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

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社保基金; 绩效分析; 投资收益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5. 064

[中图分类号] D6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5- 0097- 02

社会保障事业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之一,财政承担着社会保障事业的最终责任。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开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改革范围包括社保基金的筹集模式和运用方面。但对于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方面的评价却有所欠缺,不能为后续社保基金管理发挥指导作用。因此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绩效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1 社保基金的相关概念

1.1 含义

社会保障基金,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建立起来、专款专用的资金。

1.2 特点

社会保障基金特点主要有:

(1) 覆盖面广: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多渠道,既有来源于用人单位的缴费,也有来源于劳动者个人的缴费,也有来源于政府的一般税收,还有基金投资所得和来源于第三次分配的慈善捐赠等。

(2) 统筹互济性:在社会保障资金筹集过程中,收入较多的人比收入较少的人缴纳的费用一般要多一些,而在资金使用的过程中,是根据制度的规定统一分配,个人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并不严格对应,具有较强的统筹互济性。

(3) 保值增值性:通过不同的渠道筹集到的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所以社保基金必须要实现保值。同时社会保障基金也应当具有增值性,筹集的社保基金交由相关机构进行投资运营,从而实现基金的增值,以保证社保对象的福利不会随时间而下降。社保基金只有实现保值增值才是真正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2 社保基金投资相关理论

2.1 社会保障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批判尤多,资本主义在其对于社会收入的分配中,由于不变资本和劳动力在再生产时会遭到意外的损失,但是资本主义社会对于为劳动者建立劳动社会保障制度却十分关心。“利润的一部分,即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从而已体现所追加劳动的剩余产品的一部分,必须充当保险基金”,对劳动者进行社会保障是“一切社会生产方式所共有的基础”。

2.2 资产配置理论

资产配置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现资组合理论上的,对于资产而言风险和收益是相随的,通过投资到获益形式有差别的资产中,构建有效的资产组合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并获得最大收益。资产配置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对资产的选择和有效组合,实现符合资金偏好的长期投资目标。

2.3 委托理论

委托理论是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主要观点认为:委托关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规模化生产的出现而产生。其原因一方面是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分工进一步细化,权利所有者由于知识、能力和精力等原因不能行使所有的权利;另一方面专业化分工产生了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人,他们有精力、能力行使好被委托的权利。

3 社保基金运营现状

3.1 社保基金的资金筹集

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包括: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的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投资收益及股权资产。其中从财政拨入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金情况见表1。

3.2 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式

基金投资范围分为境内投资和境外投资。基金境内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债券、信托投资、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等。基金境外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银行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货币市场产品、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以及用于风险管理的掉期、远期等衍生金融工具。

为了确保投资的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等要求,我国同世界各国一样对投资比例进行纪律性约束,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比例不得低于50%,企业债券、金融债券比例不得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

3.3 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

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共实现投资收益2 845.93亿元,年均资产收益率达8.40%,超出同期年均通货膨胀率5.97个百分点,见表2。

4 社保基金绩效分析

4.1 资金筹集方面的绩效分析

社保基金征收工作并不乐观,过去在社保制度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社会保险费征缴困难的问题。如果在社保费缴纳上不采取强制手段,社会保障实施的制度就难以发展下去,劳动者的权益就难以得到保障。

4.2 投资方式方面的绩效分析

从审计署公布的情况来看,结余的社会保险基金,95%以上用于活期存款或定期存款。在这个通货膨胀的时代,这无异于让社保基金资产迅速缩水,扩大了社保基金的缺口。

2011年,全国社保基金权益投资收益为73.37亿元,投资收益率0.84%。截至2011年,全国社保基金累计投资收益额2 845.93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8.40%。虽然相比之前快速、稳定增长的投资收益率,2011年的投资收益看上去不那么尽如人意,但在上证指数2011年全年下跌超过20%、众多投资机构大幅亏损的大背景下,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能够取得正收益显得十分耀眼。

4.3 投资收益方面的绩效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货币形式存在的社保基金,在利息下调及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下,不仅不能实现保值增值,反而有贬值的危险。从绝对值上看,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共实现投资收益2 845.93亿元,年均资产收益率达8.40%。而对社保基金进行绩效评价需要以相对值为标准,将通货膨胀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作为比较的基准率。那么,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作为衡量基准。

从表2分析得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年均收益率为8.43%,明显高于年均通货膨胀率2.43%,因此,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在2001-2011年期间实现了保值目标,战胜了通货膨胀的侵蚀。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8.40%低于GDP的年均增长率9.87%,也就意味着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总体上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现了保值目标,但离最高收益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在考察期内其投资收益率不稳定,出现巨大波动。

5 展 望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保险改革已取得很大的进步,但由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改革目标模式本身的原因,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缺乏完善的基金管绩效评价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在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运用得相对较少,绩效评价所具有的反映、评价、矫正、监督功能得不到发挥,从而严重阻碍了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郑功成. 社会保障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6.

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范文第2篇

(一)相关政策沿革

2001年5月18日,《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规定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作的基本原则,在保证基金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增值。

2001年12月13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对社保基金的投资作了详细规定。其中,第二十五条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

2003年6月2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与南方、博时、华夏、鹏华、长盛、嘉实6家基金管理公司签订相关授权委托协议,全国社保基金将正式进入证券市场。

2004年2月9日,国务院批准社保基金进行海外投资。200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规定》,开启了全国社保基金海外投资战略的序幕。

2008年6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同意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经发改委批准的产业基金和在发改委备案的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总体投资比例不超过全国社保基金总资产(按成本计)的10%。

(二)投资渠道及方式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工具已逐步实现了多样化,包括委托投资、银行存款、国债、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以及经国务院或财政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指数化投资、股权投资、信托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和产业投资基金等。

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有直接投资和委托投资两种方式。委托投资的比重2003年为24.07%,到2009年则为47.06%。虽然委托投资比例至今没有超过50%,但其发展趋势却是连年上升的。

(三)投资收益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自全国社保基金成立以来,其投资收益率均为正值。基金成立十年间(2000年至2009年),累计投资收益额2448.59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为9.75%,已远远战胜年均2.01%的通货膨胀率。但是,仔细分析数据不难发现,由于在成立之初投资渠道比较狭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在2005年以前都相对较低。放宽投资限制之后,2006年收益开始增加,2007年的投资收益率更是增加至38.93%,可是这多取决于2007年我国证券市场的牛市,而当我国证券市场在2008年转入熊市时,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率降至5.2%,这说明我国社保基金在实现高收益的情况下并不能有效地抵御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虽然社保基金的收益从公开数据看基本上能跑赢通货膨胀,可是加进通货膨胀对货币价值的影响,再考虑物价水平上涨和利率、汇率波动影响,社保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为9.75%的收益就显得不是那么的让人满意。再加之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加深,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正在日益凸显,全国社保基金在国外市场寻求高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存在的问题

全国社保基金没有充分运用科学的投资组合配置。按照投资组合理论,将收益率、到期日、流动性、风险性均不同的,甚至相差悬殊的几个品种的投资工具进行组合,达到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在市场化投资运营情况下,现资组合理论能够更好地对庞大的社保基金进行优化配置,把基金充分调动起来,在各个领域科学而非人为的配置资产,使基金的投资运用平衡安全,以抵御市场变化带来的非系统性风险。

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缺少有效的避险工具。我们的金融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机构发育程度还比较低,各种制度还无法对所有市场行为进行很有效的约束,这样的金融环境面临着非常大的信用风险。我国社保基金亟待建立风险对冲机制,其中以回避市场风险的股票指数期货、回避利率风险的国债期货尤其需要运用,同时要积极探索开发以套期保值为特点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基金的风险可以有效地进行规避。

全国社保基金管理缺乏灵活性。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基本上都是采取政府集中管理的模式,对于投资有着比较严格的限制和管理,而且这种管理似乎只是一种粗放而家长式的管教,重在“管”而缺少很好的“理”,有时候只是绑住了基金的双脚,可是却没有很好地给予引导。全国社保基金的管理还显得僵硬,不够科学与灵活。全国社保基金不仅要在投资工具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管理,还要在投资工具配置等方面进行灵活的指导。

完善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模式多元化拓展

1.金融衍生品投资。指数化投资除了能有效降低非系统风险,还能降低管理费用、交易费用。我国社保基金明显已经意识到指数化投资的好处,近几年通过ETF、LOF等指数型市场开放基金参与了指数化的投资。但是,笔者认为社保基金还应该更加广泛地进行指数化投资。现有的ETF、LOF毕竟选取的跟踪指标还显得范围较小,无法真正地覆盖指数。但鉴于我国现在的指数种类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指数化产品还是比较少的情况,笔者建议扩大指数型基金投资规模,相应降低其他类型股票投资在投资配置中的比重。股权投资是指企业或个人购买其他企业(准备上市、未上市公司)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企业。我国社保基金会是最早参与股权投资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其按成本计总资产的10%可用于股权投资基金,现在可用投资额度近500亿元。在PE投资成熟之后,社保基金还可以适当关注风险投资基金。

