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物知识归纳总结

初中生物知识归纳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初中生物知识归纳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生物知识归纳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创新教学 初中生物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61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创新教学成为了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从提升学生的生物综合素质的要求出发,初中生物教师要树立创新教学的理念,并且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立足于教材内容本身,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设计。在具体的创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素质基础和情感体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初中生物教学内容本身也在不断地改进,尤其是实践创新等方面的内容。从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更新来看,教材本身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更加紧密,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关于创新探究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创新教学的含义

创新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主要通过相应的教学实践来进行开展,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等等,其主要内容是在充分开展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创新教学的特征与传统教学存在较大的区别,即学生不再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而是成为了主动的学习者,同时,教师也转变了自身的教学角色,成为了教学的引导者。这样的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二、创新教学的科学策略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初中生物教学实践来看,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丰富的内涵,这要求教师要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要与学生保持和谐平等的关系,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感。另外,教师要将这种师生关系贯彻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要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学互动与交流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营造良好氛围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要以正确地心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地理解,支持和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的疑问和想法,这有利于学生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进而形成创新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特征,根据学生的真实需求来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感受到探究创新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合理地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自信心

从初中生物学习的角度出发,充足的创新自信心是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初中生物教师要认识到激励的重要性,通过采取合理地鼓励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推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因此,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及时适当地进行鼓励和表扬,为学生的探究创新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特别是在讲解难度相对较大的生物知识时,教师更要强化鼓励和表扬,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探究提供精神动力。

(三)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强化创新探究能力的培养

从初中生物学科的特征来看,初中生物教学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这是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加强生物实验教学,通过对学生观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必将得到发展。所以,教师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规范,从而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强化对学生创新探究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实验探究,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很多的生物实验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设计和引导,并且要准备相应的器材和资源。在满足实验操作所需条件的基础上,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结合相关的生物知识进行理解。

其次,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和归纳,提升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活动中,学生会自主地进行实验操作和记录观察,并且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针对实验的操作和最终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这对整个实验的总结和整理是极其重要的,这是学生自主探究和提出创新观点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归纳能力的发展。

(四)拓宽教学内容范围,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从创新教学的要求出发,初中生物教学不能够仅仅依靠教材内容来进行创新教学,而是应该合理地拓宽教学内容的范围,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增强其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本身,立足于教学实践的现状,选择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课外生物知识,合理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另外,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引导学生突破思维束缚,有效地开展发散思维的训练。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特别是在学习心态上的开放和教学模式上的创新方面,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措施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在讲授关于绿色植物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课外教学,引导学生到周边的自然环境中去观察植物,增强学生对于植物的直观感受,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深化学生对绿色植物特点的掌握。另外,在讲授环境的污染与保护的相关内容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调研活动,对周边生活环境的污染进行详细的调查,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在这些课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拥有充足的自由来进行创新和探究,并且更加容易形成探究式的学习习惯。

初中生物知识归纳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验能力;生物实验探究;生物实验设计;初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229-02

引言:生物实验规划设计是实验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实验性教学在生物课中的作用,探讨了实验性教学的实施方法以及教师在设计性实验中的作用,并藉此指出了学校应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生物实验室的开放与利用程度等一系列改善建议,以期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一、实验性教学在初中生物课中的作用

生物是与我们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而初中生物主要是向初中生介绍基本的理论观点和基础的生物常识及生物现象。生物实验作为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熟练地掌握生物的基本实验技术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重视实验细节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便需要在生物课中加入大量实验教学的环节。实验性教学所开展的实验规划设计是实验教学的更高要求,泛指对常规实验的改造和新实验方案的设计,是锻炼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一种将实验基本技能、实验方法和生物基本知识加以灵活运用的教学方式。

生物实验教学课程主要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的记录、实验仪器的操作、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方面。在这一连串的实际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使整个实验教学活动逐步趋于完善。

而生物实验的目的则是让学生在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之余,学会更多关于生物实验的技术和方法,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具体地说,生物实验设计以生物基础知识为基础,侧重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复杂知识、思维方法与实验技术,为其日后社会实践和深入学科研究奠定基础。

