断产生严重的影响。血涂片镜检是血液通过推片和染色后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白细胞分类,血小板形态的观察、红细胞、寄生虫检查,是血液形态学检查的主要手段[2]。血涂片分析可以使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使漏报率下降[3]。本文对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治疗及住院治疗经过化验的患者1520例血液标本,均符合血常规检查的标准。本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47例,女性患者873例,最小年龄为4岁,最大年龄为72岁。对所选取的患者血液标本分别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进行检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征、职业、病程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由于检测仪器需要医护人员每天进行保养和护理,以便在使用时可以正常使用。对照组血液标本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实验组血液标本使用血涂片分析进行检验。将化验检验结果正常但是在血细胞检验、血涂片检验中异常的血液标本视为假阴性,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2.1 检验试剂和仪器

使用SYSMEX-21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双目光学显微镜;瑞氏-吉姆萨复合染剂。

1.2.2 涂片制作、染色、镜检步骤

制作涂片时要按照SYSMEX-2100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和具体情况遵照其他较为先进的检验室显微镜检查的血涂片标准进行。分析仪的报警提示有:① 和临床诊断或者是提示明显不符;② 临床医生有镜检要求;③ 血液标本中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三系计数异常,一系或者是二系、三系增加或者是减少仪器没有报警,(平均红细胞体积105fl;血小板500×109/l;血红蛋白170g/l;红细胞6.0×1012/l;白细胞30.0×109/l)。涂片标准为:涂片厚度适中,头体尾要清晰,细胞分布均匀,血膜长度为玻片的2/3.血涂片使用瑞氏-吉姆萨复合染液染色。进行血涂片镜检时应先使用低倍或者是高倍镜对涂片的全貌进行观察,主要包括涂片的染色、涂片制作是否合格、估计白细胞数和仪器结果的一致性、对外周血细胞的分布和各类细胞的比例进行观察。油镜观察主要包括细胞的分类计数、比例、形态。

1.2.3 检验方法

使用EDTA-K2抗凝真空采血技术在患者的肘静脉进行2ml采血,放置在温室内,在采血后2小时内根据仪器的操作规定进行检验。将所有符合涂片检查标准的1520份标本分别进行检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比较两组血常规检验患者的假阴性率(表1)

对所选取的1520例化验后血液标本分别进行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和血涂片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后,发现异常例数为233例,假阴性为15.33%,实验组使用血涂片分析检验后,发现异常例数为342例,假阴性率为22.50%,其余标本结果和化验结果相符。血涂片分析较血细胞分析仪检验的准确率较高,两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

3 讨论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可以使全血细胞分析的效率、精密度、质量得到提高,虽然能对嗜碱、嗜酸粒细胞进行区分,但对幼稚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等仍无法进行识别,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只能是对血细胞技术分析进行筛选,当出现可疑问题时,特别是病例条件测定结果不准确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人工血涂片进行检验[4],而当今医院检验科中很少会使用血涂片分析进行检验,造成了较多医患纠纷的发生,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① 检验人员的工作量较大;② 检验人员没有临床知识;③ 检验人员的责任心不强;④ 临床以检验人员对自身使用的自动化仪器性能没有完全的掌握和了解等。例如急性白血病的发病较快,在临床表现中较为多样化,主要为骨关节痛、肝脾淋巴结肿大、出血、高热等现象,部分患者只有一方面的表现,检验人员因为对非典型症状没有了解,即使血常规报告异常仍依靠主管进行诊断,不进行血涂片检验,导致出现白血病漏检的发生[5]。所以检验人员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对仪器的性能和操作掌握、了解的同时,还要做到在进行血细胞报告审核时细心、全面,对异常细胞尽早发现。全血细胞计数检验结果最后需要应用在临床患者的治疗、诊断和预后中,或者是对检验者的健康情况进行判断,所以,当检查结果出现异常时应认真进行血涂片分析检验,并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及时的对感染性疾病、白血病、贫血等进行判断和治疗。

血涂片分析在血细胞分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检验人员的基础工作内容。当今部分医院对血涂片分析不够重视,导致较年轻的检验人员过度的依赖自动化仪器,忽略了细胞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出现漏诊、漏报的发生。所以,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的检验中是十分重要的检验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茂.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04:509-510.

[2] 王双荷,曾丽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联合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3,04:420-421.

[3] 史晶晶.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作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1:499.

显微镜在医学检验中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本技能操作;医学检验技术;高等职业教育

医学检验(medicallaboratoryscience,MLS)是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遗传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方面的检验,从而为预防、诊断、治疗人体疾病和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的一门科学。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医学检验专业和医学技术检验专业是培养具有医学检验、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二者的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太一样,医学检验专业更侧重于医学理论的培养,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更侧重于检验技术操作的培养。实际上,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学生以后的就业市场方向会更偏向于技术操作类,国家教育局在2013年将医学检验专业更改形成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这个改变改变也从侧面印证了对于医学检验专业来说在临床上操作技术的重要性。通过对医院检验科室的走访调查发现,我们在学校中的教学内容与临床有着严重脱节的现象,我们学生掌握的或者熟悉的操作在临床上却无甚用处;我们学生不会或者不熟练的临床上是要求我们必须掌握的,故到了工作岗位只能重新学习,这就导致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往往不能很好与医院无缝对接,需要很长的适应与再学习期。分析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书本更新速度较慢

很多教材上的实验题目和实验方法是延续旧的或者已经被淘汰的实验方法,若学生按照教学大纲投入较多的学习时间在此,往往会收到事倍而无功的效果,会产生在学校学的知识在临床上用不上的挫败感。比如免疫学检验技术中人工免医院的制备,扩散实验中制板打孔,微生物检验中各种染液的制备,各种培养基的制备等等,虽然是要求掌握的实验,但是我们认为不需要花大量课时去准备去学习,因为这些实验更偏重于科研而非临床,对于高职检验技术专业来说应该属于了解而非掌握的内容。对于这样一些实验我们应该指导学生通过视频学习或者简单地模拟实验来操作就可以了。