2.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时间跨度长、资金需求量大,会给国家财政造成较大的融资压力,而我国社保基金积累了大量资金,完全可以满足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投资周期长、规模大的需要。而且基础设施具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所提供的都是与人们生活和社会正常运转密切相关的公共产品,这一特征决定了它们的使用需求都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而持久稳定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对所投入的资金的回收和盈利给予了保证。特别是由于基础设施还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可产生巨大的外部正效应,能够满足社会公益性的要求。

3.房地产投资。社保基金是否应该投资于房地产市场,这似乎是一块“禁地”,因为目前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政府也已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了必要的干预,但是我们是否就此判定社保基金不能进入这一高成长、高回报的领域,答案无疑是否定的。笔者认为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问题,排除其他非市场因素,根本原因还是供给与需求的问题,是购房者多而供房少导致了房价大幅上涨,从这个角度看,旺盛的需求正为社保基金投资提供了较好的机会,所以要实事求是的回答“要不要做”、“怎样做”、“如何防范风险”三个问题,既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分享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又有效的防范了投资风险。

4.资源储备投资。从经济角度来看,资源作为一种消耗品,稀缺性决定了它的价格从长期来看是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如石油、黄金等资源,在每一次经济周期过后,价格都会上涨很多。从历史考查,储备类资源在长期中很少出现贬值的情况。而且,资源类产品受到经济动荡冲击或突发灾难危害时也具有很强的保值性。而大型的储备资源类投资具有开发周期长、可储存、资金量大的特点,不是一般小资金能够染指的。社保基金作为国家的储备资金,完全可以分流出一部分用于资源储备的投资,这样,既为国家的资源储备做了贡献,同时也能使基金的投资分流到更多的领域,增强基金的安全性。

(二)灵活运用现代化投资组合理论且重视投资组合的科学性、有效性

现资组合理论研究的是有关对多种资产进行选择和组合的问题,即投资者在权衡收益与风险的基础上如何使自身效用最大化以及由此对整个资本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简单地讲,投资组合就是在一个投资行为中选择投资工具的类别并确定其比例的过程。当投资者面对多种资产,考虑应该拥有多少种资产、每种资产各占多少比重时,资产配置的决策过程便开始了。由于各种资产往往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历史统计也显示在相同的市场条件下它们并不总是同时地反应或同方向地反应,因此当某些资产的价值下降时,另外一些却在升值。这样,就保证了基金在长期中的安全。将基金按不同比例投资于合适的品种,尽量选择相关系数小的投资品种进行组合,使所选择的各类投资的风险可以部分地互相冲抵。

(三)加强全国社保基金的比例限制和收益率控制

出于对社保基金安全性的考虑,许多国家对社保基金投资对象的风险程度进行较为科学的界定与划分,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其社保基金投资工具的控制比例。而这种比例控制也要与时俱进,适应多元化投资的要求。对于社保基金多元化投资工具投资比例的控制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经济的发展适时调整,要严格限定高风险投资工具的投资比例,同时要对收益相对安全稳定的新的投资工具及时地进行调研,快速反应,把新出现的符合社保基金的投资工具尽快纳入投资组合中进行测算,并多给予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使其能早日加入投资的比例控制中。

同时还要对全国社保基金进行收益率控制。比如可将投资收益率与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数进行对比。通过这种方式客观地监测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水平和效益,以便对投资组合等进行相应调整。

(四)加快培育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我国的资本市场形成的时间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是许多学者反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帐户资金等社保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的原因之一。虽然全国社保基金已经可以在国内的资本市场进行投资,但投资的风险和收益与资本市场的关联及其密切性,这从全国社保基金2008年投资收益率陡转急下即可看出。因此,我国需要营造一个适宜社会保险基金进入证券市场进行真正投资的环境,保证基金安全投资,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

(五)加强对各类投资主体的监督

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社保基金; 金融工具; 投资运营

中图分类号: F83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4-0128-03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老龄化现象日益严峻。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总人口的8.87%。为了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我国不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并于2000年正式成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来筹集养老保障战略资金。但由于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2010年以来节节攀升的CPI指数以及物价的飞速上涨,实际上人们将来用来养老的钱正在缩水。如何选择适当的理财工具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合理投资使其得以保值、增值,成为当下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

一、我国社保基金规模及投资运营现状

(一)社保基金的构成及规模

社会保障基金是根据国家立法通过各种方式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建立起来的专款专用资金。社保基金主要有四个部分构成:一是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社会统筹账户上的基金;二是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个人账户上的基金;三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四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

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基金,一般由用人单位(或雇主)和劳动者(或雇员)或公民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组成,国家财政给予适当的补贴,用于支付劳动者或公民在患病、年老伤残、生育、死亡、失业等情况下所需要的各项保险待遇。自我国社会保险制度设立以来,我国五个险种基金发展规模惊人,具体参见图1。2010年全年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8823亿元,基金支出合计14819亿元。其中,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3420亿元,基金总支出10555亿元,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5365亿元;全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4309亿元,支出3538亿元,年末城镇基本医疗统筹基金累计结存3313亿元(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06亿元),个人账户积累1734亿元;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650亿元,支出423亿元,年末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750亿元;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285亿元,支出192亿元,年末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存479亿元,储备金结存82亿元;全年生育保险基金收入160亿元,支出110亿元,年末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61亿元。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的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及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资金。2010年底全国社保基金总额8567亿元,基金权益总额为8376亿元,其中全国社保基金权益7809亿元,个人账户基金权益566亿元,基金负债余额191亿元。基金权益投资收益额321亿元,投资收益率4.23%。基金自成立以来的累计投资收益额2773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9.17%。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2010年底全国有3.71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为1335万人;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2809亿元。此外,还有商业保险机构经办的商业补充养老和健康保险。

但与此相对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养老金缺口将会越来越大。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以目前的人口与养老模式推测,2001年到2075年,我国的养老金缺口将达到9.5万亿元,这还未考虑货币购买力贬值的因素。由此可见,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投资运营刻不容缓。

(二)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现状

为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人们“老有所养”,同时也减轻一部分企业、个人和政府的负担,安全高效的社保基金投资运营不可或缺。从理论层面来说,对社保基金进行投资会出现三种可能的结果,即贬值、保值、增值。(1)贬值。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若只将基金存入银行即只进行最保守的投资,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意味着社保基金实质上发生了贬值。(2)保值。即投资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保持一致,维持社保基金的购买力不变。(3)增值。也是最优的结果,是对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目的所在。只有将社保基金不断进行增值,才能应对日益增长的庞大的支付压力。

我国已步入“未富先老”的国家行列,人口老龄化使社保基金面对更为严峻的支付挑战,也促使我国开始对社保基金进行一系列投资。但由于金融投资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以及有关部门通过法规或部门规章的形式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如《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全国社保基金的货币资产投资、银行存款和国债比例不得低于50%,企业债、金融债投资比例不得高于10%,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不得高于40%等。从表1可以看出,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不稳定,在成立后的大多数年份其投资收益率偏低,若再考虑通货膨胀率的因素,其结果会更糟,如2008年投资收益率为-6.79%。而分散于各地的社保基金只能将其存银行或购买国债,收益率只有2%,若考虑通胀率,情况会更糟,存在严重的贬值风险。因此,如何根据金融工具的风险收益权衡,选择社保基金的投资工具组合成为迫切的问题。

二、金融投资产品的种类及其风险性分析

(一)金融工具以及衍生工具的种类

金融工具指在金融市场中可交易的金融资产,是用来证明贷者与借者之间融通货币余缺的书面证明,其最基本的要素为支付金额与支付条件。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工具的品种越来越多,风险也越来越大。根据新准则的规定,金融工具可分为基本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包括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基本金融工具包括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等。金融衍生工具是从传统金融工具中衍生而来的新型金融工具。从理论上讲,金融衍生工具是根据某种相关资产的预期价格变化而进行定值的金融工具。这种相关资产可以是货币、外汇、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也可以是金融资产的价格(如利率、汇率、股票价格指数等)。FASB在SFAS119中进一步定义了衍生金融工具,是期货合约、远期合约、互换和期权合约以及类似的金融工具,如利率上限与下限和固定利率借款义务(承诺)等。

