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牛头的雕刻方法

牛头的雕刻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牛头的雕刻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牛头的雕刻方法范文第1篇

“雪堆白”,意为“布达拉宫下的如意吉祥工院”,是清代地方政府为特殊的政教事务需求,而专门组织建立的佛教造像和各种宗教用品的制造场所。机构正式建立于公元1754 年,主要进行金银铜类加工、铸造、雕刻、绘画、织绣、泥塑、铁工、工艺用品及家具的生产等。在地方政府的大力组织和长期经营下,“雪堆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名震全藏的各类工艺大师,被授予“乌钦”“乌穷”等头衔,藏语尊称他们为“钦莫拉”,意为“技艺精湛的师傅”。

罗布林卡内的建筑、佛教造像、唐卡、壁画、木雕彩绘、宗教用具、金顶屋檐、门楣装饰等,均出自“雪堆白”工匠之手,充分体现了公元18~20 世纪“雪堆白”艺术水准和审美观念,是一处“雪堆白”的艺术殿堂。

金属造像 雪堆白造像是本土化特征最明显、风格最为统一、金属冶炼技术最高、造像技艺最为成熟的一批造像,其总体具有制作精细、比例匀称、色彩鲜艳,镀金厚重、镀金面光洁度高的特点。佛冠、耳坠、手钏等饰物的造型统一,镶嵌以绿松石为主。而雪堆白为罗布林卡各殿堂制作的一系列金银铜造像尤为精致考究,造像采用浇铸、跌打、錾刻、镂雕等多种铸造方法,造像中,有的庄严肃穆、雍容华贵,有的威猛可怖、气势磅礴,有的婀娜多姿、极富动感,无论造像本身还是细部雕琢,都做到了一丝不苟。

绿度母 此尊绿度母现妙龄女子相,一面二臂,菩萨装束,头戴花冠,面容秀美娴淑,身披天衣,下身着裙至踝处,腰系缨络串珠,薄裙细刻小卷草纹。右手向外结与愿印,左手屈于胸前结皈依印,体态婀娜,身呈三折姿立于莲花宝座上,手臂两侧生出两枝莲茎于肩部绽放,莲座左右各插上一株莲花,呈大波卷状,莲花盛开之处安坐不动明王、空行母等。莲座下方一圈藏文度母心咒及发愿文题记。整个造像气度雍容华贵,通体以松石等各种宝石装点,雕饰精美绝伦,镏金色泽饱满,充分体现绿度母所具有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特点。通常,立像的绿度母少见,体现了藏民族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为“雪堆白”造像的杰出代表。

大威德怖畏金刚像 大威德怖畏金刚,梵语称“阎曼达嘎”,是文殊菩萨降伏妖魔的愤怒相,为密宗无上瑜伽部父续的本尊之一,亦为藏传佛教格鲁巴主修的密宗主尊。此像为单身独雄大威德金刚,九头、三十四臂、十六腿。九头表示九种镇伏阎王的经咒,正中蓝色的大水牛头象征阎王,最高一头为文殊本像,象征慈善和平。三十四臂和心、语、意一起,意为菩萨成佛三十七道。十六腿象征十六空,足踏八兽、八飞禽、八天王、八女明王。造像精细工整,工艺精湛,是“雪堆白”造像中的上乘之作。

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

公元17~18世纪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像,这是一尊“雪堆白”的代表性造像,此尊造像镀金厚重均匀,色泽光亮,通体以众多绿松石装点,极其华丽,工艺复杂,显现了艺术家精湛的技艺与虔诚的奉佛之心。

宗教器具 法器是做法事时使用的器物。藏传佛教法事活动中所用的法器种类繁多,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这些法器大体可分为礼敬、称赞、供养、持验、护魔、劝导六大类,每件法器都有其不同的宗教含义,有的法器兼有数种用途。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通过形形的玄妙而隐晦的宗教仪轨,寄托了超脱人世、脱离苦海的佛教出世观。

牛头的雕刻方法范文第2篇

曾经仅仅是生活用品的古代锁具,如今已渐成为收藏珍品,并且逐渐升值,古锁收藏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市场。

清乾隆 铜鎏金宫锁

尺寸 / 长30.5cm

成交价 / RMB 161,000

拍卖公司 / 北京远方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 2014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成组使用锁、匙各一,均以精铜锻打嵌合而成。体型硕大。其中铜锁呈“凹”形,体作长方形条状,中央横设锁梁,锁之一端设“上”字形匙孔,钥匙可经此插入锁堂内,另一端在钥匙插入锁堂后即完成开启和锁闭,达到使用的功能。钥匙大致呈平板状,平板的首端设“上”字形齿,可经锁孔插入锁堂,一端设有长椎体状手柄,末端设圆饼形把手,在把手之间设贯穿可穿索挂系。

《辞源》曰:“锁,古谓之键,今谓之锁。”《辞海》解释为:“必须用钥匙方能开脱的封缄器。”另外,锁还有一层意思:“一种用铁环勾连而成的刑具”,引申为拘系束缚。

中国锁具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锁具发展至今有五千年历史。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之“骨错”、“石错”就是锁钥雏形。“”,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就是古代钥匙的雏形。所以“”属我国最古老的锁具之一。

近年来,曾经的生活用品――锁具,如今也成为藏家十分看好的收藏品。特别是古锁更是备受市场追捧。如一把清代铜制“刀锁”,在十年前大约200余元,现在其价格已翻了数倍,达到800-1000元。

蕴藏古代文化的艺术品

古锁初称牡、闭、钥、链、钤,早期为竹、木结构,起源于门闩。

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装在木结构框架建筑上的木锁,还有“骨错”、“石错”即兽骨和石头制成的锁具。东汉已能制作金属簧片结构锁。唐代多见金、银锁或铜质鎏金、鎏银锁具。明代逐渐丰富发展成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还有比较少见的密码锁。清代制锁工艺又有发展,多用金铜制作,繁复精巧,富有装饰性。在紫禁城内锁具伴随着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皇宫殿堂的大门,盛放皇后金册的匣,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存放的“秘密立储”匣,皇帝处理政务的奏折匣,皇帝寝宫内的紫檀大立柜,书房中的书柜,皇后寝宫内的象牙妆奁匣、首饰盒,以及宫内多宝格,提梁小柜,皇帝狩猎用的铅弹箱等器物上,无一不锁上一把或大或小的锁。

历来我国古代的工匠在制作器物时,都不会忘记在实用的基础上将艺术的元素注入进去。锁具也不例外。如很多形神兼具的牛锁、龟锁、蟹锁、蛙锁、琵琶锁……把一定的造型引入到锁具的设计中,使之增加了实用性之外的文化内涵,而且尺度适宜、结构合理、造型生动、装饰富丽,无不包含了审美的意境。除了造型,很多锁具还使用了平雕、透雕、镂空雕、錾花、鎏金、错金、包金、镀金、镶嵌等各种工艺。精湛的工艺、优美的造型使锁具本身就成了一件艺术品。

