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

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范文第1篇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根据课题分组分头搜集信息(这些信息除来自于教材、课堂外,还来自于图书馆、阅览室、网络和社会实践中),然后将信息筛选、加工、处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新问题的机会更多,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利用科研的一般方法将信息通过分析、加工、综合、与人合作研究或实验探究等方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支持条件

1.组织机构。初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是在新课程改革实验基础上实施的,为保证实施效果,应成立研究性学习实验领导小组,研究性学习实验领导小组下设研究性学习教研组。

研究性学习教研组在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制定研究性学习教研计划,组内成员要制定研究性学习实验计划。

2.师资配置。研究性学习的教师由责任心强、肯钻研、善总结、具有创新精神的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师兼课或专职教师担任。确定的具体方法是个人申报,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审核通过。

3.师资培训。培训的目标是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认识研究性学习,倡导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要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四个特点:研究性、探索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根据学科特点,对研究性学习课教师的培训主要应解决如下几个具体问题:(1)研究性学习课中教师的角色;(2)如何根据现有条件选择确定课题;(3)课题研究方案制定;(4)如何寻找信息源,分组分头搜集信息;(5)小组内如何整理、筛选信息;(6)小组内怎样合作研究;(7)如何加工处理信息;(8)课题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9)怎样评价学生的课题研究。

教师的培训要和教师自修结合起来,教师培训主要以校本培训为主,实行开课前培训和过程培训。开课前的培训是培训的重点,过程培训是就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所进行的小结性的培训。

培训的方式是讲座或研讨。研讨在研究性学习教研组内进行,通过研讨肯定优点、克服不足,使研究性学习良好地发展。

4、物质储备。研究性学习课无固定教材,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时所需的信息部分来源于图书馆、阅览室和网络等。学校要尽最大财力增加图书的储备,开放阅览室,添置阅览用书,定时开放网络教室。

二、课程设置

执行盟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设置。

三、课程目标

(1)尝试、认识科研的过程和方法;(2)学会提出课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3)学会寻找信息源,从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并能对信息分析、筛选、处理和利用,能将相关学科知识综合;(4)走出教室,走向社会,了解社会;(5)增强主体意识;(6)学会与人交往及合作。

四、课程原则

(1)信息的来源主要来自教材,也可来自于图书馆、网络或社会实践中。(2)学科之间据学生情况达到最大限度的整合。(3)实施过程类似于科研过程,但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研究,不要求其研究结果一定都要创新,但强调以发展学生创造力为目标。(4)课题的选择、搜集信息、信息处理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必介入过多,教师只起指导作用。(5)课题研究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组内人数不能过多,一般3—5人。(6)开放式教学,图书馆、科研部门、企业等也是课堂。(7)评价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

五、实施步骤

1、实施流程图

各周次完成内容可作适当调整,但须第17周结课。

六、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主要是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

1、评价形式: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评价对象:学生和指导教师。

3、评价内容:

(1)对学生:①和学科教学不同,既重结果又重过程;②搜集、归类、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③研究方案设计的科学性;④与他人合作的能力;⑤使用新技术的能力;⑥研究过程模拟科研过程的能力;⑦能将各类信息综合,提出新问题,具有创新的能力;⑧答辩问题尖锐,应答准确。

(2)对教师:①只是指导,并非代替,经常参与课题组活动;②及时了解课题组研究进展情况;③与研究性学习教研组教师的合作;④主动学习前沿知识,了解校内外的教育资源,能及时地为学生提供知识背景材料,指导课题研究全过程;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做好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调动学生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4、评价方法:

(1)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①对学生:指导教师按评价内容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客观地给予评价并记录在《评价手册》上,随时和学生交流,成功的经验随时在班内推广,不足之处为别人借鉴。②对教师: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按评价内容将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成功和不足之处给予评价,并作记录,随时和指导教师交流,成功的经验随时在研究学习教研组会议上推广,不足之处提出来为别人借鉴。 转贴于

(2)终结性评价:①对学生: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成绩。学生接受的评价为:自评、本小组评、其它小组评和指导教师评,按评价(8项)内容划定评价等第。②对教师:评价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部分。教师接受的评价是自评、学生评、研究性学习教研组内教师评和研究性学习实验领导小组评,按评价内容(5项)划定等第。

