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高校教师 现代教育技术 能力提升
进入20世纪末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将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已经成为迫切需要。1997年,国家教委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意见》,明确提出发展教育技术的十六条意见。2000年9月,由教育部高教司牵头,成立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和专家组,进一步对高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快教育改革进行规划和指导。2002年3月1日教育部又提出了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强调了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可见,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运用和发展对教师是一种新的挑战。
1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1 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高校教师的教学目标和观念
在现代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素养,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断的调整教育目标,从而提高人才的创新力与竞争力,而这一切都需要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才得以实现。
1.2 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高校教师传播知识的方式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教师和教材,而在广播、电视、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知识来源前所未有的丰富。2004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北京了第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到2003年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7950万,其中60%以上都是学生。如今,教师和学生已都成为了教育的主体,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冲击下,高校学生摄取经验和知识的渠道已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1.3 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高校师生间的交流方式
首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从以往的以面对面口耳相传交往为主,发展到了双方通过多种媒介进行交往。双方通过电影、电视、广播、计算机以及各种教学软件互相交流。其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从以往的在同步物理空间中借助语言交流,发展到了双方在不受任何时间、空间限制的条件下交流。最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从以往的主要以语言为交往手段,发展到双方交往手段的更加多元化,这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更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目标。
2 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现状
教育技术的基本任务是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做什么”及“如何做”等问题,追求的是教育效果的最优化。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一般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所必须的特殊心理特征。
2.1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完善,资源不足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扶持以及各个高校自身的不断发展,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建设已逐步完善。完备的硬件条件为广大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多数高校在教室中都已配备多媒体设备,也根据自身情况采购或开发了教学管理方面的软件,每学期教师都利用计算机进行试卷分析,并上网登录成绩,但多数教师对于媒体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教学管理软件的了解仅限于简单应用,对其原理及功能并不十分了解。究其原因,这主要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贫乏,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素材的开发、采集和使用能力不足。
2.2 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意识较强,应用水平较弱
高校教师对于在教育教学当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态度普遍较强,这主要得益于各级教育部门及高校自身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视,教师已越来越关注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变化,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但通过观察发现,除了部分承担软件教学任务的教师外,大部分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教师采用的都是powerpoint演示文稿,以呈现文字信息为主,多媒体只是简单的替代了板书,对于运用Authorware、Photoshop、Flash、Frontpage、CoolEdit、Premire等专业软件进行各类素材采集和集成能力较弱。
2.3 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丰富,操作能力欠缺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是教师开展继续学习和继续发展的保障,是教师发展自身教育技术能力的坚实基础。目前,高校教师普遍都拥有较为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知识,如教学设计的概念和构成要素、教学方法的步骤和规则等,但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水平却较弱,多数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却依然停留在多媒体教学和制作课件等初级阶段。
3 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策略分析
3.1 注重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作用和效果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已经在各有关高校培训中心的支持和努力下,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等级培训计划》中明确提出了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培训目标及基本要求。然而,在实际培训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培训的实用性和适用性等问题。全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大纲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培训为理论性培训,并且培训时间过于集中,培训手段相对落后,这些都容易导致培训的实际作用与效果不尽理想。其实,教育技术不仅包括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其实践环节也尤为重要。目前,信息化教学媒体已普遍融入高校的教学当中,因此,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更应注重培养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育技术手段并使之达到最佳效果的能力。
3.2 完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体系
教师个人只有清晰了解自身教育技术能力现状时,才有可能针对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开展有效的学习与有益的补充。同样,教育技术培训部门只有准确掌握不同教龄、不同专业高校教师普遍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时,才有可能有的放矢的设置培训内容与进度,使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真正达到良好效果。那么,如何客观评价高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呢?唯一的方法就是逐步建立并完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体系。目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指南已经有关部门颁布,这将作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评价体系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教师教育技术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依然值得更多的专家学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3.3 开发满足教师实际需求的教育技术学习方式
高校教师单纯依靠培训的方式集中学习教育技术知识毕竟不是一条长久的可持续性道路。高校教师终究要将自身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融入到日常当中,也就是说在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培训质量的同时,更应寻求一些面向全体高校教师,更符合教师实际需求的学习方式。如利用网络将培训的空间范围与时间范围延伸至集中培训之外,形成网络教师主导,学员在线自主学习的学习机制。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意见.
