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眼化学伤的急救措施

眼化学伤的急救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眼化学伤的急救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眼化学伤的急救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眼外伤;急救处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77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881-02“眼镜是心灵的窗口”这是众所周知的一句话,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人眼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人眼不仅重要,而且其结构特别复杂,这给临床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眼外伤的处理过程是眼部疾病处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眼外伤的处理要积极小心谨慎,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眼部外伤经常是由于一些外部的伤害因素造成,大体上就是指一些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的伤害因素直接伤害到眼部以造成对人眼的一些结构和功能方面的伤害。具体的眼部外伤可以分为机械性眼部伤害以及非机械性眼部伤害。1.眼外伤的急救处理

眼外伤是由于外部的一些伤害因素(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等因素)对眼部造成伤害所致,这是造成失明的原因之一。以伤害因素为标准可以将眼部伤害分为“机械性”和“物理性”两类。机械性伤害包括异物伤害,穿孔性伤害,非穿孔性伤害等等,这些伤害因素均可以导致眼部问题的出现。受到眼部伤害的患者一般都会有出血,怕光,头痛等不适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无光感。由于眼部的问题患者会发生一些情绪问题,如多虑,焦虑等等。因此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一方面需要进行对眼部的治疗处理,另一方面也要维持好患者的情绪和心理,保证其配合治疗。

1.1对机械性伤害的处理措施:机械性眼外伤又分为非穿通伤和眼球穿通伤。

1.1.1异物伤害:对于异物伤害的处理首先要清水冲去杂物,对于角膜部位的异物应该谨慎处理,可以利用地卡因溶液进行一定的处理,处理时一定要十分小心,防止去除异物的枕头伤害到角膜。

1.1.2多发性异物伤害:多发性异物往往比正常的异物要小的多,需要利用抗生素和眼膏进行一定的剔除处理。

1.1.3特殊伤害的处理:如果患者的眼部伤害比较严重如眼眶挫伤、眼睑挫伤、角巩膜挫伤者则在治疗前需要检查患者的头脑有无伤害,并仔细观察反应病人身体状况的任何指标。对不同伤害的患者应该给予不同的有效地处理。例如如果患者的眼睑重伤,则需对其伤部采取冷敷热敷结合的方式,以及注射的方式来治疗病人。

1.1.4对眼睑撕裂的处理:眼睑撕裂的患者,其伤口往往平行于眼睑,缝合时不宜完全封死,进行消毒处理后几日便可愈合。伤口比较严重的患者应进行组织保存,不应该轻易减去,以免发生睑外翻,可用细线仔细对齐缝合。

1.1.5对眼球穿通伤害的处理:这是比较严重的一类眼部伤害,对于这一类患者应改积极、及时、合理的进行抢救措施,及时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如止血、止痛、消毒等等,抢救时应尽量减少一系列检查操作,切记千万不要用水冲洗眼部也不要使用眼药膏。角膜伤口比较小的患者进行处理时可不必缝合。而对于角膜穿孔并虹膜脱出应尽早清创缝合。对眼内异物,应通过手术或其它手段取出,取出时要避免对眼睛的伤害。2.非机械性伤害的处理措施

非机械性伤害主要是由于一些化学因素所致,因此也称为化学性伤害。对于这类患者应该积极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确定是伤害因素,并用药物溶液对眼部进行彻底的处理。整个处理过程一定要迅速,防止化学物质对人眼造成更大的伤害。

2.1如为热烧伤,立即涂抗生素眼膏及滴抗生素眼药水,覆盖伤眼并配合全身治疗。

2.2对辐射性眼外伤患者,用2%利多卡因溶液滴眼数次,可以解除疼痛和眼睑痉挛,缓解刺激症状,并口服镇静剂,冷敷以减少局部充血。

2.3化学性烧伤后,要分秒必争现场急救,用生理盐水反复彻底冲洗,冲洗液不能少于1000ml。如有固体物质存留结膜囊内,应彻底清除;球结膜作放射切开,碱性物烧伤用维生素C注射液,酸性物用磺胺嘧啶钠溶液,进行球结膜注射;用1%阿托品扩瞳,3次/d,以防虹膜粘连,还应清除坏死组织,用抗生素眼膏和眼药水预防感染。3.眼外伤的注意事项

眼化学伤的急救措施范文第2篇

通讯作者:管利平

【摘要】 目的 观察早期清创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中重度眼化学性烧伤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 针对患者术前、术后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潜在感染、睑球粘连等,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除了有两眼由于羊膜的溶解和脱落需进行二次手术外,其他随访半年无并发症的发生,羊膜呈半透明状、角膜中央较术前透明,周边部血管化明显。结论 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治疗做好了铺垫,加上利用羊膜抗炎、抗粘连的生物特性,及早地进行羊膜移植术,最大程度地避免中重烧伤后角膜溃疡、睑球粘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为今后的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

【关键词】 烧伤; 羊膜移植; 护理

眼化学性烧伤是指酸、碱或其他有刺激性的化学性物质溅入眼内引起的损伤,其损伤程度和预后取决于化学性物质的性质、浓度、渗透力以及与其眼部接触时间。眼化学性烧伤是一种致盲率很高的眼表疾病,因此对烧伤的早期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可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羊膜的临床应用得到了肯定,羊膜具有促进上皮愈合和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1]。应用羊膜移植术治疗眼表烧伤所致的角膜损伤可促进部分遭受可逆性损伤的组织尽快修复,特别是可使角膜干细胞受伤后继发炎症导致的组织自溶、纤维血管化恶性循环的继续损坏,在羊膜特有的生物营养支持下,通过自身健康组织的修复获得眼表重新上皮化,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阻止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实施羊膜移植术,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中重度眼化学性烧伤后角膜溃疡、睑球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为今后增视性眼表手术奠定基础[2]。笔者所在科于2007年8月~2009年12月对30例(31眼)眼化学性烧伤的患者实施羊膜移植术,取得了比传统治疗方法更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31眼)中,男28例(29眼),女2例(2眼),年龄12~48岁,平均34岁。单眼29例,双眼1例;其中酸烧伤9例(9眼),碱烧伤19例(20眼),热烧伤2例(2眼)。伤后就诊时间最早是伤后1 h,最晚是伤后2 d。术前视力为光感者11眼,眼前手动或指数者18眼,1例视力为0.04。烧伤程度按全国眼外伤职业性眼病学组通过的分度标准[3]:Ⅱ度烧伤6例(6眼),Ⅲ度烧伤20例(21眼),Ⅳ度烧伤4例(4眼)。分别于伤后1~3 d实施羊膜移植术,随访一年。

