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实践绿色生活

如何实践绿色生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如何实践绿色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实践绿色生活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绿色化学;教学;渗透;培养;实践

绿色化学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化学,是面向未来提出的化学新概念。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自然、和谐、生动地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使学生增强“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全面提高科学素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绿色化学”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出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上提出了“预防污染”这一新概念。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它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根本手段,而对污染物的处理,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杜绝污染源。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当前素质教育对教学的要求,将绿色化学这一重要新信息传递给学生,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1 中学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化学的教育教学,面对的是接受启蒙化学教育的中学生,贯彻绿色化学内涵,推广绿色化学成果显得尤为重要。最关键的问题应该是从小培养具有绿色化学意识的人。21世纪是绿色文明的世纪,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已使人类认识到必须要改变传统化学工业为绿色化学工业。建立了与绿色化学相一致的概念。现行初高中化学教材从不同角度建立了与绿色化学内涵相一致的基本概念。从环境保护角度介绍了环境污染、三废、大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等概念,在介绍概念的同时还分析了有关污染的成因和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危害。从减量、减废的角度介绍了循环操作、交换剂再生、催化剂中毒等概念。将绿色化学教育融入到中学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环保意识,就会让全民逐渐认识到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在工业中发展绿色化学工业,在生活中选择和使用绿色产品,用绿色化学来造福人类,逐步树立绿色化学的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 在课堂讲授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

课堂教学是教学任务的主载体,是我国中学教育的基本构成部分,课堂讲授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是最基本的途径。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已经融入了绿色化学知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绿色化学素材,将绿色化学教育“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其中。例如,在教学中逐渐渗透原子经济论、绿色反应、绿色能源等,引导学生建立绿色化学思想。

绿色化学涉及的内容众多,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实施时需要更多的专家和学者进行论证,更需要将绿色化学思想贯穿于中学化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尤其在化学实验中贯穿绿色化学思想。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的善后工作等,都应贯穿绿色化学的思想,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绿色化学意识的人,他还将影响周围的人及后代。尽力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将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这也是我们从事化学工作的公民对于地球――母亲应尽的义务。

3 用绿色化学思想设计、改进化学实验

传统的化学实验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污染问题,因此利用绿色化学的新理念对化学实验进行改革,已成为化学教师的共识。根据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结合中学化学实验的目的、特点和意义,应加强绿色化学实验设计。在教学中,可把一些有碍于绿色化学理念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改为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绿色实验。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的内容应从改进实验原理、控制实验条件、改进实验方法、循环使用开始。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可将硫粉用量从常规的0.5克减少为0.02克,就将二氧化硫生成量从l克减少为0.04克,减少了排污量,另外还可以在集气瓶中装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减少了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4 开展社会实践

课堂教学显然无法达到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绿色化学的目的, 学校应定期举办与绿色化学有关的讲座,邀请环保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宣传环保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绝不意味着污染,绿色化学作为更高层次的化学值得大家去学习,去探究。虽然环境污染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了学生的共识,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并没有从感性上认识到环境污染到底有多严重,因此,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学校负责联络社会机构,指导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走出校门,了解自然,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亲自体验绿色化学问题。例如安排学生对居住的周围环境、工矿企业、大气、土壤、山川等进行参观考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而且还会增强他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一再发生如四氯乙烯干洗剂、“三氯生”牙膏、三聚氰胺牛奶、苏丹红辣酱、“铅铬绿”绿茶、烧碱膨发、甲醛保鲜的鱿鱼、过氧化苯甲酰馒头、吊白块腐竹等不正确使用化学制品而导致的毒害事故,正说明了进一步开展公众化学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面对这种形势,我们要向公众宣传,重点向我们的学生宣传化学在社会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增进人们身体健康等各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它在科学技术中所处的地位。对社会公众特别是学生开展化学教育,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现代和未来的社会生活,避免和减少消极影响,能够帮助人们对如何应用化学作出明智而负责任的决策。

绿色化学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绿色化学的提出为化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化学教育中的环境保护教育指明了方向。随着时代的进步,时代的需要,绿色化学必将成为中学化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很显然,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如何面对绿色化学新概念、新思想、新要求,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当前素质教育,把绿色化学教育贯穿于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 余,陈迅,陈蓓,代思师.学校呼唤“绿色实验”[J].中国教育报,2001