关键词:毽球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可行性
毽球教学是一项比较新颖的体育教学内容,相较于足球和篮球等项目,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强,但同时要求也更高,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学生更多的关注,对教学方式进行适度调整。根据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将其运用到毽球教学中有较高的可行性,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示范、视频、比赛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关注和研究,灵活运用这种教学理念,不断提高目前的毽球教学水平。
1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能够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优化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缺点,使教学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学生对教学过程产生更大的兴趣、学习自觉性有明显提升的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落实,许多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育,但是目前的体育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由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些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购置丰富多样的体育教学器材,且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实现高质量的体育教学。其次,在教学内容来看,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受到了新鲜的教学内容的影响,一些学生对毽球等传统的民族运动项目学习兴趣较弱,学生更乐于学习排球、健美操等体育运动[1]。最后,由于课业压力等原因,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下降,毽球对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难以达到。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教学问题,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且具有明确的可行性。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改善和丰富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单一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采取教师示范指导、学生练习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教师也难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能够将毽球的每个动作分解,采取动画演示等方式吸引学生,使学生对毽球运动形成系统性的认知。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形式多样,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
2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做好毽球教学
2.1加强校园教育硬件设施
为了给学生营造高质量的校园环境,学校应该加强校园内部的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工作。硬件设施是实施体育教学的必要前提,一旦硬件设置的安全指数不达标,有可能对学生的健康产生威胁,在毽球教学中正确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就无从谈起。因此,学校在对公共资金的使用和配置上应该进行合理规划,留出一部分专项支出用于购买必要的体育用品、修建安全防护设施。另外,学校还应该招收专业性强的教师,能够懂得毽球的动作要点、比赛规则,在校园内可以组织毽球比赛,培养学生的体育竞技精神和不怕困难的品质。学校也可以安排原有的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的毽球运动训练,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
2.2关注学生动作的规范性
由于毽球运动的技术难度要求较足球、篮球等项目更高,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毽球运动的动作要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关注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及时纠正学生动作中不到位的部分,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身体素质水平。首先,教师可以使用亲身示范和动作分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毽球运动的主要动作包括起球、发球、进攻和防守4个方面。在学习起球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膝关节外张,带动大腿转动,小腿轻轻上摆,使用踝关节发力撞击毽球,使用足弓传球和踢球[2]。
2.3推进现代教育与毽球教育融合
现代教育技术与毽球教学的融合不是简单的联系,而是要从教学环节、教学要素等不同方面进行调整和创新,提升毽球教学的质量,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首先,教师应该自觉提升自身能力,在课外实际案例仔细研读教材教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通过和其他教师进行教学讨论等方式,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其次,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式。如给学生播放毽球比赛视频,使用视觉和情感刺激的方式,使学生感受毽球运动的乐趣和紧张感,从而产生学习积极性,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毽球比赛,安排学生充当裁判,通过角色转变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毽球运动的趣味性,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欲望[3]。
2.4正确调整教学结构
在进行毽球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对课程有整体性的把握,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对教学结构进行正确调整,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首先,对于学生而言,体育课既能学习必要的体育保健知识,也是从繁重的课业学习中进行调节的有效方式。教师应该正确认识体育课程的意义,提高教学质量,充分激发学生对毽球运动的兴趣[4]。其次,对于毽球运动而言,对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针对这些方面采取不同的锻炼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学生的健康能够得到发展。
关键词:混合学习;公共课;教学方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1-0057-03
随着E-learning在教育领域的扩展和作用延伸,推动了教育理念的革新,思想的变革与发展。基于E-learning的操作理念之上,教育领域产生并发展了新的教学理念――混合学习,在新的教学概念的指导下,可以对现存的一些课程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完善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升教学效果。
一、混合学习的理解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是一种新的学习理念,是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to-Face) 和在线学习(E-learning) 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
1.混合学习的基本概念
对于混合学习的理解,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学习是人们对E-learning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1]何克抗教授则指出“所谓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2]