1.2 手术方法 在显微镜下首先对受损的角膜进行清创处理,将缺血坏死的结膜组织、苍白的角膜上皮彻底地清理干净,周边到有血液供应的结膜。将羊膜上皮面向平铺于角膜和清创后暴露的巩膜上,基底膜紧贴角膜、巩膜,用10-0的显微缝线将羊膜移植片缝合固定于巩膜浅层。缝合时注意羊膜平整与创面紧密贴附。术毕球结膜下注射抗生素注射液,结膜囊内涂红霉素眼药膏包扎。术后48 h打开点眼。

2 结果

术后羊膜呈半透明状,轻度水肿,随后逐渐变薄、透明。

有两眼出现羊膜溶解、脱落,进行两次羊膜移植术。其他随访6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羊膜呈半透明,角膜中央较术前透明,周边部血管化明显。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1者占100%,0.1~0.3者占60%。26眼手术后3周内角膜水肿明显好转,羊膜于角膜贴附良好,角膜呈半透明,5眼出现角膜烧伤区白斑,周边角膜透明。一例术后4个月出现睑球粘连(下穹隆1/2)现象,手术进行分离后并再次进行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3个月无并发症发生。

3 护理

3.1 急救护理措施 患者中除5例由外院转入,其余均是急诊入院。一旦发生化学性烧伤,应争分夺秒急救,现场冲洗急救是最重要的。到医院后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充分冲洗,液量不少于2000 ml。冲洗时一定要注意上、下穹隆部结膜内有无化学性物质残留,如有应于裂隙灯下仔细检查。用棉签轻轻拭去以减少刺激症状,利于创面的修复并除去坏死组织。眼部刺激症状明显、睁眼困难者,应先用表面麻醉剂后再行冲洗。已知化学性物质的性质时,用拮抗剂冲洗以中和化学性物质对眼部的病理性损害。

3.2 心理护理

3.2.1 眼外伤属于意外性伤害,发病突然,患者无心理防备,又担心伤眼会失明、毁容或者是担心术后效果不好,易出现恐惧、焦虑心理,甚至出现自卑心理。故护士在护理时应主动、热情并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加强护患沟通。帮助并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2 对双眼烧伤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心理支持,适当的“抚触”具有移情和安慰的作用,在患者沮丧、不知所措时,及时通过握手或者抚触患者的双手、拍拍肩膀,都可以使患者减少挫折心理,使其感到亲切而产生依赖感,从而改善护患关系,不同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4]。

3.2.3 积极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使患者勇敢的面对疾病,作出正确的选择,从而从容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5]。

3.2.4 术前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有研究显示患者对部分视力损失的心理调节能力反而要弱于盲者的心理调整[6]。行手术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对手术期望值过高,同时对并发症思虑较多,担心手术不成功,心理负担重。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应表示同情并劝慰他们理智面对现实,根据其具体情况(文化程度)介绍手术相关的知识,告知术中配合的要点及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充分了解情况,减少焦虑及自卑心理,树立信心,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手术。

3.3 术前护理

3.3.1 术前做好访视工作,认真交代患者注意休息,避免感冒。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检查,并协助做好个人卫生。

3.3.2 烧伤患者主要表现为眼睑水肿、畏光、流泪、异物感及疼痛、分泌物较多、视力减退。皮肤有伤口时应注意给予合理的治疗,预防皮肤感染的发生。护理及治疗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疼痛时给予安慰,必要时给予镇痛药。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有无感染及角膜穿孔、溃疡等。

3.4 术后护理

3.4.1 局部护理 术后加压包扎48 h,密切观察术眼敷料包扎有无脱落、移位,有无渗血、渗液,如有敷料渗湿,及时给予更换。打开包扎后给予贝复舒、爱丽滴眼液点眼,并给予氧氟沙星眼膏促进上皮生长、预防感染。必要时用1%阿托品散瞳,防止虹膜后粘连。为防止睑球粘连可以每天使用玻璃棒涂抹眼药膏进行分离结膜囊。

3.4.2 病情观察 临床观察主要包括:羊膜透明度、贴附情况,有无脱落、溶解,视力、角膜水肿及透明度,角膜上皮的愈合情况,角膜新生血管以及睑球粘连等眼表情况。护理时,要观察患眼局部渗出物、分泌物的性质及量。点眼时动作轻柔,嘱咐患者勿揉眼。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作出正确处理,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若出现少量积血和积液可自行吸收,积血量多时应用止血药物,积液量多时可用绷带加压包扎2~3 d,同时要观察羊膜的色泽、有无脱落及早期溶解,羊膜早期溶解时及时行第2次手术。

3.4.3 饮食指导 可正常进食,但不可进食过硬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及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的通畅。戒烟酒,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富含蛋白的饮食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3.4.4 加强生活护理 术后及时给予生活上的支持和帮助,嘱咐患者安静卧床休息和避免碰伤术眼。加强护理安全以减少不必要的损伤,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

