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格教学的概念

微格教学的概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微格教学的概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微格教学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微课 说课 微型课

目前,说课与微型课是评定教师资格、培训新教师、开展教学竞赛的两种常见形式,而微课是近年教育界的新鲜事物。以近年广州市中职英语教师可参加的竞赛为例,2011年有广州市中职英语特色课型说课比赛;2013年有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和微课大赛,而2014年、2015年该竞赛只保留了微课比赛;2014年有广东省中职英语教师职业英语技能竞赛的广州市选拔赛,决赛为微型课展示。参赛教师普遍认为:对说课与微型课很熟悉,但对微课还处于摸索学习的阶段,未能准确把握其特点,未能清晰区分其与说课、微型课的不同。微课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形式,满足学生对自主学习、在线学习的需求。因此,学习微课的概念,把握微课的特点,将之与说课、微型课区分清楚,非常必要。

一、微课的概念与特点

(一)微课的背景。

在国外,微课程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的60秒课程及英国的一分钟演讲。2008年,美国圣胡安学院David Penrose提出“微课程”的概念,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步骤:罗列教学核心概念;写15秒~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录制长为1分钟~3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1]。在国内,佛山教育局于2010年率先开展了优秀“微课”资源征集与评审活动,正式给出“微课”概念并开展了一系列“微课”建设实践与应用研究[2]。2013年以后,微课概念和实践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升温。

(二)微课的定义。

微课的概念首先由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于2010年给出,随着实践的丰富和研究的深入,他不断深化微课的定义:微课又名微课程,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2013年2月)[2]。胡铁生从教育信息资源的角度深化了Penrose提出的“微课程”概念。微课从“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发展为“新型网络课程资源”,最后提升到“在线网络视频课程”,不变的特征是:以“微视频”为核心,针对“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设计制作。

(三)微课的特点。

1.短小精悍。5至10分钟为宜,时间紧凑。

2.重点突出。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目标明确。

3.依托网络。以支持网络传输的多媒体格式为主要载体,实现在线学习。

4.使用方便。资源容量小,适用于移动设备,实现移动学习。

5.自主学习。形成资源库,学习者按需择课,实现个性化学习。

二、微课与说课、微型课的对比

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最早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会于1987年提出[3]。微型课,又称微格教学、微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师基本教学训练方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80年代中期,北京教育学院将之引进我国。时至今日,说课与微型课已成为适用于所有学科师资培训、教师选拔及教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微课在我国从概念提出到实践发展只有六年,有待教师进一步认识与研究。以下对三者的五要素(定义、内容、作用、对象及时间)分别进行对比。

(一)微课、说课和微型课的五要素对比。

1.定义.说课是教师用口头语言和有关的辅助手段阐述某一学科课程或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研究,就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学流程的安排、重点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或反思,改进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4]。微型课,又称为微格教学、微型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利用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采用可控的教学环境,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课堂组织及教学技能的活动[5]。微课又名微课程,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2]。

2.内容:说课的内容是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学情及学法指导内容;教法与策略;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及其指导思想;突发事件的处理;上课得失及改进措施。微型课的过程模式是学习研究、确定培训技能、提供示范、编写教案、微格教学实践(组成微型课堂、角色扮演、准确记录)、反馈评价。微课的内容是针对某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教学视频,相关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

3.作用:说课的作用是丰富及发展教育教学理论;促使教研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微型课的作用是使教学技能训练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克服重知识轻技能的倾向;使师资培训科学化。微课的作用是有助于突破重难点、复习巩固;丰富的技术环境为英语学习提供良好的知识建构环境。

4.对象:说课和微型课的对象是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微课的对象是学生。

5.时间:说课时间是15至20分钟。微型课时间是10至15分钟。微课时间是5至10分钟。

(二)微课与说课、微型课的主要区别。

1.说课、微型课重在教师的教,微课重在学生的学。说课和微型课都是从教师角度出发,分别从理论层面及实践层面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通过听者的评价反馈,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适时调整、及时改进方法,从而提升教学理论水平及技能水平。而微课是一种学习型资源,为了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而制作。

2.说课、微课重在教学内容,微型课重在教学技能。教师通过说课,预测或反思教学活动的设计,并得到评价反馈,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说课是为了上好一节课,对教学内容关注得比较多;微课是围绕或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的微视频资源,重点必然放在教学内容上。而微型课是一种有控制的实践系统,是对教师课堂组织及教学技能的培训,以教学技能的掌握为主,对教学的知识内容关注得比较少。

3.说课重在教学理论,微型课、微课重在教学实践。说课不仅要说“做什么、怎么做”,还要说“为什么这样做”、“理论依据是什么”,体现了教师运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另外,说课不是实际课堂教学,无法看到教师的临场发挥及教学效果。可见,说课侧重于教学理论。微型课的目的是分阶段系统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课堂组织及教学技能。上微型课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掌握教学技能的过程,注重于基本技能的形成、掌握、达到熟练,微型课对教学实践的侧重是不言而喻的;微课是以视频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侧重的是教师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及最终呈现的教学效果。

4.说课、微课展示综合教学技能,微型课重在教学技能的分解。微型课的“微”是指从整体教学技能“微”出分立的教学技能,由分立的教学技能“微”出分立技能的内部层次,以及分析、评价、选题等微化[6]。微型课就是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进行系统化训练。微型课的特征是“分解”,而说课和微课就是微型课中各种教学技能的综合演练,并非着重于某单一教学技能。微课的“微”不同于微型课的“微”,它只强调其视频时间短、资源容量小。微课的内容除了微视频,也包含相关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是一个相对较完整的教学过程。说好说课、上好微课都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综合教学能力。

三、微课对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英语微课有利于增强英语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教学技能水平。

微课的设计、制作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水平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微信短小精悍、易于设计实施,一定程度削弱教师对课程开发的畏难情绪。此外,微课成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纽带,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发微课,在实践中检验微课成果、优化理论,在良性循环中,促进教师行动研究能力的提升。

(二)英语微课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微课时间短、容量小、易于网络传播,极大地拓展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教室。另外,传统教学难以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上”的现象很常见。微课可以为各层次学生提供补充学习资源,学生可按需选择。英语微课很大程度上克服传统教学节奏慢、学习被动的缺点,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在线学习提供资源的支持。

微课不仅服务和提升教师的“教”,更促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作为新生事物,微课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满足了新时代学生对自主学习、移动学习的需求。同时,微课带动英语教师更加积极地运用信息化技术丰富英语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微课,这种英语教学新资源非常值得广大英语教师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2]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3]王蕾.通过说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1,10-13.