七、实验调查

调查是研究性学习学生、教师和课程发展的重要依据。

1、调查对象:作者指导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的七年级学生共481人,调查人数468人,占总人数的97.3%,调查具有较高的信度。

2、调查内容:(1)你是否喜欢研究性学习课?(2)你是否喜欢研究性学习课中的开放式学习方式?(3)本小组成员对你的学习是否有帮助?(4)你对本小组的选题是否满意?(5)你在研究性学习课中是否得到了意外收获?(6)通过收集信息你的知识是否增加了很多?(7)你的信息收集是否顺利?(8)你觉得这种学习方法是否能提高你的能力?(9)你是否希望其它学科也用研究性学习课的方法学习?(10)你是否觉得你的课题研究象科研过程?

3、调查目标:(1)家庭状况(父母职业)与研究性学习;(2)性别与研究性学习。

4、统计准备:

(1)根据父母职业将家庭分成三种情况,见下表:

八、反思

1、总体看:大部分学生(79.5%)对研究性学习积极性高,认识比较清楚,态度乐观。B型家庭更优于A型家庭,男生优于女生。

2、从调查内容看:(1)研究性学习前景广阔,值得推广,也适合于农村和偏远地区。(2)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可以推广,也可在其它学科中尝试。(3)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小组成员都会得到帮助,可应用在其它学科中。(4)选题缺少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的研究,选题的可操作性不大如意,选题满意度较低。教师应在选题上作更多指导。(5)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有意外收获。(6)收集信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较多学生得到了意外收获,男生收获优于女生,教师指导时要侧重于女生。(7)信息收集不顺利的原因(但男生远比女生收集信息顺利),一是选题大、资源少;二是能提供信息的部门配合不力。教师应在选题上多指导,特别要多指导女生,分组时男女生尽量搭配。(8)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能力,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9)就我校学生家庭组成看,在其它学科中可以借鉴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男生明显优于女生。(10)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模拟科研过程认识不够,需教师进一步指导,尤其是加强对女生的指导。

参考文献

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范文第2篇

一、分析结题条件

研究性学习的结题条件主要包括:(1)活动课题的目的要求是不是全部达到;(2)活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各方面的工作、活动是否全部落实;(3)活动课题研究的成果质量,水平是否达到预期目标;(4)活动课题研究的各项资料是否齐全。

二、结题组成员的组成和作用

结题组由以下成员组成:结题组组长,指导教师,专业教师,学生等。结题组成员的作用是听取结题汇报,审阅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性成果材料,审阅学生的结题报告,并针对该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提问(如对选题的意义、研究的方法、实施方案、可能的结论等提出问题),最后点评,得出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意见。

三、结题的程序及实施过程

(1)学生根据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撰写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结题报告的写作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含有研究背景、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主要结论(或作品),并有引文注释;②概述课题研究价值、课题创新点及先进性、课题研究不足及改进思路;③概述课题研究收获、感悟、反思;④列示课题(参考文献)。(2)申请结题。结题现场要求参与本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全体成员或大多数成员参加。(3)在结题会上,活动课题负责人向结题组汇报结题报告(还可以进行成果展示)。(4)结题组成员听取汇报,审阅过程性成果材料和结题报告,并进行提问,由活动负责人或成员答辩,形成结题组成员与参与活动成员问答互动,相互交流沟通。(5)结题组成员点评,得出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意见。

四、结题成果的表达方式

成果的表达方式要提倡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外,还可以采取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板等方式,同时还应要求学生以口头报告方式向全班发表,或通过指导教师主持答辩。旨在反映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和结果,并最终通过结题报告形式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可以一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概括、推理和论述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展示自己的成果,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水平。

五、在研究性学习结题中的指导策略

1.科研方法的指导

结题阶段和课题实施阶段所用的科研方法有着一定的差异,课题实施中学生需要运用观察、实验、调查、文献检索等方法全面收集信息,而结题中更多地要用数据处理、统计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给予学生这方面的指导。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结题中的分析论证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如果论证所得到的结论与课题研究的假设不一致,或社会调查所得的分析结果与课题研究预设的观点相冲突,那么不能为了印证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而随意修改原始材料。

