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探究性学习的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探究性学习的意义范文第1篇

数学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课程之一,数学学习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认知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探究性学习,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然而,课堂上开展探究性学习必须要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条件下进行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接受性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系统知识,能弥补探究性学习的不足。因此,只有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使之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由“厌学”到“愿学”的转变,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1.关于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状况

20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加强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效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教师不应以讲授课本为专务,而要为学生创设能够独立思考的情景,令其自为理解。”20世纪80年代初期,探究性学习理论开始进入我国,很多教育教学工作者开始对探究式学习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

余文森教授(2002)认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前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趋势,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主动学习。在传统学习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一般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学习,缺少主动性,而现代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另一方面,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凸显探究、发现、研究等过程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等。

杨忠(2014)也认为:在素质教育时代,初中教育更重视综合教育,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知识的讲解,还是对数学思想的一种培养。而实施探究性学习便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这些观点表明了人们开始意识到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关于接受性学习的研究状况

黄梅认为,在满足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下,讲解式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科知识的内在功能,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并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得系统性的科学知识,这也充分体现出有意义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李运萍、刘志红在《接受性学习的产生与发展》一文中提出:“接受性学习虽然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不如探究性学习,但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来看却更胜一筹;虽然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方面不如探究性学习,但从实施的现实可能性来看,接受性学习更易于实施。再者说来,学生通过接受性学习获得的基础知识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基础,离开了这些知识,探究性学习就无法正常开展。”

纵观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势可以看出,接受性学习依旧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教育教学的主要模式。

3.关于两种学习整合的研究

扬州大学的刘久成教授认为: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在一定意义上是优势互补的两种学习方式。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将两种学习方法结合起来运用于教学实践是一种合理的教学选择。

江建忠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可以相互整合,科学合理地运用两种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能够保持对学习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李鑫认为,中学学习是一个重要的过渡过程,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知识并不都是需要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来获取的。一方面,从知识的分类角度来看,有的知识不需要经过探究、启发,只需通过教师的传递,学生就可以熟练掌握,如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政策性知识,这些知识是既定存在的,不需要进行探究。另一方面,一些特定类型的知识和技能,由于比较特殊,如果只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习效果比较低下,而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的自主探究为辅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各种知识进行理解、掌握和运用。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辩证地看待这两种学习方式,将两者整合并融入学生的学习中,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两种学习方式整合策略的相关研究

刘久成认为,两种学习整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从知识的分类来看;第二,从培养目标的完整性来看;第三,从学习方式的互补性来看。

翟绪红在《浅谈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策略研究》一文,用了出租车收费的例子来阐述了两种学习方式的整合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而具体的操作模式没有说清楚。

陈志容认为,在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整合的教?W实践中,教学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要用传统的接受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然后再在实践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第二,创造全新的学习方法,并将学习方法融入学生已有的学习方法中,使其逐渐形成意识和习惯;第三,适时适当地进行综合探究;第四,探究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

杨文健认为,要把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加以整合,目的是发挥两者的长处。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初中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杨文健提出以下三个重点: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逐渐将探究性学习方法引入到课堂中,将接受性学习模式转移到课外,目的是为探究式学习服务;第二,在教学问题的选择上应该加以重视,将学生独立发现问题与师生共同发现的问题集合起来进行讨论;第三,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问题的引导。

李鑫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两种学习方式的整合需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确定学生的学习方式;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探究性学习的先决条件;第四,要对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结合点进行发掘。

邓永财认为,两种学习方式融合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松散结合形式,是指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作为指导思想,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性学习。第二,紧密结合形式,是指把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有机地融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

三、简要评述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找与研读,笔者对课题的理解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课题的研究方向也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在研读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前辈们所做的研究与笔者的研究有些不同的地方,总结归纳出以下四个方面。

1.研究的领域不同

不管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还是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他们的理论主要针对教育领域,而本课题所针对的是数学教学领域,在课题的前期构想过程中以布鲁纳和奥苏贝尔的教育理论为课题指引方向,然而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数学有其特有的知识结构和特点,必须把两种理论有效运用到课堂教学上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2.研究的层面不同

笔者通过细心研读发现,一些关于两种学习的整合策略研究的相关文献主要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如陈志容的《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整合探讨》,邓永财的《试论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融合》等论文,而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以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性学习理论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为指导,重点偏向于教学实践层面的研究,依托课堂教学所反馈的真实情况不断完善课题的相关研究工作。