[4]陆昌然.小学数学说课的理论与实践[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1

微格教学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微课程 开发 应用

随着“翻转课堂”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普及,微课程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微课程以其“短小精悍”的特性,非常适合于非正式学习和移动式学习。与此同时,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模式也发生着深刻变革,MOOC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网络在线课程和微课程得到了有效地开发与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水平。

一、微课程及会计微课程概述

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 Roy A.McGrew 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 提的一分钟演讲,标志着“微课程的”诞生。而现在备受关注的微课程概念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 David Penrose在 2008年提出的,他认为微型的知识脉冲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将成为一种知识挖掘框架。另外,Morris认为Penrose所提出的微课程概念是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一种开放式课程,有可能成为今后全新教学模式,Open Education也指出微课程将是今后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内,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在2009年率先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他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如何开展教学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黎加厚(2013)在《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一文中给出的“微课程”定义是:微课程是指10分钟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随后,众多学者专从不同角度论证微课程的概念和特征,但还没有权威的概念。依据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会计微课程的概述,笔者将会计微课程的概念界定为:会计微课程是依据我国会计准则、财经法规制度和会计理论,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按照教学标准和要求,融合情景案例与图示的一种专业化、情景化和可视化数字资源的小课程(刘胜辉,2016)。

二、会计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根据微课程的特点和应用技术要求,本文以杨平波教授主编的湖南大学出版社《会计学》(2015年1月第2版)一书中“实收资本账务处理” 为例,介绍会计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

(一)设计准备阶段。

1.微课选题。会计微课的选题十分重要。一般来说,课程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比较适合作为“微课选题”,且微课取名简洁有吸引力,才有利于学员产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企业筹资业务中“实收资本账务处理”是会计学课程中业务核算的启蒙性章节,显然是重点选题之一,本文以此为“选题”来介绍如何设计与开发微课程,有一定的代表性。

2.微课开发路线。微课的开发路线有多种。主要有:(1)采用PPT软件自带的“加载项”菜单中的“录制”功能进行录制;(2)采用拍摄设备进行录制,教师可采用手机视频、专业摄像机、IPAD等设备进行录制;(3)采用微信公众平台制作图文型微课程等方式;(4)采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进行录制,这是目前相对使用简便、录制快捷、功能齐全(含屏幕剪辑、语音旁白、录制PPT、字幕和媒体导入)、录制效果较好,是比较受欢迎的一款录制工具;(5)其他录制拍摄方式。

3.微课设计开发思路。(1)微课教学内容(见下页表1);(2)媒体与脚本设计结构(见下页表2)。

(二)微课录制阶段。本文以采用第4种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方式,来简述微课的录制过程。

1.视频录制。执教者准备好教材后,打开教学PPT,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PPT,打开Camtasia Studio中的“录制屏幕”录屏后,点击“REC”开始录屏(如图1所示)。执教者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如图2)。讲解时,执教者可以配合标记工具或其PPT素材来实现对知识点的充分讲解。录制时,注意语速不要过快,吐词要清楚,录完时即按STOP结束。

2.视频美化。视频录制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录制完后,执教者根据创新性教学需求,可对D像、声音进行适当的调节,确保视频画面清晰,声音纯正无杂音;还可穿插音频或对视频进行适当剪辑,添加标注、媒体音乐、字幕及语音旁白。以上程序完成后,点击SAVE后进行大小聚“焦”,然后进入“生成向导”,点击生成MP4格式的视频。如果仍对视频录制不满意,可以重复以上步骤进行重录和编辑。

(三)微课检测阶段。执教者检测自动生成的MP4格式微课视频效果后,如有需要,则可在Camtasia Studio软件中加载该视频进行下检测,以便修改。

1.对微课选题的检测。会计微课通常选择某一重点或难点问题作为选题较为合适。“实收资本”的账务处理是企业经济业务核算第一环节,是学生接触会计核算的第一个知识点,学生易感兴趣。本文针对“实收资本”的账务处理这一主题,讲解了如何录制10分钟左右的时间视频,从情景案例导入,到案例分析与小结,层次分明地介绍了相关内容,学生理解掌握度较高,印象深刻。

2.对PPT课件的检测。会计微课PPT课片应符合教学主题,清晰美观、有视觉震撼力;课件字体、字号得当,颜色搭配协调合理,便于观看;PPT数量要与教学内容安排相符,10分钟左右的微课一般对应8―15张PPT较合理,少则不能详细展现所有内容,多则让人有繁杂之感。

3.对视频画面的检测。微课视频要求画面清晰,录屏全面。微课视频录制最好选择一处安静且光线充足的地方,经过后期美化,确保视频动画效果与授课节奏协调一致,课堂教学流畅,以便于学生在线听讲。

4.对教学语言的检测。教学语言应规范、清晰,节奏适当,避免口头禅的出现。一般来说,教师语言表述专业、准确,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则更佳。

5.对教学风格的检测。教学风格是会计微课的一个亮点,如何在短时间表现出非凡出众风格是微课致胜的关键。因此,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执教者一是要多参考现有微课技术与形式,认真探索自己微课的方式与布局;二是设计好微课片头,以吸引学员学习;三是适当地录制教师身影,表情、肢体语言及表达风格。四是对有些实操环节,可嵌入动画或实务视频,类似于电视电影画面情景,这样教学的趣味性更佳。

三、会计微课程教学的应用优势

(一)微课程形式多样性。刘胜辉(2016)谈到湖南省首届微课大赛提交的作品共有11 689件(含财会类微课60余件),微课作品形式多样,各显神通,百花齐放,主题突出,重难点集中,专业知识严谨,视频教学画面各具特色,形式各有千秋。会计微课形式由于多样,应用范围变得更加广泛,如使用在传统教学课堂上,也可以通过录像和远程视屏来进行会计实务教学以及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满足了部分学员的自主学习需求。

(二)微课程资源可共享性。会计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对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高应用型人才质量、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平时枯燥的会计理论知识难以提高学生兴趣,如果教师能有效开发或应用质量较高的会计微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平台,将微课资源得到远程共享,这无疑对加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互动效果有很大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还可解决国内会计教学资源分配的不平均现象,让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会计从业人员得到更好的会计专业教育,促进当地会计教育的发展。

(三)微课程应用广泛性。会计微课程在学校领域内应用广泛,张姝梅(2015)谈到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其短小精干,知识与技术传授效果颇好的优势,让越来越多的学员所接受,已经成为高校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热点;刘胜辉(2016)也论述了部分高校在讲解会计学课程的实收资本账务处理时,接受投资如果改用“形象地嵌入设备、专利技术、材料和货币资金等图片+PPT”的微课教学视频方式教学,则更具有亲和力和专业性。除学校外,会计微课程在各种社会培训与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中,也逐渐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上市”,可大大节约学员人力、物力与精力。

(四)实现学习主动化与个性化。会计微课程是借助“网络平台”开发的在线课程,可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在线移动学习,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且可自主选择和随意控制学习进程(马红梅,2014;刘胜辉,2016)。微课的应用使得会计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变,着力于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实现了学生学习主动化。目前新开发的会计微课程,越来越突出财会类学生个性化特点,使学习者根据自身的个体化差异进行自主学习,学习内容可重复循环使用,达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微课教学的主动性和个性化的特点均要求学员自律性较高。

四、结论及展望

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新的网络技术环境不断进步,会计微课程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自主学习方式已被学生所接受,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个人学习需要。

首先,会计微课实际是在线开放性的网络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运用了移动设备硬件和现代网络和视频、音频制作软件技术,把传统的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代替,实现了学习个性化和主动化的转变,扩展了学习资源共享性,是目前一种很受青睐的重要学习方式。

其次,会计微课程的开发应立足于实际。微课的开发应根据实际课程内容情况设计和开发,把握好重点,不要片面地追求形式。微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微”, 一般确保内容在10分钟左右能讲透讲清,注重微课前后的衔接,逻辑层次要分明。因此,微课在设计时,要合理地挑选主题,微课正文,片头和片尾的媒体、脚本设计应尽可能将细化、美化和专业化。

再次,会计学课程理论性和实务性都很强,其完整性决定了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宜于分拆成微课形式来展示,因而微课教学模式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笔者认为微课程内容很细很小,对于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能起到较大帮助,但其“微”的特点也是最大局限性,暂时不能满足学员全面系统学习,只能作为某一知识点的补充学习或个性化学习。因此,微课开发应注重多元化,合理定位主},将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目前我国微课资源有限,特别是专业性的微课程更是稀缺,急需通过教育、教学科研部门和学员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耦合能力,进一步加大微课开发与制作,推出更多更优的专业微课程供学员学习。J

参考文献:

[1]KellyCzarnecki.DigitalStorytelling in Different Library Settings[J].LibraryTechnology Reports,2009,(10).