如何实践绿色生活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化学 绿色化学 教育理念

新课改进一步提升了“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的地位。面对绿色化学新理念、新要求,如何结合当前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把绿色化学理念贯穿于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1.剖析教材内容(知识点),寻找结合点,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载体。在我们目前所用教材中,涉及了许多有关环境保护、绿色化学的知识点,比如环境污染、三废、大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固体废弃物、重金属污染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强调走绿色化学之路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2.结合绿色化工原理,正反对比,凸显绿色化学理念。化学教师的绿色意识是绿色化学走进课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的前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目标物质在化工生产中的某一作用为切入点,通过寻找替代物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用事实凸显绿色工艺的优势。例如在介绍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时,可以对比双氧水,在造纸工业中对于纸浆的漂白,双氧水等绿色氧化剂将逐渐取代氯气。因为使用双氧水做漂白剂,不会产生一些含氯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比较有益。

二、在化学实验中践行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化学实验往往存在“三废”的问题,面对绿色化学的新理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化学实验微型化。化学实验微型化是在满足获取化学信息目标的前提下,对化学实验进行重新设计与探索,使其尽可能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仪器装置小、化学试剂用量少是微型化学实验的两个基本特点。微型化学实验的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能改善实验室环境,大幅度减少实验室空气和水体的排放污染,具有操作方便、节约药品、减少污染的优点,代表了绿色实验发展的方向。对氯气的性质实验进行改进后,可以将氯气的制备通过漂白液与稀硫酸在培养皿中反应制得,此反应生成的氯气迅速扩散到培养皿中的其他液滴里进行反应,具有生成的氯气量少、环境污染小、实验效果明显,且可同时验证多个性质的优点。

2.化学实验操作规范化。化学实验操作有非常严格的标准,比如药品的称量、试剂的取用、三废的处理等等,各个操作步骤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来进行,否则,不但会造成药品、能源的浪费,污染环境,有时候还可能会发生比较严重的实验事故,给师生的人身安全及生活环境造成比较大的伤害。比如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实验“三废”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无害化处理后排放。通过规范化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绿色化学意识。

3.化学实验药品无害化。进行化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更直观地将一些实验现象或实验原理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索科学、获取知识的兴趣。能展示同一实验原理或实验现象的化学试剂可能并不唯一,通过对实验步骤或反应途径进行设计,尽可能选择一些对环境友好的原料、催化剂等。比如我们常用白磷来展示“自燃”这个实验现象,但有很多缺点,白磷毒性较大,且产物对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此时我们可以用Mg2Si水解产生的SiH4在水面上自燃代替白磷,实验过程无毒无污染,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4.“三废”处理标准化。“三废”处理是化学实验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三废”种类的不同,处理方法多种多样,但“无害化”是共同的标准。在实验过程中,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各种废液、废渣按照处理方法不同,分门别类倒入各自的回收容器内,然后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比如中和、分解、吸收、燃烧、回收循环利用等对其进行处理。

5.计算机辅助模拟高危实验。个别化学实验在操作过程中涉及到的有毒有害物质比较多,或危险系数比较大(易燃、易爆等),既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比较大,又给师生身体安全及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这些与绿色化学的目标和原则相违背,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计算机模拟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工艺流程进行模拟,使学生在仿真操作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又减少了“三废”污染。

三、在课外实践中延伸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科学,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化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发现、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利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来延伸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

1.设计实践性调研课题,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利用假期时间,带领学生调查本地区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及循环利用的问题。比如废旧电池是如何处理的,如果处理不当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危害;家用洗衣粉的常用品牌、主要化学成分、对环境有何影响;“白色污染”的来源及可行的解决方法等,通过这些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生活现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解决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绿色的化学理念。

2.开展绿色化学专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意识。邀请相关专家进入校园举办有关绿色化学的知识讲座、科普宣传等,并结合化学竞赛、化学板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意识,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对身边的一些污染现象进行调查,比如生活垃圾、造纸废水等,明确这些污染物的产生、危害及处理方法,使学生在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进一步得到深化,培养其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增强实践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

