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培养;能力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环境。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从课堂表现上看,教师普遍反映课堂上敢问敢说的人多了;独立思考提出新想法的人多了,质疑和向权威挑战的人多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自主性、创新精神和挑战精神都有了较好的发展。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海参”的活动状态时,文本中出现了“蠕动”一词。这是一个新词,它生动地描绘了海参的活动特点,也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那如何让学生得以理解和感受呢?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理解,结果基本上都是“爬动”“走动”“游动”,寻找到的都只是“蠕动”的近义词,很难真正体会到这是一种很慢很慢的“动”。像“名词解释”这样的词义阐述,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在是太难。此时,播放有关海参蠕动的录像,让学生先看录像,看海参是怎么动的,边看边提问:“海参在干什么?”这个时候,学生有了直观的刺激和感受,自然脱口而出:“蠕动。”这就表示他们已经理解“蠕动”的意思了。在动态的录像中,学生感性地对“蠕动”一词加以形象、具体的理解,相比在第一次尝试教时学生找到的那些近义词,可以说学生这次对“蠕动”的理解、体会更深刻,也更标准。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形象具体,重点突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如,巍峨的泰山、壮丽的三峡、浩荡的长江、汹涌的泥石流、精美的景泰蓝等,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获得审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加以描绘的。这种对照学习,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形色共现,声情并茂,能取得比传统教学手段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时,把学生的维持性学习变成了创造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科学性 有效性

如何准确理解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消除误区,端正观念势在必行。我作为一名在基层从事教学的教师,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选择和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教材的挖掘,滥用不如不用。

在课堂上,有些教师抱着没有真正理解的文本主题,强拉硬扯,将多媒体拖进课堂。有位教师在教学《社戏》时,将《五猖会》这篇散文引进了课堂。尽管它们都是鲁迅的作品,但主题是不一样的。《社戏》表现的是农村孩子的纯真热情无私,《五猖会》反映的是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扼杀。这两篇作品拿来对比教学起不到作用。

2.不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拿来就用。

有的教师为了教学方便,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真正自己能制作课件上课的语文老师并不多。互联网上课件颇多,俯拾皆是,问题是有些教师对课件的制作缺乏必要的认识。一个成功的课件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思想、风格,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认知等主观因素。所以,每个课件多有独特性。版本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备就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别人的多媒体课件,那么有的是画蛇添足甚至是让学生无所适从,不知其所以然。

3.喧宾为主,成为懒惰教师的依赖。

多媒体手段只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辅助手段,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如果过于依赖多媒体手段,把所有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就使得课堂缺少师生之间情感碰撞的激情和随机生成的宝贵资源。教师不再是主导者,却成为多媒体的操作者,幻灯片的展示代替了老师激情的讲解,剥夺了学生富有个性的表达的权利,学生机械地顺着幻灯片一路走下去,压制了自己的见解。教师不用备教材、备学生,在网上下载一套课件就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限制了学生对为本的再创造,成就了教师的懒惰。

4.忽视文本,过于强调多媒体的作用

一些语文教师过于追求视听冲击,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比如教朱自清的《春》,文中“春草图”一段,如果不让学生认真品读感悟“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活泼可爱的动态,那么仅凭几幅图画是不能感受到风的悄悄、草的软软的。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作者通过语言表情达意,感染读者,陶冶情操。语文教师主要通过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用影视代替学生的阅读,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象,必然会禁锢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一堂课下来,学生记住的只是花花绿绿的图片和萦绕耳畔的名家朗读。

二、选择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原则

1.互补性原则。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对课本上所学的知识不能够深刻理解领会,这时就要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互补性强的优势,运用声音、图像等多种手段弥补课本内容的不足。例如教《鲸》这篇课文时,因为大多数学生对鲸并不了解,导入新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能让书上的鲸“复活”,通过录音一只可爱的鲸做了自我介绍,然后播放了鲸在海洋中的生活情境,这样鲸就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的眼前。这种超越为本的感知教学使平铺直叙的文字化成了有趣的画面和悦耳的声音,激发了学生认识鲸的强烈欲望,使学生对阅读课文有了浓厚的兴趣。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课件内容要真实、正确,符合科学事实。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任务,仍然在于向学生传授准确无误的科学知识,教师在制作运用时要特别注意这一原则。如说明文教学,你要展现《苏州园林》的自然风光、园林艺术,就不能张冠李戴,借用其他园林的特点,更不能粗制滥造,东拼西凑。再如《北京立交桥》、《济南的冬天》这些带有地域色彩的文章,如果运用多媒体图片辅以教学,就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利用,使学生跨越时空,领略异土风情。

