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护动物的感受

保护动物的感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保护动物的感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保护动物的感受范文第1篇

1.在活动中感受动物的可爱,激发学生珍爱动物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热爱。

2.丰富学生的动物知识,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森林里、动物的叫声、人与动物、动物sOs等);小白兔、青菜、胡萝卜;动物明星卡底版。

三、教学过程

上课前,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猜几道谜语,猜中有奖哦!

猜谜:

小时穿黑衣,大时穿绿袍,会游也会跳,捉虫最厉害。(青蛙)

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比手还能干。(大象)

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蜗牛)

面孔像猫,起飞像鸟,天天上夜班,捉鼠本领高。(猫头鹰)

。同学们真聪明,把老师的谜语全猜出来了,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活动一:欣赏画面挑战动物百科,激发兴趣

许许多多的动物组成了一个大大的动物王国,想去动物王国看看吗?

欣赏动物世界的课件。(给他们打个招呼)

师:你最喜欢谁?用“我最喜欢谁,为什么”来说说。

师:动物们这么逗人喜欢,想和他交朋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板书:11我与小动物。

师:想和动物交朋友,老师想来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仔细听,请猜猜我是谁?(播放动物叫声)

师:小朋友们的耳朵真灵,把这么多动物都猜出来了。

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是怎样叫的?模仿给大家看一下。

看,这是谁?(蚂蚁)它头上又细又长的是什么?(触角)蚂蚁的触角有什么作用?(传递信息)

蚂蚁的触角就像盲人手里的竹竿,可以帮助蚂蚁探路,还可以辨别气味。

这是谁?(海马)海马面部像什么?生活在哪里?海马爸爸会生孩子,奇怪吧,怎么回事?(海马妈妈把卵产在海马爸爸腹部的育儿袋里,海马爸爸给这些卵提供营养并且保护他们,50―60天,小海马就出生了。)

鲸鱼是鱼吗?它是什么?(它和人类一样是哺乳动物,而且是最大的哺乳动物。)

小朋友们知道的真不少,这些动物小百科肯定也难不倒你们。(出示动物小百科,指名说)

活动二:亲近动物做动物明星卡,增进了解

活动三:欣赏画面,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活动四:延伸课堂教学行为

下面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

(播放课件,配合图片,老师讲故事:长颈鹿妈妈和长颈鹿宝宝快乐的生活在动物园了,他们每天穿着美丽的外衣,伸着长脖子,在动物园里走来走去,吸引了很多游客。有一天,一群孩子带着自己爱吃的零食来看望长颈鹿,他们逗长颈鹿宝宝玩,给他食物吃。贪心的长颈鹿宝宝,连同塑料袋将所有的东西全吃了下去。不久就病倒了,医生们极力抢救,可是长颈鹿宝宝还是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死去了。长颈鹿妈妈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很难过,小鹿是鹿妈妈唯一的孩子,小鹿死了,鹿妈妈多可怜啊!

生:我很伤心,小鹿死了,多可惜呀!

师:(轻声问)你们知道小鹿是怎么死的吗?

生:(低声地)是被那些小朋友喂的塑料袋害死的!

师:以后我们进了动物园应该怎么做呢?

生:我们以后再也不能给动物胡乱喂食了。我们要好好地对待动物。

师:爱护动物,还要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能因为喜爱而害了他们。

小明和小华对待动物的方式正确吗?(出示判断)讨论

保护动物的感受范文第2篇

1.动态多媒体,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由于科技水平不断进步,教育事业越来越关注幼儿教育,教学改革愈加趋向科技化、现实化。在幼儿教育事业里,引入多媒体技术,尽可能地挖掘多媒体技术隐藏的无限潜力,教师要完全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养成勤学好问、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相关的改革制度。教师结合动态多媒体实施课堂教学,让幼儿身临其境般地接触知识、吸收知识,动听的声音、形象的图片、真实的视频等各式各样的多媒体尽可能地发挥其功效,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对现实生活、社会的理解力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具体、形象,由难变易,帮助小孩子去学习、认知、掌握知识,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好奇心、热情度,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巩固多媒体带来的教学功效。在实际课堂教学时,老师要利用动态的多媒体功能,向学生演示课件内容,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孩子动脑的能力。利用多媒体给孩子演示、观看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所有生物,让他们认知、理解这个世界。

