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东方美学设计的特点

东方美学设计的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东方美学设计的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东方美学设计的特点范文第1篇

体验东方式奢华,可以跟着游客潮涌参观早已人去楼空的皇宫,在围栏外遥望束之高阁的古董珍玩,也可以亲自住进风格纯粹的皇室套房,不受打扰地享受皇礼遇。门童的锦缎制服已是华丽耀目,空气中弥漫的香料味道更宜人沁心,套房内地板与皇宫的一样光润温暖,架子床交织着帷幔软硬兼施地按摩身心。清晨,在私人泳池沐浴日出涤荡心灵;傍晚,在私人露台上举杯邀满城华灯共进晚膳。

体验东方式智慧,可以不畏尘土飞、路泥泞走访老村落,看老建筑、逛老市集,瞧手艺人织布作陶。或者,住进古村落一样的酒店,建筑、家具亦全是原装古董。清晨,私家凉亭里听着虫嘤鸟鸣用早餐;午后,优雅地漫步私家田间,泥土芬芳尘土不沾,仆人撑伞、农夫致敬,手工艺坊也是私人教室。

不管是够神秘、够东方的清迈 Dhara Dhevi、曼谷、或是雅加达,还是够时髦、够国际的纽约、香港、或是吉隆坡,东方式优雅气息在文华东方酒店里一脉相承,再贵重的古董也供随意把玩,再奢侈的服务也在淡然的微笑里奉上,在繁华城市,亦或在田里垄间。也正因如此,让酒店素来往来无白丁,政商名流文人雅士,都在这东方情怀里流连忘返。不管时间不理世间,只消举起下午茶杯,便已成风景一隅。

东方式奢华美学

即使对它的历史不甚了解,也大概能猜出八九分,文华东方定是源于东方。只有源于东方,才能真正懂得和领会东方的神韵。文华东方最为成功的地方正是在于,用酒店这种载体,深入浅出地向世人传达了东方美学的意境。

我们不去讨论学术上的东方美学定义,这涉及到广阔深远的文化背景。如果说西方美学如同夏日艳阳,耀眼、夺目、张扬,强调写实,那么东方美学则仿佛秋冬暖阳,柔和、温暖、内敛,注重写意,寓有形于无形。我想我们应该从文华东方的 LOGO ――那把著名的扇子说起,它是文华东方品牌所有蕴涵的凝练表达。在东方文化里,一把小小的扇子,带出的便是优雅、奢华、舒适的气质与氛围。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简单的扇子,或者中国红、锦缎刺绣、日式陶器、东南亚热带家具等等东方元素,就可以滥宇充数东方美学。这些只是形式,真正的内涵,是于适当的地点、适当的时间,出现适当的细节,不在多,只在于那一点的绝妙,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是更深的东方思想美学,器物如此,服务亦是如此。在东方美学的审美中,最好的服务,可能并不是戴着假发、燕尾服笔挺、每天拿熨斗将报纸熨得没有一丝折痕的管家,而是心细如发、敏于观察,在你发出需求的申请之前,便已将你想要的事物呈现眼前的细腻贴心。客人的要求总在变化,善于观察的东方特色发挥了极大作用。不必特定去跟随那些潮流,文华东方酒店提供的服务只会跟随客人而变。酒店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在大堂观察客人,并与他们面对面地聊天,以便了解客人们的想法和意见。即使近50年间,酒店业有着很多新奇的创意和潮流,但文华东方始终坚持东方文化的本真与精髓,经受住时光考验。

其实,细看之下,你会发现,文华东方已经悄然做了一些巧妙的改变,那便是将传统的东方美学艺术与时尚现代审美的结合。我们从东方意境中看到了现代时尚的手法与气质,又从现代感中深深品味出东方的雍容与华美。经过这般演绎的东方美学,代表着一种未来文化和艺术的融合趋势,同时也代表着钟情现代又缅怀传统的东方文化,面对西方冲击的积极回应。

文华东方集团旗下的每一间酒店中都力求体现“东方内涵”这四个字。从设计层面上来讲,酒店的大堂和每一个房间内部的空间设计,往往以传统的古典美学为设计源点,追求禅境的韵律美,重视意境与内涵,并让典雅与现代感交映生辉,使得古老的东方风情与顶尖的现代技术时尚交汇。比如在流线形的现代家具上摆放着紫砂小壶,或在西式地毯上织绣两枝梅花,于细微之处流露东方韵味。

餐厅和酒吧的设计更加充满创意,蜚声国际的建筑师及室内设计师都曾参与其中,比如 Adam Tihany 及 Tony Chi。务求使每处餐饮设计均能彰显文华东方的优越质量,以及对东方文化的执着,但仍能保持每所酒店的独特个性。

说到将东方古老文化与内敛神秘之感与酒店相融的典范,不得不提的是文华东方独具特色的水疗中心,那是向往宁谧及追求崭新体验的理想之所。以东方传统为理念,并融合各地不同文化的水疗中心,不仅提供独特的水疗接待服务,更会详细了解客人的健康状况,从而发掘最佳的疗法。水疗中心也因此成为水疗心得的交流之所,与东方的洗浴文化不谋而合。更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太极、冥想、美学等独有的特色项目,将东方奢华发挥到淋漓尽致。2009年6月,文华东方酒店集团还推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皇牌水疗疗程,以及一系列品牌高级产品及家居护理用品。每项皇牌疗程产品均按照金、木、水、火、土东方五行概念设计而成,反映出每个元素独有的平衡特性。因此,入住文华东方的任何一家酒店,都不应错过这独享的东方奢华水疗。

历史与名流传承

虽然官方资料显示,首家旗舰店于1963年在香港开设,它的名字是“香港文华酒店”。可是我们也知道,曼谷的文华东方酒店,早在2006年,便已庆祝了它的130周年纪念。

在曼谷文华东方酒店,泰皇 Rama 四世和英文教师安娜就曾在此结缘,不仅被传为一段爱情佳话,还成为电影《安娜与国王》的原型。文学爱好者们常常提前致电,预定作家们住过的房间。因为这里的“作家楼”不仅别具风情,而且每一套房间都以一位曾居住过的文学家命名。1888年,31岁的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来到湄南河畔,所有纪录都说他是下榻酒店的第一位著名西方作家,而这个“阳光明媚的东方碇泊处”、“嘈杂而充满生机”的港口也成为他许多故事的背景。最富盛名的,还属毛姆居住过的粉红色套房。房间里有一张非常抢眼的木质大床,古香古色且雕工精致。艳丽的寝具和装饰营造出了一种专属于泰国的妩媚与华美。据说,住在作家楼里,人们会产生想写东西的冲动,感觉文思泉涌。大概,这也是这些房间如此抢手的原因。另外一间蓝色调的“科沃德(Noel Coward)套房”则曾是张国荣的最爱,甚至被他称为“家外之家”。

与张国荣结下不解之缘的当然还有香港文华东方酒店。许多人都知道他是这里的熟客,可惜他于2003年4月1日,在酒店的24楼咖啡室一跃而下。所以每到他的忌日,就有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哥哥迷”,在酒店外放满鲜花感怀。虽然这里成为伤怀之地,但从另外一面也说明,文华东方是名人上流喜欢停留的地方,成为他们生活里的一部分。

入住于香港这间旗舰酒店的国际级知名人士多不胜数,包括已故的英国王妃戴安娜、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福特与老布什、影星汤姆克鲁斯、音乐家马友友、滨崎步、文莱苏丹……据说,在这里服务多年的酒店接待员如若追忆往昔,都能说出不少难以忘怀的众星轶事。正是这些美妙且珍贵的瞬间,伴随着文华东方酒店,一步步走到今日的辉煌。

当地特色融合

让我们重新回到那个扇子的 LOGO,它同样是说明文华东方与每间酒店所在地特色融合的绝佳范例。每一把文华东方酒店的扇子,都代表着集团品牌,同时也勾勒出当地的特色。例如香港文华东方酒店,事实上,那是一把大约产于1870年的广东扇子,有着中国传统象征财富和幸运的颜色。以中国19世纪早期的宫廷和社会生活为背景,象牙雕刻的人脸和时髦的带着花饰的丝绸服装栩栩如生。清迈 Dhara Dhevi 文华东方酒店,那把扇子上便是小乘佛教里常用的小神像。三亚文华东方,则是质朴素净的米白底色,上面几尾灵动的游鱼。

当然,在酒店建筑本身,文华东方一直积极与世界上最知名的建筑师及设计师合作,致力令每一间酒店物业都分别具有当地特色。不论是伦敦、布拉格、纽约、香港这样的大都市,或者清迈 Dhara Dhevi、三亚、墨西哥Riviera Maya这样的休闲小城,文华东方总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所在地的特色。

