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防止网络诈骗的措施

防止网络诈骗的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防止网络诈骗的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防止网络诈骗的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隐患;管理措施

1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隐患

1.1计算机病毒

校园计算机网络中,学校会有学校专设的机房,在一些特定课程中,会有相应的实验课程,学生在这些计算机中做完实验之后,由于课程要求,绝大多数的实验课程都会要求将实验的结果或者是一些图片保存下来,在课程结束之后会用于实验报告中。所以学校计算机中的病毒就会通过优盘传到其他地方,从而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些困扰。除此之外,学生自己使用的电脑中,由于杀毒软件的问题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病毒,这些病毒的产生都是网络安全的隐患。电脑病毒不是一个突然的或事故的原因,而是因为我是谁偶然事件,如突然停电或偶然误差,会导致电脑磁盘和内存或指示。计算机病毒有一些特点,包括寄生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等等,这些特定都决定了计算机病毒的快速传播和破裂的困难,所以计算机病毒的破解还是需要进行一些技术方面的研究进行破解。

1.2非法访问

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仍然存在于一些非法访问。一些非法访问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的网络安全技术、网络技术在正常使用,通常对于一些非法访问拦截页面,但网络安全问题的存在是自动通过一些非法网络,窃取信息,财产损失。非法访问,相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问题不太常见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1.3网络诈骗除了计算机病毒和非法访问,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网络诈骗。网络诈骗随处可见,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一些金钱,将矛头指向了在线学生,因为他们涉世未深,严重的缺乏一些社会经验,所以将他们作为诈骗对象是最好的选择。目前校园计算机网络诈骗中主要有贷款,淘宝刷单、打字等等,因为大学生的生活费相对来说比较多,而且绝大多数大学生又想通过网络可以赚一些零花钱,综合多方面的原因,大学成为了主要的诈骗对象,而且还比较容易诈骗成功,很多大学生因为网络诈骗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加强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防范工作,还学生们一个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

2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隐患的管理措施

2.1安全口令设置

安全口令设置是网络安全中的一个重要技术。所谓的安全口令,目前已经运用到网银和各种游戏中,网络游戏中,为了保护游戏帐号的安全,对账户设置了安全口令,这些安全口令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帮助游戏帐号不被其他游戏玩家所偷盗,目前将这一技术引用到各种网络安全中,比如说在进去某些网线的时候可以需要通过相应的安全口令,尤其是与金钱交易有关的软件,像淘宝、支付宝、美团、购票系统12306等等。安全口令的设置给人们上网提供了一个相对可靠的保障。比如说购票系统12306,在提交购票订单的时候,需要进行身份验证和验证码的提交,给人们提供了相对安全的网络环境。

2.2IP地址隐藏

首先我们要了解IP地址隐藏是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技术,而且IP地址隐藏对于网络入侵和防止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关于internet上的计算机有两种,一是Server,二是Client。关于Server,主要是提供服务的计算机。当我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回啦我们所使用的服务和相应的IP地址告诉Server,在Server接受之后就会把服务传送带IP地址中,所以我们通常会使用Server的服务,因为它知道我们的IP地址。如果我们想要把我们的IP地址隐藏起来,可以把我们和Server的连接中加上一部计算机,其中的主要原理就是我们连接一部计算机,这部计算机再连接Server去提取服务,当中我们只会把自己的IP地址告诉这台计算机计算机,而Server也只知道这台计算机的IP地址,我们是没有和Server有任何连接,这样我便把IP地址隐藏了。这种隐藏IP地址的方法是最简单方便的,当然还有其他比较简单的隐藏方法,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2.3访问控制策略

访问控制策略是基于用户的身份和属于一组定义限制访问某些信息或一些限制,一些功能如电流一般大学南京网络访问控制系统是基于的原则设置。访问控制策略是现在生产珍贵的通常是基于服务器管理员,目录和文件访问网络资源。访问控制策略是为了防止非法主体受保护的网络资源,但也允许用户输入合法的。主要用于网络访问控制、网络访问控制、安全控制、财产安全控制目录,Web服务器安全控制、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和防火墙控制等等。访问类型包括两种类型: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访问控制策略是用于网络安全技术能更好地保护网络安全。

3结束语

随着现在网络技术不断的深入我们的生活,校园的计算机网络发展,在一定程度是得到了促进,随之而来的就是校园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抑制网校园网络发展的得要因素。所以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校园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进行安全口令设置、IP地址隐藏和网络控制系统等的策略,促进校园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小文.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策略分析[J].江西建材,2015(23):84-85.

[2]官志平.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策略在土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J].信息化建设,2016(01):397-398.

防止网络诈骗的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移动社交支付;APP;互联网;安全隐患;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1-0029-01

21世纪作为互联网技术时代,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移动网络3G、4技术普及,移动终端第三方应用程序APP的出现,更是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至新的高峰,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一些安全隐患问题也逐渐暴露,给人们使用移动支付APP时造成了隐患,所以,当务之急就是为人们排除这些网络安全隐患,为网络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扫除障碍。

1 移动社交支付APP的发展现状

谈及移动社交支付APP的发展现状,其实在春晚就已经揭晓了答案,春晚通过发放现金红包与五福红包大力支持支付宝的发展,几乎人人都知道支付宝的存在,而且支付宝本身凭借其余额宝、招财宝、蚂蚁宝的强大支付理财功能,深得大众喜爱。除了支付宝以外,qq、微信更是占据了人们大部分社交时间,而且后期的发展也不容置疑,肯定还是移动社交平台的霸主。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好多这种移动社交支付APP,它们为人们的生活,交友,娱乐提供了便利。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与2015年的电子支付业务笔数与成交金额结果如下表1所示。