2.声形并茂的教学内容帮助幼儿掌握、吸收课堂知识在幼儿的思维空间里,其认知水平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必须要让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幼儿才能通过视觉、听觉等来吸收、掌握。因此,要让教师利用多媒体将课堂内容声形并茂地演示出来,让幼儿更加容易去接纳、理解文化知识。就像在教学幼儿“美丽的台湾”时,如果就只有单纯照本复述内容的话,就会觉得异常的枯燥,不管是台湾文化,还是特产风景,幼儿想要完全理解、掌握都是不可能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会给学生画面感,发散他们的思维能力,伴随着图片、声音、视频来介绍台湾,看着台湾景区图片,听着台湾经典歌曲,欣赏着台湾当地的风俗习惯,就感觉身临其境般,好像就处于台湾的市中心一样。这样的话,就能让教学知识变得更为直白、通俗,从而让学生印象深刻,强化孩子的记忆能力,提高学习水平。

3.简洁、高效地强调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幼儿通常普遍都容易接受可爱、简单的事物,太过复杂,幼儿理解不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从教学内容上重点突出、强调。一般情况下,多媒体技术都是将抽象具体化,将难懂的知识简单化、重点化,直观地展示给幼儿去理解、学习。另外,也将课堂知识的难点挖掘出来,让幼儿积极动脑思考,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总结经验,掌握知识,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举例来说,在教学幼儿《祖国真伟大》这首歌曲时,为了能让幼儿认知到“大”这一字的内涵,老师就可以应用多媒体带学生去感受、了解。运用“百度地图”将中国这块“雄鸡”图像放大,找到中国首都北京,再放大,现在还有3D的地图可以清晰地看见住房、马路,这样就能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土地的辽阔、广大。

4.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课堂环境在现实社会里,只有幼儿的心灵是最纯净的,只有幼儿的世界是充满欢乐、无烦恼的,只有幼儿的感知理解能力是最直接、深刻的。因此,必须要确保幼儿处于舒适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知识、掌握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活动,创设自由、民主、舒适的教学环境,透过声音、图片、视频让学生去身临其境,感受真实的氛围。从而让师生群体寓教于乐,高效地提升教学质量。譬如,在教育幼儿有关“保护动物”的课程活动时,老师就可以给孩子们看看有关动物的动画片,《黑猫警长》《猫与老鼠》《喜羊羊与灰太狼》等,让孩子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动物的可爱、善良,从而让孩子在笑声不断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另外,也要给学生看些“动物世界”,让孩子了解大自然的残酷,优胜劣汰,在动物的世界中就是适者生存。当看到动物被杀害时,孩子就会产生保护动物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对保护动物更有责任感,在保护动物的基础上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

二、结语

保护动物的感受范文第3篇

摘要:生物科技实践活动不应只是彰显学生能力的舞台,它同时也是升华学生情感的阵地。作者在分析为什么要在生物科技实践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后,例举了一个具体的活动方案进行分析。在生物科技实践活动中,应该要做到彰显学生能力的同时,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逐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对待生命,对待自然,对待他人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引言:长期以来,生物科技实践活动都是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实验能力的阵地。但生物科技实践活动不应只是彰显学生能力的舞台,它同时也是升华学生情感的阵地。

一、 为什么要在生物科技实践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姆曾经指出:学生是带着原先的认知和情感特点来接受教学的,因此教学不仅要有认知目标,也要有情感目标。在生物教学中应该渗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无论的知识如何渊博,技能如何高超,科学家们也必须要有正确的态度、价值观,有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才能为人类社会造福。我们不是在培养单纯具备高技能的工人,而是在努力培养既有能力,又有思想,对生活充满激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小科学家。

二、 如何在生物科技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

生物情感教学的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生物学。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情绪背景,让学生处于兴趣、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之中。二是要使学生在接受生物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各种积极情感和高尚情操。三是要让学生对生物学习活动本身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向——好学、乐学的人格特征。

生物科技活动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学气氛更加轻松,学生自主性更强,积极性高,这样的条件非常适合开展培养能力和态度、价值观的一系列的活动。在科技活动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便能获得积极的情感,甚至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基本道德,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在达成认知、技能目标的同时,使学生更富于爱心,关心他人 ,热爱生命,关爱自然,乐于为社会服务。

三、两个生物科技实践活动案例

综合考虑能力因素和情感因素后,我组织开展了下面的两次活动,力求能够达到能力与情感共同提升的效果。

(一)、 为家长设计营养食谱

七年级下册课本上要求为家长设计营养食谱,这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促进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机会。

