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风险的形成

财务风险的形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财务风险的形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务风险的形成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 形成因素 应对措施

一、财务风险概况

财务风险是指因财务结构的不合理、财务预算的不到位、投资融资的不恰当等问题,使各项财务活动面临盈利和损失的不确定性而形成的风险。从且具体类型来看,包括业务经营风险、成本费用风险、预算管理风险、投资融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编制与披露财务报告等多方面,一般来说,财务风险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可变性、相关性、依存性、损失性、不确定性等特征。而对于财务风险的控制,就是指分析经营资料数据和财务报表,实时监控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发现财务运营体系中所潜藏的各种问题,进而深入挖掘财务危机的深层原因,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及时向管理者反馈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以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

二、财务风险的主要形成因素

(一)外部形成因素

主要有两类:一是市场环境因素,二是宏观经济因素。关于市场环境影响,通常企业融资筹资主要依靠财政资金注入、银行贷款融资、债券融资,融资模式比较单一,渠道狭窄,融资效率相对低下,无法全面满足实际资金需求。而且融资成本高,融资风险大,对财务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而宏观经济影响,在于全部企业的发展都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故而会受市场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国际贸易收支状况、财政收支情况、收入情况,以及金融产业、财税政策、通货膨胀、金融市场秩序等多方面影响,当上述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很大程度上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加大财务风险。

(二)内部形成因素

主要有两类:一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力不够,财务人员队伍相对薄弱,财务管理理念不够科学,风险控制意识不强,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引发了相关财务风险,制约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与持续发展。二是岗位认知不明确。通常,财务信息是由各部门先完成报表制作后,再汇总进行集中核算,而汇总的只是报表一类的数字,并不是实际账目,故而成本核算容易存在误差,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也将因此受到影响,从而干扰最终的决策判断;另一方面,由于财务人员岗位配置不合理,财务人员难以发挥财务监督与控制职能,各环节既缺乏有效衔接,也没有合理统筹调配,导致市场预测不准确、物资采购有疏漏、资金支付不到位问题频现,同时,职权不分、的现象也常有发生,这些都形成资产流失风险。

三、提升财务风险控制能力的应对措施

(一)对于财务体系的完善措施

财务风险预警贯穿企业经营运作的始终,它以财务报表及有关会计信息为基础,运用金融理论、财务管理理论等现代企业理论,并借助数学建模方法,分析企业潜在的问题。实践中,资本结构能够反映企业债务资产和自有资产的占比情况,其中债务资产具有节税和集中企业控制权的作用,但若占比过高,则会令企业陷入偿付危机,使企业信誉受损,筹资成本上升。所以,在制定财务风险管控措施时,应将现金流量指标纳入以往的财务指标体系中,保障现金流量充裕,以便从各个角度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分析和监控,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同时,应建立一套以实际需求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资金集中管理,以适应财务管理的变化,方便决策层进行及时的判断分析,力争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此外,还应改变资金管理模式,改善原有的资金使用状况,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保障资金运转效率和使用效益,从根本上控制好资金的使用,避免资金的时间价值发生损失。要注意,对于往来款项需要准确记录和核对,应及时进行财务对接,如果对接资金项目的财务人员离职,必须妥善完成账款移交工作,尤其是应收账款的细节问题,以防止后期接手人员因对账款内容不熟悉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对于管理机制的完善措施

实践证明,完善财务部门和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发现财务运行风险,更好地发挥资金的作用。为此,在制定财务风险管控措施时,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内部监督;其次,建立独立的内审部门,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以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尽量从源头化解财务危机。同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结合约束措施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使员工都肩负起责任感,促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进而创造更大的效益。

四、结束语

面对当前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财务风险控制点逐渐扩大至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流动风险、利润分配风险、资产管理风险等多环节,对此,财务部门必须不断更新认知,掌握识别、分析、评估和应对风险的新方法,学会基于客观实际设定风险控制目标,把财务风控工作看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而全面掌控成本管理,及时规避风险,以适应和推动新的经济形势,切实提高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的形成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财务 风险 管理办法

一、前言

财务风险管理是现代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无论处于生存、发展与赢利的任何一个阶段,财务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议题,认识、防范和管理财务风险是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条件。

1.财务风险的概念及基本类型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财务风险的基本类型如下: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指的是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

(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

(4)存货管理风险:企业保持一定量的存货对于其进行正常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如何确定最优库存量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存货太多会导致产品积压,占用企业资金,风险较高;存货太少又可能导致原料供应不及时,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严重时可能造成对客户的违约,影响企业的信誉。