3.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是指课件的使用能促进教学顺利完成并取得好效果,体现出教学的高效性。教材的内容光凭老师的口头讲解,既不形象,学生又不易接受。所以,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例如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曲,领略志愿军高昂的气势,再播放抗美援朝的电影片段,让学生领略志愿军怎样浴血奋斗,在枪林弹雨中如何奋不顾身。利用多媒体显示《再见了,亲人》一文,作为拓展内容,更突出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让学生产生敬重之情。这样设计取得的教学效果肯定不一样,设计时必须全面考虑、比较,尽可能体现出这种方式的高效性,真正对教学起到辅助作用。

4.适度性原则。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多媒体技术教学质量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一支笔,一本书,一个板,一张嘴”,其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急需要改进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到底能给语文教学带来什么呢?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1.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优点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创造情境,丰富表象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技术所实现的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教学效果,可以使学生的自由探索和自由学习成为现实,并最大限度地实现学习者与学习情境的交互作用”。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手段,的确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大大地充实了课堂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

1.1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多媒体电脑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等。多媒体以其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1.2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已经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优势,特别是对于今天语文教学中的知识整合,教育手段的综合容纳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

1.2.1在诗词和作文中的应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诗歌与散文部分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可见,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将多媒体技术合理地辅助在诗词教学中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文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作文中带来许多改变,主要有:多媒体的运用可带来题型的创新;多媒体的运用可极大丰富作文题材;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写出亮点作文;多媒体的运用能促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1.2.2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创设美的情境,调动学生用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去体验、领会,用感受补充甚至代替语言,把教学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情感上的愉悦和满足,陶冶美好的情操,形成健康、优良的语文素养。

语文能力就是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长期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手、脑、眼、耳并用的能力,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会得到很大的发展。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靠口头传授就能达到的,而要在实际的情境中练就。运用多媒体手段,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2.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缺点

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更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而多媒体的不足之处也自然地呈现于这三者之中。

2.1多媒体教学使教师的活动受到了限制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中的应用使一些教师的活动受到了限制,主要表现在:教师成了鼠标点击员;教师在有意无意间淡化了板书;教师在课前即使精心设计,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意外”也会使教师无所适从,等等。

2.2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有意注意转移了方向

中学生的自制力是比较薄弱的,他们会被一些新奇的东西所吸引,从而分散听课的注意力。虽然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在当前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但经过教师精心选择或制作的一些图片等还是足以让学生的有意注意转移方向,到最后该重视的东西不重视,反而对无关的内容产生了兴趣。

2.3多媒体教学减少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机会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那是不无道理的。很多深层次的含义,是需要悟才能领会到的。而多媒体的运用却使得作为课堂教学要素之一的文本(即教材)被淡化了。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营养,具有人文性,能滋养学生的精神和心灵。鉴于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对白纸黑字的亲近感,毕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不是多媒体手段所能完成的。

3.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定位

3.1多媒体技术只是优化工具和服务手段

语文教学的各种资源经过多媒体快捷奇妙的组合和网络超越时空的连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和别出心裁的搭配,使学生的各种感官被刺激而兴奋不已,这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加大课堂容量,延续课外学习;同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优美的音乐电视、电视诗歌散文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来加以利用。然而,要使这些文化内化为学生的一种人文素质,一定要有一个声情并茂的或“无声胜有声”的“悟”的过程,这是多媒体技术永远代替不了的,因为它终究是一种优化工具、一种服务手段,代替不了人的心灵交流和情感体验。

