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钢铁冶金技术

钢铁冶金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钢铁冶金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钢铁冶金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钢铁冶金行业;电力保护;PLC控制;钢厂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F3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5-004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15.022

自动化技术在钢铁冶金行业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其在未来具有良好的发展方向。目前,钢铁冶金行业中逐渐意识到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积极对待自动化技术,稳定其在钢铁冶金行业中的应用,拓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钢铁冶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增加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压力,也提供了发展的条件,优化自动化技术在钢铁冶金行业中的发展。

1 自动化技术在钢铁冶金行业中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在钢铁冶金行业中表现出很大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类是钢铁冶金的电力保护;另一类是PLC应用。对其做如下分析:

1.1 电力保护

电力保护的重点是钢铁冶金电力运行中的继电保护,利用自动化技术提高继电保护的水平,及时隔离电力运行中的故障,保障钢铁冶金行业的生产效益,降低其在生产中的损耗,维护持续供电的方式。现代80%的钢厂已经采用了自动化的电力保护,深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高电力保护的水平,例如:钢厂运行的过程中,针对供电系统采取自动化的电流电压保护,根据公式E(t,t0)=f(t)-C=q(t0)和E(t,t0)=E(t,t,0)+E(t,0,t0)(E=热电势,t=测量温度,t0=变化温度,当t0处于恒定状态时,即可通过公式监测电力变化),主动消除电力保护中的误差,一旦电力线路发生动态变化,自动化技术作用下的电力保护,检测到电流或电压超出安全值后,保护器会自动断开,控制线路上的电力故障,避免电力故障影响钢厂的运行生产,有利于提高电力运行的安全水平。

1.2 PLC控制

PLC是钢铁冶金行业自动化技术的典型,因为PLC具有自动化编程的特点,其可按照钢铁冶金生产的需求,设计可用的自动化程序,所以其在钢铁冶金生产中达到自动化的水平。PLC与钢铁冶金生产存在密切的联系,关系到钢铁冶金生产的安全性,列举钢铁冶金行业中比较常见的PLC应用,如:(1)为钢铁冶金提供程序化的控制方式,通过PLC改变生产中的工艺参数,如PLC控制钢铁生产中的差压流量,自主运行公式:qf=.e..d2.,qf表示钢铁生产中的体积流量,C=流出系数,β=d/D,ρ=差压值,ρ1=流体密度,如果流体为天然气,PLC会自动执行公式:qn=As.c.E.d2.FG.ε.FZ.FT.,实现高标准的钢铁冶金生产,降低了生产控制的规模和难度,体现了集成控制的优势;(2)调节相关工艺的速度,保障多项工艺内的机械速度都能处于协同控制的状态,体现PLC对调节的控制性;(3)编程模拟与控制,针对钢铁冶金行业中的机械控制提供了安全的模拟方式,有利于钢铁与冶金行业的安全生产,钢铁冶金行业中的除尘工艺、加料工艺等均采用了PLC,发挥PLC自动控制的优势。

2 钢铁冶金行业对自动化技术的需求

钢铁冶金行业对自动化技术的需求比较大,主要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体现出了自动化技术的优势。钢铁冶金行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涉及到的工艺和技术呈现复杂化的发展趋势,需要利用自动化技术,支持钢铁冶金行业的发展,分析钢铁行业对自动化技术的需求,如下:

自动化技术的逻辑控制需求,其在钢铁冶金行业中发挥准确的控制作用,提供机械化、信息化的控制方式,落实自动化技术的控制途径,保障钢铁冶金行业的生产效率。钢铁冶金行业利用自动化技术实现智能控制,辅助智能化的编程,充分应用自动化的技术与系统,为钢铁冶金行业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确保钢铁冶金的效率与效益,有利于钢铁冶金行业的综合化发展,通过自动化技术优化了钢铁冶金行业的生产环境,保障多学科的融合化发展,满足钢铁冶金行业对自动化技术的实践需求。

3 自动化技术在钢铁冶金行业中的未来发展

自动化技术在钢铁冶金行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提高钢铁冶金的自动化水平,另一方面改进钢铁冶金的生产工艺,体现技术型的控制优势。自动化技术成为钢铁冶金行业的重点,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分析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

3.1 自动化控制的高效性发展

钢铁冶金行业的自动化技术,其对控制性能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具备高效性的特点,由此才能适应钢铁冶金行业的发展。现代钢铁冶金行业中引进了智能化、数字化的技术,增加了自动化控制的负担,所以针对自动化技术提出高效性的发展要求,促使其在未来发展中达到高效的规范标准,适应钢铁冶金行业的发展需求,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动化的控制效率。高效性是钢铁冶金行业自动化技术的基础发展,辅助钢铁冶金行业改进生产工艺,保障自动化生产的效率。

