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们的学生已经是握着鼠标走向世界了。现在的中小学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希望,国家建设下一代的生力军,培养他们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显得尤其必要。基于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学习,就是在运用网络优势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探索问题的学习过程。主题探究学习具有哪些特点,如何确立主题,怎样进行教学设计,采用什么方式评价等等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实践和探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某一主题来展开,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探索和发现提供机会与帮助。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主题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主题探究性学习具有学习主题的明确性、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广泛性等特点。

1、学习主题的明确性。主题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的研究问题,它应贯穿于探究学习的全过程。学习的主题就是要使学生明确干什么。

2、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学生主动地获取在网络上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在学习过程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小组讨论,教师只是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讨论,形成探究性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习方式的广泛性。在学习活动中,改变过去学习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注重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学习、处理、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习惯。

二、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学习的主题设计。

主题是探究的前题,是探究的灵魂。主题设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要使学生和教师感到满意和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做好主题设计工作。

1、主题设计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设计的主题必须符合科学,不能任意杜撰。

(2)生活性原则。设计的主题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3)探究性原则。设计的主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通过探究获得的一定成果。

(4)兴趣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设计的主题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不断探索。

2、主题设计的目标定位。

主题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尤其突出情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如《保护青蛙,电脑画图》。

情感目标:体验用电脑处理信息的快捷;感受大自然的美,陶治情操;渗透“保护青蛙、爱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体验灵活运用画图工具产生奇妙效果的成就感。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分析、概括和交流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像力和运用画图工具巧妙制造效果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个性化。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选取、取色和喷枪工具;学会图块的移动、复制和剪切;学会改变图块的大小;学会使用水平翻转、垂直翻转或按一定角度旋转图块的方法。

三、网络环境下主题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面着重在组织形式、基本步骤、方法策略等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教学设计的组织形式

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项目;探究性教学;设计研究

在高校探究性教学中,由于许多生成性的东西是不可预见的,要把理想的课程转变为现实的课程,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积淀知识,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正确认识高校教学探究性学习的特征,重视基于项目的高校探究性教学设计研究。

一、高校教学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1.探究过程的自主性

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建构,即把学生看作探索者,让他们通过探索实践发现结论,而不是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向学生提供问题线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探索,去辨析,去历练,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

2.探究态度的质疑性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质疑为前提的学习。基于项目的高校教学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向书本质疑,向生活质疑,向自己质疑,只有带着疑问学习,才能养成探究的品质和习惯,提高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探究形式的开放性

开放式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广阔的学习环境,也为学生质疑解疑提供机会和条件。高校教学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融入自然和社会,用身心观察、体验、感悟生活。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课内外和校内外的联合,这一过程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而且有助于陶冶情操,澄清学生的价值观。

4.探究氛围的和谐性

氛围和谐有助提高学习效率。笔者所说的氛围不仅包括物质氛围,如教室的课桌椅摆放是否合理,教室有无绿色植物等,还包括精神氛围,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否融洽等。在氛围的营造中,师生关系特别重要。信息化社会使学生接触的事物很广泛,所了解的内容教师不一定全都知晓,所以,高校教学需要师生共同体验和探讨,师生之间应建立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

5.探究评价的多元性

课程评价对基于项目的高校教学探究性学习起着导向和质量监督作用。高校教学与数理化不同,很多问题的答案不固定,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无所谓对错。高校教学不仅是要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为此,在高校教学探究性学习中,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为根本取向,主张多元化评价,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

二、基于项目的高校探究性教学设计研究

1.教师应与时俱进,提升知识素养

第一,高校教学教师要能建立起大中小学德育知识体系,并对每个学段的课程标准熟知于心; 还要注意与其他教师交流沟通,糅合多学科,形成宽且深的知识底蕴。

第二,高校教学时代性很强,教师应主动感知信息,浏览相关书籍和网页,汲取新的营养,随时更新知识结构。

第三,注重培养教学技艺,多观摩,多研究,整合精选教学案例,用适宜的多样化表征,创造性地设计探究情境。

第四,在实践中消化这些知识。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反思,不断改进、调整学习方式。“资之深,才能取之左右而逢其源”,才能凝聚教学智慧,灵活转变角色,有效进行探究性学习。