由此可知混合学习是基于对E-learning反思基础上形成的新术语,在教育领域出现的时间较短,其本质着眼于信息传递通道的选择上,关注的是如何依据低投入,高效能地选择信息通道。
2.混合学习的作用
由于混合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师生面对面教学与学生在线学习的有机结合。在混合学习策略中,自定步调的学习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学习时间和进度更加灵活和自由。同传统教学相比,混合学习具有更多优势,可以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扩大学习规模;
(2)扩大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机会;
(3)降低学习难度;
(4)提高学习效率;
(5)降低学习成本。
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是目前大部分师范院校面向师范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一般为36学时或54学时。
通过观察和研究,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在师范院校都已经普遍开设,在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和技能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人数多,教学模式落后
由于高校扩招,公共课大班教学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学生数量庞大,动辄上百人的课堂,而教师的监控范围有限。“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但目前教师大多采用讲授与PPT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能做到个别指导和因材施教[3],学生对实验环境和设备的要求都较高,过大的班级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实践和练习。
2.教学资源匮乏,更新速度慢
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影响下,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周期短,知识总量也成倍增加。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较陈旧,教师提供的资源较匮乏,形式不够丰富,更新速度慢,难以满足现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不能体现教育技术的发展变化和“现代性”,无法顺应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
3.教学内容繁杂,师生之间交互不足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一直没有定论,所以不同的学校在内容上差别较大,从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到媒体技术原理,从常规媒体教学到虚拟现实技术,从传统课堂教学到计算机辅助教育,从硬件的使用到各种软件的开发与制作,应有尽有。而课时往往无法满足这么多内容的教学,也造成师生互动和交流的缺乏和不足。
4.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高等院校的考试方式和教学评价体系很不完善,甚至存在误区和弊端。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 目前师范高校普遍采用终结性评价,一次考试或一次作品评价。这种单一的总结性评价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而且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迁移。
三、基于混合学习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方式
在混合学习模式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从设计理念和实施过程两方面开展。从理念上,教学设计方案应紧扣混合学习的特点和过程,而在实施过程中,最大化地发挥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从多方面混合,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1.设计理念革新
将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现代教育技术”这门公共课中探索教学方式的改革,首先要理清混合学习的学习过程,一般而言,主要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如图1所示)。
(1)识别与定义学习需求
普遍来说,师范生对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的目标性和需求较强烈,学生希望丰富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技能,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为在今后的教育岗位上获取认可,实现自我价值。
(2)分析学习者的特征,确定学习内容
混合学习需要根据学习者的特征,确定学习内容,并制定具有适应性的学习计划和评价策略。一般而言,“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者大多为大三的师范生,这个群体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教学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基础技能,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律能力。而在内容方面,对于文科生和理科生,不同的专业可以在难度上或案例演示上应有所区分。
(3)选择混合学习环境
目前有很多开源的虚拟学习环境,如Moodle等,还有其它一些商业的平台,如Blackboard、WebCT等,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取主要的混合学习平台,为网络学习提供必要的交互资源和模块,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制定学习策略
混合学习环境中要根据学习者的特征,以及确定好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以混合学习模式为导向,针对具体的内容应用具体的策略。“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中,如针对简单技能类的知识,可以采取结合平台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或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课件制作方面的内容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等。
(5)执行计划,跟踪过程并对结果进行测量
该过程是混合学习的核心开展阶段,主要是执行学习计划,对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和跟踪。在混合学习条件下,学习者的活动需要从真实课堂和虚拟活动两方面结合考虑,最后并对学习结果进行测量,以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混合式学习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元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法等都应该是多样的,尤其要注重学习过程与评价活动的混合。
2.实施过程革新
混合式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可能找到“最好”方式去改善学习,因此,在课程实施中的基本策略之一就是要寻找和确定最恰当的“混合”。
(1)学习资源的混合
混合学习下要把虚拟学习平台中的数字资源与课堂中所用的教材等其它资源结合起来。在虚拟学习平台上建立一个丰富的高质量多形式的资源库,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知识管理中心,不仅补充了课堂的资源不足,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平台资源可以包括:教师的电子教案、优秀案例欣赏、视频录像、小组讨论结果、作业展示、资料分享等。首先,在内容上要尽量丰富,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课程内容,并且不断地进行更新,只有提供足够并且最新的学习资源,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保证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其次,在形式上尽量多样化,教师在建设平台资源时要考虑到资源形式的多样化,除了文字、图片等,还要考虑一些具有拓展性的影音视频,从而丰富学生的视野,发挥好网络平台的优势。同时,要对学习资源的质量进行监控和保证,不是简单地把书本上的文字搬到网络上,重复浪费。