二、临床上检验技术更新速度日新月异

我们走访了几家涵盖不同等级的医院,发现虽然所用设备不尽相同,但是对于医院来说,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的操作已是常态,人工参与度被降至很低;或者是实验方法大大改良,更加快速更加准确的实验方法大面积的用于临床。

三、实验设计不合理

也许是考虑到让学生更加全面,更加详细的学习该课程,我们的课本里面的实验也是庞杂无比,面面俱到,但是有句话叫做全部都是重点就等于没有重点。现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分工都是越来越细,侧重点都会有所不同,对于我们学生的学习来说也是一样的,高等职业类的教育内容并不是越全面越好,而是越精准越好,精准我们的定位,精准我们的就业岗位,要分清主次,才会让学习乃至以后的工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对医院的走访以及对学生实习反馈的总结我们发现,应该适量减少或者删除一些老旧实验及一些重点偏向科研的实验,应该大大提高基本操作在实验中的比重。对于基本操作来说,本身它具有难度小、枯燥、不能呈现有趣的实验结果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等劣势,这就会造成师生都对其不重视,往往会采用稍微练习一下就可以了的心态来学习,但这样做是本末倒置的。下面我们以“微量加样枪的使用”和“显微镜(油镜头)的使用与保护”这两个基本操作实验为例来说明。第一个是免疫学上的基本操作,第二个是微生物学上的基本操作,许多学生往往认为它们很简单很容易操作,不会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但是实际临床上在往往会出现由于细节不注意或加样枪的型号差别导致的加样量错误往往会对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或者显微镜操作不当污染镜头或压坏病人标本片的情况。鉴于这样的情况,我院做出如下调整:对于“微量加样枪的使用”实验,首先安排4~6个学时来练习和考试相关内容,并制定考试操作细则(见表1),要求每个学生100%掌握;其次购买市场上不同型号的微量加样器让学生反复熟悉和练习;对于“显微镜(油镜头)的使用与保护”这个实验根据实际情况改良书本原有实验方法并制定考试操作细则(见说明书),通过这个改革并临床实践后得到了带教老师和实习学生非常好的反馈。类似这样的基础操作我们总结了包括静脉采血,末梢采血,推片,血沉,各种培养箱的使用,移液管的使用,离心机的使用,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划线接种,染色,乙型肝炎检测(ELISA法),血型实验,交叉配血等20种左右,这些实验在临床上仍旧需要部分的手工操作,并且都是医学实验里最最基本的操作,是应该熟练掌握和应用的。当然对于需要了解的实验以及最新的医学动态,虽然我们不会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但是可以通过视频、模拟试验、微课等方式传达给学生,并通过随堂测试、电子试卷等保证学习质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重视医学检验专业实验中基本技能操作,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水平,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冯络珠,付玉荣,伊正君.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医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3).

[2]王燕梅.高职院校毕业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9(02).

[3]栾希英,孔丽君,张洪芹,王巧云,倪艳波,金昌洙.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完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J].卫生职业教育,2016(23).

[4]胡海岩.临床医学检验专业实习带教的体会[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15).

显微镜在医学检验中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1.突出以提高能力为中心的高职特色

本校招收的首批成人医学检验大专学生均为维吾尔族在职工作人员,三年制。男3名,女6名,共计9名,平均年龄28岁。学生基本情况:汉语预科1年,基础医学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偏低,汉语水平低,能够听懂主要的理论知识、内容,看懂教材,具有5年以上检验工作的基本技能,但汉语口头表达能力弱。髙职教育是以“提高能力为中心”,而医学检验专业更是以实验操作和技能训练、临床思维等综合素质培养为重点,增强学生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针对维族学生在职中专层次水平和临床检验工作的实际需要,以突破脱落细胞学病理诊断技能作为实验教学的首要环节,将脱落细胞学检验教学内容重新组合,以提高维族大专学生临床细胞学诊断水平。

2.实际教学方法

脱落细胞学是传统的肿瘤诊断的方法之一。根据实际情况,笔者采取理论与实验1:1共计28学时。在授课安排上分3个阶段进行教学:正常细胞一分筛鉴别;炎性细胞一动态分析;癌细胞识别——冰山浮现。

