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素养阅读教学阅读能力逻辑思维

一、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大部分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受传统语文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以及我国长期以来所提倡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对语文教学的重视度较高。但是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阅读教学活动中所蕴含的价值体系没有做到充分的重视,没有意识到其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大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通常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所展开的阅读活动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导致大多数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会有条理不清、逻辑思维过于混乱等多种教学现象的出现。虽然部分老师在新课改教学指导的要求与引导下,逐渐意识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其活动所蕴含的知识与价值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在教学方法中的使用方法不当,教学方法主要使用的依旧是传统思想观念,老师根据文章结构脉络作为学生阅读教育的实施根据与发展方向,学生则根据教师的讲解顺序,对文章展开适当的阅读理解,在此种情况下,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所展开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有效性较低,同时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并没有较大的作用,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要素

以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为基础,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以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同时过程较为缓慢,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耐心与信心。语文教学活动的展开具有一定的常规性,学生在学习中会极易受到外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终对学习成绩的提升造成影响。对于此种情况,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重视度,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中心价值,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价值,同时为营造课堂氛围提供帮助,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之后通过阅读能力的增强,强化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经过适当的引导为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只有通过思维的有效运用、加强对文章阅读中的规律掌握,通过解疑答惑等方式促进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使其逻辑思维的培养体系更加完善与成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是具有连续性的作用,教师要保持信心与耐心,不要急于求成,以免影响教学质量。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文化的类型与内容逐渐增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对其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等个人体系的养成与树立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要想提高学生正确价值的认知,需要注重学生在阅读中正确的习惯与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思维能力的养成。通过多种阅读活动的展开,强化学生的更好应用,促进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其所养成的思维逻辑能力的应用提供更好的环境,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

三、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培养水平

要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老师应该采用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的阅读效率,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快速掌握文章的要点和中心思想,并对文章的大概内容进行解。只有这样不断的训练,才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判断力和推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同的学生,其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也各不相同,在理解力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对于这些学生,老师应该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阅读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选择不同的阅读资料,保证每位学生都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学到真实有效的东西,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出现看不懂或者没有阅读兴趣的问题。在阅读之前,老师可以先针对文章内容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不会漫无目的,而是认认真真,带着探索的心理去进行阅读。经过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就会越来越快,阅读效率也会越来越高,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自觉地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分析,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提高逻辑思维的养成力度

在语文阅读中要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在语文阅读中,学生在文章中所获得的知识以及所掌握的阅读技巧,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通过阅读所获取的更多的语文相关知识,在学习中所掌握的人生哲理、所理解的情感价值、所培养的思维观念等都可以在生活中有所运用,通过对遇到的各种难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培养更好的个人情操。为此,在阅读中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找出与所看内容相关的知识,并与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相联系,通过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实践操作,提高知识的累积和总结,强化思维逻辑的培养力度。

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儿童美术教育;重要性

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不同于传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在美术教育过程当中需要并突破传统固有的思考模式,全面的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在美术教育当中遇到的问题,最大限度的拓展和延伸儿童的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深度和广度。分析儿童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得出,其是一种具有较强的变动性、流畅性、独创性特点的全新思维模式。培养儿童发散性思维的美术教育并不需要教师一笔一划的教授儿童如何去画,而是就一固定主题引导儿童去进行自主的创作,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一、儿童美术教育中发散思维能力培养能有效的提升儿童观察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育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但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通常都是教师临场演示绘画,然后让儿童进行直观地模仿,主要强调儿童必须要理解并掌握一定程度的绘画要领和绘画技巧。在这样的美术教育模式之下,儿童所能创作的方向较为固定,创作思维被大幅度限制。实际上,儿童的美术绘画创作主要是依赖于对于生活和学习的感受,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要求儿童掌握一定程度的绘画技能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对于美术教育而言亦是十分重要。想要全面提升儿童的美术绘画的能力,不能过度的偏向某一方面,而是需要同步的对儿童进行全面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儿童的美术水平,达到全面培养儿童的发散性思维的目的。在实际的绘画过程当中,儿童主要是注意绘画对象的“形”,所以在绘画过程当中主要表现出来的也是物象的形态。例如就长颈鹿这个主题来完成绘画,儿童往往会根据观察和自身记忆的“长颈鹿具有很长的脖子”这个特征将其呈现在纸上。然而,片面的观察使得儿童对长颈鹿的斑纹、眼睛、外形、色彩等的观察不够到位,对长颈鹿的喝水、散步等生活习性不够了解。儿童通过绘画而产生的最终形象只会表现出脖子长特点,对于其他方面的特征没有具体的表现,造就导致了作品完成之后的各种“四不像”。教师通过引导儿童深入的对绘画对象进行深入、全面的观察,不仅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同时也能在观察当中培养儿童的自主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二、儿童美术教育中发散思维能力培养能有效激发儿童动力和兴趣