金融衍生工具林林总总,品种繁多,有的在金融现货的基础上产生,结构和形式相对简单;有的则是通过组合再组合、衍生再衍生的方式而形成,集多种特点和功能于一身,十分复杂。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最为活跃、交易量最大的三类衍生产品分别是:

1. 外汇类衍生产品。外汇衍生产品是一种金融合约,外汇衍生产品通常是指从原生资产发展出来的外汇交易工具。其价值取决于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和指数,合约的种类包括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外汇衍生产品还有远期、期货、掉期(互换)和期权中一种或多种特征的结构化金融工具。

2.利率类衍生产品。利率衍生工具指以利率或利率的载体为基础工具的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包括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互换以及上述合约的混合交易合约。

3.股指类衍生产品。股指衍生工具指以股票或股票指数为基础工具的金融衍生品,主要包括股票期货、股票期权、股票指数期货、股票指数期权以及上述合约的混合交易合约。

在我国,随着金融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行已经逐步开展了远期利率协议、远期外汇买卖业务、外汇期权、利率期权等业务,同时在外资商业银行竞争的推动下,中资银行大力发展以金融衍生工具为基础的各种理财产品、外汇结构性理财、信托理财、QDII理财以及券商基金合作的理财产品等各类产品。

(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存在的主要风险

与传统的金融工具不同,衍生工具交易除了三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之外,还面临着流动性风险和法律风险。根据衍生工具的不同,其面临的主要风险也不尽相同。

1.信用风险。是由于对方违约或无力履约而带来的风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方违约的可能性;二是违约造成的损失。

2.市场风险。指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变动的不确定性对其使用者产生影响的风险。但将资产负债业务与衍生产品业务结合起来看,总体风险会由于使用的衍生工具而减小。

3.流动性风险。指由于市场深度不够或因震荡而发生故障,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者不能在合理的时间内获得市场价格,面临无法平仓的风险。

4.操作风险。指由于缺乏内部控制,交易程序的不健全,价格变动反映不及时或错误预测行情,操作系统发生故障等原因造成的风险。

5.法律风险。指由于金融衍生工具合约的条款在法律上有缺陷、不具备法律效力等原因无法履约而带来的风险。由于衍生产品交易中交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否受到法律的认可,同时交易对手来自不同的国家,各国法律环境不同,操作方式和惯例也会有所不同。为此,国际上专门成立了国际掉期及衍生产品协会(ISDA)。ISDA对国际衍生产品交易有一个大的制度性框架,各会员都要遵守ISDA的标准化法律条文和游戏规则。

三、根据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特性选择合适的投资金融工具

(一)社保基金面临的投资难题

由于我国社保基金所面临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投资使其保值增值。社保基金投资原则主要是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而合理的投资模式是寻求一组收益率高且稳定性好的投资组合,所以,这三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投资难题。社保基金投资若要保持安全性、流动性,就要放弃收益性,即只能投资在银行存款、政府债券等高安全性、低收益性领域;若要实现收益性、流动性,就要放弃安全性,即倾向投资于股票、公司债券等高收益率、高风险性领域;若要坚持安全性、收益性,就要放弃流动性,即只能投资于国债等高信用领域。所以达到一个完美的投资组合是不现实的,我们必须在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同时,防控社保基金的投资风险,使基金以较强的流动性、较高的收益性来追赶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社保基金的投资风险分析

我国社保基金自2003年进入二级市场以来,在成为金融市场重要资金来源的同时,也面临很高的投资风险。根据风险的可分散程度,社保基金的投资风险主要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1.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主要是指资本市场固有的投资风险,是所有投资者所面临的共同性风险,是无法通过投资组合进行规避的,它通过社会政治、经济等宏观环境的变动引发整个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进而影响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绩效。

系统性风险主要包括:

(1)经济周期风险。经济周期是无规律且难以预测的,其变动过程主要分为衰退、萧条、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经济增长的联动效果。资本市场会跟随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而出现不同幅度的波动,社保基金不管是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其投资回报率都与经济环境紧密相关。

(2)利率波动风险。利率主要受货币供需状况、物价水平、宏观调控等因素影响,当证券收益率一定时,证券价格与市场利率成反比例的关系。市场利率的变化必然会造成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的不稳定性。

(3)通货膨胀风险。资本市场中投入的资本和收益都是以货币进行衡量的,单位货币的贬值必然会使入市的本金和收益变相缩水。社保基金的积累与投资都具有长期性,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其实际购买力便会产生下降的可能性。

(4)汇率风险。汇率受各国外汇管制及财政、货币等因素影响。投资于海外市场的社保基金,在承担资本市场固有风险的同时,也要额外承担货币汇兑过程中的损失风险。

2.非系统性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是指引起单只股票价格变动,且可以通过分散或组合投资进行规避的风险。当社保基金所投资的上市公司发生经营财务风险时就会产生投资收益下降的可能性。上市公司由于管理不善或决策失误或财务诈骗等事件的披露,便会直观地反映在其公允价格的变动上,引发股价大幅下跌的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主要体现在社保基金管理公司的运营风险。截至2009年,全国共有南方基金、博时基金等10家基金管理公司成为全国社保基金的境内投资管理人。其运营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水平风险。即由于投资管理者的业务水平或心理素质、经验等因素而引起的投资风险。一旦管理者在市场时机、仓位控制、行业分布和个股(券)选择方面出现失误,其投资决策无法跟随大盘走势进行量力操作,就会使基金存在潜在的资产风险。

(2)委托风险。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式是直接投资相接合的管理方式。其中,间接投资采取委托――的运营模式。作为委托人的社保基金理事会与受托人的社保基金管理公司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难以形成的一个共同的信用约束链条,进而无法避免各委托方或方发生违约风险。

(3)信用环境风险。市场经济是以信用为基础,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能为社保基金投资提供信用保障,进而减少其信托成本,提高收益。我国资本市场的信用环境风险主要体现在政府失信风险、上市公司的失信风险、中介机构失信风险等方面。

(三)社保基金投资渠道选择

我国社保基金采取在社保基金理事会直接投资和社保基金会委托投资管理人运作相结合的投资方式,其主要投资方式按风险程度不同可分为安全型投资和风险型投资两种。安全型投资包括投资于国债、银行存款,风险型投资主要投资购买股票、企业债券、实业投资等方式。图2是不同投资渠道收益率与风险性的相互关系,从图上可以看出:社保基金所投资的产品中,其风险性与收益率呈正相关的关系,风险性越大,收益率越高。

1.银行存款

在物价稳定的前提下,投资于银行存款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利息收入,是实现保值增值的最安全途径。但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当实际利率相对稳定时,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率呈同步上升或同步下降趋势。而且在2007、2008年,我国通货膨胀率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此时,投资于银行存款的社保基金无法实现保值增值。为了冲抵物价上涨的影响,确保基金的实际购买力赶上或超过同期物价的增长速度,需要通过合理的投资运营,以获取高于通货膨胀的收益率,增强社保基金的支付能力。

2.政府债券与企业债券

政府债券主要由国库券及地方政府债券构成,是以国家信用作为担保的债券,但它的收益性低于以企业信用为担保的公司债券。企业债券与政府债券的风险程度不同,社保基金购买企业债券需要考虑到违约风险的问题。此外,企业债券属约定投资回报型基金,其利率一般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虽然企业债券的安全性与流动性与国债相比较差,但就长期而言,可以选择一些高收益和高信用的企业进行投资。

3.抵押贷款与信托基金

抵押贷款由于有抵押财产作为保障,其投资风险性相对较小,收益率相对较高。信托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由专门的投资机构进行分化散投资,投资者按出资比例分享收益并承担相应风险,其风险性也相对较小。

4.实业投资

实业投资的风险程度主要是取决于流动变现能力及到期能否及时偿付。投资于基础设施、能源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社保基金都具有金额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流动变现能力。另外,一旦实业投资项目不能顺利运营,无法达到预期收益水平,甚至出现到期无力偿付的风险。由此可见实业投资的风险程度较高且收益期长,但一旦可获得收益,收益率也相当可观。

5.股票

股票是收益率最高、风险性最大的投资途径,股票投资收益权的不确定性主要受到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否以及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2009年,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的22.7%来自股票收入,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余额为4,131.74亿元,占资产总额的53%。

因此,社保基金需要根据保值增值特性,合理权衡收益风险,在银行存款、政府债券与企业债券、抵押贷款与信托基金、实业投资、股票等金融工具中进行投资组合选择。

注释:

①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2011.4.28.

①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5.23.

③ 数据来源: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2010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度报告,2011.5.19.

④ 数据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0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5.23.

⑤ 数据来源: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社保基金历年收益情况表,2011.5.18.