2.思维方法的指导

(1)由表及里,寻根探底。即从具体生动的内容中找出其中本质性的东西,以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2)由此及彼,类比推理。即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不同事物间的共性和差异。(3)联系实际,巧设情境。教师要巧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去拨动学生的思维弦脉。

3.学习形式的指导

首先要求每个学生先对材料进行独立分析、推理、判断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强化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合作水平,充分发挥团体合作精神。这既是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又是研究性学习的需要。不仅课题组成员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也可以跨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以求从他人那里借鉴较好的科研方法。

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范文第3篇

一、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界定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结构中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从广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可以把它界定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二、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研究性学习的性质特点,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指导者、参与者、组织者、促进者等.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明确了学习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必须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观;“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始终保持严谨务实、批判、进取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二)开放时空,营造气氛

数学源于生活. 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从社会生活中挖掘丰富多彩的研究内容,研究性学习不受教材的限制,学生可以从许多途径获取信息,如图书馆、媒体、社会调查等. 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研究性学习都是开放的. 因此,在学习中,教师要努力拓展研究的时空,营造出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广阔的时空里,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探索知识,得出思考的果实.

(三)尊重学生,创设民主环境

课堂上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为学生的研究活动提供广阔的研究空间. 教学中要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考虑学生的内在需求,对什么问题有疑惑,并将探究的目标建立在学生的需求上. 教师努力创建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勇于、乐于展现自我;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对学生的研究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保证研究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仅学到了书上没有的知识和信息,而且将各自的学习信息最大限度地在课堂内互动,逐步养成了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当然,在学生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转化自己的思维习惯,提醒学生关注他人的不同见解,汲取精华,不断深化和超越自己.

三、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程序

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体上遵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其基本程序为三个环节,即“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反思体验”,并表现出相对的灵活性.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般可以按以下程序进行操作:

(一)创设情境,产生问题

有问题才会激起碰撞与交流,才会激起研究.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以及教学内容之上. 例:由“ 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入. 让学生动手操作,设置问题串,然后层层推进.如问题:(1)什么叫三角形的中位线?(2)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这个问题通过“子问题”降低了问题的思维难度,学生在层层深入的问题中积极思考,寻找相应的对策,学生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不仅放飞了思维,同时也激发了强烈的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展开研究,验证核实

教学中教师应把思维的空间、研究的时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给三角形中位线下定义,同时也为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做了一个铺垫,渗透了转化思想方法――将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研究转化为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研究. 在上例中,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从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两个方面着手. 经历验证的过程,学生不仅增强了科学意识,也培养了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三)反思体验,课外延伸

数学是一种体验性的学习活动,教师要提供足够多的机会让学生去反思、体验研究的过程. 让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过程进行反思:你是怎样进行研究的?你是怎样思考的?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吗?学生根据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培养了学生自我调控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促使学生总结学习策略、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在中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适应时展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培养创新人才的需求,开创了中学教学的新局面. 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反思体验”的实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灵魂,比较适合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

【参考文献】

[1]叶平.研究性学习的原理、方法和实施[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程;数学教学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它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不仅仅是教师自己提供的,而且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概括出问题,甚至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提炼成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教学过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协调统一,强调教法、学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媒介的有机整合。至此我们对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这种教学设计的难点在于教师把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为适合学生探究的认知形态的知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探讨,教学反思我们感到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注意两个关键问题:研究性学习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必须服务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具有个性化特点,教学内容具有普遍性要求。

如何在一节课中把二者较好地结合起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我们的体会是:一节课学生研究的问题不能太多,至多两个,最好一个;每节课都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要相信有些知识学生可以自主建构,或者有些问题本身就不是一节课能解决的,因此教师应致力于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此设计研究性学习主题,并设计微型研究活动和反馈活动,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途径与实践

