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设计技能

环境设计技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环境设计技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环境设计技能范文第1篇

环境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交叉延伸,是一门融合人文艺术、空间结构、设计语言、材料工艺等学科与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应用性和综合性都极强,它将培养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的高素质环境艺术应用型人才。为提高环境设计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和水平,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以理论为平台,实际设计训练为根本途径,使学生在接受理论传授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获得实际的训练。

然而,现有不少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仍沿袭着“大美术”教育的传统教学,实践课程与专业课程混为一体,没有形成有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也没有制定针对性强、结构合理的完整的实践课程流程及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缺乏连贯性、知识点之间也无法有效的融合;同时在课程教学中,又多以虚拟课题为主,学生的作业和实践,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方法都缺乏实战性。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必须创新实践教学,以基于环境设计工作过程为前提,以项目为支撑,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优化、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才能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以项目为支撑,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从“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三段式教学模式。特别是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我们应该将原有的“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三个环节进行改革和扩充,以工作过程为前提,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及体系进行项目化的改造。因为,当今社会对环境设计专业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设计上,更多的是要对从项目的洽谈到设计到施工到管理等“站式”的综合人才需求。因此,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就应按照与顾客的沟通、设计定位构思、设计效果表现、材料与工程预算、工程文档制作、工程管理等工作过程来进行项目化的课程设计,形成项目课程。

所谓以工作过程为前提的项目课程,其实就是以真实的工作项目为主体,在设计中根据环境设计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规格,合理确定项目内容,形成与工作任务相匹配的项目模块,使企业项目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机地融合。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按照环境设计的规范、公司操作流程等,从业主咨询开始的早期设计资料的准备,到探讨如何从实践教学创新的角度,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专业工从而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奠定概念化的草图方案的设计;从具体的施工图设计,到工程的定额预决算;从施工组织开始,到从施工现场监督再到竣工验收;从硬质装修开始,到竣工后的室内陈设等等,每一个具体的环节都可设置成可以完成的实践项目,而且各个项目都相对独立,并按照先后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通过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所进行的教学组织活动,这种项目课程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地接受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整合知识和经验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应对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然而在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中,为能分门别类、循序渐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从单项项目训练、专项项目训练和综合项目训练由浅入深不断递进方式来构建实践教学课程模块。

1.单项项目训练模块,主要是为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而设置的。通常设置些内容单一,实用性较强的项目,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建筑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项目内容。设计素描、设计色彩项目,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表现技能,其目的在于通过大量的素描、色彩手绘训练,提高学生对形象的表达、概括、提炼能力,是对专业基本功的训炼。建筑制图项目,主要是训练学生能熟练进行施工图纸的绘制能力。学生通过4-6周的时间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施工图的绘制项目进行集中训练,以培养学生设计表达的规范性。计算机辅助设计项目,主要是训练学生熟练应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制作效果图的能力,为在专项项目以及综合项目中的大空间设计奠定基础。通过单项项目训练,学生的环境设计专业基础功和实践技能在得到强化锻炼的同时,其设计思路和方法运用的能力也能进一步得到提升。

2.专项项目训练模块,主要是为学生的综合项目训练做准备的。通常设置些规模不大,专业技能要求较强的项目,如市场调查、景观小品设计、家具设计、模型制作与设计表达、展示设计、室内设计、外环境设计、建筑装饰工程造价、工程监理与采购等项目。市场调查,是通过实地调查、与线设计师、使用者的沟通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环境设计行业状况、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及设计流行趋势等,从而为学生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实际市场需求、综合项目训练的进一步展开及今后工作做铺垫;景观小品设计和家具设计主要是强调学生单项产品的设计能力,同时强调所设计的产品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提升学生的三维空间能力;室内设计、外环境设计是基于前期的单项项目训练模块,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所学的设计理念,同时将其运用于整体的环境设计中,通过对技能和设计流程、规范的进一步训练,帮助学生从专项项目模块向综合项目训练模块过渡。

3.综合项目训练模块,主要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而设置的,如毕业设计就是综合训练项目之一。要求学生既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对大空间进行综合性设计,又能全面展现学生对于社会、市场、设计等的理解,体现其综合素养。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专业教学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帮助其向工作岗位有序过渡。在这个环节中,指导教师应起到辅助和指引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题目的难易度等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思维。在设计选题中,首先要选择具有较强实践性的项目,其次要能检验出学生的设计创新、设计构思、设计表达、设计提炼等综合能力,同时还要指导学生会用具有个性特征的设计语言表现出其设计理念、设计思想等。在时间安排上,一般可以将综合项目训练模块放在第6、7、8学期,并通过与企业合作、参加专业设计竞赛等形式,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针对不同的设计主题,多方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在综合项目训练中,将职业岗位要求纳入到实践教学的标准中,加强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缩短学生岗位适应期,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专业工作室是实践教学实施的重要平台和途径

由于环境设计项目具有内容广泛、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校内建立专业工作室,按照真实项目设计制作的过程及操作流程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以完成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尤其是针对专业项目训练模块和综合项目训练模块的实施,专业工作室无疑是个重要的平台和途径。