3.2多媒体技术有助于主题化语文教学的开展

信息技术开拓了语文教学的新领域,有助于语文学科中主题化教学的开展。主题化语文教学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学习工具,以网络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学生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提出、验证假设,把当前的学习内容尽量与已经习得的知识相联系,并对此联系认真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学会学习和研究的方法、过程和手段,形成新技能。

4.结语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多媒体技术借助网络语音软件,可轻易实现“生生”、“师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专家、学习伙伴之间的广泛交流。然而,“多媒体之于语文教学永远是化妆品之于女人。这化妆品如何使用,才能使语文教学这个美人更美,这是很值得好好探索和研究的。”这句话真是一针见血,正如化妆品不适合所有的女人,多媒体也不适合每一堂语文课。那我们又应该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为营造一个适合学生身心和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必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兰静.多媒体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J].读与写杂志,2007,VOL.4,(1).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 幼儿 绘画 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教学媒体是目前较先进的一种教学手段,无论在绘画还是其他方面,都能很好地发挥其独特作用。我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接受了新的理念,感受到多媒体教学的魅力。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产生了极佳的逼真的效果,极其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引起注意力

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不仅要花很长的时间在范画,而且有时产生的效果不一定好,从幼儿年龄的心理特征看,他们以无意注意占优势,需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刺激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而多媒体教学能以丰富的画面、变化多端的动像、生动的音响来充分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牢牢牵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大班教学绘画欣赏《少数民族》新疆娃娃服饰时,我首先让幼儿欣赏一段录像,新疆娃娃穿着鲜艳漂亮的服装跳一段舞,并配上节奏欢快的新疆舞曲。此时,幼儿被录像的声、形、色、动感强烈地感染并吸引着,情绪逐渐进入了积极的状态。随后,我特写新疆娃娃的衣裙鼓励幼儿讨论:这衣裙美在哪里。这样,通过听、看、讲的互相作用,幼儿便充分地欣赏、感受了新疆服装的色彩美及图案美。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动态情景

由于个性和环境的差异,幼儿之间的动手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幼儿下笔如流水;有的幼儿不知道从何下手;有的幼儿天性外向,动手较快;有的幼儿生来羞怯,动手较慢。这样一个班级的幼儿群体在动手方面出现了强弱两极。如果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丰富的绘画素材,只有几张静态图片等简单教具,那么幼儿群体在动手方面会呈现向弱极运动的现象。因为在这样的活动环境中,能力强的幼儿没有想象的兴奋点,而能力弱的幼儿又缺少想象的凭借物。为此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一个非常丰富的动态绘画环境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例如多媒体课件《圆形变变》展示了圆形添上几笔就可以变成其他图像。熟悉的动物形象一下就把幼儿吸引住了。他们也不由自主地参加到这场活动中,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其教学效果绝非几张图片可比拟的。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动画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启发其思维,另一方面又能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参与到绘画活动中当中,使幼儿群体的动手能力向强极方向运动,从而整体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表象

在绘画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美术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但幼儿的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根据观察、感觉到的信息形象在头脑中行成表象,然后进行联想加工、改造而成。多媒体教学能为幼儿的观察提供方便,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素材,从而为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的作画提供了可能。如:大班美术《蚂蚁搬家》要求幼儿画出蚂蚁生活的情景,而大部分幼儿很少有机会观察到蚂蚁生活的场面,因而作画有较大的困难。这时多媒体真实再现无疑是幼儿最佳的感知途径。短短几分钟的录像便把蚂蚁的巢穴、合伙运食、搬家的情景展现在幼儿眼前,并留在幼儿的记忆宝库中。然后幼儿根据刚才对蚂蚁生活表象的记忆进行联想、概括、取舍,进而创造成新的形象。

