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

1 抓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的重要性

1.1 是确保粮食安全的保障。

粮食安全问题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粮食安全都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生产的物质基础。对于粮食生产过程而言,无论是农作物的育苗时期、生长时期还是成熟时期都必须抓好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由于农作物病虫害具有感染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程度较深的特点,如果不采取专业化防治方法,将会给农作物的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导致粮食减产、甚至绝收问题的出现,危及粮食安全。

1.2 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前提。

优质的农作物产品能够有效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优质高产的农作物产品一方面来源于对种子的选择,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在于农作物的生长管理。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如果把握好各个环节就能有效的减少或避免病虫害的发生,众所周知,病虫害一旦产生就会直接作用与作物的植株,导致作物的减产甚至是绝收,因此,要确保农作物的增产增收就必须注重病虫害的专业防治工作。

1.3 能够有效的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对于优质合格的农产品而言必须保证不受任何外在或是潜在的病虫害影响。一方面,农作物的病虫害一旦出现,很多农民采取直接喷洒药物的方法,造成了农药残留,影响了农产品的安全。另一方面,病虫害的出现既使不会给农作物造成灭顶之灾也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产质量。因此,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应该重视病虫害的专业防治工作。

2 农作物病虫害产生的原因

2.1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面临着劳动力缺乏的现象。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在我国迅速崛起,农村有效的劳动力转向城市务工,农业生产面临着农村有效的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劳动力的素质普遍不高,留守的剩余劳动力多为“386199部队”,当农作物的病虫害来袭时,他们应对的能力有限。

2.2 农作物病虫害产生的又一原因在于技术的缺乏。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以分散经营方式为主,存在着种植面积小、种植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的现象,最关键的是他们缺乏病虫防治的知识,出现了“有病乱投医”的现象,不仅不能准确的保证药量,还存在盲目用药,不仅不能根治病虫害,还适得其反,加重了病虫害的程度。最关键的是不合理的用药方式造成了农药残留,严重的影响了农作物的安全生产。

2.3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还存在信息匮乏的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对农业信息的不关注,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仅管我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不断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有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缺乏信息的现象,使得农民不能及时的掌握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相关信息,有效地了解病虫害防治的方法。总之信息的缺失对农业生产而言将不利于防治病虫害的管理工作。3如何抓好农作物病虫害的专业防治工作

3.1 培育专业病虫害防治组织。

植保部门要高度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成立预防小组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农作物的生产,建立和健全农村服务机制,协同各界为专业防治病虫害服务。提高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与现代农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全面提高农村病虫害的防治水平。

3.2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对于农业行政部门来说要有效地协同民政部门、工商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一道积极的扶持农村基础建设,尤其是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管理工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地引导农民采用专业科学的技术进行防治。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支持,加大农业的资金投入,全面引导农业生产。

3.3 要强化农药管理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不法分子为了谋取经济利益而制造假农药,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药市场。不仅损害了正规农药生产企业的利益,还严重的影响到农业生产,农民由于缺乏识别的意识和能力而购买到劣质农药,给农民的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更为重要的是给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威胁。因此,要提高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就必须强化农药管理机制,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市场监管措施维护企业和农民的整体利益。

3.4 要全面提高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

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先进农业技术;应用

我国人口基数大,农业生产要满足需求,就必须要加快农业技术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解决农业生产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结合目前的农业生产状况,需要进一步研究先进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应用,这是提升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先进农业生产对于农业机械效能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是目前农业发展的重点。

1先进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我国幅员辽阔,耕地面积大,加上庞大的人口基数,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一直都比较大。要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生产更多的农业产品,必须要提升单位面积的生产产量。农技推广对于提升农业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农业机械化对于现代农业文明发展是内在的驱动力,对于农业全面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等都意义重大,是推动农业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这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体现。先进的农业技术应用更多的是体现在相关农业机械方面,农业技术发展促进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也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让更多的农民从高强度的土地作业中解放出来,单位土地需要的人力资源减少,农业生产可以真正实现大规模机械化操作,生产效率和产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剩余劳动力可以从事其他方面工作。