在专业项目训练模块和综合项目训练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中,主要是以学生的实际应用、综合训练、项目操作为主。因而,应充分发挥专业工作室的优势,尽量构建真实的企业环境,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室布局,采用开放的设计空间,带动学生自主创新、自主设计、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在工作室的准企业环境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突破自身传统的身份观念,教师既是项目经理又是指导教师,学生则兼具员工的身份,从设计的价值出发,对学生进行引导为主的教学指导。这种真实的项目和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对于设计师身份的认同,在真实的项目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因而,专业工作室不仅有助于真实项目的引入,通过环境的设置,项目的制作实现了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与实际接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持续的项目任务也帮助学生更紧密地联系社会和行业企业,对于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企业的发展,对自己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及规划、提高综合素质和素养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专业工作室不仅有助于实践项目的推动,也有助于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开展,而校企合作是教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通过定期安排师生到合作企业实践,共同参与企业各个环节的运行,了解和掌握每个工艺环节的生产和操作,这不仅帮助教师的专业技术技能得到快速提升,也能帮助学生进一步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将企业真实的项目带入工作室,使教师在实践教学上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在项目的操作上也更具有专业性。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企业还可以不断地指导专业工作室的建设,不仅将真实项目源源不断地输入工作室,还能经常派资深设计师到学校专业工作室进行技术技能指导,并用企业的要求来评价工作室的建设效果,最终能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毕业生。

因此,专业工作室通过将校外教学团队其技术技能实践性强和校内教学团队其理论性强这两个优势相结合,并互为补充,保证了实践教学正常、高效地实施,帮助在校生完成从学生到设计员工角色的转变,最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完善实践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

环境设计技能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因具有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等特点,深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相对于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被广泛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并成为推进和改善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环境设计专业

1.环境设计专业的概念

环境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艺术是20世纪新兴的艺术类型。狭义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从属于设计学,主要包括室内装饰、装修设计、建筑装饰和装潢设计等。广义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几乎涵盖了与环境有关的所有内容,涉及美化、装饰的所有设计领域。

2.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

环境设计专业在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8年,国家教委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简称环艺专业)。改革开放后,环艺专业迅速发展,2012年被正式确认为艺术学门类下一门独立的专业。随之各类院校广泛开设该专业,并根据开设专业性质的不同而确定不同的培养重点。综合类院校以建筑类课程为主体,进行艺术素养的基本训练;艺术类院校重点培养艺术表现技能,辅助增加景观和建筑等课程。

3.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环境设计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一定艺术修养、良好文化素养和娴熟专业技能,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掌握必备的环境设计专业相关课程知识,创新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专业设计人才。

二、多媒体技术

1.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媒体是信息的载体,多媒体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将多个单媒体组合使用。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信息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文字、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进行采集、获取、压缩、编辑、存储等综合的数字化处理,形成交互性的一体化技术。

2.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非线性、实时性、信息使用的方便性、信息结构的动态性等基本特征。因多媒体技术具有人机交互、即时反馈的显著特点,在教学效果上往往优于其他教学方法。

三、多媒体技术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应用

1.多媒体技术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教学领域,环境设计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图像、动画、视频等方式,能将晦涩难懂的教学内容清晰地演示给学生,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1)PPT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现代的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授课,但在长期的实践中,在某些课程或者在一门课程的不同内容中,现代PPT教学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黑板教学。教师应以PPT多媒体教学为基础,弥补传统黑板教学的不足,增加课堂教学内容,加快授课进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进度。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如商业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居住空间设计等课程中,需要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辅助学习,通过PPT可以将这些教学元素充分融入课程,将典型的案例效果图插入PPT,通过实际案例的演示和教师的针对性讲述,可以使学生直接理解如何设计,能够分析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

(2)Flas在教学中的应用

1999年6月,美国MACROMEDIA公司推出一款优秀的网页动画设计软件,即Flash。利用Flash软件这种交互式动画设计工具可将音效、声音和动画等内容融合在一起,制作出动态网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Flash软件提供的多种教学工具,制作动态效果。如建筑设计制图课程,这门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旨在掌握规范的制图标准和如何绘制平面图、立面图、轴测图、剖面图等。通过利用Flash软件制作动态效果,将绘图步骤通过动态效果演示给学生看,可以节省教师课堂绘制的时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各种动态演示效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

现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各类网络教学视频、纪录片、教学片等较多,教师可大量学习和搜集有用的相关视频,根据课程需求,在适当的理论讲述后播放视频文件。如,对于施工工艺这类枯燥、难懂的课程,教师通过图片展示施工的每个环节,展现施工图绘制的过程,不如通过现场施工的视频,再配上语音的讲述更有效果。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直接感受实际的操作流程和制作工艺。如,一些史论性课程理论性过强,知识不易于记忆,教师通过播放相关历史视频,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取得触类旁通的效果。通过PPT、Flas、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知识,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扎实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授课效率,活跃课堂气氛。这种动态的全新的信息内容及传递方式,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多变的认知形式,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

2.多媒体技术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表现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凭借其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等优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设计师准确表达设计思想和意图,将设计直观地展现给客户是最终目标,因此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一些能够表现二维、三维的常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AutoCAD、PhotoShop、3dsMax等。

(1)AutoCAD软件

1982年Autodesk公司开发了AutoCAD(AutoComputerAided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主要用于绘制二维平面图和三维设计图等。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需要掌握AutoCAD的基本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和修改命令,绘制简单的室内家具和简单的小品;掌握绘图标准,准确、精细地绘制平面图、立面和剖面图;通过掌握的施工工艺内容,绘制天花图、地面铺装图、节点大样图与施工图等。

(2)Photoshop软件

AdobePhotoshop由AdobeSystems开发,简称“PS”。该软件主要用于处理以像素构成的数字图像,能够准确、快速、便捷地进行图片的编辑和修改,是一款专业用途广泛、易于学习和掌握的设计软件。Photoshop软件在环境设计专业中,主要用于后期平面效果图和局部效果图的绘制,学生需要掌握平面效果图绘制的审美效果和色彩搭配,掌握局部效果图表现的透视效果。

(3)3dsMax软件

3dsMax软件对于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须掌握的专业软件,主要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设计和效果图的表现能力。通过掌握3dsMax软件的基础操作,能够真实地表现室内设计的空间效果和场景透视效果。其种类丰富的材质和多角度的灯光效果,能对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虚拟设计,提高设计师的工作效率,与客户实时互动交流,避免设计缺陷。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2]牛琳.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以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6).

