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一)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

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教师思想认识到位了,才能在意识到生命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实施多方面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生命教育,从而提高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大多数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生命教育可有可无,甚至有的教师认为,生命是学生自己的,何需教育。有的教师虽然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却缺乏耐心,更没有作长远规划,从而影响生命教育的效果。

导致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教育评价体系的缺失以及实际操作的难为性则是其主要原因。一方面,虽然现在学校评价教师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但大多数学校只是侧重学生的考试成绩,特别是升学率来评价教师,因而大部分教师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数是最可爱的”,这句话淋漓尽致地道出了这一现实。另一方面,与考试成绩相比,生命教育的效果如何,则相对难以测评,而且容易变化。由于教师评价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经济收入等切身利益直接挂钩,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弃难就易,关心考试成绩不关心生命教育。

(二)教师教学方法简单化

生命教育的针对性较强,在我们思想政治课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系统工作中,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方面。初中政治课程涉及生命教育的内容相对少,资料较为缺乏,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方式,着力提高生命教育的效果。但是,有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只是简单地对学生灌输生命教育的一点点理论,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说生命的重要性,但对生命为什么重要,如何珍惜生命等实质性问题,却只字不提,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生命教育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导致教师教学方法简单化的主要原因是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他们大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大脑当作储存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学生自然对生命的重要性体会不深,难以达到心灵深处的震撼,学生或昏昏欲睡,老师您讲您的,我做我的,甚至产生心理逆抗,生命教育的效果不可避免地受到大大的影响。

(三)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

地方课程资源是指国家内部的各地方具有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组织等方面的独特资源。[2]从广义上说,老师、学生、家长、学校、家庭、社区、我们身边的事、学生身边的事都是地方课程资源,都是重要教育课程资源。初中政治课程涉及生命教育的内容相对少,资料较为缺乏,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尤其是地方课程资源,着力提高生命教育的效果。但是大多数教师却对地方课程资源置之不理,弃之不用,从而影响生命教育的效果。

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一是教师对地方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够认识到在生命教育中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不仅能够激活学生思维,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也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丰富与亲切,增强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更有助于提高生命教育效果。二是运用地方课程资源开展生命教育的方法与能力的欠缺。虽然有些教师注意地方课程资源对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这一认识是肤浅的,停留在表面上的,而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引领与指导,没有深入探索并有效应用科学的方法,难以把地方课程资源和生命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生命教育的效果微之又微。

(四)教学内容单一,脱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

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而科学的教学理念之一。然而,新课程改革已过了十几年,仍有相当部分教师停留在旧的教材观,无法拓展教材,老是照本宣科,在生命教育方面更是缩手缩脚,轻描淡写,没有把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与学生思想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没有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生命教育,大大影响了生命教育的效果。

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是大部分教师对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缺乏深入了解。由于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受时间、条件、能力和经验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对社会生活较少关注,对学生思想实际也没有作深入的调查研究。二是有的教师受旧的教材观的束缚,未能把生命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实现有机地结合,三是部分教师收集、整合与利用课外教育教学资源能力的欠缺。

二、加强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对策

对策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职责和使命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强调,要“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3]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培养学生“热爱生命”[5];“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6],“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7]。这就科学地揭示了生命教育的历史地位、时代意义和文化价值,指明了生命教育的方法、途径。广大初中政治教师必须深入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精神,深刻认识到生命教育是当代教育的本质要求和重要课题,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从事初中政治教学的教师来说,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是政治教学的内在要求,题中之义,是政治教师必须肩负的历史重任。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必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和使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为本,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着力加强学生生命教育。

对策二,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方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8]为此,初中政治教师必须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深入发掘课程资源,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生命教育。

有道是,“教学无定法”。加强学生生命教育的教学方法无疑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必须大胆探索,灵活运用。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笔者比较欣赏启发式教学法,因为这种方法在加强对学生生命教育方面比较有效。

总之,启发式教学法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对策三,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强调,“应鼓励教师和学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9]“思想品德课程的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于每时每刻”。[10]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以思想品德课程的眼光去挖掘典型事件和案例,如何以思想品德课程的视角去赋予它们课程资源的意义。作为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课程资源,涉及生命教育的内容相对较少,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利用感恩教育、生活教育、挫折教育、关爱教育等地方课程资源,运用到加强学生生命教育中,着力提高生命教育的效果。

