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

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范文第1篇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16个班,每班学生平均65人。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大三开设,此时学生已完成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及文献检索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具备学习循证医学的基础。开设时间具体为大三第二学期,开设9周,2学时/周,共18学时。

1.2研究方法

在循证医学教学中对所有学生采用形成性评价,具体包括平时表现评价、作业评价、教学实践活动评价(主要是根据循证医学实践的五步法完成一个循证病案撰写)和学生自我评价。此外,教研室建立了循证医学网络课程,开启循证医学课程资料查阅公用邮箱,创建各授课班级的QQ群,通过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网络学习沟通的平台,以便及时反馈,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结果

2.1平时表现评价

平时表现从以下3方面综合评价。

(1)课堂出勤:随机点名并进行相关章节理论知识提问,并做相应记录;

(2)课堂表现:教师进行课堂观察,主要观察师生互动效果,每次课进行相应记录;

(3)小组学习:分组完成一个主题的循证学习,每名学生参与讨论,最后形成小组学习书面记录。结果显示,学生课堂出勤率接近100%,课堂纪律良好,互动效果良好,各小组学习报告详细、清楚。

2.2作业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完相应理论知识后,给学生布置了3次作业并进行批改。结果所有学生都认真完成了3次作业,约50%的学生作业质量较好。

2.3教学实践活动评价

教学实践活动评价是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病案,提出临床方面的问题,然后针对所提问题查找文献、筛选文献并评价文献质量(主要根据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评价文献,即从文献的真实性、重要性和适应性3方面进行评价),最后分析总结病案,按照格式及要求完成循证病案撰写,装订成册,于学期结束前上交,由授课教师仔细批改,给出相应反馈意见。结果100%的学生在规定时间(4周)内完成,所有学生的案例撰写没有雷同,循证病案撰写过程中体现了循证医学实践的五步法,有50%以上的学生查找的是英文文献,且能根据证据的分类、分级标准筛选文献。

2.4学生自我评价

最后一次理论课结束后给学生发放自我评价调查问卷。该问卷采用序列法(即选择题的所选答案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并排序,学生选出适合自己的答案)和自由式(即开放性问答题,学生自由回答)相结合方式,调查学生基本情况、课程认识程度、各章学习效果评价、形成性评价反馈、学习收获、困难或困惑及对教学的建议等。结果100%的学生都认真完成了自我评价调查问卷,并对教学情况进行了反馈。调查结果显示,73%的学生认为循证医学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工作很有帮助,25%的学生认为可能会有帮助,2%的学生认为无帮助或不知道。调查结果还显示,对于形成性评价效果,92%的学生认为优秀,7%的学生认为良好,1%的学生认为一般。关于教材,这几年我们已先后换了3版教材,现在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是李幼平教授主编的《循证医学》第2版,我们对授课内容进行了选择及调整。

3讨论

循证医学是21世纪医学实践的新模式,Naylor将其誉为医学实践领域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我国临床学科设置尚需完善,高层次临床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尤需加强,建议临床与其他学科协作,提倡循证临床,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从医学教育角度看,循证医学课程有别于传统医学课程,它传播一种理念与技能,通过以问题为基础、自我教育式的学习,使学生成为一名终身自我教育者。学校医学教育为传播循证医学思想提供理论课堂。循证医学课程在我国开设时间不长,到目前为止还有不少医学院校尚未单独开设该课程,只是在流行病学课程中进行简单介绍,关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尚在探索之中。高校教学质量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而教学评价作为评估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受到普遍关注。循证医学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师科学衡量和培养学生临床能力提供参考和导向,以进一步提升循证医学教学质量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激励学生依据科学的评价指标改进自己的行为,促进自身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国内外循证医学课程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小组讨论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或者采用学生自我评价量表,或者通过理论考试,或者对医学文献评价能力进行考核,或者对循证医学技能进行考核,或者根据循证医学实践的五步法原则制定循证病案评价方案,或者通过立项科研课题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是针对传统终结性评价提出的一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评价方式,它能真实反映教学情况和学生成绩,科学评价教学效果、反馈教学质量。平时表现评价是督促学生出勤的一种有效方法,很多学生自我评价中提到,这门课程虽不是专业课,也不是考研课,但是他们没逃过一次课。