2.学生应深刻理解探究性学习,提升认知素养

基于项目的高校教学探究性学习,主张在宽松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些感人的情境,动人心弦的图片,师生、生生交流中思维火花的碰撞都是学习的切入点。学生自然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充满了好奇,但同时也对这种自由开放的学习方式充满了困惑,不知从何处下手。因此,在开展探究学习之前,要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告知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如请专业人士做高校教学探究学习报告,或教师通过网络及相关知识手册带领学生学习探究性学习。

3.建立多元互动的评价体系

《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评价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因而素质教学下学生评价,教师须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生命整体发展”为价值追求,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育人观,多把尺子衡量学生。

除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及小组互评外,还需对学生跟踪调查,联合家庭、社会等进行评价。家庭与社会评价是课堂评价延伸的有利方式,通过对家长及学生所在的社区进行访谈和调查,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责任感和能力情况,以补充和完善学校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家长乃至社会获得多方面的信息,从而诊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师生“双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基于项目的高校教学探究性学习效果如何,评价工作必不可少。探究学习的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评价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果,更要注重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和表现,重视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的情感体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科学协作的精神。

参考文献:

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研究趋势

20世纪80年代,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从西方引入到我国,从本世纪初对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起来,研究的角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探究性学习基本理论的研究

(一)对探究性学习基本概念的研究。2000年李亦菲在中国教育报对探究性学习的定义: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2005年任长松对探究式学习定义: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的活动或过程。

从以上两个定义可以看出来,随着对探究性学习研究的深入,对定义的理解越来越明晰,定义越来越准确。如任长松指出探究性学习是在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明确提出有教师的帮助和指导等特征。

(二)对探究性学习理论基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建构学习理论的研究上。有意义学习理论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儿提出的,他的功绩主要在于根据他的同化模式有助于实际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课堂教学,调控教学进程,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他从不同维度对人的学习进行分类,为探究学习实践中有效地选择、应用乃至创造具体的学习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照标准,他提出的“组织者”的概念,也为探究性学习中教学情景的创设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意义建构,重视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协作”和“反思”,从而主张建立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等。也有一些学者从探究性学习的科学基础、认知结构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等的角度来阐述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二、对探究性学习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失范问题的研究

探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从国外移植到我国的,必然存在文化、环境、理解偏差等问题。对探究过程的研究主要表现在:问题泛,导致学生提出很多不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超出学生们的能力水平等;方法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提出多种看法与假设,不分学科,不辨求真、求善、求美,都自然地用实际经验去证明;结论泛,出现了学生基于原有经验的结论,出自内心所想,教师不参照教学目标,不考虑教育立场,一律做出肯定、积极、鼓励性评价。另外,存在对探究性学习认识的偏差,如对探究性学习概念理解的偏差,对探究性学习的“重过程”理解偏差,对探究性学习中的“以学生为中心”理解的偏差等。面对上述问题,我国学者提出当前的探究学习应以获得学科素养为目标,以教学结构为中介,用学科结构提升学生的认知结构等方法的理论。

三、对探究性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的对比研究

(一)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比较研究。探究性学习的提出后,出现了如下的两种观点:一些学者认为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完全不同;而一些学者则认为探究性学习是接受性学习的继承,提出探究性学习方式是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深化,而接受性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基础。有学者提出我们不应该完全摒弃接受性学习,而应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对两种学习方式的比较研究来看,起初的研究结论大多是极力推崇探究性学习,并完全摒弃接受性学习,在之后的研究中是大多数学者都认同在教学中两种学习方式应该相互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结果。

(二)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研究。学者们对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学习产生了争议,几种观点如下:一种观点认为,这两种学习方式是完全相同的,只是名称不同;另一种观点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比探究性学习更加“高级”的学习方式,它应该包含探究性学习;还有观点认为,应该将研究性学习看成探究学习的特殊形式,主要是面向跨学科的现实问题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并提出除了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促进学生探究学习以外,还应该在学科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促进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等观点。通过对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比较研究发现,大多数学者认同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是基本相似的学习方式。

四、探究性学习在各学科中的具体应用研究

探究性学习开展以来,我国教学第一线的工作者一直努力在各学科,诸如数学、化学、物理、科学实验课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并对探究性学习在各学科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一直坚持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原则。在这一方面的研究首先集中于,探究性学习在各学科中开展要遵循的教学原则、教学思路的设计,在不同的学科中开展的不同形式、策略及差别的研究,提出在不同学科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价值等。如在科学课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方式能形成人的良好素质,并提出科学教育也只有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才能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内在的统一等。在不同的学科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针对各不同学科进行了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的异同点进行了的研究,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五、探究性学习研究发展方向