我国古代制锁堪称结构艺术,看似简单,但结构非常巧妙,非原配钥匙无法打开,十分神奇。锁具的制作一般都会根据门环的大小尺寸而定。尤在等级森严的明清时期,锁不仅具有闭户防盗的功能,其造型也往往是一种社会地位等级的象征。

由于古锁既有收藏投资价值又有史料研究价值,现在也正是进入古锁具收藏的最佳时机。因为现在古锁的收藏价值才刚刚被挖掘,一般来说价格比较低,升值空间大。而且此类收藏正处在起步阶段,收藏的人少,也容易收藏到精品。

决定古锁价值四大因素

年代、材质、工艺、稀缺性四大因素共同决定着古锁的价值。

首先,年代。一般来讲年代越古老的藏品越值钱,但是对于古锁来讲,由于很多种原因,宋代的铁锁、明清的铜锁反而更有价值。尤其是明末清初的铜锁,因为那时候的铜锁不管是实用价值还是艺术水平都有极大进步,出现了很多精品。

第二,材质。古锁按材质分为木锁、金锁、银锁、玉锁、铜锁、铁锁、石锁、景泰蓝锁等。材质越贵重,锁的价值就越高。所以金锁、银锁、玉锁的价值就要高于铜锁、铁锁、木锁了。

第三,工艺。中国传统锁具是手工艺制作,并且充分发挥了工艺特色,这也是传统锁具值得收藏的重要原因。工艺越精湛繁复的锁价值就越高。从造型上看,古锁有圆形锁、方形锁、枕头锁、文字锁、人物锁、动物锁、炮筒锁等,艺术气息浓的动物锁、人物锁、文字锁的价值就高于其他形式的锁;从技术水平上看,古锁又分平雕、透雕、镂空雕、錾花、鎏金、错金、包金、镀金、镶嵌以及制模铸造等。这些锁具中雕刻逼真、花样繁复的精品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第四,稀缺性。“物以稀为贵”,收藏更是如此,古锁也不例外。那些存世量稀少的密码锁、文字锁、暗门锁、倒拉锁以及各种造型逼真的人物锁、动物锁的价值就更高。要是这些锁的开锁方式奇特的话,那么这锁的价值就更高了。中国传统古锁中除了常见的正开、反开外,还有需两把钥匙同时开启的鸳鸯锁,用钥匙插入机关,对锁连击三掌才开启的“三巴掌锁”,还有需要四把钥匙四面齐开的机关锁,还有些是需要对上诗句的“藏诗锁”。

菜鸟收藏者的注意事项

收藏最忌讳买到赝品,可偏偏古玩市场上的赝品层出不穷。收藏最考验人的就是眼光。古锁收藏也需要有一双能辨别真伪的火眼金睛。可是对于菜鸟级别的收藏家来说,最缺的也正是这双眼睛。

第一,从简单的锁收藏起。简单便宜的锁一般造假的少,初学者可以先从简单的长条形平板锁收藏起,选择其中钥匙形状别致的或者开锁方法特殊的进行收藏。由浅入深,慢慢积累经验,然后再去收藏那些复杂昂贵的锁。

第二,收藏时注意看锁的包浆。一般年代久远的器物由于人的经常使用或者把玩,久而久之,人的汗渍精气等会在器物表面形成一种光洁柔润的表皮,即为包浆。长期使用把玩的古锁上一般也有这些包浆。铜锁上人手经常接触到的地方会呈现一种温润的亮光,经常佩戴的玉锁更是会给人留下一种温润的油脂的感觉。

第三,看造型。那些有收藏价值的造型锁,一般形象逼真,比例协调,活灵活现。而很多现货则形似神不似,有的甚至比例失调,造型失误,牛头不对马嘴。

第四,注意辨别真假铜锈。明清古铜锁具有很高的收藏投资价值,它也是仿冒最多的古锁。很多造假者用化学方法在现代铜锁上弄出许多绿锈来冒充古锁。但这些假锈往往颜色单一,而且蘸着口水一擦就会在擦拭物上留下绿色的痕迹,而真的历经百年留下的真铜锈则颜色深浅、长短都不一样,而且很结实,即使用刀子刮也很难刮下。

清乾隆 云龙纹铜鎏金锁

尺寸 / 长21cm;重710g

成交价 / RMB 69,000

拍卖公司 / 厦门翰风国际艺术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拍卖会 / 2015春季古董珍玩拍卖会

铜锁材质精纯,通体鎏金,錾刻海水双龙戏珠纹,双龙游骋于波涛之中,龙目狰狞中呈显霸气,龙形环复中现威严,四周点缀极富层次之祥云数朵,间以海水纹为背景,剔划纤细锁杆内侧錾刻“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构圆华丽中不失巧雅,堪称不凡。应为乾隆造办处佳做,原配包装盒。

民国 铜蝙蝠形锁

尺寸 / 长15cm

成交价 / RMB 22,000

拍卖公司 / 红太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 2010年秋季拍卖会

此铜锁为蝙蝠状,古代常以取“蝠”之谐音“福”寓意幸福美满,并且现在还能开合自如,十分少见。

清 铁错金银缠枝莲纹锁

尺寸 / 长19.3cm

成交价 / RMB 7,840

拍卖公司 /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 嘉德四季第二十一期拍卖会

清乾隆 铜鎏金錾龙纹锁

尺寸 / 长28.5cm

成交价 / RMB 190,400

拍卖公司 /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 2007夏季艺术品拍卖会

铜锁材质精纯,通体鎏金,鉴刻海水双龙戏珠纹,双龙游骋于波涛之中,龙目狰狞中呈显霸气,龙形环复中现威严,四周点缀极富层次之祥云数朵,间以海水纹为背景,剔划纤细锁杆内侧錾刻“大清乾隆年制”楷书阳纹款。底以鱼籽纹为饰,构图华丽中不失巧雅,堪称不凡。

19世纪 铁错金镂空釜锁挂钩

尺寸 / 长253cm

成交价 / RMB 17,250

拍卖公司 /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 201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铁错金镂空釜锁挂钩,造型精致、结构奇妙、清新秀丽,明亮有光泽、古意盎然,尽显脱俗之气。该锁挂钩以纯铁为材,质地精细,打磨精良;器表光亮,传承既久,品相完好。全器由铁链和铁环组成,一端连接锁挂钩,从工艺上看,结构紧凑,连接缜密,毫无累赘之感。该器古朴自然,具有十足的力度感,把玩历久包浆自然,宛若天成,加之品相上佳,很是难得,处处都能散发出古典之趣,令人悦然动心,其用料精致,线条流畅,朴素简单,不施任何雕琢,久经历史传承,愈见古拙,有淡雅清逸之意趣。

清乾隆 御制铜鎏金雕云龙海水江崖大锁

尺寸 / 长28.5cm

成交价 / RMB 356,500

拍卖公司 /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牛头的雕刻方法范文第3篇

亮点:“金镶玉”亮相世界

关注中国玉器、关注北京2008奥运会的人们也许永远不会忘记,2003年8月3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在天坛祈年殿前正式向全球。以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朝二十五宝”中的乾隆“奉天之宝”为蓝本的北京奥运会徽宝,传承了中华文明的印章文化、龙文化、玉文化、结文化。