参考文献:

[1] 杜建耀.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模式研究[A].汪泓主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理论与实务(2007年社会保障国际学术论坛论文集)[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04-209.

[2] 吴新建,蒋桂松.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现状与拓展投资渠道的必要性[J].企业家天地,2010,(12):101-102.

[3] 朱玲.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83-84.

[4] 李春根,朱国庆.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的问题及重构[J]. 当代经济管理,2010,(2):46-49.

[5] 赛娜.浅谈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的风险防范[J].经济论坛[J].2010,(11):175-177.

[6] 王继红.浅谈衍生金融工具[J].现代会计,2006,(4):56-57.

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范文第4篇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等。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下,这些基金都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属的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进行管理,拟定社会保险基金统筹与调剂的具体办法,指导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存储、划拨社会保险基金。

另外,我国还于2000年9月成立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该基金系为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而由中央筹集管理的社保资金,并非地方的社保基金。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总则第二条这样定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的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该基金的监管机构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目前公布的全国社保基金2002年年报显示,其年收益为2.75%(高于2001年度的2.25%),全国社保基金资产总额合计

1241.86亿元,其中股票为12.26亿元,占1.02%。

上述两项基金均是为应对退休人员所设立的保障基金,都是老百姓的“养命钱”。本文的社保基金投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的。

我国的企业年金在2000年以前被称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作为企业自愿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它是职工福利待遇延期支付的一部分。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不同于澳大利亚、瑞士的强制性养老金制度。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管理虽然不由政府直接监管,但它的运作要受到政府的监督与监管。根据《中国企业年金制度与管理规范》报告统计,截至2000年底,企业年金制度覆盖人数为560.33万,企业年金积累基金总量为191.9亿元,人均3425元。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基金运营管理主要是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由于投资渠道狭窄,在国家连续降息的情况下,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率很低。2000年中国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率平均只有2.79%,其中行业为3.2%,地方则更低,仅为1.34%。

2社保基金与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相同点

社保基金与企业年金基金都具有投资期限长,投资规模大,预期支付额度比较确定、目前收益率偏低的特点。它们在如下方面是相同的:

2.1投资面临的风险相同

一般而言,作为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者在任何一种资产中所可能承担的风险主要可以分为坏债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购买力风险、流动性风险、政治风险、以及管理风险等。在这些风险当中,几乎任何一种风险都包含了两个性质不同的部分:一部分是可以分散的非系统风险,即由于某一种资产的个别因素的变动而带来的风险,与整个资本市场不相关,这就是说,一种资产的非系统风险并不会连带地给其他资产也带来风险,所以它就可以通过资产组合的多样化加以消除;另一部分是不可以分散的系统风险,它是由于一般经济环境或整个资本市场的变动而产生的风险,它不可能通过资产组合的多样化而消除。如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基金在实际给付之前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将面临着通货膨胀即购买力的风险,因此如何规避风险、实现对二类基金的保值增殖是基金管理机构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为降低国家工资替代率,减轻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提高退休人员的未来生活水平等也使得我们要加紧对基金的投资研究。

2.2投资需要完善的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由证券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期权市场、共同基金等组成。我国的资本市场目前的状况是规模过小、结构不尽合理、而且投资收益偏低。一旦作为机构投资者的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基金大规模进入资本市场后,基金的投资发展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变为互为前提了。一方面当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基金用于资本市场后,它会改变资本市场中的资产结构,优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因为是机构投资者,它的目标价值是中长期的。以股市为例,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基金是一种典型的投资期长,资金规模大的机构投资者,它追求的是持股期间的股息收入,这与从事股票买卖赚取价差的投机者不同。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由众多机会投资者短线投资带来的股市频繁波动,有利于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另外这两种基金在投资过程中通常对几种投资工具进行投资组合,有利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催生和发展;另一方面,完善的资本市场会提供多种投资工具,完善的资本市场为社保基金和年金基金提供更复杂的资产配置方式和更多样化的风险分散手段,有利于提高投资收益率。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运营和资本市场相辅相成的关系已经被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实际经验所证实(见表1)。

2.3投资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在经历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基金积累制的转变。企业年金制度在我国实行也不过10多年的时间。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运营都需要理论先行。对这两项日益庞大的关乎百姓生活的“养命钱”的投资运营,国家一直持相当谨慎的态度。关于投资工具的选择,投资规模和比例的出发点均遵循“安全第一,兼顾效率”的原则。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养老金缺口的日益增大,未来支付压力使得政府会加强对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立法。如2003年1月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3年5月1日,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也相继出台。另外,有关在投资监管、税收政策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在逐步酝酿之中。

3社保基金与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不同点

3.1抗风险能力不同

以上对社保基金的定义我们知道,社保基金保障着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的医疗、失业保险等方面。它的及时给付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因此当社保基金用于投资时,我们在遵循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的投资三原则时,我们必须着重考虑安全性即其承担风险的能力。所以对于社保基金的投资政府作出了这样的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并全部用于职工的养老保险,严禁任何形式的挤占、挪用和挥霍浪费。基金节余款除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于银行专户,严禁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而对于企业年金基金而言,由于它是职工福利待遇的一部分,退休职工在取得稳定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后,为追求更好的退休待遇,一般能够接受在专家理财的条件下,将企业年金基金投向风险较大的投资领域,以求得未来更高的给付水平。在这里,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社保基金采取的是稳健的投资策略的话,那么企业年金基金则可以采用进取的投资策略。

3.2投资工具不同

在现阶段,我国的社保基金的投资工具主要限于存入财政专户和购买国家债券,还有极少数投资于股票市场,投资收益率低。目前国家对于企业年金的投资渠道和比例没有明确的规定,同时我们也看到年金基金的收益率也不乐观。因为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基金的抗风险能力的不同,我们可以适度地作出拓宽投资渠道,增加投资比例的尝试。2003年3月底,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作出决定:今年社保基金的股票投资比例为总资产的25%(可上下浮动5%),这与去年5.1%的股票投资比例相比较而言,社保基金投资股票的力度明显加大。同样企业年金基金也可以在股票投资领域、公司债券、期权投资、风险投资、房地产,国家大型基建项目等方面加大投资比例,毕竟企业年金基金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与社保基金相比,企业年金基金应该有更为广泛的投资渠道,采取更多的投资工具。

3.3投资监管主体不同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采用的是由全民事业单位(如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内设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中心等)进行集中投资运营的形式,也可以说主要是采用了集中性公营和直接投资的方式。形成了以社会保障监管委员会为核心的宏观层次监管;以地方各级劳动社会保障机构为中心的中观层次监管;以社会保障投资主体为微观层次的监管的多层次监管体系。另外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则负责监管全国社保基金。我们认为既然企业年金基金作为企业和职工自愿交纳基金,同时作为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它的投资运营应完全按照市场规则办理,走企业化发展的模式,它的监管应该交由私营部门监管和运营。企业年金基金在国外交给私营部门管理,往往取得较好的收益(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当养老基金被基金管理公司管理时,基金的年平均收益率往往高于被政府机构管理的基金。原因不难理解:当养老基金在寻求间接入市的管理公司时,那些资金实力雄厚、专业化水平高、有着丰富资金运作经验的公司脱颖而出,能够满足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要求。而大部分由政府管理的养老金由于政府自身运营效率不高、养老金在投资方面受到较多限制、缺乏竞争机制等原因而导致养老金收益率不高甚至出现严重缩水的情形。

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范文第5篇

一、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理论渊源及文献述评

干预主义奠定了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理论基石。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一书中论证了通过国民收入总量增加来增大全社会的福利,主张举办社会保障事业,发放失业津贴、社会救济、养老金等;瑞典学派和凯恩斯则主张依靠收入再分配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累进所得税以及转移性支付,举办社会福利设施,使社会各阶级、集团之间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通过再分配趋于均等化,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实现收入平等。这些成为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西欧和北欧很多国家实施了普遍福利政策,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路德维希。艾哈德在《大众的福利》中指出实现大众福利的根本办法不是如何分配现有收入,而是如何将现有收入增大的问题。只有增大现有收入,才能使每个人的所得有所增加,才会增加社会福利。这孕育了社会保障基金通过投资运用来实现保值增值的思想。伯尔丁研究了养老基金的投资,认为在金融市场多样化投资有利于分散风险;而彼得。戴蒙德和吉拉科普诺斯建议将其投资于股票市场,扩大基金的规模以应付未来的支付问题。阿扎伊。沙赫与科沙马。费尔南德斯深入研究了指数基金投资在养老基金股票投资中的作用,讨论了发展中国家对指数基金的运用,并建议发展中国家构建股票市场的市场机制和市场指数,提高指数基金的生存能力。