我国学者对探究性学习进行了丰富的研究,但对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方兴未艾,但从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来看,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会在以下两个方面有进一步发展:

(一)开展探究性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现阶段,尽管探究性学习课堂掌声一片,笑声一片,赞扬声一片,但是几节课下来,学生收获甚少,探究的过程是不是合理,是否产生偏差,产生偏差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是发挥了探究学习的优势等这些方面都无法进行监督及评价。其次,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是否得到实现,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初衷、价值、意义没有进行跟踪评价和测评。目前的现状是进行探究性学习,只注重了开展,而没有注重结果。因此,以后对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将会更关注于探究性学习开展的有效性及如何保证有效性的实现。

(二)对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上的研究。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探究性学习环境是在开放性环境中,有利于学生思想开放性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有组织、有条理的组织资料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实际上,在学校里现行的评价方式基本上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也就是只注重结果的评价,而不注重事物发展过程及发展程度的评价,探究性学习的特有的教学目标仅仅是用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是不能完全表现出来的,无疑这种评价方式对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是没有意义的。对探究性学习的评价是要注重探究过程、学生思维发展。并且终结性评价对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不能给予很好的反馈。然而,发展性评价就可以及时的对探究性学习的过程给予及时的反馈,对探究性学习的每一步,都能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并能有益于探究性学习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亦菲,中国教育报.2000-11-18.

[2]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9,77.

[3]时延辉.重庆工学学学报[J].2005(8):124-126.

[4]徐学福.论探究学习的失范与规范[J].教育学报, 2009,5(2): 21-25.

[5]雷震,张殷全,张建化.论探究性学习对接受性学习的继承性[J].2005(5):16-18.

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外活动 探究性学习 对策

初中物理课外探究性活动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在教学过程或生活实践中的问题为载体,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创设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并通过实践的感受和体验,主动获取物理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初中物理作为充满探究性问题的学科,在课外活动中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爱上探究性活动

对于任何知识的学习来说,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开展物理课外活动的时候,一定要优化活动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物理课外活动中的探究性活动。物理学科的学习不是仅仅的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理论性的定律,而是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也就是说物理学科知识的学习贵在知识的应用,学以致用才是物理学科学习的目标。为此,在课外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活动有助于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并且巩固相关的物理知识。探究性的活动往往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在解答难度上,存在一定的难度系数,为此,教师切记不要选取难度系数太大的探究性问题,要结合学情,适当的选择,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探究性活动的开展,并不是物理教师简单的出几道题目,让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模式,让学生在既定的情境下开展探究活动,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探究兴趣和探究欲望的激发,要从学生的好奇心开始,要主抓学生的学习心理,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的过程中比如可以采取魔术表演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很多的魔术表演中都蕴藏着诸多物理原理,如光学、热学、力学、电磁学等。我们在此过程中应该循循善诱,给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学知识。

二、尊重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不是仅仅围绕着相关的理论性知识开展的,而是通过相关物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活动来说,作为课堂的延伸,首先要鞑ハ喙氐奈锢碇识,无论是开展相关的活动还是理论学习,都要与物理学科相关。其次,既然作为课外活动,那么在课堂的开展形式上应该实现多元化,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促进他们探究意识的提升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说,物理课外活动开展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对于起始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刚刚接触到物理学科,对物理知识掌握和了解的并不多,为此,可以适当的增加科普读物,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实验、制作等操作类活动,观察、观测等研究类活动。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物理知识,那么就可以开展广泛性的实践问题探究,讨论、辩论等交流类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另外,在初中物理课外活动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还可以通过物理小实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过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等等。