环境设计技能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专业课;德育工作;民办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3-0158-02

发挥专业课的德育功能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专业课能够有效地塑造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水平,能够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完善和创新。就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而言,虽然近年来专业课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是这些课程仅限于专业技能的传授,专业课的德育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不仅严重影响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而且束缚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正因为如此,在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专业课的德育功能才显得尤为重要。

一、环境设计专业课所具有的德育功能

专业课的德育功能是指专业教学实践对德育工作所起到的作用、能力和功效。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作技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完善的人格,正因如此,要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创作技能、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开拓其创作视野,使之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必须将专业课的德育功能发挥出来。

环境设计专业课的德育功能在于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以环境设计专业课《室内外环境设计》为例,其本质是激发学生对美的欣赏与追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达成认识上的共识,使学生的政治觉悟得到提高,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时时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室内外环境设计》课程的过程中,通过设计技法的练习,将正确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理想外化为设计作品。

环境设计专业课的德育功能体现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对于刚刚开始独立生活的大学生来说,其生活、学习需要引导,这就需要一种其能够接受的载体对其进行影响。在大学阶段,要想在各学业上取得突出的成绩,没有良好的学习品质是不行的。大学阶段学习的目标在于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在面临求职应聘的时候,只有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克服胆怯心理,有足够的自信心和勇气面对用人单位的考核。如果没有良好过硬的心理素质,求职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要取得艺术上的成就,不仅需要勤学苦练而且需要在创作中展现出优秀的心理素质和强大的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正因为如此,环境设计专业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专业课为载体,通过发挥其德育功能改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使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真正提高。

创新学生的思维模式是环境设计专业课所具有的重要德育功能。“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塑造创新能力[1]。实践表明,专业课是塑造、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最为重要的途径。作为一种创造性艺术,环境设计专业的作品极具思维发散性和思想扩张力,它具有独特的模糊性、弹性和随意性。学生在专业创作过程中,通过自己直接的参与和间接地了解产生辐射性的思考和多端的联想,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增强创造性思维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能使学生追求完美从而激发起创造性想象、提高自身的洞察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作技法训练,能够培养大学生逻辑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继而实现创新能力的真正提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更加活泼,内容更加亲切。

二、发挥环境设计专业课的德育功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重技艺、轻德育”的现象是发挥环境设计专业课的德育功能过程中存在的首要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课程体系的影响,专业课、选修课没有被赋予开展德育工作的任务,教师往往忽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认为这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与本课不相关,在课上讲这些内容纯属浪费时间。有的教师认为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事是辅导员的职责,自己只要讲好课就行了,所以带来了环境设计专业课教学中的“重技艺、轻德育”现象。在专业课《设计思维与表达》上,教学内容仅限于教学生设计什么样的作品、作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极少有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专业课弱化了德育功能,不仅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而且也势必带来学生思想贫乏、情趣低下,缺乏对设计作品的鉴赏、交流和创新能力。如何发挥专业课资源多、空间跨度大等优势助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是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就目标而言,环境设计专业课是以训练学生的设计能力为目的的审美教育。实践表明,专业课在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最为直接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多数教师没有认清专业课的德育价值,只关注设计技法的训练,极少有人关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专业课的德育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作为专业教学实践活动,以专业课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可能像思想政治理论课那样立竿见影,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解决其知识面过窄、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比较差等问题,必须深刻研究专业课的内涵、价值、目的和方法,探索如何发挥其德育功能,只有对此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发挥专业课的作用。

三、发挥环境设计专业课德育功能的路径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实现专业技能与道德修养的互动共进,必须赋予教学内容以深刻的思想性,实现专业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使学生能够领略教学内容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使专业课的德育内容成为学生的自觉选择。发挥专业课的德育功能,环境设计专业必须在专业培养中科学规划教学内容,明确“专业课到底要教给学生些什么、要让学生学到什么”;要统筹兼顾专业课的教学性质和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艺术修养同时得到提高,实现二者的互动共进,进而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提高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水平[2]。

发挥环境设计专业课德育功能的第一要义是强化“技艺与德育并重”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要整合教学内容,在专业课《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渗透的德育内容,使学生领悟专业课的教育意义,使道德情感得到升华,在思想上产生新的认识,让学生明白,跟创作技巧比起来良好的艺术品行、道德更为重要。要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学生深切体会到设计作品的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种德育要素在设计作品中的表现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设计作品丰富的思想情感,使课程的德育目的统率知识的传授,引导和启发学生们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唤醒潜在的求学意识和进取意识,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设计作品的德育内涵,促使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和感悟,准许他们有自己的独特观点,使专业课的德育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发挥环境设计专业课德育功能的根本方法是加强教师的德育培训,使教师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是要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在教书的过程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专业课变成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强化自身道德自律,在工作中注重学习德育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自身在课堂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因此,高校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鼓励、支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有意识地介入思想政治工作,使自身德育意识得到不断增强。只有教师具备了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鲜明的政治立场,将作为信仰,对社会主义拥有信心,产生使命感,才能满腔热血地投身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工作中,专业课的德育功能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能够帮助学生处理好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事情,才能使学生自身受到教育、心灵受到震撼,将之引入正确的理解途径,才能使学生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加深对未来人生道路的思考。