从社保基金的投资运用来看,其主要是围绕公平与效率、市场与政府两大主题展开。

1.公平与效率。美国学者阿瑟。奥肯曾在其代表作《平等与效率》中说过:“源于机会不均等的经济不均等,比机会均等时的经济不均等,更加令人不能忍受”。社会保障基金的安排要做到机会均等,最大限度地使个人努力和个人收益具有正相关性。如果机会不均等,就会导致“寻租性非效率”和“内耗性非效率”。因此,要求社会保障基金在筹集、发放、管理体制、投资运营等方面都应尽量做到机会平等,即基金筹集按个人能力和收入水平征收,发放过程中兼顾能力差异和互济原则,基金管理增加透明度,基金投资要尽量做到保值和增值。同时还要兼顾效率,真正的公平必须是有效率的公平。

2.市场与政府。社会保障基金的改革,促使人们重新认识社会保障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新界定政府的职能以及政府的作用形式。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无法触及的地方,需要政府介入才能有效运作。从各国实践来看,政府的间接作用日益渗透到私人养老金计划中,如通过法律法规制度以及监管,实施强制性的私人养老金计划,对私人养老金资产比例限制等。此外,政府还要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严格的监控并提供信息以弥补市场失灵。在社会保障基金运用中,政府和市场都不是万能的,要想发挥二者的作用,还须寻找一个有机结合的均衡点。

二、国外社会保障基金运用成功经验:以美国为例

国外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运用,主要是指将其资金一部分投入资本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一般侧重于安全性较高的投资品种,一方面在充分分散风险的基础上提高投资收益率,另一方面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但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特殊性,各国又把其投资安全放在首位,对投资品种、投资比例都有严格的限制,目的是在控制好投资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投资收益。

在美国,作为社会保障基金主体的社会保险信托基金投资渠道主要是购买美国政府特种国债。根据社会保障法案,信托基金只能投资于政府发行的债券或由美国政府对其本金和利息担保的债券。其投资范围具有强制性、投资决策强调科学性和投资品种的流动性。为安全起见,政府还规定,信托基金至少要保存受益支出总额的20%-30%作为盈余储备。

美国比较推崇基金指数化投资。指数基金的巨大成功使得指数化投资的概念在投资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并以其低管理成本低系统性风险、较高的资产流动性和较少的“寻租”机会使其成为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投资工具。早在1997年,美国加州、德州、纽约州最大的公共养老基金50%以上的股票己经指数化,TIAA-CRER(美国TIAA-CRERRetirement)持有的国内公司股票指数化比率高达80%.到2004年底,美国共约有12.9万亿元退休金,投入指数基金的总额为3.1万亿美元。它们在投资中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回报,许多养老基金因此而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美国政府还针对个人账户管理推出了一种“节俭储蓄计划”,由政府挑选出几个市场指数,这些指数跟踪国内外的股票市场。然后,政府与一些合格的基金管理者签约,由他们来负责建立和管理相应的指数基金,作为社保基金尤其是养老金投资工具。职工可以将自己个人账户中的资金在这些指数基金中进行分配。这里,职工所选择的是不同风险水平的投资策略。

另外,养老基金还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公司治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养老基金开始对公司治理产生重大影响,在指数化投资战略下,养老基金拥有的不仅仅是权力,他们还有责任确保美国最大的和最重要的公司表现出色并取得成绩。

三、中国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现状及其问题

2005年期初全国社保基金余额1659.86亿元,期末总额为1954.27亿元,净增加294.41亿元,其中:财政拨入资金净增加228.70亿元,投资收益转入增加52.90亿元,社保基金投资入股交通银行产生的股权资产准备12.80亿元。而其直接投资资产1387.58亿元,占比65.52%;委托投资资产730.29亿元,占比34.48%.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实际投资组合貌似安全但实际上收益率较低,投资效果较差。虽然近几年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维持在2.61%以上,但如果加进通货膨胀及工资水平上涨等因素对货币价值的影响,社保基金实际投资收益率比较低,2004年甚至为负值。

1.社保基金规模不够大,资金不充裕。由于基金的筹集主要是依靠征收相关的费用和国家财政拨款,资金来源不足,规模不够大,而进入资本市场的社保基金又受到严格的比例控制,使得最后进入资本市场的社保基金少之又少,这样,社保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就变弱了。

2.投资工具有限,投资收益率偏低。目前,社保基金的投资工具主要有银行存款、购买国债、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股票和证券投资。虽然银行利率有所提高,银行存款的收益比以往有所增加,但投资回报率仍然偏低,无法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购买国债也难以规避通货膨胀的风险,以2004年的一年期存款和三年期国债为例,二者的利率分别为2.25%和2.68%,远远低于当年的通货膨胀率;而购买企业债券和股票是提高投资收益率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股票市场的风险较大,无法保证收益的安全性。另外,银行存款和国债的比例过高,影响了基金的盈利。以2004年为例,我国社保基金中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的比例分别为39%和43%,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暂行办法》规定,企业债和金融债投资比例不得高于10%,那么社保基金中国债投资至少为33%.银行存款与国债在社保基金中占到72%,而其投资回报率无法抵御当年3.90%的通货膨胀率,这是造成2004年社保基金真实投资收益率为负值的主要原因。

3.与社保基金投资相关的法制不健全,市场不完善。一方面未建立统一的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机构,也就不可能对社保基金投资的效益性作出科学的预测;也缺乏更加全面、科学的投资法律、法规的约束来避免社保基金投资领域中的低效率和道德风险。另一方面我国的债券市场规模小,股票市场的市场也有待规范,要想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还需进一步改善社保基金投资的市场环境。

4.社保基金管理不规范,监管混乱。目前我国的社保基金的监管弱化,缺乏统一的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管机构,对拨放的财政性资金缺乏全程的跟踪监督。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也不健全,使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使用监控非常缺乏,资金使用过程中也缺乏安全意识和保值增值责任,挤占、挪用浪费的情况比较严重。

四、基于安全视角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相关制度安排

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用方面,要在保证基金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的较高收益。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切实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运用的现状,有效促进我国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一)鼓励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多元化

社会保障基金多元化投资是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有效投资和保值增值的重要选择。多元化投资能最大限度兼顾社会和经济目标,降低基金积累制度的成本,保证基金的实际安全性,减轻社会保障制度的负担以及产生良性的外部效益。

按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其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投资范围有所扩大。除在传统领域中进行投资以外,还要涉及金融创新工具。金融创新工具为社保基金投资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主要包括:

1.指数化投资。首先,其管理费用低,投资管理人只需按照指数的成分复制组合,避免了市场分析、公司调研、证券组合管理等方面的支出。其次,指数化投资的交易成本很低。指数化策略不做个股和时机选择,股票的换手率很低,从而节省了交易成本。最后是风险较低,指数化组合经过广泛的分散化,非系统风险(个股价格波动对组合的影响)已基本被剔除,主动式投资中通常会出现的基金经理操作失误和道德风险,在指数化投资中也得到了有效降低。正是由于上述优点,而国外的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也都对其青睐有加。

2.购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对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来说,住房抵押贷款(按揭)是所有资产类别中最优质的资产,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20%以上的贷款坏账率而言,住房抵押贷款平均坏账率仅0.52%.加之一些信用增级措施,投资者承担的风险极小,从收益上看,它的利率通常高于国债利率,因此,它完全可以成为社保基金新的投资工具。2005年12月15日,建设银行发行了金额为30.16亿元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据估计,其年收益率在4%以上。这正是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的大好时机。

3.投资国家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保障基金具有长期稳定的特点,可以将之投资到电力、石油、通讯、铁路、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具有资金需求量大、回收期长,但投资回报率高、风险小的特点,恰好符合社会保障基金可以长期使用但必须低风险运作的特点,可以为社会保障基金赢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4.投资信托产品。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资金的安全性,从其特有的破产风险隔离功能上看,信托投资公司管理的资产不会因为其固有财产或其他信托财产的负债而承担任何风险,甚至信托投资公司破产了,信托财产仍然不会受到破产债权人的追索。信托投资还可以同时涉足资本和实业领域,投资运用渠道广泛。

5.投资于开放基金。对开放基金的投资规模不受限制,它的申购和赎回价格以基金的资产净值为依据,不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从而可随时买卖,流动性较强,它的信息披露时间间隔短,有利于规范基金的管理和投资行为。

(二)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入市

社保基金入市会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壮大机构投资者的力量。据测算,2006底,社保资产规模已达2500多亿元,这部分资金一旦能够通过合法途径进入资本市场,就会大大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平衡市场资金供求,改变当前机构投资者之间互相搏弈、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之间争利的局面。同时,其入市对基金管理公司的运营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在提交参选社保基金管理人申请材料、接受专家委员会评选的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利于基金管理公司的运作更加规范和透明,作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市场的中坚力量,基金有意识地减少投机、短线的炒作方式,代之以理性、长期的投资方式,会在客观上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社会保障基金入市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方式,设立专门的社保基金管理公司或参与发起设立开放式基金公司,对社保基金进行直接的管理与监督;另一种是间接方式,委托证券基金管理公司、券商银行、商业性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投资理财。考虑到我国社保基金的现状,目前我国主要采取间接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按照规范、稳健、专业化和市场化的原则搞好基金运作,防范和抵御各种投资风险。

1.设置合理入市比例。其入市并不是说所有的投资都投到股票市场,只是部分进入股市。由于投资股票风险比较大,我国也对其投资于股票的比例作了具体的规定,不高于40%.