兴趣在儿童进行美术绘画学习过程当中扮演着“最好教师”的重要引导角色,只有本身对美术绘画产生浓烈的兴趣,才会愿意自主自觉的学习对美术绘画。在美术教育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一特性,采取有效的方式引导儿童进行美术绘画,全面的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绘画积极性、绘画动力等。教师可以根据美术绘画教学内容,设计和增加一些富有意义、有趣、好玩的美术活动和游戏,并引导儿童积极的参与到游戏当中,儿童在参与游戏的同时求知欲得到提升。游戏对于儿童的吸引力,也会使儿童能在美术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儿童在完成美术课堂的学习之后积极地参与到与美术有关的活动和游戏当中,使儿童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美术绘画的乐趣和魅力所在。例如在引导儿童对外星人进行绘画时,教师应该鼓励儿童就外星人的外形进行夸张而大胆的想象,为美术绘画创作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为儿童的美术绘画创作作品提供更多的创作可能。在放飞想象的前提下绘画出来的外星人各种各样的。

三、儿童美术教育中发散思维能力培养能有效引导儿童的探索求异

儿童本身是具有较强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这更有利于对儿童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美术绘画的过程当中儿童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可以根据自身的思想认识将观念、知识、理论等基础进行重新组合,然后就为同一问题寻找出全新的、不同的、求异的答案或是设想。在美术绘画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模式的主导之下,儿童就同一创作主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彻底的放飞儿童的想象,以便于打破传统的固有思维模式对儿童想象力和求知探索精神的束缚。鼓励儿童用自身的认知方式和思考模式来分析美术绘画问题并解决美术绘画问题,为儿童拓展更宽广的美术绘画视角。教师也可以安排儿童对比较有动态效果的“老鼠偷东西”这一类的主题进行绘画,而儿童由于对这个绘画对象的了解,在不同思考方向的引导之下,将会在绘画作品当中表现出老鼠偷东西过程当中的搬运、偷吃等不同形态的动作,有效的利用这一绘画主题能充分的激发儿童的幻想、求异、创新等思维,并在不断的绘画练习当中得到培养和加深。

四、结束语

如今,在儿童的美术教育过程当中主要是培养儿童的绘画能力,不仅被作为美术教育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引导美术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教师应转变美术教育观念,在美术绘画的教学过程当中,鼓励儿童就,就同一主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然后再将对理解的故事情节和画面结构用自己特有的独特绘画方法呈现在画纸上,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和情感表达性的绘画作品。这种基于儿童的情感进行的美术绘画创作,不仅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儿童的绘画兴趣和绘画动力,同时也能有效地对儿童的创造潜能进行开发,以达到有效培养儿童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思维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蒋思妤.浅谈美术教育对儿童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4,08:199.

[2]孟凡柱.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西部(理论版),2014,15:125-126.

[3]黄雪景.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4,25:92.

[4]梁枫宁.论儿童美术教学发散性思维培养[J].美术大观,2015,03:166.

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字:思维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 重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作用下,创新教育被注入到了高中数学教学体系中,成为了当中的一个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愈发重要。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的基础能力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方式对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进行推理判断,并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从而进一步学好数学。

一、高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障碍

(一)思维定势的消极习惯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数学教师在升学率的压力下,还是秉承一贯的“题海战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套题知识,学生一直以来都在接受教师机械化授予的知识,长期以往,学生积累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解题经验。在此背景下,学生会对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深信不疑,使得他们在解答问题的时候难以舍弃老旧的思路,思维定势、僵化,不会通过新的问题去挖掘新的思路,最终导致自己的思维方式受到阻碍,而无法对知识点全面认识。