(5)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性地转移现金或企业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

二、 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规模扩张引致的风险

从理论上讲,企业规模变化所引起的报酬变化分为三种:一是报酬增加的幅度超过规模扩大的幅度,它是规模经济的结果。二是规模增加的幅度与报酬增加的幅度相等,既当整个生产经营规模增加时,每一要素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都维持不变。三是报酬增加的百分数小于生产要素投入增加的百分数,它是规模不经济的结果。一般认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往往先是规模报酬递增,然后是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如果再继续扩大生产规模的话,厂商将进入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因此,无论是企业、行业或地区都有一个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在做出扩张企业规模的决策时,要充分考虑生产规模是否适度,是否构建了与企业规模扩张相配套的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等,否则,无限度扩大企业规模,盲目走企业扩张的道路,终将导致企业的失败。

2.多元化经营:投资失误引致的风险

企业经营的多元化反映了企业经营业务领域的分散化,它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弹性,使企业形成协同效应,降低管理与组织费用等,但是过度的多元化易造成企业因信息沟通不畅、业务过多而难以协调和控制,易导致企业效率降低,此外,过度多元化会分散企业的资源和精力,削弱主营业务能力和竞争优势,也会使企业因进入其不熟悉的行业而加大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多元化经营必须充分关注相关多元化。对企业而言,其核心竞争力往往是与专业化经营同时出现的,产品之间或业务活动之间具有关联性,使得公司可以享有并充分利用各产品和各业务间的相关性,实现成本优势。

3. 内控不力:公司治理弱化引致的风险

首先,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设计的再完美,再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如果没有实施的组织保证,也不能落到实处。其次,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组织保证。它具有权利配置、激励约束和协调功能,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

三、财务风险管理办法

我们应明确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而资本结构的变化也涉及到资金流动即筹资、投资、周转与回收、分配的全过程,笔者试图从资金流动过程来谈一下降低财务风险的办法。

1.加强筹资的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企业筹资的渠道有二大类:第一类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这部分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可以长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风险存在于效益的不确定性上;第二类是借入资金。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企业在筹资的过程中,要将筹资规模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使负债与企业承担的能力相适应,防止债台高筑;在举债时,要使债源分布平衡,还债时间均衡,长、中、短期债务的搭配要合理,放止还债高峰集中到来。同时要使借债投资的回报率高于资金成本率,确保投资项目盈利。

2. 加强投资的管理

对于筹资来的资金如何才能产生巨大效益,这就需要对各项投资进行慎重决策,要根据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与方向,进行科学预测,确定投资方向,力争以最少的投资取得最大利益。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降低投资风险。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投资结合。

3. 加强资金周转的管理

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就要从资金来源结构、资金运用结构、企业信用程度三个方面来把握。把握资金来源结构,就是要使企业有足量的资金,以满足企业资金周转的需要;把握资金运用结构,就是要使企业资金合理分布在产、供、销三大环节,尽量减少资金在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资金实现短时间周转;把握企业信用状况,就是企业要重合同、守信用,为企业再筹资创造宽松的环境。

4.加强资金的回收管理

资金完成一个周转的最后环节是资金的回笼,这就要求企业要把好成本质量关,产品要做到质优价廉,以便顺利实现销售,避免积压。同时要做好结算资金向货币资金的转化,提高收款质量,尽量减少应收账款的形成,因为它有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帐损失成本。

应收账款虽然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资金的流出。为避免应收账款造成的损失,企业应注意建立稳健的信用政策,注意评估对方的资信情况,评估对方的偿债能力,建立有效的销售责任制,这样有利于控制资金的回收风险,减少坏帐损失。

5.加强收益分配的管理

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环节,收益分配管理如何,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利两个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规模的来源;分配股利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充速度快,就需要购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就要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不但可能造成一些股东的不满,也可能影响企业的股票价值。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收益分配时,既不能过分强调企业利益,而损害投资者利益,也不能忽视企业的长远利益而影响企业的资金储备。

