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学习各学科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生物学也不例外。一门知识或是技能只有在实践应用中才能真正被掌握,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所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学好生物的技巧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学好生物的技巧方法一、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如关于DNA,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三个地方学到,但教材中在三个地方的论述各有侧重,同学们要前后联系起来思考,即所谓“瞻前顾后”。又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时,我们会学习许多细胞器,那么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何异同呢?这需要大家做一下比较才能知道,即所谓“左顾右盼”。
二、学会记忆
生物是一个偏文的学科,因此有些知识点一定要记扎实,“当背则背”,没有商量的余地。它不像数学、物理,掌握一个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题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生物往往会要求你一字不差地答出某概念,比如,问:能释放抗体的细胞是什么?答案应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亦可),但不可以答“B细胞”,又如,问:少量生长素可促进生长,过量生长素会抑制生长,这种现象说明?应答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答“双重性”就一分也没有。因为严密是生物科的特点,一个概念,差之毫厘的结果——往往是谬以千里。这又恰恰体现了理科科目的严谨。
三、要准备一个错题本
时间不够,学生可以将改正后的答案抄在即时贴上--然后附在卷子上,可以是左上角(总之要醒目),然后定期装订一下卷子就可以了,这样不用抄题,能节省宝贵时间。再者,改错时学生不只要写完标准答案,要是能加一两句总结或反思就更好了。学生不要放过任何错过的题,及时解决,越彻底越好。只有这样,考试才不会犯类似错误,才更有资本冲击满分。
四、最重要的是做题与总结
1.把做题当成积累
在做题中你会逐渐摸清哪些地方经常成为考点。尤其是大题,出题套路会比较固定,答案也很固定。比如一些有“本质是”这样字眼的题一般要答与基因、DNA有关的知识点;又如,问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为什么是单向传递的,要答“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生物是很有规律的一个学科,掌握这些常考知识点,会保证得一个中等、稳定的分数。
2.将经典的题收入记忆中
每一道生物题其实都是老师们智慧的结晶,一些考点,单独考的时候并不难,甚至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但出题人往往会将学生在不同阶段学到的知识归纳,找出其共性进行考察,这样就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准确性,以及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这种题一般为选择题。例如:问:下列哪个细胞器可以产生水?然后列出了如下细胞器: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溶酶体、液泡等等,A、B、C、D四个选项分别包含了上述细胞器中的几种,需要学生动用之前学过的所有关于细胞器内的反应的知识点:在学蛋白质时,学了脱水缩合可以产生水,场所:核糖体;在学细胞呼吸时,学了有氧呼吸第三步时会产生水,场所:线粒体内膜,所以答案为:线粒体、核糖体。通过这道题,学生可以归纳出: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这就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积累了。这样一来,做题不仅检验了学生知识掌握得怎么样,还替学生归纳、总结了知识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所以,对经典的题适当加以记忆,会让学生的知识网交织得更紧密,不失为冲击高分的良策。
3.选择兼顾速度与准度
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套题往往会包含30-40道选择题,每道题大约分值在1-2分,但可别小瞧了选择题,正式的高考中一个选择要占6分,相比较而言,大题的一个空也就1-2分,所以,选择对试卷的分数起着很大的决定性。在平时的训练中有些同学往往做到一半就失去了耐心,继续做题准确率就大大下降。对于这种情况,学生不妨尝试此法:按从前往后的答题顺序,先把考察概念、定义、识图(甚至看一遍题就能给出答案的)的简单题先答上,然后回头攻克涉及分析较繁琐、计算量较大的繁琐题目或难题。这样自信心有了,也能避免被难题卡住,造成简单题没时间考虑的情况。此外,记录自己每次在选择题上花费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争取每次都能在速度与准确性上有所突破。
做好笔记的方法包括要做好阅读笔记、听讲笔记、观察笔记等。阅读的时候要准备笔记本,做好摘要然后还要写上出处,以备日后查找;还要在书上做好批语写上自己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还要在原文上做好符号标记以加深理解,其中常用符号有黑点、圆圈、直线、曲线、双线、虚线、箭头、方框、三角、惊叹号、问号等。作符号笔记学生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学生看完一本书后还要写下自己对整本书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概述就行了。做好阅读笔记后学生还要做好听讲的笔记,听讲的笔记是学生的第二个老师。上课笔记学生应该做到: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还有最后一点就是观察笔记了,即在生物课内外对生物形态和生命现象进行观察时所作的记录。做这种笔记要注意细节,注意前后比较和过程变化,并要抓住特征。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资料,积累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相信只要学生可以坚持不懈地做好这些笔记,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
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
高一学习生物需要注意这3点1、熟悉教材
