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创新思维的特征

医学创新思维的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医学创新思维的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学创新思维的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临床研究;外科学;创新能力

0.前言

创新能力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人类高智能活动的集中体现。创新能力由三大能力构成:一是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探索能力;三是科研能力。临床外科技术含量较高,操作难度大,创新实属不易。但是唯有创新才能进步。临床外科创新能力就是从临床外科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同时积极借鉴其它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临床实践当中,不断地向传统挑战,从而推动外科临床的发展。

1.临床外科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

1.1培养创新个性

创新个性是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泉,它可以使个体长久地保持创新欲望。因此,培养临床外科医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创新个性。创新个性一般表现出敢于质疑、勇于冒险、果敢、独立、坚强等意志品质。其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的是好奇心与意志品质。在临床外科医生创新个性的培养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好奇心的激发与意志力的锻炼。

1.2发展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复杂的、独特的信息加工的思维过程。是创新能力的思想基础。创新思维主要表现在思维活动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建立在坚实的基础知识之上的。因此,对临床外科医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着重于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和独创性提高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本质上说,创新是知识的重织。因此,要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进行艰苦的知识学习。临床外科技术含量高,知识系统庞杂,熟练掌握临床外科的基础知识是进行临床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思维能力还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临床外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才能使理论和技术达到统一[1]。

1.3增强创新实践

创新始终离不开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可以说问题是创新的土壤。创新能力也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创新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实际操作能力。第三,开拓创新能力。这三部分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即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临床外科中,患者病情、症状各不相同,因此,要求临床外科医生能够透过病情现象抓住本质、对病人病情作出正确判断与分析,从而制订出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案制定之后就是手术操作,这要求临床医生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把自己的创新方案付诸实践。另外,临床外科医生必须要有开拓创新能力,要敢于突破传统,大胆借用最新科技发展成果,创新外科治疗手段,从而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2.临床外科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2.1从临床实践中寻找创新课题

临床外科研究不能纸上谈兵,必须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临床外科研究的问题也应该从临床实践中得来,找到问题之后,首先应该在实验室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之后再到临床医疗实践中去验证。临床外科研究与其它的医学研究一样,需要严格的实施计划。高质量的病例报告不能缺少临床研究的成分。外科医师和基础科学研究者不同,其研究带有很明显的指向性和实用性。每一项研究都是针对实际当中专门的问题进行的,其目的就是根据问题的特征提出专门的解决措施。临床外科研究是充满挑战的,需要勇气和坚持。每一个病人和疾病都具有特殊性,必须根据各自的特征对症下药,而不可笼统施治。另外,临床外科所面对的病人往往病情较急较重,稍有不慎,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2]。因此,与实验研究相比,临床研究困难得多。

2.2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我国中医的外科医疗虽然早在汉代已经出现,但是并没有发展成为现代外科,目前我国的现代外科都是从西方传来的,其理论和方法都是借用西方的。20世纪,随着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麻醉、无菌术等技术的发展,使得临床外科日益成熟,成为医疗科学的一大分支。到21世纪,临床外科又积极吸收了遗传学、生物学、微电子学、机器人科学等领域的发展成果。可见临床外科的每一次巨大进步都与其它学科的发展进步密切相连。临床外科由于吸收了其它前沿学科的先进成果而具有了跨学科的性质。因此,临床外科创新能力培养也必须建立在多学科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临床外科医生打破专业壁垒,广泛涉猎各领域的知识,培养广阔的视野,尤其需要关注相关学科的学术前沿动态,以便于及时吸收最新科技成果。

2.3勇于向传统挑战

创新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传统的突破,临床外科的创新也是建立在对传统的挑战之上的。临床外科的每一项创新都是对以往经验和学说的扬弃。既有对以往知识的否定,也吸收其中的有用部分。所以,勇于挑战传统并不是说要怀疑和否定前人的一切,而是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以事实作为判断的标准。另外,临床外科的创新很多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和制造业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例如临床器官移植等手术都是需要高科技作为支撑的,这种创新有赖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挑战传统也要根据社会发展水平量力而行。