在有着泰国“北方玫瑰”之称的清迈 ,清迈府唯一的豪华度假村清迈 Dhara Dhevi文华东方酒店便坐落在方圆60亩的自然园林中。800多年前,这里曾经是辉煌的兰那王朝所在地,文华东方酒店便以兰那王朝的光辉岁月为设计蓝本,自成一国。若非身临其境,绝不能深刻领略它女神般宏伟堂皇的气质:高耸的大门和城墙、尖塔式的大堂,以及仿古的兰那庙宇和造型瑰丽的凉亭,尽显13世纪兰那王城的独特色彩以及泰北宫殿风格。酒店中54间英国乔治时代建筑风格的套房以手工艺品装饰,每间都可眺望画卷般的花园景色。而在64座大型别墅内,泰式的小亭和风光无边的私人浴池也格外抢眼。不得不提的还有 Le Grand Lanna 泰式餐厅,仿佛飘落在热带雨林间的一滴晶莹露珠,将客人们带进了当地最富特色的环境与美食当中,颇有一番情趣。

而在另一大洲的西班牙,具有内敛与热情双重性格的巴塞罗那,文华东方酒店竟然也能够感染城市的性情,变为一个多重元素的结合体:酒店基于一座古老银行大楼建成,经过精心装潢,不仅凸显尊贵显赫的气派,也把个性的设计思想融于其中,更是将历史沉淀下的稳重保留下来,与文华东方酒店向来注重将酒店所在地域风土人情结合的理念巧妙结合。优雅时髦的外形与前卫风格配合得完美无缺,同时在细微之处展现出酒店的传统。酒店98间客套房的内部装饰品和家具采用了现代设计大师的作品,流线型的家具与装饰,现代感极其强烈。而酒店的欧式别墅套房,则在宽大的空间中创造了一个轻松豁达的环境,内部用多而繁复的内饰与深色及花色装饰品,营造出复古华丽之感。露台外,是巴塞罗那最浓郁的城市风情,毕竟,当地古典的建筑城景其实才是酒店最好的“装潢”元素。

还有于2009年开业的三亚文华东方酒店,更是秉承当地文化,打造出文华东方酒店集团一贯的独特设计风格。整个酒店坐落于珊瑚湾,背靠绵延起伏的群山,简约而现代的建筑风格给人艺术美感的同时,又融入了中国和海南本土多元的文化元素。柔和的色彩灵感来自于海南当地村落的传统服装,环绕的青山和湛蓝清澈、深邃幽远的海水则让酒店完美地将现代设计理念与古典优雅格调融合于一体。宽敞的客房内部全部使用极具海南当地特色的、由椰子和竹子制成的亚麻织物作装饰。其中装饰房间墙体的艺术品的设计灵感则来自于三亚当地的文化,米色和蜜色相间的地砖更给房间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奢华。简约线条勾勒出现代风格的家具,给传统的中国建筑增添了些许现代气息。

在文华东方集团全球24家酒店中,虽然全部传承东方风情,但每一间酒店都充满创意,并且没有重复。将当地的文化背景融入到品牌的魅力中成为文华东方品牌的特色之一,自然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设计风格。如今,酒店不仅担负着将东方理念、待客之道以及美学文化不断传承的使命,更加重要的是,文华东方不断用东方深邃、儒雅的眼光,和重视阴阳循环的豁达方式,持续对现代人类的居住环境进行深思,在追求“超凡品味、高雅气质、时尚之美”的同时,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宜居环境和生活理念。

入住体验

Karia33岁

入住酒店 清迈 Dhara Dhevi 文华东方

清迈的这间酒店跟当地的特色结合得特别好,酒店周围是一片稻田,甚至还在门口有一个市集,跟环境很协调。通往Lobby的路上会有道拱形的路面,车开上去发出的声音会提醒服务人员有客人来了,这一点做得巧妙用心。另外,服务人员都穿着传统裹裙,轻声细语,不急不缓,很有东方韵味,与整个环境氛围很搭配。还有一点,就是房间里有很多饰品都是古董。

Myy29岁

入住酒店 三亚文华东方

最大的感受是酒店的环境和私密性做得特别好,大部分是独栋或者联排别墅,整个花园的布局也很合理。餐厅配套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也很贴切,可选择的口味也比较丰富,性价比高。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去的时候是三亚旺季,其实酒店已经住满了,但却一点儿没有人多的感觉。

Coco34岁

入住酒店 曼谷文华东方

这间酒店历史悠久,而且有很多名人轶事发生在这里。房间风格是泰式宫廷的华丽,颜色和材质都表现出典型泰式风情,很有东方感觉。因为有一些作家名人之前在这里住过,所以“作家楼”的房间很是抢手。对了,还有餐和SPA都很不错,尤其推荐SPA。

一切从情感出发

文华东方之所以能将东方意境的奢华氛围做得如此极致,其实都是与发自内心的情感有关。

专访文华东方酒店集团 亚洲区营运董事

Andrew Hirst

韩竣宇

Q:请问您如何看待文华东方的品牌内涵?

A:文华东方被公认为顶级豪华酒店集团之一。配合酒店的东方传统特色,提供21世纪最优质的服务。通过完美融合传统、品质和创新来诠释文华东方品牌的独有奢华风格。

Q:品牌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A:传统、品质和创新的完美融合。最好的建筑与设计、水疗中心、餐厅以及最重要的杰出服务。

Q:文华东方一直以东方式的典雅尊贵著称,您是否认为这也是一种东方美学?

A:文华东方酒店品牌以为客人提供东方风格的传奇服务著称。这是我们一切的核心。文华东方酒店集团的投资也是基于这一品牌核心特质:我们的酒店都具备富有创意的内部设计和建筑风格;整套的水疗运作以及别具一格的餐饮体验。众多文华东方酒店都拥有以此为体现的东方韵味。

Q:我们留意到文华东方酒店善于将品牌特点与酒店所在当地特色相结合,您如何看待这一点?请为我们举例说明。

A:我们坚信,真正的传奇酒店是那些被当地人群所认可并能表现出其所在地最佳的一面,从而体现出纯正的当地特色的酒店。例如:东京文华东方酒店的主要纺织品设计师是Reiko Sudo,她将大部分创作作品织入了酒店。使用纺织品的灵感,则自来传统的日本和服。

Q:我们观察到文华东方酒店集团相对于其它酒店集团来说,扩张并不迅猛,这是否也是集团的一种策略?未来有何发展规划?尤其在中国内地有何发展计划?

A:一直以来,我们的发展都是求稳而不是求快。我们首先在亚洲市场成名,之后的12年中,集团在28个国家经营或发展44家酒店,房间总数有10000间。此外,集团也经营或发展16家与酒店物业相连的文华东方酒店管理式住宅。无论是主要战略城市还是度假胜地,我们都有一些新的项目在拓展当中。

接下来在中国,广州文华东方酒店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开业;上海和北京的文华东方酒店也将紧随其后;台北文华东方酒店也将在几年后开业。我们也在寻求中国其他地区的发展,希望成为这一市场的一份子。

Q:在全球众多的文华东方酒店中,您自己最喜欢哪一间?为什么?

东方美学设计的特点范文第2篇

中国服装伦敦时装周亮相,传递出的并不仅仅是“服装”这一表象。在这次的服装秀,无疑是在用服装、服饰这样的符号来完成东方哲学和东方智慧的传达。哲学和信仰毋宁说是某种装饰,而不像东方那样是生活本身。东方生活智慧或许将是拯救现代西方文明走出困境的精神食粮。这些思想把哲学之魂推展为包罗万象的博大的理念,它们还将推展到更广泛、更为精深的领域和范围。

以衣载道

中国人自古对服饰就有一种情结,古代中国用服饰来区分地位、功勋的高低,而当代,藉由服装来张扬个体的个性,服装早就告别了简单的蔽体、御寒的功能性,而在向更广阔的意义范畴渗透。甚至服饰之美,也影射了一个民族的情感记忆和历史脉络及当代思索,承载着难以名状的“大道”。

“例外品牌所要传达的是东方自然、人文精神与当代性的完美结合”,例外品牌创始人兼董事长毛继鸿解释,“东方自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尊重传统、尊重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一个核心是以人为本,善待同类;“当代性”则着重解决的是一个“新”的问题和“新”的模式。“工业化和宗教往往是以极端的统一性为目的的,而东方文化讲求的是共荣和共存的和谐之道。现在的中国潮流热和价值观热,实则是东方文化共荣、共存被世界所推崇而带来的”。

“例外”坚信着穿着者本身的自信与内涵使“例外”更加卓尔不群,每一位因“例外”而欣喜的女性必是设计师精神上的共识者;其独特的审美观是――自信使人富有魅力而非刻意掩饰不足,“例外”相信女人没有缺点,只有特点,衣服是个人意识与品位素养的媒介,表达主张着真实人性的释放。