(二)思维的惰性导致思维受阻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领导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更为注重提高学生的成绩,因此容易忽略学生学习时候的一些细节,例如学生理解一些公式、定理方面,老师一般是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接收新的公式概念,并让他们课后把定理概念记牢,但是并没有教学生如何还原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加上,学生在遇到难题时,绝大多数都会选择问同学或者老师,还有部分会把难题留出来等老师讲解,只有极少数的同学会在难题面前“越挫越勇”,继续思考。当学生的观察以及理解停留在表面的感知时,也会疏于动脑,随之造成思维的惰性。

二、培养思维能力对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性

作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思维能力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突破解决问题的常规思路,用新的问题去挖掘新的思路,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摆脱思维定势的禁锢。以下就思维能力培养对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一)培养思维能力,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数学作为一门完整体系的系统性学科,在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点紧密相连、相互联系,尤其是一些运算、定理和函数知识,这些知识所蕴含的思维性是非常强的。而对于平时的公式、定理运用,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和“硬套”,而教师也不太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引导,这就导致学生在运用公式、定理时形成固有的思维定势,限制自身思维的发展。倘若教师在此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就能给学生开拓新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新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这对学生学好数学无疑是有着极大的帮助。

例如:教师在讲解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例题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有界性和变量交换是我们在解答三角函数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方法,然而由于受到学生定势思维的影响,他们却极少想起解析几何的斜率公式。为此,教师在讲解此类题目时,要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在用一种方法解题完毕后,教师在询问学生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激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教师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出现障碍,那么教师可以从旁指导,给出适当的提示,保持学生的思维连续性,让学生尽情发挥,扩展自己的想象空间,找出不一样的解题方法。这样一来,相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更加深入。

(二)培养思维能力,能激活学生对知识的需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知识,倘若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能加强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贴近生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为切入点,适时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结构,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能在此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自身的能力;还能够进一步激活对知识的需要,形成新颖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数列极限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有位学生需要到达前方4米远的终点,他面向终点方向,第一步他走了1米,第二步走了1/2米,第三步走了1/4米......如此类推,此后这位学生走的每一步路都是前一步路长度的1/2。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该名学生什么时候才能走到终点,需要走多少步?由于这个例子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似,而且也在合理的难度范围内,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在此过程中也会得到激发,并能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思想去解答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培养思维能力,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由于高中阶段的数学更多的以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Z言等,这些知识点对学生所提出的思维梯度较大,倘若学生没有改变初中阶段的思维方法,依旧以形象、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述,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是没有突出效果的。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帮学生把初中阶段所建立的常见思维套路打破,启发学生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以帮助学生增强对知识点的掌握力度,强化知识的应用。例如:在求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方法,研究函数单调性的方法等时,教师就可以融入算法知识,引导学生用算法解题框图来体现知识内容,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通过多种的交融联系使学生认识不一样的解题方法,增强学生自身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勇于把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帮助学生学好高中数学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们必须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以达到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重要性;措施方法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需要加强逻辑思维才能学好的课程,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分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思维分析就是通过思维分析相关问题的各种内在因素关联,找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并且判断使用哪一种方法会更加方便。数学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多解性,就让思维能力变得更加重要。对于数学教师而言,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积极培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形成一种具体的思维能力方法,从而让学生可以对相关的数学问题形成更加清楚有效的认知,快速实现问题的解答。第二,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能够让小学生对数学的本质了解更加清晰,从而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能够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效果。第三,对学生展开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让数学教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让小学生对课堂教学充满兴趣并且积极参与,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立足教材书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材书本是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载体素材,要对学生的思S能力进行培养,巧妙使用教材书本可以起到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时,使用教材书本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在进行一个数学知识点的教学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对教材书本进行阅读,自行理解相关知识的内容,并且结合生活实际对其作出分析。如此一来,学生自然就可以在预习和分析的环节实现对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要弄懂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单纯依靠阅读是不可能的,还需要学生自身进行理解和思考才能实现。比如在教学加减法之前,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预习加减法应该如何计算,其所代表的意义又是什么,在生活中的哪些案例是对加减法的运用。通过这样一系列环节,学生就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大量思考实现对自身思维能力的锻炼培养。