3.研究的主线不同

关于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整合的相关文献并不是很多。如江建忠的《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整合》,李?g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整合下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都是关于物理方面的学习方式整合,杨文健的《试论化学“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整合》是关于化学方面的学习方式整合,而本课题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两种学习方式整合的研究。

4.研究的焦点不同

相关文献研究的焦点更多的是倾向于小学、高中和中职学校的数学学习方式整合的研究,如刘久成的《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融合》和翟绪红的《浅谈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策略研究》研究的焦点是小学数学;穆岩的《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整合》研究的焦点是高中数学;陈丽贤的《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思考》研究的焦点是中职数学。由于不同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的智力发展会有所不同,因此小学数学学习方式一般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导,高中数学学习方式一般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导,而初中数学学习方式恰好是两者并重,也正因如此有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探究性学习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数学;探究;思维;内涵;现状;策略

“探究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亲身探究和体验中获得意义的数学学习与思维方式,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 然而,探究学习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探究没有基于学生的自身体验和感受,没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先前经验,不能引发学生的高层次探究思考,师生、生生之间更没有以“真问题”为内核展开对话、协作与互动,使得探究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流于形式. 因此,建立以思维展开为中心的探究学习模式,会让数学探究深深地根植于思维的土壤之中,使数学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主动发现和形成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过程. 自主建构能加深对数学意义的理解,并最终实现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变化与提高.

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内涵:以思维活动为特征

数学探究性学习既是数学教学的一种理念、策略和方法,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它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创设一种开放的、浸润性的、积极互动的探索和研究的学习情景,吸引学生沉浸于对相关问题的假设推理和计划执行的过程之中,展开自己的思维了解数学世界. 它会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对深层内容作进一步思考和探究,实际感受和亲自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构建和发展自己对数学的理解、意义,并最终实现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变化、提高.

由此可见,数学探究性学习的主流形式不是调查、实验性活动,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不是为了得到某种具体的答案,而是突出表现在以思维活动为特征的问题探索或问题解决的过程,焦点应当落在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具体化学习行为的引导和塑造.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建立以思维展开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创造性的积极发挥,促使自主知识建构能顺利展开,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自主探索数学学习活动,熟练自我建构,获得对数学和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养成相应的学习行为,提高相应的高阶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整体学习素质的进步和发展.

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现状:忽视思维存在的危机

数学中的探究性思维从数学的发端即开始了,但从目前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数学教师较重视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而忽视了学生探究性学习中的思维训练. 如,探究没有基于学生的自身体验和感受,没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先前经验,不能引发学生的高层次探究思考;教师更多地倡导自主探究,而师生、生生之间却没有以“真问题”为内核展开对话、协作与互动,致使“玩”的成分大于“探究”;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往往急于让学生通过探究实现数学概念、知识的形成和建构,而忽视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思维路径,更忽视探究结束后的反思与交流,致使学生缺少对自身探究思维的认识过程,也不会掌握和拥有智慧深度. 这种缺少了思维活动的探究,无疑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探究,这也使得探究性学习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意义.

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策略:以思维展开为中心

在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随着思维的进程、方式而进行,因此,数学探究性学习必须以思维展开为中心,真正触及学生深层、内隐的观念,引发学生的高层次探究思考,真正经历寻找答案的过程、策略和步骤,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

1. 创设情境,引发思维,启动探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镶嵌在有意义的、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情境中的学习任务不仅易于理解,而且能更加连贯地被迁移到新情境中,因此,教师应看到探究性学习活动背后的价值和意义,创设有价值、有意义的情境,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空间和平台,诱发、驱动并支持学生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的强烈期待心理动机,吸引他们自主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活动中去发现问题、追根寻源,促进创新活动.

如,在讲解“在所有连结两点的线段中,直线段最短”这一公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视频播放“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广州,路程约为1 811千米;一艘客轮从上海开往广州,航程约为1 690千米;一架飞机从上海飞往广州,只航行了约1 200千米. ”看完后,学生纷纷提出疑问:为什么都是从上海到广州,三种行程却各不相同呢?飞机的行程为什么最短呢?……学生迫切想知道缘由,这会激发学生积极动脑,提高学生思维兴趣,促使学生投入到积极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