3.2 自动化技术的一体化发展

一体化的自动化技术具有集成的特点,其在钢铁冶金行业中涉及到电子、电气等多项技术,推进自动化技术一体化的融合性发展。一体化的自动化技术解决了传统技术在钢铁冶金行业中出现的应用问题,落实一体化的操作途径。例如:钢铁冶金行业自动化技术中的EIC,联合了仪表、电气等技术,明确划分钢铁冶金行业中的生产工艺,充分利用逻辑控制的方式,避免出现逻辑上的问题,EIC还能在自动化技术一体化的基础上,引进运行软件的应用,提高EIC软件控制的能力,按照钢铁冶金行业的需求,推进EIC的一体化发展,表明自动化技术一体化的应用价值。

3.3 低成本发展趋势

低成本是指自动化技术的资源控制,在保障自动化技术准确应用的基础上,降低钢铁冶金行业的资源投入,还要提高自动化技术的运行效益。自动化技术低成本的发展趋势,需要采用模块化的发展方式,优化钢铁冶金行业的资源配置,而且低成本是现代工业的一种趋势,其在钢铁冶金自动化方面体现出了积极性。例如:冶金行业中的自动化技术,利用IPC模块,结合CIMS、STD,限制资源投入的规模,有目的的控制成本的投入,打破冶金行业资源高消耗的方式,自动化技术的低成本发展,更有利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展示自动化技术低成本的优势。低成本已经成为自动化技术在钢铁冶金中的一项趋势,满足钢铁冶金行业的未来需求,体现自动化技术低成本的实践性。

4 结语

自动化技术改善了钢铁冶金行业的发展,促使其在未来具备良好的发展趋势。钢铁冶金行业的自动化发展,提高了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力度,也是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的因素。自动化技术提升了钢铁冶金行业的发展水平,完善钢铁冶金制造的环境,体现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价值和优势,缓解了钢铁冶金行业的发展压力。

参考文献

[1] 袁尚.冶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J].科技资讯,2014,(10).

[2] 陈勇.变频控制技术在钢铁冶金行业的应用[J].四川冶金,2012,(5).

[3] 胡艳妮.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

[J].科技与企业,2014,(12).

钢铁冶金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机联锁系统;钢铁冶金企业;安全高效

0前言

对于钢铁冶金企业而言,微机联锁系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现代化设备,它利用计算机的强大逻辑处理能力与复杂运算能力,以及人机对话建议交互方式,有效降低行车事故发生率,确保行车工作的高效、畅通。

1微机联锁系统的定义与冶金企业对微机联锁的需求

微机联锁系统是实现铁路现代化和自动化的有效手段,它借助现代控制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将电器集中室内、室外信号设备的工作状态,通过电缆、网络传输到计算机,再进行相应的逻辑运算处理,最终将显示结果传输到人机交互界面的显示屏上。在企业实际生产中,即为行车值班员给出行车操控指令时,计算机通过微机联锁对行车指令及相关数据进行综合性的计算分析,有效控制室内、室外信号设备的各种指令动作,从而保证厂内行车安全。冶金企业对微机联锁系统的需求:就钢铁冶金企业现状而言,铁路运输是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主要运输工具,承担着大概百分之七八十的运输任务,其大部分应用于冶金企业钢水、铁水的倒调与拉对,成品材的外发等运输工作。过去,科技水平有限,钢铁冶金企业一般采用继电联锁系统装置,但由于继电联锁系统的功能局限性,存在着诸多不安全因素,早已无法满足当前铁路运输信号控制的需求,而微机联锁则正好弥补了钢铁冶金企业的这一迫切需求。

2微机联锁系统的优势与特点

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的科学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它涉及现代控制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等多项前沿科技。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的占用面积较小、改造成本较低,便于站场的改扩建,因为此系统大多数逻辑关系与数据处理都由计算机来处理,这对于冶金企业站场面积大、工作量大、工作地分散等实际工作特点,其优势尤为明显,它不但可以有效降低改建成本、还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若因工作需要站场的变动是常事,以往这中情况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但是应用这系统,只需对软件进行修改,即改变一下程序的编程指令即可。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具有安全性能高的特点,而这正是钢铁冶金企业最看重的一点,并且该系统还具备硬件结构和软件开放的特性,能提高整个铁路运输安全建设的水平。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操作简单、界面清晰,维修量小,由于该系统大部分指令的控制由软件系统来完成,而软件只需对程序语言进行部分修改,改变信号控制的指令,无需进行更换设备零件的大型维修,这样能大大降低维修费用。