1.创设研究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我们要善于发掘教学资源,用研究性问题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指数函数》这节课时,笔者先拿出一张白纸说:“同学们,这张白纸厚度只有0.1mm,经过对折27次,纸的厚度将是多少?大家猜猜看?”学生有说1米的,有说10米的,答案各式各样,微笑着说道:“那将超过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m!”学生露出惊讶的表情,笔者趁势指出:“你们想知道我是如何算出的吗?学完《指数函数》就清楚了。”同学们立马兴趣盎然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2.教师角色利于数学研究性学习 教师角色的定位在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中,教师的角色及责任是不断地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过程中给予适当地指导和协助,不可以越俎代庖,要让学生独立或和其他同学讨论完成教师要充分地发挥课堂教学引导者的角色,要避免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大包大揽,又要结合学生的需要适时地予以学生引导和帮助,并且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3.评价程序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注意完成过程的评价尽量使评价方式的多元性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总体上:要坚持过程评价和结果评奖相结合、管理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重视过程体验和感受,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 反思 自我发现 欣赏自己的过程,以评价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及潜能、特长的发展,达到以 评 促 展 的目的。具体上:除了最后的研究报告和答辩,还要重视课题的实施过程,全过程的每个阶段都是评价的权重向量不仅重视课题研究的直接成果,而且重视学生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多种收获和体验、多种能力和品质通过研究结果,了解学生对原有的知识是 知道 还是真正理解,对其他学科的涉足情况,对知识的举一反三能力及在解决问题中的创造力和开放精神;以小组为单位,兼顾个人表现,对学科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尤其要注意研究性学习对其学习的影响。

三、结论

研究型学习课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教师适时适当的开展研究型学习课程,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对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具有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艳丽;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J];辽宁经济;2006

[2]王涛;浅谈高中数学课中的研究性学习[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9

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范文第5篇

一、班主任要成为研学的“期待者”,做好动员工作

在正式进入研究性学习课程之前,作为班主任,我会做一次简短的动员,主要说两个问题:第一,我期待你们以真诚的态度对待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一方面要严肃而认真地研究自己的课题,另一方面在开题、结题和评价中要严肃而认真地给其他课题提出批评和建议,真正体现我们班“至精至诚”的班训;第二,作为文科班的学生,我们研究的课题以人文类为主,课题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我们更应克服功利心,好好体验与享受研究的过程,努力掌握课题研究的正确方法。

二、班主任要成为研学的“引导者”,选好学生助手

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中,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充分体验研究的过程,特别是让学生按计划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这就需要班主任“无形的手”与班里“有形的手”相结合,班里“有形的手”就是研学课代表和课题组长们。首先,为提升研学课代表在班里的地位,我会在班里设置两个学习委员,其中一个专职负责研究性学习,另外一个负责其他各学科的协调工作,这就表明研究性学习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涉及其他所有学科,研学课代表的地位不同于其他课代表。其次,选什么样的人担任研究性学习课代表也至关重要。我认为,研学课代表未必是班里学习名列前茅的学生,但他必须具备三个素质:一是做事认真严谨,二是为人正直公正,三是表达能力好,讲话条理清晰,善于将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和任务简明扼要地传达给学生。关于课题组长的产生,我给学生两个建议:一是建议选择对课题最感兴趣的学生担任组长;二是建议让不担任班干部的学生优先成为组长。根据这些条件选出的课代表和课题组长,往往能够成为学生自主研究的助推器,作为班级研学“有形的手”,具体负责课题的研究进程,与班主任“无形的手”相结合,共同指导和带领全班同学有效地完成研学任务。

三、班主任要成为研学的“支持者”,开好研讨会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学生研究的具体课题虽然不同,但针对一些共性的问题,班主任可根据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不同阶段的具体需要,将班会与研究性学习课程进行整合,为学生研学的顺利进行提供具体支持,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提供平台。

在这一年的研究性学习中,我利用三次班会课,和学生一起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整合。

第一次整合,即在班会上让学生进行有关问卷调查法的交流。我们班的学生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有很大差异,有的小组的学生一上午收回不到20份调查问卷,有的小组却可以一上午顺利完成100份调查问卷,因此,“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调查问卷”就成为一个主题。我利用班会课,以关于电池回收的调查问卷为例,和学生一起探讨怎样开展有效的问卷调查工作。

