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雕刻砖头艺术

雕刻砖头艺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雕刻砖头艺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雕刻砖头艺术范文第1篇

髹饰工艺在装具中应用的原因

(一)保护清宫藏书

清代统治者承袭前朝王室收藏典册的传统,一方面将明代宫廷遗存的书目收归清室,顺治、康熙二曾下诏书搜集明代档册、典籍,乾隆皇帝进一步扩大征书范围和力度,在编纂《四库全书》时多次颁发诏谕,从全国各地大规模征集图书万余种,另一方面不断编纂新书,由皇帝亲自干预的“钦定”“御批”“御纂”的官修书目有1300余种。经过两百多年的积累,清官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可谓天禄之琳琅。

清代皇帝这些珍贵的藏书视若珍宝,广辟藏书之地,除了设置专用场地、由专人保管以外,为了传延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皇室特别看重这些典籍的包装能对其产生最直接的保护作用。清代宫廷内务府造办处下设漆作、油作、木作、金作等工艺作坊,还有各地盐政、织造负责制作皇室日用器物,同时也承接各类善本装具的制作,这些装具常见的漆器髹饰工艺有漆工艺、木工艺、金属工艺、织绣工艺等。漆器髹饰工艺因为其绚丽的装饰效果和独特的保护功能,被大量应用在善本典籍的包装上。常见的有素髹工艺、彩绘工艺、雕漆工艺、描金工艺、雕填工艺等,其造型与图案设计精巧,选用材料考究,制作工艺精良,这些装具本身已经具有很高的工艺研究价值。

(二)髹饰工艺的特性

清代宫廷善本装具中髹饰工艺的主要材料是大漆,具有极强的粘接力,木质、金属、宝玉石等材料均能粘接,在干燥以后不怕潮湿环境水汽的侵袭,其粘接性能要远高于鳔胶。漆液炼制时添加的也多是天然矿物颜料,色彩稳定性好,经久不易变色,诸如朱砂、雄黄、铅丹一类的颜料自身还有驱虫的作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朱红漆碗至今仍然保留着原始的朱红色漆层,从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战国和汉代漆器文物来看,在天然漆的保护下,木胎和夹胎保存依然完整如初,即便胎体损毁了,漆膜依然光亮如新。此后历代先民都选择天然大漆来髹涂器物,以达到防腐防潮的功效。清官善本装具选用大漆作为髹涂材料正是因为天然大漆干燥以后有防水、防腐、防蛀的功能,可以有效地阻止各种水汽的侵蚀,可以效地保护器物,并保护器物内存放的善本典籍。

大漆在干燥以后,经过打磨退光、泽漆揩光或者抛光等工序以后,温润、典雅而又深沉,质感细腻如玉般光滑,并且没有冰凉的触感,接近于人的体温,适合抚触把玩,所以深得历代皇室宠爱。大漆可以髹涂在金属、木头、陶瓷等胎体上,并且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既可以加入各种颜料调配色彩,也可以和螺钿、金属、木头以及各种宝玉石相混合。经过炼制的大漆和颜料混合制成色漆,髹涂在器物上做出的光素漆器质朴可人;在素髹器物上描绘、戗划或雕填各种金、银以及各种图案,华丽典雅;髹涂百余层以后雕刻出山水、人物、花鸟、灵兽等造型,栩栩如生;和螺钿、玉石、象牙、珊瑚等材料混合使用做成的镶嵌器物光彩夺目。

乾隆时期的善本装具尤为精美,漆器髹饰工艺的应用十分广泛,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与保存善本典籍,更是要装饰、美化和提升其存在的意义。清代宫廷广聚全国各地能工巧匠,继承了历代漆器髹饰工艺,在承明代的基础上将漆器工艺的应用提升的更高的水平,那些精美的髹饰装具设计极为巧妙,从使用功能出发,以保护善本典籍为主要目的,常见的形式有匣、盒以及箱、柜、经板等。其制作遵循传统漆器髹饰工艺,从胎体到地仗层,从装饰纹样到雕刻手法,与同时期的其他髹饰器物相比,工艺水平有过之而无不及。

清宫善本装具的胎体制作工艺

清官善本装具的髹饰工艺种类可谓千文万华,无论使用那种装饰工艺,其制作过程都包括胎体层和髹饰层两个部分。清官善本漆饰装具的胎体多使用木质,工艺手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板材的拼合,用漆液或者鳔胶将木板粘接在一起。第二种是榫卯结构,榫卯之间还会使用漆或者鳔胶加固。胎体制作选用的木料要求性能稳定不易变形,多用楠木或者杉木,由于表面要覆盖漆层,所以不会使用紫檀、花梨等硬木。

地仗层是胎骨与漆饰层之间的一个夹层。主要作用有二:一是保护胎骨,阻止胎骨因湿度和温度的变化产生膨胀或收缩以至胎体开裂;二是作为底衬,为表层各种漆饰工艺打基础。清官典籍装具的地仗层使用血料地仗和大漆地仗两种工艺。

地仗层根据器物的等级和体量,在施工过程中还会有一些具体差异。按照麻与灰的层数来划分,有一麻五灰、三麻七灰等区别。所谓的一麻五灰指在木胎上施一层麻五层灰。一麻五灰的血料地仗与大漆地仗除了粘接的媒介不同以外,其它工艺步骤基本相同。前者木胎处理完之后有汁浆,施提缝灰,施粗灰,粘麻或裱布,施压布灰,施中灰,施细灰,钻生等这样的基本步骤。后者在木胎处理完以后有钻生漆,施捉缝灰,施底灰,粘麻或裱布,施压布灰,施中灰,施细灰,钻生漆等步骤。汁浆是在木胎上刷涂一遍油浆,钻生是在木胎上刷一遍稀释过的生漆,目的是使油浆或生漆渗入木纤维以增加其强度。提缝灰和捉缝灰的目的是填平木胎上的缝隙,也叫靠骨灰,血料地仗用的是砖灰与血料和油满的混合物,大漆地仗用是砖灰与生漆的混合物。施粗灰与粘麻或裱布以及施中灰、细灰两种工艺方法的差异也体现在使用血料与生漆的不同。相比之下大漆地仗工艺对胎体的保护强度要好一些,在漆器上使用的历史也更长,但是成本相应要高。清官漆饰装具地仗层两种灰质都有,其中描金、雕漆工艺多用血料地仗,莳绘工艺多用大漆地仗;体量大的器物多使用血料地仗,体量小并且珍贵的器物多使用大漆地仗。