四、结束语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我们要对财务风险始终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要努力提高防范和管理财务风险的能力。需要强调的是,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必须从企业的实际和所面临的风险的特点出发,决定采取什么样的风险管理策略,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的形成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 财务风险 形成原因 措施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在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财务风险更是成为阻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面对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脚步逐渐加快,信息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全球化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壁垒,这不仅为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舞台,但也增加了企业的竞争。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隐含着各种风险,稍有不慎就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危险,有的还会使企业走向灭亡。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已经逐渐认识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只有及早发现财务风险,并制定出有效的规避措施才能将财务风险的发生降到最低,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 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认真分析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第一步,也是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企业财务风险发生与存在的主要形式有:资产风险、支付风险、资本风险、投资风险、纳税风险、机会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对外担保风险、金融风险、资产及负债的重组风险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发生风险,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一)瞬息万变的外部宏观环境引发财务风险

面对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活动环境,企业的经营活动不可能不存在风险,这种风险的存在大大增加了企业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企业生存与发展所面对的环境主要是外部的宏观环境,这也正是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无法改变的因素。例如:社会文化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资源环境经济环境等,这些环境的变化都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些具体的环境因素又可能随着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变化而变化。当然,这些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环境很可能会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也可能会带来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影响。因此,新时期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能够适应企业的外部宏观环境,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为企业预期的财务收益提供保证。

(二)缺乏科学性的财务决策引发财务风险

多年的实践证明,我国各企业的财务决策存在着明显的“经验决策”、“主观决策”的现象,这种严重缺乏科学性的财务决策经常会是企业财务管理出现问题,并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风险。例如:企业的举债规模较大,将使企业的负债增加,从而造成企业支付的利息增加,经济收益减少,如果任由这种现象长期发展下去,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企业的偿债能力,还极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

(三)企业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引发财务风险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由于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缺乏,而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事件常有发生。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不够重视,没能很好地把握财务风险的本质。在财务管理中缺乏积极性、系统性、主动性,对财务风险的预警工作更是疏忽。一旦发生财务风险时有的财务人员不知所措,处理风险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还有的财务人员在面对财务风险时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四)企业垫资、赊销引发的财务风险

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励,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必须保证自己的商业信用。很多企业为了增加企业产品的销售量和产值,扩大在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将产品大量的赊销给客户或是采用垫资的方式来承揽工程项目。如果简单地就会计核算而言,这种行为增加了企业的利润,但是,在赊销和垫资的过程中,如果企业缺乏对客户信用度的了解,进行盲目的赊销和垫资,必将造成企业应收账款的大量增加,从而造成失控,最终使得企业的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成为企业的坏账,给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影响,造成经济损失。

(五)企业资金不合理引发的财务风险

企业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将加重企业的财务负担,偿债能力下降,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目前,很多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而大量向金融机构借款,过多的银行贷款、居高不下的资产负债率给企业带来了还款压力,从而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了风险。

(六)缺乏规范性的收益分配政策引发的财务风险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采取的分配方案与政策是不同的,不同的分配政策会影响到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声誉和经营状况的正确判断,必将影响投资人对企业的投资。例如:如果采用剩余股权政策进行分配说明企业目前处于初创阶段,此时企业的经营风险较高,融资能力较差。同时,不具备科学性的分配决策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间接风险。

三、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

企业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了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根据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企业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一)认真研究国家政策,为企业的发展制定战略计划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想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为企业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能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的发展战略。例如:健全企业的组织机构,战略发展目标的制定必须是科学的、考虑了国家宏观政策基础上制定的等。

(二)提高企业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对风险的态度。具有较高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较强的风险意识的财务人员不会盲目的追求高财务杠杆。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是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保证。

(三)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

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复杂性的特征,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为财务风险的发生提供保证。企业在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时必须遵循:全面性、重要性、衡制性、适应性、成本效益性原则。

(四)优化企业的债务结构

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必须考虑资金成本及债务的偿还期,配合自己的使用计划来选泽融资的方式,避免出现“短款长用”、“长款短用”问题。另外,企业还必须考虑到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当资金不能及时回收时应如何解决,并为此做好准备,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

(五)优化融资的程序

资金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资金的合理使用能使企业蓬勃发展。当企业向银行申请融资时,必须注意资金的优化使用,最好不要将所有资金一次用完,应预留30%的资金以防企业的不时之需。同时还要同银行做好沟通与交流,让银行能及时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避免银行因不了解企业而抽走资金的风险。

(六)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存在于企业的所有部门,企业必须以相关财务报表为基础,利用财务、金融、管理的相关理论,采用科学的分析法,提前发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潜在的财务风险,向企业的相关部门及时作出预警信息,降低企业成本消耗。