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循证医学;肝癌;诊断;临床教学

循证医学给传统医学教育带来了一次更新的机会,循证医学能使医疗决策更趋向合理与科学[1],能有效提高临床医疗的诊治水平,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将循证医学应用于肝癌诊断学实践操作课程设计中,是对临床实践教育模式的新的探索,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1循证医学在肝癌诊断学实践操作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肝癌诊断学实践操作课程设计,属于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其在已完成肝癌诊断学的医学理论学习后,通过具体临床实践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该课程开设的目的除了加强和巩固学生的肝癌诊断相关医学知识外,更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作出正确诊断,为以后的具体临床实践工作打好基础。循证医学,主要在于以审慎、明确的态度明智地应用所能检索到的经评价过的真实科学的临床证据对病人作出合理诊治。循证医学及循证思维均与传统的医学教育方式不同,循证医学以待解决的临床问题为思考出发点,提出一系列与临床实践相关的问题,并寻找出最好的科学证据,评价、分析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医疗诊治当中。将循证医学引入肝癌诊断学实践课程中,是将枯燥的灌输式教学转为启发式教学,其不仅注重了教课老师在诊治经验、肝癌诊断知识的传授,而且也更能让学生主动学习、更好进行教学互动,使教学过程充满了乐趣,同时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肝癌诊断循证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在自主发现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中体会并感受到医学研究的务实求真及医学前辈的高尚医德医风,并在潜移默化中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医学观,以规范其以后临床实践行为,而这正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同时,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社会需要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社会需要更高素质的医学专业人才,因而医学生能在临床实践中贯通循证医学理念[2]并成为一个终身自我教育者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将循证医学理念应用于具体临床实践操作课程中也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

2 循证医学理论在肝癌诊断学实践操作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2.1 培养学生的临床循证思维、创新思维能力

循证医学的具体过程即从纷繁复杂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提出待解决问题,并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学依据检索,并对其进行正确评价、确定出最有医学价值、最科学的临床依据,之后将这些依据与具体患者情况、临床实践相结合,做出正确、科学、合理的诊疗指导及应用[3]。笔者认为将循证医学引入到具体的临床实践操作课程设计中,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临床循证思维、创新思维能力。临床循证思维、创新思维能力是医学教学改革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循证思维是医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基础,它将知识系统化、人体整体化,在不断发现、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又不断创新发展,而创新思维的成果将成为新的科学依据而进一步推动临床实践的向前发展[4]。 因而必须不断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循证思维、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可开展关于肝癌诊断的案例讨论,让学生了解到如何发现、提出临床实践问题;如何确定要寻找的文献资料及其检索方法;如何评定所查找到的资料是否可靠、是否正确及是否适用等。同时教师可将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运用,创设出多种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地将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

2.2 加强循证医学教师队伍建设

循证医学通常涉及多个学科多方面知识,其需要临床医师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借鉴别人经验教训同时,检索和阅读大量文献并进行正确评价,才能真正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的最新的最可靠的医学知识,并合理正确运用于患者身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成为了推进循证医学教育发展的先行者,因而要首先加强循证医学教师队伍建设,并逐步改变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以新的教育理念传授和影响学生,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医学专业人才。

3 结语

将循证医学应用于肝癌诊断学实践操作课程设计中仅仅是一次对医学教育改革的探索。循证医学的发展尚只有10余年,但其对传统医学教育产生了剧烈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提倡循证医学教育,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医学教育,而是在传统医学教育基础上的不断补充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家良.循证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7.

[2]Malathi Srinivasan,Michael Weiner,Philip P.Breitfeld,etal. Ear

ly Introduction of a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ourse to Preclinical Medical Students[J].J Gen Intern Med,2002,17(1):58~65.

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范文第3篇

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临床医学在整个过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发展,通过临床试验的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医学理念,使临床医学的基本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对于循证医学而言,其基本内涵主要是指通过临床经验的推理及总结,使相关经验转化为以RCT以及系统评价等模式的新型发展方向,从而实现了循证医学的基本模式。因此,在医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循证医学是医疗工作者的基本思想,通过临床实践、个人经验以及患者实际情况的充分融合,可以实现医疗决策的核心内容。在循证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其主要的内容并不是对传统的医疗理论知识进行否定,而是对传统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循证医学关注更多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状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相关病情的优化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在循证医学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临床医学实践的不断总结,形成最佳的医学证明以及优秀的治疗方案,同时也是科学性医疗事业的集中性体现。在循证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取代传统的医学模式是临业发展的必要趋势。在传统医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灌输性的思维模式严重制约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这种模式也与循证医学的发展理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临床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其整个模式决定了继续教育的根本目标以及教学的方法。因此,在现阶段医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在循证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也对相关的医疗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医疗工作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教育方法。因此在循证医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及时改变发展的观念。首先,将传统的传播临床知识转变为基本的教学模式,从而使接受培训的医疗工作者可以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合理地运用知识,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其次,相关的学习人员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掌握科学性的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新型的发展观念,同时也将这种基本的理念合理地运用在临床工作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再次,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改变被动型的学习模式,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形成主动性的学习模式,从而实现积极学习的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疗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最后,将这种短期性的学习模式变成终身性的学习模式,从而通过循证医学在继续教育过程中的应用提高医疗人员的思维模式,在根本意义上实现终身学习的基本模式。

