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检验的职业生涯规划

医学检验的职业生涯规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医学检验的职业生涯规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学检验的职业生涯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实践活动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行之有效的安排。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指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深入实际、深入社会、依靠社会力量完成的一种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它是以社会为课堂、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社会系统工程。

实践活动可以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手段,可以作为其检验手段。结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再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检验完善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个人职业的长远发展。由此可见,高校欲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的开展是重要举措,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一、大学生实践活动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一)促进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

根据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理论,大学生正处于职业探索阶段,在这个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形成全面的自我认知,明确自身特点,不断成长为将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而对自身的正确评估就需要在形式内容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完成。通过参与实践,对自身的个性、兴趣和能力等进行全面体验和分析,对于“我的个性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我喜欢什么类型的活动”、“我的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需要如何提高”这些自我探索的问题找到明确答案。在实践中了解自身的优劣势,对于未来发展必不可少。

(二)促进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职业。

大学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阶段,要成功地成为“社会人”需要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实践了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国家就业政策和导向,把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了解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环境,分析职业分布和需求情况,预测未来职业发展趋势,亲身经历并搜集信息,为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依据。

(三)帮助大学生确立职业目标,储备职业技能。

在实践中自我认知和职业初探的同时,找到“理想职业”和“现实职业”的差别,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性实践开阔视野,积累经验,不断调整并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以职业目标为中心结合自我认知结果有针对性地深化和拓展实践内容和形式,储备职业技能,实现职业理想。

二、大学生实践活动促进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举措

大学生实践活动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如何根据职业生涯规划不同阶段的要求合理安排大学生实践活动,有效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是亟须研究的重要方面。

刚入校的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探索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初步了解专业背景、就业形势,形成自我认知,包括自身的个性、特长、兴趣、理想等,只有在充分认识自我后,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因此,这个阶段的实践活动主要是专业认知实践活动和形式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专业认知方面,可以以专业对口单位参观等形式,让学生对将来的工作环境和内容有初步了解,对所学专业如何用有初步的概念。在自我认知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团组织构建学生组织、社团、团支部等多样化平台,支持学生开展校园文化、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组织、参与等形式在集体中扮演不同角色,对自己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和定位,发现自己的优劣势,找到完善自我的方向。

大二阶段是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在分析自身优劣势的基础上,制订能力提升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养。同时,逐步树立择业观念,了解自己的“职业锚”,初步确立长期职业目标。因此,这个阶段的实践活动在丰富的校园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要加大社会实践活动的比重。利用学生假期组织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政策宣讲与理论研究,社会考察与热点调研,科普宣传与科技活动,社区服务和志愿活动,科技创新与学术研究,等等。重视社会资源参与,积极寻求政府、企业和社区街道等支持,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平台。配备专业教师作为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全程跟踪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并做好实践成效反馈和学生成长建议工作。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多投入多观察多思考,大量获取信息,分析自己的外界环境资源,为明确职业目标做好准备。

大三阶段进入求职准备期,要引导学生综合分析自身职业技能,帮助学生掌握步入社会和适应职业的各种能力,积累择业优势,培养求职技能。要为学生争取更多机会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体验和见习活动。从应聘、录取、培训到实习、总结、反馈,让学生全程参与体验,主动了解职业需求,亲身体验工作内容,总结反思自身表现,储备提升各种能力。在实习实践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做好求职择业的心理准备,脚踏实地,不空谈,不浮躁。

大四阶段是职业生涯决策阶段,要帮助学生全面总结,凝练提升,冲刺理想职业目标。这个阶段的实践活动主要是毕业实习实践,指导学生总结四年所学理论知识,到理想求职岗位实习实践,检验学习成果。同时,针对理想求职岗位的具体要求做好求职准备,努力实现求职目标。

三、结语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成为高校和学生的共同目标,实践育人工作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和目前高校实践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学生不同阶段开展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旨在为高校更好地开展实践育人工作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57.

[2]王革.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论[M].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3.