2.1 联想与形象教学,对正常细胞分筛鉴别  讲述正常上皮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知识时,用生鸡蛋、熟鸡蛋、松花蛋进行形态的形象教学。如将生鸡蛋打破平铺于玻璃板上,蛋黄与蛋清的自然形态与涂片、印片中上皮细胞形态的相似性;将熟鸡蛋进行横切、纵切、斜切与正常组织切片中细胞有核、核大、核小、无核的各种状态进行联想,体会正常核浆比问题。使学生明白无论怎样切,无论核的形状如何变,鸡蛋就是鸡蛋,上皮细胞就是上皮细胞。熟鸡蛋是物理加热、蛋白变性形成黄白相间的蛋黄和蛋清,而组织切片使用甲醛固定剂也是使蛋白变性保持细胞核浆的活体状态。巴氏染色和HE染色是根据细胞核、浆蛋白酸碱性不同,与染料发生嗜酸、嗜碱的化学反应而染色,而松花蛋也是利用盐碱物渗透密度不同的蛋清蛋黄蛋白质产生不同的颜色反应。尽管二者之间千差万别,但作为形象的类比使学生通过鸡蛋“细胞”的认识,从而对镜下细胞的平面、横切、纵切、斜切的形态,能用立体构象的思维去分析体会。针对实际现状,首先以巴氏染色技术为基础实验,通过采取自身的分泌物痰、口腔黏膜刮片法等,制作正常状态下的脱落细胞涂片,显微镜观察、绘图,自己去寻找图谱答案。这种方法对增强学生自身对标本的关注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为来自自身的组织细胞,来源清楚,部位清楚,相应的脱落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数量分布情况也清楚,学生的兴趣增加,主动参与式教学开始进行,教师成为一个旁观者、把门人。一切让学生自己干,学生通过自己染色制作标本和显微镜下的综合观察,进行认真思考后,对细胞的类型作出正确判断。通过学习体会,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能够较快地在镜下判断出正常细胞的类型和组织来源,在顿悟中直抓细胞的染色特征、形态特征及核浆比例。在单个细胞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整个细胞图像,并使这种正常图像印在他们的脑海里,形成一个正常细胞图像的参照图,而就自身作为一个健康人,对于自己正常脱落细胞图像就更能够形成深刻印象。利用显微电视放大教学系统进行反复识别,绘图记忆,重点放在口腔、食道、肝、肾、膀胱、乳腺、胃、肠、子宫颈等组织切片、印片、涂片的观察上。教学中将实验的时间尽量多安排一些,学生逐渐能将涂片中的细胞与印片、切片中的细胞一一对应起来,知道生鸡蛋、熟鸡蛋、松花蛋都是鸡蛋的道理。这一阶段,笔者采取只见“正常细胞”之木;勿视“异常细胞、非细胞物质”之林的分筛鉴别方法。同学之间相互交换标本图片,进一步进行镜下观察,了解面临一个另外的正常标本,你对细胞图像的分析判断,了解不同标本图像的细胞尽管分布不同、形态不同、数量差别,但是同一类正常细胞的核心本质是相同的,从而达到对“万变不离其宗”的总体规律的认识。利用显微镜抽査、分组集体讨论回答的方式,使部分识别有困难的学生积极思维,充分讨论,达到分筛鉴别的目地。学生自己动手制作5张不同组织的印片、涂片、巴氏染色、镜检细胞来源。要求用低倍镜全片观察,高倍镜局部观察,反复反馈正常细胞核浆比的信息,从而得出组织来源的正确结论。

2.2 炎性反应动态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  第2阶段是针对炎性反应状态下的白细胞,除了明确5种白细胞形态的识别外,主要进行炎性反应动态分析。如呼吸道炎性反应主要是基底细胞增生,纤毛柱状上皮核肥大、固缩、破裂、多核以及炎性细胞的变性、坏死、渗出,无纤毛柱状上皮、鳞化等。综合动态分析主要解决慢性炎性反应与上皮细胞增生、化生的相关性。白细胞数量变化的分析:如胸、腹水中间皮细胞增生,大量嗜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出现是急性炎性反应征象;淋巴细胞大量出现,应首先考虑慢性炎性反应和结核的可能性,其次为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淋巴肉瘤。而在阴道分泌物中显示的白细胞和杂菌渐多,阴道杆菌减少,可能是排卵后期而并非炎性反应表现。对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组织细胞、小吞噬细胞、大吞噬细胞、枯否细胞、灰尘细胞、心力衰竭细胞、多核异物巨噬细胞等只是名称不同,而性质相近,应进行反复识别。这一阶段将学生的注意力由正常细胞转移到炎性反应动态分析上,犹如侦察兵对敌区的地形、地貌熟悉后对敌人的火力分布、局部战况以及伪装的虚设火力的实地侦察、通过收集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在实验中直接用临床胸、腹水,痰液,宫颈分泌物等标本进行“准临床”分析,把细胞学申请单的病历描述、检验项目、影像学资料交给学生,使学生体会到这是一个真实的患者而不是一个不需要负责任的存档标本。在压力面前,学生对临床病理资料通过査看书籍、杂志、专著,学习分析病情,对标本取材、制片、染色的重要性有较深刻的理解。镜检中低倍镜全片扫描,高倍镜分筛鉴别,再低倍、高倍反复观察有了深刻的体会,开始养成综合全面分析的思维能力。

2.3 直接采取临床标本,解决学生细胞病理诊断的心理障碍问题  由于这些学生均为医院在职人员,应发动他们去医院采集临床脱落细胞标本和病理报告申请单复印件。这些标本来自于患者,在实验室再进行巴氏染色,对制作好的细胞涂片结合临床脱落细胞报告单上病例资料描述分析;进行标本理化性质检验、大体描述、镜下描述画图,最后写下自己的诊断意见和诊断依据。在这一实验教学环节中,要解决的主要是心理障碍突破问题。许多学生自己看完整个细胞涂片后,在下诊断上不敢、不会。这种心理障碍是许多中专毕业学生在医院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由于长期只是做检验技术操作的工作,结果均由病理医生诊断和检验科主任审核,从而形成了一种必然的依赖关系。而作为高职大专生就应该具备一定的临床细胞学诊断水平,这对于协助检验科主任、病理医生做出正确判断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个阶段应强调:当在整个标本采集、处理、制片、染色、镜检的各个环节均符合标准的情况下,实事求是地把看到的一切描述下来。依据细胞图像描述分析应该有自信,相信自己的眼睛,敢于下初步诊断意见。当脑海中记住了整张细胞学图像未发现异常的细胞,又有临床检验学相关知识作为背景,结合临床资料,对多数的临床病例应该敢于写“未发现癌细胞”或“符合某某炎性反应”的初步诊断意见。

2.4 肿瘤细胞识别——冰山浮现  通过第2阶段对正常细胞和炎性反应动态分析的图像印象深刻后,要求学生进行病理大体标本的重新复习,了解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在肉眼观察下有什么不同,临床病理申请单的资料内容有什么不同。收取临床手术后各种有包块、溃疡、结节的肿块标本,自己取材制作印片、涂片,在这个过程中对这些肿块进行大体描述,以期通过大体肿块标本的观察,对良、恶性肿瘤有一个总体趋势的判断能力。