3.小结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展的要求,临床外科技术含量高,同时又事关患者的生死存亡,因此,临床外科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医学创新思维的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 大学生 创新素质 培养

创新教育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核心。它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育。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21世纪健康需求的变化,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护理教育改革提出了挑战。护理教育要面向未来,就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特别是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内涵

创新素质是指人在先天遗传素质基础上,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所获得的稳定的在创新活动中必备的基本心理品质与特征,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创新意识是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树立科学的创新观念和意识。它是创新活动的动力系统,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造潜能。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并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有五个明显的特征: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创新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智力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人格是指有利于创新活动的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具体指具有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敢于冒险的科学精神,挫折面前不气馁、不动摇,决不因困难和挫折而放弃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勇于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有相对较强的独立性品格。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可以统称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设计,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完成创造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心理创新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行为创新能力。

二、培养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创新素质的主要措施

1.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护理学专业是直接维系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专业,护理职业的性质决定了护理专业大学生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护理教育过程中,必须转变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在传授和学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在适度衡量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度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从创新能力和提高素质上衡量教育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认识学科的本质、掌握学习方法;在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 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重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要重视基础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学习。为适应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必须在教育观念上实现三个转变:⑴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习和创新为主;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⑶教师自身要强化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

2.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只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实现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本专业的学科知识、教育和心理学知识和实践教学中面临突发事件时所应该具备的解决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在这三面不断地开拓自己。要广泛地涉取,如: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哲学、艺术等多领域的知识,真正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知识的教学专家。其次,要提高专业课程的讲授水平,使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得到创新意识启迪,最为关键的是授课教师本身应具有创新能力。教师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为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教学能力。在讲课过程中,能够从新的视角,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使问题得以解决,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调动他们进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教师的创新能力还体现为具有较强的研究水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可以更充分地接受学术前沿知识,在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同时,可以在教学中将学科的最新动态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获得最新知识。

3.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如:“填鸭式”“、灌注式”的教学,课堂上教师灌输,学生疲于记笔记,缺少独立思考和消化的机会。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因此,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要运用教学相长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讨论式、情景式、以问题为中心、内容不完全教学法等。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以知识的传授者自居,应当把自己的教学行为看成是与学生一起共同来重新发现科学真理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发表意见,进行自由争辩。使“权威教学”转变为“共同探索”,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学核心目标的行为指南,真正实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地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

4.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不仅需要智力因素, 也需要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可以激发创新意识, 促使创新思维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营造勇于创新、勇于发现问题,探索未知的氛围,使学生将学习中所引发的思考提出来与教师共同探讨,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

5.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实践教学课时较多,护理操作技能是学科的特色。因此,加强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重要手段。以往的操作技能教学,注重强调操作程序的准确性、操作动作的规范性、评价标准的统一性,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要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改革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拟练习――教师指导”三段式实验教学模式,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实践反思讨论法、角色转换法、情境模拟教学法等,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强化护理操作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在不违反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创新尝试和行为予以认同并鼓励。在操作技能的考核中,将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列入考核标准中,使学生认识到只是完整流畅、机械性的完成操作是不会取得最佳成绩的,也不是学习最终的目的。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四川大学医学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

医学创新思维的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相关措施

引言: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本质的学科就是生物化学,它不仅是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还是在医学相关教育中比较重要的课程。随着经济飞速的发展,现代的生物化学技术在各个生命科学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作为新时代的高等学校,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

一.教学改革相关的设计

随着经济飞速的发展,不仅医学教育改革进行深入全面的推进,创新型素质教育也在进行比较全面的推进,怎样才能让实验教学的作用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生物化学教学进行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不断的提高医学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加强培养现代医学人才。对生物大分析即蛋白质以及核酸相关的结构、功能以及新陈代谢等,对生命现象本质进行有效的阐明是生物化学主要的支撑点,不仅是蛋白质研究的内容,还是核酸研究的内容。