地仗层中裱糊在胎体上的材料不限于麻,还有棉、丝、皮、纸等,《髹饰录》中记载明代以前就有用革、韦衣,当时则以布代皮,还有以麻筋及厚纸代布。清官漆饰装具地仗层以夏布为主要的裱糊材料,夏布是一种麻质的纤维织物,可以有效防止装具的胎体因为环境变化导致胎体膨胀与收缩而产生变形或者开裂。地仗层中的灰也有很多种,《髹饰录》记载:垸漆,一名灰漆,用角灰、磁屑为上,骨灰、蛤灰次之,砖灰、坏屑、砥灰为下(王世襄《髹饰录解说》,文物出版社,1983年,第171页)。垸漆就是漆灰,各种灰中以角灰和磁灰质地最好,前者使用鹿角制成的灰,质地最疏松,后者是指用瓷器制成的灰,质地最坚实,可满足不同的需求;骨灰指的是兽骨制成的灰,蛤灰指的是蛤蜊壳制成的灰,档次稍低于角灰和瓷灰,砖灰指的是砖头制成的灰,坏屑是指烧坏的砖瓦等制成的灰,砥灰是指用砥石制成的灰,这三者档次最低,清官典籍装具使用的灰以砖灰最常见。清官善本装具的髹饰层制作工艺

清官善本典籍装具的装饰工艺常见的有雕漆、描金、戗金、填漆、镶嵌以及多种工艺的综合应用。其中雕漆工艺以剔红和剔彩为主,戗划类多为戗金工艺,填漆工艺常与描漆和戗金同时使用,镶嵌工艺以嵌螺钿和百宝嵌为主。

(一)雕漆

雕漆工艺在元明两代已经成熟,明代善于藏锋、精于打磨的雕刻特征,与清代刀锋毕现、不加磨退的整体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然而,部分清代善本装具中的雕漆工艺却略微有别于同时期的雕漆器物,原因在于这部分装具是佛教经典的包装,所雕刻的内容也多是佛教人物造像,或者是与佛教相关的法器,圆润的轮廓要比外露的刀痕更符合所雕刻形象的思想内涵,所以磨退则较为普遍。而在其他内容善本装具的雕漆工艺则又和清代总体的雕刻风格一致,这也成为清代雕漆工艺中的一个特殊现象。

雕漆工艺中的剔红在经书装具中最为常见,其次为剔彩。剔红是用笼罩漆与红色颜料调和,然后层层髹涂,达到一定厚度,再雕刻出通体红色的造型。剔彩工艺在技术要求上比单色的剔红、剔黑和剔犀要复杂,髹涂雕刻层时要在漆胎逐层髹涂红、绿,黄等色漆,每种色漆要髹涂积累到预设的厚度,然后根据设计纹样逐层雕刻,雕刻过程中要把握好每层色漆之间的厚度,每层色漆都不能铲去过多,也不能盖住底层的另一种色漆。

雕漆的制作工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制作胎体。一般漆器的胎体都可以作为雕漆的胎体,以木胎、铜胎为主,善本装具多用木胎。素胎做完后,要在胎上髹漆、裱布、施漆灰或者血料灰,完成地仗层后再做一遍底漆并打磨平整。第二部分是髹涂雕刻层,雕漆中雕刻的就是这层由漆液与颜料堆积起的一个厚厚的漆层。雕漆工艺髹涂的漆叫做笼罩漆,是天然漆与桐油的混合物,其中漆与油的比例不是恒定的,一般夏季桐油要比漆多一些,因为这一时期的气候适宜天然漆的干燥,而冬季则是漆要比油多些,因为冬季天气寒冷,空气相对湿度也不高,漆多一些能够增加笼罩漆的干燥性能。专业的制作漆器人员可以利用荫房调节髹漆干燥环境的温度与相对湿度,《髹饰录》中记述的“夜静”指的就是荫房,将髹涂过的器物放入荫房的主要目的是保持一个稳定的温湿度环境,以有利于漆液氧化成膜。每次髹漆后不能让漆液表面完全干燥,其干燥程度应该把握在将干未干之时,判断标准是用手指触碰漆面,略微粘手且叩之有声,不至有漆液粘在手上为佳,这时髹涂下一道漆液才能使两者结合紧密。倘若等漆面干燥后再髹漆,两个漆层的结合就会不够紧密,雕刻完毕容易出现脱层现象。相反,如果漆层底部或者凹陷、拐角等存漆较多的部位不干燥,在进行雕刻时会发现这里的漆仍然是粘稠状的,会因不稳定产生脱层。每层髹漆的干燥除了环境因素以外,漆液的厚度也很重要,不能髹涂太厚,否则除了干燥速度慢以外,还会出现漆皮起皱的现象,每遍漆的厚度控制在0.1―0.2毫米之间。当髹漆的总体厚度达标后可以开始雕刻。

第三部分是设计纹样并且进行雕刻。雕漆要在雕刻前将图案设计好,并且拷贝在做好的胎体上。纹稿以白描稿居多,设计者要用线条的形式把图案之间的前后空间关系标明,然后再将二维的线条转换成三维的浮雕立体空间,雕刻过程中要反复描画被减低部位的纹样,要求艺人具备绘画和雕刻两项技能。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十卷》剔彩雕漆匣(图一),匣高28厘米。宽25厘米,进深26厘米。盒表层为朱漆,雕刻佛法诸神形象、法器、景物,底层黄漆雕刻锦地。匣四壁及顶面雕刻数百位造像,刀法娴熟,刻画细微。匣顶面刻有长条形开光,开光内雕刻“乾隆御书楞严经”。另一件装具《佛说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六卷》的云龙纹漆匣,匣四壁及顶面从底到面依次通髹黄漆、绿漆和朱漆约百余层,然后雕刻五只龙纹造型,周围饰以海水纹和如意云纹。再如装具《佛说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六卷》的云龙纹漆匣(图二),匣四壁及顶面从底到面依次通髹黄漆、绿漆和朱漆百余道,然后雕刻五只龙纹造型,周围饰以海水纹和如意云纹。

(二)描金

由于黄金的贵金属属性,不同工艺所使用的黄金状态和表面处理手法也不同,因此描金工艺可以细分为多种。传统的描金漆器是以描绘为主,装饰图案以线条的形态存在。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开始流行用金粉做晕染的效果,把金粉象用墨一样描绘花鸟、山石等形象,把工艺和绘画结合在一起。清官善本装具装饰中既有线条形式,也有线条与晕染结合的形式。