[2]Shieh,Davi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Education,2009,(55):26.

[3]吴茵.微课程在开放大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创业基础》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4.

[4]马红梅.微课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5]张姝梅.基础会计课程微课开发与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

微格教学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格教学 医学院校教师 教学能力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44-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强调“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关系着高校发展的未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未来,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未来”。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与政策,国内很多高校筹建教师发展中心,开展一系列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研究和探索。微格教学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其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教育改革运动。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些欧美国家的高等师范院校用微格教学的模式来训练未来的教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这种教学方法。本文就微格教学的概念与理论、微格教学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现状以及在医学院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中应用等进行文献综述。

一、微格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一)微格教学的定义。微格教学的英文名称“Microteaching”。由于对微格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有不尽相同的认识,各国对“微格教学”目前还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定义。微格教学创始人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德瓦埃.特.爱伦(W.Allen)博士指出,微格教学是准教师(师范生)集中解决某一个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布朗(G.Brown)根据微格教学的理论基础,提出微格教学应该包括准备课课程、感知教学、课堂教学等三大要素。国内研究者一般认为微格教学能使受训者可以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是建立在视听理论和教学技术基础上,系统训练师范生和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二)微格教学的特点。微格教学提出把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课堂教学分为多个技能和多种方法,在微格教室中逐一地训练。微格教学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规模小,训练时间比较短,训练内容单一集中。受训的人数一般10人左右;每次教学时间一般是10分钟左右;受训者讲授一堂课内容的一部分,对1-2个教学技能进行训练。(2)反馈及时全面。微格教学利用现代视听设备,真实而准确地记录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被训人员可以从记录中还原教学现场,获得自己教学行为的直接反馈。(3)角色转换多元。微格教学冲破了传统的师范教育只是理论知识灌输的培养模式,受训者不再是学习者这个唯一的角色。在微格教学过程中,受训者不断地进行着从学习者到执教者,再到评议者三种角色的转化。(4)心理负担小。微格教学以小组为单位,上课的人数少,教学内容少,可以有效地减轻受训者的紧张和焦虑,减轻受训者的心理压力。

(三)微格教学的教学模式。微格教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它将教学技能的培养视为一个个具体教学行为的训练与修正过程。微格教学的基本实施程序包括如下方面:(1)基础理论的学习。受训者学习必要的微格教学理论。学习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类、教材分析、教学评价、教学技能分类、课堂教学观察方法等。(2)教学示范。为了使被培训者对所培训的教学技能准确地领会、理解,在正式训练前,通常利用录像或实际角色扮演来对他们提供教学技能示范,并加以具体解释和说明,让他们从感性上对教学技能进行认识。示范的内容可以是完整的一节课,也可以是一个教学片段。(3)针对技能训练目标,编写教案。被训练者根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编写详细的教案。微格教案有两个目标:一是课堂教学目标,二是教学技能训练目标。(4)角色扮演。在微格教学过程中,受训者被轮流分配为教师和评议者的角色。作为教师,由一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授课10-15分钟,并由一名摄像操作人员负责录像。最后,以评议者身份填写自评的评价单。(5)反馈评价。在角色扮演完成后,全体相关人员一起观看录像。首先是教师角色扮演者进行自我分析,然后指导教师与受训者一起讨论分析,对教学过程提出改进的建议。(6)修改教案,再次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反馈,受训者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教案修改完善后,被训者再次进行角色扮演的循环。

二、国内外微格教学及其研究现状

微格教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运动。微格教学创始人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德瓦埃.特.爱伦博士(W. Allen)等在“模拟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现代照相机、录像机等视听仪器现场记录受训对象在课堂的教学行为并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帮助受训对象迅速掌握一个教学技能。微格教学诞生后,在美国各地迅速得到了推广。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些国家在培训教师、准教师(师范生)中,使用微格教学的模式来进行教学技能、能力的培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英国诺丁汉大学George.Brown将微格教学的教学行为加以改进,提出了备课、感知、执教为微格教学的三大元素。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引入微格教学,并在实践中形成悉尼大学微格教学特色:示范―角色扮演―反馈―重教。德国的微格教学在借鉴其他国家的微格教学经验基础上,结合本国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三阶段微格教学实施步骤:设计准备―教学训练―评估反馈。日本对微格教学构成要素的划分与其他国家基本一致,共分解为6个要素:微型课堂、微型课程、反馈、示范、重教,但对某些要素的研究更为深入细致,如示范的选择、反馈技术等。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电化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将微格教学引入中国,后北京师范学院(现在的北京师范大学)率先对微格教学开展学习和研究,并进行了一些实践应用。1990年后,国内的师范大学及其研究人员积极参与了微格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开设微格教学课程。孟宪凯1992年编著《微格教学基本教程》,是国内较早、较权威的微格教学课程资料,并拍摄了第一套微格教学优秀示范录像和开发了有关教师教学技能的评价统计软件和微格教学课堂上师生相互作用的分析软件。2000年,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同时教育部将微格教学列入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从此,我国微格教学研究与实践进入了新阶段,与微格教学相关的论文和专著大量发表。孟宪凯对微格教学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肯定,指出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微格教学的未来。狄晓雨对微格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列举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的方案,使微格教学贴近实际,方便广大师生参与和操作。刘鹏和安玉洁对微格教学的架构进行了探讨。近年来,微格教学有从高等教育向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发展趋势,同时,微格教学从主要应用于师范生和新教师的授课技能培训也逐渐被应用到各类技能训练中和新职员的技能培训中,体现出广阔的应用空间。

三、微格教学在国内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中应用的现状

近年来,有些研究者将微格教学方法引入医学院校的基础与临床专业教学,取得良好效果。陈勤等选取35岁以下的青年医学基础课教师为训练观察对象,应用微格教学培训青年教师教学语言技能,结果表明微格教学组学员的教学语言技能评分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认为微格教学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语言教学能力。楼丹飞等采用微格教学法联合临床模拟教学对急诊实习医生进行中医急诊临床教学,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应用微格教学法联合临床模拟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王亚君等应用微格教学法评价儿科实习医生临床教学效果,发现微格教学法组的儿科实习医生实习成绩和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方法组。张云萍等以中职护理专业在校生为研究对象,评价微格教学在外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微格教学法组的学生对教学效果评分和教师教学技能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组,认为微格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优化教学调控,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微格教学是建立在视听理论和教学技术基础上,系统训练和在职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方法。它能使受训者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国外对微格教学的研究与应用较早并较深入,对其教学理念的理解比较深刻,实施步骤合理性较高,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培训模式。微格教学传入我国后,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与实践,微格教学模式逐步成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得到教师和学生欢迎。但是,我国的微格教学往往站在单一的研究视角开展研究和实践,存在着以下不足:一是将微格教学的各个环节分离出来,从单独的理论角度进行描述概括,缺乏整体性及可操作性;二是在追求新技术对微格教学的支持时,缺乏考虑新技术与常规微格教学课的整合问题。因此,我国微格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在深度层面还有待加强。

医学院校青年教师一般非师范专业毕业,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理论,虽然学历水平普遍较高,但由于毕业后直接任职于高校,缺乏实践经验。而学校大多注重强调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培养,较少关注青年教师的教育理想、教育理念、教育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因此,培养医学院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高其教学能力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微格教学法在医学院校的教学实践表明,微格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尤其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微格教学法在医学院校领域的应用刚起步,尚未形成公认的系统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卢俊华.网络环境下微格教学技能培养辅助系统研究与设计――以师范生培养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