经过上述学习之后,对肿瘤细胞,主要是癌细胞的识别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对癌细胞总特征进行逐条分析,直接将具有典型特征的癌细胞用显微电视教学,通过高倍镜和油镜观察进行认真的绘图记忆;然后将视野转入低倍镜观察,让癌细胞像冰山一样浮出水面,从细胞图像中跳出来,然后在低倍镜卞全片扫描,将大小相近的可疑细胞逐个用高倍镜检査,使癌细胞整体的巨大性,主要是核大、畸形、核浆比与正常细胞的反差作比较;将癌细胞与细胞增生之间极性不同、大小不匀的情况作比较,从而使学生对癌细胞核、胞质、细胞群像的总体把握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制作印片、脱落细胞涂片进行染色镜检观察及描述、画图,并且在同一个标本,对切片、印片、脱落细胞涂片在电视显微镜下进行对比观察。了解病理切片图像的组织结构形态的完整性和印片、脱落细胞涂片的散落性,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终形成同一组织来源的病理切片、印片、脱落细胞涂片总有相同性质的同一类肿瘤细胞,在核浆比、形态上具有癌细胞的共同特征;把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和印片、脱落细胞涂片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整体分析,了解细胞形态变化的规律,结合病理诊断,了解良、恶性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

3.维族医学检验学生细胞学病理诊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显微镜在医学检验中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目前研究生招生来源很多,甚至还会有跨专业报考的现象,所以知识背景相差很大。比如现代的医学科学研究常常接触到分子水平的实验,本科为临床医学或护理学的医学研究生比较缺乏。即使本科阶段有一些相关基础课,由于没有认识到重要性,知识也比较薄弱;而本科为生物技术的研究生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掌握更多的分子生物学背景知识。研究生阶段的教学是以自学为主,在参差不齐的背景下,如何让医学研究生迅速学习和掌握良好的科研技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2医学研究生科研技能培养的模式探讨

2.1加强本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的积累并进行科研

尝试为弥补本科生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研究生一年级主要是进行理论学习以满足将来的科研要求,如实验动物学提供动物实验的基础知识,科学研究严谨的设计和分析需要统计学。但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很多,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已有的学校研究生课程无法满足每个方向的不同要求。为此,重点学习相关专业的背景知识尤为重要。如对于生殖医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就需要加强生殖医学和生殖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与其他方向的研究生要求略有不同。为了让研究生学习生殖相关基础知识,学校最近专门开设了生殖生物学选修课程,供生殖医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选修。现在的医学研究已经深入细胞和分子水平,需要用到多种大型仪器。仪器分析课程可以帮助研究生了解常见大型仪器的原理,如用于断层扫描的激光共聚焦、细胞检测和分选用的流式细胞仪、超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等。通过这些理论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可以掌握常见大型仪器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将来课题的实验设计。以上的努力仍然不能为每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提供足够的理论知识。所以在已有的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组织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深入学习专业相关的专著就很有意义。如本实验室从事发生研究的研究生,就组织学习发生相关的英文专著,如HistologicalandHistopathologicalE-valuationoftheTestis和Andrology-MaleReproductiveHealthandDysfunction。研究生自学后以讲座的形式,给其他同学介绍各个章节的内容。通过这种途径,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学能力和英文专著阅读能力,锻炼了总结、陈述、演示以及制作讲解报告的能力,有助于开题报告和毕业答辩的顺利完成。

2.2培养良好的实验技能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

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与其他学科广泛交叉渗透,是当前生命科学中迅速发展的前沿学科。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实验性极强的学科,其实验技术和方法已普遍应用到各个学科的研究中。除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其他如细胞生物学等技术也在科研中广泛使用,这些实验技能的培养对于其课题开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研究生数量多,教育资源有限,即使有实验课程安排也无法实现让每个研究生动手操作。所以研究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不能仅靠学校的研究生课程;再者医学研究生一般来自于医学专业如临床医学或者护理学等,本科教育没有经过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实践培训,所以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后,还需要进一步培训。为此,本实验室在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一些尝试。组织由多位教师、技术员和高年级博士组成的培训团队,以专题培训的方式对实验室基本科研技能进行短期培训,包括RT-PCR、苏木素伊红染色、免疫荧光、Westernblot、流式细胞术、显微镜操作、文献检索等多种常规实验方法和技术,目的是让刚进入实验室的研究生迅速掌握常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以及常规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实验技能培训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实验的基础理论,然后演示实验操作,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完成的实验结果由老师统一评价。只有能独立地完成每个实验,才算顺利通过培训。我们深知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所以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的模式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探索思考,形成边动手边思考、理论指导实践的学习模式。本实验室通过这样统一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帮助研究生在短时间内系统而迅速地掌握常用的基础实验理论和技术,为后续课题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3严格实验室规范管理实验室是高校研究生

科研实验技能培养的主要场所,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研究生科研实验技能的水平。比如一个实验室通常有多个研究生,每个研究生在课题开展中一般会使用多种仪器设备。有的仪器设备比较贵重,操作不当可以导致仪器损坏,甚至威胁人身安全。如高速离心机使用时,转子不盖盖子,高速旋转时,转子可以飞出离心机,导致财产或人身损伤。所以如何能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和得到高质量的研究数据,有序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以本实验室为例,实验过程中会有常见仪器,如pH计、天平等;有贵重仪器,如高速离心机、荧光显微镜、定量PCR仪等;还有一些大型的仪器,如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本实验室采用如下管理方式:对于实验室常见仪器,研究生通过培训过后可以自由使用。而大型仪器一般都有分析测试中心集中管理,如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设备有工作人员操作,学生只需理解原理,按照要求准备样本和学会分析数据。但有的大型仪器如激光共聚焦,学生可以通过专门的操作培训,自己独立操作。高速离心机、荧光显微镜等设备一般都有专人管理。在学生进入实验室统一培训时,会涵盖这些设备的使用。如此,既使得实验室仪器得到正常使用,又营造了严谨、有序和安全的实验室环境,为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保证。