对于人文精神不懈的追求,体现在本次时装秀上,“例外”则从主题宋代文人山水画的灵感切入,再到服饰上的古典美学主张,对传统工艺与古老哲学的传承与伦敦的尊重传统及文化传承不谋而合。伦敦本就以传统和创新完美结合而闻名,而“例外”亦以其独特的原创精神把传统智慧与当代生活美学衔接,把有形的衣裳和无形的东方精神交织,“超越于形的东西,追求无限的美学”,用设计找回与人的深刻连接,让更多的人看到坚守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的设计哲学和基于人文关怀的时代风尚。

那些花儿,寓于天然

“山水”秀场当晚例外一共展示了35套空灵飘渺、意味深远的服装,这其中就包括例外2012春夏“那些花儿”系列新品及“例外”15年来的经典设计作品。油纸棉、干纸棉、宣纸羊毛、桑蚕丝、草纸麻毛等具有自然质感的面料无不成为对于自然主义情感诉说的铺垫,这些纯天然的材质具有独特的初始肌理,映衬着本白、米白、烟黑、熟褐、冷灰、藕紫等纯净的用色,令“山水”秀场中漂浮着“例外”透着中性儒雅的时尚气息。工艺上“例外”一直追求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应用,那些含蓄质朴的编织纹样设计,棉质手工镂花与梭织面料叠加的同色异质效果,配以宽松的廓形无不在表达着“例外”主张的自然贴合、平静舒心的生命状态。

此次展示的服饰系列“那些花儿”,是为了向伟大的女性致意,为很多在艺术领域有贡献的女性,为她们在不同阶段所做的贡献致敬。例外在2012年以“那些花儿”为主题,每个系列通过不同的女性为灵感人物,向人们展现她们如花朵般绽放的生命,和她们搭铸的生活思维的舞台。她们的内在与外在能量平衡,内心与外界和谐一致这种状态和地域、年龄甚至健康无关,只是和内心有关。

“那些花儿”开春第一个系列“一手阳光”,灵感人物是海伦・凯勒。她的生命中有很多缺憾,但是她以自强不息的毅力,深深的热爱着生命。她不能看,却能读;不能听,却能懂;不能说,却能写……在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她的精神像一束温暖的阳光驱散寒冷,带来生命的活力与希望。本系列为都市便装,易于配搭,设计上去繁就简,提炼精要的线条比例,节奏轻松明快。色彩丰富明亮,橙绿、芥黄、烟红、乌蓝,多种色彩杂糅,传递出旺盛的生命力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例外一直以来都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自然、对人类的关爱,对生命的敬重,只用棉麻丝毛的天然材质,以天然方法染整,最大限度减少为自然环境带来的化学负担,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从外而现的是不乖张、不刻意的纯净之美,从内而发的是自爱和爱它的真实之美,这种内外平衡和谐的状态正是东方美学中回归本源的真善美。

创意品牌的担当

颇具儒家气质的例外品牌董事长毛继鸿经常参与艺术、生活、设计的跨界活动,与许多知名的艺术家、视觉设计师、摄影师和广告创意人共同合作,为中国生活美学引入创意与文化的活水。在他眼里,国际上的创意是无国界的,文化是无国界的,审美方式也是无国界的,正如奥林匹克精神一样,超越和创新都是属于世界人民共同追求的精神境界。“时尚精神也是如此,我们要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当代的设计美学和基于人文关怀的时代风尚。”毛继鸿诉说了一个中国服装创意品牌的担当。

东方美学设计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艺术思维方式;美学思想源泉

东西方地域差距造成了人们生活习惯的不同,长期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并发展延传至今。造成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存在者很多的分歧,这是客观形成的。东方与西方造成文化差异的根源在于其思想的不同。而造成思想不同源于二者在原始社会时期居住的环境而决定的。西方:高纬度频临大西洋,由于在大西洋的一侧接近北极,地势平坦,从两极下来的寒冷气流都汉武阻拦的扫荡着欧洲大陆部分地区。这种气候限制了农业文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短缺更是限制了欧洲各个国家之间的发展,致使欧洲各国之间只有通过掠夺和国际贸易来补充自己所需。对比东方,以中华文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下,从黄河流域开始发展着其农耕文明。自然资源富足使自给自足环境造成东方人会选择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地域差异必然引起意识形态的差异,在东西方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决定了东西方之间不同的信仰。西方人选择基督教、天主教的信仰,他们信奉的标志为“十”字。而“十字”就像坐标轴一样横平竖直的架在我们面前,体现在西方的心里思考问题的逻辑也是非常明确,非常清晰。东方人善于迂回,为人处事上往往是“圆”形,也往往是模糊的。从中国本土宗教——道家理解“圆”就是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之分,阳极了阴生,阴极了阳生。万事万物生生不息,相互转换,这就告诉我们世间事,没有绝对的是和非,也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转化的。东方人重视心灵感悟,在这种模糊似有似乎的境界中寻找平衡,东方人重心灵的“道”那时心灵的感悟。西方人重思维逻辑,与“道”相偏离。正是这不同的思想造就了东西方两种不同面貌的艺术类型。

一、艺术思维方式对比

西方人比较现实,思考事情都是以推理的逻辑性,用实际的技术手段去改变生活目标,且目标是具有阶段性的。在中国名著被翻译到国外的书名可以明显的看出思维的差异。《水浒传》被译为《强盗和士兵》、《中国的勇士》;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故事被翻译为:《卖大饼武大郎和不忠实妇人的事》;智取生辰岗被译为《强盗设置圈套》;《西游记》被译为《猴》、《猴子历险记》、《侠与猪》;《红楼梦》被译为《庄园里的爱情》;《金瓶梅》被译为《西门庆与其六个妻妾的奇情史》;《西厢记》被译为《热恋中的少女,中国13世纪的爱情故事》;《聊斋志异》被译为《人妖之恋》等等。从此可以看出西方人的表达思想的方式是比较直白的,直接表达出故事的本质。

东方人的思想比价含蓄,对比名著被翻译的例子而言。东方人喜欢浪漫主义,其浪漫主义的本源产生于中国道家文化。道家美学中老子的:“无为而不为”的思想与庄子的“无用之用”的观念都在诉求主体精神自由,着眼于全面发展。中国的浪漫主义注重个性的自由、主张感官享受。陶渊明在《饮酒》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的情景。此诗语言平易质朴,写景抒情。形势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耐人回味,有无穷的意趣。

二、东西方美学思想源泉的对比

1、西方美学思想源于希腊美学思想

西方传统艺术从古希腊艺术开始到现在,绘画呈现的面貌多为写实的,色彩缤纷、动感十足、具有刺激的,激动的情绪在其中。这与西方人追求的美学思想息息相关。西方绘画的写实精神即希腊精神,在绵延的2000多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思想早已沉淀在西方的写实精神中。希腊的美学思想直接影响这西方绘画的追求,构成了具有代表性的西方绘画的理论体系。何为西方精神?历代西方的哲学家都在论述着西方的绘画精神。18世纪意大利伟大的哲学家维科在其所著的《新科学》一书中指出:希腊人的智慧是一种诗性的智慧。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卓越的艺术史论家温克尔曼认为:希腊精神是高贵的单纯,静默的伟大。18-19世纪西方古典艺术家席勒认为:希腊精神是想象的青春和理性的成年结合在一起。而尼采认为:希腊精神是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交相辉映。而希腊文化赋予人性与神性的光辉。希腊文化中日神代表光明,理性、智慧、公正之神。他渗透到了文化的每个层面。一方面是正义、智取、节制是一种哲学沉思。日神精神促使她们去探索科学,在科学中去追问永恒和逻辑体系,从而形成纯知识的年代,所以古希腊出现科学和哲学。亚里士多德在艺术中颂扬对称,和谐和比例的追捧。但是单纯靠日神精神有点单方面,不平衡。还需要酒神精神的辅助。而酒神是再生之神,而酒神追求的是一种梦境,它是与日神精神构成了立体的西方精神。