总之,财务风险的发生不可避免,企业只有通过对财务风险的系统分析,积极寻求解决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方法,提前做到有效防范,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元东.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与防范研究[J].华章,2012

[2]康玉伟.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与防范[J].现代商业,2012

财务风险的形成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传导;财务风险控制

企业集团是以产权为纽带,以母子公司为主体形成的既是产权链也是利益链的多法人联合体。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经济的全球化,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而企业集团的多级产权主体也放大了企业集团的风险。各法人主体之间的产权纽带关系,以及企业集团内形成的较长的委托链,使企业集团主体的监管更加复杂,风险更加难以控制。企业集团内的某个成员出现的财务风险,会通过企业集团内部法人主体之间的相互交易、担保等活动在集团内进行传导,最终引起连锁反应。

一、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传导的内涵

(一)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传导的定义

财务风险是企业集团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能达到预期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的产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传导性。狭义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传导是指企业集团内的母子公司或者子公司之间因为外部环境的改变,使得财务风险源释放产生财务风险,通过某种载体沿着产权链或利益链传导至整个企业集团网络。广义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传导除了企业集团内部传导之外,由于企业集团与外部企业存在利益的相关性,当关联企业产生财务风险时,会传导至企业集团,形成一个由外至内的财务风险传导过程。

(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传导的关系

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因为其产权纽带关系,决定了集团内各企业会进行资金结算,相互担保以及投融资等多种财务关系;同时企业集团也与外部的业务单位发生各种财务关系,如收入的结算等,随着企业集团规模的扩大,企业集团的财务关系也更加复杂,相对单一的企业而言,企业集团财务关系的特殊性体现在既涉及到企业集团内部的各成员企业,又涉及到企业集团与外部企业,企业集团的财务关系会使企业集团受益或受损,而财务风险会通过企业集团的产权链和利益链在企业集团的各成员之间传导,使得企业集团发生财务危机。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传导分为两方面:一是企业集团内部直接的传导;二是由外部企业引起的间接的财务风险的传导。形成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传导的网络,如图1所示:

(三)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传导的过程

依据财务风险传导原理,财务风险传导过程的要素包括财务风险源、财务风险事件、传导载体、传导路径以及财务风险结果。财务风险源是促使或引起财务风险发生的条件,是财务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财务风险事件是财务风险结果的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财务风险传导载体是财务风险在传导过程中所依赖的介质,如资金、信息等;传导路径是财务风险在企业集团运动的轨迹,如企业集团内部母子公司由于产权关系形成的价值链和利益链。通过对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传导要素的诠释,形成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传导过程图,如图2所示:

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传导的机理分析――以新疆德隆为例

(一)新疆德隆简介

新疆德隆曾经纵横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它在资本膨胀的过程中,缔造了产业,金融并举的庞大家族。产业方面,德隆通过收购涉足的行业有番茄酱、水泥、汽车配件、矿业等;金融方面,将金新信托,德恒证券等17家金融机构纳入麾下。凭借两业并举的模式,德隆才可以进行一个又一个的收购计划,然而德隆所需要的资金大部分是通过关联互保和股票质押的方式取得,而这为德隆的灭亡埋下了定时炸弹。2003年银监会要求收紧对德隆的信用贷款,商业银行为求资本保全,纷纷向德隆追债,德隆的危机开始爆发,三驾马车相继跌停,数周之内就蒸发了百亿元之巨,加上管理层的护盘战略,使得德隆的资金链更加紧张,危机全面爆发。新疆屯河作为新疆德隆的“三驾马车”之一,为德隆的融资和产业整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疆屯河在产业整合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但并未给公司创造相应的现金流,使得公司出现资金缺口,负债比率很高,2004年公司亏损,被ST处理。

(二)新疆德隆财务风险源分析

1、主观财务风险源

第一,粗糙的产业整合和不计成本的收购。德隆入住新疆屯河后开始了疯狂的扩张,但经营生产产生的现金流根本不能满足投资的需要,为了维持投资,就只有依靠外部的融资,然而由于整合过程不利及银行贷款的紧缩,使得资金链的断裂。

第二,不合理的资本结构。投资需求的巨大现金需要使得新疆屯河的债务比率节节攀升,其中短期借款在借款总额的比重为80%-90%,资产负债比率也由1998年的不到40%上升到2002年的74%,随着负债水平的提高,公司的偿债能力不断下降,特别是短期负债的比重很大,使得财务风险非常大。