通过上表1我们发现利用移动社交支付APP进行支付业务的笔数在逐年增长,成交金额也处于上升阶段,因此就目前来看,移动社交支付APP在互联网中的发展前景比较可观。

2 移动社交支付APP在互联网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1 病毒感染

截止2014年我国五大手机购物支付类APP包括第三方支付类、理财类、团购类、电商类、银行类的下载量迅猛增加,其下载率达到30.38%,但与此同时,手机病毒感染也大量增加,2014年第一季度截获手机病毒包数达到143945个,感染手机用户数达4313.81万,而且据2015年调查数据显示,手机感染病毒包数增加了713.6万个。可见,移动社交支付APP使用的病毒感染情况较为严重。

2.2 手机漏洞

黑客在不破坏APP正常程序和不改变签名证书的情况下通过向APP中植入恶意程序,并利用签名漏洞的扣费木马对该APP的手机捆绑用户展开随意扣费行为。我们对此并不陌生,例如在使用qq或者短信时,会经常有陌生人发来网络链接,点开之后话费就会被扣除。

2.3 诈骗电话及短信

随着频繁的上网,用户的随意注册,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不法分子抓住此机会获取用户电话号进行诈骗,据数据显示,2015年垃圾短信新增用户举报达1.69亿条,举报骚扰诈骗电话次数达2.2亿次。

2.4 个人信息泄露

移动社交支付APP的使用流程已经广为人们掌握,要想使用这些APP首先必须做的就是注册账号,填写真实的个人信息,其实如果注册一个两个经常使用的软件也没有问题,但现在人们面对众多APP的广泛使用,在多处留有个人信息,给不法分子造成可趁之机。

3 解决对策

解决移动社交支付APP的安全隐患问题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监督职能,政府通过完善相关支付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体系,加强司法监督,给网络支付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外部环境。第二要充分发挥网络运营商的作用,做好内部安全防范工作,网络运营商应该基于互联网整体安全结构视角,并及时评估APP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努力为用户打造一个科学合理的网络体系,为软硬件与数据信息的安全提供保障。第三要强化个人上网安全意识,用户在注册账号后一定要设置一个较为安全的密码,要在手机上安装防盗软件,做到尽量不root系统,防止病毒感染,尽量减少网络安全隐患。此外还需做到不随意扫二维码,不随意安装软件,谨慎使用WiFi,防止黑客截获个人信息。充分处理好这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防范网络安全隐患的发生。

4 结语

现阶段,网络诈骗事件一起接一起的发生,这无疑在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安全隐患问题,在日常移动社交支付APP的使用过程中,要高度警惕,要培养安全防范意识,同时,政府运营商也要加倍努力,为用户打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防止网络诈骗的措施范文第3篇

1.1 网络欺骗一些网络诈骗往往利用欺骗性的电子邮件和伪造的Web站点来进行诈骗活动,受骗者往往会泄露自己的财务数据,如银行卡号、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及应对策略文/杨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也造成大量的信息都出现在网络上,可能随时遭到非法侵入,对信息安全造成威胁,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及维护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摘要账号和密码等内容。有时攻击者采用具有迷惑性的网站地址和网站页面进行欺骗,轻易就让很多人落人圈套,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2 人为泄密计算机操作员操作不当造成系统存在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口令选择不慎,过于简单,或将自己的帐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给网络安全带来威胁。甚至有些系统操作员为了获取利益,而向外单位提供计算机保密系统的文件和资料,对网络安全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应对策略

2.1 入网访问控制入网访问控制为网络访问提供了第一层访问控制。设置入网访问控制后,可以控制哪些用户能够登录到服务器并获取网络资源;控制准许用户入网的时间和准许他们在哪台工作站入网;控制用户和用户组可以访问哪些文件和资源,可以执行哪些操作。用户的入网访问控制分为三个步骤:用户名的识别与验证、用户口令的识别与验证、用户账号的缺省限制检查。三道关卡中只要任何一关未过,该用户便不能进入该网络。网络还应对所有用户的访问进行审计,如果多次输入口令不正确,则认为是非法用户的入侵,应给出报警信息。2.2 安装防火墙所谓“防火墙”,是指一种将内部网和公众访问网(如Internet)分开的方法,它实际上是一种隔离技术。防火墙是在两个网络通讯时执行的一种访问控制尺度,它能允许你“同意”的人和数据进入你的网络,同时将你“不同意”的人和数据拒之门外,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你的网络。换句话说,如果不通过防火墙,内部网的人就无法访问Internet,Internet上的人也无法和内部的人进行通信。2.3 防病毒技术由于计算机病毒在网络环境下传播的速度更快,同时还在不断升级,极大威胁到网络安全。目前普遍都使用防病毒软件来进行防范。计算机安装防病毒软件后,可以对系统进行监控,防止病毒进入系统并对关键部位进行恶意改动,在病毒启动前对病毒进行阻拦,在病毒侵入时对其进行劫杀,完成对系统的保护。此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如下具体的防病毒措施,如定期对文件进行备份、不随意打开陌生网站链接、不随意打开陌生邮件附件、开启反病毒软件实时监控和杀毒功能、网络下载的文件或软件要先杀毒再使用等。2.4 漏洞扫描技术漏洞扫描是指基于漏洞数据库,通过扫描等手段对指定的远程或者本地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脆弱性进行检测,发现可利用的漏洞的一种安全检测(渗透攻击)行为。由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普遍存在安全漏洞,以大多数用户使用的微软WindowsXP/Windows7系统为例,一般都装在C盘的Windows的文件夹下,容易遭到恶意的攻击。因此需要定时运行漏洞扫描技术,及时更新和安装系统补丁程序,减少计算机的漏洞,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2.5 网络加密技术网络加密技术是网络安全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它通过利用技术手段把重要的数据变为乱码(加密)传送,到达目的地后再用相同或不同的手段还原(解密),来达到保护网络数据安全的目的。这样既可以对付恶意软件攻击,又可以防止非授权用户的访问。网络的加密技术很多,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通常根据各种加密算法结合在一起使用,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加强网络的完全性。2.6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除了要从技术方面采取防护措施,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机房、硬件、软件、数据和网络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加强业务、技术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强化网络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观念和责任心;教育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各项保密规定,避免不必要的失误,防止人为事故的发生,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结束语