2、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美学思想以儒、道、禅体现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艺术面貌是淡雅的、寂静的、虚静的,优秀艺术作品都会给欣赏者一种意境具有安慰的效果。这个与东方人追求的内省理念有关。内省即内在体验,体验是宗教与艺术的特征。体验式解决精神问题,中国美学思想贯通了儒、道、禅三家思想。儒家思想围绕着人格的陶冶和艺术教育而展开的,并从艺术教育上升到一种美学精神。例如音乐,儒家中中和雅正思想在音乐上的落实,而琴乐清虚淡静的风格和已经则为道教的思想反映。儒家主张入世的思想讲求中庸、和雅、道德,反映在音乐上则为雅乐,反对过于喧闹,刺激的音乐,这与西方追求的美学思想有所不同。中国艺术归于道的本性,东方绘画中,黑白色彩的水墨画,归于单纯,简介。追求柔和、宁静。道家认为:美与名利,富贵,享受是无缘的,任何公功利观念与其无关,道家的思想精髓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从尚简朴自然,最不强调修饰,摒弃造作之美。道家美学中隐含了心理学的概念,朴素天下,不为与之争也。追求无为、虚静、空灵的境界。在空灵的境界中提升自己人格的高度。而禅宗讲求悟,悟到便会瞬间让人感觉心灵开阔。禅宗观点认为心灵是无色无相虚空的,但有能动性,可以在心理世界到处可用,具有非常超越宽广的东西。禅宗思想影响了社会,更影响了文人艺术对美的追求。

三、从艺术作品中分析

1、苏里科夫的《近卫军临刑前的早晨》

这是一幅构图宏大、人数众多的画面,画中人物体现两种敌对势力的尖锐冲突:画幅的右面是以彼得大帝为代表的改革派,彼得为捍卫改革成果,为使国家强大,在外国使节支持下,在他的常备军保护下,在实施具体改革的缅希柯夫帮助下,对造反者严厉镇压,他骑在马上稳重如泰山,是一位自尊自信的英雄;而在他目光所视的另一面则是被行刑的近卫军士兵和来诀别的亲属,以及围观的群众,近卫军是在保守势力怂恿下起来造反的,他们想维护自己的旧有传统和古老习俗,捍卫自己民族的自尊,所以他们个个也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气质。画家塑造了一群具有鲜明民族性和个性的人物典型形象。苏里柯夫花了3年时间,阅读了相关历史文献,在博物馆研究了大量的实物资料。鉴于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在红场,因此画中用著名的华西里·伯拉仁诺教堂为背景,右侧是克里姆林宫的卫城,这些高大的历史建筑物,大大烘托了这幅作品肃杀与铁血的时代气氛。

2、波提切利《春》

作者的写实手法中掺杂一些变形的因素,如维纳斯的脖子过长,头发用线太过分,好象是一绺绺有弹性的物体。手足的比例也夸张些。故意强调形象的精神,而不是着重表达肉体。波提切利很善于用线。线条在维纳斯上变得极为流畅,那个风神形象上的线就更复杂,有旋转的趋势。清新的抒情气息,装饰意味的画面处理,婀娜妩媚的女性形象,富於韵律感的精巧线条,是波提切利的艺术特点

西方绘画在色彩追求对比强烈,透视均以焦点透视,以绝对的视角去创作。讲究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对比,人物深入刻画,将人物性格和精神内涵完全的反映在表情与动作之上。

3、董源《潇湘图》

画面上山峦平缓圆润,林间雾气弥漫笼罩在这夏夜的气氛之中,平静的湖面上一边是一条就要靠岸的渡船,船上人和岸上的人正遥向呼应,一边是拉网的渔夫正在欢快的劳动,宁静中,似乎能听见那隔岸相呼的声音,和嘹亮欢快的渔歌。画中那份江南秀美圆润的神韵中,传达着清幽朦胧,平淡天真的意境,令人从中体味出画家那种静观、深思和内省的精神境界。

4、梁楷《泼墨仙人图》

作品的产生与南宋佛教禅宗思想盛行是分不开的,大头鼓腹的布袋和尚被描绘的形象滑稽,体胖身矮,用淡漠横笔拖扫出的脸、手臂、穿着肥大裤子迈出的右腿,并且作者有意识的将仙人的五官压缩到脸的下半部分,可以看出闲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东方艺术在以三点透视构思布局,不可以的将物象照搬到画面当中,色块明确,以线条造型为主,以黑白如花。要求“造境”主张“意主形从”天人合一,物我两化,物我两忘,神与物游,物为我用。

东西方艺术由于其所在环境不同,人们的审美实践、观念、趣味完全不同,其艺术特点相差甚远。东方艺术注重表现,而西方注重再现。东方注重意象,西方注重美与真的统一。不同地域的文化观念造成了不同的审美追求。艺术美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美可以通过无花的方式将人类千百年来的审美意识保存下来,缔造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宝库。

参考文献:

[1][美]杜兰特.东方的遗产[M]

[2]柳诒徵.中国文化史[M]

东方美学设计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柳宗悦;工艺文化;美学思想

[Abstract] Sooetsu Yanagi, a famous esthetician of Japan, whose unique craft aesthetics have been doing great contributions to craft culture, including the idea of the astringent beauty, ordinary, healthy, simplicity. Sooetsu Yanagi’s aesthetics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thoughts of craft and folk art, it contains a strong religious flavor and reflected the distinct oriental flavor, that will continue e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rts and crafts.

[Key words] Sooetsu Yanagi; Craft culture; Aesthetics

本文为赣南师范学院学科协同创新研究项目“农村手工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

柳宗悦作为日本伟大的艺术学家,他不但在民艺学研究上有着杰出贡献,而且在工艺文化研究上也极富造诣。其工艺文化思想,尽管是有感于当时日本工艺状况而发的,但其积极意义却超越时空局限,对当今世界工艺文化的种种偏向,仍有很强的补救作用。而且,其工艺文化思想,因为是在东方传统文化土壤上产生的, 所以对中国工艺文化的发展也有显著的参照价值。

柳宗悦先生的工艺美学思想极为丰富,而对工艺美学的目标确立是其重要内容。在他看来,自身所处的时代,存在着无数特别丑陋的器物,导致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那些器物是在没有确立恰当的美的目标情况下生产的。因此他认为,确立正确的美的目标是头等大事(图 1)。然而,正确的工艺美学目标是什么呢?既往美学家们确立的美的目标,存在着太过高远和不切实际的问题,即“崇高、庄严,只是美的最高形态,与实际相距太远。程度越高,离开物质世界就越远。我们应当树立起实际的物之目标。”[1]为了引导未来的工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他经过深刻思考,确立了一系列切实的美的目标。这些美的目标包括“涩之美”、“平常性”、“健康性”和“单纯性”等。可以说,这些工艺美学的目标,在实践层面,对于修正工艺发展中的问题,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在学理层面,也给予了我们多向度的思考。这些工艺美学思想反映的,既是日本一位受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的艺术学家对工艺文化的独特思考,也是一位东方学者对工艺文化所作的有代表性立场。

一、柳宗悦的主要工艺美学思想

(一)关于“涩之美”

或许柳宗悦在生活中看多了那些华丽、张扬、奇异的工艺品,以至于他在确立工艺美学的目标时,首先提出“涩之美”。“涩”本是一种味觉,但柳宗悦将之运用到工艺之美的评价上。他这样解释“涩”:“在这里,将‘华丽’一词与‘涩’、‘涩味’等词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就容易地区分它的意义。如果说‘涩调’首先有可能抓住美的特质,在这里再辅之以‘寂’,这样的意义是谁都能领会的吧。”[2]这一口语化的解释表明,“涩之美”是非华丽的,是静寂的(图2)。

工艺的“涩之美”蕴含着“清幽”、“静寂”之美,显示出浓厚的宗教意味。由“涩”带来的“清幽”和“静寂”,是以静摄动、以空纳有的境地。在柳宗悦眼里,“清幽”、“静寂”是参玄悟道的境地,也是工艺美学神秘的归宿。有着“涩之美”的器物似乎并不表现什么,其实有着丰富的内容。人们创造的智慧被器物朴实的外表掩藏着。并且具有“涩之美”的工艺,尽管蕴含着丰富的内容,由于常给人以一种严肃的感觉,也就容易使人联想起闲寂的老龄境地。因而工艺的“涩之美”,或许对于年轻人来说不太容易体悟和把握。能深刻体悟和把握工艺“涩之美”的人,往往要有着深刻的人生体验和丰富的社会阅历。

工艺的“涩之美”除了蕴含“清幽”、“静寂”之美外,还有含蓄之美,从而体现出东方的审美格调。柳宗悦在进一步确定“涩之美”的含义时说:“把十分表现到十分不是涩,把十分表现为十二分更不是涩,只有把十二分只表现出十分时,才是涩的秘意所在,剩下的‘二’是含蓄的。”[3]可见,在他眼中,那些内容一览无遗的工艺,不具备“涩之美”。“涩之美”要具备沉默的因素,要有安静的地方,要能留给人想象和“兴味”的余地。这一题中之义与中国老庄哲学的“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见“涩之美”,迥异于肤浅的华丽、刻意的夸张、自我的卖弄。