第三,大量的担保。新疆德隆集团通过关联公司互保,股票质押等方式在整个银行体系的贷款高达200亿元-300亿元。一旦无法偿还到期借款,将为集团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第四,大量的关联交易。新疆屯河作为新疆德隆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德隆构建德隆帝国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新疆屯河进行产业整合的过程中,从屯河的财务资料显示,存在了大量的关联交易。

2、客观财务风险源

第一,股市处于熊市。2003到2004年中国的股票市场处于漫长的熊市,大盘从2200点下降到1300点,然而在漫漫熊市中,新疆德隆旗下的三驾马车的股票价格却居高不下,外部理性者不会高价购入,而原来的散户在获得利润后就选择离场,这样使得新疆德隆的股票集中程度很高,在股市低迷的情况下,新疆德隆需要大量的资金护盘,使得原本资金短缺的新疆德隆更加雪上加霜。

第二,信用危机。2004年3月《经济周刊》发表的有关德隆资金紧绷的报告,引发了400多篇有关德隆危机的文章,为德隆带来了信用危机。

(三)新疆德隆财务风险事件分析

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传导过程中,财务风险一般由财务风险源迸发,外在表现形式为财务风险事件,对新疆德隆的兴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表1所示:

(四)新疆德隆财务风险传导路径及载体分析

第一,经过信息载体,由外向内传导。新疆德隆控股的新疆屯河从入市开始,股票一路高涨,而在整个大盘处于熊市的状况下,如此高价的股票使得投资者不敢问津,新疆德隆最后为此付出了高额的护盘成本,加重新疆德隆的财务危机。由外向内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传导路径,如图3所示:

第二,经资金、信息载体,由母公司向子公司传导。新疆德隆控股新疆屯河后,企图通过产业整合来迅速进入行业的前列,然而事实证明,一连串不计成本的并购,并未给德隆带来预期的效果。而且2003年银监会要求缩紧对德隆的信用贷款,这样使得德隆的商业银行的贷款渠道被阻断,德隆在资金方面更加捉襟见肘,也加重集团内部子公司的财务危机,这种传导路径,如图4所示:

第三,经债务、信息载体,由子公司向母公司传导。新疆屯河在产业整合的过程中,由于带来的现金流有限,使得公司的负债比率急剧上升,使得新疆屯河的偿债压力加重,母公司新疆德隆的财务压力也增大,这种传导路径,如图5所示:

三、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控制

(一)建立企业集团全面财务风险控制流程

企业集团因其组织形式的特征,具有业务链长、地理分布范围广以及涉及网点多等特点,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委托-链,决定了企业集团的财务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企业集团的特殊组织形式使得企业集团内部各部门、母子公司、子公司之间及企业集团与外部关联企业之间的信息的沟通与传递困难,放大了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信息及时的传递和反馈是企业集团能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的关键;全面财务风险管理即对财务风险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包括对财务风险产生前相关信息的收集、对产生的财务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及对财务风险评估并制订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形成的财务风险控制流程图,如图6所示:

(二)把握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传导的过程

了解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传导的要素以及传导的过程,就可以从过程上来控制财务风险的传导,可以找到财务风险的源头,剖析财务风险事件,阻断财务风险传导的路径,减缓财务风险传导的速度。

第一,控制财务风险的风险源。全面风险管理的观点认为风险是动态的,并非静止的,风险因子会随着内外部的环境的变化而迸发,释放。财务风险之所以对企业集团产生影响,是因为风险因子随着企业集团的内外部的理财环境的变化而迸发产生风险,最终传导到相关的企业。因此企业集团应该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来抑制和减缓财务风险因子的迸发和释放,使得财务风险在没有使企业集团产生危机时被化解或者是让企业集团有充足的时间空间来应对财务风险,将影响的程度降低。

第二,阻断财务风险的传导路径。企业集团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内外部之间的物质,信息等方面联系与交换,因此形成了企业集团的利益链。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依赖利益链在企业集团内部传导。当企业集团发生财务风险后,阻断财务风险传导的路径是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手段,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集团的某个子系统,最后进行消除和转移财务风险。

第三,降低财务风险的传导速度。从传导的角度出发,当企业集团产生财务风险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延缓财务风险在企业集团内外部的传导,推迟财务风险产生不利影响的时间,为企业集团解决财务风险争取空间。降低财务风险的传导速度不失为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手段。企业集团可以通过增大财务风险传导的阻力、减轻财务风险驱动力的强度、延长财务风险传导路径的距离等方式来延缓财务风险在企业集团的传导。

参考文献:

1.邓明然,夏.企业风险传导及其载体研究[J].财会通讯,2006(1).