防止网络诈骗的措施范文第4篇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含义很广,随着情景的不同会发生一些变化。不同用户对网络信息安全的认识和要求也不尽相同,一般用户可能仅希望个人隐私或保密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不受侵犯,避免被人窃听,篡改或者伪造;对网络服务上来说,除关心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外,还要考虑突发的自然灾害等原因对网络硬件的破坏,以及在网络功能发生异常时恢复网络通信和正常服务。

一般来讲,网络信息安全包括组成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在网络上传输的信息的安全。从技术上说,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系统、防病毒系统、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监控、信息审计、通信加密、灾难恢复、安全扫描等多个安全组件组成、单靠一项措施很难保证网络信息安全。因此,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已成为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

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分类

1.自然灾害

与一般电子系统一样,计算机网络系统只不过是一种电子线路,网络信息实际上是一种电信号,温度、湿度、振动、冲击、污染等方面的异常因素都可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网络中心若无较为完善的防震、防火、防水、避雷、防电磁泄漏或干扰等设施,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能力就会很差。在网络的日常运行中,仅仅由非正常断电导致的设备损坏和数据丢失所造成的损坏就非常惊人。因为强烈噪音和电磁辐射,比如雷电、高压输电等,也会导致网络信噪比下降,误码率增加,威胁到网络信息安全。

2.计算机犯罪

计算机犯罪通常是利用窃取口令等手段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传播有害信息,恶意破坏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以致实施贪污、盗窃、诈骗等重大犯罪活动。目前已报道的ATM机上的诈骗活动,就是利用高科技手段记录用户的银行卡信息,然后窃取用户存款;还有一些非法分子利用盗窃游戏帐号,进行牟利活动。

3.垃圾邮件和网络黑客

一些非法分子利用电子邮件地址的“公开性”进行商业广告、宗教宣传、政治蛊惑等活动,强迫别人接受无用的垃圾邮件。与计算机病毒不同,黑客软件的主要目的不是对系统进行破坏,而是窃取计算机网络用户的信息。目前黑客软件的概念界定还存在一些争议,一种较为普遍的被接受的观点认为黑客软件是指那些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非法安装并提供给第三者的软件。

4.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小程序,具有很强的隐藏性和潜伏性,常常是依附在其他用户程序上,在这些用户程序运行时侵入系统并进行扩散。计算机感染病毒后,轻则系统工作效率降低,重则导致系统瘫痪,甚至是全部数据丢失,给用户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1.建立强有力的网络安全体系

要提高服务器的安全性,就必须建立一个整体的、完善的、强有力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只有对整个网络制定并实施统一的安全体系,才能有效的保护好包括服务器在内的每个设备。

对服务器而言,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严格保护网络机房的安全,必须注意做好防火防盗,切实从管理的角度保护好服务器的安全;服务器需要长时间不简断地工作,必须为服务器配备长时间的在线UPS;加强机房管理,非相关人员不准进入网络机房,尤其是要禁止除网络管理人员授权外的任何人员操作服务器;网络管理员在对网络进行日常维护和其他维护时,都必须进行记录。

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各种安全技术来保障服务器的安全。目前最常用的安全技术包括过滤技术、防火墙技术、安全套接层技术等。这些技术从不同的层面对网络进行安全防护,具体描述如下:

1.1包过滤

在网络系统中,包过滤技术可以防止某些主机随意访问另外一些主机。包过滤功能通常可以在路由器中实现,具有包过滤功能的路由器叫做包过滤路由器,由网络管理员进行配置。包过滤的主要工作是检查每个包头部中的有关字段(如数据包的源地址、目标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等),并根据网络管理员指定的过滤策略允许或阻止带有这些字段的数据包通过;此外,包过滤路由器通常还能检查出数据包所传递的是哪种服务,并对其进行过滤。

1.2防火墙

防火墙将网络分成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两部分,并认为内部网络是安全的和可信任的,而外部网络是不太安全和不太可信任的。防火墙检测所有进出内部网的信息流,防止为经授权的通信进出被保护的内部网络。除了具有包过滤功能外,防火墙通常还可以对应用层数据进行安全控制和信息过滤,具有人证、日志、记费等各种功能。防火墙的实现技术非常复杂,由于所有进出内部网络的信息流都需要通过防火墙的处理,因此对其可靠性和处理效率都有很高的要求。

1.3 SSL协议

安全套接层SSL协议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安全传输协议之一。它作为Web安全性解决方案最初由Netscape 公司于1995年提出。现在SSL已经作为事实上的标准为众多网络产品提供商所采购。SSL利用公开密钥加密技术和秘密密钥加密技术,在传输层提供安全的数据传递通道。