(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锻炼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形成主要还是通过思考问题来实现的,经由不断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思维能力的强化锻炼。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提出合理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锻炼自身思维能力。比如在针对加减法进行教学时,对常规的计算方法进行教学后,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实现计算?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对于18+23这样一个式子,有的学生在思考后就可以得出,18=20-2,23=20+3,因此原本的式子就可以写成20-2+20+3=41。这种想法就是计算中凑整法的体现,教师就可以从此进行延伸,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

(三)借助数学练习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现在越来越强调理解教学,但是适量、适当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数学练习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对自身的思维能力实现反复锻炼。比如,结合上文提到的有不同解法的例题,教师就可以设计一题多解的数学练习,设计几个比较典型的练习题目,让学生思考能够实现解题的所有方法。如此,学生在思考不同解法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就得到了有效锻炼。另外,教师也可以基于一解多题的思想,针对某一类计算方法设置几道不同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对某一种计算方法进行运用,同时思考在这些不同类题目中,该种计算方法是如何实现解题的。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必然可以得到增强。

(四)经由数学实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实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是必须要注意的一个环节,通过数学实践不仅可以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实践性运用,还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些实践性的数学教学环节,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三角形三个内角和为180■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验证这一个定理的正确性。于是,有的学生直接使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具体角度,然后相加。有的学生则直接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剪下三个角,再将其拼接起来。学生通过这些不同的方法对定理进行验证,就实现了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从内角和延伸到三角形的面积,让学生思考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有什么关系?以不同的边作为底,三角形面积是否会发生变化,等等。通过多样化的实践,将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教师应该对此形成足够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材书本、课堂问题、数学练习以及实践验证等,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下得到锻炼,并且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周建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8):225

[2]薛玉芝.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137-138

[3]吴球.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学周刊,2012(23):66-67

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舞蹈教学;创造力;策略

一、创造力的相关概念

创造力从概念角度上说,指的是连续且复杂的心理活动,同时这也是人类开展与完成创造活动的重要心理素养。创造力形成的重要条件是个体在体力与智力上必须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以此来运用创造思维来开展一系列的创造活动。创造力同普通意义上的能力对比来说,具有前非常强的创造性与独特性。另外,创造力主要是由发散思维,也就是运用已知思维对未知领域进行无边际、无限制探索的思维模式。

二、舞蹈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

创造力作为一项综合多种能力为一体的特殊能力,其主要由创造思维、创造个性以及创造表现三种能力构成。创造思维能力是创造力作为核心的内容。所以在舞蹈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应当注重增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同时还要运用合理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舞蹈作为一门思维性较强的艺术门类,从舞蹈动作设计、排演等环节上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创造思维元素。总而言之,舞蹈是有效提升学生创造能力的良好平台,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探索与认知能力。除此之外,舞蹈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专业的教学需求。具体来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来参与到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也正是其自身舞蹈技巧以及舞蹈表演能力提高的过程。比如当前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有创作教学、联系以及游戏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自身创造力与想象力水平,而且也有助于舞蹈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舞蹈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策略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想象力

想象指的是个体在记忆上对现实事物在大脑中进行改造,最终以新的形象出现的思维模式。在舞蹈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培养学生想象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来培养学生想象力应当在注重增强学生舞蹈技巧水平提升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开发出学生的想象潜力。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学生想象能力,最终使得学生在表演舞蹈时可以做到身体与灵魂的高度结合。另外,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还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而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新型课堂教学,并且要多用语言来引导学生对难度较大的舞蹈动作、术语进行深入的理解。比如在元素以及组合动作练习上,教师可以将这些教学内容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从而使得学生对这些舞蹈动作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此时,教师再对进行详细的动作分解教学,以此来达到学生对舞蹈的各种动作以及规律性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在舞蹈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运用引导模式指的是在教师指引下,学生通过小组方式来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探索认知能力的发挥,同时也能够调动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脱离被动学习的窘境,更有动力的去学习新知识。由于舞蹈这门艺术的表现形式非常多元化,这也就需要教师要设计出规律性的内容来引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舞蹈图片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这些图片进行思考,此时学生的思维大门被打开,创造潜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例如有的学生认为图片中的舞蹈动作像是荡秋千,而秋千绳随着摇摆动作而形成各种形状;还有的学生将图片想象成为放风筝,随着风筝的摇曳,动作就会时而集聚,时而分离,从而形成多种画面。有的学生从服装角度上来对图片中的舞蹈意境进行想象,从而勾勒出另一幅优美的画面。总而言之,教师指引下的自主学习不仅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空间,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潜力,从而为其创造思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舞蹈教学实践当中,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同时也是一名“学生”,其应当加入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中,从而与学生一同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难题。