3.4.5 健康教育 眼部化学性烧伤者大多数从事职业以工厂、企业工人居多,并且年轻人占多数。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十分重要,要加强自身安全的认识,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车间工作室内设置固定的急救设备,并对职工进行有关急救方面的专业知识教育,掌握自救互救的方法。受伤后要就地用洁净水彻底地冲洗后即到就近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及治疗。

3.4.6 出院指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调试,使其克服心理障碍。按要求复诊,若出现眼部分泌物增多或视力下降等异常情况,及时到医院复诊,以免贻误病情。注意保持眼部清洁,教会患者正确的点眼方法,勿揉眼。点眼时,不要将羊膜组织当成是分泌物,用力擦拭导致羊膜的脱落。

4 讨论

化学性眼外伤可引起眼球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眼球毁坏,是一种致盲率较高的眼表疾病,如果处理不及时或不得当、护理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入院后就应针对不同的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潜在的并发症如感染、术后睑球粘连、第2次手术等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医生做好治疗护理工作,及早进行羊膜移植术。有观点认为在伤后早期、特别是7 d内进行羊膜移植可以明显阻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7]。采用羊膜移植术治疗眼化学性烧伤并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重建眼表、减轻烧伤后期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侯光辉,徐锦堂,孙秉基,等.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治疗陈旧性眼表烧伤.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9):652-654.

[2] 刘祖国.眼表疾病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627-628.

[3] 罗勤.朱志忠.朱莉,等.羊膜贴敷对重症眼表烧伤的疗效.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4):365-367.

[4] 米丰花,杨敏,王贵生.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和护理干预及效果.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62-463.

[5] 王虹.设立病房专职健康教育人员提供健康教育实效性.护理杂志,2005,22(12):97-98.

[6] 徐勤.低视力的相关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0):27-28.

眼化学伤的急救措施范文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近期在本院进行眼部化学烧伤治疗的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9~55(29.7±2.8)岁,就诊时间0.5~4(1.47±0.9)h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眼部化学烧伤患者的评定标准。

1.2方法

急救方法:患者入院后快速检查受伤情况,迅速将眼睑分开并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对角结膜上的残留物质进行彻底清洁。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烧伤种类,碱性烧伤注射维生素C或3%的硼酸持续冲洗,酸性则用2%碳酸氢钠,必要时可使用麻醉剂等辅助治疗。并对患者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和眼膏点眼等药物治疗。护理方法: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适当的眼部防感染护理措施、心理护理措施、饮食护理及健康指导等。

(1)眼部护理。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相关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眼部反应进行密切观察观察,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询问患者的眼部包扎是否舒适,检查患者敷料是否有渗漏,并对患者的眼球的运动情况和眼部的分泌物进行观察,对患者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处理[3]。

(2)心理护理。眼部化学烧伤患者都属于是急性的、突发的化学烧伤及误伤等,当患者突发疾病时,其内心很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给患者心理造成巨大压力。加之若患者治疗预后情况不良好,给患者的容貌等带来影响,也会加重患者的不良情绪。因此,必须在患者入院时就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告知病人及家属相关治疗方法、病情的变化规律,并强调积极有效治疗的重要性,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时消除不良情绪,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条件。

(3)饮食生活护理。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视力受到影响的时候。医护人员应护理人员可嘱托患者多使用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类食物,对辛辣刺激的食物应尽量避免。并保持患者的居住环境空气清新,温度和湿度较为适宜。

(4)健康指导。根据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及视力恢复情况判定治疗效果,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眼部化学烧伤具体分型情况

40例患者眼部化学烧伤具体分型情况:眼部化学烧伤患者中,主要以碱性化学烧伤为主,约占70%,其中又以石灰烧伤较多,约占42.5%。

2.2治疗效果

经过本院医护人员的抢救及有效护理后,40例化学烧伤患者的66只眼睛的烧伤情况均得到了有效控制,视力恢复到1.0以上,治疗后情况较入院时差异显著(P<0.05),但也有2例患者的3只眼睛因各方面原因抢救治疗无效,总有效治疗率约为95.5%。

3讨论

眼化学伤的急救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眼化学伤;儿童;羊膜移植;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8-1183-0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儿童眼化学伤是临床眼科严重的致盲性眼病,轻者结膜充血水肿,重者角膜溃疡甚至穿孔,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羊膜移植术治疗严重眼部化学伤及热灼伤等眼表损伤,是眼表重建术的新进展。我院自1999年9月引进该项新技术,治疗儿童眼化学伤后角、结膜组织坏死融解,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了适应临床需要,提高手术疗效,合理有效地观察及护理措施是必要的。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1999年9月~2006年5月住院的严重早期化学伤的患儿84例(98只眼),男54例(66只眼),女30例(32只眼)。年龄3~13岁,平均7.5岁。碱烧伤44例(53只眼),酸烧伤40例(45只眼)。烧伤程度以1982年全国眼外伤与职业眼病研究协作组制定的眼部烧伤分度标准为依据,Ⅲ度67只眼,Ⅳ度31只眼,双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羊膜移植组)42例(52只眼)和对照组42例(46只眼),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

1.2 羊膜的制备及保存:羊膜的制备参照岳军等的方法,所制羊膜均在取材后12h内使用。

1.3 手术方法:显微镜下切除坏死脱落的结膜和角膜组织,用含有抗生素的无菌生理盐水将剖切表面冲洗干净,把新鲜制备的羊膜上皮面朝上平整地覆盖在角膜及结膜表面,先用8~0可吸收线将羊膜植片与患眼球结膜创缘全周缝合固定于浅层巩膜上,在角膜缘处以10~0尼龙线将羊膜固定于浅层巩膜上。术后常规绷带包扎患眼,必要时眼片固定,防止睑球粘连。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