事隔四年,在2007年3月27日,北京奥组委在首都博物馆隆重了世人关注的北京2008奥运会奖牌式样,“金镶玉”设计方案各国设计师179件应征有效设计作品中脱颖而出,中华玉文化再次与奥林匹克精神结缘。

北京2008奥运会奖牌,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背面镶嵌着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金牌镶白玉,银牌镶青白玉,铜牌镶青玉,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玉的色泽与金属质地在这里交汇,珠联璧合;东西文化因素在这里相融,相得益彰。奖牌把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复合”而成,在保证奖牌金、银、铜识别的同时,彰显“玉”的特点,“金”、“玉”材料达到视觉上、性能上、品质上的完美结合。奖牌挂钩由西汉双龙蒲纹玉璜演变而成。整个奖牌尊贵典雅,具有浓厚东方文化特色,形象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又一次“中西合璧”。

2007年11月14日,北京奥组委揭晓北京2008残奥会奖牌样式,奖牌的设计创意、造型、大小与北京奥运会奖牌相似,都采用了“金镶玉”风格。奖牌会徽周围镶嵌着玉,玉的色泽根据金、银、铜奖牌的变化,分别为白玉、青白玉和青玉。北京奥运会的奖牌正面是女神,背面是玉,而残奥会奖牌正好相反,正面是玉。

若以2004年雅典28届奥运会为参照数(当时202个国家和地区的10500名运动员,参加了28个大项301个小项的比赛),北京奥运会的规模、盛况不会亚于雅典28届奥运会,金、银、铜奖牌总数近1000枚,加上北京残奥会奖牌3000枚,共有4000枚奖牌。用和田玉琢制29届北京奥运会徽宝,以美玉镶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奖牌,是中国玉文化历史上继东周“和氏璧”后又一历史性大事。中华玉文化将伴随奥运会东风传播到天涯海角,其影响的深度、广度和力度,不会亚于伴随中国文物传到西方产生的“汉学热”,必将在世界上掀起一股“中国玉热”。

焦点:玉器探源有成效

无论是玉文化的传播,或是玉器市场的规范,均离不开玉文化的研究和探索。2007年中国玉文化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玉器起源及其相关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着力尤其多,主要表现在玉器考古发掘的进一步拓展、国际性学术会议的相继召开、研究专著的顺利出版等方面。

玉器考古。2007年中国玉器考古令人兴奋和注目的是凌家滩遗址的第五次考古发掘。2007年5月18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凌家滩遗址进行第五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450平方米。经过3个月左右的田野考古发掘,获得了重要成果,发现凌家滩文化墓葬4座、灰坑3个,还有可能与制作玉、石器有关的大面积石块分布场所,出土各类玉器、石器和陶器近400件。

据已披露的材料,此次玉器考古探源研究至少在六个方面取得了成果,有的还是突破性成果。一是遗址内继续发现大量的玉料或边角料,还有大面积石块分布场所,表明凌家滩遗址不仅是一个礼仪玉器聚集使用场所,也是一个规模很大的玉器生产场所,全国罕见。二是玉器、石器品种仍以钺、璜、环、芯、锛为主,说明凌家滩遗址玉器使用有特定的组合和规范,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定的水准。 三是出土特殊型玉器与墓葬的特殊关系,特别是出土8件保存完整玉钺墓葬,以及与巨型玉猪相关的随葬200多件器物大型墓的发现,清楚地表明,凌家滩遗址的社会分工、社会分化以及特殊人物甚至利益集团的出现。四是成群玉钺墓葬的出现,把巢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与太湖流域良渚文化交流与影响的时段定得更正确。五是全长72厘米、重达88公斤“中国第一玉猪”的发现,把中国大玉器制作使用历史提早到5000年前,需要改写中国玉器史、雕塑史、动物史等。六是这些玉器资料及相关遗存的发现,不仅清楚地显示,巢湖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也是中国玉文化起源的重要探索地。

学术会议。2007年相继召开了三次探索中国玉文化起源的重要学术会议,会议主题同样集中在玉文化的起源、传播以及影响等方面。

2007年炎热的盛夏,两个红山文化玉器与中国文明起源的大型学术会议几乎同时在北方召开,而且均以“论坛”的形式举办。

其一,7月,由辽宁省朝阳市政府和中国文物学会玉器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07中国・朝阳牛河梁红山玉文化国际论坛”召开,70余位海内外学者专家以会。会议旨在深入研究发掘牛河梁玉文化精髓,让世人更加了解红山文化的核心区域牛河梁遗址的神奇风貌。通过讨论与实地考察牛河梁遗址1、2、13号地点特别是牛河梁女神庙遗址,以会专家学者认为,牛河梁遗址有完整和独特的布局体系,是远古中国古国时代的重要古国,是中华玉文化、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另一个重要的红山文化学术会议,“第二届红山文化国际高峰论坛”于8月在内蒙古赤峰市举行,海内外3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对红山诸文化在中国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中国北方旱作农作物起源与环境考古、红山文化聚落形态、经济形态与社会形态、红山文化玉器与礼制系统的形成、红山文化为主线的东北亚地区史前文化交流等重大课题进行了研讨。赤峰所在的西辽河流域,是中国古代六大文化区系的重心。红山文化对中国传统文明的起源和中国历史文化的演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1月,第四届“南中国及邻近地区古文化研究”国际会议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大会围绕“古代香港与东亚――玉i与白陶起源”进行,分设“中国东北、黄河、长江流域玉器起源”、“日本、俄罗斯、越南玉器起源”、“东南亚玉器及其他”、“玉石器研究方法、矿物及工艺”等专题展开研讨。

专著出版。田野调查、考古以及学术会议、实验分析的高级形式,应是学术著作的出版,《中国岫岩玉》、《古玉起源探索》是2007年中国玉器起源研究两部值得关注的重要学术著作。

沸点:玉比金贵近千倍

为作此文,笔者通过多种方式对亚洲玉器市场进行了一定范围和层面的询问和调查,发现2007年玉料、玉器价格,在2006年进入合理水准的基础上,大幅上升,可以说是2007年度全球物价涨幅最大的物品。玉器生产、经营人员普遍反映,玉器需求从未如此大过,玉市从未这样旺过,玉价从未如此高过,玉器行业前景从未这样看好过。主要表现在和田玉料疯涨、优质玉器通涨、乾隆玉雕高涨、古玉普涨四个方面。