医学检验的职业生涯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生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高校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连年攀升,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愈来愈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学生的就业同样不容乐观。目前来说,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状况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第一,缺乏就业信心,很大一部分高职生对跨出校门后的就业抱着不乐观的态度。第二,缺乏对职业的必要认识,我国的基础教育扎实,但为学生提供的职业经历并不多,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和实践还很少。第三,缺乏对职业生涯的必要规划。在以上多方面的问题影响下,部分学生开始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就业状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文引入团体心理辅导这种干预方式,来帮助学生变被动规划为主动规划,改善学生的这种职业生涯规划状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文选取我院大二两个班级的学生,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一班学生,学生人数32人,男生为18人,女生为14人,年龄为20-22岁之间;对照组为二班学生,学生人数33人,男生18人,女生15人,年龄在20-22岁之间。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在年龄以及性别比例方面都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实验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以团体心理辅导的模式,利用团体动力学原理,从组建小组,到小组结束,使学生亲身体验团队形成和工作的整个过程;第二,构建八次团体活动,活动形式为游戏、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行为演练、案例重现等,最后以分享感受结束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培养自我认识和管理的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人生;第三,干预时间不能太长,每周两次,共四周进行。对照组学生不进行任何干预,让其自然成长。

1.2.2 统计方法

利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认知量表,从就业信心、职业认识、生涯定向、自我认识以及规划认知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每项分数分别为20分,满分为100分,采用SPSS 13统计软件进行各组后测数据的配对t检验。

2 结论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实验组在就业信心、职业认识、生涯定向、自我认识以及规划认知各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优势,p值均小于0.05。各项统计分数如表1所示:

3 讨论

团体心理辅导是近年来不断受到重视的一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主要在团体情境下,借助团体的力量和各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技术,使团体成员自知自助,达到提高认识、改善适应、发展人格的目的,多年来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本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通过多项指标对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综合评价,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职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状况的效果,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出结论: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对促进学生的成才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提示本干预方案易被学生接受,感染力强,效率高。

在制定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方案上,一定要根据生涯发展理论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对策。概括起来讲主要原则有以下几条:(1)系统化原则。不同单元之间体现循序渐进性,从内容、形式、难易程度等方面来体现;(2)口语化原则。为便于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缩短训练者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语言设计上体现口语化的思想;(3)体验式原则。学生参与为主,充分体现参与性、成长性的思想,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在职业规划团队指导人员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选择。这项工作不仅要求职业规划指导人员要有较高的资质,而且要具有丰富的就业指导知识和心理辅导知识,能够运用自己丰富的咨询经验,解决团队中学生的各种难题。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指导者一定要对生活有足够的敏感度,对人生有足够深的认识,这些也是团体辅导的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焰.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殊影响机制[J]. 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5(02).

医学检验的职业生涯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班级生涯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C913 2

文献标识码:A

班级心理辅导是以团体辅导及其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解决学生成长的问题为目标,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心理辅导活动,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利用班级团体的教育资源,促使学生在互助与自助中成长豍。班级生涯辅导是以生涯辅导为主要内容的班级辅导方式,包括自我探索、生涯探索、生涯定位等。

目前国内高校的就业指导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高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二是宣传就业政策,就业信息豎。只有极少数同学会就自己在求职中遇到的问题向心理咨询师或就业指导老师寻求个别帮助。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群体普遍关注、共同面临的问题,这一类的问题都是发展性的,一般不涉及个人隐私豏,而以班级形式开展生涯辅导,能够比较好的解决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的有效性和普及面的问题。本研究就是以自然班为单位,通过设计结构化、操作性强的班级生涯辅导活动,探讨班级生涯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

一、 方法及对象

本研究设计班级生涯心理辅导主要依据生涯理论、团体心理辅导及其相关的理论,包括舒伯的生涯彩虹理论,霍兰德的生涯类型理论、史旺的生涯规划金三角理论、团体动力学原理和积极心理学原理豐。

本研究从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2007级学生(大三第一期)中随机选取两个相同专业的自然班,分别设定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按照《班级生涯辅导活动方案》豑开展生涯辅导和职业指导,该方案共包括10次,每周1次,每次120分钟,由笔者担任班级生涯辅导教师;对照班以学校以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为指导方式进行。本研究以自编的《大学生生涯现状调查表》做为测量工具,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测、后测,对于实验班的成员,将在第4个活动单元和第10个活动单元后用《班级生涯心理辅导效果评估量表》进行两次调查。六个月后,随机抽取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访谈,了解接受过班级生涯辅导的学生是否能自觉将生涯辅导经验运用到生涯规划中,进一步验证班级生涯辅导的效果。