2.4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研究

生在开展科研的准备过程中,完成了理论知识的储备、实验技能的掌握和实验室管理的规范,还面临着最关键的科研精神和习惯的培养,因为这与最终科研活动的完成并被接受认可密切相关。研究活动中,能拿到客观的数据至关重要,而严谨的科研习惯恰恰决定了客观数据的可信度,所以我们要培养研究生客观详实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的习惯,也就是实验记录的撰写。一份好的实验记录能让人知道为何开展该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如何进行(实验流程),实验得出什么结果(实验原始数据),这些结果提示了什么,其中有什么问题(结果分析)。所以实验记录的培训是研究生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便于管理,本实验室引进了Elab电子实验记录,学生通过电子实验记录,将实验结果通过Word文档或附件形式保存在数据库中,导师可以及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对研究生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纠正,把研究生弄虚作假的现象消灭于萌芽,有效预防了研究生学术道德腐败现象的发生。这些实验记录可以长期保存,弥补了纸质记录保存期限的不足。科研的严谨性还在于数据的客观性。因实验有一定的变异,人群或动物个体差异,实验结果都需要重复,由统计学得出结论。所以要让学生掌握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基本的分析方法。在涉及人工计数的实验,需要至少两位同学分别统计,最后得到客观的计量结果。科学研究靠的是自身不懈的努力,更离不开团队合作。现在科学研究涉及的技术方法越来越多,好的研究结果工作量也很大,常常不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需要多人互相配合协作,所以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非常重要。团队合作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相借鉴研究方法,甚至触发研究思路和灵感。为此,本实验室研究并实行“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模式,以课题组为单位,让高年级学生带动低年级学生探索学习,如此不仅使得实验技巧得以传承并优化,更能通过不断交流学习迸发更多科研想法和理念,实现双赢。

2.5完善科研思路培养

显微镜在医学检验中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学检验系,黑龙江大庆 163331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诸多先进仪器在临床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是的医学检验技术逐渐发展成熟。血液细胞检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中一项常规手段,因此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该综述出于对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进行分析的目的,从血液细胞检验的基本概况、血液细胞检验中的几点注意事项、血液细胞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阐述。

关键词 血液细胞;医学检验;注意事项;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197-02

[作者简介] 邓珊珊(1981.11-),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方向:血液学检验。

在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工作中,血液细胞检验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检验结果准确性将会对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产生直接影响[1]。近几年关于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研究不断深入,该文从血液细胞检验概况、血液细胞检验中的注意事项、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3个方面对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情况进行了综述。

1 血液细胞检验概况

在医学检验过程中,血液细胞检验具体而言指的是对血液中所含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血液检测不但可以为各种血液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在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血液细胞检验为目前医院的一项常规检验工作[2]。传统的血液检验方法为人工显微镜法对血细胞进行观察分析,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诸多自动化精密仪器在血液细胞检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标本血液细胞情况进行检验的时候与以往常用的传统方法比较,主要具有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更强等几大优势,且正在不断改善,使得检验结果准确性不断提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采取自动化仪器进行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因素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值得关注[3]。该研究中分析了血液细胞检验中的几点注意事项和相关质量控制。

2 血液细胞检验的注意事项

2.1 血液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在进行血液细胞标本采集时多采用末梢毛细血管以及静脉血。静脉血可以对人体的病变情况和具体程度进行充分反映,是目前公认的相对可靠的一种血液标本。相对于临床检验过程中常见的手指血而言,静脉血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且在白细胞、血小板两项指标的计数水平进行检测过程中准确率更高。因此在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应尽量选用静脉血,并且不允许对留置针附近或输液静脉同侧血进行采集,这主要是由于上述血液标本被稀释的可能性更大,对检验结果会产生直接影响[4]。除此外,在血液标本采集时采用止血带压实施迫止血处理的时间应该控制在1 min以内,避免淤血或血液浓缩等情况出现[5]。

2.2 保持细胞形态的完整

制备血液标本的整个过程中,应充分保证标本中各种细胞形态完整,如果是细胞形态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则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6]。

2.3 血液细胞标本的抗凝

在血液标本采集结束后,应对其进行抗凝处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凝剂为DETA,其对血小板以及白细胞的形态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血液细胞检验比较适用。曾有研究指出[7],抗凝剂与血液之间比例会对血液标本的实际质量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若是血液比例较低,则会对白细胞形态产生影响,且随着抗凝剂浓度与使用时间的增加,其影响越大。

2.4 血液细胞标本的稀释

临床上所说的血液指的是血浆和血红细胞组成的一种红色粘稠混悬液,在对白细胞的计数水平进行检测的过程中,直接进行计数困难大,因此在计数前应稀释血液标本,依照血液细胞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将血液的计数容量、血液的稀释倍数予以充分考虑,并作为重要的设计相应的标准。在血液稀释操作的整个过程中,要按一定比例,将采集的血液加入到稀释液中,制成血液细胞的相应稀释标本,通过流动检测方式对一定量标本中血细胞计数水平进行检测,然后经过换算后得到血液中血细胞的浓度。曾有研究指出[8],在对血液标本进行稀释的过程中,如果稀释的实际倍数过高,则会直接导致血细胞数量在一定量的标本中的含量过少,影响结果精度。如果稀释的实际倍数过低,则会出现血液细胞重合缺损。目前在临床上,HGB、WBC的稀释倍数在1:250左右比较适宜,对PLT、RBC水平进行检测时的稀释倍数则应该控制在1:100 00~1:300 00之间。

2.5 血液标本的储存

曾有研究显示[9],血液标本储存不当很容易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应引起重视。近几年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采取EDTA抗凝剂对标本进行抗凝处理的过程中应在采集5~30 min后,室温下保存8 h后检测结果可以达到最佳状态,如果不需要白细胞和血小板两项指标的确切数据,则血液标本应在2~8℃条件下保存24 h[10]。