2.叶建木,邓明然,王洪运.企业风险传导机理研究[J].理论月刊,2005(3).

3.王化成.失败的教训[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刘浪涛.企业集团财务管理[D].西南财经大学,2001.

财务风险的形成范文第5篇

(一)内部原因

1、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通常,资本结构中的产权比率应接近1.2、流动比率应接近2。然而,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产权比率往往超过2.5,甚至更多,流动比率又大幅低于2,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达到了60%以上。这将加重企业财务管理的负债负担,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无法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将会产生极大的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建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旨在督促各项资金合理使用,以期节约成本,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管理混合在一起,未能有效区分企业成本和费用,未能对财务资金的投资和回收进行有效监督。同时,我国企业的部分财务人员由于水平有限,其内部控制观念淡薄,不能达到财务内部控制的要求;部分管理者也片面认为,只要控制好现金流,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因此,内部控制形同虚设,引发财务风险。

3、企业财务信息失真。

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不实,夸大业绩,回避隐患,在财务指标分析上计算口径不一致、利用会计处理方法上粉饰财务状况等财务信息的失真状况,将会导致企业无法正确预估财务风险程度,从而无法提出风险控制的有效方案,同时也会导致在商业合作伙伴、市场客户、社会形象面前失去诚信,这将极大地有损企业商誉,从而带来无法预估和无法控制的风险。

4、收益分配不规范。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采用的分配政策会不同。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分析判断,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资金来源和潜在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另外,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不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在缺乏科学的利润分配依据和制度时如企业年终分利时留存收益比例较低,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结构,造成间接的财务风险形成。

(二)外部原因

1、利率浮动的影响。

近年来,利率不断上浮,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存款的冲击,我国的银行贷款利率不断上升,企业的融资成本不断增加,可获得的授信资金越来越少,企业面临众多风险。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原材料成本大幅增长,而人民币又不断升值,利率不断上升增加企业资金支出,对中小企业更是致命的打击。

2、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不断调整产业政策来适应当前形势,产业政策的变更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有重要影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将会获得较多的政策支持,能够保证良好的流通性,有利于企业财务风险的降低;而属于限制或淘汰的产业,则缺乏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成本显著上升,财务隐患也不断增大。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一)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

企业制定财务风险控制制度,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识辨系统,以便能够提前自动预警财务风险,防患于未然。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主要是指从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个方面建立敏感性财务指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监控企业运营,做到提前识辨企业财务风险。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实现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预估,不仅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进行量化评级,而且有助于准确把握风险变化的信号与缘由,从而实现企业及时规避和控制财务风险。

(二)健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风险的控制包括事前预估、事中控制、事后完善几个阶段。财务风险的事前预估,需要企业管理层做好系统全面的可行性分析和风险性分析,制定相关的制度方案和管理措施,制定出防御财务风险的有效方案。一般情况下,财务风险的事前控制方法包括合理调整资金结构、合理筹划时间安排、准确安排资金用途、建立项目风险基金等。财务风险的事中控制,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应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不断观察、精确计算、审查监督各项财务指标。倘若财务风险与事前预估的可控范围有所偏差,就需要及时调整财务活动方案,并制定出适合当前环境的新的财务措施,将财务风险控制在项目的可控范围之内。财务风险的事中控制不仅控制各项财务指标还应当对各部门财务状况进行控制。财务风险的事后完善也叫财务风险反馈控制,是企业在发生财务风险以后,根据相关资料进行及时总结和系统分析,并制定或调整以后财务管理项目中的风险管理计划,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对未来的风险控制工作进行预估与防范,确定今后风险管理方向和措施,以免再次发生同类的风险损失。

(三)强化管理层风险意识。

企业中所有的财务管理活动都是在管理人员的主观要求下完成的,要在制度上建立起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培养并强化管理人员财务风险的意识和理念。财务管理人员需要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判断,对财务活动中所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估和防范,减少财务风险。

(四)加强资金运营风险控制。

资金的正常营运是企业生命力旺盛的直接表现,必须加强资金营运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能力,降低财务风险在资金流动过程中的影响。从企业内部而言,需要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构建出最佳的资本结构。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市场的综合环境,应充分考虑到企业的自身特点,选择适合企业本阶段的资本结构。从企业外部而言,需要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外汇的风险控制。外汇的变动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但是需要财务决策者能够预测趋势,从而为企业制定出外汇风险的控制方案,尽可能地在融资和投资的过程中,做出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安排,以达到化险为夷的效果。