2农业机械中的先进农业技术应用

2.1节水灌溉技术

我国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短缺问题一直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此,在农业机械研究中,开始关注节水灌溉技术研发,致力于提升农业生产中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基于目前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以及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水资源节约灌溉是先进农业技术研究的重点领域。就农作物生产来看,相关生产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支持,而传统的农业灌溉模式无法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导致水资源严重浪费,这一点不符合现代农业生产要求。而目前研究的农业滴灌、喷灌技术,可对农业机械进行灌溉值的测定,在农作物种植中,真正监测农作物生产状态,在农作物需水的情况下,及时精准灌溉,避免水资源浪费。相关自动灌溉农业机械在灌溉值达到要求后,可以自动关闭,保证农作物生产中的水资源供应及时准确,有效的缓解了很多地区农业用水紧张的问题。以新疆自治区为例,“十三五”以来,地区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19万hm2,全部投入运行后可实现节水1.50亿m3。全区总取水量由2015年70.37亿m3下降到2017年66.06亿m3。在人口、灌溉面积、城镇面积、工业及生态用水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用水总量持续减少,用水效率不断提升。节水的同时,通过水肥药一体化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化肥、农药施用量逐年减少,利用率接近40%。农田排水中农药化肥残留大大减少,有力改善了湖泊湿地及黄河水质,黄河干流宁夏段6个国控断面均达到III类水质,提前3年达到河长制方案目标;5%的排水沟水质有所好转。在水资源开发中,要构建节水灌溉技术体系,这是节水灌溉的技术要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原理是在天然状态下水资源利用的良性干扰,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水资源支持。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技术措施,实现对于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土壤水的高效利用。在具体农业灌溉机械应用中,针对相关建筑进行配套改造,防止跑水和漏水问题出现,所以需要在输配水系统建设中,避免农田排水渠道影响,保证输水效率。此外,节水灌溉技术分为喷灌技术和微灌技术,基于技术应用,可实现对灌溉的全过程管理,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统一规划和调配,能够真正结合农作物生长情况,制定科学的灌溉计划,确保节水效率。

2.2无人机喷药技术

农用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应用包含病虫害监测以及喷药两方面。其中,无人机喷药以安全高效,不受地形限制等应用优势,在农业喷药中深受欢迎。无人机喷药效率是达传统人工喷药的30倍,可以实现低量超低量喷洒效果,相关无人机操控人员可以远程操控设备,无需亲临现场,这样也可以避免喷洒农药时吸入部分药物,降低中毒风险,安全性比较高。且无人机喷药时机翼产生的向下气流对于强化对作物的穿透性也有一定作用。此外,还可以在无人机中安装监控设备,实现喷药的全过程监测。相对于传统的喷药模式,无人机喷药安全高效、喷洒均匀有效,具有很好的雾化效果。无人机喷药的覆盖性比较强,操作便利,防治效果更理想。且无人机喷药效率高,可以节约人力成本,节省水源和农药,这种农业机械可以在各类农作物种植中使用,所以是一类全能型农业设备,是目前大规模农业生产中必备的机械化生产工具。无人机喷洒农药不仅工作效率高、人工成本低,而且喷洒均匀。无人机通过无线操控执行洒药任务,可携带10~12kg农药,低空快速飞行,喷洒农药宽度约3m。无人机产生的下压气流可将农药高度雾化,均匀喷洒在每一片叶面上,利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具有安全、精准、高效的特点,操作简易,效果明显,成本低廉。

2.3农业管理技术

现阶段,要加快推进农作物栽培管理的自动化,针对农作物生产的施肥、田间管理、养分测试等工作全面实现自动化,掌握有效的施肥时间,施肥量,配备自动灌溉设备,让具体的施肥时间、施肥量、施肥方法指导施肥工作开展,借助自动化遥控技术实现自动施肥管理。实现农作物病虫害自动化控制。通过在农作物田间设置相关的监测信息系统,对于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施监测,为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采用自控机以及生物防治方法实现对于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2.4农产品加工技术

农业生产后,通过产业化经营,可以提升农业产值,所以越来越多的规模农业开始走向产业化经营模式,这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传统农业生产的产品无法直接供应给消费者,还需要通过一些中间的加工程序来实现,这样农民的收入提升缓慢,而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定价也更高,中间商赚取的差价比较多。而借助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应用,可以通过机械化操作来完成农产品的加工和包装。例如,对农业生产的油菜籽进行机械化加工,可以直接完成炒菜籽、压榨等一系列的加工过程,这样可以实现高纯度加工目标。先进农业技术在农业产品加工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农产品加工的全自动化操作,大大提升农产品加工效率,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模式之一。

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大多数的农民是很少有机会直接接触先进的农业机械,他们大多数需要依靠传播者的介绍才能够直接接触到农机,由于农民大多世代按照原来的生产方式农耕,对于农机工作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2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性

2.1农机推广工作有助于减轻农民劳动负担,提高收入

农机推广工作帮助农民了解并购买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教授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保养常识。农机推广工作者担任着传播的重要任务,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说,农机推广工作是造福于老百姓的利器。