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不仅可以让大学生明确将来为谁工作、怎么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对于高校德育工作而言,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无疑是最佳方式,因此,要发挥好专业课在塑造学生良好人格、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方面重要的作用,使大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促进其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的全面进步。发挥专业课的德育功能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学校应重视专业课的德育功能,利用多种渠道、鼓励多方参与,在充分发挥高校理论和人才优势的基础上,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教育体系,通过不断改进专业课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将环境设计专业课所具备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使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双双得到提高,让学生在专业训练时接纳德育内涵,从而达成专业教育的德育目标:让道德学习在专业教育中潜移默化的完成。

参考文献:

环境设计技能范文第4篇

1 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设计产业发展迅速,社会对于应用型设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每年从国内各高等院校毕业的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数以万计。但从社会的用人单位、公司、企业反馈的信息却是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设计教育没有满足社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通过考察各地方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在专业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专业教学以理论知识为主,设计课题陈旧,学术型的比重很大。设计结合市场的实践环节偏少,偏离了对学生设计应用能力的培养;出现了“学术化”的倾向。同时实践教学的硬件基础相对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课程的开展,不符合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也误导了专业教育的总体思路。 (2)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一方面,目前国内的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有大量的美术专业出身的设计专业教师在任教,以非设计思维方式的教学手段来培养现代设计师;另一方面,专业教师重理论而轻实践,这样的状况下培养的学生势必专业思路含糊,专业技术能力不强,进入社会难以胜任设计师的工作。 (3)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缺乏创造性。一方面是教师在课程教学时没有结合市场的需求与变化,而是直接讲授教材上的理论,教学内容空泛。这样“理论至上”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很不利;另一方面没有利用好社会优秀资源,引进社会相关高级技工、民间艺人进行讲学。造成学生在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方面的缺乏,不能深入的体会工程技术与设计艺术怎样相结合。实践教学方面,一直沿袭老的教学模式,实践内容与当前专业需求相结合的程度不够。以写生考察为例,过分注重写生的绘画表现而忽略对建筑装饰、民族文化,建筑结构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的考察内容,过分注重展览效应而忽略调查报告的总结。(4)实践教学环境支持不够。首先,在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上反映出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没有从学生的应用需求出发落实到实处,很多实习基地是应付检查的形式。导致学生在实习中的目的性不明确,缺乏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专业设计应用能力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其次,缺乏专业的实践基地。学生缺少走出去的场所,不能把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设计实践中,对企业的设计流程与施工管理过程缺乏了解。这样的培养环境不利于教学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

2 以应用为主旨,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

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入手,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进。从培养目标出发,把应用型作为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构建符合学生专业特点的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项目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加强与专业需求的结合,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把专业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整合改善现有课程体系的实践教学环节,(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经过考察其他学校大概一致)实践教学包括写生考察、专业考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约占总学时的16%左右,比例有些偏低,可以考虑适当加大学时和学分的比例。实践内容按专业综合程度层次递进,要充分和专业特点、专业需求结合起来。开设以行业应用技术为背景的职业技能选修课程,考虑跨专业的其他专业课作为公共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2)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模拟实体工程项目设计竞标,甲乙两方就设计方案组织讨论,引导学生从应用的角度进行方案评价和设计创新。有重点地组织学生参加专业设计竞赛,把参赛设计项目作为设计课题进行教学,让学生从实践的角度确立设计的要求与方向,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也能获得不少设计奖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课堂教学以外,组织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设计理论科研能力。加强“双证书”的培养,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执业资格认证考试,以求在毕业时既有毕业证又有职业资格证。提高学生今后在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3)建立有效机制,利用社会资源。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校提供有效的机制,聘请社会的设计名家、项目施工管理、民间艺人等来校进行实践方面的讲学、讲座,同时安排专业教师辅助教学,做到教学相长,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

3 从目标责任出发,任优化教学团队的建设

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既具备专业教学的教师资格又具备相关专业从业资格的教师,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来说,不仅是教师,还有可能是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工程设计师、建造师等。目前,地方高校的教师大多忙于教学,较少在社会企业的设计一线、生产管理一线等从事过相关工作,因而缺乏实践经验,这势必产生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 内容与社会需求脱钩等问题。为此,地方高校要制定灵活的制度,积极为在校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为教师在社会的实践工作开绿灯。组建科研团队,积极地利用集体的力量扭转在教学和科研上“单兵作战”的情况,把教学改革和科研探讨常态化。同时要聘请在环境艺术设计、工程施工、企业管理等行业工作中有丰富经验、良好业绩的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以上措施有力地提升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4 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活动

环境设计要求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在设计中要考虑社会市场的变化与要求,掌握正确的设计程序、认识设计与施工的关系,学习材料与结构等。因此,面向市场经济与社会需求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教学是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形式。

(1)建立设计工作室教学机制。在校内建立以教学为目的的设计工作室,要求注重教学课题的实践性环节,实行“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机制。学生可以在设计工作室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设计工作室教学中,教师把实践设计项目纳入正式的教学作为课程的课题之一,让学生面对真实的商业环境要求,指导学生更多地从经济性和实用性等相关问题去思考和解决设计的问题,让学生看到设计完成并投入实际项目施工的过程。这种真实参与实际工程设计项目、积累经验的做法普遍得到学生的认可。通过设计工作室的实战锻炼,能有效地了解实际项目的设计流程以及实施细节,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设计操作能力。 (2)加强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专业的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产学研”教学形式中,建立校外有不同功能的实习基地。实习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1)了解当前市场的发展变化,认识设计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生产过程的相互关系。2)学习新的材料、工艺技术,学习施工工程技术。3)了解市场的设计管理、营销。通过实践过程积累社会专业实践经验,增强专业知识厚度,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运用专业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应用专业知识技能服务社会,在社会实践工作中体现自我价值,从而提高自信心和创造能力。 (3)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首先,设计施工企业与学校专业教师交流,根据实际情况,把现有的工程设计项目拿到学校作为设计课题进行设计。教师通过实际项目进行相关教学,并按工程项目要求完成设计项目。其次,学生进入设计施工企业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合作完成设计项目。通过这个环节有效地加强了社会与学校的互动性,学生能充分的提升设计实践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5 结束语

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应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重点,把设计教学与市场相结合,改进现有的专业教学体系,强调设计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加强社会与学校的互动性,把设计课题与实践设计项目相结合。教学中要求真题真做,努力提升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社会竞争力,从而满足当前社会市场对环境设计人才应用能力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龚怡祖.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2] 孙红阳.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方法探索[J].装饰,2004(10).