四、利用多媒体手段保持兴趣

小班幼儿生性好动,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注意力,更难以保持绘画兴趣的持久性。而电脑动画以生动的图像、美妙的音乐让幼儿耳目一新,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保持绘画兴趣的持久。如绘画活动《摘果子》,电脑画面一打开,幼儿既被美丽的画面所吸引:天空是蓝蓝的,草地是绿绿的,果树林里红的苹果、黄的鸭梨分外诱人。不一会儿,在悦耳的音乐声中,小兔、小鸡、小牛都跑来摘果子,果子哗啦啦地落到了箩筐里,也落入孩子惊奇的眼中。接着老师借助动画把苹果的绘画过程清楚地展现在孩子的面前,增强了幼儿的感性认识,使之主动投入到绘画技能的练习中。由于电脑动画的神奇魅力,把幼儿作画时的“无意”引向“有意”,“无为”引向“有为”,从而保持了幼儿绘画兴趣的持久,提高了幼儿的绘画水平。

五、利用多媒体手段总结讲评提高质量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范文第5篇

一、中学思想政治学科中多媒体手段的作用

首先,一个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通过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资料引用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客观事物,帮助学生理解原理。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在教学过程中大量穿插事例,机动灵活地处理材料,一些在课件里未预先安排的资料,只要你对自己电脑里贮存的资料熟悉,就可以随时通过第二种软件调出来向学生演示。其次,可以很方便地制作一些图片、影片以配合教学。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多样化

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主要指使用投影仪,通过手工制作的幻灯片辅助教学,现在主要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用电脑,通过使用Authorware、PowerPoint等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来制作和演示课件。

实际上可供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软件还有很多,比如flash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课件制作软件,还可使用FrontPage制作Web页或者从网上下载网页资料利用Internet Explorer来演示,利用电脑多窗口使用的特点,可根据授课的需要同时开通若干个窗口。可以调用其他软件展示资料,比如我们平时一般使用word编辑和保存文档,如果我们熟悉自己电脑里的资料,就可以另开窗口直接调用word文档资料于教学中。

三、多媒体教学中互联网的应用

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要求教师不要满堂灌,不能搞包办,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寻找材料来证明原理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而让学生到互联网上找材料,则能得非常有时效性的新材料。

我在上“市场经济的四个基本特征”的时候,让学生操作电脑上网查找资料,学生很快找到有关美国钢铁关税案例、农业法案例、DVD大战案例,在讲“市场的概念”的时候,让学生到网上“网易商城”等若干个市场上去感受一下,模拟购物,在不费过多口舌的情况下很容易地就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要领。

四、对教师备课的新要求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多媒体 优化 教学

电教媒体是一种较先进的教学工具,是教学的有力辅助手段。在教学中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可以使声、形融为一体,为课堂教学创设立体化环境,使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素质,也使教学变得更加活泼、简洁、明快,从而实现了教学的优化。

一、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小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语文课中巧用信息技术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形式创设情境,对学生形成刺激,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唤起学习兴趣和欲望,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例如:教学《打气球》时,气球飞起来了,每个气球上有一个生字。请一个学生起来读,读对了,气球就会爆炸,生字掉下来,掉一个生字得10分,十个读对就100分。它也可以作为全班的练习,游戏开始,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操作,结束后,教师用大屏幕展示同学的学习情况。又例如:教学《小猫钓鱼》时,画面上一只小猫在钓鱼,水中小鱼在游来游去,每条鱼身上有一个生字。钓上一条鱼,指定一个学生读字。读对了,鱼会安然地进入水桶。反之,鱼就溜回水中。在这类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游戏,猜一猜等活动,不时产生一种新鲜感,增强了识字欲望,充分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使教学效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二、巧用多媒体,再现历史,培养情感

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夺桥一段,制作出覆盖片,先投映抽掉桥板的泸定桥险要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联想,体会“荡秋千”的感受,设想“心惊胆寒”的恐惧和“震耳欲聋”的涛声,然后综合想象攀在铁链上的感觉。再指导学生读“发起总攻”的那一节,最后覆盖上“二十二位英雄”“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的图像幻灯片,引导学生再观察、再想象,这样英雄的形象就凸显了出来,学生也就完成了这一情感体验。