2.采用信息确认技术

安全系统的建立都依赖于系统用户之间存在的各种信任关系,目前在安全解决方案中,多采用二种确认方式。一种是第三方信任,另一种是直接信任,以防止信息被非法窃取或伪造,可靠的信息确认技术应具有:具有合法身份的用户可以校验所接收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并且十分清楚发送方是谁;发送信息者必须是合法身份用户,任何人不可能冒名顶替伪造信息;出现异常时,可由认证系统进行处理。

3.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网络安全技术,目的是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如记录证据用于跟踪和恢复,断开网络连接等。实时入侵检测能力之所以重要,首先是它能够作为防火墙技术的补充,弥补防火墙技术的不足,能对付来自内部网络的攻击,其次是它能够大大缩短“黑客”可利用的入侵时间。

人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安全只是相对的,永远也不会有绝对的安全。随着网络体系结构和应用的变化,网络会出现新的风险和安全漏洞,这就需要人们不断地补充和完善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最大限度地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防止网络诈骗的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银行 环境审核 风险管理

一、主要内容

2011年《网络银行环境审核指引》(以下简称2011年指引)强调网络银行风险评估的重要性,提出减轻认证风险的有效策略,要求金融机构致力提高消费者风险意识,并将于2012年1月生效。2011年指引主要内容包括重申2005年指引原则要求,建立多重安全体系,确立金融机构对消费者风险警示和教育义务。

二、监管要求

(一)加强风险评估

要求金融机构在开展新的电子金融服务之前或者至少每过12个月,根据可获取的新信息复核并升级其现有风险评估措施,调整消费者审核管理以确保足以应对与消费者在线账户有关的新威胁。评估因素有:金融机构内部和外部风险环境变化;使用电子银行的消费者群体变化;电子银行向消费者提供的功能变化;金融机构或金融业遭受的欺诈、识别码失窃、安全漏洞等事故。

(二)高风险交易消费者审核

在线零售银行业务通常包括获取账户信息、账单支付、银行间资金转移以及电汇。此类交易的频繁度和金额通常低于商业交易,其风险相对较低。金融机构应当采取多重安全体系,覆盖消费者交易的全部风险。在线商业交易通常包括票据自动化交易(ACH)原始文件和银行间频繁的电汇。此类交易的频繁度、金额、账户余额都通常高于零售银行业务,对金融机构和消费者而言风险相对较高。金融机构应当采取多重安全体系,以及覆盖商业交易全部风险管理措施;并应当对企业消费者提供多重审核。

(三)多重安全体系

其主要内容包括欺诈检测和监控系统,考虑消费者历史记录、行为、及时且有效的金融机构反应等;通过不同设备对消费者进行多重共审核;对交易进行带外验证;使用“有效支付”、透支验证、以及其他技术对账户交易进行必要的限制;加强对账户行为的管理,如交易价值限额、付款接受人、每日交易限额、支付窗口限制;通过IP技术防止欺诈或涉嫌欺诈的可以链接到银行服务;确定易被欺诈的高风险消费者人群,并为消费者提供防欺诈识别设备;加强对消费者账户变动的全面管理,包括在线或其他服务途径实施的变动;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防欺诈意识和有效的技能,以减少风险。建立可疑行为发现和应对机制,具体包括:进入金融机构电子银行系统的消费者初始登录和审核提问;转账等电子交易的提问;企业/商业账户系统管理人的管理等。

(四)其他有效审核技术

2011年指引下的复杂认证手段包括摒弃简单认证手段,利用“一次一密码”服务器技术,产生更为复杂的数字“指纹”进行认证,包括个人电脑核对、互联网协议地址、局域地址以及其他个性化要素。金融机构设置提问及正确答案,用于原始登录审核,以及登录后确认具体交易时的消费者再次审核。与认证手段相似,提问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从而成为一种有效的审核工具。在提问基础上,金融机构可以在消费者首次登记在线银行系统时提供的一系列问题中,选择一个或多个进行核证。2011年指引下实施精密提问:增加问题难度,并实施多重提问。

(五)消费者意识和教育

2011年指引要求:提供与电子转账相关的保护措施解释;阐明在非消费者主动告知情况下,金融机构可能联系消费者并要求其提供电子银行证书的情形和具体方式;建议商业网络账户消费者进行定期的相关风险评估和管理评价;向消费者提供一系列可供选择的风险控制机制,或者告知获取上述措施的方式;告知消费者金融机构联系方式(这些联系方式应是畅通无限制的)。

三、常见网络银行风险及应对

(一)常见风险

常见风险包括:其一,键盘记录恶意软件。在安装了该程序的个人电脑上,记录键盘轨迹,窃取金融机构登录ID、密码、提问答案,登录消费者账户并转移资金,通常通过电汇或ACH交易实现。其二,网路浏览器(MIM)或网路密码装置(MIB)攻击。在线会话拦截消费者发提交的审核认证证书、改变交易内容、增加非消费者授权的额外交易、将资金转入诈骗犯控制的账户或诱导消费者链接诈骗犯设置的网址。

(二)应对

常见网络银行风险及应对措施主要有:一是反恶意软件。用于防止、检测、组织、卸载恶意、间谍软件等,如“一次一密码”(OTP)识别码技术,识别码自产生后有效期限只有30-60秒,不易破解安全性较高。二是交易监测/异常检测软件。在线银行对可疑资金转移进行监测,可在交易完成前停止可疑ACH/电汇资金转移,可疑交易可被进一步审查甚至取消。三是带外审核。在交易启动(如网络)的同时,通过另外独立传输渠道(如电话)进行再次审查或验证,以确保交易能够完成。四是USB设备。防止恶意软件入侵,强化电脑安全。USB设备的“只读”设置,可以防止消费者或个人电脑中恶意软件的更改。五是其他措施。如限制资金转移接受人,建立收款人“黑白”名单;建立、实施、定期复核制度,分别针对企业消费者整体和登记的个体消费者设置企业消费者交易价值限额或参数;针对异常账户行为,建立个人交易和整体账户限制等。