(五)提高财务风险控制技术。

财务风险的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简便有效的方法出发,努力控制风险。

1、风险分散法。

控制财务风险的分散法,又称为分配法,即通过企业之间的联营、多种经营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将财务风险进行分散处理的方法。

2、风险回避法。

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和客观评价各项理财方案有可能产生的风险。因此,在保证同样能够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情况下,选择一个风险相对较小的理财方案,从而达到回避风险的效果。财务风险的回避策略,主要是在风险前和风险中的两个阶段进行具体操作的。

3、风险转移法。

财务风险的转移是指通过某种手段,把财务风险转移给其他企业承担的方法。现代企业的风险转移,应积极采用现代市场的操作工具,通过资本风险转移和法律武器来保障自己的权益。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通过保险法和合同法来进行转移。

三、结语

财务风险的形成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形成原因;防范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的财务决策几乎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的,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对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探讨,以期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 客观原因

(1)企业财务活动所处的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

(2)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资金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金结构的核心问题是负债资金在企业全部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合理的债务安排和运作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给股东带来超额利益。反之,当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企业负债越多,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比例越高,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就越低,严重时企业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

(3)利率、汇率变动的影响。由于企业负债的利息率一般是固定的,如果未来利率呈下降趋势,企业仍然要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高的利息,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未来利率呈现上升趋势,企业尽管只需按原合同约定的利率水平支付较低的利息,但随着利率的持续上升,货币升值压力增大,一旦货币升值,则企业还本负担加重,从而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如果采用外币融资,汇率的不断变化也必然会产生财务风险。

2. 主观原因

(1)财务决策缺乏严肃性、科学性。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进行深入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投资,形成不良资产或巨额损失,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2)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合理、经营状况不佳、资金运用不当等导致财务风险。(3)风险意识淡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控制偏差和处理突发危机事件的经验缺乏,企业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就弱,导致发生财务风险时束手无策。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 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以外,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但并不是说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就无所作为。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2.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种。要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就应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针对筹资风险的不同成因,防范与控制筹资风险的措施主要有:一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投资风险。二是注重筹资杠杆,适度举债,优化资金结构,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三是合理调度资金,维护资产的流动性。四是建立偿债基金,增强风险自担能力。

3. 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在决策过程中,企业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 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例如,对固定资产投资,应采用科学方法计算各种投资方案的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净现值及内含报酬率等指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在考虑其他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

4. 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5. 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各项基础工作,使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不断提高。

6.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用活财务风险管理方法

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识别和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成因、预防和控制风险、处理风险损失的有机过程,在风险识别、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应付风险的方案和措施,制定企业财务战略和计划,优化财务决策和控制方法,健全财务信息的控制系统,出现风险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应高度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对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有效开展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监测与预警,预先防范并进行避免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财务风险的形成范文第7篇

一、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概念

集团公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由若干个企业组成的多功能经营联合体。集团公司是具有多级法人治理结构的母子公司体制,母公司以产权为纽带影响或控制集团公司其他成员企业,建立了多级法人治理体制。集团公司拥有子公司的财务控制权、经营控制权,对子公司的经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财务风险是由企业负债引起的;广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的财务系统中客观存在的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和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损失的可能。集团公司风险管理既具有一般企业财务风险的共性,又具有特殊性,多级法人治理体制决定了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来源的多样性及复杂性,集团层面、子公司层面、业务层面均可形成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确认和评估,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将风险损失最少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活动。风险管理可分为风险回避,风险自留,风险转移三种方式,不同的风险管理方式采用不同的对策处理减少风险损失,风险管理的核心是财务风险管理。

二、我国集团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公司产生财务风险重要的外部原因。集体公司结构复杂,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财务管理所面对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任何一个环节不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都可能产生财务风险。

2.财务管理人员对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及复杂性认识不足。集团公司由于多级法人治理结构导致经营链条长及企业众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必然带来财务管理的难度,增加财务风险的复杂性。许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及缺乏系统的风险防范意识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在集团公司由于多级法人治理结构,导致集团公司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管和管控各子公司的真实经营管理信息,使得决策存在着一定的的盲目性,导致在筹资、投资、资金运用等财务决策中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4.集团公司内部财务管控不力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主要情况有:多级产权主体的担保和过度负债形成的债务风险;资金管理不力或使用混乱形成的资金风险;关连交易导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集团公司内部各成员单位利益分配权责不明的风险;子公司内部利益强化的风险。造成集团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关系混乱,没有形成有效的财务监督与控制体系。