三、巧用多媒体,拓展思维,激发想像

巧妙地运用多媒体,不仅创设了情景,更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扩展。如在教学《荷叶圆圆》中小水珠一段时,理解“小水珠把荷叶比作摇篮”是一个教学难点。所以,在这段的教学中,我就利用了多媒体动画:一边是小宝宝躺在摇篮里,摇篮轻轻摇动;一边是小水珠躺在荷叶上,微风吹来,荷叶轻轻摆动。在学生饶有兴趣的观看中,本课的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了。接着,我又根据动画中“小水珠眨着眼睛”问学生:小水珠眨着亮晶晶的眼睛会看到什么呢?有的说:看到自己的伙伴;有的说:看到小蜻蜓;还有的说:看到小鱼,还在跟小鱼说话呢!多媒体的使用既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四、巧用多媒体,激发兴趣,乐意写作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无话可说。在教学中,我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在有声大课堂里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母亲节”“教师节”前,让学生写《妈妈,我想对您说……》《老师,我想对您说……》《让我感动的一个人》等,我让学生听着《爸爸妈妈》、《烛光里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观看片中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感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情,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教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多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五、运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拓展知识面,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训练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范文第7篇

近几年来,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多媒体的应用打破了教师教、学生接受的传统填鸭式教育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多媒体设施,迎合了学生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多媒体教学方式具有形象、直观、演示等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得空洞、抽象以及费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易理解[1]。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还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创新思维。

1 运用多媒体设施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应不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以及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应用多媒体设施,给小学生创设了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学习情境,不断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2]。由于多媒体可以将音、形、图以及动画演示等多媒体信息集于一体,给学生更深刻的多种感官刺激,这使得小学生在接受一件事物时眼耳并用、视听相结合,有利于激活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丰富小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获取知识的速度。心理学家调查得出,在认知过程中联合使用多种感官,有助于对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小学数学课堂应用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以鲜艳的色彩、逼真的动画以及优美的图案,刺激小学生的感觉器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全神贯注的学习精神,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在学习圆周长这一章时,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漂亮的春天景色,并伴随着轻音乐,让学生一起观看兔子赛跑的故事。画面中两只黑白兔子从同一个地点出发,小白兔沿着大圆的边缘跑,小黑兔沿着8字形的两个小圆边缘跑,5分钟以后两只兔子均回到了原点。此时小黑兔说:“同样的时间,我跑了两个圆,你却跑了一个圆,我跑得比你快,我赢了。”小白兔摇摇头说:“我的圆比你的大多了,我跑得比你快,我赢了。”随后,教师让学生做裁判,看两只兔子到底谁是赢家。学生为了争做公正裁判,开始思考圆周长的计算方法[3]。当学生计算圆周长兴趣浓烈时,教师将计算过程进行演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

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设置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挑战性的学习场景,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立浓厚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数学的角色。

2 运用多媒体设施可以节约教学时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例题与图形在黑板上进行板书,无形之中占据了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教师应当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放到师生互动以及重难点解析等方面。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将需要板书的应用题与填空题等教学题型,以多媒体的幕布形式进行展示,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直观性的知识,并且教师只需将教学的精华部分进行板书,这样就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教师将各种教学知识点以多媒体幕布的形式进行整理展示,有利于小学生在课堂上对各种知识点以及题型进行复习。实施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拓展小学数学教学题型的来源渠道,还可以将教学结果进行直观演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学习效率。

3 运用多媒体设施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重难点也多种多样。教学重难点是针对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而言的,一般是指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理解或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学习重难点属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拦路虎,若不及时解决,便会阻碍小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消学习数学的热情,影响学习效率。小学数学知识内容比较枯燥,并且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相似性,小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混淆,比如方向与位置、认识钟表等章节。有些数学内容容易理解但不易记忆,教师应将大部分时间放到重难点解析上。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发挥其作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获得良好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Flas课件,课件中运用图形、图表以及颜色作为对比,生动地展示它们的不同之处,突出知识点的区别与联系,在分析中辨别正误,有利于增强记忆。比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章节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课件中使用不同颜色表示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师点击“北”字时,就会出现蓝色线条指向此方向;当点击“南”字时,便会出现红色线条指向相应方向;南北方向相反,选择较重的颜色进行展示,东西方向也是如此。利用动态的对比方法演示给小学生,学生在辨别中加强了记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多媒体教学,可以防止小学生混淆知识点,较快地接受新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