四、结束语

总之,绿色化学是未来化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们人类生存、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保证,而高中教育是围绕全民族素质提高进行的教育,在高中化学教育中引入绿色化学的理念,使学生树立牢固的绿色化学观,引导他们成为有责任感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接班人,对于中华民族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思思.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实验改进[J].成功(教育).2011(10)

[2]冷平.浅谈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4)

如何实践绿色生活范文第3篇

一、捕捉生活现象,引入化学问题

许多化学的反应和化学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影子,因此,在设计数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捕捉适宜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进而可以提炼出其中的化学问题。例如,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铝和氮气的性质。

二、创设生活情境,感受化学问题

化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相关。现行化学新教材内容的设计贴近生活实际,甚至手中的一张纸,呼出的一口气都成了学生的研究学习对象,这样的学习易被接受。直观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更容易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问题作为素材,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比如,家中的食盐为什么会变潮?在城市的街道上撒盐为什么会使雪融化?碰了醋的紫甘蓝(紫白菜)怎么变红了?等等,通过大量具体的、真实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感受、体会、理解化学问题。

三、参与生活实践,认识化学问题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任何束缚住学生手脚,只允许他们冥思苦想的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只有让学生充分进行生活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例如,结合空气、水、酸、碱、盐等内容的学习,组织学习对本地区的环境状况(饮用水、空气、土壤等)、空气的污染状况、污水处理厂的流程和原理、周边农村施用化肥和农药的具体使用情况等进行调查;结合无锡“太湖蓝藻事件”、“白色污染”等,组织学生关注新闻并从网上查询分析原因;结合淀粉、油脂、蛋白质等的学习,组织学生参观食品加工厂,理解食品中添加剂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山西溯州假酒和安徽阜阳劣质奶粉的原因和危害;参观附近火力发电厂所使用的燃料的利用率,并要求学生在参观后写出报告,提出问题、观点和建议。实践表明,通过这些实验和调查活动,运用化学原理积极展开思维,不仅使学生树立绿色食品、绿色环保、绿色化学的意识,而且可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如何实践绿色生活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环境保护;自然环境

近年来,“保护生态环境,建造绿色家园”的呼声日益高涨,对“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展开。“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等概念在建筑行业成为了一种时尚,同时也实实在在地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了人类理智和文明的升华。它要求当代人类重归自然的怀抱。返回生物圈中生生不息的有机联系中。建立起一种人类、自然和人工环境相融合的绿色文明。

l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两点:①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②尽最大限度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在人类建造过程中,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人类为了达到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资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没有回报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人类索取与回报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绿色建筑的核心问题。

绿色建筑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条件并通过人工手段创造宜憩舒适的环境.同时又要严格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确保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不但要反映在建筑设计和建造时所采用的合适方法及因地制宜的材料上.而且更为体现在它对资源的消耗利用程度和回报自然程度状态上。由此看来.可以这样说: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在使用中对精神层面的重要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全方位的关心使用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

2绿色建筑的意义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是在全球范围内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于生活与消费方式的深刻反思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现实生活中,一望无际的森林被蚕食和毁灭.沙漠化风暴席卷了广阔的绿野,生物物种的生命力在人类前进的步伐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城市中的人们很难见到湛蓝的天空与明媚的阳光。

建筑师们跳出曾经习惯了的思维模式,开始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建筑的真意所在.思考建筑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虽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足够理想的技术与材料支持“绿色建筑”的设计实践.虽然这一理论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只限于纸上谈兵,但它的提出至少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指出了一种美好的方向。人们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建筑师的社会责任以及建筑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绿色建筑的提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试图对于这些问题给予回答.这也正是“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提出的最大意义所在。