二、 实施辅导过程

本研究实施方案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有4个单元的活动,首先是在班级团体内设定班级生涯辅导的目标、契约,引导学生从价值观、能力、兴趣、气质、性格等方面进行自我探索,设想未来的理想生涯。第二阶段包括4个单元的活动,带领班级成员审视目前的生涯状况,对职业世界进行探索,进行生涯定位,明确当前的生涯任务;第三阶段包括2个单元,通过前面对自我的探索、对生涯的探索和定位,制定生涯规划的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评估,将目标任务分解,明确行动计划,撰写生涯规划方案。

三、 结果分析

(一)实验班与对照班对班级生涯辅导效果的主观评价比较。

分别在实验班全部辅导活动之后和对照班一个学期的就业指导课程之后,填写《班级生涯现状调查表》,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班的成员一致认为此班级生涯辅导活动课程非常有意义,其中约有42%的成员认为对自己有重大帮助,约有35%的成员认为有较大的帮助,约有11%的成员认为在好几个方面有所改善;与之相对应的,对照班约有60%的成员认为所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有意义,其中只有15%的成员认为对自己有重大帮助,约有25%的成员认为有较大的帮助。

(二)实验班对班级生涯辅导的中期、后期测评结果的比较。

对实验班学生在第4单元活动后和第10单元活动后填写的《班级生涯心理辅导效果评估调查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班级生涯心理辅导课程的效果比较明显,对“本活动对增强你解决有关生涯问题的能力”,认为“非常有帮助”的由0提高到了44.5%;对“本活动对你制定在学期间的发展目标”,认为“很有帮助”的从56%提高到了78.5%。

(三)实验班与对照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

在进行相应的职业生涯辅导和就业指导课程后,实验班和对照班都提交了《生涯规划方案》,从方案中目标设置的合理度、任务分解的可行性、对自我认识的深度,对职业探索的全面性等方面,实验班要明显优于对照班。另外从六个月后的随机回访中,85%的实验班回访成员都表示生涯发展目标明确,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很有信心,8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开始有意识的利用周围的资源探索自我和职业世界;与之相对应的,对照班的回访成员中,只有20%的人表示生涯发展目标明确,有38%的人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有信心的,只有25%的人表示自己开始有意识探索自我和职业世界。

四、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班级生涯辅导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比较显著的作用。无论是横向的将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较,还是纵向的再生涯辅导的不同阶段对实验班成员的调查都显示班级生涯辅导一系列的活动能十分有效的提高大学生探索自我、探索职业、规划生涯的能力和信心。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由于实验班和对照班是同一专业的两个自然班,在一起学习和生活的机会较多,难免互相之间有所沾染,涉及到的学生比较多,难以精确控制。辅导效果的评价采用了量表和访谈进行评估,但是量表以笔者自编的主观量表为主,总体而言主观性较强。虽然结果显示班级生涯辅导对生涯规划是有着比较显著的影响,但是对日后生活、职业、生涯的实际规划效果的检验和评估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项目编号:09C521 班级生涯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研究(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2、项目编号:B2010155 班级辅导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实证研究(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注释:

吴增强,沈之菲.班级生涯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

顾雪英.大学生职业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

郑炎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初探.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35-36.

医学检验的职业生涯规划范文第4篇

高职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职业规划职业指导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专业的职业指导。目前,我国职业指导师非常紧缺,对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将“双师型”教师与职业指导师的职能相结合,形成“三师型”的教师队伍的研究资料还不多,初步认为高职院校利用现有教师资源开发职业指导师队伍是可行之举,由此提出了高职院校“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课题组主要采取以下举措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发展的引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达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办学目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课题组负责人从多方面考虑组建研究队伍,课题组研究成员主要由教育教学理论专业人员、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人员、学校的学生管理者、一线教师等组成,有专门的理论研究者,也有具体的实践工作者。各成员在本研究领域都有各自的专长,可以互补。通过2011年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对全院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等专题培训、对部分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师培训及对骨干教师进行关于《大学生职业与就业发展》培训,并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提高其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热忱,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以促进其进一步适应新形势下教师岗位的发展。