教材的内容就是生物这么学科的基础,只有将正本教材都烂熟于心就能掌握住高中生物的基础了,那么你考试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你复习生物的时候首先就要将教材全部从头看一遍,将里面的基础知识点整理一遍,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要背诵一遍。
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学习生物需要注意这3点
2、做题与总结
明白知识点不等于会用,所以还是需要通过做题来锻炼你的运用能力和解题能力,而且面对一些比较经典的题型,可以将其摘抄出来,这样今后复习看一看能重新加深印象。不仅如此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题型都是大致相同的,所以答题的方法技巧都要总结出来,下次考试还是遇到同样的题型,那么你就能直接套用进去了。
3、做观察笔记
生物的实验非常的多,所以对于实验我们要做好观察笔记,将实验的各个步骤都写下来还有各个时期的情况和观察的现象都做好笔记,这样会加深你对实验的理解。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
高一生物如何更有效率的复习1.要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习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①外有双层膜,将其与周围细胞分开,使有氧呼吸集中在一定区域内进行;②内膜向内折成嵴,扩大了面积,有利于酶在其上有规律地排布,使各步反应有条不紊地进行;③内膜围成的腔内有基质、酶;④基质、内膜上的酶为有氧呼吸大部分反应所需,因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这样较易理解并记住其结构与功能。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如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主要变化,而不能在上新课时对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像区别等一并弄清。后者只能在练习与复习中慢慢掌握。
2.设法突破难点
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干知识,能一目了然。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的变化,我们若将其总结为“前期两现两消,末期两消两现”,则其他过程就容易记住了。动物体内三大物质代谢过程复杂,可总结为“一分(分解)二合(合成)三转化”。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如遗传学解题,可将其化解为几个较简单的小题,依次解决。(2)抽象问题形象化。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一旦出示DNA模型,几分钟即可解决问题。因此,学习生物常常需借助图形、表格、模型、标本、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3.课堂上要明确复习目的,注意反思,及时总结
复习的目的是综合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综合能力。而课堂则是复习的主阵地,课堂上的复习内容是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并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上课时要注意理解老师是怎样理清知识的条理、怎样处理综合问题的。这时,务必紧跟老师的节奏、听懂老师的讲解、理顺知识的难易、释破自己的疑难。老师一般都有针对性的练习,不妨通过这一段的练习,多练多问,解决自己的困惑。
4.下课后多想想,梳理知识,强化记忆
一堂生物课上得好不好,活不活,主要决定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生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思维活动也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作为生物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生物,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有有兴趣,才能学好生物.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产生学习兴趣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到的,没有观察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去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即增加了生物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要解决生物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的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生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应用能力.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而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兴奋、愉悦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有需求感
生物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并有意地经常训练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在实际生活中产生对学习的需求感并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例如,在讲“蛋白质的作用”、“氨基酸的种类”时,可以告诉学生:谷氨酸味道鲜美,是味精的主要成分.鸡、鱼、瘦肉蛋白质内都含有大量的谷氨酸,所以很好吃.但是,不正确的烹调方法可以导致谷氨酸的流失,使肉的鲜味大减.比如烧“排骨汤”,因为我们主要是喝汤,所以要用冷水、温水来烧,使瘦肉中的氨基酸充分地释放到汤内,以保证汤味鲜美,但是如果做“红烧排骨”,则应该用开水烧,使肌肉蛋白质在高温下立即凝固,使谷氨酸尽量少释放出来,才能保证排骨肉块味道鲜美,富有营养.这样,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牢记.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竟然出现在生物课堂上,并且能从我们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中轻而易举的找到答案,学生在感到惊奇之余,一定会下定决心:学好生物学,让生物学知识服务于我,服务于大家,服务于社会.