3绿色建筑的价值观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事实上正是基于建筑领域中绿色人本主义价值的觉醒。然而从觉醒到占据主流的地位.这种价值观的确立还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因此绿色人本主义只能成为未来绿色建筑存在的动力。而在现阶段.在工业、后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论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不能仅仅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经济杠杆此时此刻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绿色建筑赖以生存的经济理由就是对运营费用的节省。一次性投资的回报将是长期的。积累的结果必将远远大于对初次投资成本的节约。这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理由。这显然是一种乐观、积极的思想。事实上也正是目前支持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的主要经济动力。然而。无论是“长期回报”还是“绿色成本’当前来看都是虚无缥缈的。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任何形式和远期平衡表或是成本核算评价与初期投资与直接利润相比.恐怕都是不足以使人为之心动的.更不用说考虑到远期的各种变故或是灾难。考虑到长期回报是否还能落入投资者的腰包。这也正是为何“绿色建筑”在实践的道路上如此举步艰难的原因之一。

为此。国家对于建材选择每平方米所耗标准等方面做一些必要的规定乃至立法.对可持续技术的研究.对新的洁净高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方面增加投入的力度。都将成为推进绿色建筑运动发展的主要动力。

4绿色建筑在设计中的体现

绿色建筑的理解与衡量标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但其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

(3)对于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

(4)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4.1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尊重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要有满腔创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

(1)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其内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的关注。

(2)对节省能源的考虑: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对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间接危害之一。如何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课题。

(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热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的控制等。

(4)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

(5)尽可能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4.2对使用者给予更多的关照

作为人类每曰起居、生活、办公的微观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建筑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质量。绿色建筑在注重环保的同时还应给使用者以足够的关注,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尽可能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宜人的温度湿度环境.在尽量减少能耗的同时保证甚至提高其舒适性。

(2)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和谐、宜人的居住工作环境。

(3)良好的照明系统、合理的房间进深、宜人的光环境。

(4)合理的空间布局、宜人的空间环境。

(5)对不同使用者的全方位考虑。包括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心。 

(6)提高安全性,增强防灾能力。 

(7)完善的通讯系统。让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地与外界沟通。 

如何实践绿色生活范文第5篇

中国过去30多年在对能源资源的粗放利用和环境破坏的基础上实现的高速增长仍然令外部世界心有余悸。“十二五”期间,中国虽然已将经济平均增长目标调低至7%,高调承诺“科学发展”,但“中国”的阴霾一直在国际社会挥之不散。从现实因素来看,自2008年以来的两次金融危机已使全球经济陷入低迷,原本以多方共赢为特点的全球化进程日趋呈现出零和博弈的态势,一个突出的表象就是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不得不面临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双重夹击,中国经济的外部发展环境更为恶劣。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国经济如何实现绿色转型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能力,也有助于优化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改善中国的国家形象。从对外传播来看,难就难在如何不断推陈出新,把中国取得的成绩客观地传递出去,赢得海外认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从银行类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管理实践入手,以金融视角来观察中国绿色转型的探索是非常值得深入挖掘的领域。

为什么金融领域至关重要?

以往,人们对绿色转型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财政部和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各项政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金融领域为推进绿色增长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使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类金融机构,能够更有力地调动资金杠杆来激励企业走低碳环保与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比较有影响力的措施之一是银监会4月印发的《绿色信贷指引》,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如何贯彻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等宏观调控政策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具体要求。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文件的出台虽然表明中国刚刚开始起步建立绿色金融机制,但它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值得去持续跟踪和观察。

首先,它借鉴了国际经验,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做法。由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好银行的杠杆作用以带动更多非金融类企业承担起环境责任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促进节能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通行做法。从借鉴国际经验的角度出发解读中国绿色金融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容易得到海外读者的认同,可以通过银行实践的个例来说明中国金融机构与欧美同行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具有的共同价值观,改变外媒眼中“中国金融机构为了商业利润而不顾环境与社会风险”的功利形象。

第二,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是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渠道。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在国家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环境保护相关领域,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超过2万亿元。因此,只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调动自己手中的金融杠杆,才能促进中国经济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范围之内运行,引导资源的公平使用并对过去粗放式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生态平衡和环境破坏进行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第三,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政银关系的“双刃剑”效应比较突出。一方面中国的改革由政府推动,只有通过政治引导才能促使金融机构把环境保护当成自身业务发展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仍存在着片面追求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冲动,从而忽视环保及绿色转型,一些政府部门甚至向银行施压,利用绿色信贷标准不统一的现实,造成把关不严格、控制不到位的问题。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处于新一轮调整和创新发展时期,各级政府能否真正转变发展理念,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中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以银行为突破口建立和发展绿色金融的长效机制,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能否进入快车道,而且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当前,欧美等主要贸易伙伴拒绝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一个主要借口就是“政府之手”对中国经济干预过度。