我先让参与了电池回收调查问卷的学生(事先的样本构成已确定,且符合抽样原则)谈谈个人的体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经过一番交流和讨论后,大家得出这样的结论:有效地完成问卷调查需要内因和外因相互结合。第一,内因是关键。要让被调查者明确我们的学生身份,因此即使在周末也要穿着校服去做调查问卷,否则会让人误以为是推销员,导致被调查者不配合的现象。第二,外部条件也很重要。问卷调查要选择有利的地理位置,根据学生的实践发现,在学校门口、天桥和书报亭等附近调查不如在图书大厦里和大学校园等地方效果好。因为学校周边的人流往往忙着赶路,无暇认真完成调查问卷,有时间的又往往是周围校区的退休人员,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图书大厦里或大学校园内的人员素质往往要高一些,愿意支持学生调查,而且有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员,使样本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经过班会上大家的交流,同学们对如何更好地开展问卷调查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第二次整合,即在班会上让学生进行有关访谈法的交流,以集思广益,指导实践。根据实践,在访谈法的运用中,学生的主要困惑是联系不上专家或专业人士。2003年,我的学生采访了《北京青年报》的主编。我以此为例,和学生们一起探讨如何解决采访不到专家或专业人士的困惑。

经过师生共同切磋发现,主要有三种途径可以获得专家资源。第一,让学校出具介绍信会引起专家的重视。第二,争取指导教师的社会关系(大学同学或老师)。第三,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另外,要进行一次成功的访谈,不仅要争取到与专家交流的机会,更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写出切实可行的访谈提纲。2003年,我的学生采访了《京华时报》的主编,我以此为例,通过具体的分析和指导,逐渐让学生领悟在运用访谈法时怎样设计问题、怎样分工协作以及怎样整理素材,才能更有效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发挥访谈法在研究中的促进作用。

第三次整合是在文科试验班社会实践课题汇报的时候,我将每个学生的研究课题按照研究内容进行合并,让选题相似和互补的学生交流协作,进行课题内容的汇总、调整、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陕西怪的地理成因分析”“汉唐外交异同”“从唐诗中还原7世纪时关中的地理风貌”“陕西小吃的特色和发展建议”四个课题,然后再将这四个课题做成报告在班级里和年级内进行交流。

通过班会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整合,既避免了课题内容的重复,提高了课题的质量,大大缩短了课题汇报的时间,又通过解决一些学生遇到的共同话题,搭建起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总结、交流和反思,不仅提升了社会实践课的质量,而且通过研学课程这个载体,使学生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这种沟通与协作的能力将会让学生受益终生,助其成才。

四、班主任要成为研学的“反思者”,在反思中提高领导艺术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从2002年我第一次开始指导研究性学习,到今年(2012年)恰好十年;同时,在这十年里,我也一直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再回首,反思这十年来班主任教师与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的双重角色,我不禁要问:研究性学习对班级建设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怎样让研究性学习与班级建设形成良性互动?研究性学习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研究性学习带来了全新的学习方式,让我们总是面临全新的挑战。我也曾觉得力不从心,也曾想应付了事,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反思所得,我发现:

1. 研究性学习给班级建设带来了两笔宝贵的财富

一方面,研究性学习有利于班级形成科学求实的态度、认真严谨的学风。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由“教学权威”转变为“平等的参与者”,学生在自主研究的过程中追求真理,正所谓“我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在研究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真正明白一个课题的完成既需要团队的合作,更需要得到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支持。

2. 研究性学习带给班主任的收获

一方面,班主任要真正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差异,在选题和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越自主就越表现出能力的差异,这时班主任不要扼杀学生的研究热情,要给予真诚的鼓励;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比较优势。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有的热情但不严谨,这样的学生善于组织协调、联系访谈等工作;有的学生内向而严谨,这样的学生可以负责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等工作。此外,班主任不要一味地要求每个学生都尽善尽美,而是要学会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团队合作,让每个不完美的学生在班级中发挥最佳作用,展示其最擅长的能力,唯其如此,才能搞好研究性学习以及班级的各项活动。

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范文第6篇

关键词:研究生学习;入党积极分子;研究会

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2013年7月,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作为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着力点,重视做好思想上入党工作”、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针对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不同类型学生特点,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 。