四、语言学知识的运用,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诚如刘勰所言:“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现代教育语言表达被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它的社会效应是隐性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下面将从语言学、修辞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来探讨中学生物课堂语言艺术的作用、方法、技巧.人们时时刻刻都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在中学生物课堂中教师运用语言与学生交流,目的只有一个: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学习生物各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因而课堂语言的表达要做到准确、明了、生动、得体,才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审美体验,从而乐于接受,这就是生物课堂的艺术所在.要把语言运用的淋漓尽致,还要重视它的“科学性、简明性、形象性、交际性、贯穿性和艺术性”.
运用生物课堂语言艺术的方法与技巧,要用得得体,恰到好处,教师就得要从学生的品质和心理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需要灵活综合运用生物课堂语言艺术.这样可使语言表达更具有针对性和感染力,避免信息的“误递”和“曲递”.教师还必须加深理解、丰富联想和增强体验,语言必须做到思想明确、意图清楚、生动形象.生物课堂艺术是充满情感的语言,学生乐于接受.思想的交流,离不开情感作媒介.情不通,理不达,不行.所以我认为成功的思想教育也是生物课堂语言情感表达的艺术.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092-02
初中生物学,主要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如何帮助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准确掌握生物学概念,并从概念中找出规律,进行融会贯通,是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也成为每一位生物教师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初中生物教师需解放思想,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来构建开放式课堂
1.初中生物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生物科学素质及价值观的养成。生物学包罗万象,内涵丰富,新教材也安排了丰富多样、形式各异的学习活动。所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该注意对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创造自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每一名学生都树立信心,热爱大自然、关注生物、维护生态平衡。在平时的授课过程当中还不要忘记了对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转换,跟上素质教育的潮流,更新教学理念,运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相长的艺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重视学生的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个性打造和品质培养。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发展,真正做到课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2.初中生物课堂要构建师生和谐互动关系,强调师生间平等交往,注重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体系。传统的生物课堂是填鸭式教学法,教师照本宣科现象严重,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教学效果不明显。那么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一定要注意到课堂不单纯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人际交往、师生交融、思想共鸣的过程,现在的教学过程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凸显主体性,张显个性,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心态要开放,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出创造性见解。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切入课堂,上课不再是满堂灌,而是师生同享教学过程。
二、初中生物教师的语言要机智活泼,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去探究学习,最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准备各种教学用具,做好新课的导入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尽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多设置一些情境,语言也要做到风趣幽默,有吸引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生物课的部分内容难免有枯燥的感觉,这样课堂的学习也会比较沉闷,教师在课上就要运用一些激活课堂的技巧。如在给学生讲激素调节一讲时,讲到了人体的内分泌腺及激素时,学生听了没有兴致。笔者就把当下正在热播的某电视剧中的太监长胡须一事引入课堂,指出其中的失误。太监是受过宫刑的,那什么是宫刑?宫刑后会产生哪些现象呢?很自然地引到了人体的内分泌内容上,并幽默地说:“看来,如果写剧本不懂得生物学知识,还会闹出太监生儿育女的大笑话呢!”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兴致高涨,这次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满意效果。
三、初中生物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路线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学生物,用生物”的意识,这样课堂上就不会只是空泛地讲理论了。当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时,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增,教学效果也会很好。比如,在讲解食品安全内容时,笔者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吃的零食的包装袋带到课堂上来,并带领着学生对这些零食进行研究,各个学习探究小组对这些食品进行观察、思考和总结后,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进行了交流,发现有很多食品中都添加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生活中,如何做到食品安全呢?”学生提出了要看一看有没有“三包”,是否未加杂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分等见解。一节课下来,学生个个收获不小。其实,笔者认为,初中生物课的每一章节都可以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学习菌类知识时,可以联系食品保鲜技术;学生植物的生殖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学习呼吸体统时,可以让学生联系吸烟有害健康等。这样,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就会高涨,其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也会增强。通过课下的生物学调查,学生的能力更能得到全面提升。
四、初中生物教学要求教师改变评价方法