2. 提出问题,激活思维,引领探究

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往往从问题开始,有数学思考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基础,而更多的数学问题往往又没有固定的答案,或者说有许多合适的答案. 因此,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要以“问题”作为切入点,努力发现挖掘教学内容里隐含的开放性问题,激起学生的思考意识,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探究活动的参与,最终建构对数学知识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如,在“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在引入课题后,我提出了如下问题:(1)由于圆与圆大小异同的多种不同位置,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画面,你知道两个圆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吗?请画画看. (2)试一试,你能不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获得描述两圆的各种位置关系?(3)画两圆外离,把其中一个圆的半径逐渐变大,这时又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些现象之间有相互的联系吗? 这样,通过创设开放性的问题,能打开学生发散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扩展思路,深入对问题的探究,进一步感知图形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互相依赖,了解“数量关系”是刻画“位置关系”的一种简明的符号语言,并得到两圆五种位置关系的判定.

3. 体验过程,提升思维,经历探究

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思维参与的探究性数学活动中理解和发展,靠学生自己去“悟”、去“做”、去“经历”、去“体验”.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变为动态的思维探究活动,将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展示给学生,并把思维活动的方法作为深层次探究的目标,潜移默化地寓于启导、探究之中,使学生参与、经历、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将教材中潜在的知识思维转化为自己的思维,不断发展认知结构,发展学生再创造的思维,提高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在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1)方程x2-4x+3=0和x2+6x-7=0的根与系数有什么关系?当二次项系数不为1时这个关系是否还适用?(2)方程ax2+bx+c=0(a≠0)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是多少?(3)任何一个规律对于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成立吗?如方程x2+x+1=0,它的根也符合这个规律吗?这些问题能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发现、归纳、验证,会经历科学家发现一个定理的“浓缩”过程,充分体验这些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能培养学生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引领反思,放飞思维,深化探究

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不应只停留在探究性学习行为活动的层面,还应借助通过这个具体的探究过程进行不断地自我反思、总结、再反思、再总结,这样才能掌握探究方法,支持其经常性的探究性学习. 因此,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应搭建有效的反思平台,引导反思自己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自我调节和改进探究性学习行为,重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理解. 也只有这样,才能放飞学生思维,使探究活动升华到更高层次,从而获得更深刻、更独到的数学见解,促进数学学习的成长.

探究性学习的意义范文第3篇

一、探究性学习的理论观点及其与传统教学相比较

能够做到既有意义又能高效率的学习,这要归功于探究性学习。第一,有意义的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因素,它从价值层面对学习行为进行考察。第二,高效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因素,它是从效率层面对学习行为进行评价的。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使学习者不仅能传承人类文明,而且还能创造出人类新文明。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应是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既关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获得,又强调人文精神的形成。探究性学习模式是社会新时代一种培育智力型人才新模式,它优于传统的学习模式。传统的学习模式是一种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并与生活、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式有巨大差别的模式,因此造成了学习与生活存在思维上、方法上的不一致,最终导致了学习的异化。

在传统的小学几何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诸多局限。第一,从教学目标来看,过于重视知识结果的获得,缺少获得知识的过程,忽视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的钻研精神,因而难以达到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学习价值观之目的。第二,从教学内容来看,过于强调书本知识和学科本位,不能将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发展及学习内容相联系,不能关注学生在自学活动中的感受与体验,因而学生所学所得的只是死的知识,不能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第三,从教学方式来看,传统几何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能认真实施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践的方式,缺乏学习过程中的对话与互动,因而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人地位。

二、 几何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几何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探究性学习教法的基本策略是引导学生“探索与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相关知识通过学生主体参与来进行研究学习,教师的“教”要尽可能的符合学生的“学”,避免教与学的互相冲突。在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几何学科时,特别要注意,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问题探索、倡导合作交流、激发兴趣和创新教学等策略来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几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在几何探究性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非常重要。学生从所创设的问题和情景中能获得学习材料和自由开放的体验空间,和教师也能建立一种平等如朋友般的师生关系,通过质疑、探究、讨论问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学生在这种创设情境中感受与体验,从而在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可以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中情境设置的方式通常可以通过预习检测、实际问题、旧知识回顾等来创设问题情境。当然要是能以几何里的有趣故事和问题、游戏等创设问题情境则更好。