2医学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其重要意义

2.1医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基本发展现状

对于医学继续教育学院而言,其基本的体系模式是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补足型的教育模式、提高型的教育模式以及研究型的教育模式三种。其中补足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没有具备完整性学历资格以及专业护理技术的人员而言,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使相关培训人员提高自己的学历以及专业技能。而对于提高型的教育模式而言,主要是对以及具备专业学历的人员而言,通过对专业技术的不断提高,使相关医护人员成为工作过程中的技术骨干,从而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适用型人才。在研究型教育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是对具有丰富性临床经验的工作人员而言。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继续教育的过程中,相关的教学理念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其基本的模式也有待改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为了使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就应该充分融合循证医学中的基本原则,从而在根本意义上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

2.2医学继续教育学院引进循证医学的重要意义

在现阶段医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引进循证医学基本理念的主要原因是,在临床医学的实践过程中,相关的医护人员在病理分析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融合临床资料,但是在整个过程中由于资料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在资料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严谨性的文献评价模式,因此,对于这种现象只有通过循证医学的相关理念才可以解决相关问题。在循证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健康性的医疗决策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提高临床医师对基础医疗行为的认识,更完整的实现规范化的医疗评价体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疗工作者的工作时间,提高了整体性的工作效率,而在这些优势的发展过程中,其基本的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医学发展模式产生一定的冲击性,因此,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技巧,从而为我国医学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更为优化的发展方向。

3循证医学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基本发展方向

3.1建立科学性的循证医学项目

通过对循证医学的项目分析,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更科学的发展方向,相关的医学领域就应该大力开展循证医学的教育模式,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实践以及推广设置专门性的课程教学模式,从而在根本意义上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输送更多适用型的人才。

3.2优化循证医学教育中的师资力量

对于循证医学的师资力量的优化而言,是一项相对较为重要的任务形式,相关的专业教师是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所总结的知识精华,其基本的临床技巧是十分宝贵的,而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融入循证医学,是一项相对较为困难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对于缺少循证医学治疗经验的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融入相关的定义定理,而对于有丰富循证医学临床经验的教师而言,在课程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应该融入基本的思维模式,从而使接受培训的相关人员可以全面的了解循证医学的内容,为整个内容的学习提供了充分的保证。

3.3建立科学性的教学模式

在继续学院的教学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要优化相关的教学内容,其相关内容的建立一定要依照循证医学中的相关内容。首先应该丰富内容编写人员的知识理念,通过对循证医学内容的优化编写基本的课程内容,在内容的编写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结合循证医学中的临床经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为教育模式的改革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4建立合理性的教学系统

对于循证医学的基本发展方向而言,在教育内容的改革过程中,首先应该对整个循证医学的内容有所了解,找到整个发展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差异性,从而为整个教育内容的发展提供更充分的教学理念。而在初级人员的继续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培训人员掌握基本的循证医学程序,可以简单地掌握基本的循证医学的内容;对于研究性的培训人员而言,要使相关的培训人员掌握内容的基本研究方法,从而为整个课程内容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

4循证医学在继续医学教育实施工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1不能完全否定传统的医学观点

在继续学院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整个经验医学视为科学性的医学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传统的医学研究全盘否定,要让培训人员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通过对优化知识的分析,提高自己知识的总结能力,从而使医疗工作人员的创新性思维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循证医学的实施过程中,应该以整个核心内容为基础,通过对临床案例的分析解决相关的医疗问题,而不是在课程内容的讲解过程中随机的进行对照试验,从而在根本意义上实现继续教学的科学性发展。

4.2形成开放性的思维模式

在医学继续学院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循证医学的引入并不是一项难以实践的医学体系,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清楚地认识到整个教育内容的有效性,从而及时发现新的发展方向,为整个医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正确性的发展方向,将循证医学中的相关知识合理的运用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与此同时,对于循证医学的内容而言,其基本的形式是一项相对较为开放性的教学系统,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对于基本的发展方向及时作出调整,打破传统知识运用过程中的思维局限性,在根本意义上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