3微机联锁的结构组成

初期的微机联锁系统的硬件结构由六大部分组成,包括主机柜、显示器、电源屏、接口柜、操纵台、室外信号设备。而该系统的核心则是计算机,一般使用SBC系列工业控制机,其内部构成为主机板、光电隔离板、按钮板、图形显示控制板,外部则由80机箱进行包裹。工作原理为联锁的计算机经过复杂的逻辑运算并将结果通过显示器输出显示信息。该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是由许多控制按钮组成的操作台和大型显示器。其软件部分由汇编语言编程,工作量非常的大,工作效率低。如今的微机联锁系统为新型实用型微机联锁系统,从结构上可分为上下位机两层。室外设备主要负责回执线路信息,如道岔表示、信号条件、轨道电压等。当收到线路回执信息后,要经室内采集电路送下位机。在此过程中,一般采用西门子可编程控制器PLC,由下位机进行预处理后再送往上位机。同时,接受上位机的有效控制命令,通过联锁运算将结果由动态接口电路输出控制命令,如信号显示、道岔操作。一般来讲,上机位一边输出显示信息,一边处理控制信息和逻辑运算,最后向下机位下达控制命令。此系统为钢铁冶金企业通常采用的微机联锁系统,并在实际生产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微机联锁的硬件构成

微机联锁系统的硬件结构按联锁微机数量分为三种类型,即为单微机系统、双微机系统、多微机系统。对单微机系统而言,就是在整个系统中只采用一个中央处理器,配置一锁微机,设备配置相对简单,但是覆盖的区域范围比较小。而双微机系统,即拥有两个微机联锁系统,它们的功能各不同,一个负责进行联锁程序的复杂逻辑运算,另一个负责显示各种状态信息。多微机系统则是由多个联锁微机组成,在分工方面更加精细、覆盖范围更广,尤其更适合大型站场和分散较广的站,能同时兼顾不同作业的行车情况。

5钢铁冶金企业的铁路运输信号设备分类

钢铁冶金企业的信号机与国铁大致相同,按其作用可分为指挥调车作业的调车信号和指挥机车运行的行车信号。按结构则可分为色灯信号、机车信号机、臂板信号。铁路信号设备通常分为三大类:一是信号机,企业最早应用的形式是手灯、手旗等,弊端很多。而现代的信号机主要有进路信号机,调车信号机,通过信号机等;二是站场表示器,主要有进路表示器、调车表示器、发车表示器、道岔表示器等;三是站场标志,主要有警冲标、站界标、作业标、减速地点标、预告标、鸣笛标等。

6冶金企业应用微机联锁的必要性

通常冶金企业的站场比较大,作业点比较分散,铁路线路众多,进路交叉也十分复杂,要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使信号与道岔、进路保持一定的操作顺序,进而形成关系联锁,使生产顺行。举例说明:线路区间信号,可以有效保护线路区间的行车作业安全。所谓区间闭塞,是指为了防止在区间运行的机车发生相撞或追尾的一种有效安全措施。当区间采用半自动或自动闭塞后,区间信号则更加完善,它可以将地面信号传到机车驾驶室中,从而形成车内信号。另外,对于与道路相交的道口,为了安全,可以设置相应的防护和防护警报。应用微机联锁系统可以利用计算机的高科技性,自动收集信号设备显示状态和列车运行即时信息,并进行快速、准确的处理,第一时间发出指挥机车运行的正确指令,最终实现调度的集中控制与统一管理。对于机车运行,可以利用计算机超强地逻辑运算能力对机车的启动、行驶、调动和停车实行自动监测、监督、调整和控制,随时了解机车的运行情况,从而提高行车的安全性,提升机车的运行效率,大幅降低油耗成本。特别针对驼峰调车的控制,可以利用微机联锁系统能实现机车、车辆的分类、解体与编组控制,有效控制车辆溜放进路和溜放速度。通过这样智能化的控制,可以防止车辆溜车,大大减少行车事故,确保各种行车作业的安全、准确、高效。

7结论

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在铁路行车过程中,有效运用现代化的微机联锁系统,可以将行车工作更加细化,让信号显示、机车运行更加准确与高效。这样,既改善了劳动条件,又提升了行车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永信.车站信号自动控制[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钢铁冶金技术范文第3篇