2.2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土地出产率

农机技术的推广能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机是农业现代化的载体,农机的使用是机械与生物的完美集合,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作物抗风险的能力,不断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2.3农机推广技术有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在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数都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减少,劳动力缺失。年龄大的劳动力,体质虚弱,无法完成体力消耗较大作业任务。他们大量使用化肥等化学农药,使得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等不断恶化。长此以往,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农机技术推广的优化

3.1普及农机知识,加强农机的学习和培训

我国农机推广工作者身负传播农机使用的重要任务,农机推广工作者要加强新的农机的宣传工作,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农机给农作业带来的巨大变化与效益,提高农民对农机推广的重视程度,才能保证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在给农民普及农机知识的过程中,定时利用闲暇时间培训农民接受使用农机,让农机切切实实地给农民带来利益和方便。

3.2提高机械设备水平

目前,我国的机械设备相较于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机械设备水平还有待于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程还有很长的路,我们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农作物结构研发出最适合本地农作物以及地势结构的农机设备,尽快淘汰老旧的农机,加快研发新农机的步伐。

3.3提高农机推广工作者的素质

在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身为农机推广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发现、研发新的合适的农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时刻关注国内外农机化的动态,不断充电,在推广过程中还要培养自身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农机推广工作者。

4结束语

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药污染

农业发展涉及到国计民生,关乎我国农业的发展前景。在以往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农民过度依赖农药,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环境污染,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这充分说明了农药污染治理的重要性。面对错综复杂的农药污染问题,治理部门首先要弄清农药的污染原因、污染路径,然后从污染的本质出发,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开发出低污染的农药品种。

1农药污染的危害分析

1.1对水源的污染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农药的使用必不可少,如除草剂、杀虫剂等,这些农药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水源污染。农药中含有很多有机汞、有机氯等化合物,构成形式复杂,难以被自然分解,会经过土壤渗透到地下水中,或者是经过雨水冲刷进入到湖泊、河流中,对水源产生污染。美国环保局曾经在当地开展过井水抽样调查,从1000多口井中采集水体样本,共测出127种农药残留,这些水体污染加重了用水困难,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患病率。泰安地区夏季降水量较大,农药会随雨水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在所难免。农药制剂的主要类型及成分见表1。产物,空气、水源、土壤中的农药都会影响人类健康,对人类的身体危害是持续性的。

1.2对空气的危害

农药的使用大多采取喷洒的方式,这个过程会使大量农药漂浮在空气中,伴随气流进入大气层而影响生态环境。山东省泰安地区地形复杂,包含了山地、丘陵、平原、洼地、湖泊,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温同步,雨热同季,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农药会经过蒸发进入空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大。空气污染不但会影响生态环境,还会对自然界的生物造成不良影响,人们需要高度重视。

2治理农药污染问题的价值

2.1有利于食品质量安全

农药污染问题由来已久,大量的农药使用会给自然环境带来严重危害,影响食品安全,不利于人体健康。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很多农药的使用量超出标准范围,农产品表面的残留农药过多,化学药剂会在瓜果蔬菜的表面积聚,然后进入人体,提高了人们的患癌率。除了农作物以外,农药对水体的污染还会直接影响鱼、虾等水产品,这些水产品最终会成为人们的“盘中餐”,危害人体健康。有些农产品被用来养殖家禽家畜,其化学农药也会转移,使肉类、蛋类食品受到污染。近些年来,很多农产品生产者无节制地使用化学肥料、杀虫剂、催熟剂等,使农产品外表光鲜、色泽艳丽,这些食品对人体的危害也是最为严重的。当前农药污染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农药污染治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绿色农产品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健康无污染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这些农作物的表面没有农药残留,有助于食品安全。

2.2有助于发展生态农业

通过农药污染治理,新型的生态农业得到快速发展,这种农业生产模式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种植流程更加科学有效,能够对农作物生产进行全方位管理,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实现对传统农业种植技术的突破。农药污染治理对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已经初步构建了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在生态农业试点区域形成了高效、集约的生产模式,推动了绿色农业生产。生态农业非常重视现代科技的应用,能够集合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发展优势,将“生态”“绿色”践行到底。生态农业可以运用现代技术减少病虫害,替代大量的化肥和农药,降低农药污染。

