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情境法 问题法

2001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的通知以来,研究性学习就成为基础教育领域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名词。那么究竟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几年来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进展如何,存在哪些主要问题,针对这种现状广大一线教师应该如何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呢?本文拟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研究性学习基本涵义

所谓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课程。它主要是给学生介绍数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开展数学课题研究。它要求给学生提供探究的问题和探究的手段,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因而具有研究性;它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得出结论,均由学生来做,因而具有自主创新性;它一般要通过调查、实验、小课题研究、专题讨论、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学习,因而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

二、 研究性学习中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形成定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要实现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从而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事实上,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只浮于表面,对于新教材中有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大多数教师并没有按照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现、检验与论证的过程,而是采用了变相灌输的方式促使学生记住结论而已。其实,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关系,目前仍是有待解决的课题。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将研究性学习作为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类型,列入课程计划,使之成为有目标、有实施要求、实施渠道和评价标准才是十分必要的。而且通过进行研究性学习,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改变才能比较容易实现。不过,这并不是说只有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才进行研究性学习,也不意味着传统的高中数学学科课程的教学中不能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科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恰恰是相辅相成的。只要处理得当,原有的课程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展开。而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既打好基础,又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更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学上的很高境界。

三、研究性学习方法

目前,二期课改已在我校高中阶段全面推开,这对所有教师都是一个新的考验。研究性学习的使用不仅符合课改的要求,而且也是针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际脱节、课堂氛围沉闷等问题所提出的教学方法。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的适应于当前课改的两种研究性学习方法。

方法一:情境法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特别是在讲授新课时,可根据课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所述问题感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完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设a、b为常数,且a≠0,b≠0,研究函数f (x)=ax+b/x的奇偶性和单调性。本题并没有涉及更深的数学知识,而是学生熟知的两种函数——正比例函数f(x)=kx(k≠0)与反比例函数f(x)=k/x(k≠0)的和,这题的特点是学生利用近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探究、合作和教师的适当指导,都能很快得到解决,具有“短、平、快”的特点。

方法二:问题法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因此,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例如,学习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后,教师向学生布置利用解三角形的知识进行建筑高度的测量研究。如测量嘉定法华塔高度的方案,先选定一点A,在A点测得塔顶的仰角。为30°,再向前取一点B,在D点测得塔顶的仰角旦为45°,用皮尺测得A、B两点间的距离为a,见下图。设BD=x,在RtACD中,a =30°, 。在RtBCD中,日=45°,于是 ,解得 。嘉定法华塔高度 。一方面使学生学习的数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了思维,使得教学活动更有效地进行。

C

B A

D

图1:问题法求解塔高

四、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作为教育改革的新事物还有很多值得重视与探讨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既打好基础,满足眼前利益,又要体现出研究性学习的性质和价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数学教学的理想状态,这种理想状态的实现,现在还存在诸多困难。但是笔者认为,传统的数学教学应注入研究性学习的时代活水是不容置疑的,广大的一线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广泛交流经验,使我国的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更进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研究性学习;认识;途径;关系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开放性、研究性和实践性。它的功能在于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研究性学习应更加关注学习过程。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不仅仅是教师自己提供的,而且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概括出问题,甚至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提炼成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并且特别注意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应予以注意。为了使评价能够真实可靠,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要有定量的评价也要有定性的评价。

二、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

实践证明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1.数学开放题与数学研究性学习密切相关

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为学生个别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提供时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因此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应是十分有意义的。

开放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题型,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有合适的载体,而数学开放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满足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创造潜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实践证明,数学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是合适的。

2.社会实践与数学研究性学习值得关注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三、数学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定位。数学研究性学习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而不是只为少数优秀学生开设的课程,它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追求目标,鼓励学生介入数学学科前沿的研究,要求学生的研究结果有科学性,但并不强求每个学生的最后研究成果都必须独一无二。强调这样一种课程定位,有助于防止数学研究性学习变为新的数学学科竞赛。