三、开展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物理课外活动开展广泛的探究性活动,既有学生个体对问题的探究和问题的解决,也有同学、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至于那种探究方式可行,要依据问题的难度和学习的需要而设置。在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如果问题难度较小,可让学生通过努力解决,教师只是作为评析者和指导者存在的。如果问题有一定的难度系数或者需要同学之间的配合,那么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首先要正确的分组,作为物理教师要整合学情,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的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尽量考虑到学习成绩、性别、性格等等各方面的因素。其次,让合作小组发挥真正的作用,每个小组找一名负责人的小组长或者管理者,协调成员之间的各种关系,处理探究问题之间的分工协作,让小组抱成团,具有一定的向心力。最后,小组成员随着教学的发展需要和成员个人的发展,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小组变得更为科学合理。在初中物理课外活动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不但可以提升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协调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总之,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实践探究性和实验操作性,为此在开展初中物理课外探究活动的时候一定要紧扣教学发展的需要,考虑到学情,巧妙的设计,优化过程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课外探究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重在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让知识为他们服务,为社会实践服务。只有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霄羽.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中学习障碍的产生原因及对策分析[J].物理教学探讨,2008,(01).

[2]后云祥.物理课外活动课与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探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14,(Z6).

[3]曾庆锋,文娅.浅尝初中物理课外探究学习[J].新课程(中学),2015,(11).

[4]肖军.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5]周风云.浅谈初中物理课外活动中的探究性学习[J].学周刊,2014,(30).

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探究性数学模式其实就是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从某个数学问题出发,通过对所探讨问题的自我探索的一个过程,提出一些有价值,值得总结推广的数学问题。再经过推理论证得出正确的数学结论和方法并且能够通过探究得出合理的解释和证明。

1、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可能性、必然性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层次发展的空间,开阔学生数学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有它存在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且在各模块均安排了思考、探究、观察、探究与发现等活动栏目。这些内容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视野,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使探究式教学的进行有了可能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类比猜想、经验猜想、直觉猜想,学生有了猜想的欲望,对资源的开发也为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可能。70%以上的课堂教学形式是讲授式教学,讲授式教学固然效率较高,但对学生来说,经历长期的讲授式教学,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尤其是创新能力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培养学生从偶然发现中发现必然现象,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必然趋势。

2、设置问题情境,引发探究兴趣

用数学是学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它们的眼里,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务的兴趣、态度和意识。教学中应重视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数学课题,最后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可以考虑把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银行事务、利率、投资、税务中的常识增加进来。让学生学习建立数学模型去解决实质问题。

3、培养合作意识,主动探究错误原因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有错误反复纠正,学生还是一错再错。这是因为纠错老师直接把正确解法授给学生,或老师包办分析错误原因,使学生成了接受信息的容器,没有真正参与到就错过程中,纠错效果差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对于这类错误,老师一定要精心设计纠错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验证、讨论、交流,与老师适当的引导,主动探究错误原因,使学生真正看清楚错误的地方,真正弄清错误的原因,只有这样的训练,才能让学生记忆深刻,才能让学生以后痛改前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自我纠错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时展对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课程改革是在这种需要和要求下产生的,新的数学教材更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数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充分地让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探索知识,以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实施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新教材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数学教学和学习方式改革的方向。在师生数学探究的实践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的主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这就要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地培养学生进行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4、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与实际联系在一起

我们进行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除遵循教材外,不可忽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现实生活中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加深理解,或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把教学过程设计为探究性教学.但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很多的教学内容是不能设计成探究性教学的,应尊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其次,我们可以把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类比成建筑施工的图纸的设计,进行施工图纸设计之前,总要深入实际,了解要建筑的地理条件,环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图纸的设计.我们进行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更应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与探究的能力等,这是我进行探究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同一班的学生差异性明显增大,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及类型,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并不要求他都得出相同的结论,我们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逐渐形成能力,不同年级的学生更应有不同的要求,探究的过程、方法,达成的效果更应不同.总之,根据学生实际,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关注学生差异性的发展.

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1.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为了使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师首先应该创设出问题情境,从而培养学生创设情境的意识,发展学生的问题思维。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作为探究的材料,对其进行改造,使其成为范例。例如,在对“美国内战”一课进行讲解之前,教师应首先进行问题创设:美国前总统林肯曾对作者斯托夫人说过:一部书造成一场战争。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在脑海中会跟随教师的问题进行探索,自己进行发掘、分析及评价,主动进行学习,教学的效果也就会更好。