广义上将所有使用金粉或者金箔来做漆器装饰材料的工艺都称作描金,具体的工艺操作中金的使用手法有贴金、上金、洒金和泥金等,金的成色可以分为库金、赤金、田赤金等,使用两种以上成色金的工艺又叫做彩金象。贴金是涂完金胶漆后将金箔贴敷其上,操作时使用竹制金箔夹子,夹住一面带有包装纸的金箔,使金箔与金胶面接触,将包装纸压在金箔上,用软毛刷或棉团轻轻擦拭,然后将包装纸揭去并放回荫房,待金胶漆完全干燥,为了使金色光泽更亮,还可以垫一层牛皮纸并用手指或木块碾压金面,使其象镀金一样光亮。

乾隆三十八年开始译注的《满文大藏经》耗时17年完成,总计有两千余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的有76函,其装潢形式选用的是传统的梵夹装,夹经页的藏经板用的是朱漆描金工艺,使用的是线面结合的描金形式。多数藏经板都是通体髹朱红色漆,板的中心描绘藏传佛教中的八宝图案,周围饰以卷草纹,板两端嵌透雕花板,花板表面通体贴金。这些藏经板使用的是贴金后再用黑漆在图案上勾描线条的方法,在北京地区称之为平金开墨。

《御制五福五代堂记册》的装具使用的是彩金象的上金工艺(图三),和贴金不同,上金、洒金和泥金用的金都是金粉而不是金箔。匣通体髹朱漆后上库金粉,然后识纹堆起龙纹和祥云,龙纹再施库金金粉,云纹则施以赤金金粉,形成带有明度变化与冷暖变化的彩金象效果。清代手工金粉的做法是将金箔放入带有纱网的粉筒中,用笔刷将金箔搅碎,并使金箔屑从纱网的一端漏到另一端,形成粉状,这样的粉状会因为纱网的目数太小而显得比较粗糙,还需要继续研细:将金粉放在小碗内,加入适量的白芷胶水或鸡蛋清,用臼石在碗内轻轻研磨,或是放在两只掌中相互研磨,直到胶液挥发至感觉发粘研磨不动时,将其在温水中化开,脱去胶液,将沉淀的金粉再次用上次方法研磨,反复数遍,使金粉变得细腻如泥状,干燥后成为极细的粉末,使用这种粉末制作的漆器,金色的光泽温厚质朴,没有刺眼的贼光。上金是在描饰或髹涂好的金胶漆将干时用棉球蘸取金粉擦敷在金胶漆上,浓淡虚实靠个人手感来把握。和贴金箔相比,上金与泥金的成本最高,因为用金量很大,漆工艺中有“一贴三上九泥”的说法,指的是同一大小面积上,贴金工艺使用一张金箔,上金工艺使用三张金箔,泥金工艺却要使用九张金箔。这件《御制五福五代堂记册》装具使用的是上金工艺,用金量很大,因此制作成本很高。

盛装《元版赵孟书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的识纹描金银缠枝莲经匣,匣体通体髹朱漆后上库金作为底色(图四),然后识纹堆起花纹,匣顶部识纹回纹开光,并在开光内写“元版赵孟书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在突起的花纹和文字上施以赤金和银粉,制成彩金象效果,经过多年使用后金粉被磨损,露出红色的金股底漆,形成丰富的色彩效果。

(三)戗金

戗金工艺在清官善本装具中应用也比较多,因为用金量相对少。制作相对成本较低,但是戗划的金线还能和图案底色相互衬托,达到理想的装饰效果。

戗划工艺最早见诸于战国漆器上,但是成熟的戗金工艺在宋代的漆器上才较多出现,这种工艺既能表现细若游丝的线条,也可以象素描一样用细密的线条组合表现体块与明暗关系,戗入的金色线条与红色或者黑色背景漆产生强烈的对比,装饰意味很强。至明清时期,戗金工艺则较为常见,并且多与填漆工艺同时使用。戗金工艺使用特殊的钩刀在漆面上戗划出图案以后,在凹陷的图案内施以金胶漆,待其将干时戗入金箔或者金粉,然后将周围多余的金屑清理干净,人荫房干燥即可。

乾隆三十五年,乾隆帝为庆祝其母亲寿辰,颁旨御制金书《甘珠尔》,使用的装具是藏经板,经板的装饰工艺是朱漆戗金(图五)。板体通髹朱红色漆,戗划梵文与卷草图案并填以库金。经板两端嵌以雕花板,花板通体贴库金。戗金工艺除了使用在黑漆和朱漆的漆面上,有时还会用在紫檀、花梨等硬木材料表面。故宫博物院藏的一件戗金卷草纹紫檀经盒是《大悲心忏法仪轻经》的装具,盒为紫檀木质,盒面卷草纹和梵文,盒四壁饰以八宝图案和佛教人物造像,图案内戗填库金金箔,紫檀木的暗紫色光泽很接近漆面的效果,和金色卷草图案相得益彰,华丽而典雅。

(四)填漆

填漆工艺是先在漆面上或戗、或划、或钩、或刻,制造出用以留存漆液的凹陷空间,然后将漆液填充在凹陷处。“填漆,即填彩漆也,磨显其文,有干色,有湿色,妍媚光滑。又有镂嵌者,其地锦绫细纹者愈美艳。”(王世襄《髹饰录解说》第95页)黄成在《髹饰录》中将填漆分为磨显填漆和镂嵌填漆两种。磨显填漆是用湿漆描绘纹样,也可以在湿漆花纹上洒干色粉,然后罩透明漆或彩漆,干后将漆面下的花纹磨显出来,文质齐平,妩媚光滑。镂嵌填漆是在漆面上刻出花纹,然后填以彩漆,干后磨平,同样文质齐平。磨显填漆是用彩漆将描绘的花纹周围填平,使彩漆与纹饰齐平,镂嵌填漆是用彩漆将凹陷的花纹填平,使彩漆与原有漆面齐平。杨明注释说:“磨显填漆,前设文,镂嵌填漆,后设文。”(王世寰《髹饰录解说》第95页)因为磨显填漆工艺中髹涂的彩漆会将原有漆面覆盖,只将描绘浮起的纹饰磨显出来,而镂嵌填漆的漆面却要保存到最终,所以会在“麴”后刻花纹。镂嵌填漆“又一种有黑质红细纹者,其文异禽怪兽,而界廓空闲之处皆为罗文,细条,毂皱,栗斑,叠云,藻蔓,通天花儿等纹,甚精致。”(王世襄《髹饰录解说》第95页)这里是将镂嵌后填以红漆的各种锦纹作为背景,在上面描绘、戗划异兽和怪兽图案。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盛装《御笔题养正图诗》的漆匣,匣面先用特制的钩刀钩划出牡丹、水仙、梅花、松枝等纹饰,然后使用黄色漆、白色漆、粉色漆等色漆,填嵌在花卉图案的凹陷处,所填漆液在干燥后产生收缩,因此要在第一遍填漆干燥后再填以相同的色漆,最终使填漆部位略微高于周围的漆地,等待填漆完全干透,将填漆打磨至与周围漆地齐平,然后抛光或者泽漆出光。这件填漆匣的装饰色彩丰富,色调统一,填嵌部位文质齐平,工艺水平很高。