5结语

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范文第4篇

当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医师需要终身教育,医学生需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李静等[1]认为,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正确、科学的医学观,为规范今后的临床实践行为打下基础,是2l世纪医学教育的方向。我校地处经济欠发达,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水平低,缺医少药现象比较严重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培养临床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对他们今后能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临床技能,实现我校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高级临床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地区、为老区服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循证医学引入临床教学的意义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的哲学思想起源于19世纪,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医学行为也由传统经验医学模式(以理论知识、前辈的经验和实践为依据)向循证医学模式(以临床证据为基础)转变。循证医学是遵循证据的医学,2000年加拿大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Sackett教授将其定义修订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与多年临床经验,考虑到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最佳诊疗措施。循证医学模式明显不同于传统经验医学模式,但不是对传统医学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对传统经验医学模式的补充和发展,其目的是要把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当前的临床实践相结合,以最可靠的证据来剔除无效的、昂贵的和危险的医疗决策或治疗方案,同时提供最新、最佳的证据供医务工作者参考,以满足不断提升的医疗服务和社会医疗保险的迫切要求。它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尊重患者的价值和愿望,体现了良好医德的基本要求。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可归纳为以下五步:①确定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临床医生在准确掌握第一手临床资料后,运用传统理论知识和经验进行仔细的分析讨论,准确提出确实存在并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②进行相关文献检索:即针对所提出的临床问题,采用上网、图书馆检索、会议资料和专家通信等多种手段进行文献检索,收集关系密切的资料,作分析评价用。③评价证据:要求应用流行病学及EBM质量评价标准对收集的相关文献,从证据的的正确性、有用性以及作用的大小和临床实用性等方面作出具体评价,得出确切结论以指导临床决策。④应用最佳的证据,指导临床决策:将经过严格评价而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用于指导临床决策。⑤评价所做的工作:强调要对以上1~4步的实施效力和效果进行评价,总结成功与不成功的经验教训,以便在下一次实施中加以改进。

循证医学临床实践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通过以上五个步骤,在为病患提供最佳照顾的同时,也使临床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不断提高、完善和发展。基于循证医学在医学教育中的认识,1982年McMaster大学首先将循证医学引入医学教育,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顺应医学教育的发展,国内许多教学医院已经将循证医学引入临床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郑宏庭等[2]归纳认为将循证医学引入临床教学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缺陷与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面:①从传授知识转变为教会学习。循证医学重在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教会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与途径,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参与者。②从机械学习转变为最优化学习。循证医学强调寻找最佳研究证据,将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评价、综合、应用所得证据,使学生在有限时间与无限知识的矛盾中实现学习的最优化。③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索。循证医学更注重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调动,将在教学中营造出教、学互动的气氛,彻底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地位,使整个学习过程从获取知识转变为对知识的探究。④从短期学习转变为终身教育。循证医学更适宜终身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从而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接受知识更新的挑战。吴泰相等[3]研究表明,让医学本科生参加循证医学不但促进他们下大功夫去深入学习和掌握所感兴趣的临床专业基础、临床知识和临床科研知识,还培养了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循证医学引入临床医学教学,对培养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合格医学人才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008年我国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制订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4]中明确提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应具有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用证的初步能力。将循证医学引入高等医学教育已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2我校在临床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校于2008年开设了“循证医学”选修课,临床学院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和儿科学等教研室相继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开展基于循证思维的教学研究工作,但这项工作一直未能全面推行,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对循证医学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我校虽然在2008年开设了“循证医学”课程,但只是作为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临床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引入循证思维者少,而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循证医学实践活动者更少。这一方面与我国医学教育长期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重知识传授、重课堂教学、重教科书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有关;另一方面是学校对循证医学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太少,许多学生对循证医学基本知识不了解,以致于参加“循证医学”课程选修的学生较少,而在选修这一课程的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只是为了学分而选修的。教师和学生认识的不足,是导致我校循证医学相关教学活动严重滞后的主要原因。

2.2对如何在本科院校进行循证医学教学理解不到位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普及和进修学习机会增多,学习循证医学相关知识、方法的渠道越来越丰富,部分教师具备了开展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能力。但除部分临床教师由于临床医疗压力重,没时间去收集和选择循证医学信息资源外,相当一部分教师则“高、大、全”思想较重,一味追求高质量、全面的临床证据,一味机械地照搬硬套,片面地认为目前我院一方面可利用的医学数据库太少,很难获取高质量的文献,而且本地区病人经济条件较差,遵医行为差,即使有好的证据也难以应用。更多的教师则强调本科生基础较薄弱,在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活动困难;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循证医学用于临床实践者少,而用于教学者更少。#p#分页标题#e#

2.3开展循证医学的教学资源相对缺乏主要体现在师资缺乏,进行“循证医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未受过正式、规范的循证医学师资培训,并且人数少,能在工作中全面开展循证医学实践的更少;此外教师外语水平整体较低,语种单一,学校医学信息库较少,获得高质量全文医学文献(尤其是外文文献)的能力有限,这也是客观事实。

2.4对学生引导不够就医院而言,医疗工作的核心地位是无疑的,由于临床医疗压力大,临床教学基地的医生(即临床教师)重医疗、轻教学,教学意识薄弱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受扩招、考研、社会不良风气等的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对教师布置任务或提出的问题敷衍了事,就是在临床实习的临床医疗专业实习生也不愿深入探索研究,不愿深入临床一线,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甚至对临床出现的问题熟视无睹,甘愿接受填鸭式的教学,这些对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再者现在的学生虽然都比较重视英语的学习,但临床专业英语太乏味,学生多不愿接触,加上缺乏教师的引导,阅读医学英文文献的能力低。