和田玉料疯涨。由于许多人并未真正懂玉器,2007年大肆炒作资源日益稀缺的新疆和田玉。翻开2007年的报刊,打开2007年的网站,“最后的和田玉”、“疯狂的石头”、“稀世羊脂玉”、“和田玉10年涨价千余倍”等醒目文字不断映入眼帘,令人兴奋,令人心跳,令人疯狂,也令人恐惧,令人失望。和田玉在若干年前 “按堆论价”、三年前 “按克论价”交易规则基础上,现在是“按克论价”与“按质论价”、“按皮论价”、“按块论价”并重。眼下好一点的和田籽料,一般是1克值千元人民币,一级籽料白玉或羊脂白玉更是价高无货。带红、黄色皮油性十足的和田玉籽料,一般是按皮、按块论价,甚至重量、品质并不重要,贵得已经离谱。据2006年10月9日《扬子晚报》报道,安徽某公司董事长用160万元“赌”到一块长近1米、重达90.2公斤的和田玉籽料,通体包裹一层枣红皮天然沁色,天窗部分露出洁白细腻玉质。据说一位上海买家出价3000万元被拒,估价超2亿元人民币。近期估价1.8亿元人民币的新疆和田玉原石在扬州新世纪大酒店公展,宣称展品国内顶级。自古就有“新疆玉,扬州工”之说。价值如此高的和田玉原石在扬州集中展出,希望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其中一块重达10余公斤、形似“金元宝”的红皮白玉原石,新疆客商称,20年前他以万元价格收藏,现在出手价格至少1200万元。新疆和田玉料价格之贵,由此可见一斑,称为“疯狂的石头”确实并非言过其实。

优质玉器通涨。和田玉料的疯涨,直接带来玉器市场特别是白玉市场价格的普遍上涨。一方面,扬州、苏州、上海、广州等地玉雕工艺发达,从事玉器精品生产的工艺师,面对日益高涨的玉器原材料忧心如焚,他们现在主要利用库存玉料雕刻玉器,因而利润空间非常大。一旦库存玉料用完,需要新购玉料进行加工,等米下锅,利润就会大大缩水,甚至带来行业风险,眼前获得的利益可能还会付之东流。面对高价玉料,一些设计水平较高、加工能力较强的玉作坊,开始接受来料加工,收取设计、加工费,降低投资风险。另一方面,玉器经销商笑逐颜开,只要优质白玉器,即使是普通小挂件,销路也非常好,以往300元左右的小件玉饰,现已涨到3000元以上。一些玉雕工艺师的作品更贵,白玉把玩件10万元以下的基本见不到货。

乾隆玉雕高涨。前几年价格一路高涨的乾隆玉雕,2007年继续高涨,并不断创下新高。在香港苏富比2007年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帝御宝题诗‘太上皇帝’白玉圆玺”,以4624.75万港币成交,超出预估价的两倍,亦破了中国玉器拍卖的世界纪录。此圆形御玺,以温润乳白的羊脂白玉精琢而成,印钮高浮雕围绕寿山图符游动的双螭龙,印面以篆体浅阳雕“太上皇帝”四字。据印体侧面阴刻文字可知,此印是乾隆皇帝85岁,卸任后改当太上皇帝时制造,有200多年历史。拍场竞投相当激烈,第一口叫价900万元,5分钟内叫价42次,有10多个买家参与竞投,最后由一位中国大陆收藏家收入囊中。

“清乾隆帝御宝题诗‘太上皇帝’白玉圆玺”,尽管同时兼备了珍贵文物的历史、文化、工艺价值,同时也具备了珍贵文物的权威性、独特性和唯一性,拍出如此高的价格,除了收藏界继续厚爱帝王文物外,与新疆和田玉料价格的高歌猛进也有很大的关系。

古玉普涨。前几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有时甚至走下坡路的古玉价格,2007年情况大为改观,从国内国有大型博物馆文物征集部门、文物商店、海外拍卖市场了解到,古玉价格上涨幅度较快,仅是人们感觉到没有和田玉料疯狂。主要原因,由于国家文物政策限制,国内古玉市场受控制,除个别拍卖公司特许拍卖外,大多拍卖行、古玩经营部门不能经销古玉。这种表面上保护文物实际上不起作用的政策,并没有限制古玉的交易,更无法阻挡古玉价格上涨的趋势,仅是改变了交易方式而已,由明变暗,由公开变私下。国家文物征集部门反映,现在品质好一点的古玉根本看不到,即使找到,开价也是高得很,上百万元的古玉还达不到三级文物的标准。

相反,2007年海外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古玉几乎都是主打拍品。纽约佳士得2007年“中国陶瓷、玉器及工艺品”秋季拍卖,特别推出来自多个私人珍藏的玉器,皆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器,其中一件编号84的18世纪 “瓜瓞绵绵”纹耳白玉盘,估价18至22万美元,盘内运用浮雕技法刻两个结在藤蔓枝叶上的瓜果,以及展开翅膀的蝴蝶。另一件编号68的明代大型卧牛玉摆件,估价20至30万美元。此卧牛用大型玉石雕琢而成,玉质呈灰绿色,带浅褐及黑色石纹,表面部份带褐色皮。玉匠巧用天然不规则的石形刻画出扁平的牛头,牛身屈膝卷起,牛头搁置于盘绕身下的后足旁,牛头上的五官及尾上毛发刻纹细致,神态栩栩如生,可归入巧色玉雕范围。

香港历来是中国玉器市场的福地。2007年除创造中国玉器拍卖价世界纪录外,中等规模的古玉拍卖专场不断,一批非常好的古玉纷纷面世。笔者近日趁赴港参加学术会议期间,亲眼、亲手观察了“崇源抱趣2007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国古玉精粹”专场,发现所有上拍玉器真实可靠,品质上乘,估价适中。正如公司执行总裁季崇建先生所云:此次场所拍卖“为海内外藏家们开启了一条见证古玉的时光通道,这通道既神秘又美好,其中所收商周至汉前古玉59件组,造型独特,含义深刻,有极高的历史与收藏价值。”镂空和圆雕古玉估价普遍较高,一件商代白玉鹦鹉佩,估价150万港币;一件西周黄玉镂空龙纹佩,估价45万港币;一件战国至汉代白玉双龙首谷纹璜,估价70万港币;一件汉代白玉出廓镂空螭龙纹玉璧,估价150万港币。一件罕见的商代白玉圆雕虎,更是不愿将估价和盘托出,而是要“估价待询”,卖家不花数百万港元不会到手。

总之,无论是国内新玉料、新玉器市场,还是海外古玉市场,加上受国人特别青睐的缅甸翠玉市场,中国玉器自2006年步入“玉无价”时代后,2007年全面进入“黄金有价玉无价”的历史新时期,优质和田玉价格首次接近甚至超过优质缅甸翠玉。

疑点:机构、专家“水货多”

在玉事活动频繁,玉器市场一片叫好声中,同样存在一些不和谐不协调甚至不正常的情况,主要是珠宝玉石检测机构失信、专家失误、权威失语的现象,可以看作是2007年玉事活动的疑点。