3农药使用污染问题的原因

3.1缺乏环保意识

农业生产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个体农户缺乏环保意识,农业技术水平较低,依然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不了解农药对自然环境、人体健康、空气质量的影响。另外,很多农民在使用农药中没有佩戴手套、口罩、防护衣等用品,容易吸食化学药剂,出现过敏、呼吸道感染、慢性中毒等问题。有些农民对农作物的安全不够重视,忽略了农产品对人体的影响,对自身的保护意识也比较差,将目光放在经济效益上,这也是造成农药污染的重要原因。当前很多农业工作人员不了解用药操作流程,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方法不够科学,比如在下雨之前喷洒农药,没有提前观看天气预报,导致农药流失,造成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并且还需要重复施药,这些都与农民的环保意识薄弱有关。

3.2农药使用量大

当前我国农村存在青壮劳动力流失的问题,农业生产活动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程度过高,出现了很多过量使用的现象。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但会增加农药污染,降低农产品的安全系数,还会使病虫害本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不利于病虫害防治,降低农作物产量,危害整个农业生态。病虫害防治是一个复杂化、系统化的工程,农作物种植需要融入环保理念,应科学种植、科学管理,但是很多农民由于缺乏种植技术,遇到病虫害就立即喷药,导致农药使用过于频繁,农作物生长发育受到严重阻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4月山东省化学农药原药产量达2.89万t,同比增长57.07%,同年5月份产量为2.24万t,同比增长27.27%,6月份产量为1.85万t,同比增长17.83%。在山东省泰安地区,农药和化肥是非常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销量巨大,存在农药超标使用、化肥过量使用的问题,这些会进一步加剧农药污染,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3用药缺乏常识

农民是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主体,针对当前农药污染过于严重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与农民的用药常识有关,如果农民缺乏对农药种类、使用方法的了解,就会滥用化肥和农药,无法真正提高作物产量,耗费大量生产资料,污染自然环境。当前很多农民在使用农药中分不清目标作物的种类,比如除草剂的使用,就要弄清杂草的种类,按照目标作物挑选药剂,做到标本兼治。如果用错药剂,不仅无法起到清除杂草的作用,还会伤害农作物幼苗,降低农作物产量[1]。另外,农药的使用还需要掌握科学的配比,把握好农药的喷洒浓度,将不同种类、性状的农药与一定比例的水进行调和,这样才能发挥农药的作用,防止农药白白浪费。当前市场上以杀虫剂为配方的农药市场占有率达到80%、杀菌类的化学品达10%、除草药剂为5%,其中将近一半的杀虫剂采用有毒磷药,具有较高的毒性,如果这类杀虫剂使用超标,没有经过科学配比,就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2]。很多从事农业活动的劳动力文化水平不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农业知识,在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方面缺乏经验,存在农药胡乱配比、使用过量、溶液浓度过高等问题,不但无法发挥农药的价值,还会产生农药浪费和面源污染。

4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农药使用污染的治理措施

4.1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有关部门需要做好农业环保工作,全方位加强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种植水平,提高农民在化肥和农药使用方面的专业性。首先,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引导,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宣传工作,让农民了解科学的药品使用流程,确保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让农药的使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其次,完善农药用量规范标准,从农产品安全的角度出发,通过制度标准使农民控制好农药用量,杜绝农药滥用问题。最后,相关部门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进行农药污染宣传,让农民认识到化肥和农药对自然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在农药喷洒过程中做好防护措施[3]。

4.2创新病虫害防治思路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不能过度依赖农药,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的方法,制衡整个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作物自身的抗病能力。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技术人员要从选种、催芽、育苗、除草等方面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培育优良品种,在农作物种植区域培育天敌作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风险。“生物育种”能够解决病虫害防治问题。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产业总产值达1.82万亿元,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在生物科技方面的实力。另外,对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不同的作物品种、病虫害类型进行细致分析,选择个性化的治理手段,全方位加强农作物的养护,优化农作物的成长环境,最大程度地控制病虫害。针对区域内常见的病虫害,农业种植专家需要对试验田进行试验,测试温度、湿度变化,全方位整合试验数据,通过覆膜等方法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抗病能力。

4.3研发新型农药品种

农药污染的根本在于农药本身。当前很多杀虫剂和除草剂的毒性过大,并且其中的有机物无法经过自然分解,这是农药污染的重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技术人员需要开发新型的农药品种。一方面要提高农药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还要增强农药的有效性,开发低毒性、易降解的农药,从根本上弱化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近些年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得到快速发展,相关部门已经研制出环状类药物,这种新型的药剂针对性更强,具有低残留、高效率的特点,能够防止农药滥用。除了优化农药品种之外,相关技术人员还需要对农药使用机械进行改良,提高农药使用的机械化程度,全面控制农药的喷洒速度和喷洒量,降低农药污染[4]。

5结束语

病虫害问题是我国农业活动中的重要问题,为解决农作物病虫害、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农药成为农业生产的得力助手。然而,过量使用农药可严重污染水源、人体、大气环境。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降低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程度,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汇,刘永坤,李光伟.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农药使用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6):135-136.