(2)学习环境的混合
一个理想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综合了多种功能,能够使学习者参与多个正式、非正式学习活动。它是建立在完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中,从信息到教学内容,从技能评估到支持工具,从训练到协作环境,一切围绕学生展开。因此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网络平台学习环境进行相互地补充和混合可以为交互带来新的方式和效果。
(3)交互角色的混合
混合式学习强调情境学习和活动学习。在混合式学习中,鼓励学生参加到小组的实践学习活动中,并和同伴们一起以学徒的身份完成实践活动,观察同伴的行为,由此使自己的习惯信念个性及技能得到发展。除此之外,混合式学习还鼓励角色的混合,通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达到学习目标。这些角色包括:组织者、主要的研究者、在线讨论调解人、编辑等。
同时,要注重混合学习中的交互混合,在传统课堂上用直接的交互方式来弥补虚拟学习平台中的情感缺失,用虚拟学习平台中的虚拟性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寻找学习环境中现实和虚拟的平衡点,在传统和网络新课堂上适应各自的角色,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虚拟-现实的交互关系。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由于涉及到许多技能操作,学生可能面对的问题各异,可以通过混合学习环境形成角色和交互的混合,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面对面的、网络的协作,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4)学习活动的混合
混合学习中的学习活动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将混合式学习的思想和理念融入其中,以及如何有效地发挥混合式学习环境对学习的支持性作用。只要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的地深层学习,混合式学习对各可能的教学方式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活动的学习乃至传统的课堂教学等。
1)通过教学活动混合,把混合学习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课程导入,在开课前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安排、学习方法、考核方式以及课程的学习资源等相关信息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让学生对课程教学有个总体的了解,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和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活动的混合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混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参与的混合,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的混合,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混合,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混合等。
2)在网络平台的教学服务器上为每个学生建立文件夹,供学生存放每次做的相关作业,也便于师生对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辅以网络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以发挥传统课堂的教学优势。
3)教学方式多样化混合。“现代教育技术”中理论基础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而前沿开放性,有争议性或者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题,让学生组建兴趣小组,通过课堂或网络讨论交流,以作品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并上传到网络平台与他人共享;难以掌握的技能,则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在实践中学习;操作技能课,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学生自主或协作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一个班级共同体,而在网络平台上,生生之间又形成不同的虚拟学习共同体。
(5)教学评价的混合
混合式学习的评价是对混合式学习过程及其影响的测量、分析和评定。评价中更应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需要。除了关注学生的总结性评价,混合学习模式下更为形成性和过程性评价提供了方便和可能。
考虑到混合学习的特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评价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形成立体化的评价体系。如基础理论知识可以采用小作业,或者讨论交流的形式在课堂或平台上呈现。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和跟踪,如学生浏览课程内容和资源的情况、学生讨论交流中的发言内容和次数、小组协作中的贡献和组员的评价等,从而可以结合课堂表现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情况、参与情况和活动的效果。而技能水平可以通过对作品评比、活动和比赛等进行评价,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通过分散多角度的综合评价过程,才能对整个学习的过程得出更好的反馈结果,才能获取我们以期优化整个教学方式过程的终极目标。
四、结论
通过建立一个全方面多维度的学习平台和知识传播网络,实现从设计过程到反馈再到评价结果的这样一个混合学习模式,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作用,才有可能改变现在公共课教学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的固有弊病。
但我们也应当清晰的认识到,利用混合学习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变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以及师生的配合与互动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需要教育领域从教育思维开始发生首创式变革,丰富教学方式,重视反馈过程,建立多维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液压元件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TH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133-0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等教育是21世纪教育模式的一场变革。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工科专业课程建设有机结合,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是从事工科教学教改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就现代教育技术在“液压元件”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液压元件”教学实践融合的必然性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1]现代教育技术依托信息技术,把课程教学内容以声、文、图、像多元立体化形式全方位呈现给学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平面文字和粉笔加黑板的枯燥课堂环境,使得课堂形象、生动、具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项感官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实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以致行业专业人士之间跨时空的交流互动。
(二)“液压元件”课程的特点
“液压元件”课程是机械类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各种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性能及基本设计理论展开,[2][3]课程知识涉及机械、流体、控制等多个学科内容,具有典型的学科交叉性;液压元件包括液压动力元件、液压控制元件、液压执行元件、液压辅助元件等多个元件,产品种类繁多,结构形式紧凑、复杂多样,与实际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背景。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液压元件”教学实践融合的必然性