二.进行改革的主要内容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的主要目标:一是让学生真正的了解理论知识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对基本的操作技能进行合理的掌握,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科研态度。对于目前的实验课来讲,验证性实验是比较多的,综合相关的设计性事件实在是太少,每一个实验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独立的,每个实验相关的内容之间都没有任何联系。同时我们也要把比较旧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比较优化的组合,对实验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编写,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还要掌握核酸的结构和功能;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生物化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掌握,不断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质量。

三.建立一个专用的实验室

综合实验设计的种类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比如:实验技术、实验仪器等等,对步骤比较多的大实验,如果在实验课时不变的情况下,综合实验必须通过几个周的课时才能够完成的,如果每个实验室只装有一个实验设备的情况下,不仅会出现仪器不够用的现象,还会由于实验内容的不同而定期对实验设备进行更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准备的工作量。所以要结合实验操作的相关步骤,将有限的实验仪器固定在实验室中,学生在上实验课时,可以结合实验操作的步骤及时的转换实验室,这样可以将一些实验内容以及实验的步骤进行有效的联合起来,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实验设备使用的效率。

四.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和取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应该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一)要不断的查资料和预习功课

综合性实验是前后连接的,如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有一个实验出现错误,就会导致后面的实验无法正常的进行,所以在上实验课之前,必须要求学生对实验相关内容进行预习,并对实验的背景以及实验相关的知识进行查询,比如说:过氧化氢的性质以及特征等等,通过对资料的查询,对实验的相关文献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探究。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科研素质。还可以给学生布置和实验内容相关的预习工作,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实验操作以及实验相关的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进行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错误,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二)让学生进行讲实验内容

在实验课上,老师可以进行随机抽取的方式,让学生上台讲实验相关的内容,学生对实验内容讲完后,老师可以对学生的演讲做出合理的点评,并把实验中的难点以及重点进行讲解,让每一位学生对相关的内容有着一定的了解,这样才会促进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三)用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

要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一个小组可以分为3人到4人们之间,小组可以对实验的内容进行共同的查找,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操作的步骤。在一定的程度上节约了试剂的使用,还培养了学生团结的意识,也为以后学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教学

应该在实验室里面安装多媒体,并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生化实验的过程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加强学生对实验的了解,不仅方便了学生的学习,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五)提高老师自身教学水平

实验科学效果的主要关键因素就是老师,所以老师要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针对实验出现的问题,积极的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不仅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还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

随着经济飞速的发展,为了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率,必须对其进行深刻的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的能力,在进行实验之前,学生要对实验相关的内容以及实验背景和实验操作流程进行合理的预习。只有这样才会在实验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保证实验不出问题,进一步促进下面实验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汪敦佳,郑静,方正东,陈泳洲,邹光中,王国宏.应用化学实验改革探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01):123-128

[2]吕静竹,钱中清.开设医学本科生综合性生物化学实验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05):112-122

[3]肖文冲,冯雪梅,张权森.“生化实验辨证论治法”运用于生化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A].中医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通讯[C],2008,25(01):123-128

医学创新思维的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理实验;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中国分类号】R4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35-01

生理实验教学是医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医学实验的基础。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医学院校新的培养目标,这要求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变革,以适应新时展的需要。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的不同阶段,同时也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1]。而实验教学以其实践性、探索性的特征在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这一系统工程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生理实验教学是验证已有知识而较少探索未知领域的内容,学生被动接受现有知识而主动获取不足,且全国绝大多数医学院校普遍存在新技术的引进不足,从而限制了学生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生理实验课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各医学院校基础教育的重要话题。为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我校生理教研室对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及内容进行探索性改革。