2.引导学习进行自主探索

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经过实验、操作、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活动自己发现结论,获得几何活动经验。教师充分利用几何教材上课前课后的“小思考”“小问题”等材料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几何自主探索。当学生体会新的问题实质时,要开创新的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开放广阔的探索空间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3.倡导学生多进行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是几何探究性教学中的一种基本的教学策略。合作交流的组织形式有多种多样,可以采用班级合作形式、小组合作形式和个人自由合作形式。积极倡导组内合作,展开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教师要懂得充分利用组间竞争方式让学生对几何解题方法进行必要的讨论、分析、争辩。

4.应用拓展,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几何的兴趣

教会学生灵活应用几何知识,拓展几何知识是几何教学的目的。应用拓展适用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知识后,教师再通过别的一些相关几何题型训练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历史命题,如勾股定理、海岛算经、三等分角问题、李白沽酒等相关几何知识趣事,激发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几何相关的知识进行引伸与拓展,并让学生应用知识探究一些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几何的兴趣。

5.让学生参与学习方法评价

每当一小段时间过后,让学生回顾自己在几何学习中的收获和学习方法,并且对自己也对别人的学习方法作出评价。学生主要阐述自己所懂的解题知识是如何发现的,有什么经验教训等。让学生参与学习方法评价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几何学习方法,增强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在学生的几何学习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开展评价活动,适当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评价时教师应注意让学生自己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去。

6.反思创新

教师经常对自己所教的几何解题方法、思路进行反思创新是必要的。在几何教学中,反思创新策略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问题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提问,既巩固了学生的相关知识,又能激发他们寻求新的更独特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对旧知识、旧题解的反思创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使几何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

三、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几何的意义

1.研究如何引导初中生探究性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越来越受到青睐。对于知识的未来,联合国马约尔先生指出:“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这一充满哲理的论断,强调了教育对未来世界的巨大作用的同时,还揭示了教育要为未来世界服务的重大责任。因此,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信息社会的特点,重新审视教育行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研究探究性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2.研究如何引导初中生探究性学习是人的发展需要

人的发展依赖其自身的学习行为。创造性的学习,能使学习者高效地获得有意义的知识,而有意义的知识则能促进人健康地成长。因此,对探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

3.研究如何引导初中生的探究性学习是“减负”的需要

沉重的课业负担压在十四五岁的初中生身上,这是教育界正在努力寻求办法解决的一大难题。但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评价知识化,再加上教师、家长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过份担心,造成了“减负口号不断,研讨不断,但实践不变”的怪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尤其是学习抽象的几何,将对合理的课业压力进行探索,实现科学“减负”。

4.研究如何引导初中生的探究性学习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推行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革新传统教育,探索促进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创新型、兼容型人才成长的新教育。因此,研究探究性学习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四、对教师引导初中生探究性学习几何策略的几点建议

1.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

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几何,创新教师一贯以来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我国很多初中教师仍旧保留着传统的几何教学方法,照着课本讲课,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兴趣激发,也没有引导学生对一些几何题实行深入探究学习。因此,这样的教学即使学生能听得懂教师所讲的课,但是他们的几何知识还仅仅是停留在表面。如是稍微遇到一些特殊一点的题型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所以,在几何教学中应该注重和加强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及创新。

2.几何题型采用开放式

几何题型有多种多样,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形式的几何题型来训练学生。在几何测试中,教师采用开放式的几何题型,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以及向各类型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因此,几何题型采用开放式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3.加强情景实物教学

情景实物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几何的抽象学习中变得具体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降低了几何学习的困难程度。如,在讲解有关四面体的题目时,拿出一个四面体实物放在学生面前,结合这实物来讲题目。这样易于学生把抽象转变为具体去解决这道几何题。

探究性学习的意义范文第4篇

一、探究性学习

1.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不同途径。科学探索也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和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活动。

探究是一种多侧面的活动,需要做观察;提出问题;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资源以便弄清楚什么情况是为人所知的东西;设计调研的方案;根据实验证据检验已经为人所知的东西;运用各种手段去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把研究结果告知别人。探究需要明确假设,运用判断思维和逻辑思维,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学生们在学习探知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时将会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某些方面的工作,因而应该培养从事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

探究作为过程的科学,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以学到各种技能,例如观察、推论和实验。参与探究,学生可以:理解科学概念;理解科学本质;掌握对自然界进行独立探究的必要技能;形成运用技能、能力和秉持科学态度的习惯。作为探究的知识是科学教育的根本,是最终组织和选择确定学生科学活动的支配原则,以及进行探究的能力和培养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各个学科所有年级的学生都应该有机会进行科学探究,并且培养进行探究性思维和探究性活动的能力,包括提出问题、制订调查研究计划并付诸实施、利用有关工具和技术收集数据、对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进行批判性和逻辑性思考、构造和分析其他解释方法及交流科学论点等。