关键词:知识铺垫;概念图;化繁为简;突破重难点
生物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打好生物科学的基础,掌握探索生物科学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生活、爱生物的情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为将来的学习作好铺垫。然而,在初中阶段由于升学等多种因素的导向,学生很少有课余时间投入到生物学习中,学生学习生物的时间多局限于课堂上,指望学生课后有很多时间来复习生物是不可行的。而我们都深知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还能“温故而知新”,复习课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考试成绩。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巧妙处理,让学生收获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笔者整理了一些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下面来谈谈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学的复习技巧。
一、复习过程注重知识点的铺垫作用
初中生的学习自觉性不是很高,课前预习往往做得不是很到位,在学习八年级的生物学课程时,如果涉及七年级的相关知识点,学生便会觉得前后衔接不起来。这时候,教师要给学生做一个铺垫,让学生复习旧知识点,然后开始新课的学习。例如,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这一节,需要在绿色植物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展开学习。而这部分知识是学生七年级上册学的,已很是生疏。这时,我们可列出一个表格,让学生慢慢“恢复记忆”。见下表:
首先对五种植物的结构特征进行复习,让学生回答,这五种植物分别具有哪些器官,在表中相应位置打“√”标记,并进行分析归纳。然后再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新课内容。
二、巧用概念图作为复习课的引入部分
复习课的知识容量大,学生更需要有一个线能帮他们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以便能清晰地把握这节课的知识框架。在复习课的学案中理出概念图,引导学生复习书本知识,也可在课件的首帧灯片上打出概念图的全貌,让学生熟悉各概念之间的联系,然后再由教师对各个概念进行突破性的讲解,初中生对所学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不强,记笔记的时候自己的思维往往不会很清晰,在一堂课开讲时,学生如果能清晰地通过概念图把握一堂课的重要知识点,复习的效果便会很好。
三、化繁为简
现在多媒体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图片、视频,色彩丰富,形态逼真,强烈刺激着学生的神经。但是在绚丽的外表下生物结构的实质往往被掩盖,学生不容易提炼出生物的主要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辅助绘制生物简图就能去繁就简。寥寥数笔,可让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例如,复习七年级下册内容时,人的结构图较为复杂难记。尤其是复习循环系统的相关内容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将书本上的结构图中的主干部分抽出来,并用简图描绘出来。比如,学生可用田字格来表示心脏的四个腔,然后记住现在图中的左右是以标本面对自己时做的参照。因此,日常生活中的左侧才是心脏结构简图中的右心房和右心室所在的位置。然后,学生可以用线条模拟血管运输血液的血液循环路线,并写出循环路线中的标志性位置。通常,学生自己通过这样化繁为简的复习方式,能很好地掌握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点,排除干扰知识构建的不必要的信息。
四、集中突破重难点
初中生物的知识难度不大,学生在学习新课的时候课时比较紧张,有些重难点没来得及突破,复习中,这些问题便暴露了出来。复习中一定要将学生反馈的疑难问题集中起来重点突破。例如,初中生容易将静脉血与动脉血的判断标准和静脉血管与动脉血管的判断标准混淆起来,很难理解为什么肺静脉里流动脉血,肺动脉里流静脉血。初中生的思维模式还比较简单,强调血液成分中氧气含量的多少是判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唯一标准,不需要考虑血液中的其他成分,而对血管的判别则主要看其沿血流方向是分支还是汇集。如此在每一节复习课上都有所突破,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学习中的拦路虎被除去了,自然也就学得更畅快了。
一、做好实验准备
实验准备是实验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充分而便利的实验准备是成功实验教学的保障。
1.明确实验原理
夸美纽斯曾说过:“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求。”因此,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是每个实验前的必须工作。如,在讲解“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理解本节实验实质上围绕着三个反应式进行的:①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②脂肪+苏丹Ⅲ橘黄色(或脂肪+苏丹Ⅳ红色);③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学生理解了实验原理后,教师在接下来对试剂使用、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的分析等各方面指导就事半功倍了。
2.熟悉实验材料
实验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明确了实验原理后自己思考要完成本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和试剂应该是什么,一般来说,学生能给出正确的答案。当然有时候也有偏差,如“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有的学生会认为甘蔗也可以作为实验材料,这说明学生对还原糖的概念理解不清,这时教师应及时纠正,同时巩固了还原糖的概念。由于这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亲身所遇的问题,往往记忆深刻,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了解实验试剂
刚开始,学生往往对于试剂的使用不熟悉。这时,教师应采用引导的方法,通过学生积极思考,来明确实验试剂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应让学生了解龙胆紫或洋红是碱性染料,碱性染料是指有色离子是阳离子的染料,而不是染液的pH呈碱性。这样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醋酸起什么作用?应让学生了解2%醋酸是染料的溶剂,在染色时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而不引起细胞膨胀,利于染液的离子进入细胞而使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着色。再如,在提取叶绿体色素中,应让学生了解叶绿体色素是有机物,可以溶于有机溶剂。
二、正确进行实验指导
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近距离交流,教师有条件、有机会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指导,正确指导能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指导,采用怎样的指导方式,对实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1.指导学生反复练习,掌握技巧。
一些技巧性较强的操作,应对学生精心指导,同时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如显微镜调焦,徒手切片,盖盖玻片等操作,学生只有通过反复操作,才能掌握其操作技巧。
2.指导学生科学观察、实事求是。