1.5 结果:42例(52只眼)羊膜移植手术均无感染,无排斥反应发生,羊膜植片未见脱落,无新生血管长人,愈合良好。两组患儿主要并发症见表1。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此类患儿多因眼部突发外伤或误伤所致。突发的视力减退和剧烈疼痛,使患儿和家长心理难以承受,多表现为精神紧张、恐惧、焦虑甚至绝望。患儿来院后我们热情接待,协助医生及时给予急救处理。完善各种术前准备,使患儿产生一种安全感;针对患儿的不同年龄、不同病情,及时与患儿及家长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地讲解本病的有关知识,讲清检查、治疗的目的和配合的方法。有资料表明,手术前向患儿提供与手术相关的信息,可以降低患儿的焦虑程度。术前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预后,介绍成功的病例,帮助患儿和家长树立信心,以取得积极配合。

2.2 术前护理:患儿来院后立即协助医生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眼球表面及结膜囊,冲洗时应翻转眼睑,转动眼球,暴露穹隆部,将结膜囊内的化学物质彻底洗出。按医嘱给予抗感染、中和、角结膜营养与修复剂。以减轻损伤,预防感染及创伤。术前剪睫毛。用升汞溶液及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术前晚给镇静剂。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

2.3 术后观察及护理:术后3天常规绷带包眼,注意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及疼痛情况,有无红、肿、分泌物等,如出现持续性眼痛、渗液、渗血、分泌物多,提示有感染或移植片撕脱、移位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并查明原因。对眼部进行各项治疗操作时,一定要做到轻巧,准确无误,尽量减少疼痛,滴药时不要压迫眼球,更不能接触角膜及植片,嘱患儿勿用手揉眼和挤压眼部,防止羊膜脱落。如术后早期患儿出现睑球粘连,可用无菌玻璃棒轻轻分离,涂抗生素眼膏并嘱其多方位轻转眼球,严重的睑球粘连可于6个月后手术治疗。

眼化学伤的急救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生 眼外伤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063-02

具有关资料查证,学生眼外伤的发病在眼外伤的职业因素排名中占第3位[1],为探讨中学生的眼外伤发生原因及特征,降低中学生眼外伤的发病率,本文对1998年6月――2006年6月本院所治的眼外伤850例(964眼),作调查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作为县医院眼科门诊,自1998年6月至2006年6月,共治疗各种眼科患者6122例,其中眼外伤850例(964眼),占门诊量的13.88%,年龄为12―19岁。男692例,女158例。742例(87.29%)于伤后2小时内就诊。772例(90.82%)在校内受伤。

1.2 调查项目

对每例就诊的眼外伤统计年龄、性别、就诊时间、受伤眼别、受伤地点、致伤原因、致伤性质、眼部主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结果。

2 结果

2.1 性别分布

男 692例(784眼,81.41%);女158例(180眼,18.59%)。男:女=4.33:1。

2.2 受伤眼别

右眼伤320例(37.65%),左眼伤416例(48.94%);双眼同时受伤114例(13.41%)。右眼:左眼=1:1.3。统计学处理x2=6.26,P<0.05,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2.3 受伤场所

在眼外伤850例中在校内受伤者772例(90.82%):其中以在体育、运动场所伤456例(53.65%)为最多。在校外受伤者78例(9.18%):其中以在室外风沙入眼受伤32例(3.76%),交通意外伤14例(1.65%)为较多(表1)

2.4 致伤原因

体育运动和玩耍嬉戏占男、女生眼外伤原因的第一、二位。男生的第三位发病原因为打架斗殴引起,而女生第三位发病原因为针工刺绣。体育运动中致伤多为球类、眼镜、手指、肘部、足等。玩耍嬉戏中的致伤物多为手指、笔、剪刀、小刀等。打架斗殴中的致伤物多为拳、啤酒瓶、木棒等。化学伤中的致伤物多为化学药品(酸碱及有机化合物等)。针工刺绣击伤的致伤物多为金属类、锐器伤等。

2.5 致伤类别

以机械性眼外伤居多,眼挫伤430眼(44.61%),角膜上皮擦伤178眼(18.46%),眼睑撕裂伤166眼(17.22%)等,其次为化学伤68例(7.05%),其中酸烧伤30眼(13.11%),碱烧伤10眼(1.04%),在机溶剂及化合物16眼(1.66%),化妆品8眼(0.83%),药物误滴4眼(0.42%)(表2)。眼表外伤756眼(78.43%);眼球外伤208眼(21.58%)。

2.6 临床表现

主要眼部临床表现为:球结膜下出血384眼(39.83%),角膜上皮擦伤178眼(18.47%),眼睑皮肤、裂伤166眼(17.22%)等(表3)。

2.7 视力影响

850例(964眼)中直接外伤在治疗后远视力下降1行以上(不能矫正)者20例(20眼,2.08%)。包括:①角膜穿孔伤2眼,视力减至0.1;②巩膜穿孔伤2眼,视力减退至0.3;③视网膜脱离12眼,视力减至0.03―0.5;④玻璃体积血2眼,治疗后视力保持在0.3;⑤角膜缘裂伤2眼,因并发眼内感染无法控制而摘除眼球,对侧眼发生交感性眼炎,治疗后视力保留至0.6。

表1

表2 在校中学生964眼眼外伤类别(眼数)

3 讨论

中学生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自我防范意识及控制能力很差,又年青好动,易发生眼外伤。从本组中可见易发生的眼外伤男生率大大高于女生(男:女=4.33:1),这与男生的活动多,范围广有关。就诊时间多在2小时内,这与中学生求医方便及求医意识较强有关。左眼眼外伤多于右眼,差异有显著意义,这可能与右手持械操作及右则活动能力优势有关。中学生中眼球开放性外伤的发生率和外伤的严重程度大大低于社会的一般人群[1]。但仍有个别学生因眼外伤而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应对中学生进行眼外伤的防治知识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加运动场所,改善运动设施及学生学习住宿条件。并建议屈光不正需要配镜的学生在运动时佩戴树脂片眼镜[2],以免所戴的玻璃眼镜片破碎伤及自己及他人。玩耍嬉戏注意分寸,从而减少眼外伤的发生。