笔者所在的的潮汕地区,历史上一直受人多地少这一社会衣站问题的困扰,大部分人因生活所迫,走投无路,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冒着葬身大海或抛尸异域的风险远渡重洋。海外潮人忍受离乡背井的悲哀和异地环境所造成的种种压力,辛勤劳动,求生存,谋发展。当他们稍有一点收入,立即想到的是家乡的父母妻儿。他们节衣缩食,把省下的一点收入,寄回家乡,以尽自己的孝心和责任,同时免去家乡亲人对自己的担心和牵挂。这种由海外潮人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就是潮汕侨批。[11]每一封侨批的背后都有一个既悲怆又辛劳的生动故事。鉴此,教师可以把侨批作为一种重要的地方课程资源,运用到加强学生生命教育中。

对策四,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课堂教学是加强学生生命教育的主渠道,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第二课堂教学的作用,我们更需要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对于理论性相对较强、课本知识相对枯燥的思想政治课来说,教师更必须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避免说教式。

对策五,运用反面教材

加强生命教育必须坚持正面教育,但同时也需要利用反面教材进行教育。教师在生命教育中适当地运用反面教材,以丰富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深化认识,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甚至受到震撼,从而实现生命教育的目的。

感悟到生命的可贵,从而更好地珍爱自己的生命。运用反面教材进行生命教育,教师一定要掌握语言分寸,把握好情感投入的尺度,一定要避免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总之,生命教育是当代教育的最主要的本质使命。是政治教学的内在要求,是政治教师必须肩负的历史重任。初中政治教师必须着力探索新方法,积极创新途径,努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生命教育,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汪基德.新课程对生命价值的关注[J].课程•教材•教法,2004,(5):P78.

[2]周琼华.选题:开发利用《汕头的变迁》课程资源的首要步骤[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6).

[3][4][5][6][7][8][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P4.P4.P4.P7.P7.P16.P21.

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程资源;开发

一、初中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课程资源开发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大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对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英语教师认为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是“ 花拳绣腿”,华而不实,要想学生在考试中获取好成绩,还是原有的教学方式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在这种心理影响下,有意无意的抵制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也不用心借鉴新的教学理念。由于传统的国家制定课程,教师缺乏寻求社会资源的精神动力和思想观念,看不到学校和教师自身以外的资源,也没有开发其它资源的动机和需要。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单一

首先,大部分英语教师囿于传统的“教教材”的角色中,他自身及外界没有赋予他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合理地位。教师只是处于用教材,用课程资源,解释课程资源的边缘地位。

其次,学生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地位也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更多的时候我们是把学生当成课程资源的受益者,从受益者的角色定位出发就很容易忽略学生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的地位。

最后,家长和其他社会力量作为课程开发主体的地位也被忽略了,很多教师甚至从未想过开发英语课程资源与家长有何联系。我们应该意识到缺乏与家长、社会沟通协调,没有把家长、社会作为重要的课程开发主体利用起来,无疑会减弱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效果。

二、初中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

要开发好初中英语课程资源,教师的观念必须现行,每个教师都应对课程资源有一个正确的、科学的认识,使其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因此,要促进初中英语教师课程资源观的形成不能急于求成,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要加强对课程资源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要抓好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广大教师要注意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形成科学的课程资源观。”正确课程资源的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超越狭隘的教学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也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二)建立课程资源的保障机制

除了教师的自身能力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等因素也直接影响着教师对于开发课程资源的态度。因此初中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也需要各种保障机制的支持。

1.政策支持:首先,国家必须将课程资源的开发纳入课程改革的政策中。课程与课程资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任何课程的实施都离不开丰富的课程资源做支持,任何课程改革政策的推行都必须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做保障。其次,国家要切实赋予教师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权力。我们进行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最终目的是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的环境,而教师则是为学生营造这个学习环境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创造者,因此教师应当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占据主导地位。

2.理论指导:首先,是课程与教学理论。即课程资源的开发要符合课程与教学的目标,要有利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有利于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与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其次,是教育心理学。即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并要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最后是学习论。即英语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保持一致,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要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

3.评价反馈:我们开发的课程资源质量如何,是否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成长,开发的过程是否符合有效开发的标准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通过对英语课程资源及其开发的过程进行合理的评价才能够回答。适当的评价能够为我们提供关于上一轮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各种反馈信息,从中我们可判断出上一轮开发都取得了哪些成效,有哪些优点是值得继续保持的。

目前我国对英语课程资源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导致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浪费。因此,为了保障英语学习的顺利开展,社会各界以及学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英语教学提供各种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如何更好地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正成为英语教育研究的新热点,也是英语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课程理论研究者和英语教师不但要明确英语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而且还要具有洞悉社会生活的能力,选准开发英语课程资源的突破口,帮助学生加强英语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8-85.

[2]施良方,崔允.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10

[3]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56-263.