3 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

3.1 制定完善的质量控制机制

为能使血液细胞检验的实际质量显著提高,应以先进的质量控制、管理理念作为基本的指导四项,使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机制能够进一步建立健全,充分明确各工作岗位检验人员职责,完善奖惩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验室检验操作的相应标准,使相关检验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够进一步得到规范,保证检验操作工作有据可循[11]。

3.2 血液细胞检验工作质量控制

具体内容包括标本采集、标本稀释、储存等,医疗机构应以设备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对血液细胞各工作内容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以使血液细胞检验工作的工作质量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保证。

3.3 对血液细胞检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

已有研究证实[12],对血液细胞检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可以使血液细胞检验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为血液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奠定基础。医学检验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控制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的时候应对具体流程在质量提高、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予以注意。

3.4 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血液细胞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会对检验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在检验前需对相关仪器实施科学且准确的校正,并对操作规程要求予以严格执行,以保证检验质量可以满足临床实际诊断过程中的需求,充分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精度[13]。

3.5 血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

在采取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应对以下几点质控要求予以注意[14]:①血液分析仪温度控制在18~22 ℃之间,过高或过低均会对测量的实际结果造成影响;②血液分析仪启动之后应做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③应该严格执行实验室相应的操作程序,对仪器进行定期保养、清洁和各维护,避免仪器堵塞现象的出现;④以参数变化情况作为基本依据可以对细胞技术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充分明明确,如果准确性不高则应充分对结果进行分析,在显微镜下进行进一步的复查;⑤分析参数与结果间关系,对比实验结果与分析结果,对二者是否相符进行判断,若是存在差异,则应主动与临床实践相联系,以保证做出正确的判断。

3.6 数据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数据分析过程质量控制工作中医学检验工作者需要定期开展血液细胞检验结果评价,必要时应征求临床医护人员的意见与看法,依照实际情况对检验结果展开正确的判断,以医护人员提出的要求为依据对检验工作实施必要的改进,保证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整体质量的提高,使血液检验工作能够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15]。

4 结语

在临床实践中,医学检验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在血液细胞检验工作中,诸多因素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临床应对其给予注意,在实验过程中对操作一些细节给予足够的重视,对每个实验步骤实施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使实验室操作的规范化得以保证,以使血液细胞学等医学检验工作的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吕丽琴.血液细胞检验中的几点注意事项[J].工企医刊,2010,22(2):342-344.

[2] 龚建武.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6(4):298-299.

[3] 遇阳.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15(14):118-119.

[4] Takubo T,Tatsumi N,Satohn,et al.Evaluation of hematological values obtained with reference automated hematology analyzers of six manufacturers[J].Southeast Asian Affairs,2002(33supp12):62-67.

[5] 郑秀玲,戴桂华.ABX MICROS-60三分群血球分析仪质量控制体会[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0,13(10):33-34.

[6] 许根友.血液分析仪使用的一些注意事项[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15(5):663-665.

[7] 金涛,唐喜军,田文芳.78份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4(20):887-889.

[8] 潘庆珍.50份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J].中外医疗,2012(13):141.

[9] 曹仲梅.血液检验标本30份误差原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14(7):643-644.

[10] 慧琰.血液细胞(血常规)检验的几点注意事项[J].中国实用医药,2010,21(15):475-477.

[11] 沙薇,郭伟娜,于文波,等.试析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中外医疗,2011,21(10):529-531.

[12] 匡祖国.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中外医疗,2012,14(9):822-824.

[13] 赵红秋, 赵红莉.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J].求医问药,2011,10(6):111-112.

[14] 许根友.血液分析仪使用的一些注意事项[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11(5):221-222.

显微镜在医学检验中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医学英语;合作学习;医学检验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教学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工具性的特性决定高校英语教学应定位在专用英语(ESP,即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上,许多专家也认为ESP是高校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1]。医学英语作为医学院校医学生和未来医疗工作者的ESP,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各个医学院校陆续开设了该课程,教学模式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交流互动少,不能实现新时期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目标。专业类语言课程的灵魂是“交流”,有学者认为“合作学习”提供了更多交流的机会,很多研究证实合作学习能改善课堂气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2-4],在语言类课程中应用价值更大。“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领域[5]。“合作学习”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目标,将学生分为一些小组,学生通过组内的讨论沟通,相互补充,相互讲解的一种教学模式[6]。本校在医学检验技术本科专业英语教学中尝试引入“合作学习”法,构建医学英语的有效教学模式,达到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2013级(58人)和2014级(58人)医学检验技术本科生共116名为研究对象,2013级为对照组,年龄(21.6±1.6)岁,性别(男12人,女46人),2015年9月—2015年12月采用传统讲授法,2014级为试验组,年龄(21.3±2.1)岁,性别(男11人,女47人),2016年9月—2016年12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授课法。两组学生教材和带课教师相同,比较高考英语成绩、专业成绩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分为7种,分别是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医学英语的学习包括语言体系和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提升。设计合作学习活动充分结合了基本模式和医学英语学习需要,具体如下:

1.2.1医学英语词汇教学词汇是医学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词源生僻,体系庞大[7],但词结构有规律性,多为多词根复合词,一般模式是“前缀+词根+后缀”,学习词汇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通过记忆词根和词缀,再通过构词法组合出不同的词汇[8],词汇教学可采用以下策略,(1)组间竞赛记词法。小组间比赛记单词,部分词汇可以采用你演我猜游戏[9](2)组内合作练习法。组内两两相对进行构词练习,发音练习(3)电影配音比赛选取《实习医生格蕾》部分内容进行配音表演和比赛。