[2]W Allen,W.Eve.Microteaching[M].Theory Into Practice,1968

[3]G Brown.Microteaching[M].London:MethuenNewYork Distributed by harper&Row,1975

[4]毕丽荣.高师数学微格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5]蒋立.利用微格教学提升教师物理教学技能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6]赖小慧.微格教学法在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培养中的运用与探讨[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7]黄岩.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中的微格教学[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0(2)

[8]王凤桐,陈宝玉.走进微格教学-教学技能培训的策略与实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0

[9]汪振海,张东慧.微格教学法在教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0(3)

[10]孙立仁.微格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2-14

[11]宣桂鑫.德国的微格教学[M].北京:高等师范教育,1995:24-26

[12]郭友,毕晓白.对日本微格教学发展的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13]孟宪凯.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14]孟宪凯,李涛.中国微格教学20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3)

[15]孟宪凯.对微格教学10年发展的几点反思[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3)

[16]狄晓雨.试论微格教学训练的不利因素及克服的办法[J].肇庆学院学报,2005(3)

[17]刘鹏,安玉洁.微格教学的多元化架构[J].电化教育研究,2005(9)

[18]陈勤,曾凡才.医学院校教学语言技能训练微格教学法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2)

[19]楼丹飞,李越华,闫国良,等.微格教学法联合临床模拟教学在中医急诊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 2015(9)

[20]王亚君,李晓辉,张国利,等.微格教学法应用于儿科实习医生临床教学中的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1)

[21]张云萍,张巧玲.微格教学在外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护理研究,2015(4)

[22]郭丹,陈同强.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微格教研初探[J].读与写杂志,2014(10)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5JGB189)

微格教学的概念范文第4篇

【摘 要】微课以教学时间短、资源容量小等特点深受师生欢迎,已是当今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文章以制作高中历史微课并参与评选活动为出发点,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 高中;历史;微课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8-0011-02

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福建省举办“第二届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教师‘微课堂’网络评选”活动,笔者有幸参与其中,并制作了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一微课《理学简史》。该活动吸引了各级各类学校参赛作品5549个,其中高中组作品1435个。在如此海量的微课作品中,参赛者相互观映借鉴、砥砺前行,引发笔者深入思考:高中历史微课制作应该遵守怎样的“道”(基本理论原则)与“器”(基本制作技术)?

一、微课《理学简史》基本情况

1.设计初衷。通过对中国古学的概念、产生、性质、流派、演变、地位与影响等六个方面内容的讲述,使学生对古学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形成对必修3《宋明理学》章节学习奠定“居高临下”的视野,更好地完成“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的课标要求。

2.制作过程。根据设计初衷,拟定台本,设计PPT,用软件“SnagIt8.01版”进行录屏与同期录音,再用“会声会影”进行后期编辑与配乐(古琴曲《广陵散》片断)合成,生成2.06GB的.mpg视频文件,最后用“格式工厂”转化为53.1MB的.rmvb视频文件(因赛事要求上传视频必须≤100MB)。

3.微课内容。详见微课《理学简史》细目表。

二、高中历史微课制作的应守之“道”

所谓应守之“道”,即高中历史微课制作应当坚守的基本理论原则。

1.兼顾“微”与“不微”原则。微课制作要充分体现出“微”的特征,即时间要短(常为5~8分钟)、知识点要少(仅涉及一两个)、步子要慢。不能将单个微课制作成45分钟课堂的视频版、不能贪大求全、不能一味“赶”课。与此同时,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追求的是一个微课只要且必须能解决一个问题,由此决定了微课富含的意义、承担的教学期待和集腋成裘的积累性作用却一点儿都“不微”,甚至是巨大的,故而“微”是其外在呈现形式,“不微”却是其担负的实质内涵与作用。因此,高中历史微课制作必须兼顾“微”与“不微”的协调性。

以此视之,微课《理学简史》制作反思:①片长11′18″,显然“超时”,易使观者“坐不住”;②讲述了理学的概念、产生、性质、流派、演变,以及地位与影响等六大方面,内容亦显然“超载”,易使观者“头昏眼花”,吃之不下;③为了不过分超时而语速略快,“赶”课明显,时间上“留白”不足,观者无法及时独立回味,效果大打折扣。由于高中历史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制作微课时易陷入内容与承担意义的“不微”之面,忽略了化繁为简的“微”的突出,导致未能体现微课的技术优势。在制作实践中,应当将“微”与“不微”进行科学、合理地协调,用“微”的技术特性展示高中历史学科内涵的“不微”。

2.兼顾学科性与技术性原则。制作高中历史微课必须凸显“高中历史”的学科性与“微课”制作形式的技术性。学科性“指微课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学术性和真实性。微课是传播知识的,其中的任何一点都必须严格遵循科学体系和教学要求”,技术性则指“微课是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展示和传播的,因而技术对于微课来说非常重要,恰当和充分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是一个成功微课的重要基础”。由是,高中历史微课制作追求的就是利用声光电画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历史原因、历史过程、历史借鉴等以可视化、可感触的形式呈现,以提高历史学习效率。二者在结合过程中,应当是用技术服务学科,用学科驾驭技术。如果只见学科不用技术,就不能称之为“微课”;相应地,只见技术不见学科,则亦不能称之为“历史微课”。所以必须将学科性与技术性进行有机无缝融合,做到浑然一体。

以此视之,微课《理学简史》制作反思:偏重于学科性的设计,将理学的概念、产生、性质、流派、演变以及地位与影响等六大方面进行条分缕析式的阐述,娓娓道来,系统完整。但在呈现过程中,技术性结合应用不足,只是连续PPT,“文字+图片”,形式单一,未见图表、动画、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机利用,沦为演讲稿,确实出现了微课制作过程中的大忌,应当反思改进。

3.兼顾独立性与系列性原则。因微课体量小,通常仅为5~8分钟,着眼于解决一两个教学知识点,追求的是便于学习且易于掌握,这是成为“微”课的重要特征。但囿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有时仅用5~8分钟难以一次性解决一个历史知识专题,这就必须处理好历史微课的独立性与系列性协调问题。需要将一个历史知识专题科学地拆分成几个历史知识小片断,分别制作成独立的微课,各独立微课之间又有内在的知识逻辑关系,形成微课群、微课系列。这样,既体现了单个微课的知识独立性,又保证了数个微课间的知识系列化。

以此视之,微课《理学简史》制作反思:由于单个微课片长过长,知识点太多,可以考虑科学地拆解为至少两个独立的微课,如《理学简史(一)概说》介绍理学的概念、产生与性质;《理学简史(二)评介》介绍理学的流派、演变以及地位与影响。如此切割后,既保证两个微课都能独立成篇,而合二为一后又是个完整的知识专题,很好地兼顾了独立性与系列性原则。

三、高中历史微课制作的应遵之“器”

所谓应遵之“器”,即高中历史微课制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制作技术。

1.录屏的技术要求,要有片头片尾。不论使用何种软件,帧频不低于24fps,不出现闪屏、花屏等瑕疵,视觉观感良好。音频视频有良好同步,无杂音,声线声调相对稳定。生成的视频格式为flv、mp4,尽量不用avi格式,视频尺寸最好为640*480或320*240。

2.PPT的技术要求。字体字形需基本统一,整体不超过三种,保持视觉效果整体统一性。单张PPT中的文字图片与留白比例不超过7 ∶ 3,画面感轻松不压抑。配色不宜过于花哨,整体不超过三种。底版纯净,清除无关的图形、线条、文字等。

3.应有配套辅助资料。一个完整的微课除视频文件外,至少还应有《学习导航》(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导航性指导)和《针对练习》(需配备参考答案,便于学生自测巩固)。

高中历史微课制作的“道”与“器”(即基本理论原则与基本制作技术)二者中,“道”保证了高中历史微课制作的方向性标准,“器”保证了高中历史微课制作的操作性标准。重道轻器,则微课的技术先进性缺乏,重入录像教学窠臼;重器轻道,则微课的学科性缺乏,易沦为技术炫耀。因此,高中历史微课制作的最优选择是道器并重,以“道”驭“器”,以“器”践“道”。

参考文献:

[1]张一春.微课的“四微特点”[EB/OL].blog.sina.com.cn/s/blog_8dfa9ca20101shyl.html,2013-10-6.