2.在学习过程中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实施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习方法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数据统计法等等,对这些方法的优势及不足、使用方法应该熟练地掌握,从而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这一过程,也就成为关键所在。例如:某教师在对美越战争问题的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相关的影像资料,并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小组合作设计一份问卷。与学生相同,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将自己的观点摆出来,而学生主要根据调查的结果,教师则主要通过对影像资料的讲解。因为这些影像资料都比较客观,不带有偏见,此时教师也不需要进行讲解,防止影响学生的判断思维。在该教学设计中,在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对相关的评价进行收集,将结果以数据的形式表示出来,一方面提高了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了深刻的了解,促进了学习效果的实现。

3.在学习中师生共享探究的乐趣

探究性学习中,教学活动比较多,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学习的乐趣被激发出来,学习的效率也就得到了提升。所以为了持续开展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享受探究的乐趣。例如,在对秦汉文化一节进行授课时,教师发现学生虽然对地动仪比较感兴趣,但是对张衡的这一发明感到很难理解。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地动仪测定地震方位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会空前高涨,而教师在看到这种场面时,内心的喜悦也是溢于言表的。

二、结语

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范文第7篇

一、开设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的

将研究性学习列入中学课程计划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变化,它的提出意味着现代高中教学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提高,并且在基础教育中将得到全面的落实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双重特点,开放性是指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去选择探究的内容和主题;实践性是指整个学习过程由学生亲自参与,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发展方向。

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来说,开展探究性学习对我们教师调整教学理念进而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发挥其目的是在实施主动、灵活、钻研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并且能够提升自身能力。

二、科学设计研究性学习

开展研究性学习目的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升据此,探究性学习设计必须要科学首先要考虑到学习者、目标、方法和评价,这四个因素构成了教学设计的基础除此以外,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注意开展条件开展探究性学习是需要学生参与的,要结合需要探究的主题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引导和指导,主题应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跳出教材,这样探究问题的价值才会更大设计问题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实例来达到研究性学习教学的真正目的。

2.课题研究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路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我们只有保证课题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不半途而废所以,在课题选择上不仅要符合学生当时所具各的知识和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加深对于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

3.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的设计写好规范的研究报告或小论文是研究性学习所要求的一项内容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习的全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高中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中,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也应采取其他辅助教学形式,例如,课前提出问题,在预习活动中开展研究;留为作业,在课下或假期中研究;小组的专题讨论;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去,通过一些社会实践,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或应用一些数学思想等多种方式。

4.评价程序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完成过程的评价尽量使评价方式的多元性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总体上:要坚持过程评价和结果评奖相结合、管理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重视过程体验和感受,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自我发现欣赏自己的过程,以评价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及潜能、特长的发展,达到以评促展的目的。

具体上:除了最后的研究报告和答辩,还要重视课题的实施过程,全过程的每个阶段都是评价的权重向量不仅重视课题研究的直接成果,而且重视学生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多种收获和体验、多种能力和品质通过研究结果,了解学生对原有的知识是知道还是真正理解,对其他学科的涉足情况,对知识的举一反三能力及在解决问题中的创造力和开放精神;以小组为单位,兼顾个人表现,对学科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尤其要注意研究性学习对其学习的影响。

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有效性;探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111

所谓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本文试图通过课堂实例,呈现与探究性学习理论相结合的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

(课本例题)已知:如图(1),A是0外一点,AO的延长线交O于点C,点B在圆上,且AB=BC,∠A=30°。

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初步掌握了直线与圆相切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让学生清楚,要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当这条直线与圆有公共点时,作过公共点的半径是常用的辅助线。

改编:如图(2),CD是O的直径,点A在CD的延长线上,OD=DA,点B在O上,∠ACB=30°,求证:AB是O的切线。

在几何教学中,教师适时、适当地将例题变形转化,将例题的潜在功能挖掘出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解题能力,还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本题是课本例题改编而来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可能会感到有点困难。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自己来参与数学发现呢?为此,笔者进行以下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学生将本例题与课本原例题进行对比后,引导学生P注其中的关联。并提问:

(1)看到直径,你能联想到什么?(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连接BC,OC,你能得到哪些相等的线段?

(3)当∠OCD=90°,就能得到结论吗?