[4]马华,潘洪建.无形课程资源的内涵、特点及其开发[J].教育科学研究,2007(01)

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问卷调查;教学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265-02

《微观经济学》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高等院校非经济类专业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专门人才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1]。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强的特点。

《微观经济学》课程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能认识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但由于该门课程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而产生畏难情绪直至失去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深入了解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真实情况,2010年6月底,本人借微观经济学结课之际,面向经管学院2008级国贸、会计、财管专业学生,本着自愿参加原则,采用匿名“访问式问卷调查”形式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0份,收回159份,回收率为99.3%。

一、微观经济学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为了充分了解该课程教学效果,问卷从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学习情况、授课情况以及改进建议四大方面展开调查[2]。

(一)对该门课程的评价

为充分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认识,问卷围绕学生是否对该门课程感兴趣、课程是否重要、难易程度等方面展开调查。调查显示,国贸专业有40%的学生表示对该门课程感兴趣,财管专业有32%的学生表示感兴趣,但会计专业这一数字偏低仅为13%。大多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程度一般。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该门课程感兴趣的程度与学生文化基础有关。我校国贸和财管专业属本一招生,会计专业为本二招生。

关于该门课程的重要性方面,调查发现三个专业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没有一人认为该课程不重要,只是在重要程度方面有差异。国贸专业有57%的学生认为该门课程很重要,33%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财管专业有49%的学生认为该门课程很重要,22%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而会计专业的学生认为该门课程很重要的占15%,有57%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导致这一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专业所属学科不同,因而该门课程在不同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不同。调查还发现,有95%的同学认识到该门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学习有关联。

关于课程的难易程度方面,三个专业的学生认识较为一致。有85%以上的学生认为该门课程比较难学或是很难学。在问到导致难学的原因时,各专业学生首选的原因是“内容和曲线过于抽象”,其次是“无经济学思维” 以及“知识量太大”,也有10%的学生认为是由于“数学基础较差”。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大部分学生都意识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尽管如此,学生对该门课程感兴趣的比例却不是很高,国贸最高也仅为40%,最低的会计专业仅为13%。这与学生的畏难心理有关,很多同学都认为微观经济学的内容过于抽象且庞杂。

(二)对该门课程学习情况调查

为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方法、过程、时间安排以及自觉性,问卷围绕学生课前是否预习、课后是否复习、作业完成情况、努力程度等方面展开调查。调查发现,尽管9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能按时交作业,且98%学生作业是自己完成的,但在自主学习方面表现欠佳。能做到课前经常预习的人数只占3%,课后经常复习的平均只占10%,大部分同学只是偶尔预习或复习,而从没预习和复习分别占41%和23%。在该门课程学习过程中,仅3%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努力,认为不够努力的国贸、财管、会计专业学生分别占35%、44%、54%。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老师布置的作业由于要上交且进入平时成绩的考核,因此按时上交作业的同学比例较高;而不好量化考核的,需要学生自主复习、预习的环节均表现不理想,也导致学生关于该课程学习努力程度自我评价不高,尤其二本的会计专业,过半同学认为不够努力。

微观经济学的学习,除了教材以外还有很多国内外好的参考资料,包括一些精品课程网站。在问及此问题时,国贸和财管专业调查结果相近,49%的学生只是偶尔看这些课外资源,经常看的只占10%,42%的学生很少看。而会计专业44%的学生偶尔看,经常看的占52%,仅4%的学生很少看。不同专业的学生涉猎课外资料习惯不同,可能与授课教师的指导有关。有些教师特别强调参考资料的重要性,经常提醒学生去关注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告诉学生获取这些资源的途径,这对扩充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十分有利。

(三)对该门课程授课情况调查

为了了解教师授课情况,本调查围绕教材的选择、授课方式与态度、课堂管理展开。我院教师选用的微观经济学教材为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高鸿业老师主编的教材。从调查情况来看,70%的学生对该教材比较满意,近30%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而且会计专业有26%的学生希望选择浅显一点的教材。

从学生对教师授课质量、内容、方法的评价来看,国贸专业有59%的学生对该课程授课质量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明确表示不满意的仅为5%,,85%的学生对课堂互动表示较为满意;财管专业对授课质量不满意率为10%;而会计专业则有74%的同学表示教学质量表示一般或不太满意,75%的同学认为课堂互动不够。同时,三个专业的学生都一致认为只能部分理解教学内容。这说明,学生对课堂互动很重视,也是决定授课质量很关键的环节。

(四)对改进教学质量的建议调查

在授课重点方面,80%的学生认为应该放到方法和理念的讲解上,而不是纯粹的知识讲授。在教学内容方面,会计专业20%的学生希望压缩教学内容。关于微观经济学授课方式的选取方面,排在前三位的是“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学生认为在现有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第一是“案例教学”,第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第三“教学资源稀缺”。