微格教学的概念范文第5篇

摘要:“微课”作为近几年来教育教学领域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在国内外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我国高职教育开展微课研究起步较晚,其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理论化构建层面,对于微课的应用研究可谓凤毛麟角。结合微课理论及微课在教学中的实践,构建了“微课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并以Objective-c课程教学为例,阐述了“微课模式”的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考评机制。

关键词 :高职;教学;微课;微课模式

基金项目: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2014-2015年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微课在高职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以Objective-c为例”(项目编号:G2014B027)

作者简介:黄浏展,男,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IOS应用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9-0053-05

“微课”是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领域近几年出现的新名词,是教育领域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现今被广泛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他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步骤为:罗列教学核心概念;写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录制时长为1-3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1]

国内的微课研究源于基础教育领域,随着各种全国性的微课比赛及各媒体的报道推广,微课的研究逐步在各层次领域得到广泛开展。高职教育开展微课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研究集中在理论化构建层面,主要讨论微课的内涵及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而对于微课的应用研究却很少企及。任何理论的研究都不能脱离实践,更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因此,如何将微课与教学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将是未来微课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微课模式

(一)概念界定

微课的全称为“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形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以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2]该概念强调“微课”是简短又完整的教学活动,同时,说明了微课的资源构成。

从目前国内外的微课研究来看,主要有两种取向。一种观点认为,微课可以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而另一种观点将微课作为一种学生课后学习辅助资料。笔者认为,就国内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这两种取向均存在局限性,特别是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更加有失偏颇。前者将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取代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学习者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这对于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是个伪命题;后者则将微课纯粹作为学生课后的辅助学习资料,从微课的内涵来说,一般难以达到其预期的目的。

(二)微课模式的特点

实际上,微课不能独立成为一门课程,不能代替课程教学(如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和在线学习),它是一门课程教学的辅助学习资源。微课能够满足个性化学习,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这种需求主要体现在其灵活性与针对性上。[3]因此,结合微课理论与教学实践,在“微课”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微课模式”的概念。

所谓“微课模式”,是将“微课”融入传统的任务驱动教学和案例教学,并在课堂教学中融合微型课特征所构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微课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微课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综合了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微课、微课堂等多种教学手段的优势,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1.课堂教学以“微型课堂”为主要授课模式,将传统课堂拆分成几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集中一个知识点进行讲授。

2.学生学习以教师教学、“微课”和现场辅导相结合的模式,教师提前准备微课,将微课资源作为学生自主学习中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资源。

3.课堂授课和微课授课模式以任务驱动教学和案例教学为主,并且在内容上保持同步。

(三)微课模式教学的意义

微课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4]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高职实践教学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中。从对微课模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发现,微课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具有以下三点优势。

1.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微课模式通过“提问式”、“案例教学”、“讨论”等多种手段,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在整个教学中扮演“导演”的角色,而学生成为课堂演绎的“主角”。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去学习。同时,将微课充分应用到学生的各个学习环节,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采取“碎片式”教学,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率。高职学生对动手实践的兴趣远大于听老师讲授理论课,因此,传统教学中满堂灌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微课模式将课程教授内容细分成知识点,采取“碎片式”授课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师根据知识点讲授其要点,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或实践。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对大篇幅理论知识学习的厌倦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高职教育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种模式也能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

3.从学习角度主导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微课模式不仅对学生学习有益,而且对教师的教学同样有所帮助。教学设计中要求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思考教学过程,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动态地进行调整。对教师来说,这既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督促其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的一种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主体必须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教师在不断的策划和改进中,自身的教学水平也能得到不断提升。

二、微课模式的教学实践

基于微课模式的特点,可以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实践。本文以计算机应用(苹果ios开发方向)专业技能课objective-c为例,对微课模式进行详细阐述和介绍。

(一)objective-c课程简介

Objective-c是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苹果IOS开发方向)的核心课程,是IOS应用开发的基础,作为一种扩展C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也是iPhone、iPad和Mac OS X开发所用到的主要语言。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中,不仅要熟练掌握Objective-c的语法基础、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与方法,而且应具备运用objective-c、程序设计技能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分析解决简单应用问题的综合技能。可见,Objective-c是一门典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要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在机房开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二)高职学生的特点分析

为了做到有的放矢,在介绍微课模式教学设计之前,有必要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简单归纳。高职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较,既有共性,也有其不同之处。特别是与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在学习方式方法和学习行为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和学生的基本素质、文化理论基础以及学校的氛围等密切相关。[5]根据大多数高职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分析,高职学生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文化基础较差,对于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克服困难的毅力不强。从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来看,一般人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大约为10分钟,而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注意力能够保持在15分钟左右。学生因为文化基础问题,造成对一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较差,比较典型的问题在于由于其英语和数学基础较差,对于编程的学习表现得较为吃力。

2.重实践、轻理论。学生普遍对实践课表现出来的兴趣要大于理论课。一方面,这是因为理论课学起来比较枯燥;另一方面,这也与高职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关系。

3.自学能力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大多数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学习仅限于课堂上;而有的学生甚至连课堂学习都不能全身心投入;还有一部分学生虽有学习愿望,但在自学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也存在偏差,普遍表现为在学习过程中不会科学安排时间,同时,对知识的重难点把握不准。

(三)微课模式的教学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根据课程特点及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将微课模式引入高职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Objective-c中的类和对象这一章节为例,阐述如何进行微课模式的教学设计。

类和对象是objective-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两个重要的概念,对于初次接触面向对象编程的学生来说,要理解这两个概念并能在编程当中灵活应用非常困难。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单独讲解这两个概念的时候,学生都能较好地进行理解和区分,但是涉及到具体的编程,往往难以理解并区分类和对象。在传统的教学中,通常会先介绍类和对象及其它相关的基本概念,然后,再来讲解编程应用中类和对象如何用代码实现。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三个问题:(1)理论讲授时间较长,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倦怠,使理论知识难以掌握;(2)理论与实践脱节。讲授理论的时候可能学生都能理解,但在实践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实现;(3)编程在理论介绍完以后集中在一起讲授,代码量较大,导致学生的畏难情绪。