2.探究性学习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这样一种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探究性学习”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注重培养创造力。

探究性学习以“科学的结构”和“科学的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为前提,揭示探究过程的本质及其特征;力图在教学中引进现代科学的成果,使学生把握学科的结构,体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强调通过探究的过程,从中掌握科学概念,发现科学的基本概念。

二、探究性课题

1.探究性课题

探究性课题是根据探究性学习的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所确定的、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体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学科问题或专题。科学探究的课题应该源于学生觉得有意义的疑问和问题。生命科学的各种原理是探究性课题的一个好的选择,而与科学和技术有关的实际问题是有意义的探究性课题的又一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及热点问题亦是探究性课题的另一重要选择。通过积极参与、不断接触,随着理解力和探究能力的增长,在实践学生能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探究活动过程的设计

探究性课题“设计出的学习活动,不应该看作是一种单纯的训练方式,而应看作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要求。教师所设计的课程要能适应学生们的特殊兴趣、知识水平和现有技能,要从学生们以前产生的问题和形成的理念出发来设计课程”。

生命科学课程应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经历科学发现过程。学生可以参与生命科学探究中某些方面、某些环节的活动,因而应该为学生提供从事完整的探究活动全过程的机会。科学探究常常是协作性的活动,因此学生们应该在小组合作中认识到进行信息、观念、思考的分享和相互启发的意义,并获得交流合作的经验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应相互结合,提高探究技能不能脱离科学内容。进行观察、提出假说、设计探究方案,都必须围绕某一科学内容来进行。科学内容的学习应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开展,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并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

三、探究性课题的设计原则

根据新大纲的规定,研究性学习成为高中生物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除了教材中的内容外,学校还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一些探究性课题,由学生去完成。如何确定探究性课题,应该从生活、生产实践和与社会发展等密切相关问题中选取;从学生自己关注的问题中选取;对课题进行论证,论证可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是否遵循科学性原则是一个探究性课题能否成为课题的根本条件。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活动,首先要求探究课题本身是科学的,否则所实施的活动和得到的结果都会失去依托。这一原则是在确定选题时首先要考虑的。因此,在选择课题时要对课题进行科学性论证,结合实施方案,对照科学概念、原理,看是否符合有关要求,判定其真伪。

2.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不仅在于拓展学生知识,激发其兴趣,而更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育学生的开拓精神。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迸发创造的火花,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当然这种创造首先要从选题开始,创新常来自疑问,一个创造性的研究课题必然要求创造性地实施活动。

探究性学习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化学教学 探究性学习 教学方案 创新思维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的人才,更需要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社会任务就是培养专业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目前,由于我国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及社会生产的新需要,社会对社会所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较强的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教学在高职教学中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就高职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实践展开了讨论。

一、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的教育思想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探究教学,其实就是由探究式学习理论指导教学模式和素质教育思想两者有机结合后发展而来的。化学是以教材为理论、实验为实践的一门学科。与其他科目的课程教学相比,它比较适合开展素质教育。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高职化学教学中贯彻探究性学习实践,不仅可以使他们的专业知识学习深入,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高职化学教学的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实践其实就是对传统教学的进一步有效补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对新课标下的高职化学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二、调整教学方案,激发创新思维

近几年来,就化学这一专业来说,化学专业技术领域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现在的社会所需的化学专业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技能,更要有一定的创新改革能力。因此,在培养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的同时,高职化学教学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实际动手操作课程的安排是十分有必要的,要让学生充分地动手练习,让学生在实验中多思考和勤分析,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合理设置教学方案和教学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在实验中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环保理念渗透,提倡绿色化学。教师应该调整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地创新,自主地设计实践方案,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创新思维。

三、选择科学合理的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一)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课题要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新性。(二)课题内容要符合探究活动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不能过于宽泛,其大小和难度应该适宜和适中。(三)课题要符合实际生活要求,考虑到实验室中设备仪器的条件及图书资料的信息来源,有科学依据,有现实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四)课题要能结合专业和课程的特点,不能盲目设题,也不能脱离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四、高职化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