三、防范和化解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措施

企业集团一般呈现出母公司职能双重化、产权关系复杂化、财务决策多层次、投资领域多元化、关联交易普遍化等财务特征。因此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应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有关问题,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监控和整个企业集团的价值最大化。

1.建立健全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

集团公司对所属公司进行分类指导、重点监控、定期报告,构建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预警信息的及时收集和传递,采用定性预警分析和定量预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财务风险形成的过程,建立切实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启动、早处理。

2.规范企业集团法人治理结构

企业集团应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明确权责关系;建立董事会对经营者的督导制度;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债权人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关系。同时集团公司应成立财务风险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开展财务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工作。财务风险工作小组由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牵头,各责任部门负责人及重要子企业代表共同参加。

3.建立相对集中的集权的财务管理体系

集团公司围绕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将重大财务事项决策权和现金调度支配权集中于母公司,赋予子公司一定的自主经营权,保障企业集团的战略实施并强化总部对重大风险的控制力。

4.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风险监督管理职能

财务风险的形成范文第8篇

一、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因素

外部因素是影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客观因素。从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影响因素上看,金融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均属于影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外部因素。其中,金融风险主要是与金融活动相关的风险,如利率、汇率、股票和债券价格波动风险。企业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使得金融风险的发生成为可能,在电力企业中,金融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之一。此外,自然灾害风险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企业的财务,使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从自然灾害风险的属性上看,一般来说,台风、冰雹、强降雨、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都属于自然灾害风险的范畴,自然灾害带来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破坏电力设施方面,一旦出现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财务风险,往往造成大范围内电力设施严重破坏,给电力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不计其数。

2.内部因素――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观因素

内部因素是影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观因素。从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影响因素上看,资产风险、投资风险、以及支付风险,都是影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具体说来,资产风险是电力企业面临的非常普遍、危害性也非常大的风险。资产风险的发生,会使财务公司信誉、资金、收益等遭受损失,如一些供电企业由于外欠电费巨大,加上电价较低等原因,使资产收益率很低,就是资产风险。投资风险主要指企业进行投资活动遇到的风险,它也是一种经营风险,在电力企业的投资活动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投资风险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此外,支付风险即出现现金短缺,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它与资金的流动性有关,对电力企业而言,电力企业的支付风险主要存在于电费收入上。

二、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策略

1.提高认识,强化风险意识

提高认识,强化风险意识,是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在电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过程中,树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意识,从思想意识层面认识到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性,通过树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意识,对有效控制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大有裨益。在具体做法上,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强化风险意识,应大力宣传财务风险在电力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活动,提高企业员工防范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意识。与此同时,电力企业还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管理和监督,合理计划企业财务收支活动,以控制不合理的开支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带来的风险。

2.确定目标,防范自然风险

由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可知,自然风险作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影响因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将电力企业财务风险中的自然风险加以控制和防范,必须在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统一部署和规划上确定目标,自然风险控制的目标,则是在自然灾害发生前加强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并制定对自然灾害风险发生的应急预案,这样一旦产生自然灾害风险,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以减轻电力企业由于自然灾害风险来带的损失。

3.建立制度,控制投资风险

建立电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制度,可以使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有章可循,控制投资风险。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而言,科学高效的投资决策制度的建立,对于企业开展科学合理的电力投资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在重大资金使用和安排上,安装相关制度进行,可以规范电力企业投资,进而防范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如在建立控制投资风险的制度上,对于重大资金项目的投资,可以经过预算管理委员会论证通过,严格投资的立项、执行、监控程序。在投资效益分析和电力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确立企业的投资规划。

4.注重方法,完善支付风险

注重方法,完善支付风险,是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有效途径。在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中,电费就是电力企业的生命线,对于电力企业支付风险的防范,积极探索电费回收新方法,提高电费回收率,使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有序进行,有赖于控制电力企业的支付风险。在具体做法上,要把握好两个关键点,一是着力纠正用户的电能消费观念,电力企业应向用户宣传电力是商品,是特殊商品,用电成本是累计递增收费方法,让用户明白电是需要拿钱来买的。二是电力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风险转移方法,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条件,将困扰电力企业的外部欠收电费问题,通过风险转移的方法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