参考文献:

[1]刘海平.美国网上银行业务风险控制概要[J].国际金融研究,2000,(08)

[2]熊志强.加强网上银行风险监管的思考[J].武汉金融,2005,(06)

防止网络诈骗的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发展现状;对策措施

如今信息化系统建设迅速发展,开放的网络带来了优势,同时开放性的存在也导致了许多安全方面的漏洞,诸如信息窃取、黑客攻击、网络恶意行为等,维护网络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

一、信息化系统网络安全标志

(一)系统正常运行。系统正常运行是指信息化系统能够安全运行,避免出现系统损坏或崩溃而导致系统中需要传输、处理以及储存的信息出现损失或破坏。(二)系统信息安全。系统信息安全包含数据加密、病毒防治、安全问题跟踪、安全审计、方式控制、数据存取权限、用户存取限制以及用户的口令鉴别等内容。(三)网络信息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防止攻击者利用系统安全漏洞对合法用户的信息进行诈骗、冒充以及窃听等。(四)传播途径安全。传播途径安全是指采取信息过滤,对有害和非法的信息进行控制及制止,防止在公用网络上出现大量失控的自由信息传输。

二、信息化系统网络安全威胁

(一)网络软件存在安全漏洞。系统的很多软件使用一段时间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缺陷,需要及时补丁来进行漏洞弥补;系统使用的一些商用软件,源程序会逐渐变得公开或者半公开化,存在漏洞容易被攻击;管理员为方便维护管理,设置远程终端登录,加大了病毒或者黑客攻击的可能性,给网络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安全漏洞。(二)网络协议存在安全缺陷。系统使用的基本协议TCP/IP存在着较多安全缺陷,主要包括:应用层协议中的SMT、FTP等协议缺乏保密以及认证措施;以软件所配置的IP地址为基础,形成地址欺骗以及地址假冒;现有的IP地址可以支持源路由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原路由的攻击提供了条件。(三)产品技术不能完全国产。目前,任何一个国家的信息技术发展不可能尽善尽美,完全依赖自主研发,我国也不例外。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67%左右的信息产品与技术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因此,信息化系统建设不可能达到完全国产化,硬件设施和操作系统难免会使用国外产品,这就可能存在安全陷阱,使网络安全管理受制于人。

三、信息化系统网络安全防护

(一)防火墙技术。在信息化系统中使用防火墙技术可以使数据、信息等在进行网络层访问时产生一定的控制。经过鉴别限制或者更改越过防火墙的各种数据流,可以实现网络安全保护,极大限度地对网络中出现的黑客进行阻止,在一定层面上可以防止黑客恶意更改、随意移动网络重要信息。(二)安全检查技术。安全检查技术主要用于对用户的合法性进行鉴别,在鉴别过程中,通常需要用户输入口令,由于口令本身较容易被猜到以及失窃,可能增加黑客入侵的几率。为了提高其安全性,用户可使用更为可靠、稳妥的认证方案,经过身份认证的技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保证信息的完整性机密性。(三)数字签名技术。所谓签名就是验证用户真实身份的一种独有信息,数字签名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采用解密、加密的方式对报文的数字签名进行实现。决定其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就是密码体制的安全程度,随着密码体制的不断改进,其安全性也会随之提高。(四)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只是保护内部的网络不被外部攻击,对于内部网络存在的非法活动监控程度还不够,入侵系统就是为了弥补这一点而存在,它可以对内部、外部攻击积极地进行实时保护,在网络受到攻击前就可以将信息拦截,提高信息的安全性。(五)漏洞扫描技术。如今网络不断复杂且变幻莫测,仅仅依靠网络管理员进行安全漏洞以及风险评估显然不行,只有依靠网络的安全扫描工具才可以在优化的系统配置下将安全漏洞以及安全隐患消除掉。在某些安全程度较低的状况下可以使用黑客工具进行网络的模拟攻击,这样可以一定层面地将网络漏洞暴露出来。

(六)密码技术。密码技术就是使用密码机对明文信息进行组合、交换,产生密文,然后将加密的信息在网络上传播。恶意者若将密文截获,必须进行正确的解码才能获取有用信息,否则也是徒劳无获,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信息的泄漏。(七)侦听监测技术。使用配置分析软件来对网络进行扫描,一旦发现原有的设置参数出现了改动,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其进行处理。对内部网络中的违规操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其响应对策主要有发送警告信息,拒绝存储。

作者:王艳 单位:93897部队

参考文献

防止网络诈骗的措施范文第7篇

伍佳佳,2012年2月考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荆楚网,分配到总编室工作,2015 年调入新成立的频道编辑部,任部门副主任至今,兼任湖北日报新媒体集团第三支部组织委员。截至目前,“拆二代办养老院”等新闻作品在全国获得较大影响。先后获得湖北新闻奖一等奖(集体),湖北网络宣传好作品奖,湖北日报传媒年度好新闻二等奖、月度好新闻奖,荆楚网好稿奖二等奖等多项;2014年获得湖北日报新媒体集团最佳新锐奖、2015年获得湖北日报新媒体集团明星人物奖、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先进个人”称号。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信息在多平台交互使用中,形成了一种不可逆的累积过程。个人信息泄露,导致关联危机发生,而电信诈骗就是最为严重的一类。打击电信诈骗,一直被认为是公安机关的使命,然而,在愈打愈烈的情况下,有必要跳出传统的逻辑分析框架,重新厘清电信诈骗与信息安全之间的逻辑关系,转变单一主体破解难题的狭隘空间,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化治理模式,从而形成“安全为人民,安全靠人民”的良性社会生态。

