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范文第1篇

1对仪器的规范化管理

实验室仪器管理是教学与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仪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高低[2]。物理化学实验涉及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胶体化学等方面的内容,多数实验是通过测定体系某些物理常数的变化,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的研究[3]。物理化学实验所需常用仪器包括:电子分析天平、旋光仪、超声波振荡器、恒温水浴锅、电导率仪、阿贝折射仪、比表面测定仪、粘度计等。这些设备能否正常使用,直接关系到学生实验是否能顺利开展以及实验数据是否可靠,进而可影响学生对于物理化学课程的掌握程度。对实验仪器实行规范化管理,可最大限度的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

1.1制定仪器的标准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使用前培训制度

实验技术人员应参考仪器使用说明书,并结合仪器实际使用情况,与任课教师共同编写简明扼要、指导性强的仪器操作规程,按照仪器的大小及存放的处所,将操作规范或张贴于墙上,或摆放在仪器旁边,以方便学生参考。操作规程应对仪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操作重点标注,同时,学生在操作仪器前,必须由任课老师对其进行讲解或者操作示范,以减少错误的操作对仪器的潜在危害。

1.2完善仪器使用登记制度

由实验技术人员制作仪器使用登记本,对仪器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者姓名、年级专业、实验项目、仪器使用开始及结束时间、仪器运行状态等进行详细的登记,对于不正确的操作所造成的仪器损坏,追究责任到个人。仪器使用登记制度,可督促学生在操作仪器时仔细认真,爱护仪器,同时,仪器出现故障时也可根据其实验内容进行分析,有利于故障的排除。

1.3制作并完善仪器“资料及维修工具袋”

每种仪器均配备相应的“资料及工具袋”,用于盛放仪器的说明书、保修卡、维修商联系方式、维修工具、维修记录、备件(如保险管等),以便在仪器出现故障时及时了解仪器的相关情况,使仪器尽快得以修复,以保障教学科研活动的进行。

1.4建立仪器定期检查、维修制度

为减少因老化、化学腐蚀等因素造成的仪器突发性故障,应定期对教学仪器进行检查。包括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对玻璃仪器管路进行彻底清洗、定期对仪器插头及插口进行检查等等。发现问题后及时维修,必要时联系相关专业维修人员进行处理,以保证学生实验的顺利开展。

2对试剂的规范化管理

物理化学实验需要使用多种化学试剂,包括石油醚、乙醇等易燃易爆有机试剂,以及毒性较大的试剂如甲苯等。为了确保安全,有必要对试剂的使用及存放进行规范化管理。为此,我们规定化学试剂必须分类存放,并尝试将试剂大体上按照单质、无机物、有机物、生化试剂、氧化性大小、物态(固体或液体)、酸碱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易制毒、毒性较大等特性进行分类存放,并将存放各类试剂的试剂柜编号,将各试剂柜所存放试剂的名称、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供货商等信息录入专门的数据库,领用试剂后及时登记,使试剂库存数量能够做到动态更新,从而规范试剂的使用。对于易制毒类试剂则要求非常严格,此类试剂需要存入专门的仓库,并实行专人负责制,以避免试剂被用于非法目的。对于毒性较大的试剂,比如三氧化二砷,我们采取用专门的试剂保险柜存放并由专人负责的制度,实行双人双密码管理,并执行领用审批制度,需要此类试剂的教师或学生,均需填写剧毒试剂领用申请表,经实验室主任签字同意后按申请量领用,并及时回收未用完的试剂,以确保试剂的安全使用。

3实验室的绿色化建设

不断探索实验项目的绿色化,培养学生的“绿色化”思维也是物理化学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参考相关文献[4],并结合中医药院校的特点,对物理化学实验进行了密切联系中药材或中药生产过程、无汞化、无铅化和实验小型化、微型化的设计。如:将电导率的应用由实验项目“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改为“中药的离子透析”,密切联系了专业,同时也实现了绿色化。除了不断探索实验内容的绿色化以外,我们还制定了对实验废液进行规范化处理的制度。对于各实验项目产生的废液,我们按照一般无机废液、一般有机废液、剧毒废液等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其实际成分分别进行无害化处理:能够回收利用的,进行回收处理,比如使用硝酸银试剂后,可对废液中的银离子进行处理,以回收其中的银;能够用于其他实验项目或者其它学科项目的,进行处理后循环使用,比如,粘度测定项目中产生的无水乙醇废液,可用于有机化学中“无水乙醇的制备”实验项目;能够简单处理即可完成无害化处理的,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集中处理后排放,比如“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实验项目中产生的醋酸废液,可用氢氧化钠简单中和或者直接稀释后排入下水道;无害化处理较复杂或处理过程安全隐患较大的,分别倒入相应的废液桶并贴上标签,交由专业废液处理公司处理。

4实验室管理的制度化

目前,很多国内高校基础实验室的管理制度趋于老化,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因此,我们需要从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出发点去改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5]。为此,近年来,我们在不断完善已有的实验室安全制度、剧毒药品管理制度、实验室卫生制度、实验学生守则等一系列制度的同时,制订并不断完善了仪器使用、试剂管理、废液处理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努力做到通过制度来规范实验室的管理。

5结语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 规范化管理 管理者 实验者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基础环境,更是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基地。做好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的基本保障,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化人才的战略需求,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1]。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问题,不断引起人们的警惕和高度重视。唯有规范化的管理,才能为实验室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实验室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实验者的整体素质共同决定了实验室管理的质量。由此需要两手抓、两者共同发展,实现管理的规范化。

管理者好比舵手,科学的管理结构、正确的管理目标、多样化的管理手段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