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的关系。从初步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情况看,凡是认真参加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影响数学学科内容的学习。个案现实,因为开展课题研究的需要,学生“用然后而知不足”,常常自觉地加深或拓宽了与课题相关的数学学科课程的学习,有的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更加加深了对数学学科课程的理解和热爱。因此,是否可以这样说。数学研究性学习和现有数学学科教学两者之间,不是一个反对一个,一个否定一个,而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

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思考

“研究性学习”课程已作为必修课正式开始实施了,同时要求各门学科都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培养其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不在乎能不能取得什么成果或发现。笔者曾对高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在此结合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谈点己见,以供同行商榷。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它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并且特别注意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应予以注意。为了使评价能够真实可靠,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要有定量的评价也要有定性的评价。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当然教学时也可由师生自拟课题。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高中数学新教材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有六个: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杨辉三角,定积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其教学目标是:⑴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⑵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⑶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⑷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学会交流。

三、数学开放题与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有合适的载体,即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加以整理归类。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实践证明,数学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是合适的。

数学开放题的常见题型,按命题要素的发散倾向分为条件开放型、方法开放型、结论开放型、综合开放型;按信息过程的训练价值分为信息迁移型、知识巩固型、知识发散型;按问题答案的机构类型分为有限可列型、有限混沌型、无限离散型、无限连续型。

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数学开放题有利于为学生个别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提供时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因此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应是十分有意义的。

四、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开放题的编制方法

无论是改造陈题,还是自创新题,编制数学开放题都要围绕使用开放题的目的进行,开放题应当随着使用目的和对象的变化而改变,应作为常规问题的补充,在研究型课程中适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应具备起点低、入口宽、可拓展性强的特点。

数学开放题的编制方法:

1.以一定的知识结构为依托,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寻找编制问题的切入点

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但掌握知识并不一定具备能力,以一定的知识为背景,编制出开放题,面对实际问题情景,学生可以分析问题情景,根据自己的理解构造具体的数学问题,然后尝试求解形成的数学问题并完成解答。

2.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式为依据,编制开放题

数学中的定理或公式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依据,中学生的学习特别是研究性学习常常是已有的定理并不需要学生掌握,或者是学生暂时还不知道,因此我们可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

3.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编制开放题

在实际问题中,条件往往不能完全确定,即条件的不确定性是自然形成的或是实际需要,其不确定性是合理的。如包装的外型,花圃的图案,工程的图纸这些是需要设计的,而由于考虑的角度不同,设计者的知识背景、价值判断不同,得出的方案也会不同。

将数学开放题作为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一种载体,首先必须有适合的问题,如何编制能够用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这是值得研究的。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有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学生的参与,必将促进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

目前,“研究性学习”仍属于初创、实验阶段,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同时也给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让我们共同走进“研究性学习”吧!

【参考文献】

1.李建平: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中国教育报,2001.5.31.

2.程太生:普通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5.

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范文第4篇

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倍受关注,被广泛地引入到各科的教学中。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在这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实践表明,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尚存有许多认识和操作上的误区,现加以分析澄清。

一、走出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性质认识上的误区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是高中生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他们关注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在实践过程中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并非地理科学研究。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可以说是借鉴于地理科学研究,但是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对于地理科学研究而言,研究是目的,对于研究性学习而言,研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是要把学生变成地理专业人才,而是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应用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地理问题。例如,学生做《某某地水土流失现状调查》这个课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调查取证,收集信息,分析出一定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建设性方案,而是通过研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本文由收集整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

2.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不是地理课外活动。 地理课外活动与地理研究性学习有许多共通之处:二者都强调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在功能上都能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但是,二者有着实质上的差异:地理课外活动实质上仍是地理教学活动,但它是学生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外,可自由选择参加并无什么课业任务的活动。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形态,是指向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定向型课程,其立足于地理学科,又可以超越地理学科。既然,作为一门课程,就有法定的课时安排和相应的任务要求。

二、走出地理研究性学习价值认识上的误区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表现出选题范围广、资料来源渠道多、处理资料能力要求高、结论的实用性强等特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l.不能将其功能“神话”。地理研究性学习如果能够有效实行,其作用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不少地理教师会走向极端,认为这个“好东西”应该时时、处处、生生都用。其实,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相对于“接受式学习”而言的。就人的发展而言,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结伴而行。在新课程中强调“研究性学习”,只是要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的应有地位,使两种方式相得益彰,各尽其能,否则,我们将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学习方式的又一次失衡。