为了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微课模式教学设计中应取长补短,充分考虑改善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6]在教学中,可尝试将以上教学内容进行分割,分成类的概念、类的声明、类的实现、对象、类的实例化及对象的使用等几个部分。然后,按这几个部分分别进行微课制作。而在课堂教学中,则可以根据教学时长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分别进行组合。每节微课时长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课堂教学采取讲授和实践交叉进行的方式,将一堂课分成多节,根据授课内容安排时间,每一节控制在15分钟以内。比方说,将类的概念、类的声明和类的实现、对象、类的实例化和对象的使用分别做成5个微课资源,但在课堂讲授时,可以将内容分情况进行组合。将类的概念和类的声明放在一节进行讲授,将对象和类的实例化放在另一节讲授。具体的组合方式可以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预习情况而定。前提是在课堂授课之前,要将微课资源发给学生预习,或者将微课资源上传至微课平台,先通过网络学习。在微课视频中,对该节课学习应提出要求,每次课前要以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理解能力。

微课除了用于学生课前预习,还可以作为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之用。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经常有学生对课堂中讲授的部分内容或知识点没有完全理解,而在动手实践的时候就会有疑问,如果对每个有疑问的学生再做单独辅导,那么,课堂教学在时间上就难以保证。这时,微课就可以发挥课中“辅导”的作用。对于代码的练习,也同样如此。学生初学编写代码一般都是从模仿开始,如果教师讲授的不是书本上的实例,这个时候也可以通过重复听微课来学习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编程实例。同时,因为微课都是按知识点来进行设计制作的,这样,使学生在课后复习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2.教学内容设计重点。“微课”作为微课模式最主要的一种教学手段,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以教师教学为主”转换为“以学生学习为主”。因此,微课的制作应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其投入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本文的重点并非进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探讨,而是就课程内容编排的关键点进行论述。在课程内容编排上主要需注意以下四点。

(1)每一节都应反映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并且与课堂教学内容保持一致。要让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并加深对重难点和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各节微课之间或者微课与课堂教学之间应注意内容的衔接,对相互之间有关联的知识点,也可以用引导性语言引领学生去自主学习。在微课开始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引入本节学习的问题;在微课的结尾,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学习下一节的内容。

例如,教师在讲授类的概念时,可以提问的方式开头,“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里的类和群可以看成是一个含义,那到底什么是‘类’呢?”。通过这种引导式的语言,能够起到启发学生思考的作用。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何谓“类”?结合现实生活,举出实例,并分析类的特征。在课堂教学的结尾,为了让学生明确讲授类的概念是为之后的面向对象编程打基础,可以讲解在面向对象编程中类的概念和作用,并提示学生下一节课将介绍如何用代码声明类和实现类。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了思索的空间,通过制造“悬念”,让学生有继续学下去的兴趣(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和衔接如图1所示)。

(3)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辅之以课件、习题等资源的综合体,在提供给学生微课视频的同时,也应将相关的课件、例题代码、习题等资源一并提供给学生。对于涉及到编程的内容,这方面的资源至关重要。在学习编程之初,学生往往不会自行设计,而以模仿实例为主,相关的课件、代码可以作为学生借鉴参考之用。而在课堂实践和课后练习中,实例代码和习题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

(4)在讲解实例时,可以单独成一节。同时,要求教师对编程很熟练,边敲代码边讲解,而不是以PPT的形式展现程序代码。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的思维能够跟随教师讲解的思路,而不会觉得枯燥进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微课模式教学考评机制

对学生进行考评是检验教学效果好坏和学生学习成效的有效方式。在传统教学中,考核学生学习情况时,虽然会参考学生平常表现(如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上课表现等),但通常还是以期末考试情况为主。显然,这种考核方式已难以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是欠科学的。首先,仅通过一次考试并不能全面反映学习情况;其次,在当前考风日下的大环境下,期末考试对学生学习失去了敦促作用。因此,好的考评机制一方面要能反应实际情况,包括出勤、上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知识掌握情况等;另一方面,又要能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以便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对其具备相应的约束力。

考虑到改革传统教学考核模式的弊端并结合微课模式的特点,可采取积分制和考试相结合的考评制度,而授课教师就是考评员。这种制度下,将学生平时的表现兑换成积分,对表现好的项进行加分,不好的项减分。如:按时完成课堂练习,单次加20分;实验小测试做对,加30分;缺勤一次,扣15分;等等。再分别设置积分的上下限。对于达到或超过积分上限的学生可以免考试;而低于积分下限的则视为不合格,必须重修;处于积分上下限区间的学生,则再结合期末考试作为最终考评成绩。并且,最终考评结果以平时积分为主,可占比60%-70%。

在微课模式中引入积分制考评机制,有效改善了教学效果。总体而言,这一考评机制有如下五点优势:(1)微课模式教学中,任课老师讲课时间相对较短,作为考评员时间可以保证;(2)课程安排以知识点为单位,便于督促学生学习及考核;(3)基本上每一节都有提问和习题,这些都可作为考核的积分点;(4)考评以平时积分为主,对学生的学习有实时的监督和引导作用;(5)考评范围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比较全面。

综上所述,微课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既有其优势,也有其局限性。(1)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最好是实践课教学。而对于纯理论课程,虽然也可以参考该教学模式,但其内容编排及具体授课方法还有待研究确定。(2)这种教学模式仅适用于人数为30人左右的小型班级,如果是大班授课,则从可操作性和教学效果两个方面来说,这种模式都欠佳。总之,微课模式是微课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的应用尝试,它为微课的应用研究提供了一种借鉴,同时,也为高职教育的专业课一体化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我们相信,随着对微课更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微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也将在高职教学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和传播。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2]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研究,2013(4):36-42.

[3]杨明.高职教育微课开发综合讨论[J].职教论坛,2014(6):65-70.

[4]张灵芝.微课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6):70-72.

[5]司春燕.微课在高职公共艺术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85-87.

微格教学的概念范文第6篇

【关键词】微课 初中化学 教学 作用 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43-01

引言

微课又称为微课程,常常以较为短小的教学视频为教学方式,讲述的内容较为短小精简,不论移动观看还是在线观看,均可以方便学习者进行学习,在很多方面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为初中化学教学注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弥补了传统化学教学存在的不足。

1.微课的含义及其特点

1.1微课的含义

2008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戴维-彭罗斯首次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其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针对性开发了对应的教学视频,实现了可以进行在线学习与移动学习。微课的具体含义为:教师以教学微视频为载体,充分的借助视频、音频课程资源将自身所要讲授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针对某个教学知识点或者某个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微课不仅可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还能够较好的满足不同学生对课程知识点学习的需求。

1.2微课教学的特点

微课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其教学目标较为明确、容量少、规模小、导向性较强、适应性较强,具体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学所用时间较短,微课的一般时长在5min到10min左右。初中化学微课主要研究的对象为化学反应机理、物质性质、化学实验等方面,与传统的初中化学45min的教学方式有着较大的不同。

其次,微课所含内容短小精简,在微课视频设置时,从教材所含重点知识为出发点,根据学习难点针对性选取微课内容,虽然其中所含的教学内容较少,但是总体的导向性、目的性较强,所以,更能够将主题突出,内容也更加的精简。

第三,所含的资源容量非常小,微课视频所占空间多数均为几十兆,格式可以转变为各种媒体播放格式,不论下载到MP4、电脑还是在线观看均是非常便捷的,非常适合教师观摩、学习者学习。

第四,微课所含内容较为实用,其构思往往为教学中所遇到的代表性问题,在化学微课中也通常包含一些探究性试验问题,可较好的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2.1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主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微课资源,可将初中化学的相关知识点导入到化学课堂中,相对于传统的板书教学,能够较好的提升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微课使用到初中化学课前的探究环节中,帮助学生实现对本节化学课程所含知识点的“深度”探究。微课作为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产物,可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带来较多的便利,特别是微课可以进行无数次的播放,可以帮助一些掌握知识点较慢的学生课下进行独自的学习,这对于提升学习自主学习化学知识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也必然得到有效的提升。