在设计时,首先请学生尝试设计一顿饭,再请学生说出这顿饭菜搭配是怎么考虑的,点评了部分同学的食谱设计后,我对学生说:“平日里父母生怕我们吃的不好,身体长不好,天天绞尽脑汁为我们同学做即合大家胃口,又富有营养的菜,大家现在体会到了,要设计一顿营养合理的午餐要花多少精力啊,父母为我们做了那么多,我们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报答父母呢?”然后请学生将自己设计的食谱带回家,自己动手做一道菜给父母或其他长辈,并且要告知家长食谱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完了请家长对自己的菜做出评价并签名。

在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的时代,全家都把学生捧在手心,学生关心他人的意识淡薄。而这次活动,恰恰是要引导孩子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学生知道了做一道菜的不易,进而联想到父母为自己付出了许多,这促使学生思考应该怎样体谅父母,报答父母。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总是标榜自己长大了,不满父母把自己当小孩看,透过这次活动,父母们看到了学生的成长。许多家长在评语中写到感觉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希望孩子能多多锻炼。而这正是我希望通过这次作业达到的目标,让学生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让父母看到学生的成长。

(二)、制作保护动物的宣传海报

介于学生接触的信息很多,却往往不懂如何辨别信息,筛选信息,而辨别和筛选信息是他们在信息时代必须具备的能力,再结合对学生生态观念的培养,为了激发学生爱护动物,自觉保护动物的情感,特设计了制作保护动物的海报这样的一个科技活动。

第一阶段:教师介绍几种典型的濒危动物和已经灭绝的动物,和学生一起分析它们濒危和灭绝的原因。许多学生为灭绝的动物惋惜,对肆意捕杀这些动物的人表示谴责,对不断破环动物生境的行为表示愤慨和反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为什么要制作保护动物的海报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对保护动物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阶段: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筛选自己需要的资料,提供给老师初审。主要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并且要求学生在综合资料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综合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三阶段:制作海报

在这个阶段中多数学生主动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如请美术好的同学画画花边,请班上的同学写下自己对保护动物的看法等等。在活动中,学生自然地相互讨论,交流意见,甚至请同学帮忙设计,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第四阶段:评选、总结、交流

请老师和所有科技班的同学评出优秀海报,在校园内张贴,以示鼓励。

引导学生交流在制作海报过程中的感悟,收获。进一步激发学生保护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总结

生物科技活动并不只是能力的培养,并不局限于实验技能的提升。在生物科技实践活动中,应该要做到彰显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逐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对待生命,对待自然,对待他人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化学生,将自己对生物学科的热忱和执着,以及自己的感受带给他们,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促成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在让学生“怎么做事”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怎么认识世界”,“怎么做人”。

五、参考文献

1、浅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焦茅凯 、戴正涛,江苏泗阳中学

2、探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张红,《中学生物学》, 2007年10期

保护动物的感受范文第4篇

一、用卡通漫画图片,激发兴趣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每一个单元的第一个部分Comic strip ,都有4幅可爱的小狗Eddie与电子狗Hobo的图片,引出本单元话题。教师可以从漫画入手,组织学生讨论,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观察漫画角色的动作,进行猜测游戏。

二、用图片创设情境,教学词汇

案例:在教学8B Unit 4 Reading “Gulliver in Lilliput”时,我利用一张Gulliver被绑在海滩上的图片,让学生在Look and guess的游戏中理解新单词。

T: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I can see Gulliver and many small men.

T:They are small men. We can also say they are tiny men. Do you know tiny?Can you guess?What’s the meaning?

S:Small.

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同时进行猜测,教师用讲故事的方法边讲边讨论图片教学其他生词。

剖析:赋予图片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或主题,让学生在故事情节中猜测词义,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在听故事这样一个游戏情境中,不知不觉就融入了故事,自己在猜的过程中学会了单词。

三、用图片复述故事,帮助记忆

案例:7B Unit 6 Reading “Down the rabbit hole”.我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和地点,从视频中截取了6幅图片,在图片下面提供了关键的动词词组,让学生根据图片来讲故事给同伴听,还分小组进行故事接龙游戏。

剖析:这篇文章讲的是童话故事里的一个场景,如果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去复述,学生会觉得非常枯燥乏味,而且难以记住。借助图片,将完整的故事进行分解,一个个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仔细回忆,理解故事关键场景。学生根据图片进行故事的复述,图片可以帮助学生在故事的情境中记忆。

四、用图片进行对比,辨析方向

案例:7B Unit 4 “Finding your way”.本单元涉及许多方向指令语。利用图片进行对比教学,学生一目了然。

剖析:关于方向的词汇,学生容易混淆。单独记忆,就失去了记忆的扶手,而利用对比图片,既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动作和方向,又可以对比图片中的不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不“迷失”方向。

五、用图片观察细节,突破难点

案例:8B Unit 2 Welcome to the unit.先利用一幅美人鱼图片提供示范对话。

A:What’s this?