2.注重投资品种的选择。挑选的基本标准是绩优而有成长性的公司,如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品种和技术。从目前来看,业绩优良的蓝筹股将成为其投资的主要品种,而分散投资、波段操作乃至长期持股将可能成为其主要的操作手法。

3.严格选择基金管理人。严格核查其市场准入资格,通过考察经营机构注册资本、业绩、财务以及信用评级等条件,选择合格的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此外,还要提高这些机构的整体素质,经常性的进行清理整顿,对不合格的及时清理出局。

4.保证投资期限与币种匹配。一是确保投资期限和负债期限大体一致,使投资的利率风险最小化;二是资产货币和负债的货币相匹配,使汇率波动的风险最小化。在初期以指导意见的形式明确社保经营机构在资产和负债的期限以及所持币种方面的匹配目标,待条件成熟后,以告示的方式引导社保经营机构将资产和负债进行匹配,并通过经常性的检查对其进行督促。

(三)谨慎稳妥推进社保基金投资海外市场

由于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比较完善,投资工具比较多,各项法规制度比较健全,投资收益相对较高,因此,投资国际资本市场是一个有效途径。进行海外投资对拓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更加有效的规避和控制投资风险,缓解外汇储备压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为资本项目管制的逐步放松起到积极作用,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创造条件。但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需完善,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海外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谨慎稳妥地推进:

1.在投资策略上,采取谨慎的态度,并应当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以防范和减少风险。

2.在投资运作方式上,可以选择由社保基金自设机构进行投资,也可以选择委托国外投资机构进行投资。目前,社保基金进行国外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外上市的国有股减持部分,所以一般选择国际投资公司,今年11月29日,10家境外资产管理机构成为社保基金海外投资管理人。选择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投资回报的业绩、收费及稳健程度如何,其中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

3.在投资的分散化方面,可以将基金投资到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股票中。因为各国股票之间的相关系数比行业股票间的相关系数略高,投资于不同行业的股票对于分散风险更为有利。因此,可以首先选定几个全球性的、平稳增长型的行业,然后再选择一些相关度较低、市场稳定的国家,进而确定目标国家、目标行业中的龙头股作为投资对象,还可以采用股票互换方式进行投资。

4.社保基金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一定要制定合适的投资政策和战略资产配套策略,还要加强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和绩效评估。

此外,为提高安全性和效率性,应明确社保基金的治理结构,避免其低效率和道德风险。

(四)对社保基金投资运用绩效进行有效监管

我国社保基金采取委托方式,由基金投资管理公司负责基金的投资,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监管。

1.建立完善的基金运营市场竞争机制。一方面选择资产投资管理人即投资管理公司的过程要透明、公开,通过招标等形式使投资公司之间形成竞争。另一方面在社保基金那与投资公司的合同中要规定“退出机制”,即如果投资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没有达到所规定的目标,则社保基金可以从该投资公司和合同关系中退出,选择其他效益更好的投资公司。

2.建立制度化的激励机制。引导投资公司对本公司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转化为对社保基金运营效率的追求。针对基金投资公司的投资运营能力、风险规避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激励机制,并与之建立相应的委托合同,从而使基金投资公司具有更高的投资积极性,使其投资运营更加努力有效。

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范文第6篇

社保基金与社会上每个人息息相关,因此社保基金的相关数据会让人有点敏感,例如在2010年,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收不抵支。意思就是,拿来的跟支出去的省份含新疆建设兵团共有15个,可是大概七八个收支缺口高达679亿元。地方管理的1.5万亿的基本养老金,有90%放在银行里,养老金收不抵支的有14个省份,从这看来,是否预示着社会存在着养老金风险?在《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中指出,“将近一般的省在养老金方面收不抵支,还有就是基金结余收益率大大低于通货膨胀率,由此说明中国养老金制度正面临着严峻挑战。”这份报告使我们不得不关注我们的社保基金。并且这份报告在“社科院社会保障国际论坛”上也了相关数据,截止至2010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是25707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达13420亿元,总支出10555亿元,当年结余2865元。从数据上看,虽有结余,但报告也指出,我国近半数省份的基本养老保险出现了收不抵支的情况,资金缺口高达679亿元。而除了一些省份的资金缺口外,养老保险基金还存在通胀缩水的问题。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表示:“截止到2010年12月底,地方管理的基金养老保险基金结存1.5万亿元,按照规定这笔钱目前只能存在银行或者购买国债,可是其中用于银行存款占90%,十年来年均投资收益率不到2%。”戴相龙对此表示:“如果将地方养老金收缴上来,将一部分用于股票投资,这样既能实现了保值增值,也会增加了资本市场对社保基金的鼓励。”其实,我国的社保基金所面临的投资运营风险依然较高。虽然从2001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我国社保基金的年均收益率达到了9.17%,但是在2004年及2008年这两年通货膨胀率明显高于基金投资收益率。因此,在现行投资管理模式下,全国社保基金要想实现保值增值,就急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基金管理机制。并且养老保险是一个管理部门,医疗、工商、生育保险是另一个管理部门,失业保险又是一个管理部门,这样分开各自独立经办业务在绝大多数的城市都是如此,既耗费时间、耗费力气又无法形成一定的资金规模。入市是一个大势所趋的问题,不容争辩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全世界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量是5.6万亿,可是在5.6万亿的基金总量当中,只有中国的这笔基金的投融资方式是存在了银行,全世界其他国家都不这样,这是唯一的制度。可是反过来说,在这种是制度下的收益率不到2%,在2010年我们的CPI是3.3%,这也就意味着它是严重处于贬值风险当中,所以应该对它进行多元化的、市场化的投资,尽量让它提高收益率,最起码就是要战胜高过CPI,这是最基本也是最低的要求。也就是说,要想满足这个要求,简单的存入银行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可能高过并战胜通胀的。

美国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是主要通过独立的美国联邦社会保障基金信托基金来运作。基金资产扣除用于支付受益人按规定标准领取的社会保障费用后,剩余的金额都要进行投资,当然的方式主要是购买政府债券,因为政府债券的风险较低,但是它的收益同样也较低,盈余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抑制,美国曾经形成了三个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建议把结余的40%的信托基金交给政府投资股票;二是增收1.6%的社会保障税,并将其纳入个人账户,由政府投资股市或者债市;三是从12.4%的社会保障税中扣下5%进入个人账户,由个人投资股市。日本的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基础养老金的资产评估办法以前是账面价格评估,后来改为市价评估,引进了受托人责任指南,促使养老资产营运机构转变为高效率的机构投资者。挪威的石油基金,挪威参政部建议将其改名为“社会保障基金”,挪威银行成立了专门的石油基金投资管理部,实行总裁负责制,下设股票、固定收益、投资支出等部门,并采用了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外部管理人,这样可以提高积极管理部分的总体收益水平。从各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基金改革方式和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基金现状来看,讲社会保障基金委托给基金管理公司管理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2.社保基金入市的风险控制和策略

现在很多国家已经采取了社保基金入市的措施,主要当然是为了实现保值增值,社会保障基金入市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鉴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特殊性,保障基金的安全是基本前提,因此控制社保基金的投资风险是重中之重。

2.1透彻分析市场,回避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对市场上的各种股票都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这种风险是不能通过多元化投资予以消除。造成系统性风险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周期,经济都会出现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危机阶段,股票市场肯定会出现下降,复苏阶段时,股票市场会随入市资金的增加而逐渐回稳,在繁荣阶段,股票市场会随着企业和市场销售增加出现上升趋势。二是经济政策,主要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市场管理政策等。例如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增加政府采购,增加货币投放,给一部分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创造条件,进而会使整个市场交易投资变得活跃,价格攀升,反之亦然。三是利率与汇率的变动。利率和汇率都会影响股票市场。.