2.2多种媒体进行配合,实现对初中化学课堂的优化

初中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基础,其中包含有很多探究性试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入微课资源,不仅可以为初中化学提供出有效安全的试验素材,同时教师可充分的利用微课实现对学生学习化学思路的引导,特别是一些有危险性的试验、试验现象较为模糊的试验,教师可通过微课的方式进行展示,既可以提升教学的效果,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优化整个初中化学课堂,增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2.3化难为简,突破初中化学教学的重难点

化学知识整体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包含有较多的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微课可将传统较为抽象的化学知识点形象化,以更为直观、更为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有效的实现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一些重点与难点问题的突破。

3.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3.1初中化学教学微课应用的原则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微课应用时首先必须将微课的特点突出,这就需要对知识点进行科学合理的选取,重点应当突出,内容应当精简,保证各个知识点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其次,微课的应用必须保证实用性与多样性,这就需要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从不同的方面与不同的角度创设化学教学的情景,既保证化学课程的实用性,又保证化学课程的生动性。

3.2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本文以沪教版初中化学中的燃烧的条件为案例分析微课在初中化学中的实际应用。

结合初中化学燃烧的原理,确立微课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的教学目标:首先认识燃烧的特征,其次,可根据燃烧的特征对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第三,掌握燃烧的条件之间的关系。

了解了需要掌握的目标之后,初中化学燃烧的条件微课设计的内容为:首先根据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的现象将初中阶段燃烧的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其次,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借助微课视频的方式将燃烧的条件中具体的对应关系找出,通过概念图的方式将何种物种在燃烧的条件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进行生动形成的讲解,从而有效的将燃烧的条件从新纳入到对应的认识结构中,从而实现燃烧的条件的网络化与系统化。

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前期的制作工作,首先在时间上进行有效的控制,将微课时间控制在6min左右。其次,在进行声音的录制时,应当保证声音的抑扬顿挫。第三,在进行画面的选择时,应当保证选择的画面生活形象,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生动性,还可以增强化学知识点表达的准确性。

为了更好的增强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使用效果。应对微课视频进行进一步的后期完善处理,使微课能够满足不同层面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需求。

结束语

当前微课在我国初中化学教学中已经开始了应用,特别是在化学实验演示、较为抽象的化学概念教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总体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微课成为了简单的片段教学,并没有将微课所包含的微评价、微策略、微内容及微目标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在将微课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深入的理解微课的精髓,掌握微课应用的要点,使微课教学方式更好的服务于初中化学教学,不断的提升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君芳,贺俊崎. “微课”与“翻转课堂”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的初步探析[J]. 继续医学教育,2014,11:71-73.

[2]王同聚. “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2015,02:112-117.

[3]刘赣洪,袁文珍,宋江雪. 中小学教师微课偏好内容分析研究――以江西教师网点击率前500名的微课为研究对象[J]. 上海教育科研,2015,08:38-42.

微格教学的概念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微课;大学物理;嵌入式教学;选题

微课是指时间在十分钟左右以内,内容短小且高效集中的讲述或解决教学难点或重点的短课程。微课具有内容精、时间短、移动性、便于传播和成本低等特征,即可以作为课程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辅助教学资源。大学物理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基础学科,是理工科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必修科目。传统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主要依赖教师的板书讲解和分析,或者结合多媒体教学模式,但由于物理学理论本身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使得较大篇幅的讲解很难吸引学生长时间的注意力。而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普及化,新的微课教学模式因其便宜且简短的特性正受到教学理论研究者、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物理教学本身的特点,并将微课视作课堂教学前后的重要支撑和辅助力量,对微课的选题及可行性进行深入而细致的分析。

1大学物理教学分析

大学物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力学、热学、静电场、稳恒磁场、电磁场理论和近代物理基础,所涉及的概念、模型、定律、数学、思想、科学史都相当庞杂,也都无法一一在课堂教学中全部呈现,但它们对初学者理解和把握大学物理的内在规律和科学精神都是不可或缺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有其使命和条理性,但很少对某个知识点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物理学家做出充分的解说;某些知识点的近现展在教材中一般只被略微提及,但并不被初学者所注意;大学物理经常用到的数学技巧如微元法带有一定的技巧性,而大学物理教材常将之归于数学,而并不考虑数学思想和方法如何在大学物理中的应用。

2大学物理微课选题及分析

凭借微课教学,大学物理教学的以上缺憾可以一定程度上得到弥补。

2.1大学物理中比较富于思想性的知识点

大学物理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其概念和定理、定律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初学者而言,在理解和应用上都有很大难度,而概念、定律在物理教学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例如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空观念,既作为牛顿力学的逻辑前提,又为日后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做铺垫;又如麦克斯韦提出位移电流概念对电磁对称性的考虑和分析,也可以在此引申到磁单子假说。

2.2大学物理中典型题的分析及求解过程

在学学物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便是习题练习,教师可以在每一章选取几道典型的例题、习题做细致的分析和讲解,以期学生可以以此类推触类旁通。

2.3大学物理知识点的系统化梳理

在大学物理中结束每一章的学习时,教师有必要将本章知识整理有脉络的知识系统,有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框架。

2.4大学物理相关知识点的前沿发展

由于教学的课时所限,相关物理知识的大量前沿发展并不能都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但其对培养学生对物理的重视和兴趣极其重要。如陀螺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物质的磁性和超导体的磁现象、纳米材料的超疏水性等等。

2.5工业或生活中现象分析与探讨

工业以及生活中有大量有趣的物理现象,这些现象对学生领会物理学相关知识和原理很有帮助。如演示二维驻波的克拉尼图案,如墙上两个挂钟的锁频现象等等,可以借助这些现象对大学物理中的理想模型及相关方法进行深化和启发。

2.6相关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的介绍

由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局限,并没有充裕的时间对物理学家生平和物理学相关领域的历史发展做比较充分的讲解,而重要物理学家的人和事本身又对物理学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物理学史主要侧重于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物理学家的探索和研究,而对物理学家的介绍则侧重于其人生的履历和大事件,这些故事性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对大学物理的感性认知。

2.7大学物理中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巧

大学物理的学习和解题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技巧,但是大学物理中的数学又和纯粹的数学有所区别,更侧重于技巧和应用。如机械振动一章的旋转矢量法、刚体定轴转动中进动和章动的方向等等。

3大学物理微课实践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3.1微课教学应处于辅助课堂教学的地位

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决定了微课视频选题和互动上的局限性,也决定了并非所有大学物理知识都适合处理为微课模式。微课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回归课堂,更好的领会和理解物理的认知模式和思想方法。

3.2微课视频中的讲解应轻松活泼且点到为止

微课中的讲解应不同于课堂讲解,因为学生进入“微课堂”本身是自由的,并不能被严格约束在其中,所以如何使学生感兴趣便显得非常重要。语言上的活泼是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点到为止是为了启发更进一步的思考。

4总结

综上可见,微课可以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发挥更多的支撑或辅助功效。大学物理微课可以激发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和热情,也可以加强课堂教学中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理解。通过适当的微课选题,将大大改善大学物理的教学效果,为理工科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艳妮,徐军,罗积军,等.微课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物理与工程,2014(7).

[2]倪燕茹,仲伟博.基于微课模式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探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32(10):51-53.