钢铁冶金渣的常规利用方式可分为冶金返回材料、路和建筑材料以及生产农用肥料和土壤改良剂3种。转炉渣多用作冶金返回材料,相关研制开发分为烧结矿熔剂、高炉和化铁炉熔剂以及用作炼钢返回渣等利用方式,转炉渣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钙,可以替代石灰石,用作烧结熔剂加以使用,即在烧结矿中加入适量转炉渣,在烧结造球的同时还能提高烧结速度,并与转炉渣中的铁、氧化铁产生放热反应,为钙、镁碳酸盐的再分解提供所需热量;转炉渣还可以用作高炉或化铁炉的转熔剂,这样可以节省石灰石和生产所需的热能,只是目前这种利用方式并不多见,其原因在于高炉现多使用高碱度烧结矿来完成冶炼,石灰石已经很少采用,转炉渣替代石灰石的作用也因此受到了限制。由于冶金渣的物理性能和天然岩石比较相近,因此也广泛用作道路及建筑材料,在一些基础工程建设中的使用量非常大,如对矿渣砖的利用,加入适量的胶凝材料,再进行搅拌、成型、养护,进而制成建筑用砖,这种砖可用于房屋修建和地下荐椎等;对矿渣混凝土的利用,则是以高炉水渣为原料,加入水泥熟料、石灰等,混合放入轮辗机中,并加入水和骨料碾磨,进而制成矿渣混凝土,主要用作小型的混凝土预制件;再有,冶金渣碎石的颗粒强度还可以满足地基工程的需求,其密度及性能易与沥青结合,多被用作地基用碎石,用于铁路等地基工程的回填。此外,冶金渣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二氧化硅,并含有各种复合矿物及微量元素,如Zn、CU等,这些均为农作物成长所必备的肥料,对冶金渣中的的有效成分加以利用,可以用作生产农用肥料和土壤改良剂,如未经炉外脱磷处理的铁水,对其进行提取可适合缺磷的碱性土壤使用;将转炉渣中的二氧化硅磨细,可用作硅肥使用;提取转炉渣内的氧化钙等物质,将其磨碎后便可用作酸性土壤的改良剂。

2实现我国钢铁冶金渣子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钢铁冶金渣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集中体现体现为利用冶金渣开发的产品,其附加值不高,且潜热也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冶金渣集中使用在代替砂石方面,也就是用于水泥的生产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关于冶金渣作为农家肥和土壤改良剂虽然在研究与开发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只是停留在对冶金渣一些有效成分的简单使用上,在利用过程中,对其炉内所排放出的高温,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利用途径,有必要对这些问题予以解决。

2.1充分激发冶金渣的活性

以往,对于冶金渣资源化的利用有着很成功的经验,进而使冶金渣大量的用于水泥生产方面,只是对其进行利用的附加值并不高,致使其用于水泥生产所显现出的活性也不高,有鉴于此,应充分激发冶金渣的活性,使之能够达到与硅酸盐水泥活性接近的程度,进而才能实现冶金渣附加值利用的最大化。当前,机械方法是激发冶金渣活性的常用手段,其原理为通过该方法来降低冶金渣的颗粒度,提高其水硬胶凝性能,进而使其颗粒表面积得以增大,从而增加新生颗粒的内能和表面能,与此同时,使晶体结构和表面物理化学相反应,促使冶金渣中的矿物质能够更大面积的与水面接触,进而提高矿物与水的水化反应速度。

2.2生产缓释性钾肥

目前,将冶金渣用于生产缓释性钾肥已经成为冶金渣资源化利用的新兴技术手段,这种肥料易溶于植物根部,其性质能够有效的减少因灌溉与雨水冲击所引起的肥料流失问题,而且现代农业对这种肥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4]。氮磷钾是促进植物生产的最重要因素,而植物在生产的过程中对于钾肥的需求量是比较小的,但是在结果期对钾肥的需求量却很大,因此,这就要求钾肥的肥效要相对较长,具备良好的时效性,也就是要求钾肥要具有缓释性。

3总结

钢铁冶金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冶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14-02

一、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知识积累呈指数增长,新的技术革命促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以知识传递为特征的传统课程体系已不适应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但仍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等。因此,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等的改革势不容缓。

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拓宽的专业教育

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是在当年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建国初期主要是借鉴前苏联教育模式,按行业设置专业。不可否认这种教育模式在当时为冶金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原有专业培养的人才已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随着冶金及材料工程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系统工程得到充分利用,现有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上个世纪80年代,将炼铁、炼钢、电冶金三个专业调整为钢铁冶金专业,专业面有所拓宽,但专业宏观结构不尽合理,严重影响着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有人主张我国高等教育应尽快与国际接轨,培养“通才”。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还应是拓宽的专业教育,而不应是通才教育。为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需改变过去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口径,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关键是从注重知识的继承与传授向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转变。2000年教育部本科专业设置目录将钢铁冶金、粉末冶金、有色冶金、冶金物理化学四个专业合并为“冶金工程”专业。这就是要强化基础教育,注重学科交叉与渗透,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的培养