3解决问题的对策

3.1提高认识,加强建设常言道:“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教学管理部门和临床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循证医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多渠道宣传循证医学理念和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循证医学并进行临床实践。开展循证医学的各种资源应逐步得到完善,具有获取高质量医学信息数据库是开展开展循证医学重要环节。任何一项工作,人力才是最重要的资源,教学工作的关键是教师,只有不断加强教师循证医学培训(尤其是师资培训)和引入相关人才,在临床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教学才能落到实处,师资建设是我院临床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教学的当务之急。

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范文第5篇

    1循证医学对口腔医学教学的意义

    1.1传统口腔医学教育的不足:传统的口腔医学教育模式以经验医学为主,在医疗实践中,医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听取专家的意见、结合教科书或权威参考书籍的观点处理病例。由此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较好,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医学教育暴露出很多缺陷:教学内容滞后,不利于新知识的传播;教学方法单一,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等。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对口腔临床知识的学习主要表现为被动地接受现成知识和死板的记忆过程,对问题不会质疑,学习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医学生历来受这种经验医学的教育与熏陶,并在毕业后以这种思维模式和方法进行临床实践。在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若不注重自身的知识更新,其知识很快就会老化,从而影响医疗质量。

    1.2循证医学的价值

    1.2.1循证医学是一门遵循科学证据的学科:循证医学意即遵循科学依据的医学,是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20 世纪80 年代提出的一种临床学习策略,是提出疑问,检索和评价相关数据,并将此信息应用于临床实践的一种方法。循证医学就是寻找、评价与合理使用当前条件下所有最有效高质量的证据,针对每一位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决策,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具体的实施办法可归纳为五个步骤:①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②检索有关的医学文献;③严格的文献评价;④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决策;⑤通过实践,提高临床学术水平和医疗质量。循证医学提供的证据是指人体试验的证据,包括病因、诊断、预防、治疗、康复和预后等方面的证据,追求证据的高质量和不断补充完善。治疗性试验证据根据其质量和可靠程度分为五级:一级:按照特定病种的特定疗法收集所有质量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后所作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可靠性最高;二级:单个的样本量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可靠性次之;三级:设有对照组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的研究;四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五级:专家意见,可靠性最差。

    1.2.2口腔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的必要性:循证医学教育的模式首先要启发和鼓励学习者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其次是高效率地查阅文献,并对文献中的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提炼出针对具体问题的答案。掌握以问题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育的技巧和方法,就能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许多疾病由于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明,治疗手段多种多样,争议颇多。例如口腔白斑、扁平苔藓的治疗,龋病的防治等。随着基础医学与材料科学的发展,新的技术、方法、药物、材料不断涌现,如何针对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手段,成为口腔临床面临的新课题。在这种情况下,以逻辑推论和临床经验为基础的医疗技术可能显得苍白无力。口腔医学实践中循证医学的引入,为临床医生进行医疗决策提供可靠证据。口腔医师应自觉运用循证医学的理论,使用当代最佳证据,结合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使患者受益。

    2循证医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2.1循证医学教学即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循证医学被誉为“21世纪的临床医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医学教育模式。从医学教育的角度看,循证医学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它提出了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的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医学观,为规范其今后的临床实践行为打下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寻求证据、系统评价”的全过程。结合循证医学的口腔医学教育,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又鼓励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通过选择性、批判性地评价医学文献和综合临床研究获得最佳证据。循证口腔医学教育模式重在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变“死学”为“巧学”,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者,由接受知识转变为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2实施循证医学的条件

    2.2.1循证医学实施所需的医学文献资源:循证医学是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现代信息学与临床医学的结晶。为保证循证医学的实施,学校要创造必要的条件,使研究证据的查寻方便、简捷。除了具备常用的医学文献数据库如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外,还应提供二次研究证据的数据库如Cochrane图书馆、循证医学评价(Evidence Base Medicine Reviews,EBMR),或相关的杂志如循证医学杂志(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循证牙科学杂志(Evidence-Based Dentistry,EBD)及书籍等。

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范文第6篇

循证医学(evidenced-basedmedicine,EBM)顾名思义即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其核心是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应该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证据.循证医学是近年来国际上在临床医学领域内迅速发展的新学科.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Sackett[1]教授将循证医学(EBM)定义为“慎重地、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取得的最客观的研究证据来确定病人的治疗措施”.其定义扩展为“慎重地、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取得的最客观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参考患者的要求,将2者合理的结合,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措施”,更加丰富了循证医学的内涵[2,3].它的出现,使临床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学教学实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由目前的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转变已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外在70年代便开始了EMB的研究,发展速度迅猛,尤其在发达国家,EMB的研究成果已经在临床医疗实践、卫生决策等方面得到应用.