B: It’s the Little Mermaid.

A: Where is it?

B: It’s in Copenhagen, the capital of Denmark.

A: What’s special about it?

B: It comes from the story by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 Have you ever been there?

B: No, I haven’t.

然后,通过聚类呈现,呈现其他5幅图片,让学生进行操练。在操练前,学生分组讨论,先对图片进行观察,发现其中的“special”之处。例如对美人鱼,学生观察得出“She looks like a fish. She looks very beautiful.”等。

剖析:这个对话的难点在于“What’s special about it?”学生对话前先分组讨论,通过观察图片,发现其殊的地方,而且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可以有不同的观点,这为对话作了铺垫,也利用图片很好地化解了难点, 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用图片介绍文化,扩充知识

案例:在8B Unit 2 Welcome to the unit中有许多国家名胜古迹的照片,教师作为文化知识的补充,介绍一下自由女神像的来历、小美人鱼雕塑的来历等。

剖析: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插图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教师在课前对插图做一些准备和补充,通过介绍图片可以引出许多相关联的知识,对学生知识扩充有极大的帮助。

七、用图片渲染气氛,渗透德育

案例:8B Unit 5的主题是保护动物。教师在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动物前,呈现大量的图片,并配上伤感的音乐。这些图片一些是人类残杀动物的场景,一些是动物失去栖息地无家可归的场面。教师问学生:“你们的感受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保护动物的感受范文第5篇

按《说文解字》说法:恻,痛也;从心,则声。痛,指悲痛,是一种心理感受。《古汉语常用字字源字典》进一步解释:恻,心形则声。悲痛。“隐”的本义是矮墙。《说文解字》:隐,蔽也。是指人隐蔽在矮墙之下,不暴露出来。恻隐作为一种内心感受,有时深藏不露,不是一定需要或能够表示出来。

“恻隐之心”则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是孟子人性本善论表述之一。按照他的观点,这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天良,故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一个人,只要有这份心,他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好人;相反,如果没有,就麻烦大了。弄不好禽兽不如。

两千多年前,孟子念兹在兹一定想搞清楚,人之所以为人,究竟有什么根本条件。他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人和其他动物的差别,其实只有一点点。是什么样的一点点呢?在另一段话里,孟子归纳出“四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恻隐之心,是人和其他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所在。

除此之外:人是惟一具备“感同身受”能力的动物。寒潭有鱼,鱼儿有快乐、痛苦、欲望,可它绝不会设想:如果我是江河里的另一条鱼,或者脆化身独钓的渔翁,那将是怎样体会?飞蛾扑火,明知死地而前赴后继,守在一旁的蝴蝶也绝对不会同情地感叹:哎,真是愚蠢。

但人不同:子非鱼,却会去设想鱼;子非鸿鹄,却以鸿鹄言其志;我等并非活体黑熊,却惊惧于活熊的抽肝取胆。

这不正是孟子所言恻隐之心么。实际上,早有人指出,所谓动物权利,其实也不是动物的权利,而是人的权利。当人看到有生命的动物遭受虐打、虐杀,会本能地感到恐惧和不忍,对同类的不幸表示同情,见到遭受灾祸或不幸的人产生悲悯之心。

恻隐之心是一切道德的根源和动力。这种悲悯和不忍,很容易被推及与人关系最密切的生命。

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去,保护动物不受虐待,不只为保护动物福利,更是呵护我“心”,从人类如何对待动物,究竟能够看出如何对待人:我们无须成为一只熊,无须有被活体取胆的经验,也能体会熊的痛苦。倘若对那么明显的痛苦都视若无睹,那是种什么样的心肠?如此对待熊的极度痛苦,习惯了之后,又会怎样面对人、面对其他人的痛苦?当有利可图时,我们会在意自身的所作所为可能对别人产生的伤害么?