1.职责明确,建立科学的管理结构网。

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2]。明确任务规定了管理者的管理范围和管理目标,同时也对管理者提出了具体要求。“有的放矢”才能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责任到人才能避免“大家都管,结果都不管”的混乱局面。高校应以校长作为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将实验室安全工作分解到各级部门,做到人人承担责任,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3]的“校、院、所、室”四级责任体系,形成组织保障。同时安排学校保卫科进行不定期抽查,这样对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心,强化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各学院院长要根据本学院实验中心的特色,将工作部署给实验中心主任,实验中心主任根据管理队伍的师资力量,将负责人分解到各个开放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及科研实验室。这些人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卫生、水电、设备维护等常规工作,并将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实验中心主任,采取相应的对策。学校领导根据安检情况,对于管理不合格的部门,直接做出批评和整改指示,形成管理-监督-改善管理的良好运作模式,不断优化实验室管理工作。管理结构模式见下图。

图 管理结构图

2.加大投资,完善硬件设施,突出安全管理者的服务作用。

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不仅包括物的安全,还包括人的安全,且后者更为重要。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各种化学试剂,并且实验内容变化大,具有探索性,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这些都增强了实验过程的危险性。安全管理应更多地体现服务,尽可能地为教学、科研活动提供方便[5],保障实验者的安全。实验室内应设置与实验工作内容相适应的电器、通风、消防等基础设施,电闸、水闸等处应张贴标志。管理者要根据该专业实验室的性质和安全防护要求,为实验活动者配备如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面罩、防护服、防毒面具、呼吸器等必要的个体防护装备,并在实验前提供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及安全事件的处理方法。此外,实验室内应有急救箱、洗眼水龙头等救助设备,以便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作出及时处理,将事故伤害降到最低。

3.运用现代科技,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实现对实验室整体安全的控制管理,从而可以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强化实验室安全保障,把实验的风险降到最低[6]。例如自行开发多媒体课件,模拟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实验,让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反复练习,熟知实验规程和操作方法,避免实际操作错误,以便在实践时将危险可能性降到最低。在实验室安置智能视频摄像系统,可以将实验室的影像直接送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判断,跟踪实验过程,对实验室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可疑的安全事件并报警。安置门禁系统,并与开放实验室的网上平台结合,实验人员可以查询、预约实验,使用专门的智能卡刷卡进入实验室[7]。实验管理者可以直接了解实验室的使用动态,控制实验者的进出权限。可以有效避免未经培训或不相关人员贸然进入实验室,为开放实验室的安全提供技术支撑。这些科技手段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水平,有效地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4.开设培训,全面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组建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是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是为高校创造安全、安定环境的重要保证[8]。实验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安全专业培训,熟知各种安全防护知识及自救措施,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总结工作经验,相互交流心得,取长补短,不断提高管理能力。组织参加各种调研活动,吸取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5.多渠道采取环保措施,提高环保工作成效。

高校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且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项目的增加,废弃物的产生量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污染源。2005年,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教技〔2005〕3号),对“规范和加强高校实验室排污管理工作,防止实验室废物污染危害环境”提出了要求,管理者要绝对重视实验室的环保工作,认真履行环保职责。

做好环保工作,首先要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学校要积极倡导“绿色化学”理念,在学校实验教改基金和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的立项过程中,从实验室建设、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流程优化、实验试剂种类和用量控制、实验产出物回收循环使用等多方面入手,鼓励和支持师生们开展“绿色化学”相关研究工作,以期从源头有效地控制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的合理产出[9]。同时科学管理药品试剂库,认真做好试剂的申购计划,避免重复购买造成的试剂长期积压而变质,形成污染源。建立严格的试剂领用制度,通过填写跟踪卡等跟踪记录危险试剂的使用情况形成入库审批、领用、余量销毁或回库的闭环管理,杜绝危险品及空试剂瓶流出实验室造成隐患。

在有效控制污染源的同时,要积极开发废弃物回收信息管理系统。借助这种系统,可获取废弃物的分类、性状等信息,随时方便地报送废弃物回收明细清单;职能部门可以及时掌握全校废弃物的产出情况,适时安排组织回收工作。此外,根据系统记录的废弃物回收量,还可以评估判断实验试的用量是否合理等,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仅靠管理者的努力是不够的,作为实验活动参与者的被管理者,其整体素质决定了能否实现规范化管理。应采取规范操作培养、安全教育和提高环保意识等手段,全面培养实验者的安全环保理念,营造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实验氛围。

1.加强实验者实验操作规范化的培养,引起实验者的重视。

如果没有规范的实验行为,那么实验安全就是空谈,实验者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全也就无法得到保障[10]。如浙江工业大学实验室爆炸起火,原因为学生独自做实验,因将化学药品石油醚滴落到地上,引起自燃。由此可见,学校有必要将基础操作单独列为一门课程,对学生进行操作的规范化训练并实行考核制度。实验指导教师也要强调实验中涉及的基础操作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心里重视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有效避免不规范行为引发的安全事故。

2.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提升自我防护水平。

实验者大多数是没有经验的学生,有些甚至是第一次实际接触实验,既没有基本的安全常识,又没有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经验。有些学生上课不穿白大褂,女生披散长发,这些都有可能引发人身安全事故。所以必须将安全教育纳入学习计划,倡导和引导全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全过程化、立体化,坚持课堂教学与安全演习实践的有机结合[11]。全程化即从学生入校开始的综合性安全教育到实验前的有针对性安全培训,将安全教育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立体化即组织各种安全演习,让学生将理论安全知识上升到实践,有效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为进一步发挥安全教育的作用,学校应发放安全手册,实验者通过阅读和学习,对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防护方法和应急措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在遇到具体的安全问题时,可通过查阅手册,尽快找到解决方法。