1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转变实验教学观念

我们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了实验教学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实验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及创新性,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能发现问题,拓展思路, 敢于怀疑提出问题, 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分析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3]。上课时,以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强调本次实验的重点、难点,并对重要的操作环节和注意事项详细地给予讲解,请学生预测实验中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要怎样去解决这种问题, 充分地调动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观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根据教学进度进行创造性实验设计

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兴趣爱好、掌握和积累的知识以及现有的实验条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确定、设计并完成具有创造性的实验 [4]。自主立题、设计实验、收集整理实验资料、完成试验、对实验教学总结分析等过程会激发学生很大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平时掌握和积累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学生创造性实验的选题要有根有据,题材不能太广泛又不能拘泥于课本,在已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选择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要求贴近临床,简单实用,能充分运用所学的论课认识,并加深理解。学生应该是创造性实验的主体,而传统的实践实验教学多为验证型教学,偏重对实验操作的模仿,缺乏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器材都是由实验老师提前准备好,学生则按照实验指导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较小,实践创新空间受到限制,不少学生完成实验甚至还不知道该实验是考察什么内容,需要用到哪些知识,因而对实验知识的掌握缺少深度,从而导致学生缺少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3 实验设计合理分工

传统的生理实验中,小组成员无明确分工,部分动手能力较强兴趣较浓的学生代替全组操作甚至单独一人完成实验,其他同学则在一旁观望,很少甚至没有做任何实验操作,达不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所以,学生进行创新实验设计及正式实验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性实验的基本步骤是:确定课题、制定方案、查阅收集并筛选获取信息资料、实验操作、数据分析、评价实验结果,最后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形成小组内集体智慧的结晶。小组成员既要合理分工,又要密切配合、互相合作、共同探讨和完成实验。这样既能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应有的技能训练,掌握丰富的实验内容,有能培养同学间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4 让学生总结经验,分析实验结果

一般说来,创新能力是由创造性地确定目标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等因素构成的。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是创新性试验中极为重要的一步,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分析失败的原因,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试验结果的分析一般以撰写实验报告的形式进行,而在此次教学改革中,我们重点加强了对实验结果的计提讨论和分析。实验结束后,老师指导学生把实验中观察到现象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解释,加深理解;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分析实验结果,并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另外,可以让部分动手能力较强、基础较好的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研究课题中去,充分培养其科研思维、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自主设计实验能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是成功的使者, 创造性实验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新方法,是21世纪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总之,自主设计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科研兴趣以及求实创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参考文献

[1] 夏显泽.创新思维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学术探索,2000,2:80-81.

[2]杨友谊,李弋.生理教学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3):52-54.

医学创新思维的特征范文第5篇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思想教育、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特定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许多学者是通过对东西方成功的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来探讨、研究创新教育的。西方教育思想强调学生个性化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支持鼓励学生个别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开放式学习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积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信息运用能力。但更多的学者并不完全排斥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进一步优化,实现教学过程要素的转变: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由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其次,是学生学习地位的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索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再次,是媒体作用的转变,媒体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认识的工具;最后,教学过程也发生深刻转变,由讲解说明为主体的进程转变为情景创设、问题探究、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简单一点说,从教师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包含四大特征:语言能力特征(形体语言、口语语言)、表达能力特征(表达语言、板书表达、媒体表达)师生互动特征、启发预见特征;从学生角度来看,创新教育表现为四大主动: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主动进行知识建构;从教学管理者来看,创新教育包含两大管理:创新教育过程管理、终末效果质量评价管理。

2.我院的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如院校文化情景、社会文化背景等),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手段,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把学习知识的主体称作“学习者(learner)”而不是“学生”(student)。把学习知识的主体尊为主人地位,是因为在知识面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在知识面前,教师既“教”且“学”,学生既“学”也能参加“教”。这与创新教育的显著特征———“师生互动”是一致的。我们在以东西方院校创新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本院的具体情况,以研究学者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我们自身的理论研讨,以现代建构主义为理论框架,进行临床医学创新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2.1我院本科生临床医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本科生教学水平是体现一个教学医院综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主要涉及临床医学理论课教学水平、临床医学见习带教水平、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水平三个方面。