另有一件《清人书御制冰嬉诗册》的装具(图六),使用的是镂嵌填漆工艺与戗彩漆工艺的结合。在匣的周身以及底座四周黑色漆地镂嵌回纹及花瓣纹锦地,然后填人红漆和绿漆,干燥以后磨平并抛光;匣顶面开光内万字纹锦地,然后戗刻“御制冰嬉赋”,再填以蓝色漆。

(五)螺钿镶嵌

漆器镶嵌包含雕刻和镶嵌两个步骤,其中螺钿镶嵌工艺最多。螺钿镶嵌是一个统称,广义上可以将一切贝壳类的材料叫做螺钿,但材料与工艺的制作方法可以细分为很多种,螺钿可以分为软螺钿和硬螺钿两类。软螺钿是在硬螺钿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这种由厚至薄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审美取向的改变,另一方面也是工艺技术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

硬螺钿有河蚌、砗磲之分,前者是河流中所产之物,后者是深海中的产物。厚螺钿的加工工艺与薄螺钿不同,厚螺钿一般采取挖嵌的方法,通常的制作工艺步骤是:第一步将厚螺钿按照设计图纸粘贴在加工成平片的钿片上,然后切割成形;第二步是把切好的钿片按图形贴在完成灰胎或底漆处理的器物上,将钿片的轮廓都拷贝在漆面上,并用刻刀将图形内的灰胎铲出;第三步是涂抹漆液或胶液,将钿片镶嵌于灰胎凹槽处;第四步是在粘牢的钿片及胎体上通体刷涂漆灰或其它灰浆,待其表皮干燥后将其打磨,将钿片磨显出来;第五步是在漆灰或其它桨灰完全干燥并收缩低于钿片时,髹漆数道;第六步是在漆液干燥后将钿片磨显出来;最后进行出光处理,出光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擦漆出光法,另一种是推光出光法。

雕刻砖头艺术范文第2篇

“标新立异,贵在创新”的理念。时隔三十多年老校长早已离我们而去,但前辈的远见卓识却深深地铭记在从事工艺美术创作的学生们的心中,使后来者在创作时终生受益。我是一九七三年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学习玉雕专业的,直到现在对玉雕始终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得益于老校长的教诲,一直坚持作品创作的独创性。现就手上的几件翡翠玉雕作品谈点感受。

一、立足创新慧眼识料

作品《麒嶙送子》原料在深圳某料行购得,此料呈两头尖中间粗的橄榄状,高约十五公分。表面有一层杂乱粗糙的赭黄色表皮,一头顶部被打磨出一小部分带淡绿的翠色,虽为玻璃底但料质显得花白且裂纹纵横,其中有条斜穿的大裂纹几乎将本来就很小的料分割成两半。由于其貌不扬被人忽略了,当得知我要此料时料行的总经理几乎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这块几近报废或被认为只能做几个小挂件的被丢在墙角无人问津的料居然也有人要,心中暗自窃喜,即刻以很低的价格卖给了我。得料后我即进行了大胆的剥料处理,在毫不犹豫地去除一切裂纹的同时,将裂纹周边那些花白带棉絮状的料质,哪怕就是夹杂有绿色表现的部分也不可惜,一并去除。剔除干净后感觉很幸运,那条大裂纹的根部尚有约一公分宽的地方是连着的,判定它不会裂成两半,能保住料的完整性。至此一块晶莹剔透而带有红皮的玻璃种的三彩料就呈现在眼前,非常难得,让人爱不释手。面对这块沟壑纵横,坑坑洼洼也就手掌一般大的料,我的第一反应是一定要以小做大。从麒麟胸部拉一根链条与底座下的料相连之后取下,这样作品一下子就变大了许多。第二步,设计时充分利用好绿色和红皮部分,突出三彩料的效果。第三步就是精心制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作品以别样的姿态展示了它特有的风采,使人绝对想象不到它曾是一块问题多多毫不成器的小毛料而已。可见匠心独运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标新立异则能使平庸变鲜亮。创新意识首先在选料问题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使你敢买别人不敢买或不要的料,也可买到别人买不到的高质低价料。后来料商曾看到过此作品,竟然不相信就是那块原料做的,当时他一脸帐然若失的神情溢干言表。

二、立足创新标新立异、

作品《三秋吊件》原石为被切割成约两公分厚的菱形状,带有色正浓烈的多点绿色和部分优质红皮,是典型的红翡绿翠型老坑料,比较难得。原卖主本想从此料中套取一只三彩手镯,其镯芯和边角料再可做几个小挂件的。没想到开料后料体上遍体布满了平行排列着的半到一公分左右短而浅的裂纹,裂纹做在首饰上可是犯大忌的。束手无策与无奈之下只得将此料出让。如获至宝的我欣喜之余面对设计上的难题也烦恼了好一阵子,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筹莫展而无从下手。偶尔在某珠宝行见一马鞍戒和我那块料质相同但售价却奇高,灵感一闪念间迅速回家拿起料反复观之,居然在料的中部也有一条色正浓烈的绿带并能避让掉所有裂纹,可取下一枚通体都是玉的马鞍戒来的。但问题是如果掏一个洞取之则此料的中间就出现了一个大空洞十分难看,其它部分也就只能分割得四分五裂做几个小挂件而已了,大料小做岂不可惜!能否做到惜料如金将此料用到极限呢?巧的是料的正面正好被一片较大的红皮所遮掩。在精确计算其料的厚度之后我充分利用现代雕刻机在技术制作上的优势,用挖扣的方法先把马鞍戒在原料上制作成形,当挖到红皮出现时停止,再用原本勾线补阴用的勾铊在马鞍戒的内外圈将其割穿使其脱落,最后经过磨制,一个老坑种的高绿翡翠马鞍戒就诞生了,其价值已远远超过了整块料的价格,而把整块料翻过来又不破坏它的完整性。我在设计上尽量保持此菱形料的形制,但在、右下边的上缘套制出可活动的一个小吊件,这样大吊件中又吊着一个小吊件,既保持了原来菱形的规整又打破了它呆板的一面,力求巧妙而有趣。作品上有多条细长形的空隙和细密缠绕,盘根错节的瓜藤,尽量使其密而不密乱而不乱,原意为避开那短而多的裂纹所为,最后的效果反倒别有一番情趣,将玲珑剔透的海派风格尽可能演绎得淋漓尽致。经验告诉我:一些原本感觉无从下手的料,只要树立创新理念勇于标新立异,设计出的作品往往会使其有更出彩的表现。