机构失信。珠宝玉石检测机构失信,主要表现在国家珠宝玉石检测机构降低了和田玉的检测标准。人人知道的和田玉,被2004年颁布的《珠宝玉石国家标准》搞乱了。按现行“标准”,“所有理化性状为透闪石、颜色洁白的玉料”都称为“和田玉”,既包括新疆和田玉,也包括青海玉、俄罗斯玉。这不仅扩大了和田玉的范围,还搞乱了和田玉的概念,忽略了中华文化传统中对和田玉约定俗成的认定标准,无视和田玉玉料的工艺特性。可以说,这不是个“国标”,而是个“乱标”。按这个标准做的检测报告,产生的后果严重,文化部门、工艺部门基本上都不认可,因为许多报告中的“和田玉”,相当部分是青海玉、俄罗斯玉,有的是比青海玉、俄罗斯玉还次的白玉。如果还以这个标准执行下去,失去的不仅是珠宝玉石检测的信誉和权威,毁掉的可能是一个珠宝玉石检测行业,殃及的是整个玉石行业以及中国玉文化。

专家失误。机构失信,必定带来专家的失误,既有珠宝行业专家的失误,也有文物鉴定部门专家的失误。现在的专家似乎都是“超男”、“超女”,靠的不是实力,靠的是头衔,是传媒,是包装,方法是“走穴”。一些圈内圈外名不见经传的“专家”,一下子成了“知名专家”,上电视,进广播,开讲座,南下北上,上窜下跳,忙得不可开交,结果是越说越乱。假的说成真的,次的说成好的,新的说成老的,常有之,好像他们是评判法官,掌握生死大权,行为轻率,达到了令人耻笑的地步。近日报载,前些时候炒得热火朝天的原计划在北京拍卖的4件“国宝”级文物,3件已被认定赝品。问题是这4件“国宝”,事前都经过北京与湖北专家的鉴定。著名作家肖复兴近日为此还在文汇报上发表时评,称“专家度量着社会的良知”。专家要成为专家,社会良知是底线,职业道德是根本。

如果说专家因为学识浅薄,功力不够,假的说成真的是常事、常理,而把真的说成假的,有点不可思议,但这些事确实经常发生在我们周围。某些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专家,吃的是“皇粮”,常以权威自居,而他们的行为常令人失望,某些人连考古出土的战国、汉代标准形式的谷纹玉璧、龙纹出廓玉环都看不懂,还混迹于江湖。笔者窃以为,国内大量非正规考古发掘出土玉器精品流失到海外,与某些专家不作为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有些玉器是被某些专家认定为“工艺品”而允许出境的。国家应该采取措施,把不学无术、业务不精、缺乏责任感的专家清理出队伍,有的应追究法律责任。

权威失语。这样看来中国似乎已没有权威专家了,其实不然,有真眼力、真本事的权威专家还是大有人在。因为机构的失信,因为专家的失误,因为商业的炒作,因为社会的浮躁,这些具真本领的权威专家远离喧哗,暂时“失语”是可以理解的,至少保持了学术上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

以上一些现象,可以说是2007年玉事活动景象中的乱象,尽管令人遗憾,但也无碍大局,因为这些“疑点”被越来越多的人看清,毕竟还是玉文化成长过程中的问题,玉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瑕疵,随着社会的进步,行业的规范,学人行为的检点,一些问题总会得到解决。

特点:开启玉器新时代

上世纪末,针对田野考古层出不穷的玉器发现,根据东汉袁康《越绝书》中“以玉为兵”的记载,学术界提出了中国在“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之间,还存在一个“玉器时代”的观点,并且为世界六大文明系统中所特有。据学者们对“玉器时代”的研究,主要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玉器是各文化圈的重要内涵,不少地方玉器的数量与质量均超过石器;二是玉器是重要的礼仪用具,礼仪形态与玉器形态可以配套,进入礼仪社会;三是玉器是社会生产力、文化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重要标志,一些玉器形态和玉器内涵,为青铜文化所吸收。

历史的发展是曲折向前的,有时又是轮回的。时隔4000多年,中国仿佛又进入了“玉器时代”。当然现在的“玉器时代”与4000年前的“玉器时代”不能相提并论,性质不完全一样,但玉器在社会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一致的。观察新“玉器时代”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玉器国际化。通过现代奥运会将中国玉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是中国玉器史上史无前例的大事。

二是玉器标准化。北京2008奥运会、残奥会奖牌总数超过4000枚,每个品种超过300枚。同时,还生产了2008方北京奥运会“典藏版”玉徽宝供藏家收藏。这是中国琢玉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为今后玉器的标准化生产积极了经验,铺平了道路。

三是玉器市场化。玉器的市场化是随着玉器的世俗化、大众化逐步出现的,但历史上的玉器产业从未有过现在的规模,市值已达数千亿元。

四是玉器货币化。历史上玉器曾具备货币的功能,或者直接当作货币使用,至少是作为财富的象征。眼下玉料、玉器价格屡创新高,玉器早已超过“黄金货币”加以珍藏,作为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要“硬通货”,似乎重现了历史上的“玉币”。

牛头的雕刻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青铜器 动物纹饰 艺术设计 特征 启示据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这也许是青铜器历史的开端。从现代的考古学来看,青铜的初始是在夏代,史料上也有关于禹之子炼铜的记载。青铜器的到来并不是偶然的,在其之前还有一个红铜时代作为过渡期,或者称之为石、铜并用的时代。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制陶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把红铜、锡等金属混在一起冶炼出硬度更高、更容易造型青铜的技术,因其颜色灰青,故曰青铜,青铜器到了商、周时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开辟中华民族历史上辉煌的青铜时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性能更优质的铁的出现,青铜作为主要造器物、兵器的原料而让位于铁,但是青铜作为装饰镜子等日常生活的制作材料还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一、青铜器的动物纹饰

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纹饰,始于夏代晚期,据现在所知,最早出现在容器上的是实心的连珠纹。关于这些纹饰的起源,最主要还是来自于陶器的影响。青铜器的纹饰,在商代中期以前,多是直接雕在模的壁上,后来的往往在模壁上外加泥片,再进行雕刻,这样能产生浅浮雕的效果,同时产生了装饰上的主文和地纹之分。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主要分为三大类: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其中动物纹,又可以分为怪兽纹和一般自然界的动物纹两类。WWw.133229.CoM

怪兽纹,是一类变形奇特,而在现实世界根本找不到的动物纹样,例如:饕餮纹、龙纹、凤纹等。这类纹饰在青铜器的装饰上占据着主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商代。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是商代青铜器的重要纹样,其主要特征是首面、大眼、有鼻、双角。大多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最上面是角,角下是眉,眉下是目,两侧为耳,另外还有锋利的爪子。根据角型的不一,还可以有牛角型兽面纹、羊角型兽面纹,龙角型兽面纹等。据《吕氏春秋》记载:“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己身,以言报更也”。《左传·宣公十八年》说饕餮是贪于饮食、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从此也可见饕餮是一种凶悍的动物,但是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的。