从上述调查统计中可见化学实验和针工刺绣伤发生眼外伤的机率较高,共有94例,达11.06%(表1)。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实验或实习时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指出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急救手段,加强实验中的指导,尽可能地减少眼外伤的发生。

表3 在校中学生964眼眼外伤临床表现(眼数)

现代中学生由于课业负担、升学就业压力,城乡差别等原因导致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心理问题突出。又多为独生子女,常以自我为核心,为一点小事而争吵,甚至打架斗殴,导致眼外伤的发生,极少数的引起因打架发生眼外伤的机会。

中学生中高度近视发病率比较高,达10.1%[3]。我县在校生眼挫伤导致视网膜脱离者有12例(12眼),其中10例(10眼)为高度近视,且术后视力恢复差。因此我们应重视对高近视者的眼外伤知识的教育,建议其改变运动方式,对中学生的一年级学生进行防盲知识教育,请当地防治专家讲课。这样避免眼外伤发生的风险,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一旦发生眼外伤,应该及早就医,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杜绝盲人再现。

参考文献

[1]李淑珍;千例眼外伤相关因素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1,23(1):20―21.

[2]惠延年;对眼外伤防治应引起极大重视[J],中华创伤杂志,2000,16(7):389―390.

眼化学伤的急救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刺激性气体中毒预防治疗

刺激性气体是一类对机体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具有以刺激作用为主要特征的化学物,其中一些同时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刺激性气体是化工制药业主要中毒病因和死因之一,在战时常被作为化学武器应用,因此作为一名军医应熟识刺激性气体中毒的预防及救治措施。

一、刺激性气体分类

刺激性气体多呈黄褐色、棕红色或深蓝色,常有霉变的干草或烂苹果味。多以气体或烟雾的形式弥散,按性质可分为酸、光气、醛、醚等几类。按在水中溶解度和分子颗粒的大小可分为高水溶性大颗粒有害气体(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等)和低水溶性小颗粒有害气体(如氮氧化物、光气、硫酸二甲酯等)。

二、对机体的致病作用

刺激性气体所致病变及发病时间,病变部位和程度与毒性、理化特性尤其是水溶性及接触部位有关。高水溶性刺激性气体在水中溶解度大,在眼和上呼吸道的潮湿组织表面很快溶解,形成酸或碱类物质,产生速发的、强烈的刺激作用,临床表现主要为刺激症状,如大量吸入出现肺水肿时常无潜伏期;低水溶性刺激性气体,因溶解度小,对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弱,吸入量相对多,且易进入呼吸道深部,故引起中毒性肺炎、肺水肿的可能性大,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潜伏期随吸入毒物的量、浓度及接触时间增加而缩短,但与溶解度成反比。其致病作用有两种类型。

2.1急性损害短时间高浓度吸入或接触引起的病变。

2.1.1局部炎症短时间高浓度吸入或接触水溶性大的刺激性气体可迅速产生剧烈的刺激症状。主要在接触的局部或上呼吸道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如急性结膜炎、角膜炎、鼻炎、咽炎、或角膜腐蚀脱落,咽喉水肿,局部皮肤灼伤等。严重者可发生黏膜上皮坏死、黏膜下水肿和炎细胞浸润。

2.1.2全身中毒吸入刺激性气体,尤其是水溶性小的气体可深达呼吸道深部的细支气管和肺泡,易引起中毒性肺炎等损害。具体又分为:(1)气体中毒:刺激性气体引起支气管周围炎,肺水肿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复合伤:刺激性气体引起中毒并伴有其他损伤,如氯磺酸吸入中毒伴皮肤化学灼伤;(3)多脏器损伤:刺激性气体直接或继发损害多个脏器或系统,出现并发症与继发症,如中毒性肺水肿引起的呼吸衰竭与ARDS,脑水肿及肾衰竭。

刺激性气体吸入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中,以中毒性肺水肿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最为严重。肺水肿发病机制为刺激性气体引起肺泡和肺泡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致肺间质和肺泡水分淤滞;直接损害肺泡Ⅰ、Ⅱ型上皮细胞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肺泡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内的液体渗向间质,进而流向肺泡;刺激性气体可使体内血管活性物质,如5?羟色胺、组胺酸等大量释放,并兴奋交感神经,引起淋巴回流受阻,进一步加重了毛细血管的液体渗出。肺泡与肺毛细血管的损伤;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减少及表面张力增高致使肺泡缩小;肺泡与肺间质液体淤滞等改变,导致肺泡的气?血、气?液屏障破坏,顺应性降低,肺弥散功能和通气功能发生障碍,通气/血流比例下降,肺泡血流不能充分氧合,动静脉分流增加,发生动脉血氧分压降低。缺氧又可进一步引起毛细血管痉挛,如果活动增加,耗氧量增大,增加静脉回流,毛细血管压力的进一步升高,致肺水肿加速发展;持续氧分压降低可导致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多脏器损伤。中毒性肺水肿病程分四期:(1)刺激期:刺激性气体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刺激症状和全身反应,如咳嗽、胸闷、头晕、恶心等。水溶性小的刺激性气体,有时症状不明显。(2)潜伏期:刺激期后患者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但潜在的病理变化仍在发展,属“假愈期”,特别是水溶性小的刺激性气体易出现刺激症状减轻的假象。(3)水肿期:剧咳、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患者面色苍白,指端和口唇可明显发绀,脉搏及呼吸加快,血压下降,两肺满布湿啰音,体温升高。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降低。X线胸片示肺野透亮度减低、肺纹增多、增粗、紊乱;两肺散在或局限性边缘模糊的点片状阴影、融合成斑片状阴影或絮状阴影,有的可呈蝴蝶状或大片状阴影。(4)恢复期:一般3~4d症状减轻,7~11d可基本恢复。