(三)创设合理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创造表现力水平

在舞蹈教学环境创设上,主要运用的舞蹈、语言以及画面等方式来为学生创造出合理化的情景,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加强学生创造表现力发展与水平提升。具体来说,在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模式的运用上,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形成创造习惯与创造行为。另外,在教学情境的创建上,教师必须要从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比如可以创设一个以音乐为主题的教学意境,教师运用多种手段来引导学生融入到这一教学情境中,然后教师再运用多媒体手段来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的学习情境。比如在舞蹈教学上,教师可以根据舞蹈风格以及配乐节奏上的不同来将各个舞蹈动作以具体的形象来进行展现,这一过程正是帮助了解来对舞蹈动作创作以及舞蹈审美的认知,从而可以让其创造表现力得到一定成都的提升。所以说,在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环节上,教师应当与学生保持互相学习的关系,也就是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从而将创造思维能力来有效融入到良好合理的教学情境当中。

四、结语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艺术院校在舞蹈专业教学上更加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但是由于舞蹈艺术的复杂性与独特性,使得舞蹈创造力成为一个涉及多个领域且缜密的工程。笔者通过翻阅相关研究资料发现,当前我国学者在舞蹈教学度学生创造力培养上的研究的理论雷同之处较多,并且大部分都注重教学实践,忽略了对舞蹈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此,笔者希望通过对当前我国舞蹈教学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策略的提出来为促进我国舞蹈专业的持续与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唐丽智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艺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向艳华.浅谈舞蹈教育中规范的重要性[J].新丝路(下旬),2015(10).

[2]温柔,柏劲峰.拓展舞蹈科学领域,促进艺术医学发展“2013舞蹈教育与科学研习会”综述[J].舞蹈.2013(09).

[3]何苗.论高校舞蹈教育的创新[J].音乐时空.2015(23).

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科学;思维;能力

一、培养初中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科学思维能力简介

科学思维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达到思维最优化、科学化,是适应现代化实践方式以及现代化科技创新而创立的方法体系,是对世界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多样性的全局把握。

科学思维能力是指以科学认知得到的以及人的大脑依赖于信息符号对于感性材料加工处理的途径和方式,其实质是通过合理地处理各种科学思维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使其达到最优化,做到科学地、历史地、全面地观察问题、考虑问题,得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科学思维方式是一个庞大的方法集合,其中包括科学抽象方法、思维发散法、逻辑方法、模型优化法等。

2.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是科学课学习的重要基础

初中生在学习科学课的传统过程中,往往是老师把需要传授的知识和课程固定式思维结合起来,学生将老师的思维固化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模式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导致对熟悉的课程和内容铭记于心,但是当遇到新的问题时就会茫然无措,不知道从何入手解决问题。这就是模式化思维与现代教学没有同步前进的结果。而科学课是对自然科学进行探索、求知过程的研究,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创新、灵活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科学思维能力也就成为了学习科学课的重要保证。

(2)初中生习惯于单一思维,缺乏发散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在分析和解决自然科学问题的时候,习惯于单一的沿着问题的发展过程考虑问题,思维习惯固定,思维方向难以改变,因此不能够通过多角度多途径解决问题,难以进行发散思维或变换角度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模式化,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与创新性,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思维方法,难以从根本上突破学习科学课的瓶颈。

(3)科学课自身特点对于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

科学课对于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化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塑造是科学课的首要目的。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是科学课的基本要求,其知识体系本身特点就决定了其对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要求。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生的视野开始变的开阔,知识与信息的碓垂惴海如果缺乏科学思维对于知识与信息进行系统化的处理,难以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只有让学生拥有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够在信息时代合理地运用其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初中科学课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1.培养学生发散式的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首要任务的是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发散性,即发散式思维,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冲破传统观固定化思维模式的单一性与局限性。

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为例,学生在初学该章节时,对于转化与守恒这个概念就有所误解,认为其相互矛盾。既然能量可以相互转化,那么能量还能够守恒么?这是很多学生所产生的疑问。这就是学生考虑问题的时候单从某种能量自身考虑,缺乏能量的整体式思维,而且考虑问题绝对化,把转化与守恒进行绝对化思考,导致对问题难以理解。