[3] 段少军.浅论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实践教学[J].艺术教育,2008(9).

[4] 项蓓丽.地方性大学要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广西大学学报,1998(6).

环境设计技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平台+模块 环境设计专业 构建

引言

高校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不仅是教学方法与内容,课程体系亦是培养核心。环境设计作为上世纪8 0年代末以后才在高校兴起的专业,在人与环境关系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其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而,环境设计专业必须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培养模式,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因此,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构建“平台+模块”教育培养新模式势在必行。

一、“平台+模块”培养模式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的构建依据与原则

“平台+模块”培养模式指的是由平台课程教育和模块课程教育共同组成的人才培养模式,从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来说,其平台课程包括各种公共文化基础课程,如政治理论、大学英语、大学语文、计算机课程等;公共专业基础课程,如素描、色彩、装饰图案、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专业理论课程,如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史、室内设计原理、环境艺术设计概论、中外设计史、环境工程学、材料学等等。这些平台课程如同框架,是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在平台课程基础上,针对专业方向的不同而细分出来的课程群,为学生向不同方向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平台+模块”培养模式以平台课程为基础,以模块课程为辅助,符合于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我国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围绕社会经济发展,注重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创新型学生,而“平台+模块”培养模式符合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符合于时代精神,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解决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现阶段培养模式落后的问题,着眼于当代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实际需求,提高课程的整体设计水平,以专业方向为导向,为社会提供实践型、创新型与专业型人才。

“平台+模块”培养模式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的构建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其一,个性发展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具有自主选择的能力,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于未来事业发展的课程体系;其二,全面发展原则。突破传统的与时代和社会需求相脱节的教育模式,树立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思想,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并使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其三,深化细化原则。打破原有平台课程和模块课程体系,使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并在模块课程体系方面不断进行细化,使课程更充实,针对性更强,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总之,“平台+模块”培养模式的宗旨是以为社会培养更有用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为根本,既要符合于社会的需求,同时也要针对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目标。

二、“平台+模块”培养模式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的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是“平台+模块”培养模式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构建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通过课程体系的具体构建将全新的教育理念输入其中,从而达到创新教育培养模式的目的。

“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突出平台课程的层次性,将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拓展为三个不断递进、前后相继的层次,即公共教育平台、学科教育平台和专业教育平台,然后再通过不同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再加上与企业合作的实践课程环节,实现“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全面构建。其中,平台和模块课程中的必修课体现了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共性特征,保证了人才培养的统一性,是课程体系的基础。而平台和模块课程中的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以及实践课,满足了不同专业方向的实际需求,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关键课程。如果将前者比喻为框架,后者则是具体的充满个性装修的不同房间。前者课程保持相对稳定性,而后者课程则可以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而灵活地变更,从而使课程体系呈现出一种动态的课程模式。

“平台+模块”课程体系使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形成了比过去更宽口径的课程群,具体地来说,公共教育平台课程是通识教育课程,其必修课程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综合素质,而选修课程则满足学生跨学科需求,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来拓宽学生知识面;学科教育平台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使学生掌握环境设计领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而其选修课程则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需求而设置,如一些当前社会热门的环境设计学科,如室内装饰设计、展示设计、景观设计等;专业教育平台课程的必修课是与环境设计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充分体现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性特征,其选修课则是学生选取与未来可能的职业相关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的必修课是在平台课程基础上的提高,适应为社会培养高、精、尖人才的需要,选修课所占比例较高,紧贴学科和时代前沿,是为走向社会从事不同的环境设计职业的强化训练。

三、“平台+模块”培养模式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的构建途径

要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中实现“平台+模块”培养模式的构建,除了依托于学校条件进行构建以外,还必须采取与企业相结合的方式,从而使“平台+模块”培养模式能够真正面向社会需求培养高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第一,情景化途径。在“平台+模块”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引入成功的环境艺术经典案例,通过实际案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或者鼓励学生直接走出课程置身于优秀的环境设计当中,有利于使学生得到更加高效的认知与提高。另外,可以采取一些环境设计竞赛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竞赛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而教师也更能够因材施教。

第二,工作室途径。在高校构建更为完善的环境设计工作室是“平台+模块”培养模式的主要构建途径,它可以在不依赖外部条件的情况下,在高校自行构建完成“平台+模块”培养模式。目前,高校环境设计工作室的发展并不完善,主要局限于研究生教育当中,在本科、专科阶段则缺乏相应的工作室,因而,在高校中构建更多的适合于环境设计专业本科以及专科学生学习的工作室是推行“平台+模块”培养模式的关键举措。工作室可以由环境设计专业的骨干教师组建,将学生直接纳入到工作室的项目设计团队当中,工作室导师直接指导学生课程学习并参与到各种设计项目以及竞赛当中。