[2]刘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农药使用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J].种子科技,2021,39(2):75-76.

[3]渠云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农药使用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J].现代园艺,2020,43(20):39-41.

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化肥;过量施用;承载力;江苏太仓

中图分类号 S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226-01

作为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保证,化肥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但施肥过量或不当所引起的流失会产生严重的面源污染[1-4]。朱兆良通过对华北地区小麦施氮量的研究表明,在合理用量下,氮肥的损失量约25 kg/hm2进入环境,而按照农民的施肥量,氮肥的损失量为71 kg/hm2,致使农田环境压力增大了2.8倍[5]。因此,合理施肥,有效发挥化肥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是当前提倡发展生态型农业的迫切需要。该文以太仓市为例,对该市农田化肥施用强度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化肥过量施用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 农田化肥施用现状

据统计,2010年太仓市农用化肥施用总量(折纯量,下同)达1.14万t,占江苏省农用化肥施用量的0.33%。太仓市农用化肥施用强度为295 kg/hm2,是江苏省农用化肥施用总强度的0.47。其中,氮肥的施用总量为0.777万t,施用强度为140 kg/hm2;磷肥的施用总量为0.13万t,施用强度为22.8 kg/hm2;钾肥的施用总量为0.145万t,施用强度为27.6 kg/hm2。

2 化肥过量施用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对土壤造成污染

磷矿粉和过磷酸钙是目前太仓市农田施用的主要磷肥种类,其含有大量镉、砷、铅等重金属及有毒物质,镉、铬、钴、镍、锌的含量分别为0.98、23.00、7.70、25.80、318.00 mg/kg[6]。

这些重金属移动性小,淋失少,不易被微生物分解,在进入土壤后会不断累积并被作物吸收,在农作物中大量残留,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和危害。有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对土壤镉的贡献中,磷肥占54%~58%,大气降尘占39%~41%,灌溉水(污泥)占2%~5%。其中磷肥贡献最大[6]。

对于氮肥来说,氮肥的施用量已远远超过粮食作物的需求量,肥效迅速下降。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全国已有17个省氮肥平均施用量超过国际公认的上限225 kg/hm2。施入土壤的化肥只有1/3被农作物吸收,其余残留化肥已成为巨大的污染暗流[7]。

2.2 对农作物产品质量的负面影响

化肥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但如果偏施某种化肥,会导致作物体内营养物质转化合成受阻,农产品品质降低,如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超标可能是因为过量施用氮肥所致。有研究显示,人体摄入的硝酸盐有81.2%来源于蔬菜。亚硝酸盐的生物毒性比硝酸盐大5~10倍,亚硝酸盐与胺类结合形成的亚硝基化合物则是强致癌物质。当摄入0.3~0.5 g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3 g可死亡,一般食品及饮用水中硝酸盐含量不得超过700 mg/kg(世界卫生组织规定)[8]。

2.3 对水体造成污染

过量施用的氮磷肥,一方面会经降水、灌水的淋洗,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沟渠中,污染河流,致使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另一方面,可通过土壤毛细管渗漏等方式进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源污染[9]。关于化肥过量施用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报道,这里不再赘述。

3 对策

3.1 发展生态农业,平衡施肥,合理施肥

根据欧盟规定,发展生态农业首先应实施磷酸盐弱化行动计划,改造因化肥施用造成的硝化土壤,如为了防止农业污染通过径流向外扩散,可建立非作物种植缓冲带,以弱化与稀释区域内的农业污染。我国的生态农业可以从建立绿色农业示范区开始,在示范区内推广施用有机肥,实行作物轮作,种植绿肥,实现农业内部的自我循环[6]。

3.2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根据目前太仓市土壤的养分状况,要改过去传统的作物施肥方式为优化配方施肥,做到科学合理施用肥料,以达到农作物需肥和供肥的平衡。2006年,农业部在全国600个县实施了测士配方施肥补贴项目,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的培训和指导。先后检测土样58.5万个,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 733.3万hm2,从源头减少不合理施用化肥50万t(折纯量)[7-8]。

3.3 以市场需求引导企业生产,优化化肥供应结构

根据我国土壤营养结构对化肥种类的要求,应引导化肥生产企业调整化肥产品结构,加大复混肥的市场供给与占有量,通过产品供应结构的改变引导化肥施用结构变迁[9]。

同时,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培育发展多种形式的龙头企业,实行统一的生产标准,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提高产品的档次和规模,建设一批规模化的优质蔬菜生产基地。

3.4 加强法规管理

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对土壤资源有限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引导、调控,促进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0]。

4 参考文献

[1] 徐星凯,周礼恺.施肥与环境[J].资源生态环境网络研究动态,1998,9(2):5-9.