面对未来要求,工程技术人才将是掌握整个工程技术系统所涉及的有关学科专业的知识和方法,能够在形势和任务多变的情况下,在群体的协调工作中对跨学科领域的问题进行综合考察和分析,求得最合理解决方法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显然,在高等学校有限的学制内完全达到这一要求也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培养新型的工程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主流。

1.强化公共基础课教育。专业教学计划是高校按照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具体设计图,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学时配置、实践环节等项内容,其中培养方案中的目标和规格是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依据,课程体系的设置和课程内容的学时配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为了适应高等人才目标的具体要求,充分体现拓宽专业、加强基础、学科交叉、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模式,我们对教学计划作了如下调整:①调整课内理论总学时到2300学时以内,改变过去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取课堂精讲与课下多练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启发、引导、讨论和提问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从学会什么向会学什么转变。②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学,增加总学时。重点是增加外语和计算机课总学时,并要求外语和计算机学习四年不间断。外语课除了240学时的公共外语课外,在三、四年级还开设48学时的专业外语。专业英语的内容由过去只讲钢铁冶金逐渐向科技英语拓宽;同时鼓励学生学习第二外语。在毕业设计(论文)中要求有一定数量的外文参考文献,并翻译1到2篇外文文献。计算机课内总学时由40学时增加到100学时,其内容由过去只讲Basic语言改为讲计算机原理、Fortran语言、网络技术和软件设计等内容。学生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要求使用计算机进行设计计算、绘图,用计算机打印设计说明书和论文;同时在冶金数学模型课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2.加强专业基础课教育。冶金热力学、冶金过程传输原理、金属学及热处理三门课为冶金专业的三大理论支柱,为拓宽专业口径,夯实专业基础理论,本次课程体系改革,我们对这三门课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对授课内容和学时都进行了调整。冶金炉热工基础为原钢铁冶金专业的另一门专业基础课,这次改革将本门课改为冶金过程传输原理,它侧重于冶金过程中三相间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规律,理论性较强、覆盖面宽,特别是加强了数学解析内容,增加了专业理论深度,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未来的钢铁工业将由规模效益型向质量、品种效益型转变,新型材料不断涌现,为此,在金属学基础上增加一门属于金属学范畴的选修课——金属强韧化,为学生将来进行新材料的开发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钢铁冶金技术范文第5篇

冶金技术 专业建设 思考

高职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高等教育。过去,我国高职冶金技术专业一直沿用的还是“压缩版”的本科教育模式,这种现象在一些老的专科学校尤为突出,由于受传统教育思维习惯和观念定势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还存在着不能妥善地处理职业性与学术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相脱节、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分离等问题。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难以适应冶金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企业往往需要对新招毕业生再培训,致使企业用人成本增加,如何培养既掌握冶金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具有从事冶金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冶金技术专业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重点建设专业——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冶金技术专业,自2008年9月立项以来,坚持“依托云南有色冶金行业,立足云南、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辐射东盟,培养以有色金属冶金为主、兼顾钢铁冶金方向,可在有色冶金企业、钢铁冶金企业的熔炼、电解精炼、球团焙烧、高炉运转等一线生产岗位从事工艺过程控制及生产管理、设备及系统运行操作、维护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通过实施“四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有色金属生产流程为主线,构建了基于冶金生产工作过程的新课程体系,制订了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核心课程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开发了冶金工艺仿真实训软件,建设了一批冶金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满足了冶金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学生的职业技能综合实训的要求,同时,全面实施以提高“双师”素质和改善“双师”结构为重点的教学团队建设,积极带动了专业群建设,至2011年3月,圆满完成了预期的各项建设任务,通过了教育部验收。发挥了显著的示范辐射作用,取得了显著建设成效。

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1.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通过职业岗位调研,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要求,确定出冶金生产矿物的浸出、浸出矿浆的固液分离、浸出渣的处理等40项典型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掌握与职业技术技能相适应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熔盐电解、备料与焙烧、矿物熔炼、粗金属精炼、矿物浸出。金属化合物溶液净化、金属沉积精炼、炼铁生产技术、炼钢生产技术等专业知识。具有冶金机械设备的识图、制图能力及分析冶金设备构造、工作过程的能力。具有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冶金生产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冶金生产一线主要岗位的操作能力和处理一般事故的能力。具有从事设备的调试、使用、维护和管理的能力。