最后,校企联合途径。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与相关的环境设计企业相联合,是“平台+模块”培养模式的又一重要构建途径,它突破了围墙式教学,使学生走出去,或使企业走进来,企业为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机会,而学生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双方实现了共赢的局面,使“平台+模块”课程教学同时在学校和企业进行,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直接为企业量身定做专业性人才。特别是一些知名的环境设计企业,包括环境设计公司、机构等,拥有大型环境设计项目,使学生能够迅速提高技能,而为使校企联合模式更好进行,可以采取“双导师”制,即学校导师与企业设计导师联合指导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杨雅丽.基于“双平台”实践教学模式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研究[J].设计.2015(23)

环境设计技能范文第6篇

受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影响,当前的园林生态学教学中还存着很多弊端,阻碍了教学进步,急需改革。在此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提出一些改革建议,包括教学观念和内容的更新、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实践课的增加,以及师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 环境设计;教学改革;园林生态学

环境设计专业涉及城市规划、室内设计、园林建设和公共艺术设计等领域,因实用性较为突出,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而传统的教学存在很多弊端,如缺少实践锻炼、教学方法单一等,因此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园林建设、室内装潢等行业备受重视,这就对环境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针对以往教学方法太过单一的缺陷,应进行改革,掌握多种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1]。

1更新教学观念和内容

1.1理念更新

现代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所以首先,应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坚持生本理念,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突显其主体性。利用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起积极主动性,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辅助者和引导者,要敢于接受新知识,并进行新的尝试。环境设计专业经常需要人工绘图、搭配色彩、提出新创意,并熟练操作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而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性,需要教师了解学生兴趣和心理规律,真正地体现以生为本理念。其次,学习理论知识的主要目的是在实践中应用,环境设计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所以要重视实践。以室内设计课程为例,需要学生掌握辨别装饰材料、熟悉施工流程的能力,若只传输知识,学生很难理解。但若是带领学生在材料市场或施工场地学习,将会取得更好效果。

1.2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同样重要,首先,课程要和专业紧密结合,环境设计的范围其实很广,涉及领域较多,尤其是在基础课上,必须结合专业设计,体现出较强的专业性[2]。如在学习色彩搭配时,不妨增加光与色彩之间的关系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在今后设计时如何根据光线选择颜色;而在设计素描课上,应增加室内空间、家具结构等写生内容,使学生尽早适应实际生活,而不是仅仅在学习理论。其次,教学内容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市场而加以调整,不可与实际相脱节。例如,环保节约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建筑设计或者室内设计教学上上都要突出绿色生态这一特点。教学内容要具有针对性,根据岗位工作要求,形成健全的内容体系。

2积极引进新教学方法

具体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和质量,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方法不能过于单一,而且一定要有效,能够取得进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许多新方法都经受住了考验,应用越来越多,在此主要介绍以下2种方法。

2.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把课堂教学活动视为一个完整的项目,按照规范的流程、操作要求逐步完成。通常要经过项目选择、项目实施、能力转化、能力提高几个阶段,部分高校采取此方法,结合现代化技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个项目,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擅长选择合适的项目。接下来的设计、实施工作就要学生独立完成,最后展示成果,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例如,园林植物景观规划项目,植物在园林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既是景观,又起着绿色环保的作用[3]。实际中的规划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首先是要对项目进行策划,考虑其可行性和合理性;确定项目后,需初步规划方案,根据其用途、性质以及可能带来的各种效益综合考虑;然后对方案进行修改,直到满意后,开始施工图的设计;最后一步是对施工图进行变更。在此过程中,尽量遵循实际岗位要求,提前熟悉岗位环境,使自己的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

2.2实例教学法

上面已经说到,环境设计是针对的具体项目、具体工程,理论知识必然是要用到实际案例中的,而且具体案例不同,所采用的技术、方法、要求等也有差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部分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不好理解,需要借助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世界上有很多经典的建筑、雕塑、室内格局,都是著名设计师的作品,有许多可借鉴之处。国内也有很多案例值得借鉴,如植物对污水具有净化作用。那么如何净化,具体如何操作,又会取得怎样的效果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此时不妨以石家庄“清源节流行动”为例,通过分析洨河水污染的处理方案和具体措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除了提供实践经验,案例教学还有很多优势,比如可以反映行业最新动态、可以提高学生科学设计的意识、发挥模范作用引导学生进步等。

2.3其他方法

目前,各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还有很多优秀的方法,如角色扮演法,试着让学生扮演教师讲课;头脑风暴法,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其创新意识,集思广益,以得到更多更好的创意;实践-理论-实践法,即先通过实践让学生初步了解理论知识,并主动去总结探究,然后针对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再把整个理论知识串起来,加深记忆。课堂结束后,再次应用于实践,操作技能会有很大的提升[4]。

3提高实践实训课比重

为了使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技能,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增加实践实训课的比重,争取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就环境设计专业而言,创意无比关键,所以实践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为主。加大投资,建立起专业的实训室,除了实训中常用的画板、画笔等基础物,还要注重氛围的营造和整体结构的设计,包括选材、形状和风格等,都要结合专业课程和企业需求考虑,尽量保持一致。除了动手操作区域,实训室内还应有材料存储区、教学示范区、作品展示区、现代化信息技术区等。当确定一个项目后,搜集材料、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作品展示、最终评价等工作最好都能在实训室内完成,一来可充分利用资源,二来能够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部分学生想象力很丰富,经常能想出很新颖的创意,但缺乏平台展示。所以,学校要经常办一些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给他们一展身手的机会。例如,举办校级技能大赛、原创作品比赛、模拟实践设计活动等,在寒暑假也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实际教学证明,很多优秀设计师都是在此类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经验,而且对市场需求更加了解,所以设计水平要高于一般的学生。

4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师生的努力。教师在新的教育环境中退居幕后,其实责任更重,要真正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就必须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与研讨会,吸收新知识与新理念;鼓励专业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职称评定;有目的的让专业教师进入相关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技能与经验,确保其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能够将最新、最好、最实际的技能传授给学生;鼓励专业教师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并以实际项目为任务,驱动教学的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教授,在亲身经历项目过程的同时,把实际工作的经验与技能同学生一起分享,达到务实教学、增加学生实践经验的目的[5]。学生亦是如此,除了深入理解环境设计专业,了解该专业的社会现状,还要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总结的习惯,强化自身创新意识,学习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同时,要完善自身道德素质,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

5结语

环境设计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一个专业,在实际中有着广泛应用,包括室内设计、园林规划、建筑设计等。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快速吸收理论知识,提高自身技能,需对以往的教学进行科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袁方.关于教学改革的思考——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魅力中国,2010,22(27):154-155.