柳宗悦在说明他的工艺美学思想时喜欢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诠释。他说“涩之美”在茶道中,可以表现为茶碗没有装饰,方显高雅情趣;纹样接近“无”、“静”,以显简朴风致。那些过分华丽、矫揉造作或残缺不全的工艺,很难抵达“静寂”的境地,也只会引发人低俗的趣味。当然,生活中工艺的“涩之美”,也总是以具体的方式呈现,如朴素的颜色,简单的纹饰,粗拙的外型等等。这些外在形式,表面看不事雕琢,实则包含创造者的匠心。这种“光而不耀”[4]的“涩之美”,似乎也应和了东方人追求的人格美。

(二)关于“平常性”

柳宗悦是一位对宗教修行参悟很高的艺术家。他除了喜欢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他的工艺思想之外,还喜欢用佛机玄理来诠释他的工艺思想。在他看来,尽管工艺的“涩之美”会不可思议地回荡着神的意志,但真正美的工艺,还应具有“平常性”。工艺只有具有“平常性”,才能在人们的生活中培育人们正确的审美情趣(图3)。

显然,他提出“平常性”作为美之目标,是有针对性的。因为长期以来,崇高与庄严的美,占据着美之正座。这不利于工艺的发展,对人们的审美趣味也有不良影响。尤其是近代之后出现了一种赞赏奇异、卓越之器物的审美倾向。久而久之,就导致了人们在欣赏工艺时厌恶平凡、以非凡为美,认为卓越的美就必须是异常的、怪异的,而普通的、平凡的器物则不具备深刻的美。这在柳宗悦生活的时代,是极为流行的工艺观。在这种工艺观的影响下,甚至有人将恶劣的、丑陋的事物也拿来作为美化的对象。以至于人们的审美趣味弥漫到各种不正常的审美形态之中。这在柳宗悦看来是很可怕的。他进而作出深刻的思考:怎样的美才会给人类带来幸福呢?怎样的美才能使生活清静呢?为寻找答案,他从佛教中获取灵感,认为“无事”之美才是最根本的美之形态,也是美之最后归宿。

佛教“无事”的境地,泛化到日常生活中,就是任何事物都是平常的事物,都是平静的事物,而那些强大的、热烈的、锐利的、非凡的器物,却离“无事”的境地很远。器物的“无事”之美,要以“平常心”来体悟。而平常心应如太虚廓然豁达,心如朗月。在柳宗悦看来,平常心即为“道”,器物的平常性即是大道之美。

柳宗悦对“无事”之美的“平常性”,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即“平常性”可能会带来器物的平庸,但更深层的意义上,无事、平常,即是淳朴的、自然的境地。“无事”也就是“寻常”。与之相对的是“异常”。在工艺中,寻常之美与异常之美有着本质的区别。“寻常属于自然,异常属于作为。前者是越过‘二’的‘一’,后者是没有达到‘一’的‘二’。”[5]这就是说,“寻常”之美是跨过“异常”状态之后,向生活本真状态的回归。

他也用茶道来说明工艺的“平常性”。他说在茶人们看来,那些让他们感到极度之美的茶碗,上面没有夸张的纹样,也没有耀眼的色彩,而是那种平易、自然的茶碗。只有这种“无难”和“无事”的器物,才容易引发人们的无限敬念(图4)。

事实确实如此,尽管各种美的形态都可能有人喜爱,但那种没有多少装饰,尽显淳朴自然的器物,更让人感到生活的真实和美好。毕竟生活的热闹喧嚣,都会归于平静和平淡。美之道如人生,在经历各种异常之后,“平常”便是最佳的风物之美。

(三)关于“健康性”

在柳宗悦看来,工艺的“健康性”犹如人的健康一样,既是最寻常、最自然的,也是最宝贵、最重要的。并且器物的内容与形式,都应该是健康的,而不能颓废、病态。其“健康性”有着丰富的内涵,比如朴素的颜色、端庄的造型、自然的纹饰等等。不过,工艺的“健康性”要通过激发使用者的某些感受来体现,比如让使用者产生愉悦而平静的心情,让人们在纷繁的俗世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等等方式。

正因为如此,工艺的“健康性”,总是与其“平常性”结合在一起。柳宗悦感觉到,在自己所处的时代,人们对于工艺的审美趣味出现了不正常的倾向:那些颓废的器物、虚无的器物、恶魔般的器物、疯狂的器物,日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对这种不正常的审美倾向,柳宗悦深感不安,并坚信这绝不是美的最后归宿,而只能是某一阶段的文化中难以避免的过渡现象。在未来的工艺发展中,只有健康之美才是恰当的美,也是工艺的本道。

他认为,人类的精神、肉体要追求健康,人类在创造文化产品――工艺时也要追求健康。健康体现了自然的法则,而病态则是不自然的变异。因此,他希望整个国家应建立在健康的美之上,并号召美学家们也应当寻找何为健康之美、何为病态之美的明确答案,所有的作者都负有在他们的作品中融入健康性的使命,所有的国民都有义务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加上健康之美的准则。国民的日常生活要获得健康美,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工艺的“健康性”来实现。

可见,柳宗悦是从工艺的社会功用角度,来确立工艺的“健康性”的。这也说明,他的工艺美学思想有着很强的社会性和生活底蕴。

(四)关于“单纯性”

柳宗悦的工艺美学目标,还有“单纯性”。这里的“单纯”不是单调,是省略了所有徒劳剩下的最本质的东西,即器物的思想内核。这个摄自复杂的单纯,柳宗悦用佛语“一切皆无”来解释。即粗看是无,细读是有;形式是单纯,内容却丰富。这样的工艺才具有无穷的韵味。

柳宗悦甚至认为,器物是否具有单纯性,还是一种道德感的反映。器物的单纯性是一种朴实美。而朴实可以说是谦虚的形态,复杂则意味着奢侈与豪华。某种意义上,这也符合艺术社会学原理:平民大众所用器物比较朴实,达官贵人喜好奢华。单纯作为质朴之德,之所以成为美的目标,是由于单纯与自然的相融相通。并且美与质朴的血缘,比美与奢侈的关系更为浓厚。这也是说,人类起初是以质朴为美,之后逐渐走向了以奢华为美。而美最终将回归到单纯朴素的方向上来。这是柳宗悦坚信的美的发展方向。

柳宗悦认为工艺除了如上的几种美之目标外,还需具有“国民性”和“地方性”。他认为“国民性”不但会在人的身上体现,也会在物的身上展示。特别是国民日夜使用的器物,就是国民的文化程度之告白。这正如一位中国学者谈中国工艺时所说:“那些具体化的审美仍然不能作为独立形式出现,艺品和人品的关系,文如其人的思想同样也深植于匠人的思想之中。”[6]一个国家的工艺,总是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这一国度的历史传统和国民精神。与“国民性”相关,工艺的“地方性”也不可少。或许地方性就是国民性的缩小。在柳宗悦眼中,当时日本工艺的“国民性”正在衰退之中。“我们在追求民族性的器物时,就必须要回到地方工艺上来。”[7]可见,他是从重塑民族性的高度来看待工艺的地方性的(图5)。

二、柳宗悦工艺美学思想的鲜明特色

柳宗悦的这些工艺美学目标,是相互关联的,有机统一的,在器物中以整体性的方式来表现。并且,综观这些有代表性的工艺美学思想,我们可以发现,他的工艺美学思想与当时流俗的工艺观迥然不同,体现出鲜明个性和特色,显示出向传统文化回归的意图,有着浓厚的东方理趣,从而也显示出独特的价值。

首先,柳宗悦工艺美学思想与其民艺思想直接相关,甚至可以说是民艺思想的进一步发挥。柳宗悦是日本民艺运动的首倡者,其思想代表着日本民艺运动的主要思想特征。他创造了“民艺”一词,并赋予其丰富内涵。他觉得民艺之美有着“健康”、“充实”、“自由”等特有的精神内涵。其不少工艺美学思想也从中衍生出来。比如提到地方工艺的存在价值时,他说:“我们应该看重地方工艺的新鲜要素,都市文化的缺陷应该由地方的民族性特色来补充、治疗和健全。”[8]这种工艺思想其实也是其民艺思想的另一种表述。在他早期文章《杂器之美》中,他曾列举了“杂器”作为民间生活器物所包含的六项内涵:民艺是健康的、充实的创造,是朴素的、无华的创造,是材料和工艺具有自然性、风土性特征的创造,是建立在反复加工和高度熟练技巧之上的创造,是手工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创造,最终,它不是个人的荣誉,而是代表着集体智慧的劳动结晶,也是民族智慧的体现。[9]显然,他的“平常性”、“健康性”等工艺美学思想,暗合于其民艺的内涵,是民艺内涵的延伸。