[2] 林葆.化肥与无公害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 曾希柏,胡学玉,胡清秀.我国肥料的施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导报,2002(8):36-39.

[4] 李洁.长三角地区农田化肥投入快速增长的经济学诱因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8,24(2):52-56.

[5] 叶优良,韩燕来,谭金芳,等.中国小麦生产与化肥施用状况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7,27(1):127-133.

[6] 龙瀚.湖南地质所专家:磷肥是致大米镉超标重要原因[EB/OL].(2013-05-24)[2013-07-18].http:///mainland/detail_ 2013_05/24/25654838_0.shtml.

[7] 氮肥[EB/OL].[2013-07-18].http:///wiki/%E6%B0%AE% E8%82%A5.

[8] 刘雪,傅泽田.我国农业生产的污染外部性及对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42-45.

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关键词]植物保护新技术;生态农业;应用

生态农业是一种根据生态学及经济学原理,在不损坏环境因素以及不影响生态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农业模式,是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对传统农业的升级改造,是现代农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结构中,其地位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要使生态农业有更好的发展,就要良好地利用植物保护新技术了,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以促使生态农业实现稳定良好发展,提高农业经济的综合效益。

1植物保护新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一是应用植物保护新技术可对传统植保管理模式进行了革新和完善。举例来说,在玉米、水稻之类的农作物实际栽培耕作过程中,可以合理利用旱地免耕栽培技术、水田连作免耕栽培技术或水旱轮作免耕栽培技术,更合理地节约参与生产的人力、物力,有效降低甚至防止太阳日晒,此外,还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用水,对温度、湿度以及pH等相关指标进行优化,从而保证了相应环境生态化,更能满足植物生长对于环境条件的要求。二是应用植物保护新技术可使病虫害侵害减少。加强植保新技术的使用,可大幅度降低病虫害发生率,确保农作物在适宜条件下健康、良好生长,使农作物产量得以提升,使生产损失降低。三是应用植物保护新技术可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对植物保护新技术进行利用,可以对化肥、水分等一系列生产要素进行控制,可以较好的节约农业生产中成本的投入,更大程度上推动农业经济效益,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2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化农业中的应用

2.1防虫网阻隔技术

在当前生态农业生产及发展过程中,防虫网阻隔技术目前属于较为常见的物理性质防虫技术体系,能够卓有成效地降低病虫的繁殖率。这种方法属于物理性杀虫方法,与化学方法相比,同样有着理想的成效。实际生产过程中防虫网的有效合理利用,可在物理层面上防止害虫出现在种植区域,从而产生较好的防治效果,不但能大幅度减少害虫的总量,而且还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农作物来自害虫的破坏,与此同时,还能使小环境的温度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发生炭疽病及软腐病的可能性,既能保证农作物的质量,又能一定程度提升产量,符合生态农业及绿色农业的新趋势。根据目前实际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来看,最佳选择是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PE)的22目防虫网,如果是防烟粉虱或其他身材比较小的害虫,最好还是选择30目及以上防虫网,这样便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防虫害效果。

2.2光诱技术

当我们谈到光诱技术的应用时,一般说的就是频振式杀虫灯应用。这种设备可以把光学原理与声波、气味同时结合起来,引诱害虫,使其聚集到一起,再集中地进行消灭。这种技术有一点好就是杀虫范围广、数量多,多种不同类型害虫均能被诱杀,效力广,非但不会给农作物带来实质性伤害,还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农作物的农药残留问题,没有了农药残留,还可以保护环境,积极响应农作物绿色、无公害的号召。在近几年具体农业生产的实践当中,光诱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仅仅能使目前种植中的害虫数目明显减少,并且还可以让下一种植时期害虫数目明显降低。综上所述,频振式杀虫灯的科学合理有效安放,可对目前已知绝大多数种类的害虫进行有效防治,节约了防治成本。更值得一提的是:此类杀虫灯的操作方式简单便捷,操作逻辑设计科学合理,价格亲民,有较强的可调性,使植物生长无任何有害化学元素引入,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新生态农业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及深远的意义。

