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农村小学;良好习惯

小学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生教学开展的重点和难点。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应首先抓住教学的关键点,培养学生的道德理念,养成家庭教育教学习惯。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习惯养成的意义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都得益于家庭,有时候看一个孩子的行为就能了解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所以,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树立榜样意识。

二、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略

1.因材施教,发挥孩子亮点

农村父母因为平时农活较忙,对孩子疏于管理,对孩子的性格、爱好和很多方面了解不多,家长在这些方面沟通不到位,有时候孩子的很多爱好不但不被鼓励还容易受到打击。学校要和家长勤于沟通,让家长拿出更多的时间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性格发展特点,并和孩子一起制定相关的学习方案。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要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不能统一模式而要因材施教,对孩子进行启发性的教育教学指导,帮助孩子建立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发现孩子的优点、亮点,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孩子的创新、创作能力,使孩子全面发展。

2.教育的统一协调性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美国教育家约.凯恩斯曾经说过:“性格的形成受习惯的影响,命运由性格决定”,这突出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对孩子的重要性[1]。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品德的陶冶、能力的培养、知识的获得、身心的健康,这些影响将一生伴随幼儿,并能终身受益。幼儿一旦形成坏习惯,常需教师及家长花掉十倍、百倍的精力帮助其改正,而且终身受害。幼儿园教师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教导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首先由于新入园的幼儿对周边环境感到陌生,急需对幼儿园的生活进行适应,这就体现了习惯养成教育、常规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幼儿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受的家庭环境影响不同,导致幼儿的生活习惯差异较大,这就体现了家庭配合幼儿园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2]。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可使幼儿发展健康人格,适应新的时代形势和环境。

一、为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制定目标

目标是教育的归宿和出发点,要优化幼儿的生活习惯,使教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为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制定目标,遵循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依据《幼儿礼仪教育》、《幼儿园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制定教育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分为周目标、月目标,形成循序渐进的目标体系[3]。

二、确定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内容

内容是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依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着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睡眠习惯、良好的衣着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等[4]。

三、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可有效引导幼儿逐渐迈进教育目标,为使教育目标成功实现,我们从审美角度出发创设了精神环境、物质环境等相应教育环境,受到的效果较好。

1.精神环境。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教职工之间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及宽松民主的氛围,并在幼儿午睡期间、进餐时间播放轻柔音乐。

2.物质环境。在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期间,根据幼儿易受环境影响的特点,在适当地点对提示环境进行布置,以时刻提醒幼儿对良好生活习惯任务的认真完成。例如:用动作图解的方式将正确洗手方法粘贴在盥洗室墙壁上,提醒幼儿自觉对照洗手动作进行手部清洗,加深、巩固幼儿的行为。

四、创立优化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方法

1.坚持正面教育,多鼓励,多表扬。针对小班幼儿,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鼓励与表扬。实验发现,当地上被小朋友堆满玩具时,若大声呵斥幼儿将玩具捡起,受到的效果较差;若用鼓励与表扬的话语让幼儿捡起玩具,很快就将地上的玩具捡干净。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本园设置了评比栏,用不同的小贴画表示幼儿在生活习惯各方面的进步,如红苹果表示乖乖吃饭,五角星表示积极上学等,每周进行评比,对表现优秀的幼儿给予红花,增强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自信心。

2.充分利用每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来源于生活,通过每日活动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进行培养,使教育的基本渠道。例如:教师在教导幼儿正确洗手、使用餐具、搬椅子、喝水时,可通过教学集体活动将正确方法告知给幼儿,并进行个别指导、练习,直到习惯形成。

3.应用游戏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若单纯地向幼儿示范、讲解良好生活习惯动作,会使幼儿感觉枯燥无味,丧失学习的兴趣,这一教法违背了幼儿的特点,而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利用区域游戏(如“巧巧手”),可练习幼儿叠衣服、系鞋带等生活技能。应用游戏方式,使幼儿的生活技能得以练习巩固,取得的效果较显著。