二、当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应用现状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重点,不仅在于教会学生基础生物知识,还有培养初中生形成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方式。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工作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改进:一是仍然存在“重理论知识讲授、轻动手实验能力培养”的问题。受教学条件的限制,还有部分学校因条件受限,实验设备难以满足生物教学基本需求,导致学生无法开展必要的生物实验,学习只能进行仅限于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二是生物课课时安排不合理。部分学校生物学科仍被视作副科,课时安排较少,每周仅有三节课,甚至更少。为完成教学任务,部分实验活动因没有充足的时间而被迫取消。三是初中生实验探究意识薄弱,多对教师形成依赖,缺乏自觉探究和实践的意识,鲜有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等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锻炼的机会。

三、开展初中生物实验性教学具体措施

1.预习实验和设计实验。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切实掌握实验的目的、要求和特点,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同时,学生也应学会预习并查找相关资料,掌握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在对比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制定本次实验的方案。而在实验进行之前,应先由教师讲述实验课程的具体要求,让学生熟悉实验仪器,并设定本次实验的方向;再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及课外的知识、实验要求以及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学会如何凭借个人能力进行预习实验知识、验证实验结果,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实验中教师必须强调并严格要求学生掌握每一实验步骤的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充分掌握实验过程的每个细节,以便于顺利完成本次实验。

在完成上述准备工作之后,便进入实验方案设计阶段,对此,学生应详细地说明本次实验所对应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列出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实验中用到的仪器及仪器的型号、所需的实验试剂及其制备的方法,并结合实验室的现有条件,通过教师指导完成实验方案的调整和完善工作。

2.实验实施和实验总结。在实验过程中,对于那些等待时间比较长的实验,教师应指导学生将实验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妥善地利用,以提高实验的速度。一般情况下,实验教学所开展的实验是将大量的实验知识和实验技术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完整的、系统的研究过程。在实验性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仪器和设备,使学生在学习先进实验技术的同时,也能练习、使用先进的实验仪器;确保学生对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得以将实验知识、实验技术和实验器材操作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掌握整个实验的设计方法及流程。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讨论,分析实验的结果并得出相关结论。关于实验总结主要的内容包括:实验的目的和方案、实验使用的仪器以及实验得出的数据和主要结论等。教师可引导同学就此总结进行实验成果交流会,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实验经验,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实验成果的平台,并通过交流与沟通,使其他学生对自己没有进行的实验也有一定的了解。

四、提升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教学思路

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在实验性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和学习,不断掌握更新的实验方法,从而使学生具备更加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动手能力。

1.明确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目标。正如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第二部分所提及的:“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初中生将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结合具体学情,有针对性的且合理的设置初中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目标。例如,在学习“细胞分裂”知识点时,教师备课时可将能力培养目标设置为:引导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实验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来锻炼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强化自觉探究的意识。

2.利用实验解析培养学生观察力。操作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证明一些结论或者观察一些现象。科学实验具有严谨的步骤,生物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其实验步骤同样需要高度严谨。通常,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总结交流等环节。而对于初中生物实验,实验教学标准只是要求初中生了解一般实验步骤,并能自主完成简单的实验操作,藉此逐步培养学生实验中分析观察的能力。

3.侧重培养学生生物实验创新力。在传统的生物实验中,课本上有实验原理、内容和步骤,而在实验规划设计中却没有现成的教材,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启发与引导,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体现在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比如,在教学中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初中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觉探究、动手实验的能力。众所周知,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是源于对“为什么”的刨根问底。而实验的过程中,总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教师面对学生的不解,应给予有益启发,为学生创造解决疑惑的条件。例如,有学生对种子萌芽的过程充满好奇,我们可以此为契机展开“种子萌芽条件”的探究活动,安排学生亲自培养绿豆、苦瓜籽等易发芽种子,观察其萌芽期并作记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解开心中疑惑,找出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不同植物种子的不同发芽周期等,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4.指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实验理论。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自行归纳、总结相关实验结论。归纳总结也是实验探究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即学生参与实验,根据在实验中观察的现象或实验结果归纳出实验理论或思想,从而使之对生物理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甚至通过实验能够获得新的发现,实现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

5.完善校内实验室及其设备配置。配套的实验室设备是生物课程实验性教学规划设计的物质基础。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共享程度不仅能够辅助提升实验室的利用率,进一步实现生物实验教学目标,还是开展高质量生物实验教学活动的基础前提。同时,学生是进行生物实验的主要人员,需要利用实验室反复操作实验以从中提高自身实验操作能力,而这一切的实现必须要依靠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作为支撑,也就要求实验室真正地做到实验室对学生的全面开放。与此同时,为确保学校的实验设备及实验室的使用效率的提高,亦需要实验室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进一步开放,要在实验内容和设备仪器上进行双向开放,充分发挥出学校资本的效应,使之更好地为实验所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的内容方面,应有条件地允许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自身情况对实验方法进行修改和调整,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而在实验的时间方面,则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时间;另外,实验室内所有设备都应在审批后向学生自由开放。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实验课程作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性课程,在教育活动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开展生物实验性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生物基础知识的培养,对生物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实验记录等的指导,努力营造良好的实验创新环境,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华杰.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张海银.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实验设计的教学探讨[J].生物学通报,2003,(10).