[关键词]电信诈骗 社会化治理 信息安全 全民参与

据新华社报道,2015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电信诈骗案件59万起,同比上升32.5%,造成经济损失222亿元。2016年1月至7月,全国共立电信诈骗案件35.5万起,同比上升36.4%,造成损失114.2亿元。电信网诈骗已成为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毒瘤”。如何根除电信诈骗这一社会“顽疾”,成为当前一道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一、电信诈骗的社会化治理:一种有效的治理模式

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开放演进、具有耦合作用和适应性的复杂网络系统,在这个庞杂的系统内,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需要及时予以疏导、缝合。在传统的观念里,社会治理政府主导是主流。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错综复杂的问题不断涌现,单靠线性管理模式很难快速给出有效应对方案。因此,有必要引入新的治理模式。

1.电信诈骗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治理模式的多元。

电信诈骗是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盗用个人信息,骗取钱财。其借助的是电信、互联网等技术,在实名制还未全面普及的情况下,其手段还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它有别于普通的诈骗,普通诈骗的受害方与施害方是可视或者可识别的。电信诈骗既关涉电信企业,又与银行有一定的黏度,受害人一旦报案,又牵涉到公安机关。假若受害人身份特殊,譬如学生,又牵涉了教育部门。因此,电信诈骗是一种关乎全民的社会化结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其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2.多主体合作是治理电信诈骗的最佳选择。

多主体合作共治是当代公共治理理论中较为核心的机制建构与制度设计。具体就电信诈骗而言,其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单一行动或者决策失效。电信诈骗与当前互联网技术紧密相连,需要专门的互联网技术手段、侦查办法、防骗宣传、舆论监督等共同作用。而关联主体的广泛参与,有利于快速补位,使得失序的社会关系逐渐回归本位。

多主体合作需要价值观的引导与重塑,需要构建利益趋同的参与机制,需要共享治理成果。电信诈骗作为全社会识别度较高的问题,亟需整合社会资源,多主体互动,以实现社会秩序良好。

二、电信诈骗社会化治理的体系构建

合作协商治理是现代社会治理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治理主体由政府 “本位”向多元转化。电信诈骗作为社会治理中的特定问题,除国家和政府外,还应吸纳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社会群体等力量共同参与。这种新型的社会联动关系,需要一套完整的体系将其统一。构建这样的内容体系,至少需要符合三大要素。

1.全民参与:培育多元化的治理主体。

《2016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54%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情况严重,84%的网民曾亲身感受到因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影响。根据这份民意调查,不难看出,民众对于信息安全的关注度空前,个人信息保护刻不容缓。而2016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也旨在呼吁全民参与网络安全建设。

除了民众参与,政府相关部门也应积极参与。早在2015年6月,国务院建立由公安部牵头,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23个部门和单位参与的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这一多部门参与的形式,高效,且能形成惊人威慑力。

此外,媒体也应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将电信诈骗作为一项长期的报道工程来建设。遇到重大电信诈骗案件,要做好议程设置,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再者,与电信诈骗相关的企业,因业务原因,天然掌握用户信息,更应积极参与到保护个人信息的行列中来。

2.成果共享:治理电信诈骗的终极目标。

任何治理体系的构建,落脚点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还在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成果要全民共享,切忌人为制造壁垒。否则,会损害到因共同的目标形成的利益联盟。利益共享的更高层级是服务增效。具体就治理电信诈骗而言,无论是政府部门,电信企业,银行等,在协助解决问题的同时,要提高服务水准,提升技术安全级别。以民生为向度的服务供给,是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的最好路径。

譬如银监会与公安部研究制定的《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冻结资金返还若干规定》,就明确要求公安机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已查明的冻结资金及时返还受害群众,同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返还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不得,收取任何费用,这就是典型的成果共享。

三、电信诈骗社会化治理的实践推进

电信诈骗是社会“顽疾”,治理起来必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社会化治理体系的构建,最终还是要通过实践去推进。除了理论上行之有效的体系构建之外,还需要从技术、管理、立法和舆论监督等多个具体层面着手。

1.技术引领:大数据、实名认证等实时反馈。

电信诈骗寄生于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那么,回归到技术本身,能否通过更为先进的技术来阻断已经出现的问题?实际上,很多监管难题都是依托技术进步才找到了解决之道。治理电信诈骗,离不开以信息化治理为基础的技术支撑。

譬如,据广州日报报道,中国移动内蒙古有限公司研发了“诈骗电话预警系统”,当用户接听或拨打疑似涉骗号码时,用户的手机屏幕就会同步显示该号码已被标记为诈骗电话,提醒用户谨慎接听。这种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从侧面打击电信诈骗,见效快、成本低、效率高。

再者,电信、银行等,要加快推进实名认证。进一步完善身份信息和证件核验技术手段。同时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深化实名认证,让多重验证聚力,确保个人信息安全。实名制只是准入,之后还需要企业引入并匿名技术、数据泄露保护模型技术,此外,还需要不断升级业务系统,防止黑客攻击。