2.实施“四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实施了“招生就业双定生,火法湿法双领域,理论实践双平台,学历技能双证书”的“四双”校企共同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双定生”——即根据用人单位需要“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冶金技术专业于2000年在校内率先实施了“双定生”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实践和探索,该模式逐渐在全校推广。在组织教学时,对“双定生”实施针对协议单位生产实际的理论模块教学,实践教学则将“双定生”安排到协议单位进行顶岗实习。

(2)“双领域”——即根据有色金属冶金生产工艺的特点及云南冶金企业的实际,将冶金生产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火法冶金、湿法冶金”两个技术领域,并以此进行行动领域划分、学习领域转换和学习情境设计。

(3)“双平台”——即指以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的冶金生产工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平台和依托云南冶金矿业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云南锡业集团公司火法冶金实训基地、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湿法冶金实训基地、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熔盐电解实训基地、云南文山铝业氧化铝生产实训基地、昆明钢铁集团钢铁冶金生产实训基地等校外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平台。

(4)“双证书”——即要求学生获得毕业证书同时获得金属冶炼人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证书。此项制度统筹兼顾学历和职业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学内容应覆盖相应职业资格要求,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把相关专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一个条件。

“四双”人才培养模式包含了对学生从招生、学习、毕业到就业各个阶段的服务、教学、学习要求等各个方面,突出了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为学生就业服务为宗旨的功能,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3.构建有色冶金“双领域”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流程,通过深入云南锡业等大型有色冶金企业,完成了本专业面向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据此按照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双领域”的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思路,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参照火法冶炼工、湿法冶炼工、氧化铝制取工、铝电解工职业资格标准,进行了“基于冶金生产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重新建构,典型工作任务归并,整合出职业行动领域,构成了由基础课教育系统、专业技能培训系统、能力拓展系统课程组成的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

4.实施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以《湿法冶金—浸出技术》、《湿法冶金—净化技术》《湿法冶金—电解技术》《氧化铝制取》《金属熔盐电解》5门课程为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制定课程的学习领域标准及学习情境。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指标体系标准,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

钢铁冶金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创新型城市;传统产业;对策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唐山市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建设创新型城市,科技创新是核心,产业创新是重点。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挖掘传统产业的创新优势,能为唐山市创建创新型城市打下良好基础,提供必要保障。

一方面,创新型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传统产业的支撑。创建创新型城市需要以经济的稳定增长作为基础,传统产业能够为其创造必要条件。唐山是一个以资源为优势的重工业城市,钢铁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较大,它们是促进唐山市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维持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发展有利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引进的创新人才、培育的创新技术、提炼的管理手段、营造的创新环境,都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产生促进作用。

以唐山市为例,积极发挥传统产业的积极作用,加快其转型升级,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立足于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并不等于落后产业,传统产业是创建创新型城市的基石。唐山市的一些传统优势产业,完全可以通过延伸产业链、技术创新、发展产业集群等方式,使之转化为更有生命力的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占主体,是唐山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承袭下来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唐山市在新的结构调整中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也是唐山市的优势所在。当前,唐山市已经通过将钢铁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向价值链高端逐渐延伸,在新材料、精品钢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唐山市在创建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离不开新兴产业的发展,新兴产业的选择应避免追求一应俱全,应该依托自身的资源特点和技术条件,充分利用好唐山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围绕钢铁、装备制造、化工基础等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传统优势产业发展中已经形成的在位优势。

二、制定配套政策,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对于传统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创新技术比较强的企业以及重要的技改项目,政府及职能部门要重点扶持,增加投入,帮助他们进行技术改造,引进优秀人才,创新服务体系,在金融、信贷、财税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唐山市要进一步发挥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政府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大对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投融资力度,建立多渠道融资体系,拓展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联合投资,并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在市政建设和政府采购招标时,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本地产品。产业政策应更加关注微观领域,对产业链延伸项目、产业升级项目给予支持,调动企业自主研发、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引导行业资源与政府资金向产业升级项目等关键环节集中。

三、抓住重点领域实施聚焦战略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抓住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过渡、提升的重点实施聚焦战略。唐山市应选择具有良好产业基础、较大发展潜力并有成功范例的几个领域作为发展重点。

1.基于钢铁冶金优势发展精品钢材产业链。钢铁产业是唐山的传统支柱产业,各类钢铁企业众多,在创建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应该积极进行行业的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对钢铁工业的布局进行统筹规划。进一步提高产品档次、延伸产品链条,努力实现企业的规模化、加工的精深化,由钢铁大市变成钢铁强市。重点发展冷轧薄板、涂镀板、宽厚板、H型钢、优质特殊钢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