三、立足创新雕出特色、

作品《红脸戏龙罗汉》,原石为一块被切割的老坑种边角料,约二十公分高,其料的形状呈浅半圆状,料的外表表现非常有特点,当去除最外面粗沙质后,上半部先露出一层乳白夹淡黄色的表皮还带着多点绿色,再挖下去就垒被深浅不一的红皮包住,色彩之丰富真可谓一块多彩奇料啊!这就为创意设计提供了极佳的表现机会。经过反复地琢磨和巧妙构思,决定全件作品采用高浮雕的形式并在表皮上大做文章,玉料底降其次。大胆地将人的脸部雕成一个红脸罗汉,其表情怒目圆睁十分威严,大有掌控万物之气概而又不失嬉戏诙谐之神情,额上一颗深绿色的宝珠为其护身符。作品以火龙珠为视觉中心,一条白龙和一条赤龙口吐祥云面对火龙珠相向戏之,第三颗白色的明珠高悬其中寓意三星高照,三颗宝珠在火焰纹的烘托下显得分外明亮,十分醒目。双龙的飞舞灵动和人物的沉着稳重形成了强烈对比,动静相宜,努力使整个作品富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相信能留给人们较深的印象。

四、立足创新锦上添花

雕刻砖头艺术范文第3篇

一、线型

在我看来,传统的作文教学是线型的,单元作文与单元主题契合,练习内容与主题相关,固然有课文为引,但似乎见效不大,以“完成任务”为多。今年五月去北京玉泉小学学习,看到了由玉泉高峰校长牵头编写的《玉泉语文》一书,这本书里的作文教学打破传统设计,从写作的各个角度出发,如拟题、开头、各种描写等,这样非线型的普及性作文训练方式,让我们大开眼界。可细细思量,发觉,单纯拿来用是不行的,因为缺少了背后理论的指引,往往会让这样的迁移变形。暑假看到《写作教学“进行时”》一书,我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似的,终于找到了同行者与领航员。

二、图式

康德最早提出了“图式”概念, “片段式习作训练”强调“图式”这一概念。图式的形成依赖于一节节指向明确的“线型”课堂,而明确的主题规划,高频的“片段式习作训练”式的课堂,让图式得以形成。“全程中的写作思维呈现三个不同阶段的递进过程,表现为不同状态,可以定义为:触发思维、继发思维、完形思维。”具体来说,触发思维、继发思维、完形思维三种思维不断强化,才能形成图式里的“线型”,线型的多种组合才形成了图式。当然,三种思维并非均在一节课内体现,在主题规划设计时,同样可以用这三种思维来规划。写作,是极其消耗脑力的过程。学生通过“教”,来丰富学生的认知资源,形成多种多样的图式。在训练学生写好自己的心理感受时,我以直接情境――模拟盲人来触发思维;体验后,我让学生小组内交流,拓宽学生的思维扇面,让学生充分回忆自己的心理来继发思维;交流后,我让学生立即写自己的心理感受,写完后,学生进行根据要求来修改。修改时,学生根据要求不断修改,逐渐“完形思维”。通过一系列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形成“写好心理感受”的图式。每个学生形成的图式各不一样。

三、组块

当教师经过明确的主题规划,高频的“片段式习作训练”式训练后,学生就会形成了若干的图式,这样图式包含了审题、构思、遣词、造句、叙述、描写、联想、想象、开头、结尾等等。当学生对写某一种文章就有了不同的图式组合,而这些组合就像拼装玩具一样拼成了一个块。脑科W研究表明:学习的发生是信息从要给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儿童的脑能比较轻易地形成这样的联结。脑科学家有一个生动比喻,说人的早期注重联结好比“崎岖的小路”;联结多了,就如同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通过“片段式习作”的训练,学生形成的图式就如同“小路”一般,训练多了,小路就变成了“高速公路”,图式间的联结就变得更加紧密,形成一个个块,而一个个块就化成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组块的形成依赖于图式,图式的形成依赖于一节节指向明确的线型课堂。以写人为例:高频主题式的人物描写线型课堂训练,让学生掌握了人物描写的方法、内容,就形成了各种人物描写的图式;人物描写图式、环境描写图式、故事叙述图式、开头结尾图式等也通过系列训练得以达成;写作时,图式就如同砖头一般,在“潜意识”中人脑就会自由组合搭配这些图式,写一类文章的不同图式组合起来,就形成了组块。组块的形成,让碎片化的图式得以完整,也就能很好地解决写完整文章的问题。

四、风格

雕刻砖头艺术范文第4篇

作为高速公路隧道唯一在外的部分,隧道洞口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保证隧道的正常运行和人们出行的安全,对美观性和环保性也有着很多要求。本文以甘肃省临合高速公路为例,在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入口设计的发展现状和原则的基础上,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临合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的方法和手段,并对临合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进行实例分析。

[关键词]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活舒适度的要求逐步提高,人们在追求功能的同时,也在考虑舒适度的问题。景观设计等新兴行业逐步被人们所重视。而高速公路的发展也逐步从展线方式发展为隧道穿越的方式,这样不仅仅节约了生产成本、缓解了交通压力,还有助于缩短路程。在高速公路隧道设计中,洞门口的设计至关重要,其不仅是整个隧道外观上最先显露的部分,还体现着一个设计工程中最具精髓与设计理念的部分。因此,一个隧道洞口的设计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于整条高速公路艺术价值及设计理念的评定。将隧道洞口建设与景观设计相融合,不仅有助于隧道口的安全建设,保护隧道洞口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还可以使司机在长时间开车的过程中得到休息,减少安全隐患。但就目前来说,该学科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经验也还不足,且从事这部分工程的大多是非专业人士,因此其发展相对于其他景观的设计较为落后。在隧道洞口设计中,景观设计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以甘肃省临合高速公路为例,探究高速公路隧道洞口设计的巧妙性与艺术性。