2.3技术

在技术应用方面,是基于害虫普遍具有趋黄性的这一个特征,利用黄板对害虫进行集中诱杀。在蔬菜等植物的种植及生产中,我们发现黄曲条跳甲是危害大、还难以防治的害虫。针对于这种害虫进行的传统防治中,惯例是使用药性较强、药效副作用更猛的农药,会严重污染土壤,破坏周围的生态,最终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通过对黄板的合理科学利用,可有效针对趋色类害虫诱杀,尤其是对于其中的趋黄害虫。这种杀虫方式的科学使用,可让高毒性农业用药使用所产生的不可避免的毒副作用有效减少,能对人们身体健康进行较好保护,成本相对来说低、可控性也很强,还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对土壤及其周围生态环境所产生影响以及污染,得到的效果也比较理想。

2.4性诱技术

在性诱技术应用方面,它的关键就是如何更合理科学有效地使用性诱剂,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害虫的,从而使我们防治的目的得以实现,在杀虫及害虫防治方面,这种性诱剂具有比较理想的实际应用效果。举例如下,在针对斜纹夜蛾的防治中,通过1个性诱剂芯的使用可将380头左右的成虫杀灭。再比如在甘蓝、甘蔗的生长过程中,针对小菜蛾这种害虫的防治中,通过1个性诱剂芯的使用可诱杀成虫约850多头,防治效果非常理想。另外,玉米粘虫性诱剂、小食蝇性诱剂也具有比较理想的诱杀效果。

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关键词:土地肥料;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15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133017

俗语讲“万物土中生,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由此可知,土壤和肥料对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而土壤肥料作为粮食生产与安全保障的基础,其合理的运用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以,对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的了解与解决,是现今农业机构关注的重点。

1土壤肥料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其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现代化发展下的必然趋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壤具有的转化养分、水源驻留、承载植物稳定生长等作用是农作物成长的重要保障。因此,对土壤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可有效的保障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肥沃的土壤是提高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有效保证。

肥料是土壤养分的基础,肥料资源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提供者。因此,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肥料资源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也能够有效改善农作物的品质。

2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土壤肥料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的同时,人们过多的追求生产量,大量使用化肥,有机肥使用较少,从而导致土壤硬化、土壤肥力下降;根据国土资源部对土地变更的调查显示:到2006年10月31日,中国的耕地面积为1.22亿m2,接近中国耕地面积1.2亿m2的警戒线,土地承载力已超过极限。同时,工业污染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壤严重沙化、耕用土地减少。甚至是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这些问题的产生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解决土壤问题的对策

3.1建立健全的土地保护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健全的土地资源保护法律法规,这就限制了耕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土地保护工作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有效实施。因此,为了土地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建立健全的土地保护制度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采取措施。

3.2增加有机肥的利用,均衡土壤肥力

耕地保育工作是保证土壤可循环利用的重要保证体系,它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土壤肥力,均衡植物养分供给。因此,有针对性的增施有机肥,提高有机肥的利用率,是保障农作物生长的主要措施。例如,在低肥力的土壤中,以有机肥为主要肥料进行施肥,而对于土壤肥力高的土壤资源,可以采用有机与无机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科学施肥。从而均衡土地肥力,保障土地资源的可循环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3研究新型化肥,加快施肥技术改革

新型化肥的研制主旨在于打破常规化肥利用率低,以及常规化肥对土壤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污染。因此,加快新型化肥的研制是现今化肥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例如,利用微生物技术研制的微生物肥料。目前,主要流行的微生物肥料有磷肥、氮肥、钾肥、有机复合肥等,在农业生产中根据土地的不同需求,施用不同的肥料,可在根本上解决肥料利用率低以及肥料使用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为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化的变革,采用3S(GIS、GPS、RS)的科学技术进行农业施肥作业,可有效的提高土壤肥力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例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按照每一块田作物对土壤肥力的需求,进行精准施肥,既可以改善土壤资源,又能提高肥料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的浪费,因此,研究新型化肥,加快施肥技术改革是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

3.4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合理利用

自古以来,农家肥的应用对农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为农家肥主要材料的粪便和农作物秸秆成为了农业废弃物。因此,利用科学技术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合理利用,将农业废弃物变成有机肥料,从而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进而提高土壤资源的肥力,是解决现今我国土壤和肥料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实现土壤肥料的合理利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作物生长的安全性,也潜在的解决了因烧荒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保护了自然环境,也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帮助。