2.1.1临床医学理论课教学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把知识教学过程分解为情景设计、问题探究、意义建构。这具有浓厚的机械论的味道,却极易为人所理解和掌握,也极富创新性见解。所以现代建构主义只能成为创新教育的一个理论框架,而不能成为重要的理论依据。我们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特别强调教师的言语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师生互动、心灵沟通、启发预见为手段,实施教学。主要在以下几个教学法中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以问题为中心,以症状为主线(新循证医学)教学法。新循证医学教学法,打破常规教学法的局限,打破常规课程设置顺序,以症状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切入点,主线突出、目标明确地实施教学。由于新循证医学教学改革幅度大,涉及面广,困难和问题也较多,我们只在2001年儿科学教学中进行了试点和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理论知识功底明显得到提高,临床综合能力明显增强,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综合能力明显优于以往学生。目前,我们仍在深入研究新循证医学的实践结果,并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方面作进一步研讨。问题式教学法。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近年来在教学界重新得到广泛重视。问题式教学法将学生设置到复杂的、生动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师生互动、师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将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我院已在内科学(心血管内科学、呼吸内科学、消化内科学等)、外科学(普通外科学、骨外科学、泌尿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医学学科教学中,广泛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师生互动,启发预见,收到良好效果。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法。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仿真现实情景、达到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达到或达不到的一种教学法。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法是国际教育界最尖端、最前沿、最富发展前景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法,可广泛应用于医学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我院领导非常重视发展虚拟现实情景教学技术,计划斥资650-900万元(逐年投入)建立建设“教学数码港”,通过虚拟与现实交替、情景与空间交替、思维与技术交替、能力与实践交替,实现教学全数字化,并以新循证医学教学、问题式教学为教学主要手段,努力建成现代化的临床医学教学中心。

2.1.2临床医学见习带教教学

我院在实施临床医学见习带教教学过程中,强调和注重实施问题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目标是使学生在临床见习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理论思维与临床思维相结合,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目前,问题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各临床专业学科的见习带教教学中。

2.1.3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教学

临床医学实习,是一个医学生从学生成长为医学人才的重要阶段。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教学在医学教学中,是具有相当重要地位的教学过程。我院在实施临床医学实习带教教学中,特别强调和重视创新教育。主要采用以下手段: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锻炼能力的方法。在见实习带教中,特别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实施教学。我院相关学科在见实习带教中,已全部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互动讨论教学法。互动讨论教学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个人的意见和看法,互相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探讨,不固定物理空间,不固定场所,边讨论边学习。互动讨论教学法,尊重个体,教学实现个性化,空间、模式完全开放,学生更加主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互动讨论中显著提高。我院神经外科学学科、心血管病学学科、普通外科学科、儿科学科等学科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广泛应用互动讨论教学法,创新教育收效显著。探究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是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进行资料检索,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形成创意。对于同样某一疾病,教师不引导、不暗示,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可进行网上、图书馆相关资料查询,对病例和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自己的诊疗方案,最后由教师进行评讲。探究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我院主任、教授教学查房教学中,效果良好。

2.2我院研究生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在西方传统的教育界,一般把大学本科作为普及性教育,硕士学位研究作为创新性教育,而把博士学位研究作为精英性教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普及,硕士学位研究在原有的创新性教育的基础上,也越来越向普及性教育靠拢。我院非常重视研究生创新教育。作为普及性的硕士研究生教学,注意运用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在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综合能力提高等方面,重点进行教育培训;作为精英性的博士研究生教学,注意以现代建构主义为理论框架,以大师型和精英型为培养方向,实施创新教育。以神经外科学学科为例,三个学科带头人一共五个主研方向、十三个主攻课题、数十个子课题。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以实验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综合科研能力的提高为培养目标,实施创新教育;在博士研究生培养中,注重以现代建构主义为理论框架,以综合医学理论水平、综合医学临床能力、综合医学最新创新和科研成果的整合能力、综合专业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培养目标,培养大师级顶尖医学专业人才。以神经医学专业前沿发展方向为目标,以神经医学专业尖端科技为发展方向,以顶尖专业课题为主攻方向,培养精英级顶尖神经医学专业人才。所以学科学术风气浓厚,学术思路活跃,学术方向广阔,学术进步明显,学术发展持续。