[3]王海娟.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研究初中生物工程实验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2.

初中生物知识归纳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氛围

一、现阶段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一)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参与积极性较低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教师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传授基础生物知识,并未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忽略了动手实践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自我展示的平台,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二)教学方式机械单一,缺乏变化与创新

兴趣是良师益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是教师教学的根本动力。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与学习兴趣密不可分,但就目前现状来看,课堂教学方式机械、单调、僵硬,缺少变化与创新,教师没有意识到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的变化调整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极大地影响了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与作用力[1]。

(三)孝核方式单一,考核价值度不高

有目的的考试是检测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成效的方式,也是制定学生学习计划的重要依据。目前,农村初中生物考查一般采取笔试的方式,没有涉及相应的实验操作考核,无法检测学生对于一些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另外,从考核内容上看,涉及启发性、探究性的内容较少,单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这种价值度较低的考核不能成为评价学生学习生物学成果的重要依据。

二、新课改下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对策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推行学生本位原则,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是目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重要核心任务,也是解决学生参与度不高、发挥课堂教学成效的必要措施。教师为学生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转变教学思维模式,将理论传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参与教学过程,进一步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讲,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发挥和畅所欲言,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建议,让学生来当“小老师”,教师为学生列出三维目标,学生通过预习、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答案。最后,教师进行详细解答,了解学生对于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思维固化,让课堂变得沉闷寡淡,不仅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退,而且使教师的授课效率难以提升,主动创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是提高生物课堂趣味性、吸引力的重要目标[2]。让学生发爱上生物学这门课程,教师可采取多元化教学,例如,引入小组合作教学法,自主探究教学法、五步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比如,在讲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课时,让学生说出这几年家乡环境发生的变化,哪些生物看不到了,产生这些的原因有哪些。各小组学生列出提纲,指派学生代表发表意见。如学生回答近几年在我们生活环境中很少见到的,一种绿色的生物———苔藓,原因是环境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影响到这种生物的生长。教师最后通过多媒体展示生物、环境、人类三方面相互作用。小组互问互答的竞赛模式,使课堂的教学方式“从死到活、从活到灵”,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让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全身心地投入生物课堂。

(三)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形成全方位、多角度评价体系

评价一个学生应全方位、多角度。农村初中生物学的评价考核也应该增加启发性、操作性等内容的比重。生物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打破以往教学理念的顽根,具体到亲自试验操作中,除了要坚持传统的笔试考查之外,还要增加现场问答环节。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制成问题小卡片,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抽取卡片,现场答疑解惑。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材料器具,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时间,之后让学生通过现场演示、解说等方式,尽可能地将应试考查变成探究性与创造性学习。

初中生物知识归纳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动探究式 学习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 培养

前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全面发展,教育部门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培养学生的互动探究式学习能力将会最大程度上的完善传统模式下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的缺点。虽然现如今互动探究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教育事业需要一直改革创新,只有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宝贵的教学经验,才能够最大限度上的提升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互动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互动探究式教学从根本意义上来讲就是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研究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主要的思想理念是将基础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互动探究式教学中老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改变了传统模式中老师为主体的现状,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这样不仅最大限度上的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和默契,还能够最大程度上的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互动探究式学习能力能够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学习的思路方法[1]。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互动探究式学习能力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生物运用能力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互动探究式学习能力能够最大限度上的提升学生的物理成绩。由于我国当前的现状,一大部分学生都不会灵活的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一大部分与我国的应试教育和民族传统的思想有关,应试教育导致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互动探究式教学的出现最大程度上的解决了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的现状,使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学气氛,只有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大化。互动探究式教学提倡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并且在互动探究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在一种气氛活跃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从而能够最大限度上将初中生物教学效率提升,实现我国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