第四,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到2015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分别降低16%和17%,这一指标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赏,但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迫使政府、银行、企业与社会组织协调一致,变绿色增长为内生动力。要兑现这一承诺,资金来源不可能全部依靠政府投入,必须依靠市场手段,把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调动起来,而绿色金融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实现这一既定目标发挥着关键作用。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扎实的调研对上述关切做出客观翔实的解答,才有可能写出有说服力的报道,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绿色转型的信心。如何攻克“绿色金融”的专业门槛?

由于金融议题专业性强,要能够在第一时间把握绿色金融发展的动态,以国际视野进行分析,必须走专业化的道路,沉下心来做好行业调研,了解行业突破的难点和重点。

第一,中国当前的环境信贷政策与国际通行惯例仍有差距。目前,在项目信贷领域通行的绿色金融标准是赤道原则。与之相比,我国各家银行的信贷政策主要还是从项目的准入和退出角度对自身的投融资行为进行政策性引导,而赤道原则更侧重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需要银行持续关注项目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状况。由于国内尚没有建立起绿色信贷统计标准,虽然很多银行都打起“绿色金融”招牌,但是名至实归的并不多。在信贷投放的环境风险评估方面,当前大多数银行都以环保部门的合规评价取代了环境风险定量评价,其结果是抹杀了环境高风险企业、环境合规型企业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差别,通过授信规模和利率优惠对绿色企业给予支持的激励机制还没有完全得到落实。因此,我们在报道中应切忌把话说满,宜从困难和挑战出发,突出中国对国际经验的借鉴和学习,突出对问题的解决,通过客观报道来增强报道的说服力。

第二,要跟踪海外舆论,找准海外关切。非政府组织在监督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管理方面具有很强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中国银行类金融机构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已招致了很多批评。2011年,专门跟踪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管理实践的国际非政府组织Banktrack联合其会员机构“绿色流域”《中国银行2010环境记录》,点名批评五家中国银行,认为它们在履行环境责任方面表现最差,同时发出警告说,中国的商业银行仍然存在不顾环境和社会风险,为矿业开发、石油天然气、农业和水电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的行为,离世界级金融机构的差距甚远。要采写有针对性的报道,对外记者必须努力发掘国内银行合规经营的案例,用事实说明银行类金融机构在向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如何妥善处理保护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中间的矛盾,减少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优化投资和商业环境,保护投资者利益。

第三,要以人为本,讲好绿色转型中的“金融故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国内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敏感性开始降低,转而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麦肯锡公司2006年的一项调查,一旦发现公司存在有悖于社会公众利益的行为,79%的中国消费者会采取抵制该公司产品和服务的行为;66%的人会建议他人也采取类似抵制行动;这一比例甚至高于全球其它国家(美国:49%、38%;日本:46%、12%;德国:57%、40%)。换言之,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愿意为可持续产品,例如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支付更高的价格,这反过来也促进了中国企业更多地将绿色、低碳、节能、安全等因素纳入产品与服务。目前,兴业银行在北京已经推出了国内首张低碳主题认同信用卡——中国低碳信用卡,实现了个人低碳交易记录的可追溯、可查询。中国首支绿色投资概念基金“兴全绿色投资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也已问世。这些与绿色转型密切相关的金融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生命力如何,中国消费者对可持续产品的偏好如何是值得调研的话题,对外报道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金融议题“社会化”,以增强报道的可读性以及与海外受众的贴近性。

如何实践绿色生活范文第6篇

【关键词】幼儿园;绿色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从他们“离开”家来到幼儿园的第一天起,他们就义无反顾地加入了集体化的正规教育之中,这种教育,能起到潜移默化的特殊效果。因此,对幼儿进行绿色教育,用最大限度的“绿化”能量和手段,去努力撑起所有幼儿的蔚蓝色心空也就变得意义深远。通过创造一种自然、自由、平衡、和谐、无污染的教育环境,让幼儿活动和学习的环境充满生机、富有大自然的气息,使孩子能积极主动、健康和谐地成长。