二、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提高学生职业认知和职业能力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我院工作实际,部分教师采用行动导向中心教学法,将实验理论与实践操作互融同步进行,通过模拟、仿真临床环境,营造便于学生进入职业角色的氛围,使教学在“做中教,做中学”中完成,学生在逐渐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养成适合临床工作的良好职业习惯。同时在教学中加强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特点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让大学生意识到全面提高自己综合职业素质的重要性,为其在今后的择业、敬业、乐业、创业等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基础。假期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进行专业实践,缩短教学与实际工作距离。邀请医院临床经验丰富的主任技师来我院讲课,更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岗位要求和社会需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三、开展问卷调查,找出差距或不足

通过对我院2009级、2010级、2011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目前学生在职业规划以及就业创业意识等方面的现状以及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状况。

为了解学生对专业和专业课程、就业和职业发展认知等情况,课题组设计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问卷调查》,2011年6月-9月对检验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从学生角度来判断是否要在高职教育中建设“三师型”教师队伍。在2009级学生在校的课程结束后,实习之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2份。在2010级学生学习专业课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8份。在2011级新生军训之后,开课之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95份,回收有效问卷175份。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较好的认识,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等方面认知不足。学生希望通过专业课教师同时担任职业指导师、举办职业规划讲座等方式帮助其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择业、创业等方面提高认识,以提高就业竞争力和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在考察学生兴趣的题目(表1)“您是否喜欢自己的专业”中,2009级学生选“不喜欢”的占8.5%,而2010级和2011级分别为11.2%和16.5%;通过方差分析,χ2=6.44,P >0.05,各年级学生对该问题的回答无统计学差异。

在考察学生对行业背景认知情况的题目(表2)“您毕业后的工作意向”中,09级学生选“医院”的占70.7%,“行业相关的营销与服务”仅占2.4%,而10级学生选这两项的比例分别是68.6%和1.1%,11级学生选这两项的比例分别是69.7%和1.7%。通过方差分析,χ2=1.68,P>0.05,各年级学生对该问题的回答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多数学生都希望到医院工作,而对目前需求量较大的与专业相关的营销与服务行业几乎无人问津,可以看出学生对行业背景认识不足。

医学检验的职业生涯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学习态度;未来职业规划

良好的学习态度是成功的关键。医学检验专业实践应用性较强,就业前景较好,薪资待遇、提升空间较其他专业具有独特优势,目前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数量正不断增加。但是,面对医学界高端人才的紧缺,当代大学生学习态度却远不如以前。如何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功底、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医学检验人才,值得医学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

1调查方法

笔者设计了“大学生学习态度和策略调查问卷”,通过发放问卷对我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问卷涵盖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课堂状态及未来规划等20多项问题。

2调查结果

2.1学生学习态度及专业喜欢程度现状

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只需要考前突击或根本无所谓。这说明多数学生因为没有学习动力,自制力差,不知道当代社会的激烈竞争,所以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有53%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或根本无所谓,这可能也是学生缺乏良好学习态度的原因,学生当初选择专业可能受家庭、社会、高考成绩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没有积极的目标和学习态度,虽然绝大部分学生知道就业形势严峻,但并没有对自己有明确的认识,因此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养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根据以上问题来看,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未来规划。

2.2学生课堂预习及思考现状

很多学生没有预习习惯,有60%的学生不知道教师要讲哪,从而不预习,导致其上课不知所云。有78%的学生上课被动思考甚至不思考,不会跟着教师的思路,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导致学生对学习丧失积极性,不去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教师讲课的好坏不是根本,重要的是学生如何对待学习,缺乏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习效果差的根本原因。上课期间教师要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思考,建立自信。因此教师的带动作用很重要,要帮助学生思考,才能提高学习效果。

2.3师生互动及专业学习现状

有71%的学生不喜欢师生互动。教师上课提问时,大部分学生知道回答问题会锻炼自己的能力,但由于害羞、害怕而不敢回答问题,这样就使得课堂师生互动少,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导致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缺乏理解。经过调查,有39%的学生愿意花更多时间在课外学习专业知识。如果以上几点得以加强,相信课堂授课效果会越来越明显,进而带动整个医学检验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4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现状

绝大多数学生由于对自己认识不足,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念,尤其是对未来工作性质缺乏了解,对自己专业发展前景产生质疑,导致其学习态度差,没有建立学习目标,因此旷课频繁。若教师上课不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积极性,会严重影响学风。大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地方,很多学生却仅为了考试及格而学习。大学不仅仅是学习一技之长,学生不能因为专业的社会地位不高,就认为专业不好,以后的工作肯定不行。学校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认识自己以后的工作,产生兴趣;学校要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3建议