此外,还应该积极研发“安全教育与考试”系统,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学习和考核内容。系统可以采用视频课件模拟真实课堂,推行网络在线考试的考核方式,方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考试时间,有效保证学习效率和效果,进一步落实实验者的安全教育。

3.大力宣传,拓展教育形式,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实践证明,营造强大的环保文化氛围是强化全员环保意识和增强环保观念的有效途径。通过举办环保教育讲座,开辟环保专栏,组织环保研究课题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实验者意识到实验室污染对环保的重大危害,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及自身的职责,激发他们对环保工作作贡献的动力。

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规范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营造浓厚的实验室安全环保文化氛围,使广大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不断提升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实验者的整体素质,切实推进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促进高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建跃,阮俊,张银珠等.关于做好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的几点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7(30):4-7.

[2]赵庆双,闻星火,李明.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8-11.

[3]阮俊,金海萍,李五一,等.提高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参与积极性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72-174.

[4]仇念文,安绪常,贾继文,等.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2012,29(1):181-185.

[5]束羽,丁寅,徐铮.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强化与提升[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15-223.

[6]李波.优化高校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1):166-167.

[7]于九红,施静蔚,何振华.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2):63-66.

[8]刘义全,鲍洪刚,宋世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1):173-175.

[9]乔薇,陈慧珍,叶艳媚,等.构建新校区绿色化学实验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87-189.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科学管理;实验员

实验室的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摇篮,是学生巩固和延伸课堂知识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会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办好高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管理是实验室工作的中心内容,更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反映出实验人员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及业务水平的高低。实验室工作人员一定要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对实验室进行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

1 加强实验员管理,提高自身素质

要管理好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一定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实验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应具备很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实验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质量和教学的效果。因此,实验人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关注相关学科理论的新进展,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将最新的信息和方法、最新进展和成果应用于实践。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学校首先要对实验人员进行教学观念更新的教育,定期安排到高一级的院校和附院进修,学习他们先进的实验教学管理理念,学习他们有关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对在校的实验人员开展多种方式的业务培训,如安排实验人员跟班听课、举行讲座活动;开展有关实验教学的课题研究,探索实验室管理新模式,让他们真正服务于教学,作好实验教学工作,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提供重要的保证。

2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

实验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管理制度是整个管理过程实施的依据和行为规范,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实验室管理体制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将推动和加快实验室发展。学校应围绕这一中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规范、科学、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及条例,包括实验设备的管理、登记、使用;实验室环境管理、人员管理、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等;同时要按照制度的要求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将其列为对实验室工作和实验人员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

使实验室规章制度逐渐健全和完善,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在实验教学中注重落实,照章办事,保证了实验教学工作正常、有序、顺利地开展,以加快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步伐,进一步提高了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水平。

3 加强实验用品的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

实验用品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科学的管理措施不仅能为实验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支撑作用。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学经费的提高,在实验用品上投入了大量经费,大大改善了实验条件,同时,对实验用品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仪器设备是实验室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是学校贵重财产,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做好使用纪录,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使实验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验教学作用和投资效益。

4 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的督导和评估

4.1 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的转变,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尽可能发挥实验人员的教学和管理水平,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为学生提供一切条件,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验的整个操作,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 制定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在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制定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并要求实验人员严格执行;建立开放实验室管理档案,建立实验人员岗位责任制,在实验过程中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老师和实验人员承担实验室开放工作,以解答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做好记录,对一些在实验中出现的常见错误问题要提醒学生注意避免。

在管理好学校实验室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抓好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年度教学质量督导和评估的内容之一,以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21 世纪是科学技术发展和不断创新的时代,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根本保证,因此高校实验室要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大胆地进行科学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引进先进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学习借鉴国内知名高校及发达国家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经验,使高校实验室成为创造性教学场所,充分发挥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海鹰,黄瑞生,唐玉英.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的科学管理[J].西北医学教育,2008,2:23.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计量认证;管理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 with the author’s years of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and testing laboratory metrology accreditation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for the key point, put forward a brief discuss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 tests.

Key words: construc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management of metrology accreditation;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分析,大多数的检测试验室都是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19个要素来进行计量认证工作,但对于检测实验室的计量认证的管理工作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化的标准,致使很多的现已通过计量认证的实验室在管理工作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导致人为操作失误、工作管理疏散等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检测实验室工作的严谨性。因此,强化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计量认证规范化管理刻不容缓。

1计量认证的准备阶段

1.1提高认识性和全员参与性

人是一切活动的主观参与者和决策者,因此要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验室的领导者作为领导和决策的核心应全面提高质量管理认识,积极倡导和普及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并做到使其深入人心,从而有效的提高全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1.2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由实验室最高领导者正式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是实验室各部门和全体人员在检测工作中遵循的准则。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领导要尽快结合实验室的工作内容、性质、要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便指导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建设工作。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应纳入质量手册,要求实验室所有人员都知道并贯彻执行。

1.3确定过程和要素,分配职责,配备资源

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最终目标是持续提供符合的检测报告,检测报告的形成是由各个检测过程完成的。因此,实验室应按照《评审准则》各要素的要求,确定检测报告形成过程中的质量环节并加以控制。为了对各个质量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应将各个过程的质量活动分配落实到相关部门,根据各部门承担的质量活动确定其质量职责和各个岗位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限。实验室在质量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必须涉及相应的硬件、软件和人员配备,根据需要应进行适当的调配和充实。