一、绿色教育简介

“绿色教育”一词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运用的新名词,是针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过早的知识灌输、过多的技能培训等种种问题提出的一种教育新话语。它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遵循人的自然成长规律,尊重幼儿的天性、个性和主体性,通过创造一种自然、自由、平衡、和谐、无污染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园充满生命的活力,从而为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幼儿园实施绿色教育具有必要性、科学性、合理性、可性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是通过在环境中与他人共同生活来获得经验的,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蒙台梭利也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因此,幼儿园应以呼唤幼儿精神活力为目标,以开放的教育心态,将绿色教育与幼儿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创设一个精品化的幼儿园生态环境,引导幼儿在自然环境的互动中获得成长。

二、幼儿园教育中的“绿色教育”的实践

幼儿园教育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立足于时代新的理念,延伸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教育,通过创设天然的绿色环境,促进幼儿的环保意识,给幼儿心灵种下关于文化的“绿色种子”。

1.融绿色教育于活动环境中

在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今天,科技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环境污染问题却日趋严重。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设优良的教育环境也就迫在眉睫,只有首先为孩子们营造一个绿色的家园,才能让孩子们呼吸着大自然清新的空气健康成长。例如可以利用幼儿园中多幢建筑间自然形成的空间设计设计小花圃、小花房,小山坡等,也可以在班级中设置自然角、绿色壁画等区域,为孩子们开展一系列生态绿色活动。

同时,融绿色教育于活动环境中,也应营造和谐友爱温馨舒适的人文环境,让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也酒满阳光,充满绿色。例如,一次课后,有个小朋友急急忙忙地跑来对我说:“老师,某某某小朋友在拿水管喷水呢!溅出来的水花把其它小朋友的衣服也弄湿了。”我利用这次事件,组织小朋友讨论:“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小朋友应该怎样用水?”通过讨论,不仅让小朋友明白应该节约用水、不能随便玩水的道理,也开展了绿色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孩子树立环保意识。

2.融绿色教育于日常生活中

绿色教育需要我们幼儿教师做个有心人,从孩子们熟悉的周围生活入手,处处捕捉教育的契机,从幼儿的生活中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发现人们活动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把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和情感统一起来,萌发绿色生活理念,体验绿色生活。

例如我在班级中开展了“我和植物一起生长”的种植活动、“绿色美化生活”的体验活动,通过在园中开辟“绿色家园”、“亲近绿色”等,让幼儿在种植、栽培、收获和管理的真实生活情景中亲近绿色。再例如:幼儿天生喜欢亲近大自然,能以自身的感受体验大自然的喜怒衣乐,在他们眼中大自然中的一切均很亲切,我们可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特别是走进大自然的绿色实践探索,如带孩子们挑马兰头、捉蜗牛、摘豆角、挖山芋……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的活动中体验到绿色环境的生态魅力。

3.融绿色教育于游戏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真正的发挥,他们在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和满足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但正如英国列斯特大学教育学院资深教授莫尤斯﹒珍妮特女士所说:“游戏不只是游戏”。在幼儿园中,游戏有着双重的目标。只有这样,游戏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效果,才能让幼儿在玩玩、说说、做做的游戏中掌握环保知识。例如:每次一到游戏活动时间,幼儿游戏材料随处可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游戏评价时间,向幼儿介绍了废物产生的途径、废物的种类,了解废物的功用和危害,让幼儿在游戏中懂得了如何减少垃圾,如何变废为宝,懂得了保护环境必须从我做起。与此同时,我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观察作业,要求孩子们放学后,在家长的带领下观察河面上的垃圾,被污染后的河水颜色、气味等,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积极态度。

同时,为了丰富幼儿的游戏生活,教师还可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各种游戏材料的制作活动。通过一物多玩、一物多用,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体验到变废为宝的乐趣,了解节约资源的道理,逐渐形成物尽其用的意识和行为。例如收集树根、草根、叶子、蔬菜、瓜果皮等摆一摆蔬果造型;利用绿豆、黄豆、赤豆、花生等自由创造组合成独特的画作,如有趣的山芋小老师、土豆小金金、萝卜小猪等。