2.其价值取向与高考是和谐的。 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尚有困难,还要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肯定会浪费不少时间,这样必定会影响备考,高考质量肯定下滑。近几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下的地理试题已经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题目逐渐走向综合性、开放性与实践性。所以,高中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不仅不会给备考带来负

 

转贴于

面影响,反而会有利于广大师生在新的高考形式下赢得先机和主动。

三、走出教师角色认识上的误区

1.地理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 有些地理教师摆脱不了传统教学的角色定势,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仍处处以“权威”自居,要求学生按照他指定的课题、设计的方案执行,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处处干涉,一切由他说了算。地理本文由收集整理研究性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并且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所以教师应当放下架子,平等地与学生共同学习、讨论,教学相长,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2.地理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有些地理教师认为,地理研究性学习既然强调自主探究、亲身实践,那么,就可以对学生放任自流,这又走人另一个极端。地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有特定规律的学习方式,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学生常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如很多学生会面临选题不当的问题。

四、走出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评价上的误区

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实现地理课程目标,发挥教育导向和进行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和方法,若评价不恰当会导致地理研究性学习偏离正确轨道,从而违背活动的初衷。

1.评价要同时重视过程与结论。地理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运用,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因此,必须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如建立学习档案袋等,记录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2.评价要客观公正全面。地理研究性学习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评价应该是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各个方面,诸如学习态度、知识、能力、毅力、合作性等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判,不能戴有色眼镜,认为研究性学习一定是成绩好的学生才做得好。因此,教师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为每位学生作出公正的评价,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作出全面的评价才能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到自己是有收获的,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时也能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问题 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108-01

当前,我国教学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教育革新尤其是我们的汉语即语文教学革新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在本文中,笔者就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分析,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理解

语文研究性学习指的是,中学学生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从科学的眼光,自然的、社会的角度,用科学的,理性的方式和方法就某个语文专题或者问题去认识问题,获取相关的资料,进而达到对问题的深度理解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既然是研究性学习,那么它所涉及的内容就是开放的,学生和教师参与的方式也是相对比较的民主的,学习教材是发展的,不固定的,或者说的变化的,因为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而学生则起着主体的作用,且语文研究性学习与一般的学习不一样,因为研究性学习的教材都是不固定的,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只要教育的几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存在,就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这么说,研究性学习与情境性学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全社会的各种资源,调动一切有用的要素进行学习,也可以让教师调动一切资源帮助学生不断的进取,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真正做到参与其中,享受其中,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让语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研究性学习不仅在意学生学习的结果,更看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主动性、创造性的培养,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重要想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学生可以掌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学习如何收集自己有用的资料,以及怎么去制定语文课题计划和步骤。

(2)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能够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探讨,相互取长补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以及集体主义。

研究性学习可以给语文教师带来全方位的挑战,以前,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完成国家课程标准,任务比较的简单,容易完成。研究性学习就不一样了。

首先,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以前,教师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传授者,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求教师的地位与学生平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转换为合作伙伴的关系,这就使学生能够更加放得开,能够站在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五学习,教师也摆脱了过去的“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

其次,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要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就是教师从经验型像科研型转变,不但要更加善于思考,更加善于观察学生,分析学生的思路,更加具有科学素养,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

2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一些专题、问题的解决进行的,所以在语文这门学科中运用的比较普遍,因为语文教学要解决的专题和问题比较多,这些问题可以是中学学生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也可以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的,它的路径来源可以有很多,既可以是课外的也可以是课内的,既可以是已经被证明的,我们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是为了检验,也可以是未被证明的。

(2)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和方式都是相对比较开放的,经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融入社会,更加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且积累一些感性认识和实战经验,为以后的人生做好准备。

(3)研究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某一个课题,学生成为这个课题的设计者,制定者,实施者以及完成者,学生对这个课题负有主要责任,学生被置于主体者的地位,当学生感觉到他自己的责任时,他就会有更加大的动力去完成。