1.4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一整套文件,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体现和运行的法规,也是计量认证的重要依据之一。一般应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四方面内容。质量手册是根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描述与之相适应管理体系的基本文件,提出对各过程和活动的管理要求,是各检测实验室的内部“宪法”,位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第一层次;程序文件是规定各实验室质量活动方法和要求的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位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第二层次,内容与质量手册的规定相一致;作业指导书是规定质量基层活动途径的操作性文件,针对具体的作业活动,是程序文件的细化,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作业指导书包括操作规程、自校规程等,位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第三层次;第四层次文件包括原始记录、质量记录表格、检测报告等,是质量活动的见证性文件。实验室所编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具有符合性、可操作性和协调性,应符合并覆盖《评审准则》的所有条款和本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文件之间应相互协调,避免产生不一致的地方。通过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使检测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

1.5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就是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定期对实验室各环节和各部门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内部审核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对影响检测工作质量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较严重问题,开具不符合项目的报告,要求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进行必要的整改;通过管理评审对现行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进行评价,找出内部的薄弱环节和质量管理体系的不适宜处,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必要的修订或换版,制定出更适应于本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从而形成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机制。

2计量认证的基础工作

2.1人员培训

1)作为检测实验室应根据需求制定并实施人员培训计划,内容应包括:相关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相关检测标准规范等内容。2)实验室应对培训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能力验证、人员比对、操作监督、内部或外部审核等方式证明培训的有效性。3)实验室应按《评审准则》的要求认真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各类人员的业务考核并将考核成绩记录存档。

2.2规范实验室环境

1)实验室的环境要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各检测区间的分布要合理并严格避免产生交叉污染和相互影响。2)实验室内水、电、气管道的布置要整齐并有严格有效的管理措施。水泥检测室、养护室等对环境条件有要求的地方应有环境条件记录。3)有化学分析项目的检测室,所用各种器皿及试剂应分类存放,备用试剂应有专门的存储室或储存柜,有毒有害试剂应存储于保险柜中,并由两个人保管。4)实验室必须配有“三废”处理措施和器具,对“三废”的处理应满足环保要求,做到无害排放。5)对涉及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检测项目实验室应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

2.3检测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管理

1)仪器设备的标识管理是检查仪器设备处于受控管理的措施之一,《评审准则》明确规定检测实验室所有仪器设备应实施标识管理,即使用合格、准用、停用三色标识。标志的内容应包括仪器编号、检定有效期等内容。2)所有检测仪器设备必须建立档案,并设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检定、校准以及档案的管理工作。仪器设备档案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仪器设备及其软件的名称;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以及标识;启用日期及验收记录;检定或校准记录及合格证书;使用和维护记录;故障维修记录等。3)每台仪器设备旁边除应有使用记录外,还应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及使用注意事项。4)加强标准物质管理,保证所有标准物质来自有资质的机构并在有效期内,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2.4资料档案管理

按文件资料控制程序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检测方法、检测技术规范等受控文件进行发放登记和标识定期跟踪,审核文件的有效性,保证在用标准是有效版本。对有关法律、标准规范、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原始记录、检测报告、供应商等档案进行分类归档管理。

3计量认证的体会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是计量认证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实验室最高管理层作为策划与组织实施者必须起带头作用,激发起全体人员的参与意识,分工协作,才有可能取得计量认证的成功。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是计量认证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培训内容应包括检测标准规范、有关计量认证法律法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多方面内容,只有全体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尤其是全体人员都确实理解《评审准则》的要求,才能保证计量认证工作的顺利进行。3)严格按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是计量认证成功的保证。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把基础工作做好,尤其是各种质量记录要齐全、细化,并按程序文件的要求做好记录,才能保证计量认证工作取得成功。4)计量认证工作能促进检测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计量认证,一方面是获得国家的行政许可,另一方面实际上就是实验室管理向国际上靠拢,与国际接轨的过程。新的管理思想使各检测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检测工作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通过对《评审准则》的学习,以及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感受,增强了市场观念,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思路融入每个岗位中,提高了服务意识和质量,以公正、诚信对待每一位客户,以优质服务取得客户信赖和社会的认可。

4结语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应深刻体会计量认证评审的内涵,持续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将国家权威部门的反馈信息作为管理工作推进剂,逐步完善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建立符合自身实验室特色的管理机制,使之良性循环,长远发展。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化学药品;规范化管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富有创造性的中心学科。化学实验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基本技能、孕育创新意识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而各项实验又与化学药品息息相关。所涉及化学药品种类繁多,性质不一,有易燃、易爆、剧毒等。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为化学实验室药品管理工作提供有效支持,使相关管理单位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

1化学药品管理制度的落实

实验室管理工作不仅包括对实验人员的行为管理,还要对实验药品加以管理,保证能够更好地对实验过程加以规划,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为了加强对实验室化学药品进行有效管理,防止在储存、使用、废弃等过程中对环境保护、人员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应制定化学药品管理制度[1]。以M学院实训中心为例,完整的管理制度可包括以下几点:(1)建立药品管理制度以防为主:根据不同药品的理化性质,结合季节气候和储存条件,严格执行药品管理的各项制度,加强药品的申购、入库验收、在库检查、出库复核、分类储存,控制不利的外界因素的影响,做好药品管理工作;(2)制定适合的管理办法,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分类保管、顺序排列、原装配发、定期检查、存量适当、分清规格等;(3)普及药品管理技术知识,提高药品管理水平:鼓励实验室管理人员参加各种高校实验室工作交流会,既能总结管理经验,又培养了药品管理技术队伍,同时推动药品管理科学技术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2化学药品存放的规范化管理