虐熊这档事,从来都是人情,而非闲篇。

保护动物的感受范文第6篇

地球上自有生命以来,曾出现过25亿种动植物,其中有将近1/2已经消失。动物福利意识与人类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密切相关。儿童正处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对于动物有一种发乎天性的喜爱,从情感入手培养孩子动物福利意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爱护动物是人类的美德,爱护环境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孩子收容流浪动物,让那些无家可归的动物有个温暖的家;让那些失去爱的动物有生活保障;让更多的人加入关爱动物的大家庭。从孩子着手,带动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环境,关注动物福利教育。

关键词

儿童 动物福利 环境教育 环境创设

据记载,地球上自有生命以来,共出现过25亿种动植物,其中有将近1/2已经消失。现如今,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据专家估计,从1600年到1996年,世界上消失了164种鸟;从1871年到1970年,兽类灭绝了43种。 保持地球生物的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资源,迫在眉睫。

对保护动物而言,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清洁饮水和保持健康与精力所需要的食物;为动物提供适宜的房舍或栖息场所,能够舒适地休息和睡眠,使动物不受困顿不适之苦;为动物做好防疫,预防疾病和给患病动物及时诊治;保证动物拥有良好的条件和处置(包括宰杀过程),使动物不受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为动物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以及与同类动物伙伴在一起等条件,使动物能够自由表达正常的习性,也就是保证动物福利。

一、从儿童做起,培养其动物福利意识

“环境教育,教育为本”“环境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既是现代儿童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他们的义务和职责。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它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因此,从小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表明,促进人类积极保护环境、关心地球的首要因素是他们在儿童时代就能认识和热爱大自然,即所谓“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帮助广大幼儿树立动物福利意识,养成自觉的动物福利习惯,并使之成为他们天性的一部分,是孩子一生的大事。

将动物福利理念融入到现代幼儿教育之中,不仅可以丰富儿童道德教育的内涵,使“人类中心”和“主宰万物”的思想走向万物共生共荣的生态和谐的价值取向,实现从儿童开始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的启蒙教育,且为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找到更好的实践契合点――从动物福利教育切入,逐步培养孩子的良好意识。

二、从感情入手,激发幼儿保护动物的愿望

动物福利意识与人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密切相关。儿童正处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对于动物有一种发乎天性的喜爱,从情感入手培养孩子动物福利意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之前,在孩子的心里喜欢就要拿来,就要占为己有,如因为喜爱他们会把猫、狗、鸟儿等动物抱在怀里爱不释手、圈养在家里、关在笼子里……因为喜爱他们会把藏在泥土里的蚯蚓等各种小虫子挖出来玩耍;因为喜爱他们会把池塘里的小蝌蚪、青蛙、小乌龟、田螺、小螃蟹等装进自己喝过的饮料瓶里带回家;因为喜爱他们会把鸟窝里的鸟蛋拿走等等。受成人的影响,他们比成人更喜欢吃野鸭等野生动物……面对天真幼稚的孩子,这个时候适时引导,利用各种方法,如故事、儿歌、情景表演等,让幼儿明白怎样做才是真正爱动物、是动物喜欢的,明白动物和人的关系,明白喜爱不等于占有,人对动物要有一种互生乐善的思想,动物也有生存的权利,它为自己生、为自己长,和人一样也有生存的权利,不要无故伤害动物,让幼儿明白动物虽然不会说话,但也有痛苦和悲伤,也需要人类的保护,激发幼儿养成动物福利意识。

三、从考查入手,激起儿童对动物生存状态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物,人类,尤其是儿童,对周围环境和动物的喜爱是他们的本性。对幼儿进行动物福利教育,必须加强孩子们的感性认识。带孩子到附近的农场、养殖基地、动物收容所、野味餐厅、社区等地走走、听听、看看动物的生存环境,了解动物生活在垃圾成堆、苍蝇满天飞的恶劣环境里的无奈;感受动物被虐待、殴打时的痛苦;看看很多动物挤住在狭小空间里的艰难……所有这一切都会让幼儿强烈感受到动物生存环境的恶劣性和危害性,从心灵迸发动物保护的意识。