高职化学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树立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并将该理念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关于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理论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化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有着自己的特点,它主要研究的方向是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密切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一门比较实用的学科。然而,随着社会快节奏地发展,化学研究领域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出现了环境污染、资源利用等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因此,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在讲述基础理念的同时,设计一些专题拓展课程,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比如污染和能源等,让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然后进一步实验和讨论,最后总结并撰写实验报告。学生可以通过对课题的认真研究,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既满足绿色化学和科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能逐渐地提高学生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实验始终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之中,所谓的化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实验探究,因此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化学实验能让学生获取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的认证,激发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求真理,为学生创设实践情境。在化学实验课堂探究活动中,可以通过“实验—推理—再实验—再推理”的实验模式,让学生进行积极探索,将学到的化学知识进行实践。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实验药品、器材的使用,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不仅深刻领会到实验操作与理论知识两者之间密切的关系,更使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晓军.谈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27:230.

[2]徐宝磊.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12.

探究性学习的意义范文第6篇

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对课本内容意义的理解和把握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材料内容涉及社会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较多的,则较适合采用研究性学习进行,若材料内容学科性较强,就不适用研究性学习,可能以简单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更合适。当然,教师在选择内容,进行设计的时候还须将内容知识深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操作难度与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兴趣相匹配,开放程度与学生自主能力相匹配。探究性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是针对传统课堂过于偏向接受式学习而讲的,不能理解为只有用了探究性学习才体现新课程理念。那些定义、概念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不需要学生花时间去探究,靠听、讲、阅读、理解的方式就可以了。

二、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注意点

(1)教学过程要以设置恰当的问题为中心。

探究性学习的条件之一就是学生待解决的问题与创设的情境材料要有一定的难度与深度,学生想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必须经过一番思考和探究,否则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教师在设置问题时,甚至可以设置有争议的问题,激起学生认识的冲突。因为有时学生的思维是相对静止的,提出有争议的问题,来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可以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应该明确探究学习的主体。

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思考问题,只有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才会由被动接受答案变为主动探寻事物的本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在探究学习中,应该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问题由学生提出,思路由学生探索,方法由学生寻找,难点由学生突破。在课堂教学中,应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教师提供的情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达成设定的目标。

(3)要给探究学习足够的时间。

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它比传统的学习方式更加的费时、费力,因此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同样,在这种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备课,教师也需要足够的时间。教师在设计探究教学时,应根据学生情况,对具体的探究任务和过程进行阶段性划分。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督察,要设计适当的教学条件,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提醒和引导,使学生能够顺利地从一个探究步骤转入另一个探究步骤中去。

(4)探究问题的设计应面向生活、面向社会。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师探究情境的设计应力求“把笼里的小鸟放飞到天空中去,使他能任意飞翔”。政治课堂应特别重视将当今发生的重大事件引入课堂,如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的手段时,根据“当前的世界的金融危机事件,我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扩大内需计划”,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我国政府的这一举措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再如,在讲授《民主监督》的内容时,我选用的导课材料就是发生在三月份的江苏省盐城市的水污染事件,问学生:盐城20万居民断水,谁之过?在这样情境下,让学生去思考,容易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5)探究性学习的问题应该具有开放性。

如何设计使学生获得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丰富而真切的人生体验的课堂活动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要求教师在设置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时具有开放性。如学习《适度合理消费》时,我们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子课题,如“绿色消费之我见”“三代人的消费结构变化”“中学生的高消费面面观”“中学生名牌消费分析”等,让学生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基础上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道理。

三、结语

探究性学习的意义范文第7篇

内容提要: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探索,进而理解运用知识,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形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掌握探究性学习的特点,精心运用,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中图分类号】G633.51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不仅应在研究(探究)型课程中采用,而且应引入各类课程的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探索,进而理解运用知识,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形式。在v史课堂教学中,充分掌握探究性学习的特点,精心运用,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一、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读史使人明智,即历史知识和历史经验,可以丰富人们的思想,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增添人们以古揽今,鉴往知来,认识现实的智慧和能力。探究性学习不以理解前人发现的知识为主要目标,而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目的,它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围绕某一主题,也可以围绕某一专题主动的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索特别是实践性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人认为,历史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是前人考证记录下来的,不宜运用探究性学习,也无法探究,更无法创新。其实不然,探究并非对课本知识一味的考证,而是对教师就教材中的知识提出的有关问题分析探索,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而解决问题。

二、学生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

在探究性学习的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一定的范围内研究问题。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在师生的交互过程中,学生完成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和编排。从实践来看,学生的这些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然而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主题作用都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以学生为主体,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探究性教学的作用在于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传统的课堂上单纯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探究,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性教学,应把握探究性教学的以几个特点:

第一,问题性。探究性学习,以问题组织课程,教师围绕问题提供相关信息,学生围绕问题阅读教材,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集中,新颖有价值。教材中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历史的时间、地点、人物无须探究。问题的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或者与同学合作,才能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设计出有一定空间的问题。设计要把问题落在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太难或者太易都没有发展价值。

第二,探究性。探究性教学中,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寻求。带着问题去探索,探究中解决问题,探究中发现知识的联系,探究中有创新和突破。

第三,开放性。探究性学习可以是历史学科内的学习,也可以是跨学科的学习,即使是历史学科内的问题,也可以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多角度的展开学习,这也是探索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四,主体性。探究性学习以个人学习,小组结合为主要形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因而,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在这类学习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很大帮助。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而不是教师自己过多的占用时间独自表演,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了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式教学决定了作为主体的学生,必须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由支配学习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他所说的自由支配时间,其实就是这种自主学习的时间。

探究性学习的意义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学;有效

探究性学习相较于接受性学习,它能够帮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迁移,提高他们的学科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然而,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对探究性教学,或由于认识不足,或因操作失当,使得探究性教学无法发挥它应有的效能,许多探究性教学流于形式,这样严重影响了探究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如何提高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开辟探究性学习空间

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高中生物课程设六个模块,每个模块一本教科书,开设36课时。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深感教学任务重,总认为开展探究性学习,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他们在处理探究活动时,不能认真对待,大多只是简单地应付一下。抱有这种思想认识的老师,一是对新课程理念中所倡导的探究学习的意义认识不深;二是对新教材的分析处理能力不足;三是对实施探究性教学缺乏经验积累和技术支撑。其实,新教材中知识性内容总体上并没有增多,增加的主要是关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以及生物与社会、与生活相联系的内容,而这恰恰是与课标提出的“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理念相一致的。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其目的也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过程、领悟方法、培养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形成科学价值观。对于课时压力,我认为,如果老师能吃透课程理念,有效加工处理教材,合理地开辟课内和课外两个探究学习空间,是完全可以缓解的。不错,教材中的探究活动,除实验外,还有大量的“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等。如果将教材中的所有探究活动都在课堂里完成,课时的确十分紧张。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和“思考与讨论”活动,如是课标中“具体内容标准”所要求的,比如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资料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的“思考与讨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等,这些老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里解决。如课标中未作要求,教师就可以视情况灵活掌握。

二、亲历与再现相结合,选择合适探究方法

在探究性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学习,老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灵活采用不同的探究教学方法,而不是不管教学内容和要求,全部要求学生动手做,亲历每一次活动,那样不但时间不允许,而且效果并一定会好。实际教学中,老师完全可根据学情和教情,借助其他教学手段,如演示实验,媒体模拟等再现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进行探究活动。例如,在“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探究教学中,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一些影响消化酶的背景资料,提出问题和做出假设,并根据提供的一些材料用具、设计实验的原则以及注意事项,要求学生自己独立设计探究实验,完成科学探究。有些知识的学习,如“细胞器的分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不一定如上述那样处理,只要教师按照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就可以了,因为学生通过演示,同样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强化了意义学习。还有一些科学史知识,如孟德尔遗传规律、生长素、酶的发现等典型的科学发展史。老师完全可以运用再现法,通过剖析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科学发展史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曲折经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三、自主和师导相结合,注重探究效率和质量

探究性教学强调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参与性,但也不能忽视老师的引导、指导作用,尤其是课堂探究,如果采取放羊式的教学,肯定是高耗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就探究性教学而言,教师不但是探究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而且还是探究教学的参与者、服务者。探究性教学一定要把学生的自主性和老师的指导性紧密结合起来,注重探究的效率和质量,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在整个探究性教学

动中,教师不但要根据所学习的内容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对问题做出分析和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假设,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提供服务,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讨论来对自己的假设做出检验,并在实验中引导学生不断反思,及时调整探究思路和方法,不断总结自己探究的得失,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他们探究能力的提高。

总之,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探究性学习更具开放性、实践性,但探究性教学在实际运用中,也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时既不能偏执,又不能偏废,要知道,探究性学习只是许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和策略。

参考文献:

1.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2.刘本举.例析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类型[j].中学生物学,2006,22(9).