由于化学试剂的品种和规格是繁杂的,性质是各异的,因此要对试剂进行优化管理。首先就要对药品的基本性质进行集中的了解,根据药品的性质进行管理机制的分类,以保证管理制度具有基本的针对性。只有保证分类管理的有效践行,才能实现药品的快速寻找和快速取用。以M学院常用的化学试剂为例:

2.1强氧化性

由于元素的性质不同,化学药品可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对两种试剂进行优化存放,保证两种物质的分类放置。由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性质不稳定,并且容易发生反应,所以不能混合在一起。另外,二者在受热和碰撞的情况下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就会造成药品性质的破坏,不仅对药品的管理模式不利,也对整体实验室的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在实验室中KMnO4、KClO4以及Na2O2都是氧化剂,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处[2]。

2.2低沸点及不稳定性

在化学药品中还有熔点、沸点不稳定的试剂,要进行集中的低温密封保存,以减轻环境对药品储存的影响。有机试剂甚至要进行砂土的掩埋,以减少药品的挥发。另外,碘单质要用棕色瓶进行保存,以减少药品的质量损失。而对于在空气中存放性质稳定的药品,要按照药品的基础性质进行分类放置,可按酸碱盐、单质和化合物进行有效地区分。

2.3易燃易爆类

易爆类试剂:应放置在通风、远离火源与强光的地方,采用防爆灯照明;与易燃、酸类、易被氧化等物质隔离存放。如三硝基甲苯、三硝基苯酚、硝化纤维等[3]。易燃类试剂:燃烧情况较多,如白磷自燃,应存放在盛水的棕色广口瓶中,水应将白磷全部浸没;再将试剂瓶埋在盛硅石的金属罐中;金属钾钠遇水燃烧,应密封存放于干燥、低温、通风的地方;乙醚乙醇高温易燃,应避免日晒与隔离热源、火源。

2.4强腐蚀性

具有强烈腐蚀性,接触人体或其他物品后,即产生腐蚀作用,出现破坏损伤现象的试剂,如强酸、强碱类、酚及溴等,要进行集中存放管理。在存放过程中,一定要远离精密度较高的相应仪器,以避免不良的实验室设备损害。其中天平、稳压交直流电源还有其他的设备,都要远离腐蚀性药品,进行单独放置和保存。

2.5剧毒类

一种是剧——具有强烈杀害性,少量侵入人、畜机体即可造成死亡,如汞、氰化物及有机磷制品等;一种是有——因误食、接触皮肤或侵入机体而使人、畜发生中毒或病害,如BaCl2、CCl4等。此类药品,实验室管理人员应设置存储专柜,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以保证药品的安全管理。另外,实验室管理人员要设置药品领用明细登记,保证取用手续的完整,对于基础的存贮量也要进行集中的控制,只要能供给相应实验即可[4]。

3化学药品使用的规范化管理

3.1合理取用药品

在实验室工作中,应注意合理取用药品,避免浪费和污染药品,需注意以下几点:(1)应取用与使用要求相适应的纯度等级的试剂;(2)取用过程中应注意不使试剂受污染。应用清洁的牛角勺或不锈钢小勺从试剂瓶中取出试剂。若试剂结块,应用洁净玻璃棒捣碎后取出。液体试剂应用洁净量筒倒取。从试剂内取出的没用完的剩余试剂不得倒回原瓶;(3)取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打开易挥发试剂的瓶塞时,不可把瓶口对着人,不可用鼻子对着试剂口嗅试剂气味。应注意试剂不得溅出;(4)取用易挥发性试剂时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取用有毒有害试剂时应戴相应的防护用具。

3.2完善登记工作

在化学药品使用的过程中,药品取用工作的管理较为重要。首先,在药品使用之前,应将药品分为几类进行登记,保证可以更好地执行相关工作;其次,在药品使用过程中,注重药品登记的科学、合理性,保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药品加以合理管理。在此基础上,要对药品的使用进行登记,详细的记录药品使用情况,尤其是领用危险品。登记内容包括:时间、试剂名称、数量、用途、使用人签字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化学实验室药品进行管理。

3.3树立绿色化理念

在化学实验室药品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树立绿色化管理理念,保证可以在管理过程中执行绿色化管理。首先,对于药品的使用要实行绿色化管理,提高药品使用的规范化,保证能够更好地对化学实验室药品加以管理;其次,要重视药品绿色化处理工作,保证不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避免因为化学药品处理问题对环境造成污染;最后,要重视化学药品的循环使用,相关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化学药品的使用特点对其进行有效回收,在执行回收工作时,不仅能够更好的执行绿色化管理,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还能降低相关管理单位的成本支出,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5]。

3.4实验室废液的规范化处理

在化学实验室中会遇到各种有毒的废液,如不及时妥善处理,就会对周围的环境和水源造成污染,或造成意外事故,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长期在实验室工作的相关人员。因此,有回收价值的废液应收集起来统一进行处理,回收利用。无回收价值的有毒废液也应集中收集送至专门的处理机构[6]。在此环节,相关管理人员要重视废液排放的周围环境,排放之前利用漂白粉对其进行处理,避免对下水造成酸化影响。在收集废液之后,用试纸对其进行检测,保证废液处于中性状态时将其排放到下水中,避免重金属药品流放到环境中,对其造成不利影响。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盐酸废液,鉴于盐酸与污垢相互作用后,能降低污垢酸性,故可将其利用到生活中,对日常生活出现的污垢进行处理。例如,用废酸水对厕所的冲洗,不仅可以对废液进行分解,还能将厕所中的有害物质消除,对化学实验室药物管理工作产生较为有利的影响。由此可见,化学实验室药品管理工作是较为重要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对自身工作加以重视,保证能够为化学药品管理工作做出贡献。

4结语

化学试剂管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试剂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技术。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在重视绿色化管理基础上提升自身工作执行能力,保证各类化学药品能够得到规范化管理,提升药品管理工作质量,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保证药品管理的安全性。

作者:陈斌 单位: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艳霞.浅谈实验室化学试剂的管理[J].广州化工,2013,41(4):214-216.