“液压元件”课程由于自身的特点,主要通过教学挂图、教学模型等辅助教学,要求学生具有抽象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利用实物模型教学,元件很笨重,不便搬运且结构隐蔽亦无法获知,教学过程费时费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均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率低,影响了教和学的兴趣及积极性。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和“液压元件”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二者融合的必然性。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液压元件”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实际应用,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利用多媒体直观、立体、全方位的表现力正确反映各种液压元件的结构特征,降低了知识信息的复杂度,减少了信息在大脑中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加工过程,提高了教学意图传达的效率。比如在液压泵的结构讲解中,可以利用三维剖切图片、三维爆炸图及局部细节放大图充分高效地描述元件结构组成、零件相互位置关系及典型结构特征;其次,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或视频文件形象生动地展现液压元件的工作过程,进一步增强课堂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液压泵、液压马达工作原理的讲解中,充分利用组成密封容腔的各运动副零件间的相对运动视频动画,加强了学生对液压泵、液压马达工作原理、基本概念的认识及相互关系的理解;第三,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将元件学习与系统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系统意识。在“液压元件”的学习中,仅孤立地从元件本身出发去讲解,学生很难全面地理解元件的工作原理、作用和性能指标,较好的方法就是将液压元件的学习与实际系统的应用结合起来,从系统的角度去学习元件,才能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概念、原理。比如在溢流阀工作原理的讲解中,把溢流阀分别并联在一个定量泵源和一个变量泵源中,结合溢流阀的启闭特性曲线来讲解溢流阀作安全阀用和溢流阀用时的工作状态,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溢流阀的工作原理和其安全保护、溢流稳压的作用及其相应性能指标的意义;最后,充分利用多媒体素材的丰富性,将液压元件的结构原理与制造工艺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方向虽然属于大机械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中有关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专业课,但由于液压元件属于精密元器件,涉及很多精密加工工艺过程,常规的机械制造技术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仍显不足,因此,若能在液压元件课程中适度穿插制造工艺内容,一方面可以趁热打铁加强元件结构原理、性能与工艺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另一方面在理论教学中穿插实际工艺案例,还可以调节课堂氛围,张弛有度。
(二)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国内外有关液压技术方面的仿真软件有数十种之多,[4] [5]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即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如Proe、ADAMS等,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如Fluent、CFX等,液压元件及系统仿真软件如AMESIM、EASY5等。在液压元件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利用这些软件开发辅助教学系统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视野,深化学生对液压元件及系统物理本质的认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设计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首先,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开发典型液压元件的虚拟样机教学系统,实现液压元件虚拟拆装及动力学仿真演示,既可解决课堂教学液压元件实物模型不足或携带不便的问题,还可通过仿真的曲线图表结果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液压元件原理及性能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对液压元件内部流场进行数值解析,获取元件内部流场参数如速度、压力、温度等的分布图或动态流动视频以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流体力学知识的理解和领悟,使学生对液压元件结构原理的认识上升到对液压元件内部流场结构、流动机理的认识上去,深化学生就液压元件对液压能进行传递、调节及控制这一功能的理解;最后,利用液压元件及系统仿真软件面向对象的图形化建模功能,构建典型元件或系统的仿真模型,结合教材常用的传递函数建模方法,对元件或系统关键结构参数与其性能的关联进行对比仿真分析,既可得到定性结论,又可获得定量数据、曲线,从而提升学生对液压元件或系统结构参数的物理意义的领悟。
(三)利用课程网站的作用,构建多功能交互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普及,网络化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6]开发构建“液压元件”课程网站,打造师生、生生、校企等多元化多空间之间的开放交流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液压元件”课程网站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授课录像、教案、讲义、课件、工程实训、实验指导、创新训练、参考资料、液压产品样本以及液压元件生产制造工艺流程等,并具有网上答疑、网上测评、网上提交作业等功能。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下载或在线浏览课程课件、习题库、测验试卷等内容,完成课程预习或课后复习,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论坛留言或电子信箱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互动。课程网站上还有国内外知名液压技术研发机构、液压元件生产厂商、优秀液压技术论坛等网址推荐链接,鼓励和引导学生上网了解最新液压技术发展方向和趋势,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三、结语
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教育技术与“液压元件”课程教学实践的有机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教学设计、现代教学理念、多媒体、专业仿真软件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诸多方面。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理论、技能以及课程专业知识,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及专业知识素养和水平,并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和研究,才能逐步找到和完善一条现代教育技术与“液压元件”课程教学实践融合的路径,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教改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林建亚,何存兴.液压元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3]李壮云,葛宜远,陈尧明.液压元件与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4]王勇亮,卢颖,赵振鹏等.液压仿真软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液压与气动,2012(8):1-4.