二、改进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措施

鉴于以上调查统计的结果,为更好地服务学校提出的“三个导向”,应实施专业化-多样化-案例化-制度化四维一体的教学新模式,着实提高微观经济学这一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专业化

调查结果显示,经管专业的学生大都认为微观经济学是一门比较重要且较难学习的课程,但是,本一和本二的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学习的努力程度有差异。本二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程度、努力程度都较低,而且他们中有近20%的学生希望压缩教学内容、选择较为浅显一点的教材。目前,经管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师大都选用同样的教材和相同的教学内容,并没有考虑学生专业的差异以及文化功底的不同。鉴于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如国贸、金融等经济学学科专业且为一本招生的专业学生选择难度中等的教材,并保持原来的教学内容。对于管理类且为二本招生的专业如会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专业要精简教学内容并选择初级教材,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二)多样化

调查结果显示,国贸专业学生对该门课程教学效果满意度较高,与此同时他们对该课程的课堂互动性也较为满意,而会计专业75%学生对课堂互动不满意,也就直接导致他们对教学效果满意度最低。同时,学生认为在经济学教学改革中“教学方式的单一”排在改革的第二位。微观经济学涉及最基本的概念、原理,教师的讲解很重要,但是只是一味的灌输,学生会产生听觉疲劳,而且会让学生形成被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适当设置一些让学生参与的环节如“即问即答”、“向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等环节,通过提问,让学生去思考,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查结果也显示,虽然90%以上的学生能按时交作业,但学生大都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主学习的习惯,上课也并非认真听讲。这种让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会给学生一种压力和动力来改变被动学习的状况,这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果。

(三)案例化

从调查结果看,5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及其他可获得的资源”是影响微观经济学教学的首要因素;国贸和财管专业近60%的学生认为经济学教学最需要改进的是“案例教学”,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所学原理与实际情况相脱节”。这就说明教学资源的匮乏是制约我院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提升的最大瓶颈。尽管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可以看到很多微观经济学的精品课程网站,而且课堂上一些教师也做了推荐,但是,其中有很多资源受限,而且有价值的资源也十分分散,再加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导致这些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学生觉得现成的可供使用的资源很少。调查也显示,学生很希望老师在讲解经济学原理时能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据了解,不少教师在课堂上,也经常实施“案例教学”,但是比较分散,效果也欠佳。因此,我院急需编写短小实用的微观经济学案例手册并分发给学生,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会大大改变学生所认为的“所学原理与实际情况相脱节”的现象。此外,为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在已有的案例手册、试题库的基础上,我院应优先资助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从而早日推进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

(四)制度化

我院从事微观经济学教学的教师大都是具有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青年教师,从调查情况看,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授课教师授课态度很认真。这也说明我院教师师德高尚。但是,学生对授课教师的知识是否扎实、渊博看法不一,对教师的授课质量、课堂互动性的满意度也有很大出入。调查还发现,有的教师没有向学生推荐几本经典的国内外好的专著以及其他可获得的网络资源,导致学生视野较为狭窄。鉴于此,可以组成微观经济学课程组,并形成微观经济学教学重、难点定期会诊制度。课程组的老师定期汇集在一起,一起交流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研究重难点问题的把握和解决方案,分享教学“秘诀”,这将会大大提升微观经济学的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文性理论;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资源建设

互文性理论对高校的英语专业课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高校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还可以促进高校整体的英语能力的进步。互文性理论最早是由法国的学者提出的,他主要指的是每一句话语都是相互依赖的,每一句话语都不是独立的,他们之间存在某种依存关系,所以也被称作是互文性。现在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的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资源建设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高校要针对高校的英语课程进行改革,基于互文性理论从教学的方法、内容以及形式等各个方面进行变革,争取从根本上促进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的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资源建设,让学生的英语水平从根本上有所提高。

一、互文性理论的具体含义

互文性理论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高校的英语教学中了,所以,关于互文性的具体含义要清楚明白。互文性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它最初的提出者是一位来自法国的学者名字叫克里斯提亚,互文性理论最初是在符号学中被人们熟知的。互文性理论具体就是指一门语言是不可以独立存在的,语句也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某种联系,无论是从词汇上还是从语句的用法上。当然,互文性理论也是依据不同情况发生改变的,让互文性理论有所改变的一大因素就是语言使用者的具体表述方法。所以,语句之间,语言之间等存在的各种依存关系组成了整个的互文性理论。当然,互文性理论也不是局限的,它不仅应用在文本之间的语句关系,更应用在文本和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对于互文性理论来说,文学领域是其发展的主要领域,但是,同样的,它也适用于各种非文学领域。所以,想要真正提高高校学生的英语能力,更好的进行高校英语教学,互文性理论就要有所应用,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的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资源建设需要逐渐的开展下去。