1.2.2医学英语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中采用以下策略,(1)合作建构文章图式知识。阅读中既要依赖文本信息,又要借助图式知识,即学生在阅读新文本时的原有知识,着重于引导学生运用图式支架进行解码阅读[10-11]。医学英语阅读中,学生所积累的医学专业知识就是图式知识。以链球菌内容为例,学生已有相关知识,链球菌的分类、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就相关知识为提纲,让学生主动搜集分享图式知识。以显微镜、染色标本的检查内容为例,教师还可以引入显微镜的原理和构造、染色法的操作方法的视频材料,或者进行课堂实际操作演示帮助学生构建图式知识(2)合作解决问题。教师根据文章信息提炼问题,要求学生以问题为支架理解文章,完成回答,同时要求各小组自身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随机选其它小组学生进行解答(3)小组“口头”报告。口头汇报是小组合作有效输出的方法之一[12]。教师选择适当的内容要求学生以ppt形式汇报自己的阅读成果,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同学。

1.2.3医学英语翻译教学词是语言中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对词的理解是翻译中最关键的一步。医学英语往往是句子较长的主从复合句,而且句子插入成分多,修饰语长,从句套从句,因此句式长而复杂[13]。翻译教学中采用以下策略,(1)合作分析单词。先将长难句中的词分三类,普通词汇,两栖医学词汇,以及纯医学专业词汇[14]。再分三类,一类是完全不认识的词,一类是结合语境和语法结构能猜测词义的词,一类是学过的词(2)“拆分法”合作翻译。词分类基础上,结合拆分原则[13],分析句子主干结构、各个修饰成分、从句之间的层次关系。根据句中的关键词将长难句分解成简单的句子,单独翻译后再组合成完整的符合汉语和专业表达习惯的译文。然后比较组间答案,最后老师归纳后把译文呈现出来。

1.2.4医学英语听说教学听说教学中采用以下策略,(1)自主训练教师提前上传或课堂播放英文医学视频资料,让学生跟读(2)课堂合作表演选合适的内容,让学生设计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对话练习,模拟情景如医患对话、检验报告讨论、疾病知识宣传活动、医疗热点问题采访报道等,材料也可选合适的英文原版医学影视作品。听说能力的考核体现在实施合作学习年级的形成性评价中。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1.3.1终结性评价两组学生进行闭卷考试,试卷采用百分制,包括词汇(20%)、文献阅读(40%)和翻译(40%),记为试卷成绩。对照组最终成绩即为试卷成绩。

1.3.2形成性评价教育生态模式下评价体系中的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有更好的促学作用[15]。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包含五个要素: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小组自评[16],形成性评价充分体现五因素理论,分别从准备、参与、互动、完成和合作精神五个角度,每个角度分一般(5~6分)、良好(7~8分)、优秀(9~10分)三个等级设计评价表,记为每组学生的平时成绩。试验组最终成绩由小组平时成绩与本人试卷成绩构成,分值各占50%。

1.3.3自我评价与教学反馈通过问卷星采用自制问卷对试验组学生进行调查,包括课堂感受、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四个方面共13个选择题和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答案设计分5个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试卷成绩比较

研究显示试验组(14级)在词汇、阅读和翻译方面成绩均高于对照组(13级)。试验组阅读、翻译成绩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词汇t检验中的P>0.05,两组学生在词汇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结果见表1。

2.2问卷调查

共发放58份,回收58份,回收率100%。统计结果显示:72.4%(对此问题持“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的试验组学生认可合作学习模式,具体调查结果见表2。

显微镜在医学检验中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临床寄生虫学是医学的一门重要形态学课程,是一门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寄生虫学教学在临床检验专业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在临床寄生虫学教学过程中,结合临床检验专业教学实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明确培养目标

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在医疗和卫生防疫第一线工作的、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临床检验专业的学生,就是培养面向基层、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及有一定独立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医学检验技术应用型人才。临床寄生虫学的教学应遵循上述培养目标,以今后工作中的实际要求为准则来进行理论与实验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2 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

《临床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在医学院校所设课程中的重要性,随着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的变化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由于内容多、篇幅大,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我们对原来流行广、危害大,但经多年积极防治已消灭或基本消灭的寄生虫,由重点掌握改为一般了解内容。针对目前寄生虫流行特点,新现和再现寄生虫病流行增多,对近年来普遍关注的机会致病寄生虫和食源性寄生虫作为授课的重点,讲述其流行动态、诊断方法、防治原则、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进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实用性。

3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1提前公布学期课程计划

课前充分的知识准备,不仅可以精简教学内容,更可使课堂讲授重点突出,能更大地发挥课堂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然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是在上课开始的前一刻才知道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在知识准备上的不充分,一旦跟不上教师节奏就会失去学习兴趣,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在学期一开始就会提前公布寄生虫学理论课和实验课课程计划,安排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2利用多媒体课件等先进教学手段

在临床寄生虫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特点,直观、立体地将静态微观的寄生虫形态以动态直观形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接受,增强课堂学习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3引入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通过在讨论中层层诱导、步步深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交流与合作机制,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加强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寄生虫学与检验技术的学习,一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能做,二是认识寄生虫——能看,二者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检验专业对形态学的学习需要掌握与诊断寄生虫感染有关的形态以及与虫种鉴定有关的形态结构,这样镜下形态的学习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我们通过改善实验室条件,将多媒体技术、电子显微镜应用于实验教学中,组织观看录像及进行临床病例讨论。寄生虫检验学实验中,除常规的病原学检查方法,如粪便直接生理盐水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等外,还增加了小鼠旋毛虫活体检查、自检粪便查寄生卵及包囊、自身蠕形螨检查等内容。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课的主体,充分调动其学习热情,锻炼和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证明,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联系,不仅强化了操作技能及寄生虫形态的学习,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 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的改革