生物学有许多观察类的实验。在这些实验过程中,应指导学会正确的观察。如对一株植物的观察,要先外到内,有表及里;对植物茎横切面的观察要,自下而上;对根尖结构的观察,要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另外,应注意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教育,教育学生不要照搬,照套教材上的现象和结论,要通过亲自观察的得出结论。不要轻易放弃实验中的异常的现象,要积极思考,找出原因。总之,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一些具体的观察活动,从一点一滴做起,对学生进行长期培养,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3.指导学生重视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分析
学生在实验中,常存在着重视对实验结果的记录,忽视对实验过程中现象的记录,重视结果而忽视分析结果等现象,这都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如在观察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学生往往只注重事业中多数为间期细胞的现象,而不会去分析原因;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学生注意到液泡的体积大小、颜色变化,而不去分析原理等。再如,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有时会得不出正确的实验结果,这时应注意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这是逐步提高学生实验和分析能力的必要做法。
三、提高自身素质,积累实验技巧
实验操作是实验教学的核心环节,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创造能力的激发都依赖于此环节。在实验中,教师应针对具体实验开动脑筋指导。
1.提高自身素质,做好示范操作
教师的实验操作的规范、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所有学生,因此,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实验要求,认真反复的演练,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在演练中对学生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进行探索,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实验中及时提醒学生,确保每个学生实验的成功。如“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教师应在实验前对学生强调实验步骤正确与否是关键,如果将淀粉和唾液淀粉酶混合后再调节温度,将会导致实验失败。
2.细心观察,积累技巧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氛围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68-01
合理的使用教学方法并不简单,需要掌握一系列技巧,其中一些技巧和方法在上文中提及,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摸索。
1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营造氛围
1.1保持态度温和
高中生对师生关系的敏感程度明显增强,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当摒弃“师道尊严”的陈旧理念,和学生之间要打成一片,在态度上要保持和蔼,语气要温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增强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
1.2给予学生鼓励
学生在生物学习中获得肯定、满足、兴奋的积极情感,能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多给予学生鼓励,增强他们生物学习中的快乐因素。教师要注意发掘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可以是一个难点的突破,可以是思维的创新,也可以是学习的进步,通过这样的方式肯定学生的生物学习活动,以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情感。
1.3关爱特殊学生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些学生生物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也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导致学生生物学习成效不高。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更多的关爱,首先要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生物学习的薄弱环节,制订针对性的补救计划进行回顾,另外还要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技巧的指导,安排学生结对帮扶,帮助他们尽快能够跟得上进度,提高学习成效。
2 优化改进教学方法
2.1发挥信息手段演示功能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许多内容属于抽象的微观范畴,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进行直观演示,还有一些过程较长的生物现象,课堂之内也难以演示。这样制约了教学成效提升。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以将多媒体的作用发挥出来,变微观现象为直观演示,变长期变化为节点展示,给予生物课堂更为生动形象的信息,提高学生理解效果,激发学习兴趣。例如,DNA分子的结构以及复制等微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动画模拟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掌握其结构以及复制规律,让生物知识点的学习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2.2发挥自主模式促进功能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与机会,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相互讨论提高重难点突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笔者在生物教学中,改进了教学模式,采取教师重点引导提示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如教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笔者结合生物群落演示图设计了一组探究题:①这个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②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类大量减少,池塘中的种群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③相同的种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④你所知道的不同的生物之间相互关系怎样?种间关系有什么积极的意义?⑤捕食、竞争和寄生是否会导致另一方完全消失?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会对其他生物种群数量变化产生影响吗?以这样的一组探究题引领学生深入开展学习,较好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以及综合能力提升,发挥了自主模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3 建立完善的生物学科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根据学生的成绩对其进行评价,但是随着生物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做出了改变,从单一化以分评价的方式转化至多种评价体系。结合当前生活化生物教学的现状,比如,必修二“DNA与RNA结构”,教师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制这两种核酸结构的教具模型。