微格教学的概念范文第8篇

关键词:微课 教学模式 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F01,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250-02

针对某个教学环节或学科知识点的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的微课,在开放教育实际教学活动中,越来越受到学生欢迎,彰显其教学效果。笔者在微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收获了不少感悟,希望与同仁进一步探研适合开放教育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

一、《西方经济学》微课教学模式的实践

《西方经济学》是开放教育财经类专业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理论课,数理分析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感觉该课程的原理和概念都非常抽象难懂,作者利用黑板或PPT板书讲授,通过案例讲解,同学们还是觉得不容易理解,特别是对于专科的同学来说,他们觉得更难消化。开放教育的学生主要是在职业余远程学习,没有大量且整块学习时间,学习时间比较零碎。每个同学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千差万别,教师想要兼顾到对每个学生的指导,非常困难。

基于课程特点和学习者的需求,笔者不断实践和探索,构思如何通过微课讲授抽象难懂的经济学原理,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快地学懂学会。借助新媒体After Effects工具,通过自建和购置整合的方式,已经有20个微课作品投入使用,在课堂教学中马上获得学生好评,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更激发了笔者制作微课的热情。微课让学生感觉不但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精简的情景式讲授,形象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把非常抽象的原理概念讲到通俗易懂,方便学生理解掌握。如消费者剩余、均衡价格的形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选择与机会成本、效用、消费者均衡、科斯定理、IS-LM曲线、财政的自动稳定器、菲利普斯曲线、比较优势等概念和原理,以微课的方式表现,学生认为很好学,很快会,能运用。

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实践中采用微课开展教学能适应学生学习需求,使他们能在快节奏的工作条件下,做到“时时能学,处处可学”,轻松、有效、快乐学习,教学效果良好。

二、《西方经济学》微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微课教学模式能满足开放教育成人学习的需要,有其适应性。

1.用通俗易懂的形象化微案例表现抽象的理论知识,微课适宜于成人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大而全强调理论不贴近现实的较长时间的课堂讲授,不利于成人业余学习,传统的较长时间的面授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向学生讲解知识,其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学方法呆板,很难把抽象的理论讲通讲透。而微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文字、对话、图片、图表、动漫、视频、PPT、flash等多元化信息技术手法的应用,用通俗易懂的形象化微案例表现抽象的理论知识,学习内容生动有趣,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掌握课程内容。在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把抽象的概念讲得通俗易懂,一直是老师们想做到的,太长太复杂的案例,学生学习听讲很吃力。比如,对“消费者剩余”这一概念的理解,课堂上怎么讲,学生还是不容易明白,笔者设计了“讨价还价的学问”微课,学生以一个消费者的身份购买商品,在市场中与商家讨价还价,实现了购买行为中获得了“额外利益”的满意,教学视频生动活泼,数字和图像分析简练精确,通俗易懂,学生通过“讨价还价的学问”很好地理解了“消费者剩余”、“效用”等概念以及消费者效用的实现这一原理。

2.微课通过情景化表现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理论知识如何运用于实践,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价值观的核心与精髓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不是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向他们提供所需要的一些事实,事例或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去思考,鼓励他们多提问,多动脑,学会学习。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身临其境自己解决问题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微课情景化的教学设计,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带到真实的案例中,将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变为参与其中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体验理论知识如何运用于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热点问题、人物、事件都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怎么解决,怎么思考,需要教师教学设计上的引导。笔者根据学生实际生活中经常要面对的“选择”问题,制作了“选择与机会成本”微课,用情景式体验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多种方案中择最优,降低机会成本,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很轻松地理解了经济学所阐述的“选择”、“机会成本”等概念以及资源配置原理。教学实践证明,把理论知识融合到学生熟悉的人物和事件当中,他们更喜欢,更容易接受,可以实现让学生提高学习力的教学目标,做到活学活用。精美的小情景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随时随地轻松学习的环境。

3.微课方便学生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累积知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快餐式的学习方式是学生所需要的。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双通道假设”和“工作记忆有限性假设”研究结论,人们对信息的认知容量是有限的,基于这些认识,约5-10分钟是人们接收信息的最佳时效,时间过长容易让人疲倦,学习效果就不太好。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5-10分钟的微课也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讲授就相当于教师“长话短说”,微课模式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精细剪辑编排教学内容,短小精悍。微课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灵活播放,方便学生利用工作间隙进行碎片化学习,可以在课外或回家看知识点的微视频讲解,让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

4.微课能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要。在传统课堂上,教师讲解的一个知识点,由于个人学习上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可能理解了,有的学生可能还听不懂。微课学习对象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将微课下载到终端设备(如电脑、手机、MP4、MP5等)上实现移动学习,观看微课时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控制播放,速度快慢全由自己掌握,可以暂停详细记笔记,可以反复观看,学生自己掌控学习,满足自主学习的需要。

(二)微课教学设计应根据课程特点和学习者的需求提高其适应性

1.微课教学设计要考虑课程特点。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它的系统性和缜密的逻辑体系,不能随意割裂或断章取义。课堂教学必须系统连贯讲授,宜集中较多的时间详讲。但对于知识结构简单易于用片段化分析的概念、小原理采取片段化微课表达是非常好的教学方式。什么样的方式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教师必须扎实做好教学方案的设计。西方经济学课程,知识结构是有层次有先后次序的,先讲好需求,再论述供给,讲消费再讲生产,宜系统讲解,但其中的概念可以片断化。比如,40分钟的详讲课,网络课件,主要系统讲授基本知识,20多个微课重点讲解难理解的概念和小原理。比如讲解知识点“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如何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宜系统讲授,把“经济不景气”的背景和现象以及相应措施讲透,几分钟是很难说通的。但是,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IS-LM曲线的分析,可以以微课表现。

2.微课教学设计要适应学习者的需求。开放大学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是“成人、在职、业余”,成人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实际工作部门,他们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但工学矛盾突出,不能像全日制学生那样,有较充裕的连续学习的时间,课堂面授的时间非常有限。因此提供给学习者学习的教学内容在设计和编写过程中不能够延续普通高校教学内容的大而全强调纯理论的模式,针对成人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设计应更多的考虑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能听懂学会,为此,学习的材料不宜学术化,应合理裁剪适宜碎片式学习方式的“学材”,所用案例要短小恰当,语言要简练、专业,具有学科的特点,轻松愉悦的表达。每个微课的制作,首先必须精心选择讲授内容,通过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小案例进行情景引入,并以解答问题的方法,把知识点讲清讲透,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动画,把枯燥的理论趣味性呈现出来,方便学生随需、随地、随时“时时能学,处处可学”,轻松、有效、快乐学习。目前录制微课时教师主讲有出镜与不出镜两种表现形式,哪种形式更好,不能整齐划一,由于课程的差异性,因课而定。笔者认为,无论是哪种形式,只要微课的内容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让学习者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满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那就是一节好的微课。

在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翻转学习、在线学习盛行的今天,寓教于乐的微课,是教学模式的一个有益实践,能突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精准、快速的知识要点,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已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好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进一步构建微课学习平台,如何发挥微课的教学优势,如何将微课与传统教学互相融合,取长补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维的能力,提高成人学习的有效性,这些都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微视频课件的开放教育特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2014JGA262)]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5-13

[2] 李鑫.微课堂在小学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J].学园,2014(20)

[3] 徐翠锋,郭庆.论微课与传统教学的有效融合[J].职业时空2014(01):74-75

[4] 韦忠娟.从微课的教学效果看微课程建设问题[J].市场论坛,2014(06):101-103

[5] 电大在线学习平台[EB/OL].http://.cn/video/

playVideo.aspid=2911&mode=only

[6] 国家开放大学五分钟课程网[EB/OL].http://.cn/defaul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