作为一种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和策略引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过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理论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以致用的实践精神,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形成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和持续性。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特点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教育理念、思想,可以看成是课程资源;它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学习方式。自18世纪以来,研究性学习先后被以卢梭、杜威、布鲁纳等人倡导。本世纪初,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讨论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大规模开展。随后,高等教育领域,很多高校教师、学者也对研究性学习在各专业教学中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有着自身的特点,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获取,注重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不拘泥于某一特定时间段,学习成果表现形式丰富。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从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自己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在实践中体验生活。

二、研究性学习引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过程中的价值

目前,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作中存在着诸多困境和难题。党课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培训内容古板老套、重理论轻实践、党建工作缺乏有效的工作载体等诟病一直是困扰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问题。面对这些困境和难题,党和国家给出了“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学生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的解决思路。作为原有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一种补充,将研究性学习的引入为创新高职院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和选择。

研究性学习能够丰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的方式。传统党校培训一般会讲授党的性质、宗旨等理论知识,考核是以写心得体会和笔试进行。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就是想办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学,自己去观察、发现,自己表达,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结果“当家作主”,逐步实现学习的“独立自主”。这样的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研究性学习能够拓展积极分子教育培养的内容。有别于党校的短期、统一、集中培训,研究性学习是长期的,各小组主题各异,分散学习与集中交流相结合。因此,研究性学习涉猎的宽度和深度较党校学习有明显提升。以党校学习的知识为起点,入党积极分子可以进一步研究每一个理论知识点是如何提炼形成的,也可以去发现这些理论知识是如何应用在实际中的,还可以去探索实践中不尽合理的地方,提出进一步优化的策略。研究性学习在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对于我党“实事求是”的精神有更深刻的认识,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有更真切的感受。

三、研究性学习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过程中的应用

近年来,研究性学习逐渐进入高校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的视野。不少研究者尝试将研究性学习引入思政教育、英语等课程教学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实践中,笔者根据研究性学习的要求,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搭建了有效的学习、交流平台――研习会。

研习会由学生支部教师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参加,每周定期召开。研习会主要内容包括时政播报、党史知识介绍、专题讨论三部分。研习会由学生主持,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由团队一起完成。在学生准备一起研习会的过程中,学生会经历关注与思考、讨论与交流、反思与总结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收获和体验。

关注与思考。学生须要关注时事政治,搜集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应知应会的信息,搜集社会热点话题,搜集学生思想中普遍存在的困惑。研习会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国内外变化,把咨询变成学习资源,关注问题的同时就开始了思考和筛选。有了这些信息,学生须要去主动思考,分析信息之间的联系;思考每个热点背后的焦点、矛盾点;探索每个问题的关键点和解决策略。学生在思考中得到成长,在思考中找到学习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进一步提升。

讨论与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它是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也是在一切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事物,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也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困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听到不同的声音,感受不同的思考结果,多视角全方位的看同一个问题,有助于学生形成求实、求是的学习态度。而且,学生也借机学会表达自己倾听他人,有助于综合素养的提升。

反思与总结。针对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思路,形成自己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综合学生观点并加以总结、反思、升华。一般来讲,入党积极分子热衷于参加一项活动,做一项具体工作,阐发自己的某一个观点。对于如何通过这些已有的活动、工作和积累的观点进行反思,往往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须要提醒学生在积累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从选题、分析能力、表达等多个方面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积极意义。

四、几点建议

1. 保障有力。完善制度,鼓励各基层党支部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建议学校教务部门将这些学习活动纳入选修课的管理体系,给予学员一定的选修学分,鼓励学生参与,认可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这样有益于学习活动的开展和推广。