2.2精选投资品种

按照投资组合理论,将不同品种的投资工具进行组合,可以降低投资风险。证券市场的投资品种主要包括股票(基金)和债券。债券的收益风险低于股票的风险,但是高于银行存款风险,由于银行存款和债券都属于固定收益投资工具,它们的收益率走势是密切相关的,从这两者中的不同比例组合不能回去更高的投资收益率,因此国债和银行的组合收益状况不能让人满意。与此同时,中国的股票市场发展体系还不够完善,不同股票之间的价格变动也有很大的相关性,所以只要大市出现波动,单个股票也会随着变动,所以各个股票之间的组合也不能很好的分散风险,特别是当今我国的股票市场发展不稳定,市场建设也不完善,所以对于股票市场的投资,比例一定要控制。首先应该选择流通盘子适中、业绩比较稳定、股价波动不大的蓝筹绩优股,如电力、能源、公路等作为投资的对象。同时为了有效地控制市场的系统风险,对于股票、国债、企业债、金融债、基金等投资品种的选择,主要针对于这些投资品种的特点,社保基金应该要而作好适当的搭配比例,这样才可以将投资风险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度之内。

2.3明确社保基金的投资规则,加强监督力度

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规则主要就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性,决定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成败,也是社会保障基金最重要的原则,流动性则是安全性对我保证,收益性则是社保基金投资的最终目的,其实要同时保证以上三个原则是很困难的,因为在市场上,收益性与安全性是相互矛盾的,高风险必然伴随高收益,而较高的安全性也就意味着低收益率,因此,在对社保基金进行投资时,要根据市场情况将收益率和安全性相结合。同时社保基金投资的市场环境也需要进一步建设,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投资者的知情权;还要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因为中介机构是联系着投资者和筹资者,在业务开展过程中是不是公平公正公开并且独立,对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起着直管重要的作用。最后要完善民事赔偿制度,杜绝证券诈欺等金融犯罪的发生,除了社保基金理事会、银监会等有关部门的外部监督外,被委托投资人,如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及基金投资公司等也要加强机构内部的管理,及时发现并且解决内部存在的不合理操作或者违法操作,由此来降低操作的投资风险。只有结合内部的横向监督和外部的纵向监督,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降低社保基金在委托投资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违规操作风险,更好的维护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年12月20日

[2]李慧《现代商业》2008年第05期

[3]王信.养老基金营运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2).

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范文第7篇

摘 要 社保基金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各项制度顺利运作的根本基础,其安全与运营管理效益是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经济环境复杂性的提高和社保基金规模的逐步扩大,如何在社保基金安全保值基础上实现最大的增值更成为我国社保管理机构担负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 社保基金 效益 安全

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运营离不开社保基金这一根本的物质基础,从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以来,政府十分重视社保基金的筹集与运营管理问题,社保基金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为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证。但随着社会形势新的变化的出现,我国社保基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等受到挑战,影响了社保制度体系的稳定。

一、保障社保基金安全、提高运转效益的紧迫性

当前内外部环境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因素,使社保基金的管理难度日益加大,如何有效管理、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成为需要考虑的紧迫问题。

首先,我国人口结构和收入层次的变化要求社保基金必须充分、有效的发挥其作用。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老有所养的问题成为社会普遍担忧的问题,而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基础的社保基金此时能否保障人民生活的能力更显得重要。而且随着各收入阶层收入差距的急剧扩大,我国社会产生了一些影响稳定与发展的矛盾与问题,而社保基金可以调节收入差异,维系社会关系,并且通过公平的分配给弱势群体来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因此,必须保证社保基金的充足性和安全效益。

其次,社保基金运作管理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也要求必须更为重视社保基金的安全效益。在社保基金安全基础上实现最大增值是充分利用社保基金的方式,而投资于资本市场则是实现价值增值的主要途径。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创新程度不断提高,投资方式日益多样化和新颖化,资本流动更加频繁,范围也逐步扩展到全球,社保基金投资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风险,因此对社保基金的安全增值的期望也提高。

第三,社保基金安全与利益屡受侵犯的事实造成的隐性流失迫切要求加强社保基金安全监管。我国近几年来出现多次挪用社保基金、违规投资等案件,社保基金被某些地方领导用来弥补财政困境或者被挪用挥霍,或违反投资范围进行高风险投资,严重损害了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为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敲响了警钟。

二、我国社保基金管理面临的效益与安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社保基金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保基金规模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资本运作效率也逐步提高,但我国复杂的社会国情决定了社保基金管理一开始就不可避免的存在问题。

1.社保基金依然充裕性不足

社保基金中财政拨入的部分占比较大,虽然从统计数字来看全国社保基金的规模已经接近一万亿元,但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资金缺乏的现状决定了财政拨入的款项不会无理性的增加,而其他筹资渠道资金也有限,特别是我国社会保障方面资金需求更大,人口基数的庞大、通货膨胀的持续使得在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当代要保持充足的社会保障资金储备依然责任重大。

2.社保基金整体运作效率不高

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的近11年来全国社保基金的年均收益为8.41%,高于同期年均通货膨胀率,但近三年来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额却逐年递减,这与基金规模的扩大是不相符的,且2011年的投资收益率远小于通货膨胀率,因此实际收益应该是负的,而社保基金各项目之间的收益也存在较大差别,有的收益率连续低于通胀率,所以整体投资效率并不乐观。另外,从社保基金的服务效率方面来看,其改进社会公平的作用体现的不够明显,在实际给付中不及时、不足额发放,甚至冒领骗领等,造成严重的公平效率损失。

3.社保基金管理存在安全患

从客观来讲,通货膨胀是社会经济广泛存在的因素,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其变化更明显,因此是关系社保基金保值的首当其冲的因素。而从主观来讲,由于我国社保制度与管理体系建立时间不长,基金管理人员和投资运作机构的能力限制等,社保基金的筹集运作过程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安全隐患,近年来各地出现的社保基金违规违纪案件就说明我国社保基金管理环境安全性有待改善。

(二)社保基金诸多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保基金的统筹管理水平较低

首先,社保基金筹集覆盖面较窄,且筹集方式单一。其一,社保基金除财政拨入外,征缴集中于大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参与度比较小,更不用说外资企业等其他性质的企业,即使是参与筹集的很多企业也利用各种手段和理由欠缴、拖缴社保基金,导致收缴率降低。其二,我国社保基金以个人账户统筹为主,这需要参加人员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一定程度上把那些无稳定收入工作的人群排除在外,特别是农村人口,虽然农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制度已经开始推行,但由于经验不足,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原因,使社保基金实际征缴的数额有限。其次,社保基金的申报缴纳过程不规范。当前社保基金登记、申报、征收、核定、支取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导致征管程序相互脱节,使得社保基金征缴基数无法取得准确的资料,征收过程中存在少缴、漏缴的情况,造成了社保基金的严重流失。

2.社保基金投资管理限制因素较多

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范文第8篇

一、我国社保基金管理现状

我国的社保基金从建立至今时间不算长,制度和体系都在逐步的完善中,近几年来,基金的规模不断扩大,资金积累数额巨大,截止2010年末,社保基金会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达到了8566.90亿元。具体来说,我国的社保基金管理在监管、投资、风险管理等方面逐步的推进。

监管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监督为主,财政监督和社会监督为辅的监管体系。法律制度上,目前的法律规定主要有由财政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规定》及其他一些规章文件,为社保基金你管理提出了指引。监管机构的设置上,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定期向社会公布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的情况,国务院财政部门、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审计机关对全国社保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实施监督。

投资方面,本着审慎投资、安全至上、控制风险、提高收益的方针,严格控制基金境内及境外投资的范围和投资于各种金融产品的比例,以社保基金直接运作与社保基金委托投资管理人运作相结合,促进投资方式多样化,通过战略和战术性资产配置对投资资产结构实行比例控制,并保持投资资产的独立性。

风险管理方面,一方面社保基金根据资金性质和各大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特性确立了中长期资产配置计划,设定了股票和债券等各类资产的投资比例区间,降低投资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还通过投资纪律性再平衡对股票投资实行比例管理,保持股票投资比例维持在资产配置目标区间之内,有效的降低了基金投资风险,提高了基金收益。

二、我国社保基金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社保基金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应看到我国的社保基金管理仍然基础薄弱,经验积累较少,近几年发生的多起社保基金违法违规案件就是证明。