ARDS往往是由肺水肿发展而来,吸入水溶性小的刺激性气体后,当时症状较轻。脱离接触后症状可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但经数小时至数十小时后,病情突然加重,出现胸闷、咳嗽加重,且有呼吸困难、发绀、烦躁、咯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及弥漫性湿啰音。部分患者呼吸困难进行性加剧,进而演变为ARDS,如不及时抢救,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吸入水溶性大的刺激性气体后,则立即出现明显的眼和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随即出现肺水肿的症状和体征。危重患者可并发喉头水肿、纵隔气肿、气胸。

2.1.3变态反应如氯气中毒和二异氰酸甲苯酯引起的变态反应性哮喘性支气管炎。

2.2慢性损害长期反复低浓度刺激性气体接触可以引起慢性炎症,如慢性结膜炎、鼻炎、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接触性或过敏性皮炎。

三、诊断及诊断标准

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的诊断,依据短时间高浓度刺激性气体的接触史,相应的症状和体征,X线胸部摄片或透视及其他检查,排除其他一般疾病,综合分析后作出诊断。(1)刺激反应: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无阳性体征。(2)轻度中毒:除刺激与炎症表现外,两肺有干啰音或哮鸣音,少量湿啰音,X线胸片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表现。(3)中度中毒:有明显呼吸系症状,两肺有干或湿啰音,X线胸片示两中、下肺野可见点状或小斑片状阴影,符合支气管肺炎,间质肺水肿或局限性肺水肿表现。(4)重度中毒:有典型肺水肿症状体征,X线胸片示严重肺炎或肺水肿改变。血气分析PaO2/FiO2≤40kPa(300mmHg)。呼吸频数>28次/min或(和)有呼吸窘迫。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喉头水肿、窒息等、并发严重气胸、纵隔气肿或严重心肌损害、猝死等。

四、预防和控制

刺激气体对人群的危害是突发性事故造成的群体性中毒和死亡,因此,预防原则是“三级预防”。重点是消除气事故隐患,早期发现和预防重度中毒,加强现场急救,预防控制并发症。

4.1消除事故隐患,控制接触水平(1)加强对化学反应锅、输送管道、贮槽或钢瓶等的维修及灌注、储存和运送通道的安全防范,做好防爆、防火、防漏。(2)生产和使用刺激性气体的设备和过程实行密闭化、自动化及局部吸出式通风,做好废气的回收和利用。(3)定期进行环境检测,及时发现刺激性气体超过最高允许浓度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4)提高作业人员素质与自我保健意识。加强职工上岗前安全培训,自觉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穿戴防护衣帽和防毒口罩。

4.2提高现场急救水平,控制毒物吸收有潜在事故隐患作业,配置急救设备,如防毒面具、冲洗设备等,开展急救训练,定期对急救设备和防毒面具进行维修和有效性检验。

五、救治原则

5.1院前救助急性化学物中毒常为突发的意外事故,现场救治必须快速、及时、准确、先重后轻。主要依靠自救、互救、特效抗毒疗法与综合治疗相结合、局部处理与全身治疗相结合的原则。具体措施如下:(1)脱离现场,转移至上风向及空气新鲜处。(2)重要脏器心、肺、脑的保护:注意呼吸、脉率、血压及意识、瞳孔等生命体征;对心搏、呼吸抑制者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必要时及时应用呼吸与中枢兴奋剂等;气管插管后用人工呼吸机,直到恢复自主呼吸。对休克和虚脱者,静脉输液,点滴升压药,维持正常血压。(3)及时脱去被污染衣服,清洗污染的皮肤、毛发,防止毒物继续侵入。(4)预防性治疗:镇静,卧床观察,减少耗氧,保持呼吸道畅通,支气管解痉、止咳化痰、雾化吸入、消泡剂、清除脱落黏膜组织,注意保暖,及时给氧、解毒、排毒、抗过敏、抗渗出等。(5)重症转送:携带周知卡,随症应急救援,保证治疗措施延续(吸氧、补液、兴奋剂、抗泡沫剂、激素等),事先通知医院作好接诊准备。

5.2医院治疗对呈酸性气体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呈碱性气体用3%硼酸溶液雾化吸入,起到中和作用,以减轻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咳嗽频繁,并有气急、胸闷等症状,可用0.5%异丙基肾上腺素lml和地塞米松2mg,加水至3ml雾化吸入,需要时应用解痉、祛痰、抗感染药物。病因治疗:指促使致病毒物排出或针对其发病机制的各种治疗措施,根据不同毒物品种,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如络合剂、特效解毒剂,或血液净化疗法等。氧疗:缺氧可引起很多严重后果如损伤线粒体,使三磷腺苷(ATP)生成不足,耗尽,并可因膜磷脂降解加速,导致生物膜损伤,细胞内钙离子超负荷,氧自由基生成增加,这些情况进一步加重缺氧,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及早纠正缺氧,控制病情进展,是防止发生治疗矛盾的重要环节。一般用鼻导管吸入,氧流量5~6L/min,肺水肿时应用有机硅消泡剂,发生ARDS时采用加压给氧或用呼气末正压呼吸;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利于预防和治疗ARDS,糖皮质激素有减轻肺泡上皮及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可减少渗出,减轻炎症,缓解气道痉挛,扩张血管,疏通微循环,防止发生阻塞性细支气管炎及纤维化,此外,可适当考虑应用氧自由基消除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在维持良好的循环功能前提下,限制静脉补液、保持出入量负平衡。合理应用利尿剂、脱水剂、减少肺循环血容量,同时注意防止低血容量休克和电解质紊乱。危重患者应防止窒息发生,必要时行气管切开,纠正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治疗:急性中毒患者可有气道和肺泡的损伤,此外大量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易诱发感染,需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其他,加强营养支持,加强护理,心理治疗等。

采用上述综合治疗,合理处理治疗矛盾,控制肺水肿的发展,预防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脑水肿及多脏器损害。曾有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可导致急性胃黏膜病变及外周血象明显改变的报道。所以对其可能继发的多脏器功能衰竭也要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陈卫红,陈镜琼,史延明.职业危害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9.