[2]李本一,栗继祖.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探析[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5):78-80.

[3]方青,徐明,王燕萍,等.实验室药品和废液管理问题及对策[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5(1):36-37.

[4]李硕,苏小柱,谢家庆,等.浅议有机化学实验室药品的安全使用管理[J].科学咨询,2013(22):50-51.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范文第6篇

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要求学生掌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重点要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口腔医学技术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实验操作的进行,影响着实践教学质量。笔者就如何科学地建立口腔医学技术实验室管理体制,加强口腔医学技术实验室管理工作,提高口腔医学技术实践教学质量,进行一些探讨。

一、建立科学的口腔医学技术实验室管理模式

我院口腔医学技术实验室设置改革前的状况是,管理分散,实验室仪器设备呈“小而全”的状况,实验器械、耗材购置重复率高、利用率低。造成某些实验资源紧张,而另一些实验资源闲置。由于实验经费有限,不同实验项目的实验任务量差异较大,重复购置的设备、器械又占用了原本有限的经费,使得常用、主要的设备陈旧、不足。如实验室的主要设备台式牙科电钻机不仅陈旧而且数量有限,类似这样的状况严重影响了正常实验教学安排和实验教学质量。随着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招生规模的快速发展,实验室教学面临越来越大压力,如何充分发挥实验室现有资源,进一步优化实验资源条件,保证规范、有序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迫切需要建立一种高效的科学管理模式。近两年,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

(一)加强实验设备及器械的管理口腔医学技术实验室的实验器械和实验用品的种类杂、数量多,而且小件物品多,如果管理不规范,很容易造成实验器械或实验用品的丢失,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笔者对实验设备及器械进行分类管理。1、使用时间长、频率高的器械实行挂牌使用管理将学生使用时间长、频率高的器械实行专人专用管理,对学生挂牌使用,增强学生的责任心。2、日常发放器械的分类归档管理根据实验课程的安排,将实验器械和实验用品整理后分为固定、可摘、全口、正畸和其它五个大类,每类都设专用仪器柜装放置,柜门外贴上各大类的标签,柜门内贴上各大类的器械、用品的名称及数量的清单。这样可节省实验准备的时间。3、固定设备的管理为了加强固定设备管理,将该类设备顺序编号建档,将学生姓名、座号、设备号打印后贴于操作台前上方,学生对号入座,固定使用一个技工台。同时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课结束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常规的维护、保洁,确保下次实验课的正常使用。实践证明,此法有效地减少了设备的损坏,提高了设备的完好率。4、设备操作的规范管理在口腔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危险因素,如果思想麻痹或操作不规范等,还是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制度上墙,教师先演示,加强指导,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5、规范低值耐耗品管理由于低值耐耗品种类繁杂,管理手段较为落后,这也是高校实验室普遍存在的问题。我院正计划把低于200元的低值耐、耗品引入实验室计算机管理,建立实验室低耗、耐用品数据库,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管理。6、实行实验室内的清洁卫生管理好的环境,不仅产生好的心情。更重要的是口腔实验室不同于建筑材料实验室、化工实验室等工科实验室,口腔实验材料如不锈钢、石膏以及羟基磷灰石等生物医学材料保洁度高,要求必须保持口腔实验室内的整洁。

二、对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

(一)对青年教师的管理搞好实验教学,既要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刚参加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虽然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没有实践经验,尤其对实验室的工作[1]。如实验操作,仪器的维修及使用等,相对缺乏经验。青年教师应到义齿加工厂和口腔医院见习一段时间,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后,再承担实验教学工作。

(二)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实验技术人员肩负着学生实验的准备,实验仪器的维护保养,实验场所的管理,疑难技术的操作与指导。一个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2],实验技术人员在进行实验准备期间,必须深入理解实验内容及准备工作的要求,对实验中的难点、疑点和注意事项充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为确保实验教学顺利开展,在实验准备之后,认真做好预实验;不断进取,熟练业务技能,平时须注重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参加相关课程理论课的听课,参加有关业务培训,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学校也要积极创造条件,把实验技术人员送出去进修。

三、学生在实验室的管理

(一)学生进入实验室,首先对他们进行实验室规章制度的教育。学生要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包括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要对他们随时检查,随时纠正他们的错误。以使学生养成认真操作、仔细观察、记录的良好习惯。

(二)合理划分实验小组增加实验指导老师,各班级的实验课可分在几个教室上,实验小组的人数3-4人,改变了原来的每组八人以上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带教,克服了一人动手多人观看,甚至不少人玩的局面。

(三)完善赔偿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因学生人数增加,实验课必须实行分班上课,为避免学生器械相互挪用,减少丢失,计划购入仪器柜,用于学生存放器械用品。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设,完善器械丢失及损坏的赔偿制度。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爱护实验设备器材,养成良好的实验室操作习惯。(四)增加技能考核。加强实验考核是检验学生实验结果的手段之一,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弱,体现在理论知识运用的好坏,克服高分低能,促进实验教学。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出勤,常用设备、仪器的正确使用,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实验操作结果,实验报告等进行综合评分,改变了以前只重视理论教学的考核。