4.创编趣味儿歌,使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活动成功的关键是教育方法的好坏。在过去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一般采用说教形式,收到的教育实效较差,故本园以幼儿的特点为依据,创编了简单顺口的趣味儿歌,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得以明显提高。如:生活卫生习惯-学习洗手,按洗手程序创编《洗手歌》,除此之外,还有《穿衣歌》、《漱口歌》等。教师在教导幼儿对生活技能加以掌握时,可根据情况进行小故事的创编,使幼儿的学习兴趣被激发。

五、家园共育,形成合力

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中,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家庭教育来达到教育目标,因此,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让其积极配合,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前提[5]。通过举行家长开放日、发放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文章等方式,使家长的家教观念得以更新、端正,巩固与培养幼儿在离校后的良好生活习惯。让家长将幼儿在家的情况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及时反馈,成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监督者、检查者,并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使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快速养成。每学期结束前,幼儿园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和各种表演形式,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发展,有利于在下学期更好地获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养成理论 习惯培养 “四叶草少年”

一、问题的提出

2009年,新校成立伊始,我校曾连续五年对入学的新生进行调查,发现有近60%的孩子是由爷爷奶奶接送放学,70%的孩子放学后和父母的相处时间是1个小时内甚至更少。

参观上海闵行区七宝明强小学,发现该校的前身明强小学与我校前身九堡中心小学处在同一个办学层次上。可就是这样一所薄弱学校,吴国丽校长把学校的发展定位在抓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十年的努力,加上叶澜教授的精心指导,终于成就了一所名校。

中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需着力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品质。

鉴于此,2009年,借我校成为全国养成教育基地的契机,我们从养成教育理论的视野出发,厘清“四叶草少年”评价体系创建的内容、目标及各学段行为规范评价细则,探寻以“四叶草少年”为依托的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系统路径,优化养成教育的新模式,实现在校九年,关注一生的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基。

二、“四叶草少年”评价体系的构建

何谓“四叶草少年”评价体系?

我校的《养成教育视野下“四叶草少年”评价体系建构及实践探索》课题,通过养成教育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守则习惯,提升孩子的仁爱、健康、智慧和责任等品质和能力,从而培养幸福“四叶草少年”。

“四叶草少年”习惯的形成流程:全校学生通过绘画、文字等形式找出自己或同学的好习惯,每个班级整理出一份自己班级学生认同的好习惯,以电子稿形式上交给各年级组长;利用学校大会向全校老师征集自己所任教年级的学生应该拥有的好习惯,各个学段的德育主任整理出各个年级的教师心目中的好习惯;通过校讯通、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明白习惯的重要性,并让家长参与孩子习惯的大讨论,由家委会整理出每班家长心目中的好习惯,整理出一个年级家长要求孩子拥有的好习惯。德育处根据各班级和各年级整理和上交的习惯进行再次筛选和增减,形成一份学校养成的良好习惯,最终形成学校层面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的基本框架。

三、“四叶草少年”评价体系的实施

在四叶草四种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习惯养成的步骤和方法,一个习惯需要经过5个步骤才能初步养成。

(一)学习“四叶草少年”习惯的内容体系

我们把“四叶草少年”的习惯内容体系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内容相结合,每个班级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内容体系。

接着,从学习“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守则习惯”四个项目入手,全面落实,“四叶草少年”的实施内容。例如,在让学生明白做好值日工作这个习惯的重要性时,先让学生实地查看其他班级的卫生状况找出与自身班级的差异,然后通过班会课让学生明白卫生习惯和一个人的发展紧密联系。通过班会课、座谈会和家长问卷调查,让学生感受到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二)明确“四叶草少年”习惯的具体标准

在孩子提高了对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后,就进入操作环节,只有细致入微地指导,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好习惯。甚至可以说,没有细节的指导,就没有习惯养成教育。

在杭师大经亨颐学院专家团队的引领下,在学校德育骨干的带领下,我们在四个学期分别开展了以仁爱、健康和责任为主题的系列班会课活动。一个习惯的养成大致需要21天,所以我们的班会课会针对一个习惯进行四周左右的引领、示范和监督。例如根据六年级学生“我长大了”的朦胧意识和学校从七年级开始可以骑车进校的要求,我们在六年级健康主题班会课上,以自行车安全为话题,由高年级的自行车管理员通过口述或绘画形式让孩子明确绿色骑车的具体要求,培养文明骑车的习惯。