(三)提升教学效率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般来讲都是老师机械地站在讲台上授课,学生麻木的听讲,虽然看起来教学效率高,但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枯燥的教学而出现“溜号”、“做小动作”、“交头接耳”等现象,反而会使教学效率直线下降,学生逐渐会出现厌恶生物等现象,极大程度上的降低了初中生物的教学效率。互动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的热情,使生物教学课堂一直能够保持活跃轻松的气氛,学生在互动探究式教学下会对生物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提升初中生物的教学效率[2]。

三、互动探究式学习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具体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最主要的就是实际应用能力和知识积累量。现如今大部分英语教师只注重知识积累量,对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秉持着放任原则,没有真正意识到实际应用能力对于初中生物的重要性。对于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也仅仅是走个过场而已,这样做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生物成绩,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生物渐渐产生厌烦感。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能够最大限度上的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生物的热情,提升积极性,老师在创造学习情境时要注意主题新颖,增加趣味性才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的兴趣,在最大限度上培养学生的互动探究式学习能力。

(二)改善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老师毫无激情地站在讲台上授课,学生机械性的接受,这会导致学生因为枯燥的教学而出现厌恶生物、惧怕生物等现象,这种教学方法极大程度上的降低了初中生物的教学效率。只有将传统教学模式改善,使用新型教学方式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互动探究式学习能力。将之前老师为主体的思想方式进行转变,将学生放在主置,使学生被动变主动,将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生物方面得到最大发展[3]。

(三)教师思想理念的转变

初中生物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今后学生在实际应用方面打下基础,但是现如今大部分学校或老师都只注重学生的试卷成绩,对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却不予理会,这不仅会使学生对于学习产生厌恶感,还会导致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缺乏自信。所以若想彻底解决这一现状,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彻底转变其传统的思想理念,不以学生的最终成绩作为目标,更多的是将培养学生的互动探究式学习能力作为最终目标,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生物成绩和实际应用能力。

结束语: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初中生物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传统模式教学方式即将被新型教学模式取代。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互动探究式学习能力将能够最大限度上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能力,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初中生物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祝宗华.初中生物教学中互动探究式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J].剑南文学,2011,08(16):348-350.

[2]殷刘全.初中生物教学中互动探究式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文理导航,2015,10(34):58-60.

初中生物知识归纳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自主探究;教学;初中;生物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学手段需要与时俱进,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越来越高,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人才,各学科的教学中都要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由此可见本文研究内容具有显示意义。

一、情景引入

合理的情景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加之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可以促使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下面列举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教学实例,分析如果通过情景引入来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例1: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昆虫知识时,采用情景引入的教学手段,上课后笔者借鉴法布尔的《昆虫记》来创设情景:“在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生物,既有天上飞的,也有地上跑的,海域水里游的,那么大家说,天上飞的大多都是哪一类生物?”学生们很快就回答是“鸟类”,此时学生们的注意力已经比较集中,笔者继续引入主题:“天上飞的生物不只有鸟类,下面我要介绍的这种生物不属于鸟类,却也可以飞行,这种生物与其它生物不同,它可以发光,尾巴上仿佛有一盏灯,大家知道是这时什么生物吗?”学生们立即就回答是“萤火虫”,这时笔者直奔主题:“大家知道萤火虫属于哪类生物吗?”学生们回答出了“昆虫”,接下来笔者继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昆虫家族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世界上的昆虫有100多万种,当我们走在田野间,随时都能见到很多昆虫,有些昆虫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十分相似,因此能起到隐藏自己的目的,也有很多昆虫的颜色非常漂亮,蝗虫是昆虫中的代表,大家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问题提出后,学生们积极响应,纷纷回答蝗虫的特点:“蝗虫属于昆虫纲,以禾木科植物为食”;“蝗虫的身体十分坚硬”;“蝗虫繁殖能力非常强,可以引起蝗虫灾害”;“蝗虫可以飞行,也可以跳跃”……

随后笔者带领学生分析蝗虫的结构,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首先笔者让学生们回想自己见过的蝗虫,并观察蝗虫图片,回答蝗虫主要具有由什么部位组成,学生们回答出了“头、胸、腹”,接下来笔者让学生观察蝗虫头部,分析蝗虫头部的特点,经过自主探究之后,学生们找出了蝗虫头部的特征:“有触角”、“有复眼”、“有单眼”、“有口器”…之后笔者让学生们思考这些器官都有什么作用,学生们回答出:“触角具有嗅觉和触觉功能”、“单眼可以发光”、“复眼具有视觉功能”、“口是蝗虫的禁食器官”……