关键词: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
一、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现状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常常关注教授的内容,关注学生牢记的基本概念,而忽视了学生在遇到同类问题时,如何将已有知识进行迁移,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进行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时,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时效性,而忽视了化学概念本身具有的功能;过于注重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概念,而忽略了概念的来源和缘由的讲解;只注重单个概念的教学,将化学基本概念孤立化,忽略了一个概念与其他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概念,在运用过程中,漏洞百出、困难重重;有的教师甚至将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一带而过,只强调基本概念的应用,而忽略基本概念本身的意义等。这些基本概念教学都无法使学生将化学知识内化,随着教学逐步推进,化学知识点的不断积累,学生便会对化学学习产生恐慌,进而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利用情景教学法引出基本概念
情景教学法在各阶段、各学科的学校教育实践中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推广和使用,且具有一定的实践成果与规律;情景教学法主要指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提高学习成效的教学过程。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利用情景教学法可弥补基本概念教学枯燥与乏味的缺陷,通过具有神秘感、有趣的情境设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以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一部分的内容教学时,可以“制取氧气”的实验为课堂导入,并设置“我们如何制作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情境。在课堂的导入阶段进行该实验,并使学生在教师示范过程中仔细观察实验条件、过程以及现象等。试验完成后,开展情景式的课堂自由交流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解释实验现象。交流学习环节结束后,教师使学生对“空气”部分的基本概念进行简单描述,并引导学生从各方面能得出各种气体的定义以及基本性质,从而构成该气体的基本概念体系。
三、注重结构教学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基本概念结构体系
初中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初始阶段,学生在进行新概念的认识过程中也面临着知识点的分散性以及繁杂性特点,不利于学生的化学知识系统性学习。对此,教师可通过结构教学法帮助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并建立相应的联系组织成系统知识架构,使学生在联系的框架中进一步了解化学基本概念的含义与意义。结构教学法作为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辅助方法,应以基本概念的核心内容为主。因此,教师应把握好结构教学法的使用时机,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
四、总结对比,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彼此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为了使初中生学习时不混淆,指导学生对概念总结对比,非常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元素和原子、原子和分子、分子和离子之间都存在一些联系和不同点;纯净物和单质的异同点,化合物和氧化物之间有什么联系,等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总结并进行比较,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些概念,把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别都总结出来,然后连成知识链,构建知识框架,提升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比如,在学习分子、原子、离子这节课之后,就能借助一些实际例子进行区别: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说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是却不能说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我们还能这么说: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但是如果说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硫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这就是错误的。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将各种元素、原子之间的概念深刻理解,不能随意混淆。
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将微观概念宏观化,强化直观教学
现代多媒体技术已经得以普及,充分发挥其直观化、形象化的特征,能够有效促进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尤其是一些抽象的、微观的概念更为实用。例如,在进行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概念教学时,学生学习和理解这些概念时困难重重,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动画、图例等将微观概念宏观化、形象化,进而解决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到、难理解等难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取决于客观因素的诸方面,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其主观因素的制约。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加强学生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增加学习的自觉性。学习动机是建立在学习目的基础之上的,动机总是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如果没有目标,学习就会失去方向和动力。把当前的学习同未来的社会生活、理想前途联系起来,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师,应该给学生客观地分析一下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使他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
2.提高高等数学教学的艺术性,达到引人入胜的境地。首先,注意上课前的引言,既要起点高又要过渡自然、增强兴趣,既要言简意赅地总结上节课的主题,又要尽快切入本节课的正题。其次,要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比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思路接受新的概念、新理论的推导、归纳、总结及理论的应用。第三,教学语言要准确、简练、生动而富于幽默感。第四,授课时注意每一章、第一节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二)教学方法
首先,教授学生用辨证的思想研究高等数学。高等数学是用极限方法研究函数性态的一门学科。这门课程的基本概念是收敛,基本理论是极限,基本思想是运动辩证法的逼近思想。因此收敛概念、极限方法、微积分计算原理、运动辨证思想和数学概念的培养,就形成了高等数学知识的结构系统。为此,要使学生逐步理解收敛概念,掌握以“静”描“动”,以“直”代“曲”,以“近似”逼近“精确”的思想和方法,就必须树立起辨证的思维方法。