(三)落实“四叶草少年”习惯的行为训练

研究发现,习惯养成的过程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的落脚点在各个班级,所以我们在新的起始年级都会进行一班一品特色文化创建活动,其实就是通过一个突出班级习惯的培养,从而达到习惯迁移,使孩子的习惯养成。

事例1:小学三年级的一名班主任发现班级有部分孩子写作业时坐不住,说了很多遍也不管用。后来班主任老师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行为习惯训练。开始先观察这部分学生怎么写作业,发现某些孩子一节课的作业时间站起来七回。一会儿向同学借橡皮,一会儿问同学问题,一会儿站到窗前,看看谁在楼底下玩。经仔细观察后,老师开始引导。她说:“孩子们,你们是很聪明的孩子,只要好好学习,一定能学习好。可是刚才我给你们数了数,你写一节课的作业站起来了七回,是不是太多了。”学生一听低下了头。老师接着说道:“你们如果写一节课的作业,站起来不超过三回,午休时间就给你们看动画片。当然,有奖励就得有惩罚,如果你写一节课的作业,站起来超过了三回,当天什么动画片也不能看,行不行?”学生说:“行,反正我也不超过三回,好!”师生协议达成了。

此后,如果学生做到了,老师就立即给予奖励,播放动画片,如果学生违反了,立即执行惩罚措施。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学生做到了写一个小时作业站起来不超过三回,第二个月不超过两回,第三个月不超过一回。写一个小时的作业,站起来一回是正常的,这个班主任用3个月的时间,培养了孩子专心写作业的习惯,改掉了坐不住的坏习惯。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培养;养成

中图分类号:G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188-01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这充分说明习惯的重要性。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幼儿是人生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抓好幼儿时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我们每一位幼教工作者所肩负的、不可推卸的、神圣而伟大的职责。俗话所谓“五岁成习,六十亦然”,意思是说习惯在幼儿时期就形成了,一旦形成以后就终身很难改变了。因此一个人从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了他一生永恒的财富。

一、从多方面抓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如:教育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生活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生活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如厕等很多细小的工作。别看这些微不足道的活动,但却是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称得上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催化剂。抓好这些细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幼儿一日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更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因此我们注重从细节抓起。

一是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习惯是从小就开始建立的,通过教育陶冶直到渐渐地养成,最后才成为习惯终生不忘。现在大部分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都以自我为中心,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父母长辈都十分溺爱,从小就养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等娇生惯养的坏习惯,生活处理能力相当差。当前少年儿童主要存在的不良习惯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喜欢依赖别人。其次是任性,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害怕承担责任,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再次是不爱劳动,在消费中盲目攀比炫耀,学习不爱刻苦钻研,被动学习。

二是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表现。1.在游戏时,发现有的幼儿不爱护玩具、各种游戏材料,经常发现玩具及游戏材料扔满地,游戏结束后,大部分幼儿不收拾玩具、材料,活动区中乱七八糟,不干净、不整齐、不美观。2.在进餐时,往往刚玩完游戏,手不知道摸了哪些地方,有时候会很脏,不洗手就开始吃,有些幼儿甚至直接用手来抓。而且有的孩子挑食,偏食,吃多了零食就不吃正餐。有时甚至还需要家长老师来喂。3.在睡觉时,不知道自己脱衣服,如果不帮他(她)脱,就不睡觉。睡觉起来随地小便。4.在学习时,往往不能够集中注意力或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

三是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让幼儿知道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幼儿,由于手――口动作频繁,更易将不洁的东西吃进体内而生病。提出:饭前、便后和手脏时洗手的要求。

四是老师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的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以正面引导为主,多鼓励表扬幼儿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养成一种好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儿童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养成好习惯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是不断与坏习惯较量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耐心,要多强调。

一是以正面引导为主,多鼓励表扬幼儿。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老师要细心观察幼儿的点滴进步,多鼓励表扬。在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中,还应注意运用适当的语言。

二是建立科学的训练程序。由于幼儿的年龄限制,他们的认知水平低,理解能力也有限,在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需要有步骤、分阶段进行。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和掌握基本的方法与步骤;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养成幼儿做事有条理、守时有序的好习惯。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次活动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它需要成人耐心、细心的培育与强化。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一般为21天,关键在前三天,特别重视的是前一个月。遵循这个规律,努力做好“抓关键前三天、巩固一星期、坚持一个月”。