在目前的临床教学环节中,应该看到,循证医学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其兴起和发展将对传统医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4].眼科作为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近年来也大量引入循证医学进行眼科医疗、科研实践活动的指导[5-7].研究生作为科研和临床教学实践的重要力量,在科研和临床教学实践环节中也有必要推广采用循证医学的手段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面对复杂临床病例的处理能力[8].眼科学是一门涉及学科多,专业性强的临床医学学科,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的飞速发展新理论、新诊疗手段和技术层出不穷,对眼科医学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的传统经验医学的教学体系中,眼科学的课堂理论知识学习和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均不如外、内、妇产、儿科等大学科.在传统经验医学模式获取的知识往往在新问题面前受到巨大的挑战,对相同病例,依医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差异,个性化诊疗习惯的差异,会形成差异化巨大甚至相反的治疗意见.有必要在眼科研究生中开展EBM的教学,来指导眼科研究生的科研和临床实践活动[9,10].

1循证医学能够有效地搭建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桥梁

现阶段医学教育模式实施过程中,讲授医学基础理论时,需要导入临床意识、临床思维和实践案例,在临床与基础理论教学之间贯通桥梁,循证医学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整套发现问题,寻找并评价证据,综合分析并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使得临床医学的决策更加科学化.临床科研方法,应用RCT证据,Meta-分析等多种临床科研方法大量进入到临床中,大量病例的研究发现,单纯通过推理或病理、生理学基础知识指导眼科的临床实践有时并不可靠,理论上认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实践中的效果往往值得认真商榷.在现行的医学教学模式下,临床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完全反映新诊疗技术和手段,对一些新发的病症也不能做及时的跟踪与讲授,教材的编写也必须突出知识和理论的系统性等要素,对一些尚无明确结论的、还处于研究阶段的病症和诊疗手段也不能大篇幅的阐述,因此利用循证医学的基本手段,使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检索证据,并对证据进行评价等步骤,能够跟踪到最近的研究进展.同时应该看到,临床教学涉及面广、病种繁多、内容繁杂,而且课堂教学的学时有限,使得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少,师生互动少、往往出现重理论知识讲授与学习,轻实践能力与医生职业素质培养,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脱节.而通过EBM的教学过程,可以实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充分结合的效果.

2改变传统医学教育模式,自我教育,终身教育,构建创新性医学教育体系

目前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医生的职业素质要求,在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下,或是由于教育理念的影响,或是受制于实际环境和条件,往往存在重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同时,医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和继续学习脱节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医学这样一个站在科学和社会发展金字塔顶层的学科,对医生更新和完善知识体系,适应新病症和新诊疗手段和技术的要求更加突出:(1)诊疗方法的局限性:病例数的局限,观测周期的局限,临床研究缺乏严格的科学设计;(2)诊疗中的决策依据通常是教科书、权威参考书,出版时间滞后,并不能完全反映诊疗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循证医学的教育模式,由于是基于问题的一种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证据的搜寻和判断,并应用获取并经过评价的证据进行应用并自我评估结果等方面的能力进行了大量的训练.学生一旦掌握了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并经过培训掌握了循证医学的基本能力,对于实现医学生自我教育,终生教育,以及构建创新性医学教育体系,均能起到十分很重要的作用.

3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疾病谱由单因素疾病向多因素疾病转变

循证医学强调三方面的协调平衡,即最佳证据、医生通过专业技能及临床经验进行判断,以及患者的要求和价值取向.而传统医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尽管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但通常局限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临床医疗终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威胁健康的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从单因素疾病向多因素疾病转变.传统的医学模式和知识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为适应新形式的发展,就要求医学生更新和完善知识体系.而循证医学的教育模式对于医学生完善知识体系,适应现代医学模式有着很好的指引作用.

4利用循证医学手段,改变培养模式,造就创新人才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引领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研究生作为今后知识创新的主要力量之一,在教学和培养过程中更应该重视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我国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环节普遍存在学生研究兴趣不浓、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发现问题能力欠缺、创新能力较低的症结.这既有学生主观上的因素如就业压力大、职业选择的趋利性、缺乏长期从事或者终身从事所学专业的动力等,也有客观上条件的约束,如教育资源投入的不足,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等导致的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等因素.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在研究生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应用循证医学的手段和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施基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研究生教学手段,注重研究创新能力和研究成果展现能力的培养.通过把课堂教学转变为研究中教学,把学习和研究的压力实际传递到学生,同时创造出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的环境和条件.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研究,教学中以实际课题研究或实际病例为导向,以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师负责进行业务指导并创造相关环境和条件,由学生分组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同时积极开展师生间、学生学习小组间的讨论交流,以及共性问题的共同讨论,个性问题的个别指导等措施,树立学生循证医学基本理念、培养学生循证医学基本思维、掌握循证医学基本方法、从而提高研究能力,达到教学的目的.#p#分页标题#e#