2.基于装备制造业优势发展高端装备与新兴产业装备。唐山市装备制造业具有比较扎实的产业基础,可以充分依托我市产业技术基础和主要原材料、能源、港口、交通等比较优势,重点发展修造船、高速动车组、大型化工设备、大型冶金以及矿山设备、现代化农业装备以及新能源发电设备、高档数控机床、节能环保设备等等重型装备制造业,以带动相关产业全面发展。

3. 基于化工优势发展新材料与新能源产业。在电子、汽车、装备制造等领域,化工新材料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唐山市应发挥经济区位、深水大港、资源组合等优势,坚持以石油化工、煤化工、海洋化工产业为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精深加工特色产品链,加快形成石油化工、煤化工、海洋化工“三化合一”发展模式,努力打造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现代化工产业基地。

四、解决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需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避免产业升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断档风险。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衔接要找好结合点,如果出现断档,必然会增加投入,加大转型成本,影响升级效果。

其次,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任何变革都具有一定风险,传统产业中的企业可能已经习惯了固有的发展模式,对于会带来较大变革、技术与市场风险较大的转型会产生抵触情绪,没有积极性。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沟通与合作,通过沟通找到变革中存在的主要障碍,认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再次,要培育发展与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高端生产要素。政府要积极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培育适合创新的文化氛围,帮助企业培养和引进高级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引进新技术、新方法,特别要努力集聚优秀企业家,充分发挥优秀人才和技术要素在创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要注重提高传统优势产业的延伸度。唐山钢铁、化工、煤炭等产业长期以来位于产业链上游,加工比较粗放,产品附加值低。而很多高端产品属于新兴产业领域,因此要想方设法使传统产业能够打造出高端产品。这就需要把传统产业的产业链进行延伸,从上游向下游拓展,在提高产品加工度、增加增值环节、开发配套服务上寻求突破。在此基础上,大力培育能够引领传统优势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并具有较强产业链带动力的“蜂王型”领导企业。出台专项培育扶持政策,引导重点企业,从点式发展方式向链式发展方式转变,成为能带动相关产业全面发展转型的领导企业。

总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创建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一环。唐山市应该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立足现实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具体可行的对策安排,有重点有目标有步骤地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传统产业的积极作用,从而推动唐山市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者单位:唐山学院)

参考文献:

[1]基于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河南省为例[J].企业经济,2012,(5).

钢铁冶金技术范文第7篇

对于专门课中的主干课程适当综合化就是把原来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重新调整内容与框架,构成一门新的课程。如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原大专的《晶闸管交流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系统》三门课程进行一定的调整、删节、补充后,综合为一门课程,即《直流调速技术》。

一、为什么要实行课程综合化

高等职业教育是针对职业岗位群,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毕业生要具有一定的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主要从事成熟技术的应用和运作”,也就是说能将常规的成熟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具有一定的运用高新技术的能力和一定的横向扩展能力,为此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专业实践课和专业理论课的比例达1:1左右。实践课的加强,会使专门课的课堂教学时数相应减少。将相关的两门或两课程综合为《轧钢工艺及设备》后,在不降低原有理论深度且引进了部分新内容的前提下,对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节约了48课时;钢铁冶金专业将《钢铁冶金原理》和《物理化学》综合为《钢铁冶炼技术》,节约了62课时;有色金属冶炼专业将《重金属冶炼》、《轻金属冶炼》、《稀有金属冶炼》、《有色冶金原理》四门课程内容按工艺流程进行重组,综合为《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电冶金》三门课程,使之更利于专业实践能力的

培养。

二、课程综合化应遵循的原则

课程综合化不是学科型教材简单地加加减减,通过课程综合化,将相关知识材料有机地重新组合,并引进一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新知识。课程综合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以教学计划为依据,以培养目标为主线,按职业能力结构调整课程内容,突出重点适度地多设接口。

三、如何实施综合课的教学

实施综合课教学,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编制一个能满足课程要求的教学大纲

在编写专门课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综合课大纲上。每门综合课教学大纲应组织三到五人的编写小组,由担任该课程的任课教师负责执笔,其他则为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编写小组在收集信息、阅读资料的基础上,经集体讨论确定该课程的功能与框架,由执笔者写出课程基本要求,并据此写出课程教学大纲初稿。每次审稿,必须由审稿者签署书面意见,作为执笔者修改的依据。我校的综合课教学大纲巳经由湘钢、株冶、601厂、23冶等企业的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委员会审稿,并已修改定稿。