[2]张榕泉,吴海燕,夏建红,等.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剑南文学,2012,24(10):170-172.

[3]吴玉琴.园林生态学教学改革探讨[J]绿色科技,2011,20(7):245-246.

[4]季玲.信息时代的教学改革模式初探——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J].时代教育,2013,22(15):173.

环境设计技能范文第7篇

【关键词】现代环境设计;概念;理念;传统艺术

一、环境设计概念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那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室内设计系为了模仿日本,把院系的名称改成了环境艺术设计。随后,全国很多设计院校都相继改名。一时间改名称成了时尚,几乎没有人进行冷静的思考。有很少数的专家觉得改名不妥当,站出来进行呼吁但并没有人听取,几年以后,那些主动改名的人也觉得不妥。

在我们国家,环境艺术设计就是室内装饰、装修设计、室内外设计以及建筑装饰等。虽然叫法不一样,但是,内容是一样的,都是以建筑为中心进行的装饰与设计的活动。其区别就是室内与室外,因此,可以看出室内的设计叫法也不合适,具有一定的限定性,就是没有把室外装饰设计包含在内了,这样就会导致建筑以外立面与小环境的设计为主,使得设计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互相干涉的问题。除此之外,从狭义的角度来说,环境艺术设计的叫法也不是太贴切,环境艺术基本把地球表面的所有地面环境都涵盖了,所以,环境艺术设计与室内设计在进行表达时,要以建筑内外的设计为中心。实际情况证明,室内外装修设计主要表达的就是设计的内涵。目前,大专院校要解决设计名称,就应该要把混乱不一的叫法进行统一。

二、现代环境设计理念分析

我们生存的环境虽然有很多人为的疆界,但是,我们的世界还是一个整体。大家共享同一片海洋,同一片天空。人类不断进化的过程,也是用人类的力量对理想的生存环境进行构造的过程。现代的环境设计具有综合性,也是人类居住形态的体现。现代的环境设计要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完整地演变过来,是人类不断发展进步的表现,特别是作为高级动物的人对自然与环境主动地产生影响的过程。现代环境设计的提出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大到与整个人居环境的系统规划相关,小到与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场所的营造相关。现代的环境设计活动中有很多种分工,然而,分工不代表分家,任何对环境进行的设计都不能与整体人居环境脱离开来,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现代的环境设计工作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城市的设计,景观的设计,园林的设计,还有建筑与室内的设计等。现代的环境设计师也算是一个通才,不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有较深的艺术与文化修养,每一种审美情趣要健康,就要建立在完整的文化结构上。当然,还有一个因素是与设计师艺术修养有紧密的关系的,就是设计师自身的艺术观,并且需要与艺术手段互相结合在一起。现代环境设计对各门艺术的展现起到很好的帮助,可以使其在一个共享的空间中展现,任何一名设计师,都要有较高的沟通能力,把全部的热情投入到设计活动中去,协调并解决所有与人们生存环境质量有关的问题。所以,与其它艺术类别相比,现代环境设计师是一名系统性的协调人员。

现代的环境设计是二战后新兴的一门学科,在欧美受到很大的关注,也是在20世纪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科学与经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把审美功能与实用的功能结合在一起。现代环境设计具有很大的范围,并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是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也是艺术在构想方案中的综合计划,不但包括环境与设计的计划,装饰与空间的计划,还有构造与造型的计划,色彩与材料的计划等。

三、现代环境设计中有关传统艺术的应用

文化形态语言的元素要在现代环境设计艺术领域中去寻找,并且要与现代的科学技术观念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精神层面得到提高。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元素在环境艺术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主要方法如下:一是用形,在现代艺术的有名有实中直接应用传统的图形,它不是简简单单的照搬与堆砌,而是把传统的文化与新的载体进行重新的结合,进而创设一种新的视觉语言环境。直接的使用是一种全新的概念,也是积极表现的一种,它需要把环境与工艺考虑进去,一定要与这些因素互相配合,使用最佳的组合才能把图形的价值增大,把其独特的韵味表现出来。二是用意,在我们国家许多的古代建筑以及室内艺术装潢中,人们对于含蓄的呈现手法比较习惯,无论是外部的形态设计还是室内的空间布局,都会选择较为适合的陈设与图案,要想使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就要把这些特定的环境融合进去。在现代的环境设计艺术中,比较多地通过环境的构成与组成方法来体现环境本体以外的精神。三是形神并举,对于传统文化的审视需要用全新的现代审美的观点,只有对传统的文化有了充分的理解,才能把神延续成意,使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有更好的发展。对于我们国家的传统来讲,线条不只是长度与方向,厚重感更加重要,它把力量与速度表现了出来,使东方与西方文化间的对话得到促进。我们国家古典的诗词在现代环境设计艺术中就得到形神并举的应用,并且这也是最好的表现形式,在环境设计艺术中结合诗词,会让环境设计艺术更加富有诗情画意,把精神的构想通过现实的三维空间设计艺术得以实现,就像美丽的梦境一样具有非常独特的魅力。