在教师对学生进行最后评价时,不仅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同时也将动手操作能力也纳入了这种评价体系,形成一种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干讲”理念。生物教材不仅有理论知识,还涉及一些实验教学。老师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在实验设备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些实验。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这些实验的步骤等相关知识点有更直观更清晰的认识,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此外,也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讲授“微生物的培养”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做大肠杆菌的实验,让学生培养微生物,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颁布,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作为教师的我们,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教学时应注意,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不等于思维活跃,是否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此外,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
三、学生学法的反思
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生物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当前高中生生物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问题较多。
因此教师需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习状态,对学生生物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习题讲评的反思
习题、试卷讲评不能停留于指出不足、改正错误及讲解方法,而应当着眼于生物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示例挖掘、归纳其中的思想方法,抓“通病”与典型错误,抓“通法”与典型思路,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其领悟思想方法实质,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纠错、防错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教师要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物教学;观察能力;明确目的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211-01我国在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一书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培养途径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来实现的。中学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上述诸项能力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培养,也是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科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安排的38个学生实验中,其中单纯的观察实验28个,占全部学生实验的73.7%,而且观察贯穿于全部实验中。因此,教师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具有全面地、正确地深入了解事物本质特征的观察能力。
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控制适当,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观察的结果好坏,可由教师检查。检查方法可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让学生绘制观察的标本图示,这样一定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1.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求实态度
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必要的。
2.在观察时先整体观察后再局部观察
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
局部观察即细微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例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结构实验中,首先观察水稻花与桃花的形态,教师向学生提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桃花盛开的时候会招引许多蜜蜂前来传粉?为什么水稻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蜜蜂及其它昆虫前来传粉?从而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形态特征上的区别。紧接着老师指导学生进行两种类型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结构,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产生的原因。而观察水稻花结构时却没有这种蜜腺结构,使学生弃清虫媒花与风媒花的结构差异。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认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
3.在观察过程中要注重对比观察
对比观察是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例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另一方面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在叶序上讲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它们都属于绿色植物,叶序相似之处是因为光合作用的缘故。例如:鳞翅目昆虫的分种要从头、胸、腹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种主要观察胸部。常见的灰蝶科与凤蝶科容易混淆,通过对比观察从同中找出异点,灰蝶科翅正面花纹少,颜色单一,腹面花纹较多,颜色较多;而凤蝶科翅正面和腹面花纹和颜色都多。这样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对各科、种的生物特征就易掌握。
4.在观察过程中要重复观察
为了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例如:观察脊髓的反射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脊髓具有反射的功能,属于低级反射中枢。该实验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脑的切除是否干净,因此,必须通过反复多次的观察。在实验中首先让学生把去脑的蛙进行翻身反射试验,这样来确定脑是否除净,当然这种实验要反复进行观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验证脊髓具有反射功能时,也应该重复的使用不同浓度硫酸来进行刺激,反复进行观察,最后使学生认识在适宜的条件刺激下,脊髓能完成低级的反射功能。在长期的实验教学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只有指导学生反复的观察,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