[2]鲍光欣,陈东升.刺激性气体中毒的救治[J].新医学,2004,35(1):45-46.

[3]鲁锡荣.刺激性气体中毒的预防[J].劳动保护杂志,2002,8:48.

[4]朱珠,梅丹,汤光.中毒与解救速查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7.

[5]孔祥琴.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7,20(1):26.

[6]周萍,李卫平,王海石,等.急性刺激性气体中毒36例治疗后肺功能变化[J].中国临床医学,2006,13(4):580.

[7]肖云龙,杨乐华,何滔.基层职业病防治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81.

[8]黄韶清.常见中毒防与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

眼化学伤的急救措施范文第7篇

作者单位:473000河南省南阳市眼科医院门诊是医院的窗口,代表医院的形象,是接待患者完成医疗及急救处理的第一线,护士是直接参与完成这些措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眼科门诊患者诊疗数量大,时间比较集中,检查和治疗项目多,许多问题需要在短时间内解决。因此,做好眼科门诊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必需具备眼科常见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专科护理技能,规范服务意识,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确保以优质、安全、快捷、有效的服务满足患者的需要。

1眼科门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1.1管理因素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影响患者康复,影响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给医院信誉造成负面的影响;所谓安全管理是指为保障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或护理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

1.2护理人员因素技术因素:因多种原因影响,目前护理人员队伍存在数量不足,流动性大,护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而眼科门诊专科性太强,专科操作较多,各种仪器的检查的也多,既要求护士掌握常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又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熟悉各种检查仪器的使用,才能给患者满意的指导和解释,否则,医患、医护之间会出现不协调的误会或者纠纷。

工作责任心:护士在医疗活动中,担负着患者的保护者、依赖者、倾听者等角色。而在家庭中又扮演者女儿,儿媳,妻子,母亲等角色;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护士超负荷工作;长此以往,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由此可引起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带来不安全的后果或不安全的因素,这些是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

患者因素: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患者的权利意识,保健意识,消费意识增强,对门诊的服务要求高,如果服务不到位,容易产生矛盾。由于眼科患者的特殊性,如患者视力较差,不熟悉环境导致患者跌倒:保管不严造成患者物资被盗等。

2加强眼科门诊护理管理

2.1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管理者必须重视安全管理,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变成自觉维护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患于未然。

2.2提高服务质量工程中做到以礼待人,耐心地疏导,做好解释工作,合理地安排好专家、专科、简易门诊,验光等患者的就诊次序,恰到好处地请患者按序就医;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急缓酌情安排患者就诊;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新生儿、外伤及角膜异物、青光眼患者发作期都安排优先就诊;对患者急性结膜炎红眼病和淋菌性结膜炎的做好隔离和病情报告,以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

2.3加强专科操作培训加强护士规范培训和继续教育,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各种学习,还要着重护士礼仪,文明用语,人际沟通能力的培训,特别是要掌握突发急救技能培训等。在护理工作中,只有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3讨论

急诊患者应随到随诊,如电光性眼炎,立即给予滴丁卡因止痛处理;如化学烧伤,立即到治疗室作稀释性冲洗;眼球穿通伤、异物伤,立即准备好清创处理,或作影像检查,按医嘱取出角膜异物[1~3]。对急性视力减退,剧烈眼痛,球结膜出血,眼睑、角膜、结膜急性炎症患者,分别进行初步处理,同时通知医生;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首先解除焦虑、急躁情绪,以配合治疗。

门诊治疗室是患者比较集中的地方,往来活动频繁,吵嚷声音也较大,往往影响医护人员工作;为了保证诊室安静,使医生集中精力进行检查和诊治工作,缩短候诊时间,护士应注意维持诊室秩序,防止拥挤及争先恐后现象,按挂号顺序和病情轻重缓急安排患者就诊,并指导患者办理特殊检查及治疗、取药、交费、化验等手续。巡视诊室时,协助医生向患者作一些必要的解释工作,如:何时复诊、取药、用法等。需要检查眼底的给予托品卡胺滴眼液散瞳;准备手术患者,如:白内障、青光眼等,应冲洗泪道,了解泪道通畅情况,给诊断提供依据。需住院的患者,先与病房联系床位,并通知有关人员予以接诊作好口头交待。

门诊治疗室应根据医嘱进行眼科各种医疗护理技术操作。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包括:冲洗泪道、冲洗结膜囊、结膜下注射、取角膜异物、麦粒肿切开排脓、换药等急症处理。治疗后应详细记录结果并签名,送交医生继续诊治,或向患者交待复诊检查、治疗时间以及注意事项。换药时应详细询问患者术后情况,细致观察术后反应及术后效果并作好记录,换药后应向患者交待下次换药时间及复诊时间和注意事项,对用过器械应及时冲洗、消毒、更新。总之,眼科门诊护理人员的工作是繁忙且琐碎的,护士的配合是非常必要的。此外,作为护理管理者,应针对眼科门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加强眼科门诊护理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 34(3):191192.