4.融绿色教育于家园互动中

对幼儿来说,除了同伴、最经常、最主要的接触者是家人,特别是父母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待人处世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实践也证明,绿色教育只有在家园的共同配合下,使幼儿园与家庭、幼儿与教师、家长间产生互动的教育功能,,才能使绿色教育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以孩子为纽带,带动家庭乃至社区的绿色活动,是我们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的有效举措。

例如:我园通过家访、家长园地、宣传栏等引导家长了解地球的环境状况,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同时,为使家园教育达成一致,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家长问卷等,增强家长的环保意识,采取家园共育的方式,帮助幼儿将贴近生活的环保知识转化为自身行为。

三、幼儿园实施绿色教育应注意的事项

绿色教育的成功得益于高效的管理。幼儿年龄小,理解水平低,因此,对幼儿进行绿色教育应注意如下事项,才能使其从小就真正地喜欢这个世界,从身边做起,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去关心这个世界。

1.重视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在快速发展的独生子女社会时代里,孩子的生活能力真的很差,尤其是刚入园的幼儿。所以必须把幼儿生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作为幼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时,也要注意在快乐心境下开展养成教育能够充分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2.注重发掘孩子们的潜质和活泼元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先天性的潜能质地,不过表现起来会有差异而已。而在现实的幼儿园教育中,也不难发现这些孩子在“大字不识一个”的情形下,却会表现出超人的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因此,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孩子们的潜质和活泼元素,对幼儿的良好潜质进行最大程度地挖掘开发,并进行必要的保护和发挥,促使他们在快乐学习的同时能够健康成长。

3.加强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的同时要努力发挥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师幼之间要想进行正常有效的情感沟通,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教师要赢得孩子们发自内心的信任和喜欢,而不是靠哄、套、骗。因为幼儿就是一块浑然天成的玉璞,对其打磨的第一手应该是导向仪,幼教人员需要足够的爱心和耐心,甚至比后来的学校教育还要显示出更多的“良心成分”,才能为幼儿的进步成长创设良好环境。

总之,幼儿教育是人生走向教化和学化的第一级阶段。这对于承负孩子启蒙教化的幼儿园及其教师来说是任重而道远。教师应该从孩子们熟悉的周围生活入手,把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和情感统一起来,构建美丽的绿色家园,创设天然自然的绿色环境,从而为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凌.努力施展绿色教育,支撑幼儿蓝色心空—浅谈现代教育形势下的幼儿教育管理[J].快乐阅读,2012,12:24