四、结语

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发展时期,设计所具有的方向与使命是不一样的。人们对大自然的索取是带有掠夺性的,工业的公害与人口的恶性膨胀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造成生态的危机。为了改善人类的生存状况,人们只有把设计作为一种希望,通过各种设计从宏观的角度使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使创造出来的社会环境更具有更高的文化价值。所以,在现代以及未来,设计会走向城市,走向民众,它也一定会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的结合在一起。这是毋庸置疑的,对环境进行改善,对环境进行创造,也是21世纪全球人类文化活动的一个重点,所以,人们都应该高度重视起这一问题,并为此付出实际的行动,为环境改善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陈小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知识[M].环境出版社, 2013.

[2] 孙子健.应用美学[M].辽海出版社,2013.

环境设计技能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通过阐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分析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方式与创新素质的关系,并构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型。

2006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为国家提供创新型人才成为我国高校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本文通过阐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分析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方式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关系,并构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型,探索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可行之路。

一、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教学设计领域发生的一次重大转型,较突出的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等人,其研究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1)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2)重视真实境脉;(3)注重“协作学习”;(4)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5)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注重知识的建构性、境脉性、复杂性和社会性,并强调为建构性、真实性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主要包括问题设计、相关案例、认知工具、协作工具、信息资源和境脉支持六个设计要素,并以“问题解决”作为主线贯穿设计的始终。通过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可以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概念转换和知识建构建立心智模型,从而进一步促进概念转化、解决问题和知识结构的更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在宏观层面上存在课程、教学与评价的相互协调关系,并互为增效。解决问题围绕课程的内容进行,教学内容又与学习的课程相关,而评价则是针对教学者所教的内容展开,亦以促进解决问题能力的生成与心智模型的建构为基点,通过给学习者以建议、提示,促进学习者进行反思,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二、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创新素质、学习方式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

当前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是从创新素质的创新人格(非智力因素)和创新思维(智力因素)两方面进行的。创新人格是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泉,是能使人长久保持创新欲望的个性品质;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对没有现成思路可以套用的结构不良问题进行的思维活动。另外,合理的知识结构也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源。根据认知灵活性理论,知识可分为良构领域知识和劣构领域知识。良构领域知识是指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劣构领域知识则是将良构领域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情景中时产生的复杂的、不规则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认为,影响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之一的就是领域知识和结构性知识,它不仅关注知识的学习,更关注如何帮助学习者生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是参照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心理机制设计的。这就要求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鼓励大学生充分发挥互动性和自主性,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以良构领域知识为基础,通过多个概念原理以及大量的经验背景的共同作用,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交流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进行概念转换和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进而促进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

基于不同的学习动机,学习者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表层式、深层式和成就式三种。表层式是学习者基于外在动机,采用机械的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的被动学习;深层方式,是学习者基于内在动机,为满足兴趣和有意义学习方式进行的主动学习;成就式是学习者基于成就动机,利用各种学习技能,为取得好成绩而学习。成就式方式与浅层式或深层式方式相结合,可形成“表层——成就式学习方式”或“深层——成就式学习方式”。不同国家针对不同教育层次的学生所做的许多研究表明,学习结果与学习方式是相关的。表层方式对于记忆无关联的细节是奏效的,但通常只能获得低分,常常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担心、焦虑。深层方式则会使学生认为学习任务是有趣的,通常能获得高分,而且有助于学生获得结构合理的学习结果。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研究中,Biggs&Mooer、Dart和Tnag等国外学者经过实证研究,均得出结论:强调互动性与自主性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与深层学习方式正相关,而与表层学习方式负相关。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大学生进行表层方式的学习,其获得的知识材料是零散的、孤立的、肤浅的,会造成新旧知识结构的脱节。而如果能够鼓励大学生进行深层次学习,则有助于他们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促进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并激发其创新思维。大学生创新素质、学习方式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关系如图2所示。

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型

在综合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方式和大学生创新素质关系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建立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综合设计模型。如图3所示。

1.设置多维目标

多维目标设置包括重塑教学活动的主体观、改革教学课程、构建合理知识结构、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等六维目标,具体如下:(1)教学活动应当以学为主,着眼于帮助大学生自主构建与创新;(2)课程改革应当以学生为本,注重开放的、创新的过程及教学互动;(3)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当强调知识的多样性、动态性与开放性,加强学科间渗透;(4)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当使问题的境脉更接近于真实情形,帮助大学生发展创新思维;(5)教学管理应当建立能够鼓励大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与创新的弹性管理制度;(6)教学评价应当构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的、动态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突出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特点。

2.教学情境设计

情境设计是通过激活相关知识、技能和经验,引导学生识别或生成需要解决的问题。情景设计具有如下特点:(1)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启发学习的自主性;(2)情景任务本身具有的挑战性,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3)情景设计本身具有复杂性,更容易培养学生解决的问题能力;(4)情景设计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在完成任务中把自己的知识表达出来。

3.建立协作式学习支持系统

协作式学习支持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成员是对同一个主题感兴趣的相关专家、教师、大学生或其他人员等,彼此分享知识、共同讨论;(2)鼓励跟进式的问题解决。教师需要时常鼓励大学生进行跟进式的问题解决,在已有观点的基础上质疑、拓展、寻找新的信息,并将问题发展成更详细的子问题;(3)鼓励大学生建构自己的观点。学习者的思维发展是建立在彼此观点支撑的基础上的,鼓励大学生建构自己的观点,能够将问题解决推向深入,获得对知识的深度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