(4)研究性学习不仅仅重视研究的结果,它还更加重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得到的体验,这个是研究性课程的主要目的。

3 研究性学习运用的几点问题

当前,对于研究性学习,并没有广泛地运用到中学语文教学中,也没有比较成熟的模式,但在高中阶段已经比较地普遍了,当然一些地区的中学、小学也开始对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一些探索,且获得了一些效果,但是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

(1)概念模糊问题。某些人认为,在中学阶段,语文教学主要是完成一些最基本的生词,拼音,写作,文言文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完成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就可以了,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个人看法。国家已经出台了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该积极地响应国家新课改的要求,积极探索更为适应时代要求和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语文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式。

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性学习;高中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4.014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爱因斯坦)这是因为“提出问题”的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意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国家课程标准促进探究性学习实施的问题,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是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教育在课程结构改革上也有了许多新的变化,从重知识轻能力,到重视学生情感的发展;从封闭办学观的影响,课程忽视社会性实践,到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加强了对学生与社会实际的联系,特别是对社会需求的能力的培养。这些变化表明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改革措施,已日益为教育者所理解接受并主动实施。

1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性质和内涵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人类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一种活动,在学校教育的背景下,它既是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课程形态。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所以,“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初步学习、体验科学研究的活动性课程。

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有如下特征:第一,经验性和体验性。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积累实践的经验,并在亲身经历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这种经验性和体验性显示出研究性学习与记忆书本知识的不同。第二,过程性和生成性。接受式学习是学生掌握即定的知识,但研究性学习则是在探究的过程中运用知识、建构知识、生成知识。第三,开放性和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具有开放性,学习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研究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同时,研究性学习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只要学生“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之中,学生便会自觉地认识到,这是一项认识客观事物的实践活动。第四,自主性和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研究活动的主体,学生的研究活动是自主进行的,他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学习计划是自已设计的,学习活动是自已亲身经历的,其中的困难又是在个体的努力和同伴的协作下一起克服的。同时,研究性学习是基于问题解决的一种学习,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探求结论。

3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3.1 指导学生选题

学生研究课题的选择与确定,通常要反映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兴趣,以及特定的文化传统、自然资源状况等,只要是与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相联系,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可以作为研究课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特定的情景,向学生展示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兴趣、认知、理解、应用的实际能力及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能性,提出一些研究性课题供学生选择。为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自行选题。学生的选题宜小不宜大,应尽量适合自身能力的课题。围绕学生的学习、身边生活的事物,切入口小的课题去引导学生选题。例如“中学生体能素质的现状调查”、“肥胖学生的体质状况及折因研究”、“ 高中学生生活方式的研究”、“学生睡眠状况的调查”、“ 耐力跑对增强体质效果的调查”、“学生学习焦虑情绪的调查研究”等进行研究。广东实验中学研究性学习成果“广州娱乐性体育场所举隅”就是由余乃明老师指导,由何聪、陈翰波、张津冬等7位同学组成的课题组研究完成的。专家评价是学生一项很有意义的探究活动,是一项较好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经验的课题,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和取得研究成果。

3.2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败。制定研究计划以引导研究过程,学生初步进入科学研究领域,缺乏科学研究的知识,难以把握研究的全过程,因此,确立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研究计划的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意义,研究内容,调查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预期结果、课题组成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可采用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的形式进行)和研究分工,研究进度,研究措施等。

研究方法是研究计划中的核心部分,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方法,就是组织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的过程。收集资料、调查访谈、问卷调查、实验、统计等科学研究中的一般方法也适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围绕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内容,要达到的研究目的,指导学生去选择研究方法。资料研究、调查访问是不可缺少的,至于是否要进行实验、是否要测量,是否采用问卷调查,就要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来确定了。问卷调查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为课题研究获取很多研究资料和信息,学生学习编制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作一次问卷调查的实践,是很有意义的。

3.3指导学生实施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实施阶段,主要是学生根据课题研究方案中规定的具体安排,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具体的研究工作。