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73

1 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现状

1.1 重化学农药的使用,轻农业综合防治

据了解,在我国农业中,化学农药的使用率超高,每年有25万t左右。局部地区农业化学农药泛滥,严重破坏农业生态平衡,生物的种类不断减少,病虫害的抗药能力增强,加强病虫害防治的难度。

1.2 防治技术不到位

我国农业前期虽然已建立了保护体系,由于缺乏后期的经费维护,许多技术在农村的继续推广及普及工作难以顺利开展,这导致农民在病虫害识别、防治技术方面的知识匮乏,比较依赖化学农药,把其作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手段。

在农业种植中,要推广多样化种植理念,于其中不断进行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生态体系模拟,这对于病虫害防治、生态平衡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在1种作物种植的条件下,其资源和生态条件都差不多,为病虫的滋生提供了好条件。而对于益虫而言,可提供的食物减少了,可用的栖息空间变得有限,不利其生长及繁殖。所以,多样化农业种植可以有效的实现病虫害防治效果,保持良好的农业生态平衡状态。

时间重要性和空间多样性是多样性种植的2大特性。时间重要性侧重对农业种植、收获时间的把握。空间的多样性侧重农业种植品种、地理空间、土壤的多样性。生态的多样性,为益虫的生长和繁殖提供良好的环境,益虫增加了,相反地,病虫害就会减少。

1.3 强化生产管理,降低病虫害发证率

在农业生产选种时,要优选抗病强的品种,尽量不选转基因品种。播种前,种子一定保证晾晒充足合理,用温水泡过后,及时处理那些带有虫病的种子。播种要遵循灵活性原则,对于病虫害的高发阶段要避开,尽可能选不适合病虫生长的时间播种,并及时做好虫害药物的撒播,减少病虫的发病率。在树苗种植时,要在树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及时修剪枝杈、定花定果等,从而减少虫害的栖息空间。同时,也要做田园的卫生,保持良好的种植环境。

1.4 对有机农业进行综合的治理

加强病虫的综合防治工作,特别是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方面,有利于实现农业种植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社会的良好运转。可以通过计算机,算出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对病虫害的最大控制限度,进而作出相应的防治病虫害的预警措施。一旦病虫害出现超过预警值范围现象,及时采取超越的防治措施;如果病虫害的值较少,则尽量通过生态的自我调节防治即可,减少不必要的花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要遵循“生物和物理结合”的原则,生物、物理法优先考虑,尽可能在少使用化学农药的基础上,实现有效虫害防治和自然环境保护的双赢的效果,保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要加大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技术研究投入,特别是在种植品种、土壤的选择、种植方法的使用方面,减少由于化学农药的过度依赖,对于土地环境造成污染。

1.5 加强农业种植人员的技术指导

农业科技人员要遵循深入群众、深入田间、深入研究的“3深入”的工作原则。对于农业科技人员,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深入广大农村群众基层,展开定期的农业问卷调查,针对存在的农业病虫害问题,结合自身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讨相应的对策,汇编成册,分发给相关的农业种植人员,加强对于农业种植人员病虫害防治的指导工作。农业科技人员应该针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问题,对种植人员进行多层次的培训,根据农业病虫害体现出的特点,实施具体的技术指导,以促进农业种植人员真正掌握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以及最为先进的农业技术。

1.7 采用生物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

一般情况,农作物一旦出现病虫害的危害,农民基本都是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害虫多是在出现病虫害的农作物上,撒播大量的农药进行虫害的消杀,长期以往会爆发出很多的问题,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作物种植的最终目的是供人们食用,由于化学农药中含有大量不利人体健康发展的物质,其在农作物的防治过程中必然会存有一定的残留,人类食用了具有化学残留的农产品,将会影响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

在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中,长期采用化学农药,农药除了会对害虫产生杀害作用,还会通过土壤,流到河流中,对于土壤、河水等环境都存在一定的污染,并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导致生态的失衡,不利农业可持续发展。而通过生物物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法,能够将化学方法带来的危害降到最小。比如,在有机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利用家禽类食虫的特点,将鸡鸭等禽类在种植地进行定期散放,将极大减少田间的病虫害的数量;灯光能够吸引昆虫,可以通过定点放光,并在灯光的周边布置纱网措施,形成昆虫飞行的障碍,既能防治昆虫进入作物区造成作物灾害,又将极大促进虫害的消杀工作。

2 小 结

农业是我国的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于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息息相关。在农业生产中,应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研究力度,不断地探寻和创新病虫害的最新方式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技术的推广及普及工作,在质量和产量上实现农业产品的创举,进而朝着我国农业强国的伟大目标前进,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文雄,陈婷,周明明.农业生态学的新视野[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