二、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的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基本上是顺利的,但是由于很多高校还没完全重视互文性理论,没有意识到互文性理论对高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所以,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高校英语课程建设对高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现在许多的高校的学生却没有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只是机械的学习英语没有做到掌握英语,所以,高校英语的教学需要改革,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的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资源建设需要提上日程。现在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的问题还有不少,首先,互文性理论在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中不受重视,现在我国的很多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英语课程,在英语课堂上只是机械的进行词汇语法的教授,学生很少领悟到词汇之间语法之间的互文性,久而久之,学生的英语能力不可能有所提高。其次,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教授过程中方法单一,内容死板。一般来说,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扮演教授的角色,学生只机械的死记硬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没有积极性,教学内容只以书本为重,没有任何的课外延伸,学生无法联系实际,对英语的学习没有融入互文性理论,学生不能把英语学以致用。所以,针对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

三、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的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的具体举措

(一)引导学生掌握英语的具体语言特征。英语是应该灵活掌握的学科,把学到的内容学以致用的学科,所以,英语学习之前要先了解英语这门语言的具体需要特征。英语主要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所以,在高校英语课程教学中应该主要以这两点为重。对于词汇,讲解之后要注意延伸,根据英语的互文性进行课外延伸,可以让学生自由探讨,根据词汇和涉及的词组进行造句,让学生学以致用。另外,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词汇量,教师根据互文性理论选出适合学生的英语资料,选择地道的英语资料,让学生根据资料中的词汇语法进行研究,以此来让学生真正感受英语这门语言的魅力。

(二)改革英语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现在高校的英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也比较死板,这成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想要促进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的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资源建设,就需要改革英语教学形式,丰富英语教学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可以营造融洽的英语学习氛围,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分成讨论小组,根据互文性理论,让学生从课本中延伸,不仅是局限于课本,教学形式要多种多样,适当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些英语原版电影,发放原版英语书籍,让学生从这些形式上更积极学习英语。让以互文性理论为基础的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资源建设更顺利的进行。

四、结语

英语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习英语的基础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以互文性为根本进行拓展延伸,互文性不仅仅是语句之间互相关联,也是文本和社会之间的互相关联。所以,高校的英语教学要进行改革,把互文性理论融入英语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掌握英语,改掉英语学习的坏习惯,在英语学习中认识到互文性的重要性。互文性理论是长期以来众多学者研究出来的理论,所以它具备一定的权威性,所以,现在高校要重视互文性理论,解决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提高英语教师队伍素质和学生英语学习素质。

参考文献

[1].何文英,互文性理论视角上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探析[J],改革与实践,2014.01(10):117-119

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特点和重要性的分析,提出提升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和实用性,强化专业和课程特色、评价机制科学化、人员结构合理化等建设要求。

一、充分认识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树立开放教育观念。才能充分认识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才能建设出适合开放教育需要的教学资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资源建设的问题。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从根本上理解只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多元化的课程内容组织与传送渠道,才能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不同的学习需求,促进学习化社会的发展。

二、提升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和实用性

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是开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远程教育的教学水平,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才能进一步满足开放教育生的要求。

(一)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和课程开发技能

首先.远程开放教育使得教师的角色有了很大的改变,由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

其次,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要有渴求和汲取新知识的愿望.要有较高的学术修养、开阔的教育视野、广博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抓住教材的知识点和关键内容,提炼出教材精华,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最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都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课程资源建设的技能。作为教师必须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能独立设计制作课件的脚本.并提供相应的文字、视频资料供教育技术部分进行整合制作。

(二)加大投入,提高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和实用性.

教学资源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加大对教学资源建设的投入是保证教学资源质量的基础条件。

第一.要根据不同资源的不同特点加以制作利用。以提高教学资源的实用性。

第二,在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文字教材的缩减和重复,对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容易理解的问题,特别是教材已经讲明白了的问题,在有关网上教学资源中则不必再反复讲解。

第三,对教与学的方法要进行再创造,使教学过程得到升华。应针对学员的实际情况.以对文字教材的辅导和补充为主.主要侧重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和知识点的辅导.并要借助其优势不断提高复习指导、实务训练、检验测试等教学环节的交互环境.以便增强教学资源的实用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强化专业和课程特色