龙纹,也是商代比较常见的花纹,在我国器物装饰纹样中应用的最为久远的一种纹饰,到了封建社会,龙成了真明天子的象征,龙纹的使用受到了限制,但是它在皇家的使用过程中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在青铜器的纹饰当中,凡是形体蜿蜒者都可以称作龙纹类,龙在商朝人们的心目中还没有现在这样确定的形象,不同的区域都有自己的龙的造型,这些龙在角形、头型、鳞节、爪子、身躯大小等方面都不相同,它可以分为爬行龙纹、卷体龙纹、双体龙纹等。

凤纹,在东周典籍《诗经·商颂》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之说,所以大家公认鸟应该是商代的图腾,以至于青铜器纹饰和时代的图腾崇拜有关系的论断在商代没有体现出来。凤是传说中的神鸟,自然界美丽羽饰和华丽鸟冠的大集成者,凤纹的鼎盛时期是在不在商朝,而在西周早期,那时候的青铜器纹饰有大量的凤纹出现,那个时代的在青铜史上被称为凤纹时代,凤纹中除了羽饰华丽,在凤冠上面也有很多的变化,根据冠的造型不同、可以分为多齿冠、长冠和花冠等种类。

一般动物纹,是指的从纹饰上看,能够看出动物的具体的形象来,这类纹饰虽然没有占据青铜器装饰的主要地位,但是它的种类繁多,例如牛纹、马纹、羊纹等家畜、虎、兔、鹿等野生动物,还有蛇、鱼、蟾蜍等小动物,都在动物纹之列。

虎纹青铜器的经典之作是比较著名的是司母戊大方鼎的耳部,对称的两虎食一人头的形象。一般的虎纹出现的时候,是那种具有威吓、森严的纹饰,这也符合商代的统治阶级的需要;牛纹单独的在青铜器的装饰比较少见,但是饕餮纹的主要造型来源于牛头形象的说法也是比较盛行的,因为牛在当时的农业生产中占据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牛的地位相对的也是较高,所以有些地方的青铜器上面装饰牛纹。

二、动物纹饰的历史价值

李泽厚先生在他的《美的历程》中称青铜器的饕餮纹为一种“狞厉的美”,的确有他的道理,同时也体现出了动物纹饰在当时的历史价值。青铜器在商代和周代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用途是有区别的。在商出土的青铜器中,以酒器居多,以祭祀为主,可见当时的人们特别是上层阶级比较尚酒。并且纹饰以饕餮居多,饕餮纹的威严、恐怖、神秘、诡异、残酷、凶狠的形象,始终指向一种无限深渊的力量,指向某种似乎是超出人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这主要由于在商代生产力相对比较落后,一些在生活中间解释不了事情,而又想去努力的解释,最后只有走向了唯心主义的神,这也是那时候的人类的一种精神寄托,统治阶级那些劳心者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利用了这一点来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占卜在整个社会活动中占有很大的地位,所以不论是在农作、出行、还是战争、祭祀、帝王登基都要巫师占卜问天。在此之前的陶器上面的生动活泼的写实的形象已经不复存在了,取代它的是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到了周朝,统治者吸取了商沉迷酒色以致灭亡的原因,基本上就不再饮酒,到了周朝青铜器基本上都是食器或者礼器,开始以“礼”治国安邦平天下。周朝的列鼎制度也正是通过青铜器鼎的区别来树立统治者的地位,那种威严、狞厉的饕餮纹也逐渐的减少,取代它的是窃曲纹,其实这也是动物纹样的简化和抽象。另外,在周朝的青铜器上出现了“明贵贱,辨等列”“记功烈,昭明德”的铭文,这些主要记载祭祀、战功、婚嫁等的青铜器是上层阶级重大事情发生的见证,也是他们树立自己统治地位,彰功显德的重要手段。到了春秋战国,铁的出现也迫使青铜器走下坡路。“礼崩乐坏”也验证了周朝的统治地位不存在了,青铜器出现比较多的是兵器、食器,开始向生活日用器皿上发展。青铜器的应用,则是是钟鸣鼎食的组合,那种以“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已经消逝了。在纹饰上逐渐摆脱了宗教神秘的气氛,开始向几何纹发展,并且出现了很大场面战争、狩猎或者生活的图案场面,例如“宴乐水陆攻战铜壶”的纹饰就属于此类。由于青铜器是只有帝王、将相等上层阶级才可以使用,这些器物反映是只是当时上层阶级的生活、以及当时的政治、军事活动,尽管这些青铜器是由普通劳动者或者是奴隶来制作的,但是,整个造型设计和装饰基本都是当时的上层阶级来实现的,体现的也是当时统治阶级的意志,青铜器文化基本也就是帝王文化。

三、研究青铜器动物纹饰的现代价值

作为现代人来研究青铜器纹饰,只有靠出土的实物和历史记载资料来考察。出土的实物靠科技手段来推测年代比较可信,但是,历史文献资料的考证就很困难了,因为这些在夏、商、周三代,中国的文字还不是很成熟,处于发展阶段,后来的文献记载也是自己的研究和听闻。但是,我们不可能回到那个时代来考证,就会出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局面。但是这些青铜器纹饰对我们今天的艺术设计方法论的研究以及艺术设计教育有很大的启示。

不论是青铜器上的饕餮纹,还是龙纹、虎纹、鸟纹等,是夸张、想像力的精华和浓缩,是富有很大的创造性,但究其设计的创意源泉仍是生活、自然界以及当时的宗教、图腾崇拜的对象。对今天的艺术设计工作者,无论深居高校,还是战斗在设计工作的第一线,在进行设计创意的时候,都在思索同样的问题:设计的创意点是什么?设计创意的源泉在何处?为什么有的设计师作品层出不穷,个个令人拍案叫绝;但是有的设计师的作品却依然平淡无奇。研究青铜器的纹饰,就会给出我们这个谜底。青铜器上的怪兽纹、夔纹等都是生活中常见动物的抽象,那些动物有的生产劳动中所必须的畜力,在生产劳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的是部族图腾崇拜的对象;这些都和生产生活有关,我们现在的设计也不能脱离生产生活而存在。这也给我们现在的设计师指出了一个途径:当设计遇到难题的时候,不妨出去深入生活,了解一下各个民族的文化、生活,给自己的设计思维添加新的活水。

今天的艺术设计教育是否也应该深思一下?设计高校培养的未来的设计师,培养的对象是一些在教室中成长的孩子,根本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去体验真正的生活,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的学习就是从素描、速写、色彩应试的基础课开始,进入高校就强化基础、构成的训练,一般只有一、两次简短的采风,这对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来说,可能是第一次到农村,第一次以设计的眼光考察中国传统建筑、服饰等,当他们毕业成为职业设计人的时候,才思枯竭是不会令人感到以外的。增加采风时间、深入体验生活是我们高校教育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美学三书,李泽厚,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10月

2、中国青铜器宝典,郑春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

3、美的沉思,蒋勳,中国艺术思想刍论,文汇出版社,2005年

4、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1月

牛头的雕刻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古诗文教学;全脑记忆法

一、教学研究背景

鄂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篇篇都要求背诵,还有教材中的许多经典的现代诗文,也是要求熟读成诵的。面对如此艰巨的背诵任务,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恐怕会造成“谈背色变”的严重后果。一旦背诵给学生造成心理障碍,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恐怕会是“背书难,难于上青天”。