2.法律保障: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规无缝衔接。

我国目前还没有《个人信息保护法》,因此,有必要针对电信诈骗,构建立法、执法、司法三位一体的法律框架体系。建议根据我国国情,尽早推出《个人信息保护条例》,明确个人信息的保护类别,保护措施等。设置专门行政机关来保护个人信息,赋予其行政处罚权。同时,将个人信息侵权案件纳入各级人民法院民事受案范围,并制定配套的民事赔偿制度等。立法、执法、司法无缝衔接,才能确保与电信诈骗相关的违法行为,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3.舆论监督:媒体作为与公众参与合力推动。

电信诈骗的社会化治理,还需要引入媒体和社会舆论监督机制。媒体作为舆论监督的主体之一,理应时刻以民生为本。电信诈骗作为危害社会的毒瘤,媒体作为社会的“眼睛”,要敢于对于个别政府部门不作为,电信企业、银行等不作为,予以曝光,督促其积极作为,共同给力,解决民生顽疾。

媒体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就电信诈骗中的热点,做好议程设置。此外,可以设计专门的防骗APP,开辟专门的通道,收集线索。还可以开辟举报平台,政风行风热线,鼓励公众参与。在传播方式上,可以采取分类传播,定向传播,譬如,可以与高校合作,社区合作,制定针对特定人群的防骗报道、防骗常识等。还可以及时引导舆论,避免因个别案例而引起的不必要的恐慌。

治理电信诈骗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社会问题通过社会化治理模式,必然会得到有效解决。只是在这个寻求解决过程中,需要多方主体参与,达成共识。

注释:

[1]谢宗晓、林润辉、王兴起:《用户参与对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影响――多重中介方法》,《管理科学》2013年3期

[2]林元庆:《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信息安全问题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4期

[3]王菲菲:《公民意识和网络舆论监督――兼论网络舆论监督影响力》,《新闻前哨》2010年1期

[4]章海宁:《关于网络通讯中信息安全的保障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13期

[5]葛磊:《电信诈骗罪立法问题研究》,《河北法学》2012年2期

[6]谢连觯骸兜缧耪┢的防控体系研究》,《法制与社会》2011年14期

【网友热议】

高霞:徐玉玉事件侧面凸显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还存在漏洞。该事件之所以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在于其准大学生的特殊身份,另一方面则是作为贫困家庭,其生命的陨落,引起广泛的同情。希望悲剧不再重演,所有与之相关的部门能够从这一事件中看到切实的社会管理、公民教育、福利供给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综合措施,不断加以完善。

李欢:电信诈骗、骚扰、推销是信息时代的切肤之痛,相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经历,只是有的人警惕性强,置之不理,而有的人因为疏忽,上当受骗。徐玉玉事件,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信息安全,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社交平台痛陈遭遇,要求彻查电信诈骗,肃清通讯环境,这对于信息安全相关措施、政策法规的出台是一个很大的触动。

杨虹磊:电话诈骗案发生后,一些专家总是提醒人们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诚然,个人防范固然重要,但如果本可以从源头上就堵住电信诈骗,问题就能从根源上得到解决。因此,单纯的呼吁人们提高警惕来应付日益多变的各类诈骗,这无疑是社会的一种悲哀,也会进一步稀释社会信任度。所以,面对屡禁不绝,越来越猖獗的电话诈骗案,需要制定法律,来进行更细致的指导和规约。

李克伟:如果说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提高人们警惕心和识骗防骗能力,形成长效机制,可让电话骚扰、电信诈骗无机可乘,那杜绝提供平台载体,斩断依附于电信平台的各种灰色“利益链条”,避免电话骚扰诈骗恣意横行,更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唯有建章立制,依法确立电信企业兜底责任,对电话骚扰诈骗造成的消费者损害,进行违约赔偿或者连带责任先行赔付,甚至依法进行刑事追责,才能真正起到震慑促动效应,倒逼电信企业提升自律、服务和质量意识,堵住电信运营管理“漏洞”,进而有效防范电信骚扰诈骗愈演愈烈,有效保障人们的正常通讯权利,维护好健康安全有序的通信消费环境。

景纯:徐玉玉事件虽然是发生在山东省,但是湖北的媒体也应该紧跟热点,结合本地实际,采访本地受骗者案例,再找专家给予指导,或者通过深度报道做调查和对策,或者通过微信、微博、专版等形式介绍防骗知识。纸媒可以宣传一些网络安全典型,做防骗知识小贴士等;网媒可以通过访谈、漫画、动画、H5等形式提醒大众提高安全意识。如果可行的话,也可以开发防骗APP。

防止网络诈骗的措施范文第8篇

当然,上述的威胁并非没有防范。美国各地的执法部门不断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改进,设立网络警察对时刻变化的网络犯罪行为进行跟踪检查。

FBI互联网犯罪中心主任DanLarkin当警察已有19个年头了,而他干网络警察也有8年多的时间。

此外,他还是NationalCyber-ForeicsandTrainingAlliance成员。这是一个非盈利组织,由业界代表组成,主要研究网络犯罪现象。

拉金认为,全国、各州、地方政府以及公司的执法代表经常加强交流与合作十分重要。现在,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也花样翻新,因此,进一步深化合作、不断完善技术立法工作就显得尤为迫切。“我们堵住了这个漏洞,他们又会发现另一个漏洞。每年,网络犯罪使商务电子公司和客户损失数亿美元。”

现在,FBI已和地方执法部门共同合作进行联合调查,并成立了正式的联盟。比如,今年7月,美国成立了弗吉尼亚网络犯罪打击中心。各州和城市警察部门也建立了网络培训中心,不断提高人员同计算机犯罪做斗争的技能。拉金说,这种不同层面的合作对推动打击跨全国性的网络犯罪行为很有益处。