3.创新教育与可持续发展

人才培养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题。创新教育,以其个性化、开发式、创新性而更注重人才的培养。但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概念是双向性的,内涵包括创新型师资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性学生的培养。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临床综合能力的学生,必须要有创新型师资人才。而创新型师资人才既是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3.1创新型师资人才的培养我

们注意到,创新教育主题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创新教育是由创新型师资人才进行实施的,而教师本人就处在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所以开展创新教育的第一步是培养创新型师资人才。培养创新型师资人才,不可能一蹉而就。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开展创新教学、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创新型师资人才,是由其自身素质、业务能力、教学能力、上进心、学科学术氛围和“悟性”等六个方面不断进步提高而生长出来的。我们在创新型师资人才培养中,主要依靠舆论造势、营造情景、创造条件和选拔重用等手段,使创新型师资人才首先脱颖而出,并带动、引导其他教师逐步成长。舆论造势就是通过院大会、院周会等会议形式和下发文件等文字宣传等形式,鼓励、宣传创新教育,表扬表彰开展创新教育的先进学科和先进个人,在全院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开展创新教育造势。营造情景就是鼓励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内带头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提倡、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研究和创新教育实践,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创造条件就是给热衷创新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教师,提供、创造良好的支持条件,在外出进修、学习和学术交流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优先考虑,从而促进创新教育理念在医院内部进一步发展和深化。选拔重用就是选拔重用开展创新教育成效显著、业务能力强的人才,直接在全院起示范表率作用。

医学创新思维的特征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 地质地理信息系统 创新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a)-0202-02

地质地理信息系统是为防灾减灾院校地质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和GIS软件操作,为后续的地质数字填图和地质专题图制作等应用打下基础。由于该课程具有学科与技术的统一性、发展与内容更新的快速性、多学科集成性、空间的抽象性等诸多特点,也因为其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课业考核体系,加强课程实践活动,重视多学科交叉融合,以适应该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1 更新教学理念,采用新型教学方法,促进地质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我国大学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只要按时去听课,不需要质疑老师讲授内容的权威性,采用传统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需要太多的思考,考前靠着考试大纲或者老师划定的考试范围进行临时突击,就一定能通过考试,甚至拿到高分。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只能是记忆型人才,不利于创新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调动探索问题本质的热情,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了启发式、问题引入的讨论式以及教学过程的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就某一实际问题或者学科前沿问题,教师首先介绍目前的研究现状,然后师生之间展开平等的讨论。选择一些合适章节的内容,让学生分组参与某些问题的讲解和未解决问题的探索和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创新思维。

2 完善地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考核体系,促进地质学专业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培养

一个完善而具有针对性的课业考核体系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传统的课程考核、考试办法多以期末笔试考核为主(占总评成绩的70%),以平时作业和考勤为辅(占总评成绩的30%),学生只要按时完成作业,按时去听课,靠临考前死记硬背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就能过关,甚至拿到高分。考试课程考核的内容和形式是学生努力目标的指向标,这种死板和僵化的考核方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地质地理信息系统的课程考核体系不仅应体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对GIS软件操作能力的考查,更应体现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论证能力、运用课程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应体现对平时课堂参与度的评价。