三、家园合作,坚持“习惯养成的一致性”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肯定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利用家长会和家长接送幼儿的时候,向家长介绍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让家长知道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讲讲幼儿园对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目标与要求,特别强调注意家园配合,形成合力。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学习习惯 细节 榜样 家园共育

现在著名文学家巴金曾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能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高昂的学习兴趣,对孩子将来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裨益。幼儿教师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是必须完成的重要使命。那么,如何教育幼儿,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细节入手,循序渐进

有不少成功人士都认为:“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东西都是在幼儿园中学到的。”就是因为在幼儿园时期,他们养成了受益终生的好习惯。很多平时不为人所注意的小事,都有可能成为将来成功的关键。如:在小班时期,很多孩子缺乏正确的倾听习惯,想说话就说话,不管老师是否在上课,同伴是否在发言。更有甚者老师上课,她(他)会随便离开座位到处走。这些影响孩子学习的习惯,都是我们应关注的。那么怎样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呢?主要还是从细节入手,除了上课时及时提醒孩子注意倾听,保持安静的课堂纪律外,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还通过故事、开展“安静宝宝”等活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另外也通过让孩子表演节目、孩子讲故事、孩子多发言等方式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养成举手发言的好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的好转。

二、以身作则,塑造榜样

1-6岁的幼儿是非常善于模仿的,处于这个时期的幼儿,虽然善于模仿,但是没有形成良好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只会盲目地模仿自己觉得好的事情。尤其是对自己喜欢又崇拜的教师,幼儿会以教师的行为作为自己的准则。身教重于言教,这是每一位老师都非常清楚的道理。要教好幼儿,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时时刻刻在幼儿面前表现出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醒幼儿注意,引导幼儿模仿好的学习习惯。当然树立榜样,不但只以老师为榜样,而且要树立家长的榜样或者表现良好的学生为榜样。恰当地运用家长的印象和同伴的影响能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老师做每一件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让孩子学会耐性、细心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同时家长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老师要让家长知道,对孩子的提问不要嫌烦,而要认真倾听,尊重孩子;家长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要抱怨,不能退缩,而是要积极想办法,让孩子体验克服困难以后快乐的感觉。每一个班总有几个表现特别好的孩子,这些孩子也是榜样的“主力军”,特别是表扬学习习惯好的幼儿,会使其产生一种光荣感和满足感,从而产生一种动力,促使幼儿的良好学习行为得到巩固。成为好的榜样,别的孩子也会争相效仿。对于学习习惯不好的幼儿,则要给予适度的批评,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也给其他幼儿做出警示。

三、家园共育,事半功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在家的时间多于在校的时间,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少不了家长的帮助与督促。然而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知道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教育过于严厉,不顾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幼儿产生强大的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认为教育全是学校、老师的任务,在家中不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使教师教的东西得不到巩固。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职生;习惯养成;思考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十分重视,而忽略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中小学阶段尤其如此,导致很多中职生日常的行为习惯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加强中职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中职学校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一、中职生在行为习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责任意识不强,纪律观念淡薄。部分中职生文化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同时在责任意识、纪律观念等方面存在着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自私自利,缺乏集体荣誉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没有团队精神与组织纪律观念,过于依赖父母却又具有很强的反叛心理,对父母以及教师的教育引导存在抵触情绪。

2.学习目标不明确,过于放纵自我。部分中职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过分的自信,部分中职生又消极悲观地情绪化,生活和学习都始终处于散漫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对学习没有兴趣,时常出现旷课或者在课堂上看小说、玩手机等;生活习惯严重不良,比如不按时就寝、浪费金钱等。

3.对前途感到迷茫,自暴自弃。中职学校的学生主要是辍学和中考失利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十分迷茫,对自己的人生没有完整的规划。主要表现为:不知道自己将来干什么;反正自己将来会是社会最低层,干什么也没用;父母只要求我混个毕业证,跟他们做事就行,等等。

二、中职生不良习惯成因分析

1.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对中职生不良习惯形成的影响。进入中职学校后,学生的成人意识、独立意识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加强。他们会经常觉得家长、教师不理解他们,当受到批评后,就会对家长、教师的教育刻意回避,有的甚至形成逆反、疑惧心理。这些因素导致行为不良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使自我价值同社会价值尖锐地对立起来,从而形成各种不良习惯。