在《认识猪宝宝》的活动中,我组织幼儿深入养猪场、农家住地,让他们感到猪宝宝的可爱、猪宝宝整天被圈养在猪圈里,没有自由,以及农场主怕它们互相撕咬而把猪宝宝的尾巴全部割掉的痛苦和到处都是猪粪、垃圾等脏乱差恶劣环境。从而进一步打消幼儿圈养小动物的意识。即使圈养,也要给他们自由,让它们有好的卫生条件,有自己的活动空间。爱心,要从爱护一个小动物,爱护一个小生命开始。从自己做起,不虐待、殴打动物,不吃野生动物等。以直观教育的方式,培养他们从小热爱大自然里的所有生命,热爱青山绿水之情。同时,引导他们初步懂得保持生态平衡,就是要爱护地球上的所有生命,让它们有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它们的生存环境需要人们保护和创造,使他们明白自己能为保护自然和居住环境做些什么。激发幼儿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良好意识 。

与此同时,我们借助于幼儿喜爱的电视节目和幼儿文学作品,让孩子观看、了解目前动物的生活状况、动物对人类的贡献及人们对待它们的态度,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动物福利教育。例如动画片《地球超人》、童话故事《嘟嘟鸭星球》《送子报恩》等都是对孩子进行爱护动物教育的好教材。另外,我们还经常给孩子讲解那些宣传环保、爱护动物的画报、图片,让孩子了解一些爱护动物的基本知识,通过图片、录像及大量的资料诱发幼儿的生命感动,树立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的情感意识,自觉养成保护动物的良好习惯。

四、从环境创设入手,让动物福利权利在行动上得到落实

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保护环境。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内外环境,对孩子进行爱护动物的壁画宣传,还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关于动物的各种图片、故事等装饰在活动室的墙壁上,让孩子随时随地抬眼就能看到;还经常利用“家园同乐”机会各班自编排演了各种形式的爱护动物节目,如《猴子的诉说》《地球一家人》等,这样既使幼儿在排演活动接受教育,又使家长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受到了一次环保教育。我们还坚持出环保板报,向广大家长宣传环保、爱护动物的意义,还把动物福利的活动刊登在我们的园报上,并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每个月都有家长给我们的园报投稿,如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在幼儿园接受环保教育后,有很大收获,回家后念环保儿歌,在马路上行走也注意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看到别人乱摘花草,不讲卫生,会说那是不应该的,还主动把之前自己宝贝似的小鸟给放飞了,说是要爱护动物,给它自由,我们对幼儿园从娃娃抓起进行环保教育表示赞成和支持。又如另一位家长说,我女儿的陪审员表演,我觉得比上课还有效,首先是将良好的习惯带进了生活,同样也给我们家长敲响了警钟,不仅仅是环保要从娃娃抓起,一系列好的习惯也应该从娃娃抓起,感谢老师的精心培育。我们做家长的义不容辞地要配合教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为环保教育出一份力。

从这些家长的来信中,我们看到家长对我们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进而增强了我们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信心。通过幼儿向社会、向家长进行宣传教育,促使大家知道“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懂得“地球只有一个,人类要保护好她”的道理 。

五、从课堂教学入手,渗透动物福利教育

教育方法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制订了严格的接触动物的行为准则。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有意识地渗透有关动物保护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尊重所有动物,无论是大还是小;知道动物需要什么;接近动物的时候要安静并且动作要缓慢;不要试图触摸野生动物;不要把野生动物从它的栖息地带走;将你动过的石头、木桩和树叶等原样放回;注意安全,活动结束后记得洗手等等,这就为教育者、被教育者以及整个社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价值标准,减少了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提高了教育的实效。另外,重视“生态体验式方法”在教育过程中的实施,教授同情心和关心环境等概念,不仅效果显著,还能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如在户外“自然侦探”活动中,创设一个不打扰自然界动物与植物的“探索小道”,为儿童发放到自然小道的“通行证”、扮演到探索小道“做客”的角色、遵守“不说话、不翻动环境、只看和记录”的行为要求,让儿童在活动中始终以一个动物的“客人”的平等身份,进行一系列体验活动,让儿童体验到真正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体现在整个教育的有准备的环境之中,体现在亲身的感受、实践和思索之中的。正所谓:爱是体验到的,不是认识到的。光有认识、没有体验,不可能产生真爱。