3 加强专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地质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均较强的课程,换句话说它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门技术,因此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并且尽量多的给学生创造实践和应用的机会,让学生熟悉GIS软件的操作。目前我教研室教师有不少地质及地震方面的科研项目,其中大多涉及到数字填图、GIS地图制图以及专题图的应用,教师在教学和实习中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学生也积极地参与到这些科研项目中去,使他们既获得了新知识,又得到了锻炼,既提高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防灾科技学院院长薄景山说过,依托项目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结合地震事件,能够增强师生从事防震减灾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人才如此,课程教学也应如此。只有理论知识讲授与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将课题研究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才能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加深知识的理解,达到活学活用。

医学创新思维的特征范文第7篇

论文摘 要 文章从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出发,论述了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以及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以及信息素质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措施。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人们对信息的获取、选择及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应用,直接影响到知识的产生、科研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学生作为具体创新工作的承担者,其信息素质的高低,在我国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乃至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信息素质教育

大学生创新能力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应体现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上。创新意识决定创新的产生,创新技能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决定创新的成功和水平,而信息素质教育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基础源泉。因此,培养大学生有目的地捕捉、选择、存储、加工、利用信息并进行创新思维的锻炼,让大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实践证明,大学生有了信息意识,就能敏锐地确定信息需求,从繁杂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这对他们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将会大有帮助。

二、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一)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创新型人才指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出新设想、解决新问题的人才。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复兴,必须在“传承文明”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一是要继承和借鉴人类已有的一切先进的科技、思想理论成果,具有广博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二要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利用能力。据有关资料统计,大学毕业生所具有的知识,只有近30%是在大学阶段获得的,而70%则来自于工作实践。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信息素质,具有良好的信息获取、选择与吸收的能力。这样,才能主动地去获取各种信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紧紧跟上时展的要求。

(二)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信息社会,注重信息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教育中以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的模式,指导大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信息素质教育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它能使大学生不断增强自己的信息意识,积极开拓进取,追求新的目标。

(三)信息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信息素质教育培养的信息能力是进行终身自学、吸收新知识的必备条件。信息能力越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越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就越高。学生通过信息素质教育,就能够具备较强的信息分析和判断力,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做出正确的决策,使事业不断走向成功。

三、加强信息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在信息素质培养模式的创建与摸索过程中,高校还要注重几个方面的创新培养:

(一)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加他们的好奇心,启发学生敢于想象和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勇于质疑,鼓励学生善于反向思考,标新立异,以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为突破口,引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加快文献检索课程改革,促进信息素质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资源、信息需求的变化,文献检索课程必须适应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予以不断地更新、充实。在教学内容方面,应改变过去重信息获取,轻信息分析和创新的做法,把教学重点转移到信息分析、信息创新层次上来。在教学方式上,可以将信息素质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增强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学生培养成积极主动的信息获取者。在课程设置上,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除了面授和网上课程以外,还可以采取讲座、讨论、实习、咨询、科研等多种方式。在教学目的上,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研究问题和检索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和学生做研究课题或毕业设计结合起来。

(三)创新教学模式,注重研究型学习和实践教学

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分为独立模式、混合模式和层次模式三大类。研究型学习注重科研课题的检索和科技查新、课题综述和分析报告的撰写等,开展研究型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兴趣,促进学术写作和参与科研的能力。要重视实践教学,尽可能精简基础理论知识内容,将重点放在检索技能的培养上,增加检索案例的分析、教学范例的演示,加强信息的甄别与分析,增加实习课时,设计好实习作业。

(四)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信息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推进信息素质教育之根本,现代网络环境需要具有较高信息素质的专兼结合教师。我国的信息素质教师队伍由于历史原因,在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网络道德等方面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的要求。因此,高校亟需构建一支以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为己任,通晓业务,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善于与他人协同合作的学科带头人和组织者,以及由一定数量、结构合理、有较高业务素质的教师构成的师资队伍。必须加强信息素质教师的继续教育,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在职进修,系统培训信息检索与利用的业务,以提高自身信息素质向学生传授信息检索与利用知识。

(五)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Online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简称OILI)是针对传统图书馆用户教育而言的。它是以网络为依托,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对用户进行的普及信息知识、启发信息意识、强化信息能力、规范信息行为的一种教育活动。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由于其教学不受时空限制,是以用户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近年来在国内高校图书馆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要注意课程的趣味性和实效性,重视学习者的信息反馈、建立更新、长效维护机制,还应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网上支持和指导。

高等教育必须以创新教育为理念,明确我国大学教育中信息素质教育的培养标准,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实现通过教育创新培养21世纪人才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明珍.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情报,2007,(O3).