5循证医学实践过程培养学生医患沟通意识、强化自我学习能力,固化终身学习能力,强化职业素质和能力

医学生在接受医学教育过程中,应该完成基本医学训练、掌握基本临床技能,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而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该贯穿始终要注重培养学习的职业素质、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患者及其家属维权意识较强,同时对医学生的医疗实践活动的配合程度较差,客观上对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影响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进行,长期来看对提高医学生的培养质量是不利的,对提高医疗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是不利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意识、强化医患沟通手段.通过有效沟通,让患者及其家属配合医疗过程,不排斥医学生参与到医疗活动中.同时强化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提高职业素质和能力,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患者所患病症现有的治疗水平和治疗手段,并理解一些目前采用的有效治疗手段在治疗过程及恢复期间的所产生的副作用,并愿意承担这些副作用,在兼顾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是培养医患沟通意识,强化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提高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有力手段.

6循证医学教学将单一课程教学转变为构建知识体系网络在传统医学教学模式下,教学的重点集中在课堂教学中,而学生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尽管已经考虑的构建全面的、适应性强的知识体系,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充分理解课程设置的意义,而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单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中,往往忽视了课程之间存在的相互依托、相互承接的衔接关系,这对培养学生全面和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是不利的.而在循证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面对单一问题的求解过程,而是要对一个问题做出全面的判断,而且判据也需要进行搜寻和评价,并最终应用到实际病例中.这就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通过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培养,利于将单一课程教学模式转变为构建知识体系网络.

7循证医学教学过程即是知识创新的过程

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循证护理 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2-0144-03

循证护理学(Evidence based Nursing, EBN)是1991年加拿大学者Guyatt最先使用的,1992年加拿大LsacKett等对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的概念进行了整理和完善,其核心思想是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应用当代最佳证据,对个体病人医疗做出决策[1]。将循证护理学引入临床教学,将大大提高临床教学的效果和护生

的能力。本文将总结作者所在科室的教学经验,重点探讨循证护理学在护理实习生教学和本科生培养中的应用。

1 帮助护生认识和使用循证护理学

循证护理学[2]即“遵循证据的护理”,其概念是护士应慎重、准确而明智地应用能够获得好的护理学研究证据,结合护士的个人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多年的临床经验,并能充分考虑病人的价值、意愿、愿望和实际情况,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符合病人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就其概念而言,EBN的核心是强调证据。遵循的证据是[3]科研结果、临床经验以及病人需求三者的有机结合体。

EBN包含了三个要素:(1)可利用的最适宜的护理研究依据;(2)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3)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观和愿望,这三要素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以研究指导实践,以研究带动实践的观念,这才是EBN研究和实践的核心目的[4]。

如上所述,EBN主张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的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并将所得证据用于指导病人的护理。那么,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在提出问题后,如何寻找证据呢?答案似乎很简单,就是利用现有的医学信息库和文献检索。但目前全世界有25000多种生物医学杂志,每年发表的医学论文有200多万册。期刊杂志和文献的数量每年以7%的速度递增,这些浩瀚的信息都有各自的有效周期----医学教科书和专著的平均半衰期为5年,我们每天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才能保证跟上医学发展的速度。而无论从时间和精力上而言,这对于绝大多数临床护士和实习护生是不可能的。EBN的产生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途径和手段,现在临床护士可通过专门的循证医学期刊、数据库、网络资源查找最佳证据。

目前循证医学的专业期刊有:(1)美国医学会和英国医学杂志联合创办的《Evidence-based medicine》,主要为医疗卫生人员提供大量的来自国际性医学杂志中筛选和提供内科以外的全、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方面的研究证据;(2)美国内科医师学院创办的《ACP Journal Club》,主要提供临床科研最佳科研成果的二次摘要并有专家简评,内容以内科为主;(3)国内循证医学的专业杂志为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办的《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目前循证医学最好的数据库为循证医学评论(Evidence-Base Medicine Reviews,EBMR),由Ovid科技公司制作。此外,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作为世界上公认的最有权威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iline也增加了一系列有关EBM的医学主题词,以保证全面有效地检索到相关文献。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期刊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数据库等也都是很好的数据库。