如在主题《挂鸟巢》的活动中,我带领幼儿去森林公园实地调查,让幼儿听听树林里鸟儿的叫声、看一看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通过比较、感受,让幼儿明白:由于人类的关系,鸟儿、兽等动物生活的范围越来越小,从而进一步增强爱护动物的强烈感情,最后,孩子们纷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鸟巢,挂在公园的树上,希望每个小鸟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如在“好玩的汽车”中,小朋友发现汽车的尾气也给人们带污染和危害。有的幼儿甚至从汽车污染联想到环境的污染,如,高楼、河里的油污,乱砍滥伐树木、哭泣的老虎等等,我根据幼儿的兴趣,借用录像、幻灯播放污染泛滥片段,各种动物皮毛制品、各种虐杀动物图片等,给孩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孩子们看后,用自己的画笔画出许多许多的环保图画:河面漂浮的污油,翻着肚皮的小鱼,流着眼泪的太阳,面向上天求助的狮子、笼中哭泣的狗等。最后,大家共同绘制出一个满是绿色和清清河水的地球。通过这些适宜而丰富的内容,使孩子们了解了一些动物保护知识,为进一步进行动物福利教育提供了“食粮”。

六、从“节日活动”入手,渗透动物福利教育

节日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是教育幼儿的有利时机。开展节日活动,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环保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如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爱鸟周挂鸟巢、放飞笼中鸟、收养流浪狗、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们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动物福利教育,10月4日是世界动物日。通过“植树节”活动,让幼儿了解树木的种类、生长过程、生长条件,树木与气候和季节的变化,树木和地形的关系,乱砍滥伐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等,让孩子们意识到动物、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的道理。

在“世界地球日”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地球是我家”的教育主题系列活动。“认识地球仪”引导幼儿观察地球仪,认识几种明显的标志,如海洋、河流、山脉、陆地、城市等;“地球生病了”,教师用地球仪表示地球,通过讲故事《地球生病了》,组织幼儿讨论地球为什么会生病,怎么办?以及“地球小卫士”“地球的病好了”等活动,通过上述主题活动的开展,拉开了生态教育的序幕。一系列有组织、有目的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理解生物、人和各种环境因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幼儿关心、爱护环境的态度和行为。这些为幼儿成长后,能与自然和睦相处,都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不同程度的培养。节日活动还有“爱鸟周、无烟日、世界粮食日”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结合教育目标,适时适地对幼儿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七、从家园合作入手,做好动物福利教育

父母是家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与家长朝夕相处,他们的动物福利意识与行为对幼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因此,我们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如:加强自身的环境教育素质,家长要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行为从一点一滴做起,言传身教。比如爱护动物、主动放飞动物、禁食青蛙等野生动物等等。建议家长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请家长利用晚饭后或休息日带孩子到田野里走走、看看、玩玩、对幼儿的不良习惯随时制止并纠正,给孩子讲解关于动物、植物、自然等环保方面的知识,从而激发出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积极情感。另外向家长介绍新动态,传授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环保教育,使家长成为环保教育的积极参与者。

万物皆生命,呵护始于人。教育儿童从小就以理性的、有责任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弱小的生命,珍惜动物的生命、善待动物的种群;树立关爱动物也就是关爱了自然界,关爱大自然最终也是关爱了我们人类自己的观念;要学会“站在动物的后面”,从它们身上学习很多东西,力争成为动物的朋友,而不是强迫动物成为人类挂名的朋友。

爱护动物是人类的美德,爱护环境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孩子收容流浪动物,让那些无家可归的动物有个温暖的家;让那些失去爱的动物有生活保障;让更多的人加入关爱动物的大家庭。从孩子着手,带动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环境,关注动物福利教育。

参考文献

[ 1 ]徐辉,祝怀新:《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

[ 2 ]祝怀新:《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保护动物的感受范文第7篇

看完《可可西里》这部电影,我感触万分。可可西里平均海拔4000多米。但可可西里是藏羚羊唯一的生存地方。可可西里本来是有100多万只珍贵的藏羚羊。但近来由于欧美的一些贵族对莎图什的需求,那些偷猎者就到无人区——可可西里,捕杀藏羚羊。他们把羚羊毛以高价钱卖出去。正由于偷猎者的捕杀,原来的100万只藏羚羊锐减到只剩下大约1万只。

在《可可西里》着部电影中,有许多人为了保护藏羚羊而受到偷猎者的残杀。当时,我感动得流下眼泪。多么伟大的保卫者啊!他们为保护藏羚羊,受到了别人的残杀,有的甚至冻死或者饿死在雪地里。他们不怕牺牲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不让藏羚羊以后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而那些偷猎者却是多么残忍啊!他们为了挣钱而去杀那些保卫者,他们有的甚至送上了自己的性命,他们这样做值得吗?