四、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各种技术档案及基本信息的建立和管理有序、规范,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一)建立《实验管理人员职责》等一系列的制度与规范,为使这些制度能落到实处,设立一些具体的实施检查项目如:实验项目卡、实验课前登记本、实验领用登记本、实验室使用率表等,以利于真实地反映各实验室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265-02

专业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科研及科技服务的重要场所,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重要保障。高校实验室的等级、规模和水映了办学水平的高低。因此,各大院校纷纷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但目前高校实验室的使用效率普遍不高,传统的实验室资源管理手段明显落后。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模式,使实验资源得到充分共享利用,更好地为老师和学生的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已逐渐成为高校实验室管理方面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采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规范高校实验室管理已成为可能。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一、建立设备信息化共享平台,实现仪器设备资源共享

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是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教学、科研、学科发展及专业建设的质量,进而影响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专业实验室的仪器数量众多、信息量大,在未建立共享平台之前,各专业实验室购置的仪器设备分散在各自实验室内,由于没有统筹规划,时常会出现重复购置现象,无法将有限的资金购置更多的设备。而且这些仪器归属不同的实验室,造成“谁买谁用”,管理松散、封闭,设备利用率低的局面。由于设备资源无法合理应用,某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在本科实验教学中无法实施。传统设备管理还存在反应迟缓、管理与使用情况脱节,不能及时跟踪设备的最新情况等问题。实施设备网络信息化管理可以实时更新设备信息、随时进行数据维护,保持设备信息的准确性实现动态管理,避免了费时费力的设备统计清查工作。为了建立设备信息化共享平台,提高实验设备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学院从实际情况出发,核查现有仪器设备,整理出仪器设备信息清单(包括设备名称、型号、价格、购置日期、应用领域、技术指标、操作规程、存放地点、仪器设备管理员、开放日期等具体信息),在实验中心网页上向全校公示。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功能和基本操作步骤等信息的公开有助于全体师生了解学院现有仪器设备资源的具体情况,如这些仪器设备有什么样的功能、怎样准确地进行操作等,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设备使用者因没掌握设备的信息而随意操作、损伤仪器设备,使实验室仪器设备得到更好地利用和维护,以便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为了加强在用仪器设备的管理,嘉兴学院材料与轻纺实验中心按照实验中心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原则,制定了实验室通用设备预约使用、日常维护、损坏赔偿办法及公用实验室使用安全守则等设备管理制度。由各专业实验室分散保管仪器设备,实验中心按具体需求集中调配使用,实现管用结合、专管共用、资源共享。设备借用者须先向管理人员提出借用申请,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借出设备,设备使用完应立即归还。这样既保障了实验教学所需仪器的台套数,使实验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也使通用仪器设备在整个实验中心流动起来,从而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以确保教学科研及对外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构建实验室网络平台,实现实践教学资源共享

网络信息化教学作为高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既能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又可以大幅度扩充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信息交流,为学生创建个别化学习环境,培养其良好的信息素养。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验践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的建设是实现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的基础。建立实践教学网络资源共享平台,首先是将实践教学的相关资料如各学科的实践教学大纲、具体课程的实验项目、实验运行表、实验指导书、PPT、实验视频等内容公布到实验中心网站上,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专业的实验实践课程实施情况、下载相关实验文档,进行预习,还可以通过实验中心的网络管理平台,进行预约开放实验、提交实验报告、查询实验成绩并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等,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跟学生进行互动、辅导答疑。学院注重实践教学资源的积累,通过设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改项目等形式鼓励教师将实验教学过程制成视频,并利用已有的平台和数字化资源不断丰富和完善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资源,加强实验室网络平台的共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督促学生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管理手段自主学习,提高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率,促进实践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三、建立实验室日常工作管理电子档案,使实验室管理信息规范化

实验教学管理是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实验教学服务的主要工作。实验室日常管理和实验准备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工作的进行情况。传统的实验室日常管理模式存在工作繁琐、流程长、效率低下等问题,建立实验室日常工作管理电子档案的主要目的是将实验室日常工作流程化、固定化,让实验技术人员明确实验室运行维护和教学服务工作任务和方法,改变以往落后的实验室管理状况。

嘉兴学院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结合学院和实验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并通过了《实验教学规范》、《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规范》、《实验室使用守则》、《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实验中心事故处理应急预案》等制度,将其上传到实验中心的网站,将实验室日常工作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使实验室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通过将实验室基本信息(如实验室人员的组成结构、专业实验室的布局和使用情况、实验教学管理成果等)、实验室日常运行情况、实验场地耗材等资源的使用情况等以电子档案形式进行登记管理。对实验室周期性管理工作进行记录、梳理,为实验室日常工作顺利运行及实现高校实验室良性循环发展提供保障,具体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检查记录;实验室专职技术人员岗位日志;通用仪器设备借用、维护、变更登记;大型精密仪器使用情况登记;实验室教学情况及实验室开放情况登记;实验室经费、耗材申请及领用情况登记等。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网络对实验室资源查询统计,获得实验室资源消耗使用的实时情况,确保实验室资源得以充分、快捷的利用,也可以为实验中心制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实验教学资源提供参考,并使新到岗的实验人员快速了解实验室基本信息及日常工作情况,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建立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实验教学资源和仪器设备的共享,将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规范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我们在不断实践中,针对当前实验室的管理现状,找寻一条适合地方高校专业实验室发展的实验室网络信息化管理之路。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收集资料,并加以归类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规范化管理措施,使实验室人力物力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徐金荣,徐嘉祥,杨玲.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5):62-64.