犯罪手段花样众多

对于网络骗子来说,引诱用户上当的手段十分繁多。最为普通的就是设置在线拍卖陷阱,诱导用户提供个人财务信息密码。拉金称,犯罪很善长象在eBay等网站设置在线拍卖陷阱。他们利用合法的商人帐号引导用户进入看起来十分逼真的网站交费。结果,毫无戒心的用户得不到任何东西,而这些罪犯却得到了他们的信用卡号。

拉金指出,“他们以高超的技巧获得合法用户的帐号信息,而用户最后落得个人财两空。”

有些拍卖陷阱甚至出售和运送货真价实的东西,以此建立起客户对他们的信赖。随后,当钱源源不断地流入他们的腰包时,购买者却颗粒无收。

eBay拍卖网站提醒消费者,要积极预防通过电子邮件连接诈骗网站的犯罪活动,建议人们不要通过无线方式泄露帐号口令等信息,同时要增加自我防护意识。eBay网站的发言人HaniDurzy称,“用户应自觉地使用我们提供的工具判断交易活动是否安全。”

猎杀陷阱

捕杀陷阱更为疯狂,受害者会以为他们在访问过去一直在访问的网站。广泛应用诸如美国在线和M等互联网服务做为跳板:罪犯把看似真实的垃圾邮件发给用户,用户被引导到一此虚假网站并进行个人数据和信息的升级。通过这种方法,罪犯得到了用户的机密材料。

拉金讲了另一个案例:一个罪犯向一名M的客户从虚假的电子邮件地址发出一份垃

圾邮件,电子邮件超链接提示该用户登录一个“安全的网站”并要求他重新输入帐号和用户信息,并发送至M。这份电子邮件通过在美国、印度以及澳大利亚的互联网服务商不断跳转,掩盖了其真实的目的地。FBI跟踪这一地址,最后发现,信息并未发到M帐号,而是到了位于爱荷华州一个私人邮件地址。最后,这名犯罪嫌疑人被当地法院。

拉金说,在绝大部分时候,合法的组织不会要求用户通过电邮提供信用卡信息,因此,用户遇到这种情况时应拒绝请求。

M发言人称,公司和用户的通讯通过收件箱里的缓冲图标进行了明确的定位。“任何让你提供口令、帐号或是下载软件的邮件请求都可能是一种陷阱,应立即删除。”

通常,一些虚假的网站在用户浏览器显示时会报网址错误。但是,拉金说,高明的犯罪会采取其它方式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他们会利用合法的网址,并提供弹出式提示要求用户再次输入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很难辨别真假,因为网址都是一样的。”

罪犯通常利用知名的网站以降低用户的怀疑,要求输入帐号信息的邮件会悄悄地出现,这样用户的疑心就会下降。

拉金说,“罪犯试图让用户在不经意间上当受骗,这是一种心理技巧,他们设法使用户在感到安全的时候不自觉地进入套子。”

跨越国界

罪犯使用的另一种技术是通过偷来的帐号购买货物,并把它送到美国法律效力以外的其它地方。

在一个案例中,罪犯利用盗来的帐号从美国购买电子设备,然后把货发到尼日利亚。当假帐号被发现时,货物可能已被多次转手。拉金称,“一旦货到了西非,我们就无法采取法律措施了。”

做了一种防御手段,一些商人开始拒绝所有来自西非互联网服务商发出的提货要求。

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罪犯分子采取反防御措施,从加拿大等其它国家互联网提供商那儿发出发货指令。随后,他们在互联网招聘网站或是聊天室召集用户,提供当地地址并接受货物。接下来,他们把货物重新装船,以极其低廉的价格送到西非。

拉金指出,“他们在网站上发广告,或是提供外出打工的机会。他们让用户接收30台电脑,并把29台发到非洲,剩下一台做为报酬支付。”

值得幸运的是,犯罪分子这种富有创造力的做案技巧并不表明网络犯罪无法无天。今年8月,FBI和司法部宣布破获了一起计算机犯罪案,并逮捕了150名犯罪嫌疑人,受害者损失约2,15亿美元。

这次联合调查行动代号为“OperationWebare”,司法部、50多个州、FBI以及互联网服务供应商都参与了案件的侦破工作。现在,诱导陷阱、欺骗拍买以及跨境犯罪现象成倍增加,联合破案可能是未来网络犯罪调查的一种范例。在互联网世界,各州、各国的界限日益模糊,执法部门呼吁业内要联手打击和防止犯罪行为。

公司诈骗

目前,公司诈骗行为还主要以内部作案为主。那些掌握公司信息并能轻易接入公司计算机系统的雇员是公司财产和信息安全的头号大敌。

StrozFriedberg公司的副总裁KevinBarrows指出,“内部人员作案仍是最大的威胁。此类犯罪行为主要通过计算机接入实现,因为内部人员能够进入公司系统,并找到可以利用的漏洞。”

KevinBarrows在加入StrozFriedberg公司以前,曾在FBI工作7年,参与多起白领犯罪和银行诈骗案件的调查和审理。Barrows指出,公司内部人员作案主要是盗窃知识产权。最为常见的公司诈骗行为是修改档案 。现在,公司电子办公化水平日益提高,高明的犯罪分子以极其隐蔽的手法篡改档案信息,修改财务数据。

网络犯罪调查人员通过对计算机和系统的调查可以发现信息的修改程度,并可以确认谁是肇事者。

当公司出现问题时,他们不太愿意向执法部门求救,而更乐意雇用诸如StrozFriedberg这些的安全调查公司,聘请私人顾问和技术专家。

更为复杂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