其次,柳宗悦的工艺美学思想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与他早期接受过宗教教育和最后形成宗教世界观有关。年轻时就开始的对于宗教理想的追求,使得其工艺思想必然与宗教有着深刻联系。并且美术与宗教的密切关系,在世界各地都有存在。艺术学家张道一先生就说过:“究竟是宗教利用了美术,还是美术借宗教得以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反正它们的结缘是相当久,相当深和相当普遍的。”[10]这种现象对柳宗悦工艺观的宗教倾向有隐性影响。以至于他认为美的精神内涵,最终要归结于宗教理念,定位于“信与美”的统一。因而他将艺术的研究引向“美的宗教”。他的工艺美学思想也显示出这种特点。无论是其中的核心词汇,如“涩”、“寂”、“无事”、“平常”等,还是整体性的理念,如“自然”、“单纯”等,都有浓厚的宗教意味,包含丰富的宗教内涵。这种美学主张,其结果一方面使得宗教发展成为健康的宗教,着上了鲜明的人性色彩;另一方面也使工艺因为受到宗教的熏陶,能保持一份澄明和平静,而不至于染上过多世俗的不良习气。这也是许多美学家和工艺学家所追寻的方向。

此外,柳宗悦的工艺美学思想,体现出浓厚的东方色彩。比如其工艺的“涩之美”,就包含有东方人追求“不言之言”的含蓄。讲工艺的“平常性”时,其所指“无事之美”和“平常之心”等,是东方人惯常追求的审美境界。还有讲工艺的“单纯性”时,说那是自然为人类而构造的绝妙的“律”,等等,昭示出东方人造物活动中普遍的自然观。总之,他的工艺美学思想与西方世界那种普遍张扬的、怪异的、锐利的工艺美学主张,有着完全不同的意趣,体现的是一位东方学者在传统文化滋养下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工艺观。

三、柳宗悦工艺美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柳宗悦的工艺美学思想,对于当今中国以至世界的工艺发展,都有着独特的意义。可以说,当代的工艺设计是既往的时代所无法比拟的,其进步性体现在多方面:个性化、数字化、便携化、灵性化、多样化等等,从而表现了工艺更深入和更全面服务于人们生活的趋向。但是,不可否认,当今人们在工艺设计时,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因过分张扬而走向肤浅,缺乏内涵和深度;比如以丑为美,以残缺为美,审美趣味趋于病态;比如为追求独特性,极力颠覆正常的美;比如为求形态或功能的复杂,而不惜对人力或材料的浪费,……如此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由于设计者没有正确的工艺美学目标造成的。正是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上,柳宗悦的工艺美学思想显示出独特价值。他确立的“涩之美”、“平常性”、“健康性”、“单纯性”等一系列工艺美学思想,正是为了让工艺更具内涵,让工艺更有格调,让人们的审美趣味更为健康。如果当代和未来的工艺真正能获得这些品格,人们离“诗意的生存”境况也就不远了。

可见,柳宗悦的工艺美学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体现出一位东方艺术学家对工艺文化的独特思考,表现了他对流俗工艺观加以修正的努力。由此,他的工艺美学思想也获得了超越时空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日) 柳宗悦.工艺文化[M].徐艺乙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0.

[2] (日) 柳宗悦.工艺文化[M].徐艺乙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1.

[3] (日) 柳宗悦.工艺文化[M].徐艺乙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2.

[4] (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8:152.

[5] (日) 柳宗悦.工艺文化[M].徐艺乙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7.

[6]杭间.传说中的工艺美学尺度[A].杭间.手艺的思想[C].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272.

[7] (日) 柳宗悦.工艺文化[M].徐艺乙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4.

[8] (日) 柳宗悦.工艺文化[M].徐艺乙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4.

东方美学设计的特点范文第5篇

一、从中西方传统文化比较看环境观差异

文化是一种社会的现象,它是由人们长期创造而产生的,是历史的沉淀。东方的文化博大精深,在大一统的中庸思想里面潜伏了上千年,这样文化中的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使其更具有包容性,其中以“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来表现中国艺术。中国人历来以含蓄作为美的标准,着重道德和理性,大多数注重的是精神方面的享受而不是物质方面的。在与东方人相比,西方人直接、张扬,西方文化表现的也比较侧重理性,从根本上去认知世界,强调人定胜天的思想,运用理性的思维来对世界进行改造,让世界能够与人相适应,所以西方在设计上更注重物质方面。由此可看,中西方的环境艺术设计其实是各有所长,有一定的互补性。例如,中国园林更加注重自然化,追求的是和谐的、含蓄的,有意蕴的设计。而西方的园林追求物质化的形式,从它的人工和几何形式布局体现出来。所以,在东西方环境艺术上体现出的差异,其根源就是东西方的传统文化不一样。

二、中西方哲学思想差异对环境艺术的影响

中西方因文化的差异和历史背景,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思想。东方的文化被儒、道两大思想主使着,这两大思想对中国的建筑园林,室内景观都有这深刻的影响,注重和谐、内敛、礼仪与含蓄的传统儒道文化下形成了环境艺术设计中注重阶级性、和谐性和隐喻性的特征。如在空间上有的等级尊卑有序的礼制,尤其以皇宫宫殿布局最为显著,而且在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这样的阶级性空间布局结构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且中国人在建造建筑是多用木材,也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间的亲和关系,质感温和、温润而有内涵,从取材上就体现了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观念。中国古代建筑还会渗透神秘的风水观念,这其实就是古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诉求。西方国家与中国相比,西方人多信奉宗教,在当今世界上广为流传的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具有主导性的宗教思想作为西方的传统哲学思想,对西方的环境艺术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基督教为例,西方建筑文明里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基督教的教堂建筑,受其思想影响,建筑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使人也有飘然欲升的意向。这也是表达对神的崇敬与敬仰。在西方主要以和谐形式作为美的思想标准,在室内中的空间设计上强调要宽广宏大,力求能够达到超人的空间尺度,突破实际条件的限制。通过相比,可以看出中国所崇尚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人和自然界的息息相通,体现人是自然界中包含的一个部分,而西方的建筑通常以超然的尺度和巨大的体量强调出建筑艺术的崇高与永恒感。

三、从美学思浅析中西方环境艺术的影响

中国美学思想在其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形成尊崇自然、追求清净无为之下的重景重情,情景交融思想,使其具有诗情画意一般的环境氛围,而且在造园中讲究虚幻、含蓄、步移景异,追求含而不露、扑朔迷离的美学思想体验。在空间上,无论规模宏大的皇城还是简单的房屋,它们都追求对称形式,就算在窗户与门的安排上也会遵循这一原理,体现了我国建筑追求四平八稳、中规中矩的美学特征。空间在大小上也追求适可而止,并且明确的指出了空间的大小要适合人的尺度,如明末清初时期修建的故宫与最为代表的明式家具就可以看出其思想的影响。西方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追求人工美,布局十分严谨,连花草都修剪得整整齐齐,呈现图案美原则,西方这种刻意追求的形式美来提高艺术的高度。在空间界面的处理上,华丽是多数西方建筑的重要指导思想,雕刻与壁画是西方建筑物上不可缺乏的一部分,而且西方建筑在建造空间的形状设计上主要采用几何形状,追求几何图案美,如直线、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如世界奇迹之一的罗马角斗士表演区就是椭圆形。在园林的设计上遵循主从分明,重点突出的特征,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给人呈现出秩序井然、清晰明确的感觉。比较中西方由不同的美学思想下呈现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西方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别的。

四、结语

东方美学设计的特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装潢艺术理念中国文化

一、装潢艺术的设计理念

(一)实用性

装潢设计属于现代设计范畴。据有关专家研究,将现代设计划分为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设计。而装潢设计在这三大类设计中均有其重要的位置。现代设计又与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等,共同构成实用艺术。因此,实用性乃是其题中应有之义。这就要求装潢设计首先要充分注意到不同人对不同被装潢物的不同实际需求。从总体上说,建筑艺术的主要-功能是避雨遮风,为人们提供舒适方便的室内空间场所。但不同的建筑类型,具有各自不同的使用目的,因而其具体实用性也就各不相同。例如,住宅楼的实用性主要是适宜人们日常的起居生活;剧院的实用性主要是保证观众充分欣赏演出;陵墓、纪念堂的实用性则主要是创造庄严肃穆的气氛。为了充分体现出装潢设计的实用性,就要力戒单纯片面地追险猎奇,防止浮华不实与奢侈浪费。

(二)美观性

装潢设计之所以被称作“装饰艺术”,顾名思义,是以美观性作为重要审美特征的。但是,作为一条设计原则,美观性要服从、服务于实用性,要做到实用性与美观性的完美结合,以实用性作为美观性的前提与基础,而美观性反过来又增强实用性。例如室内装饰布置就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地面装饰、墙壁装饰,到花样繁多的灯具、琳琅满目的床上用品,乃至窗帘、家具、摆设的壁挂、观赏工艺品等等,都日益普及,进入千家万户,紧连你我他。而且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趋势会更加明显。