为了深入钻研并实践这一新课题,在工作之余,我翻阅了大量关于学习方法的书籍,如《图解语文》《利玛窦的记忆之宫》《记忆法宝》等,并从中深受启发。

二、记忆方法简介

记忆法实际上是一种建立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方法。“全脑剧场式记忆法”是经过实践验证的一种科学高效的记忆方法,其中这个“式”,指的是“记忆联结式”(包括串联和并联两种形式)。联结时,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图像的思路(右脑),另一种是逻辑的思路(左脑)。而“剧”,有两个意思:1.戏“剧”化的联结:2.逻“辑”性的联结(“辑”是“剧”的谐音)。那什么是“场”呢?“场”事实上在这里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可以把需要记忆的材料当成是电影,那么我们存储这些材料的地方,就当成是电影“剧场”。当然,存储时不是杂乱无章地放进去,而是要分组、有序地存放。而储存这些材料的地方,我们在记忆法中称之为“桩子”,“桩子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是“地点法”,“地点法”在古代叫做“场所法”,这就是“剧场式”的“场”。

“全脑剧场式记忆法”的关键技术有两点:一是格式化材料,即把不好记的材料转化成好记的材料。二是格式化大脑,即在大脑中建立一个有序的记忆仓库,来容纳需要记忆的内容。这就是“全脑剧场式记忆法”运用的核心步骤。

三、记法教学实例

教学实例(一)古诗记忆方法

运用“全脑剧场式记忆法”之“关键词法”+“锁链法”背诵古诗《关雎》。

关雎

——《诗经·国风·周南》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②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③参差荇菜,左右流之:④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⑤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⑥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⑦参差荇菜,左右采之;⑧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⑨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⑩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记法讲解:

1.熟化:熟读之,利用诗歌的韵律来加强记忆,对韵律的敏感性也是右脑的一大潜能。通过熟读五个大的句子,每句就形成了一个整体。

2.简化:发现“参差荇菜”“左右”重复了3次;“窈窕淑女”重复了4次,这就意味着记忆量并不大,即除①②⑤⑥外,③④⑦⑧⑨⑩是三组相同句式。理清楚并利用这一特点是减少记忆量进而牢记全诗的关键。

熟读过程中总结出内在的关键词(简化之后就是如下一个动作流程)

①鸟——②人:动作(包括心理活动):③流④求⑤思⑥转⑦采⑧友⑨芼⑩乐

这一步是发现诗歌内在的逻辑关系即潜在规律,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按流程回忆几遍即可记熟了。

3.转化并联结:运用图像法和逻辑法将转化后的这些关键词进行联结,形成牢不可破的记忆锁链。示范如下:

鸟人(到)流求(台湾古称)流求(是一大块良)田,(中间有一颗巨大的红)心(红)心(上有一辆墨绿色的)专车(转)专车伸手抓木头(“采”在甲骨文、金文中是“手摘树叶果实”的象形字)抓累了手合在一起(甲骨文中“友”是双手合在一起的象形字)合在一起的双手上突然长出了草和毛(芼)(可)乐(吧)。

4.诗题与出处的联结(运用标签法):孔子吟诵的《诗经》太动听了,中国人疯狂了(国风),周杰伦为他献上南瓜(周南),关公喂橘子(关雎)给他吃。

教学小结

(1)像这样的先秦古诗,最好不要人为地去拆成一个个字词后进行谐音联结,以免记住了诗歌而破坏了意境。退后一步你可以将总结出的流程串联,而不要将原诗歌直接拆解成一个个字词后串联。这也是充分利用诗歌所提供的自然的逻辑关系以达到高效记忆的目的,这也是国内外的记忆专家所提倡的诗文记忆的最佳方法。

(2)当然机械记忆这样的短诗对于一般人而言也许不费吹灰之力,但记得较快,忘得更快,尤其是句子之间的可怕脱节是无法避免的,而学生运用“关键词法”+“锁链法”对于背诵古诗而言可谓是“忘记你我做不到”。

教学实例(二)宋词记忆方法

运用”全脑剧场式记忆法”之“地点桩”+“过电影法”背诵宋词《声声慢》。

声声慢

李清照(南宋)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⑤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⑥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⑦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记法讲解:

1.熟化:利用宋词的韵律,熟读全词,做到每一个句子成为一个整体(共有八句),这很容易做到。那种放弃宋词的韵律,片面追求逐字逐句联结的所谓“一字不落的记忆术”不是全脑记忆术,是一种让学生误入歧途的“神经病记忆术”!

2.转化:《声声慢》的文字生动形象,我们可以运用“地点桩”+“过电影法”(辅以“谐音法”),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在大脑浮现相应的画面。

3.定桩:可以将该词划分为八句,并运用教室地点桩依序联结:

①教室门:门里门外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黑板:乍暖还寒(下学期刚开学)时候,最难将它洗干净(最难将息)。

③讲台:我们在讲台上喝个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④投影仪:投影仪上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⑤窗户:窗台上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⑥学生座椅:学生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⑦学生课桌:课桌上长出了梧桐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⑧书柜:书柜破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词牌、作者及桩首的联结(运用标签法);李清照的晚景凄惨,她来到教室门口(桩首)乞讨时,声声说要馒头(声声慢),男生送她很多(南宋)馒头。

教学小结:

1.运用地点桩时,只要有一定的空间顺序的虚实地点都可以。比如家里的摆设,教室的布局,一张熟悉图画上的位置等。此外,这个空间还可以是你自己虚拟的,只要它在你头脑中足够清晰,能让你记住就可以了。而且越熟悉越好,要尽可能地运用你熟悉的地点。

2.在浮现画面时,尽量地夸张,并加入动作。图像一定清晰,要想象它生动逼真的细节。如果有抽象的词语,可以用谐音代替、加减等方法将之转化为对应的图像。此外,你所浮现的画面要要尽量接近原文的情境。

3.记忆方法虽有效,但有计划地复习也必不可少。

记法实例(三)古文记忆方法

运用“全脑剧场式记忆法”之“记忆导图”+“数字矩阵桩”背诵古文《陋室铭》。

陋室铭

刘禹锡(唐)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⑦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⑧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⑨孔子云:“何陋之有?”