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范文第7篇

一、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精髓在于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让学生获得自由发展的空间,因而教师的指导地位应从属于和服从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主要作用表现在:教师要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诱导学生做出研究的反应,发展有益于研究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以适当的“监控”手段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当研究出现偏差、陷人困难时,要及时予以指导。但教师的指导并不是发指令,因为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研究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自行解决问题。研究过程的独立性越强,研究价值的体现越充分,研究的成果就越明显。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确立研究课题,自主地实施课题,自主地完成课题。教师干预过多,那就失去了研究性学习的真正意义,违背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二、重视研究性学习中的生成性作用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其涉及的面、时空的跨度都较大。开放性决定了学习过程的生成性,而非预先性。当然任何学习都离不开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设性。如果缺少计划性,研究性学习往往会处于一个盲目的、效率低下的状况。此时,教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及时调整,加强管理,使整个过程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学生现有生活经验和研究性材料的互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意义世界,会产生一些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更多的道理。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对其他领域发生兴趣,产生新的问题和新的价值观,这些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是无法预设和计划的,如果过分强调计划性就会泯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应善于抓住这些非预设的生成性问题,充分肯定这些生成性主题产生的价值。

三、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

教材是经过专家学者精心编写出来的,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口,也是获取知识的工具,而且教材中所传授的知识和学习时形成的学习能力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和材料。同时,许多教材内容还可以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延伸。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却不是惟一的教学资源。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在于突破教材资源的局限走向更广泛的课程资源,但有许多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仍然抓住教材不放,不敢冲破教材的束缚,这正是不足所在。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求广大师生通过收集一系列相关的知识来加强对课题的研究。实际上,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丰富多彩,既可以从风俗习惯、社区环境、自然风光等资料中搜集研究性学习素材,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研究性学习。例如,我针对现在中学生近视眼发病率较高这一现状,布置了这样一个研究课题“近视眼发病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团结协作,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通过在医院工作的亲属到医院请教有关专家;利用亲属开设眼镜店的便利条件进行随机调查访谈;甚至将学校档案中的体检表也利用起来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这些研究性活动,不仅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也培养了他们初步适应社会的各方面能力,更培养了他们克服困难、知难而上的意志品质。成功的教学不仅要满足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课内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内学习引发学生更多的课外思考和探索,从而延伸到社会,延伸到现实生活,让学生去实践和创造。而学生在课外的研究性学习中所形成的能力、所得到的信息和新知识会很自然地迁移到学科教学中来,从而能更深刻地理解抽象的科学原理。所以,学会运用广泛的课程资源确实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四、研究的过程比研究结果更重要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可以将追求研究成果作为一种学生的学习动万,并通过对成果的表达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综合能力。但这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能力。有的教师为贪一时之功,使学生为展示、为得奖而研究,为追逐名利而急功近利。实际上,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做的课题或项目,其结果可能是成功的,也可能是失败的。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收获,在探究过程中所得到的体验和经验比其获得的结果更重要。例如,在针对“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状况”所开展的调查研究中,我要求学生走向社会搞调查,其中有个学生体会颇深,他说:“第一次遭到拒绝时,我并没有气馁,而是觉得在后面的调查访问中既要注意观察人的神态是高兴还是忧愁,还要选择好提问的时间,同时要大致判断这个人的文化程度。在仔细观察后,再做调查问卷就顺利多了。”学生的这种体验,不正是教师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所需要的结果吗?谁又能否认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的提高不会对其终身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呢?

五、重视对课堂的动态活动设计

研究性学习收获与反思范文第8篇

【关 键 词】分层教学法;研究性学习;高中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1-0141-02

高中英语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学生差异大,教学形式以接受性为主,致使一些学生课堂收益不大或厌倦英语学习,为了解决这样的难题,近年来,英语教学策略的变革层出不穷,英语分层教学法和英语研究性学习应运而生,而笔者认为两者的结合是可能的,同时又是必然的,而且会收效甚佳。

一、分层教学法与研究性学习简介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对应。它主要是指围绕各门课程确定的教学目标,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试图解决问题为主,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懂得知识的来龙去脉,并使其在对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质疑,学会探索,学会做科学,并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和生成意识。因此,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近年来主要在上海起步。据有关报道,上海一些学校较早就在活动课程板块增加了学生通过课题研究进行自主学习的内容。2001年4月,教育部为促进参加普通高中试点的省市有效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颁布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如今,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并已跨越实验省市范围,超出高中的界限,冲破课程规定,日益广泛地在全国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推广。