(一)多媒体教材资源建设

1.文字教材应突出自学特色

文字教材是系统地学习课程全部内容的主要媒体,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认真学习文字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完成学业的重要途径。所以选择一本结构合理,体系清晰的文字教材是顺利开展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

2.音像教材应生动活泼.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音像教材的编制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音像教材内容应少而精,由过去的被动教学局面改变为生动活泼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着重讲解重点和难点,讲思路和方法.对课程进行提纲掣领的导学或归纳、总结。有些课程经过艺术加工处理,成为近似于欣赏课,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受学生欢迎。

3.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应配套使用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电大的教育革命,特别是开放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教学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交互课件在今后的远程开放教育中将起相当重要的作用,交互课件的制作也是迫在眉睫.它应与文字媒体配套。而不是文字教材的翻版.应该由浅入深、引人人胜,充分考虑师生的交互。体现出导学、促学和助学。

(二)教学过程中的动态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全面实施的素质教育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课程在内的艺术教育工作却迟迟难以开展,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艺术教育更是无从谈起。缺少了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作为培养一种审美教育、情感教育,艺术教育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小接受良好的艺术熏陶,对实现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实施完善的艺术教育,可以促进每一位学生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想象力。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的校园艺术教育也更有利于唤起社会对农村的关注,促进农村地区艺术师资力度的提升,有利于改善农村地区孩子自我封闭的个性,完善审美。不仅如此,学习艺术课程,可以促进学生们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在紧张的学习之后,艺术教育课程还可以起到放松身心,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重要作用。

    二、发展农村艺术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艺术教育的开展长期面临着诸多困境,也正因为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利因素,农村的艺术教育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盲点”。

    1.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包括学校、家长、学生自身在内,都对应试教育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而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认识,单纯以最求文化课的高分以及升学为目标,艺术课程被普遍认识为“副科”,甚至是“副科的副科”。有些学校甚至占用美术、音乐课的时间来学习语文、数学等主课,长此以往,便对艺术教育的产生轻视的看法,更不利于参与艺术教育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甚至连相关主管部门对艺术教育课程的开展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在制定相关教育规定是并没有将艺术教育列为“必修”的重要课程,只是将这些艺术课程屈居主课之后。

    2.农村艺术教育的师资严重不足

    艺术教师是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城市中的学校,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师往往都是非专业的,这也是造成农村地区开展艺术教育所面临的重要困难之一。在有些农村中小学中,美术、音乐等课程往往都是由语文、英语老师兼任,在进行艺术教学时缺乏最基本的专业素养,而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往往是单纯的娱乐性质,无法掌握绘画或是歌唱的基本原理及技巧,其教育教学质量也是可想而知的。这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更加削弱了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深刻认识,不利于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也阻碍了良好审美的培养。

    3.财政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不足,造成艺术教学缺少最起码的设备

    充足的教学设备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辅助,而在很多农村学校之中,相关的教育教学设备却是极其缺乏。最基本的音乐器材,美术用具都显得捉襟见肘,更不用说专门的舞蹈教室、音乐教室、画室。由于没有专业的教学设施,艺术教育课程便很难开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财政支持也明显不足,而学校只能将有限的资金投入用在最重要的主要课程上,首先保证“主科”的师资,对艺术教育的投资总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4.社会对农村的教育关注力度不足,人们对在农村工作存在偏见

    由于农村地处偏远,距离较为发达的城市较远,所以广大艺术专业毕业生宁肯在城市中做着不对口的工作,也不愿大老远跑到农村学校任职艺术教师,心中对农村工作存在抵触心理。长此以往,便很少有人会愿意到农村做教师,教育资源的倾斜变得更加严重,一方面是富于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却显得捉襟见肘,无人问津。

    三、发展农村艺术教育的对策

    1.要在思想上扭转对艺术教育不合理的偏见,让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人心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充分的。要充分认识到农村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是艺术的力量深入人心,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要积极稳妥的开展教育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工作,深入贯彻素质教育中对艺术教育的要求。可以以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逐步打开农村艺术教育的局面,让农村艺术教育成为常态化的课程,让每一位农村学生都可以享受到艺术教育带来的快乐。

    2.要确保农村艺术教育课程的师资,引进专业过硬的教师进行授课

    一方面,要呼吁上级部门制定政策,为农村地区补充大量的艺术教育的专业教师。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专业过硬的艺术教育人才队伍,使之可以源源不断的服务于农村艺术教育工作。可以与专业院校建立对口支援,让优秀的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专业学习跨入专业教学。另一方面,还要给与艺术课程以充分的空间,要合理增加艺术课程的课时,并将课程列入实施计划严格遵守,让广大的农村学生可以充分学习艺术,更好的感受艺术的魅力。