其次,注重绪论及章节前概论部分的讲解。高等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其前后各章各节相关度很高。在教学过程中,把相关内容串接起来,可以使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更好地掌握各章节的内容。高等数学每一章都有概论,这部分虽只有几句话,但它提纲挈领地表明了该章将要阐述和研究的问题,它可以告诉学生该章的重点及内容篇章结构和思路,并尽可能地形成框架式脉络,使之更具直观性。
第三,注重理论的理解,注重学习的过程,结合实际进行教学。高等数学中许多重要概念都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数学共性,结合实际讲述重要概念尤为重要。
第四,授课时注意承前启后。目前大多数高校一般一个星期上两次大课,学生很难吸收课上的全部内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上课前回顾上节课内容,讲清本节授课重点及其重要性,下课前归纳总结本节课内容的方法,可使学生从整体上理清课堂内容的思路。
第五,多媒体教学,建设数学教学网络课程。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 建设数学教学网络课程,整个系统集成课件、作业、答疑、讨论、考试、网络资源、学习跟踪分析、管理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网上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
总之,高等数学教学不仅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积极思考、探索出培养学生能力的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付诸实践,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仲春等.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关键词】远程教育技术 高中政治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53-01
远程教育技术的普及又一次把课堂教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合理运用远程教育技术优化高中政治课教学,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从内容上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从形式上丰富学生的视听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多样化的交互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运用远程教育技术活化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高中政治课的时代性、时间性、理论性很强,现代社会信息来源的多面性使学生已不满足于课堂上干巴巴的讲解说教。远程教育技术教学可灵活及时地运用各种信息,具有传授知识新、快、全等特点,将这种特点融入课堂教学中,使高中政治课教学与国内外形势、当前社会热点、时代聚焦点有机结合起来,可增加信息量,反映时代脉搏,丰富教学内容。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技术的作用,以鲜活、生动、真实、直观、形象的将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远为近,超越时空界限,模拟再现教学内容的相关情景,拓宽加深教材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使抽象概念具体化,深奥原理形象化。运用网络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可以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克服教材滞后性的问题,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运用远程教育技术化解教学难点
远程教育技术走进高中政治课堂,可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枯燥的内容生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针对高中政治课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较多,内容抽象,理论性强的特点,利用远程教育技术通过其声、形、画把高中政治课中的概念、原理等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形象的东西,使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同时能牢牢掌握,既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又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认清基本国情”的教学内容时,针对学生对改革开放前,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特点和生产方式知识缺乏认识,对改革开放的必要性理解起来非常困难。鉴于此,老师通过远程教育技术演示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改革前后的影片资料,使学生很快了解了改革前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弊端,大大加深学生对改革必要性的认识,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运用远程教育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远程教育技术课件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在品德课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技术使教材声文并茂,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生动形象,逼真,把教材中真实的场面情景具体化、形象化、动感化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营造一种亲近的、和谐的,充满趣味的、让学生主动参与并能够同学生产生心灵呼应的直观的逼真的教学情境,把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践情况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把抽象乏味的理论概念用直观的内容表现出来,生动活泼,声情并茂,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由自主地集中全部注意力,让枯燥的学习变得真正快乐起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人民当家作主”教学内容时,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的Flash,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被调动起来。
四、运用远程教育技术培养思维能力
远程教育技术的优势是魅力无穷的,其生动形象的展示作用把抽象静止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直观的感性材料,充分提供思维素材,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推理,有利于建立表象并引导启发学生促进思维发展。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借助远程教育技术展示声情并茂的教学课件,点燃思维的火花,唤起求知的欲望,激发最佳学习状态,培养学生思维能动性、扩散性和求异性。如在教学“保护人类环境”教学内容时,通过播放“物种减少”、“土地沙漠化”、“河水污染”、“水土流失”、“大气污染”等视频画面,以及录制播放学生周围被污染的小河,成堆的垃圾,随意丢弃的废电池等画面,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例,宣传环保的意义。
五、运用远程教育技术有利于师生互动