[2]徐敏,章彩萍.让绿色教育回归幼儿生活[J].幼教园地,2010,12:23-24

如何实践绿色生活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

前言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但是我国的能源储量是有限的,如果过度消耗,必然会带来能源紧张的状况,这样会严重制约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因而如何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随着各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能源利用的充分认识,已将各类先进技术应用于建筑当中,及实现了能源的有效利用,也实现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当代建筑发展的指导思想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观不仅应作为建筑创作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而且应成为建筑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并为建筑的功能、空间、形式、技术、经济、文化和艺术注入新的内涵,同时极大地拓展建筑理论探索和创作设计的领域,因而也相应地为建筑评论拓展了崭新的视野。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和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衡量人类一切建筑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观将成为建筑评论的基本价值取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创作原则也应成为建筑评论的重要标准;而当代建筑评论在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观和创作设计原则,在探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理论和方法,在引导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创作设计实践、开拓思路、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交流经验等方面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明确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的基本原理,并把握相应的理念原则和标准,是开展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评论活动的关键。所谓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发展的战略目标,并作为一切建筑实践的基本指导原则,而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筑理论、建筑创作设计、建筑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以及建筑管理法规和运行体制等等都可称之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绿色建筑”正是对“可持续发展建筑”概括而形象的称呼,其实质是“生态健康的建筑”。绿色是自然、生命和生机的象征,意味着成长和发展,绿色建筑就是以生态学的科学原理指导建筑实践,创造人工与自然相互协调、良性循环、有机统一的建筑空间环境,其基本原则和评价标准可简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原则。建筑及其建成环境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要尽可能减少人工环境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负面影响;人工环境要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节约资源和能源、高效利用的原则。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建造、使用运行和管理维护等一切建筑活动应尽可能节约自然资源和能源消耗;提倡经济、合理、实用、高效,反对铺张、浪费和奢侈;采用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现代高新技术与传统适用技术相结合、行政干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健康卫生、无废无污的原则。建筑及其建成环境要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应采用无毒、无害、环保型绿色建材,采用耐久性的、可循环、重复利用的材料;尽可能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地冷等自然清洁能源;应设置水循环利用系统和固体垃圾、废物的收集、回收和处理系统等;大力发展立体绿化,充分发挥园林绿化保护和改善建筑环境的作用,满足现代人回归自然的心理渴望。灵活开放,适应发展的原则。建筑的空间和使用功能应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要求建筑空间应具有包容性,功能应具有综合性,使用应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及易于发展的可扩展性,从而使建筑的使用功能具有与其物质结构的耐久性相适应的持久生命力,不仅能很好地满足其当前的使用要求,而且应避免建筑物因其功能失效而大量、频繁地拆除重建,使建筑具有潜在而巨大的节能、节材、节约资金以及减少生产和施工对环境的污染等综合效益。应把建筑及其规划设计当作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生长过程,要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要做到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相结合,为扩建和改造留有余地,提倡“弹性设计”、“预留设计”和“潜伏设计”等,优先采用具有灵活性和可变性的建筑结构和设备系统;发展模块化、标准化、易于维护。生态建筑文化和美学艺术的原则。绿色建筑应以其独特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方式表达现代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审美意识,创造自然健康、亲切舒适、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具有传统和地方文化意韵和现代气息的建筑环境艺术。

3 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

当代绿色建筑应以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的基本原理、原则为主要发展标准和依据,以建筑的生态环境理论和创作设计实践为重点,使建筑与能源利用进行完美的结合,为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只有充分认识到以下各方面的内容,才能为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和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政策纲领、行动措施以及建筑学为适应时代要求积极探寻人居建筑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紧迫性。建筑设计师应担负起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为人类创造健康、舒适、优美生活环境的社会责任及其职业道德。与生态、环境、能源等相关的学科理论和知识在绿色建筑规划、创作设计中的综合应用。节地、节材、节能的建筑设计原理、方法和技巧。绿色建筑技术,如绿色建材技术、太阳能建筑技术、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建筑环境调控技术、节能建筑设备技术、太阳能、风能发电技术、建筑节水、水循环利用、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等;居住区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技术、智能化绿色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等。

如何实践绿色生活范文第8篇

教师可以思想品德课堂为载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

例如,笔者发现,学生在生活中有很多不环保的行为:洗衣时,把衣服直接放在水龙头底下长时间冲洗;就算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也要把所有的灯都打开;随手乱扔零食包装袋;随意踩踏草坪,等等。为此,笔者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组织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寻找身边的(特别是校园内的)不环保的行为,并讨论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环保小卫士”。通过探究活动,学生意识到环保离我们并不遥远,环保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环保习惯:不购买、不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随手关水龙头、关灯,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爱惜校园里的一草一木,珍惜每一粒粮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浪费纸张、粉笔等。

二、开展社会调查与实践,提升学生的环保能力

思想品德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强化环保教育,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例如,教学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后,笔者组织学生参加以“绿色课程、绿色管理、绿色生活和绿色校园”为基本目标的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在笔者的带领下,学生参加了种植“成才树”、清理公共垃圾、回收废旧电池、制定环保公约等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产生了参与环保的自豪感。

笔者还利用“植树节”“水日”“环境日”等节日,引导学生开展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玉林市福绵镇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建起了很多制衣厂和与之配套的洗染厂,这些工厂所排放的污水造成了附近江河的水质污染。于是,笔者带领学生考察当地江河的水质情况,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向学生介绍污水处理知识,使学生亲身感受“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义。

在笔者的倡导下,学校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环保先锋队”。“环保先锋队”利用板报、教室文化墙等宣传环保知识,为其他同学推荐有关环境保护的杂志、报纸和书籍,利用假日分发环保资料、张贴环保标语,在校园里营造了良好的环保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