    3.各级政府要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在资金投入上给予更大支持

    在进行教育拨款时,要留出专项资金保证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工作,应为各校区合理添置相关的教学设施,并且要不定期举办文艺节目,为校园增添艺术氛围,积极创造条件让农村的学生享受到较好的艺术教育。

    4.加强宣传引导工作,进一步均衡教学资源

    要从根本上改善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待遇,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到农村的艺术工作中,要开动脑筋充分调动艺术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选派一定数量的市、县级学校中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支援当地的艺术教育,分享各校区、各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农村的艺术教育共开展的更有活力。

    5.要认清农村艺术教育工作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生成性课程资源;教学方式;生成性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源、逐步推动语文课程新资源生成”;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打造高效课堂和实现素质教育成为教育工作者们追求的新目标,而合理开发生成性课程资源,就是一个构建高效课堂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有效增加课堂开放性和活跃度的教学方式。

一、生成性教学与生成性课程资源

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预设和控制的弊端,新课程改革倡导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生成性教学。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较之传统教学只关注教学结果的情况,生成性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对教学过程的关注;在艾斯纳划分的课程计划两种不同教学目标中,生成性教学关注表现性目标甚于教学性目标;在方法上,生成性教学多采用互动性教学方法。

贯彻生成性教学理念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合理开发与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

叶澜认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现在很难对生成性课程资源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概括来讲,凡是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预设之外的、与学生学习活动有关的可资利用的资源都可以称为生成性课程资源。

二、开发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必要性

学校生活是学生的一段重要的人生经历,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顾及学生多方面的成长,关注生命活动的多样性,使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课堂教学不应是师生单向授受的封闭系统,而是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预想不到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精心预设教学目标与核心价值,敏感捕捉并合理利用生成性资源。力求使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增加课堂的动态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最新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以下表述:“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提出的问题超出了教师预设的范围,不能因此视为学生捣乱课堂秩序,从而置之不理甚至觉得难堪而恼羞成怒。这种来源于学生自身的独特理解,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儿童是天生的探索家,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可以经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而发展成为强烈的求知欲,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三、生成性教学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问题

开发利用好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是更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在开发利用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许多教师生成性教学意识淡薄,开发能力不足,没有从预设课程中引导出生成性资源;其次,生成性资源流失严重,教师不能及时发现生成性课程资源;第三,课程预设缺乏弹性空间;最后,对于生成性资源的开发过于形式化规定化。

开发与利用中这些问题的原因总结为四点:一是教师缺乏生成性教学理念,或者没有真正领会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内涵;二是难以转变已有的教学习惯,没有以学生为本;三是教师单一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艺术的欠缺;四是传统教师评价管理机制的制约。

四、对开发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建议

针对这些突出的问题,笔者经过思考分析,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提高开发利用生成性课堂资源的水平:

1、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突出资源意识,增强教师的资源开发能力和教育敏感度。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彻底扭转教师权威观念,把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抛弃不合时宜的陈旧教学模式,不再“满堂灌”“一言堂”而是把学生当做全面发展的独特的个体。从学生合作探究中迸发的思想火花引导出有价值的生成性教育资源。

3、给予教师充分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弹性和课程安排的自由。现行课程标准相较于过去的教学大纲,最为明显的就是将过去命令式的硬性规定改为有一定弹性空间的建议,这是教育改革很明显的一大进步,这就从规章制度上给予了教师应有的组织教学的权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好好利用这一权利,增强课程预设的弹性,根据学生情况适时调整预设的内容,关注学情,引导或开发生成性课堂资源。

4、注意保护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好奇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开明国语课本》中选取的课文多是模仿相应学龄儿童的口吻,问出许多儿时都曾困惑的问题,顺应学生心理发展,保护学生爱探究的天性。

5、建立趋于合理化的教师评价管理机制,多方面多元化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结果。

虽本文强调生成的重要性,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生成与预设是有机结合相互辅助的。追求生成性课程资源与课上漫无目的完全不同,课堂生成是课堂上按预设的教学计划实施时出现非预设的思维火花,在火花充分燃放后再回到预设的轨道。注重生成并不否认预设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也并不是不需要备课。笔者希望通过研究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发现生成的可贵与美好,让预设与生成共同为打造高效课堂服务。

参考文献:

[1]罗祖兵.生成性教学及其基本理念[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28-33.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2(10):24-3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环境材料概论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教学模式