远程教育技术提供丰富的图形界面和反馈信息,师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自主的控制信息反馈,实现理想的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机交互,或直接演示,或相互讨论,或直接评价,这种独特的交互性使师生之间的学习和思想交流变得自由、方便、快捷。从而使教师更加迅速、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也使学生从传统、压抑的被迫学习转为轻松、独立的主动学习,始终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师生之间这种“零距离”的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和心灵的交流,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师生在远程教育技术创设的这个教学平台上,及时组织学生围绕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思辨,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及时解答评价,师生相互补充、订正、讨论、辨析。如教学有关“法律”内容时,运用远程教育技术展示调查资料及案例,组织学生先看案例,再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评议,使学生从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远程教育技术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虽然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高中政治教师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不断提高远程教育技术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使用效果,以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一、高职高专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不足
教材内容没有层次差别,无法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高职高专院校所选用教材基本上是本科教材的删减与压缩,忽略了高职教学实用性的特点。近些年,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高职高专的数学教材,虽比过去的教材有较大优化和提高,但与当前高职数学教学的需要仍有一定距离。高职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而高职院校所用教材却是统一的,忽视了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差异,更忽视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渠道的多样性。
教材多侧重逻辑性而忽略了应用性。现行高职高专数学教材普遍侧重知识,强调结构严谨,而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特点等不够重视。相关的数学背景介绍不多,例题配置多是“故事性问题”的例题,脱离实际应用。这样的教材结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教学方式的落后“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依然占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方式以教师为课堂教学活动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师生间的互动性差。学生没有表达自己观点的途径,无法适时的将自己学习中的疑问传递给授课教师;教师无法实时了解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授课效果不佳。
3、课堂教学课时相对不足,高职高专教学强调学生应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这使得多数高职院校都把教学重点放在专业课的教学和职前实训上,基础理论课教学课时相对较少。据了解,目前我省高职基础理论课时一般占总课时的10%左右。由于教育部对数学教学课时没有明确要求,且数学课没有考级压力,数学课的教学课时不断被减少,部分专业的数学课时不足总课时的5%,有些专业甚至停止开设数学课。
4、考核模式单一。目前,高职院校的数学考试模式仍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形式单一。数学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的题型基本上是例题、习题的翻版。考试无法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数学应用能力的考核。
5、学生数学基础差,数学思维能力参差不齐,对数学的学习存在恐惧心理。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主要是普通高考中考分较低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这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数学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历次数学考试及升学考试中数学的失败,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了阴影,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恐惧感。基础差和恐惧心理使学生的学习潜力无法发挥,数学学习阻力加大。特别是初中毕业生更为严重。
二、高职高专数学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加强学以致用意识
转变教学观念是高职高专数学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前提。高职高专数学教学观念转变的重点是要实现从讲授一般数学知识到讲授数学知识应用的转变,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向以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转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主,它过分注重了数学本身的体系完备,理论的推导和证明,运算的技巧性,这不仅占用了数学课大量的教学时间,而且它重数学理论教学,轻数学能力的培养,重技巧,轻数学思想的锤炼,制约了现代高等教育对人才素质的培养。高职高专数学的教学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研究数学,而是使学生能够应用数学,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中,应注重素质教育相关理念的指导,按照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育目标,使数学教学为素质教育服务。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淡化运算技巧,降低对证明难度的要求;加强数学概念和思维方法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数学的应用性,使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
2、更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
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坚持学生在数学思维活动中的主动性、参与性,教师要充分挖掘知识内部的“激活”因素,充分开发课堂中人际交往的资源,要给学生施加各种影响,诱发学生主动思维,“卷入”学习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地“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之中。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教师将具有思考价值、富有创造性的数学问题向学生提问或交给学生思考、讨论,对学生必然产生强烈的思维动力和参与意识。问题不宜很难,但要紧密结合实际,给予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问题也不应理论性过强,不宜一味填压概念,关键是对概念的灵活运用。引发学生的好奇与疑问,激发他们的求知与探讨,有助于营造一种自我发现的环境,一种良好的交往环境,有利于促进教学活动。
3、引进现代技术,革新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是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克服了教师运用传统手段进行教学的局限,创造了传统教学手段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应用为数学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归根到底是教师的现代化,教师要研究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应该能设计、制作适合高职高专数学教学的电子课件,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促进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创新评价方式,完善评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