医学创新思维的特征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多媒体 病理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53-02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因此,病理学一直被视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其形象直观性和真实具体性在教学中尤为重要[1]。但由于这门课程自身的特点,其发生机制及病理变化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而多媒体技术能够直观、形象、生动、真实的将病理学教学内容表现出来,很符合病理学以形态教学为主的特征[2],减轻医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提供了新的方案。本文从以下几点对病理学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病理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1.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信息统一结合起来,将病理学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相关知识比较直观简洁地展示给医学生,使抽象晦涩的信息变得活泼生动、具体可见,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便于复习相关的基础知识 传统教学很难有效展示其他课程的教学材料,只能让学生空想,而多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将需要的相关知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集中展现出来,充分体现出其便利的优越性。

3.无缝衔接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 病理学知识大多数是通过实验获得的,是一门实验学科,在理论教学中恰当地穿插相关实验知识非常重要,尤其在目前实验课不足的情况下尤为必要[3]。

二、病理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弊端

1.缺乏教学互动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讲课时,多数时间在注视电脑屏幕,缺少与学生之间及时有效的沟通,同时学生也一直注视屏幕,加上教室光线阴暗,学生不会留意教师的眼神和表情,这种缺乏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

2.信息超量 信息量大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之一,但有些教师把与教学有关的全部知识都纳入课件,一味地追求信息量大,单位时间内给学生的信息过大,尤其病理描述中存在机理的分析,临床实践中又包含基础理论,本身就比较复杂,若主题变换过于频繁,学生根本没时间做笔记和理解消化,不利于学生学习和复习[4]。

3.课件设计不恰当 多媒体教学中,课件是核心。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有的课件几乎是课本的翻版,没有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信息有机结合起来,重点不突出,课件太死板,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课件又过于追求形式化和多样化,做不到熟练衔接,让学生找不到重点。

三、病理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策略

1.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必须具有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自我能动性,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性。多媒体教学过程虽然十分精彩,但不能完全取代教师必要的文字讲解,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从教材和专业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掌握理解知识的能力,采用与之相一致的多媒体教学和讲授相结合的授课方法,时刻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反应,以此反馈来调整教学进度,改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在多媒体应用过程中,应主动走下讲台,深入学生,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在注重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5]。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病理学多媒体教学配合图片展示,这些图片不仅可以使病理学知识直观形象,同时可以使学生对图片的形象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习探索中体会到病理学的深奥和魅力。

3.完善多媒体课件 制作多媒体课件应紧扣教学大纲,切合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专业知识层次和多媒体内容一致,重点演示教学内容重难点,尽量减少翻页次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态图片最好不要出现,否则易转移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室光线不能太亮或太暗。此外,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课件背景,浅色背景可以与深色字体搭配,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

4.观看动态模拟形象 多媒体教学集视频、声音、动画、图像于一体,动态形象逼真,动画效果显著,更有利于学生对某些动态抽象难以表达的病理学知识的学习和体会,例如在讲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时,可以将内容制成动画效果,连续播放,并配以简明扼要的讲解,使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变得简单明了,所有平面教学难以处理的内容都变得迎刃而解。

综上所述,多媒体应用与病理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病理学教学改革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在病理学教学中,恰当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完善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将对病理学教学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丁敏.浅谈多媒体在病理教学中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4,35:172-173.

[2]周璐,吴波.浅谈病理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66.

[3]楚有猛.浅议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70: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