[2]沈记全,赵俊伟.关于高校校内教学资源共享问题的几点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85-187.

[3]蔡英,余建潮,陈小菊.以资源共享为抓手提升实验室管理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363-364.

[4]王睿.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提高实验室使用效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400-402.

[5]王娴,刘畅,牛骁.实验教学及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3):201-204.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实验室 档案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145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场所。实验室档案是实验室在正常的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原始资料,它有效、全面地记载了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以及发展变迁,是高校在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以及实验室建设管理经验的结晶,是相关部门对实验室各项工作的考察评估及以后进行的科学研究最真实可靠的依据。只有对实验室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更加有效地对实验室进行建设和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以及搞好教研和科研工作。

1 实验教学中心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1.1 为教学水平评估、专业评估和实验室评估提供支撑材料

高校实验室档案真实记录了在实验室里开展的各项实验教学活动和科学研究项目,准确、全面地反映了学校实验教学各阶段的情况。当前在高校开展的各项教学水平评估及专业申报评估中,无论其指标体系如何确定,都对实验室档案有明确的要求。通过查看实验室档案,对实验室开展的实验教学情况、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实验室开放情况等各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已经成为教学水平评估、专业评估和实验室评估采取的重要手段。

1.2 为合理购置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提供参考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档案详细记录了各台仪器设备在各项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中的使用效率,从而客观、系统地反映了该仪器设备的性价比和利用率。通过查阅实验仪器设备档案可以使有限的实验室设备经费得到科学地充分利用,避免了购置新设备时的盲目性。此外,高校实验室的绝大部分仪器设备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仪器设备档案可以为实验室工作人员提供设备的型号、操作规程、保养维修情况以及生产厂商等一系列参考资料。

1.3 为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最可靠依据

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活动和科研项目研究的重要场所,实验室档案真实记录了实验教学中包括实验项目、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以及实验分析等一系列宝贵资料,它是教学经验的结晶。通过对实验室实验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有助于探索更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依据。

1.4 为高校实验室的科学规划和正确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实验室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实验室从建设到发展的整个过程,它真实、完整、及时地反映了高校在实验室建设管理、实验教学质量以及科学研究成果等方面的情况,是高校对实验室进行合理规划和正确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2 实验教学中心档案管理内容

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平台。实验室档案是指在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以及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教学管理、科研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材料、计算材料、图表、影像材料等。

实验室建设材料:包括实验室批准建立的文件;实验室的建设发展规划、实施计划、年度工作总结;实验室用房情况;实验室撤销、改组的文件;实验室各类规章制度;与实验室相关的考核评估资料。

实验教学材料:包括实验教学工作规划;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教学计划表、教师自编的实验教材、学生实验报告、试卷及试卷分析、实验成绩单;实验项目库,实验项目更新、淘汰,开出情况,人时数统计表;优秀学生拍摄作品;教学监控、评估材料等。

实验仪器设备管理材料:包括固定资产及低值耐用品的明细账、卡,仪器设备的使用、调拨、维护或报废等记录;贵重仪器设备的论证报告,订货合同,安装验收报告,技术资料,使用、检修以及故障记录等;仪器借用损坏赔偿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

实验室科研、社会服务材料:包括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研究项目申报书、研究计划、研究数据、研究报告等;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研究项目获奖证书;实验室人员发表的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研究论文;社会服务记录资料等。

实验人员基本情况材料:包括实验室岗位设置及其职责,实验人员考核办法,实验室人员变更情况,实验教师首次实验试作登记表,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情况以及实验室专职人员考核、晋升、奖惩情况;实验室工作日志。

3 如何更好地做好实验教学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

实验室档案来源于实验室正常运行中的每一项工作,因此实验室档案数据具有分散性,如果实验室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档案管理意识,收集归档不及时,就会造成资料大量流失。参考国家对高等院校实验室评估标准和实验室档案工作规范的要求,在日常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3.1 增强实验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

学校领导应重视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档案知识普及,根据实验室档案工作的内容,将实验室档案管理落实到日常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只有意识到实验室档案的重要性,实验室工作人员才能在日常工作中认真、主动地做好相关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

3.2 制定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健全的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实验室档案的日常管理就会缺少相应的规范和约束。制定一套健全的实验室档案管理制度,能有效地防止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从而实现实验室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3.3 管理手段信息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验室的各项工作也越来越多地依靠信息手段来完成,高校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也已经逐渐从原来的纸质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和保存向电子档案信息管理转移。电子资料不仅容易保存、便于查询,而且可以节约纸张、减少废纸,更好地体现了办公过程的经济意义和环保价值。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高校实验室档案现代化管理,从而更好地发挥高校实验室档案的作用和功能,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规范。

4 结束语

近些年,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投入了大量的教学经费,实验室功能和实验教学内容迅速拓展。随之,在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实验教学活动以及在实验室开展的科研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必然产生许多相应的实验室档案信息资料。作为重要的历史资料,实验室档案对于高等院校加强实验室建设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以及进行科研项目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增强实验教学中心档案管理意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积极促进实验室档案更好地为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魏伟,林少波,何湘民.加强档案建设促进实验室规范化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2):141-143.

[2]陈小东,许婉玲,欧阳玉祝.高校实验教学中心档案资料建设与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2):152-154.

[3]梁国华,武晓峰.高校实验室档案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6(29):206-211.

[4]陈建锐,何增颖.高校实验室档案建设与管理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8(30):224-227.

[5]张斐.加强高校教学档案与评估档案建设[J].浙江档案,2007,(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