根据问卷结果发现,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应对考试及就业,也有出于兴趣爱好的。针对这些情况,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不断提高,本文提出以下意见。

3.1转变学习观念,变被动为主动

社会上关于大学生“眼高手低”的评价,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度更低,既然社会不认可,那就没必要学习。这种观念是很可怕的,学生务必要弄清楚学习是自己的事,是一件长远的事,当然知识本身不会发生作用,关键是看你会不会将知识联系实际、运用于实际,所以想要摆脱“眼高手低”的评价,现在就更需要学习。

3.2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学生若对某一门课程产生兴趣,就一定会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千方百计地钻研它、弄懂它。所以学生要培养良好的兴趣,并且根据兴趣选择学习方法,使学习充满动力和激情。

3.3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的的手段。学习方法正确了,学习起来就顺心顺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别人的学习方法对你不一定有用。因此学生大一时就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未来学习做好准备。

3.4合理设置课程,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大学的责任,所以大学课程设置要联系实际,在理论教育的同时也要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真正将知识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5加强校风校纪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应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严明学习纪律和考核标准、考试制度,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由他律转化为自律。

3.6积极发挥教师作用

某种程度上,教师的态度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要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同时教学要有感染力,学生自然就会对本门课程兴趣加倍,精力加倍。

3.7积极发挥家长作用

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医学技术也进步了不少,因此医学领域人才需求旺盛,每年都有大批的医学毕业生涌向医院、企业求职;随着低端市场的饱和,中高端医学人才依然短缺,尤其高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填写志愿时,不少家长秉承这一观点,对子女填报志愿多加干涉,甚至完全由他们决定,那么学生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也不是不可能。家长要尊重子女的选择,教导其慎重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3.8积极发挥社会作用

医学检验的职业生涯规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专业承诺 高职院校 学生

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是指大学生认同所学专业并愿意付出相应努力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大学生主要的活动是专业学习,其对专业学习的承诺反映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喜爱、愿意付出的努力和良好的行为表现等积极的学习心理。高职院校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从专业承诺的角度来考察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选择和专业发展,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深圳某高职院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其专业承诺状况的特点。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大学生550人进行问卷调查。按照统一的指导语进行团体施测和个别施测,当场发放并回收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实际有效问卷为516份。

2.测量工具

大学生专业承诺的心理结构包含了4个基本维度,它们分别是情感承诺、规范承诺、继续承诺、理想承诺。情感承诺:个人愿意呆在某职业的强烈愿望;理想承诺:个人在某职业对促进其理想实现、职业发展的认知;规范承诺:个人在某职业的一种义务感;继续承诺:对离开某职业自身代价的认知。本研究采用连榕等人编制的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共27个项目,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等级记分,得分越高说明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越高。

3.数据统计处理

采用SPSS11.5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承诺的基本情况。根据表1,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承诺整体水平偏低,学生的理想承诺水平过低。对量表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得到总体的α系数为0.834。

2.不同性别的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承诺差异。对四种承诺类型分别作性别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在理想承诺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高职院校男生的理想承诺高于女生。

3.高职院校学生不同年级的专业承诺差异。对四种承诺类型分别作年级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级在理想承诺上具有显著性差。这个趋势与应用心理学本科生情感承诺的年级差异类似。

4.高职院校不同学科学生的专业承诺差异。对四种承诺类型分别作学科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学科在专业承诺各个因子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多重分析表明,在理想承诺和继续承诺上,文工科与理科具有显著差异,即理科比文工科的情感承诺更高;在理想承诺上,文、理、工科存在差异,理科最高,文科次之,工科最低;在规范承诺上,理工科与文科的规范承诺存在显著差异,即理工科比文科的规范承诺更高。

5.不同生源地的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承诺的差异。对四种承诺类型分别作生源地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生源地在各专业承诺类型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从均值上看,省外生的规范承诺仍然高于省内生。

三、讨论与建议

1.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不高。比较其他院校的专业承诺,高职院校的专业承诺水平偏低。由于职业规划的缺乏,以及大学体制造成转专业的可行性低,使得学生对本专业定位不明确。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承诺有着不同的特征。学生的理想承诺水平总体过低。相比之下,男生的理想承诺高于女生,意味着女生的专业学习与其理想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另外,由于学生的情感承诺、继续承诺总体较低,意味着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低,以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可能性低。

2.高职院校应采取积极措施提升学生的专业承诺,以促进大学生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首先,扩大学生专业选择的自,或者增加学生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如以专业群招生,打造开放动态的专业课程体系,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与可持续发展需求。其次,促进校企合作,以联合培养或订单班形式设置符合企业用人的专业培养方案,使学生的兴趣和发展与企业发展结合。再次,职业生涯指导全程化,指导和帮助学生规划大学生活和职业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严瑜.大学生专业承诺的实证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6):134-138.