4 运用多媒体设施可以有效地拓宽知识面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让小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融入生活的,数学与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将例题与图形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并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的填鸭式教育,并且讲述的大部分为枯燥的逻辑性语言。小学生无法感受到生活化的数学,也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数学以及使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多样性,将生活中的数学案例通过幕布的形式展现给小学生,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

如在小学三年级的对称轴与轴对称章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折的方式感受到对称的概念,随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大量的轴对称图形与事物。比如人民大会堂、蜜蜂、书籍、方桌等事物,不断丰富学生对于轴对称概念的感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当

学习“平移和旋转”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演示一段有趣的新闻:上海的音乐厅整栋楼平移了6米。学生都惊叹不已,一个小数学知识竟然在生活中发挥出这么重要的作用。随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平移的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不断丰富学生的数学生活。

多媒体技术有效地渗透到数学课堂中,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拓展知识面,但在使用时应该注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扬长避短,使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应有价值。

5 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常规性的教学模式相比,表现出丰富的表达能力、具有参与性以及受控性等优势,解决了传统数学教学中很多无法解决的难题,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数学课堂变成学生积极获取知识以及发展数学学习能力的场所,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海兰.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30):34-36.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优势互补;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不断推广,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增多,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教学手段独霸课堂教学的局面,越来越多的课堂在使用多媒体,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研究多媒体。多媒体教学是不是点石成金的万应灵丹,一好百好?传统教学是不是陈旧落后的破落户,一无是处?它们究竟是新旧更替、此消彼长的关系,还是各有千秋、和谐共存的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的问题。为此,2006年我们在成为安徽省第三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同时,积极申报课题《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优势互补研究》,获得省级立项。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并结合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通过研究相关资料,总结实际教学,我们初步形成了以下互补教学策略。

策略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让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教学添彩

要实现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互补,首要前提条件是要大力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否则,极有可能“穿新鞋,走老路”。正确的态度应是,既不能以继承传统教学为由而滞步不前,忽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影响,也不能完全脱离原有的传统教学的基础,片面刻意追求多媒体教学方法。对传统教学及其理论基础要作实事求是的正确评价,继承其精华,扬弃其糟粕;对于先进的现代教育手段也不盲目崇拜,而要实事求是地客观地进行研究与分析,吸收其所长,摈弃其所短;要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为统摄,实现“两种教学”方式的优质“整合”与优势互补,让传统的和现代的一切教学手段为我所用,做到以人驭物,用其所长,用之恰当。

策略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课堂生辉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传统教学也好,多媒体教学也好,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这种教学才是有效的,才是可利用的,否则就不可用。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或传统教学手段,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它们各不相同的激趣优势,首先要了解它们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都有哪些优势可供发挥,其次要结合教材内容确定要使用的教学环节,同时还要研究教学对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策略三:分清主次,加强融合,让“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都得到充分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为实现教学目标,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运用哪些教学手段;何者为主,何者为辅,这是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都要考虑清楚的。

传统教学手段是常规教学手段,是最习见最常用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可以说每个学科的每一节课都要用到它,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目前阶段还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还没有成为每一节课都必用的常态的教学手段,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炫耀和点缀出现在所谓的公开课或某些复习课、讲座课上。因此,就目前而言,在教学策略上还是要以传统教学手段为主,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辅。多媒体教学可以理解为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诸多方便和好处,但它只是一种辅的教学手段,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更不能替代教师的应有的创造性工作。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操作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主动发展,这正是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能动性作用的体现。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图、音、文交互的特点,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创设巧妙的情境,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参与意识,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这当然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优越得多,也更容易实现学生求知过程的“主动化”。例如,在复习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设置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抢答题、辨别题等,采用一题多解、改错、讨论、自测、表演、竞赛等方式,将有利于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更能鼓励学生探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主动地活动,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提高学生思维的质与量。

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不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是多方面的,实现的途径也是各不相同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本着实效性和高效性原则,灵活运用两种教学手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程进行合理优化。只有这样,教学活动才会生动,才会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