最终笔者顺利带领学生学习了昆虫的有关知识,并让学生思索消灭害虫的方法,一些学生们认为农药容易让害虫产生抗药性,因此应该“以虫治虫”,由此可见,情景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加之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可以促使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

二、梳理总结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自行梳理一些知识点,进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下面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教学实例。

例2:当学生们学习了“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之后,笔者让学生自行归纳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学生们认为“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联系在于:只有“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才能实现,只有“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光合作用”才能进行,“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是相互的依存的关系。而学生们认为二者的却别在于:“呼吸作用”的部位是所有活细胞,而“光合作用”的部位是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呼吸作用”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均可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氧和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和有机物;“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光合作用”是储存能量,制造有机物。这样一来,让学生自行梳理知识点,就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三、总结

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越来越高,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人才,各学科的教学中都要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笔者认为,初中生物教学中应该合理的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要让学生学会梳理知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后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待于我们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丽娜.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索[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俞庆育.初中生物自主学习之“导学案助学”模式的构建[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初中生物知识归纳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生物课程 教学内容 改革 实践

一、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综合化趋势

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材的改革特色除了表现在基础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等几个方面外,正日趋综合化。初中生物学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至少由生物科学本身的综合化和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的时代化两个重要因素所决定。

长期以来,尽管生物科学进展迅猛,但是,我国的初中生物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变化一直不大,其主要原因是“初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现象”的教学目标没有变化,这种教学目标决定了初中生物学的分科性。“讲授生命现象”就意味着侧重教授“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等知识。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当代生物科学和教育科学的时展,教学目标不应该仅仅是了解“生命现象”,也应该包括理解“生命本质”。

二、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强化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趋势

在面对跨越千年史册的、知识经济已露端倪的巨大变革时期,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应该摒弃重视知识传授、漠视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力图做到既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从世界范畴来看,知识经济已见端倪。长期以来,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仅仅依靠人的遗传本能,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成果,才能加速人类和社会的更快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越来越重要。造就一代会学习的人才,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全面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和重视培养创新能力是世纪之交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也是我国初中“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转贴于

三、《生物》(苏科版)教材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在改变观念的基础上,江苏省教委教研室组织江苏省部分高等院校和中学高级教师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实践、探索,《生物》(苏科版)教材终于面世并且于1998年11月获得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通过。审定委员会认为:“《生物》(苏科版)教材能按《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写,能体现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教材具有一定的时代精神”;“教材采用小综合体系,按照大纲对知识内容的要求,确立了以生命基本特征为编写教材的主线,突出重点,有利于加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教材具有地方特色,结合江苏省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选择增加了有关教学内容。教材从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要求出发,增加了一些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新成就的内容,同时增加了不少学生实验和观察内容”;“教材中安排了不少栏目,如‘观察’、‘实验’、‘讨论’、‘思考’、‘阅读’等等,这对学生学习十分有利。教材中不仅增加了插图数量,而且某些插图具有新意”。

《生物》(苏科版)教材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要瞄准国际上发达国家初中生物学教材改革的大趋势:课程和教学内容综合化,强化创新教育和提高科学素质的趋势。

《生物》(苏科版)教材紧扣国家教委颁发的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强化生物科学基础知识,从初中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深造的需要出发,选取必须的、学生能够接受的、反映生物科学全貌及最新进展的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生物》(苏科版)教材采用国际上大多数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综合体系,淡化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各自特殊性,将植物学、动物学和人体生理学的知识按生命的主要特征重新组合,教学内容不仅包括经典的动、植物形态、结构和分类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动、植物生理学知识和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学的知识,也包括动、植物学的现代进展,包括遗传学、进化论、生态学、现代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生物科学知识,并重视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思想。由于强化了生命的本质特征,强化了知识的综合性,也使基础知识的实用性大大加强,最终保证初中学生生物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例如,“生物的营养”部分,教材在肯定“植物、动物和人都必须依靠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绿色植物是自养生物,所有的动物和人都必须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作为食物,是异养生物”之后,先讲述“植物的营养”,再讲述“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最后讲述“动物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由于先讲授了“人的消化和吸收”知识,对于“动物的消化和吸收”知识仅仅讲授“家兔对食物消化的特点”、“家鸽对食物消化的特点”及“蝗虫对食物消化的特点”三部分。这样不仅减少了过去教材中详细讲述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等的“消化系统的结构”、“消化和吸收”等重复的知识,还使初中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生物的“营养”及“动物和人的消化和吸收”的共性和特性知识。