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风气对中职生不良习惯形成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学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的出言不逊、行为粗暴等不良习惯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烙印。学校教育、校园风气也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部分学校教育过程中只在意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就业率,而忽视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中职生缺乏社会经验,社会阅历浅,容易出现交友不慎的情况,出现“落后群体”积聚交友的现象,各自的不良习气相互感染,最后使得他们被所谓的“义气”蒙蔽双眼,使自己的行为习惯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

三、对中职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建议

1.促成养成教育的经常化。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有耐心,要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表现的反复性进行关注教育,善于发现他们好的变化,抓住教育时机进行表扬、鼓励,对于坏的习惯则纠正要及时。要从学生本身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该怎么去做。这些教育内容不可能让学生短时间就能够明白,因此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2.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并不是仅仅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就能够达到目的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教师的行为习惯会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应该建立起以校领导为核心,校学生科、团委、班主任为骨干的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小组。对当前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特点进行研究,并制定出具体的制度对学校教职员工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学校的教职员工应该人人是榜样、个个做表率,激励并感染学生进行模仿。学校还应该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3.把情感教育贯穿养成教育始终。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还包括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这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大部分受批评多,责骂多,在心灵上不同程度受到了伤害,关怀上得不到满足,他们不容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因此习惯养成教育要遵循情感性原则,让师生之间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来弥补学生的心理创伤,使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对学生的真爱,能够唤醒学生的爱心,让学生具备高尚的情操,让他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有助于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行动,便于将教师的教育内容与学校的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

总之,对中职生而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他们今后的工作、生活将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职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细处着手,从小事出发,关爱学生、走近学生的心灵深处,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毕业之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碧.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

[2]曹志慧.中职生背离行为规范的原因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3).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小学学习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是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由于年纪小,思想活跃,模仿性强、判断力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等特点,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需要家长、社会、学校多方面的积极配合,尤其是学校教育对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影响深远。学校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教师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者。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校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很多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方面的积极配合。因此,要在学校教育中重视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内容

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明确培养目标,重视从细节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课堂教学入手,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日常生活,重视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根据行为心理学家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分析,7—12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小学生只有在良好的行为指导下,才能学会正确的思考、形成正确的认知、发展成一个思想健康、行为习惯良好的人。而在我国7—12岁的孩子正处于小学教育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的学习习惯、礼貌的行为习惯、得体的礼仪习惯等。针对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就是在生活习惯上能够做到早睡早起、讲究卫生、吃饭不挑食、生活不攀比等,在学习习惯上能够上课前预习,准备好上课用品,上课期间专心听讲,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课下认真完成作业,做好课后复习等,在行为习惯上能够积极锻炼身体、热爱劳动、乐于助人、保护公物等,在礼仪习惯上能够文明有礼、尊老爱幼、与同学友爱互助等。根据行为心理学家的研究,小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养成是由一定的时间规律可循的。一个人坚持一个行为超过21天就会把这个行为转化为习惯,坚持超过90天,习惯就会成为固定习惯。在培养小学生零号行为习惯时,一定要遵循小学生的行为心理特点,把握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一个行为坚持的前7天,这个行为处于可以、不习惯阶段,但是慢慢地坚持超过7天到21天的时候,这种行为就会达到刻意、自然的阶段;到21-90天之后,行为习惯就是成为一种固定的、不刻意的行为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会影响孩子一生。小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系统的养成教育过程。在这个漫长艰难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一系列的养成教育工作要遵循学生心理规律,利用各种生活中的有利因素,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养成教育。

二、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措施

作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遵循养成教育中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特点,运用的巧当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指导和培养,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明确的培养目标有利于学校开展养成教育。明确总的养成教育培养目标,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在培养过程中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确立每个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明确总体养成教育目标之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育形式进行习惯培养。例如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对良好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宣传,在教学中培养孩子良好行为意识。利用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等活动,教师通过良好行为习惯的故事、图片、视频等方式,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自己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良好行为习惯意识,在思想意识上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坚持养成良好习惯。