人固然是有自己的生命,可是藏羚羊也有它自己宝贵的生命。那些偷猎者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但他们是否顾及过藏羚羊的感受呢?

保护动物的感受范文第8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多媒体 实效性

思想品德课是让学生把握道德认知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将德育知识等同于一般学科知识,进行简单化的灌输和传授,忽视了学生的情绪感受和情感品质在道德内化过程中的作用,使思想品德课不能达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的目的。随着教育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为教学活动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表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最优化创造了条件。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推动思想品德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必将呈现出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采用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与效果。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运用多媒体,有效发挥直观作用

一个好的教师,会在讲授教学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于讲授内容,以情载理激发和感染学生,提高其道德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范例,利用直观的图片、多媒体手段增加学生的感知效率,发挥它直接传情的作用。

例如,讲授《听父母的话》一课时,为了进一步使学生体会父母的爱,感受到听父母话的重要性,利用多媒体把课文中《穿花裙子的小青蛙》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强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巧妙地把故事的结尾隐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考故事的结果会怎样,并说说为什么会这样,这样教师在直观形象的讲解中又不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然后再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分析,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听父母话的重要性,不听话的害处,更加明确父母对自己深厚的爱。

二、运用多媒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是学生尽快摆脱教师的过程。“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这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整体教育目标。“学会学习”就应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是《保护动物》教学的过程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时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到互联网上捕捉信息,给学生拓展了无限的知识空间……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通过充分地动手、动脑,进行学文、明理、导行,培养学习能力,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在自主活动中实现“保护动物”的“知”“情”“意”“行”。

三、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电教媒体的运用,集音画于一体,灵活、形象,情境逼真,它能揭示教材的内涵,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最具感染力,往往传知、冶情、明理,能一气呵成。

如《保护动物》一课,通过视频――《动物世界》,孩子们感受到了动物是多么可爱呀;课件《一个真实的故事》,给学生的心灵一次熏陶,一次教育,一个震撼!当看到一个女大学生为抢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而陷进沼泽地,献出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时,孩子们的眼眶红了,老师的声音哽咽了……还有什么样的说教比这更具说服力呢?

四、运用多媒体,动静结合,提高教学实效

思想品德课教学手段的单调,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去评判,而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则可以选用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手段结合在一起,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不易理解的社会现象,让它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状态,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保持环境卫生》这一内容时,一上课就让学生看录像,欣赏一些环境优美的地方,比如:烈士陵园、汉江边等让学生切身感受美。这些离他们生活很近的东西搬到了屏幕,学生感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接着通过生动的画面演示环境变化的过程:小河平静、清澈见底、空气清新,里面的小鱼儿自由自在的游,旁边的草地绿油油的,小动物玩得很高兴。慢慢地小河发生了变化,河水变成黑色的,里面的小鱼儿死了,地上到处是白色垃圾,小动物们高兴不起来了,小河哭了。屏幕上出现几个字:救救小河。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感动,积极性很高。这一场面引起学生的思考,对他们的启发很大,教育很大,学生深深感到保持环境卫生每个人都有责任,想到了一些保持环境卫生的办法。这比老师用多少优美语言去解释效果都好。

尽管在教学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如上所述诸多优势,但并非是使用有了现代化手段就能保证教学的成功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手段和教学目标的关系。现代化教学手段必须服从于课时的教学目标、课程的教学目标乃至服务于学生发展这一最高目标。因此紧紧围绕为教学目的服务,在一定的教学目标、内容下,在教学计划中对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选择,使某种媒体对应于某一教学活动,以充分发挥出它们的功能,达到最大的效用,而不必要用的地方,则坚持不用,以免喧宾夺主,流于形式。二是手段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在教学系统中,包含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四个要素。作为整体的各个部分,它们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要保证手段的应用取得最佳效果,必须研究系统中各其它要素及其组合,不能将现代化教学手段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教学内容是动态的还是静止的,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这些问题对手段的选择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因此,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教学系统整体的一部分,仅仅注意到自身的因素是不够的,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手段与媒体,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三是手段与教学策略的关系。一堂思想品德课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中,不要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完善,而要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上。

总之,要运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仅有熟练的应用技术是不够的,还要有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为支撑,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技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思品与社会课程标准.

[2]杜士珍.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