2 循证护理学观点在护理实习生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重知识传授、重课堂教学、重教科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由于教科书从编写、印刷、出版和发行周期较长,往往不利于新信息的传播。同时,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快速的知识更新,尽管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训练较好,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EBN的引入改变了传统护理教育的弊端,丰富了护理教学的手段,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实行启发式教学,充分利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讲座,实践论证,临床实践等形式,增强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及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为将来实施EBN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由于循证护理是在查阅大量研究资料并进行分析之后做出相应的护理,有着科学的依据,能够告诉护士哪些是最有效的、最合理的护理措施,对护士全面掌握多学科知识和综合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极大地促进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护理临床教学中,运用循证护理的知识和内容,让学生参与循证的过程,约有80%的护生认为能帮助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弥补了教材内容的滞后和不足,缩短了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距离。认为新的教学方法效果好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改进临床思维和提高临床技能。

3 循证护理学观点在本科生培养中的应用

近年,随着循证护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影响和应用已经逐步延伸到了各个相关领域,成为当今医学发展的一个新的制高点。在本科室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探索了EBN在本科生培养、特别是提高本科生研究创新能力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本科生教育一个明显的不足是培养出来的本科生创新能力相对较差,科研工作重复较多。这一现象在临床科研工作中尤为突出。目前临床科研课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选题不佳,没有阐述重要的或有价值的科研课题;(2)原创性差,即重复他人的研究或类似的研究;(3)科研设计错误或不合理;(4)统计学分析方法错误或不恰当等等。而这些问题也是目前本科生科研工作中常见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EBN的观点引入临床本科生课题的设计和研究中,收到较好的效果。首先,我们根据本科生自身临床工作经验的不同,安排不同长短的临床工作实践。在临床工作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一些有争议的临床护理方面的问题或有意义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去在循证护理相关杂志和数据库以及其他相关进行检索,经过反复筛选,选出有价值的课题,并按照循证护理的要求,严格的科研设计与评价的方法,开展科研工作。经过教学组和本科生的共同努力,近几年,我们培养的临床型本科生发表的论文改变了以往以临床回顾性总结性质论文为主的现象,并在创新性方面有了一定突破。

综上所述,我们将循证护理引入护理实习生的教学和临床型本科生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相信,随着循证护理的进一步发展和大家对EBN认识和利用的加强,EBN将在包括诸如护理继续再教育、病人自我护理等领域内发挥更大的作用[5]。

参考文献

[1] 宋永春.循证医学―21世纪的临床医学[J].护理研究,2001,15(4):187~190

[2] 王艳,成翼娟.循证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4~6

[3] Closs SJ.Cheater FM. Evidence for nursing practice: a clarifi cation of the issues [J]. J Advanced Nursing, 1999,30(1):10~17

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范文第8篇

一、循证医学的定义

循证医学是在九十世纪二十年代,由临床实践中迅速发展并且备受广大医学界的关注的一种医学理念,循证医学的核心是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客观研究证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充分考虑病人的实际情况和愿望,把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治疗措施,将最正确的诊断、最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最精确的预后估计服务于每一个患者。

二、循证医学与传统的经验医学模式的区别

传统医学是通过非系统观察的方式来获得一种临床经验,并且我们的医生依靠这些经验和熟练的技能来指导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医疗实践,以生物学原理评价治疗效果,靠小规模培训来获得。虽然我们的传统医学在临床实践中产生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旧是存在一些主观的偏倚性和盲目性,所以,循证医学的出现和发展就显得很是必要。循证医学以设计严谨、方法科学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IKO),尤其是它还以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双盲IKO的客观证据为基础,所以我们说循证医学的研究结论更具可靠性和可信性,同时也促进了临床治疗决策的革命性变革,成为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南。

三、循证医学思维的必要性

不论是在世界上还是我国的社会上,心血管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并且是多发病,对我国和世界人民的身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威胁。可见治疗心血管疾病非常紧迫。因此在临床教学中树立循证医学思想、培养医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方式,对于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造就高素质医学人才、应对医学知识日新月异的挑战,具有十分迫切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循证医学思维和方法在心血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循证医学思维和方法对于临床前期的医学生

我们一直强调理论一定要与实践相结合,不能陷于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所以,我们在心血管教学中要多与实际相结合,将治疗疾病方案的循证医学依据和新的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传授给学生,这样不但使其学到心血管领域最新的知识,而且教授了循证医学的思想和方法。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及时的获得最新的信息,并且积极促进学生之间开展相关的讨论,培养其自学、思考及获得新信息的能力,为其将来能更好的进行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指导学生积极进行循证医学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循证医学的重要性。

2.循证医学思维和方法对于进入临床的医学生

已经进入临床的医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以一种被动或者是灌输的方式来解决。大致方式是,上级医师提出心血管实践中的问题,然后学生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书籍并通过上级医师结合实际的患者情况和学生双方进行讨论、查证真伪,同时就如何应用查询的最新的知识和循证医学的理论指导患者的临床诊治。此外,我们还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国内外的经典讲座,讲授国外著名的RCT的具体设计、结果及对于结果的分析,这样的内外相结合的方法使得我们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从而避免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结果,更好地处理患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