眼化学伤的急救措施范文第8篇

【摘要】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已成为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护士职业损伤因素的分析,针对护士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较多,提出相应防护措施。

【关键词】手术室 护士 防护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手术的普遍展开,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职业损伤的危险正在不断增加,护士的职业安全越来越受关注,通过各种措施加强职业防护,保证护士的安全与健康,已成为护理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探讨了护士职业损伤因素及其防护措施。

1 职业损伤因素

1.1 病毒:病毒是最常见的生物性危险因素,临床上以乙肝、丙肝、艾滋病毒为主,美国CDC监测报道[1]: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每年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务人员死亡人数超过几百人,由于护理职业行为的特殊性,临床护士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各种分泌物,被污染的几率相当高,国内大量研究证实[2]。护士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最高职业群体,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为79.36%~92.3%,被乙肝污染的针或锐器伤后的相应感染率为6%~30%.

1.2 物理性因素:护士工作中有受到辐射、触电、烫伤、噪声等危害的可能,尤其是护理参与实施放射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受到放射线的危害最为严重,由于大多数护士不具备放射防护的知识,得不到很好的自我防护,易受损伤。有报道从事放射性诊断和治疗的医务人员因接触放射线而致恶性肿瘤、白血病、不良生殖结果及放射病者比例较高。

1.3 化学性因素: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各种化学消毒剂而使自身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院资料显示[3]:医院至少使用159种对皮肤或眼有刺激的物品,135种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学物品。调查证实[4]:1.0PPm浓度的甲醛可刺激皮肤、眼、鼻、咽、喉及肺,引起变态反应、哮喘。国内外研究资料得出结论[5]: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注射器溶药、排气、换液、拔针等都可能造成皮肤接触或吸入;可能通过皮肤接触吸入或吞食,长期受到低剂量药物影响,可诱发基因变性,使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及脏器损害等潜在危险。

1.4 心理社会因素: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迅速发展,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对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手术室护士从思想业务更应高度重视,不断完善自己,与患者之间做到言行谨慎,自我意识要增强,从而避免不必要医疗纠纷。

2 防护操作措施

2.1 空气污染的防护: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正确使用消毒剂,接触各种腐蚀性、挥发性消毒液时应戴口罩、防护手套,防止溅入眼内及腐蚀双手,使用电刀时用吸引器吸尽烟雾,避免因烟雾在局部过浓而吸入呼吸道。长期接触某些吸入性麻醉和麻醉机排出的废气,对大脑有抑制作用,并可造成肝肾损害,因此手术室护士应督促协助麻醉师检查麻醉机是否密闭,废气是否排出,从而减少手术间物及废气在空气中浓度。

2.2 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培训和院感管理: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院感管理,医院要重视手术室护士的身体健康。对其进行定期体检。护士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一旦意外接触污染物或被刺伤,要及时进行冲洗及消毒处理。在进行特殊手术时,必须戴防护眼罩等 . 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对手术室被污染的物品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废弃物处理流程,进行分类、包装、登记、转运、消毒及处理。

2.3 重视和健全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做好岗前培训及职业安全教育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由手术室护士长、感染检测护士组成感染管理小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讲解有关医院感染及自我防护知识、职业防护方法及重要性。平时加强业务学习,熟知手术步骤及解剖知识,了解并预见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掌握被锐利物品刺伤后的处理措施、注射器的正确使用和丢弃、手术室医用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手术期间如何活动颈部和腿部以及HIV.HBV等传染病方面的知识。以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2.4 保护易感人群:护士与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接触密切,极易受传染。因此,通过改善营养,提高自身非特异性免疫力,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主动和被动的特异性免疫力,加强个人防护和药物防护,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改善精神面貌,从而减少职业伤害。

3 加强锐利器械的防护,避免生物污染

3.1 了解病史做好术前防视:术前了解患者病史,生化检查、结果,准确了解肝炎、艾滋病携带情况,重点做好此类手术的手术围术的安全防护,特别是特异性患者手术时,做好个人防护。急诊手术按感染手术处理,减少感染源的扩散。手部皮肤破损者不参加感染性伤口和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患者的手术。切实提高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技能,强调常规预防的重要性。

3.2 规范护理操作:术中传递缝针、刀片时拇指、示指、中指夹住持针器(或刀柄)中部,手置于器械下方,缝针或刀片尖端朝上可避免手被缝针刺伤、刀片割伤。锐利器械与其他器械分开放置,清洗时先将刀片、缝针取下,布巾钳钳端闭合可减少意外损伤的发生。一旦受伤应立即用肥皂水或流动水冲洗,尽可能挤出伤口血液,禁止进行局部重力挤压,然后用0.5% 碘伏消毒。如患者的血液HBV阳性须立即注射高效价抗-HBV免疫球蛋白500mg,1个月后再注射1次,并定期血液化验检查。

4 加强医学心理学学习

4.1 心理社会危害的防护:护理人员应具备专业修养和职业道德,还应加强心理调控能力的锻炼,具有较强的判断、应急、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护理及急救技术,还必须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为患者提供全身心的护理服务,而且,还要学会自我心理疏导,放松情绪,把自己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建立和谐医院,积极投身于护理工作中,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

4.2 加强体育锻炼:术前对手术所需时间要有一个充分估计,尽可能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必要的睡眠,加强体能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5 结论

总之,职业防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目前我们应尽快地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将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列入护理及医学院校的教材及课程设置中,加强管理,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参与,确保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利然,刘丽萍.临床护士职业伤害防护研究进展.现代护理,2007,6(13):1562.

[2] 戴青梅,王文英.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防护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

[3] 袁秀萍,李红珍.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与防范对策的探讨.现代护理,2005,11(23):1979.

[4] 魏丽丽.护理职业防护与管理.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9.

[5] 元秀梅,朱念琼.从健康促进的角度看我国护士职业防护存在的问题.现代护理,2006,12(6):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