该例子说明学生在思考科学问题时候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个别以及整体不同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该例中很多同学会从单一的势能或者单一的动能出发,没有考虑到能量的总体性,即思考的角度要全方位。因此可以通过教学中的看似矛盾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想象式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式思维能力是科学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在科学课的研究中,会遇到边缘科学等许多超越现实的实验条件,现实生活中难以重现实验环境。这就要求学生抓住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排除其他次要因素,使研究对象与实验条件理想化,从而建立理想的实验模型。

例如对于势能的理解,很多学生认为火燃烧时释放出热量这种形象化的能量才是能量,因为它可以通过人体感觉得到。而像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人体感觉不到的能量,学生就无法理解。因为势能比较抽象化。这就需要学生在理解势能这个概念时采用抽象式、理想式的科学思维方法。将能量作为一个整体抽象的描述印在脑海中,将无形的势能附着于有形的物体上,从而将无形的势能抽象的想象成有形的势能,从而消化对势能概念的理解。

因此,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想象式的思维能力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任务。

本文通过分析科学课学习过程中一些影响思维能力的常见现象,总结出提升科学思维能力的两种重要方法,如培养学生发散式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想象式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等。相信这些对于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科学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计算机 计算思维 应用技能

引言:当前,我国诸多艺术类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在面对不断加深的新课改趋势情况下,均需要作出适当的创新与改革,尤其要重视学生计算思维和应用技能的双重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完善院校自身的教学体系。本文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和应用技能培养两个方面提出一定策略建议,希望能够促使诸多艺术类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有所参考。

一、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1、了解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发展史当中汇集了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随着时间的发展已经融入到了各个学科和领域,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艺术类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时,能够促使其初步形成计算思维意识。

2、了解信息编码和算法程序。信息编码应该属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核心和基础,当前诸多文字编码均具有比较广泛的应用范围。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编码能够促使其认识到信息编码的重要性。算法程序亦是及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学生了解算法的表示以及程序流程图,能够促使其自身更进一步的理解计算机自动实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良好的计算发散思维能力。

3、了解计算机网络与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主要是指互联网,若要良好的应用计算机,必须要了解计算机网络当中的精髓和核心,即必须认识到网络协议的重要性。对于操作系统,其应该属于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础软件平台。学生理解该操作系统便于形成计算思维能力,对各种设备以及资源进行管理。

二、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策略

1、科学选择教学课程。艺术类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当中,必须要重视对各类应用技能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创建基于知识点的聚类网络课程[1]。在此方面,各艺术类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重视知识点聚类网络课程的设置,面向学生课外自学应用技能中的诸多细小知识点,设定或者建立相应的教学课程模块,为学生提供不同主题课程,使其能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当中,利用课外时间可丰富的资源提升基础应用技能水平,便于更加系统且有效的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

2、合理进行教学设计。艺术类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养,需要重视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由于计算机应用技能类课程中,每一个软件的教学均具有诸多教学知识点。个别知识点比较“小”,并不能够单独程度一项教学内容,但是在学生的实际应用当中却具有比较大的应用性[2]。例如,应用计算机技术在word当中输入汉子偏旁部首,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中很少会对其进行讲授,但是实际应用却又比较广泛。面对该种情况,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中可以采取知识点聚类的方式,将不同的软件知识点进行主题的划分,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制作视频教程,保证知识结构紧凑且时间适度,以此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3、创建优良教学环境。艺术类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水平,体现教学质量,一般均会举行一定的教W公开课[3]。针对此方面,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时,可以在公开课上制作知识点的视频,重视强调所教技能的应用性和操作性。该种教学视频亦应该延伸到日常的教学课堂当中,以保证学生能够在每一堂课程当中均得到应用技能的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新课改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艺术类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中必须要重视更加深入的探索计算机基础教育思想与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只有促使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应用技能水平同时提升,方能够促使学生利用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技术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基础水平,艺术类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则能够形成比较完善且有效的教学体系。

参 考 文 献

[1]龚沛曾,杨志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2,05(02):51-54.