(二)明确的习惯标准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由于小学生年纪小、自我约束力差、辨别是非能力不足等特点,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学校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须明确,一个明确的习惯标准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基础。小学生对很多事物的热衷只靠一时兴趣来维持,很难达到长久养成习惯的目的。所以,在养成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孩子明白如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哪些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不良行为习惯,懂得如何做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走廊、教室墙壁等空间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例如在学校宣传栏宣传良好行为习惯学生的事迹,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在学校走廊张贴《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充分发挥这些行为规范、要求的作用,在迁移默化中引起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视,在学校层面重视养成教育的推行。还可以发动学生组成良好习惯管理小组,发挥孩子之间的监督作用,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能够自觉的监督自己和他人。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重点内容。在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中,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养成教育重要一环。学习是伴随学生未来一生的大事,这就要求教师抓好课堂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学习习惯、课堂学习习惯、课后学习习惯。在课前,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习惯,准备好学习文具、积极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等课前习惯。在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好学生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听讲、积极记笔记、积极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后,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复习、认真做作业、自我检测的良好复习习惯。在学生做作业时,要培养学生书写规范、格式正确、做后检测等良好习惯。例如在语文阅读时,要培养孩子眼到心到,朗诵有感情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坚持从点滴做起是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必由之路。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要做到从点滴做起,在细节上培养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所以,在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时,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在校园打扫中,培养孩子看到垃圾要随手捡起,并按照垃圾分类原则教给孩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在放学的列队回家时,教给孩子要有序排队,遵守学校的作息习惯,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有序的离校。习惯往往具有迁移性,学生养成一种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其他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孩子在学校养成了主动与生长打招呼的良好习惯,到日常生活中就能够有礼貌的待人接物。

(五)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要发挥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小学生由于年纪小,好奇心强等特点,学习心理中有很强的模仿倾向。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很好的发挥榜样作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仿对象。例如,教师在学校教会孩子主动问好交流,在潜移默化的相处中,学生会模仿教师,养成见到师长主动行礼问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堂结束后,教师主动收拾讲桌和讲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模仿教师,主动上下课收拾好自己的学习用具。这些行为习惯都是通过教师为学生树立榜样来培养的,通过后期教育强化,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能很好的在孩子中扩展开。总而言之,小学生由于自己独特的年龄阶段,具有辨别力差、模仿性强、自制力差等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的系统性的工作。在这个漫长的养成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配合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从学校教育的点点滴滴做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小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

作者:周仁亮 王琴 单位:高邮城南经济新区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养成;进餐;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124-01

一个人是否健康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现代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生活方式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幼儿正处于逐步形成生活方式的阶段,帮助幼儿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运动的习惯等),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与健康,并会对其今后的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幼儿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持续的、要求一致的培养。所以我觉得先要让我们家长知道幼儿自理能力和培养劳动习惯的重要性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过:"习惯如果在幼年就开始培养,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开学初我就对小班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幼儿饮食习惯的可塑性强,我就开始有意识的进行了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纠正了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具体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习惯餐前洗手

按照生活卫生习惯领域目标中的洗手方法进行组织,让幼儿知道洗手的顺序(挽袖、打湿、打肥皂、搓手心、搓手背、搓手腕、用清水清洗、甩干),刚开始学时,一不注意,孩子们的袖子就弄湿了,而且步骤孩子们也不容易记住,于是,我就设计了一首生动有趣的洗手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手背,换只小手再搓搓,一、二、三甩干净,打开毛巾擦擦手。”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他们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幼儿了解进餐的重要性和基本常规

小班的孩子理解能力差,如果一味的说教,容易导致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我采取了故事、游戏与说教结合的形式,使幼儿初步了解进餐的重要性和一些简单的进餐方法。

三、纠正幼儿的偏食、剩饭的情况

现在的生活条件一般都比较优越,家长们对孩子吃的方面更是慷慨解囊,这样,孩子的偏食现象就越来越普遍了,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家长们是束手无策,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如何纠正孩子偏食的不良习惯呢? 在了解中,我发现幼儿偏食习惯的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幼儿的身体因素,如肠胃不好等;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等。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1)榜样示范法。(2)座位安排法。(3)逐渐加量法。(4)物质鼓励法。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幼儿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四、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