在这里,笔者改编了例题的部分条件,利用课件演示,激起学生疑问:几何问题真是太复杂了,稍改一点,就得好好思考如何证明呢?学生这时处于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学生非常想解决这个问题,很想说出为什么,另一方面又无法立即解决,因为认知水平不够,这种心理不平衡性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二、动手探索,引导深入探究

探究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解决问题并引申结论

如图(3),已知弦AB与半径相等,连接OB,并延长使BC=OB。

(1)问AC与O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请你在O上找出一点D,使AD=AC。(自己完成作图,并证明你的结论)

探究二:如图(4),O的直径AB=6cm,P是AB的延长线上的一点,过P点作O的切线,切点为C,连接AC。

(1)若∠CPA=30°,求PC的长;

(2)若点P在AB的延长线上运动,∠CPA平分线交AC于点M,你认为∠CMP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CMP的值。

教师引导学生审题,提出本题的考点:切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切割线定理。

该教学过程设计结合了新课程标准中的探究性学习理论,涉及了变更问题、类比联想、尝试猜想、总结归纳等教学环节,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为学生构建探究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动手、动脑实践,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特殊到一般进行探索归纳,有效拓展了学生思维发展空间,还培养了学生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合作交流,促进优势互补

1. 以四人为小组,进行组内合作,充分发表己见,形成小组集体意见

学生通过自己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了个人关于本例问题的见解后,然后与组内的其他同学讨论。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的机会。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的潜能,培养合作的精神。选出一位同学当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讨论中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具体的做法不拘一格。为了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地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允许意见、见解有冲突、纷争,无须非达成共识不可。在这一阶段,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空间。

2. 进行组际交流,交流验证方法等

教师总结学生的意见:(1)连接OC,根据切线的性质可知OCPC,则OPC为直角三角形,OC=3,可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PC的值;(2)从PM是∠APC的角平分线可知∠CPM=∠MPA,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CMP=∠A+∠MPA=45度。因为∠A与∠CPA为定值,故∠CMP的大小不发生变化.

解:(1)连接OC,PC是O的切线,∠OCP=90°;∠CPA=30°,OC=■ =3,tan30°=■,即PC=3■;(5分)

(2)∠CMP的大小不发生变化;(2分)PM是∠CPA的平分线,∠CPM=∠MPA,OA=OC,∠A=∠ACO;在APC中,∠A+∠ACP+∠CPA=180°,2∠A+2∠MPA=90°,∠A+∠MPA=45°,∠CMP=∠A+∠MPA=45°;(5分)即∠CMP的大小不发生变化,为45°。

这里,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教师提出的几个由浅人深的问题引起学生深入的思考,并且能促使学生“发现问题,作出思考,提出猜想,进行归纳”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并教给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这样设计探究学习活动,是为了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四、反思小结,提炼数学思想

当代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艰苦探索,探究出丰富多彩但有些杂乱无章的结果。例如上面的探究二:此题需要学生通过尝试,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总结规律.既考查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又注重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能力的要求,突出了学生对图形的探究及探索出有效的解法策略。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以下的常见错误:1. 利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时,三角函数与边不对应,或三角函数值记错;2. 关于∠CMP的定值问题错误的两种观点:(1)认为∠CMP大小不变者,用第(1)小题的特殊值(∠A=30°)进行论证;(2)认为∠CMP大小变化者,把∠A看成是不变的角(30°),∠CMP=∠A+∠CMP=30°+∠CMP等。这些结果虽然凝结了学生探究的辛苦,但却有对有错,因此,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小结。对于正确的、合乎逻辑的结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并及时提炼上升到数学思想的高度,要学生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引导学生反思。为此,笔者和学生一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我们是怎样入手的?我们为什么要从这里入手?

(2)在证明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

(3)本题可以概括出怎样的一般性的结论?

(4)在探究中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五、课外延伸,深化学生探究

圆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的求解是历年各地中考的一个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求解时既可以根据图形的特点,将其分解转化为扇形、弓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组合来求解,也可根据其特点,灵活巧妙地运用一些方法技巧,可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现举例说明。

探究三:如图(6)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O交BC于点M,MNAC,若∠BAC=120°,AB=2,①求证MN是OO的切线;②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一个图形的面积不易或难以求出时,可以利用全部减其余,便可以使原来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

思路:S阴影部分=S梯形AOMN-S扇形AOM

学生经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实验,发现了重要的结论,这是对学生主动参与精神的激励,能使学生体验到主动探究成功后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经过组内和组际的交流,能使学生各自得到不同的收获,同时能使学生感悟到“面对新问题,联想旧知识,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揭示知识规律,获取新知”的探究方法和策略,使他们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