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思维能力即为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小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正处于奠定数学知识的关键性时期,促进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将会对其今后的成长产生积极性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是在进行教学知识的持续性学习与练习当中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1数学思维能力及其重要性

数学思维即为应用数学思想来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特定的思维方式。数学思维能力则是指学生应用自身的数学思想与逻辑能力来解决数学问题,充分的展开合理想象,即可依据自身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来对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的办法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可获得一系列发现与解决数学问题的“通用公式”。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考能力有限,其生活阅历与经验不足、知识储备相对薄弱,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性还具有较大提升的空间,而学生之间会在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方面存在差异性,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如果要照顾到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来适时的调整教学进度与难度,就会使教学质量只能缓慢提升,教学的整体进度也会落后于其它班级。可是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既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充分理解与牢固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方面,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有效地推进与实施教学方案。

2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原则

2.1依据新课标的原则:小学教师应依据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与原则来制定《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案》,因此,在制定培养方案之前,教师应对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与原则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掌握。从而使所制定的培养方案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在深入理解全部学生的实际情况之后,客观全面的制定培养方案,使班级的所有学生都能够较好的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

2.2逐步推进的原则:教师在教学当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时,应知道这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具有一蹴而就的速成意识,而应按照逐步推进的原则来进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经过较长的学习时期进行持续的累积,并经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于数学思维能力是存在于数学的整个知识体系当中,因此学生必须学习不同的数学分类知识,以此来持续的学习、思考、应用数学知识,并应用逐步推进的原则来促进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3.1通过衔接与发展新旧知识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全部过程当中,要培养教学全过程的数学思维,就必须通过衔接与发展新旧知识来达成此点,教师在教授学生新知识的过程当中,应最大化的将以往的旧知识与当前的新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懂得有机的联系新、旧两种知识,学会应用发散性思维来拓展数学思维模式。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减法》时,教师就可将之前所学的加法内容进行有机的联系,让学生在复习加法思维的同时,也能够较好的理解减法的思维。例如,在学习88-52=36的减法运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加法运算52+36=88,让加减法两种运算方式进行联系,再进一步联系88-36=?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减法的运算,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数学思维当中对事物本质进行联系的方法。

3.2借助于数形结合来进一步深化记忆:教师在教学当中应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既能够让学生较好的认识抽象的数学知识,也能够让学生结合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来学习与研究知识的本质,有效的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通过部分直观形象的图形,来将其转化为数量的方式,再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时,教师不应按照以往传统教学方式当中让学生机械记忆数学公式,可应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来使学生依据所掌握的数学思维来解决此问题。

3.3促进小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由于数学知识自身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学习数学时,既需要教师教授给学生如何来有效地运用正向思维来思考与解决数学知识,也需要应用逆向思维来进行切入。借助于持续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来使学生在学习当中学会应用逆向思维来思考数学问题,并通过这样长期的持续性训练来提升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让小学生能够具有科学合理、客观全面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有效地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时,教师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对学生进行专项的思维训练。例如可创设小熊分玉米的趣味性事例来进行教学,两只小熊在山中有一堆玉米棒的共有食物,两只小熊直率而可爱。第一只小熊独自将共有食物玉米棒平均分配成两份后,先取走了其中的一份作为自己私有的食物,这件事情它并没有告知熊伙伴。而另外一只小熊回到山中,不清楚这件事情的经过,它又将剩下的玉米棒再平均分配两份后,看到多出了一个玉米棒,就将这个玉米棒丢下了山崖,并取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玉米棒。假设此堆玉米棒数量多于100个,那么第一只小熊所获取的玉米棒数量多少个?如果采取正向思维去进行思考,必定会让学生感到难以进行解答,使学生无法突破此难题,要较好的解决此问题。教师可进一步指导学生将原有的正向思维方式转换为逆向思维方式,来进行思考,并用X来表示第二只小熊所获取的玉米棒数量,那么在第二只小熊获取玉米棒之前的苹果数量应是2X+1,教师提问为何会出现2X+1?教师等学生回答之后再做推论。整堆玉米棒则应该为(2X+1)+(2X+1)+1,即4X+3。而根据推测玉米棒的总数量应不少于100个,所以此X应大于25,即第一只小熊能获得的玉米棒数量应不少于51个。

4结语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成绩,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在教学当中,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侧重点地制定出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以此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整体性的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车志华 单位: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朱阳金.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102-103.

[2]樊淑红.论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