[2]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632-636.

[3]李义安,王一楠.应用心理学本科生的专业承诺与成就目标、学习观的关系研究.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4):106-108.

[4]王占坤,吴兰花.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研究.医学与社会,2009,(07).

医学检验的职业生涯规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医院; 新进医师; 岗前培训 Abstract:Hospital new physicians pre-service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work of talents cultiv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of promoting the hospital talent echelon construction, is the hospital heal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uarantee and suppor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w doctor pre-service training to the specific practice and thinking, so as to explore more perfect pre-service training system.

Key words:Hospital;New physicians;Pre-service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56-01 医院岗前培训是保障新进医务人员顺利开展工作的第一前提,是新进医务人员职业生涯的起点,完善的岗前培训可以帮助新进医师能够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融入医院文化,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促进胜任本职工作,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院新进医师岗前培训的具体实践及若干思考,从而探索更完善的岗前培训体系。

1 新进医师岗前培训的具体实践

我院对新进的医师进行岗前培训由医务科组织,院办、党办、医保办、院感防保科、药剂科、临床药学室、信息科等协助支持。主要内容包括:介绍中医院发展概况及院史、医院环境整体布局及发展规划、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医院管理及各项规章制度、医保管理及相关规定、医疗感染知识、规范用药、院内HIS操作系统、医疗文书书写、医疗事故的防范、医患关系及沟通交流技巧。一般培训3-7天,主要培训形式为院内参观和集中授课,培训完进行笔试测试。

2 岗前培训若干思考

2.1 壮大培训师队伍: 培训师对培训效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医院应该培养稳定的培训师资,在全院选拨专业知识与技能经验丰富、责任心重,授课技巧多种多样与沟通技能强的人担任。为了促进和鼓励壮大培训师队伍,医院可以建立专项培训资金,给予培训师适当的授课费和年底考核评优等政策。同时也要对培训师进行考核,及时反馈培训效果,努力提高培训师的能力。

2.2 加强沟通: 岗前培训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沟通,从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前的准备、培训的实施、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都需要保持有效的沟通。不仅各个部门间要加强沟通,同时组织者、培训者、受训者相互也要进行沟通。通过有效沟通,可以促进培训实施过程信息的畅通,以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使得培训的内容能够很好的传达给受训者,加强了受训者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提高培训效果。

2.3 丰富培训内容: 岗前培训师实现医师自我角色转变的重要过程,是促使医师职业成长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岗前培训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灌输,忽略了医师情感和认知的培养,导致医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确定培训内容时,要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以培养岗位胜任力为目标,以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思维等多维度培训。增加医师职业生涯规划、医院文化、医学伦理、医疗急救等内容,强化专业技能、人际沟通能力、岗位职责的培训。既要“突出中医特色”又要“重视临床实操”,既要体现“人文关怀”又要遵守“制度规范”[1], 不断与时俱进调整优化培训内容。

2.4 采用多种培训方法: 要想提高培训效果,增强受训者的学习主动性,就要改变传统的以培训师为中心的培训模式。比如职业生涯规划采用合作性学习,由培训师指导受训者进行职业规划;医患沟通采用互动式学习,强调课堂上的角色互换、师生双向交流以及多媒体互动学习环境的创建和应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采用情景模拟教学,培养知识综合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2];医疗事故处理等法律法规采用案例教学,培训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临床案例供受训者进行系统分析和学习;临床基本技能采用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讨论和启发式培训提高受训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在岗前培训中的应用,提高了受训者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5 全程进行效果评估: 通过对岗前培训全过程进行效果评估,及时对岗前培训全过程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检验岗前培训的效果,了解培训中的问题和不足,为完善岗前培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是培训前进行评估,通过对新进医师学历层次进行分析,对新进医师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广泛采纳各部门及培训师的意见,保证培训需求准确性,使培训资源实现合理的配置;二是培训中进行评估,培训组织者采取旁听,抽样调查、同新进医师沟通等方法对培训过程进行评估,倾听新进医师对岗前培训的看法,这样有利保证岗前培训按照计划适时地调整[3];三是,培训结束后按照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笔试、技能操作、问卷调查等考核方式对新进医师进行测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不断修正岗前培训工作,完善岗前培训体系,建立医院新进医师岗前培训评估的长效机制。