一、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的理念

高速公路是一个立体的景观项目,具有流动特点与韵味特点。它将不同的景观通过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同时使其与高速公路建设相融合,达到公路建设与自然景观的协调统一。因此,在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理念方面,应是自然与人文、实用与观赏的有机统一。

(一)强调边坡及仰坡的稳定性

在进行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时,应根据边坡及仰坡的特征来进行合理的方案设计选择。没有绿化设计的、不稳定的边坡和仰坡,应根据工程设计进行合理的加固和绿化建设;而有着绿化设计的边坡和仰坡,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隧道洞口景观设计边坡和仰坡,应采用有孔的砖头进行保护,并通过植物的栽培,通过绿叶来达到保护洞口、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可以通过菱形框格梁结合直接绿化来弱化工程护坡所带来的生硬感,提高景观设计的美感。

(二)发挥植物对景观设计的好处

就高速公路隧道设计来说,其理念便是与周围的景观相统一,达到相辅相成的最终效果。而植被种植与植被恢复则是一大重点性工作。在植物种植上,应选择易成活、可自然生长的植物。对植物的选择上,应当尽量与当地地形相结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设计,通过建造一些小雕塑、小石山等,以增加景观的丰富性。在隧道景观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植物的作用,还可以结合地域特色来使景观设计富有人文气息。

(三)符合司机的心理、视觉需求

司机在进入隧道时,容易因为隧道内黑暗、低矮的空间而产生压抑和紧张感,因此隧道洞口的建设应力求大气、简单、稳固,并以灰色或减少阳光照射亮度的材料,来缓解人们的压抑和紧张感,减少司机的心理不适,提高司机安全驾驶的系数。洞口设计要简洁而无多余装饰,避免分散司机的注意力。隧道洞口的景观在色彩选取上应采用明暗过渡的方法,从隧道口依次向外扩大树木之间的间隔,植物配置和选取上也与当时环境融为一体。

(四)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在设计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时,应当充分考虑隧道洞口附近的景观,比如山川、河流、瀑布、森林、历史古迹、文化建筑等,以便利用它们营造更好的景观效果。此外,大自然是最美的景观,在景观设计上应当尽量与大自然相融合,做到以绿色为主,并注意形状的多样性。这样不仅有助于为高速公路树立标志,而且可以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美感。

二、临合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分析

临合高速公路是甘肃省“十二五”重点项目之一,公路全长98.98公里,起始于临夏市,止于合作市,与连接兰州和郎木寺的国道213相连。途径临夏市、临夏县、夏河县及合作市4县市的14个乡镇、89个自然村。是兰州通往临夏、甘南及四川阿坝等民族地区的重要道路,也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兴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在临合高速公路段,人们不仅可以看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体味到不同的文化风情。

(一)临合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思路与方法

1.以历史人文提升自然景观,实现情景交融

人文景观涉及多个类型,有着多学科性,它的内容和形象记录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有着丰富的创造性和审美的特性。人文、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可以使景观设计既富有观赏性,又具有文化特色。在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有效融入当地的人文景观,使其与自然景观相融合,有利于建设高品质的公路环境。临合高速公路,沿途有着诸多的文化景观和民族特色,经过诸多旅游胜地,可谓是一条旅游观光路。因此临合高速公路在部分隧道洞口上建立了马家窑彩陶文化、牡丹之乡、藏八宝,以牦牛群雕为原型的高原魂,及临合高速公路建设者之歌等13处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装饰景观和雕塑,并在隧道口附近建设假山景观,增添美感。

2.弱化人工环境

在保留原本的结构基础的情况下,将端墙洞门设计成不规则的体系,以更好地贴近自然。在隧道口的墙体上,种植爬山虎等植被,以提高山体与自然的融合度。同时,结合临合高速公路的气候和地貌特征,在隧道洞口附近适当栽植了一些耐旱、易成活的树木。不仅可以起到抵御沙尘的作用,保护公路洞口,还可以为洞口添加一笔亮丽的风景。除此之外,由于临合高速公路洞口是人为修建的,含有过多的后天性因素,种植绿色植物不仅可以体现天人合一的艺术质感,还可以起到弱化人工环境的作用。

(二)临合高速公路隧道洞口实例分析研究

由于临合高速公路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处,地质结构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为了避免地形地貌对施工造成的影响,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对部分滑坡路段采用增加抗滑桩、抗滑挡墙、泥石流渡槽、锚杆框格护面、主(被)动柔性防护网等工程措施,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等不必要的危害,对其进行有效治理,保证路基的安全。临合高速公路隧道洞口的位置特别,以直合么隧道口为例,它的进口端与出口端都采取直合性洞口设计,且运用洞口分离斜切式的设计结构,而这种设计结构的优点是增加洞口的简洁性与直观性,使得洞口与周围群山的接口不至于过分突兀,影响整个山体的自然景观。此外,在隧道洞口上方,临合地区的人们也种植着各种农作物,这也有利于解决洞口施工可能导致的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等问题。

(三)设计方案与施工工艺介绍

藏族人民和回族人民都喜欢舞蹈,在传统节日中他们也会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的喜悦以及生活的幸福,这在临合高速公路隧道也有体现。在隧道中,以花纹和雕刻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组动人的民族和谐画面。这种工艺寓意深刻,造型丰满,经济成本低,也有利于降低施工的难度。在隧道洞内,将隧道绿化重点主要集中于坡体及三角区域,而在洞口门外的坡置,使用了分台式绿化的方法,由地面到隧道洞口顶端分为几个植物种植台,这种种植方法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施工后被破坏植被的恢复,又可阻挡风沙的侵袭,保护隧道洞口。在洞口中央区域,同样采取绿化的方式,使用拱形花架对区域内的排水沟进行阻挡,并在阻挡区域种植了许多藤类植物。在绿化理念上,采取了粗化型的理念,这样既能保护景观植被,达到监管的目的,又可以使景观变得亲切自然,融入周围的山体当中。此外,临合高速公路的隧道洞口以及隧道中间都安装了夜光灯,以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在隧道洞口,巧妙地使用了植物景观配置的方法,而这些植物都是适应甘肃地区气候特点的,例如乔木类植物中的云南松、金竹、西南桦等,都拥有强劲的生命力;而灌木类的马桑、银合欢,也适应当地气候特点;藤类植物主要有爬山虎、草本类植物等。这种不同类型不同种类的植被,增加了整个隧道洞口景观的趣味性。此外,在临合高速公路的洞口还摆放了大量的天然石头垒成的巨大雕塑,上面有动物镶嵌,既体现了自然景观的博大,又体现出一定的人文素养与趣味性。