装潢设计的美观性作为表现性空间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并不注重模仿客观事物的再现性,而是注重某种朦胧抽象的情调和意味,正如英国现代著名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所说:“这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也就是用色彩、线条、造型、图案等外部形式,来表达体现出一定的情绪、气氛、格调、意味。所谓“意味”,实际上就是一种朦胧宽泛的情绪或情感,也就是要表现出设计者的情感、风格和美学追求。

作为形式美,装潢设计的美观性,既包括色彩、线条、造型、图案等因素,又包括对称均衡、多样统一等形式法则。美观性既产生于形式美本身,又产生于形式美整体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美观性的追求应与安全环保性相统一,绝不可以单纯为了美而危及到安全与环保。因此装潢设计者一是要牢固树立“安全与环保第一”的设计理念。

(三)民族性

世界上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一切艺术,都以本民族的民族性作为生命与灵魂。装潢设计作为一种艺术设计,当然也必须以民族性作为一条重要的设计原则。仅以园林设计为例,我国的园林就与西方园林和阿拉伯园林迥然不同。我国园林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许多园林都取材于古代文化、引用神话传说、借鉴文化典故、诗化自然风光,追求“诗情画意”。例如杭州西湖风景区中,就有大型的亭榭、楼阁、寺庙、园林等30余处,为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增光添彩。而其内部与外部的装潢设计,或楹联相对,或壁画相称,在色彩、布局诸方面,均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装潢设计的民族性,不是“为古而古”,而是“古为今用”。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典范,例如北京奥运会的“中国印”的图案设计,就是民族化的经典,也为装潢设计如何“古为今用”做出了表率。其中的篆刻艺术,为中国所独有,民族特色十分鲜明。而文字的人形的象形意义,又充满体育运动的特色。

二、中国文化对装潢艺术的影晌

设计离不开庞大的哲学思想,离不开悠远的民族传统,离不开当今文化的发展。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要素,每一个中国人所受的教育均以这三大要素为基础。倘若对这些基本思想缺乏深入了解,却试图透过设计来传递这种思想,那么这类设计作品将无任何价值可言。如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的作品就具有庞大的东方哲学思想和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他的构图结构稳健、画面清丽,对于留白处理及和谐比例有着很深的造诣。作品色泽时而欢悦、时而雅致。立意隽永丽充满禅机。

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设计,符合人们对吉祥如意的心理期待。标志中的“中国红”是蕴含着中国人几千年情结的颜色。无形中又增加了企业形象的亲和力,进一步拉近了与观者的距离;“同心结”图案中的四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之意,六个圆形有路路相通、处处顺畅之意;标志中的十个空穴则有圆圆满满、十全十美之意。无论从对称性还是偶数的讲究来说,该图案都洋溢着古老东方民族流传已久的吉祥气息。

东方美学设计的特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电影场景 设计过程 美学风格 运用分析

纵观近百年来的中国电影发展史,电影的制作者都比较注重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具有美学风格的电影场景,提高电影的观赏性,以美的体验使观众对电影的主题有更深刻的体会。在构建美学风格的电影场景过程中,要注意色彩的运用和外景的选取,在新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也可以运用现代的技术辅助电影场景的设计。

一、结合剧本情节进行美学场景设计

不同的电影有不一样的故事情节,在进行场景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剧本的要求进行选择,无论是电影场景的设计还是人物形象的选取,都要根据剧本的要求进行,美学场景的塑造也是如此。我国的传统美学很讲究意象的选取,这种美学观点对国产电影的影响力一直存在,电影讲述故事的主要载体是人物形象,因观众在观看电影过程中,视觉效果对观众心理的影响作用较大,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选择具有美学特点的场景和意象,以提高电影的观赏效果。

中国电影最早以戏剧叙事的方法讲述电影情节,在经过一代代电影人的努力之后,打破了传统的讲述方法,以生活叙事方式展开电影情节,这就给电影场景的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不少电影的制作者重视电影镜头中的镜像叙事,以含蓄的形象和悠远的故事味道来体现电影的内涵,如费穆的《小城之春》,电影在叙事上注重中国特点的写意风格,以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场景体现出电影主题,表达出对人性和人生的思考,借助民族特有的美学意象,以符合传统审美观点的美学风格进行场景构造,通过东西方电影艺术的融合和创新,体现了中国电影人活跃的创作意识。

二、合理运用色彩和道具构建具有美学风格的电影场景

美学风格来源于古老的美术艺术,包括绘画和雕刻等多种方式,纵观历史上留下的美学遗迹,可以发现人类的审美水平一直比较一致,而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表达形式,应该与传统的美学表达方式寻求统一,通过合理运用色彩和道具,来完成具有美学风格的电影场景的构建。

(一)场景构建过程中色彩的巧妙运用

色彩作为视觉效果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在电影场景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以美学风格为设计要领的场景设计过程,能够使观众更好地体会电影情节,通过在影片中运用具有美感的色彩,可以推动电影情节的发展。如张艺谋的《英雄》,秦朝大殿中的对峙以黑色来营造肃杀的气氛,以红色来表达追杀过程中的血腥氛围,水上的战斗场景则以蓝色为背景,象征纯洁而忠贞的感情,整部电影中丰富的色彩构建出具有美感的场景,在缤纷的色彩的映衬下,故事的剧情也能渐次展开,使观众在享受具有美感的场景的同时,对故事的进展也能有一定的感悟。

(二)以具有美感的外景构建电影场景

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观点对中国电影有巨大的影响,外景拍摄过程中选择具有美感的场景十分必要,中国电影人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比较注意东方审美观念的继承和发扬,也对传统美学的传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张艺谋的《黄土地》中,比较强调外景的选取,以大全景下的落日为电影的开始,原生态的黄土地表达着陕北高原上淳朴的民风,大场景的运用充满了黄土地上粗犷真挚的美感;如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中,运用沙漠和水乡等外景的表达效果,以灯光和暗影的精细化处理,有效暗示出光影下人物的心理,广角镜头的运用使外景的拍摄角度险峭,跟随影片节奏变化的动态的倒影和投影,这些在倾斜和摇晃中延续的镜头,能够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出场景的美感,也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描述着现代人的情感现状。

(三)选择合适的道具完成电影场景的构造

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不管是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场景的构造,道具的使用是不可缺少的过程,服装是电影道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电影一般都很注重细节上的道具使用,以营造整体上具有美感的观影气氛,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陈凯歌的《无极》中,无欢所率领的部队以无心鸟为图腾,在抓获倾城后为其穿上的千羽衣以鸟类的羽毛织就而成,既有滑稽的笑点又不失轻灵的美感,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象征着无欢的冷酷而迷茫的内心。

三、在新技术支持下构建具有美学特点的电影场景的手段

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电影拍摄过程中的场景构造也有了新的思路。无论是目前正在趋于成熟的3D技术还是电脑特效,都给电影的场景设计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使电影人有了丰富的手段来表达电影故事,以场景推进电影剧情的手段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

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着电影中的特技效果,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加入的电脑的特效,能够完成人力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构建具有美学特点的电影场景,可以使观众在享受美感的过程之中,更好地体会到作者通过电影所传达的情感。在徐克的《蜀山传》中,尚不够成熟的电脑特效已经能够完成场景塑造任务,通过电脑特效制作出的空间具有纵深的美感,能够比较好地体现出蜀山的仙侠风格,打斗的过程大开大合,具有恢宏的场景美感,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电影的场景设计比较注重技术性以及实用性,就如同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立体结构一样,3D电影的场景设计注重立体感和存在感,使观众享受到更加美妙的观影感受。在徐克的《龙门飞甲》中,密道打斗的过程中精巧的机关场景比较注重立体效果,给观众身临其境的紧张感;在大明船厂部分,拍摄中船并没有在海上,却能以恢宏的3D场景制作出船在海上的感觉,能够达到比较良好的观看效果,这些对3D技术的有效运用已经比较接近世界级的电影制作能力。

结语

电影的拍摄过程不单单是为了经济效益,也承载着传达文化信息的使命。根据电影的叙事风格和表达主题,选择不同的符合美学特点的电影场景,能帮助电影制作者更好地讲述故事,表达电影主题。从电影的观赏角度来说,在场景设计过程中注意美学风格的运用,能提高电影的观赏美感,使电影具有更强的艺术色彩。

参考资料

[1] 马强.论电影场景设计的美学风格[J].电影文学,2011,(17).

[2] 赵洪义.论新世纪武侠电影视觉中心的美学取向[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3] 肖姝,吴璐曼.论美学对电影的积极意义[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0,(08).