资料研究主要是指导学生围绕研究目的和内容,阅读有关理论知识,或邀请老师作专题讲座,开拓理论视野,以理论去指导研究,并为撰写论文提供理论支撑。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阅相关的文献信息和资料,收集相关历史的、现实的资料,从历史的、现实的资料中对研究象进行分析。调查访问、问卷调查、实验、测试等,都是观察研究对象的状态、变化、问题和与相关因素的联系,收集研究资料。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典型资料收集,典型引路路最明,典型说话话最灵,典型资料对研究问题的阐述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调查访问、问卷调查都要根据研究的需要,事前拟好调查问访提纲,选择好调查对象,进行访谈,收集研究资料;学生初次做问卷调查,问卷设题不宜太多,以封闭式问卷调查为主,目的在于学习编制问卷的方法,体验问卷发放和回收的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如“ 耐力跑对增强体质效果的实验研究”、要指导学生做好实验方案,内容包括实验目的、任务、实验时间、实验形式(单组对照或双组对照)、实验施加因素、实验测试指标、实验分工、实验步骤安排等,实验法要与文献资料研究、访问调查、观察等方法结起来,列入实验方案,收集实验资料,一步一步逼近研究目标。

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教师都要指导学生及时整理、分析资料,认识研究对象内部和外部各因素的关系,形成观点,逐步达到对事物规律的认识。

3.4指导学生撰写论文

在撰写论文之前,要指导学生整理资料,学生结合亲身实践,得到的实验现象、数据,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从而得出初步的结论。在资料整理、分析过程中,认识研究对象的状态、本质和问题,形成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撰写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是科学研究的一次总结,对学生逻辑思维、写作能力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体育课程研究性学习成果,一般以调查报告、实验总结(实验研究报告)、小论文、研究论文等形式呈现。

不管什么形式,结构都要严谨,全文要有论点、论据、论证。指导学生提出的立论观点鲜明,论证有据、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收集到的资料,如访谈材料、观察材料、文献资料、实验或测量的材料、典型材料等,作为论据去论证和支持自己研究提出的论点。

3.5指导学生总结交流和评价

研究性学习成果的交流和评价,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最后环节,研究成果的处理可以有多种形式,最常用的是组织研究成果报告会,宣读论文,交流心得体会,让更多同学分享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征求同学们对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提出意见和改进建议,师生对研究成果做出评价。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可推荐到出版单位发表,发挥研究成果的作用。

4 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人为本,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和学会发展的学习理念, 高中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我国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让中学生提早进入科学研究领域,接受科学研究的教育和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问题意识和科研素养。促进学校体育改革,提高体育课程的质量,以推进素质教育。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经验的建构者,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而获得感悟和体验,重在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科研实践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社会调查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中学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在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学研究性学习仍是一个比较簿弱的环节,我们有责任推进这项活动的开展,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2001.

[2] 钟启泉,崔允潡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美]斯特弗、盖尔主编.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张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J].教育发展研究,2001(5):16.

[5] 许镇辉等.如何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6):62.

[6] 刘赞英等.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的难点和突破点[J].中国高等教,2008:(13),(14).

[7] 刘久成.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9:(1):68-70.

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在今天新课改的背景下,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大胆地、主动地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适时地给学生指导点拨,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新知识体系。而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可以看出,自主学习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的自主性,核心是探索性。二者在能力要求和学习目标上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因此我就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谈一点粗浅认识。

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贯彻研究性学习的宗旨,切忌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有的教师习惯了长期的填鸭式教学,以知识的传授者自居,唯恐自己不讲学生就想不到,长此以往就挫伤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变成了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考试机器。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也不忘越俎代庖,代学生选题,代学生收集资料,变研究性学习为课外辅导,这样既达不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也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应该真正的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由选题,自主探究,自由创造。不要害怕学生研究不出什么成果,因为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解决一个实际课题的过程,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进步,重在参与,人人都是成功者。尤其是刚开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阶段,不能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自己选题,主动收集信息,开展课题研究,了解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例如,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选题是很关键的一步,如何使问题变为课题呢?来源于对学科知识积极思考和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有的学生当看到别人成果时,会感叹说:“这种现象我也看到过,当初我怎么没想到呢?”。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学生没有主动观察与思考,以至于“熟视无睹”。