三、结语

在高速公路隧道口建设过程中,人们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发现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还应当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公里数的不断增加,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实现高速公路隧道洞口自然景观的美观性,提升其与自然的协调性,必须重视高速公路隧道洞口的景观建设。在高速公路隧道洞口自然景观的设计中,隧道口不仅是受力方,还有造景和美观的功能。因此,在隧道洞口的设计上应当充分考虑隧道洞口的设计、环境的选择、植被的选择和人文景观的选择等方面。临合高速公路建设中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既保证了隧道洞口的安全性,使其免受自然环境的腐蚀,又提升了隧道洞口的美观性,使其与自然相协调,彰显出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作者:张晓艳 单位:忻州师范学院艺体系

[参考文献]

[1]欧宁,李轩,陈永安.高速公路岩质及不稳定边坡工程与生物防护结合技术研究[J].公路,2003,(1).

[2]蔡志洲.中国公路景观文化及实例[J].中国园林,2004,(3).

雕刻砖头艺术范文第5篇

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广东连南瑶族

广州到连南约300公里,骑车2至3天。离开珠三角的平原地带,从清远开始就慢慢进入山地,骑车也就越来越费劲。

在对外宣传中,广东就是发达的代言词。我想说,那都是蒙人的,广东穷的地方多了去了,南有雷州半岛,北有连南瑶族。

连南一带群山怀抱,沙石赤土,土壤贫瘠,植被稀少,蓄水能力差,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这么一说。即使现在通了盘山公路,我们骑车过去也累得够呛,可想而知古代瑶族先人个个都是登山勇将。

瑶族散居南岭,连南一带最为典型的是排瑶。所谓“排”,概因房子排成寨而得名。山顶的房子以石头砖瓦为主,我喜欢把它称为石排。石排被太阳炙烤,但却透出一股股阴冷,仿佛在诉说着瑶寨的故事。

由于这里贫穷落后,大多数青壮年都到珠三角打工去了,只留下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一山之隔,落后20年!”这里的团委书记告诉我,“我小时候玩的自制土玩具,他们还在玩,而我们县城的小朋友早就不知道那为何物。”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不通。在我看来很简单,搬出去不就与时代接轨了吗?

“他们住惯山上了,即使外出打工赚钱,还是回到山里盖房子!维系他们生存的都在山里,土地、亲戚和习惯。”

“那儿童教育呢?”

“没办法啊,县里落后,资金有限,教育资源有限,不可能都给他们到县里上学。老师也有下乡的,但是学生在那种大山的环境中基本就是放羊。”

瑶族人的名字很长,长得可以列一条数学等式:名字=祠堂+姓+排号+时令名,长得就像这里的盘山公路,就像这里发展的道路。通往未来的公路一一广西壮族、瑶族

怀着复杂的心情惜别连南瑶族自治县,借道连山,一半是盘山上坡,一半是盘山下坡,经贺州、桂林两市,在阳朔稍作调整,到达旅游胜地龙胜梯田,总路程约450公里,用时4天。

我9点从龙胜县城出发,中途到达和平乡等领导开绿灯免门票,扑了个空,只好包车。梯田景区由景区内村寨联合自治,故在售票处拿出县团委的批文讨价还价,也只能打个8折。这么一折腾,中午11点半才到达平安寨开始徒步。

景区内住着壮瑶两个民族,平安寨是壮,多姓廖;中六为界至大寨为瑶,多姓潘。由于中六交通不便保留更多原居民,平安、大寨均已开发出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

地理位置上,中六正好位于景区的中央,无论从哪前往都要不间断徒步2小时左右。

与3年前金秋时节一片金黄不同,现在还没放水灌溉农田,层层梯田看下去不是特别漂亮,但也来得自然,仿佛挂在天边的美景,一直望不到边。令我惊讶的不单是梯田,还有一条正在开山劈岭蜿蜒而上的盘山公路,显得那么的不自然,但又很醒目。原来这是村村通公路工程,汽车可以直通中六。

公路会缩短梯田与世界的距离,但也会把梯田固有的特性同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搭车到了平安寨还要徒步来中六的原因。一旦自身的特性被外界同化,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风雨桥上观侗乡,独峒防火搞寨改――广西三江侗寨、

还是在广西,继续沿着321国道前进,来到风景秀丽的三江侗族自治县。三江的名片非程阳风雨桥莫属,不过,这趟骑行需要的是更原汁原味的文化,为此,来到了偏僻的独峒乡。

最原始的文化在于最落后的地区,最落后的地区在于交通最不方便之处。侗寨喜欢临溪而居,要过河就得搭桥(摆渡不方便),故基本上每村每寨都有风雨桥。

龙胜到三江的路程非常舒适,可独峒乡距离三江县城百里,盘山而行,头昏眼花,悬崖峭壁,胆战心惊。仰观高山杉林,俯瞰梯田茶园,小溪清清蜿蜒,风雨桥横跨,侗寨木屋点缀其问,鼓楼鹤立鸡群,好一派侗乡水墨画。

正所谓入乡随俗,尽管时间有限,却逃不了三碗入门酒,“哈呀呼……(意思就是干了)”

侗乡以林耕为主,村寨更是成片的木建筑,发生火灾很容易把整个寨子甚至森林烧光。火灾从古至今每年都有,对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独峒乡不到一年就经历了两场大火灾,小火灾不计其数。

鼓楼不仅是寨里的交流活动中心,同时充当报警作用,楼内安有一大鼓,非必要不得乱敲。但鼓楼只能提供报警,不能预防火灾。

基于生命财产安全考虑,国家现在对侗乡采取寨改,方法是将木建筑一步步改成砖结构。现阶段正处于砖木结构过渡期,即楼下基座用砖头钢筋水泥,楼上用传统的木材。尽管国家给予补贴鼓励,但是实质工作不是那么顺利。在西南山区,木头防潮防寒能力要比钢筋水泥好,住在里面不会得风湿病。

此外,消防大水管也在紧锣密鼓铺到村头寨尾,消防栓随处可见。

芭团村离独峒乡最近,又站在现代与古老的十字路口,是国家投资5亿元建设侗乡旅游风景区试点之一。

王支书作为土生土长的芭团村人,他的内心也同样处在十字路口上。与许多村民一样,他想通过旅游为芭团人带来更多的收入,但是将危险的传统木屋改建成安全的现代水泥盒子,会丧失侗乡独特的魅力,芭团人无奈采用改建水泥房外表镶木板的折中方案。