(一)社保基金监管体系存在诸多不足

一是社保基金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的社会保障法律,只是制订了一些暂行规定和暂行办法及一些部门规章制度,法律效力比较低,管理权限范围窄,难以实现对社保基金征缴、投资、营运等全过程的监督,从而缺乏有力的法律制度的后盾支持。二是社保基金监督管理的结构不合理。从监管机构设置来看,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既是管理机构又承担着监督职能,存在着道德风险的隐忧。其他的监管部门主要是财政、审计等政府行政部门,行政监督的依赖性较大。而且容易造成监督多头、政出多门的问题。社会监督严重不足,第三方监督严重缺位,监督结构不合理。从监管的层次上来说,地方级的社保基金大多由各地方自行管理,政府监督存在时间和距离的障碍,常常出现地方违规违纪事件。三是监管的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虽然建立了专门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网站,并且能公开一些社保基金运作方面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及数据资料都是汇总的资料,公众很难获得更细致一些的信息。而且官网上也没有可以与公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栏目,公众的建议或质疑无从响应,影响公众对社保基金的支持。

(二)社保基金收支管理有待完善,保值增值压力较大

一是社保基金的管理主体存在分散性。当前社保基金的统筹管理层次较多,首先是国家与地方分级管理,其次是地方社保机构的再分级管理,导致管理主体的分散化,各方管理权限可能出现重叠或空缺,责权利划分不清,不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社保基金收支的总体情况,也增加了不必要的管理费用等开支。

二是征缴管理上,首先,欠缴社保基金的现象依然突出。管理部门往往关注于本期基金的征缴而忽视历年欠缴资金,对欠缴社保的企业缺少及时的监测机制,强制性征收措施效率低下。其次,我国大部分省市的社保基金由税务部门征收、财政专户管理、社保机构发放,部门之间由于会计核算的差别和缺乏必要的沟通,造成社保基金的隐性流失。

三是投资运作上,首先社保基金缺少丰富、灵活的投资渠道,投资收益率整体偏低。基于安全性的考虑,我国对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向有较为严格的限制,而且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时期,社保基金即使投资于资本市场,可选择的范围也比较狭窄,社保基金面临着增值的巨大压力。其次,缺乏社保基金投资效率的促进机制。监管部门的重点在于社保基金的安全保值,增值多少没有硬性的规定,也很难作出规定,同时社保基金收益的大小与基金管理部门的绩效相关性不大,特别是政府管理的基金,导致管理机构缺乏提高投资收益率的动力。

(三)社保基金风险管理体系不规范,风险得不到有效地防范

首先,缺少全面的风险意识。社保基金面临的风险来自于很多层面,而且多变。基金管理机构在对风险进行认定时,常会有片面的判断:一是在对社保基金投资计划进行评估时,没有考虑预期可能的通货膨胀的影响,导致社保基金出现意外的贬值。二是忽视时间价值风险因素,即使未来不会出现通胀或紧缩,货币的时间价值是进行投资决策必须考虑的因素,而现实中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在计算社保金投资收益率时,往往忽视时间价值因素而高估了报酬率。三是对社会保障支出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比如人口老龄化等产生的未来支出加大的风险,经济情况变化导致的费用增加等。四是对社保基金人为风险缺少有效的预测,包括委托风险、逆向选择、道德风险这些量化起来较难的因素。

其次,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不健全。多数社保基金的风险管理建立在财务风险和内部控制基础上,风险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并不适合社保基金的特点,因而指导作用较差,出现风险预测不全面、不准确的现象。有的基金管理机构将基金委托于基金管理公司之后便不管不问,以受托人的报告为准主观臆造基金风险,这样既不负责任,也不切实际。正是由于风险评估存在的缺陷,导致不能建立配套、及时的风险预警,风险因素出现时措手不及。

第三,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面对社保基金众多的不确定因素,要求完全的预测到将会面临的风险和可能的损失是不现实的,那么就需要后续的弥补措施做后盾。而现实中,我国社保基金管理机构对风险出现的反应很迟钝,觉察到风险了,但补偿措施却迟迟不出现,有时甚至损失都发生了。究其原因,在于管理部门并没有完善的补偿机制,无人负责,无专业人员采取措施来弥补漏洞而放任损失的发生。

三、加强社保基金运营管理的建议

(一)多管齐下,强化社保基金监督管理

首先,以完善法律制度为基础,加强社保基金的立法监督。根据社保制度发达的国家的经验,通过立法保障社保体系的良好运作效果是显著的。我国应该积极探索出台专门的独立的社保法律,提高社保制度的权威性和威慑力,促进社保法律体系的规范化,为社保基金监督管理提供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保障监督管理效果。

其次,调整社保基金监督管理结构,健全监督体系。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是从上而下的过程,是相互协调的过程,因此,一方面在机构的设置上,当前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领导是可取的,财政、审计部门的辅助是必要的,关键是保证这种监督的有效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完善,一是在三者之外另行建立一个独立的监管机构,来对社保理事会及财政审计监督进行再监督,这个机构的人员设置要拓宽来源,既要有行政力量,也要有社会力量,并且要保持科学合理的力量制衡,以充分发挥其再监督作用,有效防范监管部门之间合作舞弊的发生。二是强化辅助监管力度。完善社保基金托管机构的内部监督,因为大部分社保基金是由专业的管理公司管理的,做好内部监督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为行政监督提供一手资料信息,把问题遏制在初期。另外加强社会舆论和金融市场监督,构建多重防线,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另一方面,在统筹层次上,应提高中央级与地市级基金的协调水平,定期报告汇总社保基金监督情况;严格各级管理机构责任归属,严惩损害社保基金安全的行为,促进各级管理机构认真负责的从事监管工作。

第三,健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一是加强社保基金管理数据库建设,所有数据均实现数字化存储,完善行政部门内部及与基金托管机构之间的网络连接,因地制宜的引入创新的软件系统,提高数据信息系统的技术水平。二是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强化人员信息技能培训,硬件与软件结合促进监管有效性的提高。三是信息披露更加注重公开透明,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实时公开社保基金的运营管理数据,方便公众获取信息。重视网络信息服务,开设问答专栏,为民众解疑答惑,搞好公共关系管理。

(二)强化社保基金运作管理,提高增值能力

一是加强社保基金征缴管理。由于覆盖范围较广,各类基金征缴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不同的征缴方式和方法,严格审核收缴工作,防止隐瞒、漏报保险费的现象,结合行政、经济等手段确保基金及时征缴,减少保费滞留,重视欠缴保费的清理,必要时采取强制手段。

二要加强社保基金的管理。首先,做好社保基金预算管理工作,及时编制社保基金管理计划,为全面的掌握社保基金的收支结余状况和趋势预测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加大社保基金运行管理力度,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责任权限,实时监控社保基金运用,做好核算分析工作,定期考核基金运营管理成果。

三要做好社保基金增值投资管理。社保基金的增值管理是运营管理的最重要环节,我国资本市场目前发展还不完善,投资领域风险很多,因而社保基金增值压力巨大,应始终坚持安全第一、收益第二的原则,不断拓宽社保基金增值渠道。首先,继续保持稳健的投资大方向,保持在国债、银行存款投资方面的比例,满足日常支出的需要,并根据支出预测及时调整投资的种类和期限结构,控制好资产不匹配风险。其次,积极寻找多元的增值途径,分散投资风险。当前主要的投资工具仍是股票、债券,股票投资要注意投资目标的选择,笔者建议首先根据历年收益情况和市场整体状况来测算出一个合理的收益率,然后分析选择最能达到这个收益率的股票投资组合,也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实行指数化投资方式,保持收益率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一致。另外,货币市场基金等一些较新的投资工具也逐渐成为社保基金投资的对象。第三,扩展社保基金的投资区域,经济的全球化促进了资金在全球的流动,社保基金的投资也不能被束缚在国内这个狭小的范围,也要重视海外市场的延伸。通过委托世界知名的投资管理公司管理部分基金投资,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利率汇率差别来获取高收益。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借助于专业的基金管理投资机构的力量是我国社保基金增值的关键,他们既有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又拥有对资本市场运行敏锐的洞察力,因而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实现预期的增值目标。

(三)防范社保基金风险,保障基金安全

首先,提高风险预测和评估的全面性。准确的预测经济发展趋势,将货币价值因素充分的应用到风险检测中来。扩展风险分类范围,既要考虑法律风险、技术风险、资产风险等惯常的因素,也要考虑到那些并不直接的影响社保基金安全的因素,比如人口老龄化,努力寻求量化的指标与途径,使它们的影响可视化。其次,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建设。要建立系统的风险预警体系,包括风险的实时监控与信息收集、风险的发现与分析、风险信息的传递与处理等方面,建立起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合理风险监控指标的选择,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第三,强化风险补偿机制。风险补偿作为事后控制是风险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社保基金来说,风险的补偿要保持高度的灵敏性和及时性。这需要畅通的信息传达机制的支持,也需要前瞻性的风险补偿计划做后盾,更需要补偿资金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宏.对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探讨.经济师.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