初中生物知识归纳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情感教育;运用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更为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成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话题。在此背景下,情感教育理念应运而生,并在各科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取得了理想效果,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初中生物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其教学中合理运用情感教育更有现实的必要,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健全学生情感发育,还能够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1],所以,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及未来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1.情感教育的含义及目标

所谓情感教育指的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基于自身知识和经验,对学生表现出的情绪、信念、思想等予以密切关注,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出情感因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正面作用。

情感教育的目标具有一定复杂性,经过系统归纳,可将其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包括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观、环境保护意识、行为规范道德感等;二是培养学生的理智感,包括学习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培养等;三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

2.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

2.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因为这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相关措施主要包括:保证教室及实验室干净整洁;在墙壁适当位置悬挂生物学领域杰出代表的画像,如达尔文、李时珍及孟德尔等;生物教师除了要服饰整洁之外,还应尽量保证教学态度亲切自然,除做好课堂交流之外,还应重视课外沟通,真正融入到学生群体去中,和学生保持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通过上述措施的落实,能够拉近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情感上更加愿意学习生物这门课程。

2.2以情施教,因材施教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直扮演着启蒙者的角色,将会对学生“三观”[2](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初中生正处于身心不断发展时期,好奇心较强,因而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肩负起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从而感染学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融入到生物知识的学习中去。如在教学《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这堂课时,教师完全可以将自己作为例子,先介绍自己日常饮食习惯,然后和学生们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最后对学生提及的一系列饮食习惯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帮助学生改掉那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3]。除此之外,还可以下载相关视频,和学生一起观看,从而加深他们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如此一来,一方面能够有效拉近师生距离,另一方面还能够让生物课堂集形象化与生动化于一身,从而帮助建立并巩固科学的生活习惯。

2.3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情感教学中,应重视并做好如何突出学生个性这一问题,生物教学也是如此。生物不仅具有多样性,同时极具探索性,因而需要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个性[4],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塑造优秀的人格魅力。无论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均是无比重要,都需要突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深植学生的心中[5],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发光发热,成为一个对家庭、社会、国家有用的人。如在教学《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这堂课时,教师可借助数据、图片、视频等展示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同时展示不节约水源、滥伐树木将会导致的恶果,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唤醒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并引导他们将这种意识转化为保护植物、节约水源的具体行动。重视学生的价值,可以唤醒学生的存在感及价值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原来是那么重要,并在社会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发扬这种个性,在提高自己的同时,带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走入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4生物教学内容应贴近生活

众所周知,知识来自生活,反过来又指导着生活,初中生物知识也是如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习内容如果过于高端,脱离实际,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陌生感,甚至敬而远之,这将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强化初中生物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同时这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贴近生活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让他们觉得亲切自然,从而更好地指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该门课程的实践活动中去,进而不断强化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最终提高该门课程的学习成绩。如在教学《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这这一章时,教师可向学生充分展示物种遗传所具有的特性以及趣味性,并引申到人类遗传这一方面,让学生们知道双胞胎为什么这么像,为什么单眼皮的父母生不出双眼皮的孩子?通过有趣的事例和问题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最终让他们快乐学习、高效学习[6]。

3.结束语

学海无涯,学习方式及方法不一而足,具有明显的多样性,探究更为高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永无止境的。在时代不断发展的推动下,教育教学方式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运用情感教育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能够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更多实用知识。基于长远角度看,情感教育还能帮助和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更加热爱生活和生命。本文重点探究了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希望能够对生物教师及其他科目的教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然.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J].新课程(上),2012,09:8.

[2]靳广岭.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08:104.

[3]黄南鲜.试论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及实践[J].青春岁月,2013,17:323.

[4]张莉园.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2013,08:138-139.