风雨桥是除了鼓楼外村寨的另一个标志性建筑,集交通要道、庙宇、社交等社会功能于一身。王支书回忆,旧时每对男女谈情说爱都会在风雨桥上,有喜有悲。芭团村风雨桥拥有百年历史,作为世界上唯一一条人畜分流上下两层的风雨桥(不简单啊),不但承载了交通,更承载了他所有青春的回忆。

从水族赶集看移民政策――贵州

不知不觉已经骑了1200公里,到达山多地少的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那段时间正逢雨季,没有几天的骑行身体是干燥的。

三洞乡位于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南部,地处水族聚居区腹地,绝大多数为水族。居民的生产方式以传统的小农生产为主,用牛、马作役力,生产工具比较简易、古朴,生产的农产品有稻麦、油菜、玉米等。

作为水族文化、水族语言的中心村,三洞乡板告村有着悠久的民族风情和文化艺术,特别是马尾绣和银饰品制作工艺及水牛角雕刻独具特色,远近闻名。

初到板告村,心情未免有些失落,心中总是幻想着这是个群山怀抱、小桥流水、木屋成片、牛马犁田、织布刺绣、水族服装盛行的村寨。第一感觉相差甚远。村寨内房屋零星分布在田间地头,木屋只保留了一小片,而且很多已无人定居,新建的大多是水泥房,与汉族无异。第二感觉倒挺满意。不用干三杯“迎宾酒”便能进村,不过喝酒前还是得先用筷子点酒滴地,先敬祖先。

像“迎宾酒”一样,许多民族风俗细节已经从简,以便响应快速发展的时代。唯有在重大节日盛装舞步,追忆民族认同感。例如水族新年端节,一过便是三个月,各族亲戚轮流坐庄;又如水族情人节卯节,人山人海,对歌说爱。

据说,村里的女孩12岁便开始学马尾绣,这是水族的一 种非常独到的针绣方法,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尾绣就是用纱线卷绕三根马尾巴毛编成_根粗线,然后进行针绣,让图案线条更具立体感,如此下来,极为耗时费神。

以前每家每户都自绣,现在偶尔赶集也能买到。三都县各乡镇的集市,轮流坐庄,七天一轮。从集市上可窥探一个地区的生活水平、民风习俗。今天刚好轮到三洞,我们自然不想错过这样的好机会。

从板告村出发,抄近路徒步10里可到三洞,约一个时辰。集市上人流如织,多是本乡下跑来的,也有临近乡过来的,更有一批特殊人群,那就是移民。

水族以血缘关系为界限,集居成村寨,加之经济落后,乡镇人口极少,不利于经济往来。为了加快城乡化进程,政府对村民实行城乡移民,简单说就是在乡镇上免费或者补贴给村民提供建筑用地,鼓励村民到乡镇上买楼建楼,从硬件和软件上扩大乡镇规模。

徘徊在边城――湖南湘西凤凰

贵州到湖南的路比起广西来,要好走许多。也许是天气晴朗产生的错觉,无论如何,凤凰给人的感觉就是,少数民族的香港。

20年前《边城》到凤凰看,20年后到凤凰看《边城》。甭说20年,距离上次来也就区区两年的光阴,沱江两岸的建筑规模延长将近一倍。道路更宽了,灯光更璀璨了,我却徘徊在边城上,找不到下一个路口。

朝阳宫有个老戏台,戏台下面是大门,门口低矮,有些怕光,穿门而入可见两边是吊脚两层木楼,庭院中间为活动现场。从陈渠珍的王国到沈从文的《边城》,再到黄永玉的字画,最后聊到老师们生活了几十年的凤凰的改变。

如何看待“凤凰涅磐”是我最为徘徊不定的问题。刘鸿洲老师没有把问题扯远,他看了看四周被岁月侵蚀得红油漆都要开裂脱皮的庭院,回答:“就拿这个院子来说吧,这里之前是个戏院,中由于被作为工厂幸存下来,现在作为凤凰艺院。时代不一样,用途是不一样的,但是它会一直流传下来。”

好一个观古鉴今的戏台,我重新行走在古城的小巷中,虽然气氛还是有些让人感到不适,但我不再徘徊,凤凰不在《边城》,而在我的脚下。

凤凰也是这样一个载体,以前的凤凰淳朴而安详,那是与世无争的年代;现在的凤凰喧闹而繁华,这是快速发展的时代。

土家族旅游的新星――湖南里耶

最终到达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捞车村,需要花费近1个月的时间,近2000公里的路程,外加不间歇的探讨文化问题。

天下秦城,中国里耶。超巨型的秦朝竹简文书出土就像中了彩票,几乎就在一夜之间,里耶所有的一切都变得跟秦朝有关。加上作为湘西四大古镇的里耶古镇,土家人没有理由不将之开发成旅游景区。

捞车村摆手堂上演的仪式,大多与农耕生活相关。今日节目有三:一为《婚嫁》,听说是讲述土家人婚嫁的流程习俗,错过了;二为《酉水号子》,讲述端午赛龙舟激流勇进的场景:三为《茅古斯》,记录了土家人远在农耕之前靠打猎为生的艰苦历程。那种近似原始部落的打扮,并伴随着带有原始信仰的音乐节奏舞动,呐喊着带领部落做出事关重大的决定……

我会为之入戏。要是在晚上,那就更好了,气氛会越发神秘,由不得你不思考从何而来又往何处而去。我常想,读懂一个民族,必须读懂其。人类降生在大自然中,由于发展水平低落,对大自然无能为力,便对大自然万事万物产生一种恐惧或者敬仰,上升到精神层面,便会形成原始宗教。这也许就是人类解读世界的第一次飞跃。土家族祖先原始崇拜是其主要宗教形式,很多家庭,祖坟就在屋旁。可惜,我们这次没有遇上。

民居三五成群点缀田间,又有流觞曲水,酷似土家织锦吉祥图案四十八鸽手牵手,代表人与人之间心心相印。刘老师说这里是世外桃源,她家的转角楼是创作世界上最好的土家织锦的作坊。作为国家认定的传承人,刘老师享受着国家每年8000元的津贴,还有地方的奖金,但她并不看重这个,她觉得国家能够重视土家织锦,能把土家织锦传承下去便是她最大的欣慰。对于发展旅游,刘老师有她个人的观点:“我希望尽最大可能保护这里的原生态,不要旅馆酒店,特别是酒吧。游客吃住都在农家,这样能够更好地真正体验我们土家族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