1 环境材料概论的课程简介

环境材料的英文名称Ecomaterial,它是Environment Conscious Material的缩写,也就是说这种材料是具有环境意识、考虑环境、考虑生态学的材料。它在生产的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比较少,废弃后能够回收再生利用的可能性比较大,其从生产使用到回收的全过程对周围的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最小。因而它可以称为“绿色材料”或者“生态材料”。环境材料是未来新材料的一个重要方向,更是人类保护生存环境、实现材料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发既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又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且对生态环境无副作用的新材料及其制品已经成为现实的一种迫切需要。

环境材料概论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涉及材料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材料科学的基本知识、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评价、材料的生态设计与理论、材料的环境友好加工及制备、环境治理功能材料与技术等,是重要的专业先导课程。

2 课程教学特点

2.1 是环境科学与材料科学的交叉学科

该课程是90年代初才发展起来的新课程,内容广泛,涉及环境科学和材料科学,且发展迅速,文字叙述多,大部分是概念知识,计算内容偏少,从材料科学的基本知识到环境材料的设计、制备加工,再到各种环境材料的介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记忆的知识太多,且各种自成体系,学生会学起来抓不住重点,容易感到枯燥无趣,学习难度加大。

2.2 课程的专业要求不同

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例如,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重点要讲解材料的基本知识及材料的生态设计、生态功能材料等,而再生资源科学与工程则重点讲解环境材料治理技术及环境生物材料、复合材料的生态化等。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根据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以提高教学实效。

2.3 与实际工程密切相关

环境材料是一种概念材料,且发展迅速。若选择不当,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使用功能。所以需要教师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引用工程实例,来获得材料的重要信息。

3 课程教学方法及模式

3.1 培养学生兴趣以提高教学成果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成果。笔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在第一节课绪论里,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环境材料的重要性,借用一个20分钟的环境科教片来调动学生,不但让学生知道环境材料在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而且让学生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学生观看完之后,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课程讨论,彼此交流心得体会。可谓一举多得。再比如,在讲到生命周期评价时,利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来启发学生,在讲到生命周期评价时,“是一次性还是可重复使用型的婴儿尿布更符合环保要求”?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答案却是不一定。因为要根据地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曾经在美国的某个州,公众认为一次性的婴儿尿布浪费资源,且加重了垃圾填埋场的压力,所以州议会在公众压力下颁布禁止使用一次性婴儿尿布的法令。但是随后的事实证明,大量的使用可重复利用的婴儿尿布导致了用水量的急剧增加,而当地恰是美国最干旱的州之一,用水非常紧张。而当地幅员辽阔,垃圾填埋场不存在任何压力。所以当初的禁令是错误的,该州又恢复了一次性婴儿尿布。由此可见,在进行生命周期评价时,对于选择系统边界时,对于环境问题的分析必须考虑到本地的实际情况,再做出正确的判断。

3.2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环境材料概论课程中包含了众多工程知识,许多材料的性能难以用语言来描述,得通过试验来表达,而现实条件做很多试验又不可能。这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显得尤为重要,我学校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有多媒体可以利用,这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片、影像、动画等手段来描述材料特征及试验方法,不但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3 充分且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遍及了在各个高校, 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方便地使用互联网来工作学习,在环境材料概论课程教学中,利用互联网可以获取各种环境材料的新标准及新的试验方法,以弥补教学的局限性。

3.4 以教材为本,不断补充新内容

材料与科技的发展是互动的。科技发展带动了材料的发展,材料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的科技的进程,因此,教材必须保持一种动态状态,时常更新。就我国目前情况,时常更新教材有点困难,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以一本教材为基础不断补充,不断地扩展内容,再加上现在互联网的资源,完全可以实现不断获取环境材料新的知识。

3.5 考核内容多样化

目前,很多课程的考试,都是采取期末考试来评定。而这就造成了学生采取的策略都是考前突击和死记硬背,更有效客观的考核应该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综合评判。考试的卷面成绩不足以全面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综合掌握,应该再加上平时的表现,为此,对于环境材料概论,笔者采取总成绩=平时成绩(10%)+期末成绩(90%)来综合评定,会更为公正。

4 结语

在深入分析环境材料概论课程特点后,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深入,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随着新的环境材料的不断出现,教学将面临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再探讨。

参考文献

[1] 尹健,李益进.《建筑材料》教学改革实践[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9(5):47-49.

[2] 贾福根.《建筑材料》课的教学体会[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1):68-70.

[3] 安玲.对《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探讨[J].甘肃科技,2003.19(6):108-109.

[4] 康全礼,陆小华,熊光晶.CDIO 大纲与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4):15-18.

[5] 欧俭平,马爱纯,蒋绍坚.工程案例教学法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教学改革中的实践[J].高教论坛,2006(5):131-132,13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