英语作为我国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因其实际应用价值,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因此也备受学生和老师的重视。就这一学科自身特点而言,边学边用是最有效的。可是在传统的英语学习中,学生大多以死记硬背为主,背单词,背语法,背课文,结果即使是考试打高分的孩子出来之后还是不能张嘴讲英语。问题是我们没有把它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这也严重偏离了我们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恰恰可以帮助学生弥补这方面的缺失。在不断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主动地去寻找语言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则,也通过探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语言得以应用,引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使语言从枯燥无味的符号变得鲜活起来。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早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就曾主张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教。学生的素质差异是广泛存在的,一个特定的学生总会表现出某个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也存在着某个方面的劣势和弱点,每个学生都有最适宜从事某种活动的才能,每个儿童的才能表现领域和学习可能性是各不相同的。英语较之其他学科更能凸显出个体水平和需求的差异。在一个英语课堂上,有的学生善于表达,有的学生擅长语法,有的学生语音纯正,有的学生词汇量较大等,但他们又都有自己的缺点。如果老师采取一刀切的模式,那势必一部分学生有收益,一部分感觉没有收获,可能还有一部分学生跟不上。因此,一部分老师常抱怨说,只能照顾大多数了。那我们为什么不想办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呢?这就需要老师在适当的时候,,针对具体的课程内容,采取灵活的分层教学,对于不同特点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尽量使大多数学生满意。

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两者结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分层教学法首先要求对学生进行科学地评价之后进行分层,而最有效地分层形式就是把全班学生根据不同的标准和目的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各自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小组成员要相互合作,团结一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有利于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这与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是吻合的。因此,我们在分层教学的时候常常会用到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两者结合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同时,两者结合也是必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常常难以靠个体来完成,只有在一定的团队里,其队员有各自的特点或类似的学习风格,才能协调一致,相互探究,达到共同的目的。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团队或小组又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和归类,进行科学的分组,这样才能使研究性学习在组内顺利开展。可见,研究性学习与分层教学相互促进,它们的结合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三,两者结合在高中英语课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需要老师课前做周密的计划和准备。它的实施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学生分层

科学的分层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保障。学生的分层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定。因此不能一蹴而就,固定不变。而且学生的情况也是动态的,老师可以随时进行调整。分层的标准有很多,笔者认为最常用的有两种,即学习风格和知识水平。

根据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学生分为以下几种学习类型,如下表所示:

学生的知识水平通常可分为上,中,下三等,老师可以通过课堂发言表现,考试成绩等把握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知识水平,分组时可按照相似或互补的原则。相似原则即把风格相似或水平相当的学生分到一起,使他们能够协调一致地完成命题的研究;互补原则即把不同风格或知识水平的学生分到一起,使他们在探讨学习的过程中,互通有无,互相学习,在知识方面,使上等生帮助落后生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分层方式,从而完成合理地分层。

(二)提出问题,下达任务

老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经过必要的讲解和介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因为各个小组的情况不同,因此老师要按照自己之前为他们制定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分别指导他们确定适合的研究命题。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个阶段,但不同的是,一个班上有若干个层次的小组,因此我们的问题也不是唯一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独立的研究题目,也可以是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分工,而所有的这些又都来自相同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老师要认真准备,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问题。老师在这一阶段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研究题目的知识水平,该题目中隐含的争议性问题等等。学生在这一阶段要通过讨论,收集材料,资料分类,获取信息。

(三)实践阶段

在确定了小组的研究问题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实践阶段。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学生通过组内交流、研讨,把搜集的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当然也可以采取搞展板,研讨会,出墙报等方式。在交流和研讨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的思考,学会申辩,同时也会感到学习知识的快乐及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获得强烈的学习动机。

(四)评价阶段

评价者可以是多样的,如老师,学生,或学生小组。评价标准也要灵活掌握,多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重视过程,使评价能够激励和鼓舞学生去反思、发现、欣赏、包容,同时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教师还要注意不同层次小组的评价区别,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老师的评价中找到自己对应的位置。

总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针对适合的内容实施分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可以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上出现探讨、学习和使用外语的热烈场面,但老师一定要把握好方向,且不可出现一片散摊子的现象。还要注意分层的时候不要打击学生的自尊心,注意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输入,等等。同时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系统的研究性学习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应对分层的研究性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新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