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也是永恒主题。我们把临床寄生虫考试分成两大部分:理论考试和实验技能考试,综合评定成绩。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70%,采用笔试的方法,重点考查对寄生虫的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和防治,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实验技能考试占总成绩的30%,着重让学生掌握与寄生虫诊断和致病有关的发育阶段实验诊断方法。针对临床检验专业特点,我们的实验技能考试又分二个方面:一是平时成绩,通过实验课的实验报告的课堂提问、设计性实验的课题设计与撰写来打分,占总成绩的15%;二是期末实验考试占15%,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在镜下寻找所学过的寄生虫标本或大体标本进行辨认,从混合标本中找出指定的标本。通过这两大方面的考核,学生既掌握、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加强了实验技能的操作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可以培养出高质量、有能力的综合型医学人才。

总之,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应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根据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和趋势,结合临床检验专业特点,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出适合时展需要的实用型高素质医学人才。

显微镜在医学检验中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1质量控制相关定义

细菌检验中的质量:结果真实显示标本中存在的病原菌及其生化特征和抗药性;质量控制:满足质量要求的操作技术和活动,制定细菌检验的质量水平,并采取监测手段, 这一过程称为细菌检验中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为了满足实验室质量要求,制定相应的计划,实施证明所进行的一系列的系统活动;质量评价:用一个客观的公认的标准来评定一个实验室或实验室中某项试验是否达到标准的过程。

2微生物室质量控制工作的目的及重要性微生物室质量控制工作目的

确认科学先进的试验方法,使实验试剂规范化、检测过程标准化、从业人员资格华,以便更好的控制结果,减少偏差和错误,保证临床细菌检验技术更好地发挥。为临床微生物工作者提供无法律责任的相关依据,避免承担不必要的风险。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同时也为医院耐药监测提供可靠依据。因此,临床微生物室的质量控制和方法标准化是一对相互制约的矛盾,实验室只有建立标准化实验方法学,才可能对实验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在良好的质量控制条件下,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而连续的质量控制可维护方法学的稳定性和正确性,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室间质评(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EQA)也称为能力实验,是指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本并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反馈实验室上报结果并评价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活动

室间质评起源于美国,1966 年开始,国内于1985 年卫生部临检中心正式组织了全国性的细菌学质控工作,质控工作使我国临床细菌室在鉴定和药敏试验的正确性和标准化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参加室间质评工作可发现系统误差、促进和提高参控实验室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是对室内质控的一种评价,可识别实验室之间的差别,评价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促进各临床细菌室间的交流,有利于操作程序、方法的标准化和诊断试剂的统一及商品化。同时也是实验室质量保证的外部监督工具。

4室内质量控制(External Quality Control, EQC)室内质量控制是由实验室内部制定并实施的,是质量保证的核心和基础

4.1检验程序文件的质量保证: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应以文件形式明确规定,包括整个实验操作过程。标准化操作规程内容应包括:实验原理、临床意义、标本类型、检测试剂、质控、操作步骤、检测结果的解释,注意事项。

4.2实验室方法标准化:细菌鉴定中采用标准化自动或半自动的自动化系统,如VITEK、ATB、等;也可采用进口标准化试剂:API、乳胶试剂。

4.3仪器设备的功能监测:高压灭菌锅由专人按作业指导书操作,并做好每一次的作业记录。高压灭菌锅使用时,内置物品不能太多,单位体积内的内容物(每瓶内的培养基)不能太多。同时应注意内容物不同耐受温度。总的暴露时间最好不要超过45min。高压灭菌锅日常工作记录应包含以下信息:高压灭菌的材料、开始时间、压力/温度、取出时间、高压灭菌胶带的颜色变化。应定期校准高压灭菌锅。恒温孵育箱、二氧化碳培养箱、冰箱每天记录温度;孵育箱35℃±1℃,二氧化碳培养箱5% CO2,普通冰箱4℃±2℃,低温冰箱-20℃±5℃,超低温冰箱-80℃±10℃。生物安全柜:定期年检,过滤器3 个月校正一次,进行风道检测,空气监测合格后使用。其它仪器(天平、显微镜、加样器、游标卡尺)进行保养、定期维修、正确使用、年检。温度计:实验室必须要有工作温度计和参照温度计。工作温度计用于日常温度检查。参照温度计用于校正工作的温度计。

4.4建立严格的质控登记制度:(1)严格的QC 记录制度:点图、表格或文字。如:室内温度、孵箱温度、冰箱温度、CO2浓度、培养基质量、常用试剂质量检测记录等。(2)室内质控中失控记录:及时、如实填写失控记录及失控原因和处理结果。(3)全民质控意识:不要把质控作为个别人的活动。(4)质控记录填写要求:要求填写记录日期、结果,要求填写者签名,所有记录不得涂改。(5)质控资料的保管:妥善保管,至少保存三年。

4.5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培养基外观应良好(平滑、水分适宜、无污染、适当的颜色和厚度,试管培养基湿度适宜),应有明确标签,根据标签应能获得生产日期(批号)、保质期、配方(适用时)、质量控制、贮存条件等信息。

4.6试剂、染色液及抗血清的质量控制:所有试剂应标注:名称和质量、浓度或滴度;存放条件;配制时间;失效期。革兰染色,抗酸染色的新批号,以及使用中的染色剂,应至少每周用已知阳性和阴性的质控菌株检测染色程序;诊断性抗血清试验应设阴阳性对照,尤其是阴性对照。

4.7处理临床标本的质量控制:严格遵循操作手册,每4-5 年重新编写一次,开展循诊医学,不断淘汰无价值的试验,增加新的有临床价值的试验,临时改变方法,必须有文字记录,并通知临床各科。鉴定应按照科、属、种的顺序进行鉴定。

4.8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的质量控制:常规采用的药敏试验方法应制定操作程序(含各类病原体和/或标本的检测药物、质控标准、结果解释等),该程序应遵循最新版本的CLSI 标准。实验室常规采用的药敏试验方法应以参考菌株连续检测20-30 天,每一组药物/微生物超出参考范围(抑菌圈直径或MIC)的频率应小于1/20 或3/30。此后,检测频率可为每周一次。建立多重耐药细菌检测方法,如苯唑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ESBLs),青霉素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