[4] 李卫平.析传统美学意象说与中国电影发展的关系[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13).

作者简介

东方美学设计的特点范文第8篇

关键词:白;留白;空灵;虚实相生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J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11-0036-03

" Blank-leaving " Concept Maps in Web Design

Ni Jia-liang, LIU Bing(Academy of Fine Arts,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China)

Abstract :White is not just a color, it is a design concept, simple word steeped in a rich cultural heritage, produce ethereal, tranquil, virtual and real effect, but also with traditional oriental culture philosophy, meditation, tea ceremony,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Western blank literary technique, Bauhaus minimalist philosophy mingled. Blank in the East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techniques, you can make the picture give the viewer an imaginative breathable produce good mood oriental traditional beauty product page for the new era of new media, it is equipped with a surge in today’s increasingly information, how the information explosion under the age of the information to better convey to become a priority.

Key words :white; blank-leaving; ethereal; false and true

Internet :.cn

一、留白在网页中无处不在

“白”有着极强的包容性,令人联想到空灵、虚无、东方传统哲学、中国画留白意境美、日本禅学、西方文学空白之美、包豪斯提出的极简设计理念等等。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页搭载的信息量猛增,电脑等一些移动终端使人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随时能够从网络中获取信息,网络成为地球村的重要窗口门户,用户也越来越多的关注网页的美观程度。而网页设计中的构成关系是网页美观的内驱因素,留白的合理运用可以使构成关系平衡稳定,符合人的审美认知规律。

在网页中“留白”并非单纯的留出白色,广义的讲是留出背景,它可以是白色可以是大片的颜色、纹理、有规律或无规律的图形背景,在构图上面起着空白空间包容的作用。留白部分的色彩构成和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整个网页界面的情感化基调,令人无限遐想的“白”,往往能够营造安静、稳定、空灵的感觉。

二、留白在网页中的作用

(一)气韵美

气韵美可以理解为气质与韵律,在设计中一个作品所传达出的气质是它整体给人的留下特点个性印象,韵律是设计作品中构成关系的升华。

留白会使网页中所有的要素呈现良好的层次感、韵律感,产生高低错落,跌宕起伏,强化网页的节奏感。网页中构成元素的比例缩小或是数量减少,控制好留白,会在视觉上面减弱叙事性,增减情感性,界面的写意性也会强化,使画面一目了然,增强网页的韵律美。“空白表面上是一种休止符,但是在欣赏者的脑海中却形成了一种审美期待”,留白是美感上韵律性的一种延伸的手法。网页界面中应该有一个视觉中心,界面中的所有设计元素都需要围绕着这一视觉中心,变换与统一,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然而节奏源于界面构成的跌宕起伏。气韵在画面中构成一条线、一股气贯穿其中,使整个页面有一个主旋律,减轻视觉疲劳。

(二)传达性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网页中的信息承载量巨大,所以信息的传达方式是否通畅信息传达的效果是否良好是至关重要的。而网页设计师需要通过界面布局界面设计,运用设计手法布局分割界面,将界面中的实体元素在背景画面进行排列,来引导大众浏览的界面中的主次关系,然而网页布局中留白是十分重要的。

留白会使网页更加的简洁。正所谓少即是多,用极简主义的设计语言,突出实体元素,可以显著增强网页中内容的可辨别性,可读性,使浏览者更准确去感受设计风格,避免了网页界面中因为元素过多导致的无从下手。网页界面中通过板式的排列创造界面不同维度的空间关系,提高信息传达的效率。在Web设计中,每节省3字节就会节省千分之一秒的下载时间。空白不紧在设计角度突出重点,同时在技术角度,也会提高页面的打开速度。

(三)统一性

网页中整体统一很重要,这就要求网页界面中的所有组成要素包括:图片、图形、文字以及版式构成,在美感风格上协调一致。而在网页风格的统一中,留白作为协调整个网页界面中所有设计元素的一个桥梁,发挥着重要作用。巧妙的运用留白艺术,可以使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轻松把控全局。同时也能避免观者在浏览过程中因为一个网页中风格不一出现断档而打断其思路。留白使整个网页的设计元素有更好的构成关系和凝聚力,强化设计风格的统一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扁平化设计在平面设计中脱颖而出,扁平化设计在苹果公司官网上得到体现,重点放在网页板式中的留白、配色、版面布局构成关系。相反把阴影、高光、渐变、一些玄幻的效果扔到了一边,采用一些简单的多边形,拒绝复杂的外形。从而提升了网页界面的清晰性、表现性、可见性,这样使浏览者在网页操作上更加的舒服、简单,这也给一些视力有问题的弱势群体提供了便利。

在网页界面设计中,尽管留白的好处很多,但是仍然需要合理运用留白的艺术手法,避免造成形式主义。在界面中元素间的距离太大留白过多,会使画面空洞,网页的信息搭载量减少,不能把需要传达信息全部传达出去,更达不到少即是多的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反而让大众觉得内容简单空洞形式缺乏美感。网页界面中元素距离太小留白过少,会使画面凌乱琐碎,层次感缺失,大众在浏览网页过程中无法分清主次,信息量大容易导致用户视觉疲劳,不能够良好的去接受信息。界面中图片、图形、文字,三者的构成关系就是靠留白来确定三者的构成关系的。在网页设计中,需要有意识的去运用留白,计白当黑,惜墨如金的去运用留白。宗白华老先生说:“笔墨所未到,已有灵气空中行这种画面的构造是植根于中国心,灵里葱茏蓬勃生发的宇宙意识。”

三、网页中留白手段在国画中汲取营养

中国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接受着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沃土的滋养。国画中讲究用留白的手法去营造写意之美,他有着极强的东方美学特性。中国画的留白手法营造的虚无空灵感觉以及给观者无限遐想与西方文学空白之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国画中的留白创造的意境美就是观者的召唤结构产生的美感。

(一)“疏可走马,密不通风”的国画式留白

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中国画中运用“留白”来营造意境,表达构思。创作中需要按照“疏可走马,密不通风”的原则来达到画面的有松有紧,疏密有致。画面中的实体要素往往需要深入刻画往往指的是“密”,大片的空白以及一些稀疏的飞白构成了画面中的“疏”。在国画中,过于“密”产生阻塞感,影响画面主题形象的表现,会把元素揉成一团;过疏会熬成画面结构松散、空洞、中心形象不集中,有凌乱琐碎的感觉。网页中构成元素的减少,会在视觉上面减弱叙事性,增减情感性,合理安排留白,界面的写意性也会强化,使画面一目了然,增强网页的韵律美。

国画中留白布局包括:疏、密、聚、散。而留白是协调好疏密的关键。画面中的元素构成关系,也能反映出艺术家的美学文化修养。把“疏可走马,密不通风”这一国画美学原则,转化到网页设计中,强化网页中设计元素间的松紧疏密关系,更好的突出中心。这种国画式留白使网页的在汲取不同的养分后,焕发出独特气质。

(二)东方文学意境美――空灵、虚实相生

留白在艺术作品中可以营造一种空灵的美感,文人画之祖王维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大量的采用留白的表现手法,来引出观者的召唤结构,表现山峰的空灵和流水的悄无声息。“虚”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指画面中留白以及着墨不多笔法稀疏的区域,往往也在这个区域的烘托下想象得以更好的发挥。“实”指的是画面中写实,精心着墨的区域。在这里提到网页中因“留白”而产生的“虚实相生”,指的是网页界面中的实境和虚镜营造的意境美学特征带来的视觉和心里上面的感受。

网页中虚境地是指“留白”,实境是指网页界面中的设计元素。在一个网页界面设计中通过大量合理的应用“留白”可以以虚衬实,突出网页设计元素的主导地位,只有控制好虚与实的关系,作品才能灵动且富有生命力。这种虚实互衬能够增强网页的意境美,同时也证实了“此处无物胜有物”的艺术境界。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唯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就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意境”。可见虚景在画面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结语

为了使网页这一原本功能化冰冷的媒体传播媒介与人类和谐共生,留白产生的效果作为一个纽带拉近彼此的关系。东西方文化的多样化导致对留白这种手法在网页上面有着不同的诠释,留白这一手法源于中国画,是营造画面意境的重要方式,这是西方留白所不具有的,同时东方文化也有着鲜明的历史特性,因此网页这一载体,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汲取国画中的留白,需要汲取东方文化来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全本[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李砚祖.现代艺术百年历程与装饰的意义[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

[3]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6).

[4] 童铧彬.浅谈留白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之友,2009(06).

[5] 高颖.对包装设计中简约理念的认识[J].装饰,2007(9).

[6] 屈一锋.论现代水墨画中虚与实的运用[J].美术大观,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