二、及时发现和评价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成绩和优点,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可以通过开题评价、中期评价、结题评价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召开课题交流会,总结交流成功经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既要考虑学生参与活动、达成研究性学习目标的一般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在某一些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要使认真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要让研究上卓有成效的少数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三、根据教材特点营造学生研究性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课内自主学习的能力

现行的新教材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为宗旨,本身包含有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要有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材《碱金属》在内容表达上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预测实验讨论归纳。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描述金属钠、钠的氧化物、碱金属元素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提出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用途,其依据是什么?教师及时地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进行大胆的分析、预测。在激烈讨论的氛围中教师开始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去找问题的答案。此时,教师应提醒学生今后怎样获取、分析、运用知识。接下来通过实验中巧妙构思H2的检验方法,发动学生创造新的实验方法,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学会选择知识,运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强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地去“研究”、“探索”、“钻研”。使学生笼罩在探究的氛围中,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自主探究、努力求知的好习惯。

此外,尽可能开展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家庭小实验和研究性课题活动 ,让学生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唤起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四、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在自主学习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疑”是获得真知,增长才智,解决问题的起点。一切创造性思维始于“疑”。没有疑,就没有创新,没有疑,就谈不上探究,更说不上进步。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情境,诱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并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重要前提。

在质疑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事物和问题全面性的认识,克服只看事物的表面现象,要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地看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成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帮助学生认识到由于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一样。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善于质疑的好习惯,培养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思想,这样就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要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参考文献:

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范文第8篇

一、误区

误区之一:过分追求自主,忽视了教师的指导。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凸显学生学习的方式,它有利于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尊重,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自由度大,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灵活选择自主研究。正是基于此,有些学校过分地强调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自主性,而淡化了教师的作用。这样,在实施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干脆放手让学生去做,自己只做一个旁观者。

误区之二:随意扩大研究功能,忽视了语文课堂阵地。少数教师随意扩大研究性学习功能,把课堂上用最简捷的方式就能使学生尽快掌握的基础知识也作为课题拿出来让学生进行什么探索。似乎语文教学纯粹就是研究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就是做课题、搞活动、写论文,忽视了必要的接受式学习方式。

误区之三:只重表面形式,忽视了研究的实效。研究性学习很多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在一些学校,由于教师指导不够,往往只是少数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在活动,一些基础较差、自卑的学生,他们对课题大多不感兴趣,而游离于课题之外,成为课题研究的配角。这种只重表面形式、忽视群体参与的情况,教师如不进行协调、进行激励,势必会带来恶性循环。

误区之四:片面关注结果,忽视了研究的过程。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它着重体现在“研究”二字上,从而表现出一些与专家学者进行研究的共同点。一是二者都十分强调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二是二者都十分强调对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三是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类似于科学研究,无论是从题目的选择还是从材料的搜集、整理都有相似之处。因此,人们很容易产生这样一种错觉:把学生研究性学习看作科学工作的研究,认为研究性学习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出多少成果,即把结果当成研究性学习的意义所在,从而忽视或贬低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二、对策

1、提高教师素质,加强过程指导。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是说不要教师的指导。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课题,还要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搜集相关的材料,分类处理材料,提炼观点,和学生商量成果的展示形式。教师的指导应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研究性活动,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向,梳理研究思路,推荐好的研究方法,对学生的研究进行适当的点拨。所以新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应该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并做好角色转换。

2、立足课堂教学,挖掘教材的研究价值。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应贯穿于学生一切学习活动之中。课堂学习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立足于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按照学科特点,鼓励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多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积极大胆地思维、想像、提问、猜测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多方位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把研究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3、让研究性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结伴而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引入并不排斥接受式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学生这些能力和品质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知识积累,离不开基本的训练。而通过接受式学习,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的、精确的间接知识,并与原先认知结构的适当知识建立联系,形成较丰富的知识积累。这种积累,无疑对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