2.按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编教材或讲义

目前综合课教材还是以“选”为主,逐步向“编”过渡。有些课程难以选到合适的教材,须由任课教师写出讲义,并打印给学生作为教材,如钢铁冶金专业、金属压力加工技术专业、冶金机械专业都编写了部分综合课讲义。大部分选用的教材,难以达到综合课教学大纲的要求,要求教研室组织人员写出补充讲义。从试行情况看,写补充讲义以完善现有教材的不足,是一个较好的办法。

3.对任课教师必须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综合课内容面广、量大,突出了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更丰富而全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也就是说综合课的教学质量要由“双师型”教师队伍来保证。因此,任课教应多下实验室、实训室锻炼自己。我校已采取了有关措施,鼓励教师下实践教学现场,对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则要派到生产现场进行锻炼。此外,还应聘请有关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学校来介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4.必须开发新的教学方法

课程综合化属于课程内容的改革,内容改变了必须有新方法与之适应,包括教的方法与考核的方法。对于专门课要改变一张试卷定优劣的做法,要探索新的考核方法,要加强实践能力的考核,在能力培养上要强调过程控制与目标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可实行厂校联合,工厂、企业除提供现场教学的场地、设备外,还可派出有关技术人员与专家参与教学指导,并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查。

5.应成立学生助教小组

综合课是主干专业理论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直流调速技术》涉及到SCR电路原理、自动控制理论、系统理论以及SCR元件的使用调试和控制系统的接线、测试、波形分析、故障检修等操作技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教师负担,切实保证课程要求的职业能力准确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根据自愿原则,每门综合课均可在班级内挑选几名成绩优秀、热情高的学生组成课外助教小组。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对助教小组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之成为课内外教学活动的辅导力量,参与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的辅导。学生助教小组成员的表现记入学生成绩单的特长栏内。如实用电工技术课外实践活动小组,经教师强化训练后,既可参与理论教学课外辅导,又可帮助实验室、实训室检修仪表、准备实验等,还可让他们在实验课或实训课中协助老师参与指导。

钢铁冶金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冶金 基础知识 项目化

笔者所在学院的冶金技术专业在“全国百所骨干院校”建设过程中,被评为重点专业,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重构、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教学内容等。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进行了冶金基础知识课程的改革,在教学中引入真实工作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程开发背景

在“8337”发展思路中,提到“要把内蒙古建成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在“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到,“推进冶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搞好粉煤灰综合利用,促进钢铁、有色金属生产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冶金行业是的支柱产业之一,是能源大省,拥有钢铁、铝电解及加工、铜铅锌等多家大型企业。

为服务自治区经济,提供适合企业需求、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笔者所在学院将原有的三门专业基础课程工程材料、冶金物理化学、热工基础整合为冶金基础知识课程,并进行课程的项目化教学。

1.课程开发团队

课程开发团队拥有教师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

2.实训室配备

该课程所需实训室为金相实训室、热处理实训室、金俨牧鲜笛凳摇⒘魈辶ρ实训室、分析化学实训室,能进行试样的制备和显微组织观察、金属材料的热处理、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伯努利方程的验证、层流紊流的区分、流速的测定、固定材料导热系数测定、泵的扬程测定等实验。

二、课程开发过程与教学内容设置

1.课程开发过程

通过深入包头钢铁集团、内蒙古大唐国际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调研,发现铝冶金及钢铁冶金企业要求冶金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因此根据专业及专业群的岗位需求,对冶金基础知识的课程内容进行了修订。

2.教学内容改革

内容设置为三大情景: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金相组织观察、热处理;冶金过程热的计算、流程时间的调整、生产条件的计算、表面现象的研究;冶金设备内气体的流动研究、燃料燃烧计算、热传递、耐火材料。

十三个任务:能进行Fe-Fe3C合金相图、铝合金相图识图、绘制;能制作金相试样并观察组织;能进行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检测;能进行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的制定及热处理后合金的金相组织观察、性能对比;能进行冶炼过程热计算;能判断冶炼过程是否能进行;能分析表面性质;能计算和调整化学反应速率;能进行烟囱的设计和喷嘴的选择;能进行燃料燃烧的需配入的空气和释放的热量及废气的计算;能进行冶金设备的简单的热传递计算;能进行多种冶金设备对耐火材料的选择。

3.教学组织形式

以一种种学习情境为项目教学平台,以问题导向学习为重要手段,通过贯穿始终的交流讨论等交际教学表现形式,引导、启发学生形成自主知识构建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能力。学生针对一个个的学习任务,通过参加讨论、决策、行动和检查的整个过程,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和新经验,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交流协作的能力,培养再学习的方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