初中生物知识归纳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105-03

Construction of Live-Oriented Teaching Model in Biological Class-

room in Junior Middle School//CHEN Limin, WANG Wei

Abstrac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 links with real life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concept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operating procedures of carrying out live-oriented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biology classroom on the basis of some teaching cases. This article tries to build a concrete live-oriented teaching model,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educators in their live-oriented teaching.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biology; live-oriented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1 前言

新课程强调教学内容必须联系生活、社会以及学生实际,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注重学生充分运用生活经验进行建构性学习。《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更是提出了应“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课程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要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因此,探索出一种符合新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教学模式,从而推动初中生物课堂改革的发展,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笔者结合教学实例,阐述在初中生物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尝试初步构建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

2 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操作程序

笔者以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第一课时“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为例,进行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的尝试。

列举生活实例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特征是具体、形象、感性的成分居多,他们在学习之前已经接触了许多生物学现象,对生物学知识已存在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需做好学情分析,针对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精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作为素材,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将其与教学内容建立联系,以此展开教学。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并为学生的学习指引方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激活原有的生活经验,明确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生物学学习中。

如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节为例,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图片,包括粮食、蔬菜、水果、鱼、肉、蛋、奶等例子,结合生动形象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某一天三餐食用的食物,再引导他们思考:“我们一日三餐的食物都十分丰富,那么这些食物含有哪些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有哪些重要作用呢?”由此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立刻激发起来,迅速地进入新课学习中。

提出生活问题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生物学知识,教师导入课堂之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整合起来,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引入生物学问题,把生物学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活动情境和矛盾冲突中,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在感知生活实例的基础上,学生进入生活情境,对与生物学知识相关的生活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自主质疑思考,对问题的可能性进行猜想。

例如,在学习“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时,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资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生活情境,设置疑问:“你知道我们常吃的食物中有哪些食物分别富含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没吃早餐的同学,为什么上第四节课时常表现出脸色苍白、头晕目眩、浑身乏力等症状呢?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需要静脉注射葡萄糖液,为什么?小刚得了重感冒,几天吃不下食物,身体就会明显消瘦,原因是什么?有人说减肥的秘诀是少吃多运动,你认为呢?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为什么要多吃一些奶、蛋、鱼、肉等食物呢?”这些贴近生活的普遍现象,让学生备感亲切、自然和有趣。创设这样的生活化问题情境,既激发了学生思维,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解决生活疑惑的积极性。

进行探究活动 师生在生活情境中开展探究活动,能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活动中做好课堂的组织管理,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探讨、合作探究,鼓励学生谈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对学生的探究活动作出激励性评价,并适时进行点拨、释惑与指导。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己感性认识和生活体验的同时,也能增强交流与合作能力、实践与探究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提出与“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相关的生活问题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参与其中,对资料信息进行阅读、分析和处理,认识三大营养物质的作用,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代表发言解释生活现象。活动中对学生理解的疑难处及时进行点拨释惑,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教材中安排“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实验,制订实验方案,对食物(花生仁、核桃仁、黄豆、大米等)所含能量进行测定,直观地感受到食物中能量的存在。通过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验探究,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

构建知识体系 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及时进行知识的梳理与归纳,对教材的重难点或一些关键性内容精讲深化,注重探究活动的理论总结升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在关注感悟生活的基础上,将知识点弄清弄透,自主内化建构新知,扎实掌握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如开展探究活动后,指导学生回归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结合重难点的讲解让学生知道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并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各自的食物来源以及主要作用,使学生更好地构建生物学知识体系。

知识学以致用 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需紧密联系实际加以拓展,善于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回归生活实践,用于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相结合,能促进学生“学”与“用”的有机结合,有利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能体会到生物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逐步养成从生物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掌握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此外,学生已学的生物学知识也在学以致用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迁移。

例如,在学习三大营养物质的作用之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膳食,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方面的资料,为自己或家人制订合理的膳食计划,并给家长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午餐食谱,在小组内交流;进行修改和完善后,根据自己设计的食谱,亲自在家中烹调,请家长品尝,给家长讲明所设计的食谱中的科学道理。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亲身体验,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在学以致用中更好地理解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体会到营养物质对人们身体的重要性,并且增进了健康意识和关心长辈的情感。

3 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初步构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建构主义理论强调要重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1]。新课程背景下,基于生活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根据上述生活化教学的操作程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笔者构建了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尝试对该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进行细化,初步形成一个较为具体可行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图1)。

立足初中生物学的教学实际,初步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体现“从生活走向生物,让生物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让生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焕发生命活力。但同时也要看到,生活化教学模式在操作上还存在一些局限和难度,例如:生活化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课堂组织管理和调控能力;如何调和丰富的教学活动与有限的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如何正确处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等,都是有待继续深入探索的问题。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初步构建仅是为教师提供一个参考,具体使用时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水平等实际情况做出灵活应变。相信随着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生活化教学模式会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生物教学上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