方法讲解:

1.熟化:熟读后,将原文划分为九句(见上)。

2.简化:提取每一句的关键词并转化成与之相对应的图像。(这个过程的主观性很强。)

①山——仙

②水——龙

③陋室——馨

④苔痕——草

⑤鸿儒——白丁

⑥琴——金经

⑦丝竹——案牍

⑧南——诸葛

西——子云

⑨孔子

3.绘图(转化):将提取的这些关键词转化为图像,并依序绘制成线性模式记忆导图。(见下图)

背诵的时候一看到山就想到第一句话,这样依序一直下来,到了那个小老人那里,他的耳朵就听到了琴声了。其实也可以将每一幅图放到一个数字矩阵桩里。

4.转化并定桩:运用数字矩阵桩来记忆全文。

①树妖长在(山)上,山上住着神(仙)。

②唐老鸭戏(水),水里居住着一条(龙)。

③螃蟹精住在(陋室)里,满屋(馨)香。

④蛇妖吃(苔痕)和小(草)。

⑤巫师是位(鸿儒),他和(白丁)小姐跳舞。

⑥牛魔王在弹(琴)看(金经)。

⑦七仔用(丝竹)戳穿了(案牍)。

⑧葫芦娃拿南瓜(南)砸(诸葛)亮,诸葛亮喂西瓜(西)给(子云)吃,向他求救。

⑨加菲猫在追孔子。

5.文题、作者及桩首的联结(运用标签法):(陋室)里的明星(铭)雕刻牛角形玉玺(刘禹锡),树妖(桩首数字1的矩阵编码)抢走了玉玺换糖(唐)吃。

教学小结:

背诵较难的古文时你不要被困难吓倒了,按照步骤来背诵,就一定可以记得住、记得牢:

1.先熟读一下文章。

2.依序提取关键词。

3.选择是要做全图还是关键词图,然后将关键词图像化。

4.将每幅关键词的图像依序联结起来,用记忆导图也行,用定桩法也行。

5.用记忆导图回忆原文,能背出来就算成功了,不行再重复步骤2和3。

(2008至2009年,“湖北电视台教育频道”“湖北电视台经济频道”“湖北卫视”“武汉教育电视台”“武汉电视台少儿频道”“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武汉晨报”“武汉晚报”“中国记忆力训练网”“武汉教育信息网”“武昌教育网”等知名媒体先后专题报导了我对记忆方法和思维导图的研究情况。仅将此法推荐给大家,有兴趣者不妨一试。自己的一得之见,仅供同仁参考,不足之处,还请同仁指教。)

参考文献:

[1]江伟英.图解语文[M].广东省出版社,2010-6.

[2]林春庆.记忆的宫殿[M].牛头记忆课程培训教材,2011.

[3]王洪礼.记忆法宝:奇象记忆与超常快速记忆开发[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2.

牛头的雕刻方法范文第6篇

(贵州省威宁县草海镇东山小学 553100)

【摘要】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逐渐健全的成长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健全学生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笔者认为,法制教育是品德教育的高层表现,做好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法制教育,对上好小学品德课以及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语文学科教学出发,对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进行探究,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法制教育

依法治国是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如何让人们知法懂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而教育是普法过程的必经途径,尤其是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情感,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儿童的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德育是育人之本,而德育的再一步上升便成了法制。据报道,近几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且低龄化逐渐成上升趋势。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这一理念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可以说能不能做好学生的法制教育第一课,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关系国家稳定、社会和谐、家庭幸福及其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但是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应该以人为本,跳出教材,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发散学生思维,注重发现和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将法制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融入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健全,为国家、社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总之,让孩子们知法、懂法、守法,已成为教育改革中一件刻不容缓的事。那么,应该如何处理好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的关系呢??

一、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渗透法制教育?

叶圣陶曾经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强的学科,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养成具有不可抹灭的作用,简单举个例子,小学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就是通过写地球的美丽壮观、渺小、自然资源的有限,但人类却贪婪地开采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药品等,给地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到一定的时候,可能会造成资源枯竭的灾难,可人类目前又无法移居到其它星球上去生活,只有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造福于子孙后代……通过对本篇文章的学习,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进行了教育,更有必要进一步拓展延伸,及时普及相关法律知识,让学生明白制定像“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必要性。?

抓住语文课堂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一条积极有效的途径。这既不是强加附合,更不是喧宾夺主,而是顺其自然,一气呵成之事。只是需要强调的是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防止牛头不对马嘴,生搬硬套,同时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这就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材解读要透彻?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小学语文课文相当一部分篇目都涉及到一些法制常识。譬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秦兵马俑》,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不仅仅要从思想上热爱文物,热爱文化遗产,而且要自觉地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卫士;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可通过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增强学生的防震防灾、自救互救的意识;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泉水》,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转化为自觉保护生态的行为……所以教师在备课时,需要积极思考,多方联系,读懂、读透教材,才能在课堂上展示出一气呵成的效果。?

(二)把握时机,适时渗透?

在渗透法制教育中,一定要抓到最适当的渗透点,不能因为了渗透法制教育而影响课堂的连贯性,系统性。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本来是精彩而有条有理的,但由于不顾课堂内容,不顾课堂时机,一定要将法制教育加进去,这样反而可能会使课堂失去活力。因此,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把握时机,适时渗透。在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最终做到两全其美。?

二、以语文课外活动为载体丰富法制教育形式?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学科是学生的母语,因此注重引导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课外活动,以促进普法教育活动的多样化开展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经。比如举行“珍惜青春,远离网吧”演讲比赛,让学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沉溺网吧,而应该把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用在学习之中,争取早日获得佳绩来回报自己的老师、父母;举行“青少年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的演讲比赛,学生就可以明确地了解采取什么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护等等。另外,可以让学生自己拟定主题设计一次手抄报,出一期黑板报等都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

法治教育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只有和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教育本身所可能产生的作用。当教师要讲师德,当医生讲医德,做艺人讲艺德,当然法制教育也必须讲法制道德。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时常组织学生模拟法庭审案的形式,让学生来扮演法官、原告人、被告人、辩护律师,再现生活中的某些情境。通过活动,学生不仅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还认识到作为一个人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必须要学会公平、公正、公开对待每一件事,不能徇私舞弊,损公肥私,这其实就是为学生法制道德的形成搭建平台,提供生长的土壤。?

三、把握适度原则渗透法制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一定要注重适量。过多,过深,会把语文课变成法制讲座,失去语文课堂的精髓;过少,过浅,又会导致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同时,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所接受的度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既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差异等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适度而不过度。?

四、注重法制教育的迁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一再强调,课堂教学一定要有效,但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我们每个孩子所处的环境、个人成长经历、接受教育等方面的不同,有很大一部分课文内容对于孩子们的生活来说,还是比较遥远的,不够符合实际,课堂中如果不进行迁移的话,孩子们便会认为这样的东西对们没有学习的必要,或者学习起来就会比较困难,也比较枯燥无味。比如,在上小学二年级《北京亮起来了》这课时,教师只是单调的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总则第七条规定,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因此,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保护好故宫等文物,这样的话,我们农村孩子就会认为我们离北京这么远,如何谈得上去保护啊,课堂中的法制教育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课堂显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教师进行一下由远到近的迁移,告之孩子们,玉皇阁、凤山寺等也是文物,同学们也一定要保护好它们,不能……这样课堂教学自然就更有效。?

总之,学生就像是等待雕刻的模具,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上途径和原则需要综合考虑,只强调哪一个方面都不利于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的成长。而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健全的人格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作为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积极探索,挖掘身边的素材,尤其是体现学生知识经验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法制观念,使他们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