总之, 医院新员工的岗前培训是一项重要的人才培养工作,是医院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医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和支持[4]。因此,医院领导和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确定岗前培训制度化和规范化,完善岗前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彬,牛伟刚,张向东. 关于中医骨伤专业实习生岗前培训的几点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70-171.

[2] 张倩,高静,柏丁兮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生岗前培训体系构建[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9:56-58.

医学检验的职业生涯规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就业;职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11-01

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迅速,到2013年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将近700万。由于我国产业的结构性原因,出现了农民工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的突出社会问题。国家高度重视,采取工作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尤其是职业指导课,不但被定为必修课,职业指导课程教师还可以评聘职称。然而,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由于地处经济欠发达区域,资金投入、地域优势、信息资源、生源及影响力等相对落后,学生就业能力自然受到影响,加强提高职业指导水平是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重要途径。

一、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环境及发展现状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多数远离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处于经济欠发达偏远地区的地(市)级中小型城市,且比较独立,同类高校少;少数民族比较集中,贫困人口比例大;周边经济发展缓慢、产业少且较单一,财政收入较低。

此类学校多为刚升格不久并由地方直接管理,由于经济欠发达,地方财政对高校的资金投入较有限,学校发展受到较大制约,加之刚升格不久,基础较为薄弱,因而存在规模小、教学科研条件和教学质量较差、人才引进困难、科研项目尤其是较大项目申请难、教学科研成果量少、影响力较低、学生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学费低、贫困生比例大等问题等缺点。

二、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情况与问题

此类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虽然已开展,机构设置也基本到位,但开展较晚,基础薄弱,体系还不够健全。各高校均开设有《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按照要求列为公共必修课,设立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与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合署。担任该课程的教师主要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专职辅导员、院系分团委书记、院系党总支副书记及个别思想政治教育科课教师,教师本身专业复杂,文、理、法、工学均有;队伍教年轻,持有职业指导师或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的职业指导专业人才较少,校内的相关培训不足,加上部分已获取职业指导师或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的同志持证后较快就被提拔到其他非就业相关工作部门任职,也造成了专业人才的流失。就业指导课教师基本同时担任行政工作,工作任务重,科研时间无保障、起步晚、水平不够,教学基础薄弱,多侧重于职业生涯规划和毕业前的就业指导,课程时间短,各校使用的教材差别较大,专业性尚有待发掘。

三、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各级政府须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地方高校的就业受到地理位置及周边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尤为明显。地方高校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的比重大,就业问题也主要集中在地方高校。因而,第一政府须加大对地方院校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政策扶持,特别是具有明显地方特色和针对性强的政策的扶持;第二是机一部加大资金投入,促进高校加快职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指导工作质量,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

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要求较高。高校应加大队伍建设力度,鼓励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参加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各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培训,特别是鼓励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申请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给予资金和学习时间的支持。

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门时事性、应用性、实践性和理论性均较强的工作,我国在该方面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尚浅,适用性和实用性结合理想、操作性和应用性强的工作体系还未形成,高校应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大力扶持职业指导工作理论研究。

(三)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加大社会实践比例

目前我国使用的就业指导课教材和指导体系都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职业指导工作经验,毕竟我国国情、文化和民族观念等与其他国家或地区有着较大的差别,他国的一些理念、经验并不都适合用在我们的工作中。因此,应根据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客观实际需要进行职业指导课本土化的改革,编写基于我国国情甚至校情的针对性教材,进一步丰富职业指导形式和手段,促进职业指导工作发展。

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运用“职业测评”体系等手段使大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面试、见习、实习等社会实践,加深对自我和环境的了解,促进学生自我检验、自我剖析,加强改进,增强自信心,提高就业质量和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叶稳安.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01).

[2]刘海峰,刘晓坤.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J].人力资源管理,2013(03).

[3]王绍阳.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高职院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